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的主要文化成就十篇

时间:2023-06-25 17:24:12

古希腊的主要文化成就

古希腊的主要文化成就篇1

关键词:古希腊;中国古代;体育文化

古希腊和古华夏分别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两个源头,因此古希腊体育与中国古代体育有着迥然不同的形态和价值体系。从体育发展的历史来看,体育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一、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

二、分析比较

1.古希腊体育的竞争性与中国古代体育的等级性

地理环境是不同民族体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土壤。古希腊与中国古代各具特色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两个民族不同的文明和民族性格,并且深深地影响着体育文化的发展。

希腊是一个面积非常狭小的岛国,海运交通便利,商业较为发达。商业贸易的发达使国民的生产关系向契约形式转化,致使森严的等级制度失去了繁衍的依托,从而为民主、宽松的政治制度奠定了诞生的基础。古希腊体育中的赛跑,其特征就是参赛者不论地位高下、年龄长幼,一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同等的条件下跑完相等的距离,最后以成绩显示谁之优劣。

与古希腊所不同,古代中国的四周是高山、沙漠和当时条件下无法跨越的大海,形成一个封闭的状态,而内部的回旋余地又相当的广阔,是发展农业文明的理想条件。农业文明为宗法等级制度的滋生提供了温床。等级制的延续和加强致使任何不遵循等级差别的文化因素不得产生,否则就是对等级制的冲击,也是对专制统治的不稳定因素。

2.古希腊体育的健美性与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养生性

在同海上风浪搏斗的过程中,勇敢的希腊海员们充分感到自身力量的重要性。于是肌肉发达、身体健美的形象便成为古希腊人崇拜的偶像。与古希腊体育繁荣相对应的是古希腊高度发达的哲学与科学。古希腊的哲学家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动物和人体的结构,这就使得古希腊体育有着特殊的发展轨迹和审美价值。在古希腊的体育雕塑中,雕塑家们对运动员形体美的把握,已经能够科学地运用数学上的“黄金分割”和解剖学原理,体现了古希腊科学的发展水平。

与古希腊所不同,中国古代体育的形成与定型借助的不是自然科学而是当时的哲学。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人必须与大自然保持协同才能维系生命,维持健康。因此,在中国古代体育中,养生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养生体育建立在宏观观察和直觉经验的基础理论之上,与建立在以分解、分析方法为主体的实验科学基础之上的古希腊体育大相径庭。

3.古希腊体育的身体教育与中国古代体育的道德教育

古希腊人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的民族。古希腊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宗教社会。古希腊宗教特有的神人同形同性特征与城邦公民职责相结合,陶冶了古希腊人独有的人格意识。他们把“自我”视为一种客观化的认识对象,从多方面去论证“人”,他们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注重体育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古希腊体育中尊重人的个性,追求多样化与矛盾性的文化特征,可以激发民族的扩张力、创造热情和冒险精神,有利于体育教育中对人的个性培养和发挥,然而却缺乏中国式的谦恭待人、稳健温和,易导致物欲主义、享乐主义和个性的过分扩张。

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给中国古代体育打上了深深的“道德教育”烙印。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其主旨精神始终是解决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与古希腊文化的出发点是根本对立的。古希腊文化强调从个人出发,个人与集体呈现出一种松散的状态。而在中国古代,由于传统伦理价值观的作用,单一的个人显得毫无意义,仅表现为一种抽象的存在。求善与道德的一个特征就是自己的行为不能给他人带来否定作用。而古希腊则不同,它是通过竞赛,以其双方形成的胜负结果来肯定胜利者,否定失败者。

综上所述,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不同的地理环境、物质生产方式,孕育了不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品格,从而形成了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个性。

中国古代体育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性,促进了以身心和一、动静结合为特征的东方传统体育形式的发展,然而却削弱了体育的竞技性;

古希腊民族崇尚人的个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公平竞争,对现代竞技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易导致个性主义的膨胀。

参考文献:

[1]颜绍泸.世界体育史研究中的误区:东方体育.体育文史,1990(3).

[2]谢凌宇.略谈中西方传统体育的个性特征.体育与科学,1990(5).

古希腊的主要文化成就篇2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3)21-0029-04

“课程内容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这是新一轮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之初为学界所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十余年过去了,以此检视时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真正潜心实践此目标者唯恐寥寥。放眼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翻新仍然是大多数历史教师所倾心追逐之事。的确,在诸多教学模式下,教师的“独角戏”少见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大大增强了,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但是,热闹的师生激情表演过后,留下的却是支离破碎和“夹生饭”似的教学内容。从教学效率的角度讲,这是一种耗时而又低效乃至无效的教学活动。所以,潜心研究课程与教学内容才是进一步推进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正途。

提及历史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处理,历史教学研究者们往往会从宏观的角度概括出一些大的原则。毫无疑问,这些原则有助于历史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历史教学内容的处理。但是,历史教师的日常工作毕竟是以“课”为单位的历史教学内容处理。因此,以问题案例分析的研究形式来深入剖析课时历史教学内容的处理更具实效意义。

由于“以本为本”历史教科书观的根深蒂固,大多数历史教师已经丧失了历史教学内容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习惯于“照本宣科”,一些重要的历史隐性知识得不到应有的挖掘,致使历史教学内容缺乏弹性和连贯性,历史知识点干瘪而散乱。以高中历史新课程“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为例,历史教师一般是从产生条件、发展阶段和历史影响三个方面来处理教学内容的。这种处理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显性历史知识框架如果失去必要的隐形历史知识的扎实支撑,就会沦为空中楼阁。由于隐性历史知识常常被大多数历史教师忽视,我们权且称之为历史教学内容的盲点。

下面就高中“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学内容处理中的若干盲点问题予以列举和分析,目的不在于就课论课,而是从中探求处理课时历史教学内容的思维方法。

一、在地理空间范围上,今天的希腊只是古希腊的核心区域。

历史是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展开的。近代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虽不可取,但也揭示了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在传统历史教学下,历史教师重视手工绘图。随着多媒体历史教学的普及,下载现成的历史地图成为通行做法,笼统展示而不求甚解的用图方法相当流行。

以本课为例,教师一般会展示“古代希腊图”,但会忽视古代希腊与今日希腊在地理空间范围上的关系问题。今日希腊是指希腊共和国,它是一个国家,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三面环水,首都在雅典。古代希腊不是一个统一国家,而是数百个独立城邦国家的统称,其地理范围不但包括今天的希腊本土,而且遍及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群岛、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小亚细亚和北非在内的整个地中海沿岸区域。因此,有些学者也把古希腊文明看作古代地中海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雅典在古希腊城邦国家中的文明成就最高,也是古希腊文明的核心区域。要言之,古希腊的地理范围包括希腊本土的核心区域和环地中海的殖民扩展区域。

二、在时序坐标上,古希腊民主政治处于古希腊城邦历史的发展阶段。

历史在时间长河中奔流,时间是历史前进路上的标尺,历史学是以时间延续来构成学科系统的。过去的历史教学大纲强调按照年代顺序,具体讲述历史。新修订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版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①美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把“年代的思考”列为历史科能力的第一项;英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也把“时序感”作为历史科能力的首项。

在高中历史课程内容的专题史架构下,历史大时序有弱化之嫌。以高中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时序教学为例,教科书为了聚焦民主政治,往往重视其内部小时序,把雅典民主政治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予以清晰排列:第一阶段,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第二个阶段,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第三个阶段,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改革开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这样一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外部大时序就被弱化了,其城邦历史时序定位也就隐而不彰。因此,教师在明确雅典民主政治内部小时序的同时,还要注意梳理其外部大时序:

公元前2000年,爱琴文明时代。

公元前1200年,荷马时代。

公元前800年,城邦时代。(包括城邦形成期和城邦繁盛期。)

公元前336年,希腊化时代。

显然,雅典民主政治处于古希腊城邦历史的发展阶段,而“城邦”也就成了理解雅典乃至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关键。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库朗热的《古代城邦》、杰弗里・帕克的《城邦》和顾准的《希腊城邦制度》等著作都聚焦古希腊城邦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当代世界史专家何顺果一语中的:“城邦是解读希腊文明全部问题的钥匙。”②2013年全国高考文综卷第26题考查的就是古代雅典的城邦民主政制。

三、在课题定位上,古希腊民主政治不仅是一个时空概念,更是一个区域文明单位。

了解古希腊的空间范围和时序定位,还只是最基本的浅层次历史学习,因为在历史时空的表层之下,有着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这就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文明。关于文明史,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出,分析历史的单位是文明,并列出了世界历史上的20几种文明。布罗代尔认为,文明史是长时段的历史变迁,较之稍纵即逝的短时段的政治和军事事件,文明对历史变迁的影响更为持久和稳定。杨宁一认为:“文明史观在很大程度上涵盖了整体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基本内容,因而是一种更为宏观的历史观。”③在笔者看来,文明史视角能够使后来者以一种平和、宽容、客观和现实关怀的心态去同情地理解历史文明遗产。目前,以文明史冠名的中外通史性著作令人目不暇接,上海市的历史新课改明确以文明史为体系框架,全国历史新课改也把文明史作为历史线索之一。可见,以文明史来统整历史教学内容已逐步成为历史教学界的共识。据此,历史教师应当站在文明史的高度去审视本课的教学内容,把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提升到古代地中海区域文明的层次。当然,古希腊文明涉及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多方面,就本课而言,主要聚焦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文明。

