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22 00:57:52

小故事大道理作文

小故事大道理作文篇1

这时,她父亲笑了笑,并且给她讲了个小故事:一天我正在路旁修我的单车,一辆车停在了我面前,一位先生走了过来对我说:“我想搬进这个小区住,你们这里的邻居是怎么样的呢?”我说:“那你住的小区的邻居是怎么样的呢?”我说:“那你住的小区的邻居是怎么样的呢?”这位先生抱怨到他的邻居非常粗鲁、非常不讲卫生、当他需要帮助时他的邻居从来不会帮助他。我说:“我想那你也一定不会喜欢这里的邻居。”

很多天以后,当我搬着一些箱子回家时,我碰到了另外一位先生。他很礼貌的对我说:“老人家,您需要搭一下便车吗?”“好啊,你真是个好心人!”我说道。在车上,我们正在闲聊。这位先生说:“我想搬进这个小区住,你们这里的邻居是怎么样的呢?”我说:“那你住的小区的邻居是怎么样的呢?” 这位先生赞赏到他的邻居 每当他出差是,他的邻居都愿意帮他照顾他的宠物......我说:“我想那你也一定会喜欢这里的邻居。”

听完这个故事,那位女士恍然大悟。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你对别人有多好,别人就会对你有多好。你对别人有多不好,别人也会对你有多不好。

大家读完这个故事,有没有懂得一些道理呢?

小故事大道理作文篇2

一个幼儿园的老师和她班上的孩子们玩一个游戏。她告诉孩子们每人从家里带来一个塑料口袋,里面要装上土豆。每一个土豆上都写着自己最讨厌的人的名字,所以痛恨的人越多口袋一 的土豆的数量也就越多。

第二天,每一个孩子都带来了一些土豆。有的是两个,有的是三个,最多的是五个。然后老师说:“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带上这袋土豆,即使是上洗手间。”

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们开始抱怨:发霉的土豆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另外,那些带着五个土豆的孩子也不愿意再随身带着沉重的袋子。一周后,游戏结束了,孩子们终于解放了。

老师问他们:“在这一周里,你们对随身带着土豆有什么感觉?”孩子们纷纷沮丧地表示,带着土豆袋子不方便行动,还有土豆发霉后散发的气味很难闻。

这时,老师告诉他们这个游戏的意义。她说:“这就和你心里嫉恨着自己讨厌的人一样。嫉恨的毒气将会侵蚀你的心灵,而你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带着它。如果你连腐烂土豆的气味都无法忍受一个星期,你又怎么能让嫉恨的毒气占据你的一生?”

所以不要让一生都背负仇恨的包袱,原谅别人的过错更可取。

2:钉钉子

小故事大道理作文篇3

那么,应该怎样说理,如何让说理变得形象起来、生动起来呢?通过大量的阅读,我找到了一条“秘诀”就是:依托短小故事,激活形象说理。

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听故事。故事有具体的人物、事件,有生动的情节,有跌宕的过程等等。故事当中,往往就蕴含着道理、哲理,把故事讲出来了,道理也就显现出来了。

有同学就反问我,说:“老师,议论文不是最忌讳写故事吗?”这个问题问得好。不错,是的,议论文最忌说故事,写故事。但我们也要明白,“忌讳说故事写故事”中的“故事”是指长篇的故事,短故事不在忌讳之列。短故事,概括故事大意,写入议论文,是完全可行的。

当然,我们还要明白:不是所有的短故事都行,必须择取那些有意蕴的短故事,或是寓言故事才行。

譬如,当我们要论说“不要轻易地指责别人”这个道理时,如果你反复地说这句话,理就显得很抽象了。这样的说理,不如下面的小故事效果好: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天,牧人捉住小猪,小猪大声号叫,拼命反抗。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尖声号叫,便指责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都没有大呼小叫过。”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绵羊和乳牛听了,都默不做声。

绵羊、乳牛指责小猪,不该大叫;可你要知道,小猪要死了才大叫,你绵羊和乳牛也叫了,还是在不要命,只要点毛和乳汁的情况下叫的,绵羊、乳牛没有错吗?有什么权力指责小猪?难怪小猪的话反驳得绵羊、乳牛没话了。

这个故事短而生动,让人乐读,意蕴深刻。再如,用下面的小故事论述“成功要有一段奋斗的距离”的道理,将会十分生动形象:

果农在离果树2米左右的地方挖一个坑,然后把肥料埋下去。为什么?

果农说:“如果把肥料直接堆放到它的根部,它的根系就长不大、长不深,果树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对果树来说,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只会使它失去追求的目标……想想看,把肥料直接堆放在根部,那些根系还用得着伸展到深处去吸收养分吗?由于没有追求目标和动力,它的根系就会逐渐地萎缩,从而影响到整个果树的生长。所以,不把肥料直接堆放到果树的根部,正是为了让果树拥有一段追求的距离、一段憧憬的距离、一段向往的距离,也正是这段距离,给了果树追求的目标和动力,使果树得以健康成长。”

把肥料埋在距离树根两米远,树根为了吃到肥料,就必须把根系伸展开来。树如此,人亦是如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人,从来都不可能取得什么成就。只有那些能吃苦,能经受得住挫折、磨难的人才有出息、有作为。成功有一段奋斗的距离,正是有了一段追求的距离、一段憧憬的距离、一段向往的距离,从而使人生之路走得更成功、更高远。

小故事将这个道理展现无余,让说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无比了。这比泛泛而谈、抽象而论,效果更佳!还如,用下面的小故事论述“目光短浅往往代价沉重”的道理,将会生动形象,以事实服人:

在南非,有两座较大的公园,一座是德国人建造的德塞公园,一座是南非人自己建造的克克娜公园。起初,由于德塞公园投资较大,人们对此颇多非议。可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南非人的看法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克克娜公园在举行集会时,秀丽的公园大门因为过小,造成了安全事故。这时人们才想到了德塞公园大门的宽敞、方便。

在雨季来临时,克克娜公园被大水所淹,而德塞公园却没有被淹,因为德国设计师不但为公园建了下水道,而且还将整个公园垫高了两尺。

德塞公园建成后,多少年没有变样,而克克娜公园却在修修补补的过程中,花掉了建德塞公园两倍的钱。

同样是公园,德国人建造的就是比南非人建造的好。为什么?因为眼光不同。一个想得长远、周全,一个只顾眼前、省钱。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的人做事只顾眼前,不会把眼光放远一点。为了眼前的一丁点儿利益,目光就变得短浅了;为了微不足道的一点蝇头小利,就与别人斤斤计较起来了。人如果短视是做不好事情的,即使一时做好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立即就会显现出不足和破绽来的,克克娜公园就是明证。其实,我们身边许多事也是这样,只是没有去深想而已。为什么许多高速路、高架桥总是在拆拆建建、修修补补?就是欠缺周密的调研和长远的考虑。

小故事大道理作文篇4

我先让学生阅读文本,指导他们完成片段练习后,给学生们讲了《彼得的故事》,结合故事,进一步了解“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及“兴波澜、生变化的几个方法:伏笔、巧合、意外、悬念”等等。

接着讲了自己的一个故事:小时候读书回家,和同学横穿机场,被抓住。担心得要命,没想到竟好好地送我们回家。先这样简单地说,然后让学生给它增加些波澜。学生兴趣盎然,发言踊跃。

连续讲了几个事例,以为功到自然成了,可是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却让人大跌眼镜。

