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管理制度十篇

时间:2023-05-06 18:15:07

常见病管理制度

常见病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水稻种植;病害;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S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095

在黑龙江区域水稻种植常见病害防治过程中,技术部门必须加大力度,利用无公害药物实施防治工作,创新方式与手段,总结水稻病害防治重点,进而完善防治工作,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

1 水稻种植常见病害分析

1.1 水稻种植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种植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发病形式分为青枯病与黄枯病2种,其发病机制不同,发病反应也不同。青枯病属于水稻生理问题,一般情况下,发病时间是在水稻秧田期间,病发后秧苗会出现蘑菇形状的结节,发病原因是栽培人员没有利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方式实施工作,并且在秧田期间不能对其进行适当的管理,这对水稻的生长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水稻黄枯病是属于真菌性病害,与水稻青枯病的发病时间一致,在发病的时候,水稻秧苗会出现发育不良的现象,很容易折断,水稻新叶枯黄、萎缩,并且从根部开始腐烂,对水稻的正常生长造成严重影响[2]。

1.2 水稻种植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对水稻生长效率产生决定性影响,主要因为其是主要病害之一,具有危害大、涉及方面广的特点,导致水稻出现产量减少、质量降低的现象。水稻稻瘟病是在水稻全部发育良好的时候发生的,根据发病部位与特点可以将其分为:水稻稻穗颈瘟、水稻叶瘟、水稻苗瘟以及水稻粒瘟,在黑龙江区域最为常见的水稻稻瘟病害就是水稻叶瘟与水稻稻穗颈瘟,农业科技部门必须予以一定重视[3]。

1.3 水稻种植纹枯病

在黑龙江区域,水稻纹枯病是较为常见的,也是水稻种植中主要病害之一,此类病害从稻苗初步生长到稻穗期间都可能发生,尤其在水稻抽穗的时候,极其容易感染此类病害。水稻纹枯病的发病原因就是水稻受到真菌感染,对水稻叶子与谷穗有一定的危害,很容易出现水稻倒伏的现象,对其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水稻纹枯病对水稻的危害程度取决于真菌感染程度、施肥管理程度、浇水管理程度、水稻种植密度与水稻自身的抗病能力,同时,水稻种植区域的气候与温度也会对其产生影响,技术人员必须要树立正确的防治意识,以便于提升防治管理效率。

2 水稻种植常见病害防治措施

2.1 水稻种植立枯病防治措施

在田间管理的时候,管理人员要对播种时期与苗床整顿使其加以重视,在科学、合理的x择水稻种植品种之后,适当的控制播种数量。在播种水稻之前,技术人员要重视苗床整顿工作,控制苗床的酸碱程度,尽量将其控制在4.5~5.5之间,保证水稻苗能够有效生长。对于药物管理工作,技术人员可以利用营养调理剂、生根药剂等,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一旦发现有感染水稻立枯病的植株,就要喷洒治疗药物,减少危害数量。

2.2 水稻种植稻瘟病防治策略

在水稻栽培阶段,必须科学使用化肥,合理控制氮肥的使用比例。在水稻感染稻瘟病初期,管理人员就要在发病区域喷洒病情控制药物,尤其是周围没有感染病毒的植株,要做好防治工作,保证能够预防病害范围扩大。水稻稻瘟病的治疗药物有:三环唑、稻瘟灵等,技术人员应该根据稻瘟病发生的部位与症状选择药物,合理控制药物喷洒次数,使病情得以控制。

2.3 水稻种植纹枯病防治策略

技术人员在水稻苗移栽的时候,就要对其真菌或是菌核进行清除、销毁,避免出现病害复发的现象。在水稻浇灌时期,技术人员要将浅、湿浇灌体系结合到一起,保证能够给予水稻充足的水分。在管理施肥工作的时候,技术人员要合理控制肥料中氮、磷、钾的含量。水稻纹枯病的治疗药物有:三唑酮、已唑醇等。

3 结语

除以上几种水稻种植病害外,水稻在种植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病害,需要技术人员与防治人员全面分析病害发生原因,制定完善的防治制度,合理控制浇灌尺度,选择能够提升植株抗病能力的肥料,使用无公害水稻病害预防、治疗药物,进而提高水稻种植常见病害预防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刚.浅析水稻种植常见病害及防治[J].四川农业科技,2014(8):40-41.

常见病管理制度篇2

【摘要】 目的 探讨虎杖苷(PD)对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小鼠心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及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VB3感染组、CVB3感染加PD治疗组和PD对照组,分别在实验的第3、7、10、14、21、30天处死动物,留取血清和心肌标本,PFU法测定心肌组织内感染性病毒颗粒,免疫组化检测心肌CD34表达,显微镜下计数心肌组织MVD。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感染组小鼠MVD计数增加(P<0.05);与感染组比较,PD治疗组小鼠心肌组织内病毒滴度明显低于感染组(P<0.05); MVD计数显著增高,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PD可以明显减轻病毒性心肌炎时心肌病理损害,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抗CVB3病毒和使心肌MVD增高有关。

【关键词】 虎杖苷 柯萨奇B3病毒 病毒性心肌炎 MVD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gulation effect of PD on the MVD of myocardia1 tissue and the effect of PD on viral myocarditis in vivo.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male Balb/c mice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four groups:normal control group,the Coxsackie virus B3(CVB3) infected group,the CVB3 infected and PD treated group,PD control group.They were killed on days 3,7,10,14,21and 30 respectively.Serum and cardiac muscle were preserved.Virus titer in heart by plaqeforming assay.The CD34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ies and medical imagine analysis were performed.Results Markedly increased microvessel density were observed in the myocardial tissue of infected mice in comparison with contro1 group (P<0.05).Virus titer in group of CVB3 infected mi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of infected mice with PD treatment.Markedly increased microvessel density were observed in PDtreated group in comparison with CVB3 infected group (P<0.05),mortality was greatly reduced.Conclusion PD therapy improved the severity of myocardial lesions in viral myocarditis.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D might be mediated through resisting CVB3 and markedly increased microvessel density.

