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的预防知识十篇

时间:2023-05-29 15:09:40

流感的预防知识

流感的预防知识篇1

关键词: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从当前社会的发展格局分析,目前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速度都在不断的攀升,以此严重的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发展,于此同时,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和蔓延还呈现着由农村向城市,从吸毒、等这些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迅速传播的趋势[1]。在艾滋病的传播中,由于流动人口的自身素质和流动性都比较大,以此导致着城市中的流动人口成为了艾滋病传播中的高危人群。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加强对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和预防干预措施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地区的3家工厂、1个农贸市场和2个建筑工地为抽取对象,随机抽取其中的1000例流动人口。

1.2方法首先采取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从文献、网络、医院等方面对当前流动人口在艾滋病中的所呈现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根据流动人口中所呈现的这些艾滋病问题进而采取一定的预防干预措施。针对艾滋病预防干预措施的实施主要为健康干预的方法,此预防干预措施所采取是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作的关于艾滋病知识的录像、以课题组专家讲授的方式听取关于艾滋病健康知识教育的讲座、下发艾滋病健康知识宣传手册的方法,以及在以上三种单一干预措施的基础上,继续采取其他的措施进行复合性的干预,此四种方式进行[2]。健康干预后,对1000例流动人口在预防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系统软件分析,分析过程中对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

2结果

见表1。

经调查结果分析,流动人口中针对艾滋病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感染人数急剧增加、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知识贫乏、与艾滋病相关的高危行为增加、艾滋病的预防、监测和控制难度增加四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流动人口中针对艾滋病的预防干预需要采取以艾滋病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录像、讲座、宣传手册,以及复合性干预四种健康干预预防措施。表1中,在选取的1000例流动人口中,健康干预前,他们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仅为52.8%,健康干预后,他们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为78.6%,干预前后对比提高了25.8%,以此为流动人口在艾滋病的感染量的减少上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基础,健康干预前后对比,P

3讨论

从流动人口的特性出发,在流动人口中,艾滋病与这一人群中存在着感染人数急剧增加、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比较贫乏、与艾滋病相关的高危行为增加、艾滋病的预防、监测和控制难度增加四个方面,针对流动人口所实施的艾滋病预防干预措施也逐渐的成为了医学工作者和卫生组织的当务之急。受艾滋病特殊性的影响,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的传播速度的抑制只能通过预防干预措施进行,并以艾滋病的健康知识为主体,这也是当前预防艾滋病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3]。在此次选取的1000例流动人口中,经艾滋病健康知识预防干预措施的实施,健康干预前,1000例流动人口中仅有528人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知晓率仅为52.8%,健康干预后,1000例流动人口中有786人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知晓率为78.6%,干预前后相比较,知晓率提高了25.8%,经统计学分析,P

综上所述,针对流动人口在艾滋病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取以艾滋病知识为主体的录像、宣传手册、专家讲座和复合性干预四种健康干预的方法,这不仅能够提高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知识的普及率,还有效的减少了流动人口在艾滋病上的感染和传播率,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等.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及预防干预[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1(02):158-160.

流感的预防知识篇2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今年要召开会议部署传染病防治工作,认真组织公共卫生科落实好此项工作。针对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先后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充分认识禽流感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式,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切实加强人间禽流感防治工作,加强疫情监控,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加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期间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力度。

二、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为了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群众的防病抗病能力,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卫生防治宣传日,广泛宣传有关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加强全民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非典、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醒公众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保持个人卫生,多参加体育锻炼,食用禽类肉蛋时完全熟透,到正规镇场购买检疫过的家禽,防止疾病发生,如发现身体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

对能够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控制工作提出要求。实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努力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消除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隐患;加强对没有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的其他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可能发生疫情暴发流行的,根据人群免疫水平,认真组织做好相关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加强疾病监测工作,严密关注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动态。

四、加强疫情监测,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

流感的预防知识篇3

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应急队伍

为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科学管理,我中心建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制定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对乡镇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根据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展态势,组织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与此同时,我中心还组建了四个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业组和三支应急处置队伍。同时应急值守工作,安排24小时专人值班,应急处置队伍24小时待命,做到人员到位、联络通畅、反应迅速,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制定应急预案,落实防控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试行)》、《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指南(试行)》、《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南通市甲型H1N1流感疾病预防控制方案(试行)》。结合当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中心及时制定了海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对储备工作,加强疫情的监测、报告、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对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加强监测、预警,一旦出现疫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处置。

三、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处置能力

为提高甲型H1N1流感防控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战技能,我中心多次对疾控人员进行了多层次的业务培训,4月29日,我市疾控中心组织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和防疫、消杀科全体人员共32人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5月9日,我们对疾控中心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组织各专业组及3个应急队伍成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技术培训,5月12日,又对疾控中心全体职工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治健康教育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了健康知识测试,合格率100%。5月15日,召开了海门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培训会议,全市各级医疗单位的负责人、防保科科长及乡镇卫生所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后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考试。

与此同时,组织开展了五次实战演练,有效提高了应急处置队伍的实战经验和处置能力。

四、做好物资储备,配备应急装备

按上级要求,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物资储备,包括消杀药品、检验检测试剂、个人防护用品等,共投入资金20多万元。

高标准配备了应急处置装备室,制定了工作制度,流调、消杀、采样、健教各类物品存放整齐,一应齐全。

五、开展健康教育,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知识,让群众广泛了解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消除社会公众的恐慌心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

