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十篇

时间:2023-06-07 16:50:59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

1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问题

1.1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

随着工程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 1992年山西省开始实行森防目标管理,发生面积逐年减少,到1997年降低到302 000hm2。但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大。

1.2 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

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点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山西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70多万m3,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3 顽固难治

暴发现象常有发生,过去危害不太严重的松毛虫、于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2 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①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②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③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④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动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⑤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病虫害防治率最高年份2000年也仅达到73%),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3 主要对策措施

3.1 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在国家、省、市、县四级测报网络,及时掌握森林病虫害发生动态和发展趋势,为防治提供依据。通过严格的检疫措施,防止境外危险森林病虫害侵入和国内危险病虫害的异地传播,运用现代化的防治手段,增强防治能力,提高防治效率,减轻灾害的损失,实现森林灾害可持续控制。

3.2 发挥科技在森林灾害控制中的作用

在实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要加大实行科研、生产、管理的密切集合,集中力量解决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药械等问题。加强分子生物学技术,3S技术生态控制等高新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使防治工作加速向预防工作转变。

3.3 重视可持续发展森林的建设,提高森林群体的抗病能力

由于生态系统恶化,造成的森林病虫害具有明显的生态灾害的特点,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灾害,有效的方法则有赖于生态的恢复和建设。以保护蛇、鹰类治鼠类;保护鸟类治虫的生物工程,充分发挥病虫害的天敌作用,实现无公害防治,既做到了生态平衡,也达到了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3.4 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防灾减灾贯彻到林业生产各个环节。要想从根本上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在制定造林规划和重大林业工程的规划时,就要充分考虑在森林保护的基础上制定。在林业检疫、苗木培育、造林、经营管理和采伐等各个生产环节上都适地适树,运用本地树种和抗性强的树种,尽量减少单一林,营造混交林。在管护上做到封山育林,中幼林抚育管理,清理病虫木以减少损害的扩大。大力提倡生物防治的方法,从而达到增强林木整体对生物灾害的自控能力。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对策

【引言】

黑龙江林区是全国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和蓄积均居全国前列,而且多为天然林;树木种类百余种,材质优良,利用价值高的30多种,如红松、云杉、水曲柳等。松木河林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65.8%,为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属生态公益型林场,主要经济项目为食用菌、坚果、苗木花卉、木耳和五味子等,病虫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到松木河林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松木河林场为例,通过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研究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1、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常发性病虫害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增加了防治难度

受气候和环境变化影响,防治技术的限制,以及人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纯林面积的增加,常发性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一直居高不下。另外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不重视,退耕还林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加大了防治难度。

1.2病虫种类增多,加大了损失

很多地方的次要害虫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使造成重大危害的病虫种类不断增多。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使很多病虫发生变异或基因突变,产生不少新种类或耐药性的病虫,再加上很多外来品种的侵入,使当地的病虫害种类增多,增加了防治难度。

1.3灾害时有发生,损失严重

很多过去就威胁程度较重的病虫害至今未得到较好地控制,例如天牛、鼢鼠等。有的地区甚至年年发生病虫害,造成严重的损失。每年因病虫害造成大量林木减产,生长速度下降,且淘汰率增高,给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另外很多病虫害的潜在威胁依然很大,特别是在以前对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通过化学药物实现的情况下,之前得到控制的病虫害很有可能再次复发,并扩大危害面积,给林木造成毁灭性打击。

2、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2.1防治意识不足

众多的林业企业只看重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将工作重点放在森林资源的开发上,而忽了对森林资源的养护和管理,没有足够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且不能及时进行防治,最终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

2.2防治技术不足

当前林业部门和企业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主要还是采取的化学药物防治,虽然在初期有较好的效果,但长久以来,林木对很多化学药物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而且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还会造成农药污染,影响生态效益。另外还出现了变异的耐药的病虫,为了较好地防治就需要效果更好的化学农药,进而再次产生耐药的病虫,形成恶性循环。

2.3防治投入不足

当前企业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资金的投入较少,使病虫害在高发年份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防治,延长了病虫害的发生时间,加重了危害。而且由于缺乏资金,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不能应用有效病虫害防治的措施和设备,也就不能及时控制病虫害的蔓延趋势,解决病虫害对森林的影响。

2.4防治机制不足

我国林业部门的管理体系是纵向行政管理体系,对于政策的传达有着良好的优势,但是缺少横向的不同林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导致在发生森林病虫害时因为不能及时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工作,使病虫害进一步蔓延,得不到良好的遏制。另外,实现病虫害防治的先决因素首先是发现病虫害,而当前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工作效果较差,不能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预测发生范围,从而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加大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上的损失。

3、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3.1提高病虫害防治意识,加强宣传

通过发放宣传单、开办森林病虫害讲座、病虫害防治技术试验等活动,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提高林业企业和人员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尤其是对外来物种的防范意识,重视病虫害的危害。同时也要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加强社会对森林病虫害的认识, 从意识上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打好基础。

3.2完善病虫害防治体制,加强管理

林启企业和部门应建立健全完善的防治体制,特别是在病虫害发生期间,加强不同单位之间的协调合作;设立独立的病虫害防治部门,落实责任,明确防治制度,遵守“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加强监督体系的构建,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督促企业和个人做好防治工作;加强森林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规范植物检疫执法行为,严格把关林木的引进、检疫、监管和复检等工作,防止外来物种的侵入和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