四、在古希腊城邦政治文明类型上,雅典民主政治无疑是其典型代表。但它并不能够代替古希腊城邦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关于古希腊城邦政治文明的教学,教科书聚焦的是雅典民主政治,而且详细叙述了它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容。显然,这种单点突击式的内容编排有利于凸显教学重点,但也容易以偏概全,使师生误把民主政治与古希腊城邦政治文明等同起来。

实际上,从纵向时序和横向时序结合的角度看,古希腊城邦政治文明经历了孕育、形成、成熟、传播和衰落等非常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其间,古希腊城邦政治文明不仅得到本土因素的滋养,也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古希腊各个城邦的政体不都是整齐划一的公民民主制,也有君主世袭专制、贵族民主制、贵族寡头制和僭主独裁制等其他类型。例如,斯巴达城邦的政体就倾向于贵族寡头制,权力集中在少数富有的贵族手里;雅典城邦的政体则倾向于公民民主制。当然,相较古希腊城邦的其他政体,雅典的政体具有典型的历史优越性和成熟性。

五、在课题立意上,雅典民主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是城邦公民原始直接民主制。

谈及古希腊政治文明,人们下意识地就会想到“民主”,教科书的主体内容呈现的也是雅典的民主成就。这是一种典型的希腊民主观,它容易使今人夸大或迷信古希腊的政治民主成就,忽视其本质特征。雅典民主政治的要义有三:

1.城邦至上。

如前所述,城邦政体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要素之一,何顺果把古希腊民主政治形象地比喻为“城邦制的产儿”。①关于古希腊城邦形成的地理因素,诸如环海、岛状、多山等散裂特点早已为人们熟知,其数量众多、小国寡民、城乡共生、独立自治等外部特征也被经常提及。但是,历史教学界对城邦政体的内核却鲜有深究。

从城邦的内核看,她是一个集军事、神权、经济、政治、文化于一身的联合体。在数百个城邦为了生存而常常诉诸战争的动荡环境下,许多城邦为了激发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参战的热情,需要最大限度地赋予他们各项民利,确如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之口所说:“男人就是城邦。”②另一方面,城邦也要求公民必须绝对服从她,如强制男子当兵、禁止男子不婚等。此外,古希腊城邦盛行祭神、占卜等活动,雅典娜、宙斯、赫拉、普罗米修斯都是有名的城邦神,古希腊奥运会就是为宙斯举办的,城邦的战争决策等许多大事经常由神谕来决定。因此,敬神乃城邦铁律,苏格拉底正是因为不敬城邦神而被处死。

由此可见,在“城邦至上”理念下,城邦可以全权支配公民,公民完全属于城邦,其个体民利往往受到极大限制乃至漠视。

2.少数成年男性公民。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繁盛期,公民的参政途径和方式广泛而多样。从参政途径看,公民大会、公民代表议事会、公民陪审法庭以及除十将军以外的各级公职均向全体公民开放;从参政方式看,举手表决、公开投票、秘密投票、抽签选举、轮流坐庄等不一而足。据此,有些学者将其概括为“在民”。其实,在雅典,享有公民资格的一般是父母祖籍均属本邦的成年男性,有些城邦还对成年男性的公民资格附加财产和自备武装服兵役的严格限制,妇女、奴隶、外邦人和边区居民则被排斥在公民之外。从学者的统计看,雅典全盛期的公民与非公民比例关系不一,但公民占全体居民少数的结论是一致的。因此,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3.原始直接民主。

雅典的民主形式是公民直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管理,以多数票作为决策依据。这种直接民主制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积极性,但也容易造成多数人的“暴力民主”,苏格拉底就是被民主地、合乎民意地、合乎法律程序地处死了。

六、在古希腊民主观上,我们要注意剥离既往知识界因时代需要而人为增添的附会成分,明确古典民主与近现代民主的区别与联系。

近代以来,谈及古希腊特别是雅典的民主政治,西方和中国知识界的主流观点都是一边倒式的高调赞誉,“西方民主的源头”“民主的黄金时代”“民主的奇迹”“民主的光荣”等让人目不暇接。在这种相沿成习的话语系统下,雅典民主已经脱离了特定历史时空的限制,变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此,要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面目,就需要了解近代以来古希腊民主观不断强化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过程。

从世界史的角度看,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伴随着资产阶级反专制求民主的现实政治需要,西方思想界从古希腊民主中寻找和挖掘历史根据,以便古为今用。久而久之,古希腊民主制中的优秀成分被层累式地叠加放大,而糟粕部分则被忽视和掩盖,甚至还牵强地从古希腊神话中寻找民主因子。

从中国史角度看,新文化运动和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承袭了西方近代思想界古希腊民主观的热潮,他们“言必称希腊”,民主不离口,人为地拔高古希腊的政治民主成就,无视其原始特征,形成了浓郁的古希腊民主情结,流波及今。

今天,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古希腊民主内容增加了其历史局限性部分,但由于篇幅小而且概括性强,妨碍了师生的深入理解,极易模糊近现代民主与古希腊原始民主的界限,违背“名从主人”的历史教学原则。

关于“民主”的概念,根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说法,主要有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直接民主是指由全体公民按多数裁决程序直接行使政治决定权的政府形式。间接民主是指公民通过由他们选举并向他们负责的代表行使政治决定权的政府形式。据此,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一种直接民主制,具有排他性、原始性和动荡性特征;而近现代民主政治是一种民族国家的全体国民的间接民主制,具有广泛性、平等性、成熟性和稳定性特征。因此,具体把握古希腊民主政治与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是必要的。

1.两者民主政治的基础不同。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城邦国家,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是民族国家。城邦国家的特点是政教合一,城邦至上,公民完全受城邦的支配,个体的独立性无从保护。近现代民族国家的特点是政教分离、有限政府,公民既属于国家又享有个体独立性,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不受国家公共权力的侵犯。

2.两者的公民含义和范围不同。

古希腊的公民一般是指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的成年男性,公民在全体居民中居于少数。近现代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全体居民。

3.两者民主政体的结构与特点不同。

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机构主要包括公民大会、议事会和陪审法庭,这三大机构已经具有分权的倾向,但是,它们之间缺乏法定的制衡机制,公民大会的权力独大往往带来许多决策失误。近现代民主国家的机构主要包括议会、政府和最高法院,它们之间不但具有明确的权力分工,而且还相互制衡,从而避免重大的决策失误。

4.两者的民主形式不同。

古希腊雅典的民主形式是公民直接参政的直接民主,它带来的是外行治国和以多数牺牲少数的结果,古希腊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表达了对这种直接民主制的批评,苏格拉底还因此死难。近现代的民主形式是公民通过自己选举的议员来间接参政的代议制,它带来的是专家治国和有效保护少数的机制。

5.两者的历史影响不同。

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昙花一现,经过罗马帝国的冲击、蛮族的入侵和基督教的传播,其民主传统早已中断,中世纪的人们已经不知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为何物,它留给后人的只是对民主精神的憧憬和向往。近现代西方民主不是对古希腊民主的直接承继,而主要是缘起于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第一块基石是《大》,历代英国国王曾经44次确认《大》的基本原则,其历史影响惠及欧美的民主进程。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聚焦高中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教学内容盲点,无意否定和淡化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成就,目的只是为广大教师历史地、全面地、准确地把握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教学提供参考。

古希腊的主要文化成就篇3

论文摘要:针对“体育与智育并重、力量与知识并举”的完人教育理想既促成了古希腊竞技体育的繁荣,又维护了古希腊竞技体育的纯洁性的说法,通过对完人教育理想的本体溯源以及在古希腊竞技体育发展中的转变过程,发现古希腊竞技体育发展的现实选择是完人教育理想的破灭与重塑,而能够与其保持一致的“非功利性”和“非职业化”的古希腊竞技体育独有特征只不过是古希腊竞技体育发展与完人教育理想矛盾对立的产物,直至柏拉图等哲学家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个矛盾,古希腊竞技体育的独有特征亦随之丧失,与现代竞技体育也就相差无几了。

    古希腊竞技体育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如:宗教祭祀、祈福避祸、纪念英雄、政权更迭、战争和外交等等,由于年代久远,文献遗失,如今已经无从考证了。不过,与此相关的另一种说法,即古希腊的体育旨在施行体智并重,心身并举的完人教育的说法却广为流传,日益深人人心。这是由于现代竞技体育存在的一些弊端与恶习,诸如职业化所带来的过度训练,功利化所带来的只重视成绩,商业化所引发的暗箱操作、金钱交易等,一些学者据此证明,现代竞技体育已经偏离了古希腊竞技体育的正常轨道,丧失了古希腊竞技体育的精神,要想克服这种弊端,必须复兴希腊奥林匹克竞技会的精神,重塑体育与智育并重、力量与知识并举的完人教育理念。

    事实上,我们对古希腊竞技体育和完人教育理想的理解存在偏差。因为,这种理想在古希腊从未成为现实,而且在这种理想指导下的古希腊竞技体育,也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无缺。应该说,古希腊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使其与完人理想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是柏拉图等哲学家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个矛盾,此后,古希腊竞技体育的独有特征亦随之丧失,与现代竞技体育也就大同小异了。

