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评语怎么写十篇

时间:2023-03-30 05:12:24

家长评语怎么写

家长评语怎么写篇1

1、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接受能力较强,你是我们家中和社会未来的希望,在家中你能很好完成你力所能及的家务,虽然我们家从来没请家教,但你的成绩还是可以的,这离不开在校各科老师的辛勤努力和你自己用心学好。成功来之不易,好比一个奥运冠军,他们也是离不开教练们的指导,及他们本人不怕辛苦,不怕困难和自身坚持得到的,成功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是常人感受不到的。所以,在学校里面专心听老师讲解,接受他们教导方法,尊师重道,同学之间和睦相处,在现在良好的基础上更好的完善自己,使自己德智体全面发展。

2、孩子本学期以来转变较大,放假回家后能主动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同时还能与父母交流,汇报在校情况,配合家长做好一些家务活。但在思想上还不够成熟,很多想法比较幼稚,恳请老师们给予批评教育。

3、孩儿到学校学习,就是要学好文化知识的,就是要从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是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学好专业知识,希望师生和家长共同帮助他、教育他,也希望吾儿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克服缺点,学好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做一名有用人才。

4、你活泼聪明,平时爱看书, 兴趣爱好广泛,是个多才多艺的孩子。 本学期你成熟了许多,愿你找到自信,扫清前进路上的“马虎”、“粗心”这两大“绊脚石”,勇敢向前冲刺!

5、感谢老师对我们孩子的教导。我们对孩子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教育一直抓的比较紧,他在家中能料理自己的生活起居,学习时间利用尚可。孩子表现很好,自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作业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为了他进步更快,我们将积极配合老师对他的教育。

6、他在学习之余经常帮我们做家务,自己的事情从来都是自己做。他会细心观察生活和积累生活经验,去感悟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会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诚待人,乐于助人,能面带微笑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老师及身边的陌生人,他从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说谎,认真对待自己。他能爱惜自己的名誉及尊重他人的名誉。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能够遵守网络道德,不说脏话、不骂人、举止文明和网络安全规定,能做到不去三室一厅,能从小事做起,很孝敬父母,能主动承担其学习劳动等应尽的职责,能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接受帮助时很是会心存感激。能做到自觉爱护环境,乐于参加环保宣传活动,会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气,他在生活节俭。在平时学习中他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按时复习。

7、非常感谢老师一直以来对孩子的关心跟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还算不错,真诚的希望老师在有事情的时候与我们家长经常沟通,孩子还不是很够懂事,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叛逆,我们也希望透过老师这么一扇窗来更全面的看待我们的孩子。我也知道老师的辛苦,学生的累,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老师在学校的教导,我们也是很欢喜,学生能够遇到一位这么善解人意的老师。希望我们一起努力!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关心和支持。

8、xxx从小就文静乖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做好自己的本分,很少让我们操心。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喜欢书画,弹琴等。思想上日渐成熟,在自理自立方面有很大的进步,而且更加懂得去理解父母。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但就是不够坚强,较为软弱,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不能够勇敢地去战胜。如今中考在即,希望孩子能凭着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为自己的初中生涯画上一个无憾的句号。

9、他是一个品德好的孩子,尊老爱幼,有孝心,有爱心,懂礼貌,会分担家里的家务,一直以来表现较好,会刻苦学习,思维活跃、开阔。有主见,思考能力强,生活上遇事镇定,面对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善于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有一定的上进心,诚实守信是他做人的原则。在学校尊敬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关心热爱集体,劳动积极肯干。都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而且还经常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他的兴趣广泛,有许多喜爱的运动。()

10、自从进入初中后,我发现孩子变了,变得快乐了,自信了,上进心强了,也爱读书了。这是老师的管理和教育的结果。我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和老师们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没有老师的严格要求,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对于孩子的教育,我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只是想把自己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说出来,目的在于与大家一起交流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家长评语怎么写篇2

1、语文作业完成情况;

2、学习主动性方面,对语文兴趣,看了那些语文课外读物;

3、家长感觉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4、对老师表示感谢。

家长评语怎么写篇3

笔者以为,理论上,作文讲评课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以“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力和表达力”为引领,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实践中,讲评课不能搞形而上学,其核心是内容的研制,要从学生的基础和需要出发,精心研制讲评的内容和实施步骤。笔者认为作文讲评课的内容研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拿什么讲”、“怎么讲”、“期望达到什么目标”。

笔者针对作文讲评课中教师重方法指导、轻学生反馈的现状,利用本届初三月考、期末考、中考模拟考中的学生考场作文,把批注阅读引进作文讲评的课堂,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2010年中考,笔者实验的301、302班综合成绩分别位列年级第一和第二(共14个班级)。笔者以为批注阅读是走出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一条捷径。批注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对象是各场考试中的学生习作,目的是把握作品文理,落实“文感”;推敲语言技巧,提高“语感”;体味现实生活,触发“生活感”。

下面笔者谈谈初三阶段批注阅读运用于作文讲评课的操作方法和意义。

一、确定讲评内容,教有所依

作文讲评课的首要问题是“拿什么讲”。是以名家经验理论为主体,还是用学生作文为载体?这是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第一步。笔者以为讲评内容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讲评的第一手材料要从学生作文中来,使教有所依。有些教师忽略学生考场作文的价值,仅以此为判定分数的依据了事。其实,考场作文是学生冥思苦想、精血诚聚而成,里面蕴藏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教师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整理、归类,把学生习作分为优等文、中等文和下等文。每次讲评课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1~2篇优等文、下等文作为讲评对象。由于实践处于尝试阶段,所以一年来笔者停留在对优等文的批注上。批注阅读进作文讲评的课堂,如果从初一开始,则可从批注优等文始,到批注下等文止,使学生从取他人之长到攻他人之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指导批注方法,授之以渔

作文讲评课内容研制的第二个重要问题是“怎样讲”。批注阅读可以使学生真正地入情入境,与作者、作品进行心灵对话。正是这种心灵的对话,在读写融通中培育学生对生活的敏锐的感悟力和表达力。

批注阅读运用于作文讲评课主要包括两个步骤:批注和交流。为习作做批注,使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一缄默知识得到了“外显”,就具备了交流的基本条件。

此处所讲之批注与阅读教学中之批注并无不同,然批注法运用于阅读教学,教师普遍停留在对学生“圈点勾画”这些批注符号的指导上,不惜时间地讲“用什么批注”,而对学生实际操作中至关重要的“如何批注”即“批注内容”却指导缺失,使学生批注时或无从下笔,或流于形式。笔者以为批注阅读重在告诉学生“如何批注”,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批注之法,真正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笔者对批注之法主要提炼为“整体三问质疑”和“语言技巧质疑”。

“整体三问质疑”包括写什么(概括作品内容)、怎样写(分析作品结构)和为什么写(把握写作意图)。“整体三问质疑”主要是帮助学生准确地解读作品,架起学生走进作品的桥梁,为后面的“语言技巧质疑”铺路。学生只有准确地把握作品要旨,批注才有情感的立足点。

“语言技巧质疑”可以引导学生分层次进行。例如:从字入手,你认为作品中哪些字极富生命力,能起一字千钧的作用?从词入手,你认为作品中哪些词特别精妙?试联系语境来赏析。从句入手,你认为作品中哪些句子特别精彩?因何而精彩?从章入手,你认为作品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如此设计,整体把握方向,局部落到细处,从整体到局部,便于学生操作,利于学生深入,使学生感到有章可循,批注时自然“胸中有丘壑”。

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我们可以把这一环节作为作业提前布置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更细致、更深入地批注,也可以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成果交流。

三、交流批注成果,融通“三感”

多数教师在作文讲评课时重方法指导、轻学生反馈。教师满言堂,师生、生生缺乏交流,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批注阅读进作文讲评课堂之第二步——交流,既弥补以前作文讲评课之不足,又给学生展示批注成果提供平台,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使课堂呈现百花齐放的生机。

建立在学生书面批注上的成果交流,须同教师传授的“如何批注”之法相对应,口头交流应与书面批注一脉相承。下面结合月考作文《难忘那张脸》谈谈批注阅读第一次进作文讲评课课堂的交流成果和意义。

(一)把握作品文理,落实“文感”

“文感”是对作品整体敏锐的感悟力和表达力。“整体三问质疑”的“写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写”帮助学生把握作品文理,交流进一步落实“文感”。

“写什么”?

