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回家的路上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25 20:59:06

走在回家的路上作文

走在回家的路上作文篇1

2、我们班有一名同学姓谭,每当我们叫他“老谭”他都会露出一个憨厚的微笑。

3、我与他因吃东西认识,对弈于石桌而熟知,结伴同行回家而感情愈深。

4、我放学骑车而行,每看见老谭孤独地走在路上,低头看着地面行走;我的一声“老谭”划破了寂静,他抬头见是我,就露出一个微笑,我便下车与他同行。

5、有一次,放学时大雨下个不停,我骑车还披着雨衣,行至途中,忽见一道熟悉的身影,我便如常一样下车与他同行,他没带伞,我就脱下雨衣,我们一起顶着雨衣躲雨,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一路走回家。虽然衣服裤子都湿了大半,但每每想起来,都觉得那天的路是暖的。

6、不久之后,他也骑单车上学,但我们还是保留了同行的传统,放学后就骑上单车,往来于荒亭树林之间,花台小草丛杂处,沉醉无归意,兴尽而归,才发觉我的单车上扎了数根木刺,这车是骑不了,他说附近有修车的店,我也答应了,而他便如往常我陪他回家时一样。坏了的单车不好推只能抬着,我们便更互抬着。天色欲黑,没有找到店,我便让他先回去吧,但他坚持说陪我走到我家附近他再走,我也不好拒绝;我们一路走到了我家附近,一路上他每听我让他走,他都问“你家在哪儿?”最后我说“到了”,他便担心地望了我几眼后又嘱咐了几句。天色已晚,凉风也钻进衣服里,看着脚下的路,暖意盎然。

走在回家的路上作文篇2

一天下午,我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那天下午,说起来还挺奇怪的遇到了一些奇怪而且很恐怖的事情??

一路上,我并不开心,却听到一些“呜、呜……”的声音,我尽力让自己镇静下来,可声音却越来越大了。刹那间,一道刺眼的光环从我眼前闪过。拒我的回忆,那道光环像是UFO,也可能是亮着金光的火球,不对,那应该就是UFO。我询问了一下和我同路的同学,各个都说我脑子进水了!当时我很吃惊,那到那是幻觉?

就在我呆若木鸡的时候,和我同路的同学突然无影无踪的消消失在我眼前。我正想喊救命,“呜、呜……”的声音又想了起来,再一次,光环从我眼前闪过……小均!小均!同学唤醒了晕在公路旁的我。我惊讶,这到底是怎麽回事?同学们说:我已经在这儿躺了两个小时!奇怪,光环从我眼前闪过只有两秒,怎麽可能……而且以前人来人往的这条交通要道今天却没有一个人路过,更别说车了。好久好久,终于摆脱了“奇怪”的困扰的我终于回到了家。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呢?

……

走在回家的路上作文篇3

可是小马哈文一点儿都不喜欢上学,因为在学校里他再也不能和小伙伴们无拘无束的玩耍了,再也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上课铃一响,所有小动物们都要做到自己的位子上听山羊公公讲课,上课时还不能说话,不能打扰其他小动物学习,这可把小马憋坏了。

有一天,放学后,小马哈文无精打采的往家走着,因为,小马哈文还要完成山羊公公布置的作业。明天上课,山羊公公还要检查呢?他可不愿写作业了。

回到家后,小马哈文不情愿的开始写起作业来,写着写着,小马哈文竟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在梦里小马哈文趁着妈妈不注意,溜到外边去了。太阳还没有落山,山坡上到处长着绿油油的小草,小马哈文可高兴了,撒着欢儿的跑起来。他跑过了许多条小路,越跑越远,可是,猛然一回头,家看不见了。

这下小马哈文可慌了,因为,太阳公公已经快躲到山后边去了,天马上就黑了。如果天黑前找不到家可怎么办啊?

小马哈文自己走着走着,走到了一条马路上,迎面走来了大象伯伯。小马哈文赶紧走上去:“大象伯伯,大象伯伯,你知道去我家的路吗?”大象伯伯慢慢的转过头来,看了一眼小马哈文,不紧不慢地说:“去你家的路?你看公路边不是有站牌吗,你自己看看就知道了。”“可是,可是……”小马哈文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都不敢看大象伯伯了。“我不认识字。”“不认识字?你不是都已经上学了吗,怎么会不认识字呢?”“我……我……”小马哈文羞愧的不好意思抬头了。“上学了,还不认识字,那肯定是个不爱学习的坏孩子,我可不告诉你回家的路,我还有事呢,我先走了。”“大象伯伯,大象伯伯,你别走,你走了我可怎么办呢?大象伯伯……大象伯伯……”

