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14 15:28:15

相信未来作文

相信未来作文篇1

如果这样想,

那你一定会靠近成功。

相信真实的未来吧!

嚼碎算命先生的话语,

砸烂那似乎有魔力的水晶球,

未来会在你眼前,

梦想会离你不远。

如果再调制一种饮料,

智慧、科学、努力、坚持,

兑上辛勤和汗水。

喝了它,

未来和梦想将离你更近。

相信真实的未来吧!

世上没有人能猜到别人的未来,

控制未来和梦想。

相信未来作文篇2

鸦片战争的爆发,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甲午战争的惨败,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的八国侵华,艰难的抗日岁……我的祖国,你是遭受了如此巨大的磨难与考验,你是经历了这样难熬的疼痛和艰辛。

负着伤,流着血,带着泪水,我的祖国,你沦陷过、哭泣过、反抗过、失败过。可是,你心底的坚强勇敢,是怎样也吹不熄、扑不灭的星火,点起一丝希望,燃起一片神州大地。

从邹容说“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到孙中山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历尽险阻的长征结束;从抗日战争的惊人成功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祖国,我看到了,看到了你不屈的心在一次次努力,在一次次向上。为了脱离沉痛,为了挣开枷锁,为了能够重新看到完整的中华大地,你吞下血泪,咬紧牙关,风雨无阻,兼程赶来。

终于等到云消雨霁的一刻,当初生的阳光再次笼罩华夏大地,催醒万物的时候,一位伟人,宣告了永远的一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只是简单的十个大字,却意味着长久的阴霾已经过去,新生的祖国就如同一枚冉冉上升的朝阳,冲破黑暗的阴冷,温暖、照亮整个中国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从剥削压迫中爬出来的,是从枪林弹雨中闯出来的,是从磨练伤痛中站起来的!

时光定格,历史铭记了1949年的一幕,一幕让炎黄子孙永远热泪盈眶、心血沸腾的画面。回首今日,2009年的现在,你的刚强何等地让人惊讶,让人骄傲;你的成就是如此地瞩目、闪亮。

十一届山中全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四个现代化建设为中国的发展杀出一条血路,对外开放让中国逐步走出束缚、面向世界。“一国两制”构想使香港、澳门得以回到母亲的怀抱,相信“和平统一”理想也终会成为现实。

六十年来,峥嵘岁月,灿烂光辉。历史启示我们: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华民族所承受的挫折也从未间断过,但也正是这样的历练,让人民的心更团结、志更坚定、力更强大。

相信未来作文篇3

每当我看到一个个有关青少年自尽的报道及他们谢世的理由时,我都被他们的理由而感到难以至信,我无法想象他们遇到一点挫折就对生活失去信心并且绝望。死,对他们来说,到底是一种解脱,还是他们最错误的选择?人来世上是多么不易,不论有多么艰难﹑多么绝望,我们都应该相信未来,坚强地活下去。

《相信未来》的作者是食指,这首诗创作于1968年。此时,中国正经历“十年动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空白期,而民间创作却像石缝中的野草一样生存着。食指便是这样一位民间诗人,他的这首《相信未来》激励着一代年轻人,让他们看到希望的曙光。

从“蜘蛛网” ﹑“灰烬” ﹑“化为” ﹑“别人的情怀” ﹑“排浪”这几个字眼中,我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凄凉悲惨,才仅仅是这几个字眼,就封杀击碎了多少青年的梦想,让多少人的生活凌乱不堪!但是,作者的“执着”,又让我觉得,他是多么坚强!在破灭了一个又一个梦想后,他依然可以乐观向上地鼓励人们努力活着。

从第四段起就是作者写为什么相信未来,是因为他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因为人们的眼睛能“拨开” ﹑“ 看透”岁月,也在告诉人们:人,是智慧而伟大的,我们不应该被眼前的灾难迷惑,要相信未来的美好,坚强地活下去。都说“灾难是人类的试金石”。只有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才能获得理所当然,独一无二的成功。

相信未来作文篇4

(一)有害信息的大量涌现导致未成年人遭受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严重损害

随着互联网中数字化发展的逐渐进步与完善,许多内容低俗的网站也在巨额利润的刺激下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量内容不健康的图片、视频、文字信息等通过超链接的手段弹出,使上网者猝不及防。据统计,“目前全球互联网上的低俗网站已超过3.7亿,每天约有两万张低俗图片进入互联网中”,低俗网站、信息的大量涌现,直接导致了未成年人受低俗网站的骚扰现象频发。低俗网站对未成年人健康的危害主要是物质性和精神性的,涉世未深、社会经验匮乏是未成年人群体的共性,同时,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也正处于发展期,基于这些原因,使得未成年人群体很容易受表象和虚幻的东西的蒙蔽,以致无法凭自己尚未成熟的是非判断能力对所看到的事物进行正确的辨别。网络上传播的一些具有欺诈性、虚假性等有害信息正是通过未成年人的这一弱点使传播这些有害信息的人从中获利,而未成年人却因受骗而落得人财两空,有的甚至酿成悲剧。此外,有害信息还对未成年人造成了精神污染,有害信息的低俗性主要反映在其包含了许多需要严厉打击的黄毒内容,这些黄毒内容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还会令生理和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的未成年人产生追求新奇事物的想法,阻碍其精神纯正的发展。他们一旦频繁接触到网络上的这些黄毒,就有可能无法自拔,甚至为了追求刺激而诱发犯罪。

(二)网络游戏文化的广泛传播影响未成年人人格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优秀的文化产品对树立未成年人正确的价值观无疑具有促进作用,而依附网络而产生的网络游戏文化,它的广泛传播对于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形成是否具有优秀文化产品的积极作用呢?笔者认为不然。2005年,我国文化部与信息产业部颁布的《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我国网络游戏当前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就提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原创网络游戏产品未能主导市场”。当前,我国大部分热门的网络游戏来源于日韩及欧美国家,未成年人在玩这些热门游戏的过程中,由于各国传统文化的不同,就会使民族的文化矛盾被激发出来,而未成年人为了迎合游戏中的角色,就得颠覆自己原本民族的人伦规范,继而在不知不觉之中渐渐的适应国外的一些“消极”文化,而这些“消极”文化对于各方面发展尚处于不稳定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其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遭受极大的阻碍。据美国Toledo大学心理系的Funk教授从1990年研究电子游戏对儿童和少年的心理影响的结果表明:“暴力在暴力型电子游戏中得到的示范、实行和强化,对儿童和少年的心理会产生重要影响,可以发展他们的攻击性思维,在一定的环境中,孩子们会选择暴力行为来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带有“消极”文化色彩的网络游戏会对未成年人正确的人格和心理素养的形成产生影响。“未成年人正身处初始社会化向预期社会化的转型阶段,是心理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未成年人在各种形形的思想的撞击之中,其人格和心理的发展会出现游离化的状态,而且时常会出现摇摆不定的倾向,需要外界给予导向并支持其想法,而一旦这种导向和支持力存在错误性和不正当性,就会使未成年人加深内心错误的观念,从而在心理和思维上使这种错误观念根深蒂固,最后导致其心理和人格上的畸形。因此,许多从国外引入的具有严重暴力倾向的网络游戏的广泛传播都会影响正处于人格发展关键期的未成年人正确的人格和心理素养的形成。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网络游戏可以带给我们一些积极的作用,如它可以增强人们对事物反应的灵敏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人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可以缓解人们学习、工作中的压力等。但是,为了保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们应当严格地权衡其利弊,绝不能让国外的一些“消极”文化稀释我国未成年人本已具有的本民族的“积极”传统文化。

(三)未成年人沉迷网吧等营业场所威胁其人身财产安全

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加速了网吧营业场所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当前,网吧仍然是许多网民的常去之处,这也使得网吧这个对外开放的营业场所变成了一个鱼龙混杂的小社会。人员复杂、环境状况极差、配套设施不健全、过滤软件不齐全并且未及时更新等是网吧营业场所存在的普遍问题。网吧一般都是社会闲散人员的休闲场所,一旦未成年人置身其中,就很容易受到这些具有不良风气的社会浪荡分子的影响,更甚者会受到这些人的骚扰和威胁,损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而网吧经常被乌烟瘴气所环绕,对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也相当不利;同时,在利益的驱使下,网吧为了给网民提供更加便利无碍的上网环境,其通常不会自觉安装或更新过滤软件,这又会造就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物质和精神侵害上的畅通无阻。从网吧营业场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上来看,未成年人要是沉迷在网吧之中,则其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

