信息化医疗市场十篇

时间:2023-07-14 18:05:46

信息化医疗市场

信息化医疗市场篇1

改革提振行业发展

2013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医疗改革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医疗行业的参会代表以及专家、媒体等都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医疗行业的关键词包括公立医院改革、基本医药制度、多元化办医、全民医保体系、药品安全等,体现出国家层面对于医疗行业改革方向的决策。

2013年7月24日,国务院批准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并向社会公开,医保、医疗、医药继续联动改革,医保体系的建设成为最大亮点,医疗行业的发展得到强大推力。10月14日,国务院又公布了我国首个健康服务业的指导性文件《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

《意见》提出了放宽市场准入等几点内容,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提出要支持创新药物、医疗器械、新型生物医药材料研发和产业化,支持数字化医疗产品和适用于个人及家庭的健康检测、监测与健康物联网等产品的研发。而随后在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系列具体目标,包括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这些政策对医疗信息化市场有直接的刺激作用,预示着极大利好。业内人士和机构投资者均认为,国内的医疗卫生行业有望迎来巨大的变革和全新的投资机会。

临近岁末,2013年12月9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又刊出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卫生和人口健康领域信息化的新战略。该意见提出了“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新理念,构建了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包括有效整合和共享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资源,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药品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建设国家、省、地市和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以四级平台作为六大业务应用纵横连接的枢纽,以居民健康卡为群众享受各项卫生计生服务的联结介质,实现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业务应用互联互通、有效协同等。不难设想,在这份意见的影响下,与“人口健康”相关的信息化举措和由此激发的产业机会将更加值得期待。

应用加速落地

在国家政策的正向推动下,医疗信息化在行业应用方面走得更深,相关企业也迎来发展良机。

中国人民总医院计算机室主任薛万国表示,2013年,医院等级评审对于信息化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尤其是在一些业务层面提出了对信息系统的应用要求,这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推动明显。同时,因为医院信息整合与有效利用的需求越来越普遍,医疗机构间的协同和信息交换、医院内部科室间的信息交换、医院和病人的信息交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电子病历集成平台、数据整合备受关注,信息集成平台成为了2013年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建设重点。目前,越来越多的医院都通过信息技术能力使医疗服务创新加速,如改进就诊流程、一卡通等服务都为方便患者就医提供了很大帮助。

在医疗信息化的区域发展方面,厦门市卫生局副局长孙卫表示,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理论和实践均日趋成熟,区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居民部分健康相关信息共享已可轻松实现,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可用性和实用性还有待推进。当前相关硬件建设、网络铺设已初见成效,而应用业务仍有限,这是医疗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隐患,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是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落点之一。相关企业应该认识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以技术为先导,而是适用和应用为先导。相信“应用”会成为明年业界最关注的话题。

值得兴奋的是,除了医疗卫生机构本身的信息化应用在加深,“院外”信息化的热度也相当之高。2013年,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给移动医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医疗移动应用保持升温并越来越多的普及到医院中,医疗APP纷纷涌现,移动医疗领域的互联网创业也相当活跃,这让大众与医疗信息化结合得更紧密,也将刺激医院的数字化进程。但也有专家认为,在医疗体制改革尚未完成形势下,互联网模式发展前景如何还具有不确定性,未来移动医疗将是持续的热点,而何时会有实质性的突破还有待观望。

信息化医疗市场篇2

1.1政府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是市场秩序的监督者和维护者,政府有责任制定行业标准和管理制度,保障各利益群体的合法权益。由于政府部门缺乏产品原理信息和技术信息,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办法,导致政府监管不到位,使家用医疗器械企业的违法、违规成本低,对企业的外部约束力不足。(1)原理信息。具体指家用医疗器械工作的理论基础,是经过研究开发和实验验证的方法,是家用医疗器械实现检测、诊断、治疗和保健功能的根本基础。政府部门需要鉴别商品的原理是否具有科学性,对于无科学依据的家用医疗器械应严禁在市场流通、销售。对声称“包治百病”、“彻底根除高血压”的保健器械,其是否具有所宣传的效果尚待明确。(2)技术信息。科学的原理需要可行的技术才能转化为具有效果的产品。市场上具有一定科学性、某些程度上具有疗效的家庭医疗器械,所采用的实现手段、技术标准差异很大。以热销的经络治疗仪为例,全国各类经络治疗仪品牌50余种,原理基本相同,功能相差无几,但各个品牌执行的标准不尽相同。政府很难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对市场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和规范。1.2消费者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是家用医疗器械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但其信息接收量及程度受到自身知识水平和企业宣传力度的影响。消费者了解、掌握的产品疗效信息、质量信息和价格信息来源于家用医疗器械生产、销售企业的宣传,消费者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者常被“忽悠”,企业自律性差。(1)效果信息。消费者购买家用医疗器械的目的是检测、治疗或保健,家用医疗器械的效果如何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信息。消费者主要通过电视、广告及商品类比等获取家用医疗器械的效果信息,而这些信息都是来源于企业,难以保证客观性和真实性。家用医疗器械效果因人而异,尤其是健康保健产品。(2)质量信息。包括产品运行性能信息和售后保障行为。目前,我国家庭医疗器械种类众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同类家用医疗器械质量参差不齐,既不利于消费者选购产品,也不利于家用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此外,许多家用医疗器械企业规模较小,年产值在1000万以下的占70%。家用医疗器械市场更新速度很快,未能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3)成本信息。企业掌握更多的产品成本信息,消费者成本信息匮乏,企业利用丰富的成本信息从消费者处获取高额收益。因此,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的投资回报率高[3]。信息匮乏的消费者,通过价格、广告和品牌市场信号获取更多的信息。而由于受家用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以及产品技术尚未成熟等因素影响,家用医疗器械市场中极少有企业建立了可信赖的品牌,多数产品处于恶性竞争状态。缺乏信息获取渠道的消费者会寄希望于价格和广告,选择价格高、广告多的产品。企业将本应用于技术研发的资金用来搞宣传,从而造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且科技含量较低。由于消费者掌握的信息有限,即使家用医疗器械的治疗效果有限,质量难以保证,但有需求的消费者只能接受高价格。即使不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自主创新,家用医疗器械企业也能获取高额利润,且市场退出壁垒低,投机性较高,企业自觉履行道德约束的动力不足,缺乏自律性,很难建立企业品牌。因此,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参与主体的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畸形发展,难以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长此以往,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将转变为“柠檬市场。

2促进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

家用医疗器械不是普通的商品,属于医疗卫生装备体系,关乎民众健康,且具有提高身体素质、降低医疗支出及改善医患关系等外部性。为解决因市场参与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问题,避免形成劣府、企业和消费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性状态,促进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健康、快速发展。2.1政府加强家用医疗器械标准化建设政府应不断完善现行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健全法律法规,提高家用医疗器械的市场进入门槛,提高企业外部违规成本。结合目前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的特点,制订出专门针对家用医疗器械的法律法规,明确其监管责任,加强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增加企业违法成本,威慑企业合法经营,打击恶性竞争。构建融合监督管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营销和消费使用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巩固家用医疗器械市场主体与参与方的合作关系,提高信息共享程度。通过各方参与协同,制定家用医疗器械标准体系,规范市场行为。同时政府可通过对资质、技术及资本量等相关条件的约束,提高资本进入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的门槛,从源头上遏制同质化现象的发生[5]。2.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行业协会与政府协同合作(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点设置众多,与消费者接触时间多且便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做好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工作,拓宽信息传递渠道,丰富信息类型,充分发挥市场信号显示的作用,为需购家用医疗器械的消费者提供咨询,购后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使消费者在充分了解自身需求和产品性能的基础上理性购买、正确使用,使该类产品更大限度地惠及民生。(2)行业协会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其目的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行业协会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资源,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家用医疗器械市场信息网络,发挥其中立性和权威性,企业产品、价格、服务等信息,扶植优秀企业,淘汰劣质企业,提高产品信息的透明度,极大提高与消费者交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服务水平和行业信誉。2.3消费者需提高自身健康知识水平消费者获取信息渠道畅通,可使信息成本降低,改变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劣势地位。同时,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消费者健康知识水平逐渐提高,知识结构不断优化,搜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健康消费更加理性,容易形成品牌忠诚。日益成熟的消费行为促使企业规范经营,建立内部自律。2.4企业转变经营理念(1)家用医疗器械企业需转变经营理念,重视自主创新、提升专业化服务、塑造品牌价值,赢得政府支持和消费者认可信赖。做到以市场为导向改善产品性能,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随着行业标准的逐渐规范化,消费者日益成熟,企业应建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以服务群众、方便群众为宗旨,不断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为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应把握市场发展方向,准确分析市场需求,将产品更新改造、研发创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满足低、中、高档的消费需求。(2)提升专业化服务程度,提高信息透明度。家用医疗器械为特殊消费品,如何让消费者便捷地买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在售前、售中和售后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则显得十分重要。家用医疗器械企业应通过招聘专业人员、经常进行业务培训等方式提高市场推广人员的专业化服务水平,提高家用医疗器械产品信息透明度,让消费者放心。(3)塑造企业品牌价值,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塑造品牌价值,家用医疗器械企业要着力于品牌价值的持续提升,通过对品牌价值功能、情感和外延层面的提升,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品牌优势,提高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信任和满意度;不断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融进企业品牌,向品牌注入新的生命力,塑造品牌形象,强化品牌优势,实现品牌价值的创新发展,形成独具我国特色的家用医疗器械品牌文化和品牌精神[6]。

