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取意见十篇

时间:2023-05-04 13:14:28

听取意见

听取意见篇1

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通常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个别访谈。即分别找有关人员进行个别了解,听取对发展对象的意见。个别访谈,群众一般没有顾虑,愿意讲真话,效果较好。

(2)召开座谈会。即找若干群众集体座谈对发展对象的意见。以座谈会的形式听取意见,可以对某些问题展开讨论,加深了解,有利于统一认识。但个别人员可能会产生思想顾虑,会上不愿发表不同意见。(3)进行公示。这是近几年基层党组织创造的—种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好形式。即将发展对象的有关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现任职务、主要经历、申请入党时间、支委会意见等)通过张榜、公告等多种形式在发展对象的单位和工作场所等处公布,或以会议的形式向党内外群众宣布。进行公示,透明度高,征求意见的范围广。

87.什么时间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

一般情况下,在确定为发展对象前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但从实际工作中看,不少基层党组织还根据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方式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时间。以个别访谈和座谈会形式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般放在报上级党组织预审前进行。公示一般也应放在报上级党组织预审前,也可以放在上级党组织预审后、支部大会讨论前两周左右进行。公示的期限,一般不少于一周。

88.如何处理党内外群众反映的问题?

对党内外群众反映的问题,党支部要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和调查核实,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1)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如查无实据或与事实不符,不影响其入党。

(2)如反映的问题较严重,一时难以查实但又不能轻易否定;或有一定问题,尚不具备党员条件,应暂缓发展。

(3)如反映的问题较严重,且情况属实,应不予发展。

89.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应注意哪些问题?

(1)召开群众座谈会要讲究效果,每次人数不宜过多,注意不要将不同观点的人放在一起座谈,也不要将党员和非党群众放在一起座谈。否则,将会影响不同意见的发表,致使座谈会可能流于形式。

(2)进行公示时,党组织应为群众反映情况提供便利,比如设置意见箱,提供反映电话等,并要设法消除群众的思想顾虑,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漏提意见人的有关情况。

(3)要防止因公示而忽视以座谈会、个别访谈的形式听取党内外有关群众的意见和政治审查的倾向。

(4)经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后,对暂缓发展和不予发展的对象,党组织应做好思想工作。

90.对发展对象采取个别访谈和座谈会的形式听取意见后,为什么还要进行公示?

对发展对象采取个别访谈和座谈会的形式听取党内外有关群众的意见,这是获得发展对象有关情况的重要渠道。但听取意见的面还是有限的,群众当中的有些意见,特别是个别人知晓的一些重要问题,往往难以听到。通过公示,可以更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防止或减少发展党员工作上的失误,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

91.在公示过程中,对诬陷、借机打击报复公示对象的行为怎么处理?

在公示过程中,对诬陷、借机打击报复公示对象的行为,经调查核实后,视情节可给予批评教育,或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听取意见篇2

如何认识群众意见,是影响干部对待群众意见之态度的决定性因素。群众意见是百宝箱,置之不理即浪费,弃之不办留后患:群众意见饱含真诚信任、热切期盼,弃之不理就会伤害群众、丧失民心;群众意见关乎整改方向,弃之不理易导致“改”而失向、“劳”而无功;群众意见镜照干部作风,弃之不理就是忘记活动目的、偏离党的宗旨。这么做的后果可想而知:即便是在上级面前侥幸过关,也难掩群众的失望,难避领导干部公信力的下降,难改该地该单位并不乐观的干群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干部漠视“群众意见”,根子在于群众观念不强、群众立场不稳、群众感情不深。因此,解决重“听”轻“取”、“听”而不“取”的问题,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要紧盯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围绕“群众满意”的目标,把坚定群众观点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落到实处,把回应群众、取信于民的责任扛在肩上。为保证教育实践活动有序有效推进,中央将“学习教育、听取意见”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的中心任务,这是有的放矢的科学安排和精心部署。我们一定要遵照中央安排,多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途径广泛“听”意见;也要身体力行、亲自动手,反反复复审阅、原汁原味梳理、深入对照分析群众意见建议,善于从中“取”出精华。

群众意见中,党员领导干部一可取出干部队伍的“真问题”,从而更精准地聚焦“”、改进“”;二可取出正风肃纪的“真良策”,促进干部作风持续改善;三可取出群众的“真关切”,据此把准整改落实的重点、选准兴办实事的项目;四可取出提升修养、履职尽责的“真参照”,以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群众的牢骚话、批评语、怒骂声……这么珍贵的东西,随意抛弃甚可惜,任意过滤要不得,轻描淡写不可取。

听取意见篇3

分院党委、各党总支、党支部,学校各单位:

为推进我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按照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做好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工作指南》,以及学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安排,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征求意见工作方案。

