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手段十篇

时间:2023-06-20 17:19:04

大学教学手段

大学教学手段篇1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手段 创新 网络多媒体 技术培训 教学气氛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正在逐渐发生着变化。过去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渐渐被淘汰,开始把目标转移到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上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潜在影响,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还达不到理想的要求。大多数高校大学生仍以 “考研是目标,四、六级是关键,60分是硬道理”作为自己学习英语的座右铭,由此导致了英语教学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应试教学的倾向。

一、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进行教学

(一) 建立专业队伍,形成科学合理的多媒体开发体系

当前多媒体课件质量良莠不齐,究其原因,乃是课件的研发者并非都是精英教师和计算机专家,课件设计形式和内容布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开发者与使用者缺乏沟通互动途径,这一方面使开发者难以全面精准预测。师生对于课件的有益建议或意见也很难反馈给开发者。最后,开发者个人能力有限,即便是精英教师或专家,要想独自开发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多媒体课件,也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必须要将多方面的开发者联合起来,建立一支专业、科学的多媒体开发队伍。同时,密切开发者和广大师生的联系与互动,形成一个立体交织、互动反馈的开发体系。

(二)建立全国统一的资源共享性英语教学网站体系

英语教学网站为英语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与优势。互联网的便捷性为英语教学者和学习者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广大师生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地点进行教学与学习。网站教学资源丰富。在学习内容上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涉及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不仅包括学习材料,而且包括测试材料。在资料形式上则有视频、音频、文档等多种样式。因此,应该有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全国各大高校合作建立一个统一、权威、共享的英语教学网站。同时,在学校内,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建立“学校―院系―班级”的英语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体系。广大师生可以自由交流、共享信息,从而使教学一体化、细致化。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科学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但其最终还要教师去实施、检验、补充、完善。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迫在眉睫。在现代教学环境下,教师应能熟练掌握多媒体应用技术,并能够对现代化设备进行功能开发与软件再设计,努力实现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配套化和系列化,不断更新与改良多媒体教学环境,以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

(一)应从战略高度审视教师培训工作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教育工作成功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的建设又必须依靠教师培训来完成。因此,提高对教师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步。

(二)教育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教师培训工作所需的各种软硬件设施。如聘请教育专家和计算机专家进行专职培训;购置培训所需的场地器材设备等等。

(三)中央教育部门与地方教育部门、各教育部门与各大高校之间应通力合作,尤其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主导作用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作用,共同推进教师培训工作。

(四)教育培训工作应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和方法:

1.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将教育培训工作统筹到教育事业整体框架,正确处理与其它教育工作的关系,制定详尽的规划,并逐步实施。

2.坚持入职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原则。对即将进入教师队伍的人员,进行入职培训及考核,考核成功后才能进入教师队伍。而对那些尚未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在职老师则需要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他们应对现代教学挑战的能力。

3.坚持“学用一致、按需施教、注重实效”原则。培训工作的内容应与教学工作的需要相一致。同时,教师要注意培训技术在教学中的灵活应用,让其发挥实效。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是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两者具有同等的地位,缺一不可。然而,当前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往往以老师讲解为主,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这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首先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尊重。教师理解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加强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课堂上及时的沟通能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置身模拟的境中去,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寓乐于学”。

教学手段的创新不仅能够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环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大大提升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学手段的创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教学手段决定教学质量。因此大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才能提高大学英语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克东. 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大学教学手段篇2

关键词:交际工具;语言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外语教学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最初,我们重视语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将语言中的语法知识要点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这一方法造成了大部分学生语法知识掌握良好,但语言交际运用能力较差。随后,我们摒弃了语法教学,转而实施语言知识的传授,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这五方面的语言能力作为重点。然后我们意识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努力地尝试各种不同的新的教学方法,如任务教学法等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我们越来越接近语言的核心功能。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计算机越来越普遍的英语于外语教学领域,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多媒体在外语教学中成了大中专院校的共同选择。然而,这一教学方式有时未必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了反思。上海大学的冯奇教授首先在对比调查中发现该校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效果不明显,自主式多媒体网络教学班的成绩反而低于其他模式的教学班(冯奇,万华,2002:148)。

多媒体教学的正确定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很明显,它是一种教学手段,是利用一些先进的文字,图面或动画视频和声音设备为教学提供服务的。其技术的确有先进的一面,但是教育技术不等于教学效果。梅家驹先生在《教育技术的定位于错位》一文中说:"我们对教育技术的定位不宜提的过高,范围扩得太大,因为它决不可擅自抢占别人的位置,越俎代庖的顶替人家的工作。"(2001:16-17)

那么,在多媒体外语教学中,怎样才能扬长避短地运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呢?

