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8 11:56: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ICU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ICU护理管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利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66例ICU患者参与该次探究,就诊时间是2015年8月—2016年8月,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组别是两组,研究组33例患者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23、10例,患者年龄在17~88岁不等,中位年龄为(66.32±3.25)岁,患有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术后心肺复苏治疗、其他疾病的患者例数分别是9、8、6、4、2、4例;参照组中患者例数是33例,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22、11例,患者年龄在18~87岁不等,中位年龄为(65.01±4.05)岁,该组患者中主要包括重症肺炎患者、呼吸衰竭患者、感染性休克患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肺复苏术后并发症患者、其他疾病患者,分别是10、7、5、3、3、5例。该科室中共计40张床位以及80名护士,男女比例是10:70,最大年龄是38岁,最小年龄是21岁,中位年龄是(26.54±3.21)岁,学历是在读研究生、本科、大专的护士分别是1、20、12名。利用统计学分析办法将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者传统护理管理:进行床外分配时,告知每一名护士需要负责的工作是患者相邻床位的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在研究组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利用甲乙丙丁分级方式给予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分级,甲级:病危患者,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实施床边专人护理;乙级:病重患者[1],护理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给予对症护理干预,1名护理人员最多可负责3~4例患者的护理工作;丙级:病情稳定患者,1名护理人员最多可负责5~6例患者的护理工作。②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实施各项风险评估并建立床头风险警示标识,分别以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文字给予跌倒标识、压疮标识、过敏标识、禁食禁饮标识以标注区分[2],详细告知患者标识重要性和必要性,各个标志需在风险解除或者患者出院后实施有效清除处理;对利用微量泵输入的药物使用情况设置标识,例如氯化钾以及镇静剂等,利用不同颜色标签给予不同药物加以区分并在注射器、导管末端等部位标好标记;设置耐药菌隔离标识的时机是在接到检验科多重耐药菌报告后,待患者阴转后或者出院后实施标识解除[3],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名护理人员不可同时护理感染患者和需进行保护隔离患者。③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分级情况实施全面有效评估并将护理人力分为:很忙、较忙、中,若同一名护理人员可对2例乙级患者实施护理可判定为很忙,若平均1名护理人员可对3例乙级患者加4例丙级患者实施护理则判定为较忙,若1名护理人员平均给予单纯给予4例乙级患者或者2.5例丙级患者护理,判定结果为中[4]。④对护理人力进行评估,给予各位护士患者床位合理分配时需要遵循轻重搭配原则,一般情况下,1名护理人员搭配3~4例患者,在其余岗位中,护理人员可以给予已经合理搭配的护理人员辅助。完成床位分配后,密切观察是否存在护理人员分配不均衡现象并给予及时纠正和调整[5]。
1.3判定标准
ICU护理探究论文
【摘要】目的为了使护理本科生在较短的实习期内,以最快最好的方法,理解和掌握危重病学科(ICU)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护生对危重病患者的整体观察和抢救应急能力。方法根据其在ICU的实纲,将整个临床实习分为了解评估、熟悉练习、强化提高及考核评价4个阶段进行,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方式,护生主动去做带教老师在本班要做的工作,老师辅助、指导或观察护生在本班的工作。[1]结果护生在实习工作中处于主人翁地位,工作态度积极,能够独立完成各班的工作职责,圆满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2]使护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充分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护生对危重病患者的整体观察和抢救应急能力;同时规范化管理,加强了带教老师的责任感,提高了带教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ICU“一对一”的护理带教
危重病学科(ICU)由于收治的患者病种多、病情复杂以及护理环境的特殊性,护理本科生在ICU实习的过程中,常觉得需要学习的内容过多,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导致出现盲目性学习,学习效果欠佳。[3]针对这个问题,我科在临床护理带教上根据护理本科在危重症学科的实纲,逐渐摸索出一套较为适合护生临床实习的带教模式,现介绍如下。
1实习护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职业素养欠佳有些学生本身并不热爱护理工作,因而不能安心实习和工作,缺少职业所必备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精神。
1.2知识单一,理论与实际脱节在校学习,主要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大量操作技能靠临床实习来培养。例如很多学生“三查七对”背得熟,在工作中却丢三落四,不能照章行事;抢救措施记得牢,但遇到危重病人则不知所措。
医院ICU主任优秀事迹材料
20*年7月,刚过不惑之年的董娟担任市人民医院ICU主任,面对一个刚刚起步的科室,董娟拿出了舍我其谁的气魄,凭借二十余年丰富的医学积累和敢为人先的勇气,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她艰辛的危重病医学生涯。
