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考试反思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8 06:52:30

高中数学考试反思总结

高中数学考试反思总结篇1

关键词:高中物理;试后反思;现状;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4-0036-5

1 问题提出

在每次考试结束后,物理教师们常常积极对考试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和反馈,对考试系统性、整体性、试卷以及学生总体成绩进行分析,对学生理解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等能力现状进行总结,而学生在考试后的自我总结和反思却往往被忽略。对于学生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考试后更重视分数和排名,而忽略了通过考试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的过程,致使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很难做到举一反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导致“会的内容仍然会,不会的内容还不会”,不利于自身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甚至会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

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做好物理试后的总结和反思,进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是值得广大教师关注和重视的,减少学生存在“题目讲多次仍然不会”“题目错了多次仍然错”的现状,使考真正达到检测学习效果和学习方法、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查漏补缺的目的。

2 研究方法

本文中,笔者旨在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当前学生在高中物理试后反思效果的现状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调研,得出高中物理试后反思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给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3 研究内容

钟志贤老师在《基于信息技术的反思学习》[1]中根据反思过程中不同的性质与作用,将反思能力分为了:反思意识、反思技能和反思毅力。因此,在本次调研过程中,笔者围绕学生的反思意识、反思技能和反思毅力3个方面进行问卷设计。

本次调研选取某中学高一年级5个班级共计2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于某一次阶段性考试结束之后发放调查问卷,开展调研,依据调研结果,提出改进策略。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共197份,有效率为98.5%。

3.1 关于高中学生试后反思意识的调研

在对高中学生物理试后反思意识进行调研时,笔者提出了以下4个问题,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发现,有47.71%的学生在下发试卷后“查看自己的错题,并分析错误原因”,有52.29%的学生选择“比较自己成绩的高低”或“都不太关注”。由此可见,仍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在考试后忽略对自己的反思过程,成绩高低是他们首先关注的问题。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可以发现,在考试失败时,有50.76%的学生表示“总是会”或“经常会”进行总结与反思,有49.24%的学生表示“偶尔会”“几乎不会”或“完全不会”进行总结与反思。在考试成功时,有36.04%的学生表示“总是会”或“经常会”认真进行总结与反思,有63.96%的学生表示“偶尔会”“几乎不会”或“完全不会”。由此可见,考试后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不会在试后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特别是当考试相对成功时,更容易忽略对考试的总结与反思。由此推断,这也是造成学生考试后不会的题仍不会、做错的题仍然错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对学生认为“考试后自我反思的意义如何”这个问题进行调研,发现仅有37.06%的学生认为“非常有意义”,62.95%的学生认为“有一定意义”或“毫无意义”。正是由于学生对自我反思意义的认识不够充分,导致学生试后反思意识的淡薄。

另一方面,我们也对物理教师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行调研,如图5、图6所示。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考试后约有65%的物理教师会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并教给学生进行试后反思的能力与方法,然而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老师往往会忽略这个问题。因此,部分物理教师对试后反思的忽略或指导欠缺也是造成学生试后反思意识和反思技能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对高中学生物理试后反思意识的调研,我们发现,考试后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忽略试后的反思,尤其是在考试成功时,忽略试后反思的情况更为严重,这也是造成部分学生多次重复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对试后反思不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试后反思的意义认识不足,从教师引导方面,也可以发现,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忽略引导学生进行试后反思以及对学生反思技能与方法的指导。

3.2 关于高中学生试后反思技能的调研

如图7、图8、图9、图10、图11所示,笔者对高中学生的试后反思技能进行调研。

在对高中学生试后反思技能中的评价技能进行调研时我们发现,在每次下发试卷后,有25.38%的学生“会立即更正自己的错误”,有44.67%的学生“会与身边的同学讨论试题中自己的错误”,有29.95%的学生“等待教师进行讲评”。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学生会通过自己更正或与身边同学讨论的途径认识和分析自己试卷中的错误,能够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考试情况进行总结反思。然而,也有29.95%的学生不会进行总结和反思,只是等待教师的讲评。

高中数学考试反思总结篇2

一、对试题考点的分析

考试就是考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也就是考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掌握在于对定义、概念、定理等的正确理解,应用在于对基本知识点在不同题型中的灵活运用,所以在试卷分析过程中要做到:

1.对每一道题的考点进行分析,找准知识点在第三学段(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应用)中的位置,再联想相关的知识。

2.对知识进行分析的同时也要考虑与之相关的题型和解题思路。

所以平时对知识点的梳理和对题型的总结积累很重要。

二、对自己学习环节和学习方法的分析

学习共有五个环节,环环相扣,螺旋上升。对每个环节都要做认真细致的分析。

1.预习

预习是否有针对性?是否带着问题去听讲?是否初步理解其基本内容和思路?如果发现新课所需的某些旧知识欠缺或遗忘,是否查阅、补习?做习题时,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之处,是否会做简单的预习笔记,以便听课时用?

2.上课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在这一环。是否带着问题上课?是否紧抓老师思路?是否要当课堂主人?是否养成笔记习惯?

3.复习

复习是学习过程五环中的中间环节,承上启下,十分重要。在复习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对知识运用的技巧,进而使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系统化,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为自己所有。是否有多种形式复习?复习是对信息的重新编码,可用多种形式复习整理知识,不必一味机械重复。是否当天进行复习?听讲之后尽早进行复习,可减少遗忘。同时可清楚知识前后的联系和规律。是否单元系统复习?一般在测验和考试之前进行,这种复习重点领会各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并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对错题进行再次练习被证明是提高成绩的法宝。

4.作业

通过做作业,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而且学生可以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有利于其能力的培养。是否先复习后作业?先看书,后做题。是否认真高效检查?做作业态度要认真,独立完成,注意审题,言必有据,推理严谨,写字工整,最后要检查作业是否有遗漏和错误。

5.小结

测验与考试前后,是学习小结的时机。通过小结,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对今后的学习有促进作用。是否进行系统小结?通过系统小结,使自己的知识系统条理化,实用化。做好小结,迎接考试。是否正确对待考试?考试时认真审题、紧张而不慌乱、沉着而不懈怠、卷面整洁、书写工整、步骤完整、格式正确。

以上五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要达到提高学习效率之目的,必须认真分析。

三、总结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制订新的计划和阶段性奋斗目标

学生做试卷分析后,要有具体的措施。数学成绩的提高,数学方法的掌握都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分不开,因此,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听讲、阅读、探究、作业。听讲:应抓住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听讲时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笔记。每堂课结束以后应深思一下,进行归纳总结。阅读:阅读时应仔细推敲,弄懂弄通每一个概念、定理和法则,对于例题应与同类参考书联系起来一同学习,发展思维。探究:要学会思考,在问题解决之后再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甚至改变条件或结论去发现新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应当将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以形成自己的思维规律。作业:要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再动笔,做会一类题领会一大片,作业要认真、书写要规范,只有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学好数学。总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小的细节注意,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把数学学好。

高中数学考试反思总结篇3

一、复习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问题之一:只关注试题,忽视对双基的理解掌握

数学是由概念和命题组成的逻辑系统,基本概念是使整个数学体系连成一体的支点. 有些同学在复习过程中忽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去透彻理解基本概念的含义,不去透彻理清定义、公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觉得课本上的定义及公式没多大意思,且题目很简单.他们把课本放在一边,在没有扎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去做一些自己认为有难度、有意思的习题, 结果在答题过程中出现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的现象.还有一些同学在考试中难题得分还可以,简单的题目反而失分严重,特别是在一些易忽视的问题上,往往是“倒一大片”.如有这样一道简单的函数概念选择题“函数y=f(x)的图象与直线x=a的交点个数为( ):A.必有一个;B.一个或两个;C.至多一个;D.可能两个以上”,由于没能掌握好函数的概念,有超过半数的同学选错答题.(正确答案为C)

问题之二: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忽视知识间的联系与差异

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学习数学就是背公式、套题型,在复习过程中只会单一地死记知识点和硬套各种解题方法,忽视知识相互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不能对已有知识、结论融会贯通,导致相关知识的相互割裂,继而无法从学科整体意义的高度和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去考虑问题.