3结语

信息化医疗市场篇3

关键词:医疗体制改革;信息不对称;供求原理

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问题

(一)卫生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不足

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是反映一国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多少的重要指标。近三十年来,我国的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总体是不断增长的,但其增长速度缓慢。姑且不说发达国家用于医疗卫生费用均占GDP的10%以上,就连巴西也有7.9%,印度为6.1%,而中国一直没能超过5%。另外,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的卫生事业费占政府总财政收入的比重一直在下降。 由于卫生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和产权改革,政府把医院推向了市场,减少了对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财政投入不足势必带来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缓慢,居民医疗保障体系覆盖面窄等问题。

(二)城乡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

在我国医疗卫生领域还面临着严重的不公平,医疗、卫生保健方面的不平等越来越严重,城乡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我国的城乡人均卫生费用的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1990年城市人均卫生费用与农村人均卫生费用的差距是120元,而到了2010年则扩大为813元。

(三)个人医疗负担过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7年《社会保障绿皮书》报告显示,1990至2004年的十五年时间里,中国城乡居民人均看病费用支出增加了19.57倍,增速远超出收入增长速度,这给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我国医疗费用急剧上涨,“看病贵、看病难”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的背后,隐含着很多矛盾,有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不足的问题,有医疗资源过度向大中城市集中、分布不合理的问题,有以药养医的医疗机构管理体制问题,有医疗保险覆盖面有限的问题等。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政府和市场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这需要从医疗服务的特征来展开经济分析。

二、 医疗卫生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一)医疗服务的信息不对称性

医疗服务与一般产品或服务存在很大区别,它是由医生提供的高度专业化的服务,是一种信誉产品。患者极度缺乏信息,诸如对医疗服务何时需求,需求多少及治疗效果等信息,增加了患者消费医疗服务时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患者要想了解这些信息就只有向医生咨询,而医生恰恰是出售这种商品的人;消费者即使获得了一些信息,也不一定能够做出完全正确的理解。因此,医疗卫生市场中一个十分典型的特征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供给方在医疗市场中具有垄断优势和信息优势,病人通常缺乏必要的医疗知识,医院和医生在病人的医疗消费决策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病人的人。

根据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只要存在信息不对称,就必然存在道德风险。而医疗市场这种特殊的医患信息不对称将导致医疗服务提供方的道德风险。医患道德风险又将导致医疗市场价格和供求的变化,对医疗费用的上升产生影响。由于医生往往会凭借其有利的市场地位诱导患者的医疗需求,包括诱导患者接受超出实际需要的检查项目、治疗项目和药品品种,使买者交付超出实际需要的费用。这种由供方引致的过度需求势必给市场造成效率损失。

(二)医疗服务供给方道德风险对医疗费用的影响

医疗服务供给的道德风险表现为医院的诱导需求,即医院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有意识地给患者提供更多的、不必要的或者是不合理的医疗服务,如开大处方、开昂贵药品或进行昂贵检查等等。在一般商品市场中,供给增加时将导致商品价格的下降;与一般商品市场不同的是,在医疗市场中,由于医患信息高度不对称,医院会利用信息优势进行医疗服务的诱导需求,随着医疗服务供给的增加,医疗服务价格不但不会下降,甚至会出现上升的趋势(见图一)。

假定初始状态时医疗服务的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分别是S0、D0,均衡点为E0,均衡价格和数量是P0以及Q0。在医疗服务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医院医疗服务供给增加,医疗服务的供给曲线S0将会向右移动到S1,会使均衡点由E0移动到E,导致医疗服务的价格会有所下降。这是医院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价格的下降意味着医院收入的减少,医院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向患者诱导需求,使得患者的需求曲线D0也向右移动到D1,形成新的均衡E1(P1,Q1),阻止了医疗服务价格的下降甚至会使价格有所上升。

医院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具有诱导需求的动机;同时,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医疗服务的决策权和医疗费用的控制权掌握在医院手中,患者则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医院具有诱导需求的实现条件。上述分析表明,在医患信息高度不对称下,医疗服务诱导需求使医疗服务的价格和供求数量具有上升趋势,这是导致医疗费用过度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医疗体制改革: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之争

以上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中国医疗费用过度上涨的成因。分析认为,在医疗市场信息不对称下存在医患双重道德风险,使医疗服务的供求和价格发生变化,导致医疗费用的过度上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方法有市场机制和非市场机制之分:利用市场机制的方式来规避道德风险,提高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还应当考虑非市场机制的方法――政府干预,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政策对市场进行调整,规避道德风险。

三、结束语

回顾三十年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发展的历程,总结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进一步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合理定位政府和市场作用。医疗体制改革理应寻求解决民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疗卫生服务及其市场是医改中所有问题的归结点。本文在对医疗卫生服务与其市场的特殊性进行分析中,表明医疗服务市场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市场与服务市场,在政府与市场的分工上应针对其特点进行合理界定,既否决单纯的市场主导,也否决一味的市场化,而是二者的理性结合。

政府和市场都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配置手段。医疗卫生服务及其市场的特性是研究医疗卫生改革中政府与市场分工的逻辑起点。就目前的一般市场而言,市场是相对政府而言的一种次优的社会资源配置手段。但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市场失灵相对一般市场更为突出,医疗服务必须以政府干预为主导,坚持公益性质。

因此,我们倡导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医改模式,政府主导融资、投入、监管,市场发挥竞争的效率,以政府和市场的理性融合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建凡.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探讨[J].医学与社会,2007,(1).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J].中国发展评论(增刊),2005,(7).

[3]李玲.国外医疗卫生体制以及对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启示[J].求是,2004,(21).

[4]梁小民.医改错在起点.21世纪经济报道,2006-08-05.

[5]周其仁.医改系列评论.经济观察报,2007-01-15.

[6]顾昕.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战略性选择.天则经济研究所双周论坛整理资料,2006.

[7]赵红征,李新民.风雨三十年思路大转变――对卫生改革的几点感受.中国医院管理,2008,(7).

[8]曹荣贵.中国卫生事业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卫生产业,2007,(7).