其一,故事性不强,不重情节,重结论,所以基本上没什么波澜。其二,都是说道理,谈教训,“思想性”颇强,趣味性欠佳,跟以前一贯写的作文没什么两样,这颇让人禁不住感慨:“梦里想到千条路,醒来还是走老路。”不是说老路不对,其实从小考到大的作文都是:“讲好的道理,抒好的情感。”只是,对于这一单元来讲,我想重在情趣,又想到对于一贯作文“重思想”来讲,这是一次创新,内容上的创新和情感上的“创新”。

学生作文一贯不屑于故事,也就很不会编故事。学生有经历,有见闻,但是一写下来,都是“思想先行”,不在乎过程,不屑于情趣,而孜孜于“经验教训”。

作家方方在高一《语文读本》第一册里说:“以前流行政治散文,以前的作文就都充满着重政治的说教。现在流行小资情调浓郁的‘网文’,现在的作文也几乎都遍布小情趣,小哲理,小感觉。”

又有作家池莉在《语文读本》中说:“……(学生的)作文,都带有浓厚的被灌输色彩。写母亲,写奶奶,写搬家,写青春朦胧感情,写社会现象,写人物关系等几乎都没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想法,都是成人思想的灌输和被前人写滥了的感受。”

学生作文的这种现象是怎样造成的呢?

我想,学生已有了思维的定势。一作文,就“上了台面,慎重其事”。这个习惯很难改。造成这个思维习惯的又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总向学生灌输思想,总喜欢学生作文“充满说教的、向上的情感”。以我上小学的儿子为例。写同学,“要写出他(她)的外貌,语言,性格,品质”。儿子请教我“品质”是什么,我很难答,想敷衍,但是他说:“老师说,一定要写出人的品质!”是啊,品质是重要的,“诗言志,文载道”嘛,老师又要负责“塑造学生的灵魂”、“思想品德教育要渗透在各科教学中”,何况作文?――这样机械的理解和执行,自然就成了一种空洞的灌输,难免会造成思想的生硬。

其次,是我们学生身边的“人文环境”。老师教作文,形成的是作文思维定势。所有的大人教孩子,形成了孩子的“生活思维定势”。李家的孩子跑步摔了一跤,“看,不要跑,跑步就会摔跤噢。”张家的孩子挨了骂,“看,不听话,就会挨骂噢。”王家的孩子这次才考了90分,“看,这就是因为马虎,马虎就会考不好噢。”每个大人反思一下,你不是一直这样教育孩子的吗?我们遇事喜欢立刻得出一个结论,并非常满足地把它作为教训来教育孩子。“好为人师”嘛,尤其那人是个孩子。结果孩子也学会了遇事都得个结论,来个思想教育。

第三,作家方方说的,读什么品位的书,就写什么样的文。现在的孩子,功课紧张,没时间看课外书,更不敢看小说消遣,(这仅仅是消遣吗?)抽空去阅读的只是一些直接有助于作文的快餐式的小品文。我调查了一下高一的学生,他们阅读的课外书大都是什么《智慧背囊》、《心灵鸡汤》、《读者文摘》等一些谈小感触、小哲理的文章。这也就难怪他们写的作文全是这样的了。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激发学生鲜活的感情和自然的兴趣呢?以我的这次作文来讲,我想做下列努力,以期一个月后见点效果。

1.纠正学生偏狭的认识,告诉他们,编故事,塑形象,是作文的一大功,是很好的思维训练。古今中外,很多文学大师都是推崇故事小说的。通过故事,也能说道理,并且说得更含蓄,如《史记》中的项羽的故事,苏武的故事等,并且记住,“形象大于思想”。

2.向同学推荐故事类书,如《故事会》、《微型小说选》、《短篇小说选》等等(长篇是不能的,学生没时间。)但告诫学生不要看那些不洁的街头杂志,如打着“民间故事”旗号的那类书,不要去看武侠小说,它们有趣但没意思。

小故事大道理作文篇5

川沙故事语言有很强的地方色彩,川沙故事像地方曲艺“浦东说书”那样从农村走向城市,成为上海地区故事演讲的一种新的形式和新的艺术品种。川沙方言故事在上海市历届故事比赛中荣获“八连冠”就是最好的例证,它的最大的两个特点就是语言与语音。

1块品牌:顺风吹喇叭――名声远杨

花香彩蝶飞。川沙地区的群众性故事活动蓬勃发展,并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文化。2003年,川沙新镇被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为“全国故事这乡”,也为浦东新区创建了一块文化品牌。

2个基地:车屁股上装上了发动机――后劲大

热土报春花。川沙故事要继承发展,2005年6月及9月,“夏友梅故事艺术工作室”和“夏友梅故事艺术进修学校”正式挂牌,从“娃娃抓起”,用以培养优秀的故事员,引发热爱故事的新热潮。

3支队伍:使川沙故事像吃甘蔗上扶梯――步步高节节甜

艺苑花枝俏。川沙故事创作队伍、川沙故事百人演讲团,还有一支由18名上海故事界颇有知名度的专家组成的川沙故事顾问团队伍。

4本书:饭瓜刨皮――挺刮

花蕾满枝头。集结了历届故事赛的成果,川沙故事会编撰了《花香彩蝶飞》《热土报春花》《艺苑花枝俏》《花香飘万里》等故事专辑。

5次活动:小苏打放在面粉里――发

花香飘万里。川沙故事会先后主办或承办了五场故事大型活动。2005至2011年,川沙新镇先后举办或承办了五届“浦东川沙杯长三角故事邀请赛”。社会影响日盛。

6个金奖:榔头敲在钢板上――嘭嘭响

荣誉本是身外物,但它是付出成果的凭证与肯定。在肯定成果的同时,川沙故事在传承中创新,寻到一条积极有活力的发展之路。

让年轻人也爱上故事

创新比之“传统”,对于故事而言,哪个更重要呢?以前讲故事的形式比较呆板。往往一个人在台上要讲20分钟,故事长外加站着干讲,看点不多。现在故事从刻板的一人一讲,创新为二、三人讲,配乐讲,情景讲,用普通话、方言、英语讲。由于故事与时俱进,使年轻观众也对故事古老艺术喜闻乐见。现在的故事表现力更强,虽是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但故事的传统不能丢,最精髓的东西要保留。以“讲”为主。在形式研究上做文章,这是对创新与传统的最好诠释。这也是让故事与昆曲、京剧等一样,受年轻人欢迎并推崇的好契机。

全国故事之乡和故事大王

要成为一个“全国故事之乡”,元素须有四:需要有一个全国故事的领军人物;要经常开展故事活动;要有丰富的档案材料;要在全国得到过金奖――川沙便是能满足这四项的一方水土。川沙的“故事之乡”自1557年便成雏形,是450余年的“讲话”魅力成就出的全国故事之乡,川沙在“讲故事上”的发展好比一个孩子茁壮成长的过程。

全国故事之乡是这样练成的

“襁褓”期:自明嘉靖36年(1557年)抗倭英雄乔镗“领筑川沙城堡”。至今,川沙历经沧桑450余年,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乔镗筑城抗倭寇”、“泥龙的传说”、“小普陀寺”、“川沙的传说”等,还有绿林好汉的劫富济贫和七仙女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的故事,更是口耳相传、家喻户晓。这种自发流传的故事是川沙故事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川沙故事发展的雏形期。

