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调查防治十篇

时间:2023-06-14 17:35:56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1

【关键词】病虫害;调查;防治

檫树在皖南山区是主要的用材造林树种之一,因其速生丰产高效而成为旌德县人工造林首选树种。近年来,我县各乡镇及国有林场均有檫树病虫害发生情况的报告,为预防和控制檫树病虫害的发生,有效保护森林资源,我们在2013年5---9月期间,结合全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开展了对檫树病虫害种类进行调查,并就相应的病虫提出了防治方法。

1.檫木的生物学特性

檫树(Sassafras tsumu Hemsl),又称檫木、梓树、黄楸树,为樟科檫木属乔木,喜光、不耐庇荫、喜温湿气候,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红壤或黄壤上均能生长良好,陡坡土层浅薄处变能生长。其根深、萌芽性强、生长快,在适生地区10~15年即可成材,属速生丰产树种,又是良好的绿化树种。

2.调查方法

结合全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了解各林业单位经营区域内檫木林生长情况及病虫害发生情况,通过调查员采集的标本和所拍摄的照片进行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林分进行实地详细调查、采样,参阅有关文献对病虫种类进行鉴定分析。

3.调查结果

根据森林资源调查结果分析,无论是檫木纯林还是混交林,幼林林分质量差异不大,但中龄林的林分质量相差很甚大,纯林平均高9~12m,胸径12~16cm,心材腐朽株率达40%以上;杉檫混交林中檫木平均高9~14m,胸径22~28cm,心材腐朽株率在5%以下[1]。

3.1 主要病害:

溃疡病,檫树溃疡病是一种由于强光照射树干并灼伤树皮而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该病在我县比较常见,多发生在阳向山坡地形,因日灼而引起的溃疡病,同时引起大茎点菌(Macrophoma spp.)等弱寄生菌及木材腐朽菌的侵入,引发檫树干腐病,使输导组织更加遭受破坏,从而严重影响檫树的正常生长发育,以致树势逐年衰弱,受害重的植株,生长明显下降,并逐渐停止生长,导致檫树虽成林但难以成材,或终至枝叶凋枯而死。

3.2 主要虫害:

绿尾大蚕蛾(Actias selene ningpoana Felder),本地区1年2代,第1代5-6月为害盛期,往往食尽整个林分的檫树叶,第2代7月下旬再度为害,从而导致檫树枯死[3]。2013年7月在蔡家桥林场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时发现乔亭工区38号小班杉檫木混交林的檫树因多次遭受绿尾大蚕蛾的为害而大面积枯死。

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 japonica Moore),本地区1年1代,7月初为害严重,7月下旬即下树在灌丛上结茧化蛹,茧呈网状卵形,9月上旬开始羽化,以卵越冬。大发生时,林木叶片大量被子食,虽然可以萌发新叶,但树势衰弱。檫木纯林因叶片大量被食,虽然可萌发新叶,但树势衰弱,又因叶片稀疏,受7~8月夏日高温影响,树干表皮受阳光灼伤引发溃疡病,其他病菌侵入引发檫木干腐病,心材腐朽,严重影响材质,造成经济损失。杉檫混交林中的檫木虽然遭受受银杏大蚕蛾为害,但由于杉木的庇荫作用,树干不易受阳光灼伤,故一般不会发生干腐病[1]。

白轮蚧(Aulacaspis sassafris Chen),仅在2010年发现于蔡家桥林场南山工区绵川洞林区杉木和檫树混交林的林缘单株檫树上,经清除后未再发现有该虫为害。经查阅有关文献,该害虫喜群集,1年3代,以二龄若虫和雄蛹在嫩桃上越冬,3月下旬雌若虫发育成虫,4-5月产卵,6月上旬孵化盛期,第二代7月下旬为孵化盛期,第三代10月孵化盛期[2]。

一点蝙蝠蛾(grape tree borer;Phassus sinifer sinensis Moore),属普通害虫,该虫食性杂,以蛀食树干为主,同时还危害光皮桦、无患子等软阔树种,枫香等硬阔树种及针叶树种未见为害。在本地区1年1代,5月下旬在虫包内的蛀孔口化蛹,蛹期为15―20天,6月中旬至7月上旬,蛹羽化成虫,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均有幼虫孵化。幼虫前3龄期一般只在地表活动,取食枯叶或腐殖质,三龄后开始上树到主干上蛀孔、吐丝结虫包,11月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时幼虫在被害木蛀道内越冬。

黑翅土白蚁(Odototermes formosanus),在本地区广泛分布,主要为害檫树皮或从溃疡病伤口侵入木质部,使树体空心,木材利用率降低或无利用价值。

4.防治技术

4.1 营林防治

加强植物检疫,选择健康粗壮优良苗木造林,营造檫树纯林尽可能地选择阴向山坡,阳向山坡应营造针阔混交林,通过其他树种对檫树的庇荫作用防止发生溃疡病。抚育管理时要清除枯死病腐木,减少病菌的传播和侵入。营造混交林时合理配植,选择科学混交模式,尽可能地通过针叶树种来阻止害虫的迁徙,减少害虫食源,从而达到控制虫口密度预防害虫的大发生。

4.2 物理防治

剪除病虫枝,及时清除病虫木销毁,针对银杏大蚕蛾下树在灌丛上结茧的特性,在结茧化蛹期及时割灌除草,集中销毁。

4.3 化学防治

对发生溃疡病较轻的檫树,在溃疡部位涂刷多菌灵,预防其他病菌的侵入而引发干腐病。或在7月初采甲基托布津0.1%液涂刷或喷洒树干,对防治干腐病有一定的效果。

根据绿尾大蚕蛾和银杏大蚕蛾晚上下树,白天上树取食的生活习性,在檫树主干上涂刷触杀性杀虫剂,或在树干上捆扎涂有杀虫剂的药纸。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害虫上树前在林地内喷散化学药剂除治,但该方法通常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通常在紧急情况下才采用此方法,以达到短时间内控制虫口密度。

