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6 11:13:35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篇1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疏导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18)05-0060-02

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各种刺激下身心产生的紧张、不适,过大的心理压力将会导致个体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目前就业困难、学业竞争、贫富差距等因素带来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却普遍不具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压力疏导能力,从而使得心理压力带来的紧张情绪一支得不到缓解,给其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当前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疏导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大学生心理压力疏导机制并不健全,从而导致了大学生心理压力不能够及时得到疏导,不断出现大学生因为难以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而的崩溃的事情,给其造成了不可逆的身心伤害。基于上述分析,当务之急就是要正视目前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所带来的各种危害,完善大学生心理压力疏导机制,从而及时疏导大学生心理压力,确保大学生身心更加健康。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以及危害

当前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是多维的,各种各样的压力源导致了大学生心理压力较高,并给其身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具体阐述如下。

1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

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很多,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来自学业方面的压力,大学生学习任务很重,不仅仅要通过各个学科考试,同时还要努力通过各种注册考试以及完成学业论文,可以说学习任务是比较艰巨的。但是大学由不同于高中阶段,大学生学习主要依靠的是自觉,学习氛围、模式等都与高中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大学生不适应这种学习模式,从而导致了学习成绩不好,学习压力加大。二是来自就业的压力,当前大学生要想找一个好工作难度是很大的,一些大公司招聘、机关单位招考,往往都会出现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情况,可以说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方面的压力很大,找工作被拒绝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这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加。三是来自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一个学校、班级的大学生往往是来自于五湖四海,不同的个体在经济条件、个体性特点、生活阅历等方面是各有不同,这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不少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与同学相处,不知道如何去处理情感问题,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贫富差距问题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增加。

2大学生心理压力危害

如果大学生心理压力超过其承受能力,同时又一直得不到疏导、发泄的话,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来说将会带来诸多方面的危害。从心理健康来看,过大的心理压力将会让大学生始终处于一个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之中,情感、态度会失衡,心理抑郁、焦虑暴躁等问题会比较突出,大学生情绪层面会处于一个亚健康的状态。从身体健康层面来看,过大的心理压力会让大学生出现失眠、体质变差、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的健康问题,身体将会出现各种不适。当然上文所探讨的心理压力危害主要集中在大学生身上,除了对学生个体带来危害之外,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还会带来很多的社会危害。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压力危害甚大,这就凸显了大学生心理压力疏导机制构建的重要价值。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疏导方面的问题

在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越来越突出的背景之下,目前已经有一些学校开始在大学生心理压力疏导方面进行探索,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给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疏导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不过由于能力、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大学生心理壓力疏导机制并不是很完善,根据笔者的调查可知,大学生心理压力书疏导方面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压力认知教育相对落后

目前大学生心理压力认知方面的教育非常落后,学校没有做到针对所有的大学生,来将心理压力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开展。对于大学生来说,缺少对于心理压力方面的正确认知,有的学生包括很多的家长都简单地认为有一定的压力并不是坏事,压力可以转变为动力。这种认识过于片面,很容易导致学生压力过大,并带来身心健康的受损。同时因为心理压力疏导教育方面的不足,使得很多大学生没有掌握压力纾解的基本技巧,面对巨大的压力,难以进行有效的纾解、发泄,从而使得压力越来越大,最终击垮自己。

2学生自我调节能力较差

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心理压力方面,没有掌握相应的调节技巧,自我调整能力不足,因此在心理压力的过大的时候,往往都是默默地去承受,不好意思去寻求帮助,不知道借助于运动、听歌、交际、积极暗示等方法来进行心理压力的疏导,而做出来一些不当的行为,放大了心理压力的危害。大学生平时对于自身压力缺少评估,没有主动去了解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技巧,学校也没有在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方面进行指导,从而导致大学生在压力疏导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不能采取正确的方式,有效的去化解各种压力。

3校内人际沟通氛围不佳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压力疏导的重要手段,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人,客观上存在交往的需求,大学生也不例外,当学生有心理压力的时候,通过与同学的沟通交谈,可以得到较好的开导,减少心理承受的压力。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校内人际交往沟通的氛围并不是很好,具体的表现就是缺少各种社会社团活动、集体活动,学生很少有沟通的机会。很多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不与人交往,加上学校也没有积极创造更多的人际沟通交流机会,使得很多大学不懂得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导致很多心理压力无法通过人际沟通来加以化解。

4校园文化建设不够理想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长期办学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行为规范的综合,校園文化对于广大师生的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疏导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反之则不利于心理压力的疏导。不少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不是很理想,具体表现就是校园文化更多地强调努力拼搏、竞争向上等,没有良好的人文关怀、没有强调学生之前的和谐共处等等,这样的校园文化,使得每一个大学生更多地感受到了压力,将每一个同学更多的视为竞争对手而不是亲密伙伴,从而导致了压力的增加。

三大学生心理压力疏导机制策略

大学生心理压力疏导工作的专业性、系统性很强,要做好这一工作,需要紧紧围绕当前大学生心理压力疏导方面的种种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具体阐述如下。

1加强心理压力教育

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压力教育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可以开设心理压力疏导方面的课程、讲座,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去了解心理压力方面的知识,纠正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对于心理压力的错误认知。另外就是在心理压力教育方面,需要与就业指导、思想政治等课程进行有效的融合,增加心理压力方面的教育比重,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处理就业、学业等方面的压力,保证自身情绪的积极乐观。

2完善校内人际沟通

在校内的人际沟通方面,高校需要积极创造人际沟通的机会,依托学校的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让高校学生能够积极沟通,广泛的结交各种朋友。这样一方面在遇到各种压力的时候,可以求助于朋友帮忙,顺利的去解决各种难题。另一方面就是有更多的倾诉机会,让朋友倾听自己的烦恼,实现心理压力的有效缓解。

3提升大学生适应性

大学生心理压力疏导的根本还在于学生个体,只有大学生在心理压力疏导能力方面有了根本提升,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心理压力过大的问题。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需要主动地去了解心理压力方面的知识、技能,在遭遇各种心理压力的时候,需要能够依据掌握的技巧来化解心理压力。举例而言,可以通过体育锻炼、看书听歌等方式来进行心理压力的化解,可以通过积极心理暗示、加强人际沟通来化解各种压力。

4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在大学生心理压力疏导方面,高校要做到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要载体,打造一个强调人文关怀、注重团结和谐的良好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这样的一个校园文化熏陶下,更少的感受到同学之间的竞争,感受到学校对于学生的关爱,从而减少心理层面的压力。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需要学校兼顾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内容,同时采取更有实效性的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打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

心理压力疏导无论是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来说,还是对于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点无需过多地强调。因此未来需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压力疏导机制的研究,让这一课题引起更多的关注,无论是学校也好,还是大学生个体也好,都需要更加客观全面地去认识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并重点兼顾心理压力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校内人际沟通等几个方面,从而切实提升大学生应对心理压力的技巧以及能力,在出现较大心理压力的时候,能够自行化解,具有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保持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陈天丽.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及心理疏导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0). 

[2]李红丽,张艳琼.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心理疏导问题探析[J].青年与社会,2013(34). 

[3]王瑾.浅谈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落实方法和具体措施[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8). 