[9]王勇,弓宪文,赵鹏.中国医疗费用过度上涨的信息经济学解释[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

[10]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信息化医疗市场篇4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医疗费用

引言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看病贵”问题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看病贵”问题突出表现在公立医院的以过度治疗、过度检查、过度用药为特点的过度医疗现象。“看病贵”问题同时也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通过分析医生与患者的信息不对称现状,深入理解“看病贵”现象的内因。

其实,“看病贵”问题源于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存在于医患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状。本文主要剖析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深入理解“看病贵”问题。

一、理论基础: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最早提出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James Mirless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William Vickey。他们分别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揭示了不对称信息对交易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二、医疗市场的特殊性:信息高度不对称

在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市场中的医患关系具有商品交换的性质,在整个医疗服务的消费过程中,医院是医疗服务的供给方,而患者是医疗服务的需求方,但医疗服务具有的自身的特殊性造成供需双方信息高度不对称。

医疗服务区别于普通商品市场的地方体现在,患者选择医疗服务的消费过程中,需要了解有关医院、医生服务水平的专业信息,以便更好地选择就诊医院、医生。然后这些专业信息对于普通的患者而言存在较高的知识壁垒和搜寻成本,甚至是无法搜寻到的。患者接受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之后,也无法确切感知医疗服务的真实效果。医院服务市场的严重信息不对称,源于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医疗服务市场的自然垄断性和医疗服务的专业特殊性。

(一)医疗服务市场的自然垄断性

由于医疗服务行业与人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我国对医疗服务行业的准入有严格的限制,进入该行业的医疗从业人员必须要经过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培训,达到国家所制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标准,才能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由此可见,严格的准入制度决定了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造成了医疗服务行业的自然垄断。近年来,尽管国家放宽了对医疗行业的准入,允许社会上一部分私营医疗机构参与竞争,但是对于大多数医院,国家还是实行严格控制的政策,因此这也很难改变医疗服务市场的垄断局面。由于医患间的信息不对称,患者几乎没有与医生就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讨价还价的可能。

(二)医疗服务的专业特殊性

由于医疗服务切实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是必要的,这就使得医疗服务不能替代,普通人无法替代专业的医务人员。我们现在将整个医疗过程按照“就诊前-就诊中-就诊后”这个时间顺序来分析。

就诊前:患者遭受疾病或者伤害,需要寻求医疗服务进行救治。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对于医院和医生的好坏和医疗服务价格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即使通过媒体信息或者坊间的口口相传,得到的也只是片面的信息。再者,如果患者遭受的是急病或者其它急需治疗的意外伤害,那么对医疗服务需求的迫切就会使得患者没有充足时间去搜集医院和医生的相关信息,导致医患间的不对等地位更加明显。

就诊中:患者到达医院接受医生诊断并进行治疗。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向医生描述自身病情,同时医生也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判断病情,并通过开药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由于医生在专业知识上的绝对权威性,因此医生对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患者很难判断出其合理与否,一般被动的选择相信并接受,也没有进行讨价还价的能力。

就诊后:患者在医院住院治疗或者开药离院治疗。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一般是通过住院或者回家休养等方式进行继续治疗。疾病的恢复往往会有一个过程,或短或长,最终疗效都很难确定。由于存在患者的个体差异,同一种病症在不同患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医生对于患者的病情判断一般是基于自身的知识积累和以往的临床经验,因此对患者的诊断不可能存在统一标准,患者的恢复状态也不可能完全一致,这就造成了疾病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

四、信息不对称对医疗市场的影响

由于医疗市场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拥有信息优势的当事人往往会隐藏起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披露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发生。道德风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人从事经济活动时最大限度的追求自身利益而对他人的利益造成损失且不承担风险后果的行为。逆向选择同样也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在价格下降时,产生了“劣品驱逐良品”和市场配置低效的情况,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一)医生诱导需求

由于医患之间存在专业医疗知识的差异,这种信息不对称往往会导致患者需求的偏差,这个偏差来自医生对患者的诱导性需求。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通常人们认为是医生并不是以患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患者如果掌握足够的信息就不会选择这些医疗服务。

1、医生诱导需求的理论前提

信息不对称是医生诱导患者需求的前提。由于国家对医疗市场准入制度的严格控制,医患之间对于专业知识掌握的差别非常大,在医疗服务提供的过程中,医生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可能会出现故意开贵药、多开药、延长住院时间等情况,患者出于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和处于信息的劣势地位,只能被动的选择接受相信医生,很难或者无法根据自己的知识存量来判断医生的医术和诊断的好坏,最多只能凭借医生态度好坏或者治疗方案能否接受等主观感受来做出判断。

2、医生诱导需求的现实原因

当前我国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拨款占其总收入的比重不断降低,加上医院面临竞争、医疗技术和设备更新等的压力,走上了自负盈亏的道路,收支一条线,医院和医生的收益与患者的医疗支出直接挂钩,医药不分,吃回扣拿红包现象频发。制度的缺陷引发了医生道德底线的垮塌,逐利性导致医生在提供医疗服务时没有将患者利益最大化放在第一位。

3、医生诱导需求的主要表现

第一,过度用药。在我国,公立医院普遍存在“以药养医”现象,医院和制药公司有业务合作,医生的收入和药品的销售量直接挂钩,公立医院药品价格虚高现象很严重,经常出现药品价格越高,销量越大这种与需求价格曲线相悖的情况。据悉,药品的销售模式是高定价加高回扣。部分远远高出药品本身合理价格的部分,就转嫁到患者身上。医院和医生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利益,在可行性范围内开贵药、多开药,造成患者医疗支出不合理上升。

第二,过度检查。检查收入现在也成为了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患者在就医时,医生在利益的驱动下,无视患者的客观病情,往往会给患者开一堆没必要的检查项目,声称做完检查后才能诊断病情,有些病人带着其它医院的检查结果前来就医,医生却不认可,要求重新做检查。目前在患者的医疗支出当中,检查费用较以前大幅度提升,甚至超过药费。

第三,虚假收费。虚假收费可以给医院带来许多“方便”。举个例子来说,患者在住院期间,医院将一些莫须有的费用写成“治疗费”、“换药费”等冠冕堂皇的名称,对于患者而言,根本不了解医院的各项费用是如何制定并实施的,只能被动的接受。由此可见,医院虚假收费的行为直接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导致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升。

(二)患者盲目性就医和逆向选择

1、患者盲目性就医

由于信息不对称,医生与患者很难做到完全匹配。患者在遭受疾病或伤害时,无法在短时间内判断出哪家医院、哪位医生最适合治疗自身的病症,于是就出现了患者盲目就医。患者盲目就医有两种普遍表现。第一种,挂号时患者选择专家。当前大部分医院都实行患者自主选择医生的方式挂号,由于信息不对称,患者往往认为选择专家比较保险,专家经验丰富,只有专家才能更好的治疗。患者的选择造成了以下现象的发生:各大医院专家教授坐诊的门诊室里门庭若市,而普通医生坐诊的门诊室里却空荡无人。专家抱怨从早到晚忙的脱不开身,而普通医生抱怨从早到晚见不到人。虽然自主择医是患者的权利,但患者一般缺乏医疗知识,选择医生时一味盲目选择专家,这种情况会导致专家耗费大量的时间治疗感冒发烧之类小病,而耽误疑难杂症的治疗时间,相反,普通医生也得不到锻炼,不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这就造成医生两极分化和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第二种:大城市周边地区患者选择到大城市看病。患者普遍反映在三甲医院看病特别难,挂号难、高价买黄牛号是常态,常常排队就要等几个月之久。据统计,三甲医院的患者病症80%以上是小病或常见病,基层医院完全有能力治好。此种现象直接导致大城市的医疗资源极度紧缺和患者所在地医疗资源特别是社区诊所的大量闲置。

2.患者逆向选择

由于患者无法直接了解医院、医生情况,只能对所有医院、医生服务能力只能按概率加权计算的一个平均值,因而只愿意根据平均值来预期医疗费用及医疗服务,但这样一来,医疗质量、医疗费用高于平均值水平的医院、医生就会降低服务水平,只有服务水平低的医院、医生才更加有利可图。这样就会导致医疗机构降低服务水平来迎合患者低服务水平的需求,这将导致医疗机构长期在低服务水平竞争,医疗质量、医疗服务难以大幅提升。目前我们民营医院艰难的生存现状与患者的逆向选择有很大关系。

可见,在患方不能掌握医方的医疗服务质量信息的情况下,医疗服务市场上医方必然存在逆向选择,医疗服务市场在低质量水平下实现均衡。这既是对提供高质量水平的医方的一种打击,也是对患者利益的一种伤害,更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

