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种事物说明文十篇

时间:2023-03-29 06:09:32

介绍一种事物说明文

介绍一种事物说明文篇1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在于外貌和个性等方面的差异,正因为有了这些差异,我们对他们才会有更深地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也正因为在特征上有差异,我们也才会有更清楚地辨别。

写作中说明事物,我们要学会抓住特征来写。

所谓事物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标志。任何事物都有它最本质、最主要的特征。准确认识事物的特征是我们写好说明文的关键。那么事物的特征有哪些呢?事物的特征有外形特征、状态特征、性质特征、功能特征、构造特征、发展变化特征等。介绍特征时,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以“水”为例,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来介绍:1.从感官角度入手,介绍水的特点;从视觉角度入手,介绍水的形状;从味觉角度入手,介绍水的味道;从触觉角度入手,介绍水的手感;2.从状态变化角度入手介绍水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固态、液态、气态三方面来写水的变化特点,突出它的变化之美;3.从性质特征入手来介绍水的特点。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知识从氢、氧元素组合方面来介绍,把深奥的道理阐述清楚;4.从功能特征入手来介绍水的特点,水是生命之源,水可以用来饮用、浇灌、发电、养殖等。从多方面介绍事物的特征,可以使事物更形象、更具体。

介绍一种事物说明文篇2

1.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某种事物或现象,查阅相关文章,学会解说抽象事理。

2.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采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说明。

技法引导

说明文中最难写的是事理说明文,因为其说明对象是抽象的事理,看不到摸不着。作者必须深入了解事理,解说时又不易通俗明白地加以表现。

然而,写事理说明文对我们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很有帮助。再说,我们要介绍的事理并非多么高深,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一下,再查找一下相关资料,这就为我们写事理说明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了写作内容,就可以着手写作了。写作事理说明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合理安排说明顺序。事理说明文常常采用由现象到本质、由结果到原因的顺序,这样才符合我们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过程,才显得自然合理。如你要介绍猫走路为什么没有声音这个事理,就要先说明猫走路不出声的现象,然后才能去解释其中的道理。

二、灵活运用说明方法。在说明现象时,可以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样可以使行文生动形象一些,以便更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在说明事理时,可以采用分类别、作诠释等方法,使行文富有条理性,便于读者把握要点。

三、科学的说明内容。写事理说明文切忌胡编乱造,要用通俗的语言传达出科学的道理。准确地引用数字和引文,没有可信的依据,可以适当“模糊”一点。如那些一时还没弄清楚的内容,可以使用“可能”“通常情况下”“一般说”等词语来表述,显得客观实际,令人信服。

另外,介绍生活常识的事理说明文常常以科学小品的形式呈现出来,形式上生动活泼,语言上通俗易懂。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我们可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述,如拟题“暖水瓶的自述”“我是浮力”等。为了使读者感到有趣,乐意阅读,易于理解,我们常常会想一些办法。如引用一些俗语、诗句、实例、故事等,以丰富文章的材料;运用一些比喻,增加文章的形象性;适当使用抒情、议论的语句,增强文章的情趣。

误区警示

写事理说明文常会出现以下错误:

一是把说明文误写成记叙文。如《水饺浮起来的奥秘》,应该从水饺煮熟后就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入手,然后重点说明其中的道理,告诉读者一种事理。而有的同学会过多地去叙述煮水饺吃水饺的过程,还生发出煮水饺的感悟,这就变成记叙文了。

二是说明顺序不合理。文章不是从某种生活现象入手,而是开始就介绍事理,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就违背了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利于读者接受。

三是内容不实。在自己并未掌握说明事理的情况下就匆忙下笔,连自己都没有理解的东西,怎能把它介绍明白?怎能让别人读懂呢?

范文示例

话说“长生果”

刘 欢

在我们这里把花生称做“长生果”,据说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所以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炒上一袋花生,以备节日里招待客人或家人享用。

其实花生是我们当地很常见的农作物。它春天下种,夏天开花,一朵朵小黄花藏在碧绿的花生棵里,直到花谢了也不见有果实结出。其实它的果实在土里,像两节手指一样大小。有则谜语说得好:“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这说的就是花生。

秋天,花生收上来了,晒干了,用机器磕出花生米,成袋成袋地送到油坊里去榨油,每家都榨一两桶,够一年吃的。新榨的花生油香飘四溢,远远地就能闻到,炒菜吃非常香。除了榨油,花生还可以不剥壳炒熟了吃。不过一般都是在过年或结婚的时候,炒出来的花生就换了个名称,叫做“长生果”,黄灿灿的,剥开壳后,里面的花生米圆滑诱人,嚼在嘴里满口生香,确实是一种享受。

人们不禁要问,“长生果”的名字是不是只表示吉利?后来才知道,这个名字还确有科学依据呢。

花生的营养价值比粮食高,可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品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适宜制作各种营养食品。

花生还有止血作用。花生红衣的止血作用比花生更是高出50倍,对多数出血疾病都有良好的止血功效。花生还能增强记忆,抗老化,延缓脑功能衰退,滋润皮肤。花生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有助于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美国科学家在花生中发现了一种生物活性很强的天然多酚类物质——白藜芦醇。这种物质是肿瘤类疾病的化学预防剂,也是降低血小板聚集,预防和治疗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化学预防剂。美国学者艾尔·敏得尔编辑出版的《抗衰老圣典》中,把白藜芦醇列为100种最热门有效的抗衰老物质之一。要想抗衰老,当然首选花生了。

看来,花生被称为“长生果”,真的名不虚传!