1、制订了海门市防治甲型H1N1流感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2、强化与新闻媒体的链接,4月28日以来,我们与**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日报等大众媒体广泛合作,采用专栏、专访、专题讲座、专题报道、咨询等多种形式,适时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及时的报道。

3、编印和发放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资料。《**健康教育报》第三期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刊,共印28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宣传单1万份;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小折页2种各2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展板一套共8块。并及时下发了省和南通疾控中心编印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宣传3种5000份。

六、加强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确定专人负责每天定时进行疫情监测、信息收集、网络直报和分析工作。

加强发热呼吸道病例的监测,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及时组织流行病学调查以确认是否存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督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对下列病例的监测和发现:两周内来自甲型H1N1流感流行国家及地区的流感样病例或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医护人员中具有典型流感症状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现此类病例立即采样送检并对病人进行隔离。

1、流感样病例监测

人民医院是我市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按照统一规定和要求,哨点医院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登记,每周对典型流感样病例、中青年病例、重症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5-10例,送疾控中心保存后统一送市疾控中心检验。

2、不明原因肺炎监测

根据《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接到各医院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的报告后,按照方案要求提请卫生局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并按方案要求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及实验室采样检测工作。人民医院继续搞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及时发现重症甲型H1N1病例。

严格实行疫情24小时值班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七、落实防控措施,及时处理疫情

6月22日8:30,我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刚从澳大利亚回国发热症状病例,在接到疫情报告后10分钟内,我中心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样送南通市疾控中心检测。15∶30,南通市疾控中心对我市所送该病例咽拭子样本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6月23日3∶18,省疾控中心对该病例样本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经省、**市专家组会诊后一致认为:该患者系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流感的预防知识篇4

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应急队伍

为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科学管理,我中心建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制定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对乡镇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根据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展态势,组织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与此同时,我中心还组建了四个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业组和三支应急处置队伍。同时应急值守工作,安排24小时专人值班,应急处置队伍24小时待命,做到人员到位、联络通畅、反应迅速,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制定应急预案,落实防控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试行)》、《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指南(试行)》、《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南通市甲型h1n1流感疾病预防控制方案(试行)》。结合当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中心及时制定了海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对储备工作,加强疫情的监测、报告、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对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加强监测、预警,一旦出现疫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处置。

三、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处置能力

为提高甲型h1n1流感防控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战技能,我中心多次对疾控人员进行了多层次的业务培训,4月29日,我市疾控中心组织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和防疫、消杀科全体人员共32人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5月9日,我们对疾控中心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组织各专业组及3个应急队伍成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技术培训,5月12日,又对疾控中心全体职工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治健康教育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了健康知识测试,合格率100%。5月15日,召开了海门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培训会议,全市各级医疗单位的负责人、防保科科长及乡镇卫生所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后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考试。

与此同时,组织开展了五次实战演练,有效提高了应急处置队伍的实战经验和处置能力。四、做好物资储备,配备应急装备

按上级要求,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物资储备,包括消杀药品、检验检测试剂、个人防护用品等,共投入资金20多万元。

高标准配备了应急处置装备室,制定了工作制度,流调、消杀、采样、健教各类物品存放整齐,一应齐全。

五、开展健康教育,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知识,让群众广泛了解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消除社会公众的恐慌心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

1、制订了海门市防治甲型h1n1流感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2、强化与新闻媒体的链接,4月28日以来,我们与××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日报等大众媒体广泛合作,采用专栏、专访、专题讲座、专题报道、咨询等多种形式,适时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及时的报道。

3、编印和发放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资料。《××健康教育报》第三期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刊,共印28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宣传单1万份;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小折页2种各2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展板一套共8块。并及时下发了省和南通疾控中心编印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宣传3种5000份。

六、加强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确定专人负责每天定时进行疫情监测、信息收集、网络直报和分析工作。

加强发热呼吸道病例的监测,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及时组织流行病学调查以确认是否存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督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对下列病例的监测和发现:两周内来自甲型h1n1流感流行国家及地区的流感样病例或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医护人员中具有典型流感症状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现此类病例立即采样送检并对病人进行隔离。

1、流感样病例监测

人民医院是我市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按照统一规定和要求,哨点医院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登记,每周对典型流感样病例、中青年病例、重症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5-10例,送疾控中心保存后统一送市疾控中心检验。

2、不明原因肺炎监测

根据《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接到各医院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的报告后,按照方案要求提请卫生局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并按方案要求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及实验室采样检测工作。人民医院继续搞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及时发现重症甲型h1n1病例。

严格实行疫情24小时值班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七、落实防控措施,及时处理疫情

6月22日8:30,我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刚从澳大利亚回国发热症状病例,在接到疫情报告后10分钟内,我中心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样送南通市疾控中心检测。15∶30,南通市疾控中心对我市所送该病例咽拭子样本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6月23日3∶18,省疾控中心对该病例样本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经省、××市专家组会诊后一致认为:该患者系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流感的预防知识篇5

在青少年群体中,流行性感冒为主要且多发的传染性疾病,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中小学是青少年主要的集中场所,是青少年生活学习的地方,由于农村环境的限制,在卫生方面很难保证符合标准,从而流行性感冒在农村中小学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十分容易出现传染,造成大部分师生患病[1]。由于农村经济条件有限及资金支持不足,在卫生设施方面无法得到保障,且在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控制方面资金投入不足,且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欠缺,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2]。为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并得到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避免流行性感冒盛行,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本研究分析了农村中小学流行性感冒疾病现状及其预防控制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某市随机抽取的10所农村中小学为研究对象,对其在2010年至2017年预防控制流行感冒疾病的资料及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我院125名护士对流行性感冒预防控制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探究。对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入选资料均符合相关标准,具有研究价值。在所有研究资料中,有21起为类似流感样病情,其中20起均发生在农村中小学,所占比例为95.24%。在入选10所农村中小学中,类似流感学生病例568例,其中,确诊为流行性感冒的患者为220例,重型流感患者65例。568例患者中,男320例,女248例,年龄分布在7岁至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9.63±0.53)岁。

