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用法十篇

时间:2023-03-26 17:02:26

学法用法

学法用法篇1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很兴奋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普法工作的重大意义。我演讲的题目是:“学法用法,从我做起”。

谈到法律,我想大家都不会生疏,或多或少的对它都有一定的了解。21世纪是一个法制社会,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法律的重要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了法律我们的生活将无法正常的运行。也许有些人对此会不以为然,认为人应该拥有自由,而自由是由自己来决定的。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在一个有规则、有规矩的社会中生活,你能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这样的自由吗?当然不能!做为一个社会人,你不能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因为在这个社会里,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我们所拥有的自由是在法律约束下的自由,假如没有法律,或者不遵守法律,那么我们也不会拥有自由。法律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离不开它的束缚。有了法律,社会才有和平和秩序,否则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混乱的世界,想象一下就知道那是一件多么可怕和痛苦的事情啊!既然法律是如此的重要,那我们就应该要遵守法律,遵守规则。

我想通过这么一说,大家都了解了守法的重要性了,那接下来就应该要学法了。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就是告诉我们凡事要讲道理,假如我们人人不讲理,那我们的国家将是怎样一副场面,这个国家怎能还称其为一个国家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法律意识,提高我们的法律素质,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需要我们不但要好好学习它,还要合理的运用,才能更好的遵纪守法,维护自身的利益。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朝着建设民主法治国家的方向在努力。国家一直在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地在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教育公民自觉守法,并且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对于执法机关,普法的意义则在于能促使执法者更公平、更公正、更合法的行使自己的工作职能,惩治违法犯罪份子,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多年来,我们的普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就似乎电影《秋菊打官司》里的秋菊一样,有很多原来对法律一无所知的人,如今都能运用法律来寻求一个说法。随着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深入的开展,使得人民群众逐渐接受了法律意识的培养,并自觉自愿地运用法律。我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并且从事着基层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我没有什么更好的心得,我想普法宣传教育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效,总结其中的一条经验,那就是大家都懂得了“学法用法,从我做起。”

应该会有很多人同意我的这个看法吧?有句古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点滴小事,积累成山。别看这“学法用法,从我做起”,说着轻易,可要真正做到,还是得有很强的法律意识和觉悟的。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要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要小看一件小事情,它正是你素质修养的体现,或许在不经意间你就做了一个好公民,也或许在不经意间你就违反了规章制度。举个再简单不过的例子,当你在过马路的时候,你有没有严格按照交通规则呢?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的规定你有没有铭记在心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也能充分体现公民的素质和修养。

我想假如人人都能从自己做起,首先自己能学法用法,遵守法律,进而再去要求他人,那就会形成大家都来学法用法,大家都遵纪守法的大好局面,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有越来越好的治安环境和社会秩序,违法犯罪活动就会大大减少,人民群众就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我们的国家就会逐步成为健康、文明、法治的国家,这不正是我们普法的目的所在吗?

同志们,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社会,为了我们自己,请记住“学法用法,从我做起”!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学法用法演讲稿(二)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板桥中学八年级(2)班的学生,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做遵纪守法好少年担依法治国新责任》。

置一把沙于之上,微微振动纸的边缘,沙子便肆意的流动。如果在纸上涂上一层明胶,再放之以沙,则粒粒皆安分的粘在纸上。还可以用之做砂纸,赋之以使用价值。(可准备道具现场演示)

如果把人类比作沙,把社会比作纸,那么法律便是那明胶。它使人类与社会相辅相融,并使人人发挥各自的功用,凝聚为一个坚实的群体。如果没有法律,那么社会一定会动荡不安,犹如一盘散沙。由此不难看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有了法律才能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社会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与我们中学生的生活也越来越密切。

我们青少年在身体发育成长的同时,也是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要害时期。我们面对的世界,有鲜花也有野草;有阳光灿烂,也有黑暗阴霾,有携手同歌,也有拼搏竞争;在我们渴求知识,崇尚善良的同时,也最轻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所以我们要从小就知法、学法,才能弘扬正义,远离邪恶。

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法治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作为国家的小主人我们要为建设法治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要成为法治社会中的一名合格公民,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法律知识。中学生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最基本的法律知识必须了解和掌握,现在我们正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现在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一个法盲很难在一个飞速发展日益复杂的社会中生存的,更不用说取得巨大成就有所建树了。了解一些法律知识是法治社会对中学生的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我们守法、用法的前提。

其次,中学生应该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既是对他人合法权益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合法权益的保护。中学生要理解遵纪守法与保护自身权益的一致性,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把遵纪守法视为自己的基本义务,视为尊重社会公德的具体表现,法律同时也包含了人类的道德品质。因此,我们既要遵纪守法又要修身立德,做一个有尊严、有品行、有美德的高尚的人。

再次,中学生应该善于用法。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的各项权利都是由法律赋予的,因此也都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是最明智最有效的选择,是保护我们的最有力的武器。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不仅让人觉得软弱可欺,从客观上支持和纵容了违法和犯罪,既危害到个人利益也危害到集体、社会、国家的利益。但是以牙还牙,逞血气之勇,自行报复则会触犯法律,使自己从受害人变成害人者,自己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受到法律的制裁,自食害人害己的苦果,追悔莫及。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中学生是明天国家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将要承担依法建设国家、依法治理国家、依法发展国家的神圣使命。只有从自己做起,弘扬法制精神——知法、学法、用法、守法,做法制的先锋,才能在将来不负重望,不厚使命,在依法治国中发挥更大作用。

我相信,随着法制观念的深入人心,这颗颗金沙将把美丽的星球点缀的熠熠生辉,灿烂无比!