白蚁防治主要采用灭蚁灵诱杀,在受害檫树附近挖穴,填入一层芒萁(蕨草)或是甘蔗渣后撒上灭蚁灵,再盖一层芒萁或甘蔗渣,然后覆上一层浅土。采用浙江临安白蚁防治研究所研制的白蚁诱杀剂埋置于檫树基部,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一点蝙蝠蛾主要采用化学药剂除治,由于幼虫蛀道基本是从上往下延伸,所以摘除虫包后可直接将溴青菊脂杀虫剂注入蛀孔,可以直接毒杀幼虫。

4.4 生物防治

4.4.1 生物药剂防治

主要防治措施:5~6月,采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Bt)混合粉剂林间撒施,防治银杏大蚕蛾为害,或采用“放虎归山”法,将沾有白僵菌、Bt混合粉剂的虫体放回林间,让病菌自行传播除治害虫。

4.4.2 保护益鸟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旌德地区有许多益鸟存在,其中最常见的有灰喜鹊、大山雀、画眉鸟、乌椋鸟等,在檫树林中人工设置鸟箱招引益鸟可有效控制虫口密度,预防银杏大蚕蛾和绿尾大蚕蛾的大发生。

参考文献:

[1] 毕光银,江晓红等. 檫木生长情况及造林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2003,12:14-15.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2

关键词:虫害;病害;综合防治

孟泰公园位于立山区中心,占地面积约为0.648km2。孟泰公园绿化植物种类丰富,栽植面积广,现有植物按大类分约有乔木37 种,灌木19种,园内草坪约45850m2。近年来,随着孟泰公园绿化及景点改造繁多,加之气候变化,致使孟泰公园内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频繁发生。自2005~2012年,对孟泰公园病虫害发生、发展、为害状况,做了较为详细的调查、记录和整理,并结合实际,采用综合防治方法使病虫害得到控制。

1 孟泰公园植物虫害调查结果及主要害虫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对孟泰公园内各种植物上为害的昆虫进行了观察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昆虫种类、主要为害植物、为害期、高发期、危害程度等。

1.1 天幕毛虫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又名顶针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通过近几年的调查,主要发生在园内杨树、杏树、京桃等树种。在孟泰公园,天幕毛虫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幼虫出孵壳开始为害。初孵幼虫夜间群栖在卵块附近的小枝上取食嫩芽幼叶,并在枝杈处吐丝结网,随生长渐下移至粗枝上结网巢。1~4龄幼虫白天群栖巢上,夜间出来取食叶片,5龄幼虫离开网幕分散到全树暴食叶片,严重时全树叶片吃光,容易暴发成灾,即在5月中下旬是天幕毛虫的为害盛期,每年的5月都要做好对天幕毛虫的及时观察、及时防治。6月中、下旬开始,陆续老熟后于叶间杂草丛中结茧化蛹。7月为成虫盛发期,成虫羽化。卵先发育成幼虫,其幼虫在卵壳内滞育迁夏和越冬。

结合天幕毛虫的生活习性,孟泰公园采用了人工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在冬剪时,剪掉小枝上的卵块,集中烧毁。春季,及时捕杀在幼虫分散以前的网幕。在5月中下旬天幕毛虫幼虫期,即天幕毛虫高发期,利用药剂防治的方法,常用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对杨树、柳树、杏树、京桃等树种进行喷洒药剂。

1.2 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及习性

又名秋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严重为害林木的食叶性害虫,由于其食性杂、危害大、繁殖快、易传播,被列为世界性检疫对象,在我园主要为害垂榆、杨树、柳树、京桃等园林绿化树木。

美国白蛾在孟泰公园1年发生2代,以蛹结茧,在老树皮下、地面枯枝落叶和表土内越冬。第2年5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6月上旬是幼虫网幕始见期,6月中旬~7月下旬是第1代幼虫为害盛期,第2代成虫7月下旬开始出现,8月下旬~9月初是第2代幼虫为害盛期。由于美国白蛾繁殖快、易传播的特点,在防治美国白蛾上,在孟泰公园对虫性加强了监测,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防治过程中,重点检查了园内杨树、柳树、京桃、垂榆等树是否有幼虫危害。如果幼虫危害,及时防治。充分利用美国白蛾幼虫在4龄前群居于网幕内取食活动的特性,结合监测调查,进行剪网幕的人工防治方法,及时进行清除病虫枝,销毁网幕。对4龄前幼虫使用灭幼脲Ⅲ号5000倍液喷洒防治。另外,在高发期时选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药防治。

2 孟泰公园植物病害调查

对公园内各种植物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记录病害种类、病原种类、寄主名称、病害程度、发生时期等。

在孟泰公园草坪锈病主要为害草坪草叶片、叶鞘,严重时也侵染茎杆和穗部,造成叶片枯黄甚至枯死,草坪变稀疏,严重影响草坪景观。

孟泰公园在防治草坪锈病方面,遵循“预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根据病害发生规律,抓住其薄弱环节和防治的关键时期,将病害控制在造成为害之前。在草坪生长期特别是锈病高发期内,孟泰公园每天注意对草坪的观察,争取早发现、早防治,将病害控制在萌芽状态。此外,及时修剪草坪,保证草坪通风透光,也可剪去一些病组织,降低了草坪湿度,并进行科学施肥、浇水,提高草坪草的抗病性。7~9月份是孟泰公园草坪锈病易发生季节,尽量减少灌溉次数,雨季及时排涝。药剂防治是防治草坪锈病的最有效措施,2012年大面积发生草坪锈病,采用了向叶面喷洒25%粉锈宁800~1000倍液,使草坪锈病得到了很有效地控制。

通过这次调查在以后的公园病虫害预防及防治工作中,继续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加强园林绿化病虫害治理的防治工作,使病虫害治理工作逐步完善,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3

【关键词】大棚;立枯;菌核软腐;灰霉;抑菌试验

大棚作为政府移民扶贫项目之一,九十年代在万州区消然兴起,现在由仅万州区农业局建和农业局指导建大棚至少有600个以上,大棚内小气候湿度较高,可提早蔬菜上市,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大棚高湿和相对春夏仍较低温的环境,为苗期病害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使苗期病害严重威胁育苗生产。通过对42个大棚田间调查,室内病原培养,选取农民对蔬菜上使用的8种杀菌剂进行抑菌试验,为大棚蔬菜育苗田间应用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

