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神话与传说十篇

时间:2023-03-14 19:00:05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篇1

[关键词] 古希腊罗马神话 价值 西方艺术

古希腊罗马神话和传说宛如天真烂漫的孩童,其中有着丰富的想象、鲜活的直觉和幼稚的思维;古希腊罗马神话和传说又如历经沧桑的智叟,其中饱含着对普遍人性及人类命运的追问和探索。进入现代,神话被重新审视,其精神内涵重新进入观者的内心,神话的现代价值被挖掘。古希腊罗马神话和传说成为各个时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后人对这些素材的每一次创造性使用,都为古老的神话和传说注入新的活力,使之散发出绚烂多彩、永不褪色的光芒,体现出永恒的精神价值。

一、西方艺术的源泉

古希腊罗马神话和传说是西方艺术的源头之一,是西方文化史上一个伟大的成就。谢林把神话看成是艺术的必要条件和原始材料,它是艺术作品得以生长的土壤,“神话即是世界,而且可以说,即是土壤,惟有植根于此,艺术作品始可吐葩争艳、繁茂兴盛。”后世艺术家根据许多被古代希腊人神化了的英雄传说和史实演绎出惊心动魄的史诗与悲剧,创作出具有永恒魅力的造型艺术珍品。直到今天,欧美的戏剧、诗歌、雕塑、绘画等等文化活动都在滔滔不绝流传于世的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汲取新的营养,成为文艺再创造的重要源泉。

源自奥维德短篇故事集《变形记》中菲洛米拉变成夜莺的故事多次出现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如济慈的《夜莺颂》科勒律治的《夜莺》马修阿诺德的《菲洛米拉》,史文朋的《伊蒂拉丝》等。雅典公主普罗克妮远嫁北方国家色雷斯,国王特柔斯应妻子要求回雅典将妹妹菲洛米拉接来团聚,归途中爱上菲洛米拉。示爱遭拒后,特柔斯将她并割去了她的舌头。最终菲洛米拉在神灵的帮助下化为夜莺。菲洛米拉被特柔斯割舌而复仇的故事最早出现在索福克勒斯的剧作《特柔斯》中。现代派诗人艾略特在《荒原》也用到夜莺的形象“那儿有夜莺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歌声充满了荒漠,她还在啼叫,世界如今还在追逐,唧格,唧格’叫给脏耳朵听。”英国剧作家韦滕贝克重新创作改编为话剧《夜莺之爱》,受到世界各地观众的喜爱,中国儿艺也上演过该剧。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被称为现代派小说巨著,它的结构蓝图就是奥德修斯的故事。乔伊斯不仅将奥德修斯的拉丁名直接用作小说的名字,在结构上也与之完全吻合。奥德修斯第一部分写奥德修斯之子台勒马克斯寻找多年未归的父亲,第二部分写奥德修斯的颠沛流离:第三部分写合家团圆。这恰是尤利西斯的布局,小说讲的是三个都柏林人的在1904年6月16日这一天里的活动。三个人一个叫布罗姆,一个是他的妻子莫莉,一个是年轻人斯蒂芬。全书以斯蒂芬外出为始,继以布罗姆赶路寻妻,最后以二人同莫莉会面为结束。不仅如此,小说中的很多场景也是史诗中场景的变异,如小说中的土耳其浴室是食莲岛的变异,史诗中的阴曹地府转换为都柏林郊区的土墓,而心地狭窄的种族主义者“公民”与布罗姆的冲突简直就是奥德修斯与独眼世俗斗智斗勇的现代翻版。由此可见,尤利西斯就是以古代神话为原型,寻求远古世界与现代世界的契合。

古代希腊罗马神话不仅为西方文艺作品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题材来源,而且也丰富了西方各语言,因为文学、艺术作品极大地促进了语言中反映神话的成分出现,另一方面,神话中的诸神、人物和事件很多己泛化成单词留在了语言的词汇中,成为后人写作或交际中常常引用的词语。许多英语习语也来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不了解这些习语的文化内涵就很难正确解释词义。古希腊神话英雄赫刺克勒斯读书时遇见享乐女神(PIeasure)和善德女神(virtue),前者向他许诺舒适和欢乐后者向他许诺创造和成功。赫刺克勒斯选择了后者,这便是习语HercuIes’choice(赫刺克勒斯的选择)的由来,现指“放弃享乐,主动吃苦而得到的回报”。在“享乐”和“美德”两种幸福中如何选择也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命题。

古希腊罗马神话历来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文艺复兴以来,许多绘画大师以古希腊罗马神话为主题的创作已成为传世的不朽之作,如安东尼奥・波拉约洛的油画《阿波罗与达芙妮》就描绘了达芙妮为躲避阿波罗的追求,变成月桂树的情景。在彼德・保罗-鲁本斯的名画《帕里斯的裁判》中,帕里斯要把金苹果送给维纳斯、朱诺和密涅瓦三位女神中最美的一个。英国威廉・埃蒂的《海洛与勒安德耳》描绘了勒安德耳与阿佛洛狄武的祭司海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勒安德耳在暴风雨中淹死,海洛悲痛欲绝,从塔上跳下,临死前两人挣扎着拥抱。

除绘画作品以外,雕塑和雕刻艺术中也融入了神话。在英美国家涌现出了大量以神话为创作题材的作品。以壁画为例:画在杯子、盘子、瓶子上的古人绘画很多以神话人物为主题,如海伦、阿加门农、亚马逊人、阿喀琉斯、赫克托耳、奥德修斯等等。这些作品丰富了英美人的生活。

古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音乐艺术创作的丰富土壤。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音乐是极富魅力的,阿波罗不仅是太阳神,也主管音乐。半神半人的底比斯国王安菲翁用琴声的魔力修筑了底比斯城堡。缪斯是分别掌管文艺和科学的九位女神的统称,而“音乐”一词还是由缪斯演化来的,足见在古希腊罗马人眼中,音乐是与人类追求真和美的活动密切相关的。以神话故事或其中的神为主题、背景的音乐作品数不胜数。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的故事是音乐家们所喜爱的主题。他们的爱情故事体现出古希腊罗马神话的人性特征,所以被西方音乐家近百次地谱写成歌剧。

隐喻是古希腊罗马神话成为西方艺术源泉的媒介。现代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神话是原始时期人类使用隐喻式思维的结果。从人类学和人类艺术产生的本原的角度看,隐喻思维在艺术中的表现尤为显著,而意象则是隐喻艺术思维的核心。古希腊罗马神话丰富的意象组成意象群,形成象征,进而成为西方各种门类艺术取之不竭的源泉。

二、西方精神的隐喻

古希腊罗马神话和传说还是民族精神乃至整个西方精神的隐喻。在西方精神中,古希腊精神乃其历史的重要渊源和起点,它作为西方古代精神的主体而代表着西方精神发展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西方精神之库中的自然精神、浪漫精神、自由精神、神秘精神、理性精神、科学精神和思辨精神等,都可以在古希腊精神中找到其雏形和根源。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古希腊精神几乎完整地出现在古希腊神话和传说里。

西方人对自由和个人价值的追求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整个一部古希腊罗马神话,除少数神祗和传说如普罗米修斯 及其故事外,行为的动机都不是为了民族集体利益,而是满足个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或为爱情、或为王位、或为财产、或为复仇:他们的“冒险”,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健美、勇敢、技艺和智慧,是为了得到权力、利益、爱情和荣誉。阿喀琉斯正是这种民族精神的最充分的代表。阿喀琉斯曾被预言,若在家中终老一生可得幸福长寿,若上战场则会建立不朽英名却必夭亡于战场。面对荣誉与生命,阿喀琉斯毫不犹豫披上战袍奔赴战场。当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强夺阿喀琉斯的女奴时,他愤而拔剑,在女神雅典娜的劝说下才退让一步,没有让阿伽门农血流五步,但他却拒不出战,任希腊大军节节败退,只有在好友战死,阿伽门农亲自上门道歉后他才重新披挂上阵。他那丰厚热烈的情感、无敌无畏的战斗精神、捍卫个人尊严的意识,特别是明知战场上等待他的是死神也决不肯消极躲避的人生价值观念都是典型希腊式的。

古希腊罗马神话里有关“金苹果”的争夺则是另一个颇具象征意味的传说,这里的“金苹果”代表着古希腊人对、财欲、物欲、权力欲、个人荣誉等等生活欲望的追逐,他们为了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往往是全力以赴,犹如飞蛾扑火一般拼命,即便自己死掉或招致灾难也在所不惜,而由此带来的纷争与杀戮便具有了一种盲目的性质。联想到国际时事,有些西方国家的国家政策或许与此文化传统有关。

三、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古希腊罗马神话和传说也是后世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古希腊罗马神话中许多千古流传的故事既富有情趣又极其深刻,许多故事都寓意颇丰、发人深省,包孕着不朽的现代性内涵,通过浓缩成生动的比喻和成语,广泛融入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譬如斯芬克司之谜、俄狄浦斯情结、不和的金苹果、阿喀琉斯的脚踵、潘多拉的盒子、赫拉克勒斯选择人生道路、西绪福斯受罚从地狱永远向陡峭的山崖上推石头、从大地母亲获取无穷力量的安泰俄斯的故事等等。

古希腊神话认为,人类的不幸是由天灾与人祸造成。所谓天灾是指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后,天神之父宙斯为了惩罚人类,派美女潘多拉带礼品盒子下到人间,打开盒子从中放出各种灾祸,使数不清的形形的悲惨充满大地,唯独把“希望”关闭在盒子里面。所谓“人祸”则是指人类的各种。潘多拉所以降灾人间,也是因为人类被她的美色所惑而接纳了她。所以实在是“万恶之源”:但另一方面,人活着就要追求各种情感和欲望的满足,所以它又是“万乐之源”。幸福与罪恶、快乐与灾祸就这样相伴相随,古希腊神话深刻揭示了人的欲望冒险带给人们的悲剧性与喜剧性的人生体验。

美少年那喀索斯只钟爱自己而蔑视周围的一切,爱神阿佛洛狄特为惩罚他,使他爱恋自己水中的倒影,最后憔悴而死。作为一种隐喻这则神话表现了对自我中心主义的批判。由此可见,古希腊神话本身既是民族的,又包含着普遍的人性内容,民族的特性展现得越充分,它所显示的人性内容也越发深刻。因此,古希腊神话不仅构成希腊艺术的土壤,为世界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若干重要的母题,以致于后来的许多文学经典都在不同时代、不同条件下讲述着古希腊讲述过的一些故事,而且古希腊罗马神话关注普遍人性的内容仍然活跃在我们今天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篇2

《希腊神话故事》是一部沉重的书。人物的繁多和关系之复杂使人烦闷,叫人不忍卒读;而许许多多触目惊心的事情又使人感到压抑、沉闷,甚至是窒息,希腊神话中,无论是神袛还是神化的人(英雄),都具有人的情感,思想都刻上人的烙印。虽然希腊神话主要是歌颂英雄的事迹,但我认为也深深地揭露和批判了人性的丑恶,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希腊神话读后感,请您阅读。

希腊神话读后感1最近我看了一本名叫希腊神话的书,无论是目不识丁的老农,还是牙牙学语的孩童,都听过神话故事.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白蛇传,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大家总听过一两个。我看的那本希腊神话里就有许多神话故事。

从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希腊神话主要由神的故事和英雄的传说组成的。神的故事包括天地的开辟,神的产生,神的谱系,神的活动和人类的起源。希腊神话中神分老神和新神,老神以盖亚和乌拉诺斯为代表,新神就是以宙斯为主宰的奥林波斯众神十二主神等。希腊神话里的英雄大都是神和凡人女子所生的半神他们都有坎坷的经历和非凡的业绩。俄耳浦斯,伊阿宋等英雄,构成了希腊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读完了这本书后,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知道了一时的权利,并不能控制一切,掌握一切,如果再狂妄自大,得意忘形,最终将空无一切。还知道一时的贫困,一时的跌落并不说明自己的未来将一直贫困下去,只要鼓起勇气,学会坚持,那你的未来将光明无阻!

