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能量学学习十篇

时间:2023-05-31 15:29:50

数字能量学学习

数字能量学学习篇1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媒体;数字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7-0048-04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已经成为广大高校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数字化学习资源作为数字化学习三要素之一,在数字化学习中处于关键位置,在教学中是否恰当运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在众多数字化学习评价体系中,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评价是一个重要指标。

一、数字化学习资源

数字化学习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新的学习方式。[1]数字化学习资源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以电子数据形式把各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半导体等载体中,并通过网络、计算机以及终端等设备传输和呈现出来的学习资源。[2]它能激发学习者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习、与人合作、创造性获取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效果彰显。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括数字化图形图像、数字化网站软件、数字影像资料、微课程、电子邮件、网络学习管理系统、教学数据库等。[3]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前提,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检索、市场购买、教师创作、师生共同开发等方式获取。因此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获取便捷性、形式多样性、可操纵性、资源的共享性、以及虚拟仿真、协作化、及时化、研究化等特点。

二、数字化学习的特点

1.课程学习内容和资源的获取便捷性

互联网中存在海量的与课程学习有关的内容,通过各种搜索引擎工具(如元搜索引擎、智能搜索引擎),借助于一定的检索策略和检索技巧,高效准确的获取所要的学习资源。目前各高校均已建立了校园网络,因此教师和学生能够不受时空和传递呈现方式的限制,方便地在网络和资源库上获得所需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源。诸如教育部组织高校开展的精品课程和名家讲坛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学习平台(如网易公开课、超星学术视频等)获得与课程相关的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实现课程学习内容的组织、传递、接收、储存和共享。

2.课程学习内容探究的多层次性

和表现形式单一的传统学习资源相比,数字化学习资源以多元化、多维度、多层次的方式来呈现多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4]因而把数字化资源作为课程学习内容,教师以及学生可以根据其学习的主题,借助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数字化资源收集和整理学习内容,并加以探究。

3.课程学习内容的时效性

传统的资源更新速度慢、周期长,如一本教材从构思到出版,动辄几年,呈现的信息很可能已经是“过去式”了,而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最新最权威的课程内容,借助于互联网传输的实时性,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当前国内外最新教学信息作为学习资源,这种以多维信息为基础的信息利用,将有助于学生及时更新知识,促进知识新的迁移,培养终身学习意识。

4.课程学习内容的可控性

在基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数字化学习内容比较容易获得、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能够被及时评价,可以根据学习情况被修改和重新制作。它允许师生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对它进行有效使用和改动,操作简便。

5.课程学习内容的可扩展性

数字化处理的课程学习内容,能够以不同的符号形态呈现学习内容,其呈现的形式多样性能最大程度满足学习者解码的要求,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因而能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交互,学习者不再是被“填鸭”信息,而是积极主动、互动式地使用信息,完成知识的整合与再创造,产出的新的学习成果又可为他人所用,拓展和完整了学习内容。[5]因此,学生既是数字资源的使用者也是资源的建设者。课程学习内容的可生成性和扩充性,极大地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也为学习者创造力发展提供了可能。[6]

三、国内外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标准现状分析

1.国外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标准概述

国外,与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以及评价标准的研究相关成果中,被大家所认同的主要集中在如下的五个评价指标体系中,它们分别是:由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与适用专业委员会建立的《E-Learning Certification Standards》(在线学习的认证标准)、英国Wales-Bangor大学的Oleg Liber和Sandy Britain共同完成的《A Framework for Pedagogical Evaluation of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虚拟学习环境的教育评价框架)、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和Black Board公司对互联网远程学习联合的《Quality On The Line》(在线学习质量)、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对网上课件和多媒体课件认证主持开发的《E-Learning Courseware Certification》(数字学习课件认证)、《A framework for e-learning》(数字学习框架)。此外, MELOT(Multimedia Education Resource for Learning and Online Teaching)制定的多媒体课件评估标准、EduTech的网络课程平台评价模型Academic ADL(Advanced Digital Learning)的网上教学设计和评估指南(Guidelines for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Web-Based Instruction)、还有一些文献中,虽然没有提供明确评价标准,但也提供了某些数字化学习的案例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纵观目前国外对数字化学习的评价以及评价标准研究,数字化学了要符合一般传统学习的基本要求, 还必须具有与数字化(尤其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特点:学习资源的技术性、交互性、可用性和可控性,重视学习环境的评价,重视教学管理与支持。[7]

2.国内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标准概述

从1999年1月教育部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开始,到2011年的国家视频公开课的征集,国家教育部非常重视数字化学习,各地掀起了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高潮,与此同时,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以及评价标准的研究也一直在升温。国内学者非常关注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大量最新的研究成果被介绍到国内。此外,很多网络教育机构、高等院校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践和探索,以获取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认证方面的相关信息,致力于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标准。评价的方法也众多,成熟的有如试验法、指标体系法、观察法和总体分析法等。有些研究者还利用矩阵算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评价,让人耳目一新。在众多研究成果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由张屹、胡小勇、祝智庭等教育技术研究者共同研究完成的网络教育服务质量框架研究评价体系。该研究借鉴了Parasurama对用户评估服务质量模式研究成果之一,即概念性的框架(服务质量差异模型)和服务质量评估体系(SERVQUAL),提出基于网络教育服务质量框架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网络教育服务过程模型,弥补了国内网络教育服务质量标准(CELTS-24)空白,设计出了评估网络教育服务质量的七个层面,即可靠性、响应性、保障性、学习资源的有效、关怀性、有形性、交互性。[8]这一模型将这七个层面分解成41个项目,构成对用户期望和感受进行具体测评的指标体系,使得原本模糊抽象的网络教育服务质量概念化为“看得见的质量”。该标准的提出,有效地监控和评测进而敦促和改进了网络教育结构的服务质量,保障了学习者享受优质网络教育服务的权益。

四、基于数字媒体环境的高校数字化资源评价

1.基于数字媒体环境的高校数字化资源的特点

数字媒体环境的高校数字化资源除了要符合一般传统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作业和练习、评价方式)以外,还具备如下特点:

(1)多媒化。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学习资源呈现出数字媒体的多媒体综合运用、信息的结构化和数据库功能、信息传播速度快、内容实时性强、受众由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趋于个人化的双向交流、技术与人文艺术的融合等特征,特别是多媒体综合运用促进了学习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交互性。无论是师生间,还是生生间,交互是数字化学习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具有交互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不仅能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构建,更能够在交流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实现情感和人格的完善。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每一环节实际上都与交互分不开,如果少了交互这一环节,反馈不及时,那么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知识的迁移等诸多学习环节实现比较困难。

(3)情境性。数字化学习也需要学习环境,数字化资源要能够为学习者创建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提供学习支架,在这个环境下,应该有各种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工具(如通信学习工具、信息共享工具、创作学习工具)和大量的学习资源(如电子书籍、电子百科、虚拟图书馆、教育网站等)。真实复杂的情景,能有助于培养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越重视对虚拟环境的情景设计就越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9]数字化学习资源要符合学习过程一般情境要求,要有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与课程有关练习和作业、学习活动和学习策略等。既要有面向学习者个人的学习任务,也要有面向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协作完成的学习任务。在情境性教学中,要强化项目化教学和任务驱动的实施。

教学管理与支持的评价内容占比重大。教学管理作为数字化学习的调控者,始终贯穿于教师和学习者共同参与的数字化学习整个环节,支持着学习各环节有条不紊的工作。学习管理与支持包括:课程计划管理、教师信息管理、学习者的学籍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管理、答疑管理、学习者学习成绩与学分管理等。

所以,上述的特点,基本列出了数字化学习所需要的各种支持要求,所需的数字化学习支持系统中包含:系统结构(技术支持)、学习者支持系统和教师支持系统。

2.基于数字媒体环境的高校数字化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纵观国内外数字化资源的一些评价情况,结合目前我国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现状,笔者认为合理的评价标准应遵循如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

贝塔朗菲告诉我们,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不具备的。因此,对课程资源进行评价时要从系统论角度整体出发,考察课程组成的各个部分它们的关联情况和课程的整个综合性能,不可以只仅仅考虑某一模块或以偏概全。有些模块,确实对学习者影响的程度有所差异,如果要体现其的重要性,可以设置合理的权重。完整的评价标准要从不同用户(如学习者、教师、管理员)的角度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1)数字化学习资源通信系统:包括数据传输的带宽、传输质量和效率、网络响应时间以及信息反馈机制。

2)数字化学习系统:课程全部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机制、促进学习者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支持不同类型学习的各种策略。

3)交互系统:包括教师与学习者间的交互、学习者间的交互、课堂内的交互、学校内的交互、学校间的交互、非正式学习时间教师与学习者间的同步/异步交互。

4)教师/学习者支持系统:教师在线答疑、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如数据库、教育网站、虚拟软件裤、虚拟图书馆、多媒体课件、素材、电子教案、电子文献资料和信息化学习支持工具)、数字媒体技术支持以及课程使用指南等。

5)学习评价系统:电子档案袋完整性的评价、课程练习评价、作业以及考试的评价、学习者数字化学习时间评价、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率的评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效果的评价、课程体系的评价。

6)教学管理系统:教师信息管理、学习者学籍管理、教学文件(如教学大纲、课程计划)管理、答疑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管理、学习者的成绩与学分管理等。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一般过程包含:分解目标;归类合并;建立评价标准;标准的描述;指标的权重。

(2)客观性原则。

对事实的判断应该是要对事情的量或者质进行记述,通过客观描述事物的状态、属性以及规律就能真实地反映出事物的原来面貌,对事实判断要建立在的客观性基础上。因此,客观性是评价最基本的原则,要从突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教育特性、数字化学习课程对学习资源的要求,以及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以数字化资源的成效为落脚点,协调不同评价者之间的价值观念,以形成与事物客观基本一致的评价。

设计评价指标时,要符合指标与目标的一致性;相关内容具有可观察和可测量性;体系内指标的相互独立性;指标体系的整体完备性;指标的可比性;可接受性。

(3)学与教并重原则。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持下,基于网络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一直盛行,网络教育在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方面,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思维等方面,由网络教育所体现的数字化学习具有其他教学媒体和其他学习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传统教育中人文氛围、教师的言传身教和主导作用(比如正确的启发引导、学习重点和难点的分析和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等等)也是数字化学习无法替代的。因此,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将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学习优势和传统教学优势结合起来,这种结合称之为B-Learning(Blending learning或Blended learning)。[10]与这种教育思想接轨,数字化学习资源也要相应地由支持“以教为主”或“以学为主”,转变为“教学并重”。在对数字化资源进行评价时,要以能否促进有效学习为目标,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设计都要与学习紧密相关,要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向学习者传递知识,要能促进学习者自主探究学习,有助于小组的协作学习。不相干的资源以及干扰性学习活动要在评价标准中加以否定。另外,在制定评价标准时,一定要以适合学习和教学为前提,高品质的学习材料固然重要,但因为过于追求而导致网络传输效率降低,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3.基于数字媒体环境的高校数字化资源的评价流程

(1)根据需求设计出数字化资源的总的评价方案;(2)明确评价的具体目的,确定具体评价的对象;(3)确定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评价标准,制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4)确定搜集信息的内容和信息搜集的渠道;(5)选用科学方法和工具实施评价;(6)处理评价数据并得出结论。评价流程如图所示。

4.基于数字媒体环境的高校数字化资源的评价过程处理

评价过程的处理要注重以下环节:(1)在准备阶段,要确定评价目标、评价对象,选择来源于专家和用户的信息以及处理方法,生成调查问卷、评价量表、质量诊断表。(2)实施中,围绕学习效果这一中心,结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等环节综合使用评价量规,不惟标准,也不脱离标准,结合使用各种评价体系中的评价工具进行。(3)在数据处理阶段,根据评价体系的权重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统计信息,综合判断形成评价的等级,诊断问题并提出建议。

五、结束语

普通高校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和使用上与基础教育有所不同,差异性比较大。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上,应该本着满足学习者“适需使用,适时使用、适量使用”的原则,并体现出普通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更具备自和针对性的特点;在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上,高校使用内容更广泛、形式更丰富,故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必须考虑实际情况。[11]因此,我们要借鉴各种数字化资源的评价优势,既学习他人的长处,也要以此为鉴,建构适合高校特色的评价标准,注重评价的“事实就是、与时俱进、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

[1]王娟,杨改学,王妍,莉孔亮.西部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3).