“少年”期:新中国诞生为川沙故事发展提供了新转机。市工人文化宫定期举办故事讲习班、川沙文化馆,川沙文化站配备了故事专职干部、大队、生产队及居委都培养了故事员,“红岩的故事”、“雷锋的故事”、“好人好事”等故事在田头、场头、车间、部队、学校广泛演讲,发挥了故事轻骑兵的作用。

“青年”期:八十年代,川沙故事的创作与演讲出现崭新局面:川沙县先后举办六届故事节。川沙故事队蝉联上海故事大赛“八连冠”,孕育了全国故事大王夏友梅为代表的一大批创作演讲俱佳的故事艺术家。

“壮年”期:九十年代,川沙故事进入了创新期。由于故事与时俱进,使年轻观众也对故事古老艺术喜闻乐见。为使川沙故事走向全市、全国,先后主办承办了“夏友梅故事艺术系列活动”,长三角地区故事邀请赛等。

听“全国故事大王”讲泥土香里的通俗(配图)

是“故事之乡”,就会出“故事大王”。川沙文联名誉主席夏友梅,就是一位“全国故事大王”,他从事故事创作、表演、研究50余年,编撰了《夏友梅故事集》、《夏友梅戏曲故事评论集》等著,更是先后发表故事作品300余篇共百余万字,许多都成为口口相传的经典之作。夏友梅小时候家里穷,别人家的孩子有玩具,我们家买不起。于是,就以故事为伴。他常常给小伙伴们绘声绘色地讲起故事来,时间久了,连大人们也跑来听。之后,便越来越有劲头儿,学会了“吊大家胃口”,以至于大家到点忘记吃饭,围着他团团转。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在生产队里,和老伯伯老妈妈们一起脱花、剥花、拣花。老伯伯老妈妈们饱经风霜,阅历丰富,又常常语出惊人。有时夏友梅干活干得又巧又好,老妈妈便会笑夸他:小膏药落地――贴土(妥)。有时他们聊天聊得多了,自嘲年纪大了废话多,便会说:树老节疤多,人老闲话多。“草头王”夏友梅觉得这些话听似有趣,实则略有深意。于是,养成了个习惯,随身带个小本子,随时记下各种生动的句子。自此,收集了近6000多条民间俗语和歇后语。他将其视为民间语言艺术的瑰宝,在之后的故事创作之路上,用深入人心的方言故事征服了一代代孩子的心。

讲故事的那些道道

一个真正吸引人、真正脍炙人口、能口耳相传的好故事,一定有它成功的小门道。你知道么?讲故事不论是主题还是语言及讲演,都有其深意所在。我们也称为“小故事里的大哲学”。

主题:故事里有正能量

一个故事就是一个智慧,就是一剂劝人良方。一个真正的好故事终身受益,除了情节别出新裁,更重要的是它给人以警醒,告诉大家做人的道理。如今的川沙故事,有的由真人真事改编,有的讲道德,有的讲法制,有的反腐倡廉。如今故事的形式多种多样,语言贴近生活。一个故事如何突显正能量呢?它的核心是什么?夏友梅先生总结有四要素。其一为情节 要一波三折,既要意料之外,又要情理之中;其二要生动,活泼,要有群众语言;其三,人物形象要鲜明。最重要的是主题要阳光,能体现社会正能量。话须通俗方达远,意义净化方深入。

语言:方言里的土根文化

口语: 活语言。运用家乡口语有生活气息,说的部分明白如拉家常。家乡口语有极强的表现力,有时是普通话所无法表达的。语言用得好,有“老妪解诗”之妙。比如,夏友梅在《拜师傅》中写道:“姑娘是‘热水瓶’,找对象内热外冷; 小伙子找对象,是‘烫婆子’里相热外面更热!”

歇后语: 前半截如谜面,后半截如谜底。说的都是生活之小事,却句句在理,形象至极。它是民间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也是一种独特的俏皮话。比如,《三个太阳》中“大腿上搭脉――不作数。”

乡土语: 川沙语言非常有乡土气息,有群众基础,让人倍感亲切,情意浓浓。在浦东方言中,“这边”读“迪板板”,“那边”叫“伊板板”、“书”念“虚”、“风”念“烘”。它呈现出的效果往往是其他语言所不可企及的。

小故事大道理作文篇6

关键词:《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主弱从强”;原因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在人物建构模式上都呈现出一种“主弱从强”现象。作为蜀汉集团领袖的刘备勇猛不及身边五虎将,智谋不及谋臣凤雏卧龙;梁山首领宋江武不及武松、林冲、关胜,文不及智多星吴用;《西游记》更是如此,唐僧无论如何也敌不过三名徒弟。从小说文本的描绘看,刘备、宋江、唐僧三人要么孱弱无力、胆识缺乏,要么优柔寡断、刚愎自用,要么智勇平淡、平庸无奇,而他们身边却是文武响应如云汇聚,英雄毕集似影随行,这实在是与历史事实大异其趣。三部小说在人物建构上所呈现的这种“主弱从强”模式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蕴含着价值评判和文化取舍,既与古代社会的道德追求有关,又离不开叙事技巧和故事素材的选择。

一、传统忠义观念的影响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根基全在于以“仁义礼信”与“忠孝节义”为核心的儒家道德,这种道德成为我国古代社会评价和品鉴人物准则。儒家思想经过宋代的发展,形成了程朱理学,成为有宋一代的主要社会思潮,深深地影响着宋元明清好几代。程朱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推崇 “醇儒”式的人格垂范,追求道德上的完人,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使重德观念得以强化”,“重德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作为治国的根本,与此相联系,它在对待道德与力量、道德与才智问题上的一个基本的观念,就是‘尚德贬力’、重德轻才轻智”[1]。这种思想体现在文学上就是“重道轻文”和“尚理正心”,要求文学作品作为载道传道甚至教化的工具。由于明初的文化高压政策,文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干预减少,转而偏向于内心世界的自省和道德高度的自持,故此明初对文学作品的载道传道要求更高,加之“程朱理学提倡‘醇儒’式人格,对道德的崇尚本身正包含着对才智的贬抑和排斥,久而久之,道德修养的超前与实际才能的滞后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人们逐渐丧失了对自然社会的战斗能力,由刚健自信走向了孱弱自卑,怯于反抗,怯于冒险,这无疑造成了民族个性的孱弱”[1],明代初中期的小说创作受其影响,小说家们在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带有更多的倾向性。生活在明初的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自然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并将其体现在三部小说的构思和人物情节构建上。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在人物塑造上遵循儒家的“仁义礼信”道德及宋明理学“醇儒”式的人格范式,小说中刘备、宋江、唐僧三个“弱主”几乎都是儒家道德因素的化身,他们代表的是儒家道德礼法或是被儒家化了的释家道德。可以说正是这些封建道德成法的影响,牵制和束缚了小说家塑造人物的手笔。小说家在描写主要人物时必须服从道德准则,把他们描绘成道德的化身,塑造成典型的仁人君子,这就不可避免的剥离甚至排斥很多不符合小说家心中仁君圣者形象的故事情节,乃至将其移嫁到其他人物身上,以此契合封建道德的要求,这在客观上就形成了一种与作者主观愿望相背逆的“主弱从强”现象。

