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十篇

时间:2023-05-04 13:09:50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篇1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 ;原因分析;质控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631-02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不断改革创新和新业务、新设备的不断发展,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分析总结手术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防范措施,才能确保手术治疗的安全顺利进行。

1 手术室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1.1 制度不健全或许多旧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添加新内容。

1.2 技术风险加大。

1.3 基本护理方面:如手术安置不科学导致局部组织或骨隆突处长时间受压发生压疮;接送患者出入房门时保护不当导致患者头部或手足出现碰伤;在手术过程中因约束带过紧或双上肢外展过度,导致局部神经长时间受压而影响神经功能等等因素。

1.4 用药安全隐患:手术室护士药理学知识欠缺,对部分药物的药理作用、给药途径、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不了解,在紧急情况下不能够及时用药或者用药错误而导致不良后果;

1.5 查对方面隐患

1.5.1 接病人时查对错误以及患术前紧张使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等,易发生接错患者或将患者放错手术间。

1.5.2 送病人时未与病房护士做到床头交接或交接不仔细,导致护理差错。

1.5.3 手术安全核查询问不仔细导致患者发生某些药物过敏反应。

1.5.4 手术物品准备不全延长手术时间。

1.5.5 较小手术物品清点不够严谨,个别护士存在侥幸心理,易造成异物遗留体内。

1.5.6 因责任心不强或查对失误造成病理标本错放、错送甚至遗失。

1.6.6 术中巡回:因巡回护士过多填写文字记录,观察患者状况及用药不及时而存在隐患。

1.6.7 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高声谈论或仪器设备噪声影响患者安全感。

1.6.8 手术记录书写不够严谨。

2 解决对策

2.1 完善手术室各种岗位职责及制度,及时修订旧制度,添加新内容,用规章制度规范医疗行为。加强护士法律知识教育,树立法律意识,树立起医疗纠纷重在防范的观念。

2.2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等,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3 加强日常工作的检查和责任心教育,在接送患者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防止受伤。科学合理安置。严格管理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对小儿、老年人、体弱者加强巡护,做好保护措施,防止差错的发生。

2.4 严格用药管理制度,认真进行查对和交接,加强药物知识培训,树立用药风险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严格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增强责任感,规范护士用药行为。在麻醉诱导前尽可能将抗菌药物滴注完,必要时开通两条通路。在用药过程中认真查对及时巡视,与医生、麻醉师进行沟通,避免及减少药物使用中的安全隐患。在抢救患者时,认真执行抢救制度,大声复述口头医嘱,与麻醉师共同核对无误再执行,并保留安瓿、药瓶备查,及时记录用药过程。术中如需输血更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认真检查血液质量、日期 及有无污染,与麻醉师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并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输血完毕,保留冷藏血袋48小时备查。

2.5 查对方面:

2.5.1接病人时要严格按照查对要求逐项进行查对,注意询问方式,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避免接错或放错手术间。

2.5.2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如是否拔牙、漂唇等,消毒液是否过敏等。

5.3进入手术室后要严格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要求进行“三方”核对,即巡回护士、手术医师、麻醉师,在麻醉实施前共同核对病人基本情况、皮试、是否体内值入物、术前用药、过敏史、麻醉手术知情同意等;手术开始前,再次核对患者基本情况、物品准备情况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再核对各手术物品清点、用药等,以确保每一个细节不出任何问题。

2.5.4术中输血、用药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保证输血用药安全。

2.5.5手术物品清点严格执行清点制度,在手术前、中、后由巡回护士、洗手护士分别共同清点两遍,并认真检查无菌物品是否合格,术中器械是否齐全

2.5.6加强病理标本管理,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相互督促,保证病理标本送检无差错。

2.6 巡回护士及时观察患者情况、用药反应及手术进程,及时补充手术用物,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紧张惧感,使其更好配合手术。及时关闭吸引器等噪声源,保持安静手术环境。

2.7.及时准确规范填术护理记录单,严禁涂改、漏记、误记,灭菌指示卡、植入产品标签必须粘贴在护理记录单上。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书写质量。

2.8 送患者回病房,加强护理,防止管道脱落、返折等,应与病房护士认真进行床头交接,包括生命体征、切口敷料、麻醉情况、手术基本情况、术中用药等情况,做到安全护送,清楚交接。

2.9 关心体贴护士,减少社会心理因素带来的危害,使护士以良好的状态完成工作,减少差错事故的潜在危险性。

2.10 科学质控管理,加强日常检查与监督,定期召开安全质量管理会议,分析护理隐患原因,找出对策,提高手术室护士安全质量管理意识,杜绝或减少护理安全隐患。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篇2

【关键词】手术病人;交接;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87―02

手术室是特殊的治疗和抢救的场所,手术病人由于注射镇静剂或麻醉等相关原因 ,在交接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怎样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我院手术病人术前、术后交接过程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报告如下。

1 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1.1 术前交接,查对不严导致的安全隐患 (1)接错病人,由于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未按规范当面进行病历、病人交接,未进行逐项核对,尤其是同名、同姓换床病人,术前紧张或注射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的病人; (2)饰物及活动假牙未取,术前病房护士未做好宣教工作,术日也未再次强调,由手术室护士再次核对病人才发现病人带有饰物及假牙,或麻醉师在插管时才发现假牙;(3)术前镇静剂、围术期抗生素漏输,常见于连台手术,由于时间不能确定,病房护士接到手术室电话通知才执行医嘱,匆忙中遗忘;我院部分手术科室在术前于病房给手术病人注射抗生素,部分科室又带入手术室于术前使用,未统一时间用药,术前准备工作繁忙也容易忽略;(4)导尿管夹闭未开放,择期手术病人,尤其是长期卧床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因为定时倒尿,期间夹闭尿管,病人被送往手术室未交班,手术室护士也未逐一核对,术中无尿,检查尿管时才发现尿管被夹闭未开放,这类护理缺陷虽可补救,却给病人及家属带来对医院护理工作的不信任,也是医疗纠纷的隐患。

