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十篇

时间:2023-04-02 18:44:02

语文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

语文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篇1

有人说:你是春蚕,吐不尽那绵绵的情丝至死方休!有人说:你是蜡烛,洒尽最后一滴泪雨去照亮漆黑的夜空;也有人说:你是朝露,常在黎明到来之前,默默滋润着大地万物;还有人说:你是晚霞,当太阳回归之后,用最后一丝光亮燃烧苍穹。老师啊!你自己却说:我最渴望的就是铺路,最幸福的还是燃烧;我只是湛蓝天上的一缕飞烟,不慕华贵,美在天然;我只是征途上那块苍老的阶石,是黑暗中那颗遥远的寒星;我只是,我只是滔滔江河中的一滴水珠,来也悄悄,去也从容。亲爱的老师!黑板上你画出了彩虹,却擦去了功利;讲台上你举起了别人,却奉献了自己;是岁月苍老了你的容颜,是粉笔染白了你的两鬓;你放飞了许多的希望,而守巢的却依旧是你!亲爱的老师,我想对你说:你是启明星的迎接者,北斗星的陪伴者;你是三尺土地的耕耘者,三寸工具的驾驶者;你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世界前进的推动者;你是人类灵魂的设计者,社会乾坤的扭转者。你是春风,吹绿了一座座山头,你是阳光,照亮了每个角落;你是灯塔,引导迷茫之舟驰骋知识海洋,你是红烛,把光热毫不吝啬地洒向人世间;你用火炭的心情,染红了腊梅的枝头,燃烧了自已,给了我春的向往,一片希望的绿叶;你将书砌的冰山,飘做了雪花 ,花白了头发,给了我纯洁的梦想,一双寒风中坚强的翅膀;你从知识的海洋走来,手捧一掬甘泉,洒下一路汗水,滋润了渴的心田,一种孜孜以求的愿望。当蜡炬成灰时,你就是不朽;当蚕丝吐尽时,你将会永恒!蓦回首 串起春秋的脚步 我的人生 在你的期待的目光里 继续向前 向前……

不会遗忘是谁教会了我思想;不会遗忘是谁在迷茫里指引方向;不会遗忘是谁让世界有爱和书声琅琅;不会遗忘是谁用辛勤构建知识的殿堂。

语文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篇2

    我认为有很多方法和途径,这里我要说的是通过作业批语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默契相通的目的。

    有些老师可能会说,学生对这些批语根本没什么兴趣,表现好的学生还能把批语大体扫视一遍,更多的学生是熟视无睹、置之不理。这种情势下又何谈交流呢?其实出现这种难堪的局面,不能把责任全部推给学生,最主要的是老一套的原因。我们所有的语文老师每次批作业以及教学生批改作文一般都是针对文章或文段的语言、内容、结构、写法等方面来下批语,评语内容空泛,只评不导,或不痛不痒,草草了事,这样就会使学生从情感上拒绝它,讨厌它,甚至产生消极对立情绪。

    所以语文老师可以在批语的内容和形式上作文章,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常规批语外,又加上了篇幅比较长的“人文性”内容。有的时候,我直接把常规批语删除掉,只写人文性批语。没想到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这儿竟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想情感交流的阵地。

    在一些学生的日记中,我针对他们所反应出来的思想状况以及他们的矛盾、困惑、疑问等等及时的给予指导和答复。

    看了李金菊同学的日记——《我的烦恼》之后,我给她写下了这样几句话:别太在乎这些话,她们是因为嫉妒你的优秀才会说给你听的,你应该感觉到自豪才对,同时你也应该换个角度想,如果你处在她们的位置,或许你也会说类似的话。学着去谅解和宽容她们,更重要的是勇于超越自我,让自己更优秀,更出色,更出类拔萃!老师相信你肯定能行的!当再翻开这位学生日记的时候,一行清秀的小字映入眼帘:我为拥有您这样的老师,而感到幸福和自豪。谢谢您,我亲爱的老师。看到这样情真意切的文字,身为老师的你,会作何感想呢?难道你不感觉到生活在幸福之中吗?

    郭坤同学的日记中给我提出了建议和希望。我给他写道:谢谢你对老师的关注,更谢谢你对老师的直言相告,以后老师会多争取同学们的意见,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授课方式。未来的生活中,我们师生携手共进,一起快乐的成长。以后每每跟这位同学相遇,总能看到他满脸诚挚的笑容。

    在崔俊晓同学的日记中,我看到这样几句话:“今天上作文课,老师读了几位同学的佳作,我听后感到惭愧极了。同样的年龄,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老师,为什么我就写不出这么好的文章呢?”我给她写道:只要你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情去书写你的生活,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也能写出很出色文章。自此之后,这位学生在作文课上表现的很是认真投入。我感到很欣慰!

