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文明建设的建议十篇

时间:2023-07-13 17:30:41

对城市文明建设的建议

对城市文明建设的建议篇1

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主持词

同志们: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市“十五”计划确定的战略重点,创建文明城市是省委省政府和郑州市委市政府的明确要求。为了加快我市城市化进程,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充分准备,决定今天在这里召开xxx市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市四大班子领导;市直各委局及驻密单位党政正职、主管副职及二级机构党政正职;各街道办事处党政正职、主管副职,城管部门负责人及所属村委会、居委会书记、主任;市区内各医疗卫生单位、中小学校、大型商场、宾馆、饭店负责人;各乡镇党政正职、主管副职及创建农村垃圾管理先进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市委机关大院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安排部署全市加快城镇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的具体工作,并要以此次会议为标志,拉开我市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序幕。

今天会议的议程有4项:一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连渠同志宣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意见》;二是副市长岳振杰同志宣读《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土地资产管理的决定》;三是市长林建刚同志作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动员报告;四是市委书记陈新贵同志作重要讲话。 下面,会议进行第一项,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连渠同志宣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意见》; 会议进行第二项,请副市长岳振杰同志宣读《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土地资产管理的决定》; 会议进行第三项,请市长林建刚同志作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动员报告; 会议进行第四项,请市委书记陈新贵同志作重要讲话。 同志们,按照预定计划,今天会议的议程已全部进行完毕。李市长宣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意见》,岳市长宣读了《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土地资产管理的决定》,林市长作了动员报告,最后陈书记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的内容很重要,关于会议的贯彻落实我再强调三点:1、召开会议,广泛宣传,层层动员。请与会的各单位的负责同志回去后,要立即召开相关会议,把今天会议的精神和下发的几个文件传达下去,层层动员,广泛宣传加快城镇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要统一干部思想,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2、制定措施,研究方案,积极推进。各有关责任单位要对照今天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研究制订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今天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3、4月10日前各单位要将会议的贯彻落实情况和如何实施的具体意见以书面形式报送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 会议到此结束,散会。

对城市文明建设的建议篇2

区政协民主评议区城管局工作小组

 

按照区政协2017年民主评议部门工作总体要求与实施方案部署,区政协民主评议城管局工作小组自10月初至11月底,在郭云山、李连明两位副主席的具体指导下,组织部分区政协常委及委员组成评议工作小组,开展了民主评议活动。现将民主评议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评议工作总体情况

   (一)评议小组精心组织,深入调研。区政协民主评议部门动员会议召开后,评议小组主动了解区城管局具体工作情况,并与城管局按照评议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及时制定了详细可行的工作方案。区城管局负责同志多次与评议工作小组进行对接,就有关事项及时请示评议工作小组领导,确保评议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得开展。

   (二)城管局高度重视,认识到位。自区政协民主评议部门工作开展以后,评议小组与区城管局领导高度重视,区城管局切实将此次评议活动作为履行工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接受委员监督、推动工作开展的良好机遇,区城管局召开班子成员会议对民主评议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并形成工作实施方案。在评议活动开展前,区城管局开展了认真自查,通过工作回顾、总结经验、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制定了整改措施,为民主评议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各位委员公正评议,科学献策。为确保评议工作深入扎实,区城管局邀请部分区政协委员对城管工作进行实地视察,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召开了民主评议工作座谈会,对区城管局工作进行了现场评议。

二、评议小组总体评价

通过现场视察、实地调研、区政协委员意见反馈、调查问卷分析及听取区城管局工作情况汇报,评议小组对区城管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创建文明城市,优化城市管理。一是围绕主题,丰富载体。自创城以来,共清理违规安装、破损的广告牌匾179处,维护公益广告241处,城区大型户外LED业主及沿街门店定时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词以及“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广告。共完成8条主要街道614个灯杆道旗广告、30余处大型广告、12处候车厅广告、3处主题公园(好人广场、颜氏家训公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场)整体设计安装,营造了“陵城文明,人人文明”的浓厚氛围。二是规范市场,提升形象。根据文明城市创建“百局帮百区”活动要求,区城管局帮扶黑马农贸市场,先后投入资金3.8万余元、出动人工600余人次、集中行动6次,围绕黑马市场秩序、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等问题开展集中整治行动,黑马市场环境明显改观。今年又对黎明小区便民市场、车管所市场进行了规范,平整场地、施划界限、新建公厕、为经营业户提供开水等,切实达到利民、为民、方便于民。取缔田园路、迎宾街、陵边路3处马路市场,新建纺纱便民市场1处,已投入使用。加大购物中心、银座商城周边管理力度,先后集中活动3次,出动人工600余人次,对其周边环境彻底清理,安装防护桩200多个,防护栏300多米。通过充实综合执法组的力量,加大执法力度,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店外摆放等一系列城市顽疾得到有效遏制。三是维修升级,优化品质。雨季来临之前,对堵塞的排水口实行销号制清淤,清淤完成雨水井口1300余个,疏通管道16米,更换堵塞管道32米,清淤河道2处,淤泥100余方。扶正路沿石1800余米,补路边石120余米,补花砖500余平方。维修花砖1300平米,更换井盖240余个,砌墙体20余米。

(二)环境保护整改,提升城市形象。一是渣土车辆规范治理。48辆渣土运输车全部纳入监管,安装密闭装置和GPS卫星定位,城区渣土车管理已实现正规化、常态化。二是露天烧烤治理。取缔城区所有露天烧烤摊点,烧烤摊位一律店内作业,并安装无烟烤炉、油烟净化设备。采用播放录音通告、悬挂宣传条幅、突击检查、错峰执法,宣传教育与执法惩戒相结合,将露天烧烤管严、管死、管到位。三是餐厨油烟依法整改。对建成区所有餐饮经营单位(包括宾馆酒店、食品加工企业等)进行全面整改。已有235家安装使用了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四是停车场整治。全区共有停车场19家,其中对11家进行规范整治,安装喷淋设施,6家关停整改。

(三)抓好“五大提升”,规范城市管理。一是环卫设施提升。投资170万元,购进铁质垃圾桶400个、地下垃圾箱50个,摆臂车1辆,挂桶车2辆,并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在城区安装太阳能果皮箱550个,已全部投入使用。二是市政设施提升。投资420余万,对城区政府街、陵州路等7条街道的人行道、盲道、缘石坡、花池小护栏以及24处公厕无障碍设施进行改造,目前已完成招标。三是亮化设施提升。投资70余万元,对主城区8条断头路进行改造升级,实现了主城区亮化无死角。四是三无小区管理提升。自今年9月1日开始,区城管局全面接手31个三无小区管理,共聘用保洁人员64名、管理人员10名,全方位、无缝隙开展小区卫生保洁工作。五是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招投标,除项目东区外,全部实行公司化管理,由明德公司具体实施。今年以来,收运环节基本顺畅,管理体系逐渐完善,破损设施逐步更新,人均垃圾处理量明显提升。在今年的群众满意度调查中,陵城区取得全市排名第五,全省第39名的成绩。

(四)重视项目建设,丰富城市载体。一是颜真卿公园,总投资6000万元,二是两河公园。总投资1.2亿元,今年又规划建设了“好人广场”,城区人居环境明显提升。

(五)提案办理效果好。今年区城管局共承办的政协提案16个,内容主要涉及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城市管理等方面,都是当前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城管局工作的重点。包括“在城区主要路段设置过街天桥等工程的建议”、“在全区巩固创卫成果的建议”,城管局做到了思想上高度重视,态度上积极主动,行动上切实有效,程序上合理规范,时间上及早安排,把办理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保证了办理工作的质量,做到了提案按时办复率100%。

    三、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评议小组认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由于管理体制、客观条件、遗留问题多等各方面原因,当前城管局工作仍存在制约发展的困难与问题。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标准。一是规范市场建设。针对城区尤其开发区马路市场的问题仍然突出,便民市场少,建议与区政府协调,拿出专项资金投入便民市场建设,尤其是人口密集区域,通过疏堵结合方式取缔马路市场。二是生活垃圾处置。由于张集垃圾临时存放点存在较大的环保风险,建议将陵城区生活垃圾转运德州垃圾焚烧厂处理。

对城市文明建设的建议篇3

一、好宣传发动,学习领会会议精神

及时召开局系统中层干部会议,专题学习贯彻全县组织宣传工作会议精神,与会的同志认真学习了会议有关材料,县委书记,在全县组织宣传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及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何党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克琦分别所作的全县组织工作报告、全县宣传工作报告,会上局长艾京华党组书记传达了会议的重要内容,并按照会议的要求,结合全局系统的工作实际,对如何贯彻会议精神如何抓好全系统的组织宣传工作,特别是如何加强党组织建设、如何发挥党组织作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宣传工作,如何发挥城管系统在精神文明建设、城市及、创建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做出了具体部署与安排。局属各单位也按照局里统一安排,通过各种形式认真学习贯彻全县组织宣传工作会议精神,将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一位干部职工;通过学习,全局系统上下进一步提高做好对组织宣传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纷纷表示要以按照组织宣传工作会议的要求,结合城管系统实际,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实实在在、地抓好组织宣传工作,进一步强大城管系统的党员队伍,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创先争优,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在社会上营造社会各界理解支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在市民印象中树立良好的城管队伍形象;进一步推动我县侧城市创建,为我县早日成功创建国家文明县城作出应有贡献。