只要一看这本书,你就一定会被吸引,甚至会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时时刻刻沉迷在希腊神话这本书中,所以我认为这本书非常值得大家去看。

希腊神话读后感2读了《希腊神话》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希腊神话》是伴随着希腊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的。

《希腊神话》塑造了众神宙斯,天后郝拉,以及他们的女儿智慧女神雅典娜,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他们的儿子太阳神阿波罗,战神阿瑞斯……还讲述了伊阿宋夺取羊毛的传说,特洛亚战争传说,忒修斯勇杀怪兽为民除害的传说……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宙斯和伊俄的传说。

宙斯和伊俄的传说主要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波拉斯戈斯国国王的女儿,牧羊时,宙斯被她迷住了,伊俄知道了,飞一样地逃开,还是陷入了宙斯的罗网中,宙斯听到了妻子郝拉的脚步声,便将伊俄变成了一头雪白的小母牛,郝拉要求宙斯把它送给自己,宙斯只好将伊俄交给了她。伊俄被郝拉交给百眼巨人看管,宙斯忍受不了分离的痛苦,便派郝耳墨斯救回伊俄,郝耳墨斯先让百眼巨人睡着,然后砍下它的头颅,宙斯向郝娜拉发誓,永远放弃对伊俄的爱情,伊俄这才能获得自由,她在尼罗湖畔统治多年,当她死去时,当地人民为她建立了神庙,她成为著名的伊西斯神!

《希腊神话》是伴随着希腊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以前,处于对自然的认识的局限,往往把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想象成神的意识和力量,所以才出了一本《希腊神话》这样的书,它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人类文化遗产的宝库中,还有许多在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呢?

希腊神话读后感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最喜欢看的是《希腊神话》。

这本书是伴随着希腊逐步完善的。《希腊神话》这本书,我知道了众神领袖宙斯很残酷;赫拉克勒斯神勇、很善良;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冒着险,为人类盗取圣火,不怕被宙斯惩罚等等英雄人物,我最敬佩赫拉克勒斯,他一共做了很多好事,所以我敬佩他。

他做了一些非常伟大的事,有一件是:勇斗巨狮。详细的是:国王交给赫拉克勒斯的第一件任务是:赫拉克勒斯必须为他剥下尼密阿巨狮的兽皮。这头巨兽生活在阿耳戈利斯地区的伯罗奔尼撒,尼密阿和克雷渥纳之间的'大森林里。

这头狮子凶猛无比,人间的武器根本不能伤害它。有人说,狮子本是巨人堤丰和半人半蛇的女怪厄喀德那所生的儿子,还有人说,它是从月亮上掉到地上来的。赫拉克勒斯出发去捕杀狮子。他一路他一路奔波来到了伯罗奔尼撒一位穷苦人热情地招待了他,他叫莫诺耳库斯,莫诺耳库斯正想宰杀一头牲口献祭宙斯。“善良的人哪。”赫拉克勒斯说,“让你的牲口再活三十天吧!如果那时我能顺利地打猎回来,那幺你就可以给救星宙斯献祭,如果我死了,你就应当给我献祭,把我当作升入神衹的英雄之一吧。”

最后,当国王欧律斯透斯看见赫拉克勒斯披着可怕的狮皮回来时,吓得双腿发颤,他畏惧英雄的神力,从此,再也不让赫拉克勒斯走近自己。

看,这本书多么精彩呀!我就说到这里,心动就赶快去看一看。

希腊神话读后感4在人类的初始阶段,出于科技的落后,往往把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视为神的意志和力量,通过文学的渲染,便箸成了神话。《希腊神话》以引人入胜的有趣,情节不仅世代相传,且不断被丰富、被提高,使其成为了文学著作,成为了世界文学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部文学经典塑造了众神之王宙、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月亮女神阿尔弥斯、太阳神阿波罗、战神阿瑞斯等……书中还讲述了一些半神半人英雄的传说,包括赫拉克勒斯完成伟大业绩的传说、伊阿宋率领阿尔英雄夺取金养毛的传奇故事、特洛亚的战争、阿尔克迈翁和项链以及俄狄浦斯的故事等,但我最欣赏的是英雄普罗米修斯。

天地创造之初,大海风平浪静,鱼儿在水中嬉戏,小鸟在天上歌唱。天神之子普罗米休斯却还认为了一样东西,于是他模仿天神的形象捏出了一个人,将善与恶封闭在人的胸膛里,教他们观察星辰和季节,教他们说话和写字。他训练马匹拉车,给病人寻来草药,指导人类一切生活上的技能。但在一次宴会上,普罗米修斯冒犯了众神之王宙斯,使得人类得不到火。但普罗米修斯却再次得罪了宙斯,取来了火种,造福了人间,可自己则被困在了高加索山上,迎接他的将是无边的黑暗与痛苦。普罗米修斯这种坚贞不屈、百折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希腊神话读后感5我看了一本名叫《希腊神话》的书,这本书装帧精美,选取了古希腊神话中的最经典的故事,包括古希腊神话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所以一拿到手,我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每次读着书里的英雄故事,总是心潮澎湃,还会碰到许多不明白的地方,我总会拽着爸爸问这问那,有时爸爸也闹不明白,就会不耐烦地说,自己看去。

这本书,和古希腊的神有了亲密地接触,让我了解了很多古希腊的神话传说,对于宇宙的起源和人类的产生又多了一个认识的窗口。我认识了众神之主宙斯,我认识了天后赫拉,我还认识了古希腊奥林匹斯的十二大神,他们掌管自然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他们组成了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匹斯神统体系。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英雄传说源于对于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的一种回顾。传说中的主人公都是神与人的后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大都有坎坷的经历和非凡的业绩,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和顽强意志。我还知道了《希腊神话》是远古希腊先民对于大自然的惊奇与遐想,是古代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

看完这本书后,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深深地懂得一时的权利,并不能控制一切,掌握一切,如果狂妄自大、得意忘形,最终将一无所有。懂得一时的贫困、一时的挫折,并不能代表自己的未来就一直贫困,只要鼓起勇气、正确面对、坚定信心、学会坚持,那你的未来将无限美好。

总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解古希腊神话的大门。里面的英雄传说跌宕起伏,扑朔迷离,英雄人物栩栩如生,丰富多彩,引人入胜。怎么样,你也找来看看吧。

希腊神话读后感6在我用金丝编织的童年里,我认为,书是不容错过的精彩。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没有它们的哺育滋养,我们的生活是不完美的;没有它们的意味深长,我们的人生是缺憾的;没有它们的充实诱导,我们的精神是虚无的。它们好像浩瀚苍穹中的一轮明月;更像茫茫大海的一盏航标灯,把我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本书令我终身难以忘怀,使得我浮想联翩。《希腊神话》这本书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曾经阅读过,以前可能不大能理解,现在重新来看这本书感觉就大不相同了。

《希腊神话》讲述了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等内容,希腊神话主要是歌颂英雄的事迹,同时也深深地揭露和批判了人性的丑恶。让我走进了神话的世界,让我同天神们一起主宰着地球和宇宙,认识了古希腊奥林匹斯的十二大神:众神之主宙斯,天后赫拉,海王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射术神及光明神阿波罗,狩猎女神与月神阿尔忒弥斯,爱与美之神阿弗罗狄忒,战神阿瑞斯,火神与工匠神赫淮斯托斯,神使赫尔墨斯,农神德墨忒尔,灶神赫斯提亚。他们掌管自然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匹斯神统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普斯神统体系。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的一种回顾。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与人的后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英勇非凡,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和顽强意志,成为古代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篇3

古希腊文化是1 d- |(s;]+ x6 l2 最古http://老的音乐文化。它产生和发展于公元前32世纪~公元5世纪的漫长历史阶段,反映了从氏族社会逐步解体至奴隶制走向崩溃这一历史发展过程的社会生活。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综合了当时东、西方的文化成果,对后来欧洲各国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一、古希腊神话与音乐的联系

神话一词源于古希腊的mythos,神话产生于原始社会,反映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观念的神话故事的总和。神话故事含有道德,宗教和艺术成分。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止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经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希腊的神话传说不仅为古希腊各种题材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且对于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文学和艺术也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古希腊神话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古希腊的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等还是喜剧、抒情诗、荷马史诗都采取了神话题材。阿波罗不仅是太阳神,还掌管音乐。16世纪末的意大利的最初的歌剧《达芙妮》再现了太阳神阿波罗对精灵达芙妮的爱恋,歌剧《欧律狄克》歌颂了阿波罗和卡里奥珀善弹竖琴的儿子俄尔甫斯和他的妻子欧律狄克之间跨越阴阳的爱情,俄尔甫斯以音乐的魅力拯救出地狱中的妻子,后又得而复失。这个故事体现出古希腊神话的人性特征,它被近百次地谱写成歌剧。17世纪佩尔格莱西的《狄多娜和埃涅阿斯》、吕利的《忒休斯》、蒙特威尔第的《俄尔浦斯》和《阿里阿德涅》,18世纪时,拉莫创作的《卡斯托尔和波吕杜克斯》、格鲁克创作的《伊菲格涅娅在奥利斯》和《俄尔浦斯》、莫扎特创作的《伊多梅纽斯》……这些音乐精品都是以古希腊神话为创作题材的。wwW.133229.cOm因为从本体论的角度看来,神话是一种文化传统中世代相传的真理、智慧和历史记忆,是一种文化传统,是理解宇宙、历史和命运的根本依据和意义源泉,是一种文明的精神核心和宏大叙事。缪斯(muses)是分别掌管文艺和科学的9位女神的统称,而“音乐”(music)一词还是由缪斯演化来的,足见在古希腊人眼中,音乐是与人类追求真和美的活动密切相关的。

