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守法用法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16 16:47:28

学法守法用法心得体会

学法守法用法心得体会篇1

   国家宪法日学宪法心得体会800字左右

   学习法律法规能够增强个人的法律意识,做到依法做人,做懂法守法的好公民。作为教师更应该对相关教师、学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熟记于心,落实于行,真正做到依法执教。在今年的宪法日来临之际根据学校安排,我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学习提高了我对宪法的理解,对国家提出的依法治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对宪法的认识更深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法。中国政治制度和国家其他重要制度的法律依据。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其次,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国现行宪法明确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且通过将“一切国家权力”赋予“人民”。宪法强调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相一致原则。此外,宪法还规定了一些公民的权利既属于权利,又属于义务,例如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宪法突出了宪法的根本法的性。现行宪法特别重视宪法自身的根本法,强调宪法作为根本法,具有法律效力,必须得到严格地遵守。宪法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原则。宪法对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原则提出明确要求,包括: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以上就是我学习宪法的一点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教师,我首先要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在日常教学中,贯穿宪法教育,使学生知道宪法的重要性,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

   国家宪法日学宪法心得体会800字左右

   最近学校对全校教职工又进行了一次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全校掀起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活动。学法培训活动的开展,使全体教职工受到了良好的法律法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环境保_》、《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等。通过学习,使学校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师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我在学习中也收益非浅、感触颇多,下面就个人学习所得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爱国守法,我们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更应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依法执教的意识,并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贯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与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内容。教师职业的特点是培养塑造下一代,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德服人,以身立教,在平凡的工作中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三、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师德师风规范要求,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坚持做到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用教师的爱心去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趣,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关爱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不歧视学生,更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在龙泉外实小这个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通过学习,我对教育法律、法规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增强了依法履责的观念。相信在今后的具体教育工作中我们全校教职工会更好地坚持做到依法执教,使外实小成为依法治校的典范。

   国家宪法日学宪法心得体会800字左右

   我认为法律应该是约束我们行为的一种规矩,就是因为有了法律,我们的社会才能得以和谐发展。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去了解、去遵守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比如,《宪法》就规定,所有的青少年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在广东省,每年都有中小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失去了受教育的权利。为此,广东省政府共计出资3亿,让这些孩子重新返回学校接受教育。其实,这就是政府在保护着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利。

   法律像是一件安全的外衣。人从一生下来开始,法律就对受教育、生命财产不受侵害做保护。法律的保护让我们快乐地成长,安全地拥有,幸福地生活;法律也是行动的指针。我们的言行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同时也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保护我们的社会运行有序,和谐相处,健康发展。法律并不遥远,它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作为小学生,我们首先要掌握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最基本的法律常识。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确,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要时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当有人故意毁坏教室的桌椅,打碎电灯时;当有人上下楼梯不靠右侧通行,随意破坏学校规则时;当有人破坏草坪、花卉,随意污染环境时;当有车辆乱闯红灯或逆向行驶时;当有人携带易燃易爆品乘车坐船时……我们可以视而不见吗?

   离开法律,就像河流离开河床就会泛滥,大雁离开雁阵就会坠落,电脑离开网络就会寸步难行一样。法律就像一张无形的安,覆盖在我们生活的天空。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更应从小学习好法律知识,遵守法律和社会规则,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学法守法用法心得体会篇2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局限性大,为留守儿童提供更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要优先考量的问题。首先要建设好班级图书角,通过学校图书馆租借图书、发动学生自带图书等方式,及时更新班级图书,给留守儿童带来更为丰富的阅读资源。

家庭、社区、街道等,也可以提供一些阅读机会。虽然不在学校校园内,教师也要给予足够关注。可以给留守儿童一些必要的建议:首先是让留守儿童相互之间借阅图书,使阅读资源共享。其次是引导留守儿童到书店、图书馆去阅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引入,教师可以联系留守儿童家长,借助网络阅读图书,为孩子提供一定阅读资源。

二、方法指导,提升留守儿童阅读效率

留守儿童阅读方法普遍缺乏,教师要适时给出对应的指导。小学生阅读兴趣广泛,特别是对直观性图书有一定敏感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直观性思维比较发达,喜欢绘图性图书。高年级学生则喜欢故事性更强的图书。教师要针对学生读书习惯,给予一定方法指导。浏览、圈点、批注、精读、品读、摘抄、赏析、心得等,都属于阅读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阅读实际给出具体推介,以提升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效率。

在课外阅读方法引导时,教师要考虑多种制约因素。留守儿童年龄、心理、阅读基础等,都需要认真考量。教师可以给予多种课外阅读方法,以便让这些留守儿童有借鉴的余地。阅读与讲故事结合起来,发动留守儿童认真准备课外阅读内容,并用讲故事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升留守儿童阅读能力。课外阅读与习作相结合,课外阅读时,留守儿童自然会有感而发,让留守儿童结合阅读感知写心得体验,体现读写结合意识,这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课外阅读与质疑活动相结合,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时,不仅会遇到许多疑惑,也可能对相关内容产生一定疑问,将这些疑问集合起来,自然生成难得教学资源。留守儿童生活感知、阅读基础具有个体差异,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异设计阅读方法,要让留守儿童建立方法意识。只有科学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才能获得更丰富的课外阅读认知。

三、阅读交流,培养留守儿童阅读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读书活动,激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兴趣。主题阅读交流会、阅读心得交流会、阅读竞赛活动、阅读习作活动等,都能为留守儿童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教师要及时介入相关活动,给留守儿童以有效帮助,培养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学习良好习惯。

学法守法用法心得体会篇3

宪法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国家宪法日临近,你知道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心得体会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心得体会1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到来之际,我园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统一要求,精心部署,扎实工作,面向广大师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大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全校师幼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开展创建“安全学校”活动为契机,打造“遵纪守法、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提高幼儿明辨是非、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1、在周一早上升旗仪式上进行以“法伴我成长”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让广大师生牢固树立法制意识。

2、通过布置法制安全教育专栏,提高孩子的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为孩子“学法、用法、守法、护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利用家长资源,邀请学生家长到学校为孩子上一次法制教育课。

4、根据幼儿年龄差异,利用图片展览、表演、观看专题法制教育片等直观形式对幼儿加强教育,广泛进行交通、消防、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的法制宣传活动。