3.3提高防治技术水平, 加强效率

加大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力度,创新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推行生物防治(例如以虫治虫、以鸟治虫等)和物理、机械防治(例如灯光诱捕器等)措施,减少投入成本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开发新型的靶向性强的生物农药,在提高防治效率的同时降低耐药性的发生。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报技术的应用,学习并引进他人的先进技术,提高监测和预报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病虫害要针对其特性采取不同的措施,有目的的提高防治效率。

3.4加大防治资金投入,加强建设

林业企业或部门应该加强对病虫害防治的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和设备,以及先进的病虫害监测和预报设备;增加人力资源的投入,以良好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从事防治工作;加强森林资源的建设,特别是对人工单纯林,要增加植物种类,从本身的生态系统方面加强病虫害的预防。

结语

森林是国家进行林业建设的重点资源,是影响生态平衡的主要林业产业。病虫害是影响森林质量的重要灾害之一,常对森林资源造成毁灭性打击,不仅会影响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林木的生长速度,还会影响林区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我们需要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并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和有效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嘉庆.试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34(12):59-60.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病虫害防治;作用

加强青海省湟源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有效维持生态环境的安全稳定,保障林木能够健康生长,维持林业环境的生态平衡,带动青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近些年,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进行应对。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整体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对此,在青海省湟源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活动中,要加强分析,采用更有效的办法,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整体效果。

1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可根据森林病虫害形成的机理,可以将其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等不同的类型。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病虫害的繁殖速度和传播速度较快,增加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难度,容易爆发大面积病虫害。由于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乱砍乱伐现象普遍严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森林生态系统失衡现象严重,很容易滋生病虫害。而经常使用化学药物来抗虫,增加了害虫的抗药性,增加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难度。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通过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等相关工作,有效提高林木质量,及时发现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整体水平,有效维持当地生态环境的安全稳定。

2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策略

2.1强化思想认识,制定合理措施

在青海湟源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活动中,为了全面加强林业生态系统建设,要保障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高效落实到位,同时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林业资源的实际需求,实现林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这就需要相应的林业管理部门能够充分认识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在病虫害防治活动开展过程中,加强病虫害类型和危害的分析,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全面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等相应工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技术逐渐应用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为了有效提升青海湟源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整体质量,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能力和水平。在病虫害防治活动中,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综合现有的技术和设施设备加强创新,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升病虫害防治工作整体质量。在病虫害防治活动中,通过组织相应工作人员,加强先进技术和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2.2完善病虫害防治体系,提升效率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活动中,借助更加完善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等相关工作。在病虫害防治活动开展过程中,考虑到其危害性强,在短期时间内就能够大面积的传播。通过建立相应的病虫害预警机制,在森林病虫害出现的初期,就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病虫害防治等相关工作,降低病虫害出现的概率。对于相应的工作人员来说,在较短时间内找出病虫害爆发的原因,并且能够了解病虫害发生的类型,结合更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所引起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的整体效率,除了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还需相应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要求,规范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整体质量。

2.3优化防治技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营林生产;病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66

前言

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林业发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重视,病虫害一直是威胁林业资源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处理好营林生产中林木培养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系,扩大林木培养规模并注重林木培养质量,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避免过度喷洒化学药剂给生态环境带来更严重的破坏。

1 病虫害的形成原因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大物博,林木资源丰富,病虫害种类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地区的病虫害特点不同,使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加复杂。而且森林害虫繁殖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移动传播能力,即使被大规模消灭,经过几代的繁殖传播后,又会形成较为严重的灾害状况,所以病虫害防治工作应具有长期性,需要持之以恒[1]。

随着林业发展,林木培养技术交流及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日益频繁,这给病虫害的扩散创造了机会,不仅新型害虫种类层出不穷,而且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对同一种类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也需要换代升级,才能有效确保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性。病虫防治工作仍面临着巨大挑战,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复杂的工作任务[2]。

2 病虫害防治的内涵

病虫害防治是通过生物手段、化学手段对森林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理,对病虫害规模进行人为控制,确保林木的健康成长,促进森立资源不断发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是营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林木培育的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增强林木的抗虫抗病能力,才能保证营林生产效益。营林生产中病虫害防治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综合考虑生态因素、生物因素以及经济因素,制定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案,有计划的对病虫害进行消除和控制。通过采用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对林木进行有效保护,不断提高林木的抗病抗虫能力,对已遭受病虫灾害的森林进行及时治理和恢复,提高防治工作的有效性,逐步实现杜绝、铲除病虫害的最终目标[3]。

3 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

随着营林生产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l生面积也有增加趋势,尤其是单一树种区域,病虫灾害情况较为严重。对常见种类的病虫害治理不够彻底,比如天牛、杨扇舟蛾、松毛虫等,而新兴虫害种类还在增加。部分地区时常发生虫害爆发现象,给林木生产带来巨大损失[4]。