[4]张金娟.高校大学生心理工作中的朋辈辅导[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3).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篇2

关键词:心理压力;女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72-02

一、引言

人人都希望自己幸福快乐,并竭尽全力为此而奋斗着。而当自己处于过于复杂的外部世界时又不能很好调节自我时,所追求的幸福与快乐就会很容易受到压抑和排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展,处于多元化时代的大学生们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压力,而在成长发展的道路上,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与同代的男大学生相比,有更多的困难与阻碍将要面对。随着近几年来高校教育的蓬勃发展,女大学生占大学生比例逐渐上升,其相应的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因生活压力女大学生不仅影响了心理健康的发展,生活上出现的问题也屡见不鲜。

二、心理压力的内涵与界定

说起压力我们并不陌生,每个人几乎都感受过压力。压力最初来自物理学是指是指垂直作用于流体或固体界面单位面积上的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压力的认识这个词逐渐被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关于压力的定义主要有早起代表Weiss刺激说,他认为压力就是作用于个人的力量和刺激从而导致了个体的紧张的反应。另外一个学说即反应说认为压力是指个体受外界环境刺激物的影响后而产生了一种心理反应。而刺激反应学说则全方位、多视角的将二者结合起来,该理论认为是个体与压力源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过程。个体感受到的压力来源于个体对情境的察觉和评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压力的感受不同,在此理论中既强调了外部环境刺激所引起的紧张也强调了个体对环境刺激的主观反应,同时该理论也注意到由于个体差异而造成的应对侧略的不同。

三、女大学生心理压力研究现状

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的研究已逐渐重视起来,随着女大学生在高校中所占比例不断的提高,针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的也越来越多。自1973年,在美国诞生了女性心理学后,女性心理学才在世界上作为一个合法的领域得到承认。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了女性心理学的研究。目前针对女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主要在女大学生压力的影响因素。

(一)客观因素

社会环境:正当我国社会变革的今天,当代的女大学生们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由于女性这个普通又特殊的身份,使得女大学生将要在社会中要担任着家庭主妇和职业妇女的双重压力。学校环境: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在经历了小学、中学教育,女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要面对着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地位的人,这对于女大学生来说会有更大的压力去处理身边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所带来的压力。家庭压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对每一个身负责任的孩子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二)主观因素

女大学生处于青年阶段的中期,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并未成熟。其思想同时兼受着传统意识与现代意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交织的冲击。作为现代社会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活力的成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女大学生们与她们缺乏社会验的现实相冲击。自从女权主义诞生那刻起就决定了未来的女人要和男生拥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力,正处于当代接受高等教育、思想解放、有着极强自尊心的女大学生们,自然要比社会中的一般女性承受更多的压力。

四、存在问题与展望

目前我国针对女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研究压力的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方面。而对于压力产生的因素大多数考虑到了外界环境对压力产生的影响,而对于压力与个体人格特质、认知的相关研究的较少。其中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不同的女大学生有着不同的人格特质,从而彼此的认知风格也不一样。比如,一个具有积极人格的女大学生和一个具有消极人格的女大学生对生活实践的反应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同样是挫折,积极的人则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消极的人则会灰心丧气。另外可能会影响女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是家庭的教育方式。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不同的孩子的性格会因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而不同,例如,以民主风格家庭被教养的孩子会是一个活泼、开朗、自立的人,而以权威教养方式的家庭中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一个消极、被动人格的人。由此可见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培养不同性格的孩子,因此学者们也应该多关注对女大学生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压力的影响。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着遗传和环境问题的争论,但不可置疑的是在生理神经系统方面大部分来之于遗传,而孩子的心理压力的形成机制是否与遗传父母的心理神经机制有所相关,这需要近一步的研究证明,而国内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有所欠缺。最后,针对女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的研究应注重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对于女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测量目前主要是问卷调查的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潜在的缺陷,应注重多种研究方法的结合,而非单一的采用自陈量表的方法是。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对于女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采用纵向研究较少。由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论可知,个体的心里的发展是在环境和教育共同影响的作用下形成的。而女大学生经历了从家庭、小学、中学再到大学这些不同时期的环境教育下,其心理的应对压力必然会有所差异。

研究女大学生心理压力不仅是高校教育工作的关键,还是当今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女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帮助大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压力,提高女大学生自我身心调节的能力,为当代女大学生健康心理心理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冷瑾,何剑锋,何艳玲.新时期女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及应对措施\[J\].江西社会科学,2005,(5).

\[2\]杨瑶.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51).

\[3\]李亚林.女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4).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篇3

【关键词】延边大学;恋爱心理压力源;大学生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压力源,对比出不同性别、年级、民族以及专业文理的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压力源差异,以便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帮助大学生缓解恋爱心理压力,本文从延边大学学生的能力相关、家庭影响、人格特质、相互感受、价值倾向、学业负担等六个维度进行其恋爱心理压力源的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延边大学不同性别、年级、民族和文理专业的本科生共320人,其中男生77人,女生243人;大一学生60人,大二学生100人,大三学生130人,大四学生30人;文科生155人,理科生165人;汉族168人,朝鲜族118人,其他民族34人。

(二)研究工具

运用张炜的《大学生恋爱心理压力源量表》,采用五点计分法,量表计分从A到E依次代表“很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很符合”。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40,折半信度为0.774;Amog5.0检验结果显示,量表主因子间的相关性(χ2/df值接近1)、近似残差均方根(显著水平<0.05)以及各拟合优度指标(均大于0.90)均能较好地符合教育心理测量的相关要求。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调查法、文献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延边大学学生恋爱心理压力源现状

研究结果显示,六种恋爱心理压力源对大学生的恋爱有较大的影响,但各压力源之间差异不大。其顺序为人格特质>价值倾向>家庭影响>能力相关>相互感受>学业负担。

(二)延边大学学生恋爱心理压力源性别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男女生的恋爱心理压力源在各维度上数值都比较大,且男生的恋爱心理压力源在各维度都略高于女生,在能力相关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延边大学学生恋爱心理压力源专业文理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压力源各因素在专业文理上无显著性差异。理科生恋爱心理压力源在各维度上略高于文科生。

(四)延边大学学生恋爱心理压力源年级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能力相关、家庭因素、人格特质和学业负担四个维度在年级上有显著性差异,通过LSD事后检验,发现大一学生在这几个维度明显高于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

(五)延边大学学生恋爱心理压力源民族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压力源在不同民族上无显著性差异。但朝鲜族和其他民族的学生几乎在各维度上较汉族学生略高一些。

四、讨论分析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压力源的现状分析

不同的人格特质对恋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有些大学生因不具有较稳定的情绪状态,很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所以这类大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有较大的情绪波动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还有一些具有天真型的恋爱观的大学生,他们的恋爱目的主要是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一旦对方没有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时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价值倾向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在进行恋爱时的方式、感受、表现等方面都会受到价值倾向的巨大影响,价值倾向影响着大学生恋爱的整个过程。

人在成长的过程受到的影响中最为有力的因素就是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明显。经济条件、父母教养方式、家长对孩子恋爱的态度等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恋爱情况。中国的家长因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会主动向子女讲述恋爱和婚姻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的较少,造成中国大学生在恋爱时很少能得到正确有效的帮助。就会导致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压力源的性别、年级、民族、专业文理的差异分析

大学生恋爱心理压力源在性别上具有显著性差异与传统的社会观念有关。社会给予男性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所以男生的恋爱心理压力冲突也就会更多。男生恋爱时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条件、自身能力、双方家庭情况等等,当男生的能力不能承受其所被给予的期望时,男生就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

研究发现,大学生恋爱心理压力源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一学生的总体压力源最大。这主要与大一新生面对新的环境与人际关系的适应有关。他们对将要开始面对的大学生活充满期望。他们要参加多种校园活动,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此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如意或冲突,都有可能成为恋爱心理压力源。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压力源在民族与文理专业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据访谈结果这可能是因为今非昔比,民族之间面临着相似的恋爱问题,进而有相似的恋爱心理压力源。也可能是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之间差别较小即各民族可自由恋爱而受到包括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干预较少。据访谈结果显示,文科生与理科生在恋爱心理压力源上的观点与态度具有较高一致性,无很大差异。在对待恋爱的问题上文科生较理科生感性,理科生更具有理性控制力,但他们面对的恋爱心理压力源大同小异。