【Key words】 polydatin,CVB3,viral myocarditis,microvessel density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疾患,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但西医缺乏对本病的有效治疗药物。近几年来中药虎杖苷(PD)在防治冠心病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有PD提取液具有抗CVB3病毒的作用的报道[1],但无PD单体治疗VMC的相关报道。本实验旨在分析心肌病理改变与MVD之间的关系,探讨PD单体对VMC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CVB3病毒Nancy株购自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经Hela细胞培养扩增后,冻融3次,上清液分装,测得半数组织感染率(TCID50)为106/ml,小量分装后-80℃保存备用; Balb/c小鼠购自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PF级,雄性,2~4周龄,体重12~18 g,共120只;虎杖苷由第一军医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提供;Rabbit anti CD34购自美国Neuwork公司;免疫组化SP试剂盒购自北京中山试剂公司; PBS缓冲液由山东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提供;多聚赖氨酸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DAB显色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Mouse VEGF ELISA Kit,FMK 0014购自Jingmei Biotech Co., Ltd公司。

1.2 心肌炎模型的制备和分组 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感染组30只和PD治疗组30只,每只腹腔接种0.1

ml TCID50为106/ml的CVB3病毒液;正常对照组30只和PD对照组30只,每只腹腔接种0.1 ml不含CVB3的Eagle’s液。病毒接种日为0 d。PD治疗组从接种病毒稀释液3 d后、PD对照组从接种Eagle’s液3 d后,每日尾静脉注射0.2 mmol/L的PD 0.1 ml,连续7 d;正常对照组和感染组均每日尾静脉注射0.1 ml生理盐水,连续7 d。

1.3 标本留取 分别在接种后的第3、7、10、14、21、30天,每组随机抽取5只小鼠经眼球采血后断颈处死并留取心脏。将血离心后分装血清于-80℃冻存,无菌条件下取心脏,称重。一半用于病毒滴度测定,一半置4%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 μm连续切片,备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

1.4 检测项目

1.4.1 光镜下观察: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HE染色后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心脏坏死的范围和细胞浸润范围用对照双盲法评分。心肌病理评分标准:0级:无心肌损害;1级:1或2个小病灶;2级:数个小病灶;3级:多个小病灶或严重的大病灶;4级:多个大病灶,弥漫性浸润或坏死。

1.4.2 病毒滴定:采用国际通用的病毒滴定法——PFU(Plaqueforming unit)法,即空斑形成技术定量测定心肌组织内感染性病毒颗粒。①多孔板内单层细胞的制备:将已经长成单层的Hela细胞以0.25%胰酶消化,吹打分散,以105/ml的细胞浓度定量接种在16孔培养板内,5%CO2、37℃培养,24 h后长成单层备用。②心肌组织病毒分离和病毒毒力的滴定:将心肌组织称重后用微量匀浆器进行匀浆,加含有2%小牛血清的1640培养液吹打,以10 000 r/min转速离心,取上清液0.1 ml用PBS以1∶10、20、40、80、160、320、640、1 280进行系列稀释,取各稀释液0.1 ml分别加入已经长成单层的Hela细胞上,5%CO2、37℃培养,每日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倒置显微镜下进行空斑计数。③免疫组化SP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D34的表达:石蜡标本脱蜡,采用微波抗原修复,滴加正常动物血清,过夜,滴加一抗为CD34兔多克隆抗体(1∶100),4℃过夜,滴加生物素化二抗,再滴加链霉亲和素一生物素化过氧化物酶复合物,DBA显色,苏木素复染,脱水,透明,封片。用已知显色阳性的心肌切片作为阳性对照,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根据Weidner评判标准计数MVD,凡呈现棕黄色单个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群者均作为一个血管计数,肌层较厚及管腔面积大于8个红细胞的血管不计数。先在低倍镜下寻找血管高密度区,再在高倍镜下计数微血管数目。在3个血管最多的区域400倍下进行计数,分别计数每区域5个视野,取均值。

1.5 统计学处理 各组照片应用Simple PCI图像分析系统分析。采用SPSS11.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一般状况 正常对照组和PD对照组小鼠活动力强,毛色均匀光泽,进食正常,体重逐日增加。接种病毒小鼠在感染2~3 d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皮毛不光泽且呈束状,活动、摄食减少,腹泻;病毒接种4~5 d时,病毒对照组小鼠或烦躁不安,相互撕咬,或纳差精神萎靡,开始死亡;PD治疗组症状则相对较轻。14 d后逐渐恢复进食、活动,感染小鼠病情趋于恢复。PD治疗组的小鼠存活率显著高于感染组,见表1(P<0.05)。表1 各组小鼠生存率

2.2 心脏大体变化 正常对照组和PD对照组小鼠心脏色泽鲜红,富有光泽。病毒对照组小鼠在接种病毒7 d后,心脏色黯红、肿大,心外膜下可见灶状或片状病变区,心脏外有大量白色膜状渗出物覆盖,白色渗出物擦不掉;PD治疗组比病毒对照组明显减轻,仅见有少量的坏死灶和炎性细胞浸润。

2.3 心肌病理改变 正常对照组和PD对照组小鼠心肌组织均无病理改变:心肌细胞呈短圆柱状,胞浆丰富而红染,胞核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心肌纤维之间有薄层结缔组织,核呈梭形,高倍镜下隐约可见横纹;心外膜为核扁平的间皮细胞,紧贴心肌纤维。

转贴于

病毒对照组小鼠心肌组织:在感染后3 d心肌就出现异常,心肌细胞出现肿胀、局灶性颗粒变性。第7天可见心肌细胞小灶性坏死,崩解,周围见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病变于感染后10~14 d时达高峰,心肌实质内散在面积较大的坏死灶,心尖处及室间隔最明显,坏死灶周围有较多炎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少量的中性粒细胞,并可见累及心外膜的大块状心肌坏死及心外膜的钙化。21 d后小鼠心肌基本恢复正常,炎细胞消散,部分小鼠心肌纤维化,结缔组织增生,坏死灶形成瘢痕。

PD治疗组心肌炎症和坏死等病理改变明显轻于病毒对照组,7 d时仅见少数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胞浆嗜伊红浓染,均质化,微细结构丧失。10 d时可见炎性细胞灶性浸润,有散在心肌细胞坏死。14 d后开始恢复正常。

各组小鼠心肌病理积分见表2。表2 CVB3感染小鼠的心肌病理积分

2.4 病毒分离 CVB3感染后3 d心肌已可分离出病毒,7 d时达高峰,10 d后即开始下降,21 d转为阴性。PD治疗组小鼠心肌组织内病毒滴度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P<0.05),并且在感染14 d时心肌内已分离不出病毒,说明虎杖甙具有显著的抗CVB3病毒功效。各感染CVB3小鼠病毒检测结果见表3。表3 CVB3感染小鼠的心脏病毒滴

2.5 计数微血管密度 经CD34免疫组化染色,正常小鼠心肌微血管着色较淡,密度稀疏(图1),而感染组小鼠和PD治疗组小鼠心肌内微血管尤其是心肌毛细血管的管壁可见明显的着色较重的棕黄色环(分别见图2,图3);计数病毒感染14d时各组每高倍视野微血管个数(表4),发现感染组微血管数目高于正常对照组小鼠(P<0.05),PD治疗组微血管数目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表4 小鼠心肌微血管密度

3 讨论

本实验中,与感染组小鼠相比,PD干预使VMC小鼠心肌炎细胞浸润及坏死显著减轻,存活率增加,提示接种CVB3后早期应用PD对实验性急性VMC有保护作用。PD治疗组小鼠心肌组织内病毒滴度明显低于感染组(P<0.05),并且在感染14 d时心肌内已分离不出病毒,说明虎杖苷具有显著的抗CVB3病毒功效。

