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化规划范文

时间:2023-05-16 14:5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文化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文化规划

篇1

桂花树起着养育桂花的作用。远远望去,真像绿叶的宝塔、翠叶的世界,绿色的原野。走近桂花树,看树干上的那些树皮,就像老人的脸一样。

桂花枝起到让桂花生长的作用。枝条宽的有3、4厘米,细的只有小拇指那么宽,有的比铅笔还小呢。这些枝条有的直冲云霄,有的斜指前方,还有的垂直下落,真像一位仙子,在翩翩起舞。

桂花很香很美。颜色黄、白都有。形状像“十”字,味道苦苦的。当有人摇动桂花树树干后,那些桂花就会像小伞兵一样降落在地上,把原来不显眼的地面上铺上金黄色的地毯。桂花近近地闻,并不怎么香,但如果远远地闻,花香就会很浓。这种感觉走了十多小步后就没有了。如果写夸张点的话,那还真是那俗话说的“十里桂花香”啊!

篇2

桂花树

供电局花园有很多桂花树。桂花树的主杆是麻褐色的斑斑点点,树枝细而多,树叶青翠的,叶边像锯齿。八月开着金黄色一串串的小花,花香随风飘来,一阵阵芳香使人心旷神怡。

我爱秋天香喷喷的桂花树,也爱一年四季郁郁葱葱不怕寒冬腊月,风吹雨打,傲然挺立的桂树精神。

篇3

我家阳台上有一棵桂花树。

每天早晨我都会早早的起来帮它浇水,这时桂花树舒枝展叶,好像在说:“谢谢你给我水喝,又是美丽的一天了!”我用水壶把水装得满满的,双手轻轻一倒,清澈的水并洒向了桂花树,此时它翠绿的叶子就好像被重新梳洗过一样。茂密的枝条上层层叠叠的叶子紧紧的依靠在一起,远看就好似一个绿色的小球。

中午放学回来,我和妹妹爬在阳台上静静的观看着这棵小桂花树,突然我发现小桂花树上开了些许的桂花。这昨天还是小花蕾的桂花今天居然开放开了。我和妹妹满心欢喜的闻着淡淡的桂花香。我心里暗想:要是这棵桂花树一下子长得好高好大,那该多好呀!那样花香就会更浓,在房子里都可以闻到它的香味。听妈妈说桂花还可以用来泡茶和做桂花糕。我和妹妹都是谗猫,很想尝尝桂花糕的味道。可一想如果摘了桂花就闻不到了花香了,花糕那么小不可能人人都得吃,可桂花香却人人皆可闻得到。想到这我悄悄地打消了晚上准备缠着妈妈做桂花糕的念头。

夜晚,我们一家人搬来凳子在阳台上悠闲的说着话。看着天上皎洁的月亮,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在月光的清辉下小桂花树仿佛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纱,晚风拂过,她像一位小姑娘婆娑多姿、迎风起舞。夜静人深时,整个大院都浸在沉睡当中,而小桂花树亦然把它的一身清香散发出来陪伴我们安然入睡。

小小桂花树,香气满人间!我喜欢你!

篇4

湖南省汉寿县龙阳镇中心学校 三年级 唐颍洁

县城的体育路上有一座美丽的休闲广场,那里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有高大的松树、梧桐树,亭亭玉立的玉兰树、棕榈树、杨树,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喷泉两旁的两棵桂花树。

桂花树它既不像梧桐树那么高大,也不像黄杨木那样爱小。它挺拔直立,枝繁叶茂,常年葱绿。远远望去像两把绿色大伞。给休闲广场增添了无穷的生机。

每当春雨绵绵的时候,雨像落叶一样轻,像牛毛一样细,像线一样长,密密麻麻洒向大地。这时桂花树舒展开它的嫩叶在蒙蒙细雨中欢笑着。桂花树的叶子刚长出来的时候是红色的,远看,像一朵朵红花点缀在绿叶丛中。渐渐地,又变成嫩绿色的。生长很久的叶子则是墨绿色的,看上去使你感到舒服极了。

每当天高气爽,秋风习习的时候,桂花树开花了。走进桂花树细细的观看,它的花朵是那么小,由四瓣合成,中间有几丝花蕊,然后又由几朵小花组成一丛一丛的花球挂在树上。

每当人们在休闲广场练太极、打球、跳舞、散步时,都要在树下观赏,这时总会有一股清甜的幽香扑鼻而来,人们会情不自禁的深深地吸上几口,然后赞叹不已地说:“真香,真香啊!”