五、结论

1、人格特质、价值倾向和家庭影响这三个因素是延边大学学生主要恋爱心理压力源。

2、延边大学男生和女生的恋爱心理压力源存在差异。

3、延边大学学生恋爱心理压力源在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4、延边大学学生恋爱心理压力源在民族、专业文理上无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1]张炜.大学生恋爱心理压力源量表的编制与检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02)

[2]樊富珉,李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在清华大学的调查[J].青年研究.2000(06)

[3]刘舒敏.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29)

[4]王中会,张建新.性别、性别角色和性别观念对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03)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篇4

近些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是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不合理,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明显上升。原发性高血压不仅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而且一些心脑血管的并发症已经成为致死重要原因之一[1]。目前在我国,据资料介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约有2亿,医学论文,护理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药学论文,泌尿论文,妇产科论文其中有3/4的患者不知道原发性高血压的危害性,同时血压并没进行有效控制。近几年,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开展教育,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文章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探讨护理干预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男69例,女31例,年龄55~81岁,平均68岁。小学文化22例,初中29例,高中有18例,大专及以上31例。原发性高血压分级情况:1级35例,医学论文,护理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药学论文,泌尿论文,妇产科论文2级47例,3级18例。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55~82岁,平均71岁。小学文化23例,初中31例,高中22例,大专及以上有24例。1级原发性高血压36例,2级30例,3级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原发性高血压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开展的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①心理的干预:对于初发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对治疗效果和预后恢复存在担心。需要加强对患者心理上的干预,医学论文,护理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药学论文,泌尿论文,妇产科论文在入院后需要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掌握患者心理的状态,让患者对原发性高血压危害性和治疗的控制效果有一定的了解,提高认知度,确保患者对治疗积极配合,增强信心战胜疾病,以减轻精神压力,让患者拥有良好心情并保持心理的平衡;

②用药的干预:因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需要终生服药,在这个长期过程中,患者可能遇到很多情况,比如耐受性、规律性等情况。要对患者的病情采用个体化、特异化的原则,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用药。并对患者进行提醒,引导患者能自觉进行按时、按量服药,正确用药;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篇5

【摘要】临床实习阶段是每个护理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必经之路,是学校与医院相互连接的桥梁。在临床实习中,实习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如何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以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实习效果就成为护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高职 护理 实习 应对方式

临床实习阶段是每个护理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必经之路,是学校与医院相互连接的桥梁。在临床实习初期,实习生离开原来熟悉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而进入陌生的工作环境,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在临床实习中,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深入人心和得到广泛的认同,人们日益关注自身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健康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认识,人们往往要求护士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全方面的照顾,现代护理模式对护士岗位的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列》的颁布实施及“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患者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护士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被投诉的危机意识不断强化,护士尤其是处于实习期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就处于一种经常面对社会、患者和医院的压力状态之中,如果不能很好的应付,必然将影响着自身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到实习效果。

目前我国已有90多所医学院校开办了高等护理教育,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高职专科护理人才是护理人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次,了解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的压力来源,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以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实习效果就成为护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 正确认识压力:

压力(stress)是一个外来词,有“紧张、压力、强调”等意思,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源(stressor)是指引起压力反应的因素,包括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社会环境性压力源。压力源的存在是产生压力的必要条件。心理学所说的压力是我们能够经历和体验到的压力,即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也可以说,是各种心理冲突和挫折及其导致的一系列消极情绪。

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学习、人际冲突、恶劣环境等。当人遇到压力时都会有不同的适应方式,适应能力因人而异。适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们的工作业绩。一旦压力源解除,身体各系统又恢复到放松状态。持续高水平压力往往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心身疾病。

二 高职护理专业实习生的压力源

近几年,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出了一批高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作为上接本科、下有中专的专科学生,既有其特殊性,又有所有护理专业实习学生遇到的共同问题。具体来讲,引起高职护理专业实习生压力的压力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知识技能准备不足带来的压力:虽然现在高职教育强调学生在校期间“在学中做”、“做中学”,在校学习期间经历了大量的实训操作,但护理专业学生从习惯的校园学习生活来到陌生的医院实习,加之病人的情况千变万化,很多学生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害怕出现差错,不能将校园所学的东西有效应用到临床上,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故实习护理学生的最大压力是“对知识技能的需求”。

(二)工作价值感低下带来的压力:在校期间我们给学生的教育是,护理工作是崇高的事业,护士是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但是当护理专业的学生到医院实习后却发现,许多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对护理岗位存在偏见,存在重医轻护,认为医生能“开大刀,收大钱”,认为医生是有技术、有学识之人,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承认。而护士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被认为是医生的助手,甚至有的人认为是“高级保姆”,而不是拥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员。虽然工作勤奋、努力,但护士的收入与其护理水平和工作业绩没有呈明显的相关关系,发展机会、外出进修学习等问题上也存在不合理状况,使护理专业的学生觉得护士的社会地位低下,不受尊重和重视,产生了无价值感,造成实习生心理不平衡,产生心理压抑、自卑、失望、焦虑,直接影响实习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心理压力。

(三)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带来的压力: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人际关系相对单一,参加到临床实习中后,在工作中产生的人际关系往往错综复杂,如与带教老师之间、医护、护患、护护同事关系,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会陷入人际关系的困境,发生冲突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临床实习工作。尤其是涉及护患关系时,实习生即使遇到严重的歪曲事实,被误解及冤枉的情况,遇到情绪过激、甚至言行伤害的患者,从职业要求的角度,实习生都必须保持冷静和平和,以宽容大度的胸怀继续承担护理工作,往往压抑了自身感受。由于实习生所受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有较大距离,大多数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够,一旦在工作中受挫,往往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容易造成护患冲突,产生人际障碍,给自己带来心理压力。

(四)高负荷工作强度带来的压力:护理专业学生绝大多数为女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作息是有规律的,但在临床实习过程中,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护理工作已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移到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这种包括心理和文化照顾在内的全面护理,是复杂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由于目前国内医院护理岗位严重缺编,实习生往往一开始被作为正式护士安排了大量正式工作,一直工作在第一线,经常面临突发性抢救工作、长时间集中精力工作以及常规倒夜班工作。这种高强度、无规律的工作往往在临床实习初期让实习生苦不堪言,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五)接触濒死患者带来的压力:医院,是一个充满焦虑、情绪起伏波动的场所,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了“应激源”的环境中。护士经常面对的是饱受病痛折磨,病情变化莫测的人群,接触不同性格的病人,应对不同病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既要处理各种应急情况,又要承受生死离别的情感冲击。面对生死弥留,骨肉分离的悲惨场面,原本就让护士感到悲哀与压抑,当碰上患者死亡,护士往往还要执行终末处理,这时往往令半数以上的实习生感到恐惧,这种不良情绪刺激甚至会影响部分实习生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六)就业带来的压力: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开始考虑就业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护理专业的本科生开始大量毕业,在就业选择方面,总体上专科护理学生对于本科护理学生没有优势可言,多数县级以上医院开始非本科生不用,而乡镇医院高职学生又不愿去,所以就业就让高职护理学生开始纠结,高职护理学生在就业方面处于“上不接下不靠”的尴尬境地。就业也就成了面临的最大压力。

三 应对方式

人们遇到压力后,常采用各种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源。有效的应对是缓解心理应激的关键,应对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对实习生进行指导帮助。

(一)做好知识技能储备,培养自身继续学习的能力。目前的许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及考试成绩很好,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及动手能力很差,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要重视实训课程的安排,对一些课程进行整合,增加课堂实训及临床见习时间。同时注意学校教育与临床的衔接问题,可安排学生到临床学习新技术,缩短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动手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还可以在临床实习前开展护理技能强化培训,可以提高学生护理操作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提高学生护理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减少学生实习期间由于操作不熟练导致的失误,减轻学生因担心操作失败导致医疗事故引起的压力。