走在回家的路上作文篇4

8月11日那天下午,我们几个小伙伴在中心广场玩。玩着玩着,我们就玩腻了,汗流满面,大家都想吃棒冰。但一个人都没带钱,怎么办呢?郭杰建议说:“我们去挣钱吧!”这个办法好,但怎样才能挣到钱呢?机灵鬼许文博说:“这还不简单,到我家楼下抓只猫咪卖到花鸟市场,能挣五块钱呢。我们这几个人,五块早就够花了。”朱永康说:“你的本事真大呀,你知道猫什么时候出现吗?再说,要是被猫咬着了怎么办?”许文博连连点头。这时,文静的李佳欣说:“我看大家还不如去捡些废品卖呢。”我们一致同意了。说干就干,找了几个蛇皮袋,我们就出发了。

我们走遍了整个园林路,只找到了7个酒瓶、5个罐头和9只塑料瓶,往后就再也找不到半点废品了。大家正在发愁的时候,我大叫一声:“对了!”我说,“我家那边的河西路上有许多垃圾筒,去不去?”大家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穿过一条马路,来到十字路口,过了十字路口向左走,到了河西路。朱永康看到垃圾筒,就在里面找瓶子,由于他走得快,一下子就走远了。我们真为他担心,路上车子这么多,一不小心出了事,怎么得了?我们高声喊道:“朱永康快回来!朱永康快回来!”他却好像没听见似的,只管找废品。我们真拿他没法子,只好赶上去,和他一起找了起来。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捡了两大袋废品。

虽然累极了,连路都走不动了,但是一想到可以卖了废品买棒冰吃了,我们就像汽车加足了马力似的,又活跃起来。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早点把东西卖了,换棒冰。

可麻烦又来了,我们找不到废品回收站。我们在园林路附近转了几个来回,就是找不到一个回收站。一次我们还把垃圾收集站当成了回收站呢!我们一进去,垃圾的腐臭味就把我们全“赶”了出来。最后,一位好心的老爷爷帮助了我们,他带我们去了回收站。看到回收站,我们高兴地奔了过去。可回收站里正在搓麻将的老板娘看了看我们捡来的废品,说了声“这些东西不值钱”便转身走了,真是空欢喜一场。那位老爷爷又带我们去了另外一家回收站,可这次的遭遇也好不了,老板说我们的两袋东西只值五角钱。“走,我们不卖了!”伙伴们气呼呼地跟着我离开了回收站。

走在回家的路上作文篇5

关键词:《人生》 路遥 传统突围 城乡交叉地带

路遥在作品《人生》中试图塑造出一个接受现代教育和现代文明、追逐人生梦想的文学典型。但整个文本体现着作者一种矛盾性的创作心理。本文试图从城乡交叉地带、人物悲剧命运与情感和理性的描写中探讨作家的这种矛盾性写作。

一.城乡交叉地带地描写体现作者对传统地的突围与回归

“城乡交叉地带”一词是由路遥首先提出的。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以这样的背景来讲述人物的命运,这和路遥本人的家庭状况与人生经历有关。由于城市、乡村的不同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得二者存在着许多差异。“城乡交叉地带”则兼有“农村味”和“城市味”。正如有人认为,“‘城乡交叉地带’作为路遥表现生活的独特视角,是传统文化视角与现代文化视角的交汇”[1]。

1.对城市的向往

由于对城市的深切体验,路遥回头反观乡村时,更容易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路遥对《人生》作品中的高加林为改变农村落后现状而展开的奋斗是持肯定和赞赏态度的。作者把高加林塑造成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接受了现代文明教育的年轻人的典范。他怀揣着城市的梦想,时刻期盼着自己生活于其间。当他进入城市之后,又很快地抛弃了自己农村的恋人巧珍,接受了城市女孩黄亚萍,试图把自己蜕变成一个城市人。这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他对城市的渴求。这种对待城市文明的态度,还体现在虽身处农村却有着现代城市头脑意识的庄稼人身上,马栓、高明楼就是典范。

在高加林、马栓甚至高明楼身上,寄托着作者自身的理想与追求,那就是对城市文明的向往与追求,对现代意识的渴求和对传统观念的一种突破,至少是精神层面上的突围。

2.对乡村的返朴回归

路遥的矛盾性在于,他期望能够对传统进行突围,走进城市。然而巨大的阻力与挫折使他难以融入其中,因而以一种带有象征性的对乡土的回归来找到自己最终的归宿。他曾讲到,“千千万万的高加林们还要离开土地,而且可能再不返回,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和土地的感情也仍然只能是惋惜地告别而不会无情的斩断”[2]。在作品中,这种矛盾性的心理是十分明显的。主人公高加林羡慕城市人又仇恨城市人,他最终的精神归宿还是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上。作家对土地的深情与热爱使他在潜意识当中安排人物最后向乡土回归,让主人公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