1.2 术后交接存在的安全隐患

(1)术中的情况,麻醉方式、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抢救用药、术中出入量、术后注意事项麻醉师未逐一向接班护士交待清楚,致使观察不到位,病人出现并发症;(2)伤口情况,尤其颈部手术后伤口,有无渗血及肿胀,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3)管道管理不到位 手术后只有麻醉师护送病人回病房,主刀医生很少能与病人同时回病房,引流管在手术室未做标识,数量、引流部位、导管是否夹闭交待不全,此类安全隐患,可危及病人生命,是医疗纠纷的导火线。

1.3 病人运送途中的安全隐患 护送途中病人管道脱落,坠床,跌倒,由于手术前、后对病人情况评估不足,对管道未加重视,尤其输液管最易脱出。手术后病人处于麻醉未清醒状态,因烦躁不安,车床护栏未上,未用安全带约束病人,车轮故障致使病人坠床;关注病人运送途中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1.4 护理记录不全面,不连贯引起的安全隐患, 麻醉记录不全面,护理记录短缺,病人术中抢救记录,出、入血量,麻醉与护理记录单不相吻合;护理记录单未及时、准确记录病人皮肤情况;病人出、入手术室时间与病房护士记录时间不相吻合等;护理文书是反映患者病情发展和动态变化,反映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过程[1],提供医疗护理行为的法律凭证,护理记录不完善,一旦引起医疗纠纷,则难以举证。

2 防范对策

2.1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

质量、安全、管理、服务是医院的主题。我院主要围绕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强化患者安全意识,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深入学习其精神。强调护士把病人的安全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遵守护理常规及规章制度,为病人提供安全服务。我院护理部每季度开展护理安全研讨会,分析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科室经常强调关注手术病人安全,关注工作细节,及时暴露并分析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和风险应急预案,提醒护理人员增强责任感,规范护理行为。

2.2 规范病人交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2.2.1 严格执行患者查对确认制度与流程

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人病历,手术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时应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查对手术部位标识、腕带、生命体征、手术同意实施签名单、输血同意签名单、化验单、带入药物、医学影像资料等。还必须与清醒的患者交谈,询问病人是否有活动性假牙及禁食、禁饮情况,有否贵重物品或首饰,有无注射术前针,有无留置胃管、尿管等引流管,既往史、过敏史等。交接护士再次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进行确认,并在交班本签名。

2.2.2 以腕带作为识别标志

对实施手术、昏迷、神智不清、无自主行为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手段《中国医院协会2009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明确指出医院要确实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建立以腕带作为识别标识,腕带准确注明“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床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2]。

2.2.3 关注手术部位的体表标识

术前由手术医生在病人手术部位作体表标识,并主动邀请病人参与认定,手术室护士在交接手术病人前应该查看病人手术部位体表标识,再次确认手术部位,避免错误的病人、错误的部位、实施错误的手术。

2.2.4 严格执行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制度

在麻醉开始前、切皮前、病人出室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严格按核查表内容进行三方核对并签字,最大限度保证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正确无误。

2.3 加强接送患者途中安全措施

强调手术病人注射镇静剂后必须使用车床规范接送,以防万一。使用前检查车床性能是否良好,车床必须有护栏或安全带,车轮性能良好,防止病人摔伤,并有保暖被盖,避免病人受凉。运送途中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于醒目位置,并注明置管部位、日期和时间,过床时避免脱出。由麻醉师、医生、巡回护士共同护送病人回PACU/ICU。重症病人备氧气袋、呼吸囊、监护仪、微泵、急救药品、急救用物、专用监护床,以减少危重病人术后搬动次数,安全并动态观察病人。

2.4 强调麻醉后交接

病人由于麻醉、手术的刺激及药物的作用,往往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如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意外等。接班护士应及时到位,当场监测病人的血压、脉搏、心率,呼吸、意识,伤口敷料及各种引流管情况,引流管标识清晰,有不相符及时反馈,以便及时处理。掌握病人的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术殊情况,输液管道,出、入量等,是否有镇痛泵,镇痛方法及注意事项,并逐一核对交接。

2.5 完善手术前、后护理交接记录单

护理文件是医疗事故处理中的法律依据和凭证,是患者病情发展和动态变化的真实反映,也是评价治疗护理效果的科学依据。以往我们交接病人,无论是术前接病人,还是术后送病人返病房,只有口头交接班,而无任何记录。现在强调谁执行,谁签名,谁负责,落实到个人。我院完善手术前、后护理交接,建立手术交接单,规范手术患者交接登记,加强了护士的责任感,杜绝了手术前、后交接不到位现象。

3 体会

一直以来,医院都形成手术病人口头交接班的固定形式,认为病人经过层层把关,不会发生任何差错,对病人交接过程的安全隐患预见性不足,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容易导致医疗纠纷发生。而病人从病房到手术室,接受手术,再到手术后回病房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有可能酿成严重后果。我们需要强调科与科之间的协作,加强手术病人交接环节的安全管理,规范交接流程,遵守交接核对制度,保障护理安全,保障病人安全,预防和减少手术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金芳,手术病人交接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医学信息,2011,10;372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篇3

关键词:校车 安全隐患 城市 农村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97次常务会议通过《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该条例对校车规格、专用设备、维修标准、行车线路、驾驶人员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责任把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车推向规范安全的正轨,此举显然是政府力图挽救近年来校车安全事故频发的局面发出的积极信号,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该条例正式颁布近五个月后,吉林大学“我国校车安全保障与政府责任研究”项目组针对长春市绿园区城乡15所中小学的校车运营现状展开调查,接触到多名在校学生、学生家长、学校校车负责人、随车教师、校车司机,共计发放回收有效问卷1012份,综合结果显示该区域虽无重大校车安全事故发生、受访者也对《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有一定了解,但仍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