1古希腊竞技体育的特征与思想基础

    1)非功利性。考古的发现与相关的研究不断证实,古希腊的体育竞技与今天大不相同。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非功利性,不但竞技的承办方不会从活动中牟取任何收益,就连竞技的优胜者,亦不会从中获取某种物质好处,而更多得到的是精神奖励。这种非功利性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古代奥运会的纯洁性,因为,功利性因素的涉人,难免会带来一定的腐败机率。现代奥林匹克的创立者顾拜旦对此亦深有感触,因而主张抵制奥运会的商业化,并把商业化与奥运会的变质腐化联系起来,而力图维护其非功利性。但别具讽刺的是,第1届现代雅典奥运会因为出现了资金紧张,雅典政府为此不得不进行商业操作,靠民间募捐和发行纪念邮票等方式才勉强度过了难关。可见,所倡导的非功利性只是古希腊竞技体育的一种理想礼。

    2)非职业化。古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坚持业余化原则,拒绝接受职业运动员的参与。业余化的好处非常明显,首先,运动员无需仅仅参加某一项或某几项运动,因而不会导致体育技能的畸形发展;其次,运动员参与比赛的目标在于娱乐性和参与性,而不必过分在意比赛结果;最后,非职业化可以吸纳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参与比赛,彰显古希腊竞技体育的基础。不过有一点需要指出,古希腊竞技体育在其初始阶段,更多是贵族精英内部的自娱自乐,而极少吸收平民阶层的参与,贵族阶层的闲暇亦是促成这种非职业化的重要原因。

    3)完人理想。一般人认为,现代竞技体育的诸多弊病与不足,主要发端于商业化(功利化)和职业化(专业化)因素。因此,为了克服现代竞技体育的弊端,有必要复兴古希腊的体育精神,倡导古希腊的“完人”教育理念。古希腊人认为,要将竞技体育教育与知识教育一道,作为培养完善人格的必需环节;形体美和心灵美对于造就个人的美德同样重要。所谓完人理想就是体育与智育并重发展的理想,而这种体育与智育并重的“完人”教育理念在价值层面上体现为古希腊崇尚健全思想寓于健全身心、尊重生命、追求公平、和谐发展的体育精神,于竞技体育活动中表现为“非功利性”和“非职业化”的特征,可以说古希腊竞技体育的繁盛,离不开古希腊人对完人理想的无限追求。

2《荷马史诗》与完人教育理想的幻觉

    古希腊历史因其结构复杂而令人眼花缭乱,仅就现今考古的发现已经证明,它至少是克里特、迈锡尼、希腊城邦以及东方古代4种文明交错混合而成的结果,因此,详细考证其“竞技体育”和“完人理想”的各自的发展史及两者的关系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从《荷马史诗》中可以约略地看出“完人教育理想”与“古希腊竞技体育”的基本形态。《荷马史诗》是以古希腊迈锡尼时期的特洛伊战争为背景,塑造了古希腊的一大批英雄人物。他们可谓是古希腊完人教育理念的最初起源与标准样板。本来,把完美人格作为教育的榜样,这在古代是通行的做法,是无可厚非。但是古希腊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不仅把这种完美人格作为榜样,而且把这种完美人格作为现实的目标,期望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与培育程序,把每一位希腊公民都塑造成这种完美人格范本一样的人。不过,因为伴随着竞技体育和智育的各自发展深化,这种完人的教育不是在体育与智育之间顾此失彼,就是对两者浅尝辄止,因而既不能造就真正的运动员,也无法培养伟大的哲学家,雅典教育的实际结果是只培养了运动员,而无法在智育方面取得大的成效。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错位,根本原因在于希腊人未能分清《荷马史诗》是介于半神话与半史实的作品,从而以信史的态度完全接受了《荷马史诗》中虚幻的“完人”理想。古希腊人一旦接受其为信史,同时把其中的“完人”理想贯彻到现实之中,就有混同想象与现实之虞。换句话说,如果泛泛地讲体能与智慧并重,可以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但是如果把体能提高到以一挡万,把智慧说成了神人不及,那么这样的两相并著,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古希腊人为自身设定了一个太过高远的目标,因而导致其在实践之中,不是过于注重了体能的培养,就是太过偏向于智能的提高,而很难在二者之间保持平衡。所以古希腊人对《荷马史诗》的盲目推崇,导致其确立了过于高远虚幻的教育理想。

3完人理想的幻觉与古希腊竞技体育发展背道而行

    从古希腊竞技体育的特征及完人教育理想的来源考察来看,古希腊竞技体育的“非功利性”和“非职业化”两大特征,正好可以映衬“完人”教育理念,并与这种幻觉保持一致性。但从历史上来看,应该说古希腊竞技体育与完人理想之间的根本矛盾,使得这些特征失去了不断发展的土壤,不可能在现实中长久存在,即使存在也只是在古希腊竞技体育的初创阶段。因为,古希腊人较早确立的身心并重、体智并举,培养卓越之完人的教育理念,有更深刻的内涵。他们所谓的体育,并非我们现代泛泛所讲的身体运动,而更多地特指竞技运动,也即体育比赛;他们所谓的智慧,也并非今天所说的文化教育,而更多的是指智慧教育、哲学教育。按照这样的考证,真正的完人既是运动竞技场上优胜的运动员,亦是学园中通晓智慧的哲学家。这种理想的设定是很高的,也只有在少数贵族,才可以做到这种既研究哲学,又进行竞技的体智并重。这就难怪在公元前500年至480年期间举行的奥林匹亚竞技会上,优胜者或都是贵族,或都是职业竞技者,而真正的业余竞技者实际上就是这些贵族,他们之间才真正体现着“非功利性”和“非职业化”的竞技体育理念。

   伴随着古希腊的竞技体育活动越来越被重视,获胜者的奖赏越来越丰厚,体育与智育各自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竞技体育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就再所难免,竞技者要想获得竞赛的胜利,必须很早就跟从专业教练,进行相应的训练;训练的种类几也从以前的无所不包,变为专门修习其中的一两种;而训练的方法,则愈加专业化。其中既包括具体的竞技技艺,还包括相应的饮食学、卫生学等知识;因而一些优胜者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不断提出新的方法、发明或改进锻炼规则,接受特殊的饮食制度,遵守卫生条例。比如,公元前460年和456年两届奥林匹亚竞技会长跑冠军德洛麦就发明了肉食食谱,以补充竞技者的营养。所有这些均进一步促进了竞技体育继续朝向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优胜者所获奖赏的不断提高,古希腊的竞技体育亦愈加难以保持早期的非功利性。竞技体育的功利化倾向不断增强。比如,雅典的梭伦就曾经颁布了一项法律(元前580),规定每个奥林匹亚竞技优胜者可获得五百德拉克马的奖励,折桂的竞技者免除赋税,且终身由城邦供养,仅此一点,就足以断送雅典长久以来在竞技体育方面所维持的非功利性特征。此外,商业化操作跟着也兴盛起来,最初是商业庙会与节日庆典,其次是负责供应事务的妇女或妓女,再次,竞技学堂及竞技馆,也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在这种情况下,体育不断强大,智育不断孤弱,所谓体智并重、身心并举的完人教育理想已经名存实亡了。

    因而,古希腊竞技体育的繁盛,根本称不上是其完人教育理念的必然结果,应该说是竞技体育本身与完人教育之间固有矛盾的特有产物,而始于古希腊竞技体育草创阶段的“非功利性”和“非职业性”特征也只能在古希腊竞技体育发展中如昙花一现,随着竞技体育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商业化倾向增强,这些特征便愈加岌岌可危了。

4完人理想的重塑与古希腊竞技体育发展的相向而行

    在古希腊竞技体育职业化与商业化之后,非功利性和非职业化的理想已名存实亡,但希腊人仍然对完人理想不离不弃,并根据这种完人理想的幻觉对新兴的职业化竞技体育加以指责,认为古希腊竞技体育的职业化过分强调了体育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智育的必要性,背离了完人理想的初衷,因而必须加以遏制。这样的要求层出不穷,却从未得到实现。法国历史学家瓦诺耶克指出,“从色诺芬尼时起,体育课和思想文化课的苛求似乎是二律背反的”,但是,这种矛盾一直延续下来,却始终未能得到克服。

    过去在谈及古希腊的体育与智育并重的完人教育理想时,论者经常引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相关的论断,柏拉图r5,曾说:“神赐给人两种艺术:音乐和体操。神不是赐给灵魂和身体的……而是让它们在灵魂和身体之间融合,达到张弛有度。因为,单方面沉迷于体操的人难免失之粗野,只注重音乐的人则会流于柔弱。”就表面来看,柏拉图似乎同样是在强调智育的重要性,要求增加智育在教育中的比重,以便复兴古典时期的完人教育理想。但这只是表面而已,究其实质,柏拉图等人的批判在实际上非但没有扭转,反而促进了古希腊竞技运动职业化、专业化的进程。就他们的理论而言,他们业已放弃了古典时期的“完人”教育理想,转而主张“专业人”的教育理念。具体来讲,柏拉图所作的工作大体可分为以下3个方面:

    1)他区分了竞技体育与一般体育。古希腊竞技体育的目标是成为奥林匹亚运动会的优胜者,获得物质利益与精神荣誉;一般体育的目标在于强身健体,为精神活动奠定物质基础。大体说来,柏拉图所作的这种区分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职业竞技与大众体育的区分。这在今天来说已成为常识的区分在古希腊却极有重要意义。正因为缺少这种区分,古希腊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完人理想的内容规定为竞技体育与智育兼举并重,要求教育在这两者之间实现兼收并蓄,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古希腊竞技体育的专业化,使得这种并重化为一纸空文,结果造成教育对竞技性体育的单方面强调,而忽视了智育的重要性。或者说由于竞技体育的专业化,使得教育无法在体育与智育之间维持应有的平衡。所以柏拉图对竞技体育与一般体育所作的区分,一方面部分地挽救了古典希腊的完人理想,另一方面也促成了竞技体育的独立化与专业化。古希腊竞技体育从此摆脱完人理想的束缚,无需再在体育与智育之间藏头露尾,也无需理会外界的指责,走上了与现代竞技体育相似的发展道路。

    2)他区分了完人与职业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人分为卫国者、战士和农民,这3类人的分类,实际上是在向专业化作妥协,前文之所以说他只是部分维护了古希腊的完人理想,原因即在于此。承认单个人不能既是智力突出的卫国者,同时又是擅长体育的战士,即承认卫国者与战士必需由不同的人分别担任,必须进行职业化与专业化。但是要想具体地在同一个体身上,把体育和智力活动均达到极至,即既要在竞技赛场上成为佼佼者,又要在课堂中堪比哲学家,则始终是不可能的。柏拉图关于3种人的分类,恰恰解决了古希腊长久以来所面临的难题,把古希腊竞技体育从完人理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有利于推动古希腊竞技体育的专业化与职业化进程。当然,由于柏拉图对智慧或智育的偏爱,造成其对古希腊竞技体育的评价不高,甚至有时过激地主张取消古希腊竞技体育,但是这些并不能抹杀其理论在客观上促进了古希腊竞技体育的独立发展这一事实。

    3)他提出智育高于体育。苏格拉底明确把知识等同于美德,这在古希腊是第一次。在此之前,希腊人更多地是把力量与知识并重的人称为具备美德。柏拉图继承了这一发明,进一步提高知识在美德中的比重,认为卫国者、国王的美德全在于智慧,在于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卫国者固然也需要进行体育训练,但这种训练更多的是出于健康方面的考虑,而非出干美德和竞技方面的要求。就这一点而论,柏拉图不仅否定了完人教育的理想,确立了专业人的方向,而且在3种不同的专业人之间确立了在智育、美德和竞技体育3方面选择上所表现出来的高下优劣关系。

古希腊的主要文化成就篇4

一、古希腊法律理念的产生背景

古代希腊是指以地中海为中心, 包括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海岸、希腊半岛、爱琴海中的岛屿和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五部分。古希腊从建立爱琴文明到希腊各城邦被罗马征服, 分别经历了爱琴文明(克里特、迈锡尼文化)、荷马时代、古朴文明时代、古典时代和古希腊化时代, 历史延续达两千年。

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 古希腊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 古希腊文化是海洋文化,以海洋、地中海为中心, 与水具有内在的联系。第二, 古希腊的农业、种植业不发达, 商业贸易特别发达。所以经商、贸易是古希腊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繁荣的工商业和海上贸易, 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使得思想的交流非常频繁。第三, 古希腊科学理性比较发达, 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科学体系。第四, 古希腊城邦始终处于“小国寡民”的局面, 各城邦互为牵制, 相互独立, 与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都是小国而走向统一的大国相比, 这是希腊城邦制度不同于其它古代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

二、自然主义

古希腊时期,自然法思想之形成,大体短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自然主义法律意识阶段

自然主义,指的是古希腊时期一种古朴的哲学思想。而自然主义法律意识系指:古希腊早期思想家用看待自然界的观念和方式来理解法律现象,将法律现象视为一种自然现象。人类社会的行为规则在原始社会就已短存在。这是人类本性的必然要求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法的执行主要靠的是本能(常常表现为一种习惯性心理作用和下意识行为),对来自外部的各种形式惩罚的恐俱(包括迷信的、舆论的、暴力的),以及这几个面的综合压力,把这些同当时的社会条件及人们的认识能力联系起来分析,就得出这样一个清晰的认定:原始人在遵守原始“法.时,很少反映出们自觉的主观能动。

第二,人本主义法律意识阶段

人本主义法律意识这一概念的主要含义有两个方面:其一,认为法律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法律是人创造的,因而也是可以改变的:其二,法律既然是人创制的,它也有好坏之分。衡量和判定法律良秀的标准和主体就是人本身,人本主义法律意识,是对自然主义法律意识的一次否定。公元前五世纪兴起的智者派,是人本主义法律意识的思想先驱。前5世纪,古希腊的哲学领域,由于各种争执不休的论战,造成了人们对自身认识能力的怀疑。正是在这样一种思想文化背景下,智者派应速而生。于是,宇宙的自然哲学被移到了人间。

第三,自然法思想形成

以人为核心去看待法律,至少抓住了一切认识得以产生的主体。它较之自然主义法律意识,显然是认识上的进步。但是,法律毕竟是以城邦意志所创制出来的强制性规范,凭个人的主观任性来对待它,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因此,到了亚里士多德这里,他总结了前人的思想认识,总结性地兼取各种思想倾向之所长,提出了独特的自然法思想。亚里士多德把正义分为“自然正义”和“法律正义”。而其自然正义观,正是奠基于自然主义法律意识之上进行了质的升华的一种正义观。

三、理性主义

以理性为核心的法律文化观之发展,构成了西方法律思想历史发展演变的一条主线。当我们追本寻源,发现这条主线的始端,正是古希腊的理性法思想。理性,是从数学的逻辑论证中脱胎出来而上升为一个哲学范畴。在古希腊,这个上升的转化过程是很直接的,因为当时的一切科学都囊括在自然哲学之中。

亚里士多德将正义分为两大类:一、普遍正义,即为守法。二、特殊正义,包括分配正义、矫正正义。在古希腊人看来,如果人类违背正义“就堕落为最恶劣的动物”。正义,成为人类区别于野蛮动物的界线和标志。因此,能动而理性地去认识城邦的法律制度,就是看这种法律制度是否符合正义。这样一来,在认识和评价城邦法律制度上,古希腊人是理性的;在看待理性同法制的关系上,古希腊人还是理性的。这种以理性为核心,理性至上主义,也正是理性法思想的本质特征。

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理性还体现在法治方面,他认为法治优于人治。即,让一个人来统治就在政治中混入了兽性因素。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了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他认为,法治的基本内核在于“良法”和“普遍服从”。法治优于人治的原因在于:“恶性普在”这是人性论的基础,每个人的人性都有恶的一面,人性是不可信的;众人智慧优越于一人智慧,这是认识论的基础。理性法思想的提出,使古希腊的法律思想变得充实而珍贵,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伦理法思想

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中,近代实证主义法学的兴起,冲淡了学者们把法律与伦理相提并论的兴趣。但在古希腊,法律思想同伦理思想却是彼此不分、做为一体的,法律伦理化、伦理法律化。我们姑且称之为伦理法思想对这段思想史加以分析总统可以把古希腊思想家们的思想,依其倾向性而划归为两类:第一类是在把这两个问题视为一体,倾向于认为伦理的价值高于法律的力量,强谈伦理重于强调法律。第二类则不仅视它们为一体,而且两者同等重要,并在逻辑上互为论证、哲举上互为因果。

五、当今我国法制建设应该解决的法律信仰问题

伯尔曼说过,不能唤醒民众的坚定不移的忠诚的信念,是不能够使民众普遍愿意服从的。同样,如果不能使公众对法律产生神圣的情怀,也是不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的,也就不能够确立法律的权威性和至上性,更产生不了法律对普遍的社会号召力。然而,以上几个方面正是法律自身正当性合理性的根源所在,正是法律活力生命力的源泉所在。

古希腊的主要文化成就篇5

关键词:视频公开课;古希腊文;西方文化概论

程网易和中国网络电视台等视频网站上向全国公众免费播出,这是教育部准备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中国大学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中的首批课程。本人主讲的“古希腊文明的兴衰”有幸列入其中,成为武汉大学乃至湖北省高校第一门上线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在首批上线的20门课程中,除了几门涉及到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之外,其余大部分都是关于中国文化的课程,如北京大学阎步克教授主讲的“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宋志明教授主讲的“中国传统哲学通论”、南开大学陈洪教授主讲的“六大名著导读”、浙江大学董平教授主讲的“王阳明心学”等等,而本人主讲的“古希腊文明的兴衰”成为其中唯一一门关于西方文化的精品视频公开课。

一、本课程的背景情况

对于中国的大学生和社会大众来说,了解西方文化要比了解中国文化困难得多。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虽然未见得对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有过专门的研究,但是毕竟身在其中,耳濡目染,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中国文化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亲近感。然而西方文化却与大家多有隔膜,一般中国人不仅对西方文化的历史脉络和传承演变了解有限,而且对西方文化的不同分支和地缘情况也知之甚少。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西方只是一个笼统和模糊的集合概念。尤其是对于那些在网络中长大的年轻一代大学生而言,所谓西方文化就是以美国的好莱坞、麦当劳、英特网为代表的高科技和消费文化。由于历史传统、地理环境、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差异,中国的大学生们很难像体验中国文化那样深切地进入西方文化的意境之中。这样就使他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总是难免有一种隔靴搔痒之感。近20年来,本人在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所讲授的“西方文化概念”通识课程,就是为了帮助同学们系统地了解西方文化的不同源流传统和发展演进历程,从而使他们能够对西方文化形成一种清晰而全面的认识。