她上任后的第一位患者是一位不幸遭遇车祸的十九岁男孩,病人颅内多处挫伤、出血,生命体重严重紊乱,送到ICU时已脑疝形成,但病人无手术指征,只能保守治疗。看着家属悲伤、期盼的目光和同事犹豫的神色,她果断采取了抢救措施!脱水、止血、脑保护、脑脊液置换、机械通气、肠内肠外营养支持、防治并发症……为了能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她付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白天她第一个到病区,夜晚,最后一个离开病区,伴随着呼吸机清脆的气流声,她坚守在病人旁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有时病人出现病情变化,无论多晚,她也要从家赶来指挥抢救,等病情稳定,往往已是东方泛起微光之时。尽管她已经疲惫不堪,但她还要详细地听交班,查房,与医生们商讨抢救治疗的方案。为了抢救病人或查阅资料,她常常就泡一碗方便面充饥。第20天,病人有了反应,一个半月后,男孩的神志终于清醒了,当他微弱地叫了一声“妈妈”的时候,男孩的妈妈“嗵”得一声跪在了董主任的面前!此情此景,无人不为之动容!她不担挽救了一个男孩的生命,她更挽救了一个濒临破裂的家庭!她感到了自身的价值,也体验到了成功的滋味,更增添了迈向前程的信心和决心。
重症监护室的病人病情危重,治疗、用药、各监护参数的分析、安全管理等等任何一环都不能有细小的疏忽,否则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董娟总是一如既往地为患者仔细作体格检查,细致为病人听诊,认真查看记录各种仪器设备的数据,在诊治过程中遇到新问题,沉着冷静分析病情,寻找最佳有效的治疗方案。在ICU,很难借鉴前人的经验,因为病人病情的多样性,ICU的医护人员不但专业知识要过硬,还要掌握更加全面的、多学科的知识。很多次,她打破常规的保守治疗,用新疗法挽回了病人的生命,但这一切是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去年,ICU收治了一位因糖尿病昏迷近一个月,加之全身严重感染,已经被上级专家判了“死刑”的病人。董娟和同事们经过认真的研究,大胆采用了超常规的治疗方案,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治疗与护理,病人的神志转为清醒,且能慢慢下床活动。每一次的超常规治疗,对于医生来说都是一次挑战,不但来自技术上,更大的是精神上的。在董娟的性格中有着一股子不服输的拼劲,注定了她会在危重病学的研究道路上不断的向前闯。
每次抢救成功都是对她工作最大的褒奖,当然,董娟也会面对失败,每次抢救失败,她总觉得自己背负了一个十字架,她把这些十字架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她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危重病学,及时捕捉国内外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在工作实践中,她擅于动脑。ICU病人多行呼吸机通气,而气道管理是该类病人生存的关键。经过反复的探索实践,她确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气道管理办法。为了把这些办法更好地应用在病人身上,提高医疗护理水平,她经常亲自为病人翻身、拍背、吸痰,一来观察痰液的性质,从而调整治疗方案,二来可以观察气道情况,有问题及时发现处理。四年来,ICU从未发生过因气道阻塞而死亡的病例。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喉咙里无法发出声音,但有的病人神志是清醒的,他们向医护人员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有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更好地与病人沟通,董娟设计了写板,自行创造了简单的手势并教会病人,帮助病人表达自己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取得广泛的应有用。为及时把握抢救时机,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尤为重要。董娟经过刻苦练习,熟练掌握了股静脉、锁骨下深静脉穿刺技术,准确率高达100%。
在董娟的内心,始终激荡着对患者、对生命的热爱。多年来她一直坚持拒收红包,她总说:作为一名医生,对在病痛中的病人应该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雪上加霜。无论遇到性格暴躁还是挑剔苛刻的患者,她都和风细雨、耐心细致、尽量满足病人的愿望。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她坚持用价廉的药物。对于生命体征平稳的病人,监护仪等先进仪器,她能不用则不用,尽量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有些出了院的病人有什么事也喜欢找她来解决,因为在病人的眼里,她就是“娘家人“。董娟从未有过休息天,因为过年时外伤病人特别多,ICU经常是超负荷运转。连续四年,她都是在病房过的春节!作为母亲,她对儿子有着深深的歉疚,但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共产党员,她更放不下那些在生死边缘痛苦挣扎的病人。
身为科主任,不但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过人的胆量,更要有出色的管理才能。她狠抓严管,强化科室业务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有预见性地制定各年度新技术、新业务发展方向及实施方案,鼓励医生护士参加学术交流;对于临床工作上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讲座及技能培训,整个内科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四年来她所在的ICU抢救危重病患者1200多例,成功率达到90%以上,她本人在呼吸衰竭、创伤、休克、重症感染、急性中毒、心肺复苏、多脏器功能不全等方面治疗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的科研成果“IPPV+反比通气+高PEEP治疗ARDS”获南通市卫生局新技术项目三等奖,“床旁简易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方法和临床运用”获南通市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至今已在权威医学杂志上十余篇。20*年南通市等级医院检查中,她所在的ICU综合质量列六县市之首,去年11月,她晋升为主任医师。她本人也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先进工作者,且获得“市优秀共产党员”、“海门市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市优秀创业女性”等光荣称号。
骨科ICU综合征原因及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8例,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最大87岁,年龄最小者42岁。疾病种类:颈椎骨折5例、腰椎骨折2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3例、骨盆骨折1例、髋关节置换术6例、膝关节置换术2例、多发性骨折5例、糖尿病足下肢截肢术4例。术前均神志清楚、排除精神障碍、排除手术禁忌症。入住ICU1~2d内出现精神障碍,经检查确诊为ICU综合征。1.2方法。对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历展开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ICU综合征的原因、探讨相关对策。