在城区,能够达到一人一座标准的校车为数甚少,车内空间不足非常拥挤,家长怨声载道,校方将这一现象类比为城市其他公共交通的拥挤,认为这是作为低收费公共服务的必然结果,短期之内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难以解决。除此之外,还存在相关各方安全意识薄弱,校方校车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个别行驶路段受施工影响道路狭窄崎岖十分颠簸,个别学校直接租用旅游大巴作为校车,致使校车没有明显标志,存在一车多用现象(非上下学时段被旅行社挪作他用盈利),GPS定位装置普及度低,家长缺乏对校车状况的了解,校车司机素质较低、学校校车安全教育相对滞后、各校月收费差异大(从每月60元到300元不等)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学校对校车安全教育在整个安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突出,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在非常有限的安全教育课程中,学校老师倾向于照本宣科的普及一些关于应对地震火灾劫匪的基础知识,被动完成教育局例行检查的任务,反而忽视了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校车安全,没有成体系的校车安全管理制度,校方和家长的责任划定不明确,对于如何应对校车运行中可能出现诸如刹车失灵、车辆被困、道路障碍、车门受损、车厢密闭等极端情况没有针对性培训。至于逃生锤、干粉灭火器、急救箱等安全设备的认知使用更是趋于空白。学生和家长对于校车安全的重要性认知度低,不少家长想当然的认为校车运行一切正常,不需要特殊关注,把校车安全全部归咎于校方,和校方校车负责人员罕有联系。在校方和家长的共同“选择性忽视”下,低龄学生校车安全意识淡薄、在特殊情境下应急知识匮乏就不足为奇了。

一车多用的现象也是值得重视的要点——个别学校出于减轻家长经济负担的考虑,为了压低向同学们收取的校车费用,就租用旅行社大巴作为上下学的工具,未能实现校车的专职化。这些校车虽然符合安全标准,却没有向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证明、取得正式的校车使用许可,不符合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不过该条例没有对校车是否专制化做出明确规定,如果有关学校可以和校车服务提供者签订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校车运行安全管理措施并将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报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此种运营方式也不失为一条新路径。

校车的收费情况不统一固然有各校具体情况不同的因素存在,也折射出了当前校车运营缺乏政府经费支持的事实,校车运营是否要为学校带来额外收入的争论不断,个别学校通过抬高价格寄希望于校车为校职工带来福利,而纯公益运营的校车则委实缺乏对学校改进校车服务的激励机制,一些学校相关人员反应了校车运行入不敷出的尴尬处境,校车运营缺乏激励机制,学校自然缺少办好校车、真正为同学服务的动力。

由于以往的校车安全事故多发生在城乡结合部及农村,我们项目组也深刻意识到这里是校车安全问题更为严重的所在。对于城乡结合部及农村的状况,我们项目组给予了更高的关注。经过对绿园区中小学校车状况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该地区的校车安全问题的确令人堪忧。

1. 校车质量差,多为临近甚至超过报废期限的车辆

在我们调查的位于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10所中小学中,仅有3所学校拥有校车,其余学校学生的上下学问题都由自己解决。和城区内的校车相比,这里的校车要明显破旧许多。我们从高年级学生那里了解到,从他们入学起,学校就使用这批破旧的校车。而且学校周围的居民还告诉我们这些校车本身就是学校买来的二手车。虽然校方不愿透漏校车的使用年限和保养状况,但我们通过资料了解到国家规定营运车辆的使用年限为八年。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中小学的校车实际是在违法营运。更为严重的是,这些破旧的校车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构成无法预知的威胁。

2.校车管理混乱,存在校方与私人勾结的状况

该问题在农村极为严重,农村的中小学没有归学校管理的专门校车。在校学生多为附近村镇的孩子,居住地也更为集中。很多学校的领导利用自己的私人关系联系私家车来接送学生上下学,这样校方和个人都有利可图。这种私家车充当校车的方式在农村地区大行其道,颇受欢迎。但是,如此一来,真正的受害者正是那些乘坐校车的孩子和以为自己得到了方便的家长。私家车充当校车完全以营利为目的,他们不加节制地增加载客量,超速行驶以赢得更多的时间,不接受任何相关方的检查,车上不具备规定的安全设施。现实中那一起起被我们所熟知的、并深深痛恨的校车安全事故,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上管理混乱的“校车”造成的。

3.基础设施落后,校车运行环境欠佳

我们经过走访调研发现,城乡结合部及农村的基础设施与城市相比相距甚远。最明显的表现是道路质量很差,特别是在农村。车辆行驶途经的路段以土路和石子路为主,而且十分狭窄,几乎难以实现车辆并行,沿途又有很多土坡,凹地,因此,道路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同时,农村远离城区,受交通规则的约束较小,司机开车随意性很大,没有规则意识,车速很快。校车司机本身就不具备很高的素质,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驾车,使得农村校车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面对种种严峻的问题,经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其内部隐藏的原因在于城乡结合部及农村的资金较城市来说严重短缺。原本就不充裕的资金用在农村教育上的就少之又少,更不用说是校车投资。那些小规模的学校无法自力更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校车资源。其实对这些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来说,资金是造成现状最主要的原因,它不仅制约了学校校车的质量,还必然导致了道路建设的落后状况。除此之外,管理因素是该地区校车安全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校方贪图钱财与私人勾结通过违法校车营运中饱私囊,对学校秩序管理和学生安全置之不理;而地方政府更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有效益的地方工厂、企业上,对中小学教育漠不关心,至于其学校内部的校车安全这样细致的问题更是无暇过问了。所以,城乡结合部及农村的校车安全情况才会具有如此多的问题,才会发生那么多起令人伤痛、惋惜的校车安全事故。

校车,被称为是通往春天的道路。然而,现实中这条路上却充满了黑暗与陷阱。我们项目组会继续调研,深入研究,探寻解决校车安全问题的对策,让孩子们在阳光下走向春天。

参考文献:

[1]《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7号

[2]薛亚培.《交通部发文严查校车服务及备案,〈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不乐观》,《商用汽车新闻》,2012年第27期

[3]黄裕.《〈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出台,各方失望大于欣喜》,《商用汽车新闻》,2012年第13期

[4]肖宝华,兰侨成.《校车事故中的学校责任问题分析》,《中小学管理》 ,2012年05期

[5]一水.《校车安全,重在责任》,《交通与运输》 2012年03期

作者简介: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篇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85