我的演讲到此接束,谢谢大家!

学法用法演讲稿(三)

法制在我心中,我们会拥有爱,当我们心藏法制,我们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就不会感情用事,我们就不会做违反国家利益,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我们会维护国家和人民以至社会,当我们的行为都很好,很规范了,我们的国家才会和平,我们才能生活在一个自由民主的环境里,快乐和幸福时刻会伴随着我们。

从**的“一五普法”开始至今已27年的历史,我国的普法工作从对全体公民的法律知识的启蒙教育到学法用法的结合再到提出依法治国战略的,实现治国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广大群众也由学法、懂法、守法向用法、护法转变,直到现在,已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转变,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转变。可以说,我工作二十多年来是随着我国普法教育深入开展一同走过,见证亲历了我国普法工作20年的变化。对法律的认识走过了从表面感知到内心拥护和运用法律的历程。

中国人历来不愿意打官司,他们认为上法庭打官司是丑事,我也不例外,然而**,一场官司却改变了我的认识和看法。我校有两位学生违反校规,发生打架、斗殴事件,一高度近视的学生视网膜脱落,双方家长不问青红皂白,是非曲直,口口声声要学校负全责高额赔偿,当时学校本着息事宁人态度,摆事实,讲道路,希望此事合情合理解决,但家长不依不饶,此事一拖三月,弄得校领导心力交瘁,正常教学管理工作受到一定影响,前两条路行不通,最后,我们用“法”来解决,三方当事人都聘请了律师,通过一系列法律程序,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三月未解决的事,半天解决,且三方都无异议,当时,我在法庭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神圣与公平。“法”在我心中是威严、神圣与公平的象征。用法律来解决问题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学法用法篇2

指导老师:李兴中

人人都希望生活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希望世界充满爱!其实,这并非高不可攀,难以实现。只要人人都学法用法,遵纪守法,那么,这种温馨祥和的气氛,就会时刻萦绕着我们。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在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在对外交往中,法律也是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社会规范。作为21世纪主人的青少年朋友,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是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维护人类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

那么中学生为什么要学法,我们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有关涉法的真实案例,从中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案例一:只想找回我的狗,不曾想犯罪了。大学生刘某买的两条狼狗丢失。刘某怀疑是邻家小孩狗娃偷的狗,便用拴狗的铁链把狗娃绑回家中,关在养狗的铁笼里,逼其说出狗的下落。三天后狗娃伺机逃脱并报了案。司法机关依法以非法拘禁罪将刘某逮捕归案。在监狱里,刘某回答记者问题时说了标题中的那段话。面对这样的表白,我们感到:一个大学生连起码的法律常识都不懂,犯了法还不知道。但法律是无情的,等待他的将是几年的铁窗生涯。

案例二:上网的害处。未成年犯小陵(化名),小学毕业后在同学的引导下渐渐迷上了上网玩游戏,开学后刚上初中一年级就经常逃学、旷课,与同学结伴去网吧。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拖欠网吧的上网费太多,网吧老板不同意其继续玩,小陵就象生了病。为了能继续上网,小陵和自己的上网同伴决定去抢点钱来。他们在一个台球室抢劫一名学生的钱没有成功后,便将他的自行车抢走,并假意带这名学生到一个公园去玩,想再次抢劫其身上的钱,被公园的保安发现,扭送至派出所。小陵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半,今年 8 月投入河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改造。

案例三:在校大学生张亮维权案 。某在校大学生张亮收到家信,得知家中跑运输的汽车被同村田某偷开翻入沟中,修理费花去 2000 多元,停运损失达 1500 多元。田某坚持只付修理费,对其他损失概不负责。张亮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信告知家人,田某侵害行为造成的损失包括:现有财产的损失,如修理费;失去的可得利益,如汽车正常运输时的纯收益。于是建议到法院起诉。最终张亮家人胜诉而得到赔偿。

学法用法篇3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结合灾后重建实际,围绕城乡统筹、“四位一体”和加快推进“三个集中”的总体部署以及“三年恢复、五年全面提升”的重建总体目标,立足“加快重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和争做灾后重建窗口、试验区建设示范,围绕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努力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平,为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构建法治*、和谐*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基本目标