5、家园联系中张贴法制宣传知识,在家长遵纪守法的同时,共同教育幼儿做一个遵守纪律的社会小主人。

6、在此期间,学校LED打出“学法与守法并重,幸福与平安同行”等法制宣传横幅标语,营造法制宣传的氛围。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法律与道德的规范下懂得珍惜校园生活,更好的学习,努力进取,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心得体会2今年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围绕这一主题,我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孩子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法制和安全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法制意识,健康生活意识,我校举行了一系列普法活动。

一、学校高度重视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学校结合实际,及时制定了法制宣传日活动实施方案,对法制宣传日活动做出全面安排。

二、结合学校实际,在全国法制宣传日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精心组织,有针对性的、广泛深入的开展了法制宣传活动。以帮助广大师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养成懂法守法用法的好习惯。

三、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形式,宣传的法制宣传口号“遵纪守法,从我做起”和法律法规知识,营造了浓厚的法制教育宣传气氛。

四、开展了一次法制宣传主题班会。利用班会课时间,召开了一次“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主题班会,对学生开展《宪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教育。

五、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收听收看普法栏目。引导广大教师掌握基本法律,提高法律素质,营造一个学法律、懂法律、用法律的良好环境,形成科学执教、民主执教、依法治教治校的良好局面。

六、组织全体老师积极参与“百家网站暨中国普法官方微博宪法知识竞赛活动”。

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我校“六五”普法的落实。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师生的法律意识,转变了观念,师生学法、知法、守法的意识不断增强,以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局面逐步形成。

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心得体会3为了进一步把我校法制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结合“12.4”全国法制教育宣传日,根据市教育局指示精神,我校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把普法教育、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作为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培养文明之花的重要工作来抓。给学生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强化教师法制意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非常明了“身教胜于言传”的内涵。要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法制观念,要知法、守法、严于律己。因而我们成立了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学校利用每周一的例会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宪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法制意识和依法治教的自觉性。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依法办事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总结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总结。

二、营造文化氛围,注重校园法制宣传。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我校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友爱、严于律己、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力争让学生在健康、洁净的环境和“团结进取,努力创新”的校训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我们还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黑板报、学校LED屏幕循环播放相关的宣传标语等,营造氛围。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剖析法律案件,通过班会、晨会向学生进行“法在身边”的法制教育和现场讨论会,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熏陶,在积极的校园氛围中受到教育,从而明确了真善美、假丑恶,提高了对外来文化,各种犯罪违纪诱因的免疫力。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我们一方面采取间作的形式对全体师生进行辅导;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在此,各班举行“12.4法制教育宣传日”法制教育主题班队课,进行法制教育主题板报评选活动;进行了“做守法小公民”手抄报优秀作品展示活动,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自觉性。

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心得体会4为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宪法、遵守法律、维护宪法的浓厚氛围,加强镇的法治建设。我镇紧紧围绕宣传主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日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法制宣传日正逐步成为全镇公民熟悉法律、认知法律、维护权益的有效载体。现将我镇法制宣传日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活动开展情况

镇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本次法制宣传日活动,并主持召开动员大会,认真学习了关于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确定了本次活动主题和指导思想以及活动内容,明确了各单位在这次活动中的职责分工。

弘扬法制精神、知法、守法、护法是每个公民的崇高义务。我镇历来重视对干部群众法制精神的培养,此次法制宣传活动要在中心营造更为浓厚的法律氛围,提高全镇居民的法律意识。具体活动内容有:

(1)开展“法治文艺进村居”活动,镇文化站组织艺术团进村居进集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文艺演出,宣传法律知识,获得了群众的欢迎。

(2)开展法律宣传活动,为了配合本次法制宣传日活动的开展增强宣传力度,向人民群众宣传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我们组织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在各个街道悬挂法律宣传横幅,向全镇居民发放法制宣传材料,由工作人员现场解答群众的提问。

(3)组织全体干部学习法律知识,在学习中,领导带头讲学法、普法、用法制服务于我们工作的重要性和体会。通过学习宣传,进一步在干部职工中牢固树立依法治国,依法治镇,执政为民,依法维权的观念。

二、活动意义

通过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为活动主题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不但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掀起学法、守法的法制宣传热潮,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的法制意识和权利意识,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促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心得体会5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宪法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在全校形成坚持党的领导、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浓厚氛围。为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全面深化“法治即墨”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一、活动主题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即墨”。

二、宣传重点

(一)宪法知识宣传教育。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的法律地位、法律、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保障。开展“12·4”宣传教育活动,要把宪法及宪法知识作为重点,抓出特色、亮点和成效。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传。

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宣传国家基本法律。

(三)教育法律法规宣传。

广泛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x等法律法规,提高师生守法、用法意识。

三、主要活动

1、营造一个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

各班级出好一期国家宪法日教育宣传专题黑板报。

2、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做好12月4日国家宪法宣传日主题教育。

3、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时间,进行一次全校师生参加的守法宣誓活动。

4、开展一次主题班会。

各班级充分利用“12.4”国家宪法宣传日的契机,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召开一次“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主题班会,对学生开展《宪法》的宣传教育。确保全校班班有活动,个个都参加,师生都受教育。

5、请法制副校长进行一次有关宪法的知识讲座。

6、观看与宪法宣传有关的教育影片。

形成一种共识: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幸福所系。

7、向学生家长发送一次国家宪法宣传日的短信(微信)。

8、大力开展学习宪法活动,举行宪法基础知识竞赛。

各班通过各种方法开展学宪法活动。

学法守法用法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成因;对策

留守儿童是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现行户籍制度、义务教育等制度的产物,是我国农民工问题乃至“三农”问题的孪生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建成问题。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约2000万人;2008年全国妇联调查表明,已经超过了5800万人;而最新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现已达到6100多万人[1]。

自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来,留守儿童的社会关注度逐年提高,留守儿童问题得到很好解决。但是,近年来频发意外死亡甚至自杀事件、女童事件、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特别是今年春节前安徽9岁留守儿童自缢身亡事件引起了强烈反响,总理春节期间专门来到陕西商洛山区看望慰问留守儿童家庭,白岩松在央视一套“新闻1+1”栏目做了关注留守儿童专题报道,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三留守”问题再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留守儿童问题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已刻不容缓。笔者结合课题组去年对宝鸡市留守儿童基本状况调查情况,谈谈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相关问题。