众所周知,古希腊文化是整个西方文化的源头或摇篮。一个中国大学生要想系统地、全面地了解西方文化,就必须从古希腊文化入手。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也把“古希腊文明的兴衰”作为整个“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的第一个阶段或开端。讲授该课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那个充满了美丽神话和睿智哲学的古代希腊,而且也是引导他们进入博大精深的西方文化殿堂的初步训练。因为古希腊文化与其后的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精神联系。20多年来,我在讲授“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时始终坚持一个基本观点,那就是把西方文化当作一个具有生命力和连续性的有机整体,从宏观的和长程的角度来展现西方文化的整个发生、发展和演变历程。具体地说,就是不仅要分别描绘出西方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希腊城邦、罗马帝国、中世纪封建社会、近现代西方文化――的具体历史面貌和不同文化特点,而且还要从那些殊异的历史时代和文化现象背后寻找到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和连贯的精神脉络。这种有机论的基本观点,是与把西方文化按照不同的学科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来进行分割的机械论观点针锋相对的。它的宗旨就是要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西方文化是一个有机演进的生命体,而不是一个机械拼凑的综合物。

任何一种文明或文化都是在历史过程中逐渐生长起来的,历史作为一种时间性的纵坐标,是通过一系列具体事件、年代和人物而呈现出来的。但是对于中国的大学生来说,那些发生在遥远的西方世界中的历史事件、年代和人物往往是一些很抽象、甚至很枯燥的东西。为了使同学们能够真切地进入西方文化的具体情境,本人和课程组成员在制作“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的课件时,采用了大量的图像资料,从古希腊的城邦遗址和艺术作品,到古罗马的斗兽场所和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再到近现代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变革。本人在讲课过程中,将西方文化史上的那些重要事件、人物、场景等通过鲜明生动的图像资料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能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这些发生在遥远国度和古老时代的事情。除了大量的图像资料之外,历史地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门径。我们的很多大学生之所以对西方历史不感兴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他们对西方地理不了解,这样就很容易把历史中发生的真实事件变成一些死记硬背的抽象概念。如果授课老师能够结合不同时代的历史地图来讲解西方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将纵向的历史过程与横向的地理环境相结合,把事件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具体地表现在直观的历史地图中,这样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以本人在讲授“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时制作了几十幅历史地图,从古代的爱琴文明(克里特一迈锡尼文明)一直到现代的大西洋文明,将整个西方文化的发展过程都体现在不断变化的文明版图之中。

与国内其他兄弟院校开设的同类课程相比,本人讲授的“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努力践行“文化发展与逻辑演进相一致”、“历史事件与地理环境相联系”、“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相交融”这三个基本理念。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一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同样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和感人心魄的崇高情怀。讲授西方文化的课程,不仅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讲解文化典故而引发同学们的情感共鸣,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调动内心深处的崇高感。授业的目的不只是在于解惑,更重要的在于传道,即传授人生修养之大道。从而不仅把同学们培养成为一个有系统知识的科学人,而且更要引导他们健康地成长为一个有道德情操的性情人。

在上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再加上20多年的授课经验,以及将科研成果不断地运用于教学过程的教学相长做法,本人讲授的“西方文化概论”通识课程不仅成为武汉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而且还在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课程。近些年来,本人还先后应邀前往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给大学生们系统地讲授该课程。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把本人主讲的“西方文化概论”列为该校的人文精品课程之一,澳门科技大学更是将该课程列为全校学生的通识必修课。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均采用本人撰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年初版,2008年插图修订版)并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的《西方文化概论》作为讲授该课程的指定教材。可以说,本人

主讲的“西方文化概论”课程已经成为国内通识教育课程的一个著名品牌。

二、本课程的建设过程和缺憾之处

正是由于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当2011年教育部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时,本人讲授的“西方文化概论”课程非常顺利地通过了武汉大学和教育部的层层评审,入选教育部首批建设的103门精品视频公开课之列。在这103门课程中,武汉大学有4门入选,除了本人主讲的“西方文化概论”之外,还有国学院郭齐勇教授主讲的“中国古代思想智慧”、历史学院李工真教授主讲的“大学现代化”和潘迎春教授主讲的“简明世界史”。

2011年暑假期间,在武汉大学教务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和其他三位教授开始进行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制作。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我们每位主讲老师都必须把入选的课程在录像机面前系统地讲一遍,然后由专业人士制作成符合要求的视频录像资料,报送教育部进行评审。与平时在课堂上讲课不同,精品视频公开课要求每一讲的时间长度为半个小时,课程总长度控制在10讲左右。按照我平时在大学讲课的教学计划,“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的总时长为36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但是在制作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录像时,由于受授课时间的限制,所以我只能采取一种分段讲解的方式,即先集中时间讲授西方文化的源头古希腊文明。至于后面的古罗马文明、中世纪基督教文明和西方近现代文明,只能留待以后再制作视频录像了。

经过精心的准备,包括合理安排每一讲的课程内容和形式、修改和充实文字与图像资料、完善PPT课件等,我在7月下旬非常顺利地一遍完成了“古希腊文明的兴衰”课程的全部13讲的视频录像过程。然后经过专业的后期制作,包括音频效果、画面质量、字幕校对等一系列复杂的工作,到10月初,武汉大学4门入选课程的视频录像资料送交北京,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最后的审查。经过严格的挑选,我主讲的“古希腊文明的兴衰”有幸被选入首批2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之列,于2011年11月9日在爱课程、网易等视频网站上与广大观众见面。两个月后,郭齐勇教授主讲的“中国古代思想智慧”也作为第二批精品视频公开课(23门)之一在上述网站播出。而武汉大学的另外两门入选课程在经过适当修改之后,也将在近期陆续上网面世。

本人主讲的这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原名为“西方文化概论之古希腊文明”,后来采纳评审专家的建议,改名为“古希腊文明的兴衰”。在录制过程中,我仍然坚持平时授课时的基本教学理念,力图通过古希腊文明的发生、演进过程来展现西方文化的精神特质,并通过大量生动具体的图像资料和历史地图来引导同学们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古代希腊文化的具体情景。根据课程计划,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共分为13讲,分别对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赫西俄德的《神谱》、希腊城邦制度的早期发展、斯巴达与雅典、城邦时代的宗教生活、希腊悲剧、从希腊悲剧到希腊哲学、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等主题进行了系统性的讲解。其中涉及到特洛伊战争、奥林匹亚竞技会、城邦民主制度、亚历山大东征、希腊文明衰落等重大事件,并对古希腊时代的瑰丽的神话传说、独特的城邦政治、优美的文学艺术、深邃的哲学思想等作了较为细致的介绍。尤其是凸现了古希腊文化所具有的浓郁的人文精神和欢愉的生活态度,既突出了古希腊文明与其他后续文明――古罗马文明、中世纪基督教文明――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揭示了它与后者之间内在的精神联系。为了说明该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我按照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制作要求,专门写了下面这段课程推介词:

古希腊文明作为西方文明的摇篮,以美轮美奂的神话传说、崇高典雅的奥林匹亚竞技会、寓意深刻的命运悲剧和充满睿智的哲学思想而著称于世。无论是爱琴海文明依稀如梦的断壁残垣,还是城邦文明气势恢弘的神殿剧场,抑或希腊化时代开疆拓土的赫赫武功,都在不断地激励着后世人们的浪漫理想和英雄豪情,使得古希腊文化成为西方人心中永恒的精神家园和梦幻故乡。武汉大学赵林教授主讲的“古希腊文明的兴衰”课程对整个希腊文明的发生、发展和演进历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讲解,生动而贴切地引领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走进交织着神话氛围和哲学意境的古希腊文明。

由于受授课时间和视频录像等因素的影响,本课程也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课时分配不够合理,例如开篇的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讲得太细,花费了较多时间,而后面的一些内容却显得有些仓促和单薄。特别是关于古希腊哲学的部分,未能详尽地加以讲解。事实上,希腊哲学不仅与神话传说一样构成了古希腊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我最熟悉的领域之一。在武汉大学,与“西方文化概论”同样深受大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就是我主讲的“西方哲学史”。早在2006年,我主讲的专业课程“西方哲学史”就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几年前,我还为超星数字图书馆的“名师讲坛”专门录制了36讲、长达18小时的“古希腊哲学”。该课程的视频录像在超星网站上播出之后,一直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点击率非常高。事实上,在设计“古希腊文明的兴衰”课程的教学内容时,我本来准备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来讲授古希腊哲学的发展梗概和精神特征。但是在录制视频的过程中,由于前一讲希腊悲剧的内容比较多,而且在讲完希腊悲剧之后又必须简单地介绍一下希腊喜剧,所以不得不占用了原本计划用来讲解希腊哲学的课时。结果,希腊哲学只用了不到半节课的时间来讲解,难免有些仓促,只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希腊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的思想脉络,未能详尽地展开。至于希腊科学的发展情况,更是由于时间限制而忍痛割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扼腕的憾事。