如把解“若a、b是方程2x2-4x+1=0的两个实根,求(ab)·(a2+b2)的值”的方法“运用韦达定理a+b=2,ab=1转化……”生搬硬套到解“若a、b是方程2(lgx)2-4lg x+1=0的两个实根,求lg(ab)·(logab+logba)的值”上,结果直接得出“a+b=2,ab=1”这个错误的结论,且在得出这个结论后无法继续解答下去.

问题之三:盲目解题,不注意归纳总结

很多同学在复习过程中缺乏一种“以原理指导过程”的学习习惯,试图把数学学习归纳成一个套定理、代公式的机械过程!认为复习就是做题,于是天天毫无针对性地做题,把自身变成了做题机器,除了做题,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做. 甚至不知道做题的目的是什么,有时做了也不理解,不知道做对没有.具体表现为“鏖战题海”:做一题丢一题,多而不精,顾此失彼,只注重做题的数量而不注意归纳整理.这部分同学不知道解题训练的关键是要善于总结和反思.久而久之,题目看了不少、练了不少,但解题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白白浪费了宝贵的精力和时间,还会使自己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恶感.

问题之四:粗心大意,答题缺乏严谨规范

每年高考阅卷中,考生“会做但不能做(全)对”的现象大量存在.不少考生因粗心大意、缺乏严谨规范或其他非智力因素造成大量丢分,主要有:

1.审题错.如,看错“真命题”与“假命题”、看错“空集”与“非空集”、看错“属于”与“不属于”、看错“存在”与“不存在”等;主观臆断,认为题目很熟悉,反方向理解和推理题意,致使答案南辕北辙.

2.笔误多、数据抄错.

3.运算错. 没有认识到“思路诚可贵,运算价更高”的道理.除在运算公式时记忆出错、运算上粗心大意外,在运算路径、程序上不细心设计,在计算方法上弃简用繁. 没有意识到运算的作用不仅是求出结果,有时还是辅助证明,是思维能力与运算技巧的结合.

4.推理论证不规范.如每年高考有关立体几何的论证题中,因为“跳步骤”推理或推理杂乱无章,使很多同学丢失三分之一以上的分数;代数推理论证中“以图代证”,尽管解题思路正确甚至很巧妙,但由于不善于把“图形语言”准确地转译为“文字语言”,导致得分很少;有关三角函数图象变换的试题,许多考生“心中有数”却说不清楚,扣分者也不在少数.

问题之五:眼高手低,实战能力差

高三同学(尤其是补习生)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浅尝辄止. 因为课堂上讲的很多题目都似曾相识,故认为自己都懂了,且觉得没新意,嫌老师啰嗦,不太愿意听老师的详细讲解;自习中对待试题不求甚解或只看不做,认为只要有思路,考试时只需认真点就可以正确作答了;练习中容易题不愿意做(觉得简单),难题不想全力以赴去做(希望老师讲),导致考试中常常出现难题不易得分,容易题又因为丢三落四或答题过程不规范、不严谨而丢分.总之,眼高手低的习惯造成了“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倒”的局面.

问题之六:时间加汗水,高耗能低收效

一些同学在学习中不乏满腔热情和坚强的意志,但由于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学习,所以成绩始终不理想,付出多收获少.主要表现为(1)“学而不思”—— 过分依赖老师,不习惯自己归纳反思;(2)“思而不学”——不听讲不交流,习惯埋头做题,钻牛角尖;(3)不注意劳逸结合,一味拼时间和体力,打疲劳战,每天挑灯夜战至深夜,导致白天昏昏沉沉,学习效率低;(4)不能保持积极的心态,情绪浮躁、波动大,学习状态不稳定.

二、优化我们的学习方法

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逐条对照,认真反思自己是否存在相关方面的问题,对自己的不良习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改进我们的学习方法.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通过反思与实践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复习中要多接受老师的提醒,重视在考试或做作业的过程中吃的“苦头”、栽的“跟头”,学着用“放大镜”来寻找我们在考试、做习题中所犯错误的“蛛丝马迹”,以确保以后不犯相同的错误. 另外还要从以下几方面优化我们的学习方法.

1.潜心进入状态,提升学习境界

在学习中通过看书、听讲、看题、做题等方式学会与书交流,品味欣赏数学前辈的智慧, 感受数学的逻辑美、简洁美、对称美……通过美的感悟和解题的成功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并在思考中学习数学,在理解中感悟数学,在运用中体验数学.

2.“学”“思”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千多年前孔子这一圣言就道出了学习的奥秘所在.法国大文豪雨果也有句名言:“学问,学问,一学二问,不学不问是愚人!”可见学习中 “学”“思”结合的重要性.我们在学习中既要注意充分接收老师传递的各种信息并及时加以整理消化, 又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如:一方面多思考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听题解题后多思考、多回味、多发散,形成知识与思想方法网络.如在解完一道题后做如下总结:通过这道题,我在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上有什么新的收获?解这一类型题还有哪些方法?这一种方法可以解答哪些类型?如果把这道题的条件改变一下能演变出怎样的题型?不是做了十道题才会一道题,而是通过研究一道题学会了做十道题.再者,对同类型题,只要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熟练了,就不用再重复地做这类题型了,应转而做其他类型的题目. 做的题目类型越多,视野就越开阔.

另外,不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一味拼时间和体力,打疲劳战.

3.归纳反思,构建知识与思维网络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人成长的公式: 成长=经验+反思. 无数的事实表明懂得“三分考试,七分反思和总结”的人才会有提高,没有总结的人永远不会有提高;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安慰自己,以“不小心”进行掩盖;高考的成功者,往往是考试中犯错最少的考生.考生在高考中所犯的错误,正是他们平时最易犯的错误.

除前面提到的通过听课、解题来进行归纳反思外,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归纳反思.

(1)单元复习反思:每个单元每个专题必须做好全面细致的归纳,并把它们一字不漏地记入脑中. 即使参考书上有现成的归纳总结,也要认真对待. 各单元各专题的归纳总结最好能自己做,因为在做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提高了对课本的熟悉程度,而且可能重拾已遗忘的知识点,或对某个已熟记的知识点又有新的理解.

(2)学生应注意,考试后的总结、反思是否存在以下问题:①课本不熟,基础不牢;②审题不细,判断失误;③表达不准、不规范;④分析不透,应用知识不够灵活;⑤易受干扰,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⑥解题速度慢,考试时间分配不当,应变能力差,不会作出及时的调整;⑦考试策略失误,会做的容易题、中等题没有拿到高分;⑧解题时没有掌握方法规律,找不到切入点;⑨卷面不整洁;⑩心理压力过大、太紧张、没有信心,总担心考不好等.如存在上述问题,应及时制定改进与改正措施.

4.建立错误录,常回头看看

可以将错误进行分类,这样做有利于科学、系统、高效地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1)知识性错误:a.审题不严, 概念不清;b.忽视特例或隐含条件;c.记忆模糊, 公式、性质混淆;d.运算错误……

(2)逻辑性错误:a.错误假设与虚假论据;b.推理不当,不等价变换;c.偷换概念,思维混乱;d.考虑不周,分类不当……

(3)策略性错误;a.方法不当,小题大做;b.不能恰当地转化命题……

(4)心理性错误:a.心态不稳; b.意志不坚……

我们应根据错误录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准出错的症结所在,分析问题是属于知识上、逻辑上、能力上、心理上还是策略上的?多向老师、同学请教.尽可能地找一些有针对性的试题反复训练, 直至过关. 结合小专题训练、再进行过关训练各个击破. 做聪明人, 不犯相同的错误.