最新研究发现,PD的有效成分白藜芦醇对参与柯萨奇病毒复制的蛋白酪氨酸激酶PTK中Src亚类家族成员酶pp561ck和pp60csrc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可抑制免疫激活所致的炎症反应和病毒复制[2]。体外抗病毒作用研究发现,虎杖对CVB3具有一定直接杀灭作用,并且可抑制CVB3的生物合成[1]。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二:一是病毒的直接损害作用;二是免疫机制[3]。不管何种机制引起的损伤,都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缺血缺氧可能同时增加促血管生长因子和抗血管生长因子的产生,共同参与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过程,维持心肌血管的正常功能状态[4]。其中,最重要的正向调节血管生成因子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5]。VEGF能作用于全身血管内皮细胞,特异的促进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和迁移,并在血管发生和血管新生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6~8]。心包液中抗血管生长因子为内皮抑素 [4] 。如果促进因素占主导优势,最终表现为促血管的生成。

对血管生成的定量分析有许多方法,其中MVD是一个广泛采用的衡量血管发生的定量指标。本实验用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发现受损心肌周围有大量微血管生成。感染组小鼠心肌组织内微血管数目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多;PD治疗组心肌微血管不仅较正常小鼠明显增多,与感染组小鼠微血管数目比较也有显著意义。缺血缺氧是病毒性心肌炎重要病理生理过程,低氧条件下内皮细胞的许多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增殖受抑制,分化能力下降,并伴有低氧介导的细胞能动性降低,细胞抗损伤的修复能力下降等。PD一方面通过抑制CVB3复制、杀灭CVB3病毒,保护心肌细胞,使心肌受损程度减轻,缺血坏死面积减小;另一方面使血管新生过程中促进因素占优势,大量新生成熟、稳定的微血管的形成可以增加血供,为心肌输送更多的营养,促进炎症消散吸收,增强心功能,提高心肌细胞抗损伤的修复能力,均有利于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

本研究提示,PD有显著的抗CVB3病毒功效,可以增加VMC小鼠心肌MVD,对CVB3感染小鼠有明显保护作用,为PD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但具体通过何途径增高MVD,血管生成的负向调节如何受抑制,正向调节如何被促进,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卫华,肖红,陈科力,等.虎杖提取液抗柯萨奇病毒B3的实验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9):4748. [2] Yu R,Hebbar V,Kim DW,et al. Resveratrol inhibits phorbol ester and UVinduced activator protein 1 activation by interfering with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athways[J]. Mol Pharmacol,2001,60(1):217224.

[3] Liu P,Mason JW.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myocarditis. Circulation,2001,104(9): 10761082.

[4] Panchal VR,Rehman J,Nguyen AT,et al.Reduced pericardial levels of endostatin correlate with collateral development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J].2004,43(8):13831387.

[5] Tomanek RT, Zheng W. Role of growth factors in coronary morphogenesis[J]. Tex Heart Inst J, 2002, 29(4): 250254.

[6] Ehrbar M ,Metters A,Zammaretti P,et al.Endo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 and progenitor maturation by fibrinbound VEGF variants with 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ies to local cellular activity[J].J Control Re1ease,2005 ,101(13):93109.

常见病管理制度篇3

一、提高认识,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学校要切实提高学校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项工作有人管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各学校要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省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有关规定(试行)》,加强学校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根据传染病流行特点,重点做好麻疹、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急性传染病以及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要及时向市教育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当地医疗机构报告,并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及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工作,防止疫情扩散。积极配合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做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乙肝、乙脑、流脑等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各病种隔离期限为:流感样病例及麻疹7天、水痘及流行性腮腺炎14天、手足口病10天。)

各幼儿园、小学继续做好幼儿入园、小学生入学时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对未完成相关疫苗接种者,按规定及时进行补种。预防接种证查验率100%,疫苗补种率≥95%。

三、继续做好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继续加强对因病缺课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学校按照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要求,继续做好学生晨检、因病缺课学生病因追查与登记工作,每日及时上报学生缺课情况,并实行因病缺课每日零报告制度。

四、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卫生工作

各学校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以预防食物中毒和水污染事故为重点,健全卫生安全管理组织、制度和岗位责任制。要强化学校主要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将相关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市卫生监督所要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卫生的管理和监督,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各学校组织对学校食品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要固定食品采购渠道,严把各类食品及其原料的进货关,实行原料进货索证制度。要认真落实《学校食物中毒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要严格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各学校必须加强学校饮用水卫生日常管理工作,规范饮水设施(包括保温设施)的日常维护、清洗、消毒,提供桶装饮用水应采购有资质单位生产的并索取相关证照及水质检验报告,自备水质处理器提供纯净水的应采购具有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许可批件的产品并报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指导、同时需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确保为学生提供充足、安全卫生的饮水,防范介水传染病的发生。

五、做好学生健康体检工作

各学校要全面落实《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及时与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联系,对学生进行常规健康体检,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体检对象、项目及要求按《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及我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健康检查,确保体检工作质量。

各学校、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市中小学生免费体检实施方案》的要求,及时汇总、反馈、上报相关信息。

六、加强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工作

各学校要将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列入学校卫生的重点工作,完善学生健康档案,及时、准确收集反映学生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信息,并按照《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遵循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好视力低下、龋齿、沙眼、营养不良、肥胖、缺铁性贫血等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

今年我市对幼儿园中班儿童和小学三年级学生免费开展口腔检查,并对符合适应症儿童开展龋齿充填、窝沟封闭工作。各学校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相关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实施龋齿充填、窝沟封闭技术服务。

七、加强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各学校要根据学生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存在的健康危险行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活动。要特别重视预防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师资培训、同伴教育、知识竞赛及生活技能教育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师生进一步明确预防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重大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有更深刻的认识。各校要把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范围,要继续做好迎接省、市的不定期复查的准备工作,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申报银奖和金奖,不断改善学校健康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

结合我市创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各中小学慢性病防控知识授课时间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不少于2学时,覆盖率不低于60%;幼儿园利用家长会,每年至少举办2次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知识讲座,覆盖率达到100%。

为营造健康生活方式支持环境,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培养教职员工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能力,鼓励各学校积极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单位、示范食堂。

八、不断改善学校学习环境和质量

各学校要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要求,特别是2011年国家对教室照明的标准由原来的150LX提升到300LX,各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把改善教室照明、宿舍通风、学生食堂、饮用水、卫生保健室设施与设备条件作为工作重点,不断改善学校卫生工作条件和环境卫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抽查约30%的学校进行教学环境监测并进行评价,市卫生监督所要加强对学校卫生的监测监督工作。

九、积极开展学校卫生技术培训指导工作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要加强对校医或保健教师的业务培训,督促校医或保健教师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断提高他们的卫生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十、做好各类资料的整理建档和上报工作