首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充分遵循教学规律,把握一定的原则。第一,要把握切入多媒体课件的时机。精彩的多媒体课件和音乐并提出相应问题,从而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因此,可以在课程的导入部门切入与课程内容密切结合的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此外,在进行某些枯燥抽象问题的讲解时,可辅助以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第二,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要和教学内容结合并且以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否则,就失去了课件应有的辅助教学的意义。第三,对于简单易懂的知识,并不需要多媒体课件的帮助,否则,只会浪费时间;而起过多的使用课件,还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如何把教材的难点和重点辅之以图文,声音和视频并以最佳效果表现出来。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时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外语教学模式。无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到什么阶段,教师的基本功能都不能忽视并且无可替代。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只是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媒体外语教学中,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操控力之外,教师还应该设计精彩的课件并具备良好的设备操作和调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为教学服务。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可见,无论何时,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永远是首要的。如何更有效地安排课堂内容和组织学生充分参与到语言活动中来,这才是外语教学研究的本质和重点所在。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中,还应坚持中小班教学。以中小班作为授课单位,便于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操控,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中小班授课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更多的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指导,这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事实证明,大班教学即不利于课堂活动的展开,也不利于师生交流,难以保证课堂纪律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在实施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应该考据到这一点。

建立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体系。依赖于多媒体的外语课堂尽管有诸多弊端,但是多媒体先进的硬件设备及配套的网络功能却给外语课堂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为学生建立一个便捷有效地自主学习的平台和师生沟通渠道,作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强化师生交流的补充。

就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多媒体教学必将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柱。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应该更好地让它为教育教学服务。所以,我们既要研究多媒体技术对教育发挥的作用,也要深入探索它给我们带来的观念上的冲击和将引发的变化,预见并降低不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让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冯奇,万华.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思考[A].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与思考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梅家驹.教育技术的定位于错位[A].余伟康.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务论文集[C].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3]孟臻.反思多媒体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6,(6).

[4]王芳,吴淑坤.对多媒体教学的反思[J].今日湖北(理论),2007,(2).

大学教学手段篇3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法治观教育

一、大学生法治观现状

在党的十以来,依法治国方略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是我们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培育大学生的法治观,对我们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做好对大学生法治观现状的分析,积极培育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

(一)法律知识获取途径单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必修课程是高校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的教育课程。但是仅仅通过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达到对大学生法治观的全面教育是很难实现的。高校对法治的教育仅有这一门课程,而且对一些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心目中这门课并没那么重要,使这门仅有的课程产生的效果大大缩小。体现出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较为单一。

(二)法治意识初步形成但还需提高

大学生普遍认识到法律对自己的重要性,他们有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但是尽管大学生具有了法治意识,但是在自身行为中还存在着有违法治建设的行为。比如,部分大学生贪图便宜购买盗版图书、光碟,过马路不遵守规则、抄袭论文等行为,在无形当中已经违反了知识产权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所以在大学生法治意识初步形成的情况下,仍需要有很大的提高。

(三)具有法治价值认同感,不满于法治现实

在一项针对湖南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学生的调查中,100%的受访者赞成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在教育部2015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中,2014年全年有81.9%的学生对全面依法治国表示乐观。这反映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有着强烈的期盼。在接下来的一年的调查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表示乐观的学生高达98.1%,这其中也包含着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另一项调查中,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我国法律还不是很健全很完善,某些领域还比较滞后”,但是超过90%的学生都表示会拥护并自觉遵守我国的法律规定。[1]按照这组数据来看,大学生对我国的法律有认同感。但是,事实上我们国家还存在执法不严、执法违法等现象,大学生在受这些现象的影响后,会对法治产生些许怀疑。

(四)法治行为有缺失

大学生们已经年满18周岁,是中国的合法公民,应该了解自己拥有哪些权利和应该履行哪些义务。在大学生活中,也有过履行权利与义务的实践活动。比如说在校期间会参与政府部门人员、人大代表的选举等活动。但是,大学生们真正践行法律的行为也是极为匮乏的。在课余时间,很少有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对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认识也有失偏颇。大学生是正处青年时代的活力分子,感情丰富但也容易冲动,容易受外界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容易义气用事作出违反法律的过激行为。比如马加爵事件,就是对于法律的挑战,变成了以身试法的典型案例。

二、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重要性

(一)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党的十以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高度地概括,总结为的24个字。在这些关键词当中,自由、平等和公正都是离不开法治的,而法治就是依法治国。

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中方,法治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实行法治已经是现在国家建设的基本要求。党中央要加快我国的法治建设,就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协同发展。我们可以加快法治建设来实现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的基本权益。邓小平同志指出:“加强法治,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律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2]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切实的帮助大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明白法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有重要战略意义。由此,当代大学生不但要学法更要懂法用法,在合法前提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国家的富强民主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需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就在于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为只有把法律意识培养起来是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