护理安全的隐患因素

医院方面的因素:首先,医院制度不够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是医院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医院对护士教育培训不重视,导致护士综合知识水平偏低,同时护理人员结构参差不齐,低年资、低学历的护士较多,人员缺编,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需求,给病人造成不安全影响或隐患。

护士法律意识淡薄: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对象不断增多。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多。护理人员不熟悉国家的法律条文,不明确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和范围,忽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对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表现为操作不够规范、书写不合要求、说话不够严谨、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

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专业技能不熟练,近年来低年资护士增多,业务知识不够熟悉,技术不熟练,资历浅,经验不足。如静脉输液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如果护士对该技术操作不熟练,将对危重病人的抢救产生不良影响,给病人增加痛苦。工作责任心不强:①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工作缺乏主动性,不按级别护理,不按时巡视,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未能及时发现。②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如执行医嘱未做到“三查八对一注意”,如打错针、发错药、输错液,交接班不清,遗忘医嘱,造成不良后果。③随意换班,使人力资源搭配不当。④实习生无人带教单独完成护理技术操作。⑤基础护理措施不到位,出现并发症。⑥工作时间注意力不集中

护理文件记录不规范:护士由于工作繁忙,忽略了护理记录或进行回忆式记录,出现大概、可能的情况,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住院病案材料中与护理相关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会成为法庭材料。如果以上护理记录不严谨、错记、漏记,甚至涂改,将使护理安全隐患增加。

服务态度欠佳:个别护士缺乏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表现为对患者“冷、顶、硬、推、拖”,不注重自身修养,言语或行为不当,极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护患沟通障碍:近年来有些护理纠纷不是护理人员技术与责任上的差错,而是由于护理过程中不注重语言交流,缺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技巧,交流态度淡漠,语言不妥,解释沟通不到位所造成的[1]。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便秘,排便用力可导致猝死等。

消除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健全管理模式,完善规章制度:结合医院管理现状,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护理监控体系,规范护理规程和护理行为[2]。护理管理者定期监督,可以将许多的护理安全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教育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在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规范行为,爱护患者,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使患者感到亲切和温暖。

学习法律法规,增强安全管理意识:加强护理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士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学习,使护理人员了解、熟悉工作中与法律有关的潜在性问题,增强法律意识,懂得在护理工作中应当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避免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护理安全。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护士在职业活动中,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精湛的操作技能,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安全,因此我院根据不同资历的护士制定了培训方案与计划,并组织实施。如每月进行2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与专科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护理部每月组织进行1次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重点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与考核,达到人人合格。

加强核心制度的执行:查对制度是护理工作中杜绝差错事故的重要制度,通过查对,可发现护理不安全的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差错的发生。医嘱做到班班查对,每周大查对2次,并有记录。在对患者进行操作前查对时必须询问患者叫什么名字,昏迷病人必须进行腕带信息核对。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重点抓好病情、治疗、护理等环节的交接,对新入院患者、手术病人、危重患者、有特殊检查及处理的患者要在床头仔细交接。

严把护理文书质量关,规范书写:护士书写应做到客观、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护士长与质控员每天对护理文件内容进行督查质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病历书写质量。

加强环节质量管理:各科成立质控小组,制定各班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对科室工作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控。护理部每月进行各科护理问题汇总,并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分析、讲评、总结。制定整改措施,以此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

加强护患沟通交流: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在信息方面、情感方面的交流,是医患之间构筑的一项双向交流的桥梁[3]。我院近年来开展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如实行亲情称呼,微笑服务,对每一位住院病人进行入院告知宣教,对住院和出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电话回访等。同时护士长每天深入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需求,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给予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强化安全管理意识:护理部制定发生差错事故及各种护理风险的应急预案,同时健全了发生护理差错的处理程序,对已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及护理安全隐患要进行及时上报,鼓励各科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以便进行归因分析,确保护理安全的持续有效性。

小 结

医疗护理活动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防范护理风险,保障病人医疗安全,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院自以上措施实施2年多来,护士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安全管理意识、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增强,护士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护理缺陷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护患关系的融洽使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护理纠纷降低了,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了医疗安全隐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淑燕,侯模威,牟春玲.护理操作风险与防范.中国误诊杂志,2006,694:738.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篇5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儿科,辽宁葫芦岛 12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及有效防范措施。方法 该院对儿科护理工作进行了分阶段的护理措施安排,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其中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为第一护理阶段,该护理阶段使用常规护理措施;2012年7月—2014年6月期间为第二护理阶段,该护理阶段使用优质护理措施)该院两个阶段儿科由于护理工作而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的具体原因,并且根据这些安全隐患问题探讨出相关防范对策。结果 第一护理阶段出现了90例儿科安全隐患事件,90例儿科安全隐患事件中有40例是由于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而引发的,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44.44%;因为医护人员责任意识欠缺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为25例,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27.77%;由于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欠缺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为12例,占据13.33%;由于护理人员素质能力欠缺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为4例,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4.44%;由于环境管理不完善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为3例,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3.33%;其他相关因素而导致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的为6例,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6.66%。第二护理阶段中出现了30例安全隐患事件。两组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进行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该次调查研究结果可以分析出,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与责任意识欠缺是导致儿科出现安全隐患事件的首要原因,将服务态度、责任意识与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儿科患者而言,应当加强全面系统化的护理管理措施,以此提高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所以,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的过程当中,更应当加强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改善工作态度,提高责任意识与业务能力,从而减少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事件;护理工作;防范对策;服务态度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b)-0149-03

儿科的患者均是儿童,由于其年龄原因,无法准确的描述自身病情,且病情变化较快,意外事件的发生率较高。相比于其他科室,儿科更容易发生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当前,儿科的护理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护理工作者们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安全改善措施,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确保儿科护理安全,至关重要。为了减少儿科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儿科临床护理治疗与护理满意度,对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该院儿科所发生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对儿科护理工作进行了分阶段的护理措施安排,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其中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为第一护理阶段,该护理阶段使用常规护理措施;2012年7月—2014年6月期间为第二护理阶段,该护理阶段使用优质护理措施)该院两个阶段儿科由于护理工作而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的具体原因,并且根据这些安全隐患问题探讨出相关防范对策。

