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分析研究方法十篇

时间:2023-06-25 17:23:51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篇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发展,在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高等级公路修建带来的边坡稳定性问题同益突出,边坡一旦失稳造成滑坡坍塌等事故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和危险,因此,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本文对条分法边坡稳定性分析进行了概括,并对其中常用的瑞典条分法进行了分析。

1 前言

由于边坡表面倾斜,在岩土体自重及其它外力作用下,整个岩土体都有从高处向低处滑动的趋势。使得边坡丧失其原有稳定性,一部分岩土体相对另一部分岩土体发生滑动从而产生滑坡(土坡、岩坡),导致滑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体内部某个面上的剪应力达到了它的抗剪强度,稳定平衡遭到破坏。剪应力达到抗剪强度的起因有二个,一方面是由于剪应力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土体本身抗剪强度减小。

2 条分法及其受力分析

2.1条分法

条分法是假定滑坡体和滑面以下土体均为不变形的刚体,滑面为连续面,滑面上各点的法向应力采用条分法获得,分析每一土条受力,根据滑块刚体极限平衡条件,假定整个滑面上各点的安全系数相等,确定安全系数。

图1 条分法

2.2 条分法受力分析

条分法分析边坡稳定性受力分析如下:

将土坡作为平面问题,对每个土条可分别列两个正交方向的静力平衡方程和一个力矩平衡方程,3n个方程。

表1条分法未知数统计

3 瑞典条分法

瑞典圆弧滑动面条分法,是将假定滑动面以上的土体分成n个垂直土条,对作用于各土条上的力进行力和力矩平衡分析,求出在极限平衡状态下土体稳定的安全系数。该法由于忽略土条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因此是条分法中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当按滑动土体这一整体力矩平衡条件计算分析时,由于滑面上各点的斜率都不相同,自重等外荷载对弧面上的法向和切向作用分力不便按整体计算,因而整个滑动弧面上反力分布不清楚;另外,对于Φ>0的粘性土坡,特别是土坡为多层土层构成时,求W的大小和重心位置就比较麻烦。故在土坡稳定分析中,为便于计算土体的重量,并使计算的抗剪强度更加精确,常将滑动土体分成若干竖直土条,求各土条对滑动圆心的抗滑力矩和滑动力矩,各取其总和,计算安全系数,这即为条分法的基本原理。该法也假定各土条为刚性不变形体,不考虑土条两侧面间的作用力。

瑞典条分法是假设滑动面为圆弧,不考虑条间力,减少2n-2个未知量。

图2 瑞典条分法受力分析

3.1考虑成层土和坡顶有超载情况

当考虑成层土和坡顶有超载时安全系数的计算如下:

图3 有超载时计算图式

即:

3.2 考虑有地下水和稳定渗流时

当考虑有地下水和稳定渗流时安全系数的计算:

图4 土坡部分浸水时计算图式

3.3 容许安全系数

根据以上瑞典条分法得出了边坡的安全系数后可对照规定的容许安全系数判断该边坡的稳定性。表2及表3分别是规范规定的碾压式土石坝坝坡容许稳定安全系数和港口工程边坡容许安全系数,可根据实际工程概况对应。

表2 碾压式土石坝坝坡容许稳定安全系数

表3 港口工程边坡容许安全系数

校核施工期稳定性,安全系数可取表中低值,但是当校核打桩前岸坡的稳定性,宜取较高值,有效剪是指慢剪或固结排水剪。

4 结语

在施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边坡,边坡稳定性问题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一旦边坡失稳将造成不可忽视的后果,在施工前期和施工过程中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对瑞典条分法如何分析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此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析边坡稳定性的方法。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篇2

关键词:偏差分析;风险属性权重;模糊数学理论;三角模糊数;可能度三角模糊数模型

中图分类号:F224-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6-0294-03

引言

软件风险属性权重的确定关系软件风险评估的客观合理性,传统确定风险属性权重的方法赖于专家经验[1-4],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不合理性。

目前基于模糊数的风险属性权重分析方法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建立风险层次结构模型,对专家判断结果进行处理,采用FAHP法对项目风险定量分析,该方法的缺点是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对于目前采用的加型一致性互补判断矩阵与权重向量之间的关系参数无可靠性选择原则遵循,因此没有严格的数学证明判断矩阵与权重向量之间关系的唯一确定性,属性权重的确定没有统一的定性结论[5~6]。二是建立不同类型偏好信息为模糊数的多属性风险权重分析模型,一般采用语言变量和三角模糊数[7]的形式给出属性信息,专家凭借自身经验出属性权重,采用将语言变量转化为三角模糊数进行处理,这不但会造成信息的丢失,而且由于专家知识背景和经验不同,对软件风险尤其是跨行业领域的风险认识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使得专家在评估时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主观偏好性,从而给评估结果带来很大的模糊性[8]。

二、构建风险评估模型流程

1.确定专家评估者E=(e1,e2,…,ek),确定评估指标集U=(u1,u2,…,un),评估对象集R=(r1,r2,…,rm)。

2.专家给出评估对象rj在评估准则xi下的主观偏好值aij,从而构成评估矩阵A=(aij)m×n。

3.将模糊评估矩阵A按公式转化为归一化矩阵C=(cij)m×n。

4.由公式确定权重向量w,并做归一化处理,风险因素的综合属性值与属性权重关系Z=cijw*j=C1w1+C2w2+…+Cnwn。

5.利用本文改进的可能度三角模糊数模型对Zi处理,建立互补判断矩阵:

6.利用模糊互补矩阵排序向量w=(w1,w2,…,wm)T,其中wi=。

对可能度矩阵P进行排序,并按其分量大小对各个风险项进行排序,即为量化过的风险项优先级排序。

通过对某软件公司近年来开发的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几种风险因素项Ri=(r1,r2,…,r7)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严重影响着整个软件的开发周期和质量,相关属性有:项目高层管理者参与重视程度不足(r1);技术人员技术能力成熟度(r2);项目进度安排不科学,任务分配不当(r3);误解需求和不恰当的需求变更管理(r4);环境影响(r5);人力资源短缺(r6);缺乏相关干系人的参与(r7)。

步骤一:设有三位专家(E=(e1,e2,e3)),其权重系数为w=(0.3,0.3,0.4),在成本(u1)、质量(u2)、进度(u3)、技术(u4)四个评估指标下进行评估,分别用三角模糊数给出。

步骤二:专家评估矩阵(见表1)。

步骤三:由专家评估矩阵转化为规范化矩阵(见表2)。

步骤四:属性权重向量。

风险因素的优先级排序为R7>R3>R4>R1>R2>R6>R5,即缺乏相关干系人的参与,项目进度安排不科学,任务分配不当成为优先级最高的风险因素。根据构建的模型得出的结论与公司实际风险因素的排序大体一致,但在公司实际操作中对项目进度安排不科学,任务分配不当这个风险因素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因此,基于三角模糊数和偏差分析的风险属性权重方法研究有利于构建风险评估模型,从实验数据上分析,能够挖掘潜在风险因素,为决策者及时采取风险规避措施,调整项目计划,达到了减少风险损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Zhiwei Xua,Taghi M.Khoshgoftaar,Edward B.Allen.Application of fuzzy expert systems in assessing operational risk of software[J].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2003,(45):373-388.

[2] M.Jorgensen.A review of studies on expert estimation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effort[J].The 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2004,

(70):37-60.

[3] I.Vlahavas,I.Stamelos,I.Refanidis.SSE:an expert system for software evaluation[J].Knowledge-Based Systems,1999,(12):183-197.

[4] Kevin Kam Fung Yuen,Henry C.W.Lau.A fuzzy group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pproach for 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management:Fuzzy logarithmic least squares method[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1,(38).

[5] Wu FG,Lee YJ,Lin MC.Using the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on optimum spatial allo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2004,(33):553-569.