生1:本文主要写了作者难忘一位云南老人的笑脸的故事。

生2(补充):本文主要写了作者难忘在天堂般的云南,巧遇一位满脸皱纹却有似弯月的笑脸、经营饭店却不收取“我”饭钱的天使般的纳西族老人的故事。

师:这两位同学有概括有具体,各有所长。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扣住了“难忘”二字,这两个字是文眼,看来作者选材时扣题很准确,而同学们概括也很到位。

“怎样写”?

生3:文章第①②段引出在云南与老人相遇的故事,并交代难忘,第一次点题。

生4(补充):第②段还写到“因离别而感伤”以及“她是我的天使”,所以我认为这两段在内容上暗示了下文是怎样一件事和怎样一个人。

师:很好,结构上点题、内容上铺垫。看来我们写文章用笔之处要关照内容和结构,我们读文章更是要多角度分析。起因、经过、结果呢?

生5:起因是第③段,写“我”独自漫步于古城小道,闻香而入一家朴素的饭店,巧遇老人。

生6:经过是第④⑤段,主要写老人带着不变的笑容为“我”做饭、和“我”聊天,想请“我”客不成就送我亲手制作的东巴纸。

生7:结果是第⑥段,主要写老人带着笑容目送“我”。

师: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文章的条理就比较清楚。那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为什么写”?

生8:我认为作者赞美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从文中作者称老人为“天使”可以看出。

生9:作品中写到“我们聊了很久”,“似乎没有任何民族与年龄间的代沟”。可见,作者要告诉我们,只要真诚以待,人与人之间可以跨越民族和年龄的界限,尤其体现了不同民族间的和谐相处。

师:这两位同学对《难忘这张脸》一文的立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 之乌合之众。”这里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它对文章的高低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考作文评分时“立意深”也是一等文的重要条件。

以上为交流批注成果的第一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作品文理,落实“文感”。同时可以帮助学生为后面的反观自己的同命题作文《难忘这张脸》“写了什么”即选材、“是怎样写的”即构思和“为什么而写”即中心思想作好铺垫。

(二)推敲语言技巧,提高“语感”

“语感”对应的是对言语和言语形式敏锐的感悟力和表达力。批注用“语言技巧质疑”从字、词、句、章四个角度引导学生推敲语言技巧,交流则可以分成两块,先按段落逐段逐句从字、词、句进行择优赏析,再从章的角度赏析,提高学生的“语感”。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推敲语言技巧,更好地感知语言,提高学生敏锐的感悟力,这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通过交流,进一步促使学生摸索语言规律,发现运用语言的钥匙,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智慧,使学生敏锐的表达力出现质的飞跃。

(三)挖掘作品价值,触发“生活感”

“生活感”对应的是对作品中的生活(间接生活)和阅读、写作时观照的自身生活(直接生活)的敏锐的感悟力和表达力。缺乏“生活感”就失去了灵魂,这样,学生即使阅读再多的名家美文、背诵再多的写作技法,也难以与作品形成情感的共鸣,更无法打动读者的心灵,所以笔者认为“生活感”是学生写作的翅膀,只有具有“生活感”的学生才能自由翱翔于写作的天空。

交流之第三步主要引导学生挖掘记忆中“难忘”之脸的价值,触发“生活感”。此环节教师须在课前从学生作文中选出一份选材尚可但缺少深度的下等文备用。上课时先让学生(包括备用下等文的作者)交流:现实生活中你“最难忘的那张脸”是怎样的?为什么难忘?文学作品中你“最难忘的那张脸”又是怎样的?为什么难忘?以此告诉学生,文章来自生活,直接生活和间接生活都是作文的源泉。其次以课前备好的下等文为例,引导学生对“这张脸”进行灵魂的追问、道德的理解、人性的思考,深度挖掘“这张脸”背后的价值所在(难忘的深度原因),可教师设疑,可学生辩论,以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他们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触发他们的“生活感”。

四、反思自己的文章,以改促进

通过课前批注和课堂交流,此时学生对上次作文已经获得了重新认识。那么学生怎样才能把从讲评课上得到的有效信息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经验呢?笔者以为让学生课后反思自己的文章,以修改促进步,是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的保障。

修改时学生可以参考批注之法,先用“整体三问质疑”反思自己的作品写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写,审视自己的作品选材是否准确、立意是否深刻、布局谋篇是否合理。再用“语言技巧质疑”反思自己的字、词、句、章:我的哪些字可以进行修改,使其更富生命力,能起一字千钧的作用?我的哪些词可以修改得更精妙?我的哪些句子可以修改得更精彩?怎样改才能体现我的写作特色?

家长评语怎么写篇4

岁岁年年“事”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每到期末,自然又是班主任的评语季。

每年这个时候,我总能想起一位教师朋友写给她班孩子的一则评语:

你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大大的眼睛,让我感觉到你是多么机灵!读课文时你表情丰富;讲故事时你绘声绘色;参加集体劳动你也总是一马当先,赢得了不少人的喜欢。只是,我多么希望你能在自己的座位上安静下来啊,那样你将会更好!

这是一则在很多人看来再正常不过的评语,只是,我在读到这则评语的时候,总是想起往日一次次领导找我谈话时的情景。前80%左右的话语是对工作的肯定,“但是”之后的20%自然就是各种毛病和不足了。每当我离开校长办公室一个人踽踽独行的时候,80%的肯定是什么不大记得了,一直盘旋在脑海里的恰恰就是那20%的不足。

当我把自己的感受告诉朋友之后,她说:“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教师,我总得指出孩子的不足吧,即使现在孩子不明白,数年之后,当他再看到老师的评语时,也一定会明白老师的苦心的。”

我没有再和朋友辩论,因为此刻的我和她在两个频道上,处于两个频道上的人是辩论不出来结果的。

只是我在想:数年之后,哪个孩子还会回头翻看老师当年的评语?即使他会看,那个时候再明白老师的苦心还有什么价值吗?须知,评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即时性,此刻,你的评语让这个孩子看到的不是前面几句好话,而是“你上课不老实”这个事实,家长看到的更是“这孩子怎么上课这么不守纪律,连坐都坐不稳”!

在这里,有一个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写评语的目的是什么?