正是作家的这种矛盾性情感与写作,使得在他的文本中呈现出这样一种“叛逆――突围――回归”模式。高加林的回归从深层意义上讲,是精神对乡土的一种依靠,是精神的回归。

二.人物悲剧命运的描写体现作者对传统地的突围与回归

这种矛盾性在文本中则是具体由人物的悲剧命运来体现的。作者通过文本中人物的人生与爱情悲剧,反映了在面对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的对立中自己的写作姿态。人物承担着作者的美好理想,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目标;而人物最终悲剧性命运又是作者在城市乡村之间徘徊,走出乡村又回归乡村的命运抒写。

1.走出去的个人奋斗

路遥把突围传统的理想具体蕴含在了主人公高加林的奋斗史上。在与路遥的通信中,评论家阎纲把高加林看作是保尔・柯察金或于连式的人物[3],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高加林在个人奋斗的道路上,对社会、传统的反叛,更多的体现在他对情感的态度与处理方式中。巧珍是一个善良、纯真、宽厚,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农村女性,是传统美德、道德的代表。而黄亚萍则是现代文明的代表是一个有知识,有思想的现代城市女性。这也促使高加林面对自己的情感抉择时,冲破传统性伦理规范,一头倒向具有现代气息的情感恋爱当中。

他抛弃巧珍而选择黄亚萍,也应看作是对传统伦理规范的一种情感上的突围。作者在这一问题上并没有评价什么,但他对巧珍的同情溢于言表。作者既不愿意抛弃巧珍,而面对给人吹来一股现代气息之风的黄亚萍,又感到犹豫不决。

2.无奈回归的悲剧命运

高加林的人生与爱情是悲剧性的。这是作者当时那种无奈心情的写照,与作者自身的土地情结也有关系。高加林与刘巧珍的分离不仅是他在爱情上的“出走”,也标志着他同乡土的最后决裂。“我本身就是农民的儿子,我在农村里长大,所以我对农民,像刘巧珍,德顺爷爷这样的人有一种深切的感情”[4]。在这种情感指引下,高加林在城市碰壁之后重返故土,乡亲们对他的宽容接纳,以及他最后的那一声呼喊“我的亲人哪”,都象征性的预示着作者对传统的最终回归。

在小说的叙述中,作者始终处于这样一种矛盾状态。理性与情感在这里大大的困惑着作者,所以人物最终回归乡土也体现了作者在突围传统之后,又回归传统的窘况。人物出走――回归,叛逆――接受模式,是作者当时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作品呈现出矛盾性文本蕴意。

三.理性与情感的冲撞体现作者对传统地的突围与回归

在《人生》文本中,有作者对乡土人生深情留恋和呼唤,也闪烁着作者理性的光芒。路遥有苦难的童年,当他走出那片留给他苦难的土地,接受现性时,内心又更依恋着那片土地。因此,从理性上看,他希望千千万万的高加林们走出去,改变祖辈们世代的生活方式;但在情感上他又极力地使这些青年们回归乡土,回归传统美好的人性、人情之中。乡土是路遥的“根”,也是高加林们的“根”。

1.理性曙光的展望

路遥曾指出,“不要忘记,在这一巨大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也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其中就包括我们将不得不抛弃许多我们曾珍视的东西”[2]。在《人生》中,高明楼让儿子取代高加林的民办教师岗位和高加林背弃巧珍是两个主要的矛盾。但路遥没有单纯的从道德方面着眼,而是将其放在社会、政治的复杂关系中去写,从而反映了历史新时期之初的社会生活面貌和人生心态、人生命运,表现了现代意识与传统旧道德观念的尖锐冲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者对传统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并让高加林担负起自己对传统道德叛逆的任务。作者站在时代的前沿,面对社会转型期间农民在思想上的保守,他把接受现代文明的期望寄托在这些敢于同传统对抗的年轻人身上。

2.情感伦理的规劝

与此同时,作为一个从黄土地里走出来的作家,他的内心深处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热爱与感激。他对刘巧珍、对德顺爷爷“寄托了我对养育我的父老、兄弟、姊妹的一种感情这两个人物,表现了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一种传统的美德,一种在生活中的牺牲精神”[4]。

高加林走过的是一个出走――回归式的人生道路模式:他离开了乡土,最后又回到了乡土。这种戏剧性的充满了无奈意味的情节透露出了作者对乡土的依恋热爱和精神上对乡土的难以割舍。在内心情感伦理地规劝下,对黄土地的深情呼唤使得路遥再一次回归到了乡土,以求得他心灵上获得一种归属感。

在《人生》中,路遥一次次地试图冲破传统,让年轻人去追求城市文明和现性,把理性地光芒带到深受传统思想禁锢的农村农民之中。但他的那份恋土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内心,并一次次地让他在走出去的同时又回归乡土,扎根乡土。这种矛盾性一直充斥在《人生》文本中,作者也始终在传统与理性之间徘徊,突围出去,又最终回归。

参考文献

[1]阎慧玲.“城乡交叉地带”的丰富内涵――路遥小说探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4):42.