[6] 潘玉奇,周劲,张玲,等.模糊评判法和模糊聚类分析在优化布点中的应用[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7,(8):169-172.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篇3

关键词 :水性内墙涂料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测定

一、实验部分

1.1 材料试剂

载气:氮气,纯度≥99.995%;

燃气:氢气,纯度≥99.995%;

助燃气:空气;

稀释剂:乙腈(色谱纯);

辅助气体:与载气具有相同性质的氮气;

内标物:试样中不存在的化合物,且该化合物能够与色谱图上其他成分完全分离。纯度至少为99%,或已知纯度。本实验采用乙二醇单丁醚;

稀释溶剂:用于稀释试样的有机溶剂,不含有任何干扰测试的物质。纯度至少为99%,或已知纯度。乙腈;

标记物:用于按VOC定义区分VOC组分与非VOC组分的化合物。涂料中的醇酯-12(沸点255 ℃);

苯、甲苯、混合二甲苯(包括乙苯)、丙二醇,均为分析纯。

1.2仪器及设备

气相色谱仪,具有以下配置:分流装置的进样口,并且汽化室内可更换;

程序升温控制器;

色谱柱:聚乙二醇毛细管柱;

进样器:微量注射器,1μL、10μL、100μL、10mL;

配样瓶:8mL的玻璃瓶,具有可密封的瓶盖;

天 平:精度0.1mg

台式离心机:最大转速5000r/min。

1.3气相色谱测试条件

色谱柱(确认柱):聚乙二醇毛细管柱(PEG20000),30cm×0.32mm×0.25μm;

进样口温度:240℃;

检测器:FID,温度:250℃;

柱温:程序升温,60℃保持1min,然后以20℃/min升至240℃保持20min;

柱前压:0.04 MPa;

分流比:分流进样,分流比可调;

进样量:1.0μL。

1.4 试验方法

1.4.1气相色谱的基本原理

流动相(N 2)载着样品通过色谱柱内的填充物(固定相)时,样品中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连续移动多次进行重复分配平衡。各组分的物化性质、几何结构不同,在两相间的分配比不同,沿着色谱柱运动的速度就不同。流过适当长度的色谱柱后,各组分拉开一定距离,先后从柱后流出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讯号经放大后,在记录仪上描绘出各组分的色谱峰。

简单说就是试样经稀释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技术使样品中各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离,定性鉴定被测化合物后,用内标法测试其含量。

1.4.2测试步骤

开氮气瓶:先开高压阀(逆时针);再开低压阀(顺时针),至压力为0.4Mpa。

打开色谱仪电源,设定进样器、检测器及柱箱温度。 再打开空气发生器和氢气发生器电源,工作压力均为0.4Mpa。等待仪器各部位到达设定状态,以及空气和氢气发生器稳定后即可点火。

点火:按下操作面板上的点火开关约7-8秒,完成点火操作(判断火是否点燃的常用方法:用表面光洁的金属体或玻璃片放在离子室的“放空口”处,若金属体或玻璃片表面有水蒸气凝结,则说明火已点燃)。

启动计算机系统(打开显示器、计算机主机、打印机),进入Windows系统,再进入色谱数据处理工作站。待基线走直后,系统即稳定,之后就可进行性能测试或试样分析工作。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内墙涂料中挥发性有机物的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本试验是建立一个简便易行、准确可靠的分析内墙涂料中VOC的气相色谱测试方法。经过反复试验证明:本方法可以将内墙涂料中的VOC(包括苯系物、二元醇和成膜助剂等)很好地分离且可以满足GB18582-2008标准中对苯系物的最低检出限50mg/kg的要求。

2、本试验采用的测定内墙涂料中VOC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精密度,检测苯系物的相对偏差小于12%,检测其他有机物的相对偏差小于3%。方法准确、可靠,试验中对二甲苯的加标回收率在80.3%~117.0%,对丙二醇的加标回收率在92.1%~103.7%。

3、本试验采用二阶程序升温分离内墙涂料中的VOC,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基线更稳定,避免了基线不稳定对测量结果造成的误差,同时也使各种化合物得到更好地分离。本试验曾采用一阶程序升温(初温70℃,保留6min,升温速率20℃/min,终温180℃,保留8min),效果不是很好。

4、本试验要求色谱仪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因为内墙涂料中苯系物的含量为微量(10-6级),色谱图纵坐标电压在小于1 mV时才能看出苯系物的出峰情况,基线稍有波动就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干扰,

所以试验中要求基线要尽量平稳。

5、本试验对试剂的纯度有一定要求,稀释剂乙腈用色谱纯、其他试剂均采用分析纯,只要保证其中的杂质与被测组分能彻底分离且不干扰苯系物的测定即可。

6、试验中对涂料试样只稀释不破乳,经离心分离后上层澄清,但含有部分树脂,因此气化室内需配有石英玻璃衬管,内填适量的石英棉,如果石英棉变成褐色,可将衬管放入600℃马弗炉中灼烧1~2h即可变白重新使用。

7、试验中也可以采用内标稀释剂加入法,即将内标物与稀释剂配制成一定质量分数的内标稀释剂,在测定样品时,直接加入一定量的内标稀释剂即可,这样可以使操作更简便,测量更准确。

三、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通过对两种内墙涂料产品采用色谱法进行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VOC),两种内墙涂料各项指标都在国标允许的范围内,证实了该检测方法的准确和合理性。为检测内墙涂料环保的重要指标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方法。

3.2 展望

虽然内墙涂料存在这一些问题,但展望内墙涂料的前景仍充满生机和活力。要改善内墙涂料,必须从涂料产品结构入手,提高品质功能,使其适应市场多样化、人文化、个性化的需要;加大研发力度,让水性涂料、粉末涂料、无溶剂涂料、环保节约型涂料、高附加值的功能性涂料占据涂料业的主流。只要抓住机遇,不断优化涂料业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就一定能发挥资源优势。从改进建筑涂料的应对策略来说,解决好一下几点至关重要:

1、加大科技投入,实现技术创新

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保证,先进的技术只有通过成果的转化才能在产品中得以体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立足。因而,改善涂料业必须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保证研发费用的落实,引进富有创新思想的科研人才。以往的建筑涂料市场受人才缺乏和科研设施落后的严重制约,所以,实现建筑涂料业的现代化,必须尽快培养造就一流的高素质人才,制定振兴建筑涂料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其列入“四新”技术加以大力推广,并由政府制定合理政策,推动建筑外墙涂料的全面推广应用。

2、走节约型、环保型、健康型之路

建筑涂料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倡导绿色、环保先行的今天,建筑涂料业只有生产出符合健康、环保、节能的涂料,才能提高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3、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进入21世纪,以及我国加入WTO所受到全球经济浪潮的影响,使走国际化发展成为了改善建筑涂料业必经之路。国际化发展之路有利于建筑涂料业的改革开放,有利于建筑涂料业引进资金和技术,有利于建筑涂料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建筑涂料业做大做强,增强抗风险能力和企业竞争力,有利于实现低碳环保、绿色“中国梦”。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篇4

[关键词]内容分析;心理治疗研究;讲座

中图分类号:R749.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2)005-0373-04

18世纪晚期,欧洲教会发现含有非宗教信息的出版物威胁到自己的权威,于是迅速展开了关于这些出版物内容的调查分析,所使用的方法后来被广泛引入其他领域,直到20世纪40年代有人将其归结为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内容分析是用来分析书面的、口头的或视觉信息的一种方法,它基于明确的编码规则之上,将许多文字的文本压缩为较少内容的分类,客观、系统地描述和量化现象,并对数据作出可复制的、有效的推论,以提供知识、新见解、典型事实或实践指南。进行内容分析既可以使用质化的方法又可以使用量化的方法,既可以进行归纳的分析,也可以进行演绎的分析,允许研究者增强对数据的理解,检验理论问题。

心理治疗的质性研究日益受到关注,而在种类繁多的质性研究方法中,研究方法的系统性和规则性,使得内容分析区别于其他质性研究方法,并具备独特的价值:它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又在理论指导之下,为心理治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1内容分析的步骤

1.1数据的准备

内容分析的对象是文字,因此在收集材料阶段需要将待分析的或感兴趣的视频、声音、文字信息整理为书面材料,然后才能进行分析。Krippendor-指出,任何一个内容分析都要解决以下6个问题:要分析的数据有哪些?这些数据是如何被描述的?数据来自于怎样的人群?所分析数据相关的情境怎样?分析的界限是什么?推论的目的是什么?内容分析关注的不仅是文本中可以被量化的部分,它也是一项有意义的、内容丰富的技术,而后者,依赖于数据的编码和分类。