当我向很多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后,得到的答案主要有三种:

(1)给学生一个学期的表现下一个结论性评定;

(2)指出孩子的优缺点,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白将来该如何走;

(3)沟通师生感情、家校感情。

评定,关键就在于一个“定”字。当很多事情成为已然之后,再把已然强化甚至标签化的意义是什么呢?很多孩子或家长关心评语的唯一目的变成了要弄清“‘我’或者‘我的孩子’在老师心目中是个怎样的孩子”。其实,无论你的孩子怎样,这个“怎样”都是已然,它代表不了未来。正如很多学校的评优工作一样,集中放在了学期末。放在学期末的评优能为班级或者孩子的发展带来什么呢?因为接下来就是寒假一个月或暑假两个月的假期,如此长的间隔早已消解了评价本身的作用。

追问第二种答案:让孩子明白自身的优点或不足,明白将来如何走路。当孩子走完了一个学期之后,你突然告诉他说:这是你的优点,这是你的不足,下学期要发扬你的优点,克服你的不足哟!那么我想请问:平时老师干什么去了?你为什么不在平时用孩子的优点激励他不断前进?为什么不在平时就帮助孩子改正他的不足,以利于他更好地成长?

对于第三种答案,就不需要追问了,因为这就是我们每个教师平时应该做的工作。很难想象,平时不和家长沟通的班主任是如何做好班级工作的。

很显然,上面的三种回答都没有弄明白写评语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传统的评定式要求使得教师很少去思考到底为什么去写评语,意念当中,这是学期末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而已。

评语要为孩子的发展服务

我们来看浙江湖州朱洁老师写给学生的一则评语:

你在军训感言中写道:“军训,训的不是军姿,练的不是步伐,而是在烈日下抬头、在风雨中奔跑、在困难前微笑、在遇挫折后不弃的精神。”你写得真好!我也想送给你一句话:拥有梦想的人不做选择题,他们只做证明题。来吧,孩子,用剩余的一年半时间来证明我的眼光,你永远是我喜欢的璐!

这是一则利用孩子自己的话激励孩子的评语,行文亲切、温和而有力度,属于比较优秀的评语之一。朱老师最让我们敬佩的地方是,她明白评语写作的目的是为孩子的发展服务的。在这则评语里,朱老师在为孩子的发展注入自信和动力。我相信,看了这则评语,这个孩子一定会为之振奋的。

是的,和其他所有教育行为一样,写评语的目的一定要为孩子的发展服务。如果一则评语仅仅是评定,仅仅是感情的沟通,甚或是用所谓的“负责任”来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的话,就没有多大的价值了。教育不就是成全人、发展人和造就人吗?如果教育行为不能为教育目的服务,这样的教育行为还有价值吗?

我们再来深入地思考:像朱老师这样的评语,真的能够为孩子的发展带来动力吗?还是仅仅让孩子看到这个评语之后自信了一下,仅仅“一下”而已?因为孩子看到评语的时间是刚放假,而接下来的一到两个月假期,势必会消解这份由评语带来的自信。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如果要发挥评语的促进成长功能,就必须打通日常和最终的学期评语。

在实践中,我采取的是“秘密”评语卡。每一年都一样,我会和班里的每个孩子有一个日常的聊天小本,每天和孩子们在小本里谈天说地,谈着谈着自然也就有了更深层的交流。我就做个有心人,把孩子们在日常交流中说出的典型话语记录下来,填在一个“秘密”表格里。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以一位同学的评语设计为例:

这个表格设计比较仓促,但收到了不错的效果。这是一个学生一学期的心路历程,它无关老师的印象如何,更无关老师的评定如何,只关乎在自己的生活轨迹中发现成长的秘密。这个秘密的发现来源于自我,来自灵魂深处的力量。这才是一个人最宝贵的成长。

诚然,您可以在这个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例如您可以记录语言和记录事件结合,您可以在末尾增加“我的假期畅想”等栏目。

家长评语怎么写篇5

我所在的中学对教师教案的要求和检查很是严格,每两周都会有一次统一的全校教师教案大检查,并划分出等级,列入年终考核范围。自实施这一制度以来,教师备写教案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教案质量也更好了,我也从中很受益,从其他老师教案那里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收获,自己的教案也设计得更为规范和认真了。

但是有一次,当我满心欢喜地把同行都认为不错的教案拿给您审阅,请您多多批评指正时,您却很冷淡地说了一句:“你的教案写得不少。”刹那间,我愣住了,望着您,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对您尴尬一笑,然后迅速逃到了自己的宿舍。

不知您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也许就是我的教案页数写得太多了,除此别无长处。其实我并不是想从您那里得到表扬和评价,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我更多地只是想跟您好好进行一下专业上的交流,得到您中肯的点评。

校长,您可知道啊,这可是我花费了很多心血完成的教案呢!除去学校规定的教案标准,我又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增加了一些适用于课堂的教学环节。这样势必就显得我的教案比其他老师的教案页数多了,可难道教案页数多了有错吗?

这之后,我足足有一周没有调整好心情。校长,您可知道我是多么的敬重您啊?也许您说这句话时是无心的,可在我们教师看来却是多么有意啊!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最高领导者,我们老师对您要求并不高,只是想跟您聊一聊,谈一谈,得到您一点有益的建议啊。

镜头二:校长,当您说英语单词不能连着写时……

学校对教师教学业绩考核中有公开课考评一项,规定每个学科组选派一名代表作公开课讲演,我有幸被选为英语学科代表之一。课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还自费购买了一些公开课辅助教学设备,尤其把引以为豪的英语书法练了又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公开课获得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可自己感觉还是有些地方需要改进。

于是,趁课间休息的时间,我来到了您面前虚心向您请教:“校长,您看我这节课还存在什么不足吗?”您马上板起面孔,一脸严肃地说:“在我看来,你这节课有三点不足……第三,也是最明显的不足,你的英语单词写得太潦草了,英语单词怎么能连着写,你应该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写,就像英语老师一样。”

校长,您知道吗?当听到您说英语单词不能连着写时,我的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凡是有一点英语常识的人都知道,英语单词可以连写的啊。我不知道您为什么会这么说,但从此我开始怀疑您的教学水平,也开始猜测我是不是什么地方得罪了您。在您面前,我也不知该如何解释,只说了句“校长,其实英语单词更强调连写的”,便匆匆闪开了。事后,我怎么想也想不明白,您为什么会这样说。

镜头三:校长,当您说有的老师水平怎么这么低时……

作为学校唯一一名正规师范大学毕业的英语专业大学生,我来学校报道时受到了学校热烈的欢迎,您也向我露出了赞许的目光,并马上给我安排了教学任务,顶替一位老师上两个班的英语课。了解这两个班情况时,得知课堂秩序和英语成绩很是一团糟,当时的我还有点犹豫能不能教好,但我自认为有您的支持,加上在大学时自己专业成绩还可以,便接受了这份挑战。

可谁知实际远比自己想像得还要差,由于前面基础太弱,两个班的学生根本找不到学习英语的感觉。为此,我帮助他们学习。放英语歌曲、排演英语话剧、一对一辅导、周末适当地补习、家访辅导、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但期末考试的结果还是令人大失所望,我这两个班的英语成绩考了全校倒属第一。

然而,在年终总结大会上,您还是提到了这次考试成绩,尤其重点表扬了考试成绩好的老师,满以为您会对成绩比较落后的老师说几句鼓气的话时,您却说:“考试后几位的老师要注意了,自己也不想想是怎么教的,同是学校的老师为什么有的人成绩那么好,你却这么差。尤其一些自认为是科班出身的老师,更需要想想你究竟是怎么搞的,还正规毕业呢,成绩竟然倒着数……”

当您这样说时,很多老师都把脸扭向了我。虽然您没有明说,可谁都知道您是在批评我。是的,我没有教好,是要接受批评的,但校长您知道吗?这个时候的我更需要的是一份鼓励啊,尤其来自您的鼓励啊!