    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老师,你能告诉我,早恋好不好?其实在这个学生心中早有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她矛盾、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这个问题。我就给她写了这么一段文字:你说,未成熟的青苹果好不好吃呢?老师认为,你们这么大的孩子有这种朦胧的情感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的,这正证明了你们在长大,在逐渐走向成熟。可是你们现在这个阶段最应该干什么,我想你应该很清楚的。再说你们现在的思想和情感都不成熟,更不稳定,如果过早的去涉及这个问题,你摘取到的只会是一枚苦涩的青果。等你们到了大学再谈这个事情似乎更顺理成章。老师相信你会用正确的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的。也一定会处理的很好的。在以后的日记中,这位学生写道:老师,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非常感谢老师对我说的这番话。

    这种问题用这种形式来解决,我感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它既避免了那种面对面谈话给当事人带去的尴尬,同时老师的建议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写出的,比起口语的交流可能更条理、更深刻,更有说服力。

    除了我给学生看作业时,侧重于写人性化的批语外。在学生互相批阅作文时,我也给他们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很多学生给自己的同学写出了感人肺腑的批语,如:“读了你的作文后,我们都被感染了,你用自己的心写出了这篇真实感人的文章。我们相信,生活中的你,一定是自己所说的那样坚强,勇敢。擦干自己的眼泪,向前冲吧!你是最棒的男子汉,加油吧!拼搏吧!我们坚信,坚强的你一定会打拼出一片属于你自己的碧海蓝天!”这是李海燕同学给赵海洋的《母亲》一文写的批语。试想,这样心与心的交流,能不增强同学之间的感情吗?

    “有奶奶真好!我真羡慕你。这三幅生动温馨的画面,真让我感动,有这么好的奶奶,你可要珍惜啊!”这是张迪评马梦真的《那一夜》。这样的批语让她们彼此的思想都得到了一次美好的熏陶。懂的了如何尊敬长辈,如何爱长辈,如何感恩!互相督促着美化自己的心灵。

    诸如此类的批语还有很多很多,读着这些情真意切的评语的时候,我的心也在感动着,心头暖暖的。何况那些收到这些评语的学生呢?

语文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篇3

“画画是件好事,但画在不好的地方就是坏事了,更何况还是画漫画。”爸爸对我说。事情要从我们班的语文老师说起,我们班的语文老师性格温顺,但偏偏上课就是带不动我们的热情。每次只要一上课,课堂上就会显现出死一般的沉寂。今天上午第二节是语文课,语文老师教我们新的课文。上课顺序和以前一样。讲生字——读课文——提问——做作业——改作业——下课。实在是太无聊了,每次上语文课,我都觉得这种气氛把我给团团包围,然后便会忍不住看一下时间,过会又看一下时间。每次分针都故意停在原地不动。仿佛和我作对一样。我好像明白老师们为什么说语文是个死东西了,因为学习语文每天该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一样的教学步骤,顶多也只是课文和任课老师不一样而已。时间长了,我渐渐厌倦了这种教学方法。每次上课我都在想,如果语文老师能够像数学老师上课一样讲课。像英语老师上课一样热情,那该有多好。。但语文老师总是怕我们听不懂,所以一个问题常常说了一遍又一遍。有的时候我心里都在想,语文老师难道自己就不无聊么?天天说一个先问题,我都可以背下来了。如果英语老师什么时候会占课了那该有多好。边想,我就画起了我们的语文老师,瓜子脸、细眉毛、弱弱的表情,长长的头发。。。。。还在下面写了一行小字,为什么不能换个方法呢?我承认,语文老师有很认真的在教我们,他教的那种学习方法对于他来说也许很受用,但对于我们来说却并不适合。如果语文老师能试着把一节枯燥无味的课变成一节生动有趣的课。那恐怕人人学语文都会很专心投入吧!

晚上回家爸爸检查书本的时候发现我又在书上画画,爸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开学的时候就说过,中学只有三年,一眼就晃过去了,你只要努力坚持这三年,就一定可以得到满意的回报。我也告诉过你预习复习怎样学习的方法,上几个星期我就发现你有在书上乱写乱画的毛病。画画是件好事,只要你有这个兴趣,都可以好好的培养一下,前提是你的学习成绩在拔尖的情况下。这次你上课又在书上乱画,说明你上课没有好好认真听老师讲课,再者你一定也没有充分预习好课文,不然你认真预习的时候一定有很多问题,如果你心里怀着问题上课一定就会认真听老师的课去弄懂它,然而你没有。其实我也不是不准你画画,但是你要在下课画,在别的纸上画,不可以在课本上画,这样只会让你的学习成绩快速下滑。”

老师,我错了,一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在爸爸的教育下,我明白了: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都是对我们有帮助的,只是每个老师的教学进度不一样,同学们上课不够专注,才产生了这种思想。

语文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有同仁说:现在大部分中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语文难教。我说:非也。这是你在语文教学中思想没有解放。又有同仁说:现在的中学生多数学语文不主动,不热情,课堂活跃不起来,更缺乏探索精神。我说:非也。这是你在语文教学中思想没有解放。还有同仁说:现在的中学生生活贫乏,思维又拓不开,写不出好文章来。我还是说:非也!这是你在语文教学中思想没有解放。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大自然的奥秘通过语言记载下来,美丽的山光水色通过语言描绘出来,人类丰富神奇的想象通过语言叙写出来,生活中生动形象的故事通过语言描写出来,人们的喜怒哀乐、爱憎褒贬也是通过语言抒写出来……而课文就是其中的优秀文章。承载着如此内容的课文能说没有趣味?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这些课文怎么会不感兴趣?课堂教学既是教学的主要过程,也是一门艺术。你想,老师和同学共同学习课文,共同探讨问题,或走进充满奥妙的世界拾宝,或于雄奇瑰丽的山水之中漫步,或在奇特虚幻的世界神游,或在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体验生活,有哪个学生不喜欢、不激动?学生不像成年人那样阅历深广,但生活决不贫乏!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个人生活,集体生活——丰富多彩,鲜活有趣。这些生活融进了个人的喜怒哀乐。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是情感的倾泄,学生决不是没有内容可写!