一、总体安排

按照中央规定,坚持开门搞活动。征求意见既要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同时,也作为第一环节的重点任务集中开展。要把征求意见与学习教育和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边学边查边改。要紧扣作风建设这一重点,开展“大调查、大走访”活动,广泛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方面查找问题,为教育实践活动下一阶段的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征求意见工作主要分四个层次:一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广泛听取意见;二是各基层党组织广泛征求师生对学校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意见;三是职能部门、教辅单位领导班子和成员征求本单位教职工和服务对象意见;四是教学单位领导班子和成员征求本单位师生的意见。

二、征求意见的方式步骤及时间

1、发放征求意见的通知。各基层党组织组织征求对学校领导班子及成员“四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以及对学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由各基层党组织进行梳理后,报学校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组。(3月中旬前)

2、组织召开座谈会。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牵头主持召开座谈会,分别听取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负责人代表,教师、管理、工勤人员代表,离退休老同志代表、民主党派、“两代表一委员”代表,学生代表等对学校领导班子及成员“四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以及对学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征求到的意见由学校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梳理、汇总后,报学校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3月下旬前)

3、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深入联系点开展“大调查、大走访”活动。每名领导班子成员带领对口职能部门人员深入联系点,适时了解联系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展情况,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同时开展专题调研,调研主要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进行,征求联系点党员干部、师生对学校领导班子及自身 “四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以及对学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后,报学校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组汇总。(3月下旬前)

4、二级单位征求意见。各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和成员征求本支部党员干部、师生和服务对象意见,由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办法自行组织,并对征求到的意见认真梳理后,报学校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组。(4月上旬前)

5、设置征求意见箱。努力拓宽征求意见渠道、丰富征求意见形式,学校在行政楼一楼开设“征求意见箱”,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对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的意见,以及对学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2月中旬)

三、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各级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征求意见工作,充分认识到征求意见是自我认识、深刻剖析的基本前提,是查找问题、进行整改的必要基础,也是改进作风、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要把征求意见与查找、解决问题联系起来,突显工作的实效性。

听取意见篇4

2、损害你名声的不是别人的谗言,而是你自己的行为。

3、有错不认错,难免再犯错。

4、批评别人要诚恳,听取意见要虚心。

5、三根毛爱晃,半瓢水爱荡。

6、痒要自己抓,好要别人夸。

7、最谦虚的人,是最有出息的人。

8、专门找别人错的人,自己的错比别人还多。

9、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10、骄傲跌在门口,谦虚走遍天下。

11、良药苦于口。

12、平路踩死马,浅水淹死人。

1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4、事实胜于雄辨,真理不怕批评。

15、满招损,谦受益。

16、多动脑子少动嘴,事事谨慎不后悔。

17、谦虚日久人人爱,骄傲日久成孤人。

听取意见篇5

为扎实做好我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的各项工作,根据教育局党委《关于印发郑州市教育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工作方案的通知》(郑教群办〔2014〕3号)和《郑州幼师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现将本环节工作安排如下:

我校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从2014年3月开始,到5月结束,历时约两个月。重点是抓好学习宣传和思想教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师生意见,认真进行群众评价,把“照镜子、正衣冠”的要求落到实处。本环节分8个步骤展开,即抓好中心组、党支部专题学习,制定举办专题报告会、个人参加活动学习方案,开展“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大讨论活动,举行焦裕禄精神集中学习活动,开展典型示范和警示教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对学校党员作风现状,开展群众评价。

一、抓好中心组、党支部专题学习

时间安排:3月—5月

目标要求:抓好党组织中心组理论学习、党支部专题学习。学习内容为中心组指定篇目集中学习(4个半天)、自学(4个半天);支部讨论,对照自查,认真梳理涉及各项工作中可待整改的问题(2个半天);学习心得分享(2个半天);专家讲座(2个半天)。

主要内容:运用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主要领导辅导学、作风建设系列讲座讨论交流、网上知识问答、应知应会知识测试、实地参观等形式,重点开展七项专题学习,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题学习,党章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专题学习,党的群众路线专题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若干意见和市委市政府二十条规定专题学习和郑州市“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专题学习。

责任单位:党委、各党支部、活动办公室材料组

二、制定个人参加活动学习方案

时间安排:4月上旬

目标要求: 每个党员要结合实际,制定教育内容具体、针对性强的个人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主要内容:每个党员都要围绕“弘扬焦裕禄精神,做为民务实清廉表率”,按照不图形式、不走过场的要求,制定内容具体、解决问题明确、针对性强的个人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责任部门:学校各科室、活动办公室督办保障组

三、举办专题报告会

时间安排:4月上旬

目标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进行宣讲和辅导,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

主要内容: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举办专题报告会。

责任人:活动办公室宣传组

四、开展“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大讨论活动

时间安排:4月18日

目标要求:以各党支部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围绕学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围绕“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做为民务实清廉表率”,开展“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大讨论活动,做到人人参与,有发言、有记录。

主要内容:通过学习焦裕禄、史来贺、吴金印、任长霞、胡佩兰等先进模范人物事迹读物、观看有关电影电视片、举办专题座谈交流,帮助全体党员从思想上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责任部门:各党支部、活动办公室宣传组

