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识谱教学十篇

时间:2023-06-20 17:18:51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篇1

一、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1.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

如,游戏l《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

游戏ⅱ《给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

如,小猫3、小狗ii小鸡777、小鸭6666,公鸡5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

2.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

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线谱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

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法》等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音符。

二、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先学歌曲,再识谱。

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

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

如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先攻难点,再识谱。

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分句、分段逐一识谱。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三、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

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

如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从头至尾)、逆唱(从尾至头)的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3、5、6、7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四、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另外,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篇2

一、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不少小学音乐教师还没有完全转变教学观念,音乐教学仍以简单的传授音乐技巧为主,没有将审美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背离了新课改对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即便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已经意识到识谱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专业素质的限制,导致音乐识谱教学效率低下,上述种种原因都阻碍了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正常发展。

二、识谱教学对音乐教师的要求

1.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方面

要想真正提高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教学水平,音乐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环节设计,在学生接受能力范围之内创新教学手段。在讲解基本音乐技巧基础之上融合一些识谱教学,使学生的感性审美和理性认知都能够得到提升。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全面激发学生对音乐识谱的兴趣才能提高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水平。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识谱的欲望,让学生在接触音乐后能够感受到蕴藏在音乐中的魅力。例如,在正式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或动画片曲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开展教学活动,或者选择与教学曲目相似的动画片曲目,带动学生对识谱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识谱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总体来说就是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多种资源以及多种教学活动全面激发学生对识谱教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投入到音乐识谱教学中。

3.创新教学方法

识谱教学相对于其他教学内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排斥的情绪。但识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失去了对识谱教学的学习兴趣,则会影响学生今后音乐素养的提高和品格的形成,所以要求教师要及时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将识谱教学与音乐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学习识读乐谱,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不仅是指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同时也代表新型教学方法的出现,对完善现代教学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三、小学音乐识谱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

1.制作教学课件强化识谱训练

小学生心理年龄和生理发育处于发展阶段,对音乐感知的能力较弱,所以教师要制作教学课件加强对学生基础的训练。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需要注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吸引力强、效率高的课件。只有制作科学合理的课件才能强化学生的识谱训练,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一首歌曲名叫“两只小象”,该首歌曲节奏感较强但旋律比较固定,教师就可以利用旋律固定的优势,将固定的旋律截取出来并向学生展示,通过反复的欣赏和练习学生会将固定的旋律牢记于心,这样在进行识谱教学时难度较低。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听唱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通过肢体模仿小象的动作来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愉快的活泼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如,学生在学习“卖报歌”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听过这首歌曲,所以可以直接让学生跟着录音机进行伴唱,通过对主旋律的引导让学生掌握该歌曲的唱法,该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识谱能力。

2.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学生课堂,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在现代化教学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和声音于一身,有着较强的感染性和趣味性,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关系,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同时新课改也对小学音乐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创新性地开发教学资源,分散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水平。

如,在对苏教版中“数蛤蟆”这一节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由于这首歌曲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旋律和音调出现了多次转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则很难向学生全面展示该首歌曲所涉及的音符,所以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在多媒体上用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小青蛙跳动的轨迹,了解大跳音的路线及特点,从而有效降低该首歌曲学习的难度。

3.适当引用模仿教学

音乐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在学习的基础之上创造出自己的特色,要想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音乐作品首先要从模仿开始。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特性开展模仿教学,让学生在模仿中积累经验,从而达到识谱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能为接下来的音乐创造奠定基础。

如,在学习“革命将士出征歌”时,由于该首歌曲属于陕北民歌,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同时歌曲由六句对仗工整的乐句组成,所以可以利用该歌曲进行识谱教学。教师可以在学生正式学唱之前将旋律打乱并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觉对旋律重新排列,将排列好的旋律进行演唱。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识谱教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情境教学法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同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集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活情境或营造生活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适当引入游戏,在游戏中锻炼学生的识谱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乐谱的学习比较抽象,如果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降低学习乐谱的难度,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乐谱。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篇3

小学音乐课要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理解力差、坚持性差的特点,依据大纲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乐谱是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及创作必不可少的工具。识谱教学是融合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的综合体,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但识谱教学是一个困扰着农村音乐教学的突出问题。针对农村学校学生求知欲、可塑性强,但生活环境缺少乐谱元素的特点,教师该从何入手,才能确保识谱教学循序渐进地进行?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学都是把识谱随课文分散教学的,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在小学阶段基本完成简谱识谱任务。事实上,这个任务远没有完成,也不可能完成。首先,这种过分分散的识谱教学法违反了记忆规律。音乐课不是每天都有的,更不是每堂课都只学识谱内容,很难及时组织复习。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忘前面,缺少连续性,形不成系统,效果自然不佳。其次,分散识谱教学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按目前课程的编排体系组织教学,学生不可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获得初步的识谱能力。小学学了两三年甚至四五年仍然无法独立视唱简谱,这样整个小学阶段,学生都必须在老师的“教”和“带”之下进行读谱练习,不能脱离老师学步,以获得自我发展。这在相当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识谱能力的提高。

一、选择适合的谱式

简谱和五线谱是我国现行的两种主要谱式。简谱是一种采用首调唱名的记谱法,记录单声部的歌曲非常方便,也较容易演唱。五线谱它通过线间的不同来表示音的高低,通过音符的不同形状,表示音的长短,它是一种高度系统化的图形谱。我认为选用何种乐谱开展教学,其原则是:是否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与学习水平,在开展教学中是否有效、科学,是否便于学习与掌握。从音乐教育面向大众化这一角度看,简谱有它很大的优势,如果从学生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有条件的学校还是应该选用五线谱。另外,在学校开展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例如:合唱、电子琴教学中就可根据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学习五线谱。