三、重视应考的方法与技巧

一流的数学能力+一流的考试方法和技巧=顶尖的成绩;

一流的数学能力+二流的考试方法和技巧=二流的成绩;

二流的数学能力+一流的考试方法和技巧>二流的成绩!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目前的高考只能是通过统一的书面考试来评价和录取学生,因此对考试方法的研究也是我们复习备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同学们足够重视:

1.不同题型应试技巧指导

(1)解选择题的注意点

解题策略——不择手段(千万不要“小题大做”):灵活运用特殊法、排除法、数形结合法、逻辑推理法、猜想验证法等解题,充分利用题设和选项两方面所提供的信息量来作出判断.一般来说,能定性判断的,就不再使用复杂的定量计算;能使用特殊值判断的,就不必采用常规解法;能使用间接解法的,就不必采用直接解法;对于明显可以否定的选项,应及早排除,以缩小选择的范围;对于具有多种解题思路的题目,则宜于选择最简捷的解法.

(2)解填空题的注意点

由于填空题只注重结果而不关注过程,即不像解答题那样可以得步骤分,故其答案的标准与完整就显得尤为突出,因此答题时一定要注意答案准确完整.在高考填空题中,除少数题可以采用间接解题法(如特殊值法)求解外,大多数题都没有间接方法可言,更是无从猜答,如计算型(尤其是推理计算型)和概念(性质)判断型的试题等,解答时必须按规则进行切实的计算或者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演和判断.在高考的数学填空题中,有少量的开放型试题,包括探索型填空题、组合型填空题和多选型填空题,需要我们在考前多适应.值得一提的是,熟记教材、资料和平时训练中有关的特殊性质、特殊例题、特殊结论等,在解填空题中直接运用,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解解答题的注意点

解解答题一般是经过一系列的连续化归与变形,将复杂的问题不断地转化、分解为简单问题,直至求得最终结果的过程. 基本策略包括按步思维,程序解答;回归定义;分析转化;数形结合;函数思想;分类讨论;反面入手;特殊突破;重视通法等.基本程序为首审题——审清题意,发掘隐含;次探路——探求解法,整合化归;三表达——整理叙述,简明规范;后回顾——及时检验,完整表述.

由于解答题要求给出解题过程且分步给分,故同学们须力求准确写出解答全过程,即使不能求出最后的结果,也要力所能及地抓好关键步骤——学会踩点得分、分步得分、跳步得分等技巧.

2.应考中的“六先六后”原则

(1)先易后难;

(2)先熟后生;

(3)先同后异——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

(4)先小后大——先做信息量少、运算量小的题目,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

(5)先点后面——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步步为营,由点到面;

(6)先高后低——对同等难度的题,可先做分值高的题,再做分值低的题.

3.避免出现“难题久攻不下,容易题无暇顾及”的被动局面

(1)熟悉考试题型,合理安排做题时间

一般来说,花在选择题、填空题上的时间不宜超过50分钟,力争高效地完成选择填空题. 避免在一道习题上花大量时间(防止隐形丢分),争取留下一个多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处理后面的大题,因为大题意味着不仅要思考,还要推理、运算等.

(2)学会取舍,敢于放弃

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取舍,为的是确保会做的题目一定能够拿到分,部分不会做或不太会做的题目尽量多拿分,估计很难做出的题目,尽量少投入时间或者干脆放弃.

(3)注意跳步作答

解答题中,如果前面的小题不会答而后面的小题有能力解答,则可以跳过前面的小题,直接解答后面的小题(可以运用前面的小题的结论).

4.注意“少失分就是多得分”

在高考中真正拉开考生档次的不是难题,而是中低档题;难题得分少是共同的,往往是容易题丢分多造成了差距.“做好基本题,捞足基本分(80%)”是高考成功的秘诀.要认识到“基础题零失分,爬坡题夺高分”是获得高分的关键.在考试中须做到:(1)容易题不丢分;(2)中等题拿高分;(3)难题踩点得分.

5.保持良好的考试心理和身体状态

高中数学考试反思总结篇4

一、数学的有效学习需要兴趣的引领数学更多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枯燥乏味的,这就需要不断地给学生加油鼓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动力.在课堂教学上,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数学问题还原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平时的生活之中,在数学课上去研究现实问题,兴致油然而生.在问题的解决上,让学生由浅入深,不断地产生小有收获的成就感,不断地增加解决问题的欲望,久而久之,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厚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慢慢地提高了.

二、数学的有效学习需要系统性

在一章内容学习结束时,要求学生自己对本章知识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其实章节知识点的总结在很多数学辅导书上都有现成的,不怕学生去抄袭去参考,要引导学生去比较分析,把参考书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自己动手把它们理顺,这样,一个参考整理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系统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我们虽然不强调应试教育,但是目前高考仍是无法避免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关键还要看考试成绩.那么,学生要想在一次考试中获得成功,就必须知道考试是如何考的,试题是如何出的.比如说单元过关检测,在检测之前让学生去出一份单元过关检测题,学生要想完成这样一份试卷就需要反复思考与研究:哪些知识点是考点,哪些题型有可能考到.因此,要引导学生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整个试卷形成的过程就是学生对知识点系统学习的过程.

三、数学的有效学习需要教师的点拨我省实行素质教育以来,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十分充足,除了正常的作业之外,学生还可以有很多时间去研究数学问题,特别是高一高二的学生,在跟上老师的进度的同时还有更多的时间搞一些课外研究,于是问题就出现了:要么研究的问题超出学生目前所学的范围,要么就超出高考的范围,由于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所以这时就需要教师的点拨与救助.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与疑惑,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间问题、学生个性问题等.鉴于这个问题,也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课下学习的有效性,我借用校本课程的时间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问题,程序大体如下:第一,将问题展示在黑板上,教师分析点评,不属于正常教学范围内的问题一律封杀,告诉学生此类问题暂时不要涉及,以免无谓地牺牲学习时间.属于正常范围的问题先让数学成绩拔尖的学生“爬”黑板;第二,对于学生“爬”黑板得出的答案,先让提出问题的学生分析点评一下,看看理解得如何;第三,就两个学生的解答与分析,教师在全体学生面前给出面批,指出优点与不足,指出问题所涉及的重点知识与经典方法,同时对于黑板上所出现的低级错误与步骤等问题提出善意的批评与提醒.这样的课堂一周一次,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及时地解决问题,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

四、数学的有效学习需要不断地反思总结

高中数学考试反思总结篇5

第一,复习应明确方向,减轻备考负担。

1.教师应认真研读《考试说明》中的要求,明确“考什么”。《考试说明》是省自行命题学科高考命题的直接和主要依据,也是考生复习迎考的指南。高考试题都能严格遵循考试说明,选材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宽角度、高视点、多层次地考查了数学理性思维。试题既重视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够考查考生继续学习所必须具备的数学素养和潜能。新课程新增内容的考查充分,难度不大,而被新课程删减的内容试题中一律没有出现。客观题知识点清楚明确,不堆砌组合。因此,教师一方面应对比教学内容,对不作要求的内容不必花费时间与精力。另一方面,对试卷构成的结构、题型的变化等,教师应认真研读,细心揣摩。

2.教师应强调学生对重点主干知识要加强理解,多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思想,揭示数学本质。多年来,支撑高中数学学科知识的常考常新的主干知识,如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导数及其应用,仍然是考查的重点。值得注意的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功能体现在给学生减负,高考试题在基本覆盖所有章节内容的前提下,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在解答题中考查的三角恒等变换和解三角形、概率统计、空间线面关系、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等内容,均是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层次要求恰当,试题均可用常规常法和通性通法来解决,淡化特殊技巧,但是考生要完整准确地解答,则需要有扎实的双基和良好的数学素养。因此,教师复习时要注重基础,不要盲目提高复习要求,注重对通法的理解和掌握,要注重回归课本。