大学生的素质包含着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三方面。是否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是政治思想素质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增强适应时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大力加强法制教育特别是宪法的教育。”最近几年以来,我们国家进行了全国性的教育体制改革,与此同时,一些矛盾也就随之凸显出来了。因为相应的人员、资金等方面的建设还比较落后,大学校园内的各种利益关系就变得尤为复杂。大学生们严重缺少社会经验,很难处理好社会关系。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能够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处理好个人与社会和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当遇到违法犯罪的情况时可以冷静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自觉地守法、用法,使自己的行为合法化,这样就可以预防大学生犯罪,保证了校园安全和社会和谐。

(三)促进全社会法治意识的需要

回顾历史,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以及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各种原因,我们党并没有完全的认识到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人民群众办事存在着不依法办事的情况。这就从实践方面证明了我们国家应该走法治建设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

推进依法治国,要理论联系实际,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各国的法治社会建设的经验都不能少。全国人民的法治意识提升是我们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依托。大学生是具有比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的群体,是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接班人。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是对我们实现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一项重要条件。同时,让大学生这个具有生机与活力的群体起到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庞大的大学生群体以及他们的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传播法治意识,带动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提升。

三、运用网络手段如何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

2015年7月23日, CNNIC了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的统计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截止到2015年的6月,中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了6.68亿人次,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894万人,较2014年底提高了0.9个百分比。根据统计,我国网民的主要群体是10到39岁,在比例上高达78.4%,20到29岁的网民比例是31.4%。[3]显而易见,中国的网民总数正在急速的上升着,并且大学生使用网络的人数是极为庞大的。所以,运用网络手段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是有必要的。

(一)遵循网络发展规则

3.1.1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原则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观的教育时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领导原则这一主线。同时,更要尊重个性发展,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有自己的价值观取向,教育要体现出包容性原则,解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较单一的问题,让法治观教育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更好的提高大学生们的法治素质。

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则

众所周知,网络具有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虚拟性与现实性共同构成网络空间的双重属性”。[4]要充分利用好网络的虚拟空间,可以让教育依托于网络来展开教育活动,使网络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也一定要注意网络空间具有现实性的特点,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开展各种校园集体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加大力度对大学生法治观进行教育。

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原则

马克思主义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十上提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得出的重要结论。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观教育时,首先要让大学生弄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观的概念、二者的理论联系和它们的重要性。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可以在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同时利用网络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观产生价值认同感。

3.1.2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原则

高校传统的传道授业方法主要是灌输、引导,对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着不可或缺的帮助。在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的发展迅速,有着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等特点,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但是,网络信息除了含有积极方面的信息外,也有消极信息。在这个网络盛行的年代,我们要坚持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把传统的教育方法与网络为首的新媒体相结合,用最创新的教育手段创造最优的结果。

(二)发挥网络优势,创建法治观教育途径

3.2.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观渗透在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并且对不同的年纪和专业进行有计划、有准备的实施。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运用网络等教学方法,加深大学生理论、观点的理解,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有吸引力对大学生进行法治观教育。

3.2.2创新教育方式方法

运用网络来培育大学生法治观,不但要做到受学生的喜爱,并且还要有深度和成效。1998年清华大学建立了第一个高校红色网站,重庆邮电大学建立了“红岩网校”、厦门大学创办了“阳光网站”等,这些都是有个性、创新性的网络课堂。新媒体时代下,对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可以通过这些社交软件,通过群聊、建立微信、微博公众号、建立论坛等方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观等有价值的信息供大家交流、讨论。

(三)建立校园网络舆论机制

同志曾指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5]对网络信息进行监控管理,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学校的网络监管人员可以通过建立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了解学生们关注哪些热点问题并且关注他们的舆论走向,这样对大学生舆论走向引导的效率大大提高。当发现不良信息时,采用一些必要的技术手段过滤或删除信息,拦截对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和社会和谐进步的信息。

网络上虚假信息比比皆是,很容易造成学生恐慌。这时就需要有一个权威解答,减少负面信息对学生们的引导,让有着强有力的说服性的解答,引导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传统媒介有着扎实的基础,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根深蒂固,更容易让学生相信、认可。可以使传统媒介与网络相互配合,形成优势互补,更好的发挥教育作用,增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

参考文献

[1] 杨志坚、刘筠筠:《大学生法制观念的跟踪调查和比较研究》,载《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第56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112页.