二、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1.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如,游戏Ⅰ《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游戏Ⅱ《给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如,小猫3、小狗ii小鸡77 7、小鸭66 66,公鸡5 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

2.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线谱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法》等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音符。

三、激发兴趣先学歌曲

学生为实现学习目的而自觉地去努力的心理动机是兴趣;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识谱教学成败的关键是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识谱教学和孩子先会说话后会写字一样,学生先学会唱歌,后学会唱谱。学生在先会唱歌的同时,先入为主地熟悉了歌曲旋律,这为歌谱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又能增强学生学习歌谱的自信。在刚开始进行识谱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认识音符“1”的唱名,然后认识音符“2”的唱名。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发现这种呆板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很厌烦,而且出现怠倦现象,我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而收效不大,为此感到非常苦恼。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教唱《祖国,祖国,我们爱您》这一课时,由于当时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得不够丰满,提前完成了歌曲的教学任务,课堂也剩余了些时间,我仔细看了下歌谱,觉得不难,适合让学生学唱,于是就把剩余的时间用来进行歌谱教学。没想到,学生一改以往唱谱时那副垂头丧气、没精打采的状态,竟然每个人都很自信地参与到歌谱的学习中,有个学生唱了一遍后,大胆地提出:“老师,原来学唱歌谱并不难啊,您的伴奏能不能稍微慢一点,让我把每个音符都唱唱准,好不好?”学生无意的一句话告诉我,先学唱歌,后学唱谱也是歌谱教学的一个好方法。

借助熟悉的歌曲识谱,在孩子音乐学习中,越是熟悉的越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演唱的兴趣。因此借助熟悉的歌曲来识读乐谱,是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经常使用。例如:歌曲《嘀哩嘀哩》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学生本身对乐曲主旋律有了一种“似熟非熟”的印象,这时老师可先引导学生跟着乐曲轻轻哼唱,然后指导学生视唱乐曲的主旋律,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位置,降低识读歌谱的难度,而且学生普遍都有较浓的兴趣和唱谱的信心,它比离开音乐形象的单项技能训练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观察乐谱、激励评价

在进行识谱教学时,以乐句(乐段)为单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乐句(乐段)的相同点,将相同或相似的乐句(乐段)放在一起学习。这种化繁为简的方法,既能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识谱的欲望和兴趣。在教唱苏少版五年级教材《春游》一课时,我先从乐句入手,引导学生观察乐谱,找出乐曲中相同或相似乐句,然后把相同或相似的乐句放在一块进行比较学习,这样不仅降低了难度,节约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通过比较,又让学生唱准了每一乐句结尾的音。

课堂中激励性的评价机制是学生学习的最大推动力。在教唱乐谱过程中,农村学生胆小、怕唱错、不敢张口唱,有些学生即使张口唱了,但声音小得像蚊子叫。于是,我采用了鼓励的方法。只要学生张口唱了,就会得到一个礼物——“小红花”。渐渐地,学生敢唱了,而且也乐于唱了。对于唱得好的学生,我会让同学们给他鼓掌,以示鼓励。

五、训练 “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美感最重要的来源,是音乐的生命,是识谱的基础,也是低年级音乐教学最先进入、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节奏感是通过身体运动来感知,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的教育体系中都研究节奏要素的单独练习,培养重要的节奏能力。他们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强调“动” ,节奏运动不仅要用耳朵听、用头脑理解,更要在运动神经中去感觉,促使儿童体验音乐的情感、音乐的流动。我们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练习形式发展学生对节奏的感知、记忆。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到处都充满着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节奏,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一些较有特点的节奏型,然后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地引导学生学习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如让学生模仿钟表的声响:“滴嗒、滴嗒”,就是×× ××|×× ××|的节奏型;让学生模仿“哒哒哒哒”的机枪声,实际上就是×××× ××××|×××× ××××|的节奏型;让学生学习称谓的叫法“爸爸,妈妈”就是×. × ×. ×|的节奏型等进行类似的节奏训练。再如在苏少版一年级上册《动物说话》这一课中,让学生通过律动分别模仿小鸡说话“叽叽 叽叽”、小鸭说话“嘎 嘎”、老牛说话“哞—哞—”,初步感受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的时值。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的说话中,强化学生的节奏感,例如:老师边敲双响筒边说:“今天 太阳 | 出来 了|”,接着让学生编创,如:“我们 大家 | 来唱 歌 |,”师:“唱起 歌儿 | 真快 乐”,生:“啦啦 啦 | 啦啦 啦 ||”等,总之,我们要把节奏融入学生最常见的生活、语言、活动中,把节奏教学融入孩子最熟悉的情境中,这样孩子才能毫无负担地学习。

六、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篇4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现行的苏教版音乐教材中编排的识读乐谱的知识太过集中于三四年级,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如果把有些识谱知识与低年级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一年级就开始进行识读乐谱,经过一二年级两年时间的学习,学生进入中年级以后识谱的能力将会大大提高,这样就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开展各种音乐活动和音乐创造。本着这样的理念,本学期,我们全区的小学低年级音乐老师在教学中大胆地进行了识谱教学的尝试。今天,维扬实小的吴玉兰老师在二年级上了一节教研课——《过新年》。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活泼热情,具有很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旋律朗朗上口,学生易于掌握,由此歌曲渗透识谱教学,效果明显。再加上吴老师对歌曲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和处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既学习了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又使一些基本音乐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识谱教学的内容很多,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尝试、探索、研究。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7。提倡学科综合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2。音乐基本技能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篇5