第二,复习应突出数学内容的重中之重。

1.高考试题历来突出数学知识的主干,重点内容重点考。因此,削枝强干抓重点,是冲刺阶段数学总复习的重中之重。在代数部分,重点考查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导数及其应用、三角函数图像、性质及简单的三角变换、概率与统计中的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数列中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内容;立体几何着重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和空间向量方法;解析几何则着重考查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等。

2.对于高考中必考的内容,难度又不太大的,主要是以专门训练为主,尤其要重视中档题训练。容易题和中档题是试卷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得分的主要来源。不要过多做难题,而应定时定量做一些客观题和中档题,训练速度和正确率,争取多得分。例如:选择题、填空题在数学科中的比例较大、分值较高,在冲刺阶段很有必要有设计这方面的专题进行复习,强化对解答选择题、填空题方法的教学与指导。选择题的训练,重点在答题的策略性、合理性和迅速性。三角函数的训练,突出考查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三角公式的应用和解三角形,常常与平面向量相结合。近几年,这类题大部分难度不大,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再集中训练,就可以有较大的提高。概率解答题一般难度也不大,准确理解和把握题意是关键。在高考中,往往是审题决定成败,一旦审题出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建议同学们在审题时首先弄清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其次注意题目的隐含条件,然后弄清各条件与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列出关系式求解。对题目中的特殊条件可用笔圈出,以提醒自己。若时间允许,在解题完成后可再审一次题,以防遗漏。立体几何的训练、试题考查的核心和热点仍然是考查空间图形的线面关系及几何量的计算。

3.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综合试题,是高考数学试题的主要特点之一。建议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专题训练:(1)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综合问题;(2)概率综合题;(3)立体几何与向量的综合;(4)解析几何与向量的综合;(5)函数、导数与不等式的综合;(6)选择题的解法;(7)探索性问题;(8)高考数学创新题;(9)数学思想方法专题。

第三,复习应突出典型问题分析。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的不同,在应用一些概念、性质、定理、公式解题时常忽略解题基本原则,导致漏洞百出。如解对数问题先考虑定义域再变形转化的原则;解直线与二次曲线位置关系问题时必须考虑直线斜率不存在情况的原则;解排列组合混合应用题先组合再排列的原则,空间向量方法求角和距离时对答案进行技术处理的原则、函数有若干个单调区间不能求并的原则等。忽略挖掘问题的隐含条件而造成解题失误的也很多,如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等号成立的条件,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中对公比q的要求,一元二次方程有解的条件,轨迹中的范围、倾角的取值范围等都是学生解题中易出现问题的地方。

第四,复习应突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再挖掘。

复习中,应突出课本例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和应用,重视课本习题潜在功能的挖掘与利用。冲刺阶段要指导学生回到课本去,依“纲”固“本”,挖掘课本的潜在功能,对课本典型问题进行引伸、推广,发挥其应有作用。

第五,复习应教会学生反思,提高训练效率。

数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做题,但做题不是搞题海战术,要通过一题联想到很多题。一节课与其抓紧时间大汗淋淋地做二三十道考查思路重复的题,不如深入透彻地掌握一道典型题。例如深入理解一个概念的多种内涵,对一个典型题,尽力做到从多条思路用多种方法处理,即一题多解;对具有共性的问题要努力摸索规律,即多题一解;不断改变题目的条件,从各个侧面去检验自己的知识,即一题多变。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训练后,要反思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知识点、分析题设条件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训练后,要注意反思所用的方法,认真总结规律,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样有利于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训练后,回忆与该题同类的习题,进行对比,分析其解法,找到解这一类题的技巧和方法,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训练后,更要反思题中易混易错的地方,总结经验,提高辨析错误的能力。这样可以避免太多的重复,充分发挥训练功能,提高训练的效率。

高中数学考试反思总结篇6

【关键词】六顶思考帽;BBS研讨;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1―0101―04

一 研究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1 BBS交互研究综述

网络的普及为网上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目前,各高校教学纷纷开展网上教学,BBS是师生、生生交互的重要途径,其使用面非常广。但众多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利用BBS开展研讨具有突破时间局限的优势,但往往效率低下,收效也不理想。如何有效利用BBS开展研讨,提高研讨的效率和效果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广大师生的难题。

关于BBS应用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都给予了不同的关注,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BBS交互的特性和认知层次特征进行了理论研究。二是对BBS交互成员的参与程度和活动特点进行研究。有学者依据成员的特点(Taylor,2001)将学习社区中的学习者分为积极参与者(Worker)、观望者(Lurker)、逃避者(Shirker)三种[1]。有学者从促进学习者参与积极性的角度提出了课程论坛交互行为的促进策略(况姗芸,2006)[2]。三是根据个案研究结果提出一些相应的教学活动基本结构图(徐国保,2008)[3]。

总的来说,学者们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证实了BBS交互的有效性,同时提出了一些提高成员参与的积极性的具体策略和方法,但针对如何提高研讨质量和效率这一问题,已有研究结果往往强调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工作量过大,往往难以有效实施。

2 “六顶思考帽”研究综述

六顶思考帽是英国学者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博士1985年提出的一种思维训练模式,或者说是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模型。它提供了“平行思维”的工具,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它主要包括白帽、红帽、黑帽、绿帽、黄帽、蓝帽,分别代表事实资讯、直觉、警示、创新、乐观和调控等思考角度。运用博诺的六顶思考帽,将会使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使团体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使每个人变得富有创造性。

“六顶思考帽”思维训练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从理论到课程化开发的过程,目前被世界上许多跨国公司采用。世界上55个国家,超过150万人成功地完成了六顶思考帽研修班课程[4]。随着学校教学策略改革的推进,六顶思考帽也开始被引进到教学中,以促进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利用中国知网,以“六顶思考帽”为关键字对2000年至今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其中摘要中包含了“六顶思考帽”的期刊论文及博硕士论文共有25篇[5],其主要内容涉及到“六顶思考帽”基础知识介绍和应用实证研究,而实证研究的实验情境均为传统情境,针对网络环境下进行相关的研究目前并未看到。

3 本研究关注的问题

针对BBS研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低效质差、教师工作量巨大的现象,本研究关注利用“六顶思考帽”的思维方法对于组织BBS研讨的作用以及“六顶思考帽”的使用方式。具体关注的问题有:

(1) 采用“六顶思考帽”的方法开展BBS研讨,学生参与研讨的积极性是否有影响?

(2) 采用“六顶思考帽”的方法开展BBS研讨是否能提升研讨效率和研讨结果的水平?如何使用效果更好?

(3) 采用“六顶思考帽”的方法开展BBS研讨是否能提高研讨结果的水平?如何使用效果更好?

二 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

1 研究过程

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提出了教学实施过程模型(图1),然后于2008年10月至2008年12月间在教学中进行三轮的试用、反思和修改完善。三轮教学实验结束后,研究者对研究中涉及的学生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最后结合系统平台的数据记录进行数据分析,利用“三角互证法”保证研究的效度。三轮教学实验的过程模型如图1-图3示:

2 学生被试

本研究的学生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的本科生,共84名,均为住校生,他们均选修了《网络教育应用》这门课程,课程教学每周面授一次,其余时间借助教学平台blackboard进行网上交流。学习者均有网上学习的经验,积极主动性比较强,计算机操作非常熟练,每人均有个人电脑,且已连入互联网,能随时连上教学平台。

3 研究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1)在线教育平台blackboard后台数据库自动记录的各种师生活动数据;(2)对研究者的问卷调查;(3)与研究对象交流的访谈记录。

三 结果分析和讨论

1 “六顶思考帽”对学生利用BBS参与研讨的积极性的影响

统计平台BBS记录,发现学生被试100%参与了采用“六顶思考帽”方式的研讨,这与以往采用“自由讨论”方式进行研讨有显著差异。表1中人均周发贴数是指平均每人每周发贴的数量,人均周点击讨论版的数目是指每人每周平均点击讨论版中各功能选项及各贴的次数,这一数据可以反映出学生浏览贴和发贴的参与程度,也反映出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