家长评语怎么写篇6

关键词:感受 理解 力求写实

多年来,作文令老师和同学都头疼不已,它是语文教W中“难啃的骨头”。当前,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深入开展,《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从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看,不可否认地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

一、忽视生活体验和语言积累

当前初中的作文课堂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写作方法的指导。在为数不多的几堂写作指导课上,教师经常从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呼应,如何交代,如何照应,如何结尾等等方面进行指导。这样,让不少学生逐渐产生一种潜意识:写作文首先要把写作方法学好,把写作技巧提高,这样就能写出好作文来。

二、作文是不是有固定的模式

很多语文教师喜欢教给学生所谓的作文模式,这类作文应该怎么开头,怎么行文,怎么结尾;哪类作文的立意一般是怎样的等等。动用固定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主要表现为:1.范文规范学生思路。如要写抒情散文要参考《荷塘月色》,写议论文则借鉴《敬业与乐业》等等。2.包办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在如何审题、选材,如何安排结构上大讲特讲。有的教师甚至代替学生审题,提供写作材料,帮助安排详略;更有甚者,在黑板上板书写作提纲、词语或开头结尾的句式等,导致全班作文基本雷同。

三、作文是不是语文课可多可少的点缀

初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没有教学计划的现象,教师想怎样教就怎样教,想教多少就教多少。有许多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把教完课本中规定课文作为主要任务,因为它与考试有极重要的关系。而作文是虚的空的不可捉摸的东西无法把握,在这种思想的左右下,作文教学很自然的就变成了可多可少的调料。

四、作文评价是不是太单一了

自从要求教师对学生作文要精批细改后,学生家长也迷信教师的精批细改,这就形成了评改的单一性。大家都认为只有精批细改学生作文的教师才是负责的优秀的有水平的好老师。在这种习惯的压力下,教师只奉行自己评改作文这一方式。

面对这样的问题,针对以上误区,我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重视学生素材积累

学生头脑中没有素材,自然写不出好文章来,这是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速度慢的一个主要原因。实践证明,生活积累与语文积累是开启写作大门的两把钥匙。首先,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储备语言材料。其次,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生活,积累素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教学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成什么文字,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变成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只要学生留心去发现,用心去感知,就能获取大量的材料。

(二)作文评价的主体也可以多元化

教师评价,这是最传统的做法,不做详述。而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唤起学生的参予意识,做到人人参与,在评价过程中交流自己的认知,吸取他人的精华,互为促进,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在作文课上,大家对自己、对他人的作文进行评价,人人都是教师,人人都是学生,学生们再创作,再修改的热情很高,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此外通过互评也端正了学生的写作态度,尽量拿出做好的作品展现在同学面前,赢得尊重和赞誉。

家长评语怎么写篇7

关键字:新课程小学写作教学

一、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写作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通过对上述文字的解读,再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提取以下的关键字。

(一) 真情实感。写作,是对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感情的发掘和表达,绝不是一味地模仿和照搬。只有“我手写我心”,这样的文章才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才能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才能体现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二) 创新性。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存在;他的写作,是自己的特有的所见所感的表达。这是第一个层次的创新。“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怎样鼓励学生思维的创新,怎样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表达,这是第二个层次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不是口号,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写作上的创新,笔者认为更多的体现基于他们思维和语言发展水平,如何促进他们的思维以及表达。

(三)互动性。新课程标准旗帜鲜明的指出,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不论是语言还是思维等方面都还在不断完善,这就要求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帮助和引导学生,不能忽略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如何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保证写作教学过程中的秩序以及效果,这将是我们在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亟待我们去探索和发展。

二、 小学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随着作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许多学生不知道在写作时“写什么”、“怎么写”,许多教师不知道写作“教什么”、“怎么教”。在写作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时常听到学生的抱怨,要么是不知道写什么,要么就是写得不好,这也造成了很多语文教师的迷惑,不知道怎么教、教什么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我认为,要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应该对写作教学的本质和特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经过分析、总结我得出了以下几点。

(一) 教师放权――让学生自由表达真情实感。与传统的作文教学相比较,笔者认为传统的作文教学过于注重单纯的技巧训练,过去强调“章法”和“技法”。作文的命题太多是空洞、无力的,很多学生没有经历过,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没有这方面的情感体验。这样的命题,如何让学生不反感、如何让他们真实地表达情感?又如何让他们觉得写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每一个教师,应该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学生自由表达真实情感,切记不要让学生对写作产生畏惧和抵触的情绪。

(二) 赏析学生――鼓励学生创新。当我们面对学生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写出的作文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过于以应试的标准对待和评价。创新是基于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心理年龄特征的,每个学生有自己的闪光点,对于他们的作文我们应该找出其中优秀的地方并以此作为肯定和鼓励学生积极写作的契机,面对不同的作文教育工作者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而不是以一种死板的标准进行评判。

(三) 师生互评――肯定学生主体地位。传统的写作教学,大多是教师讲解后学生完成,最后由教师评价。怎么样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转换一下视角,学生也可不可以评价教师写的作文?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的教师不愿、也不敢自己写“下水文”,更不敢让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评价,师生之间缺乏写作交流。

师生互评,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写作的兴趣,这才是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何乐而不为呢?

良好的写作技巧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写作技巧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和能力进行长期的有效的培养;同时要紧紧把握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写作教学的要求,领会其实质并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认真落实,不断从小学写作教学的困境中总结和探索经验才能够真正实现小学写作教学的时效性,使小学写作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2011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新课程实施[M]

[3]叶圣陶.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M]

[4]刘丽娜.浅议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四变”[J]

家长评语怎么写篇8

【关键词】语文;作业;评语;探索

Clever use of language job exploration reviews

Mao Xi-ye

【Abstract】Teaching job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ctivities, but also a student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Natural teachers assignment marking becomes very important. The traditional way of language job correcting, most school teacher correcting homework is "√", "×" or by percentile to determine the correctness and evaluate the students answer the level of student work, or use a scoring system level: excellent, good, fair, poor, trying to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n our students. But this job correcting way down effect is not good to use for many years, it seems boring, lack of humanity, lack of motivating force for the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ideas and methods to learn the basic qualities can not do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 addition, this approach is not conducive to correcting homework teachers and students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Learning will not reach the desired height of the.

