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委员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8:37:38

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范文篇1

一、家长委员会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深入贯彻新《纲要》为核心,以实施新课程为重点,以园本研训为抓手,以评先创优为载体,以促进师幼发展为宗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夯实基础,不断提升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努力打造优质学前教育新品牌。

二、家长委员会工作目标:

1、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新)精神,不断完善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管理体系,通过幼儿园与家长的双向互动,营造家园合力的教育环境,提高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家园关系的亲密度、融洽度,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2、帮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充分开发和利用家庭资源,争取家长的配合,提高对我园工作的参与度,丰富家长学校活动内容和参与方式,切实提高家长工作的实效性。

3、加强对家长的培训,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家庭教育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即切合实际又具有科学性。

三、家长委员会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1、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办园理念,协助幼儿园开展各项工作。

2、充分发挥家庭对幼儿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要关心幼儿园的发展,为幼儿园的发展献计献策,及时向园方反馈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4、协助幼儿园组织实施各种活动,以及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充分发挥好家园共育的作用。

四、家长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1、在园长的指导下工作,参与幼儿园管理,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计划和要求,协助幼儿园开展好各项工作。

2、通过各种形式,促进家园双向信息反馈,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信息,明确培养目标,一起探讨,共同研究,畅通家园交流的渠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3、协助各班建立班级家委会,开好两级家委会会议,制订家委会工作计划,督促家委会工作计划的实施,开展丰富多样的“家园同乐”活动。

家长委员会范文篇2

一、家长委员会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新《纲要》为核心,以实施新课程为重点,以园本研训为抓手,以评先创优为载体,以促进师幼发展为宗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夯实基础,不断提升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努力打造优质学前教育新品牌。

二、家长委员会工作目标:

不断完善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管理体系,1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新)精神。通过幼儿园与家长的双向互动,营造家园合力的教育环境,提高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家园关系的亲密度、融洽度,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充分开发和利用家庭资源,2帮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争取家长的配合,提高对我园工作的参与度,丰富家长学校活动内容和参与方式,切实提高家长工作的实效性。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家庭教育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即切合实际又具有科学性。3加强对家长的培训,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三、家长委员会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协助幼儿园开展各项工作。1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办园理念。

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2充分发挥家庭对幼儿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为幼儿园的发展献计献策,及时向园方反馈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3要关心幼儿园的发展。共同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以及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4协助幼儿园组织实施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好家园共育的作用。

四、家长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参与幼儿园管理,1园长的指导下工作。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计划和要求,协助幼儿园开展好各项工作。

促进家园双向信息反馈,2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信息,明确培养目标,一起探讨,共同研究,畅通家园交流的渠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开好两级家委会会议,3协助各班建立班级家委会。制订家委会工作计划,督促家委会工作计划的实施,开展丰富多样的家园同乐”活动。

家长委员会范文篇3

为贯彻落实《省普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精神,充分发挥广大家长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理解、参与和支持教育工作,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我市实际,现将进一步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与管理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学校家长委员会是由本校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家长的桥梁和纽带。家长委员会的宗旨是:坚持家校沟通与合作,让家长充分参与学校管理,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设置家长委员会,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与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做好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和管理工作,让家长享有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评议权和监督权,不仅能够引导广大家长从子女教育的切身利益出发,积极关心理解支持教育工作,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督促学校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而且还可以使学校借助全体家长的优势和特长,帮助学校解决办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积极行动,扎实开展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工作

各中小学要建立并逐步完善家长委员会的工作机构。全市中小学没有设置家长委员会的要抓紧时间成立家长委员会。已成立家长委员会的学校要按照新的要求尽快进行调整。根据省教育厅文件要求,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名称定为“XXX学校(学校全称)家长委员会”。

各学校根据办学规模合理确定家长委员会成员人数,并按规范的程序推选。家长委员会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要兼顾不同行业和各个年级的学生家长,要注意吸纳那些热心学校教育,责任心强,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家长参与,也可根据需要,聘请部分社区代表参与家长委员会工作。中小学要按照家长委员会的宗旨,根据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章程,建立家长委员会工作和管理制度,设立家长代表大会和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2名、秘书长1名、常务委员和委员若干名;要参照《省普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结合实际细化家长委员会职责、权利和义务。中小学要创新家长委员会组织建设,立足实践,探索建立保障和促进家长委员会工作有效开展的各种下属机构,提高家长委员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区、市教育(体)局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则,加强对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的指导。

三、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的工作机制

中小学要将完善家长委员会工作机制作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来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创新家长委员会参与管理方式和家长委员会工作途径,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发展,切实提高育人实效,逐步建立科学规范、有效参与、有序开展、成效显著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

家长委员会要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学校工作介绍,研究制定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督促学校对工作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整改;要积极协调并促进学校和家庭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向家长和社会宣传、解释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措施,主动向学校反馈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并与学校共同研究解决办法;要协助学校办好家长学校,向班主任介绍家教成功案例,动员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和培训,配合学校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要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和配合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学校课程和开展校外教育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不断推进和加快学校的内涵发展。

四、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家长委员会工作落到实处

家长委员会范文篇4

关键词:中小学管理;教育督导;家长参与;策略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文件的颁布,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督导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保障。在基础教育阶段,家长能够合理地参与学校教育督导是很有必要的。但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家长对参与学校教育督导的认识不到位、参与意愿不强、实际参与率也不够高。还有一些家长虽然关心学校的管理情况,也对参与教育督导有积极强烈的愿望,但是由于时间上的冲突或者缺乏与之相关的教育管理知识和能力,使其参与教育督导的作用和效果不大。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家长如何积极参与教育督导的机制进行探讨,从而提出家长有效参与教育督导的可行性策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是家长主动、积极地全面参与学校实践工作。为此,家长在参与督导的过程中应当要成为学校管理的支持者、配合者、主动参与者以及决策者。家长介入教育督导时,实质上是更深层次地对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关注。只有当家长参与到教育督导中去的时候,教育督导的“导”发挥得更有效,这种督导参与才最有效、最具有针对性。“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对教育督导的体制和机制进行新定位、新思考,不断改革与创新,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一、健全制度———积极宣传和引导家长参与教育督导

