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挈领十篇

时间:2023-03-20 08:00:38

提纲挈领

提纲挈领篇1

克隆技术如果用无性繁殖来解释,只是说到了这门高端技术的性质,而要使读者能够迅速了解它的具体内容和它所涉及的诸多问题,就有点困难了。为了解决这个困难,《奇妙的克隆》巧妙地用了四个小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小标题当然也就是其中每一部分的眼睛,向读者透露那一部分的中心。小标题的最大优点,就是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以《奇妙的克隆》为例,把四个小标题依次链接起来,我们就看清楚了文章的内容和层次。第一部分“克隆是什么”解释了克隆的概念,为下文论定“克隆鲫鱼”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先介绍克隆鲫鱼的出世,再介绍此前此后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际例子说明克隆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下部分写“克隆绵羊‘多利’”也就水到渠成了;第三部分中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实现了从胚胎细胞核到体细胞核的飞跃,自然就引出了第四部分“克隆技术造福人类”。没有这几个小标题,文章同样写得清楚,但是加上小标题后,文章不就“眉清目秀”了吗?

小标题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作用,就是方便读者运用坡的“八面受敌”读书法。这个读书法的核心就是把文章内容分成若干项目,一个一个有重点地深入学习和研究;然后在分项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达到融会贯通。小标题就是一个个的项目,像《奇妙的克隆》,如果我们对“克隆是什么”还没有弄懂,再往下读就会越发糊涂,如果我们按照小标题的指点,一个一个问题逐步理解,就能综合出克隆的起始、发展和前景等信息。遇到没有小标题的文章,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读书法,每次确定一个视角,有意识地掌握,读书的收获也会快而多。

写作时,可以通过小标题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横式结构,按照事物的几方面的内在联系组织材料,分设标题,如《我的家乡》,就可以从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社会经济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安排结构;二是纵式结构,按照事物发展的前后阶段组织材料,分设标题,如《奇妙的克隆》就是这种结构。

提纲挈领篇2

1.情景导入渲染气氛

香菱学诗虽为自读课文但内涵丰富深刻而且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所以应该像讲读课文一样,精心引导、悉心讲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借助多媒体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主题曲:"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让学生猜出这篇课文的主人公??香菱,这一导入虽然简单但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家的气氛十分的活跃。

2.纲举目张铺开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一个"学"字,让学生通读全文突出理解香菱学诗的过程,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特意启发学生通过活动完成开放式命题:

把"香菱****学诗"补充完整。

我没想到这一简单的活动居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了对课文的精读中,学生们不仅细心读课文,还将自己发现的关于香菱学诗的重要信息做好标记,经过十分钟的酝酿讨论我惊喜的发现学生取得了以下成果:

1.香菱痴心学诗。

2.香菱苦心学诗。

3.香菱专心学诗。

4. 香菱尽心学诗。

于是我又趁热打铁,究根朔源。没想到学生竟能将课文中相关的语句词汇找出来佐证题目,显然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

3.有序活动感悟升华

为了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进行现实的指导,为了进一步将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阅读写作的能力,我还特意设计了以下两个实践活动:

活动一:我看"好学生"香菱

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善学乐学的好学生

香菱跟随宝钗入住大观园,马上请求跟宝钗学诗被婉拒后又向黛玉求学她自觉自愿既有这份心又有这份情,其余问题自然引刃而解了。

2.聪敏善悟的好学生

香菱出生书香门,血液流淌诗书情。在黛玉的启发下,从陶渊明"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悟出"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俩字上化出来的,可见其悟性极高。

3.勤奋刻苦的好学生

从香菱练习写诗的过程来看,学而不厌,三易其稿,专心致志,搜心挖胆、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学习。

活动二:我看"名师"黛玉

我启迪学生抓住对话领略名师风范,大家的感悟如下:

1.论诗

黛玉说写诗"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幅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这对于香菱这个初学者来说是一语中的,当她看出香菱已有经验时,又指出若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让香菱明白立意要紧,还指明立意之道,开下书目来提高香菱对诗的品位,教学之道深得要领。

2.品诗

黛玉的高明之处在于提出克服初学者简单模仿的应对策略,能把"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出来让香菱领悟"化用"的手法,揭秘"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中的"上"字就是由"依依"化用而来,帮助香菱跨越"东施"时代,直接其创作进入了雅化阶段,教学艺术之高令人汗颜。