针对这些情况,营林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全局角度出发、从细节处着手,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应制定合理的造林计划和改造计划,减少单一树种纯林,将纯林变为混交林,将疏林变为密林,将单层林变为复层林,完善森林体系,提高抗虫能力。在树种选择上,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优先选用抗虫能力强的品种。加大抗虫抗病树种的研究培育力度,从根本上提高林木的病虫害抵抗能力。做好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对虫害频发区域进行大面积的实时监测,及时采取有效手段,控制虫害规模,做到有虫不成灾。逐渐将病虫害防治工作从“治”向“防”进行转移,避免爆发大规模虫害,给营林生产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4 将营林生产工作与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效结合

营林生产的工作重点通常放在林木培育上,应平衡好林木培养与病虫害防治的关系,将2者进行有机集合,在林木培养过程中,提高森林的抗虫害能力。在树种选择上充分考虑病虫妨害因素,将林木的免疫力和虫害抗性作为选择标准之一,提高主要培养树种的抗虫抗病能力。还应保证诱饵树种的种植比例,将虫害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转移,确保主要树种的健康成长。在苗木的运输、移植过程中规范操作,保证苗木根系完好,在栽植时也要按照要求进行,促进苗木的健康成长。还应该做好林地卫生工作,避免害虫的大规模滋生。将营林生产工作与病虫害防治工作紧密结合,可以有效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提高营林生产效益。

5 结束语

病虫害是威胁林木生长,阻碍森林资源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必须提高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应将病虫害防治工作与营林生产工作紧密结合,优化林木品种,完善森林体系,不断提高森林的抗虫抗病能力,保证林木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杨燕.生态脆弱区林农经营行为对森林资源消长变化的影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

[2]王盛世.浅谈营林生产与森林病虫害防治[J].农业与技术,2014(03):91.

[3]刘红.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桑树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对策;广西河池;金城江区

中图分类号S88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200-02

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DiseaseandPestControlforMulberryinJinchengjiangDistrictinHechiCity

QIN Ya 1LIAO Li-hua 2RONG Hao 3

(1 Hechi Tow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in Jinchengjiang District in Hechi City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Hechi Guangxi 547000;2 Liuxu Tow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in Jinchengjiang District in Hechi City;3 Dongjiang Tow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in Jinchengjiang District in Hechi City)

AbstractDeep and careful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n in Jinchengjiang District in Hechi City.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disease and pest control for mulberry in the whole area,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disease and pest of mulberry;control;problems;countermeasures;Hechi Guangxi;Jinchengjiang District

桑蚕产业是金城江区继甘蔗之后的一大支柱产业。桑蚕生产中如何有效进行桑树病虫害防治,促进金城江区桑蚕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大课题。近年来,河池市金城江区蚕农因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落后,对桑树病虫害防治不能对症下药且只注重化学防治,忽略农业防治等综合防治,导致桑树病虫害发生较为普遍,严重影响养蚕经济效益。危害较严重的桑树病害有桑花叶病、桑赤锈病、桑疫病、桑根结线虫、桑枝枯菌核病、桑里白粉病、桑紫纹羽病;桑树虫害有桑蓟马、桑粉虱、桑螟、桑毛虫、桑瘿蚊、桑象虫类、叶甲类、金龟子。在该区白土乡,每年3月初,部分桑树春发芽枝条受桑枝枯菌核病危害,受害枝条倒伏枯死,影响第1批春蚕用叶;长老乡、白土乡和东江镇3个老蚕区近几年来都不同程度受桑紫纹羽病和桑花叶病危害,特别低洼桑地受害重,严重的需毁桑改种其他农作物,几年后才能种桑。其他病虫害在全区都有零星发生,影响了桑叶产量与质量,进而降低养蚕的效益。现将该区桑树病虫害防治上主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总结如下。

1存在的问题

1.1气候与环境因素的影响

由于金城江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在桑树生长季节,桑园的小气候常闷热潮湿,有利于许多病虫害的繁殖与蔓延;而且多年来的暖冬,自然界中各种越冬害虫的基数越来越高,造成农作物上害虫数量逐年增加,种类繁多,近年来桑蓟马、桑螟、桑瘿蚊、斜纹夜蛾等害虫越来越多,对桑树造成危害。此外,桑园环境条件导致病虫害发生。金城江区是大石山区农业区,位于山脚下的桑园中,杂食性害虫如象甲类、叶虫类、金龟子类害虫发生较多;在位于平地的桑园中则桑蓟马、叶螨类发生较多;潮湿低洼的桑园中桑赤锈病、桑紫纹羽病发生严重。金城江区部分桑园分布复杂,不利于桑树虫害防治。特别是新蚕区,桑园布局不合理,种植结构复杂,桑树分散种植,家蚕农药中毒时有发生,对桑树虫害防治极为困难。成片桑园少,其他农作物虫害严重,杂食性害虫易为害桑树,难以防治。

1.2桑树种植密度过大,管理粗放

金城江区部分桑园种植密度较大,达8.25万~9.00万株/hm2。由于种植密度较大,桑园中通风透气较差,湿度较大,且光照不足,较荫蔽,这样的小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一些病虫的繁殖与蔓延。蚕农在养蚕过程中,只重视养蚕,忽视对桑园的管护,桑园施肥以化肥(复合肥)为主,有的偏施氮肥,氮、磷、钾肥未按合理比例施用,有机肥施用不足或根本未施有机肥,导致桑树抗病性差,桑树病害严重,桑叶质量差。