五、结语

信息化医疗市场篇5

(1.天津市医疗保险研究会,天津300040;2.天津医科大学,天津300070;3.天津市海洋局,天津300480)

[摘要]天津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自2001年11月开始全面实施以来,令广大参保人的医疗保障权益得到了切实维护。但是从长远来看,由于医疗保险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本文将结合调研数据,归纳出天津市医疗保险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进而针对问题现状,提出相关对策及具体解决方案,加快制定我市医疗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切实推动便捷、高效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

[

关键词 ]医疗保险;社会化;服务体系;体系建设

1引言

自2001年起,天津市医疗保险改革已从城镇职工开始起步,经过不断地努力,实现了低水平、广覆盖、有保障的基本医疗需求目标,确立了以大病保障为主、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为特征的现代保险体系以及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与此同时,城乡居民医保已基本做到全面覆盖,整合成为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于2009年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均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将市和区县两级统筹改为市级统筹,形成全市统一以及省级统筹的医疗保险制度。

2天津市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2.1医保制度改革矛盾滋生,服务机制尚未完善

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采取的是渐进方式,从部分人群开始设计制度,逐步推进,本身带有很强的阶段性和试验性,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局限和矛盾。如医疗卫生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相矛盾,医疗保险与医学科学发展相矛盾。然而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医疗保险与病人对医疗服务的高要求相矛盾以及医疗保险与医疗卫生服务的高投入相矛盾。

2.2信息服务体系缺乏管理,服务平台亟需优化

在国家区级医疗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下,我市对各区县的医疗卫生网络信息平台做了一些要求。但是,医疗保险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首先,信息系统间存在彼此独立,无法互连互通,影响了数据信息的流通与使用。另外,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基层医疗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存在不足,并且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办法。

2.3基金持续机制无法长久,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工作种类变更频率提高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医保基金面临着不可靠的风险逐渐显现。居民医保资金崩盘将导致符合住院治疗的病人将得不到报销或影响卫生民调指标的严重后果。

2.4经办体系流程存在漏洞,运行环境整顿不足

在经办体系中,全市各个经办单位之间的衔接仍然存在漏洞,交流口径不一、评价指标缺失、基金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我市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工作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其运行环境,即大的医疗卫生体制。在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缓慢的阶段,医保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3天津市医疗保险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建议

3.1实施医疗保险社会化服务应具备的条件

3.1.1构建社会保障组织系统,具体落实各级机构职能

目前,社会保障组织系统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管理和社会工作系统。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明确规定医疗保险制度应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具体执行,规定“基本医疗保险应当以地级以上行政区作为统筹管理部门”。[1]并且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加强管控力度、严格按照以上原则开展相关工作,制定医保改革的总体规划方案,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资金筹集、管理和支付工作,归口劳动部门管理的社会保险机构,属于非营利性质的机构,负责具体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相关工作。可见,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中,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组织机构,天津市在这方面尤其比较突出。这为医保服务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3.1.2搭建覆盖城乡网络平台,满足不同群体多种需求

天津市社会保障管理信息化基础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打造了以完整安全为主要规范的覆盖面极广、涉及城乡两方面的硬件网络平台容灾系统。其次是打造了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社会保障体系、业务专网等资源为依托,组织搭建一体化劳动保障信息门户。然后是大大推进办理模式的创新。各相关部门也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办理模式,具体开展来为“基金一级结算、业务两级经办,管理三个层面,网络四级平台、经办五险合一”。这种模式得到了各省市相关部门的广泛认可。第四是基金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基金财务账套系统实现了全面的电算化管理。最后是公共服务效率显著提升。并且呈现渠道、选择的多样化拓展,满足各阶层群体的广泛需求,查询方便。[2]

3.1.3拓宽资金筹集相关渠道,保证运行效率基金安全

天津市实行社会医疗保险费为主,税收支出、个人自付为辅的混合筹资体系,不断拓宽资金渠道、激发资金活力,用以进一步补充完善社保基金,以满足社会对保险需求的链式增长,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从实际运营效果来看,目前的资金筹集能力基本能够满足现阶段的社会需求。随着医疗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大幅释放,资金的支付压力与日俱增。天津市政府也据此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首先,实行多基金组合形式。鼓励除基本医疗保险外,其他的医疗保险资金可由个人与企业,按全部或部分的方式予以出资。与此同时,为个人、家庭及企业建立专门的专项基金。此外,政府在税收、信贷等领域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民营资本等资本的投资积极性,努力拓展资金来源。另外,建立高效、完善的资金筹资体系,大幅降低筹资成本。通过立法方式,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体系,将社保基金由集中管理转为分散管理,将政府职能与具体资金管理实操业务拆分,主要作用于监督工作,大大提高了机构运行效率,确保资金安全。[3]

3.1.4创新研究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近年来,天津市政府非常关注医疗保险制度的创新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奠定医保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创新基础。第一,全民补贴与全民筹资相结合以保障筹资公平性。第二,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基金。第三,改革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供需双方的支付方式。第四,商业保险公司的介入,增强了医疗保险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活力。

3.2对天津市医疗保险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建议

3.2.1优化服务中心设施配置,着眼参保人员技能培训

建议政府将社区服务机构的建筑用面积列入基建计划,进行统筹考虑,确保房屋来源及租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此举将大大有利于相关工作的具体开展,并且能够探索出一条符合现代社区服务机构目标定位的,能够自主运行的有效机制。[4]

各级主管卫生工作的行政部门要严格界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明确规定适宜的技术及设备。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仪器设备的更新完善工作,确保功能需求,确保质量安全。与此同时,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设备共享力度,鼓励共享,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5]

加强人员培训工作,将医护资源由医院服务的模式逐步转入社区服务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实效服务。

3.2.2加强医保基金支出管理,建立医保基本信息系统

资金应配置完善的预算制度,并且应该建立在客观中立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在资金预算的正式支出前,应仔细调查人群需求,尽量贴近参保人员的实际需求,满足全体参保人基本医疗需求的时效性。

加强医疗系统内部控制,协调医疗系统各部门间的关系,在日常的医疗会诊运作过程中,要明确制定资金安全维护及降低资金浪费率的工作目标;培养内部专业人士的费控意识,提升医疗资金运作效率;建立严格规范的审核及监督机制,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进一步优化规范医疗机构系统的各种行为,减少资金浪费;对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监管监督。

医疗保险的具体办理机构应通过系统将参保人员的各项信息录入档案,并且明确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流程,明确经办机构及定点机构、加大定点零售药店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共享办理人相关信息,便于审核人员对相关进度进行实时监管,杜绝资金的不规范使用现象。

3.2.3狠抓医疗保险网络建设,各类平台全面实施运行

结合天津市医疗信息技术服务建设的实际现状,计划在3年时间内,将11个区5个县有机规划成不同的整改区域,使用同一标准及系统,避免人力物力的过度浪费。打造医疗信息平台、政务管理共享平台、业务智能化管理平台等一系列特色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综合服务功能,实现电子档案的数据收集、存储和共享工作,实现卫生局与各基层业务归口部门的业务指导和业务交流,在技术及资源等各方面实现高效共享。

3.2.4合理发挥政府专项职能,善于利用市场经济调节

医保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构成,结合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应在财政上给予一定的支持。目前,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健全,与市场经济的经济形势未能良好结合,因此政府在医保改革中的过程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政府对于解决医保市场中的种种弊端及问题将能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借助政府的干预调节职能,可基本保证全体社会成员享受到平等的权利,确保卫生资源的公平分配,大大降低社会矛盾点。与此同时,在管控私人医疗保险等方面,能够保障医保覆盖面,并且对费用上涨进行合理管控。

医疗保险工作艰巨而复杂,其具体工作均是涉及民生的社会性工程,是一项具有准公共性质的社会产品,并且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具有一定的市场性,因此遵循市场的一般规律及普遍法则。在如今的市场体制下,医疗保险体制不能脱离经济体制的轨道脉络。因此,医疗保险工作的推进应严格遵守市场规律,重视市场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市场、政府两方面作用,确保市场在医疗资源配置进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构建医疗保险社会服务体系,既应该考虑市场经济的特殊环境,也要结合医疗卫生领域的实际情况,以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医保改革工作,引入市场机制的轨道发展中去。

参考文献:

[1]孙辉,钱东福,屠慧,等.国外医疗服务体系及其内部协作的比较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6-27.