1.2 研究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随机抽取的10所农村中小学中患有类似流行性感冒的5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定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农村中小学流行性感冒疾病现状及预防控制方法,并根据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进行综合分析,采取一定预防控制方法后,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P

2 结果

通过对流行感冒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完善相关策略和管理体系,农村中小学学生患流行感冒的概率明显降低,取得较好的效果,本地区农村中小学学生患流感的人数明显降低,568例患者均治愈,且对防治效果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3 讨论

由于农村环境条件的限制,在卫生方面的工作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流行性感冒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农村中小学普遍在卫生环境方面的投资较少,且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与方法缺乏科学性,在政策和制度方面不完善,无法起到预期的效果[3]。为保证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健康,应做好对流行感冒的预防和处理,尽可能降低学生的患病率,避免疾病对学生的生命产生威胁[4]。首先应保证校内医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对学生的病情进行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隔离措施,避免出现大范围的传染。医生在对学生的病情进行诊断时,应结合自身的实力,如果学生的病情较为严重,应立即送往大型医院进行综合性治疗,避免延误学生的病情。同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对学生的病情进行记录和上报,以预防疫情爆发影响其他学生的健康。多数流行性感冒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感冒易发生的季节,应做好预防措施,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自我保护避免着凉。学校通过各部门共同努力,做好职责分工,加大健康知识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学生认识到流行性感冒的威胁,从而降低流行感冒的发生率。农村中小学医生应积极对学生进行体检,通过检测预警工作,保证学生的病情能够及时发现,尽可能在早期发现疫情,并进行阻止,以免出现大面积的传染。

流感的预防知识篇6

关键词: 艾滋病;干预效果 ;校外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C 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2)05004205

《2011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显示,我国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人,中国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总数到2011年年底估计将达78万人。当前艾滋病在我国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已从血液传播转向性传播,意味着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已经由播散期转为以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快速增长期。青少年人群则是艾滋病感染的主体人群和后续主体人群,而且艾滋病感染者中15-29岁的青少年已占60%,[1]其比例也因艾滋病传播增长的趋势在逐年增加。

广西是目前全国艾滋病疫情高发地区之一,柳州市疫情排名居广西之首。柳州市新报告病例的传播途径构成已由以往的经静脉注射吸毒传播为主,转变成经性途径传播和静脉注射吸毒传播并重,而且性途径传播构成比例已达到50%左右;其中校外青少年吸毒人群增加,且静脉吸毒的比例逐渐增高,处于性活跃期,受艾滋病的感染危险性较大。

一、研究综述

艾滋病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equired iminunodefieienCy Syndr Ome AIDS),是一种性传播疾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e 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的一种恶性传染病。艾滋病起源于非洲,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市疾病控制中心首次介绍了他们发现的艾滋病病人的病史。现艾滋病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社会及政治问题。目前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HlV感染者和AIDS病例[2],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地区流行十分严重。因此,对艾滋病的流行、发展及预防进行研究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关于艾滋病预防的生物医学和人文科学研究理论有以下内容。(一)生物医学论1.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生物医学的观点认为,艾滋病是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引发的一种传染疾病。按照控制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3]采取以病人为中心的一系列措施。识别“病毒携带者”,追踪它的传播途径,然后阻断新的感染,比如实施追踪感染者的并且告知其可能被感染的事实。[4]根据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健康教育是最好的控制大范围AIDS和HIV感染的方法之一。2.“知—信—行”模式“知—信—行”(K-A-P,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模式,是围绕降低个人的艾滋病风险促进行为改变。其理论预设是知识决定态度,进而决定行为,受到预防干预的个人有能力根据所获得的正确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技能,理性地校正自己的高危行为。在中国,以生物医学为主导的“知—信—行”模式目前仍然是艾滋病预防中的主导方式,艾滋病风险理论指导了绝大多数中国艾滋病预防工作。[5](二)人文社会学科的介入1.文化解释视野中的艾滋病预防医学人类学者们关注艾滋病的社会文化本质。人类学对艾滋病的关注主要受到医学人类学文化解释学派的影响,在理论方面专注于探讨医学人类学研究艾滋病与文化场域的关系,如苏珊·桑塔格阐述艾滋病在欧美文化中被隐喻化,艾滋病不仅是生理疾患,也是一种临床的建构和文化的推演。[6]实证性研究则专注于特定文化场域如何影响艾滋病预防实践的策略,如潘绥铭用社会学统计方法对中国性文化的一些指标作了定量分析,从而提出在中国艾滋病性传播的可能性比美国要小得多。[7]2.政治经济视野中的艾滋病预防艾滋病的流行分布与宏观和微观的政治、经济势力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截至200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艾滋病预防规划署(UNAIDs)联合,全球3 860万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中,北美、西欧、中欧只占了5% (200万人),非洲、拉丁美洲、亚洲、东欧占了95%(3 660万人)。[8]艾滋病在中国的分布和传播方式与全世界一样都出现了地区差异和人群差异[5]。经济上的贫困而发生许多引发艾滋病的高危行为,使人们的艾滋病的易感性增加,而这种恶性传染病又将加深贫困的状况。[9]3.艾滋病脆弱性理论联合国艾滋病预防规划署在20世纪末提出“艾滋病脆弱性“概念,是将生物医学的行为干预指标和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因素结合在一起的模型,是“艾滋病风险”模型的一种扩展,认为指导的预防策略应从减低/减少风险向“降低脆弱性”转化,实现更综合的预防、治理。[8]