古希腊的主要文化成就篇6

关键词:古希腊 人才 启示

古代希腊并不只是今天希腊半岛这块地方,它包括了希腊半岛本土和希腊人在它的东方和西方建立的希腊殖民城邦。从公元前500年左右开始,希腊许多城邦人才辈出,学派蜂起,进而推动文学、艺术、哲学、史学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古希腊人中出现的一大批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们是以后许多学科的鼻祖。如最早期的哲学家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芝诺、阿那克萨哥拉、德谟克利特、普罗泰哥拉、苏哥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天文学家默冬、欧多克斯、阿克斯塔克、希帕克斯、托勒密,数学家欧几里德、阿波罗尼、希罗,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盖伦,地理学家希西塔斯、埃拉托色尼、生物学家特奥佛拉斯特。在文学、历史和艺术方面,希腊人同样毫不逊色,诗人荷马、预言家伊索、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喜剧大师阿里斯托芬、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等等。

在古代世界所有民族中,少有像希腊人那样对近代世界发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评述的:“这个小小的希腊民族在哲学方面正如在许多其他方面的多方面的才能和活动,保证了它在人类历史上的卓越地位。”[1]

当我们看到古希腊群星荟萃,人才辈出,不禁会产生疑问古希腊何以出现这么多天才人物?我们在古希腊人的书中来找一下答案。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开篇就讲到,哲学和科学的诞生需要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惊异”,第二个条件是“闲暇”,第三个条件是“自由”。 [2]“惊异”,就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困惑和惊奇,也就是一种好奇心和求知欲。“闲暇”,也就是有时间,知识阶层不用为了生活而忙碌奔波。“自由”,就是说知识是一门自由的学问,它要求自由地思考、自由的发表意见,不受他种目的和利益的支配。亚里士多德指出了哲学和科学诞生的条件,也揭示了古希腊何以成为科学和哲学的发源地及古希腊人才辈出的道理。古希腊人正是具有这三个方面的条件,所以才能够在各个方面人才辈出。

古希腊人对智慧无比地崇尚,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记述了西方历史上第一个自然哲学家泰勒斯的一段故事:泰勒斯夜里专注于观察天空,不小心掉进了井里,这场景被一位女奴看见了,她笑泰勒斯光热衷于天上发生的事,却连脚底下的事情都没有看见。从这个故事可见泰勒斯观察天空时的专注。有关数学家欧几里德的一个小故事说明欧几里德很强调学习研究的非功利性。有一个青年向欧几里德学习几何学,刚学了一个命题,就问欧几里德学了几何学有什么用处,欧几里德很不满地对仆人说:“给这个学生三个钱币,让他走。他居然想从几何学中捞到实利。”[3]

古希腊民主制的城邦为希腊人提供了自由。在古希腊大大小小的城邦数百个。各邦有大有小、有强有弱,外邦人可以自由出入各邦。其中雅典是民主制城邦的代表。在城邦内部,公民是能够真正享受到充分民主的。每个公民都是国家的主人,能参与政事,发表政见或直接担当起国家重任。这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尽管其中带有相当程度的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的成份并且排斥奴隶阶级的参与,但它毕竟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尝试行使民利的第一次伟大的实践。民主制的城邦无疑更有利于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所以雅典在文化领域取得的成就也最为突出。古希腊最为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哲学家、科学家、戏剧家都是雅典人。

古希腊奴隶制为希腊人提供了闲暇。大量的奴隶从事体力劳动使得自由民从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这一方面保证了古希腊哲学家和科学家们有大量的时间来思考,另一方面,由于奴隶从事体力劳动使古希腊人轻视体力劳动。这也就造成古希腊人发达的思维技巧,但是在实验科学方面严重不足。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各方面的人才,怎样创造人才辈出的条件和环境,古希腊人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第一,从长期来看,要力争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长期稳定。据研究表明,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科学技术大发展大繁荣的先兆期,但随后都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而趋于消亡和失败。因此,必须确保国家长治久安;要大力发展经济,筑牢滋养人才辈出的物质基础。

第二,在社会制度和社会管理层面,要鼓励和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思想的解放,是历史前进的先导。周秦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碰撞,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而在汉帝国的鼎盛时期,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后世汉民族思想的禁锢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前,在中国学术界,要防止学术的官僚化,在法律的框架内,欢迎各种不同的声音。

第三,在科学研究的制度设计和管理设计过程中,尽一切可能,摒除功利主义色彩的影响。目前,在我国科技界,最广受诟病的话题是对科研人员的绩效管理。由于科学界公信力的丧失或缺乏,使得各级科研管理机构对指标性的学术评价高度依赖,由此形成了论文写作发表中的不良学术风气。因此,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和决策机构,应深刻认识科学研究的规律,改进评估方法、减少评估频度并进而优化科研资源的分配。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

[2]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3]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古希腊的主要文化成就篇7

关键词:古希腊 雕塑

在古希腊哲学家与艺术家眼里,人体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是最具匀称和谐、庄重优美特征的审美对象。于是,古希腊艺术中,人体雕塑随处可见且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如果说古埃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永恒”,而古希腊雕塑的审美理想则是追求“真实的美”。

在文化史上,通常从亚历山大远征开始到埃及托勒密王朝臣服于罗马帝国的历史阶段称为“希腊化时期”。“希腊化时期”的题材相当丰富,出现的地区也十分广泛,从某种意义上讲形成了一种文化的扩张,其影响覆盖了整个欧洲,并且成为了整个西方艺术的奠基,其崇尚客观真实之美的文化便是西方文明讲究思辨性、讲究客观之真的最初体现。希腊雕塑创造了一种美的综合,对于人体本身也充满了赞美,这些我们可以从这一时期的许多雕塑上得以体会。反过来说崇尚的风俗也给了写实雕塑语言的发挥以淋漓尽致的机会。

在古希腊哲学家与艺术家眼里,人体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是最具匀称和谐、庄重优美特征的审美对象。于是,古希腊艺术中,人体雕塑随处可见且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这与希腊人特殊的观念有关。在他们眼中,理想的人物不是善于思索的头脑或者感觉敏锐的心灵,而是血统优越、发育良好、比例匀称、身手矫捷、擅长各种运动的。这种思想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他们周围的利提阿人、加里人等几乎所有临近的异族都以为羞,只有希腊人毫不介意地脱掉衣服参加角斗与竞走。斯巴达连青年女子运动时也差不多是的。

古希腊人在古典所有制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观,与其他古代世界观相比较是进步的。私有制的社会存在,决定了古典世界观是重视个人个性的。但公有原则的并存,又决定了它对集体和国家的重视,从而形成了一个古典的民主主义思想。当然,由于时代的限制,古典世界观在本质上并没有离开唯心的即宗教世界观的范畴,但是,另一方面它承认人的崇高与伟大。古典世界观的主导思想是以人为本,人是主体,是标准,是世间万物的尺度,而神不过是理想的人。尽管神生活在天上,人生活在地上,但本质上人与神并没有这种天壤之别。神的身上所体现的实质上是人自身,对神的赞颂实质上是对人自身的肯定。与此紧密相联的就是那种神圣的裸裎观念,并因此而导致了更为直接的优异条件就是青年人的身体锻炼与竞技,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为艺术家提供了全民的模特儿。

其次,那时的人们在浴场上、在练习场上、在敬神的舞蹈中、在公众的竞技中,经常看到和的动作。他们所注重而特别喜爱的,是表现力量、健康和活泼的形态和姿势。他们竭力要使肉体长成这一类形态,培养这一类姿势。几百年之间,雕塑家们就是这样的修正、改善、发展肉体美的观念。事实上,我们今日对于理想人体的观念就是始于他们的。在哥特式艺术终结的时期,比萨的尼古拉与近代最早的一批雕塑家脱离了教会传统,放弃细长丑陋、瘦骨嶙峋的形体的时候,就以留存下来的或新出土的希腊浮雕为模范。

古希腊的主要文化成就篇8

关键词:新课改;信息技术;历史课程;新课标

新形势下的历史教学指导思想,应设立三维目标,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整体和全面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世界、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以学生“会学”为目标,注重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改变为由他们自己探索知识的过程?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很大的变化,历史教学的理念也得到更新,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被引入历史教学之中。多媒体计算机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教学工具,结合投影仪和合适的多媒体课件,就可将教师的教学意图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可以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新课程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上资源浩如烟海,内容极为丰富。笔者进行教学时利用网上资源,剪辑图片、下载课件进行知识的整合。如导入本课时,笔者将古希腊神话、体育、艺术、哲学、建筑等文化领域的图片宙斯化身公牛将欧罗巴载往克里特特岛、掷铁饼者、雅典学园、苏格拉底、雅典卫城等设置成网页“辉煌的古希腊文化”并配以声音解说。让学生在浏览古希腊文化的同时,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进而设问:“是什么因素造就了古希腊如此辉煌的文明?”引出孕育古希腊文明和决定古希腊文明成长历程的因素是其民主政治。学生在这种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开始对历史知识的探索和学习,通过感知历史达到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的升华,这是以往传统教学不可能做到的。

二、巧妙制作多媒体课件,培养协作精神

在授课前,笔者将本课知识内容设置成3个相关的知识链接:“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与影响”。根据班级学生的组成,把学生分成3个学习小组,每一组认领一个知识链接,准备课件的制作和演示。课堂上各小组展示课件。