各学校要做好《学校卫生档案》的建档工作;统一使用《健康教育工作档案》及《健康教育备课笔记》,认真做好健康教育资料收集和积累工作,按照《学校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方案》的要求,做好自我评价工作;填写《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调查卡》和学校卫生情况年度报表,按要求上报。

常见病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脑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333-01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1〗。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采取正确的行动的过程〖2〗。医疗护理行业是高风险的行业〖3〗。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护理安全愈来愈受到重视。及时发掘护理风险的危险因素,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防患于未然,提高服务质量,不仅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还对保证患者安全有重要的作用〖4〗。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以我院脑外科病房以往3年的住院患者病历为调查分析对象,时间纵深为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脑外科所有住院患者。住院时间长短不一,最短的为5d,最长的为11个月。患者的自身疾病严重程度也不同,包含自身疾病复杂且年龄偏高的患者,此类占总调查对象的5.9%。患者年龄分布为16-86岁,平均年龄57.2岁。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适中。

1.2 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目标调查对象的病历进行分析。调查侧重于发生护理问题的病历,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影响脑外科患者发生护理问题的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对获得的数据和资料使用EPIDATA3.3进行录入,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脑外科病房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本研究调查数据显示,我院脑外科2009年3月-2011年3月住院患者发生因护理安全导致的医疗差错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类:患者自身病情、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因素。在三个影响因素中,患者自身病情导致的医疗差错占71%;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及责任心原因占13;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力,管理不完善占16%。(见表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患者自身病情为主要影响因素,而监督管理不力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表1 脑外科病房 常见护理风险因素

2.2 风险因素分析

2.2.1 患者自身病情:患者自身病情是威胁脑外科病房护理风险发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数据显示,有占71%的患者是由于此原因发生危险。我院脑外科住院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病情的影响。一是患者经脑外伤后感知能力发生障碍,有出走和企图自杀的倾向。二是躁动不安的患者发生坠床或跌倒。三是病情严重,长期昏迷不醒发生压疮及冻疮。以上三种情况的病人,受自身疾病影响,极易发生危险,见表2。

表2 患者自身病情对护理安全的影响

2.2.2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数据显示,业务能力不强,经验匮乏;缺乏沟通能力及法律意识淡泊是护理人员自身原因中重要的三项。其中,对目标病例的调查发现,因护理人员自身业务能力与经验缺乏的原因造成的问题占67%,而沟通能力不佳和法律意识淡泊各占20%和13%。这些数据表明,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原因导致的护理危险发生的机率高于其他的因素,而与患者的准确及时沟通也是重要的因素。见表3。

表3 护理人员自身原因对护理安全的影响

2.2.3 管理因素:科室制度不健全,核心制度执行不力,管理人员监管力度不足等等原因都是影响我科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

3 对策

3.1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低下,业务能力与经验缺乏,影响着住院病人的安全。加强对新入职护士的培训,采取“帮带”措施,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护士“帮带”3名新入职的护士,手把手的教,细心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使新入职的护士很快掌握要领,还可以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5〗。此外,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传授国内外新的护理知识,学习新机器的使用等。对以往发生的护理差错案例进行科室讨论,从中总结经验,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6〗。对于沟通能力不佳的员工,科室要对其加强培训。指导护理人员要善于倾听,及时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沟通时尽量使用温馨明确的语言,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接受。法律意识淡泊可以通过科室内部培训,或者邀请经验丰富专家进行讲座的方式来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7〗。

3.2 完善规章制度,增强监管力度:科学、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防范一切风险发生的基础和保障。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使其更适应科室,此外,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管理的核心。好的规章制度,不能够执行或是监管不力,都不能使规章制度达到其保障的目的〖8〗。我科室针对管理不善、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采取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政策。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在科室内部形成互相监管的氛围〖9〗。

护理安全是病人的基本需要,是医院生存的根本,也是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树立牢固的工作责任心,明确职责,加强监督与管理,使护理更加的标准、规范和人性化,就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舒服、安全的医院环境,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10〗。

参考文献

[1] 邓红,张红虹.脑外科病房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天津护理,2006,2,14(1):42-43

[2]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3] 陈少群,曾妙第,邓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现代护理,2007,2,13(6):525-526

[4] 何晓英,闫翔,王雪梅,张莹,孙丽娜,董胤佳,钟慧.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J〗.西南军医,2007,4,9(2):143-144

[5] 蔡仁美,金钰梅,邵翠颖,朱胜春.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2,17(2):166-167

[6] 管福平.实施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中国医药指南,2007,10,5(10):194-195

[7] 成小燕.护理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2010,7,17(20):102-103

[8] 杜素芳.倡导病人安全文化,积极防范护理风险〖J〗.医药与保健,2009,17,7(中):120

常见病管理制度篇5

实习内容:熟悉外科常见病的诊断处理和手术适应症。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外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熟练掌握外科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前备皮,术前术后护理,熟悉换药,拆线,包扎,各种引流管与胃肠减压的使用与装置,掌握了外科常见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污染敷料的处理。希望在下一个科室学到更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带教老师评语:该生在外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了外科常见病的术前护理以及护理宣教,了解了心电监护和各种仪器的使用,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完成各项技术操作,以及静脉输液,给氧,肌肉注射等,较好完成实习计划。科室考核成绩:考核评定;优

内科

实习内容:学习并熟练应用护理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整体护理。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内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管理制度,尊敬老师,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按时参加护理查房,熟悉病人病情,能正确回答带教老师提问,规范熟练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无菌操作技术,及时完成护理记录及交接班记录。熟练掌握护理文件书写,病情观察等。希望在以后学习工作中能够更完善自己。

带教老师评语:该生在内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较好完成实习计划。

科室考核成绩:考核评定;优

妇科

实习内容: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妇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早退。基本掌握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阴道分娩,产程观察处理。熟练掌握听诊胎心音,骨盆外测量,阴道冲洗,灌肠。

带教老师评语:该生在妇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基本掌握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阴道分娩的基础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产前产后护理等知识,望能继续努力,能争取更大进步。

科室考核成绩:考核评定;良

急诊科

实习内容:初步掌握各类急诊病人的处理原则,护理实施及各项施救技术。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急诊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熟练掌握了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鼻饲,吸痰,给氧,洗胃,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心电监护等技术操作规程。

带教老师评语:该生急诊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积极,责任心强,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熟练掌握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鼻饲,吸痰,给氧,洗胃,皮下注射等技术操作,圆满完成实习计划。

科室考核成绩:考核评定;优

儿科

实习内容:熟悉疾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了解其诊疗常规,常见急症的处理方法。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儿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早退。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能完成生命体征的测量,新生儿的各项生活护理,以及新生儿培养箱,蓝光箱,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希望在接下的科室能更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常见病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 学生;传染病;预防控制

近年来, 各级教育部门与卫生部门相互合作, 改善学校卫生工作, 加强学校预防传染病管理措施工作。这些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并不明显, 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卫生管理、卫生宣传工作不到位, 卫生设施以及卫生意识不强, 一旦到了春夏季节传染病开始蔓延, 学生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害[1]。所以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以预防为主, 重点加强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 防治传染病在学校蔓延。