1.2 护理措施

1.2.1 第一护理阶段组 第一护理阶段组给予常规儿科护理服务,护理人员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遵从医嘱给予相关处理[1]。

1.2.2 第二护理阶段组 第二护理阶段组在给予常规儿科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加以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需要积极热情的为患者展开护理服务,尽可能满足患者及其家属所有合理要求,并且以温和态度为其解答疾病相关疑惑,从而改善护患关系[2-3]。

1.3 统计方法

该组实验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使用χ2进行检验[4-5]。

2 结果

在第一护理阶段中由于护理人员态度恶劣所导致的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明显要高于其他因素所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其次则是由于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欠缺,责任感不强,不够重视患者的生命安全。在第二护理阶段组中,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有所降低,与第一护理阶段组进行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医疗市场的竞争也呈现出日渐激烈的发展趋势,患者对于自身就医权利的意识也随之不断增强,这便是对医护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考量一个科室质量工作的优劣与否,最为关键的参考数据便是该科室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这也是患者选择就医的重要参考依据[6-7]。通过翻阅相关调查研究报告可以得知,近年来医院儿科的护患纠纷事件越来越多,例如说患儿滑到、坠床、烫伤,甚至是窒息等事件在临床中屡见不鲜,而护理则在儿科临床工作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义务[8-9]。儿科与其他科室略有不同,患者的年龄与疾病均具有特殊性,这便导致该科室的工作性质是具有高风险性的[10-11]。所以,探讨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儿科临床护理质量。至关重要[12-13]。针对于各种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因素应当制定规范、高效且具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从而提高儿科临床护理质量,缓和医患关系。经该组调查研究报告也可得知,国家在为护理人员给予丰厚福利待遇的同时,护理人员也需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改变服务态度,强化业务能力,为患儿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儿科的护理工作有别于其他科室的临床护理,其年龄具有特殊性,所以抵触情绪也要强于其他科室的患者[14-15]。在这种背景环境下,人性化护理服务更能发挥其作用,减少其心理负担,增强其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与临床护理质量。除此之外,护理人员也需要参与一些提升个人专业技术能力及知识水平的相关培训,只有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才能够取得患者及其家长的信任,改善护患之间的紧张关系 。通常来说,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含众多方面,如若将其总结分析,医院可以通过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其一,加强护理人员护理相关文书的书写能力,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文书书写质量进行讨论分析,定期进行考核,从而提高其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其二,增强法律观念意识。护理人员应当完全做到知法律、懂法律、会用法律。以此来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避免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其三,加强护理人员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在日常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具备非常丰富的业务知识,熟练操作相关技能,这些都是在患者危急时刻能够抢救生命的关键手段;其四,加强护理人员的礼仪态度。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如若护理人员出现任何失误都应当主动对患者辨识歉意,充分体现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理解与人文关怀,以此来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经该组实验研究可知,第一护理阶段出现了90例儿科安全隐患事件,90例儿科安全隐患事件中有40例是由于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而引发的,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44.44%;因为医护人员责任意识欠缺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为25例,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27.77%;由于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欠缺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为12例,占据13.33%;由于护理人员素质能力欠缺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为4例,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4.44%;由于环境管理不完善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为3例,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3.33%;其他相关因素而导致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的为6例,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6.66%。第二护理阶段中出现了30例安全隐患事件。两组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进行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该次调查研究结果可以分析出,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与责任意识欠缺是导致儿科出现安全隐患事件的首要原因,将服务态度、责任意识与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儿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与责任意识问题均是儿科护理安全隐患问题中的重要因素,所以基于此探讨出有效的防范解决措施,是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与临床护理满意度的关键措施。

综上所述,对于儿科患者而言,应当加强全面系统化的护理管理措施,以此提高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护理安全问题是直觉决定护理质量的重大问题,更是每一名护理人员都应当认真对待的问题。相较于其他科室,儿科护理工作的风险几率更大,技术水平要求更高。所以,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的过程当中,更应当加强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改善工作态度,提高责任意识与业务能力,从而减少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Wang Jiao. Pediatric nursing error analysi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J]. nursing,2011,12(9):3363-3364.

[2] Shizhen Jing, Cui Jinmei, Zhao Xinge. The pediatric nursing security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J].Journal of nursing,2010,16(14):109-110. [3] 黄蔚,周青,陈艳碧,等.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3(7):74-76.

[4] di Jianqin, Wang Hongying. Analysi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pediatric nursing dispute reason to study[J].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drugs, 2012,5(1):141-142.

[5] 徐敬芬.儿科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当代护士,2011,17(3):88-89.

[6] Zhang Jun. The nursing dispute reason analysi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pediatric [J].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2011,24(6):1043-1044.

[7] 张慧敏.护患沟通技巧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995-1996.

[8] 冯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1,35(9):230-231.

[9] Zhang Xiuping, Zhang Maoyun. Th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pediatric nursing security and management[J].Journal of nursing,2011,32(11): 113-114.

[10] 张伟勤.儿科11起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4(5):48-50.

[11] Lv Aihui, of nurse patient dispute reas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J].primary medical forum,2006,10(4):375.

[12] 唐良春,王华珍,梁兰萍,等.116例护理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现代护理杂志,2003,3(9):634.

[13] 张风清,李珍,黄体纯.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67.

[14] Li Yanlin, Zheng Yanmei, Leng Lihua, et al.The outpatient nursing management and nursing dispute prevention of [J].in contemporary medicine (Academic Edition), 2009,12 (3):123-124.

[15] Bai Cuiyun, Xiao Fengying. Influence factors of children in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successful analysis of[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2006,11(10):45-46.