篇5

“一树繁花初展蕊,满城到处丹桂香。”

素闻川沙有棵百年桂花树,忙里偷闲在城里逛了一圈,终于得见“庐山真面目”!那个兴奋啊……

“桂花,二级保护,编号:1178,树龄:10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确认、上海市绿化管理局立、2002年12月”

这是一块古树名木保护牌,被保护的古树就是眼前这株百年桂花树!苍老挺拔、虬根错节,树干粗壮,直径大约有30多厘米,粗壮树干的上方有五、六根枝桠,繁密的枝叶犹如一把翠绿的巨伞。古树被四周的围墙与栏杆隔离开,矗立在大院的墙角。

正值桂花盛开时,处处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令人心醉神迷。随风而落的桂花飘扬着、飞舞着,缓缓落于铭牌上、枯枝落叶上、地上,深深浅浅,不知为何,莫名地想起了黛玉葬花……

绕过围墙,来到一个大宅院,三幢充满现代气息的小洋房映入眼帘!洋房周围种着各种花草树木,绿意盎然,真是美不胜收啊!正赞叹着、流连着,屋内走出一老人,经介绍才知道正是古树的主人吴老太。老人今年83岁,令我惊讶,眼前的老人虽头发花白,人略显精瘦,却很健康,精神抖擞,交谈之下,更觉老人耳聪目明,非常健谈!

老人17岁嫁到陆家,婆婆告诉她,这棵桂花树早在50多年前就已由太公种下了,所以由此推算出古树现今已有120多岁了。后来,全家人随太公远渡重洋到了新加坡。在那,太公很受器重,后来开设了营造公司,在国内外颇盛名。

几年后,老人回乡探亲,看到许多果树因无人照理而被糟蹋死了,只有桂花树孤苦伶仃地守在院子里。善良的老人不忍丢弃这棵古树,遂放弃了国外豪华的生活,留在了家乡与古树相伴……一席言语令我不由得钦佩起眼前这位不起眼的老人!

解放后,教育部门租借这座宅院的5间房子办了所小学,取名“民生小学”。也因为这所学校,老人顾全大局答应将桂花树围进校园,从此和老人的房子隔了一堵墙。但老人对桂花树的呵护之心却有增无减……

老人还热情地带我穿过小走廊,参观了位于洋房后面的古色古香的、粉墙黛瓦、砖木结构的老宅院,为我讲述着这老宅院的点滴故事。院子除一间房子外借外,其余均堆满了废弃之物而空关着,虽因未好好整理而显凌乱,但那古典建筑的风格仍处处可见:为避祸端()而用木条封住的雕刻精美的图案、花纹;用小青砖铺就而成的地面,至今未修理过;房屋最近整修过,老人说未整修前的屋顶瓦片上还能直立行走呢;还有那道高达三米的木门;钉于墙内的大铁钉(据说是为了防止房子走形)……

步出老宅院,来到前面的洋房别墅,老人幸福地告诉我,这都是她儿子们的房子,因为都喜欢种树养花,所以把房子周围打扮得花团锦簇、绿意葱葱。老人说,桂花有灵气,自从种了桂花树,安康兴业,儿孙们都很有出息,相继开了印刷公司、塑料厂,孩子们读书也很认真、聪明。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挂满了笑意,脑海中似乎能想象出那一幅温馨的天伦之乐图……

篇6

“知道啦!来啦!”