(二)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拓展自身人文素质

1 学校教育及岗前培训中设置人文关怀课,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人文素质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环境的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体现在人能否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护理专业是最具人性化的专业,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必须在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就对她们进行人文关怀教育,不能一味只重“妙手”而忽视“仁心”。“仁心”教育不仅是要护士对待病患及其家属,更重要的是要善待自己。因此,学校在课程设置、教育理念上就应该进行变更,注重社会实践、加大素质教育的投入、多开设伦理课、人际交往、文学欣赏、美学、心理健康课程等内容,使我们的护士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就具有了健康的品格、良好的道德和过硬的抗挫能力。

2 设置健康、亲切友好的人文环境。讲究实效、针对性强的岗前培训对实习生熟悉岗位,增强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医院在接受实习生的时候都进行了岗前培训,但据了解大多都是走过场,落于形式。作为医院,应该了解到岗前培训是护生接触到医院的第一站,对护生在实习工作中的状态和表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医院在实习开始前集中组织岗前培训,介绍医院文化与实习相关的各个部门、医院的服务理念、护理核心制度、护士的修养与礼仪规范以及如何关爱病人并与其进行有效地沟通等人文关怀课,使她们进入新环境后,能尽快接触、理解新的文化模式,完成由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换,消除或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

带教老师对护生实施人文关怀能帮助实习生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有效抵御消极情绪的影响。临床实习环境的融洽与否是影响护生实习经历的一个重要因素。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师生感情,接近师生距离。做到生活上多关心,思想上多了解,学习上多帮助与督促,交往上多指导,并注重优化整体环境,使学生进入医院就能感受到友好、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同时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应鼓励护生多与病人沟通,逐渐适应简单常用的地方性语言。指导护生在生活上多帮助病人,如何进行护患交流与收集资料,如何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宣教,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满足他们生理、心理及社会的需要,让病人对护生建立起信任感,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减轻护生的心理压力,利于她们开展实习工作和稳定其专业思想。

临床带教老师应不断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注意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榜样作用,将会对临床实习护理专业学生产生同化力、促进力、导向力和约束力,影响着实习护生的行为规范。因此,临床带教老师应以积极快乐的情绪去正确地感染和引导她们。带教老师应努力增加护生的实践机会,并予以细心的指导、真诚的鼓励,在实习生成功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后,充分应用赏识教育给予肯定和赞扬,使她们克服紧张胆怯的心理,建立起自信。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在临床实习中,实际上知识技能无论准备如何充分,学校医院无论多么关心,实习生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实习生自身有效的应对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关键,实习生自身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具有良好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就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心理调节能力,首先需要学校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全面健康发展的意识。要求学校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班班团活动、校园文化、宣传展板、广播等形式充分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正确理解掌握压力有关知识。

培养学生心理调节能力,需要加强应对策略和心理调节技能的训练。Jalowiec将应对方式归纳为八种,包括乐观、支持、自我依赖、勇敢面对、保守、听天由命、情感和逃避。乐观应对被认为是效果最好的应对方式,其次是支持应对方式。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熟悉掌握各种应对方式的使用条件和特点,在面临压力时做到有备无患。

培养学生心理调节能力,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帮助。学校医院应重视学生思想动态,及时把握学生心理情绪变化,根据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咨询帮助,主动积极介入,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高林春,林虹,徐维,《实习护生角色行为适应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3年第三卷第三期.

[2] 李春花,李现文,《护理专业本、专科学生实习压力的调查分析》,教育与职业杂志2010.1.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篇6

【论文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认识。由于生活快节奏、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人们感受到比较强烈的压力和紧张,可能导致心身的亚健康状态。护理工作是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判断与处理。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病的人或健康的人。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经常面对病人、家属、医生及其他的健康工作者。这些因素都会使护理人员产生压力。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学校期间及临床实习期间,都常常因面临着各种压力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实习效果[1]。1997年Admi指出,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常面临各种压力,如不能很好应对,可影响他们在临床的工作能力,甚至动摇他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定[2]。现对护生、实习护生的压力研究作一综述,以便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实习效果。

1压力概论

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eBemard第一次提出人类有内在稳定性,若内在不平衡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就可能导致疾病。1950年HansSelye将压力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由此压力能致身心疾病就比较明确。Lazarus和Folkman在1984年提出了可认知的压力理论,并成为了研究职业压力和压力管理中被广泛使用的应用理论。随后压力学说发展很快,并开始应用于实践。

压力的根本内涵既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有关,又和个体满足需求的能力有关。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学习、人际冲突、恶劣环境等。当人遇到压力时都会有不同的适应方式,适应能力因人而异。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们的工作业绩。一旦压力源解除,身体各系统又恢复到放松状态。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

2护生的压力

2.1专科护生的压力

2.1.1就业近几年,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出了一批高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在就业选择方面,总体上专科护生对于本科护生没有优势可言,有的医院用人只考虑实用性,不愿聘用专科生。而另一些医院片面地强调学历,非本科生不用。这样一来,专科生在就业方面处于“上不接下不靠”的尴尬境地。这是专科护生面临的最大压力。

2.1.2社会价值感学生时期的护生都认为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但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发现,许多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对护理专业存在偏见,认为医生是有技术、有学识之人,而护生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只会依附于医疗,使护生觉得护士的社会地位低下,不受尊重和重视,产生了无价值感。

2.1.3升学随着社会对知识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专科生都明白,专科学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需要继续深造,至少要“专升本”。在专升本的过程中也面临压力,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困难,无力支付“专升本”的学习费用;有的则不知在“先就业后升本”还是“先升本后就业”之间作何种选择;有的还担心就业后,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缺乏,护士三班倒,没有充裕的时间学习。

2.1.4其他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护生方知,社会工作中,还有许多人际关系需要处理,如轮转科室带教老师、病人及病人家属、实习生之间等等,人际关系压力由此产生。就业体制的改革,把每一个学生推向市场,护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联系工作。实践机会非常宝贵,有大量知识需要借此机会学习,而工作又不能不找,这就产生了压力。凡此种种,各方面的压力同时大压到了护生的头上,如不及时缓解和消除,势必造成护生的精神和心理等多方面紧张,时间久了极易造成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损害。

2.2本科护生的压力

2.2.1准备和参加考试曹颖的调查显示,“准备和参加考试是护理本科生的最大压力源”[3]。其结果与其他作者研究相似:考试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应激事件,考试压力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考试压力已成为适学青少年的最大压力源。Clarke的研究也表明护理本科学生的最大压力源是对学习的要求[4]。

2.2.2分配情况学生都把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作为整个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毕业生的择业难已成为当今突出的问题,毕业分配情况是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第二大压力源。

2.2.3社会对本专业的看法目前,在健康服务体系中,医疗占主导地位。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群众形象差,专业的提高及发展缓慢已成为造成护士短缺的主要原因。

2.2.4其他学习的任务量、时间不足不能想做的事、与其他学生的竞争及不能按时睡眠等也是本科护生的重要压力源。学生目前的经济情况及教师的评价也成为学生的主要压力源。许多学生来源于偏远地区,经济条件差,而上学的费用又高,经济问题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教师的评价常常与毕业分配密切相关,故也成为学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Admi研究表明:教师的 监督及评价与学生的压力水平显着相关。而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其压力源也不尽相同。大一年级的新生,学习的任务量是最主要的压力源。每天的学习内容、考试的出题方式、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也成为主要的压力源。由于新生刚从高中步入医学院校的大门,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与高中异差很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内容与方式。而且这些学生在中学学习成绩都在班级前茅,因而易对新的学习需求产生压力感。在二、三年级的学生中,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在班级排列也是重要压力源[2]。