二、长笛与古希腊神话中的牧神

“当我们起舞、歌唱和饮食时,没有任何东西像长笛的乐声那样美妙。”

——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

长笛起源可以追溯到深远的古代,它音色独特,其音色在中低音区朦胧纯厚;中音区清澈圆润;高音区光辉明亮,穿透力强;超高音区尖锐刺激,穿透力极强。长笛的音色由于缺乏泛音,显得不如其他木管乐器丰满,因此不适合模仿人声。但正由于这样的特点,长笛常常用来表现自然界,如田野、森林、湖畔、春天、小鸟及回声等。

正如上面那句话所说,由于长笛优美动听的乐声,它出现在神话传说中,绝不是偶然。公元前5~前4世纪,是奴隶主民主政治获得巩固和发展的时期,也是希腊古典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音乐美学和音乐理论获得了很大发展。首先就是希腊悲剧。它由祭祀酒神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通常取材于神话传说和荷马史诗,以人和无法抗拒的“命运”之间的冲突,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悲剧(tragedy)一词希腊文是“羊”(tragos)与“歌”(ode)的结合。这可能和悲剧的演出常常附加一出“羊人剧”(satyras)有关。其中歌队装扮成希腊神话里的小神“羊人”(半人半羊的形象),表演轻松的短剧,以调剂剧场气氛。悲剧的形成和它的演出都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在许多传奇的神话中(例如关于奥尔甫斯、阿波罗的故事),人们就在思索音乐的神奇力量。而长笛,就正是这半人半羊的“羊人”的标志性乐器。

古希腊神话中的山林和畜牧神潘(pan)——希腊最古老的神之一,使用的乐器就是长笛。上身为人、下身为羊的牧神出沒于森林、洞穴、山丘、大河与溪流,是创造力、音乐、诗歌与性爱的象征,同時也是恐慌与恶梦的标志,英文中的意为“恐慌”的panic一詞,就是源自牧神(pan)。潘的本意为牧地。在希腊神话中,潘是牧羊人、羊群、山林野兽、猎人以及乡村音乐之神。潘长着山羊的后臀、大腿和角,行为类似于古罗马神话中的农牧神faun或森林之神satyr。由于他被公认为牧地,树林和灌木山谷之神,因此潘神也常被人和农产和春季联系起来,但因功绩有限并没有被列入奥林匹斯众神之内。潘常随酒神狄俄尼索斯,是狂欢乱舞的卖纳德斯舞蹈的快乐的参加者。

1.西方文化中的牧神

牧神潘的本尊是羊。在西方社会里,羊代表了原始欲望和本能,这个形象后來被转借为基督教中的魔鬼;牧神潘在希腊神话中属于萨特而(satyr),纵欲好饮——所以satyr一词在英文中有好色和色情狂的意思——是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os)的象征兽。所以当古罗马在古希腊神话的影响下,举行2月15日的牧神节時,其主要內容也就是纵欲狂欢,而这个节日最后演化成为了现在的情人节(st.valentines day)。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将艺术审美分为日神阿波罗(apollo)精神和酒神狄俄尼索斯

转贴于 http://

(dionysos)精神两种,并推广至人生态度。而牧神潘的普遍形象就是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os)精神,狂乱迷醉,他追逐着 那不可得的仙女,就如同生命本能地追逐自身的欲望,这是狄俄尼索斯精神的最好http://体現。

潘是天神宙斯的孙子,父亲是里拉琴的制造者,商业和市场之神,传令神——赫尔墨斯,即罗马神话中的墨丘利,母亲是仙女德律奥佩。相传牧神潘爱上了自然女神西林克斯,他求助于河神,河神将芦苇做成长笛送给潘,潘便以长笛来表达自己对西林克斯的思恋。现代排箫的英文名字panpipe即来意于此。

除此之外,在拉丁语系中,长笛(flute)的本意为“人的气息”或“心灵之气”,从词意上可以感觉到长笛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情感交流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

2.技术上——作为演奏家的牧神

神话通常具有形象性(兽形神,人形神),因而与艺术思维形式相近。古希腊神话中的神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音乐技巧。海神波塞冬善于吹奏小号,缪斯擅长歌唱,太阳神阿波罗擅于演奏里拉琴,大卫擅长演奏竖琴,牧神潘则擅长吹奏长笛……。潘非常自负于长笛的吹奏,并曾挑战善弹里拉琴的太阳神阿波罗,身穿紫色长袍,头戴桂冠,手持金里拉琴的阿波罗呗因特魔诺斯的山神裁判获胜,于是郁郁寡欢的潘常躲到密林深处,吹着幽怨,缠绵的长笛。长笛所吹奏的是迷离地张揚生命欲望的音乐,却不能和理性艺术、庸俗乐观的竖琴音乐相匹敌,这隐喻了追逐內心的生活终究不能如理性功利的生活那样为世人接受。

法国印象主义作曲家德彪西的经典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开始由长笛开始的,它如诗如梦的独奏主题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把长笛的性能和艺术表现力发挥到无以复加的极致。无独有偶,德彪西创造性地使用音色,使作品大获成功的的另一部作品就是《芦笛》。德彪西运用长笛低音区独特音色魅力与印象主义——真实再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特色相融合,使他得天独厚地以长笛特有的飘逸朦胧、忧伤的纯音色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希腊神话中素来天真活泼的牧神拖着沉重的脚步在临终前与人生告别时那如怨如诉、凄凄惨惨戚戚的叹息……

古希腊神话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的神话思维。它以艺术和哲理的方式反映希腊氏族社会最本质的面貌。古希腊神话在艺术手法上既有浪漫主义的夸张和幻想,又有现实主义的真实描写。德彪西的这两首作品用音乐自由地解说了古希腊神话美丽的诗意。这不是说乐曲就是这份美的总结,而是音乐把一幕接一幕的图画及牧神的梦幻带到听众的思维中。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篇4

关键词 希腊罗马文化 英语语言文学 启发

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3.064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Greek Rome Myth to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UI M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Datong University, Datong, Shanxi 037000)

Abstract The Greek culture of Rome has a long history, is a treasure of world civilization. The Renaissance of the Greek culture of Rome excavated, and made more in-depth research and communication. The Greek myth of Rome has great influence o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origin of the Greek mythology of Rome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Greece and Rome myth on the English language literature.

Key words Greek Rome culture;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nlightenment

在古希腊时期,经济较为发达,推动着古希腊文化的不断发展,为现在辉煌繁盛的古希腊文化创建了最佳发展时期,成为了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并对世界文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希腊文化是通过拉丁语才得以发展和传播,英语语言文学也是在希腊文化与拉丁语言的共同孕育之下产生的。希腊罗马神话的产生和融入,为英语语言文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滋育和促进了英语语言文学的产生和繁荣发展。

1 希腊罗马神话的由来与特征

1.1 希腊罗马神话的由来

希腊罗马神话作为西方文化的发源地,最早期是以口头文学在各个地区流传,后来经由荷马等古希腊诗人整理成文章。主要内容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的传说两部分组合而成。神的故事主要内容是开天辟地以及神的产生和神的日常生活等,包含了人类起源的问题,大部分为虚构而成。英雄的传说内容阐述了与黑暗恶势力或者与怪兽作斗争的英雄勇士们,往往是用真实的事物当做背景,并将这些英雄人物与神话故事相结合,做到把英雄人物神话。神话是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的一种体现方式,显示出了几千年前人们对生活的幻想,也是人在自然中积极思考人生和探索人生的一种体现。

希腊罗马文化的合二为一,主要是由于罗马人在接受了希腊文化之后,并将之发扬光大。罗马文化始于原始社会,在有文字的年代才得以记录和形成,继而流传千年。公元前197年,罗马人民征服了马其顿,希腊最终属于了罗马帝国。希腊人民富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而罗马帝国的人民具有比较浓重的宗教意识,缺乏想象力,没有自己心中明确的较为人格化的神。于是希腊文学在传入了意大利后,罗马人民自然而然的接受了希腊人民供奉的神。尽管生活习性和民俗不同促使他们对神的称呼和喜爱程度不尽相同,比如希腊人更偏向于喜爱一些幻想和具有神奇音律的神,而罗马人更偏向于喜爱一些对自己实际生活更有意义的神,等等。这些差异并没有影响到希腊人民和罗马人民的相互交流和文化之间的交融,实例说明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是融洽和统一的。

1.2 希腊罗马神话的特征

希腊罗马神话作为初始性的文学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马克思说过:“希腊罗马神话不止是艺术的宝库,更是土壤。希腊罗马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罗马神话,是一种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

(1)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艺术表现方面,希腊罗马文化聚集了许多浪漫主义的元素,更甚至具有一些人类拥有的爱恨情仇的七情六欲。这些神个性鲜明,充满着善良美好同时也充满着仇恨和斗争。真实地展现人类生活的特点。在这其中所运用的一系列夸张浪漫的艺术手法,将每个神的形象都塑造成了一个丰富独特的个体。其次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神相较于其他宗教中的神不同,和世俗的生活十分接近,并不像其他的神一样享受任性,甚至争权好斗,贪图美色。

(2)富有较为哲理的故事情节。在故事情节上,希腊罗马神话既十分唯美又富于哲理。包括开天地、神的产生和人类的起源甚至是伦理故事。一些故事充满着正义和善良,另一些可能又充满着仇恨和暴力,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3)较为统一的审美特征。在审美特征方面,美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追求艺术和热爱生活的美学观念在神话文学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表达。希腊罗马神话不仅向人们充分的展示了众神混乱、恐怖暴力邪恶的一面,也向人们充分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和和谐。正因如此,希腊罗马神话具有着别具一格的中和的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境界,成为人类文化中璀璨的遗产。

2 英语语言文学与希腊罗马文化的关联

从英语语言文学的发展史来进行分析,在四五千年以前,不列颠岛是连接地中海和水路的中间站。公元前七世纪往后,前后共三批外来入侵者在公元前一世纪到达,其中第三批入侵者为凯尔特人,占据了如今的伦敦和周围的埃塞克斯等的大部分地区。大不列颠岛上的凯尔特人与高卢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高卢人在对入侵者实行抵抗的时候对凯尔特人提供了庇护场所并在战争中支持他们。由此恺撒的军队征服了高卢后便移动至海岛。至此之后,在公元前五十五年时登陆了大不列颠岛并最终在公元前四十三年完成了对大不列颠岛的征服。在后来的三百多年的时间中对其进行了统治。在统治的期间,英语还没有形成但民族已经形成。在这几百年的时间中,罗马文化对大不列颠岛的文化和生活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英语语种的源头。