五、举行焦裕禄精神集中学习活动

时间安排:4月1日-4月11日

目标要求:遵照“深学、细照、笃行”的明确指示。党员领导干部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做为民务实清廉表率”为主题,深化对焦裕禄精神的认识。

主要内容:通过学习焦裕禄先进事迹读物、观看有关电影电视片、举办专题座谈交流,引导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做到“六问六带头”,即问自己是否具有焦裕禄那样的公仆情怀、实干作风、进取精神、科学态度、节俭意识、廉洁风范,带头加强学习、服务群众、改进作风、整改落实、勤政廉政、推动发展。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撰写学习心得,其中,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至少撰写2篇,其他同志每人至少撰写2篇。

责任部门:各党支部、活动办公室宣传组、活动办公室督办保障组

六、开展典型示范和警示教育

时间安排:3月—9月

目标要求:开展典型示范和警示教育。在学校校园网上开辟教育实践活动专栏,大力宣传学校正面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发挥典型示范和警示教育。

主要内容:开展道德讲堂,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活动,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强化舆论监督,运用典型案例,发挥监督警示作用;组织观看相关警示教育专题片。

责任部门:活动办公室宣传组

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

时间安排:3月—9月

目标要求:学校领导班子要围绕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管部门、广大师生和教学科研一线,开展针对性调研,重点了解师生员工最不满意、最想解决的问题。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各方面意见建议,并及时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分类梳理汇总。

主要内容:根据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在作风建设、勤政勤教、学校发展等方面问题,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家长等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调研结束后,分类梳理,形成调研报告。同时,提交领导班子和局督导组审定,抓好落实整改,跟踪问效。

责任人:学校各科室、活动办公室材料组、活动办公室宣传组

八、对学校党员作风现状,开展群众评价

时间安排:4月21日—25日

目标要求:通过群众评价,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方向。

听取意见篇6

为扎实抓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各项工作,奠定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的坚实基础,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偏、不虚、不空、不走过场,根据省局(公司)《关于做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工作的通知》及州局(公司)《关于印发黔南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工作“回头看”方案的通知》要求, 结合我局教育实践活动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1.查看学习内容是否有漏项。是否学习了中央规定的 5本书目和贵州省委规定3本学习辅导资料;是否学习了州局(公司)教育实践方案规定的学习内容。以及在兰考调研时的讲话等活动开展以来中央、省委领导的讲话精神。

2.查看学习形式是否全面。是否采取了集中学习(中心组学习、党组书记上党课、专题辅导学、典型案例教育、支部专题学等)、集中讨论学、调研学习、实地体验学、个人自觉学等形式,广泛开展学习讨论。县局(分公司)领导班子集中学习时间是否达到3天要求。

3.查看是否达到学习效果。采取随机提问、组织测评等方式检查学习效果,看是否学习领会中央、省、州相关精神,领导班子成员思想是否发生变化,作风是否开始转变。领导班子成员是否开展体验学习和领题调研。

(三)查看征求意见是否深入。

1.查征求意见范围,是否敞开大门听取意见。是否做到听取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单位职工、地方党委政府(相关联单位)的意见。

听取意见篇7

斗是一些地区和单位在贯彻落实国务院《紧急通知》和黄菊副总理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有差距,没有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本地的贯彻落实措施,没有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把手的工程,斗些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对安全生产的底数不清,一些企业甚至不知道国务院《紧急通知》和全国安全生产的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二是一些地方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302号令有差距,没有严格按照国务院302号令的规定,每个季度至少召开一次防范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分析、布置、督促、检查本地区防范特大安全事故的工作。

三是一些地区、部门和企业贯彻《安全生产法》有差距。一些企业《安全生产法》的学习不够深入,没有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及时修订有关规章制度,应急处理预案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安全管理人员还未经培训,或培训没有收到实效。

四是一些地区安全生产的专项整治工作有差距。经过2年的专项整治后,一些地方的整治工作有所放松,不能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严格执行。

五是一些地方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尚未健全。有的县、区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人员少、装备差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很多区、县安全监管机构的编制只有2人,还无交通车辆,与安全生产监管的任务和工作需要差距太大。

国务院检查组就在检查中发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并作出反馈要求:

(一)莆田市荔城区和龙岩市永定县政府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摸清辖区内安全生产的底数,真正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有关精神贯彻落实到基层单位和企业。

(二)对莆田市达福塑料工业有限公司经营者及其他未经培训的企业经营者,要强制进行培训;对龙岩市永定县大湾科煤矿的矿长等虽已经过培训,但不懂法律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要重新进行培训;对大湾科煤矿等在井口范围内违规设神坛去祈求神灵保佑,企业管理混乱,矿灯全部失爆,井下瓦斯一个月只测几次等问题,要责令停业整顿,进行彻底整改。