2.3实习护生的压力

2.3.1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护理专业学生从习惯的校园学习、生活来到医院实习,加之病人的情况千变万化,很多学生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害怕出现差错,不能将课堂所学的东西有效应用到临床等,造成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故实习护生的最大压力是“对知识技能的需求”。

2.3.2学校教学与临床需求之间的差距这与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目前的许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及考试成绩很好,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及动手能力很差,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杨新月在《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生进入临床实习,不断反映老师教的与临床做的不一样,临床带教老师则反映,学校教的太繁琐,太机械,有的学习内容临床已经不用或被淘汰,学与用的差距太大。

2.3.3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被认为是脏而累,而且充满高压力的专业。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内容成为实习护生的重要压力源[9]。而有研究表明,中国护士有工作高度疲倦感的人占59.%[6]。

2.3.4其他临床教师、病人及家属的评价也成为实习护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

3应对措施

应对是人们持续的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外压力的一种需求,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过程。人们遇到压力后,常采用情绪调节或压力处理的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源[7]。接受现实是学生采用最多的一种应对方式,按学校期望的去做、责备自己也是学生多用的应对方式。梁军林等的研究表明女生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人数显着高于男生,因女生具有比男生更敏感、羞怯、好幻想,及遇到困惑不愿意表述等特点[8]。独自想办法解决和试图改变目前的局面也是两个常用的应对方式。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发展正趋于成熟的阶段,多数学生能勇敢面对压力。其他常用的应对方式如与同学或家人谈论自己的感受;寻找更好的方法,看事情积极的一面,与其他处境相同的人比较,以及想曾经做过的成功事例也是学生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根据Lazarus和Folkman的研究:乐观和寻求支持是人们常采用的应对方式[7]。

4管理对策

个体从生到死无时不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通过努力来改变压力环境,保护自身健康与生存的应对活动几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指导学生如何面对和应付压力,以使她们保持心身健康,顺利地完成临床实习、学习。

4.1指导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消极的应对方式可增加应激的强度,不利于身心健康。有效的应对是缓解心理应激的关键。Jalowiec将应对方式归纳为八种,包括乐观、支持、自我依赖、勇敢面对、保守、听天由命、情感和逃避。乐观应对被认为是效果最好的应对方式,其次是支持应对方式。教师应注意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以使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压力。

4.2合理有效地安排实习计划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减缓学生心理冲突,保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要随时向临床教学老师和实习学生了解情况,并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实习计划和解决问题,以增加实习效果。如根据临床教师及学生的建议,增加了手术室及急诊室的实习时间,并可尝试安排专门实习指导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完成临床实习指导工作。

4.3增加在校学生的实践机会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对一些课程进行整合,增加课间及临床实习时间。并可安排学生到临床学习新技术,缩短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动手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自1985年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有90余所医学院校开办了高等护理教育,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对不同层次的护理实习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件的反应不同。了解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的压力来源,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以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实习效果是护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国内已有部分有关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研究,但对于本科实习护生与专科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差异的原因尚缺少相关研究,这是今后研究应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颖向虹等.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491—494

[2]AdmiH.Nursingstudents’stressduringtheinitialclinicalexperience.JournalofNursingEducation,1997,36(7):323

[3]曹颖戴舒霞.护理本科生的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0,13(3):166—168

  [4]ClarkeVA,emporaryNurse,1992,1(3):35

[5]陈梅丽,蔡欣玲等.医学中心护理人员离职意愿相关因素探讨.荣总护理.2000,5(11):60—69

[6]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篇7

【关键词】磨料切割 中心轴 密封圈 摩擦力

1 引言

利用磨料射流切割工具切割石油管柱已是最新效率最高的切割方法,切割工具需要做旋转运动进行切割作业,由于在高压含砂作用下进行切割作业所以使用了密封圈,由于密封圈对中心轴产生了摩擦力,如果摩擦力过大会造成旋转轴不能转动而不能进行作业。所以有必要对密封圈产生的摩擦力大小进行研究分析,本文通过以弹性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预压缩状态下及高压流体压力作下组合密封圈的受载和变形作详细的研究及计算而导出计算公式为产生摩擦力大小提供了计算方法。组合密封安装在切割工具上,O型密封圈由于受到挤压而变形,L型滑环施加给中心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O型圈变形产生的挤压力,这个力的大小决定摩擦力的大小。计算摩擦力大小必须首先计算出挤压力的大小。

下面内容就是对摩擦力大小进行理论分析的过程。

2 密封圈的预压缩所导致的初始摩擦力计算

首先分析预压缩所导致的挤压力,先设安置在切割工具密封槽的O型密封圈的截面呈圆形,圆截面直径为W,O型圈的外径为D。装配完成以后,由于沟槽底距L型滑环的距离比截面直径小,对O型圈产生了预压缩,先假设预压缩率为e。令O型圈的截面对称轴作为三维坐标系的Z轴,Z轴与连接短节沟槽底部相交点为坐标原点A,设X轴方向与中心轴方向平行,指向高压磨料液体方向从O型圈A点处截出单元体进行分析。Y轴方向与中心轴径向方向平行垂直纸面指向里。

α为预压缩后O型圈截面与L型滑环的接触宽度的一半。预压缩后的O型圈的截面呈鼓型,为使问题简化通常可令0.4Wα≈。设f为L型滑环与中心轴表面间的摩擦系数,则预压缩所导致的初始摩擦力为:

5 总结

本文通过对切割工具摩擦力大小进行分析为切割工具选择动力源大小提供了依据。计算方法以弹性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预压缩状态下及高压流体压力作下组合密封圈的受载和变形作详细的研究及计算而导出计算公式。通过理论分析为切割工具的转速控制及工具机械设计提供了实际的指导意义,提高了磨料射流切割工具的切割效率。

参考文献

[1] 万邦烈,李继志.石油工程流体机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213-241

[2] 何大钧,王孝培,等.液压泄漏控制[M].重庆科学技术出版社重庆分社

[3] 车恒德.起落架用脚形滑环式组合密封研究[M].中国航空科技

[4] 杜爱华.橡胶配合加工技术讲座[J].橡胶工业,1999,46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篇8

关键词:研究生;压力源;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很多本科毕业生为了暂时逃避就业现实,选择了读研。然而,上了研究生,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虽然研究生作为学生,首要任务仍然是学习,但是研究生的年龄特点不同于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目前迈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至少是二十一二岁了,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成人感,都不允许他们还像之前那样心安理得地花父母的钱了。另外,他们还面临着恋爱交友甚至婚姻的人生任务。最后,即便是研究生毕业,还是要回归到找工作的行列中。因此,笔者认为,研究生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这几个方面:学习、生活、情感、工作。这些压力如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疏导,必将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研究生压力源分析

        (一)学习压力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同于本科时候的学习模式,本科阶段主要依靠课本,上课形式是讲授式的,而研究生阶段,需要查阅大量的专业书籍和中外文资料,上课也大都是讨论性的,这样,研究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机械学习到研究性学习,他们一开始觉得很不适应,而且,本来研究生在入学前就已经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备战考研,身心俱已疲惫,成功的喜悦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马上又要投入艰辛的学习中,其压力可想而知。

        另外,大多数高校对研究生实行外语过六级、公开发表至少两篇学术论文等硬性过关指标,甚至有学校规定必须在sci收录的杂志上才允许毕业,否则不授予学位证书,这又增加了研究生们的压力。

        (二)经济压力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生的经济条件窘迫。现在在读的研究生,一年的学费动辄上万,这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对于已经成年的研究生,由于在读本科阶段已经给家里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 现在仍然不能自立, 在心理上接受不了;而工作过的研究生读研意味着放弃工作,放弃较稳定的收入,再加上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很重。