【Key words】Language; Operations; Reviews; Explore

我觉得利用评语批阅学生的语文作业可以弥补传统的批阅方式存在的缺陷,使用评语批改语文作业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不足,也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课堂作业中巧用评语,能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我们班有个学生叫陈明挽,,他在七年级的时候就是出了名的不写作业大王,那字写得就更没法看了。然而一学期下来,他简直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作业能按时完成了,字也进步了很多,连他家里人也感到奇怪,是什么原因让他有了这样的改变呢?那就从我给他批改作业上说起吧。

我就开始研究语文作业中巧用评语,我从来没有以简单的“优、良、中、差”来衡量我班的学生作业的好坏,而是给学生鼓励的批语。虽然每批一份作业都要用上平时两倍,甚至更多的时间,但是我从中得到了收获,学生明显进步了,这是我最大的欣慰。我先从她的习字册入手,当我翻开他的习字册的时候,真实情况是一个好字都挑不到,为了不打消他的积极性,我还是“硬着头皮”给他圈了一些红圈。然后我认认真真的给他写了这样一些评语“虽然你的字比不上那些写的好的同学,但是我发现你的字也不是别人说的那么差啊,你看,我给你找出这么多写的好的笔画,如果你把每个字的笔画都写的这么漂亮,我相信下次的作业一定会有更多的圈的。”就是这样的几句话,没想到他真的起到了作用,第二次教写字册的时候虽然他的字依旧那么的不好,但是我可以看出来他认真了。我十分高兴,我知道这样的方法见效了,于是我更加认真的研究批语,我又一次给他的批语是“这次你的作业又进步了,你真是一个进步很快的学生,还有潜力可挖哟,一直这样努力,成功更属于你”。就这样他的字越来越好了。不只是习字册,其他的作业也进步了。有时候他的作业出现错字,我就给他“说” “用你明亮的眼睛看准字的写法吧”、“老师相信你能认真改正好”,当他的作业质量特差时,我会批上“是不是这次没用心写呢?下次给老师一个惊喜好吗?”等评语向他提示。让他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改正不良学习习惯。恰当的评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我平时尽量地关注他,发现他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的积极性。如:“这个字写得太漂亮了!”、“你准行!”“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劳动。”“看到你在进步,我很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你今天的书写很整齐,我喜欢看”等。用这种带感彩的评语使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学习的希望。而且也慢慢的和我亲近了。有时候我会在作业上给他写一些其他的内容,比如他今天的表现等等。并不是只局限于对作业的评价,有的时候还会评价他的人品,他所做的事。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他作业上缴及时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字也写的比以前漂亮多了。后来我“偷偷的问”他(批改作业的评语)怎么会有如此的变化,你知道他怎么说吗?他说,他想看到老师表扬他,他想和老师聊天,他盼望着每次发作业,看到老师的评语,哪怕只有一个字“棒”他也高兴。听了孩子的话,我非常感动,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真的应该好好利用给学生批作业的机会,去了解学生,有时候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还不如你在他的作业本上“偷偷的”给他写上几句勉励的话呢。那样他会觉得你在和他说悄悄话,觉得你是他的知心朋友。得到这一甜头后,为了提高我自己评语能力,我从网上参考了许多评写得较的评语借鉴到我的评语里,不仅学生喜欢,而且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最为关健的是建起了我与孩子交往的桥梁。

二、课外作业中巧用评语,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家长评语怎么写篇9

在日本众多的文学评奖中,由文艺春秋社的创始人菊池宽于1935年为纪念芥川龙之介而设立的芥川奖具有较高的口碑。翻开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井上靖、远藤周作、开高健等文学大家均得过芥川奖。2008年,芥川奖139届的历史里,头一回出现了外国人获奖者――杨逸。

杨逸,原名刘,1964年出生于中国哈尔滨。1987年赴日,先在日语学校学习,1991年考进日本国立御茶之水女子大学。人学前和日本人结婚,育有小孩。2000年,杨逸提出离婚,孩子随母,杨逸也没按日本的常规那样要求前夫支付赡养费。2002年,杨逸辞去了在日华文媒体的工作,全职教中文。

2005年前后,中日关系进人所谓政冷经热状态。杨逸获奖后回忆她用日语创作的起因时表示:“那个时期,跟我学中义的学生少了很多。学生人数的减少自然影响到收入。我必须认真考虑找一个能够维持家庭生活的工作,我还要带小孩,所以这工作最好还能在家里进行。因此,我想到了写小说。”

杨逸可谓出手不凡,2007年,她的第一部日语处女作《小王》获得第105届“文学界”新人奖,且首度被芥川奖提名。2008年,杨逸以《浸着时光的早晨》、以下简称《时光》成功问鼎,又因其为芥川奖创办74年来首位以日语写作获奖的外国人作家,故成了日本媒体的关注焦点。然而,杨逸的获奖及《时光》旋即引发争议。网上有评论说,2007年是总理访日“融冰之旅”,2008年是总书记访日“暖春之旅”,加上北京奥运举办,因此,文艺春秋社在这个时间点把芥川奖颁给在日中国人作家,未免“太巧合”。也有说,杨逸获奖只因文艺春秋社要制造外国人首得芥川奖这种热点话题来推高《文艺春秋》的销量。

评委村上龙公开表示,反对杨逸获奖。他认为,与2007年杨逸的提名作品《小王》相比,在日语水平上,《时光》不见有进步,虽然,外国作家首次获奖的确可称作芥川奖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但该奖毕竟还需讲究日语水平,否则如何面对那些精研日语的作者呢?而从作品内容看,以国际婚姻为题材的《小王》从外部视点有效地观察描述日本地方社会的具体问题,让他(指村上龙)读后获得不少信息,并引发思考,但有学生事件背景的《时光》却完全没有给他这种感受。虽然有评委认为《时光》写出了1980年代末中国学生的单纯,但村上龙认为这不叫单纯,而是无知。他认为《时光》并非像某些评委认为的那样,以大陆的民主化运动史为作品的时间长轴,而恰恰对大陆青年民主化的追求既不关心也无兴趣。评委宫本辉和村上龙的意见大致相同,也公开表示不赞同把芥川奖给《时光》。评委之一的石原慎太郎(石原慎太郎曾是一名文学青年,23岁时凭《太阳的季节》获得第34届芥川奖,是当时芥川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现长期担任该奖的评审委员),则先以身体不适为由缺席了该届芥川奖最后的评选,他后来对媒体爆料,他在选票的三种评价(×)中画了一个,还说,《时光》不过是部“风俗小说”。

但与此同时,芥川奖评委高树のぶ子在芥川奖的记者会上明确表示《时光》是保留到最后一轮评选的两部作品之一,并在最后的投票里获得超半数的高票,该届芥川奖共9名评委,除缺席的石原慎太郎,8名评委里有5名画叶挺。

除了获奖资格成为焦点之外,日本媒体还关切到大陆传媒虽普遍报道了杨逸获奖的消息,却甚少涉及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时光》究竟写了什么?杨逸如何看待她的日语创作?3月23日,笔者在东京独家专访杨逸。

为了生活

《南风窗》:您曾说过,当初用日语创作是为了生活。那么,在写小说的时候,要不要考虑日本读者方面的因素?

杨逸:大多数作家,尤其是有生活压力的作家,恐怕都会考虑自己的作品能不能吸引读者,有没有足够的销量。不仅仅作者关心,大多数出版社也关心。我有考虑到日本读者,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他们对什么题材感兴趣,什么内容才能吸引他们?二是我关心自己的作品能否有别于日本作家。我是个外国人,虽然一定要去磨炼日语水平,但坦率说,到目前为止,相对于日本作家,我在日语表达上没有优势。因此,这个阶段的创作,我更需要在主题、内容等方面有突出的东西。

《南风窗》:处女作《小王》就是在这种考虑下创作而成的吗?与您本人的跨国婚姻经历有关吗?

杨逸《小王》与我本人的婚姻经历没有多大的关系,我到今天还认为,前夫是一个好人。我也曾希望可能的话尽量不要离婚,但缘分尽了就尽了。

作为我的第一部日语作品,写之前我考虑过,什么内容会和日本读者拉近联系?一般的留学生活对日本读者来说,可能就薄弱点吧?写中日的国际婚姻,会不会更有意思呢?