如“古希腊民让政治形成的条件”小组在课件中运用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图,配以声音讲解:“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邻爱琴海,海岸线崎岖,开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正如柏拉图所说:“文明环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正是这样的海洋环境成为古希腊文明的发轫。半岛上山峦起伏,河流众多,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独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形成众多小国,无法形成地理上的政治中心,不适合统一国家的形成,有利于独立自治的城邦的形成。独立自主、小国寡民的城邦,需要民主以凝聚人心,正心这种城邦体制成为孕育古希腊民主的摇篮,而雅典民主政治则是希腊民主政治的代表。看着动画演示的古希腊地理、地形、地貌,听着如诗如歌的旁白,学生知识了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是古希腊的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小组在课件中将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制成表格,通过不同改革者设置的主要组织及职能的变化,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表现:公民的参政权一步步扩大,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在今天依稀能看到,如集体管理、多数人决策、选举公职人员、轮流执政、投票表决等。让学生在动态的知识再现与演讲中掌握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和取得的成果,体会古希腊开创的民主体制是对全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与影响”小组在课件制作中运用一幅幅漫画,将内容设计为一个个问题,如:公民里克为什么愿意参加公民大会?里克参加公民大会时可以携带妻子一起参加吗?运用陶片放逐法,里克能真正体现自己的意愿吗?你从里克的民主生活会发现什么问题?等等。进而分析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人的民主,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和立场。其民主政治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定基础。但由于是少数人的民主,必然导致政治的腐败和社会动乱。最终雅典民主政治逐步衰落,伴随周边马其顿王国的兴起,希腊灭亡。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弄清了希腊民主政治的本质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在制作课件中,搭建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合作、生生与教学媒体之间的互动,指导学生将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分析、综合、归纳,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或结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利用网络的交叉功能,培养创新能力

历史课程要求“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信息技术的网络具有良好的交互性。针对信息量大的历史课,利用自己制作的网站进行教学,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难题,通过在网上建立管理信息资源库,设计相关链接和BBS论坛、网上阅读、讨论、展示和答疑等方法,通过人机对话加强师生、生生与教学媒体之间的互动,指导学生将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分析、综合、归纳,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或结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古希腊民主政治”教学中,笔者将本课的教学思路设计成“古希腊民主政治”学习网页,把学生制作的课件进行组合加工,将整节课分成学习新知、延伸新知、答疑解惑三大块。“学习新知”里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知识梳理、史料精选(文字类和视频类)、课堂测试等。“延伸新知”里补充一些与古希腊民主政治相关的“经济现状以及思想文化”内容,让学生将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综合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答疑解惑”中将学生容易误解的知识以及难以理解的知识设计成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将整理过的内容挂到网站,利用网络交互功能,对知识不断更新,进行新授课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信息技术在历史学科中的思想教育

古希腊的主要文化成就篇9

论文摘要:西方文学具有同源性,古希腊文学是其源头,也都受到东方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这是其系统性的体现,其发生发展又有着非常清晰的逻辑传承关系。

纵观西方文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在内的东方文学相比较,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西方文学具有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所谓系统性,就是西方的文学与西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宗教民族性格等有着非常明显的同构关系,西方文虽然包括许多国家或民族的文学,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但从宏观上来看,它们具有统一性,都是属于古希腊罗马文化范畴内的文学,它们有共同的文化基础或基因,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所谓逻辑性就是西方文学的发展过程有很强的传承影响关系,前期的文学或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是后来的文学思潮或运动或继承或否定的依据。所以,西方文学史线索比较清晰,家族谱系容易搞清楚。

古希腊文学是西方文学的源头和基础,古希腊文学创造了伟大的奇迹,成就包含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包括神话、戏剧、史诗、诗歌、寓言、文学理论等,几乎涵盖了现代所有文学体裁。而且,每一类题材都取得了非常高的艺术成就,无论在思想内容的深刻性、艺术的形式、美学效果等许多方面,对西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成为西方各民族文学绕不过去典范文学。古希腊文学的这种高起点,也是一种高标,他的示范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在历史的不同时期,西方文学均受古希腊文学的熏染。所谓古典文学主要是指以古希腊为主的文学,当然也包括古罗马文学,但是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文学的直接继承者,古罗马人极度崇拜希腊文化,被古希腊文化的高贵、典雅、崇高所吸引,全面学习古希腊文化,尤其尊崇拜古希腊的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比较落后的古罗马,全盘接受了古希腊的衣钵,但是在模仿学习中,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但总的来说,是古希腊文学的路数,在总的艺术成就方面远远落后于古希腊。所以一般把古希腊罗马作为西方古典文学的范本,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尤其在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时期产生了重大影响。

古希腊文学除了文学形式方面的示范作用外(保证了西方文学的高起点),古希腊文学的一个思想特征非常重要,即文学中体现的以人为本的传统。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这是对西方文学的最好概括,这一人学传统源远流长,几乎没有在西方中断过。而开端就是古希腊文学。古希腊各种文学体裁,都是把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的情感、理想、内心的欲求、命运等,即使神话英雄传奇,主人公也是按照人的样子来塑造的,他们具有人的形体,人的外貌,人的心理情感和行为方式,也有人的恶的本能。这充分证明了希腊人对于人的主体性的尊重,把人放在世界中心的位置,所以古希腊哲学家哲学家普洛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西方文学基本上是沿着这条人学路子走过来的,在不同阶段,加深着对人性的研究和表现,随着现代心理科学和主体哲学的发展,对人的认识深入到下意识、无意识的层面,现代文学也随之从这个层面上进行反映,使得文学的人学研究更加深入全面,但是以人为本的这一红线并没有中断。

古希腊文学表现出来的以人为本,把人作为世界中心的思想,造成希腊的原欲性文化特征。文学中的人物,就是现实的折射,古希腊人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心,他们没有思想道德羁绊,充分的张扬自己,使自己探讨世界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社会实践达到极限,满足人的所有外在内在的需求,这种人性的极度膨胀,既有利于个体的发展,也利于社会的进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所以出现了古希腊,尤其是雅典的物质、精神文化的全面进步。但是,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人欲的过分膨胀,是一把双刃剑,其负面就是可能导致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不健康的颓废心态。果不其然,到了古罗马中后期,出现了普遍的醉生梦死的人欲横流的状况,罗马城成为了糜烂富贵的欲望之城,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罗马的色情业的畸形发达,人们以此为乐为荣,不以为耻,严重毒化了罗马人的进取心。终于导致古罗马公元476年的覆灭。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指出:罗马的被毁灭应归罪于罗马人的淫荡不洁,归罪于活跃在古罗马艺术中的诸神:“你们的那些舞台剧,那些不洁的展览,那些淫荡的异教神,并非由于人们的败坏始而孕育于罗马,它们之所以被育成正是由于受到了你们这些神的直接命令。”罗马的毁灭意味着基督的胜利。 人们意识到,欲望的无限膨胀的恶果,开始自我反省,从而接受了禁欲的东方的基督教。在文学中,人的中心位置被神、天国占据,人成了上帝的奴从,人不是目的,而成了手段。人的欲望需求成为罪恶,人天生就有罪,因为他们的始祖亚当夏娃偷食了禁果。接下来的西方中世纪是人最受压抑的一个时期,人匍匐在上帝的脚下,是迷途的羔羊,人在俗世就应该不断的苦修,忏悔,摒弃世俗的巴比伦堕落之城,向往心灵的上帝之城。中世纪的神学统治,是一种西方的文化调整,但这种调整在当时有些过头。但是,这种调整是必要的,基督教成为西方文化的另一个生长点,或者是西方固有的原欲世俗文化的平衡,也可以说从更全面的对人、对人性进行了探讨。人不仅是生理物质层面的,人不同于动物在于人还有灵魂超越的需求。这种调整,在当时的确非常过激,人失却了自尊、权利,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压抑。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这种过激调整的再调整。其实,这两个联系非常紧密的运动,并非完全要完全废除宗教,不是改变宗教的教义,矛头是对着世俗的教会及其神职人员,削弱他们的权利,使信教的门槛变低,宗教仪式简化,只要人们心中有上帝,不通过教会也可以进入天堂。文艺复兴是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在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历史艺术中,得到了文化启示,就是要恢复西方本来就有的人本传统,解放人性,强调人的理性,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是对人的中心位置的重新确立,对神的地位的降低,是对现实世界的确认,对天国来世的重新审视。通过这种人神关系、今生来世关系的调整,达成西方固有的原欲文化和基督教禁欲文化的平衡。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成为表现早期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先锋,对于西方文化的重建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宣传和启蒙作用。这种文化调整非常成功,西方从此走向了比较和谐快速发展的道路。文艺复兴是个产生巨人的时代,出现了一大批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是人性解放的直接结果。从此,西方也就进入了资产阶级文化发展时期。但是,历史的进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直线发展的,文艺复兴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文学让位于带有浓厚封建主义王权色彩的古典主义文学。这是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有联系但有根本区别的文学,两者之间都强调古典,也就是古希腊罗马,但是人文主义文学更强调古希腊罗马文学中的以人为本的精神,进而张扬资产阶级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强调个人主义,个性解放。而古典主义文学重从形式上学习古代,是一种强调统一君主意志、国家理念否定个性的文学,注重为政治服务,情感要服从理智。在文学语言和形式上有严格的要求,几乎成为法律。总的来说,要做到语言纯洁,文体纯洁,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不能混杂,悲、喜剧各有自己的取材范围、语言特征、性格特点,戏剧要符合三一律。古典主义的特征完全与当时的强大的王权政治相关联,是王权政治在文学中的体现,在美学上代表了封建宫廷贵族的趣味。启蒙主义文学是对古典主义文学的扬弃,是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古典主义时期,是是新兴资产阶级与王权的暂时妥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势力强大起来,资产阶级已经不满足于无权的地位,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发封建运动,此次运动不同于文艺复兴只是宣扬资产阶级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是从根本上要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以新理性为武器,从学理上否定封建政体的合理性,推翻君权神授的迷信,建立人人普遍幸福的资产阶级政体即黄金国。启蒙主义文学正是时代精神的传声筒,在思想宣传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浪漫主义文学是对启蒙主义文学的否定,也是对法国大革命后现实的不满的体现。启蒙主义思想家(同时也是文学家)为人民描绘了未来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可是法国大革命以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社会现状令人大大失望,残酷的阶级斗争,动荡的流血政治,造成了全欧洲的恐慌。这是一种政治理想的破灭。现实是残酷而丑恶的,人们从精神世界中寻找理想的美,从中世纪中寻找文学的灵感源泉,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浪漫主义本质上就是理想主义,这就是浪漫主义的社会基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替浪漫主义文学。从表面来看,两者非常不同,一个是表现非现实的理想,一个是直接展示资本主义的罪恶,但是从本质上看,都是对现实的否定,浪漫主义是不愿直面血淋淋的现实,从而回避现实,而批判现实主义却是直面残酷的现实人生,揭示其罪恶的金钱统治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道德人心的沦丧。