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督导方面,学校相关部门首先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家长参与督导的制度和办法,并开展前期宣传引导工作让全体家长知晓这一制度。据个人观察发现,大多数家长对于“学校有没有家长参与教育督导的制度”这一问题,或者表示“不清楚”或者直接回答“没有”,只有少数家长表示知道学校有设立相关制度。[1]家长对学校这一制度的活动频率、活动方式,以及该制度要如何运行和发挥作用等问题并不了解,这一现象表明无论学校是否设立了家长参与教育督导这一制度,至少在家长群体中这一制度并没有被普遍了解和重视。这也充分说明目前家长参与教育督导这一制度的宣传、活动和联系家长的工作不够充分不够细致,由此导致家长无法真正地参与到学校教育督导的工作中。学校在引导家长参与教育督导并健全相关制度上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校要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督导工作的认识。学校要准确把握家长在参与学校教育督导中的角色定位,充分尊重家长,把家长当作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因素,看作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能动力量,高度重视家长在参与学校教育督导管理中的特殊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家长在教育督导中的积极作用。其次,要在家长群体中深入宣传参与学校管理教育督导的意义,引导家长了解相关制度和政策文件,使所有家长都聚焦到学校发展的重点工作中来。引导家长从自身视角对学校发展经验和面临的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为教育督导活动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共同推进学校的良性发展。再次,学校有义务也有必要向家长提供学校发展以及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可公开信息。这点可以借鉴国外学校在教育督导方面相对成熟的经验,譬如在教育督导十分规范和成功的英国,要求学校要为家长提供相对全面的有关学校的信息,特别是有关学生学业水平与进步的信息;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尝试按照家长的观点进行一定的调整;学校与家长之间应形成并保持一种良好的伙伴关系;学校要尽量保证家长满意,并有效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2]

二、丰富形式———满足不同家长参与教育督导的需求

现实中家长参与教育督导的热情和效率为什么不高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长自身因素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包括家长没有时间参与,家长不具备参与的知识和能力等等。可见,当前影响家长参与学校督导最主要的障碍,并不是由于学校缺乏相关的制度和机构,抑或是校长、教师的不支持,更多的是来自家长自身的因素。由此,我们认为,学校应针对家长的不同职业、不同学历等多种情况,来丰富家长参与教育督导的形式。针对那些具备相关知识以及学历的家长,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组织等途径,使得这一部分家长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去,让他们能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工作经历,对学校的教育督导工作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还有一部分家长虽然关心学校的相关教育管理状况,同时具有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督导的强烈愿望,但是又因为时间上的冲突或者是缺乏学校教育相关的管理知识和能力,造成了在实际中无法参与或者参与之后也没有起到作用的结果。所以针对家长可能会出现没有时间参与的这一客观现象,学校也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给出家长参与学校督导合理的建议,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督导进一步创造条件,来帮助他们真正地参与到学校管理的各项活动中去。例如,学校可以适当增加家长参与教育管理活动的内容以及数量,并将这些相关活动分门别类,让家长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参与的学校活动;在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活动时,学校相关负责人应把活动尽量安排在周末或法定节假日,并且最好能够做到提前发出通知,以便工作忙碌的家长能够合理地调配时间,并且安排好自己的其他事务,提前做好相关准备[3];学校也建立类似家长学校的一些培训机构,通过讲座、培研讨等宣传教育,为家长提供有关学校教育督导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使家长有关学校教育方面的知识能力得以提升。譬如,可借鉴相关类似的国外经验,关于通知方面,学校可以提前在相关网站公示活动的时间,方便热心的家长参与,或者相关人员可以设立一部分线上的调查问卷以及意见反馈的途径来获取家长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建议。

三、搭建平台———让家长参与教育督导步入正轨

大部分家长在是否有必要参与学校教育督导这个问题上持有肯定的态度,说明绝大多数家长都清楚参与学校管理、教育督导的作用及意义,并且能够形成正确认识,因此也具备一定程度的参与意识,但这只是家长开始参与学校教育督导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仍有不少家长在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上不甚了了,这势必会成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督导的一大障碍,也不利于家校合作的进行。学校要想把家长参与教育督导工作发展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就要为他们搭建一些可以畅所欲言的话语平台,比如家长委员会、家校互联网平台、家长活动中心等等。其中,家长委员会作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及教育督导的重要途径,在密切家校合作、优化育人环境等方面可能发挥的作用备受瞩目和期待。近年来,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得到了迅速推进,全国各地有条件的中小学和幼儿园纷纷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参与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之中,但是随着家长委员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现实中我们往往发现大部分学校已经建立了家长委员会这一平台,但是大多数家长对本校是否建立有家长委员会、有无相关文件等问题都表示不清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可能是学校对相关制度的宣传不够到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一些学校的家长委员会从实质上来讲只是名义上的,并没有举办过相关的活动,更别提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应有的功能了,这显然已经违背了建立家长委员会的初衷。更有甚者,在现实中已经成为学校的工具和摆设,出现了游离于自身以外的立场,使家长委员会真正的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所谓立场的游离,最常见的状况就是家长委员会站在了学校的立场上,举办的所有活动完全是受学校的影响和支配,对家长真正的利益诉求视若无睹。这样一来,就导致家长委员会起不到任何作用,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及压力面前,不得不因势建立家长委员会,但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学校会利用既有的优势地位和资源为家长委员会设定运行规则,使其站到学校的立场上或符合学校利益需要的立场上。有些学校会明目张胆地指派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大部分学校则倾向于采取更加隐蔽的方式,对比较支持或配合学校工作的家长进行一系列的引导,使他们配合学校,使学校的工作能够顺利推进。还有一部分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并没有被纳入学校管理体制,但他们日常的工作任务就是辅助学校,成为学校的“挡箭牌”,经常被学校用来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包括一些事关学生权益的事项貌似通过了家委会的决策,由此变得“合法”起来,变成了某些学校不合理决策的“帮凶”。对学校而言,家长委员会的存在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家长委员会能够协助学校完成许多工作,推动学校教育管理事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家长委员会在参与学校管理教育督导的过程中也会给学校带来许多困扰,在一些学校,学校会组织家长委员会协助学校教师进行监考、自习课值班,有的家长还会进入课旁听,也承担了许多本应由学校以及老师应该完成的工作,家长在频繁参与学校管理尤其是在走进课堂之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督促学生、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但是会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的正常教学或者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上显得有些畏手畏脚,一些资深的教师更是不愿意有人在自己的课堂上旁听甚至是指手画脚。家长在过于近距离接触学校、教师课堂之后,还会使得学校教师的威信有所下降,在与学校以及教师的交流中会显得过于随意、直白和浮躁,缺乏对学校的敬畏感。这样一来,会使得学校在处理家校矛盾时更加受限。家长委员会是由家长代表组成的组织,代表的是大部分家长的意见,表达的是家长们的真实心声,所以学校应当通过设立专门的制度,由专人负责,使家长能够以教育者、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到教育督导中来,让家长委员会能够正常运行,步入正轨,从而促进家校合作常态化。具体措施也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例如近年来,美国各级教育委员会和一些中小学采取了许多实际的措施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从而吸引家长来参与和支持学校的管理工作。美国相关部门制定了有关家校合作的政策法规,明确规定了参与学校工作既是家长的权利也是家长的义务。学校也设立了“家长顾问委员会”等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部门机构,方便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使家校联系更加积极频繁,更加注重思想感情的沟通与交流。双方联系的目的和内容也更多地转向了学生,家校一同为学生的个性以及学业的发展制订方案,共同建立起家校一致的教育学习环境;并且对家长、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便更好地合作从而提高参与的有效性[4]。同样值得借鉴的还有德国,学校家长会是德国父母参与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主要的经费来源是社会捐赠。他们的组织结构层级可以划分为五层,包括班级、学校、区级、州级和联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基础则是班级家长会,家长会日常的工作任务包括召集家长会会议、组织班级活动郊游、节日联欢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可以用来增进同学家长之间的感情与交流,并能在活动中获取以及反馈家长对学校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家长会还会组织班级家长配合学校活动,代表班级家长参加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会议等等。学校家长委员会代表全校家长的利益与校方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把学校领导的信息转达给各班级的家长,发挥了桥梁的作用。学校家长委员会通常每学期会召开一次大会,届时一般都会邀请校长来汇报学校情况。为了协助学校的教学与活动,学校家长委员会通常也会成立“促进协会”来为学校宣传、筹集捐款等。[5]