[2]陈琳,王矗,李凡,蒋艳红,陈瑶华.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

[3]路秋丽,魏顺平.网络教育资源标准及标准应用的调查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5(7).

[4]谢舒潇,李招忠,林秀曼.多元化背景下数字化学习资源下的整合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7(5).

[5]刁永锋.数字化学习的教育传播模式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3(11).

[6]李彦忠,孙少坤,肖新华,赵大有.泛在学习数字化资源技术标准的设计原则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9).

[7]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1).

[8]张屹,胡小勇,祝智庭.网络教育服务质量框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2).

[9]罗晓娥.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数字能量学学习篇2

关键词:卫生职业学校;“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2001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克东教授首次提出了“数字化学习”和“数字化资源”的概念,认为数字化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则是为特定群体提供学习资源服务的、以一定结构组织起来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集合[1]。目前,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已成为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医用化学是卫生职业学校高职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内容多、教材学习难度大,加上存在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实验条件较差等实际问题,开发“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对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用人单位培养优质的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开发的原则

1.实用性

开发的数字化资源库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要灵活多样,应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教师的教学需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即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和不同教师“教”的需要,尤其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需求及差异,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要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使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包容性

开发的数字化资源库不仅能为每个授课教师提供学校主干专业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同时能提供多个相关专业“医用化学”所需的各种资源,并能纳入教师“教”和学生“学”等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资源。

3.动态性

开发的数字化资源库要坚持不断发展的建设观,实现教学资源从静态的资源不断拓宽成动态的流水源,对开发的数字化资源,如案例、课件、试题、评价等资源能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教学内容的增添而不断补充和更新。

4.积件性

开发的数字化资源库能尽量将知识点积件化,具有微单元性、可积重组性等特征,教师能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从资源库中任意选择内容,自行组合生成适用于不同教学内容的课件,满足不同专业教学使用的要求。

二、开发“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的意义

1.提升“医用化学”整体教学质量

通过开发“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作用,实现学校“医用化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和提升岗位职业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2.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

“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为授课教师提供了优质备课资源,通过平台与其他教师进行无障碍交流,加强合作,促进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促进教师不断更新学科知识与技能,实现自我教学能力的持续提升。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借助网络学习环境自主地进行学习,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促进学生职业成长和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促进学生利用数字化资源库中的各种资源开展技能训练,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利用资源进行自我测试,巩固课程知识,提高学习成效。

三、“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的开发

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方便、快捷、灵活的服务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资源,可以通过教师开发、网络下载、学生创作和市场购买等方式获取。开发“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需要化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最大限度地收集和整合资源,不断丰富资源库的内容。

1.数字化资源的收集

(1)教师的原创资料。学科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学科教学经验,或多或少积累了许多数字化资源的基本素材。“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的开发,为他们搭建了一个良好平台,他们利用基本素材可制作成数字化资源库中所需的各类积件和课件。但特别要注意将这些基本素材实施“二次开发”和“二次创作”,以符合数字化资源库的要求。

(2)众多化学专业类网站资料。浏览化学专业网站或某些化学专业教师的个人网站,将其中合适的内容引入数字化资源库,并经过专业教师的精心加工,通过整合、取舍和增添,使之成为有效的数字化资源[2]。

(3)其他。如购买正式出版的化学教学光盘,有选择地将其适合的教学内容资源引入资源库;将学校原有的录像片、录音带、VCD等音像资料转制成数字文件,经筛选、整理后充实资源库内容。

2.“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的开发

卫生职业学校“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的开发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全国技能大赛精神,按理论教学、实验技能教学和职业技能竞赛培训3大模块进行开发,每个模块均下设积件资源、课件资源、音频视频资源、图片资源和电子教案资源5部分。

(1)理论教学模块数字化资源库开发。根据医用化学课程标准,按章节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如医院临床的典型案例、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结合“医用化学”知识点制作高质量的PPT、微视频,设计相应练习题,形成系统全面的电子教案。

(2)实验技能教学模块数字化资源库开发。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医用化学课程标准,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首要目标,综合考虑学生职业岗位需求,设计相应的仿真实训软件,设计具有很目的性和方向性的不同工作任务,进行现实操作和练习,促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3)职业技能竞赛培训模块数字化资源库开发。在开发实验技能教学模块数字化资源库的基础上,以技能大赛为引领,制定职业技能竞赛方案,重点突出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设计模拟竞赛场景,提高学生专项技能水平和参赛素养,充实竞赛队伍,进而提升学校知名度。

目前,卫生职业学校对专业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较为重视,拥有较高的建设热情,在逐步开发各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库。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医用化学”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而课程数字化资源库中教学资源所涵盖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要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习惯学生的各种不同需要。因此,“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的开发,应源于学生今后工作、基于个人能力全面及长远发展的考虑;应结合专业、学生共性与个性需求,根据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入手,针对专业对应岗位群所需技术技能要求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源,开发普适性的、能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优质教学资源库,并不断促进卫生职业学校课程教学资源库的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数字能量学学习篇3

【关键词】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台湾地区;校园气象台;校园气象网;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6―00035―05

数字化微型气象站是一个基于手持技术[1]的先进的便携式气象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应用于天气预测和微气候监测。它能便携、定量、实时、准确地测量气象数据[2],通过无线技术把数据发送到多媒体电脑,并可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数据共享与协作学习。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台湾地区的校园里作教学与探究式学习之用。本文将介绍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在台湾地区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校园气象台、校园气象网的概况以及开展的相关教学与探究式学习活动。

一 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在校园气象台的应用

台湾地区的校园气象台构建的主体是数字化微型气象站。校园里的数字化微型气象站,是采用美国Davis Instrument公司的Vantage Pro Plus整合套件机型,包含了数字化气象站的主机和无线接收器。数字化气象站的主机,是一个全自动化的气象数据测量记录仪,利用太阳能供电,白天不需使用额外电源。在阳光下,太阳给气象站提供能量并为气象站的内置电池充电;夜晚或阴天由电池继续供电。因此气象站可在24小时内无间断地工作。气象站能测量并记录温度、湿度、气压、降雨量、日/月/年的雨量图、每日最高及最低温度、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还能计算出风寒指数(Wind Chill)、露点(Dew Point)、体感温度等专业气象参数。气象站以无线电的方式将测量到的数据传送到接收的计算机。气象接收器能以数字、图表方式实时显示气象数据。教师和学生便可在气象站信号覆盖的范围内通过气象接收器了解当前的校园气象状况。气象数据接收器加装EZWeather软件套件和数据记录器后,即可与计算机连接。师生们便能在计算机上查阅实时的气象信息和历史记录[3]。

在台湾地区,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的气象学习[3][4][5],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台湾地区台北市内的小学校园气象台通过数字化微型气象站的无线技术与计算机的连接,将收集到的数据呈现在校园气象台网站上,学生及老师随时都可以上网站查询现有的数据,实时地了解当时的风速、风向、气温、雨量等的气象信息。图1 为松山国小校园气象台网站,是数字化校园气象台网站的典型例子,其他设有数字化气象站的学校也拥有各自的、具有相同功能的校园气象台网站。

国际气象组织(WMO)规定,50-100km内需设置一个气象观测站。校园气象台的大规模建立(见图2),使台北市在5km以内便拥有一个气象观测站,突破了无法解析50km以内的结构变化的局限。台北市成为全世界气象台最密的城市。

随后,桃园县县内也广泛建设校园气象台,成为继台北市后第二个气象观测站密布的地区(见图3)。其他县市也逐渐开始拥有自己的校园气象站,使校园气象台在台湾地区遍地开花(见图4)。

二 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在校园气象网的应用

台北市于2003年12月,在市内的60所小学内建立各自的校园气象台。这60个校园气象台一方面可以自成一独立的气象观测站,在各自的校园气象台网页上显示校内的天气变化状况;另一方面,各个校园气象台还会将每天收集到的数据发送至台北市校园气象网,实现数据共享。校园气象网的组织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校园气象网的组织结构示意图[3]

通过这个集中型的气象网,师生们能同时获得60所学校所收集到实时的气象数据和历史的气象资料,为中小学气象科学的教学与探究式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台北市校园气象网不但服务于学校师生,而且广泛运用于市民的日常生活。目前,台北市校园气象网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微观气象测候网”(见图6)。

2006年,桃园县政府教育局亦开始建设桃园县校园气象台网站,进行相关推广工作。目前,桃园县已建成由县内20多小学联网的桃园县校园气象台网站(见图7)。为了各地的校园气象台,以便共享更全面的气象信息,全区域性的校园气象网相应地建立起来。台湾地区统一的校园气象网(见图8)汇集了台北市、桃园县及其他县市的校园气象台的实时气象信息,为探究式教学与学习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数字化信息平台。

三 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在科学课程教学与探究式学习活动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就是主动追寻开放问题的解答,进行真正的科学实践,使学习者有动机追求新知,整合与应用知识[10][11]。台北市的由60所中小学校园气象台构建而成的数字化学习平台,给中小学创设了更便捷的探究式学习情境。同时,校园气象网中的海量数据,也使得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师生们获得除学术文章以外的丰富数据资料。

来自不同学校的十多位自然科学教师组成了“台北市探究式学习种子教师团队”,并由中央大学三位分属大气科学、认知与教育,以及网络学习科技专长的三位教授指导。2003年至今,已共同进行了“应用‘校园气象台’进行探究学习教学实验与科展活动”、“以气象领域为例之自然科学探究式教学”、“应用校园气象台提升国中小学生探究能力”三大教学计划,目的在于通过创新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体验探究式学习的技巧,让探究式学习真正落实到学校教育中。在他们团队的努力下,台北市的中小学师生已逐渐开始运用校园气象台网站的数据库,进行相关的探究式教学与学习活动、科学竞赛以及研究工作 [10]。

2004年,台北市举办了“校园气象台”创新教学活动设计大赛。参与教学设计的学科并不局限于地理、气象等自然科学,有些教师甚至把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应用在数学、语文、生活科(美劳、音乐)等科目上。教学设计的内容有的是一节课,有的是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大赛的成果展现在网站上,作品包括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演示文稿(幻灯片)、教学视频等[7][9]。此类教学活动设计比赛既能让老师展现出自己的教学才能,又能使数字化微型气象站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

2005年,在台北市教育局的资助与指导下,“探究式学习种子教师团队”举办了名为“EZ气象Let’s go!气象体验营”的气象亲子体验营,活动的内容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精神。60对亲子体验了基于“便携式计算机”、“数字化数据采集器EcoLog*”和“数字化微型气象站”的全新数字化学习模式[10]。整个过程中,无论是探究的设计还是方案的实施,都是由家长和孩子合作完成的。此类活动不但大大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而且培养了学生浓厚的科学探究的兴趣。