《三国演义》在人格构建上恪守以“忠义”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规范。如刘备是仁的代表,他仁德及人,在桃园结义时就抱有“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仁德理想,他也是封建礼法的化身,他是汉室宗亲,是皇叔,代表正统,这样的人物,本身就是仁义忠孝的代表。所以在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中,作者就把《蜀书・先主传》中原是刘备鞭笞督邮的故事移嫁到了张飞身上,因为怒笞督邮不利于塑造刘备的仁义君子形象。同样,《水浒传》最早叫《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明杨定见就认为:“《水浒》而忠义也,忠义而《水浒》也。”作为水浒英雄首领,宋江是作者塑造的仁义忠孝的代表,是理想人格的化身,他一当上梁山首领就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他一心想着招安,融入正统,维护礼法,为梁山众将谋一个好出路,甚至在临死时说道:“宁肯朝廷负我,我衷心不负朝廷。”可见他心中对朝廷的“忠贞”始终占据绝对地位,义不但没有与其相分裂,反而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他的人格形象是其忠义思想的外化,所以才以其文弱形象占据了领袖地位,呼延灼就曾对宋江说:“非是呼延灼不忠于国,实感兄长义气过人,不容呼延灼不依。”这是对其忠孝仁义最好的说明。《西游记》中的唐僧也很好的诠释了仁爱与忠孝思想,唐僧是佛教得道高僧,佛教“五戒十善”是其道德指引,至于“忠孝”,小说中唐僧本是受唐王之命到西天取经,无疑是忠君的表现。唐僧所取的佛经本身就是“道德”的物化。由此可见,三部小说都是把忠义仁爱提升到统摄全篇的高度。

基于这些道德圭臬,作者在塑造他们心中理想道德化身的时候,自然就会用他们心中的道德准则去滤化人物,拔高人物的道德性,淡化其非道德性,专取利于表现仁义道德的情节,而忽视对他们力勇的描绘。但在一个崇尚力勇与降妖斗魔的小说世界里,过分拔高道德因素而淡化力勇,在无意中就使这些道德人物“弱化”,经过道德净化的人物形象非但不够饱满,反显得苍白乏力而孱弱平庸,加之身边众多英雄的反衬,“主弱从强”这一视觉偏差就异常明显了。

二、叙事技巧及故事素材的选择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设置及故事前后勾连上成就卓著,代表我国古典小说最高叙事成就,三部小说之所以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说叙事的成功。三部小说中“主弱从强”模式就是一种巧妙而又高效的叙事方式和技巧,它与常见的“主强从弱”现象完全不一样,形成巨大的反差,产生了巨大的叙事张力,形成俄国形式主义所说的“陌生化”故事情节。如果刘备、宋江、唐僧强势非常,智谋勇武超凡出众,故事就落入俗套,就没有那么跌宕起伏的情节,故事也就很难引人入胜。以《西游记》为例,唐僧白净俊秀,妖精们对他垂涎三尺,可唐僧偏又很文弱,根本不能自保,动辄被妖精虏去,这就需要三个武术高强的徒弟前去解救,在不断的被困与不断的解救中,故事情节层递推进起伏有致,如唐僧本身就勇猛刚强,三个徒弟实在没有出场的必要,更何谈取经团队的构建,又何谈故事情节的展开与推进。《三国演义》、《水浒传》也是一样,刘备、宋江很文弱,随从则刚强威猛,在一强一弱的比对中,故事才能循环往复迭次展开。

可见,“主弱从强”有利于情节冲突的形成,强有力地推动故事的展开,并在矛盾的解决中调和各人物之间的关系,使故事波澜壮阔而又跌宕生春。人物有弱有强,强弱互现,互为牵制,互为补充,使人物形象鲜明出彩,故事情节紧凑有序。

其次,故事素材的束缚也是形成“主弱从强”现象的原因所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故事在明以前就多有流传,“应该说从唐朝中晚期到明朝中晚期,也就是说从公元8世纪到16世纪,这八百年都是它的形成期”,这些故事“是民间智慧和下层文人智慧的一个结晶”,“最早的片段在唐朝、宋朝就可以看到”。[2]《三国演义》最早的信息就见于李商隐《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西游记》的某些片段早在敦煌变文《唐太宗入冥记》里就能看到。但是在这些故事素材中,关于刘备、宋江、唐僧的故事相对较少,而描画他们身边人物的故事却较多且较为精彩。这些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又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故事的雏形,小说作者在收集相关素材时必然会受到这些流传故事的影响,这也促成小说“主弱从强”现象的形成。

“据统计,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元人杂剧,多达四十多出。在这四十多个剧目中,以关羽为主角的有十二出,张飞的有八出,诸葛亮的有七出。其次是刘备、周瑜、曹操,吕布等。”[3]元代剧作家们对蜀汉人物情有独钟,涉及关、张、诸葛的戏占绝大多数,比如在元剧中“关羽戏”就有关汉卿《单刀会》、《西蜀梦》,郑光祖《三英战吕布》等八种,而敷演刘备的戏却很少,刘备的形象显得苍白。又如《水浒传》,在元代“水浒戏”中,剧作家们热衷于描写李逵,李逵戏有《黑旋风诗酒丽春园》等七种,其中更出现了有“水浒戏双壁”之称的《李逵负荆》和《双献功》,而以宋江为主的杂剧很少,只有《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宋公明劫法场》、《宋公明喜赏新春会》等几种,且都不够出名。在元杂剧中,人们显然更喜欢精彩纷呈的武力较量和斗智斗勇,至于明显的道德说教,似乎很难激发观众和读者的兴趣,为了迎合大众品味,剧作家和文人总在努力编排力与勇的赞歌,不断丰富和完善着相关人物的形象。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在创作小说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些故事素材的影响,并将大众的这种喜好和取舍引入到小说中,这就在无意中就使小说呈现出来“主弱从强”的人物建构模式。

参考文献:

[1]席红霞.论刘备、宋江和唐僧的“醇儒”化[J].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小故事大道理作文篇7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交通安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创造更加平安和谐的交通环境。

二、总体目标

坚决落实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各项工作措施,努力实现“一杜绝、四下降”的工作目标,即:杜绝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全区万车死亡率持续下降,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同比下降,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明显下降。

三、组织领导

*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指导全区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交警大队,由市公安交管局党委委员、*交警大队大队长孔华任办公室主任,由区委宣传部、区安监局、*交警大队、区教体局分管领导任副主任,主要负责全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指导、检查督促。

四、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宣传

1、加强宣传阵地建设。由区委宣传部负责联系各新闻部门加强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到电台、电视台、报刊和互联网有交通安全宣传专栏、专版式网页,广播、电视在黄金时段有交通安全公益宣传,报纸经常有交通安全专题宣传报道,进一步提升宣传效果。

2、加强对重点对象的宣传教育。由*交警大队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以客运驾驶人、中小学生、务工农民为重点,开展每周一条交通安全常识和每月一个典型交通事故案例的宣传,通过内容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宣传教育的效果。

3、开展以“迎奥运,文明出行”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5月份,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区文明办、*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教体局、区安监局等部门全力配合,以奥运为契机,精心组织开展以“迎奥运,文明出行”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4、加强窗口宣传。*交警大队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在车辆管理、事故处理、违法处理等办事窗口摆放交通安全宣传展板,张贴交通安全宣传挂图,播放交通安全宣传片以及在事故多发路段悬挂横幅等形式,营造浓厚的交通安全宣传氛围。