儿时,这样的呼声不知喊了多少,一个在楼上,一群在楼下,一群喊,一个答。不用听老妈的唠叨,一个劲儿地跑向楼下,和小伙伴们手拉手跑向楼对面的桂花树下。他嘟一嘟小嘴,说着今天后悔和同学吵架,另一个又龇牙大笑,说着今天怎样整蒙同桌的他。我们是那样天真,那样无暇,静静地坐在泛着星星点点的桂花树下。

我们渐渐长大,羞涩的我们没有继续手拉手下着树下奔跑,而是静静坐在桂花树下,在那儿,我们偷偷地交换了自己的悄悄话,大家说,那个男孩好帅,大家说,那个老师讲课好假。青涩的我们低着头坐在树下,树上的桂花听着听着,甜蜜的笑了。

日子就像是挂在墙角边的一台日历,像落叶一样随风飘去,悄然远逝。转眼间,我们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的抉择--中考。终于,放假了,突然发现,我们长大了,没有了那样的一喊一答,我不好意思的摁了下她的门铃。

“咚!”门开了。

“对不起!…… ”

知道了,知道了,又是在忙学习吧……

篇7

在我的教室门前,有着一棵桂花树。

春天,这棵桂花树发出了新芽,那嫰绿的叶子看着就让人喜欢,我们常在它的下面捉迷藏。

夏天,烈日炎炎,我们总是在它的树阴下,快乐的玩耍着,她那茂盛的枝叶便成了我们的遮阳伞。

现在到了秋天,它又发出了那沁人心脾的桂花香。那小小的桂花经微风一吹,便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香味,令人赞叹不绝。上课时,这棵桂花树也站在外面一动不动,仿佛也在认真的听老师讲课。下课时,我们一涌出教室,她便释放出阵阵清香,给我们调节心情。

篇8

在学校大操场的两旁,一棵棵桂花树巍然挺立在那儿,在春、夏、秋、冬,谱写着一曲曲青春的赞歌。

春天,这些桂花树发出了新芽,那嫩绿的看着就让人喜欢,我们常在她下面捉迷藏,玩耍着、嬉戏着、春天她是一个刚刚吐芽的婴儿。

夏天,烈日炎炎,我们总是在她的树荫下快乐地玩耍着,她那茂盛的枝叶成了我们的遮阳伞。

秋天,她发出了那沁人心脾的桂花香。那小小的桂花经风一吹,便散发出了一种独特的香味,令人赞叹不绝。上课时,这些桂花树也站立不动,仿佛也在认真地听老师上课。下课时,我们一涌出教室,她便“释放魔力”,那桂子的香气是那么奇妙、美丽、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这种感觉是那么朦胧......

我爱这些桂花树,不是因为她的婀娜多姿,也不是因为她的清香,而是她那种不求回报的精神感动了我。

篇9

关键词:数字文档系统;规划;建设

前 言

随着企业油气勘探、开发工作量的日渐增加,相关的数据、档案、文档资料也正在迅猛增长。这些资料对油田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一旦流失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建设一个高效的软件平台,将存放在档案馆/办公室/个人手里的归档范围内的文档资料(图件、报告、报表、资料)和归档范围外的中间成果文档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上进行科学的组织、分类和管理,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分享,使之成为群体知识和共享成果

1 系统概述

系统以确保文档与档案信息的安全、共享为原则,以文档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文档与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为目标,在建立科学、统一的文档与档案管理模式、制度和标准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先进、适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研制文档与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加强对本企业各类文档与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利用、编研,提高企业文档与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1.1系统逻辑结构

系统分为文档收集模块、文档业务管理模块、档案业务管理模块、文档利用模块、文档与档案利用模块、外部接口模块、安全控制模块。

文档收集模块是用户填写文档信息,上传文件,导入导出数据的工具。为了方便批输入,以FTP为底层,对通过审核的资料进行夜间批量倒入。

文档业务管理模块是部门及管理员对文档收集整理分类等文档业务的平台。

档案业务管理模块是文档与档案管理员对文档归档为档案、档案的整理、鉴定等业务的平台。

文档利用模块是文档利用人检索查询文档、借阅文档、文档审批等业务平台。

档案利用模块是档案利用人查询借阅档案,档案的审批等业务操作的平台。

外部接口模块是提供于其他系统的数据共享,包括数据的导入、导出、查询等接口。

安全控制模块是对系统内的文档、文档与档案数据的安全保密的控制,包括访问权限的设置,数据的加密、打印权限的设置、水印技术的使用等。

1.2系统接口

DDCS系统接口包括有:OA办公系统数据导入接口、SAP数据检索接口、蓝台档案数据导出接口、开发生产信息系统数据检索接口、文档数字化加工导入接口。

DDCS数字文档中心系统接口采用中间数据库与Web Service两种方式。

1.3操作环境

客户端:

Internet Explorer6.0及以上版本。

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IBM Was 6.1

      文件服务器: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 SP2

      数据库:Oracle 11g

      内容服务器:FileNet4.5

      开发工具:Eclipse

1.4部署模式

集中式部署,服务器、数据库、文件存储、WEB服务、接口服务都集中在企业内部,采用B/S模式。

服务器端:

服务器:分公司与各部门共用一台或多台服务器,集数据存储、备份、管理、查询等职能于一体。

数据库:各部门数据放在同一数据库中,在数据库中根据部门独立建表,区分各部门数据。

应用软件:采用一套数字文档中心软件版本,使用通过在软件中添加组织机构,根据部门及个人授权访问。

客户端:各部门管理数据库中本部门下的数据,并做赋权处理。

默认情况下查询本部门下的文档信息。

2 系统构架设计

2.1技术架构

DDCS构建于J2EE平台基础之上,采用分层提供服务支持的设计思想,将系统划分为表现层、业务层、服务层、持久层及数据层五层架构设计,层次化、模块组件化的实现,使系统具备了最大程度的灵活度,从而能对业务需求的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使系统具有很好的扩展性。

> 表现层

表现层即DDCS最终展示给用户的界面,DDCS以网页的方式提供各种业务供用户使用。相当于Model-View-Controller架构中的View。

DDCS表现层整合Workplace已有的功能,另外,一些Workplace没有的功能乙方根据WAT架构重新给予了开发。

> 业务层

业务层提供了各种文档、档案业务实体的操作,包括个人资料、部门文档、文档利用、待办事宜、文档中心、档案中心及系统管理七大业务应用。

> 持久层

采用iBATIS作为DDCS持久层框架,它是一种“半自动化”的ORM实现。iBATIS以SQL开发的工作量和数据库移植性上的让步,为DDCS设计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 数据层

数据层也即EIS层,包含了Oracle数据库、Shared File Storage、Fixed Content Device。

2.2 组织机构体系

数字文档中心采用windows active directory管理用户角色与用户,可以通过角色定义实现用户组织机构的定义,配置用户隶属于角色,实行多种管理体系与自定义权限的管理体系,以适应多变的企业文档与档案管理业务与文档与档案管理制度的更新。

3 安全架构设计

安全无价,但同时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绝对的安全又是不存在的。因此怎样在共享和安全两个方面取得一个平衡,是一个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应该重点考虑的。如果在设计之初就遵从一些合理的原则,那么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保密就更加有保障。如果设计时不全面考虑,消极地将安全和保密措施寄托在事后“打补丁”的思路是相当危险的!

3.1 权限体系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都遵循所谓的“木桶原理”,木桶原理指的是: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应用到安全方面也就是说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系统中最脆弱的地方,这些地方是系统的设计的重点所在。

对于在企业环境中电子文件和电子文档与档案的访问控制方法,一般有三种:

> 全部禁用访问控制,通过电子借阅流程。属于“最小的服务+最小的权限来实现最大安全”

>  定制型访问控制方法。使用角色、群组、用户,针对特定操作或特定功能或特定文档与档案类型进行权限的固化。

>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法(RBAC)。

RBAC在数字文档中心系统为主流的设计思路,使用它来解决大型企业的统一资源访问控制。其显著的两大特征是:

减小授权管理的复杂性,降低管理开销。

灵活地支持企业的安全策略,并对企业的变化有很大的伸缩性。

3.2 安全技术

3.2.1  文档格式转换技术:

通过专业的文件转换模块将用户上传的各种类型的文档自动转换成 PDF(双层)格式文件,减少了用户的工作量,统一了系统的阅读格式,也为系统后期的权限控制等做好了数据基础准备。