1.2数据的简化:编码和分类

编码即是给感兴趣的文本单元贴上一个“标签”或“代码”,以便于分类汇总。编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需要根据研究问题预先设定分类的名称,或依据公认的分类手册对数据进行编码,如Stiles等提出的人类沟通中的语言反应模式分类,Hill等提出的心理治疗与咨询中的当事人行为分类等;另一种方式不预先设定分类,在阅读材料时写出笔记和小标题,通读书面材料多遍,写下所有可能的小标题以描述材料所有的方面,是为开放式编码。通过编码以及将编码汇总,将数据压缩成较少的分类,达到数据简化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类别要详尽地涵盖所有的数据内容,各个类别之间应相互独立、排斥,即通过编码,在全部材料中没有新的类别出现。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研究者提供了质化分析软件,提高了分析的深度和效率。Salvatore等比较了自动化和人工内容分析来研究心理治疗的过程,发现二者在所得结论上没有差异。Miles对如何选择和使用ATLAS/ti、MAX、NUDIST等常见软件做过详细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质性分析流派和方法,计算机的辅助功能是不同的。学者们对在质性分析中使用计算机的看法不一,因为对于定性研究,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分析工具,而且使用计算机所带来的好处不像量化研究那样明显。但是对于内容分析这样一种基于文本的分析方法,人们对计算机辅助的评价普遍较高。而且在使用计算机进行质性分析时,中外学者面临的语言材料是不同的。国内夏传玲对9款质性分析软件进行中文兼容性和分析眭能测试后发现,就分析中文材料而言,Qualrus是最佳的选择,NVivo和MAXqda次之,而其他软件不适合作为中文质性分析的辅助工具。

1.3数据的分析和结果呈现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的问题确定仅仅是表面的内容分析,还是连带潜在的内容分析。根据编码方式的不同,内容分析分为归纳取向和演绎取向两种。如果没有关于某现象的前知识,或关于某现象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可以采用归纳的方法,通过开放式编码对文本内容分类、汇总,使得研究者获得对该现象的丰富认识;演绎的方法,则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之下,创造分类和编码作为分析文本的依据,通常用来作为检验理论、扩展概念理论的一种方法。通过文本的内容分析,叙述研究问题的答案,即结果的呈现。

2内容分析在心理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近年来心理治疗的过程研究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而质性的方法被认为非常适合于过程研究。“质性”是一个多种方法的概括性描述,用于回答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给定现象的研究问题。Denzin给出了质性研究的通用描述:处于当世观察者的定位活动,它由一系列的解释及经验性的实践组成,这些解释和实践使得世界可以被觉察、理解。质性的方法使学者们能够研究人类沟通和互动的复杂性,尤其适合于精神卫生领域的研究。内容分析是质性研究方法庞大体系里的一个分支,它关注的是,作为交流载体的语言在文本内容或上下文情境中的含义,因而适用于心理治疗的过程研究。Bryman就指出,质性的内容分析很可能是质性文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在目前已有的质性研究方法中,内容分析方法的系统性和规则性,使它与其他诠释取向、现象取向以及符号学、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区别开来。内容分析具有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价值:一方面,根据研究旨趣,它不失为一种灵活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明确的编码规则和分析的系统性,使它处于理论的指导之下,保证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1955年,Auld等就建议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心理治疗。随后,Murray用该方法分析了3个治疗会谈案例中的语言互动现象,并认为内容分析是一种有用、有效的研究心理治疗的方法。Harway等介绍了内容分析的方法,并且用它来研究治疗访谈中治疗师和当事人的活动以及治疗事件。Gottschalk认为,内容分析应用于心理治疗研究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精细、准确地描述心理状态。张日异等对1989-2003年发表在咨询心理学杂志上的质性研究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心理治疗质性研究的方法包括个案研究、探索性研究、历史调查、现象学研究、内容分析研究、涌现理论研究、人种志、质性调查等,其中内容分析的方法仅为4%,有待于进一步推广。

徐慧等对罗杰斯3个不同时代工作的案例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对象为治疗师的反应模式,该研究对于传统的内容分析编码方式作出了一定的改进:将每个对话回合作为编码单元,代码取自现有的理论和公认模式的集合,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分析心理治疗的过程,验证并拓展了既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心理治疗研究成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Van Dulmen等针对院外糖尿病患者医患沟通的内容分析发现,医患沟通的模式随着时间而改变,第一次会谈对于建立医患关系最为重要,其次是讨论治疗事宜,再次是解决心理问题。另一项研究使用内容分析的技术探讨医患沟通模式中的性别差异。这两项研究从时间变化和角色差异方面来研究医患沟通,为心理治疗过程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除了在心理治疗的过程研究领域,内容分析还被应用于心理治疗的文献研究中。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期刊文献上发表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类的_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目标文献量在同类期刊中的比重、分类标准及变化趋势,研究者理论取向、研究者所属机构、研究方法、被试群体等,这些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并把握该领域的现状、研究视角、关注热点以及发展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内容分析的进程中,学者们开始报告研究人员在分析过程中的一致性信度,增强了质性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但是,在研究同一个问题时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分类标准,所以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尚值得推敲。而在未来的心理治疗研究中,通过过程研究来探讨心理治疗的内容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内容分析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选择。

3小结

从传统实证研究提倡的信度与效度标准要求来看,质性研究的发现会受到严重的质疑。作为质性研究方法之一,内容分析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以实证研究’的标准来评价质性研究是不恰当的Malterud曾探讨了质性研究的标准、挑战和研究指南;Rourke等提出内容分析的方法学标准有:客观性、可靠性、可复制性和系统性。可靠性主要表现为编码的稳定性和可复制性,为了从文本中得出有效的推论,分类程序保持一致是很重要的(对于相同的文本,不同的人应该有相同的编码方式)。在实际操作中,有研究者建议采用以下方式来保证内容分析的可靠性:①为代码拟定清晰的操作性定义,制定分类的规则;②至少2名以上的人员为材料编码,并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③意见不同的编码,通过讨论解决。此外,Malterud提出:质性研究者要展示并讨论分析的过程,而不是想当然地相信分析脚本的可信度;研究者应该谨慎地做出结论,并对质性研究的发现提出质疑,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是理所当然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内容分析技术的系统性和规则性,以及它在研究文本内容方面的优势,为心理治疗的质性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对心理治疗过程进行多种组件、多个视角的内容分析,来探讨治疗内容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当事人体验的了解,促进我们对于治疗性改变发生的途径、机制的认识,进而为心理治疗的规范化操作及其研究提供依据。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篇5

关键词: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区别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2

音乐教育研究是以音乐教育实践和理论为对象,解释音乐教育现象的。本质以及规律的一种活动。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解释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在音乐教育研究领域中,运用严密的研究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对音乐教育学科建设和学术规范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多是音乐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或教学研究中不断总结、提炼得出来的。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等因素,当代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处于不断结合和转化的新动态,20世纪90年代以后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较之以前有了更大的发展。

一、研究方法

通过对近十年国内音乐教育研究方法论文的分析,将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方法归纳如下:

1.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2.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音乐教育中,使用分析、批判、思辨的方法,从哲学的角度去探索音乐教育的本源,评价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音乐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和成长中的意义和作用等,都属与这种研究方法。

3.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它既可作其他研究方法的初步工作,也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研究方法来使用。音乐教育研究的文献法,通常以搜集研究音乐教育史料为重点。例如,研究分析著名音乐教育家思想与实践、有关教育制度的变迁、音乐教材的沿革变化等等。

4.分析研究法。分析研究法是把研究对象整体分解,对各个部分自身特有情况进行区分,总结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这种研究方法,要防止孤立、片面看问题的局限性。音乐教育中的分析研究法常用于对音乐作品、音乐教材以及学生的音乐学习状态进行历史的、现状的、社会的、背景的分析。