四、注重反馈———着力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督导的效果

学校在重视家长参与教育督导的过程之后,往往可能会忽略家长参与教育督导之后结果的反馈。[6]如果仅仅是在家长参与教育督导的过程中收集参考家长意见,而在之后没有任何反馈的话,可能会不利于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督导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督导之后,把重点集中在对家长的反馈上,可以提供一定的口头反馈,由班主任或者学校管理层向家长代表解释督导最后形成的结果,并对即将要采取的计划展开相关探讨,同时在相关文件中要提到家长对学校的看法,重视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当学校制定好相关的整改计划之后,应当把整改计划的副本发给家长委员会的家长,之后每年学校也要向家长汇报实施整改计划之后的落实情况。这一做法,不仅能够促进学校相关计划的实施,而且能够使家长认识到参与学校管理以及教育督导的重要性及意义。在学校提供反馈之后,家长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到学生在校的详细状况,例如整改之后学生的成绩是否有明显提高,学生的课程安排是否合理,每个班级的教师搭配是否恰当等等。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强化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引导家长尊重学校教育安排,尊敬教师创造发挥,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学习教育。做到“明确家长主体责任,发挥学校指导作用,健全家校合作机制,提高家庭教育水平”。[7]这些文件无疑对于深化家长参与教育督导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引导。学校教育督导要始终强调参与主体多元化的思想,特别是要注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督导,要形成以家校共同参与教育督导的、以互动为特征的运行机制。[8]要注重丰富家长参与督导的形式,充分发挥家长在督导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这样家长就可以通过参与教育督导,对学校的发展状况做出判断,进而增进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活动的理解与支持,促进开放型学校的建构和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朋.对家长参与教育督导工作的认识与改进[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9,8(02):40-44.

[2]赖水随.英国的教育督导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8(07):14-18.

[3]郭朝红.上海市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动因、问题与建议[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8(6):65-70.

[4]周月朗.近年来美国家校合作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04):81-83.

[5]石灯明.英、德教育督导制度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06):54-60.

[6]王帅.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现状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市10所普通小学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2(02):31-35.

[7]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J].中国电子教育,2019,(02):5.

家长委员会范文篇5

以提高家长家教理论水平,以传教新时期家庭教育理论为主要内容。改善家教方法为目的开展多种形式的授课活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扎扎实实地工作,讲究实效,为创市合格家长学校打好基础。

二、主要工作

1、调整建立家教机构

建立机构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本学期,我们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对家长学校的组织机构作适当的调整,具体安排是:学校家教委员会和班级家教委员会。学校家教委员会成员由村领导、学校校长、教导处、各班主任及聘请教员组成,班主任就是各班学生家长的教员;班级家教委员会由班主任和五位学生家长组成。具体工作由教导处和班主任负责。德育处负责制定计划,活动安排,收集资料,协调关系。班主任负责具体的授课活动,向家长宣传家教理论,讲授科学的家教方法。

2、学习家教理论和家长学校各项工作制度

为了做好家长学校工作,我们制定了家长学校备课制度,家长学校请假制度,家长学校校长工作职责,家长学校教员工作职责等。开学初,组织全体教员学习家教理论,主要是《关心下一代文摘汇编》这本书中的部分内容,提高教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同时学习各项规章制度,让教师们明白自己工作的职责和任务,有章可循,有事可做。

3、组织授课活动

本学期,我们家长学校授课的内容有教材、《关心下一代文摘汇编》《少年文摘》(家教版)、知心姐姐卢勤老师的演讲录像等,准备分三次进行授课。在授课形式上我们准备先在一个班进行研讨,研究如何上好家教课,如何提高家教课的质量,增加课堂信息量,让家长们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还要研究如何进行教员和家长之间的互动,让家长们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

4、进行家访活动

家访活动也是进行家教的好形式,教员可以通过和家长的单个的接触,进行家教知识的传授,和家长做好沟通,这样家长更愿意接受。一学期每位教员必须对每个学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并做好记录。

5、利用《家教之声》进行宣传

6、评选优秀学生家长

对积极参加我们的活动,在家教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家长进行评优奖励。

三、工作安排

9月份

1、调整班级家教委员会组成,并集中进行专项授课。

2、召开全体教员会议,通过工作计划,学习各项制度。

10月份

1.安排本学期家长学校主要工作。

2、组织家长读书活动。

11月份

1、进行授课活动研讨。

2、全校进行家长学校授课活动。

3、开展家访活动。

12月份

1、召开部分家长座谈会,研究如何办好家长学校。

2、家长读书知识竞赛。

1、2月份

1、评选优秀家长。

2、总结表彰。

2月份:1、建立家长学校领导小组和师资队伍。

2、各班统计好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名单,制好花名册。

3月份:

1、根据情况分出类型。

2、组织家长观看家教录像。

4月份:1、举行家庭教育专家讲座。

2、班主任走访家长,进行信息反馈。

5月份:1、根据不同类型进行教育。

2、家长论文征集。

家长委员会范文篇6

以提高家长家教理论水平,以传授新时期家庭教育理论为主要内容。改进家教方法为主要目的开展多种形式的授课活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扎扎实实地工作,讲究实效,为创娄底市合格家长学校打好基础。

二、主要工作

1、调整建立家教机构

上学期的基础上,建立机构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本学期。对家长学校的组织机构作适当的调整,具体安排是学校家教委员会和班级家教委员会。学校家教委员会成员由村领导、学校校长、教导处、各班主任及聘请教员组成,班主任就是各班学生家长的教员;班级家教委员会由班主任和五位学生家长组成。具体工作由教导处和班主任负责。德育处负责制定计划,活动安排,收集资料,协调关系。班主任负责具体的授课活动,向家长宣传家教理论,讲授科学的家教方法。