[2]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项目 概况[Z].内部资料,2006.

[3]孔长起.记忆:天津医保十年[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32.

[4]赵琨,张艳春,姚红霞.不同举办主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提供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2):2430-2432.

[5]李海红,王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设备的效益管理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31.

[6]根据统计,2009年的2620个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地中,大约有85%是区级统筹地区。

信息化医疗市场篇6

深圳市蓝韵网络有限公司前身为深圳市蓝韵实业有限公司医疗IT事业部,从2010年开始成立独立的运营子公司,专业从事医疗信息化产品开发并提供相关服务,到目前为止蓝韵网络已经发展为一个拥有300多名员工的企业。公司研发队伍集中了一批勇于开拓和创新的高科技人才,不断引进国际最先进的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应用于蓝韵网络有限公司的系列产品上。蓝韵网络有限公司因此成为全国医疗影像领域专业程度较深的公司之一。

近年来,蓝韵网络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系列产品,包括医学数字影像信息系统(PACS)、电子病历(EMR)、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移动医疗平台等,形成区域卫生信息化与数字化医院建设相结合、基层医疗建设与城市高端医疗建设相结合、覆盖主流医疗信息化发展需求的完整产品体系,并据此提出科学、成熟的蓝韵网络医疗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蓝韵网络研发团队累计申请专利40余项,覆盖医学信息化各个领域,居同行业领先地位。

如今,蓝韵网络每天为超过3000家医疗机构提品和服务,从南到北,从西到东,数以千万计的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得到了蓝韵医疗信息系统默默给予的服务。

未来,蓝韵网络将继续以多系列医信产品为坚实基础,打造优秀、全面的医疗信息化综合服务能力,为中国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行业发展同步前行

最近五年是HIT发展最为迅速的五年,不管是国家政策还是整个HIT市场需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医改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从“以管理为中心”转变到“以患者为中心、以业务人员为主体,全面提升医疗决策、医院管理和诊疗水平”。基于这样的理念,2011年3月,原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开始推行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部级、省级、市县级区域卫生数据交换平台。

医疗行业相比其他行业更加严谨,因为更多的是“医疗”的业务,因此HIT的企业在IT创新的脚步上是相对较慢的。亟待完善医院信息化标准建设成为发展瓶颈。医疗行业面临国际化的竞争,能否进行医疗信息的交换,也是HIT发展的关键因素。此外,既懂医疗又懂信息化的人才紧缺也成为行业高速发展的制约因素。

对此,国家完善了电子病历、HI7、IHE-C、CDR、医疗集成平台等相关技术标准,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发展和培养计算机人才队伍,以形成梯队建设。

未来市场将更加细分

最近五年,是HIT发展最为迅速的五年,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整个HIT市场需求,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医改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要求:从“以管理为中心”转变到“以患者为中心、以业务人员为主体,全面提升医疗决策、医院管理和诊疗水平”上来。随着医改的推进,国家对公立医院的改革投入会深入,加上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医疗信息化也会发生迅猛的发展。