1.3蚕农对桑树病虫害缺乏了解,滥用农药

近年来,金城江区蚕农因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落后等原因,桑树病虫害发生较为普遍,而很多蚕农在桑树发生病虫害时盲目喷药,不能对症下药,误用农药,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桑叶的产量与质量,影响养蚕的经济效益;通过近期对各个蚕区的调查,发现80%的蚕农缺乏对桑树病虫害的了解,不论是杀虫剂还是杀菌剂,也不管是病害还是虫害,乱用农药,因此无法达到防治目的。据调查,蚕农在桑树虫害防治方面,存在滥用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河池镇枫木村骆马屯,2005年年初全屯1/2农户使用灭蚜净菊酯类复合成分农药防治桑树虫害,导致第1~2批春蚕食用该桑叶后发生中毒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5万~6万元。

1.4养蚕批次过密,用药不当

金城江区大多数蚕农1个月养3批蚕,1~3龄蚕同时饲养,因此在桑园治虫时,片面追求使用低浓度、残毒期短的农药,而且认为农药的残毒期越短越好,喷药后3~7 d,就采叶喂蚕。桑园中发生的害虫,很多都是世代重叠,由于农药残毒期短,治虫不彻底、效果差,这是该区桑园年年发生虫害严重的原因之一。此外,长期重复使用药剂治虫,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目前防治病虫害主要依靠化学防治。在防治桑园病虫害时常使用的农药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乐果、敌敌畏等,总的来说,防治效果较好,但由于长期以来重复使用农药,特别是在害虫防治方面,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防治某种虫害,易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越来越差。

1.5病虫害防治技术服务滞后

当前蚕农对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认识不到位,桑树一旦发生病虫害,便喷农药防治,不注重结合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机械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长期使用农药,使害虫天敌减少,而且害虫产生抗药性,害虫越来越猖獗。而有些桑树病害,如桑紫纹羽病、桑花叶病等,目前尚无特效药,只能用农业方法防治。有些桑树虫害,如金龟子、桑天牛等害虫,不能用农药喷杀,只能利用其趋光性、假死性等特性采取物理防治。另一方面,蚕农对桑树病虫害防治缺乏统一联防意识,各蚕农于不同时期进行防治,导致效果差。近年来金城江区桑蚕业迅速发展,桑园面积不断扩大,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跟不上,特别新蚕区蚕农对桑树病虫害防治意识薄弱,区、乡级蚕业技术员缺乏。

2对策

2.1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健全桑树病虫害防治服务体系

加大培训力度,对区、乡级蚕业技术服务部门技术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技术业务水平,培训一大批农民蚕业辅导员,各乡镇应设立蚕业站,形成蚕业技术推广网络,使全县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1-2]。

2.2提高认识,加大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培训力度

就金城江区当前桑树病虫害防治的薄弱环节,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做好桑树病虫害防治重要性的宣传工作,积极组织蚕农参与培训;科技部门积极组织技术员有针对性地深入乡镇、村、屯举办培训班,发放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宣传资料,增强蚕农科学进行桑树病虫害防治意识,普及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进一步提高蚕农的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水平。加大培训经费投入,落实专项培训经费。

2.3合理布局桑园,实行连片种植

为了提高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对新蚕区桑树种植应合理布局,统一规划连片种植,对低洼连片地块应开好排水沟,利于降低湿度,提高桑树抗病力[3-4]。

2.4培植示范户,典型引路

针对该区当前千家万户桑树病虫害防治的现状,必须充分发挥蚕桑示范户在当地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典型引路作用,通过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实践,传授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共同提高广大蚕农的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

3参考文献

[1] 朱迅,王路成,张莉.对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生态思考[J].江苏蚕业,2010,32(4):10-11.

[2] 卢小芳,刘寿远.蒙山县桑树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广西蚕业,2010,47(4):8-10.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篇6

1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园林规划设计

做好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必须从规划设计抓起,规划设计在充分考虑景观效果的同时,还应注意植物的选用及配置必须符合生态学原理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1.1在树种选择上做到适地适树,适地适树是保证园林花木健康生长及提高花木抗性的前提。在树种的选择上应以植被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本地城市生态环境为原则。

1.2在设计中应避免配置病虫转主寄生植物引发病虫害的发生,如桧柏、侧柏与梨、苹果、海棠若栽植一起会诱发梨桧锈病发生。

1.3植物配置应注意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等生物学特性,利用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原理,科学安排植物的配置,相互促进生长,共,享天敌,是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的重要方法。

1.4植物配置应依据生态学规律,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不仅要注重美学,还应符合生态学原理及生物多样性原则,致力于建立与天然植物群落相似,在这种植物群落中,园林害虫及病原物成为园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受自然天敌等因素的制约,不易爆发成灾。

2园林病虫害防治与植物检疫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花卉苗木及其产品的调运将更加频繁,病虫害也会随之混入,许多危险性病虫害一旦处理不当,爆发了大面积的病虫害,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如:百锈病、樱花细菌根病菌由日本传入我国,给许多园林风景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这些苗木必须进行严格检查,禁止带有病菌和虫害的花卉及其繁殖材料输入,防止病虫害分布区域的扩大和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这就要求遵守并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新的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3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园林绿地施工