关于“六顶思考帽是否让你觉得研讨更有兴趣”这一问题的调查,84%的学生被试表示赞同。甚至有学生被试在网络教学平台的自由发言区域发出了如下感概:“在我看来,这是我上大学以来最有趣的学习方式了。”、“思想交流异常激烈,简直是史无前例啊~”、“戴帽思考简直象做游戏,真是太有趣了。”[6]

综合分析以上数据,不难得出:学生被试普遍欢迎采用“六顶思考帽”的方式进行BBS研讨,他们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显著变强了。

2 “六顶思考帽”与利用BBS进行研讨的效率

关于利用“六顶思考帽”开展BBS研讨能否提高研讨效率的调查表明:三轮实验的结果各不相同,差异非常大。其中第一轮实验认可度较低,第三轮实验的认可度较高。具体如表2所示:

具体分析学生被试在平台中的发贴数据,结果如表3示

据表3可以看出:

在第一轮实验中,学生被试发贴总数非常多,首发贴数也相当多,但发贴内容与自己所戴思考帽相符的比例较低,同时发贴相似度较大,复贴中反驳贴的比例也较大。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学生被试在共同的讨论区中发表言论,学生被试交互对象众多,导致发贴容易被淹没,于是有了较多内容相关或相似的发贴出现,这一现象进一步加大了后续的讨论工作量,更加大了蓝帽的控制管理难度,有些混乱的讨论局面进一步干扰了学生被试的思考角度,造成部分学生被试发言与思考帽不相吻合的局面,从而降低了“六顶思考帽”的应用效率。

在第二轮实验中,由于不同的思考帽配对成组进行讨论,学生被试的交互人数得到了控制,蓝帽开始发挥效用,总发贴数和发贴相似度都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学生被试在发贴时内容与自己所戴思考帽相吻合的比例上升了,而学生被试在复贴时试图去反驳他人的努力也减少了,保证了各顶思考帽能更好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第三轮实验中,佩戴不同思考帽的学生被试被要求首先进入相应的专门讨论区进行讨论,然后再到公共讨论区与其他思考帽进行讨论。从BBS数据中可发看到,学生发贴量的总数减少了,但发贴内容的相似度也降低了,从而让学生被试能在同样的时间内浏览更多不同的观点并进行交互,同时,由于开辟了各顶思考帽的讨论专区,学习者发贴内容与所戴思考帽不相符的比例大大降低,学生被试的角色意识更强烈,试图反驳他人观点的努力也降低了,进一步促进了各顶思考帽的深入思考和平行交流。

学生被试的访谈结果亦对以上分析起了支持作用。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虽然使用“六顶思考帽”讨论方式对学习者参与研讨的积极性会有所影响,但不同的使用方式导致的结果各不相同,其中第三轮实验的使用方式最有利于提高进研讨效率。

3 “六顶思考帽”与利用BBS进行研讨的效果

访谈中,不少学生被试表明:利用“六顶思考帽”进行BBS研讨时,自己会更加仔细地思考,会反复斟酌自己的话。在这个过程中,思路越来越明朗,越来越清晰。还有不少学生被试也表示这种方法能促进他们开动脑筋,站稳立场,以免被人讥笑和反驳。可见,“六顶思考帽”方式有利于促使学生被试在发贴时多一些思考,从源头提高BBS发贴的质量。

问卷调查中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分析BBS中的各贴,发现在三轮的实验中,有一些句头语使用频率较高,具体如表5所示:

相对而言,在第一、第二轮中句头语集中的程度不是太高,在第三轮实验中,在思考帽专区中句头语集中的程度也非常有限,但在公共讨论区,句头语的集中度非常高。从这些句头语来看,可以看出,在第一轮实验和第二轮实验中,学生被试的个体行为倾向性非常明显。尽管学生被试被要求在发贴时要在主题中注明自己的帽子颜色和主要观点,但在发言中几乎没有人主动强调自己的帽子颜色。在第三轮实验中,学生被试会比较自觉地在发言中提到自己所戴的思考帽颜色,而在公共讨论区,可以很显著地看到各种颜色的帽子的总结性观点,各种颜色间的研讨组织条理性比较强,比较少出现互相对抗、互相反驳的话语。综合分析表3及表5,不难得出结论:第三轮教学实验中发贴者的角色感比前两轮中要强。从最终的讨论结果也可以看出在第三次实验中,学生对于方案的修正意见更为全面。

综合表3-表5,可以得出:在第三轮实验中,学生被试发贴时思考更多,角色定位更为准确,彼此间更少对抗,更多共通,这些因素的存在促进了研讨效果的提高。

四 结论与讨论

“六顶思考帽”是一种平行思维的训练模式,他有利于清晰化讨论过程,提高讨论效果,本研究将其应用于基于BBS的研讨,试图探讨其在新情境下的应用模式。综合本研究的成果,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1 “六顶思考帽”方法有助于提升学习者参与BBS研讨的积极性。

2 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开展基于“六顶思考帽”的网上研讨,对于提升研讨绩效会产生不同效果,值得推荐的组织方式是:先将学习者组织成小组,设定各小组的思考帽,然后为各顶思考帽分别设置专门讨论区进行充分讨论,最后组织各种思考帽在公共讨论区进行讨论,提交讨论结果。

同时,实证研究也反映了在使用“六顶思考帽”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 该方式适用于已有初步方案需要研讨改进的情境,而不适于一些完全开放性的问题的研讨。

2 在研讨过程中,参与者要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比较明晰,因而可能不适于年龄较小的学习者,同时未受过专门训练的参与者在进行训练时也要有针对性的策略进行提醒,以减少思维帽混乱的现象。

3 在研讨过程中,组织者要注意提醒学习者不要试图去抵制、反驳其他思考帽的发言。同时,如果能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习者参与研讨,研讨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曹良亮,陈丽.远程学习者异步交互的行为方式和特点[EB/OL].

[2] 况姗芸.课程论坛中的交互行为促进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2):31-34.

[3] 徐国保.基于BBS平台的在线实时教学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8,(5).

[4] 德波诺.六顶思考帽之二科尔特教程[VCD].九州音像出版社.

高中数学考试反思总结篇7

■重视构建知识网络——宏观把握数学框架

要学会构建知识网络,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出发点,也是数学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我们要掌握好代数中的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三角比、统计和几何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概念、分类、定义、性质和判定,并会应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问题。

■重视夯实数学双基——微观掌握知识技能

在复习过程中夯实数学基础,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最佳组合信息,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重视强化题组训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除了做基础训练题、平面几何每日一题外,还可以做一些综合题,并且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而总结出它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学会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重视建立“病例档案”——做到万无一失

准备一本数学学习“病例卡”,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地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这样到中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我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形成解题思想、催生解题灵感、掌握学习方法。

■重视常用公式技巧——做到思维敏捷准确

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要理解来龙去脉,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自行探究。对今后继续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对生活实际经常用到的常识,也要进行必要的训练。例如:1-20的平方数;简单的勾股数;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高和边长的关系;30°、45°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样做,一定能更好地掌握公式并胜过做大量习题,而且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重视中考动向要求——勤练解题规范速度

要把握好目前的中考动向,特别是近年来上海的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在此特别指出的是,有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过程分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不要会做而不得分。

高中数学考试反思总结篇8

期中考试过去了,但它并没有结束。我们还有许多的事要做,还有许多的东西等着我们总结、反思。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期中总结国旗下讲话稿,仅供参考。

期中总结国旗下讲话稿(一):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本学期的期中考试顺利结束了,今天,我们在这里做个回顾和总结。

半学期来,我校各学科组统筹安排,精心协调,制定了科学紧凑的教学计划;各教研组群策群力,同舟共济,呈现了高效预设的教学设计;老师们兢兢业业,勤教善教,演绎了精彩生动的课堂;同学们刻苦求实、励志创新,打下了扎实的学业根基。