之后直至中世纪末,欧洲各民族的地域逐渐被划定,地域文化逐渐形成。前前后后出现了许多民族和国家,形成了多种语言文化,英语语言在其中也逐渐形成,民族自我意识相当高涨。因此,文艺复兴运动中用英语创作出的许多作品都可以看到希腊罗马神话的影子,希腊罗马文化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3 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语言文学的启发和影响

3.1 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文学的影响

希腊罗马文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通过罗马文学的传输从而进入了欧洲。在文艺复兴期间对欧洲文艺的传输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神话的产生丰富了文学与艺术,卓越的文学与艺术又通过反作用赋予了古代神话人物以生命。由此,西方的文化是在神话与文学艺术的相互促进和相互碰撞出的火花中才得以发展和传播。

从文艺复兴运动的时期开始,希腊罗马文化就在欧洲引发了人民广泛的注意和浓厚的阅读兴趣。许多诗人文学家创作出的作品,例如莎士比亚的《特洛伊若斯与克瑞西达》和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以及弥尔顿的《珂玛斯》等,都是运用了希腊神话为题材,并将其赋予了更深厚的文化魅力。尤其是弥尔顿的《珂玛斯》,运用到了三十多个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作为题材。在十九世纪,许多浪漫主义诗人更是对多姿多彩的希腊罗马神话赞不绝口,并将希腊罗马神话运用得十分精致,人人称赞。英国的大诗人济慈用诗人之手写下十四行诗句描述了他初次阅读《荷马史诗》时的激动心情和感受。许多浪漫主义诗人深受希腊罗马神话的影响,通过神话素材的使用来创作自己的诗篇。雪莱的《阿波罗颂》和《潘之歌》,济慈的《致普绪珂》等这些经典的篇章也是能够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至今仍广受喜爱和流传。这些诗人通过运用神话素材来创作诗篇并不是为了神话故事本身,而是通过借物抒情,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希腊罗马神话通过描述古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超人的力量和意志,激励了浪漫主义诗人们的思考和遐想,并令诗人赋予了神话以新的生命。

文化发展直至二十世纪,工业文明的不良后果已经日趋明显,人们对社会的愤慨和矛盾越来越深,彼此的信任感逐渐消失。正因如此,文学奖更加喜爱运用神话素材和背景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愤懑和感慨,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抨击和批判。最为广泛流传的作品是艾洛特的《荒原》。这些作品通过运用神话素材,将当时欧洲的现状描写得十分贴切。

3.2 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语言的启发

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语言的启发主要表现为对英语单词和日常的英语口语表达之中。英语语言较为灵活丰富和形象,常常会借用许多比喻等手法来使得英语表达更为生动和形象。经过长期的对希腊罗马神话的使用过程,神话故事中的典故和人名等都已经成为了英语日常表达的一部分。例如“欧洲”这个单词就来自于欧罗巴公主的名字,“巴黎”这个单词就来自特洛伊王子波利斯的名字。神话故事被运用到生活之中已经成为英语语言文学表达过程中的一个特有习惯。经过统计,英语中大约有一千多种单词均来自于希腊罗马神话,绝大多数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转义或者多义。这些源自于希腊罗马神话的词汇大致可以分为普通词汇和专业术语两种类型。普通词汇很多都来源于神或者具体事物的名称,还有另一些词汇直接来自于古代的神明或者宇宙中行星中的名称。这些词汇在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之后,会衍生出很多新的词汇等。专业术语则是在艺术生产等专业领域的特定用词,大多数为单义词。

对语言的另一方面的影响则是形成了习语。习语一般是俗称,对各个单词都不能分割。很多习语来自于希腊罗马神话,而另一部分习语则是根据希腊罗马神话的背景组合而形成。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公元前三千多年,生长在巴尔千半岛上的希腊人就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因此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文明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欧洲人往往把古希腊罗马看作为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希腊罗马神话的亘古长存,这样的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潜移默化之中丰富了英语语言文学,而英语语言文学又反过来使得希腊罗马神话世代流传。这说明了如今流传的英语文化是被西方文化滋润和充实着,也正是由于希腊罗马文化的孕育,才使得英语语言文化的价值更加灿烂。希腊罗马文化作为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了学习英语和研究英语语言文学的必修课。想要真正的了解和掌握英语,必须要掌握古希腊罗马神话方面的知识。希望在希腊罗马神话的熏陶下,英语学习者能够对希腊罗马文化更加深入了解并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邢秋迪.论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语言文学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3(18):12-13.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篇5

论文摘要:中国现代神话学的建立是中西文化碰撞、文化视野扩大的结果。希腊罗马神话成为范本,在中西比较和选择性误解的基础上,人们发掘了原本被忽视的中国神话的价值。世界一体化的到来,迫使我们进一步扩大文化视野,从“中西比较”走向“世界比较”,使神话学的基础更加牢固。

20世纪中国神话学的建立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西方神话学观念的引进,文化视野的扩大,使得在传统文化体系中居于异类地位的神话在新文化体系中获得崭新的意义,从此占据了文学、哲学、宗教和历史源头的地位。神话现象在主流话语中获得地位,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进展,是中国文化转型、实现文化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文化视野的扩大总是相对的。人们往往不自觉地把自己相对扩大的文化视野绝对化,从而导致水平上的“狭隘”。本文借助文化视野的相对变化这一角度来理解现代中国神话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问题。

一、民族文化传统的破产和新文化视野的产生

在强调经验理性、崇尚史学的中国古代精英文化传统中,超现实的神话的价值是被忽视的,传统学术体系中也没有神话学的地位。作为精英文化载体的三代典籍中甚至也没有“神话”这个词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神话。实际上,中国古代先民曾经创造过非常丰富、美丽的神话作品,只是得不到士大夫们的肯定,未能全面进入典籍而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的民间状态而已。少数作品幸运地保存下来,才让今人得以瞻仰远古神话的风采。古代学术系统中,对于神话现象的看法一直笼罩在史学话语之下。要么信以为真,于是相信神话就是历史、或者至少是象征的历史,如孔子就把“黄帝四面”解释为黄帝派了四个替身到各地代为治理全国;要么斥为虚妄,完全否定神话,如王充就完全从经验理性否定神话。虽然双方结论相反,但是双方的基本根据都是史学性质的判断标准——“真假”。因此,中国古代神话在传统文化体系中始终无法获得肯定。

鸦片战争以后的社会动荡逐渐冲垮了传统社会体制与文化观念,满清政权的合法性、儒学经典和传统古史观念的神圣性都遭到质疑。单一的、缺乏异文化对照的民族传统文化破产了。一批学者在中西方实力冲突和文化碰撞的启发下,逐渐认识了西方文化。而这种“异文化”视野的获得实际上意味着获得了一个观照自我的镜子——在所谓“世界文化大视野”(主要是西方文化视野)里重新认识中国社会与文化。因此,在西方文化中作为文学、哲学、宗教和历史源头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却作为“怪力乱神”的神话就凸显出来。于是文学家如鲁迅、周作人、茅盾,历史学家如蒋观云、夏曾佑、顾颉刚、陈梦家,人类学家如黄石、林惠祥等,纷纷涉足神话领域。在这方面,茅盾的思路是具有代表性的。茅盾于1916年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对于西方各种新知识如饥似渴。他后来回忆当时自己以及朋友们何以对神话学产生了巨大兴趣时说:“……当时,大家有这样的想法:既要借鉴于西洋,就必须穷本溯源,不能尝一脔而辄止。……借鉴于欧洲,自当从希腊、罗马开始,横贯十九世纪,直到‘世纪’。……这就是我当时从事于希腊神话、北欧神话之研究的原因”[1](P53)。此后,茅盾逐步转向中国神话研究。中国现代神话学是在西方文化映照的大背景下诞生的。

文化视野的扩大,其影响是巨大的。它使得学者突破传统文化的狭隘视角,在更加深广的范围里重新认识一切、评价一切。1903,留日学生蒋观云在《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中第一个在自己文章中使用“神话”一词,而且定称:“一国之神话与一国之历史,皆于人心上有莫大之影响。印度神话深玄,故印度多深玄之思。希腊之神话优美,故希腊尚优美之风。……神话、历史者,能造成一国之人才。”[2](P10)蒋氏把神话与历史并列,按照中国古代传统,上古圣贤的历史传说一直被各家学说所宗奉,成为世人行事的楷模。蒋氏强调历史对人心(即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人才的深刻影响,其根据大致由此而来。因此,蒋观云把神话与历史并举,是他把中国文化与希腊和印度文化加以比较的结果。这体现出蒋氏的“世界”眼光,他正是借助于这种扩大了的文化视野,突破了笼罩在神话之上的史学话语,发现了神话的独立价值。

二、“西方神话”视野下的中国神话景观

早期的中国神话学者几乎都是“言必称希腊”,这里有两个基本原因。第一,中国现代化主要面对的就是西方,新文化运动处理的主要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和学识积累的主要内容都放在西方文化上。其次,西方神话的代表希腊神话的完整性和突出的文学性极大地吸引了世人的眼光。以希腊神话构成的关于神话的“世界视野”极大地促进中国人对于神话价值的认识。蒋观云说“希腊之神话优美”,得到世人公认。周作人说:“希腊神话具有永久不磨的美丽和趣味”,又进而说希腊神话之所以优美,乃是因为它虽起源于宗教,但“逐渐转变,因为如哈里孙女士所说,希腊民族不是受祭司支配而是受诗人支配,结果便由他们把那些(引者注:指原始神话中怪异的神灵形象)都修造成为美的影像了。”[3](P10~11)一百年来对于希腊神话的翻译出版成绩证明了这一点。不少人都是在读了希腊神话之后才注意到中国神话。所以,完全可以说,正是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视野使得中国神话的价值得到人们的认识,促进了中国神话学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但是,希腊神话只是人类神话的一种特殊情况。在这种依然偏狭的神话景观的映照之下所显示出来的中国神话的面貌无疑会出现某种偏差,并影响中国神话学研究的进一步提高。

第一,希腊神话的文学虚构色彩的发达,部分地掩盖了神话的历史性质。古代希腊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使其大型叙事文学形式早早地发达起来,例如史诗、戏剧等等。其原始神话仰赖于诗人而得到修饰和保存。所以,其神话的文学虚构色彩比较突出。于是,神话似乎都是虚构的。对比之下,中国古代文化中史学成熟甚早。我们的神话往往依赖历史著作流传下来。像女娲、伏羲、神农都以古代帝王的形态出现在典籍中。于是,按照西方神话的特点判断中国神话,中国神话似乎都是遭受“历史化”歪曲的产物。在中国现代神话学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古史辨学派就是集中探讨神话如何“被历史化”为上古史的。以至于神话的历史化问题几乎成为中国神话研究的第一焦点。中国神话研究者们不得不到古史之中去复原神话和神话系统的原貌[4]。可是,我们真的应该截然区分神话与历史吗?我们能够完成这一项工作吗?根据列维·斯特劳斯研究美洲神话的结论,原始部族的神话和历史之间根本无法严格区分,神话与历史之间的严格区分不过是我们文明社会的一种文化选择[5](P215,221)。许多印第安神话的主人公平时都是常人,只是偶尔显示出神力。所以,希腊形态的虚构色彩浓厚的神话只是人类神话的众多形态之一,不能仅仅根据它来否定中国的历史形态的神话的价值。中国历史形态的神话同样发挥过神圣的文化作用。