(四)未成年人上网成瘾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和未来发展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最新统计的《2011年中国网络青少年网瘾调查数据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网络青少年网瘾的比例高达26%,网瘾倾向比例高达12%”,这一庞大的数据充分显示了我国未成年人上网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上网成瘾会使许多未成年人因过度上网而造成睡眠不足,导致注意力、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其身体机能的健康发育。并且,未成年人的网瘾一般体现在沉迷于网络游戏上,而一旦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就会令其浪费大量宝贵的时光,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家庭生活和社交。未成年人要是在成长的这段宝贵时间里虚度光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中,就无法有效实现未成年人的社会化,从而阻碍其未来的优质发展,而这些弊端又会间接影响到原有社会、家庭的安定有序,打破原本的理想状态。

二、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立法之不足

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涉及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的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以及《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通过对我国涉及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进行搜集整理,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有相关的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的条款,但与对未成年人其他传统领域的保护相比,网络安全方面的保护力度显得相当微弱。究其原因,不难发现针对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立法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第一,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的专门规定太少。在《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样一部专门以未成年人为保护对象的法律中,虽然有四条规定涉及了网络安全问题,实际上,专门规定网络安全的条款却只有第三十三条,而其他条款都将网络与其他形式的大众传媒杂糅在一起。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其占据人们生活半壁江山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立法很有必要将网络与其他形式的大众传媒规定加以分离,专门规定相关条款进行规制以突显立法者对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

第二,与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常出现重复现象。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四部法律法规中,重复出现了对网络信息和网络产品健康性的规定,即网络信息和网络产品的内容应以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为首要前提,不可含有暴力、色情、、恐怖活动以及诱发犯罪的成分。虽然这种重复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的侧重点,但却也形成不了多重的保障效果,有时反而会引起人们认知的混乱,造成执法的困难。

第三,现有的未成年人网络安全规定过于抽象化与原则化,缺乏具体的规则和实施性条款。在上述四部法律法规之中,由于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规定存在着太过抽象化与原则化的问题,使得在司法实践过程中运用该法律法规受到了影响。以《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三条为例,其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并且鼓励研发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该规定似乎只是呼吁性条款,作为《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唯一一条对网络安全做独立规定的条款,却只是原则性规定,看不出实质性的内容,这不仅造成操作过程中的困难,也造成了法条资源的浪费。又如规定的未成年人禁入网吧等营业场所的相关条款,虽有明令禁止,但却缺少相应的投诉、举报和监管的途径或措施,致使这些条款在实践中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第四,网络监管中立法层面的规定相当薄弱。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权益除了需要互联网经营者、网吧营业主等关联主体的自律之外,也离不开监管机构的严格管控。然而,从现有的立法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对于网络监管的相关机制尚未形成,网络信息的良性监测、网络游戏的准入审核及等级划分规定、网吧营业的监管等等这些方面在立法层面都存在着很大的漏洞。

三、国外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立法经验之借鉴

国外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的立法有其先进性和可操作性。针对我国网络虚拟环境下现存的这些负面作用,国外先进的立法规制可资借鉴的有:

(一)对“有害信息”的规制

日本于2009年4月起实施了《不良网站对策法》,其对“有害信息”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其规定“性、暴力、欺辱、、诱发青少年犯罪等内容都为妨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害信息。如“直接并且明确地约定、中介、或者引诱他人犯罪或违反刑罚法令的信息;直接并且明确地发表引诱他人自杀的信息;人的或性器官等的猥亵描写或其他明显地使人产生、刺激的信息;发表杀人、死刑、虐待等场面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描写和其他非常残酷内容的信息。”同时,该法还规定了网络经营者对于发现“有害信息”后应当做出的反应,即“应当采取立即从网络上删除,或者采用密码登陆认证的会员制等方法确认浏览者的年龄等措施”,从源头上确保未成年人不会接触到该类有可能危害到身心健康的信息。美国的《通讯内容端正法》以及《儿童在线保护法》也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中的“有害信息”加以严格规定,并对违法规定者做出严厉的处罚。其中,《通讯内容端正法》规定,“未满十八岁的未成年者接触的网络交互服务上和电子装置上,制作、教唆、传播或容许传播任何具有猥亵、低俗的内容(包括言论、询问、建议、计划、影像或其他),均被视为犯罪,违者将处两万五千美元以下的罚金,二年以下徒刑,或两者并罚。”《儿童在线保护法》规定“商业性的不得提供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浏览‘缺乏严肃文学、艺术、政治、科学价值的与影像及文字’有害身心的网站内容”。英国2008年3月制定并实施的《未成年人网络安全计划》,其“要求互联网服务商不仅要主动屏蔽不良资讯,还要在网站的显著位置设置安全提示;同时网站版主要合理处理有关未成年人的敏感话题,并链接提供相关帮助的网页和软件,以确保未成年人远离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伤害。”韩国《青少年保护法》中的一系列有关规定也体现了该国对未成年人接触网络信息安全权益的重视和保护。该法明确规定:“门户网站和新闻类网站不得含有色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接触的内容”,“网吧、图书馆、学校等公共场所应安装过滤软件,保证未成年人获取健康信息。”

(二)有关“网络游戏”的分级规定

对网络游戏进行分级,是基于特定目的保护未成年人而为之,通过对网络游戏产品的级别进行分类,使之对应不同的适用群体,从而达到限制某些游戏产品流入未成年人群体的目的。目前,在亚洲范围内,日、韩等国家都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网络游戏分级系统,相比之下,我国在该领域的制度制定上还欠缺专门性与正式性,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当国外的网络游戏大量涌入我国时,无法透过一套网络游戏分级系统筛选出适合我国未成年人接触的网络游戏产品。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国外已存在的网络游戏分级规范,通过从中得到的启示进而建立一套为我国所用的系统。日本的网络游戏分级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考虑的是游戏产品本身的色情内容与相对适应的年龄关系。与之相关的分级系统被称作CERO游戏分级系统。在分级方法上,其采用了“年龄区分”以及“游戏内容区分”的结合方法。在“年龄区分法”中,“CERO根据游戏中存在的暴力、色情成分以及其程度的高低,分为‘全年龄适应’,‘12岁以上’、‘15岁以上’、‘18岁以上’四个级别,并将审查分级结果在游戏包装盒上以级别标签方式注明,以指引玩家购买”,而在“游戏内容区分法”中,则通过对游戏内容的特征进行标识,标识包括“成人内容、性、暴力、恐怖、抽烟、饮酒、、犯罪、、脏话以及其他”来为父母和玩家购买网络游戏产品时进行引导。这样的一种分级规范不仅有效地指导了消费者选择游戏,也促进了游戏生产商的自我发展,在日本达到了颇为乐观的效果。韩国作为网络游戏的国度,其在大力发展网络游戏产业的同时也逐渐完善了其游戏软件分级制度。韩国的游戏分级系统是KMRB游戏分级系统。该系统的分级方法包括了用户等级标记和警告条文提示。其中,用户等级标记与日本相同,分为“全年龄适应、12岁以上、15岁以上以及18岁以上”四个等级,并加以不同的背景色衬托,以突显其重要性;而警告条文则指青少年保护警告条文,其记载“此类游戏物属于18岁以上用户可利用的游戏物,青少年不可使用”。这一分级系统的使用不仅对玩家在消费时提供了更加明确的选择参考,也为韩国的游戏产品能在国外市场的广泛销售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对“网吧经营”的限制性规定