然而,也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在起始年段,学科组上课的进度和节奏总体有偏快的趋向,课堂容量略显偏大,平时检测和作业难度偏高了些,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待进一步吻合;新考改选课走班的教学观念和有效探索的意识急需加强;高考一轮复习的巩固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些都是我们的升学率,也是我们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生长点。

高三年级,参加了新课改12所协作校的联考,在这个团队里,我们义乌中学的期中考试成绩暂时处于第一,据协作校统一划线,我校理科一本线可上480人,文科一本线可上134人,合计614人,一本上线率可达85.9%。普通理科班10班、2班、7班居于领先,其余各班齐头并进,文科3个班上线人数较为可观。

获得理科前3名的同学是15班的陈佳森、15班的赵础、14班的王云昊,文科前3名的同学是16班的郑家伟、金上、张嘉莹。这次联考,我校特高分人群还不突出,需要强化优生的培养,为此,高三年级实施选择性学习,新开了领军班、奋飞班、自强班、腾飞班四种类型的班级,供高三学生选班上课,该项活动已于上周有针对性地开展。

高二年级,你们是浙江省实行新考改的第一届,实施新课改以来,学校群策群力、通盘考虑、合理安排,教育教学秩序井然,效果良好。学考后,在多方调研论证和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我校推行了行政班和教学班双轨并行的走班教学模式,由于考虑周全、组织严密,整个走班过程井然有序、张弛有度、和谐高效。你们学考前参加9+1联盟学校的模拟考试,我校是参考人数最多的一个学校,870多人的一个大团队,人多,但各科平均分都能名列团队的前5名,实属不易,因为这个团队是浙江省普高名校组建的团队;你们第一次省学考的成绩也已揭晓,据横向之间比较,你们的A率在金华市域内位居前列;本次期中考试,开展了分类选择性考试:语、数、英、政、生统考,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技术选考。其中,普通班语、数、英总分前3名的是14班的刘剑波、8班的孙昊悦、1班的龚佳慧;实验班语、数、英总分前3名的是17班的胡洁文、18班的王俊娇、15班的赵诣。

高一年级,你们是第一次参加高中的期中考试,科目设置、考试方式、命题要求、试卷难度与初中都有较大区别,你们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考出了自信、考出了水平。

获得普通班班级总分前3名的是1班、10班、7班,获得实验班班级总分第一名的是18班,第二名的是16班;获得普通班个人总分前3名的是:10班的吴望月、14班的陈怡梅、7班的杨志俊。获得实验班个人总分前3名的是:18班的盛放、陈佳钰、8班的余点。

特别提醒,本次考试,三个年级都有部分同学由于填涂不符合规范而扣分。

义乌中学的期考与高考、学考、选考接轨,实行网上阅卷,每个同学要记准自己的考号,按规定和要求正确填涂,主观题答题不要超出规定区域,否则,电脑扫描采集不到你的答题信息,白搭了。客观题填涂“满格而不出格,太浓要涂破,太谈读不出,适中适可而止”。更重要的是不要忘记填涂或少涂客观题答案,在考前结束15分钟前必须填好涂好;作图题先用2B铅笔画起来,检查确定后再用签字笔描黑;规范的填涂容不得一点马虎!

期中考后,我们最应该做些什么呢?那就是要及时地总结和反思。因为通过及时地总结和反思,自己才可以发现平时学习上的不足与缺陷。考试就像捕鱼,每一次考试你都会发现鱼网上的漏洞,经过一次次的修补,一次次的捕捞,你用知识与能力编成的鱼网才会牢不可破。

首先,我们要正确面对考试成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乃兵家常事,对于一次考试的成功,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也许你还有许多弱点和缺点没有暴露,每份试卷都会有不同的结果。假如你还一直陶醉在暂时的幸福中,失败只是迟早到来的结局。一些同学考试失利也未必是坏事,失败是一支清醒剂,是不断成功的动力。即使我们100次跌倒也要第101次爬起,因为我们正处在人生攀登的山腰上,还有好长的路等待我们去开拓、去创新。

其次,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当你把学习当作自己成长发展的需要时,才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当你把学习当作是一种负担时,学习就是一种痛苦。所以说,我们要调整心态,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并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获取知识、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

再次,要树立奋斗的目标。目标是前进的灯塔。一个人没有目标,就象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航船,不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请同学们一定要及时确立好自己期中考试后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在不断的超越中成长自我,成就自我。

最后,要学会勤奋,因为勤奋是成长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要学习真本领,没有勤奋的耕耘,是不行的。

还有,期考后,我们要学会正确地回答几个问题:

1.如何对待考试中做错的题?

中国有句老话,失败乃成功之母。对于试卷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仔细归类,不能单纯把错误归为马虎。对自己失去的每一分按一定的原因归类,比如粗心马虎、审题不严、概念不清、基本技能不过关、时间不够、过程不完整、能力不及、表达不规范等等,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真正弱项,也就能找到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2.如何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呢?

第一环节:审题。

审题要做到:眼看、口读、手画、脑想。一审材料,获取有效的信息;二审设问,明确命题人考查意图。

第二环节:解题。

解题要养成优秀的习惯和品质:正确的思路、缜密的思维、完整的步骤、规范的表述、精准的计算、清晰的卷面。

第三环节:品题。

品题就是题后反思,举一反三。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找出自己的思维漏洞,查清自己的思维误区,弥补自己的“知识性错误”,解除自己的“方法性错误”,改正自己的“习惯性错误”。

第四环节:藏题。

像你爱好收集邮票、动漫、书本一样,收藏典型例题,收集错题,每天日积月累,日益丰富。

第五环节:赏题:收藏的典型例题、错题每逢周末、月末、考前要拿出来静心欣赏,与人分享,因为欣赏比拥有更重要,在欣赏中得到新的启发。

完成以上5个环节的练习体验,你会终身受益: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游刃有余。

3.考后应如何学会放下?

(1)放下包袱,坚守信念。

有些同学或受考试中错误阴影的困扰,或被自己的劣势学科所烦恼,抑或担心某个知识难点把握的不透彻。有这些担心,无可厚非,但不要背上包袱,而要坚守信念,正因为你坚持信念,让你的梦想之路虽然布满荆棘却也开满鲜花。

(2)放下浮躁,坚守淡定。

目前,还有些同学内心缺少宁静,遇事就烦,又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做些什么,不懂得循序渐进,总想投机取巧,这就是所谓的浮躁。浮躁心理源于年轻人急于求成、渴望结果的迫切心态,浮躁心理的驱动使人失去对自己的准确定位,使人盲目冲动、随波逐流。心态浮躁,考试的天敌,要学会坚决摒弃。坚守淡定,脚踏实地,求真务实。

(3)放下一次,坚守一世。

有一种财富叫考试,人的一生,其实就是考试的一生,中学结束了,大学有学分、积点、毕业论文的考试,面对社会有各种资格证书的考试和选择工作的招考,工作了也要接受考核和考绩,更何况,我们每个人天天要接受社会生活这份最大试卷的考试。一次期末考试,也是人生的一次经历,其中的成与败,喜与忧,得与失,就成了同学们成长路途中的一个符号,让我们学会放下每一次考试去完善人生,在考试得与失的辩证法中学会舍小失得大得,对待期末考试,要勇于接受挑战,莫要划地自限;期待期末考试,勇善于享受成功,而非死盯成功。学会放下一次,相约一世,享受一生。

4.期考后,要学会养成哪些好习惯?