将系统文档的阅读格式统一为PDF以后,可以灵活运用PDF的加密技术和水印技术。使文档的权限控制更加方便、精细。

3.2.2  基于Windows Active Directory身份认证。

让数字文档系统的详细的角色设计对应AD域里的组,既获得了AD域的较为完备的安全措施,又方便管理员对权限进行添加、删除、变更等管理。

3.2.3 基于Windows Active Directory身份认证的单点登陆。

为了用户的方便以及在其他系统的挂接、嵌套,比如邮件系统中的代办事宜提示链接信息,可以直接打开,实现了系统与windows系统的集中认证、单点登陆。

3.2.4  数据加密技术

除了FileNet软件本身具有的数据加、解密等安全服务功能,可以对文档的阅读权限进行精细化设置以外,对打印、下载、复制的权限另外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根据权限最小化原则,打印、下载、复制三种权限默认都是不具备的,需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启动电子借阅申请流程,各类数据责任人审批以后,才可以打印、下载、复制,并且可以对时间进行控制。

3.2.5  放扩散技术

* 数字证书

为了使不通过正当途径得到的文件无法打开,以减少电子文档的扩散机会,从而尽量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我们采用了数字证书这种手段。

    数字证书的格式普遍采用的是X.509 V3国际标准,内容包括证书序列号、证书持有者名称、证书颁发者名称、证书有效期、公钥、证书颁发者的数字签名等.

X.509证书标准支持三种不对称加密算法:RSA, DSA, Diffie-Hellman algorithms。我们采用的是RSA算法。RSA算法:RSA是被研究得最广泛的公钥算法,从提出到现在已近二十年,经历了各种攻击的考验,逐渐为人们接受,普遍认为是目前最优秀的公钥方案之一。

不对称加密算法使用两把完全不同但又是完全匹配的一对钥匙——公钥和私钥。在使用不对称加密算法加密文件时,只有使用匹配的一对公钥和私钥,才能完成对明文的加密和解密过程。加密明文时采用公钥加密,解密密文时使用私钥才能完成.

本系统采用了证书的这种机制,用公钥对pdf文件加密,只有与之匹配的私钥才能对其进行解密,相对于用户口令加密,这种方式安全性更高。

* 水印

系统中水印的灵活应用。为了保证文档的合法性,在打印资料时,系统会自动在每页资料上嵌入登陆用户的log标识;而为了不影响在线阅读,因此阅读时是看不到水印的。

现有针对pdf格式文件添加水印处理方式,是通过在pdf文档的页面的上层和下层进行水印添加处理,由于pdf文档的内容存在图片的形式,而在下层添加水印会出现被图片遮挡的情况,所以我们一律采用在页面上层添加水印内容。

篇10

关键词 数字化教育 人文意蕴 缺失 回归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产品的普及,一股强劲的数字化浪潮正在向我们袭来,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教育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潮流。然而我们在享受数字化教育福利的同时,也不得不注意数字化教育过程中人文意蕴的缺失。

一、数字化教育

在数字化浪潮推动下,我们已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技术成为新时代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数字化教育成为教育发展中的潮流。数字化教育包括非常丰富的内容,如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教育资源、数字化校园等等。具有如此宽广的范畴,我们无法用一个准确的定义去界定数字化教育,而仅仅是将数字化教育作为对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概括。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字化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1.何为数字化

数字化原本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在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处理加工、传输、存储都是以二进制数(即0和1)的形式来进行的,我们将二进制数的一个位称作一个bit(比特),并用bit来表示计算机所有的信息对象和计算机指令。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亦发生了新的变化。如今的数字化已不再是最初0和1组合的比特数据,它大大超越了静态、直观的数字符号的本意。0和1的不同组合,种种不同的0和1的字符串,在构造着生动、形象、更具仿真效果的世界图象。如果说通讯和交往工具是一个时代的主要标志,那么,数字化以其不同于农业时代的信鸽、驿站,工业时代的电话、电报等通讯和交往工具,引领着人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1]。如今数字化时代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推动下迈入了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特征的最新发展阶段,而数字化教育正是这一阶段的产物。