一、识谱教学缺失现象剖析

在现实教学中,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识谱教学方法,学生的识谱能力参差不齐。识谱过程对很多学生来说,犹如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音乐教师虽对识谱教学有意识地关注,但由于缺乏一套科学的识谱教学序列规程,实施较随意。教师往往只是在歌曲、欣赏、器乐教学中碰到相关音乐知识时加以讲解,缺乏循序渐进的、有梯度的教学思考。低段、中段、高段几乎都是一种方法,这就造成低段学习掌握困难、高段炒冷饭的尴尬局面。每到识谱环节,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音乐课堂识谱教学认识不足,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教师对音乐教学中个体之间的差异、潜在状态、发展状态及学习中可能存在的识谱困难与障碍,都缺少必要的了解和分析。第二,教师没有深入挖掘音乐教材编写的深层含义;没有对教学内容承载的识谱教学价值进行深入研究;没有进一步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分析、加工或补充,并选择设计相应的识谱教学方法。第三,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只考虑了具体某一课时目标,未能关注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技能基础,缺少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读谱能力差异实际的问诊。

二、识谱教学应把握的原则

(一)识谱教学要合情

所谓“合情学习”是指识谱学习要合乎音乐作品的“情”。这一过程应在音乐的情感中顺带融洽地进行,而不是把“识谱教学”当作目的本身。

(二)识谱教学要合理

识谱学习要安排在合理的地方、选择合理的时间呈现。学唱歌谱要在音乐表达中自然而然地拓展,为学生搭建识读乐谱、感悟审美情感的平台,而不应游离于音乐表现之外去学唱;安排的唱谱要在音乐情感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生成,而不应游离于教学情感氛围之外去操作。

(三)识谱教学要“合规”

所谓“合规”指的是识谱教学的目标体系要科学,合乎学生识谱的发展规律,避免出现识谱的学习要求过高和过低的现象。另外,对曲谱知识技能点的推进需要讲求方法,循序渐进。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和作品的亮点层层递进地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每一次学习都有所得。教师应避免在学习中忽略学生原有基础及学生自身掌握情况盲目地进行教学。

三、各学段识谱教学的有效推进策略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设计识谱教学活动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低段应主要采用直观学习模式,以操作、活动、游戏为主要学习手段,避免批评,让学生乐学。对中段则要呵护学生,扶持他们参与识谱学习,鼓励探究学习,发现、归纳乐谱中的规律,让学生巧学。对高段要正确认识差异,满足学生合作、探究的愿望,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合作识谱、自主学习。总之,应让识谱教学在有趣、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快乐进行。

(一)低段学生游戏识谱,让学生乐学

低年级学生的音乐知识及读谱能力处于初级阶段,他们生活经验少、形象思维活跃。因此在识谱教学中应该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直观地学习歌曲,理解音乐知识。让学生在有趣的音乐游戏中乐于参与音乐体验活动,培养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并乐于接受音乐知识的传授。

1.用小动物冠名模唱音高

“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小学低年级学生应从感性上积累音乐的节奏感和音高感。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听唱法学习唱歌,用“模唱唱名”的方法学习唱谱,并让学生经常“背唱歌曲的唱名(曲调)”,促使学生具有大量乐谱的感性积累,从小建立起比较牢固的“唱名音高感”。不用乐谱只用听唱的方法学习“唱名”,减少了学习识谱的难度。学生集中于听觉方面的学习,这就有效加深了学生对唱名的记忆。

2.用大自然的音响模仿节奏

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探索大自然的音响。从大自然的音响中可以模拟出各种节奏,这对学生学习节奏很有帮助,既有趣又直观形象。低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识谱能力,需要找到直观的事物通过迁移的方法让学生领会各种时值、长短不一的节奏,在模拟音响的同时学习音符时值,建立音响与识谱的联系。

3.在游戏中建立音高与节奏概念

低年级学生的识谱技能重在听觉的建立,也就是要能对do到si一个八度内的音高建立听觉概念,不要求会识谱。学生应能根据音乐用肢体律动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及高低起伏变化。这种能力可以通过音乐游戏来进行训练。

(二)中段学生随歌识谱,让学生巧学

中段是学生识谱能力培养的一个关键时期。中段学生对识谱具备一些基础,但单纯的识谱教学,是将学生置于一种死记知识、苦练技术的氛围之中。所以识谱与视唱不应该作为孤立的知识点,而应该是形象生动、动静结合、讲练结合、深入浅出。教师还应注意将难点分散,充分调动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参与。以歌曲为载体、随歌唱谱是非常好的一种识谱教学方法。

1.先歌词,后歌谱,借助乐感识谱

大多数学生的歌词模唱能力要强于识谱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发挥学生的这一强项,采用先唱歌、后识谱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唱歌,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解决歌谱中的难点,降低识谱难度,这样能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其对音乐的热爱。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演唱就更加完美。

2.作比较,找异同,寻找规律识谱

针对一些有规律的歌曲,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乐句节奏、旋律上的异同点。遇到完全相同的乐句可以放在一起练习;节奏相同的乐句比较它们的音高再唱;对略有变化的乐句则引导学生去发现差异处再唱,降低歌唱的难度。

3.有选择,降难度,突出重难点识谱

中段学生的识谱教学要有选择性。一首歌的曲谱不一定要从头到尾全部教学,应根据歌曲的重点难点选择学习。如碰到一些大跳音程、难以把握的切分节奏、学生难以把握音准的变化乐句等,可采用师生合作的方法,降低难度解决重难点。

(三)高段学生合作识谱,让学生自主学

高段学生已建立了基本的读谱知识和一定的识谱能力,这为合作识谱、自主学谱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在识谱教学中留有空间让学生自学,能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学习、发挥群体作用共同解决歌曲识谱的难点,是高段学生接受挑战、主动识谱的一个有效的学习策略。