这些语文老师有这样的错误看法,是因为他们在语文教学中没有解放思想。从正面来说,要适应时代的需要,教好语文,必须在语文教学中解放思想。这也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所谓在语文教学中解放思想,就是不仅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更新观念。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这方面的认识。

要让中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必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心,使学生有强烈的学语文的欲望。而要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老师必须在思想意识上把高高在上的老师身份降下来,降为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学生保持零距离,成为学生学习上的朋友和伙伴。只有这样,学生才认为你可亲可爱可信任,才愿意积极配合你,与你共同探讨问题。就是说,要让学生喜爱语文,长期保持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必须首先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这个观念还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否则,老师高高在上,学生仰视你,敬畏你,必然会产生被动接受的心理,不会主动与你切磋、探讨,那他们对语文的兴趣有限,也很难长久保持这种兴趣。

比如我教《雷电颂》(语本八〈下〉),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有关屈原的生活背景、生平事迹以及悲惨遭遇(可查阅书籍资料,也可上网搜索),并说我对屈原的了解并不很多,我也要上网查找。然后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讲述这些内容,并说能动感情讲述更好。当学生清楚了解了这些内容之后,我让学生朗读课文,并互相切磋朗读语气、感情把握,我慢走于学生之间,适时地点拨,并时而与学生切磋。接下来我与学生挑战,我朗读一遍,让敢于挑战的某位学生也朗读一遍,再由其他学生点评优劣。接着又让学生朗读。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但把握了课文内容,而且朗读水平大大提高,并情绪激动,纷纷要求上讲台朗读。这时下课时间已到,我布置下节课表演朗读,并说我也参与表演。在下一节课上,课桌围成圆形,留出中间空位让学生表演。学生经过一天的准备,多数表演得比较到位。他们有的沾上假须,有的赤脚披发(假发),有的在脸上涂上伤痕似的红斑。可以说,班上有多少人表演就有多少个屈原形象。我让他们一一讲出各自化妆的理由。我也表演了,学生评价说,老师外表最不像屈原但读得最像屈原。

我这样安排导读、训练,课堂始终气氛活跃,没有一个学生无动于衷,都积极参与进去,怎么能说学生学习不主动?

同样,作文教学也要老师解放思想。很久以前,老师给学生定题目,定体裁,然后举几个例子指导一下,让学生写作。这样做限得太死了,学生思路难以展开,而且往往写出千人一面的作文。后来题目灵活了,半命题、话题作文等,给学生以一定的选择空间;而且体裁也不限制了(但实际上还是有限制,因为大多数老师不要求学生写诗歌和戏剧,理由是为了适应中考或高考),这是一定程度上的思想解放。但学生还是感觉没有内容可写。我说过,学生的生活并不贫乏,但学生缺乏留心生活的心眼,缺乏认识生活和挖掘生活的能力,老师要想办法帮助他们。怎么帮?心理医生咨询的原则是“助人自助”,老师帮助学生的方法是“助生自助”,即指导、启发学生自己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把自己的情感融于生活中,被生活所感染,所激励,促使他在纸上用文字倾吐出来。而要做到这一步,老师的思维不能局限在课堂,而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生要写好作文,工夫在课堂外。有时,为了让学生写好一次劳动,或一项体育比赛,我和学生一起参加劳动,一起参与体育活动,然后引导学生写劳动或竞赛的场面,写出自己的劳动或竞赛的切身体验和深刻感受。

语文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篇5

【关键词】习作;评语;爱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这是新课程标准对于作文教学的要求。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也就是说,小学生作文不但是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其在生活实践中的亲身体验。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学习心理、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

因此,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评语中教师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耐心的心灵交流。在几年作文指导过程中,我切实地感受到作文评语对于教师与学生之间默默地进行着文字交流,思想的交流甚至心理辅导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我尝试着用多情而火热的评语打动学生,评中含情,评中生情,把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信息中来调整自己的态度。

一、作文评语拉近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都有着渴望被理解,被注意,被爱护的心理。有位特级教师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蹲下来,你就能看到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蹲下来,把学生当作朋友。在给学生的作文评语中,我一直运用爱的效应,给学生以良好的期待和真诚的爱心,创设了良好的评价氛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在教学《老师,我想对你说》的作文中,一位学生在文中写道:老师,我大胆的向你提一个建议:有时你太偏心了,只喜欢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根本不管我们差生,要知道我们也很难过。看到这些句子,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憾,我拿起笔,在旁边写了这样一句话:老师有时忽略了你,但并不是偏心,老师无意间的让你难过了,老师向你道歉,原谅老师,好吗?请相信,在老师心中每一位同学都是一样的。你应当相信自己和老师,一定能够成为班上的佼佼者。在发下作文本的以后,这位学生又恢复了自信,不但热衷于写作,而且上课也变得很爱提问题了。每当作文本发下来便迫不及待地打开本子阅读评语,同学们拿到作文本子后那种眉飞色舞,逐个相告的神态让人历历在目。那长长的惊叹号就像一根通向知识殿堂的绳索引导学生前进,那一份喜悦和自我勉励不胜言表,作文水平也一次比一次出色。以前不看老师的评语的现象不见了,学生开始喜欢老师的评语了。 在我 的教学生涯中, 我有这样的体会:作文评语往往是与那些难教育的孩子进行交流的窗口,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我们都能有意外的收获。跳出作文这一固定的模式,把作文当作沟通师生情感的通道,那么,我们会意识到,要求学生作文,不如引导学生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宣泄,达到以情促文的目的,真正让作文具有作文味。