第二,希腊神话在现实生活中业已消亡。神话似乎只是古代的,或者是所谓的原始民族的,在高度文明社会里业已死亡的。希腊神话当然都是仅存于古代典籍之中的神话,西方现代社会中并不存在活态的神话。西方神话学也常常讨论到神话的消亡问题,从马克思到列维·斯特劳斯都是如此[5](265~280)。在这种神话学视野中,中国汉族民众生活中依然存活的神话就一直得不到承认和认真研究。长期以来,只有个别学者从实际材料出发,注意到汉族民间活态神话。1938年,专业人类学家芮逸夫在研究苗族洪水神话时注意到汉族民间流传的洪水神话[6](P188,191)。1964年,袁珂就四川中江县的民间神话撰写了《漫谈民间流传的古代神话》,认为它们可以与典籍神话相互印证,也可以补充典籍神话的不足。他强调研究民间神话是“当前重大的课题”[7](P41-48)。但当时无人响应。一直到80年代中后期,汉族民间活态神话的研究才真正发展起来,神话与现实生活的复杂关系才真正得到全面的观察与分析。

第三,希腊神话保存完整、内容丰富。相比之下,容易导致简单否定中国古神话,甚至于否定古代中国人的想像力。蒋观云前文对比的结果是:中国古神话“最简枯而乏崇大高秀、庄严灵异之致”,所以其美学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都不及希腊神话和印度神话。胡适在西方文学大视野下,倾向于认为:“……古代的中国民族①是一种朴实而不富于想像力的民族。他们生在温带与寒带之间,天然的供给远没有南方民族的丰厚,他们需要时时对天然奋斗,不能像热带民族那样悚洋洋地睡在棕榈树下白日见鬼,白昼做梦。所以,《三百篇》里竟没有神话的遗迹。”[8](P53)这些偏见当然遭到后来学者的批判,例如鲁迅、茅盾等。茅盾结合北欧神话、非洲神话,认为:“……地形和气候只能影响到神话的色彩,却不能淹没一民族在神话时代创造冲动。”[9](P11)其说最为有力。像希腊神话这样幸运地得到保存毕竟只是个别的,一般民族的远古神话大都散亡。所以,不能仅仅根据现有资料的欠缺直接推测中国远古时代缺乏神话。

三、小结

文化视野的扩大,显然有利于神话研究的开展。可是,如果不充分了解到这种视野扩大的相对性质,不对自己参照系本身的局限认真反思的话,学术研究很容易重新陷入主观虚构的困境。

参考文献

[1] 茅盾.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生活之二[J].新文学史料,1979,(2).

[2] 马昌仪.中国神话学文论选集[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

[3]吴平,邱明.周作人民俗学论术[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4] 茅盾.中国神话研究和谢选骏有关“体系神话”的论述[Z].

[5] 陈连山.结构神话学———列维·斯特劳斯与神话学问题[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8

[6] 芮逸夫.苗族的洪水故事与伏羲女娲的传说[J].人类学集刊,2000,(1).

[7] 民间文学[Z].1964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篇6

关键词:中国古代神话 古希腊神话 比较分析

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的产物,是原始社会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界中未知的一些现象的解释,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当时,人类在同自然的斗争中,无法认识自然,战胜自然,只有“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它所表现出来的是人们征服自然的意志,改变生存环境的决心,对命运的抗争,对人生和社会理想的追求。神话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学形式,它包含了宗教、哲学、艺术、政治、科学、史学等等社会意识形态。每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神话,当然由于孕育它的土壤不同,所以产生的神话也各有特色,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

一、背景之比较分析

希腊半岛地处地中海海域,曲折漫长的海岸线给希腊人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航海条件,他们有着冒险精神,同时也清楚地明白生命易逝,所以养成了及时享乐的思想,具有浪漫主义情节,也有着开放精神。从历史上来说,希腊崛起时正是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生产力水平很低下,通过战争掠夺才能得到财富,于是形成了古希腊人民尚武的性格。

与古希腊不同的是,古代中国基本上以内陆农耕生活为主,是靠天地吃饭,不存在希腊半岛上那种殖民扩张的冲动心理,造就了中国人民保守、拘谨、淳朴、务实的性格,神话中的神灵则是伦理的典范。而影响我们先民生活的主要就是自然灾害,我们所熟知的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都能看出上古时期我们祖先的生存环境是很恶劣艰苦的,因此我们对自然存在着无比敬畏的心理。

二、内容上的对比分析

中国上古神话保存于《山海经》、《淮南子》、《列子》等古籍中,它没有像古希腊神话那种完整系统的保存,而是分散的故事,大多是讲有关于自然、创世、英雄和传奇的神话。我们知道古希腊神话是产生于大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时,而它的内容可以概括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类,其实在神的故事中主要就是讲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等问题,在这一点上中外是一致的,中国古代神话中也有很多关注到人类和宇宙的起源问题,这是因为在远古时期生产力尚不发达,无法用科学技术来解释这些问题,所以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成地借助于想象出来的神话来解释这些现象。

中国古书中有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胜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尺,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极长。”在古希腊神话中也有故事讲到宇宙初时混沌一片,天地不分,那时只有一个神叫混沌大神,他最先生出了一个神叫地母该亚,其实这就是大地。接着在大地的底层出现了黑暗和黑夜,他们两个结合生出了光明和白昼,而地母该亚又生出了天空。

关于人类的起源,中国有神话叫“女娲捏泥土造人”,古希腊神话中也有普罗米修斯用水和泥照着神的样子造出人类。所以说关于自然界及人类的起源问题,在懵懂时期,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过相类似的猜想。

另外古希腊神话中还有一个很大的特色是有着完整的谱系,而这一点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所没有的。在古希腊神话中,主要有十二位主神,他们分管着自然界的不同方面,有着血缘关系,各司其职,组成了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普斯神统体系。而在中国的上古神话中对于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所产生的神灵大多是分散的人面兽身,或者涉及动植物的形象。

再者,中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神话中都有英雄神话,这其实是反映了古人想要征服自然的愿望和试探。比如中国的古代神话中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还有《山海经・大荒北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蚩尤作兵,伐皇帝。皇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皇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这是讲皇帝和蚩尤的一个战争片段,其实是古代部落之间征战的反映。古希腊神话中也有关于特洛伊战争的众多英雄故事,如奥德修斯设计了木马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特洛伊战争的胜负。

三、人物的对比分析

中国上古神话中我们对于神灵是抱着一种崇高敬仰的态度,基本不会出现负面的形象,他们是讲理崇德、修身养性、鞠躬尽瘁、为人师表的榜样。比如中国的创世神话中反映的是人类对于宇宙等现象产生的一种探索,从而塑造了一系列神灵。他们的形象都是些勇于探索、积极创造和极具魅力的伟大形象,而且他们肩负着很大的责任,几乎没有为自己享乐而做事。如大众所熟知的女娲,她的确具有人的形象,但是更主要的在这个基础上赋予她的神性光辉。再比如在尧当部落首领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一同出现,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旱灾,天帝知道这件事情后就叫后羿到人间去解决这个问题。后羿每天早出晚归,为民除害,终于射掉了九个太阳,然而正是由于他整日在外顾不上家,所以他的妻子嫦娥渐渐产生不快,背着他偷吃了仙丹,飞到了月亮上去。在这个神话中,人们所要赞颂的是后羿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不图享乐,而要批判的则是嫦娥贪图享乐、自私自利,最终一个人独守清冷的月宫,她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但是在古希腊神话中所塑造的神灵,虽然贵为神灵,但是实际上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类似。他们和世俗生活很接近,多数有点儿像贵族阶层,他们的性格有的任性,有享乐主义,尤其很多神灵的嫉妒心、虚荣心和复仇心都很强,很多神话故事都讲的是他们的争权夺利的复仇故事,还有不少是关于他们下到人间和普通男女的故事。这些本来是人性邪恶的一面,而古希腊神话中竟然将其加注在至高无上的神灵身上,这样一来,拉近了神灵与凡人的距离,同时也表现了古希腊人民的批判精神,他们常常会指责神灵的不公等现象。

所以总结起来就是说中国古代神话是将人神化了,看重的是人的社会性和伦理道德;而古希腊神话则是人神同形同性,既有人的体态,也同样具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将神人性化,看重的是人的自然性和命运的主宰。

四、文化色彩的对比分析

中国的神话虽然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有着完整系统的保存,但它同样反映了上古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生活、生产状态以及愿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闪现,体现出东方鲜明的文化色彩,即尚德的精神,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圣贤的世界。读中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神话可以看出,评判一个神灵的标准是不同的,中国上古神话更看重道德,而古希腊神话则是以力量和智慧为准则的。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灵,如尧、舜、伏羲、女娲等,可以说他们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更没有什么七情六欲了。他们的形象很是崇高,整个自然界和人类都是他们所塑造的,所以不可能会嫉妒或残害他们。而后世的人们自然也是对他们顶礼膜拜,怀着敬畏的态度,不敢有丝毫不敬。

但是在古希腊神话中则不然,就连主神宙斯都是那样的狂放不羁、拈花惹草,不只在神界,连凡间都有不少他的风流债。做事上他也任意妄为,不讲原则,还有很强的嫉妒心。连主神都有这么多的缺点,更不用说其他众神了。也可以说古希腊神话中的神灵其实只是在力量上是人无法企及的,而在情感上是和凡人没有什么区别的,甚至神灵的有些做法比人类更加残忍,我们都知道克洛诺斯害怕他的儿女们像他他父亲的政权一样来自己,就将儿女们都吞进了自己的肚中。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以说以宙斯为首的神界是建立在血腥的血肉之躯上的,而且还不乏很多是骨肉相残。

五、神话观念的对比分析

中国古代神话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和历史的关系,很多神话故事塑造的是一个圣贤的世界,神灵都为道德的典范,因此这些神话很多被后世的人改造为历史,甚至载入史册,就是为了达到宣扬这种精神的目的。尤其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尚德等文化精神为儒家所用,成为了统治中国思想至今的儒家文化思想的核心价值观。还有很多被宗教所利用,如道教中就收入很多神话故事,但它主要用来表达其“修身养性,长身不老”的思想,所以它收入的神话不能完全代表中国上古神话的丰富多彩。

古希腊人虽然批评着神灵的骄傲、残忍、暴戾、虚荣、贪婪、固执等等缺点,但是他们也是崇拜神的。只是他们将神人性化,看到了人性中的阴暗面,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人性中的弱点,而且也清楚地明白这些弱点会导致悲剧的发生。可以说古希腊神话中的神灵其实是古希腊人自身的折射,从古希腊神话中可以看到古希腊民族旺盛的精力和好战的气质,能够感受到古希腊神话带给我们那种壮美的史诗感,所以它的思想较为深邃,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以至于今天,希腊这个国度依然是在人们心目中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总觉得在那个国家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和感受到自由,世界各地的人们去那里旅游度假就是因为可以放下工作、生活中的种种压力而去享受阳光、享受生活的。

总结而言就是中国古代神话的走向为历史化;古希腊神话的走向为艺术化、文学化。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古代神话故事中所表现出来的胜利和为取得胜利而采取的某些方式都带有幻想的形式,这是因为当时人类还处于幼年阶段,面对强大的自然力还缺乏科学知识和强有力的斗争手段。我们不可能去求证女娲的灵魂是否能够变化成精卫,也不必去思考逐日的夸父是傻子还是智者。这种神话所展示的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文化心理,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人生与社会的理想。中华民族一再提倡集体主义,西方民族则注重个性解放。总之,对中希神话的比较研究有助于了解两国的神话魅力和文化影响。

参考文献

[1]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1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13.