关于“网吧经营”的限制性规定,主要指的是对线下服务者,即对网吧经营者的经营服务行为进行限制和管理的相关规定。通过他律的手段对网络市场上这一重要的责任主体进行规制,有利于进一步规范网络实体市场,从而达到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权益的目的。对于这一方面的规定,同样也有相关的国外立法经验供我们借鉴。对网吧经营者的直接性规定,可以从以下列举的德国与韩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中反映出来。德国《公共场所青少年保护法》规定,“网吧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可能危害他人身心健康的游戏软件。对传播黄色信息的网吧或个人,德国法律将对其责任人进行处罚,最高可处以十五年监禁。”韩国对于“一般网络”,尤其是对网吧营业厅应自觉中断有关暴力和色情内容作出要求,即严格要求网吧等相关营业场所安装强力中断软件,以避免未成年人上网群体接触到此类有害信息。对网吧经营者的间接性规定,主要体现在对未成年人出入网吧的宵禁规定上。德国的《网吧管理规定》明确指出,“禁止未成年人在夜间进入网吧”。而韩国在这一方面作出了较为宽松的规定,其《青少年保护法》规定,“19岁以下及高中以下学生禁止在晚上10点后出入网吧”。在宵禁时间上,各个国家规定不一,如“英国的宵禁时间为晚上9点,日本为晚上11点至凌晨4点,泰国为晚上10点至凌晨6点等”。以上所列举的各个国家在规定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宵禁时间的同时,也对网吧经营者做出了隐性的限制性规定,从而有效地杜绝了未成年人因沉迷网络而夜不归宿的情况发生。

四、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机制

现今,我国在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对策上还存在着监管不力、操作不易的问题,这说明我国还没建立起完善的保护机制,而要使该机制得以进一步完善,单靠立法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对其加以综合治理才是最佳的保护模式,这种综合治理就是要运用法律、技术、教育等手段,以及依靠政府、行业、家庭与学校的多方参与来完成。

(一)明确我国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立法规范

针对我国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存在的立法问题,通过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着重解决有关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

的法律法规专门化、明细化问题互联网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使其打破了原有的传统社会关系,而产生了一种独立于这种传统社会关系之外的新型社会关系,即虚拟环境中的虚拟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规制该新型社会关系的法律会与传统的法律存在差异,而且未成年人作为应当受到特殊照顾的弱势群体,其在这种虚拟社会关系中的安全更应当受到专门法律法规的保护。这就需要立法部门借鉴国外的先进法律法规,对目前我国法律法规中尚模糊的以及太过原则化的相关条款明细化,同时进一步解决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立法零散、杂乱的问题,将多部门立法导致部门权力扩张的现象扼杀。为此,要加快对网络问题进行单独立法的进程,设专章规定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保护内容,这些保护内容应当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1)借鉴日本、美国的规定,对网络中的“有害信息”加以明确规定,并对责任主体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首先,将“显著包含有残忍内容的信息、显著反映出刺激的信息、有诱使犯罪或自杀倾向的信息”等具体内容列入规制“有害信息”的相关条款中;其次,要对有害信息传播者的违法传播行为进行处罚,同时要求通信商或互联网服务商对类似这些有害信息设置未成年人浏览限制,若发现未及时采取浏览限制措施而导致有害信息散播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者,则应处罚其失职行为。

(2)整合散落在各法律法规中涉及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的条款,对网络游戏和视听节目等网络文化产品的健康性及适龄性进行严格界定。目前,对网络游戏和视听节目的相关规定主要体现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这三部法律法规中,然而,从上述列举的相关法律规定中依然无法明晰界定其健康性和适龄性。笔者认为,应加快建立网络游戏和视听节目等网络文化产品的分级规范制度,严格依照各自的分级规范制度进行划分,分级规范制度可借鉴下文详述的日本和韩国的网络游戏分级规范体系,并在规制网络文化产品的相关法条中突出可供未成年人使用的产品,即该产品在内容上不包含如上所述的“有害信息”,并且在适龄方面符合分级规范制度划分的年龄等级。

(3)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第三十三“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鼓励研发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这一规定,明确国家应当加大对网络技术开发的经费投入,对研发人员给予技术支持,并对开发出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授予专利,同时对研发人员实施奖励机制,以鼓励更多技术人员投入研发新技术,最终达到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权益的终极目标;

(4)加强对网络监管立法的完善。网络监管不仅包括对通信商或互联网服务商的监管,也包括对网吧营业场所的的监管。其一,对网络虚拟环境中通信商或互联网服务商,主要是要监管其是否提供给未成年人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包括对其提供的网络服务项目要符合不掺杂有害信息的要求;对其提供的运营平台中出现的各类违法行为要采取限制进入、列入黑名单、断开链接等措施制止;对其未按照法律规定造成的不良后果承担罚款、拘留等法律处罚的内容。其二,对网吧营业场所的监管应主要反映在规定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营业场所的时间段、严格要求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营业场所必须凭有效身份证件进行登记录入以及网吧应专门为未成年人设立区别于成年人的上网区域以便对未成年人尽程度更高的注意保护义务。

2.加快我国网络游戏的分级规范进程,建立一套标准明确的分级管理系统

虽然当前我国对是否吸收国外网络游戏分级规范的态度,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有不同的看法,但笔者认为建立这样一套标准体系具有不可否认的价值和意义。反对者所担心的“对网络游戏分级会变成游戏制造商的‘遮羞布’、给家长的一粒失效的‘定心丸’,很可能沦为‘一纸空文,画蛇添足’或成为游戏厂商利用玩家逆反心理的营销广告”等观点,虽然透彻地指出了可能导致的问题,但却完全背离正面效果而过分强调了预期的负面因素。殊不知,一旦我国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标准明确的分级规范,就能对众多从国外涌入的网络游戏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从而达到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的目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规范本民族网络游戏的开发,促进其向规范化发展。对于我国目前如何对网络游戏进行分级,日本、韩国的游戏分级可以为我国所吸收和借鉴。如前所述,日本的分级方法是采用“年龄分级”和“游戏内容分级”,韩国的分级方法是采用“年龄分级”和“警示条文提示”相结合。笔者认为,可以吸收两国相同的“年龄分级”法,而在另一种分级方法上,“警示条文提示”的方法比“游戏内容分级”方法更直观、明确度更高,因此建议借鉴韩国的“警示条文提示”法。在“年龄分级”的分级规定上,两国都分为“全年龄适应、12岁以上、15岁以上、18岁以上”,我国可以将该“年龄分级”与民事主体的行为能力在年龄上的划分相对应,将其划分为“全年龄适应、10岁以上、16岁以上、18岁以上”四级。对于“警示条文提示”法,可参考韩国的做法,在显著位置标注警示标语“此游戏适用18岁以上的用户,未成年人不可使用”。

(二)完善未成年人网络活动的监护制度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新问题可谓层出不穷,这些问题也在未成年人接触网络过程中暴露出来了。纵观《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提到的关于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方面实施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条款屈指可数,而且对这一义务的履行并没有太多的法律强制性,这也令《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相关监护条款形同虚设,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当前我国在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保护方面还不具备有效的监护制度这一问题,也使得仍有许多未成年人因得不到现实有效的监护而游离于法律保护的范围之外。因此,进一步完善以家庭和学校为主体的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监护制度将发挥积极而直接的作用。家庭成员的监督与照护是未成年人能否安全、理性上网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之所以出现监护缺位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多家长对计算机不上手,对网络的一般常识了解少,在互联网的使用中无法与未成年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因此,为了正确引导未成年人在网络世界的健康成长,家长应当发挥其引导力和控制力的优势,通过学习充电了解计算机与网络的相关知识,同时,积极的与孩子进行沟通,并在沟通交流中告知其不可在上网过程中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出现问题要及时反应。家庭是未成年人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也是第一个学校,而作为这个小社会中经常与未成年人接触的启蒙师,家长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承担其监护职责:

(1)在家庭电脑或未成年人个人电脑上安装过滤软件来阻止有害信息和低俗网页的进入,防止未成年人浏览网页时接触到这些不良信息。

(2)由于孩子的自制能力普遍较差,经常会沉溺在新鲜事物上无法自拔,因此家长要为孩子们安排合理的上网时间和计划,预防未成年人养成上网成瘾的坏习惯。

(3)家长要在与未成年人沟通中,主动了解未成年人的上网习惯,包括其经常浏览的网页、在该网页停留的时间、经常观看的视频节目和经常玩的游戏类型,并在此交流过程中引导未成年人养成安全、理性上网的意识。学校在网络监管问题上应担负起正确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的重任。作为一个系统传授知识、技能的社会组织,学校应有效发挥其第二课堂的作用。当前,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对学校监管制度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对待这一挑战,学校监管应当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与家庭电脑同步,校园计算机也必须安装过滤软件,而且这种软件应当更具专业化,同时要引进阻碍不良信息的技术,从而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使用电脑技术和学习网络知识的绿色环境。