跑步——我们的目标是:一个不能少。天天跑步天天跑,跑到北京上北大…

早读——我们的追求是:放声痛读,读思结合,培养语感,感悟语境…

自修——我们的氛围是:这样的时刻静悄悄,我的思考如泉涌…

课堂——我们的参与是:情感、认知、行为全参与,做到心动、情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齐步动…

课余——我们的交流是:谈古论今,各抒己见,唇枪舌战,辩明是非…

心得——我们的体会是:一天一得,天天有得…

心态——我们的境界是: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要做就做最好的自己,留下让生命感动的日子…

进步——我们的收获是:每天一小步,一周一大步,学会退一步,永远不止步…

反思——我们的信念是:努力加反思——事半功倍;努力不反思——无花果;反思不努力——空中楼阁;不努力不反思——玩完了前途…

班级和同学之间,学会: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智力比努力,不比个体比团体,不比当前比长远,不比生气比和气,不比娇气比牛气,不比傲气比霸气。

期中考试已过,未来学习任务依然艰巨,让我们携手奋然前行,期待大家再次精彩的表现。

谢谢大家!

期中总结国旗下讲话稿(二):同学们:

期中考试又在同学们紧张、忙碌的身影中悄然而去,却将各种不同的感受留在我们的心中:或是因小有崭获的成就感乃至骄傲,或是深陷于考试阴影中难以自拔的沮丧,更或是为新一次考试而磨刀霍霍、信誓旦旦,等等。总之,有人幸福着,有人痛苦着,有人努力着。

水手告诉我们不要被风平浪静所迷惑。风平浪静可能是暴风雨的前兆,风平浪静不代表没有潜流暗礁。老人言:小心驶得万年船。因此对于一次考试的成功,不要盲目乐观,你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你也许有不会的地方,也许有马虎的地方,即使这些你都没有而得了满分,你也会有方法不佳的地方。假如你一意孤行、骄傲自大,潜流会掀起巨浪,暗礁会变为炸药,失败只是迟早到来的结局。因此善待每次考试后的分析总结,不断反省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改进。在顺利登陆理想的彼岸之前,请不要轻言成功。

水手告诉我们不要为惊涛骇浪而折腰。惊涛骇浪并不可怕,熟悉它的脾气就能掌握战胜它的方法。正如乌云遮不住太阳,要坚信惊涛骇浪终会过去,毕竟风平浪静的时候居多。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更何况从小到大我们要经历过无数次的考试。考前养精蓄锐,充分准备;考场上勇往直前,全力以赴;胜利的结局固然可喜,但失败结局的意义更重大。失败的痛苦是成长的动力,即使一百次跌倒也要第一百零一次爬起;失败的教训是成长的养料,清醒自知这不过是人生攀登的山腰,我还在路上。我们要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来为未来的战斗荷枪实弹。

水手还告诉我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经历过无数风雨的洗礼,反复地试航,不断发现漏洞与缺陷,你才能掌握识别潜流、暗礁的技巧,才能成长为真正的水手,扬帆远航。我们应该感谢考试,为我们架起人生成功的跳板;感谢考试,为我们铺就攀登高峰的阶梯。从考试中我们经历过失败、痛苦、成功,也得到了磨炼、反省、升华自我的机会。怀一颗智慧之心,怀一颗虔诚之心,怀一颗热忱之心,积极投入生活、学习、工作,而不是消极避世,也不是做闲云野鹤。面对分数与名次,胜不骄、败不馁;面对荣耀与屈辱,宠辱不惊、卧薪尝胆。

最后,我想将文学大师冰心先生的话赠与每一位象水手一样努力、战斗的同学:“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撒遍了牺牲的血雨。所以,如果失败,我们无须遗憾,因为那成功是我们竭尽所能也摘不到的天星,如果我们一味怨天尤人,遗憾抱怨,那就太失败了,因为那成功是我们俯首可拾却没有弯腰去拾的珍宝。”

期中考试过去了,但它并没有结束。我们还有许多的事要做,还有许多的东西等着我们总结、反思。希望每一位同学把本次考试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去努力,去奋斗。

期中总结国旗下讲话稿(三):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又站在国旗下迎来了新的一天。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其实,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都希望自己品学兼优,成绩优异,老师的器重,同学们的羡慕。但是有的同学考试不理想,就心灰意冷。其实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期中考试是暴露问题的最佳时刻,成绩不理想的背后是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这就是问题的暴露,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改正,必然会带来学习的提高,那么这次的不理想就是下一次提高成绩的催化剂。相反,本来自己学得不好,却由于这次考得很好,使得很多问题被掩盖了,自己还以为没问题了,从而放松学习,必然会导致下一次的落败。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如果通过这一次的失败,找出了问题,从而导致下一次的成功,那这一次的失败就是必要的。

如何对待考试中做错的题。中国人有句老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可是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每一次失败之后都会出现成功。而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你失败之后有没有总结教训,改正错误。对于试卷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仔细归类,不能单纯把错误归为马虎。对自己失去的每一分按一定的原因归类,比如粗心马虎、审题不严、概念不清、基本技能不过关、时间不够、过程不完整、能力不及等等,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真正弱项,也就能找到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另外,我们老师也经常强调考试前最有效的复习方法是做过去做过的错题,所以对每次考试中出错的题应重点标注并归类保存。

就象我之前说的,考试之后总会有人欢喜有人愁。在我们同学中总有一批表现突出的。要记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同学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成功的经验对你很重要,应诚恳地向他们请教。

中国有句谚语,少年好学,如日出之光,壮年好学,如日中之光,老年好学,如蜡烛之光,一日学,一日功,一日不学,十日空,鲁迅先生说,我,倘若能生存,肯定仍要学习。勤奋是时间的主人,懒惰却是时间的奴隶,同学们,你们的选择是什么呢?

高中数学考试反思总结篇9

关键词:数学师范生;数学思维;严谨性

中图分类号:G451.6?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90-02

作为“准数学教师”的师范生,其数学思维水平应该上升到较高的层次,应该具有更严谨的数学思维。本研究以数学思维的严谨性作为切入点,以一个问题考察某师范大学大四数学师范生。研究发现其数学思维并不严谨,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培养师范生数学思维严谨性的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虽然经过高考的严苛遴选和大学三年的数学思维训练,但是大多数数学师范生的数学思维并未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达到质的飞跃。在思考数学问题时,仅仅停留在高中生的思维水平,这对于一个“准数学老师”而言是致命的弱点。为此,我们选取了一个问题来考察“准数学教师”的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数学思维的严谨性表现为思维过程服从于严格的逻辑规则,考虑问题时严格、准确,进行运算和推理时精确无误。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这显示了一个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作为一名即将成为伟大教师的师范生,必须具有较高的数学思维水平,具有严谨的数学思维,才能避免在思考中出现思维误区,落入“陷阱”,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问题选自《中学数学解题研究》[1](第14页,例1-11)。此问题考察思考数学问题时思维的严谨性,及对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局限性的认识。此题的设计有一定的陷阱,其中已给出1×1、2×2、3×3、4×4、5×5正方形几何板中不同长度线段数的分析过程,要求被试算出5×5正方形几何板中不同长度线段数。若被试没有严谨的数学思维,没有意识到不完全归纳法的局限性,就非常容易被误导,“理所当然”得到错误答案。问卷最后的选择题提问被试是通过何种方式得到答案(归纳推理所得,画图计算所得,猜测所得),进一步显示被试者的思维过程。我们对某师范大学大四师范班学生进行测试,随机抽取50人,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问卷47份,其中有效卷45份。

二、调查研究结果分析

调查数据表明,93.33%的被试者所给答案为20,与我们预期的结果相同。大部分被试者并未觉察到问题的陷阱所在。在利用归纳方法进行推理时,如果只考察少数情况就进行概括,就需要特别谨慎,因为不完全归纳法有其局限性。其实前四种情况的线段数已在表格中给出,故只需计算“新增”的线段,并且检查这些新增的线段是否彼此不同即可。根据回收的问卷卷面反映,被试者大都只是根据表格表面“规律”理所当然地使用归纳推理得到结果,认为5×5正方形几何板中不同长度线段数为(2+3+4+5)+6,这表明其数学思维不够严谨。

我们将所给答案为20的被试者的选择题选项进行统计,数据表明,72.73%的被试者选A,即“通过归纳推理所得”。这进一步表明,被试者在做题时并没有过多地进行思考,而只是单纯地从前面的计数“规律”中得到答案,还自认为是通过归纳推理所得。这也表明,数学思维不够严谨的被试者很容易存在思维误区,被问题的陷阱所误导,单单根据经验做题,忽略了题中最本质的内容。收回的问卷卷面反映,大多数人并没有利用题目所给的5×5正方形几何板,而且很多被试者没有作图的习惯,只是凭借直观感觉来判断或通过表格数据得到,没有做深入的思考,未发现题目的陷阱所在。大多数被试者在面对此题时,掉以轻心。综合来看,大多数被试者数学思维不够严谨,极容易被误导。这表明其数学思维并未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仅仅停留在高中生的水平。这远远不是“准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思维水平,培养“准数学老师”严谨的数学思维是何其重要啊!