园林绿地施工是园林苗木进入城市绿地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在这个环节也要重视园林病虫害的防治,为整个城市系统病虫害的防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防治因为种植了外来引进的带有病虫害园林树木花卉,造成病虫害的感染;同时也要注重当地病虫害对新种植苗木的危害,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购买种植苗木前要严格检查苗木的植物检疫报告,没有检疫合格报告的苗木不能进入种植现场。如果发现购买苗木带有病虫害且不严重,但又急需时要对苗木进行病虫害处理后方可进行种植。带有严重病虫害的苗木应就地销毁,防治造成交叉感染,危害其它苗木。

4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后期抚育管理

园林植物的后期养护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的过程,病虫害的防治在这个阶段同样也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一时期应该树立一种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包括以下内容:科学施肥;合理浇水;松土除草;合理整形修剪,以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并结合修剪,清除病虫枝叶;做好绿地卫生,清除病株残体,减少侵染来源;合理轮作;结合翻地消灭越冬虫害等。

5常见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5.1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化学防治作用迅速、效果显著,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现已广泛应用。这种方法虽能治病杀虫,但同时也能污染环境、杀害害虫的天敌。在运用此法时应选择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品种,避免环境污染。

5.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许多优于化学防治的特点,如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产生抗性,保护生态平衡、持续控制病虫害的作用。其缺点是防治效果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如化学防治速效,人工培养有益生物的技术难度较高,能用于大量释放的天敌种类不多等。运用生物防治进行生态调控是园林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在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用于防治园林病虫害的生物产品很多,包括天敌昆虫、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微孢子虫、线虫和农用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不育剂和植物源农药等。目前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上应用较广的生物产品有细菌类的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管氏肿腿峰、周氏啮小蜂、阿维菌素、浏阳霉素、井岗霉素、烟参碱等。

5.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通过热处理、射线、机械阻隔等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任何生物,包括植物病原物对热有一定的忍耐性,超过限度生物就要死亡。在园林植物病害防治中,热处理又分干热和湿热两种方式。机械阻隔也能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例如覆盖薄膜,许多叶部病害的病原物是在病残体上越冬的,花木栽培地早春覆膜可大幅度地减少叶病的发生,如芍药地覆膜后,芍药叶斑病成倍减少。对于虫害来说主要是通过人工捕杀、诱杀,此外还可以通过热水浸种、烈日暴晒、红外线辐射来杀死在种子里的病虫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国家已把园林绿化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运用园林绿化所使用的树木、花草等,合理布局组成植物群体,从而发挥出与人类的生存、生活、生产有着密切关系的多种功能。但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遭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导致花草树木生长不良、畸形、腐烂甚至死亡,不仅丧失观赏价值和绿化效果,而且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在园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树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

1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园林规划设计

做好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必须从规划设计抓起,规划设计在充分考虑景观效果的同时,还应注意植物的选用及配置必须符合生态学原理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1.1在树种选择上做到适地适树,适地适树是保证园林花木健康生长及提高花木抗性的前提。在树种的选择上应以植被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本地城市生态环境为原则。

1.2在设计中应避免配置病虫转主寄生植物引发病虫害的发生,如桧柏、侧柏与梨、苹果、海棠若栽植一起会诱发梨桧锈病发生。

1.3植物配置应注意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等生物学特性,利用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原理,科学安排植物的配置,相互促进生长,共,享天敌,是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的重要方法。

1.4植物配置应依据生态学规律,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不仅要注重美学,还应符合生态学原理及生物多样性原则,致力于建立与天然植物群落相似,在这种植物群落中,园林害虫及病原物成为园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受自然天敌等因素的制约,不易爆发成灾。

2园林病虫害防治与植物检疫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花卉苗木及其产品的调运将更加频繁,病虫害也会随之混入,许多危险性病虫害一旦处理不当,爆发了大面积的病虫害,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如:百锈病、樱花细菌根病菌由日本传入我国,给许多园林风景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这些苗木必须进行严格检查,禁止带有病菌和虫害的花卉及其繁殖材料输入,防止病虫害分布区域的扩大和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这就要求遵守并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新的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3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园林绿地施工

园林绿地施工是园林苗木进入城市绿地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在这个环节也要重视园林病虫害的防治,为整个城市系统病虫害的防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防治因为种植了外来引进的带有病虫害园林树木花卉,造成病虫害的感染;同时也要注重当地病虫害对新种植苗木的危害,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购买种植苗木前要严格检查苗木的植物检疫报告,没有检疫合格报告的苗木不能进入种植现场。如果发现购买苗木带有病虫害且不严重,但又急需时要对苗木进行病虫害处理后方可进行种植。带有严重病虫害的苗木应就地销毁,防治造成交叉感染,危害其它苗木。

4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后期抚育管理

园林植物的后期养护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的过程,病虫害的防治在这个阶段同样也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一时期应该树立一种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包括以下内容:科学施肥;合理浇水;松土除草;合理整形修剪,以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并结合修剪,清除病虫枝叶;做好绿地卫生,清除病株残体,减少侵染来源;合理轮作;结合翻地消灭越冬虫害等。

5常见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5.1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化学防治作用迅速、效果显著,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现已广泛应用。这种方法虽能治病杀虫,但同时也能污染环境、杀害害虫的天敌。在运用此法时应选择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品种,避免环境污染。