5.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分为个人研究、团体研究和问题调查研究三种。在音乐教育研究方面,研究目标常集中于某个音乐教育家及其思想。例如,蔡元培美学思想研究,陶行知音乐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对巴赫家族音乐成就中遗传因素与环境影响的分析等。

6.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对某种教育现象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不同表现而进行的比较研究,目的是发现音乐教育规律及其特点。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既可以对教育现象的特征进行同类比较,有可以对性质相反的教育现象进行异类比较;既可以对同一教育现象的历史纵向比较,也可以对并存的教育现象进行横向比较。

7.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音乐教育与研究过程中,常通过谈话、问卷、开调查会、分析书面材料等手段了解某一实际情况,概括现状与规律。如宋蓓《音乐教育学科研究方法现状分析》和裴芳《中小学生音乐心理发展研究》中,采用调查研究方法获得资料。

8.数量研究法。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音乐教育实证研究所得的数据,需要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处理,取得各种所需数值。如平均值,相关值等,其结果可以用于验证、推算、预测。

9.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这是教育科学中应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并且得到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如陈鹤琴先生对家庭音乐教育的成长跟踪研究。

10.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主动变革性、控制性和因果性。这项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客观性。音乐教育研究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弄清楚为什么会发生某种现象,需要“假设―验证”的过程。例如,研究器乐教学与中小学生识谱能力发展的因果关系,则需要在严格的实验条件下,控制额外变量,得到可靠的数据。由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以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音乐教育总实行实验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11.定量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12.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以上12种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可以归纳为――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两类。

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是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它是以理论、逻辑思维、大量的历史事实作为分析的基础,从事物的矛盾出发进行描述。是人们内心思想的一个感性的表达。

定量研究是研究者通过调查法、相关分析法和实验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揭示,从而揭示问题与现象关系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需要搜集所研究的资料,并解决所要研究的问题。但由于前者是对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研究,后者是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使得两者使用的研究方法存在明显差异。

首先,所运用的哲学体系不同。作为定性研究方法,研究者与研究对象有着紧密的关系。研究者赋予研究对象主观色彩。成为研究过程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对象是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研究的是一个整体过程。而定量研究方法,其对象是客观的、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某种客观存在的事物。研究对象可以分解成很多个部分,通过这些组成部分从而得到一个整体的认识。

其次,对人本身的认识上有所差异。定性研究强调人的个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而定量研究认为的是多有人都是相似的,强调的是用数据来说话。

第三,研究的角度和要求不同。定量研究致力于拓展广度,目的在于发现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并对各种环境中的事物作出带有普遍性的解释。强调客观实在,用事实来说话。而定性研究则试图发掘思想的深度,定性研究则试图对特定情况或事物作特别的解释,对潜在的理由和动机求得一个定性的理解,强调的是主观意向用感性来说话。

最后,由于方法论上的不同取向,导致两者实际应用中的差别。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研究者的角色不同。定量研究者力求客观,脱离资料分析。定性研究者则依赖于资料分析。对定性研究者而言,没有研究者的积极参与,资料就不存在。

2.研究设计不同。定量研究中的设计研究者在研究之前就有了明确。而定性研究,在研究者研究的过程中是可以不断补充和加以修改的。

3.研究的环境不同。定量研究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进可能的控制着“量”和“数”。而定性研究是存在于一个自然的环境中进行,了解事物在最常态最自然的发展变化。没有数量的限制。

4.测量的工具不同。定量研究中,测量的工具是具体的实物。而定性研究研究者就是工具,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

三、对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从对近十年国内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综述,我们可以知道目前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基本包括哪些,以及大致可以看出多数的论文研究都是采用的定性研究,前人也认识到任何学科和领域的研究想要获得实质性的进展,研究方法都是必要的前提,随着音乐教育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发展,重视学科间的交叉研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重视跨文化的比较研究等等各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将会成为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认识到选择哪种研究方法要从实际研究的对象出发,只选择一种研究方法是不够的,有时进行一项研究需要同时或先后使用几种研究方法。但是由于,目前关于音乐教育学科研究方法应用现状的专门研究还不多见,研究方法使用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也没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者重视对研究方法基本学术素养的训练还有待提高。当然,前人有好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我们应该值得借鉴和应用,肯定他们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没有任何的东西是完美无缺的,任何的学术研究都应该是不断的发展,不断实践,不断认识,不断创新,实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术关,我们在肯定的同时也当发现它的不足。以此,就多元化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做了以下思考:

1.不难看出很多文章对研究方法仅仅是用一种描述法在对它解释,表达。并没有实质性的说明如何的实际运用和借鉴,只有抛出问题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是今后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一个趋势,研究方法要加强多元化。

2.在对当今我国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综述中,定量研究是我们急需要加强的一种研究方法,也是我们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一个趋势,论文资料分析资料发现,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文章仅仅2篇,除此之外大部分都是采用的理论思辨性的定性类文章。由此可见,要使我国的音乐教育研究方法走向多元化发展,加强定量研究是十分迫切的。

3.文章分析说明,随着音乐教育研究的逐步深入,有关音乐教育研究方法也逐渐增多,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研究方法,研究者的学术素养也不够高,因此至今音乐教育研究方法还不能说取得了完整,系统的结果,所以,广泛吸收国内外,各学科之间有效的研究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篇6

论文摘要:对农业信息传播效果科学评价的方法做了简单的探讨,分析了农业信息传播与传播效果的实质内涵,列举了传播效果评价的主要方法,并重点讨论了理论分析法在传播效果评价中的应用。由于在传播学效果研究中,理论分析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有待补充大量的实例,从而进行有效的科学分析,为农业科技信息的有效传播提供科学途径与理论支持。

1传播效果评价的重要意义

    传播活动是一项有目的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是以追求一定的效果为先决条件的。就农业传播而言,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农业活动,也就有了农业信息的传播,人们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思考、发现和创造就是农业信息传播的内容。千百年来,人类农业技术的进步都仰赖于农业信息的传播和农业技术的推广。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信息,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到达受众之后所引起的受传者思想与行为的变化。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无论是人内传播、人际传播,还是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或者其他形式的媒介传播,人们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进行的。农业信息传播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承农业生产技术和对自然界的认识的积累,实现农业对人类生活的改善,促进人类经济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准。

农业信息传播效果的科学评价,有助于农业信息化,有助于农民尽快掌握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有助于提高农业市场的竞争力,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模式,推进农村及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2农业信息的传播与传播效果的实质

    信息传播的效果是各种传播要素相互作用的集合效应,也是受众受到信息作用在某些方面发生的具体变化。这些变化有的可能微不足道,有的可能引人注目甚至轰动一时,更有经久不衰的,也有潜移默化的,这些都是农业科技信息技术传播效果的实质所在。

    任何农业信息传播的效果都可以说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2.1构成受众的变化

    如受众因获得信息而增长了知识、智能(能力的提高),改变了价值认知、关切态度和行为模式等。

2.2农业信息的特征影响

    如农业信息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内隐性、积累性和恒常性,而且具有层次性和多面性,这些特征性质决定了农业信息传播的效果。

2.3效果形成过程

    农业科技信息的扩散和效果的形成过程可大体分五个阶段,即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技术、媒介的传达、主要受众接受、次要受众接受及受众全体的接受程度。

2.4影响农业信息效果的形成因素

    (1)人的因素:包括传播者(编、导、播)、中介者(如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受众(信息接受者的立场、经历、智能、心理、兴趣、个性特点等);

    (2)信息因素:所传达的信息的真实性、新颖性、适用性及信息的可接受度等;

    (3)媒介因素:各种媒介的成功应用,如书、刊、报、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的特点和优势直接影响信息的传播及受众的范围与接受程度。

3传播效果评价的主要方法

    目前,有影响的传播研究方法的专著,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已出版了不少,但是,专门研究传播效果分析方法的著作却很少。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以及人们对传播学认知度的提高,很有必要在深化研究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同时,把传播效果分析研究提到议事日程,这既是传播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有效提高传播效果的需要。

3.1定盘分析法

    从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发展过程来看,要能够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性质,首要就是把握事物的量,因为,只有把握一定的量,才能精确地把握事物的特性、性质及各因素的关系,进而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是调查分析法。