2、学习家教理论和家长学校各项工作制度

制定了家长学校备课制度,为了做好家长学校工作。家长学校请假制度,家长学校校长工作职责,家长学校教员工作职责等。开学初,组织全体教员学习家教理论,主要是关心下一代文摘汇编》这本书中的部分内容,提高教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同时学习各项规章制度,让教师们明白自己工作的职责和任务,有章可循,有事可做。

3、组织授课活动

家长学校授课的内容有教材、关心下一代文摘汇编》少年文摘》家教版)知心姐姐卢勤老师的演讲录像等,本学期。准备分三次进行授课。授课形式上我准备先在一个班进行研讨,研究如何上好家教课,如何提高家教课的质量,增加课堂信息量,让家长们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还要研究如何进行教员和家长之间的互动,让家长们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

4、进行家访活动

教员可以通过和家长的单个的接触,家访活动也是进行家教的好形式。进行家教知识的传授,和家长做好沟通,这样家长更愿意接受。一学期每位教员必须对每个学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并做好记录。

5、利用《家教之声》进行宣传

6、评选优秀学生家长

家教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家长进行评优奖励。对积极参加我活动。

三、工作安排

9月份

1、调整班级家教委员会组成,并集中进行专项授课。

2、召开全体教员会议,通过工作计划,学习各项制度。

10月份

1.安排本学期家长学校主要工作。

2、组织家长读书活动。

11月份

1、进行授课活动研讨。

2、全校进行家长学校授课活动。

3、开展家访活动。

12月份

1、召开部分家长座谈会,研究如何办好家长学校。

2、家长读书知识竞赛。

1、2月份

1、评选优秀家长。

2、总结表彰。

2月份:1、建立家长学校领导小组和师资队伍。

2、各班统计好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名单,制好花名册。

3月份:

1、根据情况分出类型。

2、组织家长观看家教录像。

4月份:1、举行家庭教育专家讲座。

2、班主任走访家长,进行信息反馈。

5月份:1、根据不同类型进行教育。

2、家长论文征集。

家长委员会范文篇7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校合作;实效性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是提高教育整体效益的需要。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人的教育过程比喻为雕刻大理石:“有许多力量参与人的教育过程,其中第一是家庭,第二是教师,第三是集体,第四是孩子。如果这些起教育作用的雕塑活动有始有终,行动得像一个组织很好的交响乐队,那么它产生的将是多么美妙动人的作品。”我所从教的学校坐落于繁华商业圈,学校70%的孩子来自农村,大多数家庭从事个体经营,父母忙于生计,忽视家庭教育,甚至是不懂家庭教育。改善和提升育人者育人素养。提升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能力,在输送合格的学生同时,还要输送合格的家长。

一、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素养,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教子能力

提倡“教育一人,惠及全家”新理念,实现家庭教育观念现代化。通过建立家长学校,成立了家长指导中心;班级家长指导委员会。每班每人每家做到“一篇、一堂、一会、一实践、一评比、一参与、一服务、一表彰”,即每月编写一篇家长学校学案;召开一堂“变革式家长会”;开办一次家庭教育学习心得“分享会”;开展一次家访活动;组织一次亲子实践活动;参加一次志愿者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家长学校先进班级”评比;优秀集体个人表彰。家长们积极参与班级日常管理,参与家长学校方案制定、授课、批改作业;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志愿者服务行动;开发“家长资源课程”;开办“家长励志讲堂”等家长草根行动,逐步树立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的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学习态度。

二、建好机制:人人参与,各司其职

家庭教育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制,构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上下贯通、协同一致、统一高效的组织体系。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校级、部级、班级三级联动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一级:从全校范围内推举出的校级家长委员会成员组织机构。二级:由校级家长委员会各自领导的按职务不同组建的全校各班委员的群体组织。三级: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的家长委员会组织机构。三级委员会是建立家长自己的组织,是家长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管理的组织。班级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通过家长会的变革、家长作业、电话沟通、问卷调查、学案指导等多种形式,具体开展和谐家庭教育工作。学校建立了家长学校,成立了家长指导中心;班级成立了家长指导委员会;开办家庭教育“分享会”;搭建“彩虹晒台”交流家长作业;建立家长工作手册;每月编写家长学校学案;设计家长学校“菜单”;每学期组织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开展家访活动;每月组织一次亲子实践活动;每学期对各班从办学宗旨、机构健全、办学实效、家教科研、教育效果五个方面进行家长学校示范班进行评估。1.每学年举办一次变革家长会课堂大赛。转变班主任、家长的观念,调动家长的主动性、参与性、自觉性。使家长逐步转变教育观念,把“监督孩子学”转换为“和孩子一起学”。把“教师一言堂”转换为“家长齐互动”。每次选择授课主题都是进行了充分的调查之后做出的决定,根据每一时段在学生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授课家长或老师进行讨论分析,精心撰写讲稿,在讲座中做到有理有据,有真情实感,避免空洞的说教,在讲座中力求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使家长在自己实际的运用中能有所指向。2.举办家庭教育讲座。举办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心理健康、意志品质、人际交往、当好家长的几点建议、学会与孩子沟通、努力创建民主型家庭,学生学习困难的预防与疏导办法,家长的身教与言教对孩子的影响等接地气,有实用的家庭教育讲座。所有这些都是来自现实生活中,家长能触摸到的真实问题,尽量让家长听得进、记得牢,达到认同与内化的境界。这样家长既在理论上得到提高,又了解到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现,从而能更主动与班主任交流意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3.邀请家长参与“校园文化节”。三月“青青文化节”。四月“阳光体育节”。五月“绿色环保节”。六月“七彩艺术节”。九月“非凡数学节”。十月“红色建队节”。十一月“低碳科技节”。十二月“疯狂英语节”。让家长来校和孩子们一起同庆同乐。家长通过参加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看到了自己孩子的长处,又欣赏到其他孩子的特长,调动了其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自身文化的素养。

三、逐步实现“教育回归生活”,提高广大班主任、家长指导家庭教育能力

1.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建立班主任专业化培训。根据我校的培训计划,结合教师成长的需要,分批培养家庭教育专业化人才,全面提升班主任自身的育人素养,成为引领和带动本学校推进现代育人工作的骨干队伍。2.开办“家长励志讲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靠不得别人,因为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我们普普通通的家长中就有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典范;还有诚信做人、儒商文化的代表。我们要将这样的家长代表请进讲堂,用身边的平凡事、身边的平凡人来教育孩子,要让够得着、摸得见的教育启迪、励志孩子。3.评价激励,用鼓励推动家长学校工作向前行。定期召开家长学校开学典礼,总结表彰大会。编订家长学校工作手册、建立家长学校示范班的评估体系。严格做到“六有”,即有计划、有指导、有总结、有监督、有反馈、有表彰。一学年一计划、一活动一指导、一学期一总结、一班一监管、一活动一反馈、一学期一表彰。4.课题推进。培育智慧型家长学校教师.学校在推进家庭教育工程中,家长们把它当作知识在学,老师们把它当作课题来钻。学校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长教育素养的途径与方式研究”的课题研究。通过研究使家长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家庭教育是主导、学校教育是阵地的育人理念。与学校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地教育氛围。