二、作文评语是“善意的谎言”,是学生写作的“发动机”

可能不少语文老师有这样一个同感,那就是:上作文课难,上好作文课更难,让学生自主写好作文更是难上加难,这样一来的结果就是老师上作文课交差,学生写作文应付。

其实,我们不妨当一回“骗子”,把以往实话实说作文评语变成“善意的谎言”。班上一位学生,一直是班上的作文“冷门”,他的作文除了应付就是交差,没有得过一次“优”。翻开他以前的作文本,尽是诸如“中心不突出、句子不通顺、牛头不对马嘴”等一些评语。在我认为,这是他作文课失去信心的根本原因。对此,在他以后的作文中,我先不看他的全文,而是在文中尽量找一些好句子,进行批注式评价(当然得先夸夸他),然后在评语中也写到那些句子写得非常好,例如“你的×句话让我感到如何如何”,最后再写一些鼓励的评语。慢慢地,我发现的这个孩子的作文中,好的句子越来越多,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对他的作文要求越来越高,当然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这个活动中,我扮演了一名“骗子”,向孩子们说了“善意的谎言”,就是这些善意的谎言让孩子们感觉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因为这也是老师对他们的爱,学习越发有兴趣。

如果说学生的作文离不开情,那么教师的评语更离不开爱。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兴趣的产生,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老师对他的赞扬鼓励。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重要的人”,他的鼓励和赞扬会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在接受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时,会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对自身持肯定、相信的态度。当学生把作文当作向老师表露情感的舞台时,教师的评语就是展开教师对学生寄寓深情的天地。

三、作文评语是指引学生远航方向的 “指南针”

叶圣陶先生说过:必须使学生真正明晓教师之用意,且能用之此后之实践,乃为有效。要实现这些要求,要使评语能用之此后之实践,就必须注意评语的启发性和鼓励性。

孩子们的认识是片面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不到位的,有时甚至是扭曲的。由于是小学生,因此在他们的作文中会经常看到一些不健康的想法。如果不及时给他们引导一下,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有位学生,从她的作文中得知,她自小父母双亡,她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造成了她的忧郁、敏感、自闭的性格。在写有关父母的作文时,她在文中写到:我没有父母,我恨有父母的同学。为了让她树立生活的信心,鼓起生活的勇气,感受围绕在她的身边快乐和幸福,我又为她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每个人的幸福是因为有亲人的存在,幸福着能住在同一屋檐下共同经历风雨,幸福着能共同呼吸清鲜的空气……当这一切消失时,我们会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孤单和痛苦呀!你虽然没有父母,但你有很多亲人,因为你的老师、你的同学、你的朋友都是你的亲人,试着敞开心胸接纳并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你会发现原来幸福是这么的简单。老师希望你能以微笑面对生活的每一天,而且,老师愿做你最亲的亲人。

这位同学看过评语后,因为在评语中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心中的郁闷便渐渐消除了,笑容渐渐多起来了,学习也越来越带劲了,不懂的地方都来请教老师和同学们,又和班级融在一起了。

语文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篇6

关键词:魅力 态度 文学素养 应变能力

在唐山参加了“魅力教师,经典课堂”研讨会,享受了支玉恒等几位特级语文教师的精彩演绎,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那么语文教师应有什么样的“魅力”?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和粗浅的认识:

魅力之一——态度

语文教师的魅力,体现在“态度”上:

1.对文本的态度。这是对学生负责,只有认真分析了师生互动的媒介——文本,才能在交流中知道哪些是重点谈的内容,哪些是学生可能产生疑问的内容,哪些是能培养孩子们能力的内容,哪些是升华学生情感的内容,只有认真对待了文本,认真对待了教材,才能和学生“有话可说”,才能说得更好,学生才爱听、爱说、爱想、爱做。把握住文本,也就把握住学生。在支老师讲《最珍贵的礼物》这一课时,分析到“爱情”这一段时,我想他会怎么去和学生讲呢?学生没有这个体验啊。可支老师并没有讲什么,只是指导学生读,引导学生理解本段中的重点词语,“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读了再读,因为文本已经说清了,那还用说什么呢?