[2]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A].路遥文集(第二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68,65,66.

[3]路遥.关于<人生>和阎纲的通信.路遥文集(第二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401.

走在回家的路上作文篇6

浚县第一实验小学四年级九班 史力文

我是一个文静的女孩,大大的眼睛,高耸的鼻子,樱桃似的小嘴巴,笑起来还有一个小酒窝。唉!这么漂亮的小女孩,就是有一个毛病——怕走夜路。

有一次晚上放学回家,妈妈没来接我,我只好自认倒霉,自己回家。回家的路上,我总觉得有人跟在我后面。一会儿,我听见“沙沙”的声音,糟糕,妈妈常说的“鬼”来了。我马上加快脚步,走了一会儿,我扭头一看,“鬼”没跟上来,才放慢了脚步。突然,一个巨大的黑影向我缓缓地飘了过来,我站在原地,一动也不敢动,像一个小布偶,连大气都不敢出。我闭上了双眼,心想:我死了,谁给我收尸呢?“是文文吗?”我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睁开了双眼,是妈妈。我扑到妈妈的怀里,哭了。

还有一次,我在伙伴家玩,一看表都晚上十点了,阿姨说送我,我说不用,嘴上说不用送,可心里还是有点害怕。我先走到胡洞口一看四周有灯,心就放松多了。我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向前走着,我想唱歌为自己壮壮胆,可又一想:招来坏人怎么办?这下,我连嘴都不敢张了,四周很安静,只有我“沙沙”的脚步声,感觉有点儿恐怖。突然,我踢到了一个毛茸茸的东西。“鬼”字“唰”地窜进了脑海,我头发直往上竖,全身都出了冷汗。“喵”,原来是一只小猫!我一口气跑到了家,想想刚才被吓的样子,哈!真逗。

没办法,我就是一个胆小如鼠怕走夜路的小女孩。

走在回家的路上作文篇7

关键词 李廷香;细节之美,视听语言。情感共鸣

李廷香,韩国不多见的女导演,温婉韩国电影的代表人物,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尤其值得称道。在影片中重视情节雕琢之外,致力于对“艺术电影”的探索――弱化情节,强化情绪和生活细节,通过长镜头的场面调度和修饰性蒙太奇等手法表现具有东方情调的景致。从影以来只有《美术馆旁边的动物园》和《爱・回家》两部作品,但她的温馨的小品风格电影被很多中国观众认为是韩国电影的标志。李廷香的镜头从来没有追求华丽,朴实而真切是她在电影界站稳的关键,形式上,无论是轻松愉悦的《美术馆旁边的动物园》还是沉静贤淑的新片《爱・回家》,都透露着她对于现实生活和普通人群的细致关注。她所倡导的细节之美以及真实主人公的理念也是韩国电影的极大特点,同时也是韩国电影深入人心的精巧之处。其值得称道的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在她的后一部作品《爱・回家》中体现得更为出色,返璞归真,简化得有些惊人。

一、细节之至亲情之美

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情节。“细节就像血肉,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真实生动的细节是丰富情节、塑造人物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对电影作品来说,要想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把一个故事说完整,并且好看,吸引观众的眼球,就需要运用细节来表达情感、塑造形象、强调渲染和造成某种情绪设置悬念、营造气氛等等,往往一部电影让观众反复回味的,不是它的结构,不是主题,也不是演员,而是某些细节,比如一个手势、一条山路、一次穿针。细节刻画是表现剧情的非常重要的手法,《爱・回家》堪称这方面的佳作。

影片通过小外孙成佑从开始瞧不起又穷又哑的外婆,到逐渐被佝偻的身躯、花白的头发、饱经风霜的外婆无私伟大的爱感动。的过程,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浓浓的亲情故事。影片朴实无华,没有雕琢的痕迹,也没有幼稚的煽情,一切只有细节,捕捉一老一少的亲情浓淡,从简陋的屋子到那辆破中巴车,缩减了不必要的枝节,所有戏份压缩在那个偏僻的小山村,在细节捕捉和情境酝酿中,晓之与情,细腻动人,在一幕幕熟悉的生活细节中,将观众感动得涕泪交加。