        总之,作为成人的研究生都希望能够早日自食其力,减轻家庭的负担。研究生经济收入来源渠道的单一是造成其经济压力的主要原因,收入来源主要是家庭供给和国家提供的每个月200 元左右的生活补贴。但现在物价普遍上涨,而补助却一直不见涨,面临经济压力,大多数的研究生都选择去兼职,一方面是积累些社会经验,另一方面主要是多赚些生活费,缓解经济压力。然而,随着研究生的扩招,能提供给研究生的兼职岗位也越来越少,有些研究生即使想兼职,又苦于无处可去。兼职锻炼了人,但也耽误了不少学习时间,不善于把握就会对学习造成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情感压力

        大部分的研究生已经到了婚恋的年龄,正值婚嫁关键时期的青年人却只能生活在有限的圈子里,每天的生活基本上是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接触人少,社交圈窄,他们感情的需要和性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这也是研究生群体产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

        一些还没有找到对象的研究生看到身边的许多朋友都是成双成对,而自己还是形单影只,不免着急,再加上年龄确实日渐增长,更是迫切希望赶快解决个人问题。但是,同时心里又有一种强烈的矛盾感,毕竟,还在求学的阶段,将来到哪里工作还不确定,一切都待定,所以,他们一方面期望有男女朋友,另一方面又怕将来不能在一起。而且,即便是他们有很明确的找对象的动机,又由于长期忙于学业,交际圈子狭小,阻碍了个人问题的解决。特别是一些女研究生,读研的这几年正是她们婚嫁和恋爱的最佳时期。由于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定位的不同,相对于男研究生而言,女研究生面临婚恋问题的压力更大,因为女研究生还面临着生育的现实问题。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生育的最佳年龄是23 岁到30 岁之间。

        (四)就业压力

        随着研究生扩招的不断推进,研究生已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的《2009 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中发现,硕士生的就业压力明显高于专科生、本科生和博士生。2010年大学生就业压力管理论坛上的《2010 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硕士生就业压力最大。

        在一般的社会认识中,学历越高越有就业竞争力,学历越高就业压力应该越小。可是,此项调查报告给出的结论却有异于既有的认识:处于学历中上层的硕士生就业压力明显高于专科生、本科生和博士生。

        这是什么原因呢?与本科毕业生相比,硕士、博士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机会成本都付出更多,自己比别人多读几年书,多交几万的学费,使得很多研究生对就业的期望过高。另一方面,由于大幅度的扩招,研究生的总体数量大大增加,研究生已不再是高层次的稀有人才,而是社会就业大潮中普通的一员,他们就业时,同样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

        三、应对措施

        不可否认,研究生正面临着诸多压力,这些压力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适,可以导致许多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笔者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探寻出以下几种调试压力的对策。

        (一)社会和学校方面

        1.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同门之间增加沟通,形成学习链。导师具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社会阅历以及崇高的人格魅力, 导师的言行举止会给研究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导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压力很大,可能会导致与研究生交流时间不足。因此,研究生应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主动与导师进行交流,以获得导师的指导;而导师在工作科研之余,也要多给研究生以学习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关怀,真正实现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另外同门直接可相互之间增加交流,低年级同学应主动向高年级同学取经,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应主动帮助高年级同学做一些论文的辅助工作,比如帮助师兄师姐发问卷、输数据等。

      2.学校多渠道、广范围为学生提供经济帮助。首先,优秀奖学金和基本奖学金制度相结合。在国外高校,奖学金额度都很高,全奖一般包括了学费和生活费,半奖也足可支付学费。与之相比,目前国内的高校奖学金额度和奖励面都明显偏小,绝大部分高校还一直实行“普通奖学金”制度。建立优秀奖学金和基本奖学金制度就是要既鼓励优秀学生发挥潜能,同时保持中等及中等以上研究生应有的待遇,中下等的学生则自己承担学费和生活费。其次,拓宽“三助”(助教、助研、助管)范围。“三助”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负责精神,加强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现有基础上,学校应为研究生进一步增加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的“三助”岗位,为研究生增加实习机会的同时,又给予他们适当的工资。再次,建立合理的助学贷款制度。现在,很多研究生还要依靠贷款来完成学业,因此,政府、学校和金融机构应尽快协商制定合适的研究生助学贷款制度。最后,社会捐助也是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重要补充渠道。随着教育改革和对外交流的加强,我国高校教育捐赠不断增长,很多的爱国企业家对教育付出了诚挚的爱心,资助一些贫困的研究生,学校要积极与这些爱国企业家联系,共同为研究生教育贡献力量。

        3.搭建桥梁,创造男女研究生认识的平台。目前,网络已经成为研究生查找资料、寻求感情寄托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们愿意在网络的虚拟空间表露和敞开自己的心扉,所以占领网络阵地,设立情感讨论区,正确引导和疏通情感问题,是研究生情感教育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业余联谊活动,特别是不同学校、不同专业间的联谊活动,如情感沙龙、文艺联欢、郊游等精神交流活动,扩大研究生同学的交流范围,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提高研究生的精神愉悦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4.政府、学校合力帮助研究生就业。学校首先要调整专业设置,专业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的,不要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而不顾学科专业条件一味扩大招生,应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节和进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设置,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从而从根本上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学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毕业生就业:第一,从研究生入学就引导学生关注就业,培养就业竞争意识。第二,在各个年级及不同专业开展就业指导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内容融入到个体就业指导咨询、群体职业能力测评、求职相关讲座等活动当中去。第三,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和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使研究生增加就业技能和技巧。另外,政府主管部门应该为研究生提供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就业环境。第一,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就业市场机制,预防就业过程中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出现。第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专业设置进行宏观调控,限制那些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就业率低的院校的招生数量,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第三,加大自主创业的优惠力度,为到基层、西部去的学生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二)研究生自身方面

        研究生自身在面对这些心理压力时,注意控制情绪,理性对待。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一旦发现心理障碍已到了自己不能解决的程度,及时到专业机构进行心理咨询。要学会自我宣泄,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以坚强、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存在压力时,有倾诉的对象,同时交际面广了,也会缓解情感方面的压力。在就业的问题上,与自己的导师讨论未来的职业选择,争取得到他的支持和理解。将个人的能力和职业的要求相结合、将个人的愿望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将短期的收益与长远的发展相结合,对自身的择业目标做出一个相对科学的定位。

        总之,现在的研究生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社会、学校要重视这些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疏导。研究生本人也要正视这些压力,努力减轻压力对自己身心健康带来的伤害。

参考文献:

[1]张学浪,戎向东.浅析研究生就业压力成因及调适[j].兰州学刊,2010,(03).

[2]陈光军.略论当代研究生的心理困惑及其化解措施[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3]郑霞,苗元江.硕士研究生心理问题现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

[4]李继勇,王南,王景刚.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浅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5,(02).