二、突出重点,有机结合,精心抓好组织宣传工作

一是强化局属各支部对组织宣传工作的领导,将党建宣传工作列入局属各单位的考评内容;二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将党的十精神学习透、理解透、把握透,并与城市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更好地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开展;三是加强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提高党员发展质量,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四是抓好党员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学习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集中学习、鼓励自学等办法,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五是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县规定,抓好干部作风建设,发挥党员的模范引领示范作用;五是加大城市管理政策法规和城市管理工作的宣传,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力度,提高市民的文明卫生法制意识,引导他们自觉爱护环境、维护卫生,动员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六是充分发挥城市创建主力军作用,全力参与全国文明、全国卫生县城的创建,为我县早日进入全国文明卫生县城行列做出贡献;八是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取局系统各单位全部成为文明单位,提高干部职工的文明意识;九是认真履行好城市管理职能,加大力度,做好城市环境卫生保洁整治、园林绿化管护、市政公用设施的维护等工作,确保县城环境整洁、卫生干净、设施完好、绿化整齐、量化美观,为市民创造一个和谐、美丽、舒适、宜人的环境,巩固省级文明县城殊荣,提高城市文明的整体指数。

对城市文明建设的建议篇4

一、审查的组织形式

总体规划审查工作由建设部牵头负责。建立以建设部牵头,由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公安部、国土资源部、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国家计生委、环保总局、民航总局、旅游局、文物局和总参作战部等部门组成的城市总体规划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部际联席会议),按本规则做好有关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具体工作办法,由建设部商部际联席会议组成部门另行制定。

二、审查的主要依据

(一)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建设部制定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三)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其他与总体规划相关的规划;

(四)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五)当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发展条件。

三、审查的重点内容

(一)性质。城市性质是否明确;是否经过充分论证;是否科学、实际;是否符合国家对该城市职能的要求;是否与全国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相一致。

(二)发展目标。城市发展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当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国家产业政策相协调。

(三)规模。人口规模的确定是否充分考虑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制约因素;是否经过科学测算并经专题论证。

城市实际居住人口的计算口径包括在规划建成区内居住登记的常住人口(含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和居住1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用地规模的确定是否坚持了国家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原则;是否符合国家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是否符合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是否在一定行政区域内做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四)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城市空间布局是否科学合理、功能分区是否明确;是否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景观艺术水平;是否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

(五)交通。城市交通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否明确;体系和布局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是否与城市交通系统及城市长远发展相协调。

(六)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是否明确并相互协调;是否合理配置并正确处理好远期与近期建设的关系。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及标准;是否有利于城市及周围地区环境的综合保护。

(七)协调发展。总体规划编制是否做到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是否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国防建设等相协调。

(八)实施。总体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和技术规定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九)是否达到了建设部制定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规定的基本要求。

(十)国务院要求的其他审查事项。

四、审查的程序与时限

(一)前期工作

建设部要加强总体规划编制前期工作的指导,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时组织部标联席会议有关组成部门对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必要的协调和指导。

有关城市人民政府在拟修编或调整总体规划之前,应就原总体规划执行情况,修编或调整的理由、范围,书面报告建设部,由建设部作出应属修编或调整的认定。

总体规划纲要和文本初步成果完成后,建设部要会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组按本规则规定的审点并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和检查复核,提出审查意见。有关城市人民政府应按专家组的审查意见,进一步对总体规划纲要和文本进行修改完善。

(二)申报工作

有关城市人民政府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报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有关城市人民政府要加强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参照本规则制定相应的审查办法,充分发挥专家和相关部门的作用,切实把好总体规划上报国务院审批前的审查关。

总体规划申报材料包括:总体规划(含规划文本、附件、图纸)以及专家评审意见、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和军事部门的协调意见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审查意见。

(三)审查工作

建设部接国务院交办文件后,首先对申报的有关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对有关材料不齐全或内容不符合要求的,建设部可将其退回,补充完善后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另行上报。对有关材料基本符合要求的,应及时将有关材料分送部际联席会议组成部门征求意见。各部门应就与其管理职能相关的内容提出书面意见,并在材料送达之日起5周内将书面意见反馈建设部。逾期按无意见处理。

建设部负责综合部际联席会议组成部门的意见并及时反馈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根据有关部门的意见,对总体规划及有关材料进行相应修改,不能采纳的,应作出必要的说明,并在材料送达之日起3周内将修改后的总体规划及有关材料和说明报建设部。

建设部在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召开部际联席会议,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的意见,并对拟批复总体规划的城市的性质、布局、规模等主要内容进行审议。会议由部际联席会议组成部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的代表及有关专家参加。工作周期一般为3周。

建设部应预先向部际联席会议组成部门书面函告总体规划审查工作的进度和计划。

(四)报批工作

有关城市人民政府要根据部际联席会议的意见,对总体规划及有关材料抓紧进行修改完善后报建设部。

建设部根据部际联席会议审议的意见,起草审查意见和批复代拟稿,与部际联席会议纪要、修改完善后的总体规划及有关材料一并报国务院。工作周期一般为3周。

对城市文明建设的建议篇5

自____年我市开展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对文明创建工作高度重视,经全市共同努力,____年我市顺利获得“广东省文明城市”称号。____年10月,我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后,全市各级各地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以开展“三打两建”专项行动、“千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绿满家园”全民行动、城市管理联合执法整治行动和“文明城市、美丽____”文明主题活动等为抓手,积极推进各项创建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级行动,创文工作有序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启动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对此普遍比较重视,大部分区(县)和市直单位基本能按照《____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行动计划》的要求行动起来,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开展相关创建工作。其中,金平区、____区等区(县)以及市城管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等30多个责任单位都以召开动员大会或学习贯彻会议、制定下发实施方案等形式启动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市城管局针对城市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部署实施城市环境净化、城市环境绿化、市政设施优化以及市容环境综治等“四大行动”,开展“绿满家园”全民行动,促进创文工作的开展;市环保局着力加强城市防污减排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市住建局进一步部署 “千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和城乡宜居水平;市检察院充分发挥“全国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提出“五个融合”,深化文明创建工作;华能海门电厂、市地税局、中国建设银行____分行等单位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目标,积极推动各项创文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管理加强,城市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围绕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我市各地、各职能部门不断采取措施,在城市绿化、环境净化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我市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指标均超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标准。市政道路改造、灯光工程建设、垃圾转运站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步伐加快,进一步优化了城市环境。广泛开展“千村环境卫生整治”,加快推进环境卫生市场化改革,城区环境卫生状况逐步改善。特别是在探索城市卫生保洁服务市场化方面,____区、澄海区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____区目前大部分街道、社区已采用卫生保洁服务市场化运作,澄海区中心城区的三个街道也实现了卫生保洁市场化运作,虽然成本相较以前略有增加,但保洁效果明显,城区的各主干道、街道社区等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三)管建并举,交通环境逐步优化。交通秩序比较混乱,多年来一直是我市市民反映比较强烈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近年来,我市各相关部门通过打击非法营运、取缔后三轮车、规范出租车运营、加大对机动车辆违法违规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等一系列整治行动,以及随着城市智能道路交通监控系统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市中心城区的交通秩序有了一定改善。同时,近两年我市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全市新投入一批小型公交运营车和新开通多条公交线路,对缓解

城市拥堵、解决市民出行难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市的公交车拥有量也从全省第14位提升至第7位,万人公交车拥有量、公交出行分担率等公共交通服务指标都有相应提高,全市交通环境逐步优化。(四)活动引领,文明新风渐入人心。开展主题鲜明的文明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文明创建社会氛围,是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近年来,围绕“文明城市、美丽____”的主题,我市积极开展“文明生活进万家”、“____道德讲堂”、“书香飘万家”全民阅读活动、“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学习实践活动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举办了“感动____十大人物”评选、寻找“____最美的人”等活动,宣传文明创建工作,引领社会文明风尚,有效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目前,好人文化、广场文化、经典阅读、志愿服务等讲文明、树新风的社会风尚已基本形成。通过几年来的创建,金平区、____区、澄海区、濠江区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____市文明区”称号。自____年以来,全市约有33个单位被授予全国、全省文明单位、文明镇、文明村、文明社区,涌现了庄宜生等一大批感动____的道德模范,有力地推动了城市文明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仍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组织力度、城市卫生、交通秩序、市民素质和基层文体设施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

一是组织力度问题。个别区(县)和单位对创文工作还不够重视,责任意识不够强,工作力度不够大,有的责任单位甚至尚未制定工作方案,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创建工作在不同区(县)、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很不平衡。