一、宝鸡市农村留守儿童调查基本情况

宝鸡市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宝鸡市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研究”(BJSKGH―201311)课题组,对宝鸡地区外出务工人员有代表性的岐山、凤翔、扶风和陇县等4县10个乡镇15所农村中小学进行了问卷、访谈、跟踪观察等形式的实地走访调查和评估。结果发现:1034名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647名,占62.57%;小学阶段占在校生总数的60.31%,初中阶段上升为64.71%;留守儿童父母亲一方外出打工比例为71.6%,双方比例为28.4%;监护类型以单亲抚养和隔代抚养为主,单亲抚养占61.8%,隔代抚养为29.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52%,非留守儿童41%。可见,宝鸡市农村留守儿童比例较高;父母外出打工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交往、安全、道德行为养成和心理健康水平。

对“遵守校纪”、“课堂违纪”、“参加集体活动”、“考试作弊”、“撒谎”等指标的道德行为问卷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水准和一般少年儿童道德行为水平基本吻合,但留守儿童产生不良道德品行的可能性增加、很容易偏离主流的道德价值观;对“你和父母电话沟通中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的回答得分排在最后的项目就是“思想道德”,仅占6% 。可见,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问题远没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这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最为典型的是,在与一中学校长访谈交流中发现,该“留守校长”带领着一帮“留守教师”教着一群“留守儿童”的“留守教育”现象。

二、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总体状况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思想品德、法制意识、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个性养成等多个方面。

1、思想品德教育弱化,理想信念模糊不清

受经济条件和环境影响,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对基本国情、基本路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一知半解,认为这些离自己遥远,更谈不上理想信念、“三观”“小康”、时事政治等。亲情缺失导致情感淡漠,金钱补偿导致享乐思想侵蚀幼小心灵,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

2、法制宣传教育欠缺,法律意识淡薄不强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接受语文、数学等基础性课程,极少接触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等,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在遇到自身及家人的合法权利遭受侵害时,不能及时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极容易形成不良倾向。

3、心理健康教育缺失,人身安全保障不力

隔代监护甚至无人监护,使得留守儿童自卑孤僻、冷漠抑郁、自私自闭,甚至有被遗弃的想法,畸形思维产生不健康心理。缺乏疏导矫正,极易出现心理疾病,直接影响到日常行为,在学校或者集体生活中容易出现行为失控,有些会选择伤害自己的身体甚至自杀,而且易受不法分子的利用,加之一般距离学校较远,在上学途中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这就使得留守儿童尤其是女孩子容易受到侵害等事件的发生。

4、行为习惯养成不良,个性自私孤僻冷漠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教育,加之隔代监护人因为体力和知识的原因,加之长期的亲情缺失,性格上孤僻怪异、合作意识差、情感冷漠、缺乏爱心,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使得留守儿童坏的行为习惯得不到有效的纠正,处事上不能分清好坏是非,容易养成撒谎、脏话、偷盗、打架等道德上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

1、家庭经济贫困、家庭教育缺失是基本原因

留守儿童的父母到了城市打工以后,主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一门心思挣钱,思想上忽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亲子之间的交流沟通极少且主要关心孩子的温饱和学习成绩,孩子身心健康成为死角。隔代抚养、单亲抚养存在文化背景、认知结构、思维方式、情感依托等方面的问题,容易产生心理摩擦、人格冲突。留守儿童也存在自卑、信任等自身问题。

2、社会环境影响、关爱关心不够是重要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和管理基本处于真空和自发的状态,地方政府既没有设立专项资金,也没有指定专门负责人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农村最基层的集体组织,各级村民组织和社区缺乏有效的帮扶措施;黄赌毒等不良社会风气充斥农村,有“乡村沦陷”之说;社会传媒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负面报道相对较多,正面影响力不足,先入为主的“问题儿童”成了留守儿童的代名词,正确的自我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难以形成。

3、政府制度制约、政策体制缺陷是根本原因

受城乡二元制、户籍制度以及教育体制的限制,留守儿童无法在城市学校就读,农民工也没能力带着孩子走入城市。只能在农村学校接受较少的思想政治教育。即使农民工把孩子带到了城市,也付不起高额的就读费用。而打工子弟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缺乏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的甚至把留守儿童的思想向不好的方向引导。

4、学校普遍重智育轻德育、强调“素质教育”实为“应试教育”的现实状况是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直接原因

“升学率”和 文化课成绩是学校和老师更为关注的要素,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校的课程设置并没有开设与农村儿童身心发展相适应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思想品德课形同虚设,班会也常常被老师占用,一些德育措施更多的则是放任自流。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德育师资力量薄弱,无法安排负责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的教师。同时,学校缺乏相应的教育机制,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校既没有相应的留守儿童动态管理机制,也没有设置相应的教育机构,更不用说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保障机制[2]。

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问题的对策

1、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优化教养方式,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基础教育的责任,在“情感”上加大暖心力度

家长应该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改变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的观念,不要溺爱孩子,改变只注重成绩不重视思想教育的错误观念,积极加强联系沟通,增进亲子感情,改变务工方式,寻找合适的监护人,要认识到父母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这样才能使孩子的思想从根本上健康发展,这也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环节。

2、构建良好社会环境,社会各界唱响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曲,合力发挥社会影响力,营造好氛围

社会环境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要共同构筑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加强社会教育组织或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政府服务、儿童自我教育五位一体,互补共生。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引起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广泛关注。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让更多的农民就近务工。鼓励帮助农民返乡创业,使父母双方或一方能留在家里,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好出路和长久之计。

3、发挥政府的管理、监督等主导作用,加大教育投入,调整人口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加大对打工者子女学校的扶持力度

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重视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完善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切身利益,保证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顺利进行。

4、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主阵地作用,做好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角

农村中小学校应该更新教育理念,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上来;农村中小学校应该建立并健全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对农村留守儿童实行动态监测;农村中小学校应该积极主动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学校应该完善寄宿设施,加强寄宿制管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指导;学校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在承担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任务时,必须做好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工作,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

5、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自我调控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发挥自身主体作用

(1)加强自我教育。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会认识自身存在哪些良好的或不良的个性特点,从而自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这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发展有着不可限量的作用。(2)要指导、督促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要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教育现状,从法律、制度等方面考量,建立健全家庭主“情”、 社会主“唱”、政府主导、学校主角、留守儿童主体的教育机制,形成合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问题。