通过深入系统地学习,熟悉和掌握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法律知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不断增强领导干部依法治国、权利义务对等、诚实信用、公平公正和依法履行职责等法治观念;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逐步实现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学法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三、学习内容

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基本教材: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宪法学习读本》、司法部编写的“五五”普法统编教材《干部法律知识读本》,重点把握好以下内容:一是宪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合同法、物权法等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二是邓小平法制建设理论、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理论知识和党中央有关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方针政策;三是灾后重建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四是移民工作相关法律、政策。

四、制度建设

(一)建立健全领导班子集体学法制度。把法制学习纳入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制定年度学法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全年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与培训时间不少于40小时。

(三)坚持领导干部自学制度。要结合自身工作性质与特点,联系工作实际确定学法内容,每个领导干部全年自学法律知识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

(四)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前的法律咨询制度。领导干部要增强依法决策的自觉性,在重大事项决策前要进行法律咨询和论证,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工作者在决策中的参谋作用。

(五)建立健全考试考核制度。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情况要与考试考核相结合,严格管理,力戒形式主义。建立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年度述职制度,每年年底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和依法办事情况进行述职,并将其作为年度考核、鉴定、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考试考核可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以及提交论文等形式进行。缺考的要补考,考试考核不合格的可以补考,补考再不合格的暂缓晋级晋职和评先评优,直至合格为止。

五、保障措施

(一)紧密结合实际,按年度制定具体计划,确保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有章可循。

学法用法篇4

作为一名公务员,要带头学好法律知识,努力提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本职工作,谈谈学法用法心得体会。

一、进一步提升学法用法思想理念。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工作。自觉学习、贯彻和宣传法律,关键在于提高思想认识。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的基本方略,公务员学法用法是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的灵魂,是一切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其次是本职工作的需要。农业农村工作量大面广,涉及各个部门诸多法律法规,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必须充分掌握才能保证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服务好本职工作。三是自身建设的需求。党员干部首先应该是国家法律带头的执行者和遵守者,学法用法这个头带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成效,关系到工作的形象。同时,公务员队伍积极地学法用法对整个社会引领作用也显而易见,如对巩固执政基础、规范社会秩序、培育公民品格、促进文化建设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四是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通过多年来法制教育,广大群众要求社会依法行政、阳光行政,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学好用好法律不单是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是与法治国家的实现紧密相联。

二、进一步确保学法成效。学法是用法的前提。尽管这些年来,我们公务员系统普法宣传学习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我们的政府机关特别是在基层,相当数量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还比较淡薄,弄不懂、学不深现象还比较突出,并直接消极地作用在实际工作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一些地方公务员学法环节存在形式主义不无关系。在因制度弱化导致的上无压力下无动力的情况下,部分公务员提不起学法的精神和用法的自觉性。这就导致部分公务员法律素质不高,行政活动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和合法性。因此,在将来的学法用法工作中,应进一步完善形式、充实内容、健全机制、强化培训、严肃考核,真正提高广大公务员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公务员学法用法的实际效果。

三、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当前上访案件和呈急剧上升态势,分化了政府在发展经济为主线上的大量精力。以上一方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没有严格执法或者依法行政造成的新问题新矛盾逐步显现。这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不严格依法行政,就有可能累积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给接下来的工作增加阻力,从而阻碍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现在,依法治国观念深入人心的局面来之不易,公务员队伍作为倡导者和实践者的主力军,更应把依法行政这根弦绷得更紧一些,时刻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原则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尤其要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充分体现法制宣传为人民的要求。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一旦“法治精神”在人民群众心中被破坏,就很难修复。另外,我们也要在制度上完善,健全行政执法监管体制,实行领导干部问责机制。用事实对广大群众进行法制教育,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维护好社会稳定,做到了学法用法的和谐统一。

学法用法篇5

针对刑事诉讼法学这一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来说,学生在大学学习时间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的案例,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4、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讲授相关知识点之后,让学生自主分析案例,必要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启发,并在课堂上讨论、提问,课后归纳总结,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刑事诉讼法的教学目的。5、过程的动态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老师与学生交往,学生与学生间交往,也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案例教学法在刑事诉讼法学运用中的问题

由于案例教学法具有明确性、启发性、实践性等特点,在刑事诉讼法学教学中被广泛运用,确实起到了理论和案例实践相结合的作用,达到学以致用目的,但是在实践运用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案例选择不规范,教学案例库建设不够投入。据相关资料介绍,哈佛大学的案例库建立历经十几年,由专门人员负责案例的搜集分类,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并且在哈佛大学采取的是单纯的案例教学法。我们有些学校所推行的教学案例库,只是对案例习题的一个再汇编,充其量只能作为课程考试的参考案例,如果作为教学的案例使用,实在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然,还有些学校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刑事诉讼法学教学案例库,基本上由授课教师自行搜集。第二,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不高。我们现在针对刑事诉讼法学的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主要是教师举出案例,用引导、启发方式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独立思考。但是,实际上不能调动全部学生动脑随老师一起思考,更不能起到讨论气氛活跃的课堂互动效果。第三,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仅仅注重的是课堂上的分析、讨论,往往列举、分析完即可,而忽视了督促、要求学生课下对案例的进一步思考与总结。