(三)对龙岩市政府的文件违反国务院办公厅68号文件精神,对“四证”不全的小煤矿不是要求一律予以关闭,而将此类矿井列合改造的对象,要坚决纠正。龙岩市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整改无望的小矿和无证开采的非法矿井取缔还不够坚决,有的仅仅是下达了停业通知书,有的是下达了整改通知;整改没有到位问题,要采取果断措施,按关闭标准要求,拆除设备,炸毁井口,恢复地貌。对一些地方小煤矿有一证多井,已关闭矿井有“死灰复燃”的现象,要按煤矿专项整治的规定坚决关闭,并要加强巡查,发现“死灰复燃”的要坚决重新关闭,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对农用车载客屡禁不止,摩托车违章行驶到处可见,水上运输无证驾驶、超载运行时有发生等问题,交警、交通、海事部门要加强整治,、落实整改。

(五)对南平市一些歌舞厅和夜总会消防器材没有按规定检测检验,有的长期无人维护保养,使用失灵;有的公众娱乐场所通道数量不足、进出口不畅等问题,以及南平市政府会议室只有,喷淋装置,而无烟雾传感报警装置,喷淋如同虚设问题,南平市政府应协调有关部门加强检查,尽快落实整改。

(六)各级、各部门对省、市级安全大检查中查出来的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要跟踪检查,确保落实到位。莆田市涵江汽车站及西站事故隐患整改不到位,站内的车队事故隐患依旧;无证开采被责令停业的江口镇采石场,设备未拆除,措施没有到位等问题,要限期整改。龙岩市永定县龙潭镇3处被责令关闭的矿井尚有一处未按标准封闭井筒问题,要坚决按标准进行封闭。

根据国务院检查组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的整改,省安委会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举一反三,加强日常监管,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一、各级、各部门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紧急通知》和黄菊副总理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安全与人民生活的关系,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强化各级、各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逐步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

二、严格执行国务院302号令和省政府66号令,规范召开季度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会议,严肃查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每个季度至少召开一次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由政府主要领导人或者政府主要领导人委托政府分管领导人召集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参加,分析、布置、督促、检查本地区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工作,不得以各种工作会议、专题会议等代替。

听取意见篇8

紧紧围绕落实省委、市委、区委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工作要求,在“走基层”活动中,坚持局领导带头、机关党员干部广泛参与,聚焦“”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为找准、找实存在的突出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为构建“走基层”长效机制积极创造条件。

二、活动时间

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5月底。

三、参加人员对象

区司法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

四、主要工作

按照城市“双报到”、农村“走基层”、“结对认亲”的基本格局,与全区司法行政系统业务工作、人员分布实际相结合,集中开展“走基层、听意见”主题活动。

(一)人员分组

第一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联系点:

第二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联系点:

第三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联系点:

(二)工作方式及内容

紧密结合省委书记提出的“六个基本判断”、省委切实解决“9+x”问题、市委“三项清理”工作要求,坚持“五个带头”,注重“五个结合”,深入基层一线,按照“走基层、听意见”主题活动调研提纲(见附件1),广泛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

1.聚焦“”听意见。紧紧围绕找准领导班子及成员和党员干部“”突出问题;找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找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真心诚意地征求基层和群众的意见。特别是要坚持做到聚焦“”不散光,坚决防止用过去“走基层”代替现在“走基层”、用“办实事”代替查找“”问题、用工作生活上的一般意见代替执行政治纪律、八项规定和反对“”方面的意见。

2.坚持开门听意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真正沉下去,到基层一线、到群众中去开展蹲点调研、随机走访,面对面、心贴心地听真话、听实话。不能一窝蜂、追求轰动效应,不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简单应付。要防止用一般干部“走基层”代替领导干部“走基层”、用下级部门“走基层”代替上级部门“走基层”、用书面征求意见代替领导干部“走基层”面对面听取意见、用专门机构听意见代替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分工负责上门听意见。

3.对象覆盖听意见。一要广泛听取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包括离退休老同志、“两代表一委员”等的意见建议;二要听取和征求下属单位的意见建议;三要听取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四要深入挂联村听取低收入家庭户、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等困难群体的意见建议。

五、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领导要亲自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全体干部要提高思想认识,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把“走基层、听意见”主题活动作为找准抓住突出问题的重要抓手,将“走基层”活动贯穿到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切实做到思想自觉、要求严格、行动迅速、效果明显。

(二)注重统筹结合。要将“走基层、听意见”与“走基层、送温暖”、“走基层、送服务”等活动相结合;将听取“”方面意见与听取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专题调研相结合;将听取意见与边学边查边改相结合。切实增强工作整体性、统筹性。听取意见到建立意见征集台帐,有针对性地制定落实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真心把听取的意见化解好、整改好、落实好。

听取意见篇9

一、实践探索

今年以来,巩义市人民检察院对提请批捕的3起案件4名嫌疑人,通过公开听审形式开展了审查批捕必要性听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诉讼和社会效果,充分的释法说理帮助检察机关减少了涉检矛盾。承办人在全面听取意见、征询各方诉求、规范收集证明材料的过程中,注意加强沟通并做好释法说理工作。在公开听审的3起案件中,案件当事人均未对检察机关的决定提出异议。