学法守法用法心得体会篇5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只是一个贫困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举。全方位的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与努力,需要各方形成合力,不断探索解决的途径,使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 完善法律法规,用良法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

1、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在农村留守儿童规模逐渐扩大的现状下,立法者要转变立法观念,使立法与现实发展相适应,只有在立法上尊重儿童的最大利益,才能制定出对保护儿童权利来说最具实际意义的良法,要在立法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上下功夫,避免使用抽象性、模糊性的法律用语,目前我国已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一般是全覆盖、一般性的法规,缺乏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立法[12],建议留守儿童问题严重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的手段强化社会公众对留守儿童的尊重,确保“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得以实现,使农村留守儿童在法律层面上得到坚守。

2、强化监督与执法力度。农村留守儿童极易受到侵害,其犯罪实施主体多为熟人,如乡里、邻居、甚至亲戚。犯罪嫌疑人熟悉受害人的家庭情况,方便选择最好的作案时间,同时因为熟人关系,容易哄骗受害人,减少受害人的防备心理,以便实施犯罪。农村留守儿童侵害成隐蔽性特点,不易被发现,致使其权益不能得到维护。在实际工作中,要强化父母的监督职责,父母是他们的法定监护人,这种监护权是基于父母子女关系而产生的,是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父母不能以养家糊口外出为借口而回避监护职责,对严重不履行的给予法律制裁。法律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就需运用法律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对于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行为,要加强执法力度,对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

(二)创新户籍改革,用经济发展留住农村劳动力

1、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改革户籍制度。近年来,多地陆续出台户籍改革措施,取消农业非农业的区别,放开落户限制,同时针对不落户城市的农民工推出居住证管理办法,这对农民工的市民化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城市在张开双臂迎接新居民的同时,也应完善相关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制度,依靠法律手段,切实给予农民与市民同等的身份待遇,为农民工创造条件,只有这样,农民工父母才能将孩子顺带在身边生活与学习,才能履行对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这也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2、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带动择近就业。农民增收是产业扶贫的短板,农村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脱贫攻坚这一机遇,努力构建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包括推进农业提质增效、释放政策红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加快盘活村集体资源性、经营性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扎实推进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等,通过综合施策,促进贫困户收入持续增长。另外,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投资环境,多途径促进留守儿童的父母返乡就业、创业,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附近就业的机会,确保儿童能够与父母共同生活,进而能对子女进行有效监护,达到减少留守儿童的目的。

(三)发挥学校作用,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学校作为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所,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也应该有意识的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生活的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13]。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的,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者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告知孩子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应该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尽力。

改善农村人文环境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用,改善农村人文环境,必须从精神文明入手,引导和丰富留守儿童的健康文化生活,增加其精神内涵,减少渲染暴力、色情等低俗文化对儿童的侵蚀。同时,需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实行齐抓齐管,号召政府、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周边娱乐场所的监管,取缔危害留守儿童的黑网吧、黑游戏厅,严处经营单位对留守儿童出售烟酒等行为,共同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与保护职责,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儿童的毒害,让留守儿童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接受教育。

(四)增加亲子沟通,强化家庭教育功能

一个人的成长,不只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而父母的外出务工使得留守儿童成长中的家庭教育出现缺位和中断,这将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此,留守儿童父母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注重子女的健康成长,努力推进家庭代际发展。建议留守儿童父母,尽最大能力创造条件会来陪伴和照顾子女,第一,尽量减少父母同时外出,留下一方在家照顾与教育子女;  第二,鼓励父母在家附近就业,从而可以缩短回家的周期;第三,在外务工的父母,缩短回家探亲的间隔时间,一般不要超过6个月,要经常回家陪伴孩子;第四,对于回家次数少的父母,建议经常通过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加强亲子互动;第五,利用孩子寒假、暑假等较长假期将孩子带到城里照顾,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五)连接专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进行保护

留守儿童问题从本质上是一个社会问题,这就意味着应该将这一问题放到社会的大环境之中去审视,此时社会工作更应该发扬利他主义精神,为农村留守儿童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性资源,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困境,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到解决留守儿童生存困境的活动中来[14]。具体如下:第一,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及志愿服务工作,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及社会发展等特点,制定服务方案与开展专业活动;第二,民政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学校、社区、村镇及家庭开展心理疏导、行为矫正、社会融入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第三,积极组织大中院校的青年志愿者参与留守儿童工作,发挥其教育优势;第四,充分发挥当地“关工委”和“五老”作用,组织机关干部及社会爱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引导其健康成长。

学法守法用法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跆拳道;实战;步法;节奏

节奏,即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缓急的规律。古今中外对节奏的意思和描述有很多,而且在不同的领域也有着不同的含义。在跆拳道中不管是在训练还是实战,都会有节奏感。若步法节奏混乱而盲目的进攻,不管是对体力还是水平正常发挥都会有很大的负面效应。充分利用好步法的节奏变化,会给进攻和防守建立一个很好的根基来发挥最佳水平,也会大大提高进攻的速度、力量、隐藏性、敏捷性和战术运用,对实战比赛中减少消耗体力和无效进攻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河南师范大学2009级运动训练跆拳道专选班队员

2.研究方法

①观察法

观察河南师范大学2009级运动训练跆拳道专选班队员训练中步法的节奏、行进间步法的节奏以及拳道队比赛中步法变化的节奏。同时,借助教学和比赛视频观察步法在实战中的运用。

②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书籍、文献论文及中国知网论文库等网络资源查找跆拳道步法节奏的相关资料。

③逻辑分析法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结合观察得到的结果逻辑分析结果

④专家访问法

请教河南师范大学跆拳道老师和教练有关跆拳道步法变化中的节奏知识和实战中步法变化的节奏。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步法的重要性

跆拳道是一项用拳和脚进行的搏击对抗性运动,攻防转换瞬间,步法的变化尤其重要。在跆拳道里一个迅速有力的腿法需要身体和步法上的配合才行,如果步法在混乱状态或不规范没节奏的情况下腿法很难有效,身体在不平衡的状态下也会失衡。所以不管是在训练中还是在实战中步法的灵活和稳定尤其重要。