点评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长生果”,采用的是漫谈式,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依次介绍了花生的名称、种植、食用价值和保健功能。特别是“长生果”名称由来的说明,属于事理说明,从表示吉利到利于保健,内容逐层递进,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文章介绍花生特征时,有描写,有引用,富有趣味;对花生功用的介绍较平实,多从科学角度加以说明,用语严谨,材料充实,使人了解到有关“长生果”的丰富知识。

片段演练

1.下面是一段介绍蝉的文字,想想这段文字为什么介绍得会这么生动。

我从坚硬的外壳里艰难地爬出来,尽情呼吸着夏季夜晚清新的空气,不一会儿,我就换上了一身薄薄的轻纱。我从一个佝偻的丑八怪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公主,引来了许多追求我的帅哥。它们在高高的树梢上拼命地唱着情歌,表达自己的求爱之情,一唱就是大半天。正像朱熹赞道:“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听着它们的情歌,我真的心动了……

介绍一种事物说明文篇3

做口头自我介绍中很多的场合都用得到,如交朋友时,面试时,与客户交谈前提下等。但怎样做口头自我介绍呢?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怎样做口头自我介绍,仅供参考。

介绍是指对人、事、物作口头的描述、说明或评介。

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要作口头介绍。比如,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学校、工作单位和家庭情况,向同学、朋友推荐一本书、一支歌或一种新产品,或者在发生突发性事件后向有关方面陈述目击情况,等等。口头介绍在社会交际中是不可缺少的。

介绍的内容,有的是具体的,如某个人、某件物品;有的是比较抽象的,如某种经历体验,某种心得体会等。听介绍的对象,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几个人或一群人;有时是熟悉的人,有时是陌生的人。作介绍,有时有准备,比如向用人单位作自我推荐;有时则来不及准备,比如向有关部门陈述一起交通事故。作介绍时所处的场所、环境也多种多样、千差万别,教室、会场、车间、商店、家庭、马路,都会遇到要作口头介绍的情况。

作介绍时,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态度要自然、大方,语调要清晰、恰当。向陌生人作介绍,在不熟悉的场合作介绍,或在仓促的情况下作介绍,要注意克服紧张、胆怯的心理,控制好自已的情绪。

根据不同的介绍环境,介绍条件和介绍内容,可将介绍分为自我介绍、介绍他人、介绍实物、推销自我等。第一节自我介绍

一、口头自我介绍基本要点自我介绍,是推销自己和组织形象的一中重要方法和手段。介绍得当,可以给人留下深刻而良好的第一印象,取得别人对自己的了解、信任和支持。介绍不当,则会带来许多麻烦,甚至会使你原来的努力白费。

在正式介绍之前,应面带微笑,首先说:“请允许我向您介绍…………”或“请让我介绍一下”,“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上”等,这样的表达方式,给听者留下谦虚、有礼、文明、高雅的印象。

自我介绍时,要大方地向对方说:“您好!我是(**单位的)***,认识您很高兴,请多关照”。等礼貌谦词。如果你是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只介绍自己的所在单位即可,不必介绍自己是**领导。介绍语言要简练,切记不要长篇大论,因是初次见面,谈自己太多会给对方留下夸夸其谈,过份表现自己的印象。介绍时,应留心观察对方的反应,不可连珠炮似地一下子说出好多话。想与对方继续保持联系的话,可主动地把自己的地址和电话留给对方,但不可强求对方也这么做。

自我介绍时,态度要谦恭。语言要得体。自我介绍时,既不要夸张,也不必过谦。做到这一点,可以借鉴的方

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自知。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对待别人的赞誉要冷静,对自己应严格地剖析,作出让人信服的自我评价。第二种是自谦。自我介绍中,应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很”、“非常”、“第一”、“极”等过于极端的修饰词。言过其实,夸夸其谈,会给人以极坏的印象。但“谦虚过分即为虚伪”,为谦会减少别人对你的信任,使人觉得你不诚实或能力低下。第三种是自嘲。在自我介绍中偶用自我嘲讽,即自我贬低和自我揶揄,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好。当然,自我贬低中应含着一点自解、自慰、幽默、含蓄和智慧,自我揶揄中可露出一丝自信和自得,这样既可使语言增添风趣,又不流于自夸、俗套和油滑。

二、口头自我介绍训练安排1、向你的老师或长辈介绍自己

2、向你的同学介绍自己

3、期中总结会上,你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

发言前需自我介绍一下,如何介绍?

4、假如你现在是某公司的推销员,推销商品时需自我介绍,如何介绍?