二是环境卫生问题。城市卫生死角还比较多,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等区域脏乱差、占道经营、乱摆乱卖等现象较为突出;沿街商铺“门前三包”落实效果不明显;垃圾处理设施特别是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街道、马路的垃圾箱布局不均衡,密度也有待提高。

三是交通秩序问题。机动车、行人不按交通标识出行,闯红灯、横跨隔离栏、乱停乱放等现象还比较严重;部分道路改造和建设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影响交通顺畅,交通秩序仍是影响城市管理和城市形象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已成为我市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瓶颈。

四是市民素质问题。部分市民文明意识、创文参与意识不强,不守秩序、乱丢垃圾、不讲公德等生活陋习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现代文明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尚未真正形成,文明素质有待提高。

五是基层文体设施问题。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标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每个街道都有综合性多功能的室内文化活动场所、80%以上的街道和乡镇有科普活动场所、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大于1.08平方米等。但从目前来看,我市在这些方面的建设相对比较滞后,与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标准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未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为开好局、起好步,全面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扎实开展,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根据____当前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此次调研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下一阶段,我市创建工作必须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必须加大组织力度,增强创文工作合力。我市自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各级各地大多数单位对创文工作比较重视,但也有部分单位对创文工作缺乏热情,被动参与甚至马虎应付。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组织动员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各区(县)以及各相关责任单位的组织动员,建立相关机制,推动各级各部门形成创建工作合力。一是召开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通过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创建工作,着力解决当前创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一步动员各区(县)、各创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责任单位提高对创文工作的重视,推动各项创建工作的落实。二是健全创文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调整市创文工作领导小组,将创文工作所涉及到的所有责任单位都列为创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并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九大项目,成立九大“工作协调组”,有针对性地开展创建工作和督查督办工作,增强统筹协调能力。三是建立创文工作日常运作机制。要建立创文工作联络员、信息员和建档资料员等制度,分别落实专人负责创文工作的联系沟通、工作信息的提供以及创文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保障创文工作的常态化运作。四是完善创文工作督查督办机制。深入开展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活动,编发《____市创建文明城市简报》,加强常态性督查督办,特别是要把各区(县)和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创文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年终考评,实行奖优罚劣。

(二)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净化美化城市环境。城市管理工作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的指标多、任务重,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创文工作的成败。在下来的创文工作中,我们必须抓住城市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着力净化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一是要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大力治理和改善城乡结合部、内街小巷、农贸市场周边环境脏乱差状况,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严肃整顿乱丢垃圾、违章搭建、占道经营等行为。二是要完善环卫设施建设。要加强垃圾转运站、垃圾压缩站等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在城市主要区域合理布点,新增一批垃圾箱,逐步提高城市垃圾收集和处理能力;要及时加强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等城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解决垃圾出路问题。三是要探索构建城市管理服务市场化运作模式。总结我市部分城区卫生保洁市场化的经验,加大推广力度,将城市卫生保洁等一些管理项目逐步推向市场,缓解政府管理压力,实现管理效果提升,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净化问题。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推进“绿满家园”全民行动,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继续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切实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美化水平。

(三)必须强化交通管治,突破交通管理瓶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必须要进一步强化交通管治,着力解决各类交通管理“顽疾”,突破交通管理瓶颈。一是要加大执法管理力度。加强交警的日常执法管理,提高路面见警率、管事率和交通拥堵时的疏导能力。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路段、时段,广泛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严查各类道路交通违规违章行为特别是摩托车、泥头车的违规违章行驶行为,保持严管态势。二是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道路交通智能监控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增强智能化交通管理能力,缓解交通阻塞。加强中心城区道路的建设、改造和维护,不断美化和拓宽城市主干道,提高道路车辆通过率。三是要完善城市公交服务系统。要加强公交系统建设力度,加大公共汽车运力投入,增设公交运行线路,完善公交站点布局,加强公交设施管理与维护,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提

升公交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四)必须深化文明区(县)创建活动,夯实文明城市基础。实践证明,文明创建的基础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须进一步推进文明区(县)创建活动,夯实文明城市基础。一是要实现文明区(县)的全覆盖。目前,金平区、____区、澄海区、濠江区已成为我市的文明区,潮阳区也获得创建文明区(县)工作先进区。已经取得文明区或创建工作先进区称号的,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创建成果,争取蝉联文明区称号并努力争创“____市文明标兵区(县)”;目前还未启动文明区(县)创建工作的,要及早启动这项工作,实现文明区(县)创建活动的全覆盖。二是要推进基层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以文明区(县)创建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推动实现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活动覆盖率的有效提升;在机关、学校、企事业等基层单位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创建活动,提升单位文明程度和文明服务理念;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提高家庭美德的知晓率和区级以上(含区级)文明家庭的比例;开展“乡村文明行动”以及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着力打造文明美丽新农村。三是要完善基层文体设施。要加强基层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科普活动室等文化设施建设,确保每个街道都有综合性多功能的文化活动场所,确保基层公共文化场所向社会免费开放,定期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要加强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建立市、区、街道各级体育组织并经常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高人均体育场面积和参加文体活动人数的比例。加强社区市民学校建设,确保80%的社区都建成市民学校,并常态性开展培训教育活动。

(五)必须开展全民文明行动,形成全民创文氛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市民的共同参与。要围绕“文明城市、美丽____”的主题,广泛开展全民文明行动,提高民众对创文活动的知晓度、支持度和参与度。一是开展社会公德提升行动。围绕提升社会公德,开展“十大拒绝、十大倡导”宣传实践活动,举办“____道德讲堂”,开展《____公民道德歌》征集活动,推广《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道德读物,引导广大市民告别陋习,培育文明的生活方式。二是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围绕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服务和公共秩序等重点领域,大力开展“文明餐桌行动”、“文明交通行动”、“文明旅游行动”和“网络文明行动”,着力解决诚信缺失、公德失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三是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行动。充分发动各慈善机构、义工团体和青年志愿者组织,深入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行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开展寻找“____最美的人”评选活动,着力树立一批事迹感人、贡献突出、心灵美丽的道德典型,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四是开展文明礼仪学习实践行动。针对我市110多万未成年人,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营造百万学生学礼仪、全民共建文明城的热潮。五是开展全民阅读行动。围绕“快意阅读、美丽心灵”的主题,大力开展“书香飘万家”全民阅读活动,着力打造书香机关、书香企业、书香社区、书香校园和书香乡村,推进学习型城市、智慧型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六是开展创文宣传行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手机信息、户外广告等宣传载体,广泛开展创文宣传活动,提高市民对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知晓度、关注度和参与度。进一步办好____文明网,编印出版《____市创建文明城市系列丛书》,加强窗口行业和建筑工地的创文宣传,营造浓烈的创文活动氛围。

在这次调研过程中,各单位也提出了一些需要市委市政府统筹协调解决的具体问题,主要包括:

(一)关于交警、交通部门参与城市建设规划的问题。随着汽车数量的成倍增加,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对交通秩序的影响越来越大。据此,市交警、交通运输部门建议,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希望能征求交警、交通运输等职能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城市的规划建设与城市的道路交通环境相适应,从源头优化城市交通环境。

(二)关于加快规划建设垃圾处理设施的问题。调研过程中,____区、市城管局都反映,由于种种原因,我市许多建成小区都没有配套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小区的生活垃圾因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经常造成二次污染,甚至成为卫生死角。此外,我市的雷打石生活垃圾填埋场也已接近使用年限,如何处理日益增多的城市生活垃圾,是全市面临并急需解决的问题。据此,建议市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并制定具体方案,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规划建设各类城市垃圾处理设施。

(三)关于市区道路改造拓宽的问题。在调研中,相关职能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反映,当前一些实行改造的市区道路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拓宽,其改造后对缓解当前交通压力的作用不大。为此,建议我市下来在市区道路的改造拓宽过程中,可适当考虑对摩托车道进行改造,将摩托车道并入主机动车道,达到拓宽道路、提高道路车辆通行能力的目的。

(四)关于规划建设大型户外公益广告牌的问题。经调研了解,我市目前还没有一块由政府机构控制的户外大型公益宣传广告牌,遇重大活动、事项需进行户外公益宣传时,俱由各相关单位向广告公司或企业租赁。因此,为加大创文等公益宣传力度,落实上级关于公益广告宣传不得少于广告宣传20%的要求,建议在城市出入口和重要公共场所,规划建设十几块大型户外led公益宣传广告牌,宣传公益事业,彰显城市文明形象。

(五)关于完善创文工作机制的问题。为加强对创文工作的组织领导,促进工作落实,市文明办、市创文办对市创文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作了调整扩围,并根据《____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行动计划》的规定,在市创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立九大“工作协调组”,分别由分管的市领导担任组长、相关单位的领导为成员。参照其他城市的做法,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九大创建项目,建议由各大“工作协调组”负责抓好对应创建项目的推进与落实。另外,为加强创文工作的组织协调,____1年市编委已下发文件(汕机编〔____〕30号)明确市文明办主任、副主任高配为正处职、副处职,但目前尚未完全落实到位,建议落实组织部门尽快配齐配全市文明办班子,以便开展工作。