5.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许多优于化学防治的特点,如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产生抗性,保护生态平衡、持续控制病虫害的作用。其缺点是防治效果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如化学防治速效,人工培养有益生物的技术难度较高,能用于大量释放的天敌种类不多等。运用生物防治进行生态调控是园林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在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用于防治园林病虫害的生物产品很多,包括天敌昆虫、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微孢子虫、线虫和农用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不育剂和植物源农药等。目前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上应用较广的生物产品有细菌类的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管氏肿腿峰、周氏啮小蜂、阿维菌素、浏阳霉素、井岗霉素、烟参碱等。

5.3物理防治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林木病虫害的防治,是通过各种措施控制病菌侵染和害虫繁育,使之在一定的措施下,还长,中断或停止,最后达到消灭的目的,尽一切可能提高林木抗病虫性能,从病虫种源方面着手,能通过各种措施控制病虫的侵入和传染。

1.林木病虫的危害

由于林木枯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时常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袭击,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病害和虫害,病虫会侵害到种子,苗木,幼树或成林,轻的能够降低林木的生长量,结实量和木材的质量,降低森林的防护效能,重的能够使大片森林,幼树或苗木枯死,给林业生产带来重大的损失。

(1)林木病害会有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两大类。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病害,并且能够传播蔓延,侵害到其他的健康森林,属于非传染性病害,而这些具有传染性病害的主要发生原因是,林木本身生长的具体情况,病害菌的数量,及林木生存的周边环境是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

(2)林木虫害的发生主要是林木所生长的环境和林木的品种。

2.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森林害虫或病害具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和强大的毓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

(2)随着林业生瓣发展有林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快速回升。

(3)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被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

(4)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即使是一些抗虫(病)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可见有效地防治害虫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艰巨任务。

3.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期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

(2)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

(3)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20世纪80年代未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我省,由于我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

(4)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虹,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4.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原则

(1)综合治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应。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虫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地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

(2)综合治理的原则。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5.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1)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

(2)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适度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

6.解决问题的措施

(1)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

(2)搞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惩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物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学适生寄虫。

7.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1)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著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以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

(2)选择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蓄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

(3)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4)改进农药施用技术。目前,城市病虫害防治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造成人畜人毒,污染环境,因此必须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5)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针对因经费投入不足,每年大约有100万亩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的现状,今后应继续加大投入,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针对因经费投入不足,每年大约有100万库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的现状,今后应继续加大投入。

8.结束语

我们在对森林虫害进行治理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分区治理。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以实现可持续控制为目标,遵循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严把检疫关,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以营林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协调运用人工,物理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理好森林病虫害,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篇8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preventative points for plant diseases.

关键词:植物;病虫害;防治要点

Key words: plant; plant disease; preventative points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288-01

0 引言

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植物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一些新发生的病虫害也不断加重。由于某些病虫害对长期单一使用的一些杀虫杀菌剂产生了很强的抗性,导致病虫害一旦发生,就容易造成较大的损失。病虫害的防治可分为采用杀菌剂或杀虫剂等化学物质进行的化学防治;利用光或射线等物理能,或建造障壁的物理防治;改变作物品种,栽培时间或环境以减少为害的耕作防治;以利用天敌为主的生物防治等。本文就植物病虫害防治要点进行初步探讨。

1 我国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农药基本认识 许多农民不了解农药的性质,当植物发生病虫害时,不分是杀虫剂还是杀菌剂,也不管是病害还是虫害,见药就用,导致病虫害的防治大大降低。

1.2 对病虫害缺乏了解 目前,植物病虫害种类较多,尤其是保护地植物,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给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都有明显的增加,而很多农户不分病害和虫害或者病害、虫害之间不分是何种病或何种虫,见有病虫害就打药,不能做到对症下药,误用农药,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在经济上造成很大的损失。

1.3 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农药 有的农户发现某种农药效果好,就长期使用,即使发现该药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下降,也不换用其它农药产品,而是采取加大药量的方法,结果随着用药量的增加,病虫害的抗性也不断增强。

1.4 盲目使用高毒农药 由于农户缺乏农药使用知识,错误地认为毒性越高,对防治病虫害效果就越好,在使用农药时不按农药安全标准,结果把高毒、高残留农药用在植物上,导致植物死亡。

1.5 混配农药 一些农户随意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混合在一起喷施,即使购买的是复配制剂,使用是还要自行混配,有些农户甚至将同一种有效成份的复配制剂或不同商品名称的同种药剂混用。例如:常用的乐果、敌杀死等等弱酸性或中性农药与碱性农药石硫合剂混用,结果分解失效,影响药效。

1.6 对生物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生物防治可以取代部分化学农药,不污染环境,是降低农药残留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在防治病虫害中,农户往往都是用化学防治,而且用药不合理,造成农药残留,污染环境。

2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要点

2.1 逐步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监测点 病虫害预测预报,是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建立病虫害测报点,加强病虫害系统调查,准确病虫害发生防治情报,及时指导广大农户防治病虫害。同时,加强病虫害测报及防治技术研究,掌握各种病虫害发生为害规律,制定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指导病虫害综合防治。