(2)对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观要以教育为主,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未成年人的正式课程范围之内,要以对待一门正式学科的态度对待网络素养教育课程,不要使其流于形式,导致资源浪费。

(3)按时开展与“用网安全”主题相关的活动,在活动中从思想上向未成年人灌输正面、积极的网络使用观,提高未成年人对网络内容的分析判断和辨别抵制能力,引导未成年人自觉抵制网络上的有毒有害信息。由于家庭和学校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发挥两者在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中的监护作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因此在完善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的立法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明确家庭监护和学校监管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并规定家庭和学校在该保护过程中因疏忽而造成严重后果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最大限度地让未成年人在网络环境中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三)设立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监管机构

任何法律法规要有效施行,都离不开政府的参与,政府在其中起到的是一种监督、管理的作用。要使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政府的参与自然也必不可少,其在此过程中“应当担负起‘社会职务’、‘事务管理’的重要职责,加强国家公权力干预和监督,确认国家对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的监护责任。”此时,国家公权力的介入主要体现在设立专门的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监管机构对家庭与学校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以及对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管理。

1.国家监管机构要对家庭监护和学校监管的实施情况予以监督

作为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接触最早也最频繁的两大主要场所———家庭与学校,其对未成年人用网安全的监护与监督情况直接影响到未成年人的身心成长与未来发展,因此,国家设立监管机构对此两大主要场所的义务落实情况予以监督,以增强有监护义务的家庭成员和负监管义务的学校这两者的责任感,从而体现国家对负有监护和监管义务的履行之法律强制性的重视与强调,确保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的监护和监管制度不再形同虚设,而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对家庭和学校在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方面做出规定,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在完善家庭与学校对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方面保护措施的基础之上,成立监督机构,该监督机构应切实有效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对于家庭监护方面的监督,监督机构应定时派员到有未成年人的家庭走访,通过调查的方式了解父母在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方面遇到的难题,听取家庭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与未成年人的交流了解家长与未成年人在网络使用上的沟通情况,从而监督家长履行对孩子在网络安全监护上的义务。对于学校监管方面的监督,监督机构要定期对校园计算机的安全使用进行检查,主动向学校最新的上网绿色软件,并监督各学校进行安装,对于学校因系统软件的缺漏而造成的有害信息渗透校园计算机导致未成年人接触事件的,应严肃处理。

2.监管机构自身应当加强对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监控力度,从源头净化网络环境

互联网上有害信息的肆意传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对互联网虚拟组织未采取有效的规范和管理,因此,设立的监管机构,其另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解决网络虚拟组织中无人管理或管理不严的问题。故而,监管机构应当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监管:

(1)鼓励和推动互联网技术行业以及从业人员致力于开发对未成年人上网有益的绿色软件,并向用户推出实惠、便于安装、有效的监控工具,以有效拦截不良信息入侵。

(2)将监测到的不良网站列入黑名单,联合技术人员开发绿色软件,使该软件能阻止未成年人点击进入黑名单上的网页进行浏览。

(3)加强对游戏软件的等级准入的审核,对不适合未成年人接触的游戏软件应加以显著的标记。

相信未来作文篇5

【关键词】线路保护 拒动 端子松动 维护 功能

某220kV 线路C相故障,其两侧主一保护(PSL-603GCM)差动保护启动、距离零序保护启动,保护未出口;主二保护(PSL-603UZC)纵差保护跳C相、纵联保护跳C相,重合闸动作成功。通过对主一保护拒动作的分析与查找,充分暴露出PSL-603GCM保护装置部分功能的缺失,无人值守变电站日常维护工作的不足。

1 原因分析

1.1 保护动作情况分析

1.1.1 甲侧

主一保护:差动保护启动、距离零序启动,未出口,保护动作行为拒动;主二保护:纵差保护9ms跳C相、纵联保护34ms跳C相,开关60ms断弧,保护装置测距47.19km,保护动作行为正确;C相故障重合成功,保护动作行为正确。

现场调取装置故障时的采样信息及保护定值信息(见图1),当线路发生C相接地故障瞬间,差动保护感受到的故障电流2.8A(单端)远大于保护定值0.38A,保护只启动并未出口。故障前、后保护装置并未出现通道告警,装置闭锁、告警等相关信息,因此不可能出现上述情况造成保护拒动;检查保护功能软、硬压板及控制字投入情况,装置开入、开出状态等关系到保护功能逻辑判断的各个节点,经现场查看核实保护功能逻辑判断各环节均正常投入且功能完善。

依据差动保护动作逻辑:当系统发生故障时,若流经保护装置的故障电流大于整定电流值且保护功能压板、控制字均在投入状态就进行相关逻辑运算与判断,在通道完好的情况下向对侧和本侧发出允许出口信号,当收到对侧允许出口信号和本侧自发的允许出口信号后保护出口跳闸。可以得出:甲侧没有收到乙侧允许出口信号是导致主一保护拒动的主要原因,所以排除因本侧装置引起的拒动。

1.1.2 乙侧

主一保护:主一保护差动保护启动、距离零序启动,未出口,保护动作行为拒动;主二保护:纵差保护9ms跳C相,接地距离Ⅰ段29ms跳C相,纵联保护34ms跳C相,开关61ms断弧,保护装置测距28.49km,保护动作行为正确;C相故障重合成功,保护动作行为正确。

调取装置故障时的采样信息及保护定值信息(见图1),当线路发生C相接地故障时,流经差动保护的故障电流2.55A(单端)远大于保护定值0.38A,差动保护只启动并未出口。

现场查看故障前、后保护装置并未出现通道告警,装置闭锁、告警等相关信息,因此不可能出现上述情况造成保护拒动;对保护功能软、硬压板及控制字投入情况,装置开入、开出状态检查时发现保护装置面板显示的硬压板位置与实际压板投入不对应,硬压板在投入状态但装置显示均未投入。虽然流经差动保护的故障电流值达到保护整定值,但由于保护装置的硬压板投入未能被装置识别出导致差动保护动作条件不满足,也就不向甲侧保护发允许信号,是造成此次保护拒动的原因所在。

2 现场检查

为了进一步确定是否因装置开入插件损坏、面板显示异常、硬压板开入接线松动等情况引起硬压板开入无法识别出。在退出装置功能硬压板时,后台并未提示相关的保护压板退出运行,面板上无任何保护信息、压板状态并无变化。

由于线路故障时保护装置唯一一个硬压板开入是单重方式投入,现场采用操作重合闸方式进行查找:当1QK由单重方式切换至三重方式过程中液晶面板显示“重合闸方式2(三重)由0变为1,压板状态变化”,后台报文显示“重合闸方式2投入”;再将1QK由三重方式切换至单重方式,都能准确的报出相应功能压板的投入、退出信息及压板状态变化。通过以上现场查找与验证,说明装置开入插件、液晶显示面板及保护装置与后台通信正常,排除了上述部件不是引起硬压板开入无法识别。

因此,现场只能从装置的硬压板开入接线情况考虑。在保护装置退出运行后现场采用逐一投入功能硬压板的方式验证:当投入分相差动投入(1LP13)压板时其装置液晶面板未显示压板投退信息及压板状态变化,后台没有任何信息说明硬压板变位并没有开入到装置中;根据PSL-603GCM保护装置说明书及二次白图开入部分(见图2)可以清晰的看出功能硬压板的投入是+24V电位开入到装置后被识别读取的一个过程。通过操作转换开关1QK已验证开入插件没有缺陷、公共端带电正常,只可能存在功能硬压板上正电有异常。现场测量1D:58、59硬压板开入端子:对地电位为零,对+24V公共端(1n7x3)为+24V;再测量开入公共端子1D:60,其结果和1D:58一样。通过上述各个点的测量,可以确定1D:58、59、60的电位不对应(正常运行时带+24V 电位),可以初步判断+24V电源与其连接出现断点;由于重合闸开入正常,排除外力导致1n7x3至1D:60之间连接线断线的可能性,综合以上所述:可以判断1D:60和1n7x3端子可能出现松动。