1 揉胸口。

影片中,哑外婆一共有三处用手揉着胸口打圈表示“对不起”,这在韩国哑语中又表示“爱”。通过这个细节,对比出外婆博大宽厚的爱和成佑无视亲情的无知。

当外婆首次试图拉外孙成佑的手时,成佑嫌弃又老又哑的外婆,摔开外婆。外婆歉疚地用手在自己的胸口不停地打圈,表示“对不起”,而成佑则鄙夷地骂道“迟钝”;第二次,成佑跟外婆要钱买电池,身无分文的外婆再次歉疚地揉胸口对自己的贫穷表示“对不起”,成佑气愤地推倒洗衣服的外婆,外婆挣扎着爬起来继续洗衣服;第三次,祖孙俩去市场买完菜回家,成佑为了和朋友一起坐,将外婆推下车。成佑回家后久等外婆不见,便去车站等候,好不容易外婆的身影才出现,成佑埋怨地问外婆“你怎么这么久?”走路回家的外婆没有责怪成佑不让她上车,反而对成佑抱歉地揉胸口表示“对不起”。宽厚的外婆揉胸口的这个细节性动作,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外孙。在告别时,倔强的外孙终于也向外婆揉了一次胸口,表示道歉,也表示了“爱”。

2 穿针线。

年老的外婆看不清针孔,让成佑给他穿针,开头成佑讨厌外婆,很勉强地把线一穿,不耐烦地扔在地上。当外婆再做针线活时,成佑开始帮她穿针,穿的比较长,并且用剪子给剪断,放到外婆跟前。最后在分别之时,成佑连夜将线团上所有的针穿满线。

成佑穿针这个细节,表达出成佑由开始鄙夷外婆,到最后被外婆的爱感动的感情的沟通过程。成佑穿线的长度越来越长,长长的线穿不尽对外婆的担忧和爱。

3 走山路。

影片初始,外婆佝偻着背,缓慢地走在崎岖的山路上,鄙夷外婆的成佑不情愿地跟在后面。接着,成佑偷走外婆的发簪卖钱回来时迷路了,外婆来寻找他,他这次不再是跟在外婆后面,而是主动走在外婆前面,带着外婆回家。第三次则是心存愧疚的成佑迎接从市场走山路回来的外婆,主动接过外婆的行李,轻快地走在外婆前面。

影片通过走山路这个细节性动作,表现了成佑对外婆的敌意和鄙夷到关爱的转化。在走山路这个细节处理上,还有一幕更为感人:成佑要吃肯德基之类的鸡肉快餐,外婆就冒雨背负着自己种植的野菜走山路进城镇。当浑身湿透的外婆步履蹒跚地爬攀泥泞湿滑的乡村山路上,佝偻的背影慢慢消失在画面深处时,观众被此情此景深深打动。

《爱・回家》中还有许多细节不胜枚举,影片之所以成功,不得不归功于细节生:活化、人性化。用细腻的手法和熟悉的细节展现真实的生活,是捕获人心的第一“杀手锏”,看似琐碎,却让人觉得亲切。影片中东西方文化交融出崭新的审美意境,细水长流地陈述着东方的伦理美德。种种温暖亲情,使人反省,更叫人时常感动得鼻子发酸,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在文化共通中营造亲和氛围,在文化差异中展示独特风情,通过对一个个细节的精妙把握,完成了对观众的征服。

二、平淡之外影像之静

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塞尔・马尔丹曾说:“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它跟音响、音乐及对白共同组成了一个广阔的艺术世界。电影是一种影像文化,它是通过视听语言以其独特的具象性和直接性使人类从文字语言的抽象概念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激活了自身的感性。”无疑,电影是影像的艺术。电影语言是视、听形象的总和,它依托画面、声音、蒙太奇等进行思想感情交流,对平民朴素亲情的礼赞影片《爱・回家》集中了体现了这些特点。

1 镜头。

在电脑特技和暴力横行的电影市场里,《爱・回家》却独树一帜。影片充满写实、朴素,温存、耐人寻味。平淡,是该片更高的技术。然而平淡之外,却于平缓展开的剧情中带给观众太多的感触、太多的亲情和极大的心灵震撼。贫瘠但风光秀美的韩国乡村场景、外婆家艰苦的生活环境、从不言语但很慈祥的外婆。一幅幅平静的画面中蕴藏着无声的感人片段,外婆每次注视成佑时的慈祥善良目光和她苍老、黝黑的手在黑色的画面中举了好久,而后慢慢、慢慢地放下。这些镜头平缓朴素,但深刻地打动人心,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外婆宽厚无私的爱和成佑漠视亲情的无知。