5、假如你是某公司经理,参加一洽谈会,碰到一些陌生朋友,介绍一下自己。

三、口头自我介绍精彩范例自我介绍

我叫陈远,由于“远”和“圆”读音相似,不知哪天起,大家都叫我“小圆子”。我的脸又长的特圆,久而久之,我觉得这个外号倒挺有意思的。

我跑步时两脚替换的频率特别快,而步子又特别小,跑起来一步紧跟一步。每次跑步,同学们都笑我:“小圆子,你跑步真有趣,像一只球在滚,滚的快极了。”啊,是吗?我可从没有看见过,不过我知道我跑得挺快的,尤其是短跑。在运动会上,我居然也会“滚”出点名堂来了,和其他三人“滚”出两次4*100米接力第一,两次100米第六。能为集体争光,我真自豪。我最喜欢说话,语速又特别快,就像竹篓倒豆子一样,一上子能滚出上百颗圆豆儿。可我这个人生就是头脑简单,什么事情都是来不及考虑会脱口而出,以至有时上课也会和同学争论起来。唉,真是,…………我真想把“圆豆儿”吞下去。我是个科代表,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我爱我的集体。生活在集体中就是要为集体做贡献。可有时工作不顺利时,我还好几次掉“金豆儿”———眼泪。不过我还是愿意为集体工作的。我爱掉“金豆儿”,因为“金豆儿”也是圆的。

不过“圆”也会给我带来不少麻烦。在做数学题时,我往往会把小数点点错,使最终的答案相差十倍、百倍:我也会因为漏看一个零,以至一道数学题从头错到尾……。

“小圆子”这个外号对我真是太合适不过了。我好比一滴圆圆的小水滴,只有汇入大海才不会干涸,我愿去拼搏,去夺取光彩夺目、圆圆的金牌,而无愧于一上新世纪的青年。

口头自我介绍评析:

这则”自我介绍“,自然亲切,从外号的来源说起,把“我”的形象介绍得生动具体。

介绍一种事物说明文篇4

(一)从说明文的文本解读中甄别有效的教学内容

1.要见树木先见森林。文章的外显结构是作者创作过程中思路的表现形式,其表达的顺序和内容的安排都是由作者的创作思路决定的。读者可以通过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揣摩作者的表达思路。说明文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感波澜,文章表现出来的美更趋向于严谨的逻辑。因此,只有厘清文本的基本结构,才能更好地走进文本。如,《神奇的克隆》一文,作者依照生命个体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将内容设置为克隆的定义、克隆的对象、克隆的作用、有趣的克隆四个方面。显然,这样的设置是作者精心安排的:没有精确的定义阐释,其他一切都如同空中楼阁,无从谈起;只有了解了克隆的典型案例,人们才能接受克隆的作用。在这一切基础上,课文再补充富有趣味的克隆现象,读者就会欣然接受。这样的思路安排和结构设置,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有序表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说明文教学的重要范畴。

2.强化说明文的语言特质。与其他文体要求语言形象生动、富有灵性不同,说明文的价值在于全面细致准确地介绍事物,呈现说明事物的特点,因而其语言的特点表现为精确、规范和严谨。这对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有些说明文在精确表达、严谨描述的基础上,为了增强说明的趣味性,还大量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读来趣味盎然。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中就以“孪生兄弟”“兄弟俩”来形容火星和地球的相似性,形成亲切自然的表达风格。针对这样的言语表达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体悟说明文严谨精确的表达特性,充分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并在两种风格的比照下丰富自我言语体系。

(二)从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中遴选有效的教学策略

1.诵读品味,感受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语文教学,读是基础,更是关键。说明文的教学自然也不例外———没有读,学生就难以准确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没有读,学生更无法体验说明方法所形成的表达效果;没有读,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就更难以形成。例如,在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描写坑俑宏大时,重读了文中的数字。教师顺势引导大家体会这样朗读的好处。这是对文本表达的心领神会,是与作者、编者进行的有效对话,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比照辨析,感受语言表达的精确严谨。体悟品析文本的语言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说明文的语言表达精炼简洁,常常一字之差就会影响表达的效果,是锤炼学生语言表达的有效范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品味中进行比照辨析,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例如,《埃及的金字塔》一文在描述金字塔建造时运用了“据说”一词,这个简单的词语看似无关紧要,其实却蕴藏着作者言语表达的规范和严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剔除“据说”一词之后的感觉,两相比较,作者语言表达的匠心就能深入学生的内心。这样的教学不仅仅在于阅读方法的指导,更是对学生言语表达策略的渗透,体现积极有效的语用正能量。

3.多维练说,促进说明方法的有效迁移。听说读写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说明文旨在通过严谨生动的语言介绍说明对象,故而应该“说”字当头。这就要求说明文的教学要时刻关注课文的言语形式,为学生深入有效的言语实践奠定基础。在语用视角下,我们应该结合文本的内容特点,为学生创设形式多样的历练渠道,提升“说”的效益。例如,在教学《麋鹿》的最后环节,教师围绕课文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以“介绍麋鹿”为中心,进行几种不同的训练:(1)如果你自己就是麋鹿,你会怎样介绍自己的外形;(2)如果姜子牙骑着麋鹿,遇到神仙朋友,会怎样介绍它的生活习性;(3)如果你是导游,你会怎样介绍麋鹿生存的坎坷经历?不同的视角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说话练习。介绍的过程其实就是对课文说明方法迁移运用的过程,这样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言语表达的储备和思维支撑。