2.进攻步法分析

当前,跆拳道比赛实战中战术思想是“积极主动、以攻为主、快速灵活”,进攻是主要的得分手段和方法。要掌握进攻的主动权,就要会运用灵活的步法和多种多样的进攻形式,在观察录像和大赛中看出大部分运动员都是先做一个假动作后再进攻。而通过视频的分析发现,步法运用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技术发挥。作为进攻一方,根据跆拳道腿法直来直往的特点,在步法战术的安排和运用上都会比较慎重,多会采用假动作或小步法多变进行试探性战术,同时还要保证自己的腿法准确、有力的击打到对手的有效部位。

3.防守步法分析

防守的目的是守住自己得分部位,不让对手击中而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手段。灵活的步法多变是最有效的防守措施,防守步法特点就是防守的同时可迅速反击。采用防守的运动员,多采用一次性单一的反击技术为主,同时,作为一防守一方需有更成熟的反击技术和心理素质,在对方进攻失利而失去重心的瞬间运用快速的步法移动进行反击,取得胜利。

4.影响步法的几大因素

①身体因素

高水平的运动员的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比赛前所具备基本条件。因此,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出色完成技术行为的保证,也是正常掌握和控制跆拳道的灵活步法的基础。

②战术因素

战略战术的正确运用是比赛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运动员正确的分析对手打法的意图制定出相应的战略战术,尽情地发挥出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能使比赛情况向自己控制的形式发展。

③心理因素

运动员的心理调节能力可以对生理节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比赛节奏的正常进行。跆拳道比赛中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的人,才能在紧张的比赛中控制好战术节奏和步法的稳定性,及时调整甚至反败为胜。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①步法是跆拳道比赛中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它在实战运用和技术发挥中占据主导作用

②跆拳道实战中攻防战术是不可缺少的,它直接受对手的水平影响

③战术运用也会受外界环境和自身生理、心理、技战术和体力的影响,因此攻防战术应在训练当中取得适应性

④战机把握十分重要,把握进攻对方的时机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防守能力

2.建议

①业余和专业队在训练时应加强基本功的练习

②训练中增加训练模拟实战步法练习

③注意技术的全面性,身体素质、战术和心理的训练

参考文献:

[1]魏建.浅析武术散打比赛中的节奏论文[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

[2]刘宝成.全国跆拳道锦标赛研究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4).

学法守法用法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 中职留守学生 心理问题 团体辅导

在我国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中,相当大的部分进入了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中等职业学校的留守学生是一个数量庞大、问题突出的特殊群体。经调查,我所任教的中职学校现有留守学生比例高达学生总数的50%左右,我所带的班级共有41名学生,其中25人的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在外地打工,而且在省外打工的居多。中职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期,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与引导。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远在他乡,无法及时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加上代养人文化素质不高、教育方法简单,致使他们长期生活在一个缺乏家庭教育、缺乏父母关爱的环境里,其中很多人在学业、品行、心理等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中的一大难题。

当前,各种社会力量都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并从不同的切入点对留守儿童进行研究和报道,因此,“留守儿童”成为这一时期的热点词汇。然而,在不同概念的字面表达上,曾出现过“留守少年”、“空巢儿童”、“留守学生”、“留守孩子”等不同的称呼。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6~12岁为儿童期,12岁到18岁为青少年期,其中14、15岁~17、18岁也可称为青年早期,而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5~18岁之间,已不属于儿童期范畴。因此,本文把研究对象称之为“留守学生”,而非“留守儿童”。目前绝大多数研究只关注了正在经历留守生活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而忽视了对处于15~18岁留守学生的研究,这不能不算是一种缺失。

“留守”的概念目前多指“农村留守儿童”,又多以“留在户籍所在地”、“留在家乡”来限定。而我校位于城市,是一所寄宿制中职学校,学生来自全省各地。他们大多为农村户口,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有着长久的留守经历,众所周知,这种童年期的留守经历对他们中职生涯的成长,乃至一生的成长,影响都是巨大的。同时,我校还有部分来自城市学生,他们当中很多人的父母双方或一方也因经商、异地工作等原因长期在外,而把孩子留给父母中的一方或其它代养人照看。即使在各种假期返家,他们也很难见到父母。因此,中职生的生存状态不管是从过去还是现在的角度来看,大都处于留守状态。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使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对中职学校留守学生群体的研究。

一、中职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及原因

(1)价值观模糊。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下,留守学生耳濡目染的同时,却又得不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及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一些不良文化和越轨行为很容易被缺乏正确判断力的学生接受,造成价值观上的模糊。表现为:不愿意接受正面教育,缺乏理想和追求,是非观不清晰,不辨真假,盲从等。

(2)性格缺陷。由于父母打工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度极低。而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和转折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代养人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养能力的限制,对留守学生不敢管、不会管,采取的是保护的、溺爱的、过度照顾的、忽视的、拒绝教养的态度,而父母在外地管不了、舍不得管,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的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3)厌学。大部分中职留守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属于学业不佳者,与同龄的高中生相比,学习能力低下。农村家长由于长年在外务工,他们把自己的孩子交给祖辈监护,这些人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学生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差距,与留守生思想观念差异很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因此大部分留守学生无明确的目的性、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良、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缺乏,旷课、上课睡觉、讲话、作业不交、考试不及格、作弊等时有发生。即使班主任及时向家长反馈,无奈家长“天高皇帝远”,无法直接干预,因此学生有恃无恐。

(4)情感缺失。融洽甜蜜的亲子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经常性的亲情交流,对学生良好情感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而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无法进行正常的亲情交流,无法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因而无法形成良好的社会情感。

(5)品行障碍。中职学生存在的行为问题,主要有逃避,攻击,,团伙,逆反等。其中在留守学生中较普遍的是。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留守学生由于没有家长的约束,以及从小缺乏家庭理财方面的知识教育,花钱无节制。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个别留守学生,习惯了高消费之后,一旦生活费花完,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时,就可能产生偷窃心理,甚至敲诈、搜身等犯罪行为。

(6)人际交往不良。据了解,留守学生的父母由于时空的阻隔,缺乏与子女的沟通,有限的沟通也仅限于学习成绩,精神和心灵的交流甚少,这也与父母情感表达能力有限有一定关系。长此以往,留守学生逐渐产生了严重的失落心理,并且习得了不良的沟通模式,表现为:不爱交谈、不愿交往,他们往往封闭起自己的内心世界,胆小拘谨,沉默寡言,为人处事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远离人群,体会不到集体的快乐。有的孩子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交往障碍,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存在较低的社会支持利用度,习惯采用退避、幻想等非合理化的应对方式来面对人际挫折情境。