在外婆的破屋里,影片运用了近景特写,从背后拍摄外婆清晨坐在屋前,静静地观看笼罩在淡雾中的山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充分表现了外婆像大山一样的静默、博大和隐忍,使观众不得不对外婆心生同情的同时,也暗生了爱戴之情。

影片最令人感动的镜头出现在片尾,外婆送走外孙后,拄着 拐棍独自一人,佝偻着背,走在回家崎岖的山路上。镜头一直远远跟着外婆孤独的背影,爬上山坡,走过弯道,回到那个几乎坍塌的破屋。这个平缓的长镜头,非常平淡地跟着外婆佝偻而孤独的背影,蕴含的却是对外婆深深的怜悯、无限的关爱和辛酸,召唤我们赶紧收拾行囊回家,陪伴孤独的外婆。

2 音乐。

伟大的瑞典导演伯格曼曾说:“在所有艺术形式中,音乐是和电影最相似的。”的确,音乐是最能表现人类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在人的内心形成震撼,引起情感共鸣,达到一种难以言传的效果。《爱・回家》中舒缓而轻快的音乐总会在恰当的时候,适时响起,含蓄富于深情,让人陶醉。无论是表现宁静、祥和的自然音响,还是背景音响,无不体现出影片追求的自然、平实和真实的风格。

影片中,只要外婆和成佑祖孙两人走在回家的崎岖山路时,轻快而舒缓的音乐就会响起,表现出祖孙两人共处时情感的沟通。而当片尾外婆独自一人走在漫长而崎岖的山路上时,音乐再次响起,这次却在轻快中感受出外婆的孤独和可怜,让人心酸不已。

影片唯一一场表现山中夜景的画面,也是唯一一次用了虫鸣自然声响。外婆在屋里捉住虫子,成佑喊叫打死,而外婆却推开窗户放生。窗外,蛐蛐声、虫鸣声响起,衬托出山中的寂静和老人的孤独。

3 语言。

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主要是由画面和声音构成的,整部影片的情节无不是通过视觉化的符号和视觉化的语言表现出来的。然而,在《爱-回家》中,语言几乎被人忽略不计,九十分钟的影片仅仅只有成佑的语言,对白不够百句,但没有冷场,反而让人记忆犹新。

《爱・回家》的节奏比较缓慢,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沉闷,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外婆这个角色在片中一句对白也没有,但仍然能令观众印象深刻,尤其是她用手在胸前打圈表示“对不起”的肢体语言。

无语的外婆每次面对深爱的外孙诘问或者刁难时,只能用手在胸前打圈表示“对不起”,让人感到亲人无声的爱原来这么深厚,导演不是把这种爱拍给小男孩看的,而是那些城市中的情感隔膜人,呼唤人们善待亲情,突出主题。

三、感动之处震撼之深

著名格式塔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曾说:“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那些赋予思想家和艺术家的行为以高贵性的东西只能是心灵。”电影中的视觉形象越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并且拥有美好的心灵,那么它无疑会打动所有观众的心。《爱・回家》里面,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的视觉形象,才如此吸引人、感动人、震撼人。

正所谓“电影的大众性使许多社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越来越确信,电影总是要反映特定时代中社会的欲望、要求、恐惧与抱负的。”《爱・回家》对现代人心理的把握非常到位,它所提倡的互相关爱、孝敬老人等最基本的儒家道德思想,十分迎合观众的家庭伦理观念。因此,不仅迎来大量的口味多元化的观众,还满足了大众对真、善、美最基本社会道德的心理渴望,自然也就引起观众极大的心灵震撼。

影片从开头就开始酝酿气氛,一直憋到最后才出现最让人感动、震撼的镜头。外婆送走外孙后,拄着拐棍,佝偻着背,独自一人走在崎岖而漫长的回家路上。没有删减的长镜头,一直把外婆从山脚下陡峭的崎岖山路,一磕一磕拄着拐杖走回家的情景,用了一个大家惯用的长镜头表现出来。镜头一直远远跟着外婆孤独的背影,爬上山坡,走过弯道,回到那个几乎坍塌的破屋。看似平缓的长镜头,却把积蓄在观众内心的感情,在这个时刻彻底爆发出来,明白爱的真意,懂得把爱带回家,在深深的感动中,引起情感的共鸣,达到心灵的震撼。

走在回家的路上作文篇8

你有没有闭着眼睛走路的经验?小时候,我最喜欢做一些“自己和自己玩”的游戏,比如在放学途中,从校门口开始,专心踢一粒石子回家,或是计算火车进站的时间,听到远远的汽笛声一响,便开始从家门口“起跑”,看自己能不能在火车进站前赶上火车啦。

那个闭着眼睛走路的“我”一脚踏进了秧田里,木屐陷进了烂泥团,天真烂漫的童年让人哑然失笑。读完这些,你的内心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大笑之后,是否增添了许多羡慕?