巩义市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批捕阶段公开听取意见工作的探索中认识到,听是路径,审是目的,而要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则要求检察人员“兼听则明、居中裁判”。为体现这一要旨,同时衡量司法工作的社会效果和诉讼资源,在实践中尝试了听审会和分别听取两种形式,并拟定以听审会形式为示范,以分别听取形式为日常工作的必要补充,通过两种形式并用,实现审查模式司法化的最优效果。其中:听审会形式体现“两个重大”。召开听审会的案件一般是经承办人审查后认为在审查批捕必要性上控辩双方有重大争议,或者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该类案件往往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典型性。因此可以根据案情邀请社会代表列席旁听,尤其是群众对不捕可能引发不满的更要听取其意见和建议,以减少涉检舆论风险。分别听取意见形式体现“便利高效”。这种形式有别于听审会的是,不需要通过定时、定点召集各方代表集中进行,而是分别征询案件当事人对于审查批捕必要性的意见,形式上既可以是当面听取,也可以用电话联系或者书面提交等方式,体现了启动操作便利、诉讼过程高效、诉讼成本较低的特点。由于简化的只是集中会议的形式,而非内容,所以同样可以体现这种形式的公开性和实效性。

上述两种形式均力求体现“三个强调”。一是强调场所庄严。无论是召集各方同时听取,还是根据现实需要分别听取,均在专门办案场所开展实践,听审会更是开场即宣读纪律、重申权利义务并全程录音录像,体现司法严肃性;二是强调操作规范。听审会要求书记员记录听审全程,留档备查;分别听取则要设计听取意见表,附上申请材料、证明材料、笔录(当面听取时)或工作记录(电话联系或不宜制作笔录的情况时),随同相关证据材料附卷归档,并抄送公安机关;三是强调全面分析。要求承办人在审查意见书中专门列出“听取辩护律师意见”一栏,并下发“逮捕必要性分析”的书写规范,将该部分分析作为重要内容,围绕社会危险性的五种情形,结合各方意见及审查情况,判定有无逮捕的必要性。

二、审查批捕公开听审制度及其运行意义

总结巩义市人民检察院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审查批捕公开听审制度,是指办理审查批捕案件时,公开集中听取侦查机关、犯罪嫌疑人及辩护律师、被害人及其诉讼人意见,并在此基础上依法定程序决定是否批准逮捕的办案方式。该制度是在新刑事诉讼法的背景下,检察机关主动实施的实践创新。审查批捕公开听审旨在改变现行行政色彩浓厚、封闭运行、审查内容简单的执法办案方式,实现执法办案方式的“三个转变”,意义十分重大。

(一)由行政色彩浓厚向司法属性凸显转变

我国现行的审查批捕方式行政色彩浓厚,突出表现在:虽然讯问犯罪嫌疑人,但主要依据公安机关提供的材料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书面审查的特点较为明显;实行承办人办理、部门负责人审核、分管检察长决定的三级审批制,案件的办理与决定相对分离;注重与公安机关的沟通,但对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的意见重视不够,没有完全做到在兼听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做出裁判,难以充分体现检察机关的中立地位等。

审查批捕工作应当及时转变方式,不断增强司法属性。实行公开听审后,检察机关在侦查机关、犯罪嫌疑人及辩护律师、被害人及其诉讼人均到场的情况下审查案件,检察官直接听取各方的意见,不再单纯审阅侦查机关提供的书面材料,从而符合司法的亲历性要求;构建了以侦查机关为控方、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为辩方、检察机关为审方的准控辩审三方结构,实现审查批捕的诉讼化改造,符合“三方组合”的司法结构要求;同时,检察机关在兼听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符合司法的对审性和中立性。一言以蔽之,审查批捕听审凸显了审查批捕工作的司法属性。

(二)由封闭运行向主动开放转变

在我国现行的办案方式下,审查批捕呈现封闭运行的特点:检察官在封闭的场所审查案件,对检察官听取了哪些人的意见以及如何听取这些人的意见,当事人及社会公众无从知晓;对检察官在审查过程中考虑了哪些因素以及如何形成审查结论,当事人及社会公众更是无法探知。实行审查批捕公开听审后,司法的开放性得到体现:一是参与人的开放。参与人不再局限于侦查人员和犯罪嫌疑人,辩护律师、被害人及其诉讼人参与到审查批捕中来,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邀请人民监督员、人大代表等参加;二是场所的开放。检察官不再是在封闭的办公室“独自斟酌”,而是在“众目睽睽”下审查批捕,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听取意见的开放。检察官不再是单独听取一方的意见,而是同时兼听各方的意见,在权衡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作出决定。

以本文李某案为例。以往的司法实践中,由于审查批捕期限短,加之办案人员长期的思维习惯,通常仅围绕公安机关报送的材料,只要判定公安机关的提请批捕理由成立,即会批准逮捕。一般情况下,对公安机关认为李某系外地人,非法拘禁他人时间较长,根据其犯罪情节,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有逮捕必要的提请批捕理由,检察机关会予以认可,并批准逮捕。但正是审查批捕公开听审制度的规范,使得办案检察官多了一些理性思考,充分听取了各方当事人的意见,体现了司法公开公正,很好地避免了一些没有必要的负面社会评价。