1.优生引领,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学生的识谱水平有一定的差异。课外学习乐器的同学识谱能力普遍较强,让他们引领其他同学组成合作小组,学习氛围和效果都非常理想。此外,还可采用“特长生带动合作”“小老师教唱”“一帮一”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2.分组合作,体现自主识谱的层次

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即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每一组围坐在一起,合作学习歌曲的其中一个声部,每组由若干识谱能手担任“小老师”,教师参与其中,有意识地进行指导,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集体智能。这种方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融洽师生之间的协作关系,真正达到资源共享。

3.师生合作,攻破自主识谱的难点

教师在备课时要准确地找到识谱学唱的难句,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例如,可以将学生有能力自主学会的旋律交给学生自己学,把难句暂时交给教师。采用师生合作的方法,师唱难处,生接易处。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旋律,在初学时降低识谱的难度,学生易于接受,不会产生识谱的畏难情绪。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篇6

现状的某些遗憾

识谱教学作为普通音乐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层次虽然有年级高低的难易之分,但是其核心内容不外乎“识”“读”两大部分。“识”是认识乐谱(简谱或线谱,下同)的各种符号和对乐谱知识的通晓,“读”是能够根据乐谱进行视唱。从音乐学习规律来看,认识乐谱是对音乐记谱知识的认知,比视唱乐谱要容易一些;但是从识谱教学的目标来看,认识乐谱只是过程,是手段,其存在价值必须落实在视唱乐谱和对音乐的聆听辨别上。当然,视唱也有不同的层次,如对陌生乐谱的看谱即唱、对熟悉乐谱的复习性视唱和在有乐器伴奏下的看谱视唱等。在常规情况下'视唱多指对陌生乐谱的看谱即唱,而在新课标中,重点是对后两者的实践和运用。

由于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没有进行严格而系统的视唱练耳训练,因此,在当今社会接受过中小学义务教育的青年中,虽然大都会将简谱中的“1、2、3、4、5、6、7”读为“do、re、mi、fa、sol、la、si”,部分还可以认识、分辨出五线谱中的谱号和音符,但能够看谱即唱者却为数不多。两年前,我应邀到一所综合大学去讲学,听课对象是非音乐专业的音乐爱好者。开讲前,我就有关音乐问题进行了举手式的模糊调查,当问到“拿到没有学过的歌谱(简谱或线谱都可以)能够视唱的请举手”时,全场120多人举手者仅6人,仅占这些音乐爱好者的5%左右。这些受过漫长基础音乐教育的、爱好音乐的同学的识谱能力尚且如此,其他高中毕业生的识谱能力就可想而知了。当然,这种随意调查的前提条件(如乐谱的难易程度)是模糊的,但是它却从一个较开阔的视角反映了当代青年“视唱盲”的概率,也验证了对社会上绝大多数中学毕业生不能够识谱视唱的指责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事实依据的。

当然,接受过普通音乐教育的人群中确有一些读谱视唱的“能人”,但大都是进入高校音乐专业学习的学生。即使如此,他们也要在考入音乐专业之前,进行一段高强度的视唱练耳训练,才有可能步入音乐的学习殿堂。但这并不是我们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他们也不是我们教育的主体对象。

作为国民基础教育内容之一的音乐课,虽然覆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各阶段,使学生经历了十数年与音乐的“亲密接触”,但是毕业之后大多数不能够看谱即唱,不能通过视唱歌谱来自学一首新歌。看来这种远期教学效果确实存在不尽如人意的一个方面。就这一现实来说,它难以使我们的音乐教育“十全十美”,某些社会舆论的指责也确实容易模糊人们的视线,甚至使我们自身产生某些困惑和遗憾。

因果关系的深层思考

但是,经过反复深入地思考,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存在问题的成因不是我们的教学质量不高,不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失职,更不是基础音乐教育的失败,而在于这种质疑的“靶点”偏离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本体目标,以某些专业音乐教育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普通音乐教育。具体地说,普通音乐教育不能够达到人人看谱即唱,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其中既有音乐本体规律的约束,也有课程设置的限定;既有素质教育属性的显现,又有教学内容的制约。通过这些因果关系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求证识谱教学标准的合理定位。

普通中小学属国民基础教育,其教学内容必须从培养人的整体素质出发,所设课程既要具有“ABC”性质的基础教育入门品质,又必须覆盖人类文化知识技能的主要门类。现行的中小学课程设置是经过近百年教育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小学以语文、数学为主体,中学陆续加进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基本学科(如历史、地理、政治、生物、物理、化学等),同时,还注意了美育和体育在人才成长中的作用,长期开设了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在这种全面人格塑造、综合素质培养和宏观文化背景的前提下'音乐课的学时每周安排1-2节显然是实事求是和科学合理的。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介入其表现领域的识谱视唱是包容了一系列音乐要素表现的技能。其中既展现了音乐进行的形式特征,更显示了视唱者从音高、节奏到乐感表现的能力。所以,识谱视唱不仅是技艺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专业色彩。长期音乐教育实践证明,对于这一工具的使用是要通过较长时间的系统训练,才能逐步掌握的。因此,在专业音乐院校,不仅将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入门必考科目,而且在入学之后,还要经过一年左右的专业课程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这一工具的技能。因此我们可以认定视唱练耳是一项专业技能,要求它在基础音乐教育中普及,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性的国民义务教育,尽管在课程设置上音乐是各年级的常设学科,但是每周仅有1-2个课时。就是在这样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小学到初中(1-9年级)需要安排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项内容;高中需要有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等六大模块的学习项目。在这丰富多彩的音乐学习世界里,识读乐谱教学应该结合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内容,在音乐听觉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在这样多元教学内容的环境下'让全体学生按照读谱技能训练的规律来学习视唱练耳,那既是困难的,也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也可能正是这种原因,在新课标中才没有使用专业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的课程名称,也回避了过去教学大纲中使用过的“视唱练耳”、“视唱听音”的名称,而以“识读乐谱”这样通俗的概念来命名。