4.及时练笔,实现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语文教学的核心不仅仅在于提升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更在于运用语言的能力。说明文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说明自成一体,有着鲜明的表达特质,对学生习作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安排时间,让学生在习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语用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后,教师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对校园中的某一建筑或者自己家乡的某一建筑物进行介绍。这样,学生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有了综合性的运用机会,实现基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的训练要求。

介绍一种事物说明文篇5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等。说明文中,只使用一种说明方法的很少,往往综合使用多种说明方法。这样能提高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

下面就来谈谈《苏州园林》是如何综合使用多种说明方法的。

一、多处比较,突出特征

在介绍苏州园林布局的时候,作者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跟古代的宫殿、一般住房进行比较,一个绝不讲究对称,一个讲究对称,“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样一比较,苏州园林不对称的布局特点就更加鲜明了。文中介绍园林中的花草树木,“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既是比喻,又是跟外国花园相比较,写出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特有风格。在介绍苏州园林建筑物的色彩的时候,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突出了苏州园林色彩的清淡。在多重比较中凸显了苏州园林各个方面的鲜明特色,让人印象深刻。

二、妙打比方,增强情趣

在布局构思时,作者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整个苏州园林比喻成一幅完美的图画,从而让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产生“人在画中游”的审美错觉。在介绍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时,作者又用图案画和美术作比喻,强调苏州园林在布局上所追求的是自然之趣:虽为人工建造,却尽量任其自然,不露斧凿的痕迹。这又提醒读者应如何进一步欣赏苏州园林,欣赏“这本画册”。

三、恰当引用,丰富内涵

在写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观赏池沼里养的金鱼或各色鲤鱼时,作者引用了《汉乐府・江南》里的诗句:“鱼戏莲叶间”。短短五个字便勾勒出一幅富有情趣的图画,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四、善于分类,条理清晰

作者还使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使得宏大的苏州园林的每个景点都有条不紊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在总述园林特色的7段(3~9段)文字中,分别从建筑布局、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和廊子、角落、门窗、颜色等方面介绍了各个景点,使我们对苏州园林的全貌有了完整具体的印象,为我们提供了鉴赏苏州园林的角度和线索。

【延伸练习】

1.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窗在园林中的妙用,主要通过漏窗和空窗来体现其“借景”功能。开在园墙上的漏窗,又称花窗,多用砖瓦空砌而成。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它本身是景,又可窗内窗外双向“借景”,极尽“漏”之能事。不装窗扇的窗称为空窗。空窗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扇形、葫芦形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白粉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典雅优美。空窗本身不作景象,只在组景中起景框作用,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正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所说:“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之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

介绍一种事物说明文篇6

一、锁定说明对象

说明文从说明对象来看,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建筑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生物、序言。通常情况下,建筑物的说明要点包括名称、方位、规模、布局、结构、历史变革、价值等;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的说明要点是分类、形态、形成过程、特征、性质、发展变化、益害或用途等;生物的说明要点是产地、类属、形态、习性、特征、饲养或培育、益害等;序言的说明要点是写作意图、写作过程、内容介绍、作品特点、社会意义的评价等。应当说明的是文章对各个要点的说明并不是等量齐观的。文章从一定的目的出发,对一个事物或事理的说明,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我们理解“说明对象”的概念既应该宏观把握,又应该微观分析。

《鲤鱼》一课介绍了鲤鱼的体形特点、外部结构、辅助运动器官鳍的作用、辅助呼吸器官鳔的作用、感觉器官眼、耳的功用,另外还简明扼要地说明了鲤鱼的生活习性和繁衍生长的状况,随后介绍了判断鲤鱼年龄的简便的方法,最后以鲤鱼有触须和变色的异常性,推测了人们把它当作神物的原因。文章的说明对象是鲤鱼,“体形特点”、“外部结构”等这些说明要点与“鲤鱼”这一说明对象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研究说明对象不仅要研究整体的说明对象,更应该注重说明要点,这是作为“小”的说明对象出现的,对“小”的说明对象的说明才构成了对整个事物的完整介绍。例如,法国法布尔《蟋蟀》一文第八自然段“蟋蟀的右鞘翅除了裹住侧面的皱襞外,几乎全部覆盖在左鞘翅上,这与我们所见到的绿蚱蜢、螽斯、距螽以及它们的近亲完全相反。“蟋蟀是右撇子”这一段的说明对象既不是蟋蟀,也不足右鞘翅,更不是左鞘翅,而是皱襞。

周定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第五自然段,“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树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的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这部分的说明对象分别是装饰花纹、花圈、碑顶及它们的象征意义。