2结果
经分析,28例患者发生ICU的诱因分别为个人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舒适改变及手术因素。经研究,可采取病情观察、心理护理、舒适护理、引导家属配合等对策予以解决。采取护理措施后,28例患者的ICU综合征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3讨论
3.1原因分析。3.1.1个人因素。病人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均会对ICU综合征的发生产生影响。男患者显著多于女患者、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可能与高龄患者肾上腺皮质机能下降、易发生情绪波动有关。此外,文化程度较低、自费患者、经济条件不佳的患者发生ICU综合征的概率也比较高。3.1.2心理因素。对手术及疾病预后缺乏充分认识,担心手术失败、情绪波动大,术前沟通不充分、不及时的患者也较易发生ICU综合征。3.1.3环境因素。病人入住ICU后,环境的改变、各种仪器的工作及报警声音、紧张的工作场面,均会对患者心理造成冲击,而经常性地目睹同室病人抢救或死亡,更会产生较大的心理阴影。ICU患者家属无法随时陪护、与外界缺乏沟通,容易产生严重的无助、恐惧、被遗弃感。本组有1例膝关节置管者术后强烈要求家属陪护,以绝食作为交换条件。3.1.4舒适改变。ICU特殊的环境条件容易造成患者失眠,而失眠是导致其舒适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留置管道带来的束缚感及疲惫感、术后禁食引发的饥饿、口渴等因素,导致患者出现躁动情绪。3.1.5手术因素。骨科手术通常时间较长、术后疼痛感强烈,加之因缺氧导致的呼吸困难、憋气等状况,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不适感,诱发ICU综合征。3.2护理对策。3.2.1病情观察。患者入住ICU后,展开精神障碍危险因素评估,严密观察高危患者的情绪状态及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基础护理工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采取及时有效的镇痛对策帮助患者缓解疼痛。若患者已经发生精神状态异常状况,应及时寻求精神科医师的帮助。3.2.2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展开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时消除心理障碍。重视术前沟通,为患者介绍手术的具体过程、解释术后入住ICU的重要性。为患者介绍ICU各设备的作用及使用方法,使其做好心理准备。患者入住ICU期间,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人文关怀。3.2.3舒适护理。保持ICU环境清洁、温馨,关爱老年患者。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将各仪器设备的声音调整至最低,合理安排操作时间,为患者创设良好的睡眠环境。医护人员操作时做到稳、准、快,轻声谈话,尽量避免打扰患者。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卧位,帮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清洁工作,及时清理大小便、血迹及呕吐物。3.2.4家属配合。根据患者病情及护理情况,人性化安排家属探视时间,鼓励家属采取语言及情感交流方式给予患者鼓励,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
浅谈ICU护理风险管理
【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90例ICU患者,按照护理所用方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人员操作熟练度等护理质量与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护理质量;满意度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属于危重病症患者的集中收治场所,因担心疗效或预后等因素,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需尽早采取有效治疗与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1]。为探讨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0例ICU患者临床资料。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90例ICU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所用方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0∶18,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6.26±9.13)岁;疾病类型:5例重症胰腺炎,8例脑出血,11例呼吸衰竭,14例复合伤;观察组男女比例28∶24,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6.35±9.14)岁,疾病类型;6例重症胰腺炎,9例脑出血,15例呼吸衰竭,22例复合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ICU患者护理管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6月在医院ICU行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应用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0~68岁。观察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21~6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选患者均同意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制度,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危急情况进行监护和解决,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危急值报告制度。制定危急值报告项目,对其内容进行观察,包括血清肌酐、血清钾、钾钠钙含量、空腹血糖、血小板等,如发现指标异常,立即报告。对患者生命无严重威胁的结果也加以关注,列入危急值报告,如高致病病原菌检出等;将医师开具的检验单记录在危机报告本上,由护理人员与负责人进行交谈。护理人员将急诊标本送至相关科室,由负责人行快速检查、报告,以确保检验质量。