现场对1D:60和1n7x3端子进行检查,发现1n7x3和1QK:7压接在一起接入1D:60端子完全松动是导致此次保护拒动的原因所在。将其端子紧固后,在测量1D:58、59、60开入端子的电位对地为+24V,投入任何一块功能硬压板后装置液晶面板显示信息、压板状态、后台信息均能正常显示压板投入,保护装置恢复正常运行。

3 暴露问题及防护策略

此次保护拒动作并未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但是此次拒动作充分暴露出以下的问题:

3.1 日常维护不到位

3.2 巡视维护不到位

在此次保护拒动前,保护装置的所有功能压板均已退出运行,期间巡维人员共开展5次日常维护工作,其中一次包括了保护压板及定值核对。巡维人员在几次日常维护工作中并未发现主一保护装置所有功能压板均已退出,并未如实核对压板状态就填写日常维护记录,造成硬压板退出运行的隐患未能被发现;同时,也显现出巡维人员对保护装置功能的缺失。

为了避免日后再发生此类隐患,也为了我们日常维护工作的需要。我们积极的开展对不同保护装置的功能、原理、异常、报警等知识点的再学习,以人人上讲台的模式开展班组自培让每一个运维人员熟识保护装置的功能原理;同时,也对日常维护作业指导书进行修编,有效结合保护装置原理细化巡视项目及维护要点,让日常维护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3.3 信号监视有漏洞

对于无人值守变电站来说,监控人员是唯一掌握变电站实时运行工况的第一人,也是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眼睛。此次事件发生前监控后台曾经多次发出保护功能压板退出的信息,间隔4-5分钟后再次投入,此现象出现未能引起监控人员的重视,直接导致保护装置所有功能压板退出运行达三月之久,直到保护拒动后才被发现。本站后台和监控中心后台均显示分相差动、零序差动等压板退出的SOE,该报文并未引起监控人员的注意而是作为一般的事件信息处理是导致此次保护拒动的间接原因;同时,也暴露出监控人员对保护信息的读取能力不足,未能及时识别出装置运行工况。

为了避免日后再次发生漏看SOE信息:监控人员交接班时交班人员需对本值内发生的SOE信息与接班人员进行核对查实,必要时需巡维人员到现场确认,保证每一个SOE在交班时做到清晰明了;协调保护人员到后台对不明确,理解不透彻的保护信息进行解读,并有效结合不同的保护装置原理积极开展相关保护报文、告警、异常等信息的培训,提升每一监控人员的读取保护信息的能力,利于监控人员掌控变电站运行工况。

3.4 检修维护不到位

保护装置的预试定检包括交流量的采样、逻辑功能、开入开出、整组传动等校验,也包括装置的外观检查、二次端子紧固与检查。然而,此次保护拒动是由一个端子松动引起,可见预试定检的重要性;但是,此保护装置最近的一次预试定检还未满一年,一年的时间都没有就发生端子松动充分暴露出:检修人员预试维护不到位,没有按照预试定检作业指导书开展工作,或是以走过场的形式开展工作是导致此次保护拒动的直接原因;巡维人员在设备验收上,没有按照设备验收工单执行,没有发现松动的端子为此次保护拒动作埋下了祸根。

因此,对于检修人员来说,严格按照预试定检作业指导书的开展工作,运用变化的思想看待定检工作:因为逻辑是厂家写入装置一般情况不会变化,而变化的就是设备在运行中的抖动或是外力等原因引起端子松动,对二次端子接线及装置外观检查是开展预试定检工作的重点之一;对于巡维人员来说,除了对功能逻辑验收外,还需重点检查设备的二次接线,做好装置检修后投入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

3.5 保护装置部分功能不完善

通过此次保护装置拒动的分析与查找可以清晰的看出:当分相差动、零序差动及差动总投入等功能硬压板由于开入正电位不稳定而退出运行后向后台发送相应的SOE报文,由于人为责任原因并未发现导致保护装置长时间退出运行。在此期间,保护装置未能通过光纤通道向对侧发送保护退出的任何信息,对侧无法判别出异样,为此次保护拒动作埋下隐患。所以,该保护装置需进行以下功能完善:当差动总投入压板退出运行后,需向对侧发送两侧差动压板投入不一致信息且作为装置异常告警的条件之一,只要检测到一侧差动总投入压板未投入,两侧装置告警灯点亮的同时向后台报送差动压板投入不一致信息,提醒监控人员此时该套保护主保护已退出运行,及时联系巡维和检修人员处理,保障装置可靠运行。

4 结语

本文通过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的方式对此次保护拒动作进行查找与分析,在整个查找分析过程中,充分暴露出:巡维、监控、修试各人员责任心的缺失,业务技能水平有限,保护装置功能设置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来防止此类拒动作再次发生。在此次保护拒动的处置中,对该类型保护装置主保护压板退出后不向对侧发送相应的告警或异常信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做好相应记录加强该类型保护装置的巡视维护;同时,利用预试定检对各种厂家、各种类型保护装置在主保护功能压板退出运行后,后台、本侧或对侧装置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类,有了上述信息量的支撑让我们及时掌控各种类型的保护装置运行工况,也才能保障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间接的保证电力有序供应。

参考文献

[1]PSL 603G系列数字式线路保护技术说明书[Z].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2005.

[2]沈诗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万千云、梁惠盈.电力系统运行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于永源,杨绮雯.电力系统分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4]张希泰,陈康龙.二次回路识图及故障查找与处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5]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王国忠(1984-),男,大学本科学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为云南电网文山供电局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继电保护工作。

申娟平(1986-),女,大学本科学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为云南电网文山供电局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变电运行工作。

蒋体浩(1976-),男,大学本科学历。现为云南电网公司文山供电局工程师。

相信未来作文篇6

【关键词】性别特性;人格;相互影响分析;学生

【中图分类号】R 395.6 R 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17(2006)09-0754-02

性别角色是指属于一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以及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是个体从仅具有生物学差异的男女婴儿经过性别角色的分化(即社会化)而形成的,为社会所认可的男性和女性角色。随着对性别角色认识的深化,罗西提出了“双性化人格”概念,即“个体同时具有传统的男性和女性应该有的人格特质。美国心理学家贝姆在这一概念的指导下,以社会赞许性为基础,设计了第一个测量双性化特质的心理量表――“Bem性别角色量表”(Bem’s sex role inventory,简称为BSRI)。采用BSRI测验可得到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4个性度取向类型。研究表明,双性化者可以根据情境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在训练、就业与适应环境等方面都有更多的可塑性和适应性。因此,Bern认为双性化类型是最佳的性别角色模式。

高校师范学生(以下简称“高师生”)作为未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大学生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对未来青少年良好人格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高师生中4种性度取向的分布情况,探讨各种性度取向类型的人格特征,尤其是双性化者和未分化者的人格特征,以便根据教师职业的要求给予相应的训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在某地4所高校中随机抽取240名师范专业本科生作为被试,以自愿为前提进行施测,由于一些被试性别信息丢失或无效,最后得到209份有效数据。其中男生98份,女生111份。

1.2方法 使用由卢勤等修订的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测定高师生的性度取向类型。该量表由男性化、女性化、中性化3个分量表组成,根据得分可得到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4种性度取向类型。该量表被普遍使用,有较高的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男0.869 1,女0.784 6;重测信度男0.939,女0.922)和效度。

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测查被试的人格特征。该量表分为E,P,N,L 4个分量表。E,P,N为人格分量表,L为效度量表。该量表被普遍使用,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该研究只对有效问卷的E,P,N 3个人格分量表的得分进行分析。将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高师生的性度取向类型 由表1可见,男生与女生相比,各种性度取向类型人数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男生未分化者最多,双性化者最少;女生未分化者最多,男性化者最少。