[3]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

大学教学手段篇4

关键词: 多媒体 日语教学 辅助工具 应用

一、应用多媒体日语教学的教改实验

1.对象及教学安排

从2006年秋季学期开始,我部分班级《二外日语》教学中进行多媒体教改实验,实验对象为2004级一年级学生,实验班级的课程安排是每周4学时,每课时45分钟,每单元8课时,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标准日本语》教材。上课的课堂多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当时多媒体教室配有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音响等先进的教学设备。

2.教学课件的自制

根据《新版标准日本语》教材的内容及课堂教学的需要,我们制作了每一课的教学课件,课件上除了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解释、演示以外,还根据课文内容,补充了相关的日本的风土人情、社会人文、地理概况等的介绍。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教学软件提供的有利因素,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教学模式。

3.课堂组织步骤及方法

课堂组织步骤与教材一致,分会话、听力、阅读和写作。会话课教学先向学生介绍与话题相关的基本句型,以及相关的背景文化。然后让学生按所设计的情景进行对话。听力训练充分利用多媒体创建的语言材料,做到视听结合,使学生身临真实的语言环境,采用软件提供的多种听力训练形式进行操练。在阅读文章的学习过程中,免去了教师写黑板的辛苦,也给学生提供了清晰的画面,教师可以把枯燥无味的词汇、语言点用软件上设计的内容及图表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写作课的学习也是如此,各种应用文体的教学都很直观,学生可以根据软件提供的文体做模拟套写练习。由于多媒体教学中教学软件完善的设计,有些练习可以由学生在课后拷贝,自己找时间上机自学。

4.课堂教学组织实例

教学内容:《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京都のはきれいです。

第一步,组织教学。教师打开电脑,安装多媒体课件,一副京都红叶的图片出现在屏幕上。

第二步,新课导入。提问:皆さんは京都というところをいたことがありますか、京都は何が有名か知っていますか、をたことがありますか、京都のをたことがないんでしょうね。教师说:今日の授を通して、形容(2)の活用形及びの勉のほかに、皆さんと一に古くて、静かで、きれいな京都へ行って、そこの美しさを感じましょう。

第三步,讲授新课。首先让学生阅读课件上设计的「新しい,教师提问:これらのは全部形容(2)です。彼らの特として、言い出せますか。前の形容(1)とどのような区があるのでしょうか。学生这时会大声朗读单,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已思考出问题答案的学生很快举手,一会儿,很多学生都扬起脸,表示理解,再让他们互相讨论片刻,他们很快就发现二类形容词与我们在第九课学习的一类形容词的差别与联系,这时候,老师根据学生的反应讲解二类形容词的活用及各种时态。

第四步,课文理解,根据学过的语法及句型,学生很快便能掌握课文内容,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表对日本古都――京都的认识,并且介绍自己故乡或者旅游过场所的样子,注意对景物性质状态的描写,学生积极性很高。

第五步,巩固练习。教师将准备好的与本节内容有关的重点句型展示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样例写出自己的造句。教师选出几个进行评讲,指出问题并布置课后作业。

二、实验结果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验,我们发现: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学习日语的积极性比在普通环境中学习的积极性要高,也提高了学习效率。我们将外语学院学生的日语期末成绩和与其他学院日语二外期末成绩作了对比,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班级成绩明显要高出按照传统模式教学的班级。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日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近几年,日语国际交流基金等级考试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三、多媒体辅助日语教学的优势

与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日语教学模式比较,多媒体辅助日语教学的优势是毋庸置疑、无与伦比的。

第一,多媒体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和数值于一体,能将相关结果综合地展现在屏幕上,给学习者以多种感官的刺激。有专家认为,“语言训练的最佳效果往往取决于是否能让学习者的五官都能主动地参与进去”,这就是说,五官的积极参与是学习取得“最佳效果”的前提。多媒体辅助日语教学形成对学习者多种感官的,这对于帮助学生记住所学的日语知识、技能,提高他们学习兴趣以及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都是有利的。

第二,多媒体使日语教学内容的导入形式跳出了文字表达的局限,从而使其变得更主动、更丰富、更轻松。如丰富的图像、生动的情节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可在信息的海洋里自由冲浪,选取相关的文化信息,为语言的学习形成深厚的背景。

第三,日语教学往往需借助图式的作用,而多媒体辅助日语教学能引导学习者将头脑里的知识和课文里特指的情景信息联系起来,建立起新的图式。这些新的图式的建立,有助于帮助学习者把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并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理解作者意图,掌握课文文章的精髓。

大学教学手段篇5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 教学优势体现

一、引言

教学是教和学的有机统一,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什么”、“如何教”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任务能否完成。能否按照某一种或某几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是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传统课堂讲授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方法,在讲授法中,最经常的知识来源是教科书和其他参考资料、视听材料,以及教师的个人经验。讲授法的一个最大缺陷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逐步下降,教师很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保持相当高的水平。

二、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随着近几年计算机及网络等多媒体设备在各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普及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日益明显。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即CAI),即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的过程。

三、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理论依据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建立在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之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认为:个体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获得知识的途径,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提供的资源信息,使每个学生建立各自的英语认知结构体系。建构主义理念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意识,又不忽视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

四、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优势体

1.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具有很大的信息量,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多媒体受到广大学生欢迎的原因在于多媒体系统把文字、声音、图像相结合,视听结合,图文并茂,形成互补,有声直观地创造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多媒体技术有效整合利用教学资源,满足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使多媒体功能在外语教学中得到充分展示,使得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从而使其具有独特的教学效果。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能调动积极情绪,快乐、兴趣等中强度的积极情绪有助于发散思维,提高创造力。