[3] 金麦田.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全集[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4.

[4] 吕新雨.神话・悲剧・《诗学》――对古希腊诗学传统的重新认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篇7

【关键词】希腊神话;希腊神;人性

神话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带有神秘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是人类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神话充实着人类的精神世界就在于它揭示了人性。因为神话含有一定的人性,所以它才能够以各种形式被人所接受。

希腊神的世界的最高统治者宙斯相当于人间的国王,他的兄弟儿子都一一有封赐,为一方之神。在他的统治下,有统帅,如阿加门农;有将军,如阿喀琉斯;有负责各个部门工作的神,如农神、火神、战神等,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如果说这些是古希腊人为了生存而造的具体的神的话,希腊神话中抽象的神,如爱与美之神、智慧女神等, 则反映了古希腊人在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精神需求了。在希腊神话中,神们血缘关系清楚,生活关系复杂,如同人间有家庭、婚姻、爱情、劳作、战争、权力、出生、死亡,分明是一幅幅人间社会的图景。

世俗化、与人同形同性,是希腊神人化最为突出的表现。希腊神除本领非凡、长生不死外,其性格、形貌、习性一如世人,几乎没有区别。希腊神虽然本领高强,依然各司其职,辛苦劳作。宙斯的儿子要为父亲造宫殿,为英雄造武器、王后泊涅罗帕为公公织布作衣、瑙西卡公主亲自洗衣等等。而且神们较为民主,因而权力有限,就是宙斯也在很多领域受到主管神的制约,重大事情也不是哪位神说了算。阿加门农从特洛伊战场获胜回家后,被其妻杀害,儿子俄瑞斯特斯替父报仇,杀死了母亲。太阳神阿波罗支持俄瑞斯特斯,复仇女神却要追杀他。法庭判决时,主张俄瑞斯特斯有罪和无罪的票数相等,最后智慧女神雅典娜投了无罪票,俄瑞斯特斯被宣告无罪。神的法庭即人的法庭,是古希腊法制秩序和民主传统的反映。希腊神像人一样,也有善恶观念。宙斯暴虐好色,专横伪善;宙斯的妻子天后赫拉心胸狭小,忌妒心强;普罗米修斯代表人的利益,不畏窃天火;俄狄浦斯励精图治、秉公办事正是这种表现。

宙斯,第三任主神,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掌管天界。他经常是一个武断的司法执行者,有时又是个拥有爱心的父亲,并且一直是个玩弄女性的男神。他的行为正是基于古希腊男权家长制和等级制的社会体系。宙斯有的时候被描绘成残暴专制的君主,对于那些违背他的指令的神明,宙斯就会施与无情残酷的报复,毫无怜悯之心,从不手下留情。就连曾经帮助自己登上王位的普罗米修斯,宙斯也不例外,给以沉重打击,让其在高加索山每天都承受锁链和金刚硬石不尽的痛苦折磨,还有鹰隼对肝脏的啄食。从人类的角度看,宙斯是残忍的,但这也许只是一个人类对于背叛自己的人的愤怒的夸大表现。当有人背叛自己的时候,愤怒是正常的反应。

希腊神的世俗化在“性”方面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性”是人类为了不断延续后代而生产人自己的一种行为,是人的本性。希腊神也不能脱俗。他们的性不但为了繁衍后代也为了爱,这正是人的性与动物的性的区别。希腊的神们,女神爱慕体魄健壮的男神,男神则钟情美丽多情的女神。宙斯让阿佛洛狄忒做跛腿火神赫准斯托斯的妻子,阿佛洛狄忒不满意,偷偷与战神阿瑞斯幽会,赫淮斯托斯抓住了他们,放在众神面前。面对这对通奸者,希腊众神哄堂大笑一阵之后不了了之,表现出古希腊人对性事的宽容大度。

希腊神像人一样有七情六欲,像人一样有善恶,所以有爱神、美德女神、恶德女神、不和女神。希腊神之间复杂的乱爱关系更是真实地反映了人类由群婚制到一夫一妻制历史的必然过程。恩格斯说这是一个人类“从动物状态向人类状态过度相适应的杂乱性关系时期”。希腊人并没有回避自己幼年时代的可笑,而是真实的把它们记录下来了。

任何文化都根植于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也是希腊神更人性化的原因。古希腊地处被誉为西方文化的中心地中海东北部,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克里特岛和小亚细亚沿海西部一带。希腊半岛北部有奥林匹斯山,中部为丘陵,西部多山,内部交通不便。但它三面环海,对外交通便利,海上交通四通八达。与此同相联系,其社会组织形式内部结构松散,由许多分散、能独立自主的小型城邦国家组成。内部的交通不便使其很难形成统一的集权国家,这也是古希腊奴隶社会民主传统形成的原因之一。

海洋性格的一个特点是开拓冒险精神强,个性张扬。希腊神浸透了这种精神, 他们普遍好斗,勇于扩张,孔武有力。希腊神的争权夺利,争夺女人,对外掠取财物都说明了这点。不管是和平的对外交流还是战争征伐,都客观上有利于吸纳异域文化,养成自由开放的个性。希腊神人化还得益于从希腊半岛北方迁入的各民族文化,利用海上的交通便利吸收的埃及文化。他们个性放纵,“运用人的本能中最能真实显示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部分”,“自我实现与理性生活相一致”。因而他们大胆地追求爱和性的满足,并且乐此不疲。民主传统也有助于张扬人的个性,给人性的扩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古希腊人把这种生活观念赋于了神,反过来神又给后人提供了榜样。

希腊神话中的人性特点正体现了古希腊人的性格特点。希腊众神表现出来的的勇猛、刚毅、坚强、竞争、自由、智慧、宽容、也都是古希腊人永恒的民族精神。因此了解希腊神话的人性更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古希腊文化的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戴维・李明.神话的世界[M].杨丽新,冷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2]王以欣.神话与历史―古希腊英雄故事的历史和文化内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篇8

关键词: 模因 名祖词 传承 演变

一、引言

古希腊神话流传广,影响深,早已渗透在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英语浩瀚恢宏的词海之中,高达百分之八十的外来词汇都来源于古希腊神话和拉丁语。毋庸置疑,古希腊神话的众多词汇经过一定的变化进入英语词汇,为英语增加了大量的词汇及词根词缀,在增加英语词汇量和丰富完善英语表达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语言文化的内涵。其中有一部分被称为“名祖词”(eponym)的是源于人名的一类词汇。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基于名字衍化出来的词语,即源于人名的词语,包括以人名命名或从人名中衍化出来的单词和含人名的习语或短语,汉语中无对等词的词语[1]。源于古希腊神话的名祖词多与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名字相关。相比较而言,源于古希腊神话的名祖词为数不多,但对这部分词汇的研究却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源于古希腊经典神话的名祖词汇着手,探讨其传承和演变及其词汇发展的特点,并尝试对这些词汇的传承与演变做出模因学理论的分析与解释。

二、模因论

模因(Meme),又称谜米、米姆、弥因、弥母等。这一概念最早于1976年提出。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著作The Selfish Gene中提及了模因(Meme)这一概念,并根据“Gene”(基因)的拼写创造出了“Meme”(模因)一词[2]。基因与模因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基因具有模因所不具备的生物遗传性,而模因则具有基因所不具有的通过模仿而传播的功能。从词源来看,Meme来源于希腊语词mimeme(模仿)[3]。Meme一词现收录于几本主要的英语辞典中。美国韦氏词典对此词的定义是:在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散播开来的思想、行为、格调或习惯[3]。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单位,模因是通过模仿进行自我复制的,能够将思想行为等文化信息进行人际传递,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播与共享。这一概念来源于生物学的基因理论,区别于基因依靠遗传进行复制传播,模因通过模仿进行复制和传播。因此,模因论在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方面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

(一)模因的传播过程与策略

模因的传播通常伴随着模因的选择与同化、模因的模仿与变异、模因的表达与传递,以及模因的结合与最终形成四个方面[4]。模因像基因一样传承,像病毒一样传播,从原宿主传播到新宿主,并以此延续,不断扩大影响范围[3]。模因载体在原宿主有意识的注意与使用中,被新宿主注意并选择,是模因得以传播的前提。新宿主在记忆原始模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生活环境与经验对原始模因进行模仿与再创造,从而使原始模因产生变异。新宿主将模仿的模因或经过变异后的模因结合当时的语境或自身因素,有意识地选择并使用该模因,在实现模因的传播的同时将其具象化,并形成能够被其他宿主理解、接受和选择的新的模因,使原始模因得以传承。

(二)语言模因

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多依赖于模因宿主的主体性。模因通过模因宿主的模仿进行复制和传播。语言的学习和传播过程,相较于其他方面的学习更依赖于模仿。语言通过模仿进入人的认知范畴,又作为认知外部世界的一种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模因,被人所模仿复制从而习得,并在人的使用和交流过程中得到传播。同样,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如同其他模因,并不是对原有语言信息毫无改变的百分百的精确复制,而是在外部环境因素和模因宿主的主观能动性的共同作用下,创造性地进行复制和传播。模因宿主发挥其强有力的主体性意识,有意识地借助语言的环境及结构,传播和重构信息模因,实现语言文化的复制传播。因此在语言模因的传播过程中,模因宿主的主体性至关重要。宿主在复制传播模因的过程中的语用态度,即宿主的情感、态度、目的等,都会对模因的重构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5]。当宿主对一语言模因具有积极态度时,该语言模因在传递到新宿主时,就可能带上本身所不具涞恼面积极的内涵和意蕴,反之亦然。同时,环境在语言传播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语言模因进入人的认知图式中,与其他语言模因相结合,根据当时的社会语用环境进行再生重组[5]。社会语境化的模拟,使语言模因受到一定限制的同时,具有更丰富的全新的构建形式,使语言模因变体愈加丰富。此外,语言模因的强势来自于宿主对其强烈的认同心理,源于古希腊神话的名祖词模因之所以具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源于模因宿主对词汇的内涵意义的认同。