3.2定性分析法

    在信息传播效果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对传播效果做进一步的分析,也就是定性分析。

    目前,传播效果的定性分析在传播学界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在有些传播学的著作中已开始使用这个概念,并提出了一些定性分析方法,比如实地观察法、小组座谈会法、深层访谈法等。但是,这些方法都是一些中性的分析方法,在定量分析过程中可以使用,在定性分析中也可以使用,包括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调查分析法在定性分析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在实践中,定量分析的方法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是可以相互补充,共同使用的,所不同的是对于获取结果(材料)的分析上有不同的角度。在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定量分析可以使定性分析更精确化,只有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才能够更精确地描述研究对象的特征、性质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尽管这样,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不能等同的,更不能相互替代。就其分析方法来讲,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是调查分析法,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是理论分析法。

4理论分析法在传播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理论分析法是一种建立在客观实际基础上的科学抽象分析法。根据传播学的发展过程,传播效果研究所采用的理论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4.1专题论证法

    在传播过程中,人们会碰到许多专题,可以针对某一个专题采取无结构的、面对面的、直接的论证。这种论证既包括“正面”的论证,也包括“反面”的论证,这两个方面的论证对于研究传播效果都是十分有益的,特别是“反面”的论证,有时比“正面”论证对研究传播效果更有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在一个时期很难确定传播效果的性质,有时“反对”者的观点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而“正确”的观点实践证明是错误的。由于采用专题论证法所研究的问题比较集中,正反面两种观点所借用的材料既广泛又有代表性,便于深化研究传播效果。

4.2个案分析法

    个案分析法既是研究传播效果常用的定性分析法,也是其他理论研究常用的方法。个案分析法的关键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否则,即使个案分析如何深刻,也不可能解决带有普遍性的事物所要解决的问题。个案分析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

    (1)选择个案。选择适当的个案,如农业实用图书,现在的图书传播体系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通过新华书店渠道销售,存在着图书出版和销售体系。此体系可作为农业信息传播效果的理论研究基础。

    (2)选择个案中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对图书出版和销售体系的研究,可得出媒介具有二重性的结论,并为媒介的产业功能及宣传功能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济方面的准备。目前,理论界对媒介二重性理论和媒介产业化经营理论不仅已形成共识,而且是定性分析传播效果研究的一种重要的理论依据。

    (3)延伸性研究。在对已选择的个案进行深化研究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延伸性研究方法.把个案研究成果扩展到相关领域,比如报业领域、网络领域等,进而形成系统的媒介传播理论。

    (4)归纳性研究。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个案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点的分析,寻找到一种理论的基本架构,并确定选择的个案在宏观的理论架构中的位置。归纳性研究不是指对个案研究本身的归纳,而是把延伸性的研究成果用归纳的方法把已形成的宏观理论系统化,进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5)应用性研究。定性分析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通过个案分析的方法抽象出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并能够科学的把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碰到的各类问题。比如传播效果的定性分析,目的是为了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传播效果理论,进而解决传播过程中的各类相关问题。

4.3集成研究法

    集成研究法是定性分析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具体做法是把前人或别人的研究成果用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其系统化、理论化。目前,关于传播效果的研究,已有许多传播学研究者或传播学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观点,现在可以运用集成研究法使其系统化、理论化,进而指导传播者的传播行为,为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4.4抽象研究法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理论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指在认识上把事物的规定、属性、关系从复杂的整体中抽取出来的过程和结果。在传播过程中,一方面是传播内容具有复杂性,另一方面是受传者具有复杂性。传播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受众群体必须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否则,所谓的传播效果就难以实现;受众者的复杂性决定了同样的传播内容对受传者影响度的差异性,进而影响着传播效果的实现程度,影响着传播者的决策行为。抽象研究法可以从这些复杂的现象中抽取出来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或者具有普遍性的东西,为传播者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4.5科学预见法

    科学是一种系统的知识。运用科学预见法来研究传播效果,对研究者有很高很具体的要求。第一,研究者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传播学和应用传播学的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善于发现或创立具有传播学前沿的理论性问题和新理论。第二,占有翔实的材料,并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第三,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是非判断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才能在正确认识现有传播效果的基础上对未来的传播效果作出科学的预见,才能很好地把握人类传播活动的方向。

5结论

    传播效果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是研究传播效果的两种基本方法,也是目前传播学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是理论传播学,还是应用传播学以及各分支学科,都应该重视对传播效果的研究,都应该注意对这两种基本方法的运用,这是传播学发展面临的一种新课题。这两种方法运用得好,传播学就会得到更快的发展,新的应用传播学及其分支学科将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发展。否则,只会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上。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篇7

[关键词]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一、定性分析的概念界定

所谓定性分析,就是对于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一事物的质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定性分析主要依靠人的观察分析能力,凭借知识、技术、经验和判断能力,应用逻辑思维方法,从研究事物质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事物的特征、发展规律及其与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其分析过程及结论是用文字描述来表达的。

定性分析常被用于对事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它主要是解决研究对象“有没有”或者“是不是”的问题。我们要认识某种现象、对象,首先就要认识这个对象所具有的性质特征,以便把它与其他的对象区别开来。所以,定性分析是一种最根本、最重要的分析研究过程。定性分析有两种不同的层次:一种是研究的结果本身就是定性的描述材料,没有数量化或者数量化水平较低;另一种是建立在严格的定量分析基础上的定性分析。

定性认识,是判定研究对象实体是否存在、结构如何、各要素之间具有何种联结等。它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定性研究是指搜集研究对象活动事实的描述性资料并以语词分析其中体现的特征、关系和变化的方法。这种研究范式主张研究者尽可能在自然的背景中搜集书面的、言语的、行为表现的资料,以自己的“价值理解”整体性地阐释综述资料的多重含义与结构,归纳分析资料中包含的主题、模式和意义,发掘事实中体现的状态和趋势,形成分析结论。

二、定量分析的概念界定

所谓定量分析,就是对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事物的量就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速度、程度、以及构成事物的共同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等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定量分析是指在科学研究中,用可以量化的标准去测量事物,通过定量分析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研究,定量分析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科研中的定量分析主要有统计分析和测量方法,而统计分析又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定量研究是对活动事实数量方面的特征、关系和变化予以测量分析的方法,代表实证主义或经验主义的范式。在这种范式看来,事实外在于研究者而存在,二者彼此分离形成互不相连的二元关系,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保持“价值无涉”。为此,研究者通常专门设计新的测量和调查工具或修订现成的业以证明有效的工具,抽样测评研究对象的运行状况,客观搜集定量数据。然后用一般的描述统计方法,计算数据的各种统计量;用推断统计方法确定变量之间或变量与从样本到总体概括出的结论之间的数量关系。定量方法的主要特征就是用数字描述事实与结果,以数据做工具分析事实与结果。

定量分析的目的在于测定对象目标的数值,求出其与各相关要素间的精确的经验公式。它是一种具有确定逻辑结构的认识,这些逻辑结构的不断展开就是定量研究方法的实现。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比较

任何事物都同时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因此,事物的认识既需要定性认识,又需要定量认识。对于任何科学研究领域来说,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都可以说是两种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它们也是两种互相补充的分析方法。由于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在不同研究领域和研究项目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各自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

定量方法用直观的数据来表述分析的结果,看起来一目了然;但常常为了量化,使本来比较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模糊化了,有的意见被量化以后可能被误解和曲解。定性方法可以避免上述定量方法的缺点,可以挖掘出一些蕴藏很深的思想,使科学分析的结论更全面、更深刻;但它的主观性很强,对科研人员本身的要求更高。定性分析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它缺乏定量化的严格的观察、测量、统计、计算和表述,不能对特定事件给出严格的描述、说明、解释和阐述。其次,它不具有严格的操作规则或实践规则的约束,因此,研究结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主题、对象、时间、空间和条件等各个因素之间均具有很大的跳跃性,从而强化了研究者的背景知识对分析结果的“污染”,具有不精确性。再次,定性分析是以经验描述为基础、以归纳逻辑为核心的方法论系统,它的推理缺乏严格的公理化系统的逻辑约束。由于定性认识具有上述局限性和相对性,故在定性认识的基础上,应该对事物进行定量认识,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清晰、准确、普遍的认识。