[5]吴武洲,林伟连,曾敏峰.研究生所承受的压力如何解决[j].中国研究生.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篇9

关键词:实习护生;临床实习;压力;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196-03

压力是指个人对外界的一种反应,外界的人、事都会给我们生理上、心理上的反应[1]。众所周知,轻度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激励学生学习,而高度的压力或压力刺激时间过长,可使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2]。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于环境和角色的改变面临一定的压力,如不能很好地应对,使其在实习期间往往容易出现心理、行为等多方面的问题,甚至会发生医疗安全事故。这不仅影响实习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可能影响护生身心健康和职业生涯发展,如何有效缓解护生的实习压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护生实习压力来源及形成原因

1.陌生的实习环境。现在的护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优裕,学习与生活上一直是被照顾的对象,在校学习生活多年,适应了学校的学习环境,人际交往单一,进入毕业实习后,由安静的学校环境进入了人员复杂的医院环境,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交际对象、新的学习内容及较快的生活工作节奏,给她们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实习过程中多采用轮转制,护生每轮转到一个新的科室,就要重新熟悉病房环境及设施,重新熟悉医务人员和护理对象,这也无形中增加了护生的压力。

2.期望与现实不符。护生普遍对护理工作认识不足,总认为护理工作纯洁而伟大,“白衣天使”的形象是美的象征,满怀抱负走进校园学习,实习中却发现现实工作中并非处处是鲜花、笑脸和赞美,再加上实际的护理工作平凡琐碎而繁重,顿时会产生一种失落感,造成实习工作的热情明显下降。

3.学校教学与临床需求之间的差距,实践能力缺乏。这与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目前的许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及考试成绩很好,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及动手能力很差,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杨新月在《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后进入临床实习,不断反映老师教的与临床做的不一样,临床带教老师则反映,学校教得太烦琐,太机械,有的学习内容临床已经不用或被淘汰,学与用的差距太大[3]。

4.人际关系复杂、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护生刚刚离开学校进入医院实习,阅历少,缺乏社会经验、沟通能力弱,面对与护士长、带教老师、其他护士、医生、同校及外校实习同学、病人及家属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不知所措,处理不好,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同时由于病人的周转率快,短时间内护生不能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致使护生自信心不足,面对不同层次的病人时,学生言语过于简单或不适当,机械地使用医学术语及对不同层次的病人使用相同的沟通模式而达不到预期的沟通效果,学生有时对病人提出的问题不能给予满意的答复而引起病人怀疑甚至不配合,甚至拒绝护生提供的护理服务,病人的态度也给护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5.临床工作压力。年轻护生刚离开校门时对生活充满幻想,急切想得到别人(病人及家属、护理老师、同事、领导)的认可,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和护理工作的烦琐往往事与愿违,由此带来心理压力。面对病人常常不知所措,非常紧张和焦虑,操作的不自信和对差错的恐惧感,很容易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这种长期高压状态使她们感到精力不足、容易生病、头昏眼花、腰酸背痛,这不仅影响护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护理质量。

6.就业压力。就业是护生实习后期最大的压力,能否有机会更多地参加招聘会,能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些实际问题使护生的心理压力增加,工作专注度下降,自主择业的失败会加剧护生的心理压力,另外医护就业的待遇不等也加重了护生失落感,使之压力增大。

二、减轻护生压力的方法

1.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减轻压力的最好方法。利用倾诉、宣泄等方法调节自我,维护自尊、自重、自爱之心。当发现自己情绪高度紧张时,不要憋在心里,要及时宣泄、疏导、转移,如运动可以让身体产生腓肽效应,能愉悦神经。腓肽是身体的一种激素,被称作“快乐因子”。腓肽效应让人感觉到高兴和满足,甚至可以把压力和不愉快都带走。所以运动是一个很好的缓解压力,让人保持良性的、平和的心态的方法[4]。事实证明,绝大多数护生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并能通过调节减压。

2.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的衔接。学校在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要加强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护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根本,突出护理职业特点,确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调整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设置比例,注重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形成系统、完整、规范化的实训基地,实行紧密、连续、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实施理论-实践教学全程衔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如教学中结合示范、角色扮演、病案讨论、多媒体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更好地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做好实习前的培训。实习前做好培训工作,采取讲座的方式,由经验丰富的教师系统地介绍医院环境、工作方式、注意事项及相关的规章制度,使护生了解医院的基本情况;同时分析各阶段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提供可借鉴的应对方法,如实习早期着重点放在环境的适应和心理的调整上,防止心理应激过度,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解压;实习中期注重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培养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实习后期特别注意处理好就业面试与正常实习的关系,防止医疗安全问题和违纪情况的发生。

4.加强临床教师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临床教师是实习生临床实践的启蒙者,教师的师德、师才、师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5]。选择优秀的带教老师是保证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医院要把师资队伍建设当作基础环节来抓,保证带教老师的高学历、高职称。因此,带教本科护生的老师应具有主管护师职称或本科及以上学历,带教大专护生的老师应具有主管护师职称或大专及以上学历,带教中专护生的老师应具有护师职称或大专及以上学历[6]。其职责是了解和评估护生的表现,落实各项教学内容,及时总结实习情况。每周组织专业知识讲座、专业思想教育及专业发展状况介绍,使护生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5.勤学好问。护生在实习期间应勤思考、钻研、动手,多请教,在工作中多总结,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熟练操作技术;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寻求各方面的支持,以便缓解压力。

6.善于交流,增强沟通能力。护生在实习中应多与带教老师、医院医务人员交流沟通,尊重老师,虚心请教;与同学间增进交流,交换信息,取长补短;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认可,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以有效地减轻护生的压力,提高护生的自信心。

7.做好就业指导。学校要多开展就业相关讲座,分析就业形势,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找出自身优势,使学生能够正确定位,并指导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学校开通多种渠道,如网络、短信、班主任或辅导员等将就业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8.培养职业防护能力。对实习护生进入医院,职业防护尤为重要,开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系统讲授职业危害及防护知识、防护措施、正确的工作态度和无菌观念、规范化操作等,培养护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方法,帮助护生形成自身职业防护的观念。同时,加强临床防护的培训,带教老师应严格要求护生熟练操作规程,执行查对制度,培养其自律性。带教老师要给护生更多的关爱和理解,及时提醒护生注意防护,一旦发生伤害,在给予及时处理的基础上,带教老师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以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三、总结

实习护生的压力是存在的,由一定的社会因素所决定,但是如何正确教育,甚至引入在校阶段的教育之中,势必把握着教育的源头,既可减少实习护生的心理压力,又可缩短护生的临床适应周期,对全面提高临床实习质量以及医院护理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护理人员学历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压力也逐渐增加。护理实习生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力量和后备军,压力过大会影响其实习的过程,动摇其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心。因此,学校、医院、家庭都应帮助护理本科实习生正确面对压力,提供各种有效途径、方法减轻其压力,使护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完成从护生到护士的角色的转换,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蓝采风.挑战压力[M].上海: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2]于丽荣,冯先琼.护理系学生学习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2005,21(2).

[3]杨新月.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0,(5).

[4]秦东颖.它们帮你减压[J].北方人,2006,(07).

[5]张燕燕.浅谈临床护理教育的质量保证[J].医学文选,2004,23,(3).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篇10

结论二部分学生有抑郁情绪

结论三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抑郁情绪有显著影响

结论四人际关系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交互作用

对学生的抑郁情绪产生显著影响

结论五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其情绪状态相对不良

结论六就业压力非常大的学生,其抑郁的可能性越高

结论七公立学校相对于私立学校来说,学生情绪

状态较好

一、调查目的

近年调研发现,全国约20.23%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例如,2004年江西省发现20%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武汉某高校约有23%的学生有心理障碍等。[2]数据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强迫感和人际关系敏感等。

针对大学生抑郁情绪问题,有研究者认为,目前,大学生求职、保研和获取奖学金等的首要依据是学习成绩,所以大学生必然很看重其学习成绩,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使大学生产生巨大心理压力,导致有的学生因其在大学期间学习成绩无法与中学阶段相比,继而产生较大心理落差,并可能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学习压力可能是大学生产生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之一。[2]大学生从相对封闭、人际关系简单的中学环境过渡到人际关系相对复杂的大学环境,有的学生可能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因此有研究者认为,人际关系可能也是抑郁情绪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2]还有研究者认为,家庭教养方式和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经济可能影响大学生的情绪状态。[3]除此之外,还有就业压力、中小学的教育环境以及教育体制和政策等都可能对大学生的情绪状态产生影响。[4, 5]

大学生在患有严重的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后,不仅影响大学生自己的前途、事业和身体等,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损失。部分学生不得不休学和退学,更严重者甚至自杀或凶杀。