四、推进家庭教育手段、管理、观念、内容、方法

家长委员会范文篇8

目前,一场中小学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正在全国大地逐步展开,这就是教师聘任制。然而,在具体的教师聘任中,常常出现许多的偏离或歪曲,最明显的在于教师的聘任权属于谁的问题上。有人以为,权力当然是属于国家教育管理机关,因为目前的中小学义务教育都是国家在掏钱;有人认为应属于学校校长,现在是校长负责制;还有人认为应属于全体教师,教师是国家的主人翁,他们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等等。我们认为,造成这一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指导思想……

二、聘任权应属于以校长为首的学校教师聘任委员会

我们认为,教师聘任权应属于以校长为首的学校教师聘任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模式是:上级教育管理机关制定相对具体的指导思想和最低要求,学校领导听取教职工民主大会的建议,结合上级思想和要求,成立以校长为首的、上级教育管理人员、教职工、学生、社会人士(含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学校教师聘任委员会,具体负责教师的聘任工作。之所以要成立一个学校教师聘任委员会来全面负责,我们认为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教师的责任,事关多个相关主体的利益。首先,一个学校的兴衰有关国家的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的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1]。作为义务教育的兴办者和投资者,国家当然有权对学校的教师的聘用提出自己的要求,那么,作为国家管理教育的各级代表,是有权聘用教师的;其次,教师的聘用,事关全体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第五款规定:教师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1]。随着民主管理的时展,一个学校的教师聘用如果缺乏教师的参与,那必定缺少有关教师聘用的有益建议,甚至会造成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最后,学校总在一定的地方,总为一定地方的人民的教育服务。当地人民是教育的受益者,同时也是当地教育经费的主要支付者,他们也有权对教师的聘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学生、家长和地方知名人士无疑是他们的最好代表。总而言之,教师的聘用,事关多个主体的切身利益,而教师的聘用仅仅只有一个主体做出决策,肯定是不完整的。因而,成立一个多主体参与的、集体决策的教师聘任委员会是非常必要的。

(二)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循环论)告诉我们,一个系统要走向有序,系统开放,与外界有能源、物质、信息的交换,这是必要条件[2]。

首先,从信息的角度看,多种主体参与教师聘用的决策,有利于把多种信息带入学校,有利于学校同外部的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有利于科学地决策。

1.学校教师聘任委员会中有上级教育管理机关的成员(或思想),他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对于外界有更多的了解,加上他们更多的管理方面的知识结构,这使他们带来了不仅仅是有更高更远的目光,而且往往还有更为科学的决策思想。

2.教师聘用决策中如果有学生的建议那将非常有利于教师聘任的更好实施。教师工作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教师的工作能力如何,水平如何,学生是非常清楚的。聘用教师不听取学生的意见那将是非常遗憾的。

3.作为地方教育的直接支付者和得益者,地方人士(含学生家长)对教育的关心不会低于教育的实施者。因为地方教育的兴衰直接相关于地方的经济发展,直接相关于当地的每一个家庭。他们中的不少人士阅历丰富,甚至于对于教育有非常独特的见解和深远的目光,加以借鉴,不无裨益。这样,随着更多有益信息的获得,将会有力地提高教师聘任决策的有效性。

其次,系统科学《协同论》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含有大量子系统的复杂系统,在与外界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开放条件下,通过各子系统工程之间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就能够产生各子系统相互默契合作的协同现象和相干效应,使系统能够自动在宏观上产生空间、时间或功能的有序结构,出现新的稳定状态[3]。我们认为,从竞争和协作的角度来看,多个主体的参与也是非常有利于教师聘任的。由于多个主体参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从单一主体决策的方式变成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非线性关系的决策方式。一个学校的兴衰,教育主管部门身系重责,他们愿意看到学校的兴盛,他们愿意看到学校能聘用到更好的教师;学生最大的希望莫过于拥有最好的教师;而地方人士更是希望地方的教育兴旺发达,能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惠及千家万户。这在主观上和客观上都有利于他们共同把一个学校办好,有利于他们协作。同时,每一个主体都想方设法能在教师聘任中最大地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说服其他主体,使自己的建议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采纳,因此他们都会在教师聘用中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这使教师聘任决策不断地注入活力,激活这一体制与时代同进步。总而言之,多个主体的共同参与,竞争而协作,不仅仅会提供更多的有利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而且,将会有力地激活这一制度,使它形成良好的有序的状态。

(三)从当今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同时,还进一步促进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其突出表现为鼓励和支持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共同分享学校的决策权力。如美国通过推广校本管理的模式,把权力下放到学校,增加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同时又在学校实行广泛的决策参与。美国达德县实行学校理事会制度,成员由校长、工会代表、教师代表、学生、职工和家长共同组成,决定学校的重要事情;芝加哥公立学校规定各级学校要建立地方学校理事会,成员由6位家长、2名教师、1名学生代表和校长组成。理事会拥有分配预算、教学改革、职工解雇校长等权力[4]。在英国,国家改组学校管理委员会,在学校管理委员会成员构成上,减少地方教育当局代表名额,增加家长和当地社会代表人数,使家长和社会代表超过半数,确保学校对家长和社区负责。同时加强学校管理委员会人事权,使其具有决定校长、副校长以及学校教职员工和招聘及解聘的权力[5]。而法国,1989年通过的《教育指导法》大大加强了学校的自治,扩充学校内部管理实体——学校委员会成员成分、数量及增加其权限。法国的校务委员会全体成员由30人组成,包括三方面数量相等的代表:学校领导及管辖学校地方行政人员代表,学校员工代表及家长和学生代表[4]。

然而,教师的聘任权如果说只属于某一单一主体常常会导致教师聘用的混乱和恶意竞争。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的聘用仍以上一级的教育管理机关为决定者,一个统一的文件,规定教师聘用的几大条几大块,合乎者上,不合者下,统一“一刀切”,似乎很公正。但是,教师的具体工作在学校,上级教育管理机关不可能天天派人呆在学校,了解学校对教师的要求;退一步讲,即使了解,也不会超过在下面主持日常工作的校长。这种对人员的聘用方式无异于“隔靴搔痒”,作用不大了。而聘任权完全属于学校校长,则往往导致校长权力膨胀,滋生腐败。校长一个人决定教师的命运,这在许多学校已把教师聘任制演变成拉帮结派,甚至导致一些“校长或乡负责人产生一些侵犯教师权益,违背教育规律,违反有关政策法规以致产生一些新的腐败”[6],比如说有的校长宁愿用一些新手以求节约经费,在工作中安排亲友等等。再次,如果权力只属于全体教师,像现在流行的校长聘班主任,班主任聘教师,或教师民主选举之类等等,这样往往导致一些新老教师无人聘请,讲关系,讲人情等等一种庸俗化的局面。总之,教师的聘用不能只属于某一单一主体,而应该是多主体参与的一种委员会形式,这样才可以避免许多失误和人为的扭曲,使得这一机制能够有效地激活教师队伍,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中小学教师。