(二)进一步加强车辆源头管理

1、强化客运车辆管理。*交警大队要严把客运场站出站关,强化三级“卡口”管理,切实落实源头管理责任,减少事故隐患。

2、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安全管理。*交警大队、区安监局要密切协作,严把化学品运输关,对购买和运输资质等证明文件不全、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有效期不符合法定期限、驾驶人在上一个记分周期内违法记分满12分以及具有两次以上驾驶剧毒化学品运输车辆超载或超速违法行为记录等情形,要严格予以查处。

3、强化校车管理。交警大队要联合区教体局,对全区校车及驾驶人的基本情况、运行时间、行驶路线等情况实行台帐管理,确保准确掌握信息,并落实安全责任。

(三)进一步加强路面秩序管控

1、加强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交警大队要发挥主力军作用,持续深入开展交通秩序整治。重点查处涉牌涉证、不按规定行驶、闯红灯、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始终保持严管态势,进一步改善路面交通秩序。

2、加强重点道路的管控。以主干道和旅游景点道路为重点,针对主干道车流量大、旅游景点道路人流高度密集的实际情况,*交警大队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管控,严密防范。特别是要认真总结前期雨雪冰冻灾害天气交通安全工作经验,进一步强化道路管控措施,实行联勤联动联防机制,严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

1、加强城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

(1)完善城市道路交通标线系统。由*交警大队报请市公安交管局对全区宽度6米以上道路复划1次热熔交通标线。

(2)完善城市道路标志系统。在完成八一大道、阳明路、广场周边指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由交警*大队负责完善南京西路等老城区交通主干道的指路系统。同时,报请市公安交管局组织实施在八一大桥下桥处设置远指标志。

(3)增设交通护栏。由*交警大队报请市公安交管局牵头,由市市政部门负责设置人行交通护栏。对双向六车道的道路,设置中心护栏及机非护栏,有条件的地方(人行道宽度3米以上)可设人行护栏。对双向四车道的道路设置中心护栏,有条件的地方(人行道宽度3米以上)可设人行护栏。双向两车道的道路一般不设中心护栏及机非护栏,有条件的地方(人行道宽度3米以上),仅设人行护栏。在南京西路、叠山路、洪都北大道等城区主要道路增设中心护栏、机非隔离护栏、若干人行护栏。

2、加强对“事故黑点”的治理。由*交警大队牵头,区安监局及区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对我区的洪都北大道、青山路、沿江北路、富大有堤、八一桥等事故多发路段进行治理,确保10月底前治理到位。

(五)进一步加强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

*交警大队要继续保持对交通肇事逃逸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全面排查清理现有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线索,确定重点案件,积极争取相关的省、市、县区的协作和各警种的配合,加大查缉侦破的力度。区道路交通安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全力配合,通过交通安全协管员和在修理厂、加油站、收费站等重点位置建立信息员队伍等形式,进一步拓展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信息渠道。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当前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严峻性,进一步加强对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部门要拿出具体的预防交通事故工作措施,明确交通安全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认真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小故事大道理作文篇8

一、“善”“恶”观的起源和发展

善与恶是伦理学的一对基本范畴,是人们概括德行与非德行的最一般概念。关于善恶观起源的问题,神学、非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直觉主义、马克思主义等都从各自的角度对其进行了阐释。如“神学将善恶的起源归结于神的意志或上帝,由此将善恶的本质看做是对个体的规范和制约”。在彝族民间故事中,人是由神创造的。而“善”“恶”作为人的基本道德观念也是由神创造的。彝族的神话史诗《查姆》中叙述到:仙人儿依得罗娃造了第一代人“独眼睛”人,仙姑罗塔纪姑娘促使第二代“直眼睛”人诞生。这两代人都没能存活下来。到了第三代人,即“横眼睛”时代的人才作为真正的人类在大地上存活繁衍。“横眼睛”人之所以存活下来,最关键的在于他们拥有前两代人所没有的“好心”。“好心”使“横眼睛”人不像前两代人那样“不管亲友,不管爹妈”。实际上“拥有好心”即拥有了善的品质,人只有遵守神的“规则”,行为合乎神的意愿,才能存活和繁衍。通过分析可知,虽然天神在创造人的时候并没有一开始就赋予他们最完美的品性,但却为人类存活作出了“道德”上的限制和要求,只有符合这些标准和要求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人,才具有“善”的品质。如果没有达到这些标准,即是“恶”,作为“恶”的惩罚,就是使其消失和毁灭。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彝族人民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善恶意识和其所对应的价值回应模式。

然而,“善”“恶”并非一成不变的。其所包含的道德内容会随意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而发展。据《西南彝志》的记载:远古时代“人与人结合,聚居在山林之外”,“吃草籽、树果,穿的是兽皮”,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打伙做活,打伙吃”,人与人之间无阶级和利益冲突。在如此的社会环境下,“善”的指向不过为勇敢战胜自然,辛勤劳作,分男女长幼,孝敬父母,团结友爱等等。随着氏族群落里开始出现阶级的分化,最终由原始氏族社会进入到奴隶制社会。而这个时期“善”“恶”的内容和评判标准也开始变得复杂。

二、“善”与“恶”的层次

根据“善”“恶”的指向不同,从彝族民间故事中可区分出两个层次的“善”与“恶”,即大善与大恶,小善与小恶。

大善,即社会道德规范的先进层次,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是在现实的利益需要和冲突中表现出来的,对人和社会需要、目的的维护,甚至是长远利益和需要的维护……不是社会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常常是社会最高道德价值的体现。”在彝族民间故事里,大善首先指向征服自然,获取人类生存繁衍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进入奴隶社会后,大善还指向勇敢反抗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和压迫。前者主要体现在彝族诸多的创世神话和传说中的英雄人物身上,如《勒俄特衣》里的支格阿龙为了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射去多余的太阳和月亮,保存地上的庄稼和草木,驯服动物使其为人类劳作等等。而后者的表现形式多样,在不同题材和体裁的作品中都有所涉及。如在云南弥勒西山流传的《阿细卜》的这则英雄传奇故事中,勇敢不屈的阿细手拿仙刀脚跨飞马,带领民众打倒了统治阿欲布山下的土司,还打怕了昆明城里的木玉长官,从此在阿欲布山上安居乐业。在一些描写爱情题材的民间故事中,男女主人公为了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自由,与蓄意破坏他们爱情的奴隶主阶级和恶势力做了坚决的斗争等。这些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彝族劳动人民,尤其是彝族奴隶饱受压迫和摧残的生活,表达了彝族人民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生活和掌握自己命运当家作主的迫切愿望。

作为大善的对立面即是大恶。大恶对善的价值系统具有摧毁性的作用,对彝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有极大的危害和极恶劣的影响。在原始社会,大恶的指向主要是种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它们通过彝族人民的艺术想象和创造,成为民间故事里被人性化了的事物或妖魔鬼怪。例如《英雄支格阿龙的传说》里,支格阿龙寻找天界途中所遇到的三个“把长舌头伸在石板上面,吸食来往的人”的大妖怪塔布阿布、塔布阿玛和塔彼惹。在阶级社会中奴隶主阶级作为大恶的代表往往是被英雄人物打败(打死)的对象,如《阿细姑娘的红绿腰带》里的碾诺土司,《葫芦笙的故事》里的老财主。在故事的结尾,大恶者一般都没有好下场,不是被打倒就是被杀掉,充分表现了彝族广大群众对罪恶的奴隶主阶级和奴隶制度的痛恨和控诉。