2.对待学生的态度。很简单,那就是爱。支老师年近古稀,喝口水还向学生“请示”,一声声亲切真诚地“孩子们”,叫得每个学生心里热乎乎的,于永正老师亲切地摸着学生的双肩,那就是温暖,那就是爱啊。我想我们也要这样去爱我们的学生,我们要和他们去培养这种情感,去和他们平等沟通交流,去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把真诚和温暖送给他们。永远的真理,“爱其师,亲其道”。

魅力之二——素质

学生喜欢有本事的老师,“本事”就是魅力:

1.板书。于永正老师的板书让我可望而不可即了,那是示范,是学生的标杆,如今多媒体方便了,字打出来也正规,板书是不是要被淘汰了呢?至少现在不敢说吧。那我们的青年教师的板书功底都如何呢?于老师的板书可以说是让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感受中国方块字的魅力,这种魅力不也是老师的魅力吗?

2.朗读。支玉恒老师那随着感情节奏而抑扬顿挫的朗读,将文本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感染;虞大明老师那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看到了文中“老板”那张丑恶的嘴脸。高超的朗读水平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

3.文学素养。成语的来历、作家的背景、写作的功底……几位语文老师的博学,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这需要我们要博览群书、多思多写,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这一点不用展开,我想我们语文教师都能意识到其重要性。

4.应变能力。如何应变,说不清楚,但我们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学生说出来的,我们没有预设,如果有价值,那就顺着他走,如果意义不大,那就往我们预设思路上引,或轻轻拨过。别让学生带进“沟”里,这也许就是应变吧。应变能力,就是教师的引导能力,学生主体不忽视,教师的引导更关键。

魅力之三——“刺激”

学生喜欢能带给他“刺激”的老师。“刺激”学生,那就是教学技巧、手段的问题了。

1.现代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课件声情并茂,直观形象。不会做就慢慢学,学不会就上网搜。关键是我们要会利用,虞大明老师那张沙皮狗的图片,谁都能找到,可虞老师用得恰到好处。一张沙皮狗的图片与托德的笑进行比较,让学生看到托德笑得是多么丑陋。于永正老师的“逛公园”视频对作文指导的作用也是很大的,所以课件能给学生视觉、听觉的刺激,他们爱看,爱听,爱上课,爱老师。

语文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篇7

论文关键词:听课

 

我所在的学校,每学期都要听青年教师的课。今天上午,我随其他老师一同去听了李老师的课,看到他教的是“语文园地”,听课的老师不由在心底替李老师担心起来。“语文园地”是比较难上的课型,要拓展、要趣味……诸多要求,能把握好吗?

一、微笑在课堂上绽放

姑且不谈李老师的课上得怎样,就李老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微笑而言:

李老师的笑是灿烂的,不但嘴角在笑,眼角也在笑。

李老师的笑是亲切的,伴随着轻声细语,再难的题目,学生们也愿意积极地去思考。

李老师的笑是真诚的,答错了,没关系,冲你笑一笑,请坐,再想一想。

曾几何时,我们的学生多么怕上语文课,语文课上永远是老师呆板的面孔,永远是没完没了枯燥乏味的读与写。

二、灵动在随机中生长

课堂是师生的生命历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我们的生活。生活中总是充满变数,课堂中也充满“不可预知”的变数,但不管学生的思维如何,教师总是忙着教教案。学生发言偏离教案了,教师总是用“下课后我们再讨论”来搪塞,且美其名日“教学机智”等。这如何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机智?课堂呼唤真正的机智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呼唤“随机应变”。李老师虽是青年教师,但我还是欣喜地看到了他的机智。

李老师让学生理解“九牛一毛”,学生说:“九牛一毛就是非常珍贵的意思。你想呀,九头牛,只找到一根毛,不是很珍贵吗?”面对学生别出心裁的理解,李老师不是简单说不,他听出了学生对“九牛一毛”的理解有对的成份,微笑着问大家:“同学们,你们说他说的意思对吗?哪儿说对了,哪儿说错了?”既指出了学生答案的不正确,又表扬了说对的部分,还启发了大家,一举两得。

李老师让学生自读成语,有学生举手问“全力以赴”中“赴”的读音,李老师没有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当李老师让学生汇报自己理解的成语时,另外一个学生正好汇报“全力以赴”,成语刚读出口,李老师就叫停了,只见他笑着对先前问读音的学生说:“听了刚才同学读‘全力以赴’,你知道“赴”怎么读了吧?”学生高兴地点了点头,并读出“赴”音。我可以断定,李老师不是“踢足球”,他不但解决了学生的难题,还巧妙地向学生们传递了一个合作的意识――向别人学习是解决难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当学生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全力以赴”后,李老师立即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内容,并表扬学生活学活用论文提纲格式论文网。这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又是学习方法的传授。

李老师,我为你叫好――为你的教学机智,为你的随机应变,为你的“应变”意识。

三、效率在主动中提高

不管李老师是出于何种动机这样进行教学,但他的教学行为产生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及体现出来的教学思想,我是欣赏的。

这节课主要教学“积累成语”和“读背《三字经》”。整整一节课,李老师都是通过放手让学生自读、自说来完成。可以说,这些学生几乎“无师自通”,正确读出了所有成语与《新三字经》,基本说出了词句的意思,在少数学生的解说下,学生大多理解了成语与《新三字经》。课堂上,每一个学生在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发言,你能感受到浓浓的思维气息和跃跃欲试的热情氛围。

一切都是学生自己解决的,教师只是“穿针引线”。

我在惊叹这个班学生的活力的同时,我还想到:一些教师手把手教,一个字一个字教,教学真的很扎实吗?也许,考试能够显示出这种“扎实”,但一想到那种沉闷的课堂气氛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我觉得学生更需要愉悦,更需要这种自主的课堂。

当一切变成自己的需要了,我们还需要担心学生学习不自学吗?还需要担心教学效率不高吗?