信息化医疗市场篇7

【摘要】区域内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统计信息作为医院信息的主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析统计信息,有利于医院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主要的市场,有利于医院细分市场,发现新的医疗需求,并采取不同的市场竞争策略,充分利用统计信息资源,有利于医院改进管理和经营中的不足,转变观念,提高医院整体资源的利用率。【关键词】医疗;市场竞争;统计信息【Abstract】Thecompetitionhasbecomeevenmuchheatedinmedicalmarketwithinacertainregion.Statisticalinformation,whichisregardedasthemainbodyofthehospitalinformation,ishavingmoreandmoreimportantinfluence.Toanalyzestatisticalinformation,thehospitalcanfinditsownadvantageandthemainmarket,subdividethemarket,anddiscovernewmedicalrequirement.Thendifferentmarketingcompetitivemeasuresshouldbetaken.Ifwemakefulluseofthestatisticalinformationresources,itwillbebettertoimprovethemanagement,makeupthedeficiency,changetheideas,andincreasetheutilizationofthewholeresourcesinhospital.【Keywords】medicaltreatment;marketcompetition;statisticalinformation目前,随着外资医院的进入和民营资本的大量涌入,一定区域内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管理者需要根据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来考虑医疗业务的发展,还要顾及经济环境及医疗的投入与产出,更要发现医疗需求,细分市场,并采取不同的竞争策略,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创造经济价值,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各类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对医院来说非常重要。医院管理者应从战略意义上重视医院统计,为医院经营发展提供信息支撑。统计部门是医院信息来源的主体,统计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系统性。统计信息不应当只局限于收集医院发展历程中的各种数据,还要了解宏观上卫生事业的发展资料,定期收集本地区或同类型医院的各种信息,了解其他医院动态,进行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反映出来的趋势和问题及时提供给领导,使医院管理者能够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短时间内获得各种信息,拥有更多、更科学的决策依据。充分利用统计信息资源,对医院在区域内医疗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分析地区纵向数据,确定医院发展重点根据统计信息,可以分析区域内疾病的类型、疾病结构及疾病的变化趋势,确定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职业病和地方病种,从而确定医院主要医疗市场和重点业务。特别是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与诊治,将是决定医院能否占领区域医疗市场的重要因素。现以某地区1985~1996年疾病构成情况为例进行说明,见表1。表1某地区前10位病种1985~1996构成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该地区1985~1996年前10位病种的构成情况,外伤及中毒、消化系病、呼吸系病一直列于前3位,1996年分别占总病例数的19.47%、17.88%、17.73%。同时,通过分析各类疾病的走势,还发现该地区损伤及中毒上升很快,从1990的14.09%上升到1996年的19.47%,从第3位上升至第1位。而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疾病从1990年的前10位以外,上升到1996年的第7位,占总病例数的3.13%。由此可以确定,医院应以损伤及中毒、呼吸系病、消化系病为主要的医疗市场领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疾病作为医院的新兴重点专科。为适应这种疾病模式,医院应实行规模化经营战略[1],加大对该类科室的投入,包括设备的投入和人员培训。加强基础设备的建设工作,完善临床检验手段,为提高疾病确诊水平打好必要的基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接受新信息,拓宽视野,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迅速提高主要科室和重点专科的力量,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条件,同时也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2细分市场,挖掘新的医疗需求外资的涌入和民营医院的进入,改变了政府包办医疗卫生事业的局面。而民营医院给国有医院的最大启示不是其资本运作的手法和广告宣传的力度,而是其细分市场、挖掘新的医疗需求的能力。从最初的性病治疗到不孕不育症的治疗,再到连锁式的专业化眼科医院、心脏病医院等,其占领市场的策略就是准确地细分市场,把握住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分析统计信息,有利于医院细分医疗市场,发现新的医疗需求。某医院统计的年度住院新生儿各种疾病的构成情况,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由于人们健康意识的改善和卫生水平的提高,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和呼入综合征等病种所占的比重很小,而传染性疾病仍然是新生儿疾病的主要构成部分,占64.41%。但是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人占8.93%,排在第2位,而目前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不能完全杜绝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生,这就要求医院能够加强这方面的科研和治疗[2]。根据中国脑瘫康复网统计的国内最新资料,小儿脑瘫患病率已达1.92‰。脑瘫患儿将越来越多,而相应的儿童康复医疗单位和专业人员在全国范围内非常缺乏。所以,根据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理念:发现需求,并做好满足需求的各项工作,医院应根据本院儿科实际住院病人情况,及时调整业务,实行开发性经营战略,重点加强对小儿脑性瘫痪的科研,加大对该领域的市场扩展力度,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表2住院新生儿各种疾病的构成情况3开展横向比较,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统计分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要对大量信息资料进行认真的处理和筛选,对筛选出来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预测,使管理者能够从中获得深层的感悟和启示,以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某地区各医院1999~2004年医技科室收入情况,见表3。表31999~2004年某地区医技收入构成情况(%)表3表明,A医院的“肝功能”、“心电图”和“脑地形图”3个项目总数明显少于同等规模的B医院,按其床位数来计算,3个项目应各占市场份额的22.4%。而B医院“其他检验”和“B超”则明显少于A医院,同样按其床位规模,其应占市场份额的22.4%。表3反映出A医院和B医院都存在个别设备使用率不高的现象,可能与各个医院科室发展的侧重点有关。目前我国医院都非常注重调整收入结构比,降低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改变医院以药养医的传统。A、B两医院要提高医疗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必须实行调整性经营战略[3],A医院应在考虑病人利益、不增加病人负担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心电图和脑地形图的检查人次,同样,B医院应重点提高B超和其他检验项目的诊疗人次,以提高设备使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设备的盈利能力和利润空间。同样的分析也适用于其他各个医院。4进行相关性分析,转变医院工作人员的观念病人平均住院天数与床位使用率是医院工作效率的两个重要指标,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是病人住院天数越多,床位使用率就越高。其实这两个指标并不仅是如此简单的联系,而是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并共同影响医院的经营策略,图1反映了住院天数与床位使用率之间的关系及医院的经营策略。图1床位使用率和人均住院天数对医院竞争策略的影响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正常医疗业务的开展,医院的人均住院天数在增加,病床使用率也在逐步提高,当平均床位使用率在70%以下时,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小,医院的资源未能有效利用。医院有两个途径可提高医院收入:一是提高天数。当然增加天数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技巧是一种考验,也是对医院的服务特色是一种考验,必须让病人愿意延长住院时间,接受特色医疗服务,以巩固治疗效果;二是增加住院人次。增加住院人次是根本途径,医院应开拓医疗市场,加大营销力度,才能有效地提高住院人次。当病床使用率提高到70%~85%之间时,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较大,医院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增加医院收入的措施以提高人日均住院费用为主,提高天数为辅助手段。当病床使用率提高到85%以上,医护人员的工作满负荷,医院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此时医院提高住院天数已没有太大意义,相反应尽量减少病人住院天数,以提高病床周转次数。此时提高医院收入的措施以提高人日均住院费用为主,或者增加床位编制和人员编制。当然,医疗事业是与人民福利息息相关的重大事项,人为地增加天数和提高住院费用是不可取的。首先,违背了医疗事业的传统道德观,其次,国家卫生管理部门严格规定了各类医院的各项诊疗和各种药品的价格,不允许医院擅自收费和提高收费标准。但是,不管是营利性医院还是非营利性医院,实行成本核算,回收成本,创造利润,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医院只有完成以上观念的转变,实施改进性经营战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医疗消费有双重性,既是一种维系性的基本消费,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消费,对于愿意接受特色医疗服务以巩固医疗效果的患者,医院可以采取以上各项应对措施。例如,很多恢复期住院病人的治疗集中在上午,到了下午病人无所事事,所以病人都希望尽快出院。医院可以增加一些辅助医疗,如中医科开展熏蒸、康复科开展理疗等,既开拓了新的收入渠道,提高了人日均住院费用,又巩固了医疗效果,满足了病人的特殊需求,不会因不满意服务而提前出院。从更高层次来说,提高人日均费用的措施是:大型医院(三甲)应重点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致力于疑难杂症和急危重病人,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下放至中小型医院,以缓解三甲医院病人人满为患导致的拥挤不堪,减少中小型医院吃不饱造成的卫生资源浪费,有利于充分发挥卫生资源的作用。5全面分析人、财、物信息,改善医院的资源配置市场经济的考验是十分严峻的,面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态势,作为管理者要考虑到各种复杂的因素。医院领导要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人、财、物各方面的情况,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分析统计信息,将有利于医院改善各类资源的配置。例如分析区域内医院医疗、护理、行政、后勤人员的结构,可以找出本医院和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并以此进行医院的改革工作,医院应坚持减人不减效、增人增效的原则,合理确定用工人数、劳务报酬,使二者和医院成本、利润目标一致。为了使医院的医疗技术力量和医院整体功能协调一致,就需要设置一套与医院管理、医疗、经济运行相适应的统计指标体系,更充分地体现综合统计的作用。其中不但要包括医疗质量和效率,还要有成本核算、资金周转、人员流动、科研进展、器械购置、仪器使用情况等,使领导对医院各方面的情况能及时、准确、全方位地进行监控,以最优方式进行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在市场经济中,医院要发展,就必须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以及市场营销策略,而这些政策的制定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信息依据。统计信息是医院信息的主要来源,统计部门的工作不能只是一般统计资料,还要加强对统计资料的开发和加工,对发生原因、发展趋势要有所说明,写出有分量的分析报告,把死数据变成活信息,为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参考文献】1陈泳.医院经营战略选择的外部环境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2:77-81.2龚培玉.住院新生儿疾病构成及病死率分析.蚌埠医学院学报,1995,5:311-312.3张勇,张挺.医院营销策略分析.卫生经济研究,2003,9:24-25.

信息化医疗市场篇8

中图分类号:B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2)04-0054-03

医疗消费中存在货币信息弱势问题,这一问题指的是在医疗过程中,病人相对于医疗方处于弱势地位,病人对于客观上的病情、治疗手段和适于药物等信息几乎一无所知,这种情况往往造成一系列危害,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其中的根源,为医疗市场治理打下基础。

一、医疗消费中货币信息弱势的表现及危害

医疗消费中货币信息弱势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第一,医疗质量低。这里的医疗质量既包括医疗技术质量,又包括医疗服务质量,表现为:(1)医疗目的与医疗行为脱节,招揽病人时的热情与对转科室、结账出院等医院和医生无直接利益的病人需求怠慢甚至阻挠欺瞒形成鲜明对比。(2)小病大治。(3)诊病准确性差。(4)医院的规模偏好、医务人员标准化工作机制不健全、医院中医务人员等相关服务的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不完善。第二,收费偏高。医院中一些较高的收费来自:(1)用药不合理,导致“小病大药方”,收费无理由的偏高。(2)各医院自行设置收费项目。如办公所需材料费,移动床位费,特殊病历工本费,甚至有些医院推出强制服务,强制进行某些不需要的检查,甚至设定某些病种的“捆绑式”的服务。(3)收费项目不透明。(4)重复收费。(5)医疗服务虚置收费。没用在病人身上的费用记在病人账上,如病人已经出院,还在收取床费、医药费等。(6)强迫使用非医保的高价药。第三,消费者权益受损害。医生可能利用自身的医学知识诱导患者接受新药、贵药,或者为患者开具大处方,开展一些不必要的检测等过度医疗行为,对这些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患者往往不知情或不敢言。第四,背离消费规律。这里的消费规律既有一般的、普遍意义上的消费规律,又有医疗消费的特殊规律。一般的消费规律中,消费者要求明白消费、自愿消费和平等消费,医疗消费中也同样适用。医疗特殊消费更强调个性化消费,疾病人人不同,就要求医生格外关注病人特殊的、个性的方面,但医患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实践中难以通行。以上医疗消费中货币信息弱势诸多表现的共同特点是:病人地位低下、利益遭受侵蚀,多花钱、少办事即享受价高质低的医疗服务。

医疗消费中货币信息弱势使医疗商品诚信缺失,易导致医患关系恶化,很多案例都折射出了这一点,其危害是拉大社会收入差距。其中的机制道理在于:信息弱势就意味着地位弱势,地位弱势就意味着利益弱势,利益的不均衡就是收入差距,这种信息强弱对比越是明显,社会不同信息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大。

医疗消费中货币信息弱势的另一个危害是劣化GDP结构,降低国民生活质量。从质上看,GDP中包括医疗费用,这项费用一方面说明国民享受了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医疗享受说明健康存在问题,它应该看作是生活质量的扣除。从我国的《国家统计年鉴》中的卫生费用可知,我国的卫生总费用从1978年的110.21亿元,2001年的5 025.93亿元到2009年的17 541.90亿元,特别是最近十年的卫生费用增长额更是巨大,最近几年占GDP比重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09年占到GDP的5.15%。各地各阶层在不同程度上超出了人们的经济和心理承受力。