2.2不同性度取向类型高师生的人格特征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性度取向类型的高师生在EPQ的3个人格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在E量表上,男性化与双性化者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化与未分化者,而男性化与双性化者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化与未分化者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P量表上,男性化者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者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化与双性化者,女性化与双性化者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N量表上,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者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化者,而双性化、未分化、女性化者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高师生性度取向类型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男性化分量表得分与E量表得分呈正相关,与P量表得分呈正相关,与N量表得分呈负相关;女性化分量表得分与P量表得分呈负相关,与N量表得分呈正相关,与E量表得分相关不显著;中性化分量表得分与3个人格分量表得分的相关都未达到显著水平。

3讨论

在全体被试中,未分化者最多(50.2%),双性化者最少(8.1%)。此结果与以往的一些研究结果不相符,低于李少梅及关树文等的研究结果;双性化者的比例都低于美国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这是由于两国的经济、社会文化、人文传统的不同造成的。我国是一个受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影响久远的发展中国家,传统文化影响了双性化性别角色的发展。其次,研究结果中未分化者比例显著高于贝姆的调查结果,其原因可能为:(1)BSRI中的项目是美国文化所希冀的品质。由于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在评定时,一些项目并不为中国大学生所赞许,那么在整体得分偏低,就会被化分为未分化类型,使整体被试中未分化者比例增大。(2)性别角色的习得是人社会化的过程。因此性别角色的内容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时代不同,性别角色所包含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

相信未来作文篇7

关键词:信息产品 数字产品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

0 引言。

随着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飞速发展,同时面临新的挑战,原来的理论很难对信息经济的许多问题做出完善的解释。

当大家都感到网络使全球变成了“地球村”的时候,却发现地球村的居民并没有走向“共同富裕”,信息经济仿佛把距离拉近了,但是却把地球村的“村民”贫富差距拉大了;欧洲的债务危机使得欧盟有分裂的危险,穷国和富国的差距也在拉大。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能适应现在的信息经济的发展,很难去解释国际贸易中与信息产品或者知识经济相关的现象,需要对其理论进行改进或者提出新的理论。

1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发展。

1.1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一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那些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那些外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所谓绝对优势是指,如果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则称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有绝对优势。

斯密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认为自由贸易能有效地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

1.2 相对优势说对绝对优势说的取代及其发展。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世界各国产品比较优势的存在,各国应该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参与国际贸易,贸易双方均将在国际贸易中获得贸易利益。任何国家都可以凭借自己的相对优势即按照“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的原则从事生产和交换。

1.3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其理论模型即 H- O 模型。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双方均凭借自己的相对优势从事生产和交换,即各国应该生产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

在赫克歇尔和俄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取决于各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即相对禀赋差异,故称为要素禀赋说。由此产生的价格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2 信息经济或者知识经中环境下的国际贸易。

2.1 物质、能量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都在喊“信息经济时代”

或者“知识经济时代”到了,但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对此有很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人类的三大生产要素是:物质、能量和信息,人类文明也经历了:以物质材料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第一代文明;以能量能源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第二代文明;正在经历的以信息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第三代文明。美国的第一、二、三产业,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过程是“:一二三”“,二一三”“,二三一”“,三二一”,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三二一”的三次产业结构符合后工业化阶段经济的发展需要的。第三产业的主体是信息产业和以知识为主的服务业,信息和知识是其核心。

2.2 信息产品的边际成本。信息产品尤其是数字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和能量产品,可复制性和非排他性,使其具有边际成本为零的特点,从而也导致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于物质产品和能量产品不同。

作为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之间通过分工可以提高双方国家的福利,也就是国际间的分工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然而在信息经济下,国际分工可能只对生产信息产品或者知识产品的国家带来好处,对生产物质产品和能量产品的国家之能带来负效益。

比如美国微软的 windows 操作系统,满足美国国内的需求,但是它出口到其他国家,基本不需要改动,只是将语言本地化即可,而世界其他国家的正版用户必须和其他物质产品一样为之付费。而对于美国而言,美国人并没有为此付出更多的劳动(相对于软件开发成本,语言本地化成本可以忽略),然而其他国家如果生产物质或者能量产品,则必须付出与之相对应的额外劳动。

3 信息产品对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影响。

3.1 信息产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假设只有 A,B 两个国家进行贸易,A 国只能生产物质产品和能量产品,B 国能生产物质产品、能量产品和信息产品,A 国出口量等于 B 国进口量,A 国进口量等于 A 国出口量。A 国出国产品的总价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出口产品的总成本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但是成本为错误!未找到引有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如果 A 国的信息产品进口量 >=A 国物质产品和能量产品的出口量,则 B 国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就可以得到 A 国出国产品的总价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如果 A 国的信息产品进口量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生产信息产品的国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得到不平等的好处,在极端情况下,可以无偿的从别的国家获取物质和能量产品。

3.2 信息产品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影响。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还是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都不适用信息产品的国际贸易。这些理论是建立在国际分工基础上的,而国际分工在信息经济之前主要以物质能量产品为主,所以这些理论是适用的,之所以这些理论不适用是因为信息产品的特性与物质能量产品不同,信息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而物质能量的边际成本不为零,因此在使用国际分工理论时,需要区分是信息产品还是物质能量产品。在信息产品这个大类中,进行小类国际分工,以前的理论才能使用;同理,在物质能量产品中,进行进行小类国际分工,以前的理论也使用。而不能将所有产品不做区别的进行国际分工。

4 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建议。

通过上面的理论分析,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只生产物质能量产品,或者以物质能量产品为主的产业结构,会使一个国家成为别的国家的免费劳动力,所以应该尽快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和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1]Thomas A.Pugel(美) 托马斯·A·普格尔著。国际贸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薛荣久主编。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相信未来作文篇8

一、会计信息及会计信息透明度

(一)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是通过对经济活动的事后反映,提供了对未来预测的基础。信息使用者信念的更新就是以会计信息为主要依据,对企业持续发展能力认识和评价的过程。历史信息是信息使用者判断公司未来发展的基础,它能准确地反映公司的基本情况,而未来是历史的延续,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才能真正了解公司的未来发展趋势。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向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透明的会计信息有助于降低信息成本,帮助投资者形成恰当的预期,作出正确的定价和投资决策,减少由于错误定价或投资决策带来的损失。会计信息能够引起股价变动是因为会计信息是企业资源的代码,而股票是对公司资产无限分割形成的,每份股票代表了一定的未来现金流量。当公司会计信息后,投资者会根据信息修正自己的信念,这影响到对公司价值的评估。

(二)会计信息披露与会计信息透明度

会计信息披露就是把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利益相关群体,供其做出相应决策。也就是,把反映企业相关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传递相关利益者。会计信息讲的是什么,而会计信息披露讲的是怎么样。也就是怎样把有用的会计信息,以什么方式传递相关的利益群体。

会计信息透明度是针对证券市场上会计信息披露不能满足使用者需求的现状而提出的。透明度是对高质量会计准则与高质量财务报告的概括。透明度不仅要求公开确认(表内)和披露(表外)所有不应当隐瞒的交易、事项及其对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的影响,不应当含糊不清,而且应对所列示的信息保证其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公允性和可理解性。有着高度透明性的财务报告,应当符合会计信息的所有质量特征。

透明度可以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把透明度视同充分披露的同义语,即只与信息披露有关,而与信息本身的可靠性、相关性等无关,而本文则把透明度作广义的理解,视同高质量的全部含义。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主要有三层涵义:一是透明度不等于披露,但包含披露;二是适当的披露就是透明度;三是披露了问题不等于做到透明。我们现在讨论的、也是本文所采用的会计信息透明度概念,是在一个现代的、开放型的制度基础下的广义概念。在这里,会计信息透明度这一概念包含了被披露的会计信息即广义的财务报告,同时也包含了财务报告的披露行为。

会计信息透明度是一个描述会计信息质量的更全面、更综合的概念,它的提出是继美国FASB的第二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以来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的又一次飞跃。它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高质量,并使之为信息使用者便利的使用。