情景再现

图中的情景,你一定不陌生吧!每天放学后,你几乎都能看到,并且你也在这样嘈杂的人群中寻觅着自己的家人。

接着……

或许你会兴奋地奔向自己家的汽车,被装进豪华的“笼子”,直接运回了家,像贵重的行李。或许你会坐上家人的电动车、自行车,接受家人重复的“审讯”:上学表现好吧?老师表扬没?或许你会被久候的家人一把拉住,拉着走过大街小巷,拉住你看向周边小店的目光,拉住你想自己去玩的心,径直回到家……

你知道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当年在“放学路上”的情景吗?

我孩提时代几乎所有的趣人趣事趣闻,都是放学路上邂逅的。那是个最值得想象和期待的空间,每天充满新奇与陌生,充满未知的可能性,我作文里那些真实或瞎编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皆上演在其中。它的每一条巷子和拐角,每一只流浪狗和墙头猫,那烧饼铺、裁缝店、竹器行、小磨坊,那打锡壶的小炉灶、卖冰糖葫芦的吆喝、爆米花的香味、弹棉弓的铮铮响,还有谁家出墙的杏子最甜、谁家树上新筑了鸟窝……都会在某一时分与我发生联系。(摘自王开岭《消逝的“放学路上”》)

对比“放学路上”的昨天和今天,你有什么发现或感想吗?

游戏童年

放学之后,作业之余,陪你最多的应该是玩具吧?芭比娃娃、变形金刚、遥控飞机……如果有空,给你的玩具列个清单,你一定会吓一跳的。但即使是这样,你仍是不停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各种玩具。

要知道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放学

路上”玩的不是“玩具”,而是“游戏”。

下面的这些游戏,有的你可能还略知一二,

有的可能闻所未闻。如果去问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肯定会很感慨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因为那是他们放学路上最快乐的记忆。

仔细看,他们儿时游戏中的“道具”与你的“玩具”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儿呢?

心灵对话

“与父母的心灵对话”主题队会上,孩子们与父母交流着自己的内心想法,争得热火朝天、面红耳赤。

小悦走到爸爸面前,先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我家离学校非常近,只要走上三五分钟就能到,但爸妈还是天天接送,真是多此一举。爸爸,我已经五年级了,可以自己回家了,但你们仍然没有放弃对我的“保护”。你们有没有想过,什么都不放手,是用“保护”的笼子将我关成了一只“笼中鸟”,我长大以后怎么办?

这番话,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共鸣,大家连连点头。

小悦的爸爸很是委屈:

小悦,爸妈上班很忙,两人每天都要互通电话,商量是谁去接你。我们很是担心,担心你过马路会被汽车撞到,担心你会被人拐走,担心你不快点回家写作业。我们难道做错了吗?我们这是爱你呀!

小悦急了:

爸爸,我记得你说过,你小时候一放学就在外面玩,玩得爷爷奶奶到处喊着你的名字,什么时候找到你,你才回家。你像一只林中鸟一样快乐,为什么要把我变成笼中鸟呢?

小悦的爸爸提高了嗓门:

小悦,爸爸以前住在老街,哪有现在这么多汽车?再说了,家家户户都认识,你爷爷奶奶一叫我的名字,大家都像玩接力棒一样,跟着喊,我们再贪玩,也会在邻居们的催促下回到家。现在住在我们这幢楼里的,你认识几个人?时代不一样了,我们不希望你有任何闪失啊!

小悦爸爸的话得到了在场家长们的一致认同。

这个话题无法再争论下去,但小悦与爸爸谁也不让谁,你的看法呢?

我来评价:

作完评价,你一定感慨万千吧!祖辈父辈的“放学路上”充满别样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正在渐渐离我们远去。别难受,其实你也可以去品味其中的乐趣,不信,参考一下我们的“快乐菜单”。记得记下你的感受,让我们同分享哟!

想一想,怎么实施你的“快乐菜单”,才能既让自己开心,又让父母放心呢?