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锁定说明对象是分析说明对象特征的基础,这里涉及到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和一个事物区别另一个事物特征的问题。《松鼠》中说明对象是松鼠,它的总体特征是漂亮、驯良、乖巧。《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说明对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总体特征是巍峨、雄伟、庄严。首先,文章写作的要点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一总体特征而展开的;其次,总体特征不是这一事物区别另外一个事物的标志。广州纪念碑同样巍峨,同样雄伟,同样庄严,而邻居家的看家狗也同样漂亮,同样驯良,同样乖巧。一模一样的建筑物的区别可能只是位置和建造的时间不同。因此,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要从分析文章“小”的说明对象入手。例如:“碑身四周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的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这里的说明对象是“纪念碑周围的汉白玉栏杆”,它的特征是“美观朴素,洁白耀眼”。在这里,作者用“天安门前的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同所要说明的对象作比较,这表明“天安门前的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也有“美观朴素,洁白耀眼”的特点。分析一个事物以及一个事物的特征,它体现在每一个组成整个说明对象的“小”的说明对象的“小”的特征上面,这些“小”的特征的总和体是独一无二的。

三、理清说明对象之间的关系是判断说明顺序的基础

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指说明对象的空间发生了转移和变化。例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逻辑是人们的思维规律,以人们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规律为序,就是逻辑顺序。比如袜子通常情况下是穿在脚上的,假如有人偏偏戴在头上,人们便觉得别扭。这就是不符合逻辑。周建人的《蜘蛛》一文以一则“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的谜语引出说明对象。然后用六个自然段介绍了蜘蛛的捕食、身体结构、生活中对蛛丝的利用、科研中对蛛丝的利用,最后简略介绍了不织网的蜘蛛。首先,我们把文章分成两部分,即织网的蜘蛛和不织网的蜘蛛,前者是作者重点介绍的,后者是作者次要介绍的。所以文章从整体上采用了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其次,前半部分的捕食与织网、身体结构以及人们对蛛丝的利用三者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捕食是现象,身体结构是本质,这里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那么,作者又是如何介绍捕食的呢?作者分了五种情况,所根据的是蜘蛛捕食对象的难易程度,顺序井然。

四、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是检验说明文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实事求是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才能清楚地说明对象的特征,运用千变万化的语言和各式各样的说明方法的唯一目的就是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因此,对说明文语言和说明方法的运用是否恰当的唯一判断标准就是它是否说清楚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体现在文章的语句是怎样运用限制、概括等手段来修饰中心词语的。如果站在语法的角度上,就是着重分析句子结构中的定语、状语和补语。三者又以定语和状语为主。例如:“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最大”一词准确地说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规模大。“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亲自起草、亲笔书写的碑文……”,“亲自”和“亲笔”二词准确地强调了碑文的价值高。

介绍一种事物说明文篇7

一.整体把握,纲举目张

当前的阅读考查和教学理念均把整体阅读和整体感受位列第一。科普类说明文阅读尤甚。因为科普类说明文通常是以读者的认知习惯、思维逻辑顺序来安排写作层次的,一般都能做到说明的对象凸显、说明的层次分明、说明的条理清晰。教学时如果随意肢解文章内容,对课文条分缕析等,学生往往无法感知文章所要说明的对象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因而无法顺利阅读、理解文本。所以,教学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篇阅读、整体感知、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获得清晰的整体认知。

比如,教学《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说说文章中依次写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这样,就把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整体和盘托出来了,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会留意和依次画出文中对五种新型玻璃名称、性能、实用功能等的介绍了。事实证明:学生对课文只浏览了一遍,就能够毫无遗漏地找到并流畅地说出课文中对五种新型玻璃介绍的全部信息了。

可见,如此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学生对《新型玻璃》的感受是整体的、系统的,学生对课文所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也会记忆犹新。而教师要培养学生整体阅读、整体感知科普类说明文的能力,设计的问题就要具有“包容性”和“全局性”的特点,提出的问题也要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关注课文说明对象的整体性。

二.筛选信息,重点把握

筛选信息、重点把握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活与维持阅读、探究文本的兴趣,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收集、整理、筛选、记忆、运用有关学习信息或重要信息上,对学习对象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识别能力和接受能力等。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科普类说明文,必须严格训练学生掌握上述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因为,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正确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要说明的事物或者事物的最主要的本质特征,并在阅读科普类说明文中主动发现、主动认识、主动获取重要信息,深刻体味说明文的艺术风格和写作技巧。

比如,教学《新型玻璃》,我们应该把教学重点设置在这些新型玻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为人类造福的实用功能上。所以教学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筛选与上述内容相关的信息:引导学生自学第二到第五自然段,找出介绍每种新型玻璃特点和用途的字、词、语句、段落等,然后,用列表的方式归纳概括并小组讨论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同学们找出来的信息加以比较分析、分类筛选等,之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刚才寻找、筛选重要信息的过程,总结归纳“重要信息”的涵义和寻找、筛选重要信息的途径等。

三.妙引练说,读写结合

学习是为了运用。任何一门学科如此,小学语文科普类说明文教学亦然。因为这样,既可以巩固新知,又可以举一反三;既可以巧妙地激发学生说话和写作的兴趣,激活学生自觉学习科普类说明文的意识,又可以引导学生把知识内化后表达出来,求得口头表达能力或写作水平的提高,可谓一箭双雕。