对城市文明建设的建议篇6

——在“双创“动员暨社区管理工作大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在这里举行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动员暨社区管理工作大会,这是一次非常重要而及时的会议。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是进一步加强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和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重大举措,更是我县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我们建设局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职能部门,在“双创”工作中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会后,我们将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这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结合我们建设系统实际,认真抓好落实,着重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 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创建责任意识

最近,县委、县政府提出要把XX城市建设成为充分体现地方产业优势的轻纺XX之城、充分展示江南水乡特色的水上XX之城、充分拥有优美生态环境的XX之城、充分洋溢历史文化精粹的XX之城,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与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是建设XX中心、打造XXX名城的题中之义,更是实现县委提出的“保强争优、统筹发展”目标的有力举措。因此,我们将根据县委县政府对创建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在局系统进行思想发动,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进一步增强创建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把创建工作列入局系统各单位重要工作日程,采取针对性措施,全面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层层分解目标任务,把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二、 强化规划刚性,突出体现城市个性

搞好城市规划,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是“双创”工作的先导和依据。在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中,我们将着重突出城市规划三个环节,一是调整完善规划工作思路,重视城市个性特色。按照XX中心和XX名城定位,立足山水风光、轻纺特色,充实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做好“纺织、山、水”文章,形成城市鲜明个性。二是抓好各项城市功能性规划的编制完善。今年重点完成大小坂湖城市休闲区块规划、瓜渚湖综合开发详细规划、柯北分区规划、县域居住点规划、县城市政设施规划、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等八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三是加强规划管理,实施规划联席会议制度,体现规划刚性。

三、加大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今年县委县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城建形象年”主题,并确定实施“八大百亿城乡统筹双十工程”,确保全面完成城市市政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超百亿元。我局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总投资为19.5亿元的群贤西路、青峰路等10条城市道路和9条地块支路建设工程、城区生活污水泵站干管铺装等市政工程、群贤路综合改造等景观工程、古运河二期整治工程和拆迁安置房建设工程,并完成笛扬路商业步行街改造、“三馆一广场”建设、内环河整治工程,全面提升城市框架、城市功能、城市景观、城市社区形象。

四、创新城管体制,优化城市人居环境

从一定意义上说,城市管理比城市建设更重要。要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我们将以创“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化管理”“四优”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文明执法、依法管理的力度,努力实现“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城市人居环境。一是进行城管体制改革,对城管队伍进行公开招考、双向选择、末位淘汰,充实城管力量,提高队伍素质。二是以提升人居品位为出发点,完成投资1100万元的湖东路综合改造、3000万元的城区道路维修、650万元的5只垃圾中转站建造、 231万元的社区路灯、楼道灯改造,557万元的垃圾填埋场改造。三是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对城区河道、道路、桥梁、小区进行重新命名,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四是加大城区交通秩序整治,合理设置城区停车点,完善标志、标线,规范车辆停放秩序,严禁各种货运车入城,取缔占道经营和马路市场,保证道路畅通。五是做深“亮化”文章,对城区高层建筑夜景灯光实施统一设计,同时改造城区大型户外广告灯光,全面提高“亮化”水平。六是抓好环境绿化净化工程,要力争在拆迁城区房屋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建设“城市森林“,新增城区公共绿地70万平方米以上。同时环卫作业采用机械化操作,加大道路洒水、冲洗频率;改革垃圾袋装方式,减少二次污染比率。七是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大力宣传《绍兴县物业管理实施办法》,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积极配合社区搞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提高小区物业管理质量。

对城市文明建设的建议篇7

关键词 城市文化;媒体传播;媒体建构;语料库;生态城市

中图分类号G209 文献标识码B

一、问题的缘起与文献回顾

面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发展之间如何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深刻反思工业文明对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发展方向与发展模式的巨大进步。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被放在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人类的共识与国家对生态发展的战略规划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对城市化过程中显现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的深刻反思。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思考城市文化传播和城市文化形象建构的问题是一种必然。城市文化深受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不同的文明形态产生了特有的城市文化,在生态文明的影响下,改造市民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创造符合生态发展的城市环境,调和经济发展程度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等等方面都影响着新的城市文化的产生。反之,城市文化的形成、传播与发展也将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导向。

(一)城市文化的内涵

20世纪初传播学者罗伯特・帕克在与伯吉斯、麦肯齐和沃斯合著的《城市》一书中指出,城市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集群,“它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城市已同其居民们的各种重要活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它是自然的产物,而尤其是人类属性的产物”。关于城市文化的内涵,我们还可以借助“文化”的含义来理解。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对文化的定义目前被广泛引用,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一切其他规范和习惯。城市文化是城市生活中的个体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是具有城市特征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环境,如生态环境、政治环境、法治水平、经济发展程度等等,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概念的总和。

城市文化的形成,受众对城市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离不开媒体传播活动。其中,媒体对特定城市的报道更是对城市文化形象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大众传播媒体是文化的载体,媒体报道能够反映特定的时代、地域和社会文化。在城市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媒体报道与城市形象广告作为一种宣传手段,都有助于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和影响力的提升,并影响着受众对城市文化形象的感知与认可。不同的是,城市形象广告的传播主观性决定了其摆脱不了强迫说服的影子,而媒体报道对城市文化形象的呈现与塑造作用却是潜移默化的。传播学涵化理论研究的正是大众传播媒体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和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时持有的观点并无二致。社会公众由于自身经验范围的有限,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认知源于媒体对外部世界的再现。即使这种再现并非对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呈现,但已然成为影响公众对外部世界认识并形成“主观现实”的基础。社会公众无法通过亲身体验和经历来获取对所有城市的认知,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依赖于媒体对城市的新闻报道、形象宣传、公开讨论等信息传播活动。陈映在《城市形象的媒体建构一概念分析与理论框架》一文中曾这样表述:“随着城市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人们即使生活在城市之中,也无法全部经历和体验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人际间经验的交流也往往受到限定:另一方面。大众传播媒体一直以来被认为具有塑造受众脑中认知图像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进,媒体关于城市的报道不断加强会推进城市内部和外部公众对城市文化印象的形成。媒体对特定城市每个方面的报道都在不同程度上成为城市文化形象形成的因子,影响着社会公众对城市形象的总体认知和城市文化形象这一复合体。

贵阳市是贵州省省会,是中国获批建设的第一个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样本城市,贵阳在本文所研究的问题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意义。同时,贵阳的城市文化本身具备多样化的特征,包含民族的、历史的、现代的、生态的等多个方面。例如多民族聚居而形成的民俗文化;领悟孔孟之道,省度程朱理学,推崇“知行合一”的阳明文化;凭借孔学堂打造中华文化智库的国学园地;“爽爽贵阳”的生态文明形象等等。但是,社会公众关于贵阳城市文化的认知并不具备典型性特征,贵阳城市文化形象模糊,公众对贵阳的了解和认知程度尚且不足。使得生态样本形象的样板意义十分有限。

(二)具体的研究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如下问题:在有关贵阳的报道中,大众媒介描绘了一个怎么样的城市文化形象?不同类型媒体的相关报道是否存在差异?贵阳生态城市形象传播的效果如何?

(三)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本研究首先运用传播学中的内容分析法搜集研究样本,并构建报道数量、报道年度、议题类型三个分析类目,通过量化的方法分析媒体对贵阳的报道趋势及议题类型。其次。主要借助以语料库方法来分析媒体报道语料中的贵阳城市文化形象,并反思生态文明语境下媒体在城市文化建构中的作用与不足之处。第一位倡导运用语料库技术来进行批判话语分析的学者Hardt-Mautner认为语料库索引功能有效打破了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界限。语料库技术提供的量化分析基础为话语分析提供了新的实用途径。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将语料库技术与话语分析相结合,这些研究主要通过对词频的考察,主题词索引、搭配、词丛、语法结构和型式的观察来识别话语的内在意义。词频、主题词、搭配次、索引分析是语料库技术的几个主要方面,并且构成了本研究的主要分析框架。

2。研究时间与语料库构建。本研究时间界定为十年以来,以2005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作为本研究样本采集的时限。选择十年作为研究时限,主要是因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在这十年的时间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城市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强化自身的文化构建和形象建设逐步成为各城市的共识。基于平衡不同类型、属性和地区媒体舆论场的语料的前提,本研究选择《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五家中央级主流媒体,以及《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华西都市报》《北京晨报》等13家最具影响力都市类报纸。上述五家中央级主流媒体是中央级报纸,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同时辐射全国,覆盖面广,受众层次高。此外,五家报纸个性突出,可使研究获得更具代表性的样本。都市报除了本身是市场化媒体的典型和成熟代表外,它本身的城市化特色更使其成为研究城市文化传播不能绕开的媒体类型。鉴于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标题中包含“贵阳”的新闻基本上属于针对“贵阳”的主题报道。因此,本研究以慧科新闻为数据来源,以“贵阳”作为检索词进行标题搜索,研究者以“贵阳”为主题词进行标题检索。在搜索结果中排除无效数据、重复数据,最终全部语料接近56万字并由此构成一个小型自建语料数据库“媒体贵阳报道语料库”,其中五家主流媒体的报道样本数量为812篇,13家都市报样本数量为425篇。本文在分词基础上,采用日本早稻田大学开发的语料库软件AntConc3.4.4对该语料库进行检索和分析。