案例教学法在刑事诉讼法学运用中的完善

第一,案例应当以真实案例为最好,也可以是对真实案例的改编。之所以要以这样的态度和方法选取案例,是因为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够反映现实,才能够更真切地使学生体会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实例、案例所反映的问题错在哪里,怎样解决这样的案例。刑事诉讼法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涉及实体和程序方面的真实案例很多,要将实际中的典型案例全面收集起来,这将是一个相当细致和复杂的过程,条件允许的话,需要一个教学团队的努力。第二,案例要深入讨论,要鼓励学生说,织学生畅所欲言。在进行教学时,我们发现,即使是如许霆案、马加爵案、药家鑫案这些引人注目、反响强烈的案例,学生都不主动去思考,而刑事诉讼法学的案例评论需要我们运用严谨的法学思维和诉讼法学的知识进行细致的分析,因此,案例不能单纯由教师在讲,而是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条件的话,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讲。教师的作用主要放在点评、总结上。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的本质,在于学生自身在案例中的探寻和发现,如同律师和法官一样思考。第三,案例教学应当更多地鼓励或要求学生课下写出评论。这一要求是对学生深入讨论的一个延续。讨论,强调会说;写出评论,则是会写,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写作能力。这种日常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写好毕业论文的前提,也是学生在进行法律文书书写的一个先期锻炼,而我们的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必须具备一流的实训条件,要有能够获得科技和生产技术前沿的先进设备,建设一个起点比较高,装备比较先进的实验与实训体系尤为重要。而且,学校应当与相关行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努力做到“双向参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以便学生能够顶岗实习。

学法用法篇6

2020年,学法用工作在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和市司法局的指导下,以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党工委管委会中心工作,重点实施“谁执法谁普法”、普法阵地建设、普法平台建设和普法产品建设四大工程,不断提高辖区居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为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2020年学法用法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通过党课、专题宣讲、中心组学习、横幅、展板以及专题专栏等方式,深入宣传党的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新党章;以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主题法治宣传实践活动为契机,宣传“七五”普法以来法治宣传工作情况;围绕党工委管委会重大决策部署,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系列法治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大力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按照《中共四川省宣传部等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宪法的通知》要求,集中部署开展宪法宣传教育,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段、鲜活生动的语言和事例宣传宪法;积极发挥两微一端、一报一台作用开展全媒体矩阵宪法宣传;加强对重点对象的宪法宣传教育,全面推进宪法进机关、学校、企业、村(社区)、网络等,大力培养机关干部、青少年等重点人群对宪法的认同和尊崇。

(三)全面实施“谁执法谁普法”工程。制定印发《2020年重要时间节点专项普法指导目录》和《贯彻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方案》,持续开展“法律七进”活动;结合“12·4”等重大时间节点,持续开展“1+N”专项法治宣传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公园城市·法治同行” 主题活动暨改革开放40周年法治建设成果展等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20余场;高质量通过“七五”普法中期检查验收。

(四)加快推进普法基地建设工程。加强普法阵地建设。在芳草街“法治芳草家”建立常态化“法治训练营”基地,由专业团队根据不同服务对象需求策划课件,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营活动;完善法治大讲堂七项基础设施、村广播、高新电视台、高新报、户外电子屏等“微”普法平台;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村(社区)延伸,打造五根松社区法律之家民生工程,同时在自贸区打造楼宇社区法律之家。

(五)深入开展普法平台建设工程。加强新媒体普法平台建设。以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及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为普法阵地,开设“高新普法”专栏和“法治”等微博话题,普法信息,开展“以案说法”宣传;加强传统媒体普法平台建设。在《高新报》设置固定普法专栏,高新电视台建设普法类品牌栏目,积极刊播普法公益广告,电视播放普法影视作品10余部,播放普法公益广告200余天,报刊刊发普法信息100余条。

(六)大力实施普法产品建设工程。策划创作法治公益广告和法治沙画各一部,并在全区户外LED集中投放;调动广播电台、报社等社会力量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市民观察员活动2次;加强法治示范街道、法治示范学校创建和对标提升,推动玉林中学等4所学校市级法治示范学校复核,肖家河街道申报省级法治示范街道;征集“以案说法”典型案例,并择优编印《以案说法》普法读物。

二、特色亮点

(一)整合媒体资源,打响“法治高新"普法品牌。运用“两微三端一平台”,升级打造“景姐姐”“高小智”“高小民”“廉政熊猫”等独具高新特色的普法形象,培育群众性普法活动品牌;以村广播站为载体,开设《普法村村通》广播节目,按每周一期的频率在174个村同步播出;紧扣法治热点,制作推出系列新媒体产品(高小 民课堂、高小智课堂),赢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媒体和群众的点赞。