1 学校常见传染病及其来源

学校人群密度较高, 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乙肝、风疹、血液传染病、动物性传染病等。这些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来自学生、教师、外来办事人员、临时劳务人员等, 这些传染源携带的传染病有潜伏期、不典型症状期、健康带菌者等, 非常容易造成传染病在学校发生和流行。

2 学校传染病发生的特点

2. 1 年龄性 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20岁左右, 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学生年龄的不同而不同。比如, 小学生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 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基础免疫水平不高导致的;中学生较易发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 这是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所决定的。

2. 2 季节性 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和社会上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一样,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但是学校传染病还与寒暑假开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肠道传染病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另外, 寒暑假学生开学时也是传染病高发的时间段, 因为学生和老师一起集中到学校, 很可能把各地的传染病病菌带到学校来, 致使传染病急剧增加。

2. 3 易发性 学校的人群密度高, 通常情况下, 很多人聚集在一个教室里, 每天一起生活、学习, 接触密切。如果学校的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不好, 就为传染病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传播途径, 再加上传播源、易感染人群, 极易造成传染病流行。传染源越多、易感者的密度越大、传播途径越有利, 学校传染病的流行就越严重。

2. 4 流行性 学校主要是由学生组成的, 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其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学生每天从千家万户汇集到学校里来, 又从学校分散到各个家庭里去。病菌传染非常容易从某一个角落被传播到学校里来, 而后又从学校流向家庭和社会。可见, 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地, 具有扩散性的特点。

3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3. 1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

3. 1. 1 加强学生卫生知识教育 针对比较容易在学校发生、传播的传染病, 比如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等, 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卫生知识竞赛活动, 增加师生的卫生知识和意识, 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加强自我防范。

3. 1. 2 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现代学校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是给学生注射防病菌疫苗。与此同时, 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进行, 完善卫生设备, 引导学生不随便扔垃圾, 保持教室、宿舍的卫生条件和室内空气流通。俗话说“病从口入”, 所以, 学校应特别注意食堂卫生管理工作, 定期检查学校食堂的卫生条件, 如:食品原料的检查、炊事员是否定期体检、食堂售票工具的卫生情况等等, 保证学生的饮食安全。

3. 1. 3 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学校常见传染病传播根本方法是加强体育锻炼, 增加自身的抵抗力。老师要引导学生经常锻炼身体, 除了平时的体育课外, 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外体育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体育竞猜[2]。另外,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做到勤洗手、勤换衣、勤晒被褥, 不随地吐痰;作息时间规律、饮食均衡, 多吃蔬菜和水果。如果发现身体不适或者类似传染病反应时及时向老师反映。

3. 2 传染病的控制管理

3. 2. 1 及时发现传染源 在日常生活中, 只有及早地发现传染源, 才能有目标、有计划地防止传染病的进一步扩散, 具体做法有很多种, 可以成立疫情报告网, 以班级为单位, 由校医担任学校的疫情报告员。校医一旦发现就诊的学生是传染源, 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在进行病情处理时, 对不同的传染源进行不同的处理, 比如:对于呼吸道传染源病的传染源, 应该立即隔离, 并做好消毒工作, 并且对于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 做好登记。

3. 2. 2 及时隔离 隔离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将携带传染病菌的患者与健康患者隔离开来, 防止病原体随着空气传播扩散, 同时便于管理与消毒、治疗等。根据传染病的类型安排不同的隔离方法, 起到真正隔离的作用。对于受到感染而成为潜伏期病人或病原携带者, 也需要及时进行隔离观察, 如果一直观察到潜伏期过去, 仍没有发病症状, 才可以解除隔离[3]。

3. 3 及时消毒 控制学校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除了及时发现、及时隔离外, 还要进行及时的消毒, 以彻底摧毁病菌。对于患者居住的宿舍和生活场所, 进行彻底的消毒, 可以采取有效的化学或者是物理消毒法, 消除学校内外的病原体, 从而切断传染源的传播途径。消毒的方式、方法也应该根据不同的传染病类型进行具体的安排, 比如:呼吸道传染病的空气消毒可用漂白粉上清液进行喷雾消毒;对于生活饮用水的消毒, 可采用每50 kg的水加0.5~1.0 g左右的漂白粉, 加药后搅匀, 等漂白粉晾晒20~30 min左右以后方可进行消毒工作。

4 小结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家庭的幸福、祖国的未来, 学校要认识到学生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卫生管理工作, 控制学校传染病的传播。总之, 学校传染病的的预防和控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学校领导高度关注, 不停监督与观察, 做好卫生管理工作,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另外, 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魄, 提高自身免疫力, 增强健康意识, 从源头上减少或清除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参考文献

[1] 白燕.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控与管理.中外医学研究, 2010, 08(17): 142-143.

[2] 鲁小凡.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处理.神州, 2012,26:226-227.

常见病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管理水平;主要对策

传染病一般是指由多种病原体引发的能在人类或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等基本特点,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播,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1]。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传染病的危害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过程中,医疗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防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很多医疗机构尚未设立传染病防治管理组织机构,也没有独立的感染管理科,传染病的预防管理存在混乱的现象。有的医疗机构如综合医院虽然设立了专门的传染病管理机构,但由于职责不明确、分工不清、医护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使日常化管理不符合传染病防止工作的要求,传染病管理机构不能发挥其应有的防治作用。很多医疗机构设置的传染病预防管理部门和预防制度,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检查,制定的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缺乏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符合医疗机构自身情况的管理制度,出现无章可循、有法不依的情况。此外,很多医疗机构缺乏科学化的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了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管理水平的提高。

1.2 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不足,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很多传染病患者在就诊之前就已经是传染病的携带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很多医护人员对于传染病的认识不足,再加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接诊患者时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将自己完全暴露在患者面前,导致自己也被感染。如果医护人员成为传染病的感染源,就可能将疾病传染给其他患者,一旦患者带出医院就可能导致传染病的大规模传播。可见,医护人员如果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自己和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1.3 诊治布局不合理,医疗救治水平不高

目前,很多医疗机构由于专业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出现诊治布局不合理、医疗水平不高等现象,降低了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防管理水平。很多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管理中存在着以下现象:独立的传染科未设置;传染病门诊与其他门诊的设置区分不清;没有在相对独立的位置设置隔离病房;对污染区、半清洁区和清洁区未加详细区分等,使医疗机构存在着很大的传染隐患,降低了医疗机构的救治水平[2]。

2 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管理水平的主要对策

2.1 强化传染病管理规范及制度建设

针对现阶段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医疗机构要加强体制与机制建设,使传染病管理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贯彻与执行,并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传染病管理制度,如疫情报告流程、传染病管理规范、传染病培训制度、门诊日志登记制度等管理制度,使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防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坚持以制度管人的原则,做好传染病预防管理工作。