《小王》的创作灵感主要源于我在华文媒体工作时听到的中日婚姻故事。当时,常有嫁到日本各地的中国新娘打电话来报社倾诉她们的生活问题。她们在中国时,有些人学过一点日语,有的完全不懂,对日本的风俗习惯更谈不上了解。很多大陆新娘,无非抱着想出国,或者过上好,点的生活的目的,通过国际婚姻介绍认识了后来的丈夫。嫁到日本后,有的因语言不通无法和夫家很好地交流,融不进日本的生活;有的发现在日生活和预想的不一样,或许也和在中国相亲时对方所描述的不大相同,觉得上当了,却也、无法对丈夫说清感受,又因为怕国内的家人担心,因此也不敢和家里人明说自己的处境,因此,她们打电话到华文媒体里往往抱着求助心态,一讲就很长时间。

我也帮不上什么忙,但至少可以倾听,多少也从旁开解。可作为旁观者来看,或许自己在日本也生活了很长时间吧。我很难一边倒地说谁对谁错,也能够理解婚姻双方的不同立场和做法。我在写《小王》的时候,固然想写出这些新娘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努力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更客观、全面地写出日本社会对这些新娘的看法和接受程度。这样的生活和观察不是一般的日本作者、读者所能接触到的,我想把它呈现出来,于是有了《小王》。

纪念青春

《南风窗》:《小王》以国际婚姻为题材,第二部《时光》却完全是另一题材,有评委还专门提到这个问题,好像认为选您的一个原因在于认可您在一年之内,以题材完全不同的作品来参选,显示出您的小说创作能力。究竟什么原因让您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换了创作题材?

杨逸:我是写小说的,尝试不同题材不是很自然吗?《小王》之后,我写《时光》,

有纪念青春的意思。《小王》2007年得文学界新人奖,2007年下半年获得芥川奖提名。坦白讲,《时光》那么快就在2008年上半年刊出,并且获奖,是我完全没有想过的。《时光》很大篇幅写了大陆青年在中国转型期20年来的成长故事,我原以为这个小说也许会到2009年才刊登。

1987年,我到日本留学。在日生活和国内完全两个世界。父亲虽然在哈尔滨当教师,但那时哈尔滨的发展刚刚开始,家里生活还是清贫的。我来日后不久就找到兼职工作,白天在语言学校读书,傍晚5时到第二天8时都在打工,这样一天约能赚9800日元,日本人嫌这样的工作太累太便宜,可我当时真觉得就算24小时打工都行。随着日语水平慢慢提高,我找到的兼职工作也越来越轻松,于是能腾出时间到处看看,所见所闻和国内的大不相同,那是一段我至今怀念的快乐时光。

到日后两年,也就是1989年,日本媒体经常报道大陆学生的言论和想法等等,这给我很大震动。尽管亲友劝阻,我还是在,5月下旬到了北京,就是想亲眼看看当时的情况。我接触到的学生,大都很兴奋。那个时候,虽然对民主化是什么,怎样才能民主化都不很了解,但就是兴奋,当时觉得学生这么做好像就能让中国。下子就强起来。我在北京滞留数日,5月底回到哈尔滨,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以旅游为名,带着妹妹再次进京。我们乘坐的列车在济南突然停住了,当时预感到也许发生了什么事情,等我们来到北京后,已经是事件发生几天后了,回日本前,我把妹妹送上开往哈尔滨的列车,没想到妹妹感染了伤寒,后来还住进医院。这段经历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存在,不是要去做对错的判断,我只是希望从中思考,得到些经验,算是成长的纪念。

回到日本后,我意识到既然来留学,怎么样也得上大学吧?私立大学学费太贵,我以考国立大学为目标,1991年考上国立御茶之水女子大学文教育学部地理学科。从柳田国男等人的作品开始,我开始阅读地道的日本文学。读地理,让我有很多机会到日本各地去参观、实习。回想起来,这些学习好像都为日后写作做准备一样。这种前后关系很奇妙,解释不了。

《南风窗》:《时光》不仅写了大陆学生在1980年代末中国社会转型期里的生活经验,还写了不少学生后来出国,切实体验着外国生活,一方面生活让他们感受到世间百态,给他们以很大影响;另一方面,2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1997香港回归,北京成功申奥等大事,透过媒体报道和亲朋的介绍,对这些学生乃至海外华人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冲击。您为何要表达这种变化?

杨逸:前面说过了,《时光》是对一段人生经历的纪念。80年代末,我到过北京,后来国外的一些集会,我也有去看。正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才能客观说出所见所闻,也才更能感受到时代变迁、世态变化对人的影响。1989年后,一些西方国家曾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同时也把一些大陆出来的学生抬得很高,可这些人里有的只为了捞取自己的利益,我在《时光》里直接刻画了这种人物形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家又忙着搭上中国经济发展这辆车,那些被抬得很高的人于是被甩到一边,这种时代变迁、世态变化和人生百态,作为小说题材,是我想写的。

我对一些事情也逐渐有了更深的思考。改革开放之初,一方面国内大力反思“”带来的伤痛,另一方面西方国家的文化、思潮和技术都涌进来,大家以前看得不够多,哪见识过这么多东西:一下子消化不了,理解不了为什么外国能产生那么多东西。当时不少人只能解释,外国之所以出这么多东西,在于他们的制度比较好,在于他们有民主。在这种国内、国际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很多学生都希望祖国要改变,希望祖国强大。但怎么变才能更强大?变了以后是不是一下子就能强大起来?别人当时有没有想、怎么想,我不清楚。我当时虽然兴奋,对未来充满憧憬,但怎么才能强大,民主化运动是不是能让当时的中国一下子强大起来,还真没有多想。

不过,或许曾经过了一段不短的穷日子,或许是在国外逐渐看多了,渐渐觉得恐怕还是要先发展经济,让13亿人先吃上饭,保障大家有一个相对安定和平的生活环境吧。民主很好,民主发展当然重要,但它也是不断发展的吧。所以回过头来看当时发生的事情和这20年,难免有些想法。作为一名作者,我只能写自己的,而不可能是别人的想法。

直面争议

《南风窗》:怎么看芥川奖一些评委对您获奖的不同意见,以及对《时光》的批评?

杨逸:有不同声音很正常。一部作品要让大家喜欢,不容易。我得奖后,有评委和出版社的工作人员与我交流过。据相关统计,芥川奖和直木奖推荐的新人在写作途中的生命力是比较强的,所以评委们都觉得自己的工作相当神圣,因此,整个评选过程非常严格、公正。每一位评委必须反复认真阅读每一部提名作品,还必须具体说出评价的根由。所以,我相信评委们的最后决定。另一方面,一些评委多次阅读我的作品后,提出批评意见,令我尊重。

《南风窗》:那么,媒体对您得奖的议论呢?说是奥运年让中国作家首度得奖,太巧合了。

杨逸:作品得到的反应显然和这种假设性议论不一样,简单说来,两边都不讨好啊,当然我也没想过要讨好哪边。日本有些反应是,我没有站在更批判的立场上去批评中国。中国媒体虽然广泛报道了我得奖的消息,但我的书也还没在国内出版。至于说文艺春秋社制造话题推销量,我前面谈了,整个评选有着非常严格公正的机制,评委和出版社的人都告诉我,这个评选结果不可能由主办单位或什么人随意左右。

《南风窗》:您曾经和日本人结婚还生了小孩,为什么没有加^日本籍?