检验结果出来后及时反馈。危急值报告实行全程负责制,每项均由负责人承担责任。报告出来后采取电脑危急值紧急警示或电话通知,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主管医师得到危急报告后立即处理,护理人员协助医师进行抢救,观察患者病情。如医师认为危急值报告与患者情况存在差异,由护理人员进行核对,核对后仍无法解决的再次复查标本。对患者危急值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将其列为交接班的重要一项。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中增加患者资料、诊断日期、报告内容、处理方式等。严格维护危急值工作,加强报告管理,采集及运送标本时确保有效、快捷。监督危急值的动态变化,以便于及时诊治。ICU的患者病情普遍严重,需加强其心理、营养、疾病等方面的护理。1.3观察指标。(1)自制护理质量评分表,对患者或家属进行调查,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五项,每项20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管理效果越好。(2)以临床数据为标准,包括无创血压、呼吸、体温、心输出量、心电图、动脉血氧饱和度等,上述指标均正常为显效,如有轻微异常为有效,如处于危急值判为无效。(3)自制满意度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共10道题,满意1分,不满意0分,满分10分。超过8分为十分满意,6~8分为一般满意,低于6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建立Excel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SPSS20.0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方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2.3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ICU病房患者集中,需要为其提供人力、物力和技术的保障,确保患者得到优质的服务[2]。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5.07±0.52)分,高于优于对照组的(90.85±1.48)分(P<0.05),提示ICU的护理管理采取危急值报告制度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有利于医护人员的发展。其原因在于危急值报告制度可对患者的指标进行有效监控,进而采取适宜的护理,与传统护理相比,其从人性化出发,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得到患者认可,促进了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提高了护理依从性,故效果较好[3]。从护理效果看,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提示危急值报告制度能够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改善治疗和护理效果。有学者[4]的研究表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8.33%,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但本研究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较高,原因在于外界因素或患者个体存在差异。但均表明采用危急值报告制度后患者的护理效果得到提升。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提示危急值报告制度后能够促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促使患者满意度提升。患者的指标被长期监测,一旦出现危急值,能够得到及时处理,治疗的安全性显著提升。采用危急值报告制后,患者得到了针对性护理,护理质量得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提升,患者及家属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故而满意度得到提升。综上所述,危急值报告制度用于ICU患者护理,效果明显。
ICU心理护理认识思索
ICU患者通常是由急诊科、手术室或其他科室转入,我院ICU是综合基层重症医学科,部分患者是麻醉复苏患者。由于ICU在设置、仪器配备及管理上与普通病房存在一定差异,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同时,面对的是陌生而复杂的环境,因此而产生复杂的心理,我科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
1临床资料
2011年1—6月入住ICU患者,排除意识不清的患者情况,共对636例清醒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年龄在1~94岁,其中男性患者356例,女性患者280例;手术患者530例,内科患者106例;死亡0例。
2方法
2.1心理护理评估
入住ICU的清醒患者,在护理服务中由管床护士对其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判断其心理状态,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措施落实后进行效果评价,护士长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患者转科后由护理部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
ICU患者安全管理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警示标识在ICU患者安全管理中如何应用以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将使用护理标识卡前后进行一个对比,2013年,2014年,2015年3个年度进行对比。结果使用护理安全标识牌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0件/年减少到2件/年。病人满意度也提到了5%.结论护理警示标识卡在安全管理中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ICU;护理警示标识;安全管理