评3诗

提纲挈领篇3

所谓四环式学习法就是通过由面到点的综合概括,逐步缩小记忆范围,利用较短时间掌握所学内容的一种学习方法,包括精读教材、编写提纲、尝试背诵、有效强化四个环节。

一、精读教材。就是对所学的内容,抓住中心细心阅读,掌握其要点、重点和难点,理解知识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在脑子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这一环节是在教师讲授完一章节内容时进行。教师在授课时,为学生释疑解惑,帮助学生理解本章节的中心内容,指出重点知识,提示关键词语。在学生基本掌握学习目标后精读教材,在精读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指导,对本节内容形成完整的、总体的知觉印象。

二、编写提纲。就是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基础上,细致地进行筛选、概括、组织,然后根据教材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提纲挈领地编写提纲,从而使学习内容有条不紊、简单直观地呈现出来。这一环节,学生可以参照教材,提纲的编写也以详纲为主。除了编写知识的主要脉络之外,还要把每一脉络的主要内容、关键词语编写进去。这样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把握住教材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以第七章第三节链传动为例编写提纲如下:

**

三、尝试背诵。这一环节是对学习材料进行迁移内化的过程。具体操作就是对照所编写的提纲,按照顺序一遍一遍试着背诵,遇到不会和不清楚的地方,再翻开书本对照,进行细读,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对提纲进行补充,起到提示和加深印象的作用。然后有针对性地记忆薄弱环节,进一步增强对知识的深化和理解。

四、有效强化。这一环节就是用最简短的语言,抓住概念内涵、实质和教材的核心内容,再对照提纲进行压缩,使之成为简纲。如果把第一次编写的提纲比作一棵有枝叶的树的话,那么这次的简纲就只剩下树干和树枝了。例如链传动可以这样简化:

**

提纲挈领篇4

关键词:提纲挈领;示范;启发性;图文并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005

一、提纲挈领,再现重点

提纲类板书简洁明了,将课文的重点呈现在黑板上,能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知文章的重难点及主要内容,实效性很强。此类板书是依据课文内容设计的。篇幅十分有限,只有提要钩玄,要言不烦,才能做到“少而精”,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1. 紧扣教材

内容式板书以全面概括课文内容为主,便于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紧扣教材并非将文章内容照搬照抄,而是教师从教材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最能体现中心的点睛之笔,尽量采用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句。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恰到好处,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当然,教师也可采用课外的词句,但必须是在对文章内容理解后概括的,且要言之有理。

如,笔者教学《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一课时,美国当局对钱学森的迫害就可以概括成三方面:诬陷、折磨、限制。板书就呈现为: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迫害诬陷折磨限制

(“终于”也是本课题的题眼,以此可以看出回国不易及其回祖国的坚定信念”,所以用着重号标出)

2. 抓牢关键

3. 把握条理

语文教学虽无定法,但讲究思路清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整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学生的理解思路以及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板书就要求有条理性,词句的组合结构必须严谨。板书内容虽不多,但其间是有规律可循的,它们在内容上往往“藕断丝连”。因此,板书要根据课文内容及逻辑关系,有效连接代表内容的词句,而不是盲目追求形式。

4. 关注文体

板书设计要关注文体,要做到“因体制宜”。记叙文的板书要体现记叙文的主要素、线索以及人物的品质;议论文的板书有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而说明文的板书则一般要抓牢说明的中心,说明事物的特点、说明方法等;散文的板书要体现“形散而神不散”;诗的板书一般要概括出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品质……即使是文体一样的课文,倘若单元目标等定位不一样,板书的设计也应灵活变动。

课堂中如有提纲挈领式的板书作凭借,教师就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有条理地根据课文脉络感觉全文,把握重点。

二、指导学法,启发思考

1. 设疑启发

教学本身是解决疑惑、获取新知的过程。利用板书可以打开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考,更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新授课文时,针对一些“有话可说”、“有疑待解”的课题,教师往往让学生质疑课题。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在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设计问题式板书,并在课堂上努力解决好这些问题。