三、教师聘任委员会制的优越性

从国外这种制度的实施和国内的一些试点情况来看,这一新的体制对于教育产生的优点比我们设想的还要更好。我们认为,这种以校长为首的教师聘任委员会制有以下几个优异之处:

(一)有利于避免聘用教师的感情化和决策的个人化,加大了决策的科学性。一个由众多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委员会,任何个人的冲动都不会奏效。只有说服大家,使大家信服,一个决定才能得以实施。

(二)有利于减轻校长实施改革的压力,使得改革能够得以平衡过渡。在现实中,许多基层的校长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之中,特别在有落聘人员的情况下,往往成为矛盾的焦点,甚至成为改革的牺牲者。这种由多主体组成的委员会制可以为校长承担一定的压力,这是因为决定不是由一个人做出的,而是由众多人员共同做出的,也更能让人信服,也更使人容易接受;同时,矛盾也往往不易针对个人,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校长减轻了压力。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改革的认识水平和教师自身素质。教师聘任委员会制的实施,将使教职员工认识到,个人的得失相对于整个学校,甚至于整个地方教育的兴衰是渺小的。当地全体人民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事关千家万户。这也使教师认识到只有随着时代共同进步,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才能够不落伍于时代。

(四)有利于扼制学校的腐败现象。目前,许多学校的乱收费、请客送礼现象十分严重。这一体制的实施,对于校领导权力的失控现象、对于教师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将会得到有力的控制。一个校长、教师在工作中,我行我素,以获取自己最大利益,而不管集体和他人的权益,那么,将会受到教师聘任委员的有力监督,并会在下一次的聘任时失去受聘机会。

(五)有利于地方教育的发展,提高地方兴学的积极性。多个相关于学校利益的主体参与了教师的聘任,这些主体在行使权力时,不能再以一己之利为出发点,而是以一个地方的教育兴衰为中心,提高了公民参与地方兴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蒋文良.现行教育法规辑要[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1995,17,28.

[2]查有梁。系统科学与教育科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8.

[3]张文焕。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现代管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257.

[4]徐辉.当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0~34

家长委员会范文篇9

目前,一场中小学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正在全国大地逐步展开,这就是教师聘任制。然而,在具体的教师聘任中,常常出现许多的偏离或歪曲,最明显的在于教师的聘任权属于谁的问题上。有人以为,权力当然是属于国家教育管理机关,因为目前的中小学义务教育都是国家在掏钱;有人认为应属于学校校长,现在是校长负责制;还有人认为应属于全体教师,教师是国家的主人翁,他们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等等。我们认为,造成这一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指导思想……

二、聘任权应属于以校长为首的学校教师聘任委员会

我们认为,教师聘任权应属于以校长为首的学校教师聘任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模式是:上级教育管理机关制定相对具体的指导思想和最低要求,学校领导听取教职工民主大会的建议,结合上级思想和要求,成立以校长为首的、上级教育管理人员、教职工、学生、社会人士(含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学校教师聘任委员会,具体负责教师的聘任工作。之所以要成立一个学校教师聘任委员会来全面负责,我们认为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教师的责任,事关多个相关主体的利益。首先,一个学校的兴衰有关国家的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的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1]。作为义务教育的兴办者和投资者,国家当然有权对学校的教师的聘用提出自己的要求,那么,作为国家管理教育的各级代表,是有权聘用教师的;其次,教师的聘用,事关全体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第五款规定:教师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1]。随着民主管理的时展,一个学校的教师聘用如果缺乏教师的参与,那必定缺少有关教师聘用的有益建议,甚至会造成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最后,学校总在一定的地方,总为一定地方的人民的教育服务。当地人民是教育的受益者,同时也是当地教育经费的主要支付者,他们也有权对教师的聘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学生、家长和地方知名人士无疑是他们的最好代表。总而言之,教师的聘用,事关多个主体的切身利益,而教师的聘用仅仅只有一个主体做出决策,肯定是不完整的。因而,成立一个多主体参与的、集体决策的教师聘任委员会是非常必要的。

(二)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循环论)告诉我们,一个系统要走向有序,系统开放,与外界有能源、物质、信息的交换,这是必要条件[2]。

首先,从信息的角度看,多种主体参与教师聘用的决策,有利于把多种信息带入学校,有利于学校同外部的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有利于科学地决策。

1.学校教师聘任委员会中有上级教育管理机关的成员(或思想),他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对于外界有更多的了解,加上他们更多的管理方面的知识结构,这使他们带来了不仅仅是有更高更远的目光,而且往往还有更为科学的决策思想。

2.教师聘用决策中如果有学生的建议那将非常有利于教师聘任的更好实施。教师工作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教师的工作能力如何,水平如何,学生是非常清楚的。聘用教师不听取学生的意见那将是非常遗憾的。

3.作为地方教育的直接支付者和得益者,地方人士(含学生家长)对教育的关心不会低于教育的实施者。因为地方教育的兴衰直接相关于地方的经济发展,直接相关于当地的每一个家庭。他们中的不少人士阅历丰富,甚至于对于教育有非常独特的见解和深远的目光,加以借鉴,不无裨益。这样,随着更多有益信息的获得,将会有力地提高教师聘任决策的有效性。

其次,系统科学《协同论》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含有大量子系统的复杂系统,在与外界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开放条件下,通过各子系统工程之间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就能够产生各子系统相互默契合作的协同现象和相干效应,使系统能够自动在宏观上产生空间、时间或功能的有序结构,出现新的稳定状态[3]。我们认为,从竞争和协作的角度来看,多个主体的参与也是非常有利于教师聘任的。由于多个主体参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从单一主体决策的方式变成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非线性关系的决策方式。一个学校的兴衰,教育主管部门身系重责,他们愿意看到学校的兴盛,他们愿意看到学校能聘用到更好的教师;学生最大的希望莫过于拥有最好的教师;而地方人士更是希望地方的教育兴旺发达,能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惠及千家万户。这在主观上和客观上都有利于他们共同把一个学校办好,有利于他们协作。同时,每一个主体都想方设法能在教师聘任中最大地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说服其他主体,使自己的建议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采纳,因此他们都会在教师聘用中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这使教师聘任决策不断地注入活力,激活这一体制与时代同进步。总而言之,多个主体的共同参与,竞争而协作,不仅仅会提供更多的有利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而且,将会有力地激活这一制度,使它形成良好的有序的状态。