(二)搭建普法平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品牌。依托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平台,设立线上、线下宣传阵地20处,上下联动开展宣传工作;成立全市首个楼宇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站,覆盖企业和商户2000余家,全力营造打击恶意欠薪的社会氛围;打造“互联网+劳动关系”服务管理平台,利用“非常职道”微信公众号、“职场护航”手机APP等新媒体工具,广泛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宣传。

(三)谋划“三化式”模式,助力自贸区建设。推动法治宣传项目化。为自贸试验区创业者提供“菜单式”精准普法,开展“服务自贸区·法治在行动”系列活动4场;推进法律服务便捷化。在自贸区打造首家楼宇“社区法律之家”,为自贸区企业和居民提供免费的线上线下法律服务;推进法律服务专业化。整合涉外法律服务资源,启动组建涉外律师人才库和涉外律师后备人才库;开展全国涉外法律服务示范机构申报工作。

三、2019年工作计划

(一)深入推动普法责任制落实。督促“法律七进”每一进的牵头部门,创新推进“法律七进”工作,打造“一进一特色”普法品牌;筛选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案例,持续开展“以案说法”;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普法依法治理市民观察员活动。

(二)深入推进普法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社区(村)级法治大讲堂七项基础设施、村广播等微普法阵地,升级《普法村村通》栏目,打造村级普法品牌;新建一批“社区(村)法律之家”项目,力争社区(村)法律之家建成率80%。

学法用法篇7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从人民群众实际需要出发,坚持知行合一、学用结合,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坚持创新发展、提高实效,深入实施全市“七五”普法规划和市人大常委会决议,通过开展主题法治宣传实践活动,创新和丰富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方法,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浓厚氛围,为迎接党的胜利召开和建设幸福美好新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增强法治信仰。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最高行为准则。重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法治信仰,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彻底摒弃人治思想和长官意识,决不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真诚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宪法法律,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共识,把法治作为处理问题、维护权益的手段,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二)形成学法风尚。切实落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县人社局、县政府法制办印发的《县进一步健全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重点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组织领导干部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原则、基本内容,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加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培训,完善学法用法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教学内容,保证课时、教材、师资、效果“四落实”。贯彻落实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各个阶段,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抓好农牧民、社区居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学法的良好风尚。

(三)推动全民守法。让全民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做守法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引导广大群众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具体行为习惯做起,把法律作为衡量个人行为的标准,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真正把守法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做到人人守法、事事依法,在全社会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促进自觉用法。推动各级党委建立和完善依法决策机制,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和改进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做到依法决策、依法执政。推动各级政府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推动司法机关规范司法行为,推进严格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经营、诚信尽责。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三、活动形式

(一)开展主题宣讲活动。把学习宣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尤其是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作为主题法治宣传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通过举办报告会、学习会、讲座等形式,深入学习宣传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观点、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利用国家宪法日、宪法宣誓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宪法法律宣传。广泛开展民法总则学习宣传活动,深入宣传民法总则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导向,让人民群众广泛知晓民法总则的基本规定、让民法精神深入人心。深入学习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抓好新颁布或修订的法律法规的宣讲工作。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党内法规。在每年“七一”前后,集中开展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活动。

(二)开展以案释法活动。坚持把开展以案释法作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抓手,贯彻落实《市关于建立以案释法工作制度的实施意见》(武市司发〔2017〕44号),建立并真正落实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紧密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法律热点问题,在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过程中广泛开展以案释法,定期典型案例,开展热点问题法律解读,使案件审判、行政执法、纠纷调解和法律服务过程成为向群众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的过程。

(三)开展媒体公益普法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媒体公益普法制度的实施意见》(武市司发〔2017〕39号),建立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推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传播平台落实公益普法社会责任。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普法一体发展、相互促进。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县广播电台、县电视台等传统新闻媒体优势,巩固和创新普法节目、专栏、频道,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教育,确保重点时段、重点频道、重要版面有普法内容,及时传播法治动态。充分运用互联网传播平台,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围绕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重要事件、社会热点等,及时跟进法律解读、答疑解惑和舆论引导,发挥法治宣传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正能量和感召力。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更多更广泛地运用手机短信、彩信、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推送主题宣传活动消息,利用普法微信公众号、政府门户网站、乡镇、村矩阵微信群等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扩大普法覆盖面和渗透力。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参加全国百家网站、微信公众号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创作征集普法作品,踊跃参加全国法治动漫微电影作品征集及获奖作品展览(播、映),并结合实际,适时组织开展全县的知识竞赛和作品征集展播活动,增强普法宣传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充分利用户外媒介和其他广告媒介的作用,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服务对象的法律需求,利用各种电子显示屏、触摸屏、楼宇电视等自媒体推送普法内容,提高普法精准度和感染力。