医患信息差异还会破坏社会和谐发展,具体产生于以下几种情况:(1)直接的冲突所致。(2)社会矛盾的积累。形成社会对医疗的贬低性评价和舆论,增添了潜在的未来矛盾爆发的危险。(3)对社会有用人才的压抑。人力资本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社会生产方式正在由物质消耗型转变为知识型,如果在医疗这一基本的生存环节不能保证人人平等,就会严重影响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制约社会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医疗消费中货币信息弱势的原因

(一)医疗消费高度专业性

要建立医疗服务行业的市场化运转,就必须做到医生与病人地位平等和交易平等。每个行业都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医疗行业更是如此。在医疗方面的知识获得程度上,医务工作者具备专业的医疗知识,但是病人处于知识劣势地位。从理论角度看医疗知识不平等地位,就关系到社会上的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分工之间的关系问题。就人类发展历程中的社会分工来说,社会分工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社会分工能够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但社会分工不是单纯提高效率,也为人类能力发展提供一种方式,同时它在一定阶段上又遏制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分工工作原理在于:(1)分工提高熟练度,即提高工作效率。(2)社会之间的交换、分配对每个分工集团进行融合,提高了社会总的工作能力。(3)从社会分工的另一面来看,社会分工下人的发展呈现单一化、不平等化等,如分工导致个体或者群体只具备自己专业领域的能力和知识。社会分工下的不同群体之间有不同的分工,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专业性,主体不同可能导致主体之间的利益不同,就可能存在对立化、主体之间的不平等化,甚至到对抗化的地步,这种现象就容易造成体力与脑力劳动差异、二元的城乡结构形成、工人与农民差距悬殊的社会分工、沿海与内陆地域发展差距和经济平衡严重偏离。

社会分工造成两极分化:劳动者之间的地位在社会分工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的不同,可能一部人相对占居优势,另外的一部分人则处于劣势。处于优势的人就可能享受较多的社会资源,而劣势者享受的社会资源就相对较少。社会分工下每个人的职能不同,相对应的资源就不同,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追求的影响,资源使用顺序有先后,往往首先利于资源控制者。

医生与医院在社会分工下形成自身的专业性,具备了专业优势,使其形成在这一行业工作的绝对优势,但是病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病情及其治疗与风险。各医院的治疗费用不同,医护人员服务素质不同,医生的医术水平不可度量,医院的仪器配置水平,医院在医疗消费整个过程的管理水平不同,病人对以上的信息都不了解,各种信息呈不对称性。所有这些不透明的信息易造成医疗资源在配置过程中的畸形和扭曲的现象:(1)逆向选择。在医患双方互不了解情况下,以平均的医疗费用水平去消费医疗服务是消费者的习惯。这样,提供较好医疗服务和设置同时医疗费用较高的医院 ,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状况下难以继续维持经营,因此一些差的医院就在市场上被留下。(2)医疗扎堆。社会上存在如此众多的医疗服务机构,导致有些病人难以有效区分。普遍认为大医院的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规范,大医院就医人数的增加,造成服务费用因拥挤而相应提高,造成医疗市场的不平衡。这些大的医院通过治疗次数的增加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它可以维持可持续的良性循环的发展,这种现状就导致小医院和不知名的医院处于严重不利的发展环境中。(3)道德风险。道德风险的概念主要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也可以理解为行动前后不一。对于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医方在从事医疗服务中处于优势地位,所以道德风险主要是在医方出现,而患者只能承担道德风险带来的危害;相反,患者也会在费用方面出现道德风险,对于患者在治疗之前保证缴纳足够的医疗费用,但是在治疗结束后就会出现迟迟不缴费的现象,对此本文不做专门论述。

(二)医疗消费需求缺乏弹性

社会中的任何一种职业都要求这种职业的从业人员具备其特有的专业性和职业性信息,但其他的职业所服务的对象没有任何一个如医疗行业服务的对象——患者一样,在这种职业的专业服务里生命攸关,所以其需求弹性极低。也就是说,医疗需求对医疗价格高低的反应极其迟钝,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呈现为:(1)不计成本。生命无价使病人在治疗中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普通的消费品可以讨价还价,但是在医疗消费中就会被曲解为对生命的懈怠,在病人面前不存在理性的经济人消费,生命健康是病人的最大效用,无成本可言。(2)心理弱势。患者在医疗消费中的知识弱势经过生命攸关这一层次的转化,会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怯懦感、崇拜感,进而对医生言听计从,医疗消费中导致病人产生各种严重心理弱势。(3)消费动机强烈。表现为消费的主动性和消费的非退出性。(4)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受器而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适应虽然有利于人们在变化的条件和环境中生存,但是这种适应性也有不利的一面。比如消费者对长期存在的不良现象视而不见,对常见的议论不感兴趣,对改革思路漠不关心等,病人对医疗的乱收费和高收费的忍耐就属于这种情况。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由于生命攸关性,病人为使自己重新获得健康的生命,对于医院的各项服务都具有较快的适应性,对高收费等也就不再质疑,虽然患者不会站在经济人的角度分析问题,但是医疗工作者会考虑自己所处的经济人位置和具有的心理强势,抓住消费者的弱势心理,违心提供各种不需要的服务。

(三)医患信息不对称

医方所掌握的获利性关键信息主要有政策体制信息、专业信息、管理信息、职业信息和个性信息等,各种信息相互交错,患方防不胜防,这里主要涉及的是企业管理信息。

医患管理信息不对称指医疗消费中的医生和医院内部人问题。医生掌握各种利益相关的规章制度,对病人形成盲区,违心追求个人利益的医护人员就会利用来获取收入,如假代病人报销。我国公司治理关于“内部人”控制权问题,是指公司经营者代替公司实际所有者真正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现在很多医院也是以公司的形式存在,比如公有医院是实际经营者行使控制权,股份制的私立医院也存在内部人控制。在医疗消费中内部人概念有所不同,它不是指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作为服务提供者的医生、医院与作为服务接受者的病人之间的关系。内部人通过内幕获利,具有一系列特点:(1)获得非正常收入甚至违法收入。(2)收入高甚至高于正常服务收入。(3)隐蔽性强。

(四)交易性市场文化的扭曲与泛化

在医患关系中,医方以专业知识、信息优势为前提条件,以病人心理为依托,以货币追求为动机,患方的货币信息弱势必然成为现实。市场化改革的医疗领域不仅具有了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特点,有时对货币的追逐也越过了优质医疗服务的价值载体而直奔价值,机会主义盛行,这属于市场经济的负溢出效应。

以上医疗消费的高度专业性、患方需求弹性的缺乏和医患信息差异是导致医疗消费问题的前提条件,而市场交易文化的扭曲泛滥使医疗消费问题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李家军.信用风险控制的博弈[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2]【美】塔尔科特·帕森斯,尼尔·斯梅尔瑟.经济与社会[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3]贾强,侯卉.零和游戏[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4]杨芳.马克思关于社会分工与人的发展相互关系思想[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

信息化医疗市场篇9

【关键词】 结算信息平台 医疗保险 运行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许多工作得以简化。当今医疗保险信息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医疗保险实现信息化是市场发展的需要和加强医院医疗保险事业能力建设的需要。结算信息平台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疗保险的结算从而降低医疗保险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保证医疗保险资源的安全。

一、医院医疗保险结算现状

随着市场的需求,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变化,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参保形式,例如:工伤、农合、少儿医保等各式各样的医疗保险形式,各式各样的医保形式对应的是不尽相同的医保结算方式。医保工作人员不仅需要了解不同医保形式的差异性还要熟练掌握相应的医保政策,这一过程无疑加剧了医保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人员[1]。医保费用结算复杂、多变。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不能利用现有信息应用计算机进行医保费用结算,人工分账核算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住院患者往往出院数天后才能进行医药费的核算,如果核算出现错误则需重新进行核算。即使是医保人员超长的工作时间依然无法满足医院医保费用即时结算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医保管理工作。医保患者的逐年只增不减的趋势,人工分账结算已成为医保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医院医保结算费用不及时的问题常常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难以达到医院信息化管理方面的要求阻碍了医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但影响医院医保管理工作,而且影响医院形象。因此医院要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在医疗保险事业方面的结算信息化水平。