2006年,陈斐卿、江火明将探究式学习的历程分为六大基本步骤,包括“各提观点”、“汇成假设”、“形成策略”、“拣选变数”、“转化数据”、“验证假设”等[10][11],其学习模式如图9所示。这一探究式学习模式随后被引入到运用“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及“校园气象台”进行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中。

2006年,“台北市探究式学习种子教师团队”举办了“中小学学生自然科学探究式学习网络竞赛”[10][12]。参赛的中小学生运用网络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借助强大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台北市校园气象网”,通过相互协作,学习如何观察、分析天气现象,实地研究气象问题,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透过“同侪互评”活动,培养了他们的评价能力。活动的成效得到了专家组和广大师生的好评。

2007年,种子教师团队再接再厉地举办了第二届的“中小学学生自然科学探究式学习网络竞赛”[12],参赛队伍数目大幅增加,而且比赛完成率也有所上升;探究的课题与生活更接近,数字化校园气象网的使用率也大大提高。

承接上两届得到的良好成效,2008年继续举办了第三届“中小学学生自然科学探究式学习网络竞赛”[7]。

四 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在台湾地区的应用研究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在我国台湾地区应用状况的综述,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1)从数字化微型气象站普及的范围上看,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已大范围地普及于台湾地区各中小学校园,并建立起庞大的、完善的“校园气象网”;而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在大陆地区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推广,未能形成系统的校园气象网络。笔者建议我国内地可在发达地区中小学率先推广数字化气象站,并建立起“校园气象网”。

(2)从数字化微型气象站的应用成效上看,近年来,台湾地区把数字化微型气象站、校园气象台与校园气象网运用到气象科学探究式教学与学习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学生乃至全民的科学探究意识与科学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可见,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在科学教育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内地亦可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结合内地科学教育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气象科学探究式活动,让数字化微型气象站更好地推进国内科学教育的发展。

(3)从数字化微型气象站的教学研究上看,我国内地对数字化微型气象站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对于如何利用它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活跃科学课堂气氛、开发探究式教学设计,以及辅助公众科学教育等研究层面尚未涉及。而这些内容都是日后进行相关研究和教育实践时值得深入考虑的重要问题。

(4)从数字化微型气象站的应用前景上看,数字化微型气象站的引入,使学校在“低资金投入”的前提下拥有最先进的“数字化气象学习平台”,也使中小学现有信息化程度大大提升。学生运用数字化微型气象站进行探究活动,便可更充分地利用学校现有的气象环境资源进行科学学习;气象站的联网,能最大限度地整合该地区各个学校现有的信息资源,使教学资源得到更好的优化配置。数字化微型气象站的推广,将有力地推动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促进探究式学习在科学教学中的发展,必将成为中小学校园数字化学习平台[13]发展的新趋势!

注:* EcoLog,手持技术仪器的一种,内置5种传感器,可测量气温、亮度、音量、湿度和气压;还可外接各种传感器,适用于自然科学中的各类实验。

参考文献

[1] 钱扬义,邓峰.数字化化学探究实验室的建设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49-52.

[2] 钱扬义.手持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及其心理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76-198.

[3]Weather station[EB/OL].

[4] 王绪溢. 数位化科学学习与教学[EB/OL].

[5] 江启昱.信息科技在国小自然与生活学习领域教学之应用――以“探索校园气象信息”为例[EB/OL].

[6] 松山国小校园气象台[EB/OL].

[7] 台北市校园数位气象网[EB/OL].

[8] 桃园县校园气象网[EB/OL].

[9] 全国校园气象网[EB/OL].

[10] 董松乔.人人能当气象权威!――“校园气象站”于“探究式学习”之应用[EB/OL].

[11] 江火明,陈斐卿.应用校园气象台进行探究学习教学[EB/OL].

[12] 陈锦雪. 探究式学习网路竞赛初探――以气象为主题[EB/OL].

[13] 钱扬义,罗一帆,肖常磊等.自主开发教育信息技术平台,强化高师生化学教师教育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12):89-92.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pplication of Digital Micro Weather Station in Taiwan, China

――the trend of new e-learning platform for primary school & middle school

PENG HaoQIAN Yang-yi

(Institute of Chemistry Teaching and Resourc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数字能量学学习篇4

[关键词]数字化 语言学习系统 教学有效性

一、引言

近十年,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模式的建设,对促进教育革新、推进高校外语教育改革、提升外语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化教学的推进,语言实验中心建设趋于程式化,表现为功能模块固定、资源信息趋同、教学使用偏低、资源特色不足、学习支持不够等问题。

早在2003年,我校就开始了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改革,通过购买、自建等方式,建设了包括数字图书馆、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库等在内的大量数字化资源。2009年,本校购买了蓝鸽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建立了功能完备的网络教学平台,拥有了一流的语言实验中心,为外语教学交互、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提供了支持,营造了良好的语言自主学习外部环境。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教学效果如何,学习者是否能有效获取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资源,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对学习者外语学习能力有何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不多,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教学应用及其有效性面临实践与研究的双重缺失。①因此,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教学有效性成为新一轮语言实验中心建设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本研究针对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深入调查,试图从教学有效性视角考察现有数字化语言学习资源教学应用的现状与问题。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教学有效性可以从有效获取、有效设计、有效应用和有效影响四个维度进行理解,②依托四个维度的有效建设与应用,支持外语学习者有效的外语自主学习。本研究为深入分析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教学有效性现状,以了解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教学应用及其对外语学习者学习实际效果的影响为目标,采用了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均为曾经使用过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超过一学期的学生,调查对象覆盖了通信、光电、经管、计算机、软件等专业学生。其中,大一学生275人,大二学生225人。参加问卷调查的被试是随机抽样选出的。

2.调查方法。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0个问题,包括5个开放性问题和15个结构化题目,部分结构化问题包括:“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个选项。问卷调查于2010年9月在重庆邮电大学进行,历时—周。问卷发放500份,最后收回490份,回收率为 98%,其中有效问卷468份,有效率为95.51%。使用 SPSS 进行了数据统计,并结合开放性问题的回答结果,对数据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三、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数字化语言学习中心资源有效利用不足。一是学习者利用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进行学习的时间分布上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资源的有效获取。调查发现,74.12%的学习者每周到语言实验自主学习中心学习的时间“不到 1 小时”,而“2~3 小时”者也才占总样本的 26.13%。二是学习者学习内容无明确计划,学习内容单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65.1%)、“资源下载”(61.24%)、“信息共享”(23.08%)等“浅表学习”服务,学习者认为自主学习要做的就是进行听力、阅读等方面的技能训练,超过70%的被试在进行自主学习时,主要是进行听力训练。而交互性的、自主性的、视觉化的深度的学习模块则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三是学习者在利用数字化语言学习中心进行学习过程中,自我控制能力感低下。有57%学生经常在语言学习系统登陆后,挂机网络聊天、在线看电影、玩游戏;或在学习过程中走神到与学习内容不相关的其他网站,表明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水平不高。因此,学习者对数字语言学习平台的利用还处于较低水平,系统学习监管有待加强。

2.数字化语言学习中心资源应用方面,存在影响学习者主动使用的多种障碍。一是技术上的障碍:“资源链接所指和显示内容不相符”(55.12%)、“网络连接速度不够”(52.14%)、“部分内容无法浏览”(50.37%)、“访问内容显示速度太慢,响应和等待时间过长”(42.14%)。二是交互:“平台人际互动太少”(70.19%)、“与教师沟通不够便捷”(52.14%)、“与同学沟通不够方便”(64.22%)、“信息有用性低”(54.13%)。三是内容表达的障碍:“影音图文内容不足”(56.12%)、“呈现方式单一”(65.23%)、“内容更新太慢”(50.37%)。四是学习活动呈现的障碍:“课程说明指导学习意义不大”(41.31%)、“活动设计单调不能激发学习兴趣”(68.23%)、“学习活动不利于展开合作学习”(35.17%)。以上因素揭示了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一些教学和技术问题,直接影响到学习者使用语言实验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到数字化语言学习中心资源的有效利用。

3.数字化语言学习资源的使用对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不明显。调查表明,有近40%的被试表示他们在利用数字化语言学习中心资源时,感到无所适从,无法找到语言学习有效途径。有近半数的学生表示他们在选择自主学习活动,决定自主的学习目标、决定时间安排、评价自己的语言学习等方面做得很差。由此,我们得出结论:现有数字语言学习资源在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学习者学习产生有效影响方面显然与预期差距较大。

四、结论与讨论

从上面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应用过程中,在理念更新、功能完善、资源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下面笔者从提升数字化语言学习中心应用成效的视角出发,从数字化平台教学管理和资源建设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1.强化数字语言学习平台应用导向、网络化的建设思路。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的建设为常规教学提供了极佳的网络化教学空间,可以突破教学时空局限,可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性学习,可以促进教学互动的实施,实现个性化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而整合资源利用的多种学习活动开发可以为学习提供支持。校园网语言学科平台是一个为外语学科量身定做的真正的专业化学科平台,应以应用为导向,满足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网络作业、无纸化考试以及专业化口语考试的要求,轻松实现对教、学、考的有效控制,使管理和评估更加便捷有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园网资源,实现资源的网络远程共享。应强化数字语言学习平台建设的网络化应用,把整合数字语言学习平台的网络资源看作教学的新空间和学习的新平台,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与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将有利促进数字语言学习平台的可持续建设与应用。

2.加强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与外语课程的深层次整合。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的建设,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可能,能够解决高校教学资源紧张等问题。校方应把整合数字化语言系统资源看作是教学的新空间和学习的新平台,通过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结构、学习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混合,使信息技术成为课程学习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起到核心作用,建立与课堂密切结合的数字化语言学习体系,真正实现既促进“教”,又支持“不教”。③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建立素材库、问题库、案例库等一体化教学资源,从而开启“教与学共融,建和用互通”的资源建设新思路。④搭建数字化语言学习交流平台。要研究与日常交流系统有效对接机制问题,使学生网络学习的交流工具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交流工具实现有效的对接,通过数字化语言学习教学平台能进行很好的沟通,增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促进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得到全新的学习体验。

3.加强教师信息素质的培训。培养和提高外语教师的信息素质是决定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教学成效的关键。教师是外语教学中的主导者,因此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利用的效果好坏,教师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没有外语教师的转变,没有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利用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辅助教学,也不可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数字化语言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信息素质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态度,这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二是信息能力,即实际操作层面上的内容,是教师对各种信息技术的正确利用和活用的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⑤

4.加强自主学习监控管理,提高学生外语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改变目前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教学的现状,培养外语自主学习能力是有效利用数字化语言平台的前提和基础。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元认知的意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责任感。要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通过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对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计划、检查、总结评价、反馈、调整和控制,建立学生自我控制与教师、 技术系统外部监控有机结合的调控体系。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充分利用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从教学任务设定、课堂教学、学习策略提供等几个环节入手,在提高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数字化语言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成效。

五、结束语

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在优化外语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运用语言的意识和能力方面是可取的,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有利支撑。要充分利用数字化语言学习资源,就应加强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与外语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加强教师信息素质的培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监控管理。外语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课程资源,将数字化语言学习资源看成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数字化语言学习中心教学与应用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注释]

①张会杰.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如何让学生受益[N].中国教育报,2008-05-19.

②丁兴富,王龙,冯立国,等.北京市精品课程网上资源运行情况专题调研及主要结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6(5):24.

③王佑镁.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可及性评估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124.