二、研究设计(一)研究对象调查对象是13—25岁之间未在校读书又无固定工作的青少年(心理学界根据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一般把青年界定为13—25岁之间,并将这一阶段称为青年期)。 样本规模是1 600份。(二)研究方法1.编制调查表以WHO、国家卫生部和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关于艾滋病感染途径方面的内容为依据,参考上述研究理论和相关资料,自行设计了《校外青少年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及所拥有的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后者主要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获知艾滋病知识的途径、希望获知艾滋病知识的途径、知识性问题、态度性问题及5个方面。2.抽样方法 采用多段抽样方法,首先,以柳州市的社区为单位抽样,随即抽取2个区;其次,在抽中的2个区里,以街道办为抽样单位,抽取2个街道办;然后在抽中的2个街道办里,以社区为抽样单位,抽取5个社区;最后在抽中的10个社区(一定地域中人们的生活共同体)里,以网吧为抽样单位,抽取2家网吧;抽取一个有1 600名校外青少年组成的样本。3.调查方法调查问卷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态度、高危行为干预和干预。调查前,对志愿者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和督导员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核查。4.干预方法(1)在抽中网吧、社区内其他场所发放预防艾滋病宣传单;(2)在网吧和社区内其他场所宣传栏张贴艾滋病预防宣传画;(3)开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和开展“我的健康,我做主”的游戏工作坊;(4)组织校外青少年的艾滋病预防教育的户外拓展活动。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输入和数据分析,分析方法主要为2检验。

三、研究结果

干预前,共收回有效问卷 1 381份,其中男生930名,占 673%,女生 451名,占 326%,平均年龄为178岁。干预后收回有效问卷 1 335份,其中男生901名,占 675%,女生 434名,占 325%,平均年龄为182岁。(一)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情况1.校外青少年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表1校外青少年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 N=1 381调查内容答对人数(人)正确率(%)看似健康的人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52838.2艾滋病不可治愈52337.9艾滋病可以预防79157.3性接触89865.0母婴垂直传播82359.6共用注射器吸毒80862.5输入感染HIV的血液77961.4蚊子叮咬42130.5共同进餐74754.1

四、讨论与建议(一)讨论校外青少年踏入社会较早,思想比较成熟,生活追求自我,社会思想文化较为开放,同时他们的休闲娱乐活动大多局限于上网、饮酒聚餐、到娱乐场所消费等,易涉足使用、易、不安全等艾滋病高危行为。艾滋病危害着青少年的成长和健康,艾滋病感染者中15-29岁的青少年已占60%。[1]将青少年作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是世界各国在长期与艾滋病作斗争过程的重要经验之一。[4]

柳州市校外青少年吸毒人群和有人群增加,静脉吸毒的比例逐渐增高。有研究表明,校外青少年发生率高, 男性达到 2/3,有 282%的人发生过商业,有 38%的调查对象使用过,揭示了校外青少年面临着不安全和使用双重危险,增加了自身艾滋病的脆弱性。[10]在不同的艾滋病流行情况和社会环境下,人们由于自我约束和行为选择的不同,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存在差异。艾滋病社会控制或蔓延的程度和人们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态度以及相关的行为密切相关。[5] 因此,对预防艾滋病知识普遍缺乏的校外青少年进行艾滋病健康干预显得尤其必要。 (二)建议1.开展以校外青少年为主体的同伴教育健康干预模式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它具有文化适宜性、可接受性、经济性等优点。[11]

美国对青少年早期的研究发现,同伴关系、自认为成熟、被潜在危险吸引的倾向、规范自身情感和行为的能力等是影响青少年涉足危险的个人因素。[10] 艾滋病同伴教育可以使校外青少年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健康知识的传播,避免了对敏感话题的尴尬,从而不仅有利于他们学到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技能,促进他们树立健康的意识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使他们成为艾滋病干预和预防的支持者和执行者。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已发挥着带头普及宣传艾滋病知识的重要作用。2.发挥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干预平台社区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12]是复杂大社会多元系统中的子系统。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城市社区在艾滋病预防中具有优势。一方面,由于城市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具体环境,可以在改善居民生活、缩小阶层差异、消除贫困、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等方面发挥作用,降低人们在艾滋病传播上的风险、易感行为;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社区具有整合、管理、导向等一系列特殊功能,因而在全民抗击艾滋病的过程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社区平台功能,通过营造一种包容性更大、更公平、偏见与歧视更少的社会环境,从而宣传艾滋病健康教育,减少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3.提倡公益组织参与健康干预中国政府坚持“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积极开展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在遏止艾滋病疫情的传播,降低艾滋病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不利的影响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公益组织直接面对基层,工作方式灵活、运作成本低、效率高,更容易为民众接受,实际工作效果显著,是适应艾滋病国际合作项目的必然产物。公益组织及志愿者的参与,深入接触校外青少年,干预能力得到极大发挥,减轻社会、家庭和个人压力;同时通过宣传和引导,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对艾滋病患者的关心和帮助,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精神影响。如:中澳新疆艾滋病预防与关怀项目、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等诸多项目。[13]

[1]张孔来,等.艾滋病形势与进展[J].生殖医学杂志,2001,10(1):4.