启发性板书的呈现,就如同教师摆出一把学习知识的金钥匙,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所学知识的大门,通过自身体验,感悟,掌握知识。所以,板书中的每一个词语乃至每一个标点、图形,都是宜于启发的,都能促使学生展开思路,产生联想,从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这是虞大明老师教学《刷子李》时的板书,他让孩子们根据课文内容在红心中填一个词语,而后又从这心理图示中开始研讨文章内容和写法的一波三折。简单的板书启迪思考,蕴含无限。让孩子在追踪逻辑、层层推理中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示范提升

板书的示范性体现在书写上。认真地书写板书可以对学生的书写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和熏陶。因此,教师要做到字迹端正、版面整洁,避免错别字、不规范字;讲求书法艺术,将字写大方、工整、美观。不管何种类别的板书都要做到醒目、清晰。

从这则板书中,我们很清晰地了解到学习这则寓言的三个步骤:读通――读懂――美读,这一步可以依托各种工具书完成;板书中也简要地点出了重点字词――“亡”、“牢”的意思;板书最下面一行,点出了寓言中蕴涵的大道理。“亡羊”意味着“一个人做错了事”,“补牢”则代表着“要及时改正”。这样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井然有序地学习。

三、构思独特,理解多元

1. 化难为易,帮助理解

两个脸谱,两个箭头,形象地再现了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心理变化,掌声是同学们给予的鼓励与关心,它产生了神奇的魔力,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学生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懂得了“给予”的力量。

2. 增加趣味,刺激思维

水的多变,水怎么变,又怎么回到大地妈妈的怀抱,通过板书,学生一览无余。箭头的指示、图示都明显地解说了课文内容。这样,图文并茂、简洁美观的板书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图示中有效地吸收了知识。

3. 因课而异,服务内容

课文内容知识如果比较复杂,又具有多重性,教师可以采用表格类板书,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看出知识间的联系和异同点。为追求板书的整洁美观,教师可以采用对称型和自由型板书。对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中间以一条有形(或无形)的横线(或竖线)为对称轴,板书内容上下或左右对称是单轴对称;板书上下左右都对称的是双轴对称;很多内容与符号都对称的,“多而不乱”的是综合对称。自由型的板书内容自然成型,生动活泼,有浑然天成之美。张翼型、阶梯型、折线型、雁行型都是常见的板书形式。

提纲挈领篇5

学生也普遍反映英文书面表达难,到底难在哪里?为此笔者采用往届高考书面表达原题对所代95届两个高中班学生进行测试调查,评分标准、时间限制和高考类同。结合统计分析结果及学生评讲后的整体感受和部分外语程度中上的学生进行了个别面对面的交谈讨论,发现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主要困难有:

1、汉语谓语无字形变化,而英语谓语变化多、时态、语态、语气的语法概念和英语动词变化之间的关系,写作应用起来不明确不熟练,加之英汉在动词意义上有差别,用英语写作时就很容易出错。显然这是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生在谓语、动词学习应用中出现的负迁移。有必要反其道而行之,加强英语谓语动词变化的训练以矫枉过正。

2、英语的句子结构以动词为中心各有特定的搭配,学生在写作时感到缺乏表达思想的语感。经常有汉英翻译词对字硬译的现象,加之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思维方面语言表达有相当的差异,也造成英语书面表达的一定困难。要培养学生英语表达的语感必须加强平时口头和笔头整句表达习惯的建立和听力理解。

3、从生理和心理方面看,高中学生已相对成熟,而他们所能用的英语语言在英语的书面表达上就是想说的话很多,意思也很好,使用的语言形式却词不达意,错误百出,为此要尽可能使学生接触大量和他们生理发展相适应的英语语言材料,以便于他们吸收丰富自己的英语知识。

4、书面表达单词拼写错误占了一定的比例,说明学生英语词汇的记忆准确熟练程度不够。有的学生反映说有的单词很熟练,不知怎么回事书面表达时就写错了,看来从记忆单词到笔头运用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吸收理解记忆反复运用的慢功夫。