数字能量学学习篇5

论文摘要:数字化学习资源及平台建设对于民办高校降低办学成本、弥补资源不足、提高教学质量等具有重大意义。面对现实中的重视不够、规划不远、共享不足、效益不高等问题,民办高校必须发挥发展后发优势,利用灵活高效的办学机制,高起点、高标准、集成化推进平台建设,充实学习资源,合理使用利用,充分发挥数字化学习资源及平台的建设使用效益。

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飞速发展,民办高校作为以教学为主导的高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将更加关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和网络助学环境的搭建,因而需要建立一个集成数字化图书馆、网络精品课程、数字化学习资源等资源的统一平台,使得各种异构资源能被师生流畅地在网络互动学习过程中共享和使用,并充分发挥平台资源的建设与使用效益。

一、民办高校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及平台的意义与现状

正确认识数字化学习资源及平台建设的意义与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举措与做法,对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民办高校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及平台的意义重大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依据学习者特征进行编辑的,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供学习者自主、合作学习的,且可以实现共享的多媒体材料。数字化学习资源及平台建设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核心与灵魂。当前我国教育的发展趋向网络化、数字化、自主学习化,通过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有利于推进教学方式的变革,极大地丰富和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建设与完善一个统一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既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又可以使教学资源得到更充分的交流和共享。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聘请的名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地上网教学,师生能以类似于“开心网”的模式来进行协作学习,将可以有效解决民办高校经费来源单一、专职教师少、高水平教师少等导致的投入少,资源少、生师比偏高、师生互动不足等问题。通过数字化学习资源及平台的建设与使用,学生还可以跨院系选课和单科辅修,能显著降低教学成本,极大地促进民办高校的教学改革,更好地提升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2.民办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平台建设使用的现状

在网络教育技术发展到第三代的今天,注重学习资源的质量和共享已经越来越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随着学习资源的收集、整理和重组过程越来越明晰,其间存在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

(1)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同时存在的共性问题。当前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呈无序状态,很多单位在组织资源建设时,只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多数高校没有一个统一集成的平台,虽然也建设了学习资源库,但是这些资源库只是把一些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教学视频、试题简单地堆积,是以第一代网络教育模式为基准搭建的,教师和学生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没有学习过程的互动和交流,不具备过程监控和教学评价。特别是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更是为参评而建,评完了获奖了,只是简单地挂在网上,只起到了展示作用,没有互动学习和交流,甚至有的评完奖连链接都找不到,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重复建设,更谈不上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了。

(2)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的独特问题。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民办高校也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的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如数字化图书馆,也有的才刚刚建设,如精品课程资源、各院系的网上学习课程资源、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音视频资源等。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是分阶段进行的,一开始就“各自为政”,“资源”建设媒体格式不同、支撑平台不一、服务对象不同、管理者不一。它们大都依赖于各自的管理系统,用户要创建多个账户才能登录,使用和查找起来很不方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资源的利用率很低。

二、民办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的建设方案

民办高校应发挥发展后发优势和灵活高效的办学机制,高起点、高标准、统一化、集成化推进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建设。要通过一个统一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的建设与完善,按照统一的标准来整合已建好的和在建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使之有统一的登录入口,能集成各种异构资源,可以互动教学,能进行学习过程监控,具有强大的题库,具备教学评价等功能。

从技术和管理角度来说,这个平台建设应包括统一的网络教学资源体系、规范的课程建设架构、灵活的教学资源管理、强大的题库、在线点播解决方案、学习支持服务、过程监控与学习评价、教学评价、数字版权保护、异构资源的整合等方面的内容。

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体系结构主要由教学资源制作中心、学习平台与教学评价、教师角色应用接口、学生角色应用接口组成。

规范课程建设架构包括课程导学、理论学习、实践实验、参考资料等模块。教学资源管理采用统一课程形式,可以灵活定制。试题库建设则要有全面涵盖教学要求知识点、引领式教学必需的资源,学生可以通过模拟题库进行在线测验,完成形成性评价。

而在线点播解决方案则采用基于flv流媒体点播解决方案,这样课件可以后期制作,模块化,课程质量得到提高,普通课件所需要的存储空间小,支持多带宽、多用户点播,基于flash,播放兼容性好,用户无须安装插件。学习支持服务(协作学习)包含了课程讨论、学习小组、在线答疑、博客系统、课程通知、课程同学、网络硬盘、课程留言板、短信平台、站内消息等。

要注意积极构建学习过程质量的监控与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保证教与学的成功,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如图2所示。

异构资源的技术整合方案可以采用当前最流行的一种整合方法——web service技术。通过此技术,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就能很方便地和数字化图书馆、精品课程、其他网络课程资源交互数据,实现在统一平台身份登录下授权使用各种资源。

三、充分发挥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使用的效益

1.加强教师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及平台的培训

通过培训,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掌握基本的数字化学习理论;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具有高效获取信息与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和开发能力;具备数字化备课和课程整合的能力。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将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可举办若干个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班,在注重向教师传播教育技术先进理念的同时,注重提供若干种科学实用的教学应用方式,提高教师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兴趣、能力和效率。

2.鼓励教师灵活进行数字化备课,采用丰富高效的授课方式

积极引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需要,利用多媒体电脑及网上多媒体备课平台进行备课。教师既可以单独备课,也可以采取同一课程的多名教师分工协作,集体备课,整合成系列电子教案或是网上多媒体课件。并将课件上传到多媒体资源库的服务器上,或上传到个人教学网站的相应位置上,根据教学设计的进程在课堂上教师随时直接调用多媒体资源库中现成的多媒体课件或是原始素材进行上课。积极发挥传统教学与网上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互补作用,有效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与热情。

3.引导学生积极地利用资源进行多样化学习实践

出台配套教学管理制度,积极引导学生选择网络课程库中的一门或几门课程进行网络在线学习,修得学分;在课后,可以查阅、了解与教学有关的所有素材、课件、视频进行自学,通过访问教师提供的学习参考网站拓展学习;遇到问题主动通过网络通讯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通过系统合理的学习指导,丰富学生学习的资源,多样化学习的手段,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型学习环境。

4.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使用的评价评审工作

民办高校在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及平台建设的同时,还应该通过建立有效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评审机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采用专家评审与群众(用户)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加强过程监控和教学评价,促进和保证数字化学习资源集平台建设使用的科学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曹梅,张增荣,学习资源的内涵及其深化[j],中国电化教育,2002,(4)

[2]黄荣怀,等,创新与变革——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谢舒潇,李招忠,林秀曼,多元化背景下数字化学习资源下的整合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7,(5),

[4]石巧珍,韩陈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时空特点及作用机理[j],现代教育技术,2007,(2),

数字能量学学习篇6

(一)电大网上教学面临挑战1999年秋,广州电大开始实施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探索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这对电大的面授教学、电视教学提出了挑战。广州电大不遗余力投入资金开发校园网站、双向视频系统、远程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资源等,推进网上教学的实践。然而,网上教学资源少、网速慢、网页打不开、视频看不了等问题时常困扰着学校。鉴于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大、新、高”②,涉及面广,教育用户多,科技含量高,对技术的依赖比较强,技术的投入、资金的投入都较多的特点,广州电大决定另辟蹊径,引入市场机制,寻求与企业的合作,进行公司运作,探索产业化运作方式,确保技术力量到位,加快推进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

(二)建设历程和阶段性成果广州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酝酿论证(2001)、务实开创(2002-2003)、稳步推进(2004-2006)、飞速发展(2007-2009)、全面覆盖(2010年以来)五个阶段。在酝酿论证阶段,广州电大多次研讨校企合作建设广州远程教育中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合作伙伴必须具备的六个基本条件,制定了《广州远程教育中心项目建设建议书》,明确其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③。2001年1月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④,2002年4月广州远程教育中心作为数字化学习服务的运营机构正式运作。在务实开创阶段,初步建成了国内规模较大开展网络远程教育的硬件以及系统软件平台,为广州电大7万余名开放教育师生提供远程学习支撑平台服务。启动了“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首创国内教师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新模式。开通国内同行业首个教育服务中心———969300教育热线服务。在稳步推进阶段,以承担建设、运营广州市“十一五”重点工程“教育e时代”工程为契机,逐步拓展应用服务项目,相继开展了“广州八一远程教育学院”“、广州普法网”“、广州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必修课培训”项目,为驻穗部队官兵及其家属、公职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在飞速发展阶段,启动了教育部“教育技术培训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广州试验区和“广州市公务员培训网络大学堂”,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广州市各区县和市直机关公务员提供远程继续教育服务。开通广州教育宽带网,为中小学生家庭提供教育主题宽带服务。成立数字化教育研究院,与华南师范大学共同建立数字化教育研究所、培养创新基地、博士后工作站。在全面覆盖阶段,参与实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为全市企业职工、工会干部以及全体市民提供远程数字化终身教育服务,相继启动了“广州职工教育网”“、广东省旅游服务人员培训网”、“智慧校园教育云服务”、“ee职业教育网络学院”等10多个应用项目。并与杭州电大就“构建杭州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二、广州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理念与思路

广州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在明确的理念指导下,依照清晰的思路加以实施,从而建设发展起来的。

(一)以践行终身学习,实现无处不在的教育为建设理念广州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立足广州,面向珠三角地区,为各行各业教育受众提供普及性、公平性、低成本的远程数字化教育和公共服务。践行“有教无类”的终身教育理念,致力于打造无处不在的教育,广泛深入学校、家庭、社区、企业、机关、军营,建立数字化学习中心,真正实现教育零距离,让学习者实实在在感受到“教育就在身边、学在身边”⑤。并在提供服务的实践中,始终坚持全面教育、数字化教育、个性化教育、均衡教育、绿色教育的理念。

(二)以构建区域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为建设目标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宗旨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广州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构建广州终身学习体系为发展方向,配合广州建设学习型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目标,努力建设成为覆盖广州地区的远程与继续教育中心、高等教育服务中心、职业教育服务中心、基础教育服务中心,最终成为华南地区的远程教育中心和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

(三)以服务广州各类社会人群和组织的终身学习为功能定位以适应和满足广州各类社会人群与组织的终身学习为宗旨,面向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领域,为电大和网络学院提供教育项目运营及网络平台支撑服务;面向基础教育领域,为中小学提供教育资源和信息化服务以及网上个性化辅导服务;面向职业教育领域,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类人员,提供适应知识更新、技能提升所需要的非学历教育、职业资格和终身学习服务;面向社区教育领域,为相关机构提供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和平台支撑服务。

(四)以校企合作、企业运营的市场化机制为运营模式与高科技IT企业合作是国际远程教育发展的主流模式。广州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实行校企合作建设,主办、牵头单位是广州电大,具体运营由广州远程教育中心承担。广州远程教育中心是独立的、面向社会提供远程教育服务的企业机构,依照教育产业的管理方式以及市场规律进行管理和运作,通过不断增强市场营销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成本意识、服务意识等,提升远程教育服务水平和效益。

(五)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边建设边扩展为实施步骤建设广州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开创性实践,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同时,从技术环境的搭建、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到运营方式的确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采取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为首个项目投入运营,紧紧抓住政府和市场“两只手”逐步扩展,探索数字化学习与服务模式、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三、广州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按照上述理念和思路,广州电大积极搭建一流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大力拓展数字化教育服务范围,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有效、成熟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

(一)搭建一流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环境是构建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具体包括硬件环境、软件平台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等。为满足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应用需求,广州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在部级中心机房配备了近100台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硬件设施,建成10GB骨干互联网网络接入及网络系统,具备支持100万活跃用户在线学习的网络承载能力,能支持10万级用户同时登陆平台进行在线视频学习。实现了对学习用户安全、可靠的数据管理,为学习者打造了快速传输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网络教学通道。建成了具有自主版权的、智能、可定制的教育软件平台体系,开发具有视频点播、视频会议、即时通讯、视频直播等关键教学工具的现代化、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能支持百万规模用户在线学习,可实现用户的分层分级管理,满足各种远程教学模式的应用需求。组建了专业化的资源建设团队,根据教育项目需求设计教学目标、内容体系和教学设计方案,依托现代化多媒体资源制作环境和资源制作专业服务体系,整合建设了面向职业教育、政府行业培训、中小学教育、高等学历教育、生活能力教育领域、满足多层次教育形式需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总量达到10TB,形成高质量、规模化的终身学习资源库,为市民终身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撑。