98年12月底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大棚面积、棚龄、育苗种类、大棚内外环境,病害发生情况,防治情况,调查辣椒、茄子苗床,采用五点取样,每点100株,分别计算辣椒、茄子的平均病株率。

1.2 供试培养基及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

1.2.1 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DA):马铃薯200g,蔗糖15g,琼脂17g,水1000ml。

1.2.2 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分别采集菌核软腐(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clib.)de Baey,立枯(Rlizoctonia sclani kuhn),灰霉(Botrytis cinerea Pers.)病害新鲜标本,分离纯化,其中立枯和菌核软腐病菌在20℃恒温培养,灰霉7-10℃常温培养。

1.3 供试药剂及浓度

1.3.1 供试药剂:根据调查用药情况,在市场上选购8种药剂,均为可湿性粉剂,日本产50%速克灵,安徽阜阳产杀菌大王,湖南汀研访华团产苗床消毒剂,日本产75%百菌清,哈尔滨天霸化工产90%灰霉灵,河南蔬菜瓜类推广协会产90%猝倒立枯灵,川化工产50%多菌灵,四川国光50%代森锰锌。

1.3.2 供试浓度:根据大家指导浓度,灰霉灵600x,猝倒立枯灵1000x,杀菌大王750x,速克灵1000x,多菌灵700x,苗床消毒剂400x,代森锰锌350x,百菌清1000x。

1.4 试验方法抑菌圈测定方法

用打孔器将分析用滤纸制成5mm的滤纸片,放入各种药液充分浸润,并在分析用滤纸上自然风干,风干后放在平板培养基上,在平板培养基中心接种直径5mm菌种,温度10-14℃常温培养,5d后观察测量各药剂的抑菌圈直径。

2.结果分析

2.1 田间调查结果

2.1.1 调查发现,大棚面积在0.2-0.5亩之间,42个大棚有39个为当年新建棚,育苗种类主要有茄子、辣椒、生菜、黄瓜、芹菜、莴笋等,大棚选择在北风向阳处,但大棚四周排水沟浅,排湿差,大棚内箱面不高,湿度大,雾滴多。

2.1.2 调查情况,蔬菜苗期以立枯、菌核软腐、灰霉为主,其中立枯主要为害茎基部,菌核软腐为害茎中上部分叶片,引起死苗率高,灰霉主要为害叶片,移载后,随气温升高,湿度降低,症状将逐渐消除,三种病害多为混合发生,以病棚率83.3%,辣椒发病株率立枯38.0%,菌核软腐30%,灰霉21.3%,茄病株率立枯41.0%,菌核软腐35.5%,灰霉12.0%,病害在田间呈地均匀分布。

2.1.3 用药情况,蔬菜站、农技站、供销社推荐用药有灰霉灵、猝倒立枯灵、百菌清、速克灵、多菌灵、苗床消毒剂,农户实际常用药有灰霉灵、多菌灵、猝倒立枯灵,用药时间多在发病后喷雾防治,有12个大棚撒草木杰防治。

2.2 不同药剂对立枯病菌生长抑制作用(见表Ⅰ表Ⅱ)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各药剂间存在显著差异性,苗床消毒剂,多菌灵对菌丝抑制作用最强,猝倒立枯灵、灰霉灵、速克灵有较强抑制作用,代森锰锌、杀菌大王、百菌清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差。

2.3 不同药剂对菌核软现菌生长抑制作用(见表Ⅲ表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药剂间存在显著差异性,苗床消毒剂对菌丝抑制作用最强,多菌灵、速克灵、灰霉灵、猝倒立枯灵次之,其它药剂效果较差。

3.讨论

(1)大棚相对低温高湿的小气候环境是立枯、菌核软腐和灰霉发病的主要原因,从新建大棚情况看,应加深排水沟,提高厢面,降低湿度,减少雾滴。

(2)立枯和菌核软腐发病率高,引起死苗率高,应重点预防。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4

(一)为防止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暴发成灾,及时、有序、高效处理突发灾情,保护农业生产、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安全,维护人民利益确保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防治预案》和《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订本预案。

(二)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涉及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预防、控制各方面的工作。

(三)本预案所称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指: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斜纹夜蛾、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蝗虫、田鼠,以及其它突发性病虫(豚草等危险性植物检疫对象应急防治预案另行制订)对粮油、茶叶、中药材、瓜菜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农业生物灾害。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为县级重大灾情:

1、水稻重大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和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趋势为大发生,成灾(指造成产量损失30%以上,以下同)面积达到辖区水稻播种面积的25%以上;

2、经济作物重大病虫害:斜纹夜蛾、茶叶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以及其它突发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大发生,成灾面积达到辖区该作物播种面积25%、且达5000亩以上;

3、蝗虫:飞蝗连片发生面积达500亩以上;土蝗每平方米大于20头发生面积达1万亩以上;

4、农田鼠害:春季鼠密度达到15%以上,或秋季鼠密度达到25%以上,发生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

5、特殊情况需要划为县级重大灾情的。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府办、农业局、财政局、公安局、卫生局、交通局、民政局、工商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本辖区内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的应急防治及相关工作。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由县农业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县农业局相关科站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预案的制订、修订和实施,提出应急工作计划;负责掌握全省特别是邻近县市农业病虫鼠灾害发生情况信息,做好病虫鼠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发生情况;做好信息报送、传递等工作。

(三)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应急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的分工及职责如下:

1、综合协调组:县府办牵头,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派人参加。

主要职责:检查督促各成员单位对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协调新闻宣传报道,维护社会稳定;督查防控处置经费、物资储备和使用情况。

2、灾情调查组:县农业局牵头,各乡镇政府配合。

主要职责:调查农作物受灾情况,组织农业技术专家组开展灾情调查,确定致灾原因,提出防控措施;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咨询。

3、灾害防控组:县农业局牵头,卫生局、交通局、公安局、工商局等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灾情监测和灾情划定,组织力量及时开展防控,督促防治技术与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做好防控物资运输,提出生产补救措施,做好灾区社会治安维护;发生鼠害时,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增强公众防范意识。