实践新课标以来,许多音乐教师在课改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识读乐谱能力,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效果。例如先教歌词,唱会之后再学唱乐谱,以减少唱谱的难度;用图形谱、旋律线等形象直观手段来辅助识谱;和创作教学相结合,利用创编旋律的方法来提高识读乐谱的能力……这些突出审美教育和遵循音乐学习心理特征的改革经验,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受教学时间限制而无法系统提高学生独自视唱陌生歌谱能力的现实。

所以,不论从中小学的教育目标、教学性质还是从基础音乐教育的任务与内容等方面来看,都无法改变识谱教学的启蒙特征,也难以达到大多数学生在完成了全部音乐学业后能够看谱即唱的专业水准。

审美教育中的识谱教学

在新课标及其教材中,识谱教学是以“识读乐谱”命名的,它与传统的音乐教学大纲中的视唱听音、视唱练耳相比,不仅有某些模糊性的通俗之感,而且也存在降低要求的内涵(如听音、练耳不再明确体现在名称上,而是融入相关说明中)。这无疑是根据“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淡化了识谱教学的难度和专业色彩。在具体安排上,是结合听觉感受来进行的,通过演唱、演奏乃至鉴赏、创造都可以融入识谱教学的内容,但是不要求识读乐谱本身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技能训练难度的专业性。即使到了7-9年级,也只要求达到“用熟悉的歌曲、乐曲学唱乐谱……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的标准。这些包含着运用模仿心理来完成的初级听音视唱,既减少了技术上的难度,又获得了音乐美的感受。至于到了高中阶段,由于安排了六大模块学习内容,识谱教学就更要依附于其他内容进行了。当然,正规的课堂教学不要求学生独立视唱,并不是放弃运用多种方式来运用乐谱、熟悉乐谱,也并不排斥一部分爱好音乐的学生通过课外艺术活动来提高个人的视唱水平;此外,某些基础好的特长生或音乐特长班级,也有可能带来识谱教学的突破号惊喜,但这仅属个案。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篇7

关键词:音符;小学;识谱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49-01

识谱教学是引领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的必经之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这充分说明了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但现在广大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堪忧,特别是学校的管理者对音乐教育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师资力量薄弱,音乐教师严重缺失,仅有的音乐教师业务能力弱,许多学校由班主任兼任音乐教师。其次,音乐硬件设施很差,大部分学校没有基本的音乐器材。所以音乐教学在广大农村几乎是空白,而且仅有的几个音乐教师大部分只是拿着录音机去上课,根本没有进行识谱教学,对学生的识谱能力的培养极不重视,音乐知识也很少涉及,以至于出现可笑的场面:送教下乡的市内老师问学生音乐课本歌曲中的“5”(sol)念什么?学生竟念成数学中的5,让人看后不禁感到揪心与惭愧,该反省一下我们的音乐识谱教育了!

作为一个音乐教育者,我认为识谱教学是学习音乐和感受音乐的基础。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及创造音乐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日后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修养和持久的音乐兴趣提供了必要条件。

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识谱教学呢?培养兴趣是关键。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我认为,我们要进行知识与技能教学时不能简单机械的训练。几年来,我在音乐课堂的识谱教学中,运用各种方法让识谱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它蕴含在情境教学当中,使学生不知不觉的学会了识谱,掌握了这种基础的音乐技能。

一、用具体生动的音乐形象认识音符

我们在识谱教学中初识唱名时,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从兴趣入手,引导孩子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小学的孩子们最喜欢小动物了,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这些动物形象让学生认识唱名。如一年级教唱名1(do)、3(mi)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们,他们同住在一栋漂亮的楼房里。啄木鸟大叔住在一楼,他天天给大树治病,嘴里经常念叨1(出示1 do)。住在三楼的小花猫探出头,喊着“早啊!喵!咪-咪-咪!(出示3 mi)。” 学生边唱边模仿动物,教师借机画出简笔图,这样赋予音符以动物的形象,让学生感悟了音符的高低。以后几个音符的教学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创编动物形象,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并接受。

在学生学会这些音符之后,让孩子们扮演七只小动物音符,教师可以扮演饲养员,拿指挥棒进行点唱,点到谁唱谁开口。以这种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会,这样音符在游戏中就自然的被孩子们记住了。

二、在学生的肢体语言中感受音高变化

利用手势及旋律线等肢体语言进行教学也是一种很好的音乐感受方法。在认识七个唱名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在歌曲学唱中利用旋律线条、图形谱等,让生随着音乐的高低走向画出来,并随其唱谱,达到动静结合,全方位感受的目的。利用柯尔文手势,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并唱准音高。久而久之,学生对音符的高低就有所感悟,并在孩子心里内化。

三、模仿教学是识谱教学的一条便利途径

在以往音乐新授教学中教师机械、呆板的直接让生识谱唱谱,孩子会感到很困难,以致讨厌识谱教学。而我是在体验歌曲之后,顺着他们的兴趣来,让孩子直接学唱歌词,再唱曲谱,这样学生既容易感受歌曲形象美,又保持了学唱歌曲的积极性,化难为易,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唱《大鼓和小鼓》这首歌时,经过感受歌曲情绪、体验音乐形象、在各种声势动作中反复倾听等教学活动后,学生已基本熟悉了歌曲的旋律,甚至有的学生已经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 这时我顺势让学生随着琴声唱词,他们唱几遍就学会了歌曲,此时再进行曲谱学唱,学生脱口而出。这样识谱对于孩子们就不是一个负担,他们对学唱曲谱也就会充满了信心。