(二)拓展教育项目及应用服务范围数字化教育项目及其推广应用,是广州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为此,公共服务体系深入调研广州市场需求,主动加强与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等的合作,在高等教育、政府行业教育、职业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等领域广泛开展数字化教育应用,为社会各类人群搭建起通向终身学习的桥梁。在高等教育领域,致力于为高等院校开展远程学历教育提供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提供基于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等终端一体的远程教学支持服务,实现教学系统、教学管理与教学资源等内容的整合,实现学校教学的移动化以及数字化校园的扩展和延伸。目前正为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提供教育云服务,为华南理工大学远程学历教育提供合作专业的教学支持服务。在政府行业教育领域,致力于为区域范围内的公职人员的终身学习和行业继续教育体系的建构提供服务,开展了中小学教师、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普法人员、工会干部、企业职工、旅游从业人员、部队官兵等政府、行业各类人群的数字化学习。截止2012年,广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共培训110多万人次,广州公务员网络大学堂共培训150万人次,广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共培训32750人次,广州普法教育网累计访问量达248672人次,广州八一远程教育学院累计访问量达215273人次,广州旅游从业人员网服务于全省130万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在职业教育领域,适应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和学习者职业发展的需求,打造“ee职业教育网络学院”,按照产业分类和职业类别,建设了包括服务类、生产制造类、管理类、金融类等各行各业的“进阶式”职业教育项目体系。实施职业导向式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培训和鉴定一体化模式,提供职业教育培训、考试的一体化服务,实现了随报随学随考。在中小学教育领域,用心建设了“智慧校园教育云服务”项目,搭建家校共育环境,实现学校教育延伸至家庭。通过向中小学校提供“教育云服务”,助力提升中小学生参与活动绩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了中小学生专属的“教育宽带”,营造健康的网上学习环境,为广州千万家庭提供教育服务。建设了“ee小学语文作文同步辅导网络学院”等一系列中小学数字化教育项目,让区域内的中小学生都能共享优质资源,接受名师教育,体验名师课程,促进教育公平。

(三)探索数字化学习模式及其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是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竞争力”,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学习对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保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州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针对学习者特征与网上学习特点,探索构建了全新的网上教学模式及其质量保证体系。一是汇聚社会优质资源提供网上教学服务。整合利用电大和社会优质师资,积累了2800余位远程教育、职业教育、中小学教育专家和教师,实施高效的网上教学服务。二是不断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了全方位、多渠道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具体包括满足教学组织需要的“教学教务支持系统”、支撑学习用户服务管理的“客服管理系统”、面向学习用户的“互联客户帮助中心”及客服专线系统“969300教育服务热线”,具备大规模的学习支持服务运营能力,实现对学习者的随时、随需、个性化服务。三是健全网上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了学习需求与学习效果评价反馈制度,开展定期与不定期对学习用户的问卷调查研究。建立了网络督学、网络辅导教师、网络班主任的三位一体教学管理服务体系,以及相应的教学管理流程与服务规范,并强化了网络督学机制。网上教学模式及其成效得到了用户的充分肯定。问卷调查显示,学习者对网上学习有了新的认识,普遍接受网上学习方式,网上学习满意率及基本满意率平均达80%以上。

(四)创建“政府+电大+企业+学习中心”的管理模式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建设单位的有力组织和智慧,也需要参与各方的配合和支持,更需要政府的统筹和主导。广州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了“政府+电大+企业+学习中心”的业务管理模式,政府职能部门主导、电大牵头实施、广州远程教育中心运营、学习中心服务,形成四维互动的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政府职能部门作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的主导行政力量,负责统筹、协调与监督,出台有关配套政策,投入必要的资金,支持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同时作为购买服务方,促进教育项目的开展。如广州市教育局设立了数字化学习专项资金,出台了有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文件,建立了广州市教师远程培训中心,有力地促进了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推广。广州电大作为牵头单位和实施主体,承担终身学习平台、资源的建设统筹和组织管理,依托现有的教学和管理队伍,负责平台硬件环境建设、学习平台规划设计、教学资源开发、教育项目整合、国有资产管理与维护等。广州远程教育中心作为专营机构,按照市场机制运作,承担终身学习平台运维推广工作,负责网络运营环境建设,为网络教育项目提供运营管理和远程教学在线支持服务,拓展网络教育项目业务。学习中心作为终身学习公共服务的终端,承担教育项目在当地的招生、宣传推广和教学支持服务,不断完善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学习者提供从咨询到考试的一站式学习支持服务。

数字能量学学习篇7

关键词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 小学语文识字方法

1“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一般理论探究

1.1“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含义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指把教学活动的中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学生每人拥有一件数字化学习设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学习。其核心是让学生应用技术开展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特点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1)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的;(2)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3)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再生性的;(4)学习是可以随时随地的①。

2“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下小学语文识字方法的探究

2.1传统语文识字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1培养学生识字兴趣与识字量大量增加的矛盾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 1600个,其中 800个会写。学生的识字量大幅度增加,而又要求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这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是增加了教师的备课与教学压力,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新的考验。

2.1.2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与让每个学生获得发展的矛盾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等差异,每个学生的识字数、识字方法不尽相同。面对学生之间的显著差异以及原有的知识经验,要让每个都能在识字学习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这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是对教师分析学生具体能力及学情的新要求,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及个体发展的新要求,因此,需要教师与学生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2.2“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下小学语文识字方法的探究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是教学技术与手段不断发展的产物,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其有不可比拟和替代的优越性,可以良好的调和新课改背景下所要求的识字目标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矛盾。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的备课压力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2.2.1对教师备课模式的改变

(1)在运用“一对一”数字化备课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与软件资源找到需要讲解的每一个汉字,并把每个汉字的相关资料添加学习设备上的任意地方。无论是准备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随文识字或集中识字的授课,都可以做到随心所欲。

(2)对备课所找到的生字资料和内容的使用,不再指局限于老师,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享受到老师备课的成果。老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利用网络,连接本班学生的学习设备,将所有资源共享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对学习的生字进行预习、自学、反馈,真正实现了课标中所要求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2.2对学生学习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改变

(1)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一对一“学习模式中,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汉字自学指导提示,让学生在电子设备上自由的对汉字进行读与听。借助电子设备这个老师,就能用最标准的语言和发音,教会孩子读准每个字。这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孩子会感受到,电子设备不是像纸质课本那样无趣与冰冷,而是一位能教会自己的,能说话更标准的老师。

(2)对教师来说,对学生的自学检查过程,也显示出了极大的优越性。可以借助网络、设备与学习软件对孩子的字词发音进行评测。对孩子朗读的每一个字音进行了录制、评测,把孩子读错的字音,标准的读音与快乐纠错方法,对学生进行纠正与自学。让孩子的学习过程感受到了快乐,让学生不再害怕犯错,使得课堂的教学方式变得简单、轻松。

(3)对生字的学习与书写上上,学生可以通过借助网络,自己学习每个生字的拼音、笔顺、部首、结构、读音等,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学习生字的各个方面。在书写上,学生用手、笔按照书本的要求,在电子设备上,对所学的生字字进行描红与书写,并及时反馈给老师,真正的实现数字化学习。

3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对小学语文识字的意义

(1)“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作为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不断发展的产物,给老师和学生提供的是一个足够强大的教学平台,让老师和学生时刻感受到,它在识字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所带来的方便与实用。这一平台,让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开放、交流和包容的方式,在轻松的环境下就完成了对语文识字内容的教学与学习,这是一个妙趣横生的过程。是对学生识字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也是对学生识字能力上培养。

(2)“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富有创造性的解决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无法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问题。“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可以很好的实现老师与每一个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老师借助网络、设备等媒体,可以把学生的识字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并进行相应的指导,真正实现了对每个学生识字情况的跟踪与反馈。让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及发展进行及时的评定,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学习与成长。

4结束语

在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不断发展的趋势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是对新型学习模式的探索,是对教师备课、教学压力的解放,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运用好这一新型学习模式,对解决传统识字教学出现的问题有重要意义,也是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数字能量学学习篇8

(一)奥巴马医改新政的影响

首先,奥巴马医改新政对医疗人力资源需求产生影响。相对于奥巴马医改新政的保证选择性条款所明确的扩大医疗服务体系总体目标而言[1],目前美国合格全科医师的数量并不充裕,社会需要大量的老年科医师以及社区全科医生和护士提供医疗服务。但是受美国经济疲软的影响,医学院毕业生选择从事社区全科医生工作的人数减少,需要医学院培养更多的社区全科医护人员以弥补医疗人力资源的缺口[2]。而美国医学院相对固定化的培养过程缺乏必要的灵活性,无法适应奥巴马医改的人力资源要求。其次,奥巴马医改新政的质量观与医学教育质量评价存在错位。奥巴马医改新政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教育、研究、财政等多种方式提升美国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安全[1]。而现有医学教育质量评价方针对于教学的优劣通常取决于学生能否完成高难度的教学任务或者是学业的最终评价成绩[2]。评价的高度量化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也无法正确评估学生知识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反映不出成为一名合格医师所需的真正技能、行为和品质。再次,美国医学教育深受奥巴马医改财政困境影响。受美国财政紧缩制约的影响,医学教师的规模增长缓慢,直接导致医学院校小班化教学规模缩减,一些学生甚至在没有完成病史书写观察评价或独立完成查体的情况下就通过所需的临床轮转。同时,基础学科教师面临着愈发激烈的研究经费竞争,临床学科教师则因医疗服务的经济效益要求正在压缩参与教学的时间,教学医院则深受医疗服务与教育职能失衡的困扰。这使得医学生往往带着知识能力隐患就进入医疗服务岗位。

(二)颠覆性的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出现

纵观整个教育领域,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一场以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变革正在悄然进行。基于MOOCs技术的学习平台采用以多种不同教学方法为基础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具备了良好学习体验和低成本学习相统一的基本要素,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4]。MOOCs技术围绕促进自主学习这一目标,运用以学生为中心和合理的教学策略,可以实现基于大量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的定制反馈,并且可以实时协作和团队合作学习,获得类似一对一的辅导体验,同时也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进度以及学习困难时及时干预提供了资源和手段[3,5]。另一项教育领域的颠覆性技术则是数字徽章技术[6]。数字徽章实际是一张跟踪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电子图片,可以在应用程序或者个人文书中使用。徽章图片包含若干重要信息,如徽章获得者姓名、发放徽章的机构或个人、授权徽章发放的组织机构、获得徽章须完成的事项信息,以及符合获得徽章条件的情况信息。它能以一种更精细的方式记载和描述学习者的具体技能、成绩和学习质量信息,反映出学生真实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5]。同时,数字徽章的授予者信息与获得者的徽章数据互相捆绑,在查阅时可以显示,增加了质量追溯机制,有力保障了教学质量。目前,跨不同MOOCs课程平台服务商的标准化网络数字徽章管理平台已经上线,其统一了徽章授予者和获得者的标准,实现了颁发、获得和管理多个不同MOOCs课程平台徽章的功能,能够帮助学生最优化定制课程学习方案和管理学习进度,为学生提供最优质和适合的教学资源,并记载和表述其知识和技能学习情况。