(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继续组织实施“法治文化一地一品工程”,支持和引导法治文化作品的创作传播,下大力气推出法治文化精品。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组织开展法治文艺展汇演、法治文艺演出送法下乡等活动。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把法治元素融入城乡建设规划设计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成一批受群众喜爱的法治文化示范阵地。各乡镇充分利用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法治长廊、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学校、农村文化室等各类法治宣传阵地展示、展播具有连贯性、贴近百姓法治需求的法治宣传内容。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七五”普法期间,在全县255个村中每10户培养1名“法律明白人”,广泛开展法律政策宣传,参加矛盾纠纷调解,在提升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品质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创新我县农村法治宣传形式和载体,充分发挥法治长廊、法治文化广场宣传教育作用,让更多农村群众享受普法实惠,增强普法获得感。

(五)开展德法共建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法治教育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动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宗教场所、进家庭等“法律八进”活动。积极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不断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把法治精神融入乡规民约、家风家训,引导群众崇德尚法。广泛开展“学法用法好公民”、“诚信守法模范家庭”评选活动,评选年度法治人物和法治事件。

(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单位创建活动,着力推进法律全面实施,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公共权力行使。深化基层组织依法治理,开展好市“百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着力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完善村(居)民自治制度和机制,促进民主管理、依法自治。深化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广泛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文明执法示范窗口”创建活动,着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深入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着力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依法经营、重信守诺。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法治教育制度,整治学校及周边环境,制止校园欺凌、暴力行为,维护学校安全及秩序。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把主题法治宣传实践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领导班子专人负责制。县司法局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统筹协调,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确保主题法治宣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

(二)对接细化措施。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活动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抓。与推动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结合起来,按照年度普法责任清单,根据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总体工作部署和全县法治宣传的新思路、新要求,制定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开展主题法治宣传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要坚持重点突出、统筹兼顾,每年适时开展一到两个重点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明确宣传要求、宣传方式、具体落实标准,督导考核、效果评估等,确保每年有部署、每年有进步、取得新成效。

学法用法篇8

    ■法经济学的概念和理论核心

    法经济学是运用有关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法学理论和分析各种法律现象的学说。由于是交叉学科,从法学角度来说,可将其译为“经济分析法学”;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可将其译为“法经济学”;从其他学科的角度来说,可将其译为“法和经济学”或“法与经济学”。法经济学正因其研究方法的独特性而成为一独立的法学流派。它不仅涉及到有关法律价值等具有法哲学意义上的法学理论问题,而且涉及到具体的法律问题和几乎所有的部门法领域。

    法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在于,所有法律活动,包括一切立法、司法以及整个法律制度事实上是在发挥着分配稀缺资源的作用。因此所有法律活动都要以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即效率最大化为目的,所有的法律活动基于此论断都可以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和指导。在西方国家,很多人曾经片面地认为法和法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公平或者正义这样的问题,而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则是效益问题,即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经济学本质上是实证科学,注重数据分析。而法律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人的行为难以作定量分析,因此人们以往极少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法律制度。但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律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开始认识到法律与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法律的经济分析在可能的条件下不仅是定性的,而且是定量的,从而使人们可以比较精确地了解各种行为之间经济效益的差异,进而有助于改革法律制度,最终有效地实现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

    ■法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在古典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研究仍大量涉及社会制度问题,因此对于法律问题的研究并未中断过。19世纪中叶,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他认为:“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而已。”有人称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理论为“经济学研究的法理学”。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的还有贝卡利亚、边沁、亚当斯密以及康芒斯,但经济学与法学的真正结合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经过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反思后,各国政府不得不大力运用法律手段来对经济进行干预与控制,这使得法律与经济的关系变得十分密切,迫使法学院对教育课程进行改革,以培养了解经济学的法律人才。由于时值美国采用反垄断法来对市场进行干预,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开设了反垄断法的经济学分析这门课程,经济学成为法学院的正式课程。这个项目最终演变成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法经济学项目”。1958年,《法经济学杂志》问世,它的创办是“法经济学运动”的里程碑。

    罗纳德。科斯教授是法律经济学初创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法律经济学的学科创始人。他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科斯定理”告诉人们,私人之间的交易在谈判、签约、监督执行过程中会产生相关费用,即交易费用,同一交易过程在不同的法律制度框架中进行时,所涉及到的交易费用是不同的,过高的交易费用将对私人交易形成障碍,从而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有效的法律制度安排能够节省私人交易的费用,减少私人谈判达成协议的障碍,有利于资源配置结果的改善。因此,“科斯定理”通过引入“交易费用”这一核心概念,将法律制度安排与资源配置结果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法律问题奠定了基础。

    以波斯纳为主要代表的经济分析法学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后,成为最具感召力的法哲学流派之一。波斯纳认为,所谓法律经济学是指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主要是运用价格理论或微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及其他有关实证和规范方法,考察、研究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过程、效果、效率及未来发展的学科。它既以人类社会的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又以经济理论和方法为其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故而分属于法学和经济学,成为它们的分支学科。