二、针对中职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Group Counseling)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

团体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个案咨询一样,都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校经常采用的心理干预方法。与其他两种方式相比,团体辅导经济而高效,感染力强,效果易巩固。利用团体辅导的方式来解决中职留守学生心理问题,更是有着独特的优势。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早期,是个性完善的重要时期,是走向社会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应充分重视其负性心理和行为的矫正,以期寻求正向的心理发展。我校留守学生较多,他们的经历、所处的环境以及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十分相似,彼此更容易沟通,更容易在情感上相互支持和慰藉。因此,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团体辅导,让他们共同面对自己的问题,必然会取得好的效果。在团体活动中,学生们彼此分享快乐、分担困惑,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和反思,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成长。

三、开展团体辅导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设计完整的团体辅导方案是团体辅导成功的基础。首先是要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弄清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分析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于有留守经历的学生要特别关注这种经历所对其个人造成的影响。二是要进行团体性质分析,根据年龄、性别、留守经历、人际关系状况、在校所学专业等现实因素,找出团体的同质性,招募或联络相关学生作为团体成员,建立同质性较高的关系团体,为设计主题活动奠定基础。三是进行团体目标分析,从而确定团体活动性质、目的和任务,为团体活动寻找合适的理论依据,确定团体活动的主题。四是设计和开展团体活动,要为团体命定一个合适的名称,确定团体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步骤、方法等,吸引团体成员参与。五是做好分享和巩固设计,通过结束性活动避免成员的团体依赖情绪,通过填写评价量表评估和跟踪观察团体活动成果,以及后续的团体成员日常的相互联络和互相帮助,进一步巩固团体辅导的成果。

(2)开展主题活动是团体辅导的核心。留守学生存在的成长困境和教育问题,大部分只是一般性的心理发展问题,因此,我们可根据中职生独有的心理特征,开展人际沟通、团队合作、价值观培养、自我认知等成长性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

(3)做好结束性团体活动并对效果进行评估,是团体辅导的必要环节和自然延伸。在活动结束时,一是要设计和开展好结束性游戏或活动,以解除学生可能产生的对团体的依赖心理,让他们回归日常的集体生活。二是填写“成员评量表”,让成员对活动经验进行理性的反思,交流心理体验和成长经历,从而形成合理的认知。此表也是教师评估团体活动成果的重要依据。三是鼓励团体成员在后续的生活过程中要继续保持联系,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四是进行适当的个案咨询和个体辅导,帮助学生巩固团体活动中获得的心理经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要解决中职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高度重视,更需要针对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可行的解决方案。而团体心理辅导是提高中职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中职学校学生工作者需要掌握的重要的工作技能。

学法守法用法心得体会篇8

按照党支部学习安排,我认真学习了《宪法》方面的知识。下面我谈谈我个人学习之后的心得体会。

一、宪法的重要性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各项立法的依据,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际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我国现行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

二、积极推进法治建设

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在坚持和维护国家法治统一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围绕保证宪法和国家法律的实施,推进科学发展,保障人民基本权利,扎实推进科学立法、民族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

三、新部署及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1、要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工作中继续抓好对宪法的学习。通过对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宪法的学习,增强贯彻实施宪法和推进依法治国的自觉性,在全社会机一部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同时要通过对宪法的学习,增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自觉性,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

2、通过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对宪法的全面贯彻实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深化各项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

四、学习的具体要求

1、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学习法律法规有关条文,熟悉规章制度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才能做到很好的遵守规章制度,并且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因此,熟练掌握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学好各项规章制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2、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力求在理解和运用上下功夫。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关键要靠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有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去学习,并自觉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格人员。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要练习岗位重点学习,并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法与守法相结合。能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做到不违章不违纪。

重1SAGD二班 安晋瑜

宪法法律学习月学法心得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为了顺应历史潮流,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方略。在一个法制的社会里,一个人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和谐程度。打造法治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了我们现阶段的追求目标。

法是国家制定的法律、法令的总称。法律是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包括宪法和基本法律,法令是国家行政机关颁布的带有规范性、法律性的文件。对国家来说,法是一切行为规范的准则,所有公民无一例外必须自觉遵守,这是公平正义的基石。

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大家都可以做到学法、懂法、守法。但是很少有人去用法。有的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的认为法律程序解决问题的步骤多,需要的时间长,有的对法的执行和实施存在质疑。有些人会认为用“人情”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利用法律途径方便、快捷、直接,而且具有公正力。在遇到纠纷时选择通过民间调解方式的远远多于选择通过法律来解决。用法律保护自己,来维护自身的权利不受伤害在群众的意识中仍然是一片比较陌生的领域。

与法同行,就要做到学法懂法。知道哪些是法律允许的,哪些是法律禁止的,做到心中有数。与法同行,还要做到守法用法。对法要存有敬畏之心,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有规定皆遵从。令行禁止,这是对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自觉守法过程中可以参考的一个判断标准。学法懂法和守法用法是有机统一的。守法用法首先需要学法懂法,学以致用,不学无以致用;学法懂法是为了更好地守法用法,用以促学,不用无以促学。通过不断地学习用法,不仅能促进自己守法,同时也能监督别人守法,形成良性循环。

学法守法用法心得体会篇9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的"瓶颈"。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连云港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办好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学校。一些农村学校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进行培训。灌南县妇联举办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培训班。市妇联组织编写、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呵护青青草》农村留守儿童家长读本在农村免费发放,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二是搞好亲情交流活动。市妇联、市文明办举办暑期亲情快车,利用暑假让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的城市团聚,增强相互感情。市移动通讯公司、网上家长学校还利用电话、网络让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情感,利用手机、网络平台,进行节日的问候和祝福。三是建立一支志愿者队伍,组织社会妈妈、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等担当留守儿童的"家长",建立留守儿童校外辅导站。四是搞好留守儿童学校和寄宿班,免除留守儿童的后顾之忧。五是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学校就读,使更多的留守儿童享受亲情的关怀。