二、技术变革中的美国医学教育教学创新尝试

如何顺应以MOOCs和数字徽章为代表的技术革命趋势,有效缓解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教学效率与质量问题?目前,美国医学教育界正致力于在医学教育的基础课程教学和毕业后教育这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阶段中,通过以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为特征的技术变革,提高医学教育的效率。

(一)基础课程教学阶段

通过在基础课程教学阶段使用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充分开发学生的碎片化学习时间,把具有重复性和可替代性较强的课堂讲授教学时间释放出来,使得原有课堂讲授的时间可以被利用为开展深层次的互动教学。2014年2月,由全美医学教育委员会认证的4门Coursera(注:MOOCs三大品牌平台之一)医学相关基础免费课程和2门有关内科临床治疗路径付费课程正式上线。同时,课程管理平台开始为完成医学MOOCs的学生提供数字徽章,医学院则会在学生完成该MOOCs的学习计划并通过有关知识考核,获得课程数字徽章后将数字徽章折算成相应的学分。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使得翻转课堂教学在医学教育领域成为现实。2013年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齐普•希思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撰文指出:“在一个拥有完美视频在线平台的时代,为什么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课堂讲授上?依据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经验,对比过去的教学模式,由MOOCs产生的翻转类课堂更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吸收教学内容。”[10]美国医学教育界认为,MOOCs并不是将原有课堂上纯粹的知识讲授简单转移到网络以在线课程的形式呈现,其内涵在于:教学内容应是可以通过在线学习获得的核心知识,并且网络能够为课堂教学的互动学习体验提供支撑,即为课堂的讨论提供学习讨论案例或思路等,同时课程应紧密围绕医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提供一定的临床视野。因而,纵观此类课程,其充分发挥了MOOCs碎片化和信息密度强的优势,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点归类为具有逻辑联系的若干组核心知识点,并以2-5个知识点为一组形成网络在线学习片段。教学内容也不再是原先课程单纯的概念性知识内容,无一例外地在每个学习片段或者教学阅读资料中加入临床实践和案例内容,使得课程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MOOCs发挥了知识信息密集和便利的优势,使得学生可以重复听讲或参阅,并可在网上互动学习社区提问。而由此产生的有关具有典型性的学习问题则会被教师在课堂互动学习中提及,从而大大加深学生学习的互动体验。如图1所示,整个课程教学过程被分成课外学习和课堂教学两个部分。课外学习以具有一定强制性和约束性的被动学习为主体,要求学生在线完成一定量的课堂讲授视频学习,按照网络教学的要求阅读有关教学资料,完成对有关核心知识点的记忆与初步理解,并在阅读教学资料后形成初步的问题思考,最后完成在线学习内容的总结测验。课堂教学则是以鼓励学生学习参与和个性化的主动学习为主体,在随机课堂小考进行教学诊断后,有针对性地通过案例讨论增强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并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开展个体化的学习理解,区别有关复杂概念,最终同化和吸收知识,形成正确的医学思维方式。2013年风靡全美医学院的临床路径基础课程———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学家哈里•戈德堡所开设的心血管生理学课程,即是采用了上述MOOCs教学模式。目前该课程每学期至少有28000人修读,其所颁发的课程数字徽章几乎被各医学院采纳。对此,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卡罗尔教授认为:“MOOCs技术即将引起传统讲授课程的颠覆性革命,因为其可以给医学院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以提高培养医学生临床解决问题能力的效率,这也是奥巴马医改高质量人力资源的源头。”

(二)毕业后教育阶段

奥巴马总统在医改中提出每个美国人都能享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则是以不断与时俱进的高质量毕业后医学教育为基础的。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的出现为实现不断更新的毕业后教育提供了方法和手段。MOOCs和数字徽章正在改变毕业后教育的形式,使得在毕业后教育阶段中能够建立起一个涵盖基础讲授课程、临床实践和在线考核的新体系。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在毕业后教育阶段的运用体现在通过技术手段更为明确地定义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并以高效率的方式进行实时跟踪,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临床、教师等多方资源提升自身的能力。特别是MOOCs技术的产生能够将原先一些本地区不常见病种的病例、诊断和临床路径等基础知识实现了资源共享,并将一些共性课程的重复讲授时间节约下来,以便学生能够更全面、系统地学习临床知识,投入临床实践。数字徽章则从质量控制角度统一了全美毕业后医学教育培养的质量标准。目前,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评审委员会(AGGME)、美国医学院校协会和国家医学教育考试委员会正和有关评估机构合作,利用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开发一个毕业后教育阶段的学习过程平台,针对不同学科的标准设定具体学习结果,作为认定达到技能或知识发展水平的依据,实现向学习时间积累和能力发展框架评价的转变。2012年美国医学院校协会和edX合作,引入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开发了第一个类似于的在线协作学习平台,用于毕业后教育课程的学习[3,10]。如图2的数字徽章所示,JaneSmith完成了由ABC医学院认可的子宫颈抹片检查网络课程和实践训练后,并由其教学医院X科室Jones教授授予徽章。通过点击徽章展开的具体信息,可以看到JaneSmith首先完成了有关理论课程的视频学习,并在此之后进行了不少于5课时的检查训练过程,掌握了整个检查过程,最后在Jones教授的现场考核下完成了该项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检查。获得此徽章说明该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处理妇科标本的能力,能够按照检查路径完成有关检查[3]图1 MOOCs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4]。相对于原先毕业后教育课程学习与临床存在一定脱离的状况,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使得讲授学习、实践训练和考核一体化。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学生的能力同学习进展、效果实现了互相捆绑,增加了质量追溯机制,以数字化的方式跟踪和记录医学生的学习过程,保障了毕业后教育的教学质量。因而,通过技术变革,学生今后可以以获得诸如此类的一系列课程的徽章的方式通过有关专科认证,如JaneSmith可以通过乳腺等其他课程的学习、实践与考试后获得妇科能力认证。这大大提高了毕业后教育的学习效率。

三、美国医学教育技术变革的优势与不足

《呼唤医学院校教育和临床教学改革》一书指出了美国医学教育适应奥巴马医改新政的4个主要目标:一是建立标准化的学习结果和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二是实现学生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一体化发展,三是发展医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四是建立深刻的职业认同感。围绕这四个目标,医学教育需要技术创新,通过学习范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推动医学教育逐步达到理想状态[2]。以MOOCs和数字徽章为特征的技术变革对于实现奥巴马医改新政所赋予的美国医学教育变革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一)技术变革之优势

1. 促进学生学习结果的标准化和学习过程的个性化MOOCs和数字徽章的出现使得医学教育开始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原有以时间为基础的线性教学转向以掌握为基础的能力教学。通过必要的教学组织框架和技术平台支持,学生完全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单从教学效率来看,随着一般概念性知识和主要讲授内容的教学以MOOCs形式在课前课后完成,学生也可以从传统课堂上教师的说教中解脱出来,教师则可以更多以面对面、在线小组或者一对一的网上讨论等形式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将最有价值的教学时间用在线下合作学习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师采用案例教学、PBL、团队学习等教学策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促进学生知识的高层次应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成效和对学生的教学影响力[5]。2007年10月Cate和 Scheele提出了“可委托的专业活动”(EPAs)和“授权责任声明”(STARs)两个概念[3]。MOOCs技术和数字徽章技术的应用,关键在于借助上述两大概念构建一个符合学生个人需求的理想化学习体系。由于新技术条件下学习可能发生在工作坊、教学查房或者在MOOC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场所和形式的多元化和复杂性需要以数字化的方式跟踪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11]。数字徽章便于记录非正式的学习,因而可以聚焦具有多重任务性质的非讲授教学,更有利于保障学习的系统化。同时,MOOCs和数字徽章的结合应用实现了以课程或临床活动任务STARs的数据形式和医学教育相关联的透明元数据进行连接性标注,包括徽章的名称、课程或临床活动的名称、授予院校名称、授课教师、参与学生、徽章目标要求描述、获得徽章的考核评价要求描述、考核成绩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描述等。这些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很清晰地了解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沟通表达能力标准,在学习指南的指导下合理安排修习计划,选择不同MOOCs平台的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评价来取得数字徽章。因此,MOOCs和数字徽章从技术层面在保障学生学习过程的个性化的同时,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结果的标准化。

2. 促进基础和临床学习的一体化发展鉴于医学教育安排组织形式的非连续性,技术手段的引入使得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差距得到弥补。学生利用MOOCs可以自主学习基础学科、临床学科知识和一般概念知识,并尽早参与到复杂的医疗活动中获得应用经验,学习到基本技能和特殊技能,如解读心电图之类的能力。由于MOOCs技术手段的使用,学习内容可以在一周7天,一天24小时任意时间进行回顾复习和预习,从而也使得学生可以在临床实习轮转期间回顾复习有关的基础学科课程和相关临床技能课程的内容。同时,由于数字徽章技术的出现,学生在临床实践学习时,可以根据前期基础学习的效果,对见习计划表进行部分丰富、调整,根据技能要求参加不同临床环节实践取得数字徽章,从而保证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临床学习互动。学生在完成有关课程和临床实践活动后,一般可获得由徽章发行方认证的基础或临床教师授予的数字徽章。医学院则确保课程评价考试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对课程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并对教师能力持续发展和学生学业发展提供支持[3,12,13]。此外,数字徽章还可以携带有效期以便实现课程知识和临床路径的更新。

3. 促进职业认同感的巩固通过以MOOCs和数字徽章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教学变革尝试,促进了全美范围内的医学教育学习共同体形成。新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空间和时间的多维学习共同体的限制,打破了原有的人才培养地域与团体的限制,使得医学教育的精华和优势得到了共享,有利于学生优越职业认同感的形成。通过技术共享院校的优势资源,使得不同院校的优质资源能够实现辐射最大化。同时,这一平台构建了实时网上学习社区,因而在学习中始终有大批量的学生,保证了学生线上学习时的学习伙伴,有助于构建一个多学科的虚拟合作学习环境,实现学习过程中的学科交叉渗透。此外,不同专科的学生共同在社区中学习犹如在这一虚拟学习环境中建立一支跨专业学习团队,能够以未来工作团队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社区内讨论有关临床问题,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知识结构的延展性,使得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知识的良好状态。

(二)技术变革的不足之处

奥巴马医改设计之初衷在于通过技术手段的运用减轻医学教育的成本和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高的医学教育效益,实现医学教育效率与质量的统一。但是以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为特征的“翻转课堂”等一系列教学变革实践活动在现阶段仍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14]。首先,教育技术革命所产生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和学习方法对于发展医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欠缺。该教学组织结构和方法对于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教育效果等多方面的要求仅停留在思辨论证阶段,与设想效果相去甚远。新技术的运用从知识传播模式到教学组织结构的再组织,体现出来的只是作为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手段,对于创新与探究能力培养还是依靠传统的课堂讨论等互动形式。其次,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对于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影响有限。目前教学技术变革中主要集中于利用数字徽章技术进行学习跟踪和利用MOOCs进行资源共享,即通过技术的引入进行现有医学教育的资源重新配置。但对于与临床活动有关的学生职业胜任发展性能力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对于学生临床基本能力或专科能力的培养,新教育技术的运用中尚缺乏明确定义的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技术对于临床环节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影响目前还是空白。如何通过技术的使用提高临床教学的效率,保证学生高质量学习体验到每一个住院和门诊的必要临床环节,在参与临床实践的互动过程中获得提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完善知识、技能和社交能力以达到专业化水平,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再次,教育技术革命目前并没有有效降低医学教育的学习成本。奥巴马医改新政对于医学教育的一个经济目标就是通过技术革命降低医学院的教育成本,减少医学生的负担。但是由于美国医生协会和医学院坚持医学教育的精英教育属性,认为技术只是一种改良教学和课程组织结构的手段和方法,医学教育归根到底离不开传统的互动性、实践性教学,技术仅改变了原有教学和课程的资源配置形式,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强化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最高效的方式实现GME对本科医学教育的基础要求。医学教育所需要的投入资源并没有因为技术的应用而减少,只是改变了资源投入结构,把原本重复性强,可替代性高的讲授资源替换为促进学生知识的应用和整合能力的互动教育资源。因此,美国医学教育并没有因技术的变革而降低其教育成本。