(三)由审查内容简单向多项综合转变

以往的审查批捕实践中,审查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审查逮捕的证据条件,对逮捕必要性条件把握不严,“有罪即捕”的现象客观存在,同时也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难以发现和纠正违法侦查行为。人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均要求有效降低审查批捕率和遏制刑讯逼供等违法侦查行为,这客观上要求审查内容由简单向多项综合转变。

实行审查批捕公开听审后,审查内容将日益丰富。首先,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将阐明无需逮捕的理由并提供相应的证据,被害人及其诉讼人也将就是否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进行陈述并说明理由,这些将促使检察官认真审查逮捕必要性;其次,公开听审为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揭发刑讯逼供等违法侦查行为提供了途径,也为侦查机关当场说明和论证侦查行为的合法性提供了机会,从而使检察机关有更多机会发现和纠正刑讯逼供等违法侦查行为。

三、审查批捕公开听审制度存在的争议

在审查批捕公开听审的实践中,产生了诸多争议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

(一)案件范围

从强化审查批捕的司法属性、促进司法公正和保障人权出发,所有的审查批捕案件均应当公开听审,这是一种应然的状态。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全面公开听审不具备现实可行性,主要的现实制约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当前正处于刑事案件高发期,检察机关案多人少的矛盾比较突出,而公开听审往往牵扯较多精力,增加司法成本,全面实施力不从心;二是审查批捕的时间只有7天,对检察机关而言,全面公开审查在时间上存在问题;三是公安机关维稳压力大,人员捉襟见肘,全面参加公开审查有现实困难;四是犯罪嫌疑人素质不高,犯罪嫌疑人掌握的信息极为有限,且委托辩护律师的案件不多,全面公开审查的意义有所折扣。然而,如果只有极少数案件公开听审,则公开听审制度就不具有普遍性意义,甚至有作秀的嫌疑,这不仅无助于促进司法公正,而且有损司法形象。修建专门公开听审场所、制定相关程序等需要较多的司法资源,仅仅对极少数案件公开听审,存在司法不经济的问题。因此,案件范围也不宜过于狭窄。

我们认为,在目前的现实情况下,公开听审的案件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辩护人提出要求的案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6条的规定, 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可以询问证人等诉讼参与人,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因此,辩护律师要求提供意见的,检察机关原则上应当公开听审。二是拟作不批准逮捕的案件。对该类案件公开听审的目的在于听取公安机关和被害人意见,准确评估风险,减少复议复核、上访申诉等。对公安机关、被害人均无异议的案件,可以不公开听审。三是拟批准逮捕的未成年犯罪案件。对该类案件公开听审是贯彻特殊刑事司法政策的需要,旨在更充分地听取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与其他诉讼相关人员的意见,更加谨慎地行使审查批捕权。对证据确实、罪行严重的案件,由于明显属于应当逮捕的情形,可以不公开听审。四对逮捕必要性难以把握的案件。对该类案件公开听审旨在准确把握逮捕必要性,防止将没有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逮捕。五是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该类案件被社会广泛关注,对此类案件公开听审,公开集中听取各方意见,符合司法公开和司法民主的要求,体现了检察机关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姿态,有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

(二)主持人与参与人

在司法实践中,公开听审一般由分管检察长或侦查监督部门的负责人主持。我们认为,由分管检察长或侦查监督部门的负责人主持公开听审有一定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地位和经验有利于驾驭公开听审,保证公开听审有序进行,同时也体现了检察机关对公开听审的重视。然而,当公开听审常态化后,应当由案件承办人员主持,主要理由有三个:一是公开审查常态化后,公开听审案件数量较多,由于分管检察长和侦查监督部门的负责人承担繁重的行政管理任务,均由他们主持公开听审存在现实困难。二是由于分管检察长和侦查监督部门的负责人没有审阅案卷和讯问犯罪嫌疑人,没有全面掌握案情,不利于提高公开听审的质量。三是司法亲历性原则要求司法人员直接听取各方意见,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司法裁判,根据该原则,办理案件的人员与主持听证的人员不应当分离。

公开听审的参与人为侦查机关人员、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和被害人及其诉讼人。侦查机关人员和辩护律师参与公开听审不存在争议,需要讨论的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及其诉讼人是否应当参与公开听审。从司法原理来看,犯罪嫌疑人参与公开听审是必要的:只有侦查机关人员、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参与才能形成“三方组合”诉讼结构;犯罪嫌疑人是案件的当事人,是利害攸关者;是犯罪的亲历者(如果确实是其实施犯罪),对案情最有发言权;是当庭考察其悔罪表现、当庭刑事和解等方面的需要等等。然而,犯罪嫌疑人参与存在现实困难:可能引起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的正面冲突,公开听审难以顺利进行;从看守所押解犯罪嫌疑人到听审室,需要一定的成本,而且存在较大的风险,如果听审室设在看守所,则存在被害人及其诉讼人、旁听的社会公众不能或不便于进入看守所的问题。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有辩护律师的犯罪嫌疑人不宜参与公开听审;没有辩护律师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参与公开听审,但应当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同时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对此类案件进行公开听审。被害人不属于“三方组合”诉讼结构,但鉴于被害人有相对独立的利益(相对于侦查机关)以及减少司法风险(上访等)的考虑,应当允许被害人及其诉讼人参与。