2.2 开展技术培训 农民对农药基本知识和病虫害缺乏了解最基本的原因是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低,用药意识和防治病虫害意识淡薄。为此,作为植保、农技部门,应当主动积极地进行基地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测报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指导病虫害防治,做到对症下药,适期用药,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成本。一方面要做好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其自身业务素质,适应结构调整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对生产者的培训。

2.3 大力推广综合防治技术 一是农业防治。采用抗病虫品种,通过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一系列农业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从根本上控制病虫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应尽量利用灯光诱杀、色彩诱杀、性诱剂诱杀、机械捕捉害虫等物理措施。二是生物防治。尽可能选用微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微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农用抗生素)既能防病治虫,又不污染环境和毒害人畜,且对于天敌安全,对害虫不产生抗药性。目前应重点推广“以虫治虫”、“以菌治菌”、“以菌治虫”、“以抗生素治虫”等生物防治技术。三是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在其他措施无法控制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时候,就要考虑使用有效的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使用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合理用药,对症下药。根据病虫发生种类,选择对口农药,合理用药、对症下药,防止因误诊而错用农药,既贻误防治适期,又造成农药残留量增加。②掌握防治时期,适时用药。要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结合植保部门提供的病虫发生情报及时进行防治,不可盲目用药。③科学用药。正确掌握农药剂量,严格按照产品推荐的使用剂量;提倡交替轮换或复配用药,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四是预防为主。病害的防治首先通过栽培措施促壮植物,在提高植物的抗病性的基础上进行喷药防护,预防病菌的侵入。对已经发生危害的植物病虫,则根据发生的范围、程度和受害的器官、部位,分别采取人工摘、刮、挖、剪、诱捕和浇灌、喷施生物、化学药剂等手段进行控制和消灭。如人工摘除病、烂、虫果;刮除枝干上的病烂皮、瘤、潜藏的虫体、蛹、卵;挖出地下的病原体和害虫,剪除白粉病、黑星病、腐烂病、干腐病,梨小、桃小、梨茎蜂、蚱蝉等危害的病虫枝梢;利用性诱剂、糖醋液、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树干绑草等方法诱杀潜叶蛾、卷叶蛾、桃小、梨小、桃蛀螟等食心虫和一些毛虫类;用不同的杀菌、杀虫剂浇灌根茎或树盘防治各类烂根病、根棉蚜和桃小食心虫以及其他地下的病虫害。五是性信息干扰剂。性信息干扰剂取代性诱剂已被广泛应用。性信息干扰剂是通过对鳞翅目害虫性信息素的分析和提取,人工合成了它们的性信息干扰素,按一定密度施放于植物中,扰乱鳞翅目害虫的,使其不能生育,达到代替农药的防治效果。现在开发出的产品有针对植物的卷叶虫和果实食心虫的单一型性信息干扰剂及复合型性信息干扰剂,使用性信息干扰剂后大幅度减少了杀虫剂的使用(80%以上)。而且针对近年来对许多植物危害严重的甲虫类,合成了复合型性信息干扰素,使用方法在进一步研究。性信息干扰素只对特定害虫种类起作用,不影响天敌,是良好的害虫防治材料。

参考文献: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 绿色蔬菜;病虫害;防治

绿色蔬菜生产的关键之一是做好病虫害的防治,而由于绿色蔬菜生产的宣传力度不够,不少菜农对绿色蔬菜的概念、标准认识模糊,在病虫害防治上不规范,安全用药意识差。绿色蔬菜病虫害防治,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协调利用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蔬菜生产、不利于病虫害发生为害的生态环境,把蔬菜病虫害损失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使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以内,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无害的目的。现将绿色蔬菜生产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绿色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基础。采用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为害的生态环境条件,增强蔬菜植株的抗逆性,减轻病虫危害。具体包括:加强植物检疫;选用抗耐病虫品种;用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消毒;培育无病壮苗,防止苗期病虫害;清洁田园;适时播种;合理轮作、间种、套种,深耕晒垡;科学施肥;嫁接防病等。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绿色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防治手段,可以取代化学农药的应用,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且不污染蔬菜和环境,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它包括保护利用天敌和使用微生物及代谢物制剂等控制蔬菜病虫害。目前,以虫治虫、以菌治菌、以菌治虫、以病毒治虫、以抗生素治虫等生物防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绿色蔬菜生产中。

2.1保护利用天敌

即利用菜田害虫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控制蔬菜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应用于蔬菜害虫防治的有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和赤眼蜂(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等。多种捕食性天敌(包括瓢虫、草蛉、蜘蛛、捕食螨等)对蚜虫、叶蟑等害虫起着重要的自然控制作用。蜘蛛、瓢虫、螳螂、蜻蜒、草青虫、步行虫、青蛙、蝙蝠、燕子、壁虎及寄生蜂等,均是多种害虫的克星,应加强保护利用。

2.2利用细菌、病毒、抗生素等生物制剂防治蔬菜病虫害

这是目前最常用的生物防治技术。如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蔬菜害虫,阿维菌素(虫螨克)防治小菜娥、菜青虫、斑潜蝇等,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防治菜青虫、斜纹夜蛾、棉铃虫等,农用链毒素、新植毒素防治多种蔬菜的软腐病、角斑病等细菌性病害。