(收稿日期:2014-08-16)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篇6

【关键词】1191;安全隐患排查机制;烟草工业企业;安全检查

一、前言

漯河卷烟厂始建于1949年,本着“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理念,着力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随着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有效推进,该厂被评为国家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河南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漯河卷烟厂动力车间作为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首批达标部门,创新并实施“1191”安全隐患排查机制,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1191”安全隐患排查机制的建立背景

YC/T384-2011《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于2011年实施,由于企业技改在先,难免有与新规范不相符的地方。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中,在“环境因素”(主要指生产环境和生产设备)不易改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会重复出现,从而占用有限的管理资源。为理顺安全检查流程,尽快与新规范保持一致,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达标,现行的车间级传统安全隐患排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安全工作的需要,亟待探索一项能够实现良性循环的安全隐患排查新模式。

三、“1191”安全隐患排查机制的内容与实施

建立“1191”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即每天开展一次安全检查,进行一次安全通报,九日内安全隐患整改反馈率95%以上,每月进行一次安全隐患分析。

每天一次安全检查:打破车间级周检查传统模式,根据车间人员分布与设备布局,分为若干重点区域,每天选择一个侧重点,拟定安全检查计划(见表1),对该区域内的安全基础管理、安全现场管理、特种设备、电气、消防、危险作业等方面进行一次系统排查,每周开展一个轮回,实现安全检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每天一次安全通报:摒弃旧有通报模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指出问题点(见图1),并根据问题状况,拟定安全隐患整改要求,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方式,以达到预期整改效果。

九日内整改反馈率95%以上:要求一般隐患要在九日内按要求整改反馈完毕(见图1),不讲条件、不讲理由,因特殊原因确需延期整改的(控制在5%以内),由责任人作出说明存档,落实隐患现场控制措施,约定整改时限。

每月一次安全隐患分析,系统分析隐患存在的原因,按照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将隐患分类,拟定对策从根源治理。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篇7

关键词: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管理和防范

护理工作操作需要规范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大部分都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发作反复无常、蔓延迅速、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高,并且临床观测时间较长。随着时代的进步,医疗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法律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渐渐得到增强[1]。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保障患者安全,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进行保障不仅是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护理中有效的管理和防范措施能有效预防护患纠纷的同时,还提高了患者护理服务质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3年7月~2014年7月中选取100例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发生差错和缺陷患者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为50例,男性为50例,年龄为18.23~83.56岁,平均年龄为(44.23±5.42)岁,其中危重的患者为78例,平均住院天数为5.11±4.23d。患者实验前均对实验有足够的了解,并且自愿参与,可以随时退出,符合伦理学原则。

1.2方法 100例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发生差错和缺陷患者的案例中,对发生的差错、缺陷和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研究正确的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管理防范对策。

2结果

100例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患者案例中,有25例案例经调查原因为不慎坠床;有25例案例经调查原因为患者不慎摔伤;有28例案例经调查原因为相关人员不慎烫伤;有15例案例经调查原因为患者非计划性拔管;7例案例经调查原因为患者走失。

3讨论

正确的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管理防范对策 神经内科患者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为了预防安全隐患,需要患者接受有关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预防措施,具体相关预防措施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为患者构建安全舒适的神经内科病房,改善患者居住环境。患者病房应适当保持采光,要求光线柔和不刺眼,光线明亮充足[2],使患者感觉舒适;从病床位置到卫生间的距离中,要求有便于患者行动搀扶的设施,例如病房中可增加相应的扶手,或者在卫生间的位置安装竖向抓杆,给不便于行动的患者在移动中增加了辅助设施[3],更便于患者行动;每张病床应为患者的安全着想,单独配备独立的监护仪器、氧气吸入设备等,并为这些器械安排相应负责的护理人员,对器械进行定期检查,保障器械的有效性和通畅使用性,并将检测结果作相应记录;在神经内科患者入院时,应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详细的记录。护理人员将患者入院时检查出的身体情况数据做一个资料卡片[4],方便后期资料查看,例如患者神志不清、精神不安、甚至出现无法控制的不理智行为,需及时并预防性的在患者病床位置增加相应的约束带,必要时使用其对患者进行约束,防治患者非计划性的拔管,增加护理人员的巡房次数,并将每次巡房监测情况作相应的记录。

护理人员与不安全因素的相关联系:①对护理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落实。每一项规章制度都具有其必然性和可行性,具有科学性质。因此,对所护理人员在进行的工作进行严格核查。减轻护患关系的恶化。②加强对护理人员日常护理内容的教育,梳理护理人员所掌握内容。例如: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的变化,注意患者的肢体活动、头痛的性质,注意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的情况。病情危重患者做好护理记录。准备好有关的急救器械和药物,使器械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等。③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责任的分配明确具体化,并对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遇到意外的风险性全情告知,维护患者的知情权力,并要求有患者或其家属签字同意,使护理人员和患者发生纠纷的可能性减少[5]。④对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进行加强。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护理人员守则,用制度来约束日常的护理工作,工作内容需要详细化,使护理人员明白自身责任的关键性。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具有龄岁较高、身体较弱、易生病的特点。患者通常对自己患有的疾病重视程度不够,在日常生活行动方面,常认为自己像往常一样并不会受病情影响,认知度不够,而因此出现跌倒问题。神经内科患者因神经内科疾病和相关并发症,还会使患者出现认知功能减弱,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在患者独自出行时,容易出现由于认知和记忆力的问题导致患者走失。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由于患者情绪躁动,还容易发生突发性坠床和非计划性拔管,对患者在临床中的治疗过程产生严重的干扰。

根据以上研究显示,神经内科必须在护理安全方面加强管理,并且采取对不安全因素有效的管理和防范措施,才能顺利解决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有效减少患者不慎坠床、不慎摔伤、不慎烫伤、非计划性拔管、走失等情况,保障了神经内科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蔡宝琴,郑敏.神经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J].中外医疗,2011,30(17):159-160.

[2]奚春芬.神经内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40):317-318.