    归纳科斯以来整个法律经济学理论,其核心在于所有法律活动,包括一切立法和司法以及整个法律制度事实上是在发挥着分配稀缺资源的作用,因此所有法律活动都可以用经济的方法来分析和指导。法律经济学讲的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分析法律的形成、结构效果、效率及发展的学科。对法律分析最有用的经济学分支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常被定义为研究有限资源如何在相抗衡的各种目标之间进行选择的学科。从理论上讲,凡是理性的东西都可以用经济分析的方法来加以分析和解释。经济分析通过收益、成本的差额来确定最有效率的行为方式和制度模式。正是由于经济学的技术优势使之向其他社会领域的扩散成了大势所趋,学者们发现将法学进行经济分析同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法经济学要增强具体实用性

    法经济学发展到今天,已使法经济学对法律制度问题的研究基本上覆盖了整个法律领域,包括民事、刑事和行政程序;惩罚理论及其实践、立法和管制的理论及其实践;法律的实施和司法管理实践;以及宪法、海事法、法理学等各个方面。一方面,法经济学可以很好地解释许多立法背后的基本政策目的,使立法得到更为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另一方面,法经济学却难以对具体的案件审理提供一致性的指导,不能据此使相同或相似法律规范下的权利和义务得到相同或相似的裁定结果。

    要使法经济学研究具有实用性,必须运用跨学科的方法,它应同时包含对经济理论和一系列相同或相似案件的分析,将经济理论和法律案件的分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就像在一般的法律案件分析中那样,抛开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和模型,在个案中考虑风险的存在,只在个案而不是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案件中考虑经济学理论的适用,从而在对一系列相同或相似案件进行的经济学分析中找到这些案件的规律,使这些案件的裁定具有法律上至关重要的一致性和可预测性。

    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一是该方法采用涵盖绝大部分民事责任的侵权和合同策略理论;二是将经济理论和法律当做各自独立的对象,分别展示它们的逻辑构成;第三,不是只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而是对一系列案件同时进行法律和经济学的分析,以展示它们在这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运用中如何相互关联,以及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如何被运用来决定具体案件的裁定结果,并比较两种结果之异同。法经济学原理和实证研究告诉我们,法律方法和经济方法虽有差异,但常常会得出相同的结论。就同一个法律规则而言,法学家维护的是公正,经济学家维护的是效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经济方法和法律方法常常是殊途同归。我们过去将公正作为法律的价值标准,今后,我们在坚持公正标准的同时,效率将成为法律改革的目标。

    ■我国应充分重视法经济学理论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法制建设碰到了一系列需要法学家和经济学家共同努力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了探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人们在深入研究中国实际情况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吸收经济分析法学的有关理论。法经济学的研究在不断推进着,这种状态发展的最后结果将革新中国传统法学。

学法用法篇9

学法用法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全民普法经过三个五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突出成绩,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但是,无论是从当前普法依法治理的现状看,还是从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的长远目标看,“四五”普法仍然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在这里,我先将日常工作中学法用法的实践情况做简要总结,再结合个人工作实际谈几点个人想法。

一、认真学法用法,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作为梅河口市人民政府的一名副市长,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始终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时刻注意将政府的各项工作置于各级人大的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之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将学法与用法相结合,不断提高区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加快实现两个率先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一是认真学习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重点学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民主法制的关系,民主与法制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规律等方面的论述。二是学习同志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重要论述。认真领会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目标和任务,正确理解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三是学习宪法和法学基础理论。在全面掌握宪法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强化法学的基本理论,提高法治理论水平。四是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结合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等发展战略,结合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诚信制度建设,重点学习保护市场主体权利、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及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五是学习维护社会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结合“严打”整治斗争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打击“×××”组织和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结合抗击“非典”,结合安全生产,学习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六是学习有关世贸组织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熟悉世界贸易组织基本规则,了解我国为加入世贸组织而制定、修改的法律法规及有关国际经济贸易方面的法律知识。七是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领导干部履行工作职责所必需的专业法律知识和我国刑法中有关职务犯罪的规定及与反腐倡廉有关的法律知识。