四、引导学生背唱曲谱,加深记忆

学生从感性上积累音乐的节奏感和音高感,有了大量唱谱的感性积累,就能比较牢固的建立起唱名音高感。教材中的一些歌曲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唱起来朗朗上口。我们就利用这些歌曲来尝试在游戏中背唱乐谱,他们会觉得容易且有趣。如:歌曲《大雨和小雨》。

1=C 2/4

5 3 | 66 5 | 3 1 | 33 2 |

66 5 | 33 2 | 31 23 | 1 ― ||

学生都愿意演唱这首歌曲,特别是喜欢带上声势动作来表现歌曲中“大雨小雨”的形象。这首歌曲共有1、2、3、5、6五个音符,我给学生分为五组,每组代表一个音符。哪个音符出现, 就请代表此音符的小组做出相应的动作。当音乐响起时,此起彼伏,他们玩得兴趣盎然。而其实我们完成了孩子背谱的过程,相信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中,音符对于他们不再陌生,而且会成为好朋友的。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篇8

关键词:高职教学音乐欣赏识谱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目前都开设了《音乐欣赏》这门选修课。识谱,作为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一个基本技能,本来在小学,至少是中学阶段就应学会的技能,在笔者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却是:绝大多数高职学生都还不会,甚至是一窍不通。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从事音乐教学工作者的遗憾。怀着这一使命感,笔者特从识谱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来谈谈“识谱”这一教学内容的开展。

一、识谱教学的基本内容

要让学生学会识谱,首先必然让学生了解“谱”的内容。在此,笔者将“谱”的内容分解为“节拍”“节奏”和“音准”三个基本内容。

(一)了解节拍是学会识谱的基础。节拍,是强拍与弱拍有规律的循环出现,它是决定乐曲风格特点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的内容主要有:

1.常见的节拍类型:单拍子和复拍子两种。单拍子有2/4、3/4和3/8三种,复拍子有4/4、6/8两种。

2.各个拍子的含义:

2/4拍中“4”:代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2”代表每小节有2拍;

3/8拍中“8”:代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3”代表每小节有3拍等等,

也就是说,在节拍类型中,“分母”代表的是以几分音符为一拍,“分子”代表的是每小节有几拍。

3.各个拍子的特点:

2/4拍的每小节的强弱规律是:强弱;

3/4拍的每小节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

3/8拍的每小节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

3/4拍与3/8拍的强弱规律一样,它们的不同点主要在于3/8拍比3/4拍的速度要快;

4/4拍的每小节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

6/8拍的每小节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二)认识节奏型是学会识谱的关键。根据笔者多年的学习及教学经验总结,将常见的一些节奏型概括为一拍节奏型和两拍节奏型两种,其中常见的一拍节奏型有以下九种(以简谱为例):

1.X即一个四分音符,简称为“四”。

2. 由两个八分音符组合而成,简称“二八”。

3.由一个附点八分音符和一个十六分音符组合而成,简称“一拍前附点”。

4.由一个十六分音符和一个附点八分音符组合而成,简称“一拍后附点”。

5.由一个八分音符和两个十六分音符组合而成,简称“八十六”。

6.由两个十六分音符和一个八分音符组合而成,简称“十六八”。

7.由一个十六分音符、一个八分音符和一个十六分音符组合而成,简称“一拍切分”。

8. 由三个八分音符组合而成,简称“三连音”。

9. 由四个十六分音符组合而成,简称“四十六”。

常见的两拍节奏型有以下八种(以简谱为例):

1.由一个八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和一个八分音符组合而成,简称“两拍切分前八后八”。

2.由一个八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和两个十六分音符组合而成,简称“两拍切分前八后十六”。

3.由两个十六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和一个八分音符组合而成,简称“两拍切分前十六后八”。

4. 由两个十六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和两个十六分音符 组合而成,简称“两拍切分前十六后十六”。

5.由一个附点四分音符和一个八分音符组合而成,简称“两拍附点后八”。

6. 由一个八分音符和一个附点四分音符组合而成,简称“两拍附点前八”。

7.由一个附点四分音符和两个十六分音符组合而成,简称“两拍附点后十六”。

8. 由两个十六分音符和一个附点四分音符组合而成,简称“两拍附点前十六”。

(三)音准练习是学会识谱的核心。掌握了音乐的节拍规律,分析完旋律的节奏型后,接下来就是识谱教学的核心内容――音准练习。所谓音准,就是要将一个个音符的高低唱准确,这既是学会识谱的核心与重点,同时也是学会识谱的难点。笔者所遇到的实际教学情况是:学生除了在上课时跟着老师练习之外,课后根本没有条件练习。那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音准练习呢?这个问题实际上也就是识谱教学的方法问题。

二、识谱教学的方法

识谱教学,其难点概括起来主要就是节奏与音准,把这两个关键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也就基本能迎刃而解了。那么,如何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呢?我们先来分析两种教学方法:

(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识谱教学时,传统方法就是“先学识谱,后学唱歌”。上课时老师先让学生反复的学唱歌谱,对于难点更是停下来重点加强练习。待学生木偶似地跟着老师唱了多遍曲谱后,再带着学生学唱歌词。对于这样机械地学习识谱,不但不能让学生学会识谱,长此以往反而会让学生对识谱产生厌倦甚至恐惧心理。

(二)有效的识谱教学探讨。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时,笔者发现,学生对于自己学唱的歌曲,他们能非常准确地把握住音乐的节拍、节奏与音准,特别是对于有些难点(如切分、连音等)都能很好地把握。看到这种想现象后,笔者将传统的识谱教学方法加以变化,总结出了三种识谱教学方法:

1.让学生尝试唱自己熟悉歌曲的乐谱。上课时,老师先反复播放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乐曲,让学生熟悉作品并对作品从整体上有一个了解,再教学生唱歌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本首作品的难点,最后再引导学生尝试着唱谱。这样不但降低了识谱的难度,而且让学生潜意识中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识谱的兴趣,最终让他们慢慢掌握识谱的技能。