[2]刘德纯.艾滋病的流行状况与严重危害[J].淮海医药,2003(1):86.

[3]杨绍基.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0.

[4]张孔来.艾滋病[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44.

[5]翁乃群.艾滋病传播的社会文化动力[J].社会学研究,2003(5):89.

[6]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92.

[7]潘绥铭.传播艾滋病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J].百科知识,2002(4):8.

[8]高一飞.艾滋病预防研究中的医学人类学述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30(3):59.

[9]景军.艾滋病与乡土中国[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2):38.

[10]陶根惠,等.重庆市校外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4):317.

[11]杨秀芸,等.成都市社区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4(4):411.

流感的预防知识篇7

关键词:急诊科;标准预防;依从性

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明确指出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1]。标准预防强调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双向防护。标准预防行为的依从性,是指遵循《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的规定,做好洗手和手的消毒,正确地使用个人防护设备,以及锐器及伤口的妥善处理等[2]。急诊科护士面对的是急危重症患者,病种复杂,病情紧急,任务繁重,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但是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常常忙于抢救、治疗,对标准预防知识和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而忽视了自身的防护和对患者的保护。为了保证患者和护士的健康安全,需要提高护士标准预防行为的依从性。自2013年7月开始对本院急诊科41名护士进行标准预防知识的培训、监督、考核,改进设施,经过临床观察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急诊科2013年7~12月全体在职在岗护士41名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3~45岁。学历:中专2人,大专24人,本科15人。

1.2 方法

1.2.1 干预措施 ①成立科室感染控制管理小组,将科室人员每8人一组分为5个组,由护士长和科室院感质控员选定5名在急诊科连续工作6年以上且取得中级职称的高年资护士担任组长,组成感染控制管理小组,组长分别负责组内护士标准预防知识的培训、监督与考核。于2013年7月的上半月首先由科室院感质控员对5名组长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内容为标准预防的概念、预防的疾病种类、隔离途径、手卫生、戴手套的指征、正确戴口罩和防护面罩以及穿脱隔离衣、医疗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安全注射、锐利器的处理、职业暴露的伤口处理和上报流程。②科室院感质控员从2013年7月~12月每月组织理论学习一次,内容包括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如何正确穿戴防护用品、六步洗手法、医疗垃圾规范处理、发生职业暴露时伤口处理程序及上报流程等,采用集中视频教学和发放宣传资料的形式进行学习,并在科室院感学习记录本上签名。另外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医院院感科每季度一次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学习,内容包括手足口病的防控指南、甲流的防控策略、医院感染暴发的案例分析,手卫生的宣传等,使标准预防知识不断更新,与时俱进。③每月组织操作练习一次。由感染控制管理小组的5名小组长分别带领组内护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标准预防操作的练习,项目包括六步洗手法、正确戴口罩、正确戴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隔离衣、锐利器的处理。④将标准预防知识贯穿于实践环节。在日班及夜班的每天8h工作时间内,每位小组长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要求每位护士熟练掌握操作流程的基础上,还要把洗手、戴口罩、戴手套、锐利器处理等涉及标准预防的行为渗透在每个操作中,随时对本组的护士进行观察、提醒、指导,发现不规范行为及时制止并督促改进,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将规范的标准预防行为在具体的护理操作中加以强化,使之成为一种习惯。⑤注重细节巩固培训效果。加大经济投入,配备齐全并符合要求的各种防护用品,如一次性薄膜手套、无菌橡胶检查手套、隔离衣、防护面屏,使标准预防的实施有硬件的保障。

1.2.2 效果评估 2013年7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实施干预措施6个月后,于2013年12月再次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理论试卷由院感质控员从医院院感知识题库内抽取。操作考核由5名组长负责,按照标准预防的十项具体措施,在跟班时间内对组内护士进行隐蔽观察和考核,考核基础护理和抢救操作中涉及标准预防行为的十个项目执行情况,当场记录打分。比较干预前后标准预防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u检验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对比分析,P

2 结果

干预前后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及具体措施执行率比较见表1、表2,干预后理论和操作成绩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 强化标准预防知识的培训力度可以提高护士职业防护意识。研究中发现多数的护士不能完整地理解标准预防的概念和内容以及隔离途径,部分护士不能完整地了解职业暴露的局部处理措施和上报流程,可见护士对标准预防知识的认识不足。提高标准预防措施的执行率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防护意识。对护士标准预防相关知识进行强化培训,着重讲授根据不同的隔离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职业暴露的危害及处理等。培训的同时要进行效果的检验,护士长在每日晨会上随机提问标准预防相关知识,如标准预防的概念、手卫生的方式、洗手的指征等,培养护士主动学习的习惯,使标准预防的知识不断强化。科室院感质控员每季度组织理论考核一次,采用闭卷考核的形式,内容为标准预防的相关知识,使理论知识定期得到强化。通过强化培训,护士标准预防的理论成绩平均分由84分提高到92.9分。但是标准预防培训教育应该是持久的不间断的,只有不断强化防护知识,使护士充分认识双向防护的重要性,才能提高行为的依从性,保证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3.2 规范护理操作行为,保证防护用具的供应,提高标准预防的依从性。