二、关于当前普法工作的几点思考

虽然,通过十余年的全国性普法,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已不同程度地深入人心,但是由于主客观各种问题和障碍的存在,普法工作在实践中往往得不到广泛、完整地贯彻和落实。在主观认识方面,主要表现在普法工作者及广大公民对普法工作产生了许多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一是普法任务完成论。经过十多年的普法,全国上下已学习了不少于300部的法律法规,广大公民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有事上法院”已形成风气,“人治”思想的烙印已基本上被消除。于是,就有人简单地将这种基础层面上的普法任务完成看作普法任务的全面完成。二是普法对象相对论。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国家要安定,经济要发展,主要的是老百姓遵纪守法,不生是非,普法的重点对象应是老百姓,而往往忽略了加强具有决策权或执法权的各级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法律观念与意识。三是普法多则无益论。法律是一把双刃剑,既规定义务又保障权利,既惩恶又扬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及权利、义务的标准。但是,客观上我们的法律法规还有很多方面不够完善,一旦有人借政策漏洞向政府及有关部门主张权利,往往会使政府及有关部门陷入被动。因此,就有了“普法要点到为止,注重实效,多则无益”的错误观点。四是学法当前无用论。由于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还没有完全建立,个别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现象还客观存在的,法律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得不到完整的贯彻和实施。从而就有了学法当前无用的错误观点。在客观实践方面,由于主观认识上存在的种种模糊观念甚至错误看法,导致了普法实践中轻重失衡现象的普遍存在:一是重义务灌输,轻权利宣传。在普法的内容设定上,注重和强调义务性、禁止性、制裁性法律规范的灌输和教育,轻视和忽略权利性、许可性、保护性法律规范的宣传和告知。偏重于法律责任的教育,缺少了法制思想的引导。二是重计划安排,轻落实检查。在普法的任务布置上,各级、各地、各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纸上谈兵和计划安排、轻检查落实和督促指导的问题。长此以往,使得普法基础工作薄弱、基本情况不明、统计也无 所适从。三是重工作应付,轻长远打算。普法的终极目的是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全社会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局面,为建设法治国家奠定思想基础。虽然国家自1986年起连续开展了四个五年普法活动,每次都有五年总体规划和每年年度计划,但从总体上看,仍然是出于一种阶段性、战役性、战术性的考虑,而非出于一种长期性、全局性、战略性的考虑。因此,表现在实践中就是,对不实施和不完全实施普法工作要求的地方、部门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措施和处罚手段。不同程度地存在应付过关的现象。四是重学习形式,轻实际运用。在普法中,领导干部、执法人员和青少年一直是重点对象。虽然每年都有针对这几类人员比较周密的计划安排,规定了诸如:“每月一个学法日”、“法制教育进课堂”、“建立学法档案”等形式和制度。但实际上,普法由于种种因素没有得到完全落实,除了按规定购买教材、参加法律知识讲座和考试以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经费投入缺口大、宣传教育力度弱、形式手段欠缺等等问题和障碍。

三、建议与对策

(一)切实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治国的最高方略写进《宪法》。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普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是建设民主法治国家的需要,是广大公民当家作主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之必须,是保障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普法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二)科学设定内容,正确予以引导

要摒弃对广大公民偏重法律义务教育的做法,全面、科学地设定、传授普法内容。既讲义务,又说权利;既要注重国家大法、基本法的宣传教育,又要顾及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学习;既注重实用性条款的灌输,又进行法学基础理论的分析、运用;既集中授课,又展开讨论;通过正确引导,使得广大公民对有关法律规范的制定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真正具备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普法内容上,尤其要注重和加强有关广大公民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例如在经济结构调整、下岗人员增多情况下,国家有关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和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及内容。

(三)注重全面渗透,讲求实际效果

要结合广大公民生产、生活的实际,想方设法调动一切力量、采取多种手段、开辟多种阵地。除采用一些传统的、为广大公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方式以外,还要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占领高科技宣传阵地──各类网站,让普法渗透到生产、生活、决策的每个角落、每个环节以及每个组织和每个个人;使得一切生产、生活、决策过程都成为具体的法律法规运用、执行和实施、实现的过程。

(四)加大工作力度,保障各种投入

由于我国有着长达数千年的封建历史,改革开放前又实行了多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人治”的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加大普法工作力度,必须保证有一定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克服普法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经费投入缺口大、专职人员编制不足、宣传教育力度弱、形式手段欠缺等等困难。

(五)抓好建章立制,形成良性循环

学法用法篇10

抓宏观,认真落实依法治市工作五年规划

依法治市工作点多面广,涉及基层依法治理、行业依法治理、部门依法治理等各个层面。要按照惠州市2006年至2010年依法治市工作规划的要求,认真抓好工作目标和任务的落实。要积极履行好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和指导等职责,从宏观上加强指导,把握大方向,整体推进,督促各地各部门、各行业认真完成依法治市工作任务,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抓重点,大力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第一,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倡廉,促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第二,坚决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广东省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要完善规范性文件统一审查备案、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复议审理、行政复议责任追究等制度。第三,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依法行使司法权利的监督制约机制,健全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建立公正、权威、高效、廉洁的司法管理运行机制。

抓难点,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县(区)、镇(乡、街道办事处)、行政村、村民小组四级调处网络建设,完善、调解、综治三位一体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的综合功能,引导干部群众把调解作为化解矛盾的首要选择,综合运用多种调处手段,依法、依规、依理、依情调处矛盾和纠纷,努力把各种矛盾纠纷解决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要加强和改进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健全投诉受理制度、听证制度、回访制度、督查专员制度和工作问责制等,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抓基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要围绕“五五”普法规划的组织实施,认真抓好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决议的贯彻落实。要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教育对象的学法用法工作,全面提高市民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化解矛盾的能力。要创新普法教育形式,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六进”活动。要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学法、用法、守法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