“善”的第二个层次是小善。它存在于彝族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需要多么高的思想觉悟,是人人都可以做到。例如:勤劳、敬老爱幼、乐于助人、团结协作、心地善良等。实质上是一种对公共生活中的“义务”的履行和实现,履行了义务的行为被称为善,不履行义务即为恶。而这些义务都是彝族伦理美德的各个组成部分,直到今日,这些美德还包含在彝族的民间故事中,并在传播中得到继承和发扬。这些美德主要从家庭生活故事中得到体现,在幻想故事和寓言故事中也有涉及。如一则名为《万担坪》的故事中,通过青年沙玛加找寻不用劳动就可出金银的万担坪的经历,讲述了只有通过辛勤劳作才可获得财富的道理,以此告诫青年人要诚实劳动,不要好逸恶劳。这则现实性极强的生活故事,没有离奇的情节,但反映了只有劳动才有收获的美德,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贵州彝区流传的《彝家为什么要砍材背水》、《懒婆娘》及广西彝区流传的《媳妇吃牛肺》三则故事都以相似的懒媳妇贪吃又不劳动还气走柴和水的情节,反映了彝族人民提倡勤劳、憎恨懒惰的观念。

第二个层次的“恶”即是对上文所提到的那些公共生活中的日常义务的违反和不履行,具体表现为懒惰、贪婪、虐待长辈、欺凌弱小等。此类“恶”并不会对彝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利益造成极大的危害,只是对由“善”所组成的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民族道德习惯的破坏。在彝族民间故事中,“小恶”主要是作为“小善”的对立面出现的。在一则故事里,通过“善”与“恶”的对比描写,强调他们的不同结局,反映了彝族人民爱憎分明的思想观念和弃恶扬善的道德主张。例如在《普沙姑娘》中,爱护普沙姑娘的三哥和三嫂就是“善”的代表,而虐待普沙姑娘的大哥大嫂和二哥二嫂即是“恶”的代表。在故事结尾,勤劳又爱护妹妹的三哥三嫂最终得到了好报,从此过上丰衣足食的幸福日子。而坏心肠的大哥大嫂和二哥二嫂却受到相应的惩罚,“头被撞破了”,“面颊和身子全被毒刺刺破了”。在贵州彝区流传的《猴子拜寿》和《阿兜巴》的故事里,违道德的贪婪、恶毒、虐待继子女的后母不仅受到应有的惩罚,甚至丢掉了性命。

三、彝族民间故事的道德教化功能

一个民族的善恶观及其对价值的评价成为其社会道德形成的基石,善作为道德范畴指向正向的价值取向和目的,在历史发展、社会生活和主体完善中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是积极有益的。善不仅可以规范社会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引导社会朝着健康进步的方向演进,善还创造和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促使彝族伦理美德、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因此,扬善惩恶就成为其善恶价值判断下的基本道德主张。彝族人民非常注重对儿童及青年人品性和道德观念的培养,而在那些没有专门性的教育机构的年代里,彝族民间故事无疑作为一种道德载体和传播手段,发挥了其应有的道德教化功能,为彝族人民“扬善惩恶”道德主张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彝族民间故事的道德教化功能首先体现在借用故事的容器盛载道德主题。语言无疑是道德教育中最常用最普遍的一种教化手段,通过语言传播的广泛性和速效性形成“说服”或“劝诫”的效果是道德教育的最一般形式。而彝族民间故事通过将语言进行整合,形成有人物有情节的一个个动听的故事,通过口头诉说使其广泛传播,使听故事的人在接受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就接受了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在整个过程中,讲述者和听众之间形成了一种主动传播和主动吸收的效应机制,使民间故事的道德教育功能最大地发挥了出来,直到今天,虽然在彝区已经有了学校教育,但民间故事口承的道德教育功能依然无法被取代。

彝族民间故事的道德教化功能还体现在其借用了“榜样的力量”和对反面人物的惩戒上。彝族民间故事是彝族广大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塑造了一大批光辉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及其身上所流淌的善的品质被彝族人民代代相传。“榜样具有两重基本价值:示范价值和激励价值”。前者强调榜样“以其具体活动展示出其所特有的行为模式”,“榜样学习可以帮助人们通过模仿获得适当的行为模式和社会技巧”。即故事的听众通过模仿榜样的行为来学习和实行“善”。例如通过模仿《金末子》中勤劳的弟弟来学习勤劳,模仿《普沙姑娘》中的三哥三嫂来学会爱护弱小,模仿《一个上行下效的故事》里的孙媳妇来学会孝顺等等。这些可以通过对榜样行为的模仿来学习的“善”多为“小善”。而神话或传说里的英雄人物的“大善”的行为并不是人人都能效仿的。这时,榜样的“激励”价值就起作用了。“榜样内含着其所秉承的崇高的价值取向及其在这种价值取向下表现出的高尚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这会对他人产生巨大的精神激励。”由此可知,虽然听故事的人并不能像支格阿龙那样去做出“射日”的行为,大多数人也不能像阿细那样带领群众与奴隶主恶势力对抗、周旋,但支格阿龙或阿细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为人民利益着想,勇敢无畏的精神,坚毅勇猛的品质深深激励着彝族人民,使族人向他们靠近,以他们为荣。彝族人骁勇无惧的民族精神的形成与此有很密切的关系。

除了榜样,对反面人物的塑造也对“扬善惩恶”道德主张的传播和彝族人民善恶观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的心理机制。在故事中,所有的反面人物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和不好的后果,故事的接受者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接受了这样的心理暗示:如果我像他们一样,那么我肯定也会受到惩罚,遭到报应的。为了避免遭到报应和引发不好的结果,故事的接受者在行为实践中自然而然地避免了不善行为的发生,自觉地维护了“善”,实施了善行。相应地,在“好有好报”的心理机制下,故事的接受者渴望像故事中善行的实施者那样,获得财富贤妻等好的结果,自觉模仿其善行,使得“善”在行为实践中不断得到巩固,从而内化为彝族的伦理精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德君、陶学良编:《彝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

[2] 倪愫襄:《善恶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编写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人民出版社,1982年。

小故事大道理作文篇9

师:同学们,课前咱们先来读两首儿歌放松一下心情。

(师课件出示:狐狸――尖尖嘴,细细腿,狡猾多疑,拖条大尾。)

师:自己读一读,怎么读就能读出狐狸的狡猾劲了?

(生自己练读,全班齐读。)

(师课件出示:小猪――小猪吃得饱饱,闭着眼睛睡觉。大耳朵在扇扇,小尾巴在摇摇。)

师:《小猪》这首儿歌读起来特别有节奏感,同桌读一读。

(生同桌练读,全班齐读。)

【教学意图:课前通过儿歌诵读,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另一方面可以进行语言的积累。】

一、初听故事,感知故事

梗概

1.听记第一自然段,揭示课题

师:听说你们特别会听讲,小脑子可好使了。现在,考考你们,老师说一个长句子,连说两遍,看谁能记住并讲出来。

师:一天,一只狐狸正准备出门找午餐,小猪走错门闯了进来。狐狸大声叫道:“这真是我的幸运一天!

生:一天,狐狸正准备找午餐,小猪走错门闯进来,狐狸大声叫道:“这真是我的幸运一天!”

师:真了不起,你把故事内容都记下来了。还有谁也能讲一讲?

生:一天,一只狐狸正准备出门找吃的,小猪走错门闯了进来,狐狸大声叫道:“这真是我的幸运一天!”