4、物资保障组:县财政局牵头,由县民政局、农业局、交通局等组成。

主要职责:筹措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经费;协调监管防控物资调运、发放和处置经费的使用;负责对受灾后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救济。

三、应急响应

(一)灾情报告

各乡镇政府要按照病虫鼠测报规范确定人员负责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预报工作,当监测发现重大病虫鼠害有大发生趋势时,要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派出技术人员到有关乡镇田间进行初步调查,3天内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核实,确定为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灾情的,立即向县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农业部门报告。

(二)预案启动

县农作物病虫鼠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宣布预案启动。办公室和各工作小组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按下列程序开展工作:

1、灾情调查:在灾区进行灾情调查,认真分析农作物苗情、病虫鼠害发生情况,结合病虫鼠害发生规律、流行学、当地地理、作物布局、气候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灾情发生的原因。对可能引起病虫鼠灾害的各项因子,包括病虫鼠害源、传播及流行的媒介和途径等进行跟踪调查。

2、划定灾情发生区域

根据农作物灾情发生的程度和危害情况,按照防治侧重点和措施的不同,将发生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和监控防治区。

⑴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以灾区为主的大发生区、菌源区和流行蔓延区。

⑵一般防治区:以发生灾害的重大病虫鼠害的发生特点、作物、地理、气象等条件分析确定的病虫鼠害将要大发生的区域。

⑶监控防治区:可能要偏重发生的区域和偶发区。

3、开展防控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推行可持续控害技术,提高治理工作成效。针对不同的病虫鼠害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⑴在重点防治区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为主的应急措施,切断病虫流行的传播途径,对菌虫源区和流行蔓延区实施全面化学防治,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组织、统一测报、统一施药技术、统一药剂、统一防治时间,遏制病虫鼠害暴发流行;

⑵在一般防治区采取可持续控害技术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应急措施;

⑶在防治监控区推行可持续控害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⑷防治技术指导专家组确定的其它应急防治措施。

4、生产自救:农业部门要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及时提出生产自救措施,事发地乡镇政府要根据技术补救措施指导农户开展生产自救,有关部门及时调拨生产自救所需物资,新闻单位要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宣传资料,在媒体上向全县开展宣传。

(三)善后处理:

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灾情发生后,乡镇政府应做好灾情调查统计工作,对发生生产生活困难的农户,上报民政部门,给予相应救助。

(四)应急结束

整个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办公室提出结束应急的报告,经领导小组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四、应急保障

(一)技术保障

县农业局负责全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检定预测、预警预报和综合防治的技术指导,并进行防治技术培训。建立农业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重大病虫鼠灾害发生后原因分析和提出相关防控措施。

(二)人员保障

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确保精干力量,积极参加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工作。乡镇政府要建立健全植保技术干部队伍,完善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体系,强化植物保护专业技术的组织基础。

(三)物资保障

建立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制度,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物质储备的重点是:用于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所需的农药、杀虫灯、大中型机动喷雾设备、手动喷雾器、鼠夹、防护服和手套等农药和药械物资。

(四)资金保障

县财政要确保灾害防控物资及灾情调查等应急防治所需经费。

五、附则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5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原因;综合防治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防灾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森林虫害或病害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致使病虫害更为加剧。2)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3)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受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4)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加。

    2 防止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中,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2.1.1 坚持除治与预防并重的基本方针 认真扎实抓好预防监测工作。

    2.1.2 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基本方针 从预防的总体战略出发,根据有关因素对全区除治与预防工作进行科学区划,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对不同类型区的目标任务和对策都要有所区别,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

    2.1.3 坚持政府组织,全社会参与,群防群治的基本方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各级政府是危险性病虫害防范的责任主体,负有首要责任。预防工作政策性强,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集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和部门行为于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走群防群治的道路。

    2.1.4 坚持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基本方针 在危险性病虫害防范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以法律为武器,坚持依法除治,依法预防,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行业管理,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缺一不可,只有把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病虫害控灾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取得理想效果。

    2.1.5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除治与预防水平的基本方针 除治与预防工作技术性强、难度大、要求高,在深入解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不断研究出先进除治预防手段,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除治预防水平,提高除治预防成效。

    2.2 认真开展危险性病虫害疫情监测调查 为切实加强危险性病虫害的防范工作,要及时组织实施疫情监测调查,对林木进行全面、认真普查,对旅游景点进行常年定点监测,及时了解掌握危险性病虫害的疫情动态,以便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发现极个别树木枯死,立即取样送上级林业科技部门检验,发现重大的危险性病害后,要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组织的调查培训,并立即对全区林木进行危险性病虫害普查。根据树木危险性病害除治与预防方案要求,全面加强危险性病虫的监测普查工作,实行定点监测、定期巡查与全面普查相结合,做到及时发现疫情并及时彻底除治。

    2.3 及时对森林病虫害进行化学药物除治与预防处理

    2.3.1 积极筹集资金、加大投入。争取各级财政的资金投入,为彻底除治危险性病虫害奠定基础。

    2.3.2 营林措施 要尽快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所有枯死木、濒死木清理工作,对林地剩余的其他风折木、砍伐后遗留下来的剩余树木枝桠也一并清除,按有关技术方案要求,全面进行药物除害处理;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的所有枯死侧枝清除和除害处理工作;完成因郁闭度大、需要进行卫生伐的全部作业。将所有树木枝桠和树木药物处理后按方案要求集中指定地点烧毁。

    2.3.3 化学药物处理 开始挂设成虫诱捕器,完成林内喷洒化学防治药物。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6

关键词 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2-0023-02

0 引言

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使林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在森林的自然灾害中,病虫害的为害是很严重的。森林病虫害是一类严重的自然灾害,在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管理过程中,常常给生产经营者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又被称之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我国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很多,据初步统计,有主要病害500多种,虫害1 500多种。病虫害不但能直接使林木枯死,还能降低森林生长量、结实量和木材质量,降低森林的防护效能,所造成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