3.2.1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以接触传播为常见,手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洗手是有效预防控制病原体传播,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最基本、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手段。因此,重视医务人员手部染菌情况,并采取干预措施,是控制院感,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4]。本研究中发现,只有56.1%的护士能够做到治疗、护理患者前后洗手。部分护士洗手时间不足15s,未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工作忙时就减少了洗手的次数,洗完手直接甩干或用工作服擦干。部分护士操作前不洗手但操作后洗手依从性高,对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却忽视了对患者的保护。通过对洗手依从性低的护士口头调查,部分护士了解洗手的重要性,但是工作量大怕影响抢救和治疗;用擦手纸擦手会增加科室支出;频繁洗手造成皮肤干燥。为了提高护士的洗手依从性,在洗手池上方张贴醒目的六步洗手法彩图,将以往的手拧式水龙头改造为感应式和脚踏式开关,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洗手液,并保证擦手纸的供应。每台治疗车均配备速干手消毒液,以便情况紧急时使用。

3.2.2干预前只有43.9%的护士能够正确穿戴防护用具,多数护士认为需要节约科室成本;穿戴防护用具不方便且影响操作;穿戴防护具会造成患者误解等。科室加大了经济投入,摒弃以往节约成本的观念,保证口罩、手套、防护面屏的供应。要求每位护士在穿戴隔离衣和护目镜等防护用具时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使患者也充分了解标准预防的重要性并取得合作。在每个抢救单元的操作台放置一次性薄膜手套、一次性橡胶检查手套。防护面屏及隔离衣等防护用品放在固定的储物柜里方便可取。每台治疗车均配备一次性锐利器盒,方便锐利器的及时处理。抢救室推广使用安全型留置针,将危险程度降到最低。

3.3 进行标准预防知识考核,提高标准预防行为的依从性。科室每季度组织理论考核一次,每个月组织操作技能考核一次。感染控制管理小组组长带领本组护士利用休息时间安排操作练习,要求操作考核时将标准预防措施贯穿在整个操作中进行评分,如吸痰操作时考核戴手套,防护面屏,适时更换手套,洗手等标准预防行为是否规范执行,培养护士将标准预防行为灵活应用在具体护理操作中的能力。将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均纳入个人档案并与绩效奖金挂钩,起到督促和警示作用。

4 结论

随着人们预防医院感染和职业防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标准预防越来越被重视,实践证明 标准预防是成功、有效、经济的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策略,是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的重要措施[5] 。护士需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持续地进行标准预防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将标准预防行为渗透在整个护理操作过程中,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医院行政部门要从急诊科的专科角度出发,关心护士的职业健康,加强监控力度和防护管理,加大经济投入,保证标准预防行为不间断可持续地发展,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保证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S].2009.

[2]周建伟,罗阳.护士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7-10.

[3]陈佩,是俊凤,邹,等.急诊科护士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5):2269-2271.

流感的预防知识篇8

【摘要】目的:了解德阳市大、中、小学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 防治相关知识、行为的现状,为大、中、小学不同学校有针对性地制定甲流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四川德阳市随机抽取部分大学、中学、小学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 大中小学生获取甲流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亲朋好友谈及、网站、报刊杂志等。大中小学生对甲流通过空气或飞沫传播的知晓率最高,都在90%左右;其他感染途径知晓率较低。小学生对甲流感染途径、甲流预防方式、感染甲流后的正确处理方式等的知晓率大部分低于大学生和中学生,中学生低于大学生。结论 大中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防治甲流知识,但掌握不够全面,还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应加强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甲流防治和健康教育。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大学;中学;小学

自2009年8月14日德阳市报告首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确诊病例以来,甲流疫情得到了全社会和疾病控制的高度重视。根据疫情分析结果,人群分布主要以学生为主。学校是学生聚集的场所,学生抵抗力相对较低,而人群接触密切,是甲流暴发流行的高危场所。了解大学、中学、小学不同学校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知情况和预防行为现状,有利于为不同学校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甲流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因此德阳市疾控对全市部分大中小学生进行了本次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德阳市随机抽取3所大学、5所中学、5所小学。大学1-3年级各随机整群抽取2个班,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各年级随机整群抽取2个班,小学4-6年级各随机整群抽取2个班为调查对象。

自我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主要内容包括:甲流知识获取的途径、甲流防治相关知识(甲流感染途径、预防措施、处理措施等)的知晓情况、态度(对感染甲流的担心等)和卫生行为(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患病就医行为等)。

调查由经过培训的人员统一实施。以班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学生自我填写。调查表由专人负责验收。采用EpiData3.0 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并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逻辑查错和复核。运用SPSS11. 5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4356份,收回4356份,问卷回收率为100.0%。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为4352份,有效应答率为99.9%。其中大学生821人,中学生2076人,小学生1455人。

2.2 甲流知识获取途径:99.0%的学生听说过甲型H1N1流感(大学生中有98.8%,中学生99.2%,小学生98.9%)。

从表1可见,学生获取甲流知识的途径以电视为主(80.8%) ,其次是亲朋好友谈及(18.2% ),第三为网站(14.6%)。从大中小学生前三位听说途径的比较来看,第一位途径均为电视,电视获取途径的率为大学生>小学生>中学生(分别为86.8%、83.8%、76.3%),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小学生(分别为24.3%、16.2%);中学生第三位途径为网站(20.4%),小学生第三位途径为报刊杂志(10.1%)。结果表明大中小学生前三位途径的率虽有所差异,但主要途径均为电视等大众宣传媒体,这说明大众宣传媒体在甲流宣传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2.3 甲流相关知识知晓率:从甲流感染途径的知晓率来看,大中小学生均为病人咳嗽、打喷嚏后通过空气或飞沫传播的知晓率最高,都在90%左右;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环境和物品、与病人近距离接触知晓率偏低,均在75%以下。这三种途径的知晓率小学生均低于大学生和中学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从甲流预防措施来看,大中学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常开窗通风换气、避免去人群拥挤、通风不畅的场所的知晓率均在90%以上,小学生稍低,在86%左右(P