二、设计原则

医院针对结算信息平台的设计以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保险结算体系为原则旨在实现系统结算结果真实可靠;系统测算结果必须具有及时性高效性;系统测算的口径方法必须一致;系统必须考虑到医院自身的发展带来的变化、医疗行为以及收费治疗结构以及人员变动带来的影响[2]。针对以上结算信息平台所需要实现的目标医院相关部门研发了医保审核、医保结算两大审核结算系统。

三、系统的功能模块

结算信息平台系统包括医疗保险审核模块、医疗保险结算模块、医疗保险借口模块三部分。以下针对这三个模块简要介绍。

1、医疗保险审核模块。医疗保险审核模块包含审核程序,剂型维护程序、比例维护程序[3]。其中剂型维护程序用于维护相关部门向医保中心系统发送的项目以及药品。2、医疗保险结算模块。医疗保险结算模块包含了市县不同地区的不同结算方式,以及相应的字典维护模块、查询和报表模块[4]。3、医疗保险接口模块。医保接口模块主要包含患者基本信息模块和系统信息上传模块。患者信息上传模块包含就诊患者发证医保费用时,在当地医保办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医保工作人员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身高、身份证号、医保编号、医疗信息、住院、医疗费用、用药、主治医师、科室手术操作员等信息上传。治疗期间要针对医院医保政策的调整审核及结算模块进行算法调整[5]。

四、技术特点

第一、医保部门未使用结算信息平台与使用后对比呈现出显著地及时、高效和准确的特点;第二、医院医保部门使用结算系统进行部门间数据交互,文件存储和平台的可靠性更高,避免了文件的丢失,同时提高医保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合理安排医保人员节省医院的资金开支也节省了患者等待结算的时间。第三、医保结算系统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结合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保持了院内财务数据的一致性,规范了医院的医疗保险目录,医院医疗保险结算的准确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五、结束语

医院在使用结算信息平台后实现了医院信息系统的和医保费用结算系统的有机结合,共同加快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医院医疗保险事业工作的高效、准确、及时的开展。结算信息平台在医院医疗保险结算中的应用得到了广大医院和患者的好评,及提升了医院的医保管理水平,提升了医院形象,又节省了患者的时间。结算信息平台已成为医院医疗保险结算的必然趋势。

参 考 文 献

[1]鲁民强,刘宝玲,王莹.医保费用结算系统在医院医保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21):

[2]刘欣,李琴.结算信息平台推进医院医疗保险事业发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3(11):150-151

[3]师良,刘欣.构建医院结算信息平台推进医疗保险事业发展[J]中国数字医学,2013(06):111-112

信息化医疗市场篇10

一、医院市场营销的背景与意义

在过去,因医疗行业服务的垄断地位及其特殊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医院对营销工作的不重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医疗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医院市场营销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头戏。推进医院市场营销理念的主要意义在于让公众从不同的信息渠道去获得对医院一致的信息,并能够充分了解医院的就医流程和服务项目,同时医院的医护人员懂得如何根据患者的需求并为其提供恰当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以及就医流程等,真正做到满足患者的需求,从而使医院的形象能够深入人心。

二、目前医院经营管理中市场营销的现状

第一,医院对市场营销理念认识不足。在以往的观念中,市场营销是企业与商业部门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医院的职责主要是救死扶伤,应该更多地投入到医疗质量的提高工作上,只要医疗服务的优质与高效,自然会有患者慕名而来,没必要浪费资金去搞“推销”。然而,在医疗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想要提升医院的竞争力,则需要通过一定的营销手段去吸引更多的患者,让新患者更好地了解医院的技术与服务等有效信息。

第二,缺乏科学合理的市场调研方法,导致得到的市场信息反馈缺乏真实性。市场调研工作是市场营销工作开展的前提,然而现阶段大多数医院所做的市场调研仅仅停留在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形式,既不全面也不科学,特别是在住院前与治疗后的信息调研极度缺乏,进而导致市场营销方案在设立时缺乏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无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计划。

第三,对于医疗行业的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做得不够,导致针对性不足,进而出现后期制定的营销方案收效甚微的状况。当前大多数医院在制定营销方案之前,并没有依据患者的就诊习惯、行为和需求特征去进行市场细分,再加上对医院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不清晰,导致营销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三、市场营销理念在现代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一)明确地位,把握医院的优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加速了医院走向市场的步伐,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必须结合医院实际明确医院所承担的功能任务,以什么医疗技术为拳头专业;以哪些医疗专业为重点发展方向;依靠什么科研成果和技术实力去冲击并占有市场;医院通过提高技术,增强服务,在多大的范围内形成影响力;预计在多少患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医院要发展成一个多大规模,是以专科为主导,或者以综合取胜,展示出与其他医院不同的优越性、技术实力、专家队伍、先进设备,找准立足点、竞争点,这些都是医院定位要解决的问题。

(二)应用4P营销策略,促进营销工作的开展

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行业的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营销策略完全适合于作为服务行业的医院,可以是医院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有利于公立医院和医务人员进一步确立服务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又有利于公立医院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4P营销策略,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在医院经营管理中运用4P营销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核心医疗产品,满足就医需求。借鉴市场营销学理论,凡是能给人们带来满足和享受的东西都称为“产品”,既包括实体产品,也包括无形产品。实体产品是指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实物,无形产品是指为顾客提供的各种服务。医院作为服务行业,大多数时间为患者提供的就是无形的服务。从根本上说,医疗产品是为满足人们健康需求所产生的服务性产品集合,产品的核心是健康服务,通过了解患者的需要和期望,设计满足患者需求的医疗服务产品,并将这种产品高效率地提供给患者而实现医院的价值。

第二,把握价格优势,提升医院竞争力。就医患者将医疗服务的质量与价值进行比较后会有对价格的要求,由于医疗服务具有福利与公益的特殊属性 ,其价格受到了国家的严格控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医院还是要有一定的自主的权利,分析患者的收入情况,对于不同的患者有针对性的提供价格不同的医疗服务,医院可制定质优价廉等营销方案去吸引就医患者前来就医。

第三,选择最优渠道。医院把自身的技术和服务提供给顾客,就需要有好的渠道。医院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渠道方式,可以选择相对独立的形式:如社区医疗服务、网络医疗服务、巡回医疗服务等。其优点是可以让患者直接享受到医院的医疗服务,方便群众的就医和咨询,拉近医院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也可以选择与多个不同等级的类型和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和技术支持的关系。其优点是发挥了医院的技术优势,医疗技术资源共享,扩宽了医院的营销渠道,提高就诊效率,更好地满足就医患者的需要。

第四,切合社会动向,开展医院促销。作为向患者传递医院信息的手段,促销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医院也十分普遍。通过医院的促销活动,扩大医院的覆盖人群,从而形成回头诊疗及口碑传播。医院应处理好与媒体、供应商以及患者之间的关系,为医院的市场营销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促销信息和内容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台、网络媒体等宣传的途径和形式展现,如今微信自媒体的崛起也让医院信息的传递更加的普泛化、平民化。

(三)不可忽视的效果反馈

医院营销总会令就诊患者做出有意识或无意识、主动或被动的反应,即患者顾客反馈。反馈信息对于衡量医院承诺目标的实现的程度、对营销效果的把控以及及?r发现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反馈机制,充分了解患者是从何种渠道和何种方式了解到医院的有关信息前来就诊的,充分的认识、了解患者以及反馈信息对医院决策的重要意义。这既有助于医院在进行下一步营销工作的时候给予指导意见,也可以作为指导医院各项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投诉也是意见反馈的重要途径,正确处理好意见和投诉,对于消除患者不满,维护他们的利益,赢得信任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