三、分析结果与探讨

(一)报道趋势及议题类型

自2005年以来,媒体对贵阳报道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图1中两条曲线分别呈现出主流媒体与都市报中贵阳报道年度均值的变化趋势。

1.主流媒体对贵阳报道的变化趋势较为明显,这与贵阳不断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与提高传播力度相关。两次高峰段分别出现在2010年,以及2014年两个时间段。2010年,全国第九次少数民族运动会在贵阳召开,大量与此次体育盛会相关的报道见诸报端,作为一次媒介事件,民与会成为主流媒体关注贵阳的焦点,因而在这一年相关报道达到十年来中的峰值。2014年,随着贵州省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决策出台,贵阳构建中国“数谷”的战略思维不断付诸实践,媒体对贵阳的关注也有了适当的提升。在这一年,主流媒体关于贵阳的报道明显上升,主要集中在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生态文明会议等重大会议议题上。

2.反观都市报对贵阳报道,其年度均值变化趋势并不明显。十年间,每家都市报每年的对贵阳报道数量徘徊于1到5篇之间,上述在国内外较有影响力的媒介事件并没有对该数据产生较大影响。近年来,虽然贵阳不断加大对外传播力度,在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宣传上作出了大量努力,但是在国内都市报对贵阳报道上体现得并不明显。

3.主流媒体对贵阳报道议程与都市报议程相关性弱。为了进一步检验就“贵阳”这一报道议程而言,中央级主流媒体各年度报道数量与市场化的都市报各年度报道数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相关性。借此衡量城市文化传播中媒体议程设置的效果,本研究运用SPSS软件对两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指定显著性水平为0.5,并计算其相关系数及显着性水平。

首先假设主流媒体报道数量与地方都市报报道数量之间的相关性为0,即:H0=两总体无显著性的线性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其相关系数为0.322,显着性水平为0.364。可见其相关关系非常弱,且两样本来自的总体之间也不存在显性相关性。这就说明在贵阳城市文化传播的议题上,中央级主流媒体议程与地方都市报议程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

纵观近十年以来媒体对贵阳报道的议题类型(图2、图3),主流媒体对贵阳的报道所涉及的议题较广。其中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是涉及数量较多的议题类型。在本研究搜集到的样本中,政治议题244篇,占报道总数的30%;社会事件相关议题占215篇,26.5%;经济议题占127篇,15.6%;环境议题89篇,占11%。此外,在文化、体育、旅游、教育与科技方面的议题上有较少报道,突发事件和社会典型人物议题则更少涉及。统计数据显示,都市报对贵阳的报道所涉及的议题主要分布在城市政治政策、经济、交通、生态环境、社会民生、体育、文化等领域。除此以外,还涉及反腐、灾难事故、违法犯罪都敏感议题。首先。涉及最多的是社会安全议题,共有报道143篇,占样本总量的30.9%,包括路桥倒塌、森林火灾、食品安全问题。其次是社会民生议题,共有报道74篇,占样本总量的16%,包含水价上涨、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常见的民生问题。再次是违法犯罪议题,报道数量为44篇,占样本总量的9.5%。经济议题紧随其后,共有43篇,占样本总量的9.3%。总体而言,主流报纸对贵阳的报道偏重于政治、经济议题,文化、环境议题有所涉及,旅游、教育与科技、社会典型人物的报道极少。因而在此基础上建构的贵阳城市文化形象不够全面,而普通公众对城市形象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媒体对该城市的全方位报道。都市报对贵阳报道五家主流报纸对贵阳的报道偏重于社会安全、社会民生、违法犯罪议题,政治政策、经济议题、生态环境有所涉及,典型人物、文化议题的报道则相对很少。贵阳文化形象是一个复合体,应是对城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综合展示,但是在都市报对贵阳的报道中并未得到良好的传播和展示。

(二)贵阳城市文化传播关键主题词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媒体对贵阳报道的主题。研究者利用语料库软件对“贵阳城市文化传播语料库”进行语料库检索和主题词抽取。按主题性(keyness)高低排列,主题性越高就意味着该词汇在文本中复现的频率越高。研究结果显示,该语料库中词频为10及以上的主题词共计9502个。在此基础上生成贵阳城市文化传播的主题词词频表。本研究认为词频应满足平均每个词汇在每家报纸中出现12次。即词频大于等于200的才能算作主题词中的核心词汇,并将其入选贵阳城市文化传播核心主题词数据库,该数据库含有核心主题词共计756个。包括名词、形容词、动词、介词等多种词性。然后,在这756个核心主题词中,文章选择其中的70个受到媒体高度关注的热词作为关键词,同时根据词汇属性进行聚类,抽取其中的名词关键词共计64个,构建贵阳城市文化传播关键词表。(表1)

德国学者特雷尔在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词义的研究应透过共时(synchronic)比较,通过实质内容,认识其抽象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语义场(Semantic fields)的概念。语义场是一个语义系统,相互关联的词汇组织在一起显示期间的相互关系和意义。在“贵阳城市文化传播语料库”中,正是上述关键词和其它一系列的词汇即短语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媒体对贵阳报道的语义场。在这个语义场中,主题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关于贵阳城市文化的媒体舆论,进一步影响公众对贵阳城市文化形象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对语料库中词频较高的名词关键词的抽取,可以看出在媒体对贵阳的报道中,出现频次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贵阳”“贵州”和“文化”。频次为13721、6471、5378。“贵阳”作为报道对象本身频次最高,作为省会城市,媒体在报道贵阳市更多地与“贵州”联系在一起。文化的词频紧随其后,说明媒体在对贵阳进行报道时,“文化”在新闻中出现的频次是非常高的。此外,“生态”的词频为3191,这也是一个相对较高的频次。如果按照“贵阳”在语料库中出现的频次来进行均值计算,“贵阳”每出现2.55次,“文化”一词就会出现1次;“贵阳”每出现4.3次,“生态”一词就会出现1次。“发展”“中国”“文明”“艺术”“服务”“产业”“经济”“民族”“企业”“社会”“生活”“传统”“旅游”等词频均在1000次以上,相对较高。“政府”“环境”“绿色”“市民”“孔学堂”“创作”“教育”“铁路”等关键词词频在500次以上。此外“交通”“文艺”“环保”“公园”“森林”“苗族”“王阳明”“贵安新区”“文化遗产”“少数民族”等关键词的词频也在200次以上。在贵阳城市文化形象传播过程中,媒体传播正是在以上关键词以及其他关联词相互作用下共同产生的传播意义。

(三)贵阳城市文化传播搭配词分析

搭配词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更为复杂层面的语篇衔接层面,其目的是通过对语篇、修辞等话语特征的分析来研究贵阳城市文化传播中的语言规律。通过分析语料库中“贵阳”的前后搭配词,可以了解当媒体言及贵阳时,总是和哪些词汇相提并论,以及这些词汇又与另外那些词汇联系在一起。本研究在搭配词cllocates分析时,主要以“贵阳”作为检索词,考察其前后5个词汇,共计是10个词汇内的搭配情况,在生成的搭配词表中,按研究需要选择其中有参考意义的部分建立搭配词表。

由于篇幅限制,本研究节选了搭配词表中词频在50以上的部分搭配词(表2)。媒体在对贵阳进行报道时,总是将“贵阳”与这些搭配词相提并论,其中“生态”“文明”“爽”“经济”“学堂”“文化”“旅游”“避暑”“产业”“铁路”“楼市”“环境”“森林”“绿色”“避暑”“花溪”“国学”“北站”都是常见的频次较高的搭配词,媒体在报道贵阳市总是将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共同作用产生语义。这些搭配词在贵阳城市文化传播语料中与“贵阳”这一关键词在位置上均在前后五个词汇以内,从语料分析角度来说,它们是“贵阳”的固定搭配词,二者之间的关系比其它词汇更加接近,同时当公众与媒体报道中与贵阳相关的信息接触时,这些词汇能够在公众心中产生与贵阳更为接近的印象。因为当他们看到“贵阳”时,最先看到的便是这些在文中位置最近的搭配词。

(四)目标文化词汇分析

目标词汇的选择主要考虑贵阳城市文化本身所涵盖的内容,及目标文化词汇在贵阳城市文化中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同时也参考贵阳近年来在对外宣传中重点打造的几张名片,例如生态城市、大数据产业、高铁经济圈(旅游)等。经过筛选,本研究选取一些类文化词汇,分别涉及地域、景点、自然,饮食,民族民俗,城市建筑,传统文化,区域产业与城市化。歌舞艺术以及宣传性词汇等。(表3)