2.2 重视传染病的预防管理工作

现阶段,我国很多医疗机构在传染病的预防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可能会造成大规模传染病的爆发与流行,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相关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进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防管理。要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依法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进行监督,使传染病预防管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取得实效。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宣传与培训,使传染病预防管理人员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自觉主动地做好传染病的日常预防管理工作,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并积极探索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管理的科学模式。

2.3 加强传染病预防管理的执行力度

针对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总结、讨论并逐条更改,要重点整改疫情报告的迟报与漏报、传染病患者的收治、门诊日记管理、医院感染控制、传染病诊治场所的布局、门诊预检分诊等重要环节,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此外,要构建一套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评价标准,制定具体的传染病预防管理工作流程。要建立传染病预防管理的激励机制,以有效的奖惩措施,坚持预防管理与效果评价相结合,提高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提高管理质量与水平。

2.4 重视医疗机构防治义务履行和权益保护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医疗机构具有传染病医疗救治的法定义务。在传染病爆发与流行的情况下,医务人员要接受行政调遣与征用。在诊疗过程中,要重视保护传染病患者的隐私权,对一些危害较大的传染病,医疗机构有权采取《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强制治疗措施[3]。医疗机构要设立重点传染病医疗机构救治专项资金,并开设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费用保险,建立追讨传染病医疗救治欠费的司法机制。此外,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在被行政调遣与征用的同时,也享有获得合理补偿、健康保护等权利。

3 讨论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传染病一旦流行,将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医疗机构作为传染病预防与管理的主力,担负着预防和控制疾病、救治患者、报告疫情等多重任务,在传染病预防管理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管理工作,构建科学的传染病预防管理新模式,提高传染病预防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邹培明.浅谈当前传染病疾病控制的难点及对策[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5):51-52

常见病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猝死;法医病理;死亡原因

[DOI]10.13939/ki.zgsc.2015.41.159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脑血管畸形位居首位,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相关研究报道显示,猝死的主要发生机制是脑血管畸形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1]。临床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脑血管畸形死亡致猝死是因为脑室积血、凝块压迫等造成,因此,了解脑血管畸形的病理学特点,对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2-3]。本次研究共通过对脑血管畸形致死亡的案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脑血管畸形的病理类型

1.1 动静脉畸形

是先天性脑血管畸形中最多见的一直类型,根据畸形血管团直径的大小,临床分为大、中、小型病变。本病多见于男性,青年多见。常见部位在大脑的动脉供应区处,通过尸体解剖观察,病变界限不清楚,通常情况下会看见为团状的动静脉襻,经过观察发现异常血管多位于脑软膜下,并伸入脑实质中。除此之外,对于动脉,其长度和口径均有变化,怒张程度大的尸解者,其动脉有手指粗。

1.2 海绵状血管瘤

可能是在胚胎发育后期较多的成熟皮层和深部引流静脉未能代替原始的静脉引流系统。也有可能和遗传有关,家族性海绵状血管瘤被认为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基因定位在染色体7q上。主要位于大脑半球和桥脑,一般患者还伴有先天性畸形,例如肝肾先天性囊肿等,病变为高度扩张的血管构成,切面呈现海绵状。

1.3 毛细血管扩张

是一组小的毛细血管大小血管丛,其间含有正常的神经实质。主要发生在桥脑,其次为大脑的皮质以及白质区等,可遗传。相关研究报道显示,黏膜的毛细血管和小静脉高度扩张能够引起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出血现象,严重时会累及脑软膜[4]。除此之外,间歇性出血多发生在脑干,能够迅速致命。

1.4 静脉性畸形

脑发育性静脉畸形(DVAs)(也称为静脉畸形或静脉血管瘤)是包括了单支扩张的静脉或一簇异常扩张的静脉。静脉成放射状排列并汇聚回流入中心扩张的静脉干。常见部位在脊髓,可见一条或者多条高度怒张的静脉,有人将其形容为蛇盘状。

1.5 脑面血管瘤

脑面血管瘤病又称Sturge-Weber综合征,多表现为脑内的动脉或者静脉畸形,面部的皮肤呈现火焰样的血管瘤,并伴有组织蜕变。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不规则血管斑痣、双侧偏瘫、偏身萎缩、青光眼、癫痫发作和智能减退为特征。多为散发病例,部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

2 各种类型的病理变化

2.1 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表现为病灶是高度扩张的毛细血管、边界不清楚,扩张口大小、形状不同,内部血液较多,血管壁较薄[5]。

2.2 脑面血管瘤的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特征表现为毛细血管畸形、静脉畸形以及动脉畸形等,同时伴有脑组织萎缩,一般患者常死于脑内畸形血管的破裂,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6]。

2.3 静脉性畸形的病理变化

在显微镜下观察,异常的静脉多位于软脑膜内,伸入至神经实质内,静脉的大小不一,管壁的肌肉萎缩,管腔狭窄。

2.4 动静脉性畸形的病理变化

在显微镜下观察,动脉和静脉交通形成动静脉瘘,管壁薄厚不一,病变区因循环障碍而出现萎缩,切面处的实质、白质层次不清。

2.5 海绵状血管畸形的病理变化

在显微镜下畸形血管边有压迫的萎缩脑组织,无包膜,紧密的血管构成了中央区域。

3 脑血管畸形致死的原因

相关研究显示,脑血管畸形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7]。畸形血管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血管壁先天性发育不全,从而导致血管形成迂曲的缠结粗细不等的畸形血管团。通过观察可见,血管腔数目增多,管腔大小不等,管壁的薄厚不均,灶性弹力纤维,基层薄弱或缺失。以上特征均为畸形血管的病理基础。血管的继发性改变主要表现为管壁的透明化、粥样硬化以及纤维素样坏死等。相关文献还发现,部分脑血管畸形的患者在血管造影中不能将畸形的血管显示,通常将上述血管命名为隐匿性畸形脑血管。对该类疾病进行诊断时,我们需要对患者的病史、体检报告以及临床的各种检查进行详细的询问,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

4 鉴定中的注意事项

相关研究报道显示,由于脑血管畸形会因轻微的外伤猝死,在死亡后易引发医院纠纷,因此,在进行法医鉴定中要对死者进行准确的鉴定[6]。在法医鉴定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4.1 资料的掌握

要全面细致的了解死者的案情、生前的临床资料、健康状况、住院史等相关信息,对死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掌握。

4.2 好发部位和病理特点

掌握各种脑血管畸形的好发部位和病理特点,做好由其他疾病因素引起的血管破裂出血,例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排除继发性血管破裂出血后,要考虑可能为先天性畸形脑血管出血。

4.3 尸体解剖

对所有尸体要进行细致的解剖,尤其是对颅脑的检查,要仔细观察是否有损伤和病变情况,其他器官有无先天性畸形情况。

4.4 畸形病变的观察

认真查找畸形的病变,用多种方法确定病变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对于体积小的瘤或者破裂口小的瘤可以通过向基底动脉注水,从而使畸形的血管显现出来。除此之外,还可以取高度怀疑的病变组织制作病理学切片,通过特殊的染色确定是否有先天性畸形。

5 结 论

总而言之,在脑血管畸形致猝死的法医病理鉴定中,要区分外力大小、血管畸形程度,在鉴定中阐明外伤在血管破裂中的具有情况。一般情况下,外伤的程度主要与尸体解剖有关,由此可见,全面的解剖在脑血管畸形破裂致死亡的案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萨日娜,苏丽娟,贾富全等.脑血管畸形致猝死的法医病理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34(5):403-407.