介绍一种事物说明文篇8

大学时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的引路,正是学习的好时候。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引领带动广大青年学生认知、践行总书记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重要要求,本团支部组织榜样故事分享会,学习榜样为什么能成为榜样。

二、活动主题

勤学修德为梦想,明辨笃实共明天

三、活动口号

脚踏实地,我们用汗水镌刻时光

四、活动目的

1.让同学们体会到加强自身素质的重要性,给同学们向上奋进的精神上的鼓励。

2.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同学们的精神文明建设。

3.深刻学习和体会五四青年节讲话的精神。

五、活动对象

药学1302班全体团员

六、活动时间

XX年5月20日晚上9点

七、活动地点

xx新校区教室t212

八、具体流程

1.准备阶段

5月13日,通知同学们以寝室为单位准备以青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要求符合勤学、修德、明辨、笃行的主题。

5月18日,团支书借教室。

2.活动过程

5月20日晚上9点,活动正式开始。

首先,团支书给大家放映讲话的视频。

其次,同学们依次介绍自己故事的主人公以及他们的事迹。

九、活动收获

由于近期考试比较密集,为了方便同学们专心复习,所以改动了团日活动的时间。

这次的团日活动是以学习的八字方针为目的的,不同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品质,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序章——学习讲话

活动开始时,团支书放映了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的讲话,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从中体会到了对作为青年的我们极大的信心和殷切的期望。

第一章——勤学

首先为我们介绍自己榜样的是612寝室的黄维同学。她介绍的是一个影视人物——许三多。从生平、事迹、语录等方面介绍,让我们充分了解许三多这个人物。

从许三多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勤奋,是坚持。不得不说,许三多真的是一个很木讷的人,他是新兵中的吊车尾,是最早现形的“骡子”,但是他最终成为了兵王。靠的就是勤能补拙,从单杠都爬不上去到做了333个腹部绕杠。让我们看到了勤学的结果。也是告诉我们,一定不要浮躁,要踏踏实实,靠勤奋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第二章——修德

接下来上场的是许毓颖同学,她为我们介绍的榜样是一位真正的女神——奥黛丽赫本。她不仅介绍了赫本在电影事业上的成就,更多的是为我们介绍赫本在公益事业的贡献。

曾经赫本在我的记忆中是《窈窕淑女》里倔强的卖花女,是《罗马假日》里纯真的公主。以前只觉得她是真正高雅的女神,但经过许毓颖同学的介绍,我才明白,真正女神并不单单靠外表,更重要的是内心。赫本放弃自己作为全球知名女星的安逸生活,而是跑到索马里等贫困荒芜的地方,去关爱那里的人,去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学习的。正如她说的:长大后,你会发现自己有两只手,一只用来帮助自己,一只用来帮助别人。

第三章——明辨

之后是刘博同学为我们介绍了一位科技总裁——李开复。从李开复的生平、事迹我们都能体会到,他是一个非常厉害,善于思考的人。

对李开复真正有印象,还是从他得了淋巴癌开始。当时就觉得,他的心态太好了。其实一直觉得,如果有钱人可能都会比较恐惧死亡。但是他让我看到了一种类似大智的气质。他说了很多很有道理的话,看起来浅显易懂,却知易行难。他也在尽自己的努力教导我们青年要明辨是非。

第四章——笃行

接下来是唐翠同学为我们介绍了我们xx大学的知名校友——柴静。她带我们一起回顾了柴静这一路的历程,让我们看到,这位校友能够成为一名社会知名的记者并不是毫无原因的。

XX年,一部《穹顶之下》让人们的注意力又回到了雾霾上,也让更多的人更加关注到这个知名记者——柴静。柴静起初既不是传媒专业,也没有任何做记者的经验,但是她就是靠自己像扎马步一样,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成为了一位全国甚至享誉海外的记者。她用自己的实践告诉我们笃行的重要性。

第五章——斗志

介绍一种事物说明文篇9

论文摘要:《文化批判》存在于1928年1月至5月,是创造社后期的一份重要综合性理论刊物。其显著特色之一就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大量而集中的引介,这在当时具有不可抹煞的积极意义;但在引介的同时,也流露出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说法,该文对此加以分析探讨。

1928年1月15日,创造社后期的一份重要综合性理论刊物—《文化批判》面世,其显著特色之一就在于它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大量而集中的引介,同时也流露出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说法。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一、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之意义

《文化批判》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介绍,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及宗教观等诸多方面。大量介绍和引人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文化批判》的一大亮点,这除了使《文化批判》在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的众多文艺刊物中脱颖而出、别开生面外,还有助于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并扩大其在中国知识界的影响。虽然《文化批判》同仁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把握不乏粗糙和浅陋之处,但他们的大力宣传和引人在客观上是功不可没的。