2.简单的旋律试唱练习。每次上课前或者下课前,老师准备一些简单(一般有四至八小节即可)而优美(朗朗上口)的旋律,带着学生进行乐谱试唱训练,这样的训练时间长了,对于提高学生的音准也有很大的帮助。

3.单音听音练习。在上述两种练习方法进行的同时,可以进行单音听音练习。也就是当学生基本学会试唱一首乐谱后,老师将乐谱中所包含的音节一个个用钢琴弹出来,然后让学生尝试着说出老师所弹的是什么音。这种练习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音准效果最好。

当然,要完整而准确地学会识谱,仅仅只掌握以上三个内容肯定还不够,在实际曲谱中还会有很多音乐术语与记号。笔者认为,对于这些音乐术语与记号,可以在熟练掌握了上述三个基本内容后,在识谱教学实际过程中再给学生一一讲解。

总之,识谱教学作为《音乐欣赏》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学生真正学会认识音乐、分析音乐、欣赏音乐有着非常重要的的作用,是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中的一项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张俊,郭爱民,李岳庚主编. 音乐与音乐欣赏. [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8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篇9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经常提到音乐课中的识谱教学,有人认为越早教学效果越好,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用二到三学期来所谓的“集中识谱法”,或每节音乐课用一半的时间来识谱。以为重视学生的识谱,就能提高全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我认为这是一种误导。

关键词:音乐 识谱 误区 探讨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4-0180-01

现在的学校把音乐课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对识谱的教学,然而在缺乏足够音乐实践来源的显示情况下,这种识谱教学的效果又如何让能够有理想效果呢?也许学生可能能够回答“几分音符几拍”,却几乎唱不到每个音应该有的高度。这种理性的、枯燥无味的教学压制了同学们对美好音乐的向往。所以学生们才会说出:“识谱多没意思”。他们不喜欢练发声,更不喜欢视唱练耳、唱歌谱,多数学生对识谱兴趣淡漠。老师们说:“识谱教学太难,但为了完成大纲规定的,使学生更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的任务,对于识谱教学实施了大量的“倾斜”,然而这种倾斜却使得绝大多数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厌烦的情绪,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不妨想想:要是按照这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来指导教师的音乐教育,那究竟是识谱为加强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呢?还是音乐课为孩子们掌握识谱技能服务呢?究竟是通过乐谱达到学习音乐的目的,还是通过简单的技能训练达到识谱的目的?显而易见,这种见解说的提高民族的音乐素养不是建立在均衡提高学生音乐文化水平的基础上,也不是建立在均衡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前提下,而是建立在枯燥的提高识谱能力的基础上。首先,执教者不能正确理解“识谱”的意义,这是识谱教学失误的主要原因。识谱决不能等于只是让学生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也决不等于单纯的乐理知识传授。音符和乐谱中的其他符号那是用来记录音乐中千变万化的声音的,只有当学生能用声音(歌唱或演奏)把乐谱中的各种符号的含义正确的再现出来,才能说是该学生具备了识谱的能力,因此,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其次,识谱教学方法的不当是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有的教师在教唱乐谱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分句带学生唱,以为这样会省时间、省气力,其实情况恰恰相反。教师的范唱只是一根“拐杖”,学生在拄着这根拐杖有可能很快学会一首又一首乐谱的演唱,但是离开了这根拐杖有可能什么谱曲都唱不精确。于是乎,教师永远是一句句教唱,到头来学生还是脱不了“语言”的帽子。中学音乐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掌握必须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具备基本音乐审美能力,增强音乐文化素质。也就是说,识谱教学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音乐文化而努力的。那种以单纯的掌握识谱技能为目标而忽视或者轻视了提高学生们音乐文化素质的教学理念,我认为显然是与中学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背道而驰的。

音乐,我们常说是听觉的艺术,那些音符只有变成音响的时候才能称之为音乐,否则便是没有意义的。它其实不像文字,文字的话即使不念出声只是看也能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苏联伟人曾说过“对于一个非音乐的耳朵,即使是再好的音乐也是没有意义的”。而音乐的耳朵则是最起码的条件,也就是要建立起内心的、音乐的听觉,把握好各音部之间的音程关系。只有这样,唱歌才能成调,才有了识谱的基础。这样看来,内心对音乐感觉的培养才是关键的一点。那么,内心听觉建立是否能够依靠“集中”来解决呢?能否整堂课整堂课地用“填鸭式”的方法贯注呢?内心听觉的建立是要靠持之以恒和循序渐进以及教授得法,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并不是专业音乐高校的人才教育,所以,我们的教育要有度才行。

普通中学的识谱教材,甚至全部都穿插于综合性很强盼音乐教材之中。这种教材包括了歌曲、器乐曲和音乐知识以及综合练习等多种内容。试唱曲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单声试唱训练或线谱中涉及到的谱号也多为G谱号。明显的能看到,这是为适培养音乐专业人才而采取的措施。再说,中学的识谱课本零散、浅显、内容很好,在教学时间上,尽管其时限很长,但是其中间隔跨度很大(小学每星期二节音乐课,中学每星期一节音乐课),不太集中,所以学生容易遗忘。在教学实践中,不可能总是达到相应的训练速度和训练频次,并且这种纯技能的训练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学生的识谱要求必须适合他们的实际,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音乐的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中来,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和参与音乐时间的愿望。通过音乐课的引导,养成逐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和对音乐美的追求。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篇10