这些词汇基本可以代表贵阳城市文化图景。通过在贵阳城市文化传播语料库中对以上贵阳城市文化词汇进行逐一检索,统计各文化词汇在该语料库中出现的频数,同时分析其搭配词,参考原文语境分析其在媒体报道中出现的具体情况。

在本研究筛选的29个不同类别的文化词汇中,除“创客”一词外,其余28个与贵阳城市文化相关的词汇均有检索结果。其中,总传播频次最高的是“花溪”,频次为446;其次是“森林”,频次为372;再次是“爽爽的贵阳”。频次为326。可见。贵阳城市文化传播频次相对较高的是旅游类和山水自然类词汇。山水自然类别中,除“森林”外,“南明河”的频次为168、“黔灵山”的频次为46;旅游类别中,除“花溪”外,“湿地公园”“青岩古镇”分别为175、75;民族类中传播频次较高的“苗族”“少数民族”“布依族”分别为282、209、251,而“四月八”等民俗节日活动的传播频次极低;城市建筑类别中,“筑城广场”“甲秀楼”频次分别为92、29;传统文化中与阳明文化相关的3个词汇词频总数524,这是一个相对较高的频次;本文筛选的区域产业与现代化类别中词频最高的是“高铁”,频次为162,其次是“大数据”,频次为141;贵阳城市宣传常用词汇除“爽爽的贵阳”外,“绿丝带”“林城”频次分别为67、43;“黔剧”的传播频次为14。可以说,贵阳城市文化的媒体传播极为有限。本研究筛选出的文化词汇的传播频次没有特别高出平均水平的。可见贵阳城市文化传播中没有塑造个别极具代表性的标识性文化符号。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针对构建生态文明样本城市而言,媒体呈现的贵阳城市文化形象不够全面立体,样本城市形象尚未形成

在中央级主流媒体中,五家主流媒体对贵阳的报道所涉及的议题较广。各家报纸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体育、旅游、教育与科技、突发事件、社会典型人物等方面均有涉及。十三家都市报对贵阳的报道所涉及的议题分布在城市政治政策、经济、交通、生态环境、社会民生、体育、文化等领域,还涉及反腐、灾难事故、违法犯罪都敏感议题。可见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市场化媒体对贵阳报道涉及的议题分布都较广泛,但是这其中值得重视的是主流报纸对贵阳的报道偏重于政治、经济议题。文化、环境议题有所涉及,旅游、教育与科技、社会典型人物的报道极少。因而在此基础上建构的贵阳城市文化形象不够全面,而普通公众对城市形象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媒体对该城市的全方位报道。都市报这类市场化媒体对贵阳的报道则偏重于社会安全、社会民生、违法犯罪议题,政治政策、经济议题、生态环境有所涉及,典型人物、文化议题的报道则相对很少。贵阳文化形象是一个复合体,应是对城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综合展示。媒体在对贵阳城市文化的综合呈现上并不全面,进而所塑造的贵阳城市形象也不够立体。

(二)主流媒体与市场化媒体关于贵阳城市文化的报道议程存在较大差异

这种差异首先表现为两类媒体在过去十年期间的报道数量上,其次表现在报道议题类型上。媒体对某一特定形象构建过程通常还通过议题设置来实现,大众媒体通过选择、加工、传播特定的议题以达到勾画其身份、描绘其形象的目的。城市文化的传播和城市文化形象的构建也不例外。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类型、不同属性的媒体由于自身的传播特点不同,它们在对同一对象的报道议题类型上也会存在差异。主流媒体对贵阳报道的变化趋势显示出政府议程对主流媒体报道议程的较大影响,如民运会、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生态文明会议等政府议程会成为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对媒介议程产生效果,这种效果在主流媒体相关报道数量上得以体现。但是,这种议程设置影响对市场化的都市报作用并不明显,或者说都市报中相关报道数量的变化未能体现出这一效果。近年来,虽然贵阳不断加大对外传播力度,在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宣传上作出了大量努力,但是在国内都市报对贵阳报道上体现得并不明显。

(三)贵阳整体城市文化形象的媒体建构存在碎片化、片面化的特点

媒体呈现的贵阳生态城市形象突出且宏观。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拟态环境成为公众认知贵阳城市文化的参照,但整体城市文化形象的媒体建构存在碎片化、片面化的特点。

首先,受众关于贵阳城市文化形象的认知和印象。正是基于语料分析中的关键词而形成的。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一幅幅贵阳城市文化图景。在本研究所建构的接近56万字的“贵阳城市文化传播语料库”中,“生态”是出现频次最高的主题词和与搭配词。这就意味着,在贵阳城市文化形象传播过程中,媒体常常将“贵阳”与“生态”联系在一起,“生态”成为贵阳在媒体报道中呈现出的最常见的形象。媒体传播中大量将贵阳与生态相联系的报道有助于在公众心目中形成生态城市的印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媒体报道中,将贵阳与生态一词相联系时,主要以报道宏观政策、生态发展导向、生态文明会议为主,很少从微观角度对贵阳的生态环境和具体环保举措进行报道。

媒体报道对城市文化形象的构建由于城市文化的宏观性、复合性、多元性而包容甚广。城市文化虽然具有历史性的特征,但在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导向下,城市文化也正在融入新的元素,例如市民的低碳生活习惯、城市的标志性环保建筑、绿色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等等。媒体对特定城市每个方面的报道都在不同程度上成为城市文化形象形成的因子,如媒体对城市历史文化、市民生活、交通问题的报道,当然也包含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报道,如此都影响着社会公众对城市形象的总体认知,并成为媒体建构城市文化形象的一砖一瓦,进而影响着城市文化形象这一复合体。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市场化媒体,针对贵阳的报道均以消息为主,且500字以内的小篇幅占绝大多数比例。小篇幅的报道集中于对贵阳城市文化的简单描述,缺乏对城市文化所蕴含的物质、精神等多种特征的深度挖掘,使得报道中的贵阳形象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从城市形象传播角度出发,小篇幅报道显然是不利于城市形象建构与传播的,一方面,对于社会安全。违法犯罪、突发事故等议题,小篇幅报道只能陈述事件的发生,不能从多角度对事件进行深度解释,不利于受众认真整个事实真相,反而容易留下许多猜想,这对受众关于城市形象的认知是不利的。其次,涉及生态环境、文化等议题正面形象的小篇幅报道影响力较低,也不能使受众对其中建构的城市正面形象留下印象。