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比较

事实上,对事物的定性分析必然导致对事物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目的在于更精确的定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之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从科学认识的过程看,任何研究或分析一般都是从研究事物的质的差别开始,然后再去研究它们的量的规定,在量的分析的基础上,再作最后的定性分析,得出更加可靠的分析。

四、管理学中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应用分析

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各有特点,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明确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的优缺点,促进二者互补整合,对于提高管理绩效,促进管理科学化、最优化,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作为一种传统的管理方式,定性管理的优点主要是:首先,它具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特点,基础性、直观性、通俗性强;其次,定性管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无需经过复杂的考量和繁难的公式计算即可付诸实践,可以节约物质和时间成本,便于抢占先机、先发制胜;第三,定性管理能够紧密结合实际,并由于其视域广阔,有利于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随机应变,赢得主动权。定性管理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主要是管理理论、原则和方法往往比较笼统模糊而不易被精确认知、科学掌握,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扭曲多,难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和数字化时代的高标准、严要求。

与定性管理相比,定量管理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一是科学先进,富有时代感。定量管理所涉及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大多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兴起的运筹学、数量经济学、系统论提出的一些数学方法。二是高度精确,具体可靠。定量管理由于其理论、原则和方法比较科学且可操作性强,其手段切实可行,能够解决定性管理所不能解决的高难度复杂问题。定量管理的缺点主要有:一是不能脱离定性分析而独立存在。定量化分析须以正确的定性研究为基础,离开对事物性质和本质的正确认识,再精细的管理方法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二是对无需量化的对象进行量化,显得多此一举。诚如一位管理学家所说:教授们用满满的三大黑板来证实一个直觉上显而易见的问题,近乎迂腐,大可不必。三是对难以量化的对象无能为力,或因成本过高而得不偿失。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辩证统一,对事物仅仅进行定性分析或定量研究,都不足以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都不能表明事物的全貌,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主观片面性。只有将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地反映和表明事物的性质与特点。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作为管理形态的两种不同方式,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各有其内在规定与内涵特点;又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定性管理无能为力之时,往往正是定量管理大显身手之机;定量管理一筹莫展之处,常常正是定性管理长驱直入之地。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都是管理科学化、最优化的必要途径,二者缺一不可。定性管理是定量管理的基础、前提和先导,定量管理是定性管理的延伸、拓展和升华。没有定性管理,定量管理就会失去目标、流于形式,就无真正意义的定量管理;没有定量管理,定性管理就会变得难以捉摸,不易确定。因而,必须把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使之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团唐钧:非营利机构评估――天津鹤童老人院个案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

[2]殷伯明等:教育系统动态测评方法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挪威]T・哈维尔莫.经济计量学的概率论方法[M].商务印书馆,1994,(5)

[4][美]丹尼尔・贝尔.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5]李健宁: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定量化分析[A].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篇8

关键词:药物分析 发展状况 前景

【正文】药品质量是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全面有效地控制药品质量是药物分析学的基本内容。由于药物分析学科发展依赖于分析技术的进步,近年来以色谱分析技术为代表在解决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2011年药物分析领域的进展状况、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等进行简要综述。

一、药物分析技术的新进展

1. 色谱联用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药物分析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联用技术如HPLC-DAD、LC-NMR、LC-MS、多柱色谱和二维色谱等都大大提高了对被分析物的分离分析与鉴定能力,这些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药物分析方法向自动化、智能化和微量化发展。

其中多柱色谱是采用柱切换技术即利用一个或多个切换阀将两根或两根以上的色谱柱联结,构成一定的色谱网络系统,从而在特定时间内使两种或两种以上流动相以不同流路或走向洗脱不同柱子,以达到多种不同分离目的技术。此技术对于分析复杂样品如中药成分和体内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广谱分析技术

在药物分析中,光谱法作为经典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更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的鉴别研究中。其中近红外光谱(NIR)鉴别法将中药材复杂的化学组分作为整体。对其有效成分进行质量控制,是一种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的鉴别方法。利用其对中药进行整体质量评价,具有不破坏样品,无化学处理,方法快速、有效等优点。近红外方法常用于易混淆、真伪中药材的鉴别研究,也可用于定量分析。它能够反映样品的综合信息,易于在线应用,加之各种解析复杂红外光谱软件的推广应用,近红外光谱法将会成为中药鉴别的有力手段。

3. 化学计量学方法

化学计量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化学分支学科,综合运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优化化学量测过程,并从化学量测数据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用的化学信息。化学计量学方法在药物分析中应用日渐广泛,主要有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PLS)、人工神经网络、主成分回归法(PCR)-偏最小二乘法(PLS)、主成分分析(PCA)-人工神经网络、小渡变换-人工神经网络以及运用于色谱峰定性的直观框导式演进特征投影等分辨方法进行药物成分的定性定量评价。

二、体内药物分析

1. 药动学分析

随着临床药学、药动学和生物药剂学等研究领域的迅猛发展,以人或动物体液及各种组织器官中药物及其代谢物浓度测定为基础的体内药物分析已成为国内外药学研究领域引人注目的前沿技术之一,也是国内药物分析的热点,中药药动学的研究也刚刚起步。但值得注意的是,中药药动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加之中药及其复方应用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常规化学药动学研究方法显然难以客观反映含有该成分的中药及其方剂的药动学特点。因此,探索与建立适合中药临床实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是当务之急。

2. 手性药物分析

手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彖.在药物化学领域尤为突出,已知药物中有30%~40%是手性的,而手性药物的不同对映体常显示出不同的药理学、毒理学和药动学特性,如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的两个对映异构体的体外活性相差98倍。因此,手性分离对于研究手性药物对映体的药动学、药效学和手性药物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手性色谱学,尤其是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手性气相色谱法和手性毛细管电泳法等的发展,为手性药物对映体的分离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色谱法分离药物对映体的方法主要有间接法和直接法,手性萃取的发展使简便、快速、经济地大量制备手性对映体成为可能。

三、药物分析在中药中的应用

中药作为防治疾病的有效药物,在过去10年中已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在刚刚召开的全国中医药科技工作会议上,已对中医药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总结,提出“十一五”期间将以《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指导,大力加强中医药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其中在中药研究方面要开展:中药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中药鉴别技术研究;常用中药材、饮片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研究;中药现代分离提取技术应用研究;以及有效中药新药的开发研究等。可见将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应用于中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过程中,以保障中药质量,提高中药疗效,加快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将成为“十一五”期间药物分析工作者的迫切任务之一。

四、药物分析重点发展方向

用现代化分析方法科学、有效和全面地控制药物的质量,了解药物复杂体系的作用过程规律,一直是药物分析界努力探索和研究的重大课题。今后重点发展方向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系统的中药物质基础研究;②中药物质基础与药理作用相关性研究;③中药有效组分与中药方剂的体内过程比较研究;④化学计量学在复杂体系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⑤药物代谢组学研究;⑥手性药物的高效拆分介质与分析技术研究;⑦药物与靶体相互作用研究;⑧适用于低剂量药物体内分析的高灵敏分析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宋岩;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李俊;电荷转移光度分析、微乳液流动相HPLC法测定抗生素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篇9

关键词:案例研究法;理论基础;操作步骤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187-02

一、案例研究法

(一)案例研究概念

案例研究是一种解释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各个学者对案例研究的定义都有所不同。阿德尔曼(1997)将案例研究看作是一组研究方法的笼统术语,这些方法着眼于一个事件的研究。尼斯贝特(Nisbet,1978)认为案例研究是一种对特殊事件进行系统研究的方法。贝纳德(Bernard,1928)认为案例研究是用来阐明和支持命题和规则的方法,而不是归纳出新的解说。肖(Shaw,1927)进一步认为,案例研究强调总的场景或所有因素的组合,描述现象发生的事件过程或事件后果,在大环境底下对个体行为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形成假设。而在吉(Gee,1950)看来,作为研究方法,案例研究首先用于当前资料或数据,并得出归纳性的普遍结论。根据张梦中与马克・霍哲的看法,前三种观点都认为案例研究有其局限性,只是对特殊事件的研究方法,不能推出普遍性结论;而后两种则认为案例研究能够得出新的假设与普遍性结论。