【关键词】图形谱 教学 小学音乐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27-02

随着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了新的改变,尤其是教材中加入了大量极具创意的图形谱。运用形象而生动的图形谱,能够帮助学生感受音在高低、长短、强弱等方面的差别,从而更易于让学生们接受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孩子们的年龄与心理特征,以他们的需求为基础,切实淡化原本枯燥乏味的读谱知识,把音乐的多种形式和教学内容以图形谱的形式进行呈现,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入音乐,感受与理解音乐要素的重要作用,以实现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之目的。

一、图形谱教学概述

将音乐用图谱形式加以表现,是一种既原始也现代的特殊表现方式。图形谱具有直观和形象等特点,正好符合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所以,图形谱教学也就成为了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音乐课就大量采用了形式、形象、直观的图形谱以帮助学生们感受与体验音乐。所以,在图形谱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把这部分教学内容下放给学生们自学,为其提供一个自主化的音乐学习空间,让他们在探讨图形谱的过程中发现音乐之美。图形谱应用了实物、点、线等图形或者符号,能够体现出旋律之走向、节奏之长短以及音之强弱。以图谱形式将比较难以掌握的节奏依据不同的歌曲内容或者意境,设计成为框架型音乐,让学生们在其能力所及状况下自由应用,从而减小学习难度。

二、图形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一)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低段教学中,运用卡通图谱能够帮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之魅力。这是因为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通过创设轻松和谐的音乐氛围,能够切实调动学生们的参与意识,让其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实践之中。运用卡通图谱,能依据音乐作品风格与具体内容来创设出具体情境。通过设置良好的情境,学生们的视觉与听觉均将被调动与开发起来。比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笔者先简单介绍作曲家在小时候做过关于玩具的梦,让学生们想象有可能会有什么玩具,再分别欣赏数段配以不同玩具卡通图谱的音乐,让小学生们通过不断变化的卡通图谱,对不同的音乐做出不一样的身体反应。待学生们熟悉之后再欣赏全曲,最后由师生们进行合作表演。尽管低年级小学生无法长时间关注一件事物,但是只要配上了生动而活泼的卡通图形,就能够让其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二)在小学中段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中段教学过程中,运用简易的图形符号,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乐曲之中各个乐句的主要作用,进一步加深小学生对于作品在更深层次上的了解,以求实现作者所需的意境之高度,完全可以让小学生们自行用最为通俗的图画形式对音乐进行展现。比如,可以用来代表旋律线上行,可以用来代表旋律线下行,可以用来代表速度快,可以用来代表表示速度慢,可以用来代表力度强,用来代表力度弱。以上图形的使用完全取决于学生个人的喜好。鉴于中段学生已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知识积累, 简单的图形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听力与欣赏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其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在运用图形符号之时,应当积极鼓励小学生们运用自己觉得最为明白的图形或者颜色来代表音乐,要求其能解释自身所画出的图形谱,从而在持续练习之中充分锻炼学生们的音乐感知力。

(三)在小学高段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高段音乐教学之中,应当要求孩子们能够自主地创编出图形谱,从而利用图形谱以帮助他们主动学习音乐。在音乐教学活动当中,一个必不可缺的重要因素就是想象。小学高年级学生尚处在富于想象和憧憬的年龄,其思维不仅十分活跃,而且极为敏捷。就如同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在音乐教学领域之中,创造力是全面发挥小学生群体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这对于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来说,具有极为重要之意义。所以,学生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应当让他们进行更为充分地想象,以求更加活跃孩子们的思维,更加解放孩子们的思想,让他们能够拥有更为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 能够充分发挥图形谱所具有的积极作用,运用其独特的方式来大胆想象、充分解释和全面宣泄自身情感,进而张扬其个性特点,不断提高他们在音乐领域之中的想象能力。比如将一些富有表现力的作品进行设计,使全班同学可以参与聆听,并进行动作表现、打击乐器演奏和参与游戏的完整地图形谱。例如第八册中的《小螺号》,可以将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乐节、乐段、配器等接近于客观地用图谱呈现,引导学生参与。笔者曾在最后一个综合环节中,根据学生对听海、看海、演海的表现,汇总设计成了这样一个图形谱表格,让学生自主表演:

又比如,在小学音乐欣赏课《船歌》课堂教学上,笔者首先会为学生们播放管弦乐音乐作品《船歌》,而且不给予其以任何指点,只要求小学生们一边听音乐一边选择一种合理的方式来进行表现。因为该乐曲的旋律流畅而且摇曳,所以大量小学生均会选择使用波浪线来加以表示。此后,笔者开始播放二重奏《船歌》,要求小学生们在画出图形谱之时能够和前一首乐曲有所差别。最后,笔者再要求小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形式,为乐曲取出名称,并且要能解释自己所画出的相应图形谱。同学们所提供的答案有很多,比如,有《美丽的水草》、有《摇啊摇》等,由此可见,尽管学生们的内心感受各有不同,但是其所出示的图形谱基本一致,这就说明了小学生们对于乐曲结构已经有了初步了解。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必须以培养和提升小学生们的音乐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为其成长提供比较多的自由发展空间与展示舞台,从而锻炼其胆量,提高其创新能力。图形谱——它正向我们广大音乐老师展示着其独特魅力,它是新课改实践中不可丢失或缺少的一块教学领地,设计新颖别致、入情合理的图形谱,将为课程标准的实践助燃,为学生的发展添翼;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真正把学生从知识与技能的套子里解脱了出来,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图形谱以其所具有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得到了师生们的共同青睐,作为提升学生们学习兴趣的重要辅助手段,我们要学会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合理地使用图形谱,让学生们在音乐实践之中更加积极而愉快地学习、理解与享受音乐。

参考文献:

[1]谢嘉幸,郁文武.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顾颖慧. 识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J]. 魅力中国,2009(12)(下).

[3]单森权. 识谱教学的新思考[J]. 中国音乐教育,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