[3]冯皓.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3):91-93.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篇8

1.1一般资料

本院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专科医院,固定床位150张,设有4个护理单元、3个特殊科室;全院护士95人,均为女性,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0.16岁;本科53人,大专42人;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24人,护师43人,护士25人。

1.2管理方法

1.2.1成立院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护理安全小组

2012年1月医院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护理部主任任主任委员,各科护士长、总带教、护理安全员为成员。各科室成立护理安全小组,配1名经验丰富、善于总结分析的护士为护理安全员。

1.2.2创建人人参与风险管理的氛围

护理部从增强护士长风险管理意识入手,要求护士长必须熟练掌握相应法律、法规,护理风险管理理论和识别技巧等。然后分层次组织培训,提高全院护士的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和洞察风险的能力,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普通事件发生72h内护士长书面上报护理部、典型事件及时电话上报护理部。对有效杜绝和控制不良事件的护士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并与评比年度积极分子、先进工作者挂钩,形成积极、主动呈报的良好氛围。

1.2.3护理隐患分享

1.2.3.1医院护理隐患分享会

每月上旬召开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分析科室上报护理隐患及护理部平时抽查和定期检查、护士长夜查房、各部门反馈的问题。应用SHEL模式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SHEL模式是在20世纪末由日本医疗事故委员会提出的[3],即S(soft):软件部分,护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H(hard):硬件部分,护士工作的场所;E(environ-ment):临床环境;L(litigant):当事人及他人,认为医疗事故的形成主要受上述几方面的影响,可以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医疗事故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每季度召开全院护士会议对各科上报的护理事件进行分享,起到警示作用。

1.2.3.2科室护理隐患分享会

科室建立每周“安全日”,利用晨会分析科内近期存在或潜在的安全隐患以及与药剂、医技、后勤、设备等相关的事件,制定相应的措施,提高护士对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环节的警惕,增强全科护士的工作责任感,提高化解护理风险的能力。每月底召开科室护理隐患事件分享会,对护理不良事件和不安全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分析时对事不对人,目的是吸取教训,以免再犯。

1.2.4手机短信提醒

2013年起,护理部对各种途径获得的对安全管理有警示的信息,运用手机短信及时传递给护士长及护士。信息内容涉及媒体报道的安全事件,如新生儿被盗事件、新生儿烫伤事件、输错血事件、氧气瓶砸伤儿童事件、医院感染病例暴发事件、使用中儿童床轮子滑脱等;护理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如护理单元备用氧气筒有氧气泄漏、葡萄糖液有变质等情况;科室电话上报的典型事件,护理部进行现场调查处理的事件;护理操作规范,如药物及液体的质量检查,新生儿安全管理,规范结扎新生儿脐带,消毒隔离,规范的围产期护理注意点,关注特殊患者,护送患者交接流程提醒,急产入院、手术护送流程和交接核查提醒,器械纱布的检查清点,标本及病理的正确采集及保存运送等。2013年1月至12月分享信息共115条,其中制度流程变更16条、仪器设备管理10条、医嘱处理核对提醒18条、书写记录不全及缺乏动态提醒17条、服务意识人文关怀提醒12条、规范操作提醒42条。护理部及时向全院护士长群发,各护士长收到信息后给予回应,并把信息传递给科室护理人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提高防范意识。

1.2.5护理部跟踪督查

护理部每月中下旬到每个科室进行质量追踪,督查护理隐患分享会和手机短信提醒落实情况。询问护士更改后的制度流程是否知晓及如何落实、对警讯事件及整改措施是否知情等;询问患者护士是如何进行床头交接班、手术室与病房交接、检查及治疗时腕带核对、特殊检查注意事项、相关知识宣教等情况。查看护士例会、护理安全会议记录本,检查各科室相关问题的整改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1.3评价方法

护理部统计2012年(单独运用护理隐患分享会)与2013年(运用护理隐患分享会联合手机短息提醒)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数,调查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隐患认知状况,考核护士对安全信息的知晓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1.3.1护士对护理安全隐患认知状况

自行设计护理安全隐患认知状况调查问卷,对全院95名护士进行调查。此问卷经过本院护理专家讨论后确定,内容包括护理隐患定义(1条目)、发现护理隐患(4条目)、主动及时上报护理隐患(4条目)、分析原因并及时排除隐患(3条目)4项共12条目。每条目分5级,对应5~1分。各维度均分=维度总分/维度条目数,维度均分>4.5分为优秀,4~4.5分为良好,3~3.9分为一般,<3分为差。护理安全隐患认知状况(知晓率)=(优秀例数+良好例数)/总例数×100%。

1.3.2护士安全信息知晓情况

对护理安全相关内容进行考核,每年2次,年考核分按平均分统计,满分100分,90分为知晓,90分以下为不知晓。

1.3.3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护理部每月随机抽查30例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测评,由患者根据自身的感受填写。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环境及诊疗流程、处理问题及时性、健康教育、隐私保护、服务主动性及态度、护士操作技术6部分组成,共10个条目,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选项。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一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的变化进行描述性分析。

2体会

2.1提高了护士风险管理意识

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重要环节。在医疗过程中,护士与患者接触、交流机会最多,护理工作的繁琐及操作的重复性,导致发生护理差错的机会也较多。如何提高护士风险评估及防范意识,培养其安全管理能力,是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冰山理论”认为事故就像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个严重事故暴露出来,必定有成千上万的不安全隐患存在,严重事故的发生和不安全隐患之间有着相对固定的比率,如果能够减少不安全隐患,那么严重事故的发生必然减少。护理隐患分享会及手机短信提醒帮助护士长能以其他科室或兄弟单位的事件为戒,结合科室的具体情况“举一反三”查找问题,明确护理安全管理的关键点,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积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引导本科室护士在工作中注重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各项护理操作,遇到问题主动汇报,形成了人人关心护理质量,人人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的氛围。结果数据显示,护士对护理隐患定义的认知由89.47%提高到96.84%,发现护理隐患方面的认知由86.32%提高到96.84%,主动及时上报护理隐患方面的认知由82.11%提高到95.79%,分析原因并及时排除隐患方面的认知由89.47%提高到97.89%。