四、学生是需要发展的

有时,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学生个个是“神童”,要大胆放手让他去做;有时,也不能把我们的学生个个看作是“神童”,什么都让他们自己去捣鼓,乐得个袖手旁观。

学生的发展需要点拨。“沧海一粟”中的“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磨铁杵,终成针”等,你不帮助学生理解,学生怎会明白,不明白这些关键的词名,学生又怎能将成语、短名真正弄明白?适时的点拨有助于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

学生的发展需要时间,学生的发展需要调动。八个成语,三句话,一个“背”字就希望学生能背出来?学生能背,那也是机械记忆,过不了多久就会遗忘。我们可以让学生像老师一样把这八个成语串成一段话或一个故事,在说话或讲故事的基础上来背,是不是更有趣些?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背诵,比一比谁的方法最有效、最巧妙。这样,学生背起来是不是更有意义些?是不是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语文园地”的教学也很精彩。我已情不自禁,恨不得马上就要冲向课堂了。

语文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篇8

要想学好一门功课,听课是关键。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如何布局谋篇的。而孩子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实际是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很多,善于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要点、重点,这才叫做会听。而老师的提问旨在培养学生的说读能力,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再次阅读课文,然后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表述出来,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果能正确、流畅的表达出来,这无疑同时也提高了写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课后的语文学习中无法达到的。真正会学习的人都善于利用课堂45分钟。

我们在知道了听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就会想,如何听课才能取得最佳听课效果,提高语文知识和能力呢?

一、课前预习是听好课的一个重要环节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内容)和采取具体的预习方法。

预习目标(内容)应该包括课堂上老师要讲授的各方面的内容: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

这个工作很好做,因为市面上的参考书很多,我相信大多数同学手中都会有这类参考书。在参考书的帮助下,这些内容你很快就能掌握。既然这样,那你也许会说,该掌握的内容参考书上都有了,那就更不用听课,自学就行了。我前面已提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区别,参考书只能教会你要掌握的知识,但我们的语文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很多家长和老师不大赞成学生过分依赖参考书。其实,只要善于利用参考书,参考书用好了,对学生的帮助是无法估量的。

二、运用参考书的方法

把自己设想成老师,把预习当作备课,带着这种心理来运用参考书,你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不同的老师对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些在参考书中体现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你在参阅参考书时,可看出,写参考书的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先讲什么,再讲什么,这时,你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到你在课堂上听课时,听听你的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又是怎样设计教学环节的,两位老师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什么共同之处。

你在预习时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参考书中对课文的分析,你有些地方会和参考书所想的一样,但又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如果能向同学借到有不同分析结果的参考书,则更好,不同的见解能让你去思考,哪种更合理,这个思索过程实际就是你理解课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许会有很多问题,如果你的想法和参考书不同,你就要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这样想,参考书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上课时,你可以带着问题听老师怎么讲,这样能加深你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的把握也会更准确,这大大减轻了你复习时的负担。

三、如何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听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声语言作信息载体,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掌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是“听”的过程,还包括听、看、思、写的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

语文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篇9

“阿嚏!董蕊,赶紧给我点纸……”我小声对同桌说。

“这一天你都快吞噬我一卷纸了!”董蕊瞪了我一眼,把纸递给我。

正在讲课的语文老师走下讲台,来到我身边,看到我椅子上垃圾袋里那片“纸的海洋”,不禁感叹道:“你的鼻子该治一治了!”

“老师,这一天都这样,鼻子都擦破了,我也无奈啊!”我可怜兮兮地说。

“一会儿下课,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语文老师说完,转身回到讲台上继续板书。

下课铃响了。我跟着语文老师来到办公室。老师说:“珞,你把几个椅子连摆在一起。”“哦”,我把四把椅子接连摆成一趟。这时,语文老师把饮水机里的水加热,又像变魔术似的拿出一个新口罩。我疑惑了:“老师,您这是要干什么?”“干什么?你的鼻子不是总流鼻涕吗?我给你治治。”我傻了,我的天啊!语文老师要给我热敷?这时,语文老师又下令了:“来,躺在椅子上。”“老师,不用麻烦您了!我的鼻子向来就这样,我都习惯了!”说着,我一步步向后退。“让你躺你就躺,臭小子!”我赶忙躺了上去,只见语文老师拿着口罩放入热水中,浸了好一会儿,然后把口罩拿出来轻轻拧了一下,走过来,把口罩慢慢敷在我的鼻子上。

口罩暖暖地敷在我的鼻子上,我感觉鼻子里涌上了一股热气,舒服极了。“怎么样,臭小子!”我心里说:“老师啊!我太感动了,我怎么能受到您这样的厚待啊!”我说不出话,眼泪在眼圈里打转,我闭上眼睛,不想让眼泪破坏我男子汉的形象,可我的眼前却隐约浮现出三年来与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

初二时,我是班里的“接茬”大王。您每每在讲台上兴致勃勃地讲得入神的时候,我总会充当“程咬金”,把您讲课的思路打断。您从没在课堂上批评我,而是在课后不厌其烦地为我讲解,教育我,直至帮我改掉这个毛病。每当看到我成绩下降时,您总是第一时间找我谈话,帮我分析考砸的原因;每当我情绪低落的时候,您总像父亲一样循循善诱,帮我重新树立信心:每天的语文课上,您总要向我投来询问的目光……老师,这一切的一切,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啊!