(三)从当今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同时,还进一步促进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其突出表现为鼓励和支持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共同分享学校的决策权力。如美国通过推广校本管理的模式,把权力下放到学校,增加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同时又在学校实行广泛的决策参与。美国达德县实行学校理事会制度,成员由校长、工会代表、教师代表、学生、职工和家长共同组成,决定学校的重要事情;芝加哥公立学校规定各级学校要建立地方学校理事会,成员由6位家长、2名教师、1名学生代表和校长组成。理事会拥有分配预算、教学改革、职工解雇校长等权力[4]。在英国,国家改组学校管理委员会,在学校管理委员会成员构成上,减少地方教育当局代表名额,增加家长和当地社会代表人数,使家长和社会代表超过半数,确保学校对家长和社区负责。同时加强学校管理委员会人事权,使其具有决定校长、副校长以及学校教职员工和招聘及解聘的权力[5]。而法国,1989年通过的《教育指导法》大大加强了学校的自治,扩充学校内部管理实体——学校委员会成员成分、数量及增加其权限。法国的校务委员会全体成员由30人组成,包括三方面数量相等的代表:学校领导及管辖学校地方行政人员代表,学校员工代表及家长和学生代表[4]。

然而,教师的聘任权如果说只属于某一单一主体常常会导致教师聘用的混乱和恶意竞争。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的聘用仍以上一级的教育管理机关为决定者,一个统一的文件,规定教师聘用的几大条几大块,合乎者上,不合者下,统一“一刀切”,似乎很公正。但是,教师的具体工作在学校,上级教育管理机关不可能天天派人呆在学校,了解学校对教师的要求;退一步讲,即使了解,也不会超过在下面主持日常工作的校长。这种对人员的聘用方式无异于“隔靴搔痒”,作用不大了。而聘任权完全属于学校校长,则往往导致校长权力膨胀,滋生腐败。校长一个人决定教师的命运,这在许多学校已把教师聘任制演变成拉帮结派,甚至导致一些“校长或乡负责人产生一些侵犯教师权益,违背教育规律,违反有关政策法规以致产生一些新的腐败”[6],比如说有的校长宁愿用一些新手以求节约经费,在工作中安排亲友等等。再次,如果权力只属于全体教师,像现在流行的校长聘班主任,班主任聘教师,或教师民主选举之类等等,这样往往导致一些新老教师无人聘请,讲关系,讲人情等等一种庸俗化的局面。总之,教师的聘用不能只属于某一单一主体,而应该是多主体参与的一种委员会形式,这样才可以避免许多失误和人为的扭曲,使得这一机制能够有效地激活教师队伍,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中小学教师。

三、教师聘任委员会制的优越性

从国外这种制度的实施和国内的一些试点情况来看,这一新的体制对于教育产生的优点比我们设想的还要更好。我们认为,这种以校长为首的教师聘任委员会制有以下几个优异之处:

(一)有利于避免聘用教师的感情化和决策的个人化,加大了决策的科学性。一个由众多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委员会,任何个人的冲动都不会奏效。只有说服大家,使大家信服,一个决定才能得以实施。

(二)有利于减轻校长实施改革的压力,使得改革能够得以平衡过渡。在现实中,许多基层的校长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之中,特别在有落聘人员的情况下,往往成为矛盾的焦点,甚至成为改革的牺牲者。这种由多主体组成的委员会制可以为校长承担一定的压力,这是因为决定不是由一个人做出的,而是由众多人员共同做出的,也更能让人信服,也更使人容易接受;同时,矛盾也往往不易针对个人,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校长减轻了压力。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改革的认识水平和教师自身素质。教师聘任委员会制的实施,将使教职员工认识到,个人的得失相对于整个学校,甚至于整个地方教育的兴衰是渺小的。当地全体人民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事关千家万户。这也使教师认识到只有随着时代共同进步,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才能够不落伍于时代。

(四)有利于扼制学校的腐败现象。目前,许多学校的乱收费、请客送礼现象十分严重。这一体制的实施,对于校领导权力的失控现象、对于教师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将会得到有力的控制。一个校长、教师在工作中,我行我素,以获取自己最大利益,而不管集体和他人的权益,那么,将会受到教师聘任委员的有力监督,并会在下一次的聘任时失去受聘机会。

(五)有利于地方教育的发展,提高地方兴学的积极性。多个相关于学校利益的主体参与了教师的聘任,这些主体在行使权力时,不能再以一己之利为出发点,而是以一个地方的教育兴衰为中心,提高了公民参与地方兴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蒋文良.现行教育法规辑要[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1995,17,28.

[2]查有梁。系统科学与教育科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8.

[3]张文焕。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现代管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257.

[4]徐辉.当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0~34

家长委员会范文篇10

目前,一场中小学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正在全国大地逐步展开,这就是教师聘任制。然而,在具体的教师聘任中,常常出现许多的偏离或歪曲,最明显的在于教师的聘任权属于谁的问题上。有人以为,权力当然是属于国家教育管理机关,因为目前的中小学义务教育都是国家在掏钱;有人认为应属于学校校长,现在是校长负责制;还有人认为应属于全体教师,教师是国家的主人翁,他们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等等。我们认为,造成这一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指导思想……

二、聘任权应属于以校长为首的学校教师聘任委员会

我们认为,教师聘任权应属于以校长为首的学校教师聘任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模式是:上级教育管理机关制定相对具体的指导思想和最低要求,学校领导听取教职工民主大会的建议,结合上级思想和要求,成立以校长为首的、上级教育管理人员、教职工、学生、社会人士(含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学校教师聘任委员会,具体负责教师的聘任工作。之所以要成立一个学校教师聘任委员会来全面负责,我们认为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教师的责任,事关多个相关主体的利益。首先,一个学校的兴衰有关国家的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的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1]。作为义务教育的兴办者和投资者,国家当然有权对学校的教师的聘用提出自己的要求,那么,作为国家管理教育的各级代表,是有权聘用教师的;其次,教师的聘用,事关全体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第五款规定:教师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1]。随着民主管理的时展,一个学校的教师聘用如果缺乏教师的参与,那必定缺少有关教师聘用的有益建议,甚至会造成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最后,学校总在一定的地方,总为一定地方的人民的教育服务。当地人民是教育的受益者,同时也是当地教育经费的主要支付者,他们也有权对教师的聘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学生、家长和地方知名人士无疑是他们的最好代表。总而言之,教师的聘用,事关多个主体的切身利益,而教师的聘用仅仅只有一个主体做出决策,肯定是不完整的。因而,成立一个多主体参与的、集体决策的教师聘任委员会是非常必要的。

(二)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循环论)告诉我们,一个系统要走向有序,系统开放,与外界有能源、物质、信息的交换,这是必要条件[2]。

首先,从信息的角度看,多种主体参与教师聘用的决策,有利于把多种信息带入学校,有利于学校同外部的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有利于科学地决策。