四、技术变革中的美国医学教育发展启示

(一)建立教、学、管一体化的医学教育MOOCs学习平台MOOCs技术刚进入中国高等医学教育领域,需要建立一个类似于的学习平台,打造中国医学教育的MOOCs联盟平台。通过建立中国医学教育的MOOCs学习平台,使得信息技术更快地与医学教育融合,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领域的优质资源进行最广泛的辐射和共享,也使得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课程学习管理有机整合,提高医学教育的效率,实现一体化、社区化、人性化、碎片化与系统化的网络学习体验。同时,该平台的建立也有利于我国医学教育MOOCs标准的建立和推广,有助于提高我国医学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

(二)建立贯通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数字徽章评价制度在奥巴马医改质量提升政策的推动下,美国医学教育实施数字徽章制度后,对于医科学生的能力发展实现了面向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客观地反映医科学生和在职医师的学习情况。这对于正在进行医改探索的我国医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贯通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数字徽章评价制度,客观、具体化地记录和描述医科学生和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变化,以保障医学教育最终服务医疗活动的质量,使得单纯的教学评价上升为能力发展评价。

数字能量学学习篇9

[关键词]数字化评价素养;Web 2.0;学习管理系统:数字化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1-0017-04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1.004

引言

2012年ipad进入北京史家小学课堂的新闻可谓是吹皱了一池春水,引起了两会代表的极大关注,有人从课堂监管、教育公平、身心健康等方面对此大加批评,也有人从教育改革、教学革命的视角对此加以褒扬。不管人们从哪个角度阐释这个现象,都无法否认数字化设备在教育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字化学习方法越来越普及的趋势。在数字化时代,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习环境由课堂向时空自由的计算机网络和移动网络转移,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转变。评价作为教师的重要职能,是检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那么,在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怎样评价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评价素养?美国学者斯蒂金斯于1991年提出评价素养的概念后,美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而我们国家对“教师的评价素养及其发展是一个被忽略太久的话题”,更勿论数字化环境下教师的评价素养了。因而,在当今数字化学习逐渐普及的时代,研究数字化环境下教师评价素养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数字化评价素养的涵义

1.评价素养

对于素养有不同的解释,但是一般都认为素养水平是对人的社会或专门领域才能的衡量。教师的评价素养也是衡量教师评价能力的重要指标,关于评价素养内涵的界定,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界定,二是通过描述有评价素养的人的特征来界定。Webb把评价素养定义为关于评价学生所知、所能的方法性知识,如何解释来自于评价的信息的知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信息去改善学生学习和项目效能的知识。Stiggins对具备评价素养的教师是这样描述的:他知道使用什么评价方法来收集学生的成就信息,他能够就实际的评价结果和分数、报告以及档案袋的使用展开讨论,知道如何使用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把评价整合进学习过程。以上对教师评价素养的界定涉及评价设计、评价信息收集、评价信息应用等环节,这些内容一般都是由教师主导的,学生处于被动评价的地位。

2.数字化评价素养

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不同于传统的学习环境,它增强了教师的评价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提供了技术支持,甚至学生可以自己主导评价,这就对教师的评价能力和技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上述评价素养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数字化环境下评价的特点,我们认为具备数字化评价素养的教师应该能够:应用数字化工具设计评价、收集评价信息,合理的应用评价信息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数字化学习系统提高学生的评价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知道何时把评价的权力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反思能力。数字化评价素养不再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基于定性数据测量的评价能力,原因是这种评价能力是基于传统的评价方法而现在的信息化工具完全能够支持教师完成这些评价工作。

二、数字化学习环境与教学评价

依据学生在评价中的参与程度,我们可以对学习环境进行划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是评价的权威,学生对评价几乎没有发言权。数字化时代,传统课堂的部分功能迁移到了数字化学习环境,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学习管理系统,它可以实现传统课堂的大部分功能,比如环境控制、内容控制、学习过程控制、评价控制等,在这种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技术工具的支持下对评价拥有了更多的知情权,甚至能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我们可以称这种学习环境为传统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与传统数字化学习环境不同的是具有弹性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例如web2.0技术提供的学习环境,在这些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对评价获得了更多的发言权,不仅可以参与评价的过程,而且可以自己主导评价。

1.传统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与教学评价

传统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如学习管理系统、电子教室等延续了教师在传统教学中评价的权威性,教学评价工具由教师设计,评价结果和结论由教师作出,通常情况下整个评价过程是由教师独立完成的。这些技术环境为教师编制试题带来了便利,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或班级的实际情况从计算机题库中抽出试题组成试卷,而且考试的信息存储在系统中,考试完后教师可以及时得到考试的结果以及一些分析和统计数据,这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除此之外,传统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一般提供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功能,例如,学生登录课程站点的频率,学习的历史记录,帖子的数量,在学习网站停留的时间等。对这些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可以得到学生的学习信息,这些信息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重要依据。

但是我们也必须考虑到使用这些系统进行评价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我们对学生是如何在家完成测试的一无所知,我们不可能去问他们完成测试时是否参考了资料,也不可能问他们完成测试的时候有没有跟同学联系。教师由于使用学习管理系统带来的便利性而过度地使用它、依赖它,因而也就不会再去尝试使用建构性的新教学方法。

2.弹性的学习环境与学习评价

要实现学习中的复杂的自我指导,学习环境应该是弹性的,它允许选择的自由和充满民主的氛围。学习环境越是民主自由越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学习环境的弹性和灵活性可以通过学习环境的组织、时间的分配、学习的模式和学习的内容的选择来实现。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者自主的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的主题和学习的方法等。学习者有权决定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材料、学习的时间、学习的进度、学习的伙伴以及如何评价学习。

选择的自由化和主题的多样化有助于行为选择的培养,同时有助于增强自信、直面错误和适应变化。在鼓励自主选择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允许学习者从不同的渠道获得各种信息,对信息进行比较,排定优先级,并根据限定条件进行选择,这需要学习者具备理性的良好的选择能力。基于研究的学习需要学习者执行研究任务并收集信息,它允许学习者自由的进行选择并且教师为学习者的选择提供指导。

弹性数字学习环境中的评价是对学习过程的完整且定性的描述。自我评价、个人实践、反思与各种工具相结合,已经成为更有效的自主学习过程的基础。自我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强调自我反思与反馈。教师一般不会参与评价过程,除非学生需要教师的帮助来克服困难。这种参与是通过反馈的方式进行的,它有利于学习者的自尊和自我反馈。通过这种方式,评价和学与教的过程交织在一起。评价关注学习者使用先前学习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关注应用所学知识指导学习活动的能力。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制定的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并且在这个评价的过程中建立对自己的认知。每一个学习者都需要使用自我或相互反馈来评价自己的目标成就。

三、数字化评价素养的构成

不同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对教师评价素养要求是不同的,教师的数字化评价素养的构成可以分为传统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对评价素养的要求和弹性数字化学习环境对评价素养的要求两大部分。传统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要求教师不仅能够应用数字化工具增强传统评价的能力,而且更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弹性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要求教师在应用传统评价的基础上综合形成性评价、掌握表现性评价和鼓励学生自主评价。为确定数字评价素养构成的逻辑关系,我们以教师对评价的控制度为横轴,以学生的参与度为纵轴,根据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评价的关系我们可以确定如图1所示的教师数字化评价素养的构成。也就是说数字化评价素养的结构存在层次的逻辑关系,纵轴自下而上学生在评价中的地位从被动评价、了解更多的评价信息、参与评价过程、参与到评价制定到学生自主评价,学生的参与度不断增强;横轴自右向左,从教师完全控制评价到把评价权力交给学生,教师的控制度不断降低。

1.能够有效地应用数字化学习系统增强评价的效果

传统的数字学习系统如学习管理系统允许教师设计测验题目,在线收集学生答案,并且能够分项分析,以确定学生学习的薄弱之处。换句话说,数字化学习系统是教师有效管理整个评价过程的工具。熟练掌握学习管理系统是教师数字评价素养的基本要求。

通常我们会把重复作为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方法。实际上,数字化的评价信息更是学习的理想途径。数字化评价信息的反馈是即时的并且能够提供对学生成绩完整和深入的分析,而且收集简单而快捷,不需要教师花费太多的时间也不会对课堂形成干扰。数字化评价信息中学生的行为、活动等可以随时查询,教师只要决定如何、何时使用这些信息就可以了,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教学进行即时的调整。Tim Wagner认为“这些系统可以使得他们即时的分析考试信息,所以他们可以尽可能早的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但是这些系统并不能代替教师的角色,它不能代替老师给学生评定等级、设计问题、决定哪些学生需要帮助,这些事情仍需要教师来完成,但是它们可以帮助教师完成这些任务。一项针对学习管理系统在大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发现,学习管理系统的有效使用大大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这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设计、开发和更新试题,检查和监视学习的行为。

2.具有在传统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了解和参与评价的意识和能力

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能极大地增强教师对评价的控制能力,可以即时获得学生的成绩以及各种反馈信息,成为教师控制教学进度的助力。但是在数字时代,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学习方法都把学习者和学习共同体放在了学习过程的中心位置,并且更关注学习者之间的差异,学习的速率要根据学习者的能力、偏好和需要进行调整。因此学生要获取个性化评价信息,学生要对评价信息有更多的知情权。因此,应用传统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评价信息,甚至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成为教师数字化评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应用数字化测验,数字化的交互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极大地扩展和改善了学生的测验环境,并且为改进评价提供了可能。例如,如果能够创造性的应用选择题,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建构性学习,它可以为学习者在各个领域的能力作自我诊断,它也对学习者的诊断性评价极有帮助,这种诊断性评价是设计复杂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和反馈所必需的。这种学习管理系统的创造性的应用表明教师具有较高的数字化评价素养,因为它反映了整合评价的新教育理念和技术工具的能力。

3.能够在弹性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综合应用传统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弹性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独特性要求我们要采用恰当的评价方法。评价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最佳方法是通过更多的关注学习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果实现的,而不是一味的依赖考试。因此,除了传统的评价方法之外,我们还需要其他的评价方法以获取更为丰富的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和更加深入地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这需要把评价看成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用以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这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即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和学习者通过过程性的评价信息决定学习进程,确定学习目标以及完成任务的最佳方案。这种评价方法,要求教师确定教学的目标,设计教学任务,决定评价的标准,并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产生的建设性的反馈信息来明确在教学中哪些是做得较好的,同时了解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强化的。如果学生能够参与到这个评价过程,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数字环境中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应用使得学生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法,这极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也更易于迁移,因此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

4.能够在弹性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应用表现性评价

数字化环境下的表现性评价,需要教师具备坚实的数字评价素养。这种评价不是总结性评价,它把学习的过程分解到一个个表现性的任务中,并提供相应的评价指标。这种评价方法适应数字化的评价环境,并加强了学习目标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使得学习的结果更趋近预先设计的学习目标。

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为各种学习任务提供了平台,例如复杂任务解决需要利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从不同的信息源搜索信息,团队任务分配,协作写作以及研究性学习等。这些平台要求以新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习,例如作品的创造性、质量及其他学习者对作品的评价等。数字档案袋和网络互评是两种有效的表现性评价方式。