对城市文明建设的建议篇8

(一)城市规划逐步完善,“龙头”作用开始显现在城市建设中,我区始终坚持“要建设先规划、无规划不建设”的原则,以规划为先导,对城区所有建设项目都按总体规划进行审批,认真实行“一书两证”制度,增强了项目审批的科学性。在建设中,坚持徽派建筑风格不动摇,除工业园项目外,黄山路、龙井水街、文峰路、永佳大道、滨河路的徽派建筑楼群,集中体现了徽文化底蕴和徽派建筑特色。各项专业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展开,相继完成了重要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修建性规划编制,完成了文峰公园、滨河南岸、城北工业园、城西经济园详细规划编制,制定了瑶村工业小区概念性规划,编制了城区排水专项规划。投资40万元完成了城西片、过境线北侧12平方公里的地形图测绘任务,为下一步开发建设奠定了基础,城市规划的基础性工作逐步加强。(二)加大资金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整合城市资源,加大建设投入,稳步推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着眼于拉开城市框架和完善综合功能,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滨河南路二、三期、文峰路东段、城东路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文峰公园投入使用,宝塔电站建成发电,城北过境线、南岸休闲道全线贯通。城北工业园道路和水电、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全面完成。与此同时,加大市政公用设施投入,高标准完成滨河南岸、城东路等绿化工程。全面实施城区主干道“绿、亮、美、洁”工程;加强了对通信、供电、供水、环卫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据统计,仅2005年全区完成建设投资达2.5亿元。(三)房地产开发快速升温,城市承载能力明显增强随着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聚集速度加快,对住宅和商业用房的需求也随之攀升,城区的房地产市场快速升温。目前,有23家企业(含分公司、项目部)进入我区从事房地产开发,2003年至2005年我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285亿元,商品房竣工面积11.68万㎡,销售面积13.36万㎡(含2003年前部分开发面积),销售额为2.37亿元。龙井水街、徽州花苑、徽州商贸城、华商山庄、玉虹小区等商住楼群相继竣工或快速建设。2003年至2005年,通过房产交易,上缴营业税、契税等达2650万元,房地产开发可直接拉动我区gdp2.2个百分点,是经济发展中牵动性强的产业。土地市场运营有序推进。根据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原则,基本实现了确保新上项目用地和经营性土地实行“招拍挂”的目标,提高了用地效率。2005年完成城北、城东重点项目计2000亩土地征用工作,全年收缴土地出让金4827.5万元。(四)加大监管力度,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成效近年来,我区严把项目审批关,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积极组织开展“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对全区重点污染企业的治理设施、98年以来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对未经审批、未落实“三同时”、擅自投产的5家企业依法予以关停。并在全市率先对11家化工企业安装了“黑匣子”,实现了污染治理设施运转和废水排放24小时在线监控。2005年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3.7%。同时,加快工业企业“退城进郊”、“退城进园”步伐,华惠化工、新力油墨等企业已经完成搬迁,天马化工、忠诚化工等企业的新厂房建设进入尾声。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有效遏制了污染反弹,巩固了达标成果,进一步改善了城区环境质量。(五)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并举,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十五”期间,我区强力推进了中心城区“东进、西伸、北扩”战略,逐步拉开了城市框架,提升了城市品位。先后实施了对原建安公司、纺织器材厂、物资公司等地段进行改造;完成了永佳大道、黄山路两侧综合改造,建成了龙井、滨河新区和徽州人民广场、徽州人民会堂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拓宽改造了永佳大道、文峰路、黄山路、滨河路、龙井大道、南山路等城市道路,中心城区建成面积扩大到5.5平方公里;防洪工程完成护岸3.35公里;实施徽州迎宾大道拓宽改造工程,进一步增强城区集聚功能,城区面貌焕然一新。二、存在问题在肯定近年来我区城市建设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区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城市规划缺乏完整性、前瞻性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的依据。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区城市规划方面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①民众对我区城市的总体规划知晓率不高,即便是区委、政府提出了“东进、西伸、北扩”战略后,有关部门未将相应的具体发展规划公诸于众,且制定牵动性大的发展规划时未全面执行听证制度;②企业布局集中的工业园区,环保设施跟不上,对企业排污难以彻底集中治理;③城市文化氛围不浓,建筑体造型、城市雕塑新颖别致之作缺失,广告、文字、图绘等文化“符号”制作缺乏文化品位,徽文化内涵得不到彰显;④各种线缆、管网铺设等专项规划滞后,往往出现空中布线凌乱不堪、刚浇好的道路又破面埋管的现象,影响了市容和交通。(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我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步伐加快,但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和居民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①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区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和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仍然突出。“十一五”期间对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将更加繁重,建设资金紧张的矛盾将更加突出。②城市公用设施建设不配套。在建设过程中,公厕、停车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缺乏长远考虑,也未留有足够的发展余地。③城市经营机制尚未全面转换。2000年,区委、区政府以“永佳大道”冠名权一次性筹集资金150万元,对沿路的街灯和灯箱进行了改造。除此之外,城市经营的机制尚未放活,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运作的多元化经营城市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三)城市管理未能与城市发展同步城市作为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而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城市管理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从我区的情况来看,城市管理未能与城市发展同步,主要表现为:①城市管理的行政机构不健全。目前我区还没有一个专门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城市管理部门多而杂,除了城建部门外,还有环保、交通、工商、巡警大队等部门参与,由于权限不明,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城市管理职能落实不到位。②土地供应与管理制度不够规范、有序。从当前我区土地供应的情况来看,商业用地出让数量偏多,工业用地投资密度不大,土地综合利用率不够高。③物业管理发展缓慢。我区物业管理起步较晚,发展也不平衡,市民对物业的有偿服务意识淡薄。目前,我区经审批建立的物业管理机构仅有四家,且有的名不符实。同时,我区住宅小区建设标准化较低,封闭式的住宅小区寥寥无几,再加上原竣工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未执行房屋维修资金制度,这就给物业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三、对策与建议“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区人口的不断集聚,对城市建设又有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城市建设中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332”行动计划为统揽,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增强城市集聚、辐射能力,努力把城区建设成为人居环境更加优良、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文化特色更加鲜明、城市面貌更加靓丽的新城区。为此,针对我区当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坚持高起点规划,不断提高规划水平。城市规划应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设计,体现科学性、前瞻性、连续性、严肃性。1、随着城区人口和人气不断地集聚,应适度拉开城区框架,建议在实施中心城区“东进、西伸、北扩”战略,推动中心城区与潜口镇、西溪南镇无缝对接的同时,着手规划瑶村—上朱—朱坊的道路和瑶村—罗田的过境线,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区的综合承载能力。2、进一步加快我区企业的“退城进郊”、“退城进园”步伐,尽快在城东规划建设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厂,对城区企业的污水进行集中治理,进一步改善城区环境质量。3、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城市建设不是简单的建筑体组合,而要突出自身特色,体现深厚的文化内涵。建议在加快建设区文化娱乐体育中心的同时,在建筑体造型、城市雕塑等方面要有所突破,并融入我区的人文历史、徽文化内涵。4、正在建设徽州迎宾大道拓宽改造工程和城北工业园区,规划要有前瞻性,尽可能一步到位。城市建设部门要与有关管网等部门统一协调,制定其专项规划,避免各种电缆、电线、管道的乱埋、滥布和重复建设。5、建议城市建设的重大规划要实行听证制度,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确保规划执行的严肃性、连续性,防止人为地随意变更。(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城镇化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强烈愿望的需要,也是改善招商引资环境的客观要求。1、政府要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对公园、重点路段进行高标准绿化、亮化和美化,打造出一批新的城市亮点;加快城市垃圾、排水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垃圾的清扫和转运,并对我区现存的一些老居民区(如纺织器材厂宿舍区、皖机厂宿舍区等)的环卫基础设施进行重建和完善,从而优化人民生活环境。2、亮化工程已成为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展示城市活力,丰富城市景观的重要手段。文峰塔是我区一座古老的标志性建筑,建议科学设计并实施好文峰塔的亮化工程,使之成为我区一道新的特色景观。同时黄山路联通公司—三村大转盘是城区最为繁华的商业路段,直接关乎我区城市的形象,此路段的路灯已经年久失修,建议城建部门筹措资金予以更换。3、适当增加城区公厕、停车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以解决人民群众出行、停车、农副产品交易中的难题。建议在改造老粮食局地块时,建造一个地下停车场,以缓解车主停车难的矛盾。4、广泛开辟城市建设资金筹措渠道。一是尽快谋划成立区城市投资公司,以解决我区城市建设资金短缺问题;二是进一步做好经营城市文章。深化市政、公用设施投资运营体制改革,有偿转让、出让市政公用设施经营权、广告权和冠名权,加大城市无形资产的经营力度,盘活存量,提升增量;三是加快改革环卫管理运行机制,推广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经营、企业化运作,逐步实行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三)以民为本,加大城市管理的力度。城市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建立服务型城管,为我区的“三个文明”建设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1、完善区、镇(街道)、社区(居)三级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市民教育网络。加大对《黄山市文明市民公约》和《市民行为规范》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市民学校、树立文明标语牌和公益广告牌等方式对广大市民进行文明、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不断增强其城市意识,自觉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共同爱护自己的家园。2、建议尽快对上争取并成立徽州区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承担城市管理职能,负责受理城市管理中的具体性事务。3、根据拆迁条例规定,被拆迁户有选择“拆一还一”或“货币补偿”的权利。而我区在拆迁过程中主要是采用货币补偿方式。为促进依法、顺利拆迁,建议区政府在城北工业园旁边规划100亩土地作为拆迁安置用地,尽快启动安置用房、经济适用房工程,以便进一步落实好因城市建设需要的拆迁安置工作,满足被拆迁群众的选择需求。4、随着我区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将变得更加稀缺和宝贵。建议政府不断加强土地集中供应权和土地进入市场的调控权,制定相关的政策,控制土地进入市场的总量,最大限度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综合开发老粮食局、工会片、教育宾馆片、孙公桥上游两侧等地块。在开发中,政府主管部门要注重孙公桥上游两侧多年形成的原生态绿化的保护。5、加大对物业管理目的、意义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促进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做好物业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坚持成片开发、封闭式管理的原则,使我区新增住宅区力争100%实行物业管理。同时,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应全面执行项目维修资金制度,严格物业交接程序,促进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6、城市水资源一旦遭受污染或失去平衡,治理恢复将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为此建议水利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尤其是保护好我区的母亲河—丰乐河饮用水资源。公安、渔政部门要加大打击惩罚力度,严禁在丰乐河上游药鱼、电鱼,避免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对城市文明建设的建议篇9

【关键词】文明城市;公共参与;社会治理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和竞争力的名片,更是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的名片。从城市发展的演化进程看,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除了自身的演化规律作用外,还取决于其他多方面的因素。政府是城市公共资源的管理者,城市发展模式的主要倡导者,和城市建设的实施者,除了政府以外,文明城市建设也离不开公众的参与。石河子市经过12年的努力,2015年2月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创建过程中,政府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特别注重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了城市文明的社会基础。

一、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公共参与决策

人民建议指的是人民群众向政府提出的主张和看法,是公民以个人或集体名义向执政党和政府提出的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思想观点、思路、举措和办法。在石河子市文明城市创建中,除了政府十大实事项目之外,政府向公众展开关于“文明城市创建靠大家”人民建议专题征集,2014年,石河子市通过社区、政府官方网站等各大媒体共收集到居民关于文明城市创建的3876条建议,通过整理,归并筛选,每个社区共下发两期《创城福利清单》,投入4.72亿元,解决社区和市民最为关注的涵盖城市建设、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9方面问题580个。在充分尊重市民意见的基础上,人民建议征集的举措推进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二、老军垦文明劝导队:公共参与管理