但是,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令人堪忧。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停留在生活照顾上,客观地说,留守儿童的家境并非一样,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有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条件高于农村家庭的生活,但是他们的家庭教育却是匮乏的。很多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教育,一些父母看看孩子的成绩单就算是一种关心,以至很多留守儿童有话无处讲,心情忧郁。二是留守儿童缺乏心理疏导,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乏亲情,对周围的亲友又缺少信任,很多留守儿童心理封闭,难以打开心扉。对父母的长期不在家,产生怨恨心结。在调查中,海州锦屏镇一留守儿童说:"我想妈妈,就因为我家中没有钱,妈妈远离我,我将来要去赚很多很多的钱,让妈妈永远陪伴在我身边。"一些留守儿童有厌学、离家外出打工的想法。三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观念陈旧,一些留守儿童由祖辈抚养,只负责留守儿童的饮食起居,很少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方法滞后,特别是重男轻女、封闭保守思想严重地制约留守儿童的成长。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思考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的重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也成了为留守儿童兴办的一件实事。温家宝总理在北京的流动人口儿童学校访问参观时说,"同在一个蓝天下,享受国家的教育和关怀".表达了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关怀。其实留守儿童的父母除了思念之外,对留守儿童的最大担心是"别学坏了".这就是教育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显重要。其特点一是时代性。留守儿童作为新农村发展的预备力量,其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新农村建设。也许,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改变贫困状态,但是培养一代有高素质的农村生力军,更具有不可低估的时代意义。放弃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就会延缓或推迟新农村建设。二是现实性。要把留守儿童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康心理的儿童,是当务之急。 3000 万留守儿童是占全国少年儿童十分之一的人群,教育好留守儿童能使 3000 万家庭充满幸福,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三是针对性。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有着个性特征,如留守儿童相对缺少亲情,性格比较封闭,需要开展个案的研究,找出适合留守儿童教育特点的方法。四是特殊性。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他们是在改变农村面貌时,出现的阶段性问题。要解决短期的阵痛,就要对特殊问题特殊对待,制定有益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政策,如入学政策、户籍政策等。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要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需要得到社会的重视。温家宝总理说:"孩子经常见不到爸爸妈妈,这是现在农村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关爱是留守儿童家庭的主题。关爱要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医疗、安全等问题,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保障制度,使他们健康成长,也使外出打工父母无后顾之忧。应从六个方面入手:

(一) 建立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外界环境

要让留守儿童感触社会的温暖。一是让留守儿童有生活保障机制。让留守儿童吃饱穿暖。留守儿童的父母可以将留守儿童的生活费放在学校或指定监护人手里,让留守儿童不为生活发愁。生活问题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一个连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的孩子,是很难把学习搞好的,也无法快乐健康地生活,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更无从说起。某留守儿童家境不好,外出打工的父母几个月都没有寄钱给孩子,迫使孩子偷窃,最终因盗窃电线而落下终生残废。

(二) 办好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家长学校

顾秀莲同志指出,教育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机制。她解释说,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家长素质要提高,现在我们全国妇联牵头成立了家长学校,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法律观念,科学基础知识,让他们寻求用好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一是利用父母打工回乡或在父母打工的地方举办家长学校,让父母接受新理念、新方法、新经验,自觉地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二是办好监护人家长学校,监护人要系统学习家教方法,特别是接受新观念,用适合留守儿童特点的方法教育孩子。对于留守儿童的祖辈更要通过家长学校提高他们对孙辈教育的水平和责任感。三是要有一本适合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的教材。由连云港市妇联编写、省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呵护青青草—留守儿童家长读本》,是一本浅显易懂的教材,通过事例讲解了许多教育留守儿童的方法,对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搞好家庭教育起到辅助作用。

(三) 办好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心理课堂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不仅局限于生活的照顾,更应该体现内心世界的关怀。留守儿童远离父母、他们的内心世界需要开启,也需要向别人倾诉。由于监护人缺乏心理关怀,一些留守儿童出现心理自闭、交友早恋等问题,需要得到心理的疏导。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应该进行情感沟通,市妇联"四个一"做法,值得提倡。即打工父母每周要给孩子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打工父母每月给监护人、班主任打一次电话,打工父母每年至少回家一次。灌南县光明实验学校"留守儿童快乐家园"、新浦区开展社区老少亲子乐夏令营活动、海州区开闸爱心聊吧,都加强了家长和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一些学校还举办了心理课堂、建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热线,这些做法都打开了留守儿童的心扉,让留守儿童活泼开朗起来。

(四) 组织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志愿者队伍

对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要完善一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队伍。这支队伍一是农村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老科技工作者组成的"五老"队伍。灌南县组织"五老"义务留守儿童辅导站,从生活、学习、思想、安全上关心留守儿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二是组织在校教师搞好家长工作,根据班级中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分片包干、定点到人。三是妇联组织社会妈妈为周边的留守儿童做好生活和安全上的照顾。四是组织假期回乡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队伍,为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和思想交流。

(五) 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多彩生活

活动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有效载体。丰富多彩的活动对留守儿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是要继续搞好"亲情之旅"幸福快车活动,让更多的留守儿童通过假期探亲的方法,感受亲情和接受城市的信息,同时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二是要搞好留守儿童的信息服务活动,如为留守儿童开设亲情服务电话、在网上开设视频、开辟留守儿童对话专栏。开通留守儿童心理热线,让留守儿童在现代信息中体会到关怀。三是开展留守儿童读书征文活动、组织留守儿童流动书库、进行留守儿童网络短信、演讲、文娱、体育比赛,让留守儿童愉快地生活。四是让留守儿童感触农家生活,学会家务劳动,学会感恩。赣榆县沙河二小利用农家小院,让留守儿童了解更多的农家生活。连云港市大村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利用中秋节为五保户做月饼,都让留守儿童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六) 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政策措施

学法守法用法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 精神卫生;情绪;咨询;团体处理;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3-0219-03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未成年孩子[1]。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群体的规模正不断扩大。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及身心发展现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已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存在孤独、自卑、焦虑、冲动、情绪不稳定等问题,存在心理健康隐患[1-3]。

团体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之一,可以为团体成员提供良好的氛围,通过团体内部的多向互动,使成员改善自身的问题;其情境与真实的社会情境类似,在团体中的收获容易推广到现实生活中[4],对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可能有其独特的优势。本研究探索情绪管理团体咨询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以期为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团体成员均为四川省宜宾县某农村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学生自愿报名,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5]对报名的成员施测,选择总标准分