[2]徐同利,崔丽娟,沈丹娜等.36例脑血管畸形猝死案例及法医病理学分析[J].刑事技术,2008(6):3-6.

[3]陈鹏.脑血管畸形出血死亡的法医学鉴定[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14(1):85-86.

[4]杨建平,彭秋平,胡欣等.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11):1152-1155.

[5]穆娇,徐伦武,张宏D等.160例脑血管病变死亡案的法医学分析[J].中国司法鉴定,2015(1):33-36.

常见病管理制度篇9

今年寒假我来到了医院进行为期1个月的护理见习。深入到护士的日常工作中,亲身体会了做护士的酸甜苦辣,这才发现做护士并没想像的那么容易。做护士 的确很辛苦,一会儿是输液、抽血,一会儿是打针给药,一会儿又得中药灌肠。病人若有不适首先会想到护士,病人如有问题找的还是护士,病人要换药、换液又得 叫护士……病房里永远有护士忙碌的身影。

见习1个月,感受最深刻的是,临床是理论基础知识的巩固基地.临床的实地见闻,实地操练,让我重现在校学习那些枯燥又顽固的知识时提出的种种问 题.例如:我干嘛要读这些药理病理?背了对我有什么用?好像知道了以后还是一点儿意义也没有,知识是统揽了,但学过后总的感觉是,一直只为考试而学习,没 有几分属于我自己.在学校里,没有人问我这些药吃了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即使我知道有这些不良反应,但是我从来没有真正见到过,我不知道一种药用错后有多么 严重,没有人问我这种病有什么临床表现,我也没有真正见到过这些临床表现,到底是怎样的呢?是不是就是书本上的一样呢?等等…… 半个多月的见习生活也对我在将来工作时做到医护配合大有帮助。医生和护士的职责是相同的,都是为了给病人解决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只有当医护做到密切配合, 才能给病人带来最大的利益。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工作和对方的工作。作为将来的一名护士,必须了解护士的工作,所以这次见习我觉得既起到了早 期接触临床的桥梁作用,又增进了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了动手能力,增强了信心。

第一1个月的见习使我重新认识了护士这个职业的崇高.

在我以前的印象中,护士就是耐心和细心的代名词。我一直以为,她们的工作很轻松、很简单,只需要执行医生的医嘱,“照方抓药”就行了,其他的工 作也都是些琐碎的小事情。这一次我通过护理见习,第一次深入到护士的日常工作中,亲身体会了一回做护士的苦辣酸甜,才发现原来做护士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 简单。护士的工作就是一个字“累”,我每天跟着他们跑都累得不行,而他们不但要不停的在病房间走动,还要给病人扎针换药,实际上比医生累多了,但他们一句 怨言也没有。一名护士,只要在工作岗位上,她就充满了力量。她们全身心的投入在一场战斗中:把自己的活力完全展现在病房内外;把自己的能量连同微笑毫无保 留的奉献 给病人。

交班一般在早晨8点,护士医生都要参加,当然我也不例外。科室主任站在最前面,昨晚值夜班的护士开始做他们的护理病理交班报告,然后是值班医 生,另外各位医生还要说一下自己管辖的危重病人的情况,最后两位主任和护士长进行总结便结束了每天必做的交班。我个人认为交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对医生和 护士的一种纪律的约束,让我们医护人员明白,病人的生命在我们手中,我们必须有很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做一名认真负责的医护工作者。

第二,一月的见习使我开拓了眼界,增加了见识。

见习期间,我跟随老师,细心听取讲解与指导,了解了许多医疗设备的基本操作,观摩并实践了许多种医疗操作,比如生命体征测定体重、血压、呼吸、 脉搏、体温等等。有许多专业仪器我都是第一次见到。有许多看似简单的护理操作,真正做起来才知道并非如此。在医院的短短五周,新鲜事物接踵而至,时时给我 带来兴奋的冲击。我充满好奇,留心观察,积极提问,护士们耐心的给我讲解,使我了解到了一些医疗仪器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了护理操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她 们生动的分析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操作,并且在规章制度允许的前提下给我很多实践的机会,让我有机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设备,实践护理操作。这些都使我对将来从事 的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第三,一月的见习使我对医护配合的整体护理有了一定的理解。

这一点对我将来的工作极其重要,也是本次见习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通过了解我认识到,医生和护士的职责是高度统一的,目标都是为了给病人缓解或 解除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只有当医生和护士做到密切配合,才能给病人带来最大的利益。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工作和对方的工作。这方面的知 识积累也是我这次护理见习的最大收获。具体地,我了解到:

1、整体护理要求医生与护士高度协作,其中科主任与护士长的密切配合是关键。在病区开展整体护理前,护理部主任下科室首先与科主任取得联系,将 其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等向科主任介绍,争取科主任的支持。护士长在制定实施整体护理工作计划、制度、职责、人员分工、排班方式等方面都须与科主任商量。科 主任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在交班会上强调实施医护配合整体护理的意义、具体工作计划,并要求医生积极支持与配合。科室组织护士进行整体护理知识培训时,科 主任和医生也须参加学习。

2、医护必须明确责任,通力合作,共同管理。病 区每个病人的床头都挂有一个小卡片,上面分别写有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的姓名。新病人入院时,主管护士都要向病人介绍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使医护明确自己的责任,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全程服务,从而使医护配合更加密切。

3、医护共同查房。这样有利于解决病人的医疗、护理问题。护理部规定病区的主管护士每天必须参加医生查房,并作记录。护理部不定期检查查房记录情况。护士参加医生查房,能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管病人的情况、治疗方案,以利于护士找出问题,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4、医护配合可以让医生了解新的护理理念。护理制度的改革,是使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改变了多年来护士执行医 嘱的简单被动局面。新的护理模式,如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护理,需收集病人资料,书写护理病历,制订护理计划、制订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心理护理、护患沟通 等工作,这些都要让医生了解,以得到支持和帮助。

5、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医护共同的责任。病人的情绪及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转归有很大的影响。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去处理病人,是医护共 同的责任。改变过去那种见病不见人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病人在生病时会产生种种不良的负性情绪,如紧张、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等。主管护士发现有上述不良 情绪时,可以与主管医生配合,共同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其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常见病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临床病状 诊断 防制