杨逸:我也有不少好朋友加入日本国籍,每个人有选择的自由,这点没什么好说的。我呢,是这么想的,说着~口中国口音很重的日语,对着别人介绍自己是山田,是田中,总觉得没有必要吧。我和前夫结婚时,也没按日本人的习惯从夫姓。自己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自然就好。

《南风窗》:获得这么重要的文学奖,成名成家是否让您的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家长评语怎么写篇10

本单元围绕“伟人”这一主题编排了《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3篇人物故事,以及“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

“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线,通过“初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细读,借助关键词句,了解故事内容——讲述,借助关键词句,练习表达”的教学板块来学习伟人故事。

在学生多次感受形声字形旁表义特点的基础上,本单元通过语文园地“我的发现”着重揭示了形声字的另一个特点——声旁表音,在《大禹治水》一课的课后习题中,安排了根据生字的构字特点及语境先猜猜带点字的意思,再查字典验证的练习;在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中通过泡泡的形式,提示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判断多音字的读音。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去识字,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口语交际安排的是一次看图讲故事,内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作品来自《父与子》中的一则。漫画共有6格,最后一格留白,图意不言而喻——爸爸也被书的内容迷住了,读者看后不由得为童心未泯的爸爸忍俊不禁。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看图,按顺序讲清图意,猜测最合理的故事结局,还要要求学生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培养学会倾听的意识。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大禹治水

2

本课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坚持治理洪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疏通河道,治水成功,为百姓造福的故事。赞扬了大禹治水的伟大功绩。

1.

认识44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5个生字,会写32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词句,能讲述课文内容。

3.

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产生敬意。

4.

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学习动词和名词的搭配。

朱德的扁担

2

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革命根据地,一起去茅坪挑粮的故事。

难忘的泼水节

2

描写了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表现了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也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口语交际

1

看图讲故事

1.

观察图画,了解每幅图的意思,能按顺序讲清楚图意。

2.

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语文园地六

2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1.

认识11个生字,在识字中学词,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

2.

会根据词语的意思判断多音字的读音。

3.

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构字规律。

4.

积累励志名句,感受其蕴含的道理。

5.

阅读《鲁班造锯》,感受鲁班的智慧。

15

大禹治水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9个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重点

按照课后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难点

根据文中插图,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及过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1.识字写字

结合语境帮助学生构筑画面,进行联想记忆。比如,“洪、毒、蛇、兽、伤、灾、难”7个生字,可组合成“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4个词语,构成洪水泛滥的画面。可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读准这组词语;接着联系生活或图片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然后再读这组词语或这些生字所在的句子,加深对生字、词语的理解,也为朗读课文做好准备。

本课要写的9个字,包含上下、左右、独体、半包围四种结构,左右结构的字居多。教学时可进行归类指导书写。

2.阅读理解

学习本文,初读时可按顺序朗读故事,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借助课后第二题的提示,有顺序地把故事讲清楚。“治水前”的景象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练习读课文,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结合泡泡的提示,以及洪水泛滥的视频资料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借助“洪水泛滥、淹没田地、冲毁房屋、伤害百姓”等词语,帮助学生建构画面,从而理解“泛滥”一词的意思。最后,组织学生再读第1自然段,学生对洪水淹没田地、冲毁房屋、百姓的痛苦生活就能有所体会了。

3.表达运用

(1)抓住“到处奔走”,让学生通过想象补白:当大禹遇到高山,他_______________;当大禹遇到大河,他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身上划出一道道血痕,他的脚底磨出一个个血泡,可他仍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供故事发展的线索,引导学生借助这些线索,讲述故事。

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1.预习提纲

(1)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认读生字及词语。

(3)想一想,课文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9个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1个词语。

2.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1.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做个“看图猜故事”的游戏好吗?(课件出示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的图片)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

3.课件出示大禹的图片,简介大禹。

课件出示:

大禹:禹,传说是我国远古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曾经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是为民造福的英雄。

设计意图:

由学生已阅读的神话故事入手,通过看图猜故事的游戏导入新课,并适时简介大禹,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读,一人读一段,相互正音。

3.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课件分批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第一组:洪水

毒蛇

猛兽

伤害

灾难

痛苦极了

第二组:继续

教训

驱赶

耕种

恢复

安居乐业

(1)接力读第一组词语,重点指导。

①“灾难”中的“难”是个多音字。

②聚焦“灾”字,看字形猜猜“灾”字的意思。出示课件,揭示“宀”表示房子,房子里边着火表示灾难。

③读了第一组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④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⑤将生字放在语境中再次练读。指导读好这几句话的停顿。

(2)接力读第二组词语,重点指导。

①“耕种”两个字都是后鼻音。

②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给“教训、驱赶、恢复”这3个词语搭配短语。如“吸取教训、驱赶毒蛇猛兽、恢复农业生产”。

③读词语想画面,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相机指导“恢复”就是变成原来的样子,文中是指百姓又像以前一样生活了。

④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安居乐业,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⑤将生字放在语境中再次练读。指导读好这几句话的停顿。

设计意图:

本课生字较多,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识记。本设计先分板块识记生字词,帮助学生构筑画面,为朗读课文奠定基础。随后再随文识记,了解重点字词在语境中的意思。这个教学环节体现了在语境中识记、多次复现的识字原则。

三、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课件出示:

(1)仔细观察,这几个字是什么结构?书写时有什么共同点?(提示: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2)指导书写“洪、难”。

①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

洪:“氵”呈圆弧状,“共”字两横平行,撇和点分别对应上边的两竖。

难:“又”捺变点,“隹”四横之间等距。

出示写好“难”字的儿歌:“又”字书写小,人旁中线立,四横等间距,末笔横稍长。

②学生练习书写并反馈评价。

(3)指导书写“认、被”。

①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

认:“人”的撇穿插在“讠”的下面。

被:“衤”不要写成“礻”,注意“皮”的笔顺:横钩、撇、竖、横撇、捺。“又”字横撇短、捺长。

②学生练习书写并反馈评价。

2.指导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道”。

(1)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

道:半包围结构,书写时注意顺序:先里后外。“首

”写得端正,中间两横均匀。关键笔画在于“辶”。

出示写好“辶”的儿歌:首笔右点要高扬,横折折撇勿长,平捺一波要三折,捺尖出锋要稍长。

(2)学生练习书写并反馈评价。

3.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灾”。

(1)“灾”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宀”和“火”的大小关系,底下部分不应宽过字头。首点要居中,让左点与右钩位置对称。“火”字撇捺舒展,稳稳立正。

(2)学生练习书写并反馈评价。

4.指导书写独体字“年、产、业”。

(1)出示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

(2)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

“年、产、业”两字都是独体字。年:横笔画较多,中间先写横后写短竖。业:横画左右伸展,重心平稳,两竖长短有变化,间隔距离要适中。产:“立”中间夹的两笔都要写短,第五笔横写在横中线上。

(3)学生练习书写并反馈评价。

设计意图:

将生字进行归类教学,使写字教学逐步由“老师教”变为“学生学”,提高写字效率。在写字前指导学生观察结构,找出共同点,并归纳同结构字的书写要领,将书写要领编成儿歌,既便于学生记忆与运用,又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练写后指导学生对照范字紧扣书写要领进行评价,在“看”和“写”以及“评”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洪水泛滥、疏导、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复习词语,激趣引入。

1.出示课件,开火车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

洪水

经常

百姓

灾难

知道

家乡

可是

认为

采用

农业

生产

2.根据词语“灾难”提问: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哪些灾难呢?