现当代的西方文学虽然表面上看与西方传统文学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与以上的文学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总之,西方文学的系统性逻辑性特征还是非常明显的。

参考文献

古希腊的主要文化成就篇10

作为民族文化核心的哲学,和文学一样靠语言符号表达本意,二者也势必有着内在的关联。在中外文学史,尤其是外国文学演变的历史中,文学的样式几经变化,但其探求人、世界的深度、广度,却是很多经典作家坚持的永恒主题。语言的不同、修辞的变化、文体的求新求变,似乎都脱离不了一种哲学的思索和人文的终极关怀。尽管文学作品无力在作品中找到一个真正的答案,但不同的作家却用其独有的方式试图接近问题的实质。有的学者提出,哲学是使人快乐的学问。这看似简单的定义其实暗含深意。再看欧美文学历史当中的作品,不少其实并不让人愉快,有的甚至是一种含泪的微笑式作品。但即便这样,文学和哲学在各自的内心深处似乎都有一些共鸣的内容。本文拟就对古希腊神话和哲学的关系展开探讨,以求对文学和哲学关系问题的认识有所助益。

首先,古希腊文学对古希腊哲学是一种直接影响。这个开始反映在古希腊神话以其自身的哲理内涵为古希腊哲学的诞生奠定了文化土壤。虽然,后来的哲学家并不是都赞成神话中的观点,但这种对人和世界的哲理思考却启悟了古希腊人的哲学头脑。古希腊神话的哲理内涵围绕着左右人的行动、社会变化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层含义:第一,认为人们对利的追求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侧重表现英雄人物对自我的肯定、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如神话传说中的阿喀琉斯为一个女俘虏和阿伽门侬争吵,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财产”,负气离开战场,给希腊军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第二,认为另一动力是奥林匹斯诸神的和意志。古希腊神具有同人同性的特征。他们也有人的不足,具有好色、好嫉妒、好复仇等性格特征。神之间的斗争也是决定人、社会变化的原因之一;第三,认为高于前两者的决定因素是神秘不可知的“命运”。尽管如此,古希腊人对现实并没有屈从,而是顽强地反抗。如西西弗是敢于向荒诞世界反抗的荒诞英雄,俄狄浦斯则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英雄。

直接影响的另一种反映,主要是哲学对文学的引用;进行哲学思辨、探索、归纳方面。有的哲学家为了表明自己的理论观点,直接借用了神话中的语句。如《荷马史诗》中说道:“理性存在于头脑,激情存在于胸部,欲望存在于腹部。”古希腊哲学家用《荷马史诗》中的这一句话来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并用希腊神话中有关宙斯的故事去证明灵魂和身体结合这一堕落的必然。文学艺术作为哲学认识对象中的一类,也没有逃出哲学家的视野。尼采对古希腊的艺术精神进行了哲理式的归纳,并在《悲剧的诞生》中,用传说中的酒神和日神来代表希腊人的价值观:“酒神”象征悲剧和音乐的本质;而“日神”象征光明、限制,希腊悲剧是酒神和日神的综合。当文学恰当地借助于哲学思辨的力量时,其本身的说服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甚至文学本身会被研究者提到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层面来加以认知,这不能不归功于哲学的功劳。又如,斯多葛主义的学说主要是有关宇宙论和人类自由的,其代表人物是芝诺。他认为自然的过程是自然律决定的,自然起初只有火,然后才出现其他的元素,但随着宇宙的重新燃烧,一切又归结于火。但是,斯多葛主义者也指出,这一过程并不意味着自然界的终结,而仅仅是自然循环过程的一部分。克雷安德是芝诺的继承人,他的诗歌《宙斯颂》充满着后世的宗教味道。与此同时,毕达哥拉斯派则认为,所有的星包括地球不是环绕着太阳而是环绕着“中心的火”作圆形运动,他们叫“中心的火”为“宙斯之家”或“众神之母”。

其次,古希腊神话对现代欧洲哲学的影响主要是间接影响。由于哲学家对古希腊神话采取的是借用、发挥的策略,而这种影响较之直接影响作用并未减弱,甚至因为运用哲学话语充实、完善神话,进而发展出新的哲学理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在其论著中大量例举了欧洲的各类神话,既有古希腊的,也有古罗马和基督教《圣经》中的,而古希腊神话所占比例不在少数。众所周知,古罗马神话也是承袭了古罗马神话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甚至于政治经济学领域中,古希腊神话常被经典作家们娴熟地运用,从而使很多艰涩的理论显得质朴、生动、活泼。有的神话还被他们作为论据充分发掘,如马克思著名的:“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也是深深扎根于欧洲文明之中的。无独有偶,神话被运用于阐发一定的哲学思想在中国也能找到。《庄子》中的寓言、神话不仅使人们对于道家思想有了更好的理解,这部作品还被当成文学作品阅读,足见其审美价值也是被人们所肯定的。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引用不少关于古希腊神话的例证;此外,马克思、恩格斯的作品中也常涉及到古希腊神话,这种运用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用引申而来的内容。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对现代自然科学进行阐述时,曾这样写道:

“古生物学记录中的空白愈来愈多地填补起来了,甚至迫使最顽固的分子也承认整个有机界的发展史和个别机体的发展史之间存在着令人惊异的类似,承认那条可以把人们从植物学和动物学似乎愈来愈深地陷近去的迷宫中引导出来的阿莉阿德尼线。”

这里的阿莉尼德线就来源于古希腊神话。阿莉阿德尼是克里特王米诺斯的女儿,提修斯之所以能逃出迷宫,就是由于她提供的线团。后人常用“阿莉阿德尼线”来比喻能帮助解决复杂问题的办法。在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作者更是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内容来说明当时社会的结构等诸多问题。在谈到“一夫一妻制家庭”这个问题时,恩格斯借用了《伊利亚特》中阿基里斯和亚加米农二人争夺女奴的纠纷事件,以及珈桑德拉被亚加米农作为战利品带回家的事件,阐述道:“正是奴隶制与一夫一妻制的并存,正是完全受男子支配的年轻美貌的女奴隶的存在,使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它的特殊的性质,使它成了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在谈到希腊氏族关于“军事首长(巴赛勒斯)”的内容时,恩格斯用《伊利亚特》勇士的统帅亚加米农作为围城盟军的最高统帅事例,来说明马克思关于荷马时代实行的是“军事民主制”的观点。马克思认为:“奥德赛在这里并不是讲述统治的形式,而是要求服从战争中的最高统帅。对于在特洛伊城下仅仅作为军队出现的希腊人说来,人民大会是进行得十分民主的。阿基里斯在说到赠品,即说到分配战利品时,他总是认为应该由‘亚该亚人的儿子们’即人民来分配,而不是由亚加米农或其他某个巴赛勒斯来分配的。‘宙斯所生的’,‘宙斯所养的’这一类称号,不能证明任何东西,因为每个氏族都起源于一个神,而部落首长的氏族则起源于一个‘更显赫’的神,在这里就起源于宙斯。甚至非自由民,如牧猪人优玛士以及其他人,都是‘神的’,(dioi和theioi)这是在《奥德赛》所描述的情形,即在比《伊利亚特》晚得多的时期中发生的情形;在这本《奥德赛》中,“英雄”的称号还给与传令官木利奥斯和盲人歌手德莫多克。”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三编 社会主义》中引用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话来解释关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机器这一缩短劳动时间的最有力的手段,变成了使工人及其家属一生的时间转化为可以随意用来增殖资本的劳动时间的最可靠的手段;于是,一部分人的过度劳动造成了另一部分人的失业,而在全世界追逐新消费者的大工业,却在国内把群众的消费限制到需要忍饥挨饿这样一个最低水平,从而破坏了自己的国内市场。‘使相对的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同资本积累的规模和能力始终保持平衡的规律把工人钉在资本上,比赫斐斯塔司的楔子把普罗米修斯钉在岩石上钉得更牢。这一规律制约着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转贴于论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