从正确的洗手时间知晓率看,中学生最低(61.7%),小学生最高(83.4%),大学生介于二者之间(75.6%)。对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正确处理方式,93.0%的学生知道应立刻带好口罩去医院看病,中学生知晓率(91.9%)稍低于大学生(94.2%)和小学生(94.1%)(P

感染甲流后的正确处理方式,及时治疗的知晓率较高,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知晓率分别为92.6%,88.8%,85.8%,P中学生>小学生,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2.4担心自己会感染上甲型H1N1流感的情况关于是否担心自己会感染上甲流,中小学生分别有52.4%和57.0%的比较担心自己会感染,而大学生比较担心的只有19.2%;小学生中还有20.7%的很担心自己会感染。大中小学生担心程度的构成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2.5 甲流防治相关卫生行为调查结果:就洗手行为来看,大中学生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和便后的洗手率较高,均在90%以上,小学生偏低,便后洗手率只有79.1%。触摸过公共对象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及门柄后的洗手率不高,大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大中小学生分别为74.8%、74.0%、70.5%,P

就咳嗽或打喷嚏时的行为来看,用纸巾或手绢掩盖、用手捂住,然后洗手、避开人群咳嗽打喷嚏的行为大学生均多于中小学生(P

会不会因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而减少去人多的场所活动,76.5%的大学生选择会减少,小学生72.6%,中学生只有61.1%;选择不会的大学生有19.0%,中学生30.4%,小学生21.9%;不知道的大学生有4.5%,中学生8.4%,小学生5.5%。大中小学生差异具有显著性(X2=87.257, P

3 讨论

甲型H1N1 流感是一种新型的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1,2]。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中,身体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抗病能力较弱,各类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容易在校园内发生和传播。一旦疫情爆发,将严重威胁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影响。

校园防控甲流,搞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最重要。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大中小学生获取甲流知识的前三位途径的率虽有所差异,但主要途径均为电视、亲朋好友谈及、网站、报刊杂志等。辽宁省丹东市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3],大学生有关甲流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的主要来源, 依次为电视、网络、广播、同学之间传闻、报纸、杂志、讲座及宣传单。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晁斌等人对学生家长的调查发现[4],甲流知识的知晓途径以电视为主,其次是报纸、互联网。这说明大众宣传媒体和人际交流在甲流宣传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作用,要充分加以正面利用。

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甲流的主要传播途径,防治的相关知识,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对甲流的防控是很有利的。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大中小学生对病人咳嗽、打喷嚏后通过空气或飞沫传播的感染途径知晓率较高,但对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感染知晓稍差,应加强甲流感染途径的全面宣传。从甲流预防措施来看,大中学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常开窗通风换气、避免去人群拥挤、通风不畅的场所的知晓率较高,但文明咳嗽的知晓率较低。大部分学生知道感染甲流后应及时治疗,但多休息和大量喝水、将自己的症状告诉家人和朋友、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必要出行应戴口罩这几种处理方式的知晓率较低。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如打喷嚏及咳嗽后的洗手率,大中小学生均不到10%。这些结果表明,大中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防治甲流知识,但掌握不够全面,还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需要进一步教育。任永献等对邯郸市小学生调查也发现[5],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的知晓率较高,但在其传播途径上有一定误解。辽宁省丹东市对大学生的调查也发现[3],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基本知识有一定程度的认知, 但仍需要健康教育进一步加强这些知识的宣传。丹东市大学生咳嗽打喷嚏用纸巾遮掩口鼻、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的行为形成率也较低,应加强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

从大中小学生比较来看,小学生对多种感染途径的知晓率低于大学生和中学生,关于甲流预防方式的知晓率也低于大中学生,感染甲流后的正确处理方式,小学生知晓率也偏低;而中学生的多项甲流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虽高于小学生,但低于大学生。这说明应加强中小学生的甲流健康教育,尤其是小学生。大中小学生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学习和思维特点有所不同,接受能力不一样,应当注意选择适合中小学生的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本次调查还发现,有超过50%的中小学生担心自己会感染上甲流,小学生比中学生更担心。所以在甲流宣传时,要让学生懂得甲流可防、可控、可治,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减少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任永献等对邯郸市小学生调查也发现[5],甲型H1N1流感的到来给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习惯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48.45%的同学比较担心自己会感染上甲型H1N1流感,有相当多的中小学生对甲型H1N1 流感预后情况不了解,存在恐惧心理,这表明我们在甲型H1N1 流感防治知识的宣传还不全面。

参考文献

[1] WHO. Influenza-like illn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Mexico EB /OL . 2009 - 04 - 24 . .

[2] 卫生部办公厅.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M]. 3 版. 北京:卫生部办公厅,2009.