为探究大学生产生抑郁情绪问题的成因,本研究对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问卷调查

1. 被试被试为某市两所高校的学生,其中,一所为教育部直属院校,即公立大学,另一所为私立大学。问卷调查259人,有效问卷239份。其中,男女生分别为116和123人,平均年龄20.53岁。专科生64人,本科168人,研究生7人;1、2、3、4年级分别为11、124、54和50人。理工科128人,人文和社会科学111人。这些学生中来自城市的有178人,来自农村的有61人。

2.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封闭和开放题目,主要有基本信息和学校学习生活及家庭情况共22个题目,其中包括:与同学的关系、学习压力、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就业压力、家庭情况等。

第二部分为Zung的抑郁自评量表(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ZSDS)。被试根据前一周的感觉使用4点量表进行自我评价。此问卷调查表包括20个题目,其中10个题目的分数由低到高,另10个题目的分数由高到低,20个题目随机混合在一起。所有题目的分数构成一个被试的原始分数,分数越低表示感觉越好,即越没有心理疾病或者精神障碍。同时还可以把原始分数换算成百分制分数,即总分数或者原始分数除以80%。这些指标性分数可以分成四类:正常者或者无抑郁症者,原始分数不大于39(百分制分数不大于49);轻度抑郁症者,原始分数在40-47之间(百分制分数在50-59之间);中度抑郁症者,原始分数在48-55之间(百分制分数在60-69之间);重度抑郁症者,原始分数在56-80之间(百分制分数大于等于70)。这些分数并不是提供严格地诊断方针,它仅仅大致表示抑郁症的轻重程度。然而,Zung的自评量表已经显示相当有效,并且该量表有高度内部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84。[6, 7]

3. 统计分析该问卷调查结果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和频数统计。实验包括5个因素:人际关系(非常融洽、一般和不融洽)×学习压力(非常大、一般和比较小)×就业压力(非常大、一般和比较小)×家庭经济(良好、一般和贫困)×家庭教养(非常严厉、一般和宽松),因变量为抑郁程度,有4个类别水平:正常、轻度抑郁症、中度抑郁症和重度抑郁症。

三、调查结果

在接受调研的大学生以及研究生中,抑郁情绪状况如图1,其中,正常者占50%,轻度抑郁症者占32%,中度抑郁症者占17%,重度抑郁症者1%。

表1显示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家庭经济和家庭教养方式5个因素下学生不同抑郁程度的人数和百分比。人际关系较多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当与他人人际关系不融洽时,其情绪状态较抑郁,该结果通过多元方差分析也发现,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情绪状态产生显著性影响(F(2, 238)= 4.38, P < .05),并且人际关系和家庭教养的交互作用也对学生的情绪状态产生显著性影响(F(2, 238) = 3.2, P < .05)。

在家庭教养方面,家教越严厉,其学生情绪状态受影响的程度越大,越容易导致抑郁;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其情绪状态相对也不良;就业压力非常明显地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就业压力非常大的学生,其抑郁的可能性越高。

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学生的抑郁情绪状态见图2,公立学校学生的情绪状态相对较好。对公立和私立学校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发现,在大学生抑郁情绪问题方面,二者有显著性差异(F(1, 243) = 4.274, P < .05)。此外,家庭经济富有和贫穷,对孩子的情绪状态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四、讨论与建议

综合统计结果可以发现,人际关系以及人际关系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抑郁情绪有显著影响。同时,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以及公立或私立的学校性质也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一)人际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人际关系显著地影响大学生的情绪状态。在中学阶段,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几乎一切事情都服从于学习,学生的人际交往或者如何与人相处,都可能被教师、家长及社会忽视或者淡化。然而 大学阶段不象中学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是背井离乡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而且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都需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此时人际交往将受到很高的重视。因此在大学期间,若不能与人融洽相处,心理健康将受到严重影响。人际关系问题几乎成了当今大学生最大的问题。

因此建议学校:加强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生生活,从而加强学生间互动。例如,学校经常搞一些文艺娱乐活动、体育比赛等;除了学校搞活动以外,班级尽可能也组织活动,争取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二)家庭教养方式

从调研结果来看,家长越严厉,其孩子的抑郁程度相对于宽松家庭教育者更高。宽松的家庭教育不但能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而且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同时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及自我实现目标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然而,当今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苦”学过来的,有的家长甚至要求孩子:不准看电视、不准玩、不准出去等,整天就知道在学校和家里学习。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重视孩子的学习以及智力发展等;轻视孩子的兴趣、心理健康以及情商发展等。其后果必将导致孩子情绪抑郁。

对父母的文化程度进行统计,父亲:大学以上占30.6%,大专水平占20%,高中占31.4%,其余低于高中文化水平;母亲:大学以上为15.9%,大专有26.2%,高中占36.9%,其余低于高中文化水平。结果显示,父母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家长在孩子受到委屈或者挫折后,可能给予安慰,从而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但有些家长可能无力化解孩子心理的痛苦;有些甚至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因此,为了缓解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建议学校应加强家长的培训和辅导,促使家长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同时希望家长改变家庭教养模式,给孩子留一些空间。

(三)学习压力

目前,有好多用人单位依据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招聘;出国留学同样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考研究生绝不亚于高考,在考研的队伍中,只有少数学习成绩好的才能被保送研究生。因此大学生很重视其学习成绩,学习就像巨大的“包袱”一样压弯了学生的背(图4)。

多数大学生都能很好地从中学过渡到大学,适应新环境的学习和生活,掌握大学时期的学习方法。然而,有些大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生活,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些大学生甚至会患上考试焦虑症,以致引发一系列生理的问题。[8]就象本研究调研结果,学习压力较大的学生,其抑郁情绪相对较严重[9]。

(四)就业压力

当人的压力很大时,其身心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例如,有的人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等,最终导致抑郁情绪,甚至发展为心理疾病。[9]

相对于中学生来说,大学生已经步入成年期,需要考虑就业问题,尤其大学高年级学生。然而,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后都未能找到合适工作,部分学生会产生心理问题,例如某大学毕业生因找不到工作,后来迷恋网络,因欠下债务而走上抢劫之路。

(五)学校性质

统计结果发现,公立学校相对于私立学校的学生情绪状态较好(见表2),这可能是由于人际关系、体育锻炼、就业压力、上网作业以及学校是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原因造成的。

在人际关系方面,公立学校大多数学生相处都非常融洽,而私立学校学生相处融洽的比例较少;在体育锻炼方面,公立学校学生大多数都比较积极锻炼身体,而私立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很少锻炼身体,事实上,锻炼身体有助于缓解压力;在就业压力方面,私立学校相对较多的学生有非常大的就业压力,这可能是因为,同样都是大学生,但由于公立学校的师资相对较好,以及生源也相对较好,所以在就业时,同样条件的学生,很多单位喜欢招聘公立学校的毕业生,这样将使私立学校的学生产生相对较大的压力。

调研结果表明,私立学校相对于公立学校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方面,公立学校大多数学生都接受心理健康理论和实践的辅导,而私立学校少数学生获得这种教育和训练。因此,建议公立学校再接再厉,私立学校不但要重视学生的人际关系,而且要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同时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总之,应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学生自己能防患于未然,并且能够自治。

参考文献:

[1] 陈秀梅.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J].南华大学学报,2005(3)104-106.

[2] 林奇凯,陈征,吴立爽.在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51-54.

[3] 卫平民,邓旭阳,姜婷娜.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7):558-560.

[4] 倪政曦.高教发展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8):97-98.

[5] 马艳云,郑众.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5(10): 37-39.

[6] Zung , W.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M].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1967:543-547.

[7] Zung , W. 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M].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1965: 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