以上学生英语书面表达中的错误和困难,提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可能途径和方向。

一、滴水穿石

高中英语课堂以课文教学为主,结合课文教学抓住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难点和关键――谓语动词语义比较语法形式变化,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写作的基本训练,是培养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具体做法是:①课文的词汇教学,不局限于照本宣章,而是结合英语的构词,同义反义比较,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词义的区别,加强学生对英语词形变化的理解,扩充他们的词汇量,鼓励他们口笔头造句,借此培养学生用完整句子表意的能力。②课文教学的过程读、写、听、说交替。一般听说在先,读写在后。针对写作训练的听、说、读、写要注意材料内容的语言形式和课文内容的语言形式要有适当的变化和整体的系统性,以课文内容的提问为例,教师提问用的词语结构和课文内容相关,但和课文语言所用词语要有适当的差异,使学生稍加思考能够理解,为学生同样意思多种英语近似表达形式添砖加瓦,积累材料,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掌握更多的英语语句表达方法。③指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长句短写,短句详写的口笔头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中常用动词句子的结构变化,单句和复句的异同关键所在。

二、蓄势待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生动说明了书面表达和广泛阅读的关系。世界著名的外语教学理论家美国人StephenKrashen在其1993年出版的教学理论力作《PowerofReading―Insingtfomtheresearch》中指出外语学习过程中①外语书读的多的人,其读写能力比读书量少的人强。②第二语言的阅读量和语言的习得之间有肯定的关系。研究表明,正确指导学生阅读是解决词汇问题和迅速提高第二语言的有效必由之路。读书和写作就好比输入和输出,没有足够的输入吸收是不可能有大量的输出的。

三、提纲挈领

英语书面表达的综合训练要提纲挈领是相对省时有效的方法。尤其高三毕业班时间紧,复习量大,更是如此。这里的“纲”指的是教学大纲和考试纲要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语法概念和书面表达各种不同文体及要求。这里的“领”是说书面表达训练过程要先口头训练,后笔头训练,贯穿始终。

提纲挈领篇6

导语即消息的开头,它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提纲挈领,牵引全文,吸引读者。

导语一般情况下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导语提炼和构思导语,是把握和掌控新闻全篇的关键环节和第一步。导语虽然位居新闻报道开篇之首,但是它的形成往往是总揽全篇材料和内容之后概括和提炼的结果。

(来源:文章屋网 )

提纲挈领篇7

关键词:纲要框图法 机械设计 基础 教学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课,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由于它包括的内容广而散,纵横关系复杂,几乎每一章都包括工作原理、类型特点、机构设计或结构设计、参数选择等内容,涉及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等多门课程,而章与章之间联系不紧密。该课程包含的内容广,主要表现在关系多、门类多、公式多、图形多和表格多等现象。该门课程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要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选择参数自己设计,同一个设计题目所选择的参数不只一个,每个同学设计的结果应该是不同的,因而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特别是在课程设计中,不仅要继承前人已有的经验,还要去创新,这又给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基于以上原因,学生认为难学,教师认为难教。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时的压缩,使得《机械设计基础》成为了机械类课程的一个教学难点。我们在近几年的教学和课程设计的指导中, 采用了纲要框图法教学, 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纲要框图的制作

纲要框图教学法又称沙塔洛夫教学法,由前苏联学者沙塔洛夫发明,1983年况平和同志将该法介绍到我国。纲要框图法就是把教学内容经过加工整理, 用简单的文字和符号以框图图表的形式直观地显示出来。纵的方向, 反映各部分内容的因果关系、转化关系;横的方向, 建立起并列关系、条件关系、比较关系等, 形成一个便于学生理解的逻辑关系网。这样每一个内容用一张框图直观地表示出来,包含工作原理、计算公式、参数选择,以及结构设计等,充分体现“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信息集中、思维对号”的特色。

在制作纲要框图图表过程中,首先根据《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每章的教学内容制作成框图图表,并装订成册,在各框图内列出各部分教学内容中的知识要点,用线条和箭头标出它们之间的关联;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框图图表展开教学,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学生可在图表上记录相关内容,这里重点提醒教师在编制框图图表时,要故意把相关知识点空出,让学生做笔记添上内容,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最后复结阶段,学生教师可按图表进行。框图图表的设计制作应注重简捷明了、条理清晰,它不应是教材内容的目录,而应是机构分析设计、零件设计的流程。框图图表设计制作与教师的教学经验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应仔细研究、反复推敲修改。另外,图表的制作也并非一成不变,教师应该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反馈信息,并经过多次修改完善框图。