(二)案例研究类型划分

根据罗伯特・K.殷的理论,案例研究主要有四种:单案例研究、整体性案例研究与嵌入性案例研究、多案例研究、整体性多案例研究与嵌入性多案例研究。根据研究任务的不同进行分类,也可以将案例研究方法区分为探索型、描述型、解释型和评价型(Evaluation)四种类型。有学者(Bassey,1999)形象地描述了这四种不同类型的案例研究,其中,探索型案例研究侧重于提出假设,它们的任务是寻找(新)理论(Theory-Seeking);描述型案例研究侧重于描述事例,它们的任务是讲故事(Story-Telling)或画图画(Picture-Drawing),解释型案例研究侧重于理论检验(Theory-Testing),而评价型案例研究侧重于就特定事例作出判断。

(三)案例研究适用范围

然而,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案例分析呢?尽管案例研究有其优点,但对于不适合运用案例研究的情况下使用,则会产生许多弊端。罗伯特・K.殷认为,采用何种研究方法之前,必须考虑的三个条件是:(1)该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类型是什么,包括什么人、什么事、在哪里、怎么样以及为什么。(2)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及事件控制的程度如何。(3)研究的重心是当前的事情还是过去的事情。在他看来,案例研究比较适合研究怎么样、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它不需要对研究过程进行控制,并且研究重点是当前的事情。罗伯特・K.殷的观点内容很丰富,但在这里不宜展开。笔者有所不大同意的是,案例研究并不一定是研究当前的问题。实际上研究历史发生的事情也可以进行案例研究。这里只是为了区别于历史分析法而做出的界定,但事实上这样是否有必要呢?

(四)案例研究法优劣及存在问题

案例研究方法是定性研究方法中的一种。相对于其他定性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有如下优点:(1)研究的目标与范围比较容易确定,因此在时间与精力相同的情况下,案例研究使人们对研究对象做更加集中的研究。(2)案例研究收集资料的渠道比较丰富,研究的手段也比较多样化。案例研究可以采取进行访谈、(历史)资料分析、直接观察等方式收集材料。事实上,案例研究并不一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调查,根据罗伯特・K.殷的观点,即使在图书馆里也可以完成高质量的案例研究。(3)案例研究能够使读者更加清楚的把握特定事件的细节与重要的因素。同时,案例研究也能有助于读者对相似的案例进行相应的分析与判断。(4)案例研究能够弥补现有理论体系的不足。在现有理论无法解释某些事件的情况下,通过特定的案例来为人们提供新的观点与启发。

在实际运用中,作为一种经验性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取决于研究者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选择研究主题的能力、设计研究过程的能力、收集资料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适当的分析方法得出正确的研究结论的能力等。我们也注意到规范的、高质量的案例研究比较少,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没有运用规范的案例研究方法。由于研究者缺少案例研究方法的训练,许多案例研究出现如下问题:在案例选择方面,选择单一案例进行研究的居多,缺少多个案例的交叉分析和比较分析,从而限制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数据搜集方面,满足于对表层数据、公开数据的搜集,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因而往往未能了解到案例事件背后的动因和机制;在数据分析方面,多是依赖直觉和判断对数据进行主观的和就事论事的分析,缺乏客观的、结构性的分析;在研究结论方面,停留在对案例本身现象的分析,或只得出经验性的、零散的观点,缺乏对内在规律的挖掘和升华,难以形成系统的理论。在报告写作方面,格式随意性较大,往往根据作者的主观需要选取素材的片段,未能全面和客观地陈述事实,事实与结论也缺少清晰的区分和紧密的逻辑联系。现有案例研究存在的这些问题影响了研究的质量。

二、案例研究方法论要点

(一)理论对案例研究的重要性

由于案例研究采用“分析性概括”,而非“统计性概括”的方法,案例研究的有效性更多地依赖于在理论的指导下对资料的分析。在对案例材料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建立两种具有竞争性的理论假设,分析所得材料对这两种理论的不同的支持程度,或将案例材料分析所得的范型与理论假设的范型进行比较,那些受到案例材料支持的理论假设或范型代表了研究的发现。因此,理论是研究的目的,同时又指导了对案例材料的分析。通过范型的匹配,还可以检验由案例分析得到的理论或结论有效性。案例研究也需要研究者有一个研究的主张。研究者的主张可以来自现存的理论或假设,比如“建立信息技术系统要进行组织的重构”就是一个研究的主张。探索性研究中研究者的主张可能不是很明确,实证性案例研究则要求研究者提出明确的主张。实证性案例研究用来发展理论的一种方法是提出一个正面的主张,或者同时还提出一个对立的主张,然后用数据和证据对主张进行论证,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案例研究的有效性。

(二)案例研究设计

一般来说,案例研究设计主要有五个要素:要研究的问题、理论假设、分析单位、连接数据与假设的逻辑、解释研究结果的标准。因此,其程序也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分析所要研究的问题。由于案例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先分析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否适合运用案例研究。(2)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可以使你关注所要研究的问题,不会滑向无关的东西。(3)确定分析单位。这个分析单位可以是个人、组织或者一些更难界定的主体。(4)连接数据与假设,解释研究成果的标准。

(三)案例研究数据的搜集及分析

案例研究的数据收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这是因为案例研究的数据收集工作并没有形成惯例,没有经历常规化与程式化的过程。这意味着案例研究的数据收集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者自身的能力。因此,案例研究者的资料收集技巧与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研究者要在研究过程中提出好的问题、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而不被先入为主的偏见所束缚、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剔除无关的信息、要具有灵活性与伸缩性能够解决研究中的问题。

此外,案例研究的数据收集手段比较广泛,一般有六种:文件、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和实物数据。案例研究的数据收集有其原则:(1)使用多种来源的资料;(2)建立案例研究数据库;(3)形成一个证据链。

案例研究的数据分析有三种策略:(1)依据理论观点进行分析。案例研究的设计是以理论假设为前提的,而该理论能够帮助研究者提出一些问题并进行对数据的分析。(2)考虑与之相反的竞争性解释。(3)进行案例描述。事实上,有些案例研究通过描述的方式也可以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三、如何评价案例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怎样评价案例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及怎样增强案例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评价一种研究方法时,人们通常使用两个指标:一是可信度,二是有效性。有效性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结构有效性,指理论假设(理论研究中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抽象形式)在研究中被具体化(为不同变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性;内部有效性,指不同变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性,如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有效性;外部有效性,指特定条件下、就特定样本所得出的研究结论的普遍性,也就是,这一研究结论被推广应用到理论假设所确定的现实环境条件中去的有

效性。

四、案例研究过程中的道德问题

案例研究过程中的道德问题主要有:个人隐私问题、公平对待被研究者、回报问题。一般来说,在开始进行研究时都要先征求被研究者的同意。但有些并非针对一个人的案例则未必需要这样,例如对某个街区的观察。采取观察方法来收集资料是否就没有道德问题,就无须得到被研究者的同意,在这里笔者难以判断。在研究过程中,尊重被研究者的个人隐私十分重要,研究者要为被研究者保密,尊重被研究者的人格。但这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的效果。因为对于案例研究来说,许多“内幕”可能会更加重要。这需要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作好沟通工作。在公平对待被研究者上,研究者始终要意识到要尊重被研究者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或许偶尔提醒自己是在做研究会有帮助。在回报问题上,给予被研究者一定的回报我认为是必要的。但这也要事先沟通,避免被研究者认为是对其不尊重。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16.