三、源于古希腊神话名祖词的传承与演变

模因的复制传播在传递模因的过程中,也是宿主对模因的一种模仿和再创造的过程。针对词汇而言,直接引用、嫁接或对原词进行变形所产生的新词汇,有着同音近音、同形异义、同构异义等多种组织方式[6]。这一方面让词汇的形式更加多变,另一方面将词汇的内涵扩充得更丰富和多变,使得词汇的表达和应用范围更广泛。古希腊神话中诸神云集,诸神皆有其特有的性格特点与传奇故事,这使得每一个神的名字都带有独特文化色彩,许多神话人物的名字都直接进入英语词汇中,作为普通名词存在,也就是名祖词。这些名祖词的含义往往是人物故事赋予人物的个性特征的引申义或象征义。用模因论来解释就是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这些古希腊神话中的名祖词作为模因被复制传播,在不同的语境中通过不同的传播方式表达宿主的情感等主体性因素,也造就了名祖词在现代英语词汇中独有的地位和意义。

源自古希腊神话的名祖词作为一种语言模因在研究英语外来词汇中十分具有代表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名祖词模因被宿主不断地传播复制的过程中,会深受当时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因此,有的名祖词模因更多地传承了词汇原本的内涵,有的则受语境和宿主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发展为新的名祖词模因复合体(memecomplex)。

(一)词形的传承与词意的演变

古希腊神话中的名祖词,部分保留了原有的语言形式,把专有名词的人名变其首字母为小写,从而演变为普通名词,词意上则不再直接指代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例如:

1.Adonis:希腊神话中的美男子。爱多尼斯(Adonis)是美女米拉(Myrrha)的儿子,俊美无双,爱与美的女神阿芙罗狄忒(Aphrodite)十分爱慕他,战神阿瑞斯(Ares)因此产生妒意,多次加害不成,在一次狩猎中化作野猪将其咬死[7]48。“adonis”首字母由大写变小写后,意为“美男子,美少年”,从词意上讲更加泛化。

2.Amazon:原为古希腊神话中名为亚马孙人(Amazons)的女人族。Amazons强悍好强善骑射。在古希腊神话中,她们常以一种有着丰满肌肉和健美体态的妇人形象出现。后来,amzon成为“魁梧而带男子气的女人”或者“勇武的女战士”的代名词。南美洲第一大河亚马孙河(Amazon)由此得名。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提及Amazon,更多的人会联想到美国的大型网络电子公司“亚马逊公司”,名祖词已完全失去原有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外延意义逐渐取代原有的内涵意义。

3.Echo:希腊神话中的森林女神。厄科(Echo)在希腊神话中是一个话很多的女神,她很喜欢重复说过的话。后因美貌受到了天后赫拉(Hera)的嫉妒而被其施法失去了正常说话的能力,只能重复别人说的话的最后三个字,这正是echo现在意为“回声、重复”的由来。这是模因的复制传播中同形异义的一个典型例子。

4.Narcissus:古希腊神话中的河神之子。纳西斯(Narcissus)是一个骄傲和俊美的少年,自然女神深陷于他的美貌最后憔悴致死。报应女神为报复他,就让他爱上了水中自己的影子,最后他滑入水中溺水而死,在那里长出了金黄色的水仙花。后世遂以“narcissus”来指“水仙花”,由故事情节还延伸出了“自恋”的意思。这个词同时成为“孤芳自赏者”、“自我陶醉者”的代名词。“narcissus”作为名祖词模因在复制传播过程中,保持了原有的词形,并采取了象征比喻的手法,对其原意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增改。

可见,此类名祖词模因在不断地复制传播中,保留了原有的词形而对原有词义进行了并非“精确”的复制,并且受时代语境与宿主主观能动性的影响,使得语言模因不断地变化,有的原有意义消失,有的词意通过象征、比喻和引申等形成新的语言模因或者语言模因复合体。

(二)词意的传承与词形的演变

另外一类源自古希腊神话名祖词以词缀的形式进入英语词汇当中,词形上与原有的名祖词已迥异,但是其词缀所保留的原名祖词的意义在新的词汇中仍旧被保留下来。同时词缀本身是一种语言模因,宿主根据语用环境对其进行新的排列组合或与其他词汇重新组合,使之形成数量众多的新词汇。从模因论的视角研究词汇创新的方式,为解释词缀派生新词的强大能力提供新的阐释,这在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是大有裨益的。词缀构词法在英语词汇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来源于古希腊神话的词根词缀本身就带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这也是其衍生出新词汇的意义基础。对源于古希腊神话的名祖词的研究与讨论,可以加深我们对于它们本义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接受这些衍生出来的词汇的内涵。源于古希腊神话的词缀作为模因,具有极强的生命力,通过模因宿主不断复制传播,不断形成新的语言模因。例如:

1.Somnus:修普洛斯(Somnus)是古希腊神话中黑夜女神尼克斯之子,是司掌“睡眠”的神,他能以神力诱使人类入睡且他的催眠术是人神皆不能抗拒的。由此产生了与睡眠有关的词缀somni-,表示“睡眠的”。该词缀在派生新词的过程中,复制了该词根原有的意义。例如:somniferous“睡眠的”、somnial“睡梦中的”、somiferous“催眠的”、somnipathy“睡眠障碍”等词汇皆有“睡眠”的意义有关。

2.Gaea:该亚(Gaea)是地神,又被尊为大地之母,是希腊神话中最早出现的神,在开天辟地时,由混沌(Chaos)所生,在古希腊神话中地位极高。西方人至今仍以“该亚”作为“地球”的代名词。因此Geo-这个词缀作为模因就有着“大地”的意思,加以重组之后就产生了一系列带有大地意义的新词汇。例如:geography“地理学”、geothermal“地热的”、geospace“地球空间”、geographical“地质的”等。

3.Thanatos:达纳特斯(Thanatos)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死神,有一对黑色大翅膀会飞到快死的人的床头,用剑割下那人的一缕头发,那人的灵魂就会被摄走,离死不远了。因而,由Thanatos产生了一个词缀――thanat(o)-,意为“死亡”。这一词缀作为一个原始模因,在与其他词素组合之后产生了诸多与死亡有关的词汇。如:thanatoid“致死的”、thanatology“死亡学”、thanatophobia“恐死症”、thanatomania“自杀狂”等。

4.Pluto:古希腊神话中冥王的别称,pluto源于希腊词根“富有的”,因橼ね醣蝗衔是掌管地下钱财并从地下赋予人间收获的神,且冥界被认为是冥财聚集之所。所以,pluto-作为词根表示“财富”,而由该模因重组之后的词,在词义上都传承了该模因的原意。例如:plutology“财富学”、plutocrat“财阀”、plutocracy“富豪统治”、plutolatry“财富崇拜”等。

这些源于古希腊名祖词汇的词根作为语言模因被不断地复制和传播,在此过程中,它们与其他的语言模因组成语言模因复合体也就是新的词汇,词形上发生了变化,而在词意上继承并延续了词根模因原有的意义。在英语词汇的构词法中,这种构词现象屡见不鲜,从模因论的视角重新审视词根词缀的发展变化从而追本溯源,了解词汇的渊源和发展,可以更好地理解词汇,理解语言,并对语言的构成和发展规律有所洞见。

四、结语

源于古希腊神话的名祖词,带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虽历经演变与发展,但仍以其自身所携带的文化基因在语言使用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也为英语新词的构词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来源。从模因论来解析其传承和演变给现代英语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也为英语词汇的学习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庄和诚,庄艳.英语名祖词语趣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5.

[2]Dawkins, R. The Selfish Gene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3]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200-209.

[4]陈琳霞.广告语言中的模因[J].外语教学,2006(4):43-46.

[5]李捷,何自然.语言模因的主体性与语境化[J].外语学刊,2014(20):59-64.

[6]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篇9

关键词:希腊神话;理性思维;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1-0055-02

古希腊思想是滋养整个西方文明的肥沃土壤,在这片土地上,百花齐放,硕果累累,影响深远。古希腊神话体现了古希腊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并且以隐喻的手法记录了人类历史,已经表现出古希腊民族对世界的理性思考。

一、希腊神话用隐喻手法记录了人类历史

马克思认为“构成这些神话的基础的真实的经验的历史,却仅仅被利用来赋予这些怪影以形体”[1]132。可以看出神话是以历史为基础的。卡西尔主张,现代艺术可以有意识地抽离现实兴趣――对现实的兴趣,神话则相反,他们高度关注现实。维柯将神话定义为真实性陈述。

虽然希腊神话故事描写的不是“人”的故事,但是根据考古发现,希腊神话是基于历史事实的。希腊神话的过去会映射现在的故事,天上诸神,世间英雄,都有着人类的影子。神话是记录西方文明的开端。

希腊人把在埃夫里普海峡的埃维厄岛称为长岛,在希腊黑暗时代结束的时候,挨维厄岛迎来了先进的殖民者,牛津大学艾琳・莱莫斯(IreneLemos)在勒夫坎第(Lefkandi)公墓中,发现一个半人马的小雕像,是阿喀琉斯的老师,这个塑像是一个当时文化环境的真实反映,在一个陶器上绘有一艘大船,具有出海的条件,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希腊英雄除掉吃人的牛首怪物“米诺陶洛斯”的过程中进入迷宫,在20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尹文斯根据神话却将这座迷宫发掘出来。

意大利史学家维柯考证,三美神金苹果之争,其实是关于土地平等权益的一场争端。由此引发的特洛伊鹫则是古希腊为拓展生存空间,谋求海外制高点的历史。英国史学家伊文发掘到了阿伽门农王宫的存在,佐证了神话传说的许多观念并不是想象出来的,而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

从这些看出,神话的功能扩展到历史范围,具有了社会功能,隐喻了当时的历史发展。

所以,古希腊神话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是西方历史的开端,相比现在的历史,缺乏精确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但是却用象征手法记录了人类历史,在思维结构中,体现了理性的存在。