老师,您伴随着我走过了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我想告诉您,我从您身上学到了许多,既有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我知道,我应该交给您一张满意的答卷了!我想告诉您,老师,您就是我的父亲!谢谢您,我的老师!我爱您,我的父亲!

点评:

语文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篇10

一、 落红不是无情物――变“废”为“宝”

很多老师,都希望学生能沿着自己“预设的轨道”前进,不出轨。可事实并非如此,由于诸多原因,课上总会出现“不和谐音符”。而事实上,这些不和谐因素,总有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对此,教师要冷静地分析,合理地运用,巧妙地解决,这样看起来会“影响”教学进程的“不利”因素,就可变“废”为“宝”,成为促进教学的有效资源。不仅如此,冷静地处理、科学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还可以避免许多尴尬,使课堂教学始终前行在“健康和谐”的轨道上,这样的课堂,有助于学生自由发展,充分发展。请看下面的案例:

教学《珍珠鸟》(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节时,一学生在朗读“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时,把“做梦”读成了“做美梦”,不少同学听后哈哈大笑,那学生显得非常局促,但很快便纠正了过来。

老师见了,立即板着脸说:“你们笑什么?谁能保证不读错课文呢?我相信,只要他读课文时做到字字入目,是一定能读正确的。”然后老师要求那个学生再读一遍。这次,学生读正确了。

“读得很好。请来点掌声。”这时,教室里响起了掌声。(掌声不是热烈的)

看起来,老师对“朗读出错”的处理,是表示了“克制”和“耐心”,但无论是读错的同学,还是其他同学,此刻的心情肯定难以言状。

无独有偶,另一位老师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面对“喜形于色”的多数学生,面对那读错的感到“无地自容”的学生,老师笑着问:“同学们,这位同学要小鸟做个美梦,这希望多么美好啊!大家想一想,‘做梦’与‘做美梦’有什么不同呢?”

思考片刻,一学生说:“‘做美梦’指做的梦是美好的,令人高兴的。而‘做梦’就不一定了,也许做的梦不一定是好的。”

老师点点头:“你说出了不同点,真好!那你能说说,小珍珠鸟此时如果真的在做梦的话,是做的美好的梦呢,还是不好的梦?请联系第4、6两节的内容谈谈,要以理服人啊!”

学生纷纷朗读第4、6两小节,一会儿工夫就找到了依据:

“小鸟落到作者的小桌上,作者不去伤害它,它便一点点挨近,后来竟然蹦到作者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可作者仍‘无动于衷’,没有驱赶它。小鸟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应该做美梦。”

“是啊,小鸟用红嘴啄作者正在写字的笔尖,作者轻轻抚摸它的绒毛,后来小鸟‘放肆’地啄作者的手指,作者还是不伤害它。小鸟的生活该多么快乐呀!我也觉得它在做美梦。”

“还有,小鸟居然把作者的肩当作自己的安乐窝,睡起觉来。看来,小鸟非常信任作者,它感到在作者肩上,就像在自己父母的怀抱中一样安全。小鸟过着这样美好的生活,怎么会不做美梦呢!”

……

“同学们说得有理有据。那你们能想象一下,小鸟做的是什么美梦呢?”

“我想,应该是小鸟梦见主人在给它美食吃,它吃得津津有味,不时咂咂嘴:‘啊,好香啊!’”

“我认为,恐怕是小鸟梦见自己啄主人的笔尖,主人仿佛是小珍珠鸟的玩伴,便停止写作,用笔尖逗小鸟玩。小鸟的嘴巴不停地在动,也许在说:‘真有意思,真有意思!’”

“我觉得,可能是小珍珠鸟在喝作者杯子里的茶的时候,作者不但没有驱赶它,反而把杯子倾斜,让小鸟痛快地喝。小鸟舔舔嘴:‘真好喝!’”

……

老师再次微笑着点点头:“看来,小鸟真的在做美梦。小鸟和作者其乐融融,我们呢,也乐在其中。我们要感谢这位同学,是他让我们从文中体会到很多美好的东西。”

这时,教室里的嘲笑声全都变成赞叹的掌声……

都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啊,这位老师变“废”为“宝”,抓住“落红”,巧妙地引导学生“护花”――“谈美梦”“做美梦”。学生呢,与文本“对话”,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魅力――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样的教学融工具性、人文性于一体,显然是有效的。

二、 良言一句三冬暖――拨“乱”反“正”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就是说,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而且在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因此,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不仅要考虑对学生的言语训练,还要考虑对学生的情感熏陶。二者不能偏颇,必须统一于同一过程之中。一位老师教学《成语故事三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口语交际”:假如你遇到南郭先生,你会对他说什么?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为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这位老师充当“南郭先生”。

面对垂头丧气的“南郭先生”,学生们一个个叉腰指责:

“南郭先生,谁叫你不学无术的,这下你可丢人现眼了吧!”