1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1.1 预防

防治森林病虫害,要立足于“预防”, 生产活动中,由于种苗的频繁交换、调运,人为地将一些危险性病虫害在省际、国际或地区问传播,给林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植物的检疫工作十分重要。加强检疫检查与检疫复检,就是要严禁调运虫源木,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既防止外部检疫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又不能让本地区的检疫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外传。对于已有的病虫害,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做到有病、有虫不成灾,采取应急手段,降低病、虫的危害,不让它继续扩散蔓延。

1.2 监测

监测测报在监测调查的基础上,对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作出预测预报,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检测方法主要有:1)踏查法:重点在林缘、树势衰弱的林地、有大量伐桩的林地、阳坡,检查是否有漏斗状凝脂,判断是否有红脂大小蠹;2)目测法:观察油松林内是否有异常死树。如果有,作进一步的调查;3)引诱剂监测:在松林外缘挂诱捕器,诱捕成虫。

1.3 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是一种应用最广、见效最快、又较为经济的防治方法,但是其弊端是对环境有污染,容易造成农药残留并杀灭天敌等。要根据病虫种类、特性,选择适宜的农药和施药方法。害虫的口器类型很多,有咀嚼式、刺吸式、刮吸式、舐吸式、虹吸式、嚼吸式等,根据害虫的不同口器和取食特点,各种性能的农药: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熏蒸剂以及拒食剂、驱避剂、引诱剂、粘捕剂等。例如红脂大小蠹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蛀干、蛀根害虫,为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油松、华山松、白皮松、落叶松、云杉等。其危害具有繁殖快、传播快、成灾快、致死快等特点。红脂大小蠹的化学防治方法有:1)虫孔注药:在成虫侵入初期,从侵入孔内注入具有熏蒸作用的药剂,如50%敌敌畏100倍~200倍液,可杀死成虫;如果侵入时问较长,可采用毒丸毒杀的方法。用改锥在侵入孔的下方5cm处的树干上钻一个小孔,把磷化铝毒丸塞入孔中,然后用凝脂把侵入孔和注药孔堵死;2)树干熏蒸:先将树干基部地面的枯枝落叶层扒开,在距地面50cm~70cm处的树干处,用手锯沿树干锯一个凹槽,注意不要伤及油松的韧皮部。把塑料布一端置于凹槽处围绕树干一周,用线绳在凹槽内将塑料布绑紧,另一端沿地面四周铺开,用透明胶带把塑料布的接缝处粘牢,在塑料布内放置3~5粒磷化铝片剂,然后用土将地面的塑料布掩埋压好,防止漏气。

1.4 物理防治法

物理防治法是通过热处理、机械阻隔和射线辐照等方法防治病虫害,统称物理防治法。

1)捕杀。就是用人工或简单工具捕杀。如在低矮的油松林中捕捉松毛虫幼虫、摘除卵块和虫蛹等;2)诱杀。利用害虫对某些物质或条件的强烈趋性,将其诱集捕杀。如灯光诱杀、饵木诱杀、引诱剂诱杀等。

1.5 生物防治法

广义的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切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狭义的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方法,害虫的天敌有捕食性的、寄生性的以及昆虫病原微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1)以虫治虫,利用瓢虫、草蛉等捕食害虫或利用寄生蜂、寄生蝇等寄生于害虫的卵、幼虫、蛹等而防治害虫的办法。如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瓢虫防治蚜虫等;2)以微生物治虫,是利用细菌、真菌、病毒及原生动物等来抑制害虫的办法。如松毛虫杆菌、杀螟杆菌对松毛虫、柳毒蛾、舟形毛虫等鳞翅目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又如白僵菌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对松毛虫、榆金花虫、天幕毛虫、春尺蠖等有显著杀灭作用;3)以鸟治虫,自然界还有许多以害虫为主要食料的益鸟,它们在消灭林木害虫方面,确实够得上“森林卫士”的美称。如灰喜鹊、啄木鸟等。

1.6 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需要。

一是按照“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原则,大力提倡集体、企业、个人造林的积极性,包片到户、到人头提高管护和防治病虫害的效率,同时也要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防治投入,积极探索森林保护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二是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应加大投入。强化政府监管功能,培植和鼓励专业化防治实体的发展,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局地打好防病治病这一仗。

2 结论

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比较差距很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至今仍然是林业生产中伪薄弱环节,与林业事业的发展很不相适应。今后,必须继续坚持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大力推广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准确掌握重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搞好预测预报,广泛开展遥感,激光、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仵均祥.农业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邹树文.中国昆虫学史[M].北京:科学科学出版社,2006.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7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成效;宁夏西吉;宁南山区

中图分类号 S4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122-01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区。地处黄土高原中心地带,地势南低,北、东、西渐次增高,平均海拔2 400 m,分黄土丘陵、河谷川道、土石山^3类地貌,项目区属于黄土丘陵区。春季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冷暖变化大,多有倒春寒;夏季短暂,气温适中;秋季雨量较多,降温快,霜冻早;冬季长,严寒干燥。四季交替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5.3 ℃,年平均降水量350~500 mm,无霜期仅有100~150 d。土壤类型为黄土和黑土,土层平均厚度40~50 cm,中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合项目农作物种植。周围没有大型工矿企业,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空气质量良好。在马铃薯、特色蔬菜等种植中,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利用项目扶持,在全县选择病虫害防控示范点,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成效十分显著。

1 目标任务

1.1 病虫害监测

按照“三固定、四统一”原则,对各测报对象进行系统观测和大田普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范围,达到“监测规范、预报准确、及时、指导科学、汇报全面”的要求,农作物病虫长期预报准确率90%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95%以上,以达到有效指导大面积防治工作的目标。

1.2 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以马铃薯重大病虫害为主,完成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666.7 hm2。通过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实施区域的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5%~20%,平均减少用药1~2次,节省农药与人工成本300元/hm2以上;统防统治率达到90%,农作物病虫害危害总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防治效果平均提高10%以上;同时,通过开展技术培训,逐步提高西吉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水平。