2.数字化教育的特征

(1)开放性

数字化教育的开放性,首先表现出来的是领域的开放性。现如今,我们谈及数字化教育,总是可以很容易地想到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教育资源、数字化校园等等。然而,数字化教育不仅仅只是教育某一领域的数字化,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几乎都被卷入数字化的潮流之中。其次是交往的开放性。数字化的语言,以其特有的便捷性,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拓展了空间的范围,不仅给教育中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还将人们的交往范围无限扩展。除此之外,也使得教育自身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能够以更加自由便捷的途径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为丰富教育资源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再次是思维的开放性。数字化的巨浪帮助人们冲破了以往狭隘、固定、封闭的牢笼,摆脱了思维的桎梏,向每个人提供了一个开放广阔的平台。人们可以质疑、交流、学习,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去认识这个世界,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最后是价值的开放性。置身数字化教育的人们,有着多样的信息获取途径,海量的信息资源,加之数字化教育下人们思维更加开放,使得人们对于同一事物的看法、观点、价值观念也随之变得多元化,而数字化教育以一个开放的价值态度允许多元化价值的存在。

(2)跨时空性

数字化教育的跨时空性,首先表现在促使时间因素与空间因素由教育发展的外部因素转变内部因素,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无论是教育自身体制、政策的改革还是教育内部人们教与学方式的变化,其背后重要的推动力正是时间与空间因素的改变。其次数字化教育不仅仅只是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更是一个对时空进行重组的进程。正是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才使得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拥有技术支持与保障,让教育全球化成为可能。最后,数字化教育并非是对传统教育的否定,而是在传统教育稳定结构基础之上,与现代数字化技术的融合,传统教育的生命在数字化教育的进程中依旧延续。

(3)虚拟性

数字化教育的虚拟性,表现为数字化教育营造的空间,不仅是实现符号流动、信息交换的场所,还可以满足教育活动的特殊需求。凭借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在网络空间虚拟出一个类似现实社会的生存空间。虽然只是一个由0和1数字符号编码交织而成的空间,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却能够实现模拟真实世界的效果,使数字化教育中的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4)符号性

数字化教育的符号性,表现在数字化教育为教育领域中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数字化的教育生活,处于数字化教育生活中的人也被简化为其中的一个符号。如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中提出,人是符号的动物,符号化的思维方式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2]。在数字化的教育生活中,人们作为符号动物充分发挥符号化的想象力和智慧,最大限度地摆脱物质现实的束缚,用新的符号组合表达个体内心的想法,不断扩展自己的思维,扩大和超越现实世界的有限性。

数字化教育的发展,让我们看到在数字化技术推动下教育变得强大起来,学习变得自由,思维变得开拓,教学变得轻松,资源变得丰富,环境变得智能等等。然而我们在享受数字化教育成果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数字化教育推进过程中,由于数字化教育自身的特征,极易造成教育人文意蕴的缺失,背离教育的宗旨。

二、数字化教育人文意蕴的缺失

我国关于“人文”的记载最早见于《易・贲卦・彖传》:“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3]而在西方,人文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虽然没有完全与之对应的“人文”一词,而只有人文主义、人文精神等表达,但我们可以通过humanity之前的词culture和pedagogy发现,其含义就是指人经过培育而显现为人。教育学是育人之学,是以个体成人为根本指向的学科,人文品行理应是教育的基本品行[4]。因此教育中理应有着深厚的人文意蕴才可以充分实现对人的关照。然而,在数字化教育进程中却极易产生教育人文意蕴缺失的问题。

1.情感教育欠缺

情感是人类一项复杂的高级精神活动,对人的发展有着认知、动作技能难以取代的作用,所以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当中,将情感目标列为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数字化教育现实中却存在着情感教育欠缺的情况。首先,数字化教育中的教师可以凭借数字化技术轻松实现对学习者的知识传授,这种以数字化技术为渠道的教学虽然打破了传统面对面的现实课堂教学,但由于教育者与学习者置身虚拟的教学环境之中,缺乏现实情境中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动作交流、表情交流、情感交流,不免使得数字化课堂沦为只是对知识机械、枯燥的传递,忽略了对学习者的情感关怀,更难以达成情感教育的目标。其次,情感是人类一项复杂的高级精神活动,是难以实现显性观察、准确测量的,不像知识那样可以实现准确的编码、易于量化,实现数字化技术的传播。即使教师在数字化教育中有意识地实施情感教育,客观的现实困难也使得教师望而却步。最后,数字化教育营造的是一种虚拟化、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学习者是以独立个体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像传统教育方式那样,每个人都处于班集体之中。数字化教育环境下彼此独立的个体身份极易造成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淡漠、情感薄弱,对于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2.教育功能单一