2.3植物源杀虫剂

如鱼藤、除虫菊、巴豆、苦参、苦楝、烟碱等可防治多种蔬菜害虫。近年来,国内外还研究开发出了许多植物农药制剂,如2.5%鱼藤酮乳油、0.2%苦参碱水剂、27%油酸烟碱乳油等。

2.4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特异性农药

这一类农药非直接“杀伤”害虫,而是干扰昆虫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作用,使害虫缓慢致死,并影响下一代繁殖。这类农药对人畜毒性很低,对天敌影响小,环境相容性好,其中已大量推广使用或正在推广的品种有除虫脲、氯氟脲(抑太保)、特氟脲(农梦特)、氟虫脲(卡死克)、丁醚脲(保路)、米螨、虫螨腈(除尽)等。

3物理防治

利用温汤浸种杀死种子携带的部分病菌和虫卵;利用太阳能高温消毒和冬季低温杀灭病菌虫卵;利用害虫趋避性进行驱赶或诱杀,如利用黑灯诱杀地老虎、甘兰夜蛾等害虫;利用一些害虫的趋光性诱杀,利用蚜虫灯诱杀害虫;利用害虫趋黄的习性采用黄板、黄盆、黄杀粘纸、粘条诱杀害虫;利用蚜虫对银灰色的忌避习性铺银灰色膜或挂条息避蚜虫迁飞传毒,减轻番茄、青椒病毒病;利用性诱剂、糖醋诱杀烟青虫、小菜蛾等害虫。

4化学防治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主要因素;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128-1

森林病虫害是我国森林的主要灾害之一。近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有关部门政府的合力领导下,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森林防治卫士的共同努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但随着森林面积不断增加,部分营造林分结构不合理,进出境贸易的加快,使森林病虫种类增多,危害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形势十分严峻。为此分析研究对森林病虫害防治采取有力措施意义非常重大。

1 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发生病虫害的森林面积增大,资金等情况的限制导致工作难度增大

随着单一树种的造林面积的增加,和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一些天气环境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开始降低,导致发生病虫害的森林面积不断增加。在配备的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全国各地的防治工作的开展难度增大。

1.2 成灾病虫种类繁多,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

近几年,我国的病害虫种类增加速度较快,现已发现森林病虫种类达8000种之多,其中对森林造成严重危害的也有200多种。再加之有些顽固性病害虫的特有的遗传特征,其抗药性和抗逆性在防治过程中不断增强,就现有的国内技术而言,其引起的森林虫害根本无法根治,针对全国的林业来说,因其而偶尔暴发的虫害现象时有发生。

1.3 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预测预防工作跟不上

从90年代末以来,已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我国,在这一方面,虽然我国林业部门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对其极力控制,现在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是由于资金问题,预测预防工作很难跟上害虫的更新速度和变异速度,所以危险性害虫的潜在威胁是不容忽视的。

2 主要应对措施

针对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病虫害防治工作实际,提出从以下几点:

2.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面推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对内深层次的改革,加强对防治工作管理,将重点突出,整体性地推进防治工作,并逐步建立符合当地林业实际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认识,从可持续发展方向,减少危害损失和实现全国林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提高认识。

2.2 加强管理,对营林工作实行综合治理

在管理林业生产活动的时候,我们必须一致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管理,对营林工作实行综合治理。一是应当在适地选取适树进行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混交林的建设;二是选取合理树种,优先选用林木良种;三是在造林设计方案中必须强调突出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四是进行育苗或者造林时,严禁使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苗。

2.3 突出重点,切实抓好森林病虫害的除治工作

地方林业部门要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的要求和当地森林自身的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而确定本地区的治理对象,同时对其实行重点预测和防治。当前主要工作就是要重点抓好松材线虫病、杨树蛀干害虫、松毛虫、美国白蛾、大袋蛾、日本松干蚧、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杨树溃疡病、森林鼠害等重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和除治工作。在群众中,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定期进行森林病虫害的宣传,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省市县毗邻地区,双方林业部门必须组织开展联防联治,从而根除林业上的防治死角。

2.4 加强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工作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础性工作。地方根据当地实际合理建立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点,并专门配置测报或病虫情调查人员。对当地危害性严重的主要病虫害,定点设立中心测报点,科学运用调查方法和测报手段,及时掌握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动态。确定专人专地、各部门固定地块、明确防治对象、指定方法、定时不定地地调查,做到时时防治、及时发现、及时除治。

2.5 切实加强检疫工作,严格控制森林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

认真履行森林植物检疫检查职责,建立和完善产地检疫合格证制度和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普查制度,对产地检疫工作进行切实落实,并定期不定点地开展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普查。

2.6 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保证防治需要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各林业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根据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努力增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部门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工作各环节的基本投资,并适当建立奖惩措施,调动并加强各部门的责任性和积极参与性。利用专项资金加强对森林防治基础设施的建设,有计划、有目的地、有重点地建设好相关基础设施,配备相关地专用交通工具等设备,进而提高森林防治工作的防治能力和水平。

2.7 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参与。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以及地方研究所要将重大危险性、顽固危险性的森林病虫害研究纳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组织专家进行专项研究。及时注意国外先进技术和防治手段的更新,及时引进并应用,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防治工作中,要坚持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提倡生物防治,科学使用化学农药,防止环境污染,保护有益生物,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玉林.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