2.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能够借助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实现学习者与学习系统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甚至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换,这种信息交换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有效学习过程。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中,其工具性和交互性有利于线性和非线性地呈现教学材料相结合,通过语言、图像和声音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得以进行大容量的仿真交际。在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其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经常得到锻炼,因而能更有效地提高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学习能力,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具有较高程度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学习者被期待有较多的独立学习,以及较高的自主性。多媒体外语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形式。为了有效地自我学习,学生必须独立地、持续地及成功地决定学习目标、学习时间,管理整个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寻求可能的学习帮助,以及解决可能的学习障碍。

运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可以大大增加英语课堂教学容量,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充实。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新颖活泼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有利于贮存大量信息,我们更能多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五、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不当,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带来一些问题。要避免信息量过大华而不实,避免把外语课变成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为着眼点展开教学活动;不要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应该作为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参与者、设计者和组织者,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六、结语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对于广大英语教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英语教师除了要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英语应用能力之外,还要掌握电脑的基本知识和操作,了解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特点,发挥其优越性。当然,多媒体技术再先进,也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对教学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广大英语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策略,使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Piaget,J.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M].London:Rout Ledge & Kegan Paul,1972.

大学教学手段篇6

论文关键词:现代科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论文摘要: 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师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主要探讨了在现代科技手段下创新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要素的联结点,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中介,是实现教育目的、任务、目标与内容的手段与形式,与教育途径、渠道、方式、方法密切相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传输、增效、互动和检测作用,是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基于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发展而产生的MP3、MP4、PSP、TEL、PDA、PC、GPS、XBOX、多媒体、手机、学习机、数码相机等现代科技工具,融计算、通信、网络、存储、学习、娱乐、电子商务等功能,集形、声、像、文于一体,深度介入影响着受众和社会。

据《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网民职业结构中学生占33.2%;《2008年我国手机行业发展回顾和2009年展望》报告中显示,大学生是手机拥有者的主力军之一。可见,现代科技手段的大量运用对大学生具有着全面且深刻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享受科技手段带来的乐趣与便利的同时,也在感受着现代科技手段对其的反噬,如现代科技手段的滥用威胁着青年学生的道德伦理,盗窃金钱、获取情报、传播不健康内容、诽谤他人、侵犯他人隐私及版权等违法犯罪行为屡有发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在现代科技手段大量运用条件下面临着诸多的难点,如现代科技带给人类的“全球化”问题、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教育和模式的挑战问题、现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大学生表现出的“异化”现象问题、大学生主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先进思想文化教育效用问题。

对于以上问题,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找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科技手段下的实现点、夯实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软硬件基础等,更为重要的是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运用的前提下,创新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内容中心模式

以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的和出发点,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先进思想文化为主要教育内容,围绕教育内容的传播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工具,如电视、网站、校园BBS等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教育方式。

在这种内容中心模式下,教育者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注重方向原则,用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等传播、灌输给大学生,从而影响受教育者社会思想、道德准则的形成。第二,注重灌输原则,强调全面覆盖,突出主动出击、主动占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工具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具体内容。第三,注重示范原则,强调正面宣传,典型引路,增强感染性和可接受性。第四,注重求实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避免假大空。第五,注重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坚持持之以恒地努力,贯穿于日常工作的始终,切忌可有可无、时冷时热。

在具体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转变为便于现代科技工具传播的方式,一是建立各种专题网站,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网站、纪念建国六十周年专题网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红色先锋网站等,使教育系统化、主题化;建设学校网站,各单位、各部门网站,便于传递信息,服务学生。二是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鼓励广大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并相应增加课时数,在保证教师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感受现代化教育。三是建立学校电视站,在学校宿舍、食堂接通学校有线电视线路,在教学楼设立电子屏等,突出引导,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日常化。四是建立学校学生论坛(BBS),开通心灵直通热线,并以学生组织和社团为依托,建立各组织的QQ群、飞信集团;以班级为单位有组织地建立校友录、班级QQ群等,把这些载体建在大学生身边,使大学生能够进行比较深入的思想交流和心理沟通,增强了成员的集体归属感,让大学生身处其中,感受其中,在无形中使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转贴于

二、中介中心模式

以现代科技工具的特性为依托,以其特点、类型和功能决定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对象,以疏导为原则,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平等交往、交流等形式,主要应对校园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事件的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

在这种内容中心模式下,教育者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注重发挥现代科技工具特性的时效作用,实现对其思想发展状况的动态监测,应对校园内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第二,注重主动介入,抢占先机。倡导“先机介入法”,即注重观察、分析、预见,经常组织开展活动。把握思想倾向和不良苗头,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提前量”。第三,注重交互性作用,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商、对话、交流、合作,从而实现有效疏导。