数字化教育中存在教育功能单一化倾向。数字化教育中,技术的威力在不断地增强,借助技术,学习者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技术,学习者在不依赖教育者的前提下仍可能以便捷有效的途径获取知识、习得技能。这使得教育者的知识权威地位一落千丈,同时,对学习者在人格塑造、道德引导、文化熏陶、情感影响方面的作用也大大减弱。教育已不再是与人的精神相契合、追求智慧、传承文化的活动,而是逐渐演变成单纯的知识获取手段,技能的训练。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社会化、个性化、个体享用功能丧失,处于这样的教育之中,人也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3.交往陷入困境

数字化教育中的人们在交往时常陷入困境。马克思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指出对物的依赖所造成的新桎梏,然而,随着工具理性主义和技术理性主义的出现,技术环境下人的困境问题日益凸显。数字化教育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学习者营造出一个广阔、丰富、多样、新奇的学习环境,这是一个由数字化符号交织而成的环境,环境中的人们不必考虑原有现实社会的利益关系、背景环境、规范约束,充分显示着公平、自由、平等,张扬了人们的个性。然而,这样的环境却让人们的交往陷入困境。一方面,自我约束能力较低的个体,容易在这样自由的环境中发生违反道德、法律的行为,造成一系列不和谐的音符,给自己与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对于控制能力较低的个体容易产生对这种环境的依赖,甚至沉溺于这种环境,导致个体在现实社会中的交往能力退化,甚至造成对现实社会的淡漠、麻木甚至厌倦、逃避。

4.个体异化

数字化教育中存在个体的异化现象。数字化教育的建设,其目的是为了利用数字化技术更好地发展教育,促进人们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就当前现实状况而言,似乎有悖于数字化教育建设的初衷。首先是个体独立思维的退化。数字化的教育环境,为个体的学习提供着海量的信息资源,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提供的资源不仅有文本,更有绘声绘色的声音、图片、视频等资源。加之电脑、智能手机等便携设备的普及,使得人们的学习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对于纸质的文字读本,他们更青睐图片、视频带来的强烈刺激。相对于独立思考探索问题,他们更喜欢唾手可得的网络搜索。原本希望数字化教育能够给学习者带来更全面的发展,怎奈在数字化技术的包围下学习者异化为没有思考、只会搜索的机器。其次是沉溺于娱乐,难以自拔。数字化教育中网络学习、网络教学、网络资源等,无论对于学习者还是教育者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对于正在发展变化的青少年,原本是学习利器的网络,却变成了游戏欢乐的新天地,他们沉溺其中,被网络所“奴役”,严重影响着身心发展。最后是人们面临变为符号的危险。数字化教育是社会在数字化时展的重要进程,在这个由0和1数字符号编码的时代环境下,人们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异化为符号。符号本是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创设的,但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下,符号却反过来成为控制人、奴役人的异己力量。如沉溺于虚拟世界而迷失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人性;又如虚拟与现实的混淆,造成主体的判断力缺失[5]。人们如同符号一般,迷茫地生活在数字化世界之中。

数字化教育中人文意蕴的种种缺失,既与数字化技术本身的不足有关系,也与人们应用的不恰当有关。既然发现了数字化教育建设过程中的不足,就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极力扭转,以确保数字化教育的发展不会背离初衷。

三、数字化教育人文意蕴的回归

教育是一项旨在培养人的事业,数字化教育中人文意蕴的缺失已不容忽视。以何种途径才可以促使数字化教育中缺失的人文意蕴早日回归?该问题解决的关键要落实到人,要对数字化教育中的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与合理的把握。

1.以人为本

无论何种形式的教育,其对象都是指向人,而优秀的教育更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爱护人,要充分地认识到,人不仅在身体、精神、理智、情感、情绪和感觉诸方面存在有机整体性,而且在有机体协调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方面也达到和谐一致[6]。