2 科学选择监测点

2.1 病虫测报

在兴隆镇玉桥、震湖乡、火石寨乡设立系统监测点,开展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麦蚜、玉米蚜虫、黄矮病、粘虫、芹菜斑枯病、小麦吸浆虫、小地老虎、黑绒金龟甲、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等12个全区监测对象和当地主要病虫害的监测预警。

2.2 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在震湖乡孟湾村马铃薯高产示范区建立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示范区666.7 hm2。

3 防控内容

3.1 系统观测

在3个不同生态区域和县城基地根据作物布局设立4个系统监测点,在监测点内根据不同作物建立相应系统监测田,利用黄盘、诱蛾器、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佳多虫情测报灯等观测仪器[1]和田间定点调查。3月15日至9月30日,开展黑绒金龟甲、麦蚜、黄矮病、小麦吸浆虫、小麦条锈病、粘虫、小地老虎、小麦白粉病、玉米蚜虫、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芹菜斑枯病等12个主要病虫监测工作。

3.2 病虫鼠害普查工作

每种病虫害始见后立即进行1次普查,以后每隔10 d进行1次(鼠害春秋2季各普查1次),全面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及为害情况。普查方法:在3个生态类型区,各选择有代表性的3个乡,各乡选3个代表村,各村选3个代表组,各组选5户农户或5块田块进行调查统计。每块田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随机调查20株,统计各种病虫鼠害的发生、被害株率、危害程度、发生面积。10月上中旬,按照测报调查规范,科学选点,在全县范围进行锈病、白粉病、麦蚜、玉米螟、小麦吸浆虫、黑绒金龟甲等主要病虫害越冬基数的调查。

3.3 及时病虫鼠害发生发展趋势

根据病虫害监测调查情况,利用历史资料、气象资料,结合病虫发生动态综合分析,及时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同时,通过农信通、电视预报、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社会,并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2016年制作可视化预测预报7期[2],利用农信通短信平台病虫信息50次,各种宣传资料5 000份。在做好病虫害监测调查的同时,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充分利用“宁夏农作物有害生物信息报送系统”及时向总站上报病虫害发生信息。

4 技术措施

4.1 专业化统防统治模式

通过统一供药和统一防治的方式,在高产示范区开展防治,提高病虫防控组织化程度,减少用药1~2次[3]。

4.2 示范内容

试验防治青薯9号脱毒种薯333.3 hm2,降低早晚疫病和病毒病的危害;推广配方施肥技术666.7 hm2,增强马铃薯的抗病性;用农科院研制的薯兴拌种剂拌种333.3 hm2;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杀灭地老虎、草地螟、金龟子、蛴螬成虫等66.7 hm2;田间悬挂黄蓝板,诱杀蚜虫、蓟马等害虫13.3 hm2。

结合示范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预防马铃薯早晚疫病;72%甲霜锰锌、72%霜脲锰锌(克露、赛露)可湿性粉剂、25%瑞凡悬浮剂等药剂1 500 g/hm2或1 000亿/g枯草芽孢杆菌300 g/hm2喷防早晚疫病。

4.3 技术培训

在病虫害发生期召开防治现场会,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农民田间学校,大力宣传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让广大农户适期防治、科学防治[4]。举办技术培训班5场次,培训农户300人次。

5 参考文献

[1] 夏敬源.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推广[J].中国植保导刊,2010(10):5-9.

[2] 路云亚,高秀珍,樊美中.发挥病虫害可视预报优势 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14):54-55.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8

关键词 病虫害;预测测报;河北丰宁

中图分类号 S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180-02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就是要根据历史资料、病虫基数调查等分析,预先掌握病虫害发生期的迟早、发生量的多少、对农作物危害的程度,以及分布、扩散范围等[1]。其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充分掌握病虫害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数量变化,进一步研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制订具体的测报指标和防治方法。一般分为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灾害程度预测及损失估计等。认真开展病虫预测预报,可有效指导农民防治病虫危害,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多年来,丰宁县农牧局植保站坚持认真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取得详细的测报数据,有些数据被上级业务部门采用,基本掌握了当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地维护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安全。

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地域辽阔,西北高、东南低,全域分为坝下、接坝和坝上3个地貌单元。北部坝上高原区海拔1 500~1 800 m,与内蒙古高原相接。丰宁县地处北纬40°53′~42°00′,东经115°54′~117°20′,全县年平均气温6.7 ℃,年降水量455.5 mm,≥10 ℃积温为2 823 ℃,年日照时数2 776.8 h,生长季(4—9月)日照时数1 506.4 h,无霜期128 d,初霜日9月20日,终霜日5月9日,平均海拔661.2 m。全县总面积8 765 km2,面积居河北省第2位。其中耕地面积7.2万hm2,牧草面积49万hm2,其他为荒坡林地,属典型的农牧交错区。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小麦、谷子、马铃薯、蔬菜等。

丰宁满族自治县特殊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各类病虫害繁殖蔓延,全县主要病虫害有草地螟、土蝗、玉米螟、黏虫、粟灰螟、玉米大小斑病、马铃薯晚疫病及鼠害等40余种,需要针对40多种病虫害防治制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结合当前工作条件提出了一系列的测报工作办法,以全面促进丰宁满族自治县测报工作的完善和发展。

1 开展预测预报,确保预报准确及时

1.1 设立稳定监测点,及时记载监测数据

根据丰宁县的气候环境和区位特点,在县内设坝上、坝下2个固定监测点,安装固定测报灯,每年派专人分别负责监测点监测任务。坝下从5月1日开始、坝上从6月1日开始,至9月30日坚持日观测任务,及时记录观测数据,并上报植保站汇总,每周一由专人整理上报省、市植保站。关键时期或突发严重病虫害实行严格日报制度,确保病虫信息及时上传到上级业务部门,根据上级业务部门指导意见,结合当地详细情况制订切实可行防治策略,确保病虫害得到及时控制,使损失降到最低[2]。