在具体实践中,一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影响力。重用说实话,给大学生提供全面充分、值得信服的事实真相,树立学校的公信力,增强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二是学校注重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坚持围绕思想焦点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思想上的疏导,如在2008年发生的抵制家乐福事件、2009年防控H1N1流感等,通过校园网、广播站、有线电视、校园BBS等渠道,及时疏导大学生情绪,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三是学校要针对现代科技手段体现出的平等、自由特性,开通在线答疑、网上教学、心理咨询热线等,便于学生自主选择与学习。四是针对现代科技手段体现出的开放特性,成立信息网络中心,设置网络运行室、信息资源室、现代教育技术室、多媒体管理、计算机管理等,对学校的信息网进行综合管理。五是重视BBS、短信等现代科技平台反映的问题、述求、事件的信息,实施及时性的引导和梳理,把倾向性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需求中心模式

以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接受能力为立足点,以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为基本要求,根据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区别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个体,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激发受教育者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受教育者现有思想道德品质的完善和发展,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社会主体意识的人的教育活动。

在这种内容中心模式下,教育者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注重大学生的利益关切和发展需求,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抽象而深奥的理论还原为具体的实践、丰富的生活,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多为大学生办实事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注重在现代科技手段平台上,平等真诚相待,推心置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把工作做得“人性化”,做到“心坎上”,力求产生共鸣、共识。第三,注重“上”与“下”的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上进行,又要结合实际需要脱离现代科技手段,实行“面对面”的方式,以解决不同问题,取得不同的效果。

在具体实践中,一是教育者要全面了解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的年龄、性别、习惯、性格、学习背景、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按照大学生们的“需要来解释他们的行为”,并及时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三是正确引导学生的需要,提升学生的需要层次。在设法满足学生合理的、正确的需要的同时,及时扭转学生不合理的或不切实际的需要。四是在软硬件实现需要的保障。要大力加强现代科技设备、设施建设,满足大学生的使用需求和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宋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十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

大学教学手段篇7

1传统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板书、板图,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第二,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第三,课堂上教学挂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它往往又是信息容量大、不分主次,不利于教学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进行。第四,生物教学中概念多,原理、实验也不少。借助挂图来帮助学习理解、类比归纳,实现图文转换很费时间。第五,许多生物现象和过程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分析研究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要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有关知识,用传统教学手段是难以实现的。第六,生物教学在中学阶段授课时间少,缺乏既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又用时少,收效大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2生物教学中现代化手段的主要作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以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活动。生物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充分使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生物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一次突破性变革,它不仅把传统的“课本―黑板―粉笔―挂图”的教学手段,改变成了现代化的“课本―多媒体―实验”的新格局,还把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等,通过动画模拟、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优化生物教学效果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1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在传统生物教学中,老师往往只凭一张嘴、一支笔、一幅图,教学手段单调,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内容形象,直观性强,屏幕的彩象图象包含大量信息,并且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兼配以文字,利用文、图、声、动画等去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学生如身临其境,使本来较枯燥的生物事物、抽象的生物现象学起来也不感到乏味,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态,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创设出最佳教学情境,最后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2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便于突出重点、淡化难点,优化教学效果

生物教学中有许多生物现象和过程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许多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如果借助现代化手段,模拟出物质合成过程,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易于掌握。化不可见为可见,既可增加知识的生动性,知识重难点也会因势利导得以突破。如在讲解复杂的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等知识时,我借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计了与教材内容相符的动态画面,从感性入手,达到理性认识,变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形象,变困难为容易,更加突出了重点和难点,本来一个很难讲清的问题,通过现代化手段的演示,使学生一目了然,重难点迎刃而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3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既能揭示生物事物的本质,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物教学重在过程。在生物教学中涉及的许多生物事物不是单凭语言、模型、挂图就能讲清讲透的,由于不能直观的看到生物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学生难于理解相关知识,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而现代化教学手段表现形式多样化,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化静为动,按其发生、发展、变化,把抽象而漫长的生物演变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就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揭示生物事物的本质。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现象能力,又学会了用生物的逻辑思维科学地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如讲“兴奋的传导”时,我借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演示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轴突内外侧的电位变化及电流的形成等。通过演示,就把深奥的生物变化过程,以强烈的动画效果、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学生,在学生的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2.4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可讲解理论知识、演示步骤、指导学生学习或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学习到“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又能做到省时、高效。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把千里之外的生物事物“调”到眼前;而且还可以将庞大无比的山川林野缩小到荧屏之中;甚至可以将复杂的生物过程分解成可观察的阶段或部分,扩大学生视野,增大课堂容量。教师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教活、教精,又使学生乐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然状态和最佳状态,既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3生物教学中现代化手段的不足