二、神话实践了理性思维

古希腊神话不仅隐喻了当时的历史发展情况,体现了理性的存在,而理性是古希腊民族对自然、对社会的一种思考。而古希腊理性思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古希腊神话中的理性思维超越了通感思维。神话思维绝对不是石器时代人类懵懂期的思维,石器时代人们对自然世界没有形成系统认识,对自然包括对自己本身的意识充满迷茫与恐惧,于是在人类早期都有巫术文化的出现,这是简单通感思维的表现。通感思维更多注入的是人类的感官感受与情感表达,在想象力的因素下,将两种不同的事物以主观的方式联系起来,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因果联系。这种通感思维形成的巫术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很少从主观上进行分析,而是从客观环境中寻求解释,这个时候世界观还是没有树立起来。在巫术文化中,自然世界是无能为力和可怕的,但同时也是神秘的。

古希腊神话之所以体现了理性思维,就是超越了这种通感思维,这表明他们对外部的世界已经进行了有序化加工和处理,不同于巫术文化中体现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混乱的、没有政治伦理秩序的世界,希腊神话已经是一个非常有规律的世界,众神都有生存的规定,时序三女神掌管着人间的时序,文艺女神用歌声来赞美万物的法则,并且有了正义。世界万物是按照一定规律发展的。有秩序的另一体现就是有了裁决,众神并不是完全自由的,他们的处事原则都要受到制约和法庭的裁判,秩序性的最高体现则是法,一切都有法和因。古希腊神话中的法神就是这种秩序生活的代表,人类在社会生活生产中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与法则,从而有了政治生活与伦理法则。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进步表现。

人类虽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这种理性还是在萌芽与发展初期,希腊神话中最直观的表达方式还是用“神”这一象征文化方式。虽然已认识到一定的自然规律,但是都集中在某一位神的身上,这些神是人间权力与自然规律的双重拥有者。比如大地之母盖亚,四季之神忒弥斯,同时也是秩序和正义之神。丰收之神德墨忒尔,掌管着万物复苏和大地回春的时令。还有非常著名的女神雅典娜,身兼多职,即是智慧之神,又是法神,因为误伤帕拉斯便惩罚自己终身未嫁,她用法的威力与权力取消了母权制巫文化。所以这些神也是理性的典范,体现了理性思维。

第二,古希腊神话中所体现的理性思维超越了早期的归纳法范畴。正如世界上的早期文明一样,古希腊民族在人类诞生时期也有自己的劳动成果遗迹,石刀、石斧、骨针、渔网以及后来的陶器,这种简单的技术发展是生活实践经验的积累,属于简单的归纳法范畴。但希腊民族并不是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的经典案例,靠近海洋的生活环境带给他们不同的观察世界的角度,海洋上恶劣的生存条件与广阔的生存体验需要他们对自然事物进行观察归纳分析。这充分体现在神话中,经常会有英雄乘船去接受风浪与挑战,也会有美人鱼的歌声来进行干扰,所以神话中的人物敢于冒险与挑战,在不同领域中天神、海神、地神的存在就是这种探索的表达,这激发了理性思维的形成。马克思认为古希腊神话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2]49。

但是古希腊神话的突出之处,就是扬弃了这种简单的归纳法,将神与英雄放在整个自然和宏观背景中并且赋予了法则,神和人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分属在不同的社会阶层,担任不同的职责,承担相应的义务,依据自然规律来从事自己的生活生产运动。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此有所论述:“辨证的思维――正因为它是以概念本性的研究为前提――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较高发展阶段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3]201也说明了古希腊人超越了早期的归纳法范畴,对世界的认识有了辩证思考,这是一种进步,使理性这种思维方式得到体现和发展。

三、希腊神话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同他其中产生的而且只能在其中产生的那未成熟的社会条件永远不能复返这点分不开的”[2]49。古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说明了古希腊人在自身生理和心理都得到完善的发展,外部环境和内在的社会结构比较完整和谐。所以神和英雄的性格饱满又有鲜明的美观。

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民族性格和思维习惯是历史现象,这是自然选择和历史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海洋文明和农业文明是两种典型的自然条件和历史选择相结合的结果,希腊的形成得益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临海的便利奠定了发达的航海业,这种自然选择与历史选择,将自由这个重要的民族性格注入古希腊民族的血脉中。同时,奥林匹克运动会及其传播功能,展示了这个民族的平等观和审美观。而拂去希腊神话中表层的各位神与英雄的故事,可以看到深层中的自由观、平等观和审美观。宙斯的风流,赫拉的善妒,海伦的美丽,雅典娜的智慧,命运三女神的威严等等,尽管性格相异,但整个神话流露出饱满的自由观、平等观和审美观体现出了这个民族的性格特点,体现了对人的关怀。这种比较完整的思维结构,对于以后受到希腊神话影响的民族对性格塑造、思维结构等都有重要作用,影响了西方人的精神走向和思考问题方式的延伸拓展。而这就是理性思维的重要特点,重视自由,积极思考,在社会生活生产中形成健康的审美观,探索这个世界的未知事物。

古希腊神话尽管表面描写得不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但是却展示了古希腊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从描写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中,以隐喻的手法将这种发展过程表现出来,这是人类早期理性思维的表现方式之一,这种隐喻的表达方式孕育了理性思维。古希腊民族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出众,重要的原因就是出现了理性和民主,相比于其他民族表现出来的集权专制,希腊神话中重视协商,重视审判,重视考虑不同神的意见,敢于向最高的神发出质疑与挑战,而这也是现代政治的重要因素。文艺复兴运动重视人,要求体现人的价值,而启蒙运动重视理性,要求摆脱宗教的束缚,但是这种人的价值的表达和理性的展示的源头,还是应该从古希腊神话中进行寻找。

马克思认为:“一切神话都是在想象中和通过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形象化;因此,随着自然在实际上的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4]761。马克思认为希腊神话所反映的时代属于人类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过渡的遗产。在对古希腊思想文化的研究中,往往抓人眼球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史,即使哲学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历史并不是暗淡无光的,不能让哲学代替历史,在对古希腊民族的探究中,人们更关注的是他们对自然世界和意识世界的看法,对世界的“最高因”和真理的看法。这样往往将古希腊人和他们创造的社会割裂,掩盖了他们是古希腊社会创造者的身份。神人同形同性,神话反映了古希腊民族在创造世界中表现出来的思考世界的思维方式,也反映了他们的理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篇10

关键词:英美文学 审美传统 文化气质

英美文学在古罗马与古希腊传统文学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成为西方文学中的主流文化。在文艺复兴时期,作为诗人以及剧作家的莎士比亚,在西方文学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文学影响延续至今。有“文坛硬汉”之称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太阳照样升起》、《老人与海》等作品中,描述了人类的弱点与命运,也反映了残酷现实中的硬汉形象,对人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研究英美文学,就需要了解其审美传统,以及其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文化气质。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民族个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文化知识、文学知识及其具有的哲学、人文、美学等价值是某一民族社会文化的缩影,是学生了解英语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观念、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最鲜活、最丰富、最直接的材料。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和国民性格是一种基于文化认知和文化认可的跨文化交流层次,它的重心是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想疆域,提高综合人文素质,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文学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文化修养的重要源泉,涉猎古希腊、罗马神话,了解基督教《圣经》故事及人物典故,熟悉一些神话传说中的神抵,可以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有利于语言学习中文化因素的积淀。

其次,文学是提高文化素养和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语言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又是艺术的语言,是学生学习和模仿最理想的语言和文化材料。特定的文化常常在其语言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对原文语言有精确的理解和把握之外,还要对两种文化,尤其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西方文学实质上就反映和代表着西方文化,优秀的文学作品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又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语言源泉。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清楚表明,文学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跨文化意识的双重职责。

一、英美文学创作中的审美传统

英美文学中的审美传统源于古罗马文学和古希腊文学,古罗马、古希腊文学在为英美文学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也影响了其审美传统的形成。了解英美文学创作中的审美传统,需要了解古罗马、古希腊文学的影响。

古典时期是古希腊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大量的哲理诗、讽刺诗、抒情诗等诗歌,《荷马史诗》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诗歌内容包括农民生活、神话故事、战歌、爱情等,既有歌颂类,也有讽刺类。底比斯诗人品达在赞颂类的诗歌创作方面,就有非常高的声誉,而作为古希腊文学重要代表作品的《荷马史诗》,主要歌颂对象是神明和英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古希腊文化是欧洲古典文化的代表,对西方国家甚至世界各国都有重要影响。

古希腊文学最突出的三大特点,即理想主义、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在古希腊文学创作中,对于男性和女性形象的描述通常比较理想化。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对文学作品的创作也有重要影响。希腊人注重自由和个人价值,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英雄,通常只是半神,与普通的人有相同的性格特点。希腊人虽然比较奔放,但也极具理性。希腊人对于神,并不是一味的崇拜,实际上是一种个人向往和追求的表达。苏格拉底为真理喝下毒酒,就是理性主义的重要体现。

英美文学中的审美传统,就是在这些古典文学的影响下形成。在英美文学的发展中,在古罗马、古希腊文学影响下所奠定的审美传统,贯穿于整个过程,无论是形成早期,还是发展后期,甚至是当前阶段。

二、英美文学创作中的文化气质

(一)宗教传统

在英美文学创作中,宗教传统是其最鲜明的文化气质。宗教文化对西方国家的影响比较深远,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有重要表现。《圣经》作为欧洲重要的基督教教义,使英美文学创作呈现明显的宗教传统文化气质[1]。英美文学的创作素材,大多源于《圣经》,人物、故事、词句等内容的引用,都会增加文学作品的深度,提升其文化内涵。而英美文学作品对《圣经》内容的引用,正是一种宗教传统影响的表现形式,因此,英美文学中,宗教传统这一文化气质比较突出。如弥尔顿的史诗三部曲,其创作题材就源于《圣经》中的《士师记》、《路加福音》和《创世纪》,莎士比亚的《查理二世》犹大也是《圣经》中的人物。

(二)文化情结

在英美文学创作中,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是其创作的重要源泉。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作为西方文学起源的代表,在西方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英美文学作为西方主流文学,在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方面,都受到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的深远影响。希伯来传说以及希腊神话,都是英美文学创作中的重要题材。莎士比亚、拜伦、济慈等作家在其作品中就经常引用希伯来传说和希腊神话,通过这样的题材,表达主观情感和重要思想。

(三)自由意志

西方国家相对于东方国家而言,思想更为开放,热情更高,这在文学创作上也有明显差异。英美文学作品中,多表现人民的激情,以及对人生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热情奔放与勇于抗争的核心精神,在英美文学创作风格中有突出表现。英美文学创作注重赞美和歌颂人性美,丰富的故事情节以及生动形象的人物性格,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2]。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可以感受到强烈的自由意志,以及坚毅、勇敢的开拓精神。如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永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老人与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无不体现英美文化中勇于探险、自由开拓的精神。

结语

英美文学作为西方文学的主流,在西方文学发展中有重要引导作用。英美文学中的审美传统和文化气质,都离不开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的影响,此外,《圣经》在宗教传统和文学创作方面,也对英美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英美文学中所表现出的审美传统以及文化气质,需要根据其文化起源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