城市的文明程度一方面取决于市容市貌,另一方面由市民素质来展现。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形象的代表,但市民素质是最不可控最难协调的。为了提升石河子市城市文明程度,近几年,石河子市在充分利用城市人口优势,展开了大胆探索和尝试。

石河子市是一座军垦城市,创建文明城市是三代军垦人的共同梦想。社区的“老军垦文明劝导队”就是一支以退休老军垦为主体,以社区为单位构成的志愿服务队,身为第一代军垦人,石河子市是伴随其共生长的城市,老军垦对城市情感浓厚,十分愿意投入到城市建设中。在社区的引导下,“老军垦文明劝导队”统一设置了上班、倒班时间,每日固定时数在社区内部及街巷巡逻,主义要针对社区内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社区环境卫生进行维护,及民间纠纷的调解,治安巡逻等。老军垦文明劝导队活跃了社区邻里间潜藏的社会资本,并降低了组织成本和社会管理成本。

三、公厕建设:公共参与式治理

石河子市S社区内拥有常住人口4494户,共计11455人,2014年,S社区新建了社区文化广场,深受市民好评,社区文化广场满足了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汇集了社区四面八方的人群,大部分市民深感社区文化广场附近公厕缺乏,使居民行动十分不便,本为休闲娱乐却被如厕所困扰。因此,在广场上活动的市民自发组织意见,向社区居委会建议在广场附近兴建一所公厕。此举得到社区的赞同,但公厕建设普遍存在“邻避效应”,周边居民从心理上不愿让公厕建在自家附近,造成公厕落地难。

为了公厕的顺利建设,在社区居委会的引导下,几位市民代表与社区共同商议公厕选址,及公厕的设计,对公厕的朝向,通风,视觉感受等意见不时做出调整。最终,文化广场附近的公厕最终落地,公厕建立的满意度达到92%。

四、石河子市居民公共参与的路径启示

在社会管理过程中,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社会治理的一体两面。从理论上讲,在一个得到有效治理(善治)的社会,政府与社会应该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和领域,彼此各守其分,分工协作。石河子市居民公共参与实践,有以下可借鉴之处:

第一,以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增强政府的公共回应性。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极大增强了政府回应公民需求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能够切实解决公民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升社会治理效果。当公民的诉求得到回应时,能够正向激励其参与公共事务,从而在公共治理中形成良性循环,改善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并有助于优化地方治理结构。

第二,以社区社会资本为枢纽,推进公众参与。奥尔森关于“小集团”的理论告诉我们,小团体更容易激发人们的参与活动,因为在“小集团”中,人们更容易看到自己的利益,更容易表达自己的利益,因而也更容易形成集体活动。社区是一个小团体,居民在社区的长期互动中会形成信任,团结,互惠,等社会资本,社区的人口结构也潜藏丰富的社会资本,因此,要珍视并充分挖掘社区社会资本,以此推动公众参与。

第三,以参与式治理推进公共参与。社区正在代替单位成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位。社区自治也是基层民主的重要方面。参与式治理的核心理念是改变传统的政府提供服务,居民被动接受的工作方式,关注居民需求,以满足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赋予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权力,让居民自己决定关系切身利益的社区事务。社区参与式治理是城市公共参与的重要层面,能够有效推动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新才,滕海峰.城市政府视角下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路与重点[J].城市规划.2011(2).

[2]胡苏安.关于人民建议价值定位的思考[J].决策咨询.1999(1).

对城市文明建设的建议篇10

[论文关键词]民利;公共服务;城市品质;管理体制

城市化的本质是人口的城市化。农村人口到城市从事非农经济活动,一方面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增加国民财富;另一方面融入城市化进程,分享现代城市文明。推进城市化,关键在于城市建设。人是城市的主角,市民是城市的主人。作为市民,对自己城市的生活便利、生存安全和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期望是必然的。而这些,都需要城市的管理者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意识去逐一实现。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城市就会朝气蓬勃,充满生机和活力。城市建设是最大的“民心工程”,目的是造福于广大市民。遵循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就必须时时、事事、处处从市民的角度去考虑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

近年来,各地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的品味和特色愈加明显,群众对城市建设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也越来越高。同时也必须注意到,在城市化建设中,有的在制定规划中以精英化、权威化代替了民主化,有的在拆迁安置中“不讲人性”,有的在城市管理中将城市形象与民生诉求对立,有的在公共服务中倾向权力化而偏离均等化等等。虽然这些是少数地区的个别现象,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严重背离,如果不能及时遏止和纠正,必将影响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化的热情。在新一轮的城市化过程中,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集聚集约、功能配套、特色鲜明、区域协调的城市发展格局,就必须坚持人本精神,即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从当前情况看,保障群众切身利益、推进公共服务共享、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是体现城市发展体现人本精神的有效途径。

一、切实保障群众切身利益

群众是城市的主人。城市化进程加速,有力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征地拆迁、整村改造、土地征管、集体资产处置等一系列关系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整个过程中,要以群众的需要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就必须充分保障群众利益。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可以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1.完善听证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在新一轮城市化过程中,要将听证范围扩大到所有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有利于使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得到更坚实的保障。要科学合理地遴选听证代表,要更加注重听证代表的社会责任感、法律素养和论争才能,避免听证代表不为民直言或表达能力欠缺的现象,全面提升听证的质量和水平。对听证中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要吸收采纳,意见采纳情况及其理由要以书面形式告知听证代表,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总之,要通过听证制度,进一步拉近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距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让群众真正了解、支持城市建设。

2.完善评议制度。保障群众的参与权。以人民群众广泛、有序参与为基础,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为核心,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目的。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以面对面评议为主要形式,日常监督和定期评议相结合,把落实整改、解决问题贯彻于评议工作的全过程,逐步实现评议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民主评议,让群众拥有表达自己意愿的途径和渠道,有效化解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3.完善会议表决,保障群众的表达权。在听证和评议的基础上召开群众代表大会,通过会议表决确定城市建设的重大事项,进一步增强民主政治意识,体现市民主人翁地位。

4.完善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监督权。通过全程公开,扩大群众监督渠道,规范城市建设和管理程序,有效克服以往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合法性和科学性,从而进一步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

5.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在出台重大决策事项前,特别是在城区拆迁改造等涉及群众重大利益的事情上,认真依法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坚持把防范城市化进程中的廉政风险、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明确党员干部的廉政责任,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

二、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共享

公共服务是指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由政府管理,市场不提供的产品,政府提品,这部分都叫公共服务的领域。在城市化进程中,只有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让群众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便利和好处,才能充分激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化建设的热情。具体来说,应当实现三个方面的共享:

1.推进城乡共享。通过推进农村城镇化,努力实现城镇形态日益完善,产业布局由分散走向集聚,工业进园,生活进区,功能分区明确;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发达,体育、文化、休闲等配套设施齐全;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得到有效修复,城乡环境更加宽敞自由、温馨舒适;教育、医疗、社保等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人享受到的公共服务与城市人没有什么两样;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矛盾纠纷大量减少,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推进新老市民共享。对待新市民,城市要有宽容的态度,做到无偏见、不歧视;要帮扶新市民,让他们有机会通过相关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实现就业和创业;要创造环境,让新市民能进城、能安居、能就业、能发展,子女能就学、有病能就医、养老无后顾之忧。

3.推进新老城区共享。要加快老城区改造进程,着力破解老城区居民反映突出的行路难、停车难、住房难、清洁卫生难、环境保护难以及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健身难等诸多难题。

三、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一个城市是否有魅力、有特色,在于它融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时代气息为一体,并以此造就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建筑精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确立以人为本、彰显特色、集约发展、产业支撑的城市建设理念,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1.完善城市功能。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全面整治小街小巷,方便市民出行;高标准建设污水处理厂,扩展供水管网、污水管网、燃气管网;兴建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设施,满足市民物质文化需求;拓展商业服务和专业市场,既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又提升公共服务功能,满足民生需求。

2.坚持绿色环保。要把城建的重点从环境整治转向环境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老城区企业“退二进三”、“退城进园”,关停城区燃煤小锅炉,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加快电厂脱硫工程建设,改善城区空气质量,让市民生活在蓝天白云、绿树碧水的美好家园里。

3.彰显人文特色。要从实际出发,展现城市的独特神韵和核心竞争力。依托城市的丰厚文化底蕴,推进古城的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保护历史街区,解读文化名城,修缮名园胜景;推进城市文明建设工程,倡导文明行为,树立文明形象,弘扬文明新风,营造文明环境,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展现城市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让散落于城市的历史珍贝重放异彩,民间工艺推陈出新。

4.提升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应主导城市发展。当前,要高度重视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继续完善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保障制度,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满足不同群体的居住要求,基本实现“居者有其屋”;高度重视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整治背街小巷,加强城市管理,让市民生活更加舒适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