(三)听审内容

审查批捕公开听审的内容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司法实践中主要有三种做法:第一种做法是仅仅对逮捕必要性进行听审;第二种做法是听审的内容除了逮捕必要性外,还包括事实证据;第三种做法是听审的内容除了事实证据和逮捕必要性外,还包括对非法侦查行为等进行讨论。

公开听审的内容包括事实证据,有利于检察机关准确把握案件事实,对防止错捕大有裨益。然而,在有的案件中,案件事实证据特别复杂,如果公开听审涉及到事实证据的审查,公开听审的时间将会十分冗长;对证据的审查,需要一系列的规则和程序加以保障,而在当前的公开听审程序中,往往缺乏这方面的规定;此外,由于不像法官那样有丰富的主持庭审的经验,审查批捕案件承办检察官主持公开听审可能会力不从心。公开听审的内容包括非法侦查行为,有利于检察机关进行诉讼监督和保障人权,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如果公开听审涉及到非法侦查行为,公安机关一般不愿意参加,在法律没有对公开听审作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也无法强制公安机关参加。

我们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公开听审主要应当围绕逮捕必要性进行。因为从法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反映来看,审查批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忽视逮捕必要性、“有罪即捕”的问题,至于事实证据、非法侦查行为的监督等问题,可以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调取录音录像等措施加以解决。当然,对公开听审的内容也不宜“一刀切”,在具备条件的地区,也可以将事实证据、非法侦查行为等纳入公开听审的内容,这样既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和保障人权,也可以为公开听审制度的发展完善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四、审查批捕公开听审制度的可行性设计

根据公开听审的司法原理,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做法以及上述对争议问题的探讨,本文就如何开展审查批捕公开听审作一个具体的制度设计。

(一)原则

1.公开原则。审查批捕听审公开举行,允许相关人员和社会公众旁听,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有碍侦查的案件除外。

2.中立原则。检察机关保持中立,在兼听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

3.平等原则。侦查机关和犯罪嫌疑人及辩护律师处于平等的地位,有平等的机会发表意见。

4.辩论原则。经主持人许可,侦查机关、犯罪嫌疑人及辩护律师以及被害人及诉讼人可以相互辩论。

5.简易原则。公开审查的各项程序应当简便易行,以提高司法效率。

(二)案件范围

对公开听审的案件可以限定为以下几类案件:(1)辩护律师要求提供意见的案件。此类案件原则上公开听审,但明显无必要的除外;(2)拟作不批准逮捕的案件,但对公安机关、被害人均无异议的案件,可以不公开听审;(4)拟批准逮捕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但对证据确实、罪行严重的案件,可以不公开听审;(4)对逮捕必要性难以把握的案件;(5)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

(三)启动方式

公开听审可以依据侦查机关、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的申请启动,也可依职权启动。

(四)主持人和参与人

公开听审由办理审查批捕案件的检察官主持,检察长或侦查监督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时候,由检察长或侦查监督部门负责人主持。

侦查机关人员、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人、近亲属及辩护律师、被害人及其诉讼人参与公开听审。必要时,犯罪嫌疑人可以参与公开听审。检察机关认为需要时,可以邀请人民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人士参加并发表意见,但他们的意见与当事人的意见在法律意义上应当有所区别。

(五)听审内容

公开听审主要围绕逮捕必要性进行,必要的时候,可以涉及事实证据、非法侦查行为等内容。

(六)具体程序

1.通知程序。检察机关决定公开听审后,以书面或口头方式通知相关人员,通知时间不限,但应尽量给相关人员准备时间。

2.正式听审前的程序。由书记员查明有关人员是否到场,并宣布听审纪律。

3.听取意见顺序。听取意见应当按下列步骤进行:(1)主持人宣布公开听取意见开始;(2)公安机关侦查人员阐述提请批准逮捕的事实、理由和依据,重点阐述社会危险性的理由和依据;(3)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人、近亲属、辩护律师阐述对犯罪嫌疑人不应当逮捕或建议取保候审的理由和依据;(4)被害人及其法定人、近亲属对是否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进行陈述并说明理由;(5)参加人员经主持人许可,可相互发问或作补充发言;(6)对符合刑事和解条件的案件,询问双方是否有和解意愿并进行协商,对有和解意愿的,另行组织和解并签订和解协议。

4.评议程序。对有重大社会影响、法律适用疑难复杂等几类案件,在听取当事各方意见后,单独组织人民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等进行评议,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