1.2 分区域设立监测网点

根据丰宁县的具体气候特点和病虫害常发生的种类,在全县设立监测网点4个。主要设在坝上的大滩镇,重点调查草地螟、土蝗、害鼠;接坝地区的小坝子乡,重点调查土蝗、草地螟;坝下南部的黑山嘴镇,重点调查土蝗、害鼠、玉米螟、粟灰螟、棉铃虫等;东部的凤山镇,主要重点调查土蝗、害鼠、玉米螟、粟灰螟、棉铃虫等。监测网点配备专职监测人员2名、兼职监测人员2名,在农作物生长期间负责辖区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的调查,每日上报县站,站内由专人汇总留存,待每周一上报上级业务部门。遇突发性病虫害时,植保站还要组织专门调查组进行现场勘查,以便制订详细的防治方案。

1.3 认真开展调查

1.3.1 调查方式。采取普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原则,测报人员在坚持每日观测记载的同时,及时开展病虫发生、发展情况普查,冬、春季做好越冬基数调查,春、夏、秋季要针对越冬基数做好病虫害发生、发展、发育进度情况调查,及时摸清底数;病虫害发生期间要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地块、重点病虫害等进行不定期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掌握其发展规律,结合气象条件分析,判定其发展危害程度,从而制订合理的防治措施。

1.3.2 调查方法。①5点调查法。适宜调查比较方正的地块,5点不能在一条直线上,要呈梅花形分布,使调查点均匀分布,确保调查数据准确、代表性强。②对角线或三角形调查法。适宜对不规则地块较大的采用对角线调查法,对角线上尽可能多取点;三角形调查法则适用于面积较小的地块。③随机调查法。调查点不固定,主要针对面积大且作物长势不一致的调查地块,一般调查8~10个点或尽量多,下次再换点调查,使调查点具有充分代表性。

1.4 建立监测档案,完善数据,微机建档

所有调查、观测数据及时记载,及时整理,年终统一全部微机存档。丰宁县农牧局的植保站从20世纪70年代开展病虫预测预报工作,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开始工作条件较差,一些调查记载数据不太完整。目前,每年在做好当年调查记载档案的同时,争取完善以前的数据,从2006年开始每年完善以前5年的调查档案,至今已基本完成1986年至目前的所有调查数据(个别年份的气象资料除外),根据这些记载数据和气候环境变化的条件,初步判定一些病虫害在当地的发生发展规律。对于1986年以前的数据整理工作,今后将进一步完善,争取“十二五”末全部整理完成。整理出的数据,与调查结果比较后,可有效地开展病虫预测分析,使病虫预测预报更准确、及时[3]。

2 稳定测报队伍,狠抓测报人员素质建设

2.1 加强测报人员培训,提高测报人员素质

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因此,每年春季都要对专兼职测报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一是聘请省、市站专家讲解病虫害种类识别、病情指数判定、害虫龄期划分等相关知识;二是测报人员也要认真开展业务学习,针对测报调查过程中存在问题、难点讨论解决,或请教上级专家解决;三是每年派出专职测报人员到省、市参加培训学习,2010年就曾派主管测报人员到南京市参加农业部组织的培训班学习,拓展技术人员的知识层面,大大丰富测报人员专业技能。

2.2 稳定测报人员队伍,确保上报数据准确及时

测报工作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过硬的本领、上报数据准确及时,又要求有一定的连续性,因而要求测报人员必须相对稳定。多年来,丰宁县农牧局植保站一直坚持设专职测报人员4名以上,兼职人员2名,有的测报人员已在植保战线工作30余年,他们将丰富的测报经验及时传授给新同志,实行以老带新,发挥传帮带作用,顺利实现新老交替,使丰宁县的病虫害测报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4-5]。

3 积极宣传地方领导,争取经费支持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充分掌握病、虫害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数量变化,进一步研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制订具体的测报指标和防治方法。认真开展病虫预测预报,可有效防治病虫危害,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利国利民的有效途径。

测报工作纷繁复杂,投入相对较大,属于纯公益性工作,只有经费充足才能保障此项工作正常开展。因此,只有工作得到认可,才能争取经费支持。积极宣传测报工作性质、任务及所发挥的作用,使相关部门认识测报工作重要性,就会得到支持。多年来,丰宁县农业局植保站一直坚持每期病虫情报都要上报县委政府,同时下发至即将发生重大病情的乡镇村,提请广泛重视,及早采取预防措施,确保损失降到最低。尤其每当预测发生较大病虫害,提前病虫情报、提供及时防治措施、并请分管县长在电视台以专题片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提请及早防治,经过一系列措施有效挽回重大损失,使领导深知测报工作重要性,因而在经费上给予支持。从2005年在丰宁县发现稻水象甲以来,政府每年都预留部分测报及防治经费,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4 充分利用县电视台“三农”节目宣传重要病虫情报

目前,县级有线电视网络已覆盖县域所有行政村,通过县级电视台病虫情报,可有效、及时传播到全县90%以上的农户。因此,工作人员在春季积极与县电视台合作,将病虫发生调查、预测情况通过“三农”节目传播到千家万户,遇到重大或突发病虫害信息,都要制成专题片由主管县长在电视台做重要宣传和防控部署。一般每年制作5~7期有关病虫害预测预报的节目,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防控工作更加及时,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深受各级领导和农民好评。

5 进一步提高测报工作水平

5.1 充分利用现有测报条件进一步搞好病虫预测预报工作

丰宁县农业局植保站属部级区域测报站,深受各级领导重视,从测报仪器设备、办公经费等给予大力支持。逐步配备了显微镜、解剖镜、电冰箱、温箱、高压消毒锅等实验设备,拥有办公室、实验室和标本室等较为齐全的综合办公场所,并配备了电话、电脑、打印机、摩托车等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随后相继添加了自动虫情测报灯、数码相机、显微照相、田间小气候观测仪、GPS等,进一步改善了办公条件。2009年,丰宁县有害生物预警与区域控制站建设项目已经批复实施,项目建成后将有1 000 m2检验检测、办公场所、完整的实验设备、高标准测报场、网纱大棚、逾200 m2的药械库及防控指挥专用车1辆,病虫预测预报数据将更加准确、及时,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5.2 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工作条件要求必须打造一批优秀的预测预报工作人员