具体来说,《文化批判》引入和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意义大致有以下三方面:首先,在五四的基础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营造出一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新声势,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度。其次,在马克思主义介绍上所做的一番基础工作,特别是对以辩证唯物论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介绍(其中又以对唯物辩证法的介绍最为密集),使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知识青年得以基本上认识了唯物辩证法,掌握了一些分析社会的科学方法。第三,他们对帝国主义种种暴行的披露,如《日本帝国主义的研究》、《国际政治的最近形势》等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之种种侵华阴谋、策略,有助于人们分清敌我,扒开表象,洞悉本质;有助于鼓舞人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参与革命的士气和激情。还有对宗教迷信毒害的揭露,如李铁声的《宗教批判》和周隐的《俄国希腊教的今昔观》都揭露了宗教流毒社会、妨碍革命的伪善面目。对宗教迷信的贬斥,有助于人们树立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的思想观念。所有这些,在大革命刚刚失败的中国,英、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正虎视耽耽,国家仍然挣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新的革命还在酝酿,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对于那些满怀求知欲、热衷革命、想了解国事民情而又苦于找不到途径的进步青年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发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学说介绍中的不足毋庸置疑

《文化批判》引进、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热情是高涨的、精神是可嘉的,但由于当时的主办者们: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本身还是留日学生,因为有感于国内革命形势才纷纷辍学归国的,他们对国内的形势缺乏深刻的认识,对问题、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难免不够成熟和周全,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介绍也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说法,表现如下:

1.哲学至上论

彭康对于《文化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介绍起着重要作用,被称为创造社的“后起之秀”。他在《哲学底任务是什么?》、《思维与存在—辩证法的唯物论》、《唯物史观的构成过程》等文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彭康认为在新旧社会更替的关键时刻,哲学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和重要的任务:要完成意识形态里的方向转变,要进行思想革命。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哲学与革命的阶级结合起来,“哲学把握了这革命的阶级,便成为物质的势力,理论与实践便能统一,哲学也能遂行其变更世界的任务”。所以“哲学的任务是提供变更世界和社会的理论”。强调哲学的重要性本身并没有错,但至于说“哲学正是这种理论,哲学为一切的根源,为社会的文化全体系的批判”,就值得商榷了。尽管哲学对世界做出了种种解释,但哲学知识并非实证知识,哲学主要是一种反思活动,其根本任务是不断地对文化当中的基本预设(前提、假设)进行质疑。当这种质疑有可能动摇各种意识形态之基础的时候,就变成了对“社会的文化全体系的批判”。但并非所有的质疑都能达到这种程度,哲学也不可能“为一切的根源”,所以,这种观点有失偏颇。

2.片面的宗教观

李铁声在《宗教批判》一文中,把宣教师的活动说成“欺骗民众”、“贩魔药”,认为“宗教是‘颠倒现实’底理论,故这颠倒的现实一旦瓦解,宗教自体也就随之破碎”气认为把宗教批倒了,人们就自然觉醒了,“宗教批判解脱民众的迷妄;—这样,人们就可像一个觉醒了的,到达了悟性的人,去思维,去行动,去形成他的实体,把宗教视为鸦片,等同于封建迷信,列为必须克服的重大任务之一。宗教有着悠久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是主张宗教信仰自由的,宗教信仰仍然有其不可侵犯的神圣性。所以,对于宗教,应该持一种辩证批判的态度,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其一口否定,未免片面和简单化。

3.否认文明有精神与物质之分,以及唯科学主义倾向

彭康名噪一时的《科学与人生观—近几年中国思想界的总结算》一文,炮轰和鞭答了以前的学者、理论家所固守的腐朽思想观念,把张君助、丁文江、胡适等统统斥为反动思想家,认为:张君助提倡精神文明也好,胡适一味提倡物质文明也罢,其实他们都是在搞“愚民政策”。彭康提出文明是没有精神与物质之别的,“文明是在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人对人与对自然的两重关系底必然产物,同是一个必然的现象,所以没有精神的与物质的之别;文明既是在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受了它的制约而产生的,所以不受人底自由意志之支配,它底方向,它底特征都必然底规定了的。无论如何使用自由意志—纵使是有—总不能创造出完全没有社会根据的文化”。他这种解说是很令人费解的,甚至会陷人唯心主义的案臼。因为他只一味强调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而忽视了文明对经济基础强大的能动作用。

在人生观方面,彭康是这样看的:“我们不但说科学可以支配人生,还要进一步说人生应该由科学来判决。科学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把科学上升到“支配人生”乃至“人生应该由科学来判决”的高度,就有点唯科学主义倾向了。

4.对革命的认识简单化

《文化批判》忽视革命的艰巨性、复杂性与长期性,好像革命是动动嘴皮子就能成功似的,他们甚至认为自由世界、大同王国的实现经过普罗列塔利亚特的革命便是指日可待的事情。“普罗列塔利亚特的历史的使命,是先由革命的行动,将自己升登于支配阶级的地位,在这年国家的革命过后时期,利用现有的权力,废除以前的陈腐的生产关系,使一切立脚于此关系上的阶级对立,阶级一般扬弃,而且同时亦必然地扬弃固有于阶级的他自身的支配权力。于是,自由的王国,大同世界才得实现。如果革命真是如此简单,真可以这样按部就班的话,那么,共产主义应该早就实现了。显然这种认识过于简单化了。

虽然,《文化批判》同仁关心农民,但是他们对农民的实际生活并未充分了解。他们认为“农民知道将自己的阶级群众组织起来,更与最前线的革命战士联合起来,共同推翻敌人的统治……同时他们更与全世界的被压迫的工人与农民阶级,推翻现代碰壁的帝国主义。必须如此,他们的社会建设才能稳固。—这是中国农民彻底解放的唯一出路”阎。事实上,中国的农民是最老实巴交、最安分守己的,要他们自发地“将自己的阶级群众组织起来”是很困难的,更何谈组织全世界?