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生物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不足之处。目前的现代化课件,功能单一,不能满足生物教学需要;课件技术水平不高,画面可观性较差,甚至存在粗制滥造现象;有的课件在表现生物教学内容时,表达力和灵活性较差,显得乏力,等等。这些局限性大大降低了现有的电化教学手段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另外,教师一味追求形式的新颖性和表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越性,把以前的“教师讲,学生听”变成现在的“电脑讲,学生看”,也没有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

4生物教学中现代化手段的展望

大学教学手段篇8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农村初中 语文 教学手段 现代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农村教学条件得到不断的改善,有不少农村初中具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如何有效的运用好这些教学设备,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是当前中学教师迫切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1 教学手段现代化基础

(1)社会发展基础

19世纪末以来,世界人口激增带来巨大的入学压力;人类知识总量的激增与老化周期缩短对教育提出了挑战;高涨的民主运动对普及教育的要求等成为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社会因素。

(2)科学发展基础

心理学家Trechler关于感官与学习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而获得的知识分别是83%、11%、3.5%、1.5%、1.0%。这表明,各种感官都与知识的获得相关联,教学中应当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特别是视觉、听觉,最好的教学手段是视听结合、兼用形象与声音来呈现教学内容。

(3)技术基础

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①拓展了教育的时空,使传统阶段教育向现代终身教育发展成为可能;②引起教育内部的深刻变革,促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③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降低了教育成本,增进了教育的效率。

2 教学手段现代化策略

(1)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整合

从辩证的角度看,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各有优点与不足。现代化教学手段多长于知识的传授、长于智力发展,而短于品德、情感、审美教育,师生之间缺乏人际交往、情感交往,学生难以从教师那里受到思想、情感、人格、审美方面的熏陶和感染;

教师应当使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协调。所以,应对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出科学的分析,对应当或必须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课程内容则做出硬性规定,要求教师必须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在需要教师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的课程内容则要求教师尽可能使用传统教学手段。

(2)制定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政策

国家应当从宏观政策方面,在政策导向、投资规划、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和项目检查等方面发挥政策性、权威性的指导作用。

①建立一个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政策保障体系。

②制定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管理制度,对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中的资金投放、项目选择、进展情况、岗位编制、质量效益等方面按照制度、准则进行具体管理,使得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能够落到实处。

③采用国家资助、社会赞助与学校出资相结合的策略,多方筹资以解决资金问题。

3 教师技术培训

教师在是否乐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效果如何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能动作用。

故应当开展对现行教师、师范学校学生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培训工作,使教师懂得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准则,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技术。

(1)组织理论学习:要求教师进修有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课程,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开展教学演示:组织教师参加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演示,使教师通过使用演示来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技术。

(3)组织教学观访:组织教师参观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较为先进的学校,通过观访提高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认识与使用水平。

(4)开展科技活动:组织教师参观新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展览会,传递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最新情报与信息。

(5)开展研制活动:组织教师参加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自制、检修讲习班,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制作水平、维护水平。

4 加强微观管理

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微观管理也是更好地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1)建立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管理制度,学校、地区乃至国家应当对现有的教学硬件、软件进行整理、分类、登记、注册,且层层上报,建立一个大型的关于现有教学硬件与软件的网络信息系统。

(2)建立现代化教学手段设备的互借、租赁制度,扩大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的频率、地域范围我国乃至世界的教育中都存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率低下的问题。

(3)审核课程内容对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的域限,界定课程应当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范围。

5 解决思想障碍

(1)使全体人们,特别是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手段从传统到现代化,它的发展又经历了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几个阶段,其发展的基本取向是向现代化的更高层次迈进。

(2)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点和强大的功能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许多人脑中还是一个概念,此外,还要克服定势思维,摈弃传统教学中形成的行为陋习。现在在相当多的教师中仍然存在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再加一块黑板就可以“打天下”的习惯,存在对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定势认识,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头脑中没有一席之地。

大学教学手段篇9

随着教育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为教学活动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表现教学内容, 实现教学最优化创造了条件。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改变以单一的手段、单纯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传递教学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及辩证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将是我们每一个小学教师要面对的问题。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推动思想品德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必将呈现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优势。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 。

思想品德课往往是让学生明白某个道理、学习某种品质或了解某种社会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理性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某种现象,要让他们理解、判断它的好与不好,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难达到很好效果。手段的单调,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去评判,而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则可以选用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手段结合在一起,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不易理解的社会现象,让它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保持环境卫生这一节内容,一上课就让学生看录像,欣赏一些环境优美的地方,比如:烈士公园、湘江边等让学生切身感受美。这些离他们生活很近的东西搬到了屏幕,学生感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接着通过生动的画面演示环境变化的过程:小河平静、清澈见底、空气清新,里面的小鱼儿自由自在的游,旁边的草地绿油油的,小动物玩得很高兴。慢慢地小河发生了变化,河水变成黑色的,里面的小鱼儿死了,地上到处是白色垃圾,小动物们高兴不起来了,小河哭了。屏幕上出现几个字。救救小河。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感动,积极性很高。这一场面引起学生的思考,对它们的启发很大,教育很大,学生深深感到保持环境卫生每个人都有责任,想到了一些保持环境卫生的办法。这比老师用多少优美语言去解释效果都好。心理学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二者加起来达94%。这说明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强得多。恰当运用这种手段,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知识的途径,达到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多媒体动画和录像片段等逼真的氛围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思维。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而且可以把学生观察的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社会现象的时空性,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思考。