[中图分类号] S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262-02

一、病原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具有很强的变异性,目前世界上已分离出30多个血清型。在这些毒株中多数能使气管产生特异性病变,有的还可能引致肾炎及肠炎等。

病鸡体内各脏器均含有病毒,以肺脏、气管、肾脏最多。鼻液、口腔分泌物及粪便内也含有病毒。病毒可在9-11日龄的鸡中生长,。此病毒不耐热,高温下迅速死亡,对一般消毒药水抵抗力弱。1%来苏儿、0.01%高锰酸钾、1%福尔马林能在3分钟内杀死此病毒。

二、流行特点

本病仅见于鸡,不分性别和品种鸡均易感染。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病。但1月龄以内的雏鸡对本病特别敏感,对产蛋鸡损害最大,引起产蛋量大幅度下降。本病常年流行,以冬春季最为严重。病鸡及康复鸡是主要的传染来源,特别是康复鸡可带毒5-7周,是造成鸡场年年发病的主要根源。健康鸡一般可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因此,鸡群中一旦发生本病,传播很快,常在1-2天内波及全群。此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过往人员、用具、饲料、饮水、垫料等传播。饲养密度过大、多热、过冷、通分不良、强烈的应激作用如疫苗接种、转群等均可诱发此病。

三、临床症状

本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2-3天。人工感染仅18-36小时。本病的发病率高,病鸡前驱症状不明显,往往是突然发生呼吸困难,迅速波及全鸡群。病鸡出现打喷嚏、流鼻液、伸颈、甩头、张口呼吸,发出“咕噜”的异常呼吸音,尤其是夜晚发出“咕噜”声更明显,远处即可听到。同时还可见病鸡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或不食,眼脸肿胀,鸡冠褪色。嗜睡、怕冷呈堆在一起、病鸡逐渐消瘦。有些毒株除引起呼吸道症状外,还可发生肾炎、肠炎等,这种病例可见下痢。雏鸡、产卵鸡、肾病变型的症状不尽相同,现分述如下:

1.雏鸡:雏鸡常见流鼻涕,眼泪多,鼻窦肿胀、咳嗽、打喷嚏、伸颈、张口呼吸。夜间听到明显嘶哑的叫声。随着病情发展,症状加重,闭眼缩头、翅膀下垂、食欲减退、饮水量增加,如治疗不及时,有个别死亡现象,死亡率达25%。

2.产卵鸡:产卵鸡则产卵量明显下降,重者下降到一半,有的可持续20-30天,病程1-2周。表现轻微的呼吸困难、咳嗽、发出“咕噜”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拉黄色稀粪。发病第2天产蛋开始下降,并产软壳卵和畸形卵,蛋清变稀,蛋清与蛋黄分离,产蛋高峰的成年母鸡,如果饲养管理较好,经两个月基本可恢复,但老龄母鸡发生此病,产蛋量大幅下降,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可考虑及早淘汰。成年鸡死亡率不高。

3.肾病变型:多发于50日龄的鸡。在感染肾病变型的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时,由于肾脏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肾炎和 肠炎。肾型支气管炎的症状是肾脏肿大、褪色,输尿管扩张变粗。因肾内有尿酸盐沉积呈点状或网眼状白色外观,又称花斑肾。

四、病理变化

病鸡或死鸡剖检可见鼻腔、气管及支气管内有多量灰白色或带黄色浆性及粘性渗出物覆盖。粘膜充血、肿胀。雏鸡气管下段及支气管内可看到淡黄色干酪样渗出物 ,肺水肿,气囊肥厚,混浊 ,呈气囊炎。肾脏被侵害时显著肿大、苍白,褪色,肾小管和输尿管充满尿酸盐结晶。

产蛋鸡成熟卵泡充血,出血或有血肿。腹腔内可见液状卵黄物质。输卵管缩短。

五、诊断

1.临床诊断:病鸡张口喘气、咳嗽、打喷嚏和出现气管锣音。雏鸡流清鼻涕,成年鸡产蛋量减少,产软壳蛋、畸形蛋。排白色稀粪。

2.流行病学诊断:本病只感染鸡,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鸡均易感染,以4周玲以下的雏鸡最易感染,传播快,病程6-8天。多发以冬、春季节。

3.剖检诊断:病鸡或病死鸡剖检可见气管、鼻腔和窦内有浆液,卡他性渗出物或干酪样物质。

4.实验室诊断:接种9-11日玲鸡胚,再以鸡胚液气管接种易感鸡,18―36小时发病,出现支气管音。

5.鉴别诊断:本病应注意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支原体病、氏杆菌病、曲霉菌病相区别。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并咳出血性渗出物。剖检可见气管粘膜肿胀,出血及形成糜烂。鸡支原体病是由鸡败血支原体引起鸡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病鸡咳嗽、窦部肿胀、流鼻液及呼吸有音。病程较长。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禽类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病鸡剧烈下痢故名禽霍乱,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慢性病例表现为肉髯水肿。曲霉菌由致病性曲霉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是组织器官中,尤其是肺组织中,发生炎性肉芽肿病损。幼禽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六、防制措施

1.加强卫生防疫措施,搞好饲养管理、增强鸡只抵抗力,育雏室温度及通风均应良好,避免过分拥挤。

2.病鸡严格隔离,重病鸡及早淘汰。鸡舍及用具等彻底消毒。

3.在免疫方面,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项主要措施。目前用于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疫苗有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类。

3.1灭活苗:采用本地分离的病毒株制备灭活苗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但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目前未被广泛应用。

3.2弱毒苗:目前用灭活苗及鸡胚驯化弱毒苗。可采用滴鼻,饮水,及喷雾的方法。免疫时应注意病毒型,一般以2个月以上的毒型制造混合疫苗为好;在有慢性呼吸道病(支原体病)的鸡群中接种本疫苗常可诱发支原体病,应引起注意。健康母鸡所孵留种雏鸡宜于3周后接种,接种后2-3周即可产生免疫力。肉用雏鸡在4-5日玲时即可接种,到1月玲时再接种一次。

七、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民间常用中西医结合的对症疗法。由于实际生产中鸡群常并发由细菌性疾病,可采用一些抗菌药物。对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可采用0.5%碳酸氢钠、维生素C等药物投喂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中药采用平喘止咳的一些药物如:连翘、板蓝根、甘草、杏仁、陈皮等中草药配伍应用有一定效果。①咳喘康,开水煎汁半小时后,加入冷开水20-25公斤作饮水,连服5-7天。同时,每25公斤饲料或50公斤水中再加入盐酸吗啉胍粉50克,效果更佳。

八、小结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作为一种传染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对雏鸡生长发育和产蛋鸡产蛋率影响很大,给养鸡业带来严重的危害。所以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制措施,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并认真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才能减少该病的发生和蔓延,从而更好的发展养鸡业。

参考文献

[1]王锡祯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诊断及其防治 金盾出版社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