师:你能把记住的内容绘

声绘色地讲出来,真是一个会讲故事的孩子!同学们,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特别有意思,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我的幸运一天》。(板书课题)一起读一读。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这是发展学生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学生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由听记第一自然段引入,既起到了前期听记训练的目的,又为后面的全文听记训练夯实了基础。】

2.听记故事,感知故事梗概

师:沉下心来,用心听老师讲下面的故事,记下你觉得有意思的内容。

师:小猪说:“嗯,你知道,我是一只猪,而猪是非常脏的。难道你就不想给我洗洗澡吗?想一想吧,狐狸先生。”狐狸想:嗯,他是很脏。于是,狐狸忙了起来:他捡树枝,他生火,他拎水。然后,他给小猪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狐狸说:“现在你是全村最干净的小猪了,我可以吃你了吧!”

小猪说:“嗯,你知道,我是一只非常小的猪。难道你就不想喂饱我,让自己吃得更过瘾一点吗?想一想吧,狐狸先生。”狐狸想:嗯,他确实小了点。于是,狐狸忙了起来:他摘西红柿,他做肉丝面,他烤小饼干。然后,他给小猪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狐狸说:“现在你是全村最肥的小猪了,我可以吃你了吧!”

小猪说:“嗯,你知道,我是一只勤劳的猪,所以我的肉特别硬。难道你就不想给我按摩一下,让自己吃上更嫩一点的猪肉吗?想一想吧,狐狸先生。”狐狸想:嗯,肉嫩一点当然更合我的口味了。于是,狐狸忙了起来……一直忙到累昏过去!

小猪飞快地跑回家。“多么痛快的澡!多么S盛的午餐!多么舒服的按摩!”小猪叫起来,“这真是我最幸运的一天!”

师:故事好玩吧,说说你觉得哪些地方特别有意思?

生:我觉得狐狸最后累昏

了特别有意思。

生:我觉得小猪说自己是

一支非常小的猪,然后狐狸给他摘西红柿、做肉丝面、烤小饼干,让他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最好玩。

……

师:大家听第一遍就知道

这是一件发生在小猪和狐狸身上的事情。

(师边说边板画狐狸和小猪)下面,咱们就来学着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意图:学生听故事后,在交流自己记住的好玩的故事情节中,了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中有谁,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样。这样一来,在日积月累的感受认识中,就会提高学生对故事构成要素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在听讲他们所期待的故事时,精神

集中,一边听一边努力理解,可以培养其听故事的态度和

能力。】

二、听记第二自然段,学讲“洗澡”的故事

1.看着板书听故事

师:先来看看小猪是怎么

让狐狸给自己洗澡的,这一遍听,要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记

清楚。

(师结合板画讲故事,生边听、边看、边记。)

师:想一想,听一遍故事,你记住了哪些内容?

2.看着插图听故事

师:先不着急讲,这一遍不仅要仔细听,还要认真看图画上的内容,会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老师一起讲。

师:小猪说:“嗯,你知道,我是一只猪,而猪是非常脏的。难道你就不想给我洗洗澡吗?想一想吧,狐狸先生。”狐狸想:嗯,他是很脏。于是,狐狸忙了起来:他捡树枝,他生火,他拎水。然后,他给小猪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狐狸说:“现在你是全村最干净的小猪了,我可以吃你了吧!”

师:看着插图自己先来讲

一讲。

(生自己练习)

师:谁来结合插图讲给大

家听。

生:小猪说:“我是一只猪,猪是非常脏的。你就不想给我洗洗澡吗?”狐狸想:他是很脏。狐狸忙了起来:他捡树枝,他生火,他拎水。然后,他给小猪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狐狸说:“现在你是最干净的小猪了,我可以吃你了吧!”

……

【教学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仔细看图,弄清图意。根据画面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来想象他们在干什么,根据画面中人物的神态,想象他们在想什么、说什么话,从整幅图想象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想象故事要按照怎样的线索去讲,最终将语言表达与观察训练和思维训练融为一体。】

3. 读课文,练讲故事

(1)熟读课文。

师:同学们,看来大家都能记住这一部分的故事了,不过要想绘声绘色地讲出来,我们需要把课文读熟读好。自己小声读读第二自然段,不流利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指导朗读。

(师课件出示句一:小猪说:“嗯,你知道,我是一只猪,而猪是非常脏的。难道你就不想给我洗洗澡吗?想一想吧,狐狸先生。”)

师:要想让狡猾的狐狸相

信自己,小猪要怎么说?

(生读句子)

师:你的眼睛会说话,读起来绘声绘色。还有谁也想读读这句话?

(指两名学生读句子)

师:“难道”让小猪这么一问,狐狸动心了,所以读好“难道……”这句话特别重要,谁再来读一读?

(师课件出示:难道你就不想给我洗洗澡吗?想一想吧,狐狸先生。)

(生读句子)

(师课件出示句二:于是,狐狸忙了起来:他捡树枝,他生火,他拎(līn)水。)

师:狐狸一想小猪说的有

道理啊,说干就干,那怎么才能把狐狸忙碌的样子读出来?

(师指多名学生读句子)

(师课件出示句三:狐狸说:“现在你是全村最肥的小猪了,我可以吃你了吧!”)

师:你们想,此时此刻,又累又饿的狐狸会怀着怎样的心情说这一番话?

(师指多名学生读句子)

(3)练讲故事。

师:同学们,我们先把刚才练习的这些句子记住、读好,故事就能讲生动了,自己试着讲一讲。

(师出示:

小猪说:“嗯,你知道,我是一只猪,而猪是非常脏的。难道你就不想给我洗洗澡吗?想一想吧,狐狸先生。”狐狸想:嗯,他是很脏。于是,狐狸忙了起来:他捡树枝,他生火,他拎(līn)水。然后,他给小猪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狐狸说:“现在你是全村最干净的小猪了,我可以吃你了吧!”)

师:谁能把这一部分讲给

大家听?记不住的话可以看看提示。(课件出示:

小猪说:“____________。”

狐狸想: 。

于是,狐狸忙了起来:

然后, 。

狐狸说:“____________。”

(生根据提示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教学意图:在学讲狐狸给小猪洗澡这一环节,先后通过教师两个层次的示范讲故事,让学生听、看、跟讲,达成能正确讲故事的教学目的;随后通过具体的朗读指导,在读、练、讲之中实现绘声绘色讲故事的教学目标。】

三、学以致用,练讲“午餐”的故事

师:讲好第二段,再讲第三段就容易多了。现在请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听学习要求,听完之后,老师要先请同学复述要求。首先,请拿起手中的笔,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边读课文一边画下小猪是怎么说的,狐狸是怎么忙的,又是怎么说的。然后,把课文读熟。最后,自己小声讲讲狐狸给小猪做午餐的故事。

(师课件出示:

小猪说:“嗯,你知道,我是一只非常小的猪。难道你就不想喂饱我,让自己吃得更过瘾(yǐn)一点吗?想一想吧,狐狸先生。”狐狸想:嗯,他确实小了点。于是,狐狸忙了起来:他摘西红柿,他做肉丝面,他烤小饼干。然后,他给小猪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狐狸说:“现在你是全村最肥的小猪了,我可以吃你了吧!”)

师:在接下来的讲故事练习中,你需要分几步来做?