尽管在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如上所述诸多优势,但并非是使用有了现代化手段就能保证教学的成功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需要我们根据思想品德教学的特点选择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认真实践、反复推敲。因此,要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手段和教学目标的关系。任何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必须服从于课时的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乃至服务于学生发展这一最高目标。因此紧紧为教学目的服务,在一定的教学目标、内容下,在教学计划中对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选择,使某种媒体对应于某一教学活动,以充分发挥出它们的功能,达到最大的效用,而不必要用的地方 ,则坚持不用,以免喧宾夺主,流于形式。所以,根据每堂思想品德课的目标需要来设计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是获得事半功倍之效的关键。 二是手段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在教学系统中,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四个要素。作为整体的各个部分,它们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要保证手段的应用取得最佳效果,必须研究系统中各其它要素及其组合,不能将现代化教学手段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内容是动态的还是静止的,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这些问题对手段的选择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因此,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教学系统整体的一部分,仅仅注意到自身的因素是不够的,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手段与媒体,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是手段与教学策略的关系。一堂思想品德课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中,不要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完善,而要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上。

总之,要运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仅有熟练的应用技术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为支撑,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技能。

大学教学手段篇10

一、明确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的目的

直观性教学原则是人体解剖教学的重要原则。直观教学是提高人体解剖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在具体的知识点上,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的目的并不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清楚。我们在日常听课中经常会遇到如下情况:

1.为用而用的现象

直观教学手段列为课堂教学评价重要标准的做法,促进了直观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但随之产生的另一倾向就是为用而用。

2.应用不当的现象

直观教学手段应用不当的现象在医学教育人体解剖教学中普遍存在,原因之一是所选的知识不恰当。一堂课中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是无所限制的。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手段的选择自然应依目的而定。众多的方法各有特点,如果选择不当,就难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还会弄巧成拙,出现败笔。

3.干脆不用的现象

由于对直观教学手段运用的目的性不完全清楚,对直观教具的性能认识不足,具体操作不熟练,对教材需要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的知识点研究不透,所以对较多人体解剖教师来讲,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多是不使用直观教学手段,或选其最简便、最熟悉的使用。

二、明确直观教学手段的功能

人体解剖课堂教学采用的直观教学手段除语言、操作实践直观外,主要是教具直观。今天随着现代化的进展,运用多种现代化电器声光设备进行教学,以加强视、听、练直观效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正日益普及,成为一种新的综合性直观教学手段。

1.直观教具

直观教具从性质上可分为形象性直观和逻辑性直观两类。

形象直观是使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受。通过形象直观使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人体解剖知识概念具体化,透过现象看本质。

逻辑性直观反映的不是劳动对象的具体形象,而是合乎逻辑以各种符号象征性地表达操作对象、劳动产品的形成过程。逻辑性教具包括符号式教具(如图画、图解、图示等)和文字式教具(如板书等)。

2.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将信息处理范围空间扩展的能力,可以极大地丰富信息的表现力和增强动态效果,能把许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把时间过程缩短或拉长,把空间距离变近或变远,可以在操作中任意地暂停重放、放大扩展,把微观的事物放大,把宏观的事物缩小。可以随意放大定格某一画面,或自由任意重现某一部分内容,让学生反复观察、深刻理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不论是传统的直观教学手段,还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选择时都要遵循以下原则: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形成人体解剖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助于人体解剖知识的巩固,总的原则就是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讲求直观教学手段的最佳使用效果

教学追求最佳教学效益,直观教学手段也存在一个最佳使用效果的问题。在教学中,影响直观教学手段发挥最佳使用效果的因素很多,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尤为重要:

1.知识的特点

教材中知识点尽管大部分都要仰仗直观教学手段的辅助才能输送给学生,但各个知识点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直观教学手段的要求并不一致。

2.现实条件

目前,我国各地的教学发展不一,有的地方多媒体设备已进入课堂,有的地方则仍然是一支笔、一本书,极少量的挂图。教师的条件也不一样,有的教师善讲;有的教师善画;有的教师善于使用直观教具;有的教师善于操作实践。讲求直观教学手段的最佳教学效果,必须考虑这些条件,才能扬长避短,殊途同归。

3.使用的艺术

即使上述几个因素都考虑得很好,也不一定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这里还有一个使用艺术的问题,即何时用,怎样用,尤其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把直观教具和正常教学、操作练习连在一起,使其浑然一体,也是我们必须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