“南郭先生,你拿国王给你的白银,却不为国王吹竽,你真是太混账了!”

“南郭先生,往日你在国王面前装腔作势,今天你夹着尾巴逃出来了,你这是自作自受啊!”

“哈哈哈……”

“……”

听着学生“精彩”的发言,老师点点头说:“大家说得真好!这下,南郭先生该受到教育了吧?”

另一位老师是这么处理的:“同学们,现在南郭先生落到这个地步,情绪非常低落。你们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呢?”

一个学生说:“南郭先生,往日你拿俸禄时神气活现,你好日子过到头了。这能怨谁呢?谁叫你自欺欺人的?”

老师听了,立即打住:“同学们,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我们能落井下石吗?我想,南郭先生听了这些话,心里一定冰凉冰凉的。你们说是吗?”

学生点点头。

“那怎么说,才能让南郭先生有所醒悟,使得我们对他的帮助收到较好的效果呢?”

“不要用责怪的语气。”

“不要说带刺的话。”

“可以用一些名人名言教育他。”

老师竖起大拇指说:“这个主意好,同学们积累了不少名言警句,这下,这些名言警句该有用武之地了。”

“南郭先生,有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犯错误不要紧,只要知错就改,还是好的。”

“对呀,南郭先生,俗话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从现在起,你应该努力学习吹竽的本领,这样以后你还是可以进吹竽队的。那样拿点儿俸禄,多心安理得呀!”

“是啊,南郭先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你肯下功夫,一定能吹得很熟练的。”

“南郭先生,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你肯努力,以后的生活,一定充满阳光。相信自己!”

“南郭先生,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相信自己能行!”

“南郭先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今往后,希望你足不出户,在家静下心来练吹竽,要不了多久,你一定会成为远近闻名的吹竽高手。”

“……”

听着学生充满温馨的话语,老师频频点头:“我想,南郭先生听了你们的忠告,心里一定暖洋洋的。他一定会谢谢大家的教诲。那么,请想一想,南郭先生会怎么感谢你们呢?”

“听了你们的话,我像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我再也不能不劳而获了。谢谢!”

“以前,我执迷不悟,混在吹竽队里装腔作势,还常常为自己以假乱真的行为沾沾自喜。今天,我可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我应该迷途知返。谢谢大家对我的真诚帮助。”

“……”

第一位老师的课堂里,学生们面对情绪低落的南郭先生,一个个“横眉冷对”,恨不得要一棍子把南郭先生打死!这是不是雪上加霜呢?这样的教学还谈什么“和谐”呢?而在第二位老师的课堂里,老师要求学生使用几句“良言”,让南郭先生听了心里感到暖洋洋的,但要求必须“对症下药”,力求“药到病除”。学生在与“南郭先生”对话的过程中,盘活了自己的库存,使积累的语言有“用武之地”,不仅如此,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谁能说,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的仅仅是语言训练呢,学生对事理的理解是更深刻了,学生健康的情感也一定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可以想见,在此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犯了错误的人,学生也一定会“耐心细致”地开导,“心平气和”地劝说。

三、 登山则情满于山――加“油”添“醋”

课堂的和谐,还在于通过情境的创设,气氛的渲染,带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人物,让学生在真实真切的教学情境中,感受现实生活的和谐和语言情感的真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享受知识学习和心智拓展的快乐。由于学生认识理解能力的限制,在阅读教学中,对语言内容的理解,总可能就事论事;对语言情感的感悟,总可能浮于表面。为此,教者要对教材进行居高临下的处理,对课堂进行高屋建瓴的驾驭,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引领,不断地为学生走进教材,走近人物加“油”添“醋”,创造条件。

《海天骄子》(苏教版第10册)第6节具体描写了柏耀平真诚帮助水兵洪长辉的事,一老师这样组织教学:首先让学生圈画重点词语,然后要求他们谈谈自己的体会,在此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于教者没有引导学生去拨动柏耀平与洪长辉之间的那根情弦,课堂气氛显得很沉闷,学生总感到虽然柏耀平是真诚帮助洪长辉的,但洪长辉却“不敢亲近”他。

而另一位老师是这么处理的:先让学生反复朗读有关的文字,并展开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个画面,然后在重点词语“信心不足”上做足文章:想象柏耀平与洪长辉的对话。开始,学生想象的“对话”几乎都是照搬文本中的语言,没有自己掏心掏肺的话语,于是老师便这样引导“对话”(老师扮演洪长辉):

“舰长,面对闪烁的雷达荧光屏,我感到眼花缭乱。看来,我不能胜任这份工作,请您把我调换到技术简单的岗位上去吧。”(老师做出一副乞求的样子)

(学生拍拍老师的肩,显然已进入角色)“小洪啊,在现代化的战舰上不存在技术简单的岗位。你不会可以学嘛!”

“舰长,可我怕学不会呀!”

“古人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你持之以恒,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能滴穿顽石。记住: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这样吧,从明天起,我和你一起学!”(学生无话可说时,老师则提供了一些成语、名言警句:滴水穿石、持之以恒、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让学生做“有米之炊”)

“谢谢柏舰长给了我信心,我一定会努力的!”

“不用谢!明天我们就是同班同学啦!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