一是稳定和完善测报队伍。力争专职测报人员4人以上,观测、调查、检验检测各个岗位人员齐备,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二是提高测报人员素质。各种专用仪器设备专人管理使用,及时到厂家或大专院校以上学习,使每个技术人员都能够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本职工作。三是认真做好病虫预测预报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利用现有仪器设备,全面分析病虫害发生动态,确保预测准确、及时。四是充分利用网络和编辑系统,准确及时病虫信息。利用田间调查采集信息进行编辑制作专题片,通过电视台病虫预测预报信息和合理防治措施与方法,确保更加准确实效。五是确保各类数据完善,具有一定连续性。对于测报结果要及时保存,每个月观测、调查结果要连续,每年进行1次系统整理,上下年度要相接,以便总结分析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6 结束语

病虫预测预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只是预测预报人员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全社会都要提高认识。上至地方领导,下至农民群众,都要充分认识病虫预测预报重要性。病虫预测预报发出后领导要加力度落实,农民群众要认真去实施。只有全社会协调联动,才能使测报防治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全面体现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坚持认真开展病虫预测预报,才能更好维护农业生产安全。

7 参考文献

[1] 徐仁吉.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知识[J].农村科学实验,2011(5):9.

[2] 文颖.水稻病虫害田间调查及预测预报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167-168.

[3] 王嵌,李春芳,曹栓柱,等.可视化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应用[J].农村科技,2010(5):97.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9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存在的问题;主要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 文献标识码:A

1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由于前几年大面积营造桉树林,单一树种纯林病虫害大面积发生;现阶段倡导种植的景观林,如造林树种选择不当也可能会带来病虫害发生的加剧。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

1.2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广东省目前常见的森林病虫害达100种之多,改革开放后,不断有危险性病虫侵入。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从境外侵入的危险性病虫害又在危害我县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损失。

1.3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改革开放以来,已有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人广东省。由于广东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防治措施,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特别是松材线虫病,一旦侵人,很可能使大面积的油松林在短期内毁灭。

1.4顽固难治,暴发现象时有发生。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马尾松毛虫、松褐针病、天牛(类)和黄脊竹蝗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防治难度增大。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2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病虫害情况并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虫害爆发时只是采取简单地喷洒化学农药,从而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广泛推广。三是检疫工作不到位,缺乏检疫检查站,引进苗木只检查产地检疫证明,没有进行目的地检疫,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四是防治经费短缺,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

3防治森林病虫害的主要对策措施

3.1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加强辖区内森林资源病虫害调查监测,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在病虫害少量发生,特别是蛀干害虫点状发生时,要立即查明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避免全林受害,以确保全林受害株率在1%以下。 要尽快建立起以县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林业站测报点为骨干,村级测报点为基础的一个覆盖全县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同时,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掌握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以便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3.2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目前防治手段十分简单,急需大力改进。一是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选育多组合、多功能抗性树种,营造混交林,改造单一林种,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坚决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杀虫眯、草枯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BT乳剂和病毒等)、动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等)、植物性农药(烟碱等)、矿物性农药(波尔多液等),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加大力度推广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积极推广3 WF-3S喷雾喷粉机、6HY-25系列喷烟机等新药械及引诱剂、诱虫灯等。

3.3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侵入。森林植物检疫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预防性工作。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当前重点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二是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从外地引进的苗木必须进行产地检疫,要有当地的检疫证书。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等单位及苗木、花卉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三是严禁从国内外松材线虫病、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等疫区调运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对来自国外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虽经口岸检疫机构检疫,但运至目的地后仍要认真复检,做到万无一失。

3.4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需要。加大资金投人是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能力的重要基础。一是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人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人,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二是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人防灾减灾计划,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

参考文献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10

一、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情况

为切实做好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我县加强了对普查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林保站、办公室、计财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领导小组”和由县林保站技术人员组成的8人普查技术指导小组。各乡镇明确了1­-2名技术骨干为普查组成员,协助完成本行政区域的外业普查工作。为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行了充分准备,首先收集、查阅了1980年病虫害普查、1987年、2001年森检对象普查资料及近几年我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等资料。其次,县局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5000元,作为普查启动资金,购置了普查必备的仪器、工具等。三是搞好技术培训,确保普查质量。根据我县实际,研究制订了《***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在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培训的基础上,县局组织全体普查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技术培训,通过普查,使全体普查队员明确了普查目的、任务要求,掌握了普查内容及技术方法,确保了普查质量。

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自3月20日开始,全面开展了外业调查工作,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先合后分的方法,首先,全体普查人员在***镇统一组织调查,进一步熟练掌握普查操作方法,现场解决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分两个组逐乡镇开展工作,普查中,严格按照普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合理设置调查路线,标准地块,认真填写各类普查表格。使每个调查项目,调查数据达到准确无误。

二、杨树病虫害工程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以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为突破口,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活动,使全县速生丰产林得到快速发展,杨树面积逐渐扩大,为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截止到***年底,我县杨树病虫害发生面积达3.5万亩,发生率为27%。为切实做好杨树病虫害工程治理工作,根据全市森保会议要求,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县林木病虫害工程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制订工程治理实施方案和防治技术指导,组织协调、解决工程治理中出现的问题,监督工程治理的质量。广泛开展了宣传活动,组织全县林保人员学习省、市关于开展杨树病虫害工程治理的要求及实施方案,增强了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工程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层层落实责任。与各乡镇签订了《杨树病虫害工程治理目标管理责任状》,把防治任务落实到各乡镇,到科站、到人员,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监督体系,促进了工程治理的顺利开展。同时,充分发挥乡镇林业站的职能作用,搞好本辖区内林木病虫害的调查、测报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按照县防治要求及时进行防治。三是确定了工程治理主要对象。根据我县杨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确定了杨树黑斑病、杨树水泡溃疡病、杨树腐烂病,杨小舟蛾、杨潜叶蛾、春尺蠖、桑天牛为***年主要治理对象。四是落实了各项技术措施。在今春造林过程中,积极引导林农大力营造混交林,选择抗病虫树种、品种,严格栽植标准,及时浇水、培土、涂白,增强了树木抗性。加强了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严格检疫,杜绝了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