二、财务预测风险

(一)预测风险

预测风险最早是与理性预期理论相联系的。在理性预期下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的预测不仅根据过去的记录,而且还会搜集与预测相关的信息。穆斯在阐述理性预期概念时强调,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在作出经济决策时不仅仅根据过去的经验,而且还根据可以得到的信息对经济变量的未来变动作出正确估计,即主观概率分布的期望值与客观概率分布的期望值相一致。这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这并不意味着个体的预期都是正确的,而是总体上主观和客观相一致;其二,主观和客观预期相一致是从长期来看,并不是每个时点都是一致的。此外,个体对未来的预期与客观经济行为之间存在着确定的联系,所以理性预期对经济有实际影响。

(二)财务预测风险的会计解释

基于会计的角度预测风险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Zhang,2006),应计会计盈余仅仅是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理论上的替代变量,会计盈余的不确定性包含着公司未来现金流量基本价值的不确定性和盈余信息的噪音引起的不确定性。假定观测到公司基本价值()的未来现金流量或股利信号为,根据信息经济学,则有,其中为噪音。信号的方差是衡量信息不确定性(或预测风险)的指标,,其中度量公司的内在不确定性,经营业务或经营环境存在着较大波动性的公司就是客观上不确定性较高的公司,对它们价值的预测存在着内在的不确定性和较高的波动性,也就较大。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意味着由披露主体发出的信号呈现噪音干扰,应计制下酌定性会计政策的选择使得披露主体在不改变公司当前和未来现金流量的情况下改变报告盈余。反映了会计信息透明度,会计信息透明度越高其值越小,反之亦然。通常研究更多地关注于较低的会计信息透明度引起的预测风险。

三、会计信息对财务预测风险的影响分析

(一)会计信息从会计角度对财务预测风险的直接影响

虽然非盈余会计信息也是价值相关的信息,但通常认为盈余信息是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这是因为会计盈余是一定期间内公司经营成果的集中体现,是投资者据以预测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重要指标,盈余质量的高低对投资者的决策有重要影响。因此,盈余信息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未来现金流量的更大不确定性。已有研究通常使用盈余反应系数(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s,简称ERC)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或信息含量(会计信息透明度),故也将其称之为盈余质量的市场计量。ERC是单位超额收益的变动引起的证券超额市场回报,通常用报酬/盈余回归模型中的斜率系数来表示。盈余信息中的噪音是信号中没有信息含量的部分(Holthausen & Verrecchia,1988),噪音程度越高或越大,意味着越大,信息不确定性程度越高,从而降低了信息在预测未来现金流量中的作用。因此,信息不确定性程度越大引起的证券价格反应越小。基于此,王化成和佟岩(2006)将ERC视为当期盈余或盈余变动对公司未来市场回报的预测能力。从这一角度来说,ERC也度量了会计信息的预测能力。通常情况下,ERC越大意味着会计信息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能力越强,预测风险越小,反之亦然。

ERC受贝塔和资本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若从会计信息角度来看,这可能是因为会计盈余的主观计量引起的盈余信息含量不同,影响投资者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能力。报告主体披露的盈余不是连续(真实)盈余,而是观测盈余(会计盈余),盈余质量影响着ERC,进而影响预测风险。首先,盈余的持续性对预测风险有着重要影响。盈余的持续性是指盈余在未来期间重复发生的概率。根据重复发生概率的大小,可将盈余分为永久性、暂时性和价格无关盈余。永久性盈余的持续性最高,类似于永续年金,在未来会计期间持续发生。这类盈余的当期盈余增长具有持续性,在可以预期的未来,盈余将以相同的金额发生变化。暂时性盈余的持续性最低,在未来期间不会发生,仅影响当期。这类盈余具有特殊性、偶发性和非经常性的特点,每期盈余增长是完全相互独立的,股价随着盈余单位增长而发生单位上升。价格无关盈余是指影响当期盈余,但不改变公司的现金流量分布,主要是由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引起的,不影响公司价值。盈余的持续性不仅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相关,而且与公司的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相关。会计政策的选择甚至是信息操纵会使得会计盈余中暂时性盈余和价格无关盈余的比重增加,这降低了盈余持续性的同时也降低了盈余质量和ERC。其次,及时性对预测风险也有影响。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质量特征。朱晓婷和杨世忠(2006)对2002-2004年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研究,发现年报披露越及时的公司,其市场反应比及时性差的公司更强。这表明及时性具有信息含量,能够影响投资者的预测风险。

(二)会计信息对财务预测风险的影响最终导致对企业权益资本的影响分析

CAPM假定投资者拥有关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全部信息是极端的,更为现实的情况是公司未来现金流量分布的信息对于投资者而言是不确定的,投资者面临着预测风险。以巴里和布朗为代表的预测风险学派认为,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越多,越有助于降低他们对公司未来现金流量估计的不确定性,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分布的离散程度降低(风险降低)。如果预测风险是不可分散的,则标准资产定价模型认为投资者将使用较高的折现率(权益资本成本)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预测风险较低的证券,股价较高。预测风险和权益资本成本紧密相关,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简称MM)理论可以表明对它们之间关系。从MM理论可以看到,权益资本成本就是盈余反应系数(ERC)倒数的积分,或每股收益与每股市价之比(市盈率的倒数)。当ERC愈大时预测风险较低,从而权益资本成本较小,反之亦然。

上述分析是以盈余信息为例,研究盈余信息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并不影响会计信息透明度对权益资本成本影响的结论,韦雷基亚(Verrecchia,2001)提出了披露反应系数(DRC)。DRC是研究公司信息披露对公司价值不确定的证券价格的影响。披露引起的价格变化是披露的精度和企业价值的总精度之比与披露意外之间的乘积。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可以引起价格更大的变化,亦即DRC是信息披露质量的单调递增函数。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信息披露改变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最终会引起证券的市场价格变化。

这与巴里和布朗(Barry & Brown,1985)以及科尔斯等(Coles etal.,1995)的研究结论相一致,他们分别研究单一期间和多个期间预测风险对投资者预期回报的影响,发现信息较少的证券预期回报较高,信息较多的证券预期回报较低。投资者在选择证券或投资组合与确定资产均衡价格时需要估计证券未来现金流量分布,会计信息透明度低的证券,参数估计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四、结语

总之,会计信息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影响着投资者对公司或投资项目收益和风险的评价,进而影响着权益资本成本。其一,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使得会计盈余中暂时性盈余和价格无关盈余的比重增加,这降低了盈余持续性的同时也降低了盈余质量和ERC。ERC度量了会计信息的预测能力。通常情况下,ERC越大意味着会计信息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能力越强,预测风险越小,反之亦然。其二,当ERC愈大时预测风险较低,从而权益资本成本较小,反之亦然。

参考文献

[1]李明毅,惠晓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N].管理学报,2008(01).

[2]菲利普· 布郎(Philip, Brown).资本市场会计研究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相信未来作文篇9

这是诗人食指(原名郭路生)在1968年写下的一首《相信未来》,“”期间,这首诗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知青中广泛传阅。很多人从这首诗中获得了人生的动力,有几欲自杀的年轻人从中读到了生的希望,也有人在身体和精神的煎熬中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相信未来》是一首拯救之诗,一方面是拯救和影响他者,另一方面,是诗人的自我拯救,在肉体上,从精神中。

当食指在“”开始后的第三年写下这首诗时,还是出于对苦难的一种反抗。诗人相信,苦难不能将人击垮,当困境袭来,唯有迎难而上,才可让自己免于苦难的困扰,至少不能被苦难裹挟着走,更不可被失败嘲弄后就随波逐流。一个生命的强者,必须坚定地将人生的希望寄托在未来,因为未来有拓展的空间和美好的前景。在“”那样一个时代,各种情绪都可能被压抑,就如诗人所说,蜘蛛网查封了炉台,灰烬的余烟叹息着悲哀,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怀抱,这些都不能阻挡一个人去固执地“相信未来”,未来代表着希望和青春的力量。诗人为何要相信未来?因为他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这双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着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拥有富于穿透力的眼睛,正是诗人建立自信的关键所在。当面对轻蔑的微笑和辛辣的嘲讽,内心强大者有信心将其化做向未来前行的动力,化为预言和见证的力量。确实,一个人有了正义的立场和不屈的脊梁,“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在此,诗人就是一个预言家,他相信一代人所经历的苦难,迟早有一天会得以昭雪。尽管他很“焦急”,但这一天早被诗人言中。有了不屈的信念,他才会坚定地相信未来。当这种激昂的情绪感染每一个人,整个社会才有新的希望。