护理警示标识是医院为避免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因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而发生意外事件或风险事件所制定的各种科学性的、目的性的、针对性的警示标识,具有提醒和警示的作用[1]。我院是一家按照三级甲等规模建造的民营医院,2009年试开业至今,病人数量不断攀升,而重症监护科是一个危重病人集中的科室,是承担全医院最危急重的病人,现今的医患关系很紧张,所以病人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医院领导层高度重视。为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我院已采取了诸多预防措施,其中护理警示标识的实施即是保护患者人身安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一种良好的管理方法。因此,我科室根据自己科室的特点,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使用了护理安全警示卡,从2013年未使用到2014年初步使用,2014年的规范使用,3年内大大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提高抢救效率,可见护理警示标识在患者的安全管理中有重大意义。
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同江医院ICU科采用正确规范护理标识之后收治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17~85岁,平均(53±4.2)岁;病例分布:重度颅脑外伤55例,肺部感染35例,心力衰竭和农药中毒各5例。随机选择未采用护理标识之前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16~88岁,平均年龄(54±2.2)岁;病例分布:重度颅脑外伤62例,肺部感染25例,心肌梗死12例,农药中毒1例。
2ICU护理警示标识的分类
探讨ICU病患健康护理的特殊性
摘要:为了促进ICU病人的早日康复,提高ICU病人的护理质量,我科针对ICU患者健康教育的特殊性,采用了特殊的健康教育形式如口头讲解、提问问答、示教模仿、文字图册阅读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讨论:在实施过程中,关于如何有效促进健康教育提出几点建议:(1)护士方面;(2)医院方面;(3)政府方面;结论: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与完善,ICU的护理内容已从单一的技术性服务转化到包括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在内的综合性服务,在对ICU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较系统的康复指导,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术后康复的速度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ICU;实施;健康教育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发展,护理模式也由原来“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的健康进而达到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为了促进ICU病人的早日康复,提高ICU病人的护理质量,健康教育也因此被人们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科护士自2006年至今,针对ICU患者健康教育的特殊性,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针对ICU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
1.1ICU患者健康教育形式的特殊性:ICU患者情危重。集体教育和板报等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受到限止的。只能对病人单个的进行健康教育.ICU患者常用的健康教育形式有如下几种。
1.1.1口头讲解: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教育方式。针对患者的病情,讲解疾病的过程、症状、处理,使用各种监测仪器的目的、注意事项,术后的指导,恢复期的锻炼等。
心外科ICU吸痰设备效果对比
机械通气是保证心外科术后患者呼吸和循环稳定的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其中最关键是保持气道通畅,预防感染发生。吸痰能有效维护人工气道通畅、保证足够的气体交换,是心外科术后ICU机械通气病人保证氧合的一项重要的护理操作。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吸痰方式有开放式吸痰和密闭式吸痰两类。为了选择出更适宜心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方式,我科对应用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装置的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2月一2010年2月入住我院心处科术后ICU机械通气患者159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开放式吸痰组82例,一组为密闭式吸痰组77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其中开放组男47例,女35例。年龄(47.44-17.3)岁。密闭组男43例,女34例。年龄(48.7±16.6)岁。两组患者均由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冠心病及主动脉疾病构成,两组基本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吸痰方法川开放组:吸痰前给予100%浓度氧气2rain,然后脱离呼吸机,向气管插管内注入生理盐水湿化气道,结束后再给予适当纯氧。密闭组:吸痰时不脱离呼吸机,将密闭式吸痰管透明三通接于患者人工气道连接端,执吸痰管外薄膜封套,将吸痰管插人气管插管内,旋转吸引,操作结束后,将吸痰管退至密闭式接口端,直到薄膜护套拉直为止,并将负压控制器复位。经注液lYl注人生理盐水,按下控制开关,以便清洗导管内壁,供下次使用,一根密闭式吸痰管的使用时间不超过24h。两组吸痰时控制负压80—120mmHg,操作者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动作轻柔,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量以及心率、心律、血压、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过程中呼吸机参数保持不变。
1.3检测指标分别于术后当天和术后第1,2,3d抽取静脉血液标本,检测白细胞计数;于拔管前收集呼吸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判断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观察数据以均数4-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0.05。
- 上一篇:IC卡范文
- 下一篇:Internet范文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icu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