[2] 成思危.认真开展案例研究,促进管理科学及管理教育发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1,(4).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篇10

关键词:稳定性钢结构体系可靠性

一、钢结构体系稳定性研究现状

(一)钢结构体系稳定性研究现状

近二三十年来,高强度钢材的使用,施工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钢结构体系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成为可能。钢结构体系的稳定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研究领域。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

迄今为止,对钢结构基本构件的理论问题的研究已较多,基于各种数值分析的稳定分析已较成熟。但对构件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的相互作用的理论和设计应用上还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由于结构失稳是网壳结构破坏的重要原因,所以网壳结构的稳定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正确的进行网壳结构尤其是单层网壳结构的稳定性分析与设计是保证网壳的安全性的关键。自六十年代以来,网壳结构的非线性稳定性分析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注意的焦点。英、美、德、意大利、澳大利亚、罗马尼亚、波兰等国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方面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各种方法如牛顿-拉斐逊迭代法、弧长法、广义逆法、人工弹簧法、自动求解技术、能量平衡技术等使跟踪屈服问题全过程,得到结构的下降段曲线成为可能。国内学者关于网壳结构稳定性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精确化的理论表达式、合理的路径平衡跟踪技术及迭代策略,实现了复杂结构体系的几何非线性全过程分析,取得了规律性的成果。同时利用随机缺陷模态法和一致缺陷模态法两种方法,对网壳结构各种初始缺陷的影响进行研究,较好地描述了结构的实际承载过程。也有一些学者进行了实验方面的研究,对不同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进行了说明。对网壳结构的动力失稳机理、稳定准则、动力后屈曲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于象网壳结构这类缺陷性敏感结构在强风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研究,由于涉及稳定理论和震动理论,所以难度较大,目前研究成果还很有限。

大跨度网架拱结构作为一种新的大跨度结构,其稳定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少。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对大跨度网架拱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全过程跟踪,得出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结论。斜拉空间网格结构是一种新型的杂交空间结构,目前对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很有限。斜拉单层网壳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已有研究将网架结构对柱子的支撑作用及网架结构对斜拉索在网架结构平面的约束简化为等效弹簧,对柱子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预张拉结构体系也是目前应用越来越多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这种体系的系统理论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实际应用,特别是预张拉结构体系的稳定性的研究未引起足够重视,研究成果还十分有限。预张拉结构体系的初始平衡状态的稳定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预应力索结构体系在工作状态外荷载的作用下也可能发生失稳破坏,并对实际设计计算提出了两种方法-直接验算法和稳定设计法,结构的体系性质和结构稳定性判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论指导。

另外,也有学者从整体稳定的角度对钢框架结构的稳定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二)钢结构体系稳定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钢结构体系稳定性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目前在网壳结构稳定性的研究中,梁-柱单元理论已成为主要的研究工具。但梁-柱单元是否能真实反映网壳结构的受力状态还很难说,虽然有学者对梁-柱单元进行过修正。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反映轴力和弯矩的耦合效应。

2)在大跨度结构设计中整体稳定与局部稳定的相互关系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大跨度结构设计中取一个统一的稳定安全系数,未反映整体稳定与局部稳定的关联性。

3)预张拉结构体系的稳定设计理论还很不完善,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合理的理论体系来分析预张拉结构体系的稳定性。

4)钢结构体系的稳定性研究中存在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目前结构随机影响分析所处理的问题大部分局限于确定的结构参数、随机荷载输入这样一个格局范围,而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会引起结构响应的显著差异。所以应着眼于考虑随机参数的结构极值失稳、干扰型屈曲、跳跃型失稳问题的研究考虑随机参数的穹顶网壳的稳定问题进行过有益的研究。

二、钢结构体系稳定问题的可靠性研究

实际结构由于存在各种各样的随机缺陷的影响,与理想结构存在差异。对于缺陷敏感性结构,缺陷可能会造成结构稳定性的急剧下降,所以有必要考虑随机参数的影响,引入可靠度分析方法,进行稳定问题的可靠性研究。由于大跨度钢结构体系的可靠性研究涉及较多的力学和数学的知识,有一定难度,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限。对网壳结构的稳定性的可靠性分析和设计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丰富了结构可靠度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工程结构的分析和设计,显示了良好的前景。

(一)结构分析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来源

影响刚结构体系稳定性的不确定性的基本变量许多是随机的,一般分为三类:

1)物理、几何不确定性:如材料(弹性模量,屈服应力,泊松比等)、杆件尺寸、截面积、残余应力、初始变形等。

2)统计的不确定性:在统计与稳定性有关的物理量和几何量时,总是根据有限样本来选择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因此带来一定的经验性。这种不确定性称为统计的不确定性,是由于缺乏信息造成的。

3)模型的不确定性:为了对结构进行分析,所提的假设、数学模型、边界条件以及目前技术水平难以在计算中反映的种种因素,所导致的理论值与实际承载力的差异,都归结为模型的不确定性。

(二)结构的可靠性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结构可靠度理论已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可靠度计算方法及复杂结构可靠度分析方面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

任何工程分析和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设计的结构在不同要求下满足不同的功能-安全性、使用性、耐久性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就需要把这些不确定性加入工程设计中,从而产生了很多可靠度方法。为了估计结构可靠度,首先要解决相关荷载和抵抗力参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这种关系(又称功能函数)记作式中X1,X2,…,Xn是随机变量。

把极限状态(或失效面)定义为Z0,则描述可靠度的参数可靠性指标定义为坐标原点到失效面的最小距离目前用于可靠性指标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次可靠度方法(FORM)和二次可靠度方法(SORM)。

(三)目前用于结构可靠度分析的数值方法评述

对于复杂结构,功能函数g(x)通常不能明确表达为输入随机变量的函数,结构的响应通常通过数值方法(如有限元)来计算。这些数值方法一般分为三类:(1)蒙特卡罗模拟法(MonteCarloSimulation)(包括高效的取样法和方差缩减技术);(2)响应面法(ResponseSurfaceMethod))基于敏感性的分析方法(Sensitivity-basedApproach)。

1)蒙特卡罗模拟法(MonteCarloSimulation)

蒙特卡罗模拟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进行每一次确定性分析之前随机产生一组输入变量,大量重复的进行确定性分析之后,对结构的响应输出参数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结构的可靠性。把蒙特卡罗模拟法与有限元法结合起来,就得到蒙特卡罗有限元法。通常把蒙特卡罗有限元法作为可靠度计算的相对精确解,但要达到较高的精度,必须取足够的样本数,因此计算工作量相当浩大。

2)响应面法(ResponseSurfaceMethod)

响应面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近似构造一个具有明确表达形式的多项式来表达隐式功能函数g(X)(一次或二次多项式),其中X是包含所有荷载和抗力的随机变量的一个向量。本质上来说,响应面法是一套统计方法,用这种方法来寻找考虑了输入变量值的变异或不确定性之后的响应最佳值。而失效概率通过一次或二次可靠度方法计算。在响应面法中,对于一个具有大量随机变量的问题来说,准确构造一个近似多项式的所需的确定性分析是相当巨大的,因此这种方法很耗时。即使对于一个具有少量随机变量的问题来说,响应面法对可靠度估计的准确性与功能函数的近似多项式的准确性有关。如果隐含型的功能函数具有很强的非线性,这种函数逼近是非常近似的,可靠度估计也是非常近似的。

3)基于敏感性的分析方法(Sensitivity-basedApproach)

基于敏感性的分析法和一次可靠度方法(FORM)/二次可靠度方法(SORM)结合起来分析具有隐式型的功能函数的可靠性问题,能克服蒙特卡罗模拟法和响应面法的缺点。这种方法在寻找控制点(也叫最小距离点)过程中,每一步迭代所使用的信息都是功能函数的真实值和真实梯度,并使用优化方法使控制点收敛于最小距离点,同蒙特卡罗模拟法和响应面法相比,它耗时小,也比响应面法更准确。另外,基于敏感性的分析方法能够从设计的角度知道结构响应对基本随机变量的敏感性。从而有可能基于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和它们对结构特性的影响得出不同随机变量的不同设计安全系数。基于敏感性的分析方法也可以在不影响计算准确性的条件下,忽略那些对结构可靠性影响不大的随机变量,从而节省计算时间。基于敏感性的分析方法中可以使用迭代摄动分析技术,并和有限元法结合起来产生所谓的随机有限元法(StochasticFiniteElementMethod)。这种使用迭代摄动技术的随机有限元法可用来进行结构的非线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