1.2 方法

1.2.1 团体咨询方法

1.2.1.1 团体设置 团体性质从团体成员的家庭结构划分属于异质团体(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从团体功能看属于发展性团体。两组团体成员分别由一名领导者及其助手领导。督导人员为有丰富团体咨询经验的心理咨询专家。团体咨询共进行11次,一次完成1个单元的活动内容,每个单元活动时间约1 h。第1天和最后1天只完成1个单元的活动内容,其余每天完成2个单元的活动内容,持续7 d。

1.2.1.2 团体咨询方案 根据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以巴昂的情绪智力理论[6]为基础,结合已有的一些团体咨询方案[7],设计有针对性的情绪管理团体咨询方案。该方案共有11个单元,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步建立团体咨询关系阶段,包括第一单元,内容为澄清团体目标及性质,成员相互认识,制定团体规范;第二阶段为情绪认识、控制和调节阶段,包括第二到第七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和觉察自己及他人的情绪,了解认知对情绪的影响并学习通过改变认知调节情绪,学习调节情绪的放松方法;第三阶段为问题解决阶段,包括第八到第十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学习使用“问题解决策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引起不良情绪的事件或问题;第四阶段为结束阶段,包括第十一单元,用于整合团体经验,结束团体。

1.2.2 评定方法 每天活动结束均让成员填写单元反馈单,最后一次活动结束填写团体总反馈单。第一次团体活动前及第十一次活动后用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和自编的情绪问卷对团体成员进行测验。

1.2.2.1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7] 该量表由周步成等人于1991年根据日本铃木清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适应于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全量表共100道题目, 由1个测谎量表和8个内容分量表构成,分别是学习焦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8个内容分量表的总分表示一般焦虑的程度,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剔除测谎分量表得分高于7分的被试。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各分量表折半信度系数为0.84~0.88,全量表的折半信度系数为0.91,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67~0.86,且该量表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较好的效度证明。

1.2.2.2 情绪问卷 该问卷为自编问卷,由18道5级评分题目组成,用于了解通过团体咨询,成员在情绪管理能力上发生的变化。

1.2.2.3 单元反馈单 由7道4级评分的题目和3个开放性问题组成,用于每个单元结束时了解团体成员的参与度、收获以及对团体的建议。

1.2.2.4 团体总反馈单 由6个5级评分的题目和5个开放性问题组成,用于团体全部结束时了解团体成员对团体总的感受和参加团体的收获。

1.2.3 统计方法 用SPSS 13.0进行描述性统计及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留守与否及团体咨询对团体成员心理健康的影响 表1显示,团体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总分及各个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参加团体咨询后,团体成员的总量表得分及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分量表得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留守与否与团体咨询前后在总量表及各个分量表上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说明此次团体咨询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具有同样显著的效果。

2.2 咨询前后团体成员在情绪问卷上得分的变化 在“我相信事情总会好起来”这一项目上,团体成员后测得分高于前测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64,P<0.05),说明经过团体咨询,团体成员看待事物的态度更加积极了。在“事情顺利时,我容易忘乎所以”这一项目上,团体成员得分后测高于前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29,P<0.05),说明团体成员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总分及各项目得分上,留守与否与参加团体咨询前后两因素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再次说明此次团体咨询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具有同样显著的效果。

2.3 单元反馈单和团体总反馈单分析 为了解团体成员参加团体的感受变化,比较其在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填写的单元反馈单上的评分,结果见表2。通过对单元反馈单的分析发现,团体成员对团体的喜欢程度和参与度一直非常高,且随着团体活动的开展有提高趋势。通过团体咨询,团体成员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越来越有信心。对团体总反馈单的分析也发现,团体成员认为此次团体是温暖的、接纳的、坦诚的、轻松的、关心的、快乐的。有90%的人表示“学会了用‘白精灵’战胜‘黑魔鬼’”(改变认知调解情绪的方法),85%的人表示“学会了问题解决策略”(应对生活中负性情绪事件的方法)。

3 讨论

目前,社会上对留守儿童的关注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探讨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具体措施。许多人将留守儿童问题视为“问题群体”,提倡对留守儿童问题特别对待。然而,留守儿童群体规模越来越大,留守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因此,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必须寻求一种更普遍而有效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情绪管理团体咨询对于提高异质团体内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具有同样显著的效果。通过团体咨询,团体成员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一般焦虑水平显著降低,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看待事物更加积极,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5] 。当生活中的应激事件(如父母外出打工)发生时,往往最先影响到一个人的情绪。因此,要提高一个人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帮助他应对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此次团体中,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表演、“布偶剧场”、现场体验并布置家庭作业练习肌肉放松的方法和数数呼吸法,使团体成员逐步学会认识情绪、控制情绪、调节情绪,并在第三阶段交给他们问题解决的策略,让他们一起讨论、练习使用这些策略解决生活中容易引起不良情绪的问题,如与小伙伴闹矛盾、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或者吵架等。此外,在整个团体咨询过程中注重营造安全轻松的氛围,通过单元反馈单和团体总反馈单可见团体成员参与性高,认为团体是温暖的、接纳的、坦诚的、轻松的、关心的、快乐的,这正是团体成员成长的基础和动力。通过在这样安全轻松的氛围下,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团体成员能够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

将留守儿童融入到一般儿童群体进行咨询,具有以下优势:(1)可以避免“标签效应”,使留守儿童问题正常化。如果只对留守儿童进行咨询,可能使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是有问题的、特别的,不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可能还会使其更加自卑。(2)有利于团体内部的多向交流,团体成员之间的分享与相互支持。在此次团体中,通过留守儿童和其他非留守儿童的交流和讨论,他们对父母有了更好的理解,对自己的情况及责任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更加懂得了对现有家人的珍惜。(3)团体领导者有更丰富的可利用的资源。通过家庭作业等形式,团体领导者可收集到团体成员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情绪事件,并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用于讨论、情景表演、角色扮演等。

团体咨询的计划只经过一组领导者及成员的实践,是否具有可推广性有待继续检验;团体活动时间比较集中,持续时间不是很长,对团体咨询的效果可能会有一定影响。因此,团体咨询的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刘霞,武岳,申继亮,等.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4):325-327.

[2]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与发展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79.

[3] 叶敬忠,詹姆斯•莫瑞.关注留守儿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2-13,58-60.

[4] 蒋波.发展性儿童团体咨询的理念与实践.思想与理论教育,2006,6:57-59.

[5] 周步成,等.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1991:5.

[6] 徐晓燕,张进辅.巴昂的情绪智力模型及情商量表简介.心理科学,2002,25(3):33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