在框图法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一是在上课之前把纲要框图图表发给学生,学生可根据教师所讲内容添加必要的内容,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就知道这章的重点。二是教师可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学生抄记框图图表,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明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三是在每章讲完之后,进行总结绘制框图图表。这样学生在对这章内容基本掌握之后,有一个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的作用,也可尝试让学生自己归纳出相应的框图图表。

二、框图法教学的特点

1.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概括性,提高了备课效率。框图图表可以把每一章零散的知识内容经过整理有机地联系起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框图图表是经过多次修改提炼出来的,具有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特点,知识通过框图图表再现出来,讲稿也就基本准备好了。

2.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采用纲要框图教法后,可以做到学生思考与教师的讲解思路同步。学生学习时,能准确抓住重点。

3.可以方便学生的学习和复习。

4.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善于总结归纳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广、杂、散且教材中的公式、图表多的特点,阐述了纲要框图图表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制作方法、重要性以及优越性,既方便教师教学, 又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该方法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该方法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提纲挈领篇8

一、会议精神传达提纲的含义

会议精神传达提纲,主要是上级开完大中型会议后,相关职能部门梳理会议精神,向同级或下级进行传达的一种文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会议精神传达提纲:一是凡是需要传达会议精神的,都是大中型重要会议。一般性的会议,座谈会等随意性的会议,不需要专门传达。就我所在的县级组织部门来说,一般只传达一年一次的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全市组织工作会议,或者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重大全局性活动的动员会、推进会、总结会等。二是传达的对象是同级或下级党委、政府。比如,我们县级组织部,传达全省、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一般就是向县级党委常委会传达,或者传达到下面乡镇党委、县直单位党委(党组)。三是负责传达的主体,一般是参加会议、与会议内容密切关联的某一职能部门。比如,省、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那就是组织部门负责撰写“传达提纲”并传达;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那就是政法部门来负责撰写并传达。

二、会议精神传达提纲的主要内容

会议精神传达提纲,不仅应包括对上级会议精神、要求的概括,还包括本地如何贯彻落实的意见,等等。具体来说,会议精神传达提纲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会议概况。这包括会议的名称、起止时间、地点、参会人员、出席领导、主持人、议题、议程等。该内容可以单独成一部分,也可以放在导语里。如果是多个层级、多场会议精神一起传达,则只需列出各会议的主要概况即可。二是会议主要精神。一般来说,就是指会议上的领导讲话精神,将领导讲话中的核心要求进行概括。假如会议上除领导讲话外,还组织了经验交流,印发了通报等有关文件,也要摘录其核心要求和关键要点,一并进行传达。总之,应根据会议精神的不同而各有侧重。比如,关于传达上级机关或领导指示的会议精神传达提纲,以及上级机关部署安排工作的会议精神传达提纲,应重点列出有关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关于总结工作或交流经验的会议精神传达提纲,应重点列出会议总结交流了哪些经验,讨论研究了哪些问题,领导作了哪些指示,形成了哪些决议,布置安排了哪些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等。有些会议精神传达提纲还应加上对会议的评价、感受和体会。对会议的评价主要是阐明会议召开的意义,感受和体会则是参加会议的收获等。在总结会议精神时,可以用“会议提出”“会议明确”“会议强调”“会议要求”等表达方式,也可以分层次,用“一二三四五”这种一目了然的形式进行概括。三是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意见。一般是条目式列出本地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的工作打算。它是在传达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提出的本单位本部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意见,其内容包括贯彻落实的意见、具体分工、工作安排和要求等。比如,上级已经召开了×××会,本地准备什么时间召开同类的会。比如,上级会议精神里提出的一些重要事项,本地打算如何分工落实,等等。