2.2提高了护士安全信息知晓率

有报道,护士因倒班或休假,有很多医院下达的文件、护理部及各护理单元相关规定不能及时了解,也不能很好掌握病房的动态变化,运用手机短信功能,护理部把对安全管理有警示的信息,快速传递给护士长,护士长结合本科室的特点,把信息及特别提醒事件也以短信的形式群发给科室的每位护士,缩短了信息传达时间,护士即使在产假、长期病假期间也能获得信息;短信的可保留性、直观性、可重复查看也进一步提高了信息的知晓率。本文资料显示,护士信息的知晓率由86.32%提高至97.89%。

2.3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篇9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第一条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二条 对于一般性事故隐患,安全科应要求有关部门限期排除。

第三条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科应联系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做出暂时局部、全部停车或停止使用的强制措施决定,并督促有关部门进行限期彻底整改。

第四条 事故隐患的范围

1、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或重大险情。

2、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等。

3、建设、施工、检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能量伤害。

4、停工、生产、开工阶段可能发生的泄漏、火灾、爆炸、中毒。

5、可能造成职业并职业中毒的劳动环境和作业条件。

6、在敏感地区进行作业活动可能导致的重大污染。

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理活动(包括停用报废装置设备的拆除,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理等)。

8、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

9、以往生产活动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

管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第五条 安全科每周应会同各相关部门,对厂区进行隐患排查一次,每月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

第六条 对所排查的安全隐患,由安全科会同相关部门编制整改措施,并下发《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由各车间、部门负责人负责落实整改。

第七条 对难以立即整改的重特大事故隐患,应制定整改方案,方案需包括: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八条 在隐患治理过程中,负责整改的部门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在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止使用或停车,对难以停止使用或停车的相关生产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第九条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各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向公司安全科、总公司及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报告包括: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以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

第十条 事故隐患坚持“谁存在事故隐患,谁负责监控整改”的原则,由存在事故隐患的车间、部门组织整改,整改责任人为各车间、部门主要负责人。

第十一条 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对查出的隐患都要逐项分析研究,并提出整改措施。定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完成期限,凡当班组能整改地不准推向车间,凡车间能整改地不准推向公司主管部门的原则按期完成整改任务。

第十二条 整改责任单位要按照《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要求,对事故隐患认真整改,并于规定的时限内,向公司安全科报告整改情况。整改期限内,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行专人监控,明确责任,坚决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第十三条 整改工作结束后,整改部门要按要求写出隐患整改回复报告,由安全科组织检查验收。

第十四条 对整改措施不到位,检查验收不合格,事故隐患未消除的应停止其相关设施、设备的运行和操作使用。直到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运行。

第十六条 安全科每月应对公司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交公司主要负责人签字报总公司备案。

第十五条 处罚

1、对不及时报告、隐报、瞒报重大事故隐患的部门主要负责人处500元罚款。

2、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在整改过程中不制定治理方案的部门主要责任人处500元罚款。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篇10

【关键词】 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85-01

护理安全是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科的患者往往存在病情较重、意识存在障碍、容易发生病情危变及并发症。做好安全隐患的及时解除,是提高服务质量、防止发生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通过对护理安全隐患问题的分析,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现将我科在几年来对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加强防范措施管理方法阐述如下。

1 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分析

1.1安全设施不完备内科患者大多肢体瘫痪、行动不便,如果病区没有完备的安全设施,摔伤、坠床、滑倒等多种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就很大。

1.2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理人员只重视每日的功能护理,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时,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在患者住院过程中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随意谈论患者的病情及转归,不坚持原则,盲目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等均可导致护患纠纷。一旦发生护理问题,护士不懂得保存应有的证据,导致举证倒置的不力,也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重要原因。

1.3制度落实不到位、简化操作流程有的护士为了省工,自行简化操作流程,缺乏慎独精神,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按规范化操作规程执行,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容易引起患者的不信任。有的护理人员没有重视学习,单独上班时难以胜任较复杂的操作,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1.4缺乏有效的沟通临床表明,多数的医疗纠纷尤其是护患纠纷都与服务态度及沟通不到位有直接关系。从数据分析中发现,沟通不足是所有严重差错事故发生的第一原因。

1.5护理记录不详细护士往往为患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却忽视了详细的记录。许多医疗护理上的事情都牵涉到法律问题,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唯一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患者的病历。

1.6工作量与护士比例失调由于患者的护理需求日益增多,造成护士的工作量也不断增加,病床及工作量与护士的比例严重失调。为满足社会对医护服务的需求,而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造成护理人员、设备、空间相对不足。护士身心疲惫,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再有过度工作和劳累同样会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导致错误的增加。护士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一方面不能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满足不了患者的要求;另一方面长期如此,护士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伤害。

2 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2.1创建人文化的病区环境针对患者特点,在病区的墙壁上装上扶手,病床加上床栏,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做好防滑措施,防止摔伤及其他意外发生。病床之间设有拉帘,以保护患者隐私,病区有可视呼唤设备,以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存在的问题。

2.2加强法制知识学习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了解护理人员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同时明确患者的权利和义务,任何时候都要注意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选择权。

2.3认真落实各种规章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制度等都是保证患者医疗安全行之有效的制度,也是护理工作者几代人的心血结晶。督促护理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及临床综合能力,使护士在工作中能熟练和规范地为患者服务,尽最大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2.4加强护患沟通充分利用晨晚间护理、工休座谈会、入院介绍、健康教育、各种操作前、各种医疗检查前与患者及其亲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及告知,必要时给予签字。同时充分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每日及时发放患者费用清单,对存在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释,以提高患者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

2.5认真做好护理记录认真组织学习《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护理人员用法律的思维书写护理记录,遵循“写你所做,做你所写”的原则,如实填写患者的各种病情变化以及所采取的措施。要求书写清楚、严谨,不留任何隐患。

2.6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护士们在医疗活动工作中担负着患者的保护者、知心者、依赖者、倾听者等角色;而家庭中又扮演着女儿、儿媳、妻子、母亲的角色。在护士少、工作任务重时,护士就超负荷地工作,长此以往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这也是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因此应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使她们以充沛的精力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