“放学路上”快乐菜单

一、听长辈讲那“放学路上”的故事。

二、和长辈玩那“放学路上”的游戏。

走在回家的路上作文篇9

文/寒梅

春节即将来临了,最近这些天我都会看看日历,算一算哪一天我可以回家。可越算越是心伤,假期很短,回家的路很长。

家是你我最想回去的地方,也是最期盼的地方,那里有亲人,朋友,爱人,现在却没有我的出现。

一起回家好吗?说好了一起走的,你为什么一个人先走了。为什么不等等我,我想家更想你。一起回家好吗?一路上你我做伴一路同行不好吗?为什么你要一个人先走哪,丢下我一个人独想家的温暖,苦想你的爱。

春节的钟声渐渐来临,可我还没有准备好回家的行囊,我不知道装些什么回去。是这些年的心酸吗?还是那少许的快乐,还是一身疲惫。说好了你和我同行,帮我承 载一些疲惫,让我轻松一些回去面对家人。可你先行走了,没有留下一声嘱托。带着一身轻松走了,走得那么绝情,走的那么洒脱,不管我怎么呼唤,都没有换你回头 。

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要回家了。你会在路口等我吗?当我坐在回家车上的时候,想的就是你会不会在路口等我。我知道天很冷,更怕冻坏了你,可我还是盼望在车窗那挂满冰霜的空隙间看到你,我更没想过这一次回家的路上我还是独行。

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陆续的都回家了,我还在坚持我的工作,虽然很用心但心早就飞回家乡,飞回你的身边。我想家了,我累了,更想回家了。就在我一心想念家的时候,我却没有想过家还在不在了,我还有家可回吗?

回家-------我还能回家吗?家里还有谁在啊! 我回与不回是不是不重要了,我徘徊在路口却不知道回家的方向,我流泪了,家不在了,今年的春节我孤独一人。才知道有家多好,有家多暖,有家该有多幸福。可我没有家了,没有妈妈了。我羡慕你们还有老妈健在,陪在老妈老爸的身边你们有多幸福,好好珍惜吧!

2014-------我不知道能不能回家了,更不知道心里的家在哪里,也许我从此流浪,再没有归宿。 新的一年里我希望家在我心里存在,还有家的概念。没想过在外流浪了二十几年却把家丢了,更没想过妈妈离开了我。现在想起了家,可家却不在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作文篇10

人生,一边是长路漫漫,虎啸蛇游;一边是笔直的大道,鸟语花香。一边是荆棘密布,险象环生;一边是青山叠翠,月白风清。一边是孤寂前行,无人结伴;一边是欢声笑语,还有相依……面对直路与弯路,你如何选择?如果我们给自己一个目标,并把方向针放在不远方,努力朝着那个方向去奋斗、前进,相信我们一定会有一种成就感的。

——题记

手伸进兜里一摸才发现,我只剩下那一个一元的钢蹦。从这个地方要想坐车回家,至少要两块钱,我发觉我的脸色在一瞬间变成了紫茄子。10公里的路,叫我怎么办呢?我现在才明白什么叫“一文钱憋倒英雄汉”。

事已至此,只好走到一半的时候再坐车回家。只要5公里,只要5公里而已!这么盘算着,我手握一元的钢?踏上了回家的路……

火辣辣的太阳高高悬挂在我的头顶上,把我烤成了一个“烧鸡”——全身直冒油。骄阳似火,这该死的太阳,连着一个星期不出来,偏偏在我遇难的时候出来了!如果我是后羿,非得把它给射下来,幸灾乐祸的家伙!

走不动了,坐在路边树下歇一歇。我使劲攥住手里想坐车的那一元钢?,劝它再忍一忍,等走过前面的那个路口。

一点一点地挪动着干尸搬的尸体。走啊走,一辆“公车”停在我的旁边,几个乘客上上下下,我捏着钢?要走上车,脚到了车门又停了下来,耳边响起一个声音,“上车了,一块五啊!”

我只好尴尬地把迈上的一只脚缩回来。毅然决定地转会身子,继续往前走。

本来已经没有了力气,本来已经再迈不动一步,但那紧紧握在手里的那一块钱却为我添了劲儿——我的身体是累,但是我心里却有底。因为爸爸曾告诉我“如果在人生道路上,你在为你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的同时,因为休息而停滞不前的话,别人就会超过了你”。“不,我不能半途而废”这个信念激起了我奋勇前进的步伐。

走,再走,终于走完了一半的路程。掏出一元钱,想坐车了,但是手又伸回来。一半的路程走完了,剩下的路程也能走完。再走,再走。再走一步就坐车……·

一步……两步……三步……

头昏沉沉,身轻飘飘,腿软绵绵……当我实在走不动一步,停下脚步,抬起头时,忽然我已经到了家门口。

我手里还攥着那一块钱。它是我创造奇迹的动力,它是我为自己目标而前进的动力。贝多芬因为有了目标而写了那么多交响乐;托尔斯泰因为因为有了目标而成为了文坛的传奇人物;海伦·开了因为有了目标而努力去与黑暗作斗争;人因为有了目标,而让我们感到无比荣耀。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