(1)数字档案袋

使用数字化的学生档案袋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但是Web2.0技术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在评价和资料收集中的参与性。Web2.0的应用使得创建数字档案袋比起以往更加便捷,专家认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展现增强了对学生学习的约束力,增加了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且把课堂扩展到了教室以外。

数字档案袋包括学生学习的书面材料、视音频材料、家庭作业、文档处理、测试、绩效任务、作品等。档案袋是数字环境中评价学生学习的理想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已经成为决定档案袋内容的参与者。多媒体的使用使得学生的作品有了更多的观众,而不是像传统的那样只有教师才能看到。档案袋的结构和内容可以适应各种需要,可以对档案袋进行搜索以及设计档案袋的访问权限。具备较高评价素养的教师可能会选择数字档案袋来共享评价内容。我们建议使用数字档案袋来评价学生,特别是把它作为对学习进行反思的工具。

(2)网络互评

互评是促进学习的有效策略,互评通过学习者对评价标准和特征的深入了解、作品范例和同学的反馈来提高学习的效果。在实践中互评的合理性受到了质疑,因此有研究者提出要把互评与教师评价相比较以确定其合理性。但是,互评对学生评价的关注还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它反映了评价的真正质量。在传统的教学中组织有效的互评对教师来说是项艰难的工作,但是现在数字技术系统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评价信息并提供反馈。

上述评价方法增强了学生参与性而相对地降低了教师的重要性。具备数字化评价素养的教师会共享评价的标准,设计学习任务并把任务分配给学习者,同时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在对信息组织和总结后,教师与学生讨论评价的结果并一起对结果作出解释。这些表现性评价的结论成为改进教学、提高任务质量和决定学生参与评价程度的依据。

5.具有在弹性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给予学生自主评价机会的意识与能力

高级学习过程,特别是数字化环境中的高级学习过程,教师作为评价者应该知道何时回避。21世纪的学习者必须掌握的技能包括:独立的获取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选择和批判性评价,自定选择和评价的标准,交流和协作技能。总之,要想在21世纪获得成功,学习者必须能够调整自己的思维并且能够自主的思考,换句话说就是终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意味着学习者自己主导学习的过程,学习者自己决定学习的目标,选择学习的方法,设定评价的标准。因此,学生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清晰的认知。这就是元认知,元认知即有助于提高绩效也有益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进行自己主导的学习时学习者自己监视思考、感受和行为,这意味着能够自主学习的学习者能够引导自己的思维、感受和行为以实现学习目标。所有的自主学习都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即学生不是教会的而是自己学会的。这种对学习的理解改变了我们对教育的关注点,即更加注重学生主动提高学习效果时所采用的策略。

数字能量学学习篇10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数字教学;资源;体系建设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学资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经验以及电教资源,配合校园互联网的建设,数字教学资源体系也迅速成为当前教育教学建设发展的重点。在信息化环境下,山东行政学院也开始建设教学数字资源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1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思想教育的战略需要

教育单位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思想教育,这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部分,而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因此构建可随时更新的数字资源体系就非常必要。网络中有很多新闻内容和思想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调取、筛选,也可以融合到校内的教学数字资源体系中。

1.2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学效率的提高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教学内容不断丰富的情况下,学习者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也有了更高的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有必要从各种渠道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源,从而让课堂教学更加充实,而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虽然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实现常态化的建设和完善之后,数字教学资源能够得以长效应用。

1.3结合时展的需要

当前,数字化资源已经成为教学资源的主要拓展方向,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学习者正在逐渐养成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数字资源进行学习研究的习惯。数字期刊、数字报纸、数字书籍以及专门制作的数字教学资料是时代进步发展的需要,构建教学数字资源体系也同样必要。

2山东行政学院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山东行政学院是以公务员干部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学院,办学形式有长期研究生教育、中期培训班以及短期专题班3种,也就是说,学校中有一部分学习者是以半脱产和业余函授的形式在学习的,而且这些学生的流动性较强,这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教学资源丰富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因而山东行政学院构建数字资源体系迫在眉睫。

2.1建设现状

2.1.1以培训提升为基础构建数字资源体系山东行政学院公务员培训教学模式的构建已经比较成熟,其在数字资源收集和整理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各科目均有完整的电子教学课件。与此同时,校内所进行的企业管理者的培训也有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和资料。为了促进学习者能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自主学习,学院正在建设以培训提升为目的的数字资源体系,以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2.1.2以学校管理为目标构建数字资源体系由于山东行政学院内部学习者的构成比一般的高校要复杂一些,学校的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高校统招生和在职公务员、企业管理者、成教学习者的管理办法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辅助学院管理,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类目也有一定的区分,学习者需按照自身权限来进行数字资源的获取。2.1.3以图书馆为中心构建数字资源体系以图书馆为中心进行数字资源体系的构建需要大量的投资以及长期不间断的建设,图书馆是校内师生自主学习的主要阵地,电子图书馆的建设可以让学习者可以从网络上方便地查阅资料,当前,山东行政学院已经实现了部分期刊杂志的电子资源采购,但是还未形成全面的数字资源库。

2.2存在问题

2.2.1校内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缺乏统一的要求山东行政学院中各专业虽然已经开始构建数字资源体系,但是大多是将数字资源建设的任务安排在教师身上,比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进行电子课件的设计,而且教师需要定期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电子资源进行学习,学院还会安排部分视频精品课、微课的录制,以丰富教学数字资源。最终将教师收集、制作的教学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但是学院还未对校内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给出统一的要求,使得现有的教学数字资源在规格、质量上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2.2.2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内容不够完善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需要面向全国、全世界,并非仅仅在学校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就山东行政学院中教学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来看,校外数字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大,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内容不够完善,对于学习者来说,想要获取一些额外的数字学习资源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经济管理学院的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相比公务员培训的建设要丰富一些。2.2.3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实际效益不高教学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是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大多都还停留在重视教材及其他学习参考书籍资源的层面,没有养成高效利用数字资源的习惯,加上校内的一些现有数学数字资源并不十分充分,使得这些数字资源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实际效益。2.2.4数字资源体系有限共享和完全共享的问题在现有的数字资源体系中存在着有限共享和完全共享的问题,也就是资源权限的问题,一方面,各专业学院之间的数字资源并不能进行完全共享;另一方面,非学校师生并不能查阅和使用校内数字资源,而且学生毕业后其登录名和密码就会失效。

3山东行政学院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

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是一个规模浩大的工程,其在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影响着其建设的进程。

3.1资源建设经费的制约

山东行政学院属于事业单位,其自身建设经费大部分由学院自己负担,少部分由政府部门提供财政支持。但是山东行政学院近几年来在校园建设、设备更新、师资引进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资金,虽然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也在进行中,但是投资有限,发展速度较慢。例如很多现有的国内外数字期刊资源库都必须付费才能使用,想要得到最前沿的信息更需要进行投资,这对教师进行科研和学习者进行学习都有重要作用。

3.2网络基础设施的制约

网络基础设施是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基础,山东行政学院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较早,可以保障基本的网络通信条件,但是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需要能够满足大量师生同时在线进行资源的查询和下载,对于服务器和网速的要求比较高,学院对这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展开。

3.3信息技术及人才的制约

教学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除了需要教师进行资源的搜集和整理之外,还需要专业的信息技术以及人才的支持。当前校园MOOC系统的建设实际上就是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一部分,其中承担着很大的资源组织和共享的功用。而且针对半脱产学习的公务员以及企业管理者来说,资源丰富的在线学习平台是非常重要的,就山东行政学院当前的数字资源体系建设情况来看,这方面的技术和人才还存在一定的短板。

3.4硬件及软件系统的制约

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还需要一定的软硬件支持,软件包括必要的文字处理、电子课件制作、电子书加工、数据库制作、数据检索等,硬件包括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数字化加工设备、大容量存储设备、高性能服务器、交换机设备等。当前,山东行政学院在教学数字资源建设中硬件和软件的配置都没有十分全面,会影响到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效率。

3.5全国性数字资源内容的制约

我国教育教学方面数字资源体系的构建整体也处在初级阶段,随着教育数字信息化的发展,大多学校开始构建数字教学资源,但是存在着区域性、局限性,很多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并没有形成全国共享,而导致一些资源被重复制作,也无法在经过对比后进行进一步的提升。这也使得山东行政学院内已有的教学数字资源存在内容上的制约。

4山东行政学院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策略

教学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需要以学校发展需求为基础,进行有重点、有特色的建设,山东行政学院想要在数字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方面先人一步,并发挥出其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克服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勇于探索和创新。

4.1尝试各种渠道增加经费投入

经费问题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进行解决的:(1)通过项目申请获得经费支持,当前我国教育部门对数字资源体系建设是支持的,想要获取这部分建设经费就必须对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形成具体的项目规划,并明确指出项目的可行性和预期目标,以获得经费的批准。(2)通过学院对教学数字资源的经营来获取后续的发展资金,关键是让数字资源体系发挥出一定的经济作用,获得相应的收益。比如利用数字资源体系进行在线学习付费站点的建设,或者是帮助函授生更加便捷的完成学习任务,让经济管理培训发挥更大的作用等。

4.2升级校内网络基础设施

学院内部的网络基础设施配置必须要提高到符合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档次才可以,而且要以网络建设为基础,构建网络化的资源整合平台,让数字资源体系建设更加完善。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更新,网络服务器、交换器、存储设备的效用更好,而资源的集成环境也就越好,资源上传、筛选以及下载的速度都会提高。与此同时,通过网络服务还可以构建其校内及校外两个类别的服务管理层,针对校内网络用户,访问的级别层次更高,而针对校园网络用户,可以设置一定的安全级别,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避免黑客入侵。

4.3引进信息技术相关人才

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对于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非常重要,学院在引进教学人才的过程中有必要对相关人才进行特殊招聘,或者是要求部分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够形成高素质的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团队,从硬件和软件方面对校内的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加以提升和完善。

4.4构建完善的数字资源应用系统

数字资源应用系统是数字资源体系中面向用户的重要部分,其主要包括前台界面、资源服务器以及后台操作系统三个部分。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数字资源应用系统可以将课程教学内容电子化,并且教师之间可以通过数字资源应用系统来进行相互的学习和借鉴,如果是共同备课的话,还可以共享资源,运用同一教学课件。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数字资源应用系统可以将各种学习资源集合在一起,微课、电子课件、图书资源、网络学习资源等都可以从该系统中进行查阅,大大节省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还有助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4.5形成自主数字资源建设

信息化环境下有很多数字资源是可以从网上查到的,但是网络中数字资源杂乱无章,质量堪忧,除了数字图书、期刊资源库以及一些相关的科研资料之外,大多不能直接拿来应用,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并且保证数字资源的与时俱进,学院有必要形成自主数字资源建设。首先是归类整理学院内部多年来形成的教学资源,将这部分资源数字化;其次是将学院内专业相关的网络资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例如以公务员培训为目标,查找整理相关的信息资源,并由专业教师进行资源整合;最后是对学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的资源转型和扩建,最终形成校内教学数字资源体系的一站式使用和管理。

5总结

综上所述,山东行政学院正面临着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和教学多元化的转型和发展,学生群体存在着复杂性的特点,为了能够让各类学习者都能够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是大势所趋。虽然当前学院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处在初期,但是只要把握与时俱进的理念,坚持数字化发展,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将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徐义东,李育泽,张全标,吴姜.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面向教学的数字资源分类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11(02):67-70.

[2]周红春.校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信息化教育——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建设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06):5-11+28.

[3]郑旭东,杨现民,岳婷燕.智慧环境下的学习资源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04):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