生:分三步做。第一步,照着老师的样子画下这些句子;第二步,把课文读熟;第三步,自己讲讲这个故事。

师:你不光会听讲,还能有条理地总结出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真是一个会听讲的学生。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要求,自己学习。

(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把这一部分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师指名,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师:多么有意思的故事啊,赶快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教学意图:讲故事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说话的过程,也是学生吸收、内化规范书面语言的过程。课堂上,把讲故事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形式,尽量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学着讲,都要学会讲。这一环节教学的侧重点在于,让学生借助前面的学习活动经验,运用到练讲故事的自主学习中,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学会做读书标记,练读课文、绘声绘色讲故事,达到积累运用语言的教学目标。】

四、发挥想象,创编第四段

1.自主阅读

师:聪明的小猪可不能让

狐狸吃了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课件出示:

小猪说:“嗯,你知道,我是一只勤劳的猪,所以我的肉特别硬。难道你就不想给我按摩(mó)一下,让自己吃上更嫩一点的猪肉吗?想一想吧,狐狸先生。”狐狸想:嗯,肉嫩一点当然更合我的口味了。于是,狐狸忙了起来……一直忙到累昏(hūn)过去!)

2.创编故事

师:你们看,狐狸究竟是怎么给小猪按摩的,文中没有写出来,咱们把省略号背后的故事编一编,自己先想一想。

师:谁来讲一讲狐狸是怎

么把自己累昏的?

生:于是,狐忙了起来:他给小猪捏捏肩膀,他给小猪捶捶背,一直忙到累昏过去。

师:捏和捶可都是按摩的

基本技法,你懂的可真多。还有谁想讲?

生:于是,狐狸忙了起来:他把小猪抬到床上,给小猪松松肩膀,给小猪揉揉腿,给小猪捏捏脚,一直忙到累昏过去。

师:狐狸容易吗?连自己的床都贡献出来了。

……

师:想不想知道故事原来

是怎么说的?

(师配乐讲故事:

“于是,狐狸忙了起来:他推推这儿,他拉拉那儿。然后,他把小猪从头到尾又捏又敲。‘再多用一点点力气就好了。哦,可以了,可以了……现在请往左边用点力气。狐狸先生,你在哪儿?’可是,饥饿的狐狸再也听不见了――他累昏过去了!)

【教学意图:编故事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教师有意把原了留白处理,给学生一个省略号,让学生根据对故事的理解,想象狐狸给小猪按摩时的场景并进行故事创编活动。这样可以有效摒弃单向传授文学作品的教学模式,最大潜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的学习超越文本,语用能力得到提升。】

五、揭示主题,小结全课

师:孩子们,这就是――小猪的幸运一天!回家记得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给家人听,明天上课我们举行《我的幸运一天》讲故事大赛。下课!

【教学意图: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训练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把故

事v给别人听,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头语言表达

能力。】

【评析】

“听说起步・阅读识字”小学低段语文“双重点”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就是根据低段儿童的年龄特点,采用 “听故事―讲故事―读故事―认汉字”等形式,发展儿童语言,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学生的听记力、注意力和理解力。这项研究打通了“识字”与“发展语言”之间的壁垒,对低段教学由“以识字为主”的一元论转变为“双重点”,把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作为积累语言、识记汉字的重要凭借。在日积月累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渗透中,自然地促进了儿童语言的发展、语用能力的提高以及形象思维和系统逻辑思维的形成。

选自《小学低段语文“双重点”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补充教材・二年级上册》的《我的幸运一天》,讲述的是一只聪明的小猪在面临危险的时候,运用自己的智慧,化危险为幸运,机智地应对贪心、凶狠的狐狸的故事。整堂课上,于艳老师以故事教学为主线,在听故事、读课文、讲故事、编故事的过程中夯实了学生的语言功底。

一、听有层次,读有指导

从“记下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故事内容”,到看着板画听故事、依据插图讲故事,都是指向语言发展的听说训练。这种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听、思、说的综合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训练中的“听”,一方面是让学生获得“说”的内容和主题;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听中学习听的方法,增强听的能力。

尤其是狐狸给小猪洗澡这一部分,于艳老师借助形象生动的图片,充分发挥其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学生有图可依,有话可说,自然兴趣盎然,争相描绘。在学生说的过程中,于艳老师及时引导学生把话说通顺,说完整,说完后再让学生读课文,与课文进行对比。“看看自己说的哪些与文中一样”,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看看文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在对比中明确自己的不足,逐步完善。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还能进行说话训练,而且可以借助朗读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讲故事的技巧。

二、创编故事,运用语言

儿童,他们有运用语言的欲望和要求。学生在创编故事的过程中,可将记忆深刻、特征突出的事物用表意简单的语句表达出来。这种简单量的积累会实现质的飞跃,从而使语用能力得以提高,增强表达的形象性,提高语言的使用价值。

小故事大道理作文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 童话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134-01

童话以其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深受儿童的欢迎,并被广泛的编入各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根据相关教学研究可知,童话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思维想象能力,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小学生感悟童话故事的真正内涵与意义,是值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突出童话故事想象与幻想的特点

童话是由作者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丰富的幻想以及运用夸张的手法创作而成的,因此其具有想象与幻想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抓住童话作品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想象思维的启发,将学生引领到童话的幻想世界中,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童话朗读,让学生对童话故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接着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引领学生去感悟童话故事似真实幻、亦虚亦实、超越时空限制的幻想氛围。其次,全面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童话故事的真实情感,掌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创作意图。最后,让学生对某个童话故事的结尾进行改编或者重构,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思维想象能力。

二、科学处理真实与虚构、现实与幻想的关系

虽然童话故事是由作者的幻想与虚构而成,但其确是对生活的一种真实反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真切处理童话故事的真实与虚构、现实与幻想的关系。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小女孩4次点燃火柴并出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4次幻想,这些情节都是小女孩虚构而成的,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穷孩子被冻死和饿死的现象却是普遍存在的,是真实的。这也是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丑恶现象,同时也是穷人渴望光明与幸福的强烈愿望的真实反映。又如《小猴子下山》,故事虽是虚构,但却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是以小孩子得陇望蜀、顾此失彼、办事有始无终、兴趣无常等常见缺点为创作依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童话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童话的思想联系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真正的领悟到童话的真实意义。

三、创设童话教学情境

创设童话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有效延伸课文内容,还能让学生提供更开阔的思维想象空间,使其更好的理解故事内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青蛙看海》一文中,松鼠与青蛙一同跃过了无数台阶,最终抵达山顶并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大海。然而故事情节在此就结束了,此时,教师可以抓住故事的空白,提出问题“青蛙经过了重重困难终于看到了大海,此时它会和松鼠有什么样的对话呢?”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对根据故事的情境进行对话。如此一来,不但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调动课堂气氛,还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并深化其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未必会一帆风顺,但只要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去努力,那梦想必定不会遥远,并鼓励学生像青蛙一样拥有坚持的信念、树立信心,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四、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童话的内涵

小学童话语言通俗易懂,对小学生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然而,大多数教师容易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童话教学中习惯侧重文本句意的讲解,经常抓住童话故事中的重点语句大做文章,想让学生抓住理解技巧,让其在简单的文字中理解故事大意。如此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背道而驰。童话故事的受众主要体是儿童,教师不应过多的从自己的观点对故事作出理性的解析与讨论,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自由理解故事内容,而教师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与学生共同进入童话世界,并与其感悟当中的喜怒哀乐,而非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身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与学生的看法与观点难免会有差异,因此,教师应清楚的认识到童话教学是难以一蹴而就的,应尊重学生对于童话理解的认识过程,让学生在童话教学中自己去品味与思考。

五、减轻童话教学的道德训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