[3] 晁斌,孙立梅,崔利伟等. 广州市幼儿园及小学学生家长甲型H1N1流感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华南预防医学,2010,36(1):39-41

[4] 任永献,张海秀,石永星等. 邯郸市小学生甲型H1N1流感认知状况调查. 中国健康教育,2010,26(4):289-291

流感的预防知识篇9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对师生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教育系统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预案》、《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确实作好学校H1N1流感等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保障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标

1、普及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加强学校日常管理与监测,各班级做好晨检、因病缺课等方面上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校园内不发生、不蔓延。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甲型H1N1流感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对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四、组织领导

成立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领导小组。

主要职责:

1、在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广西测绘局的领导下,认真接受卫生部门的指导意见,指导落实本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各项工作。

2、做好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让师生了解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意识。

3、指导、落实并督查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措施落实情况。督促各班认真做好晨检和因病缺课上报工作,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五、应急预案

1)、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预防措施

1、通过资料和班会等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广泛宣传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和教职员工对流感的正确认识,倡导学生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和饮食作息,以及注意不要接触陌生人群和有可能感染流感的人,预防受到传染。

2、加强教室、学生宿舍、食堂等师生公共场所的通风与卫生,学生科及办公室定期检查。

3、各班如有病假和因病缺课的学生,班主任应了解病因及时上报学生科,落实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特别是有发烧和流感症状的学生,要及时送往医院确诊。

4、严禁外来人员留宿学生宿舍。

2)、学校出现校内感染病例应对措施

1、如发现感染者,应及时与卫生部门取得联系,并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和广西测绘局。同时,通报学生家长。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并查明感染原因和感染者接触的人群。

2、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对所有与感染者接触的人员进行隔离观察,经卫生部门确定安全后方可在指定范围内行动。

3、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禁止学生随意外出和接触其他人员。

4、各班班主任配合卫生部门对学生身体状况进行监控,严防出现新的感染者而没有及时发现的情况。

5、凡与外界接触的人员出入要求佩带口罩并检查身体状况。

流感的预防知识篇10

关键词:春季;传染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15-02

在我国,春季是常见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这与气候以及病菌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由于我国处于北半球,当春季来临时,气候温度仍然较低,也使得人们集中于室内活动,彼此接触较多?再加上门窗长期处于关闭状态,室内与外界的空气不流通,较高的室内温度给病菌的繁殖带来有利条件?春季传染病种类多危害大,因此,需要认真分析传染病类型,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类型

春季发生的传染病种类较多,而且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这些传染病不仅对成人健康不利,也会损害到儿童,特别是由于儿童的抵抗力较弱,患病的概率更大?在春季,常见传染病主要有下面几种类型: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因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传播途径:这种疾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染,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感染的物品来传播?病毒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

临床症状:主要是头疼?咳嗽?发热?全身酸痛?畏寒等?

易感人群:一般人群都易感染流感,被感染后,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是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因而会出现反复感染发病?

2.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在冬春季节最易发生?如果没有经过麻疹疫苗接种人群在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麻疹患者年龄多分布在1-5岁?

传播途径:唯一的传染源是病人,病人通过的眼?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痰?鼻涕等来进行传播,患者尿和血液中也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人被麻疹病毒传染后,经过10-11天的潜伏期,开始出现打喷嚏?流泪?眼红?怕光?打喷嚏?咳嗽等症状?第4天开始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在全身出现,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一般人群普遍容易感染麻疹病毒,但更多见于婴幼儿,但随着广泛接种麻疹疫苗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或者呼吸道飞沫来进行传播,如果直接接触病人皮肤或者粘膜疱疹液也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主要症状:首先出现发烧症状后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明显有疼痛感?部分患者也出现咳嗽?流鼻涕,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等?

易感人群:一般婴幼儿和儿童为易感人群,患者年龄段多分布在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容易成为感染孩子的感染源?

4.高致病性禽流感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损害为主的感染性疾病?

传播途径:禽流感病毒主要靠空气传播,通过病禽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衣物?种蛋等来进行传播?

主要症状: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经过1-7天的潜伏期,出现头痛?发热?流涕?咳嗽?咽喉疼痛等症状,有些病人病情严重腹痛?腹泻?结膜炎?高温39度等症状?

易感人群:一般人群都容易感染情流感,12岁以下为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段?

二、常见传染病预防措施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春季常见传染病已经都可治疗,只要做好个人卫生,认真学习了解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办法,就能够很好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1.常见传染病针对性预防办法

(1)流行性感冒预防措施

当前,流行性感冒是春季最常见的传染疾病,而且流感病毒变异较快,类型众多,对流行性感冒最有效的预防办法是接种流感疫苗,这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有效预防措施?同时,要注意增强自身体质,不要在人群密集的地方长时间逗留,避免人与人之间的传染?

(2)麻疹的预防措施

预防麻疹比较好的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对儿童来说,在5?6个月大小时接种一次,在7岁时再接种一次麻疹疫苗,能够很好预防麻疹病的发生?另外,要尽量减少与患麻疹病的人群接触,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3)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并且注意房间内的通风,多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另外,要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若出现病情后应当及时就医?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预防措施

由于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由禽类传播,因此,要尽量少接触禽类,在食用禽类肉制品时,应当彻底煮熟,对蛋类也要进行加工,不宜生吃蛋类?对存放的禽类食物要熟制品与生鲜分开,不能放在一起,避免病菌污染?

2.其他预防措施

针对春季常见传染病,还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一是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澡?洗手以及及时更换衣物等,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不随地扔垃圾,要经常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当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应当及时洗手,或在接触过程中佩戴口罩? 二是形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春季比较干燥,要注重补充水分,同时要多吃一些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如蛋类?鱼?奶等?多吃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三是加强群众对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春季传染病多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相关知识的缺乏,不能很好的采取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因此,医疗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要注重对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能认识到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春季发生的传染病种类较多,而且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春季常见传染病已经都可治疗?医疗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要注重对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个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重增强自身身体素质,认真学习了解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办法,就能够很好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持健康的体魄?

参考文献

[1] 邢敏.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与护理[J].《药物与人:相约健康》2014年第01S期.

[2] 王宏臣.春季常见传染病预警[J].《家庭教育:幼儿版》2012年第4期

[3] 一帆.有效防范春季传染病[J].《父母世界》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