听取意见篇10

摘 要 听证制度主要指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我国从上世纪引入听证程序,通过向行政机关陈述意见等方式,体现了相对人能动地参与行政程序。但是在我国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笔者在分析我国听证程序制度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现阶段听证制度的不足,提出一系列完善建议。

关键词 行政许可 听证会 听证制度

2009年,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兰州、洛阳、济南、福州等城市相继召开调整水价的听证会,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继哈尔滨水价听证会引起社会广泛不满后,北京水价听证会的结果也引来公众很多议论,争议的焦点在于:听证会到底是听取民意还是“作秀”。在我国的行政法治实践中,听证被称为公众参与立法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在我国现行的制度规则背景下,如何保证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听证的有效性,成为现阶段立法中重要的课题,本文针对行政立法事项中的听证程序加以阐述分析,从而提出完善建议。

一、听证制度的含义及在我国的起源

(一)听证制度的含义

听证(hearing)制度源自于古老的英国自然公正原则,它包含两个最基本的程序规则:一是任何人不能成为与自己有关案件的法官;二是任何人的辩护必须被公正地听取,亦即“听取另一方意见”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听证制度又传到日本和拉丁美洲一些受美国影响较大的国家,随着民主观念的逐步拓展,听证制度成为司法、立法和行政领域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程序。

听证的内涵是“听取对方的意见”,尤其是在作出不利于当事人的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让利害关系人发表意见。其次,弥补行政立法的不足。引入听证制度,利用听证会等形式,有效的将群众能够意见纳入到政策中,可以使行政立法得到实施,也贯彻了立法的宗旨。

(二)我国听证制度的发展

在我国,1993 年深圳市率先建立起价格审查制度,这一般被视为我国听证制度的雏形。随后,199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过,标志着听证制度在我国的基本确立。1998 年5 月1 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明确要求“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从而把听证程序引入行政决策领域。1999年9月9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举行《广东省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条例(草案)》听证会,标志着听证制度在立法领域中的应用。2000年3月15 日,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立法法》,其中第三十四条规定,列入议程的法律案,立法机关“应当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至此,听证制度正式进入立法领域。

二、我国听证制度的缺陷

行政立法的目的是为了政府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从而实现行政管理职能。虽然行政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确立,但是仍然存在不足:

首先,相关立法滞后。听证制度较其他制度来说,立法力度不够强、范围不够广。不仅缺少全国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而且也很少有单行的专门行政程序法律文件。即便在现有的一些规定了行政程序的法律文件中,也多是以实体性内容为主的。到目前为止,只有《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价格法》中明文规定了听证程序。

其次,听证范围狭隘。我国目前听证的范围只局限于行政处罚、价格听证领域、行政法法规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听证不属于听证范围,国务院以及其它行政部门制定行政法规的行为属于听证范围)及行政许可领域等。

再次,召开听证会信息闭塞。这主要体现在通知不及时以及范围不广。政府召开听证会的主要方式是依照政策的分类,通过制定该政策部门的网站信息。公众很难做到每天登陆政府各部门网站查询各听证会召开的时间,相关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也得不到真正的保障。

三、完善我国行政立法听证制度的建议

针对听证制度本身的要求以及我国的适用状况,结合民主与法制的发展要求,我国完善听证制度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完善立法。目前,在我国不论是价格法还是立法法乃至许可法,虽然确立了相应的公众听证制度,但是却没有规定公众听证的具体程序,对实施听证程序带来了很大障碍,这就决定这些法律规定的公众听证制度难以实现其公平、公正、公开的价值。应当做好两项工作:第一,建立具体详细的规定。针对行政立法中听证程序的盲点加以明确规定。主要涉及:事先通知和听证主体的规范。事先通知的事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听证内容、时间、地点、程序,主持听证机构以及有关法律依据。第二,规定正式听证与非正式听证。一方面是要适当实验非正式听证;另一方面要完善现行的正式听证,对听证中的主体、参加人、听证的原则、听证的步骤、听证的方法和具体程序作出详尽规定,使听证制度达到规范,具备较强的操作性。

其次,公开遴选听证会代表。遴选代表可以有助于将各方利害关系人的意见汇集到听证会中。现在听证会代表选举主要是通过群众报名取得资格的。这种选举方法只将代表一个人带入了听证会,而不是把广大关系人的意见传到听证会,容易出现场内场外呼声不同的现象。选取听证代表应该通过严格的程序、科学的标准来选择。不仅每一个代表的身份、职业等个人资料公开,代表的听证意见也应该得到广大群体的认知。

最后,听证会引入监督机制。针对听证会“只开花,不结果”的现象,笔者建议引入会后笔录审查制度。对听证笔录严格审查,就是在听证会后,能够有政策审查的一句,实现有案可查。

行政立法的完备程度有赖于立法授权制度的完备。我国行政立法需要有公众的“声音”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行政立法的最终受益人是政府和群众,只有将群众的意见纳入到行政立法中,才会发挥作用。正为此,听证程序的完善,对于实现对行政立法的有效监督,无疑是程序意义上的重要补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