设计意图:

用开火车的形式复习词语,并用熟悉的词语引入课文学习,既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二、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治水前的景象。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洪水泛滥”是怎样的景象。

2.课件出示洪水泛滥的视频资料(洪水横流、田地被淹、房屋被冲毁、人们无家可归等场景),说说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3.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洪水泛滥的场面的?自己练读第1自然段。

4.指导朗读。

(1)课件出示“泛滥、淹没、冲毁、伤害”等词语,引导学生说说洪水泛滥的情景。

教师引读课文:

师:洪水泛滥,恐怖极了。这洪水,一路咆哮,它来到田野——

生:大水淹没了田地。

师:它来到村庄——

生:冲毁了房屋。

师:毒蛇猛兽到处——

生:伤害百姓和牲畜。

师:大地成了一片汪洋大海,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的生活——

生:痛苦极了。

(2)指名朗读,通过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表现出人们的痛苦。(教师相机评价)

(3)再读课文:抓住这些词语展开想象,满怀同情地齐读这个自然段。

(4)用一句话说说这一自然段的内容。(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5.小结过渡:这凶猛的洪水,造成无数百姓无家可归,多么悲惨呀!一个名叫鲧的人开始领着大家治水,他是怎样治水的呢?

设计意图:

在学习课文时,通过展示洪水泛滥的影像(洪水横流、田地被淹、房屋被冲毁、人们无家可归等场景),帮助学生构筑洪水泛滥的画面,进而理解“泛滥”一词。品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洪水带给百姓的痛苦,为下文讲述故事做了铺垫。

三、学习第2自然段,练习讲述。

1.自由朗读,说一说:谁来治水?怎么治水?结果怎样?(鲧筑坝挡水,治水没有成功。)

2.指名朗读描写鲧治水的方法及结果的句子。(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1)课件出示筑坝挡水的图片,说说什么叫“筑坝挡水”,猜猜“挡”的意思,说说这样做的结果怎样。

(2)课件出示“继续”词卡,练习用“继续”说一句话。

3.练习讲述这个自然段。讲述时可以借助哪些词?学生交流,教师帮助梳理。

可提炼:谁来治水?怎么治理?结果如何?

课件出示:

筑坝挡水

没有成功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提取信息,再通过朗读表现课文内容,最后指导学生用提取的信息讲故事,在朗读和讲故事中水到渠成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学习第3自然段。

1.鲧的儿子禹继续担起治水的重任。在禹治水期间,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教师范读“三过家门而不入”。

2.课件出示语段,指名填空。

课件出示: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

)年。这(

)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

)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

)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3.体会大禹“治水时间之长、治水之艰辛、心系百姓之切”。

(1)创设情境朗读:禹治水十三年没回过一次家。传说禹的儿子很大了还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禹为什么急于把洪水治理好?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因为洪水害得百姓无家可归,禹心里装着百姓,所以他急于把洪水治理好。)

(2)指导朗读:这些数字读好了,这段话的意思也就读明白了。学生练读。

(3)教师介绍:为了治水,万水千山都留下了大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亮就又出发了。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课文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他——“到处奔走”。(课件出示大禹到处奔走的图片)

课件出示:

当大禹遇到高山,他___________;

当大禹遇到大河,他___________。

他的身上划出一道道血痕,他的脚底磨出一个个血泡,可他仍然_____________。

(4)齐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你最想用哪个词赞美禹。(一心为民、无私奉献……)

(5)小结:十三年里,禹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回家看一看。老百姓听说了这件事后,非常感动。于是就给这个故事取了个名字——三过家门而不入(板书)。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顾大家不顾小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设计意图:

本环节抓住一组数字,体会数字背后蕴藏着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时,引导学生先填写这组数字,然后透过数字,联系生活实际去体会大禹心系百姓的精神,接着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抓住“到处奔走”,让学生通过想象补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和想象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大禹治水的决心。阅读课文后,进行人物形象概括,适时拓展介绍成语,让学生品味大禹无私的品格,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五、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大禹的功绩。

1.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练习按“谁、怎么治理、结果如何”的思路说一说这段话的内容。

2.学习第一层,了解“大禹治水”的经过,体会大禹的智慧。

(1)读第4自然段,画出禹治理洪水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禹是怎么让洪水乖乖听话的。

(3)借助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理解“疏导”的意思。

师:大禹带领老百姓,用铁锹一锹一锹地挖,多么苦,多么累啊!把许多条大河挖通,把许多座大山挖开,让水能流入大海。这就叫作——疏导。同学们猜一猜:“疏”是什么意思?查字典验证一下吧!(除去阻塞,使畅通)

(4)禹的做法与他的父亲鲧一样吗?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5)齐读禹治理洪水的语句,感受禹的智慧。

3.学习第二层,体会百姓的“安居乐业”。

(1)指名读描写禹“治水后”的景象的句子。

课件出示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景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孩童无忧无虑地玩耍,百姓在田里耕作,闲暇之余吹笛、歌唱等)

(2)理解“安居乐业”:洪水终于被治理好了,老百姓有屋可住,有田可种,过上了幸福的日子,这样的生活就叫——安居乐业。

(3)指名对比朗读课文写“治水前”和“治水后”的景象的句子。(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安居乐业,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4)禹治水成功后,百姓会怎么感激禹?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小结:人们非常感谢禹的功绩,因此尊称他为“大禹”。

设计意图:

本环节采取以图代讲,两次展示图画,结合课文,让学生感受大禹治水的英雄壮举。通过看图、说图,让学生巧妙理解“疏导、安居乐业”的意思。通过对比朗读,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大禹的形象与功绩,学生的思维也得到进一步的训练。

六、总结全文,练讲故事。

1.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个著名的古代传说故事(大禹治水),禹除了功绩伟大,你还觉得他的哪些方面堪称一个“大”字?

(提示:因为禹意志坚强,富于智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大禹”。)

2.今天咱们学习了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回家后要讲给爸爸妈妈听,该怎么讲述呢?

老师给大家四个提示,你们可以根据提示,在小组里各自选定一个方面的内容,先练习讲一讲。然后把大家的讲述合起来,就是整个故事了。

课件出示:

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教学,既总结了全文,提升了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又提供支架给学生练习讲述故事,化难为易,让他们有法可循,帮助他们梳理思路,更好地学会讲述故事,从而更好地实现语言文字的运用。

1.随文识字,多种方法识记。

结合语境帮助学生构筑画面,通过联想记忆来识字。比如,“洪、毒、蛇、兽、伤、灾、难”7个生字,可组合成“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4个词语,构成洪水泛滥的画面。可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读准这组词语;接着联系生活或图片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然后再读这组词语或这些生字所在的句子,加深对生字、词语的理解。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或课文内容为生字组成词语并搭配短语来识字。如“训、退、恢”3个生字,可组成“教训、退去、恢复”3个词语,搭配短语为“吸取教训”“洪水退去”“恢复农业生产”等,然后启发学生边读短语边想象画面,既识记了生字又为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2.归类教学,提高写字效率。

在写字前指导学生观察结构,找出共同点,将生字进行归类教学并归纳同结构字的书写要领,将书写要领编成儿歌,既便于学生记忆与运用,又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练写后指导学生对照范字紧扣书写要领进行评价,在“看”和“写”以及“评”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使写字教学逐步变“老师教”为“学生学”,提高写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