食指以一首《相信未来》,打动了无数在苦难的生命线上挣扎的中国人,让他们从失望乃至绝望中走出来,面对历史的审判和未来的检视,从而留给自己另一条通向光明的人生之路。在写这首诗之前的1967年,食指还写过一首《命运》,其中有这样几句:“我的一生是辗转飘零的枯叶/我的未来是抽不出锋芒的青稞/如果命运真是这样的话/我愿为野生的荆棘高歌……”就是这种不向命运低头的姿态,才让诗人有勇气继续写下《相信未来》。包括食指在1978年写的那首《热爱生命》,他都是以不向人生低潮屈服的倔犟,完成了对自我和他者的救赎。“我流浪儿般地赤着双脚走来,/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我乞丐似的光着脊背走去/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但我有着向旧势力挑战的个性/虽是历经挫败,我绝不轻从/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诗人几乎道出了他人生的全部秘密,从相信未来,到热爱生命,中间虽然经历了愤怒、寒风、痛苦和无尽的悲伤,但他毅然走过来了。一个人活着,更多依靠的还是精神的力量,而如何活,怎样活,信仰就成了重要的砝码。在人生的天平上,稍有倾斜,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甚至满盘皆输。

诗歌是食指手中的利器,让他者不至于迷失方向,让自己不至于发疯。他那首写知青下放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曾让多少人读得心潮澎湃,因为他们和诗人一样经历过,体验过,承受过,所以才会有那种无以言状的深深共鸣。食指抓住了离京知青那种生离死别的情绪,他不仅理解,而且痛彻心扉。他用低沉的语调写出了一种撕裂之感。当后来听到知青们再读这首诗时,我仍然能发现他们的颤抖、眼泪与悲愤,那是对食指的精神认同。

相信未来作文篇10

论文摘要:应对媒介及文化市场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已刻不容缓。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大力开展针对未成年人的媒介素养 教育 、加强媒介自律以及完善社会疏、堵机制等是有效的应对手段。

当前,媒介及文化市场已与未成年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深刻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一方面,它使未成年人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思想道德观念、心理 发展 等方面烙有浓烈的时代印迹,并表现出新的发展和提升;但另一方面,它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巫待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媒介和文化市场中不断泛滥的黄色信息严重腐蚀着未成年人

1.目前在我国,黄色信息正随着文化市场的扩展、大众传媒种类的增加以及传媒载体的普及而泛滥。如舞厅、卡拉ok厅、录像厅、足吧等场所中,不断充斥着色情及变相色情服务;文艺广告、文艺舞台、出版物、展览中出现的不正当的性暴露;影视媒介中的色情镜头;描写性暴力、性虐待等方面的淫秽书刊、音像制品;电话媒介中的黄色信息台;手机媒介中的“色情笑话”和“荤段子”等。尤其在 网络 媒介中,由于互联网上色情内容的制作成本更低、扩散传播手法更加容易和隐蔽,在巨额利润的驱动下,网络色情业应运而生,未成年人已经是网上色情信息的重要浏览群体,而且有的人还利用网络介人实际的色情交易。www.133229.Com

2.媒介和文化市场中的黄色信息诱使未成年人形成错位的性爱观、早恋甚至性犯罪。首先,媒介及文化市场中对情爱、性爱的过度渲染给正处于青春萌动期的未成年人造成强烈的心理刺激和冲击,从而导致一些未成年人的性爱观发生错位。主要表现为崇尚低级感官刺激,对性爱放荡不羁、无所谓。其次,导致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早恋。据某调查显示,受访教师有44.3%的人认为目前早恋的学生在增多,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色情信息的“启蒙”和推波助澜。再次,媒介和文化市场中的黄色信息引发未成年人性犯罪。据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性犯罪未成年人都承认曾接触过不良书刊、音像制品,而且表示这是导致他们犯罪的主要原因。关于未成年人性犯罪的原因,国外学术界有一种观点叫“色情渲染论”,该理论认为未成年人性犯罪是因为他们过多地受到了色情的渲染,色情文化使部分青少年身心深受毒害,并导致其坠人违法犯罪的深渊。

二、媒介和文化市场中的暴力内容对未成年人形成显性与隐性双重伤害

1.媒介和文化市场中所承载的暴力内容是未成年人暴力行为、甚至是其暴力犯罪的重要诱因。据北京市少管所有关人员介绍,该所关押的犯抢劫罪、伤害罪、盗窃罪的未成年犯人中,有63%喜欢看电视暴力节目,喜欢看凶杀打劫的书刊录像。据统计,大约有77%的研究结果认为,媒介暴力会导致实际生活中的暴力。如1992年,美国心 理学 会发表其经历6年研究媒介暴力内容的观点认为:暴力内容增长对他人的暴力和攻击,会引发模仿的行为,以为暴力能解决问题。目前,暴力网络游戏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推广,它通过色彩艳丽的图片、悦耳的音响、活泼的三维动画等多种 现代 化手段的演绎,使未成年人在参与的过程中,多重感官同时获得感知刺激,犹如身临其境。他们在一次次暴力砍杀、射杀中,不承担任何责任,不受任何制裁,反而会得到加分、升级等鼓励和重奖,这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不言自明。

2.媒介和文化市场中所承载的暴力内容还会对未成年人的思想、行为、性格和心理等身心健康问题造成隐性的、远期的消极影响。从思想、心理方面看,由于媒介和文化市场中暴力信息的反复强化与刺激,很容易使未成年人形成一种错误认识:以为现实世界充满了暴力,而使用暴力是解决问题、使对方屈服的有效方法,从而很容易使未成年人形成用暴力作为解决问题方式的心理定式。从性格方面看,暴力信息的强刺激会对一部分未成年人形成粗暴甚至凶残性格产生很大的影响;还非常容易引发恐惧心理,使一部分未成年人的性格趋向懦弱。从远期行为上看,媒介和文化市场中暴力信息的强化,会直接导致部分未成年人产生日后的暴力犯罪。如从1969年起,美国影视及社会行为 科学 顾问委员会就曾对影视与青少年暴力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为期10年的跟踪研究,研究指出,三年级男孩对暴力节目的偏爱与他10年后的犯罪行为有着极高的正相关关系。

三、媒介和文化市场中裹挟的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冲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构建

媒介和文化市场中裹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念,正严重腐蚀着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未成年人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初期与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的关键时期,有研究表明,目前青少年对于社会的基本认识,对“游戏”规则的把握,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90%以上的影响是来自传播媒介。在各类媒介和文化市场中不良信息高频度传递情况下,在大量未成年人毫无戒备的心理条件下, 自然 会导致未成年人对西方腐朽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以及各类不良现象习以为常,使他们的价值取向严重偏离正确方向。尤其在 网络 这个虚拟世界,相当多的未成年人摆脱了现实世界的道德规范限制与自律,无诚信、欺骗、谎言、谩骂等道德缺失现象随处可见。

四、媒介使用不当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1.使用媒介毫无限制,严重危及未成年人的生理健康及学习生活。从生理上讲,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媒介使用毫不受限会对未成年人身体的正常发育起到破坏作用。据调查,73%的受访学生感到由于较长时间观看电视或坐于电脑前,使得眼睛疲劳、视力减退;引起头、肩、颈椎及背部疼痛。并且,由于客观上减少了肢体协调性活动,和户外运动,还会导致未成年人全身生理系统的不协调和不充分发育,会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2.过度依赖图像媒介,会影响未成年人的思维方式。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图像媒介所引领的视觉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富有娱乐化、游戏化成分的图像媒介非常容易接受,但是一旦未成年人对其过分依赖,就会逐渐对文字阅读这种有难度的活动不感兴趣甚至排斥。这不仅会造成词汇量减少、语言驾驭能力退化、语言缺失,而且不可避免地会抑制未成年人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和抽象思辨能力,使思维简单化、平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