5.对时代现实的错误判断

《文化批判》创办期间(1928年1月至5月),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结束、抗日战争尚未爆发之际。《文化批判》同仁们能够揭露“侵略中国,实为日本资本主义底本质”,确实可贵。但却说“我们底革命,有不能不成功,亦不得不成功底趋势,强敌虽暴,究是一叶落而知秋到的时期了”闭;“现在,正是革命高潮的时代,双肩担着变革社会底一种重务的青年,对于这个问题,应当尽量地去研究”叫,,。新的革命正在酝酿,尚未开始,何来“一叶落而知秋到”?“现在,正是革命高潮的时代”又何从谈起?之所以判断错误,是因为《文化批判》同仁长期与国土脱离,对国内的现实缺乏了解。

6.对阶级的教条主义认识

对阶级的阐释主要体现在朱镜我《科学的社会观》一文中,他在社会的经济构造基础上考察了社会阶级的发生、形成及其发展的物质原因,探讨了“(1)阶级是什么?(2)阶级的发生及条件是什么?(3)阶级与生产过程—生产样式—生产关系间的关系如何?(4)阶级与身份的区别如何?(5)阶级的运命如何?”等一系列问题。作者引用列宁的阶级定义,对阶级的意义、运命等做出了科学的分析。但《文化批判》将阶级的概念运用到文学论争时,却犯了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如对五四新文学代表作家的阶级划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把鲁迅、叶圣陶、郁达夫等都斥为小资产阶级,而这些“小资产阶级的文学家,没有真正的革命的认识时,他们只是自己所属的阶级的代言人。那么,他们历史的任务,不外一个忧愁的小丑”。又把鲁迅判定为资产阶级,“为布鲁乔亚祀(资产阶级。笔者注)当了一条忠实的看家狗”!“鲁迅,对于布鲁乔亚祀是一个最良的代言人,对于普罗列塔利亚是一个最恶的煽动家”!

介绍一种事物说明文篇10

(一)英国物理教材的最大特点: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生活。1.从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规律原理往往以某一实例引入,介绍相关理论。或者使用真实生动的图片来说明问题。2.强调知识的应用———从物理走向生活。英国教材是为了应用介绍知识,而中国教材是为了知识介绍应用。英国教材中,各章节的标题均与应用有关,因此很难从目录中看出里面介绍了什么知识点。相比之下,中国教材的知识体系非常完整,理论性强,但应用性差。国内教材讲解应用实例时往往蜻蜓点水,没有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关于光盘的存储原理,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计算机教材上说,凹处表示1,凸处表示0.有一位教授说,凹处表示0,凸处表示1.而英国高中物理教材上说,平坦处表示0,凹凸交界处表示1.也就是说,凹的平坦处和凸的平坦处都表示0,只有凹凸交界处才表示1,因为凹凸交界处出现光程差,发生光的干涉现象而被探测器检测到。为了说明这个原理,英国教材用一系列的图片来表示,其中包括一张光盘表面的显微照片。3.注重物理和科技的联系,例如,在介绍光电池时,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图片来举例。加强近代物理和前沿科学的介绍,教材中有两章专门介绍量子论,有些物理知识不要求高中生掌握,但教材还是提了一下,学生能够了解到前沿科学的概况。4.注重物理和社会的联系,如在教材中有介绍环保、科学史、解释常见问题、渗透各种先进思想、启发思维、面向未来世界等方面的内容。

(二)美国物理教材有三个明显的特点:生活化、兴趣化、人文化,它也突出表现了美国的那种尚个性、以人为本的价值观。(1)生活化。美国教材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它在呈现方式上不追求叙述上的严格,淡化定量研究,强调“科学与生活”的关系,强调物理与实际生活、自然现象与社会的广泛联系,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2)人文化。物理学既是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同时也富含优秀的人文主义精神和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可以让学生在学到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熏陶。(3)趣味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个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三)中国现阶段以及相当长时间内物理教育改革潮流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仅处于主导地位”,教学内容选材广泛,问题中心基于学生生活和经验,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1.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强调基本理论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强调教学内容的现代化、社会化,注重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学习已成为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2.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渗透现代科技以及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使中学物理教学紧跟时代的发展。通过这种渗透,不断修正已有的陈旧科学结论,从而使学生能通过实际理解科学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变化着的动态的体系。3.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4.科学思想在新教材中的渗透体现在科学知识在实际的应用上,并从两个方向建立理论与应用的联系:一个方向是讲过一段理论之后讲理论与实际的联系。5.学科教育中还要渗透道德教育;是非辨别能力。我们的新教材注重从社会角度对物理学以至一般科学技术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和技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科技成果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福利,以及不恰当地使用科技成果对人类社会构成的潜在威胁,并介绍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