三、写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的三点要求

写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一般要注意把握三点要求:一是准确全面,即真实准确地反映会议情况,完整全面地传达会议主要精神。要忠实会议情况,不能片面走样。在撰写传达提纲之前,要充分听取领导讲话和会议发言,仔细阅读和认真研究会议文件,吃透会议精神,坚持实事求是。二是提纲挈领,即突出会议主题和要点。传达提纲不是对会议实况的原始记录,不需要面面俱到。要善于归纳分析会议精神,理出重点和要点,抓住主要和核心的内容进行传达。三是明晰有序,即表达明确而有条理。传达会议精神,关键是为了抓落实。如果传达会议精神表达不够集中、不够明白和不够确切,主次不分、含糊其辞或杂乱无章,就容易导致理解上的歧义,让受文者找不到要领,弄不清主题,甚至曲解会议精神,影响实际工作。因此,撰写会议精神传达提纲时要尽量使用层次序数,篇幅较长的还应使用小标题提示每部分内容,这样才有利于受文者领会精神和付诸行动。一般来说,层次序数到二级标题即可,切忌层次繁多。

四、提炼会议主要精神的“二三三”写作技巧

大中型重要会议的领导讲话,一般都是洋洋洒洒,少则七八千字,多则上万字,其中层次杂多。如何对领导讲话精神进行恰当的提炼,确保符合上述的准确全面、提纲挈要、明晰有序这三点总体要求,那就需要一定的技巧。结合个人的写作体会,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把握“二三三”写作技巧:

“二”,即两个注意:一是在提炼讲话要点时,注意把握最核心的要求。最核心的要求,并不是最具体的要求、最细小的要求,而是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要求。所以,在提炼讲话要点时,要重粗不重细。如果罗列太细小、太具体的要求,必然使传达提纲臃肿起来。二是在标题的撰写中,注意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概括,不要被领导讲话中的标题所束缚。尽量按自己的理解和思路,来撰写标题。

第一个“三”,即三个保留:一是保留阐述意义类语言中最核心的、定性的部分。比如,“政治关是首关”“干部监督是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的首要环节、前置环节”,这些语言,虽然不是具体的要求性语言,但是属于关键的定性的语言、有力度且确定工作导向的语言,也要保留。至于其他一般性的阐述意义类的语言,则删除。二是保留带具体事务安排的语言。比如,“2月中旬,各地各单位要向省委整改督查办报告一次自查情况。今年中央将组织整改落实工作专项检查。”“上半年,将启动市厅级后备干部调整补充工作。”领导讲话中,如果有这类带具体事务安排的语言,一定要原汁原味地保留。三是保留涉及主体对象的语言。比如,“×××部门要××××,××××部门要××××。”“党委(党组)向上级推荐拟提拔重用人选,必须对其廉洁自律情况作出负责任的评价。”一般来说,会议讲话提要求,有专门的指向,比如组织工作会议,一般就是对各级组织部门提出的,如果涉及其他部门或者单位党委(党组),那就是个别性的要求,要进行保留,并且主体对象不能省略。

提纲挈领篇9

今天在郭老师的带领下我学习了《中国***的纲领》,这使我对党的纲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纲领”就是提纲挈领,就是纲要。马克思在《给威.柏拉克的信》中指出:“制定一个原则性的纲领,就是在全世界人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恩格斯在《给奥.贝贝尔的信》中指出:“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是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党的纲领是党的政治主张的集中体现,是昭示社会的政治宣言,更是一个政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政策的根本标志。

纵观我党八十多年的历史,可知它是一部党的纲领建设的历史。围绕着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在坚持最高纲领的同时制定好符合当时实际的最低纲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同志曾经说过:“我们党既有每一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我们要始终不渝的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因为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制定指明前进的方向。同时我们要脚踏实地实践党的最低纲领,因为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条件。最高纲领要通过若干个最低纲领的实施才能实现,没有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将失去灵魂,偏离正确的方向;没有最低纲领作为行动指南,没有最低纲领的实施并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创造条件,最高纲领就只能是美好的空想。 总之党的纲领是党的一面旗帜和方向,中国***的最高纲领就是实现****,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这是每一个***员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是坚信念在现阶段的集中表现。

提纲挈领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 批注式阅读 ; 提纲挈领 ; 裨补缺漏 ; 建构主义; 接受美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批注式阅读最早被称为评点式阅读,即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在空白处加以注解,或突出重点,引起关注;或启发思维,品评褒贬;或自我警示,表达讲解的一种附丽于文章的读书方法。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将批注式阅读引入课堂,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简单精炼的文字与阅读材料进行对话,是通过边阅读边思考边批注,训练学生独立的阅读技巧,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升阅读效果的教学程序。