1.学校教师聘任委员会中有上级教育管理机关的成员(或思想),他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对于外界有更多的了解,加上他们更多的管理方面的知识结构,这使他们带来了不仅仅是有更高更远的目光,而且往往还有更为科学的决策思想。

2.教师聘用决策中如果有学生的建议那将非常有利于教师聘任的更好实施。教师工作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教师的工作能力如何,水平如何,学生是非常清楚的。聘用教师不听取学生的意见那将是非常遗憾的。

3.作为地方教育的直接支付者和得益者,地方人士(含学生家长)对教育的关心不会低于教育的实施者。因为地方教育的兴衰直接相关于地方的经济发展,直接相关于当地的每一个家庭。他们中的不少人士阅历丰富,甚至于对于教育有非常独特的见解和深远的目光,加以借鉴,不无裨益。这样,随着更多有益信息的获得,将会有力地提高教师聘任决策的有效性。

其次,系统科学《协同论》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含有大量子系统的复杂系统,在与外界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开放条件下,通过各子系统工程之间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就能够产生各子系统相互默契合作的协同现象和相干效应,使系统能够自动在宏观上产生空间、时间或功能的有序结构,出现新的稳定状态[3]。我们认为,从竞争和协作的角度来看,多个主体的参与也是非常有利于教师聘任的。由于多个主体参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从单一主体决策的方式变成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非线性关系的决策方式。一个学校的兴衰,教育主管部门身系重责,他们愿意看到学校的兴盛,他们愿意看到学校能聘用到更好的教师;学生最大的希望莫过于拥有最好的教师;而地方人士更是希望地方的教育兴旺发达,能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惠及千家万户。这在主观上和客观上都有利于他们共同把一个学校办好,有利于他们协作。同时,每一个主体都想方设法能在教师聘任中最大地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说服其他主体,使自己的建议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采纳,因此他们都会在教师聘用中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这使教师聘任决策不断地注入活力,激活这一体制与时代同进步。总而言之,多个主体的共同参与,竞争而协作,不仅仅会提供更多的有利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而且,将会有力地激活这一制度,使它形成良好的有序的状态。

(三)从当今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同时,还进一步促进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其突出表现为鼓励和支持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共同分享学校的决策权力。如美国通过推广校本管理的模式,把权力下放到学校,增加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同时又在学校实行广泛的决策参与。美国达德县实行学校理事会制度,成员由校长、工会代表、教师代表、学生、职工和家长共同组成,决定学校的重要事情;芝加哥公立学校规定各级学校要建立地方学校理事会,成员由6位家长、2名教师、1名学生代表和校长组成。理事会拥有分配预算、教学改革、职工解雇校长等权力[4]。在英国,国家改组学校管理委员会,在学校管理委员会成员构成上,减少地方教育当局代表名额,增加家长和当地社会代表人数,使家长和社会代表超过半数,确保学校对家长和社区负责。同时加强学校管理委员会人事权,使其具有决定校长、副校长以及学校教职员工和招聘及解聘的权力[5]。而法国,1989年通过的《教育指导法》大大加强了学校的自治,扩充学校内部管理实体——学校委员会成员成分、数量及增加其权限。法国的校务委员会全体成员由30人组成,包括三方面数量相等的代表:学校领导及管辖学校地方行政人员代表,学校员工代表及家长和学生代表[4]。

然而,教师的聘任权如果说只属于某一单一主体常常会导致教师聘用的混乱和恶意竞争。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的聘用仍以上一级的教育管理机关为决定者,一个统一的文件,规定教师聘用的几大条几大块,合乎者上,不合者下,统一“一刀切”,似乎很公正。但是,教师的具体工作在学校,上级教育管理机关不可能天天派人呆在学校,了解学校对教师的要求;退一步讲,即使了解,也不会超过在下面主持日常工作的校长。这种对人员的聘用方式无异于“隔靴搔痒”,作用不大了。而聘任权完全属于学校校长,则往往导致校长权力膨胀,滋生腐败。校长一个人决定教师的命运,这在许多学校已把教师聘任制演变成拉帮结派,甚至导致一些“校长或乡负责人产生一些侵犯教师权益,违背教育规律,违反有关政策法规以致产生一些新的腐败”[6],比如说有的校长宁愿用一些新手以求节约经费,在工作中安排亲友等等。再次,如果权力只属于全体教师,像现在流行的校长聘班主任,班主任聘教师,或教师民主选举之类等等,这样往往导致一些新老教师无人聘请,讲关系,讲人情等等一种庸俗化的局面。总之,教师的聘用不能只属于某一单一主体,而应该是多主体参与的一种委员会形式,这样才可以避免许多失误和人为的扭曲,使得这一机制能够有效地激活教师队伍,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中小学教师。

三、教师聘任委员会制的优越性

从国外这种制度的实施和国内的一些试点情况来看,这一新的体制对于教育产生的优点比我们设想的还要更好。我们认为,这种以校长为首的教师聘任委员会制有以下几个优异之处:

(一)有利于避免聘用教师的感情化和决策的个人化,加大了决策的科学性。一个由众多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委员会,任何个人的冲动都不会奏效。只有说服大家,使大家信服,一个决定才能得以实施。

(二)有利于减轻校长实施改革的压力,使得改革能够得以平衡过渡。在现实中,许多基层的校长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之中,特别在有落聘人员的情况下,往往成为矛盾的焦点,甚至成为改革的牺牲者。这种由多主体组成的委员会制可以为校长承担一定的压力,这是因为决定不是由一个人做出的,而是由众多人员共同做出的,也更能让人信服,也更使人容易接受;同时,矛盾也往往不易针对个人,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校长减轻了压力。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改革的认识水平和教师自身素质。教师聘任委员会制的实施,将使教职员工认识到,个人的得失相对于整个学校,甚至于整个地方教育的兴衰是渺小的。当地全体人民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事关千家万户。这也使教师认识到只有随着时代共同进步,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才能够不落伍于时代。

(四)有利于扼制学校的腐败现象。目前,许多学校的乱收费、请客送礼现象十分严重。这一体制的实施,对于校领导权力的失控现象、对于教师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将会得到有力的控制。一个校长、教师在工作中,我行我素,以获取自己最大利益,而不管集体和他人的权益,那么,将会受到教师聘任委员的有力监督,并会在下一次的聘任时失去受聘机会。

(五)有利于地方教育的发展,提高地方兴学的积极性。多个相关于学校利益的主体参与了教师的聘任,这些主体在行使权力时,不能再以一己之利为出发点,而是以一个地方的教育兴衰为中心,提高了公民参与地方兴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蒋文良.现行教育法规辑要[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1995,17,28.

[2]查有梁。系统科学与教育科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8.

[3]张文焕。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现代管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257.

[4]徐辉.当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