(1)在数字化教育中确定人文教育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对主体的态度确立、行为的指引和调节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人文教育价值取向的确立是数字化教育发展中的必要环节。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和引导潜藏在学习者身上的人文需要,向他们传递一定的人文知识,培养他们对于自己、他人以及环境的人文理解、人文关怀意识和人文关怀能力,促使他们树立高尚的人文理想和人文信念[7]。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价值取向,才可以确保数字化教育下教育者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对学习者实施道德、精神、人格等方面的教育,真正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

(2)要摒弃技术至上的理念

当今的数字化教育发展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异化现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技术至上理念作祟。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技术占据了教育的中心地位,人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主体,而成为附庸。因此,我们要让人重新回到教育的核心位置。在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知识传递的同时,更要注重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发人们在知、情、意融合的高级智慧思维方面的潜力。

(3)在数字化教育过程中要创设具有人文关怀的教育环境

具有人文关怀的教育环境,应是以人为中心的,强调数字化教育服务的核心,是充分利用网络和各类开放式服务系统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生活的平台,满足学生和教师多方面精神生活的需求[8]。

2.回归现实生活

虚拟的数字化环境不是我们的家园,现实的生活世界才是我们最根本的生活家园。数字化教育面对的人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任何脱离生活的教育都无法真正实现对人的发展。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曾经明确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我们在教育中既要认识到人的个体性的存在,更要认识人的社会性的存在。因为人类真正的学习活动是发生在他所参与的社会生活中的,其最终的目的也是要服务于个体的社会生活的。

回归现实生活并不意味着数字化教育就要抛弃虚拟世界,彻底地回归到生活世界,而是要求数字化教育中的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保持合理的距离,既不要模糊了彼此之间的界限、混淆在一起,又不要完全地对立隔绝。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与数字化教育都是教育发展的潮流,现实的生活世界不仅奠定了人类个体存在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数字化教育发展壮大所要牢牢抓住的坚实根基。我们的数字化教育发展之所以会陷入当前的尴尬境遇,其原因是我们没有妥善处理好现实与虚拟两者的关系,没有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

3.数字化人文资源的开发

数字化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善于利用它,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有利的一面。我们可以选取古代经典、区域文化、乡土文化以及现实生活中富有人文情怀的素材,利用数字化技术加以开发,成为数字化教育中宝贵的教学资源,更好地发挥育人价值。在确保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性与多样性的同时,更要保证教学资源的人性化,不仅要有认知、技能的成分,更要有融合道德、情感、精神的元素。除此之外,选取的教学资源也应更多地贴近现实生活,能够让学习者在数字化教育中时刻认识到自己是现实生活世界的人,能够让学习者通过汲取数字化人文资源的营养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4.情感互动的教学设计

以往的数字化教育实践,情感教育目标易被忽略或难以得到较好的实现。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方面是教学设计者对情感教育因素的忽视导致设计不周;另一方面是对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挖掘不够。在今后的数字化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当做到这样几点:一是要将情感教育目标纳入数字化教育实践的目标行列中去。二是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有利条件,为学习者营造一个利于情感互动的学习环境。该环境不仅可以增加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更要增加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互动,保证在数字化的环境下教育者与学习者都能获得现实般的情感体验。三是要挖掘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选取更多具备知识性、情感性价值的教学资源,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兼具情感教育。针对教学资源中不同的情感素材,采取不同的策略手段加以实施。开发智能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变得人性化、智能化,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与教学资源进行情感互动。

数字化教育在我国发展得如火如荼,为教育带来了新面貌,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我们应正视并妥善处理数字化教育人文意蕴缺失的问题,让数字化教育发挥应有的价值和积极作用,让技术真正起到推动教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鲍宗豪.数字化与人文精神[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2]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3] 周易[M].张善文,译.广州:广东省花城出版社,2001.

[4] 刘铁芳.教育研究中的人文意蕴[J].教育研究,2008(11).

[5] 鲁洁.网络社会・人・教育[J].江苏高教,2000(1).

[6] 张斌贤,褚洪启.西方教育思想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7]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