一、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依据

1.批注式阅读与平等对话

对话教育是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明确指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积极开展学生、教师与阅读文本之间的对话”。“对话”是一种主动姿态,意味着学生与教师可平等参与对阅读材料的解读,捍卫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创造性与思考权利。批注式阅读教学建立在对话的基础之上,在批注式阅读过程中,学生自由批注独特的讲解与感悟,不仅与文本发生思想碰撞,与教师交换心得体会,还通过审视文本重新认识自己,实现与自我的对话。

2.批注式阅读与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真正的学习发生在学习者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之中,学习者以自我经验为基础完成对信息资源的意义建构。批注式阅读过程是学生作为独特个人赋予文本新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个体人格与文本情境协作互动,学生根据自身社会经验与文化背景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实现差异化的意义建构。批注式阅读促使传统教学模式由教师建构知识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过渡,颠覆了教师中心与课本中心,通过个性化“批注”鼓励学生个体生命意义的成长。

3.批注式阅读与接受美学

在接受美学中,作品的意义被界定为由作者和阅读者共同创造,即阅读文本自身具备再创造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越是优秀的作品越在意义上留有读者填补空缺的空间,召唤读者发挥创造才能,中国古语的“言不尽之意”、“弦外之意”、“象外之象”便是此意。批注式阅读的批注内容是学生发挥主观想象力,对文本空白点的再创造,阅读材料的描述性语言,伴随着学生的思维加工,批注促使学生停留在脑海里的“兴味”付诸笔端,实现了文本的多元解读,是对接受美学“召唤”理论的教学实践。

二、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开展

1. 课前批注:提纲挈领,理清文脉

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课前批注环节针对教师来讲是围绕阅读材料,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与阅读兴趣所在,做好知识点批注。比如周敦颐《爱莲说》是以莲来表达洁身自傲的品格,教师可批注引入陶渊明《饮酒》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蕴含“菊”意向的隐士文化作为对主题揭示的教学延伸。对于学生来说,课前批注的目标是提纲挈领,即总览全篇,明确文章写的是什么。教师在此环节应要求学生通读文章,进行提纲式批注,从而理清文章脉路,比如季羡林《清塘荷韵》,文章以“荷”为中心,分为了种荷、盼荷,以及赏荷三部分,提纲式批注便是将这三部分的起始处标引出来,要求学生从逻辑结构层面上理解全文,促使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与要点。

2.课中批注:确定目标,适时点拨

课中批注是考察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指导能力,即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指明阅读重点,敲好开场鼓,披文入情。一方面,教师应灵活导入阅读内容,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的即兴批注,比如让学生互相传看课前准备环节的批注,踊跃交流批注内容,探讨阅读所得。另一方面,学生的批注是分散的、笼统的,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批注情况定位目标,适时点拨。比如《咏绣障》,学生普遍能从总体上了解该诗歌赞美的是绣工绣制屏风的高超手艺,但细枝批注常常被忽视,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文本细末处感受文章匠心独运的词句造诣,比如向学生提问哪些地方说明绣工技艺好呢?哪里是正面描写,哪里是反面描写,哪个词语是双关语,哪里是以静态写物,哪里又以动态出人?一系列围绕教学目标的问题设置旨在促使学生寻微探幽,进行细节批注。

3.课后批注:求同存异,裨补缺漏

课后批注是学生围绕阅读教学所得的收尾式批注,在此环节,教师应帮助学生概括教学要点与方法技巧,引导学生反思批注的欠缺处,既裨补缺漏,又求同存异。求同存异是教师为学生预留再创造空间,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去填补空白,比如《红楼梦》中写黛玉之死,文中有一句“宝玉,你好……”你好什么呢?文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来,教师也不用刻意给出答案,答案在学生自己心中。同时,教师需组织阅读反思,裨补缺漏,让学生整理相关批注,完善知识点与思想认识,比如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学生从感情上同情穷苦百姓,指责富人的骄奢淫逸,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现象背后的问题,指出封建地主阶级腐败统治下尖锐的社会矛盾所在,促使学生的批注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

参考文献

[1] 邱旭光. 中学语文评点教学模式的构建[J]. 新理念. 2007,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