三、培养“准数学老师”思维严谨性的几点建议

严谨的数学思维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已形成的不严谨的数学思维更是不会在短时丢弃。作为大四的数学师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而且还要在平时的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中,深刻理解体现出来的数学思维,避免由于思维的不严谨而出现错误的思考。通过作者平时的学习实践以及与被试者的深入交流,对于培养“准数学老师”思维的严谨性,作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充分利用课外教学实践资源。大多数数学师范生都有家教,那么在平时家教过程中就可有意识地将学生思考时所反映出来的思维误区记录下来,并深入思考为何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思维误区,积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走出这些误区,这样不仅可以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还能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水平,避免出现类似的思维误区。数学师范生在见习或实习过程中也可向一线中学老师请教,了解中学生容易出现哪些思维误区,并记录下来,这些都可成为今后教学工作中的宝贵财富。

2.“居高临下”――高等数学指导初等数学。尝试运用高等数学思想解决一些初等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知识水平,使之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且对于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有极大的帮助。另外,有很多涉及高等数学思想的数学竞赛题,去研究这些问题中体现的数学思想,归纳总结,并尝试向别人讲授,也是一个较多师范生采用的方式。

3.深入研究中高考题。对于一名优秀的数学师范生,对中考题、高考题都应该有深入的研究,思考出题意图、出题思路更是必须的。所以应该在平时多对中考题、高考题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认识自身所存在的数学思维误区,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水平和解题能力。

其中,通过解题来提高数学思维水平,是很多师范生认为较好的方式。对于如何提高师范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中学数学解题研究》中有很好的建议:(1)夯实数学学科基础,打好数学解题基本功。(2)掌握必要的解题理论,用理论指导解题实践。(3)通过解题学解题,在实践中获得解题素养。(4)重视非智力因素,持续提高解题能力。并且有单先生的10条解题要诀:(1)乐于解题,解题为乐(要有解题的兴趣,并能享受解题的乐趣);(2)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相信自己能行,沉得住气,不怕困难和挫折);(3)题不在多,做高质题(做一定高质量的题目,争取每一道都有收获);(4)反复探索,跟感觉走(思路是在不断地试验中得来的,第一感觉比较可靠);(5)简单做起,善找规律(从简单问题的解答中,启发,寻找规律);(6)变更问题,多角度看(变更问题,从不同角度看,更全面地把握问题);(7)学思结合,得好想法(好想法、好念头是在不断学习、思考中产生的);(8)字母引路,向基本靠拢(引入适当的字母,解题向基本量靠);(9)简单自然,直剖核心(解题力求简单自然,直抓问题的本质,忌兜圈子);(10)及时反思,注意总结(解题,切莫忘记总结,反思)。

严谨的数学思维并非一朝一夕所成,需要广大数学师范生持之以恒地训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考试反思总结篇10

期中考试总结1

一、试卷分析

试卷难易程度适中,知识面覆盖较全,分布到位并非常仔细,把握每个单元的英语知识分轻重的对我所学进行了考核,尤其在试题内容中采取了灵活变化的形式,充分体现了不仅仅是单调考知识内容,而是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考试情况分析

经分析,得分较好的是单词拼写题,失分较多的是阅读理解题和完形填空题,还有作文写作也失分较多.

 

三、教学现状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从这次考试情况来看,在对翻译和作文水平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个别语法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尤其是个别题目反复做过几次也没能把握好,阅读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弱,也与平时的不够重视和练习较少有关,针对这些问题和现象,在接下来的下半学期要采取的措施有:

 

1、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增加学习的积极性还是至关重要.

2、在以巩固基础知识为前提的基础上多注重运用能力的训练和练习,尽量做到"学以致用".

3、充分利用周天晚的30分钟时间加强查英语词典的训练和每天30分钟英语文章的背诵练习.

4、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运用语言进行创造的能力.

期中考试是对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xxx行的一次检测和总结,其意义在于查漏补缺和总结进龋在考试结束以后分数和名次都可以遗忘,但认真细致的总结却是不可忽略的.考后总结主要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找出成绩与目标的距离.很多进入新高一的同学都给自己制定了目标,考试之后,首先要看看是否达到了这个目标.达到了,总结一下经验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同时考虑自己的目标是否订的过低而缺乏挑战性.若达到不了,就应该格外反思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态度与方法等等,同时反省自己制定的目标是否脱离了实际.

2、分析各科强弱的总体形势.即哪科考的好,哪科考的不好,目的是认清自己在不同科目上的强势和劣势.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考试分数做一个简单的排序,而是要以确实分析为基础,做出具有可行性的指导分析.比如对于一位数学基础非常好的同学来说,分数虽然不低但是考试时时间较紧或者在最后的难题上出现了技术性失分,就要认真考虑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是否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并及时地做出调整改进,吃老本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3、总结学习方法的得失.高中阶段有不同于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具体每科还有不同于其它科目的方法.初中的学习仍然处于基础阶段,强调思维的规则性和良好的记忆力;高中阶段则进入提高阶段,强调思维的发散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学习方法不可避免的会有所转变.考试一旦失利,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自己在该科的学习方法上是否存在缺陷,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成绩十分理想,也应该找出原因所在以便今后"发扬光大".

4、整理薄弱的知识点.各学科的内容都是由具体知识点构成的整体,每个知识点的缺失都会影响总体成绩.期中考试就是帮助进行整理的最好途径之一.考试进行之后,对试卷中耗时较多的题、摇摆不定的题、做错的题均做出认真细致的分析,找出原因所在,是公式掌握不牢,是该记住的没有记住,是解题方法没有掌握,还是思考方式运用不够熟练?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学习.

老师考试后常说,无论成绩好坏,提高才是目的.期中考试之后,认真进行总结的这一步的意义一点都不低于考试本身.

期中考试总结2

  初一得上半期已经结束了,我基本上适应了初中的生活,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我的成绩不大理想,我对我失利的原因做了以下的总结:

 

  语文:在课外阅读题中我对文章的理解不够透彻,所以失了分。在作文方面,我由于太过紧张导致思路不通所以扣了7分,这也是我语文成绩成为落下总成绩的主要科目。

 

  数学:我不够仔细,本来不应该错的题却错了,而且检查也不够仔细,没有发现,所以我应该深刻的反省自己。

 

  英语:和数学一样,也是不够仔细。而且对一道题目的理解不够深,所以在这道题目上丢了两分,使原本应该的满分的英语,却没有达到自我理想的标准。

 

  政史地生:上课时我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复习时也不够全面,导致地理和生物拉下了很多的分数。这也是我应该反省的地方。

 

  对于期中的失利我应该深刻的反省,所以我对下半期的学习作了以下几点要求

 

  1:语文应该增加阅读量,要透彻的分析文章中段落、句子和词语的意义。要仔细的找到古诗词中与现代汉字的意义不同的地方并加以深刻的记忆。

 

  2:数学应该多做难度深的题目,以便拓展我的思维 ,并要养成一种细心的习惯。并模仿老师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

 

  3:英语要锻炼自己的'语感,并且多阅读英语的文章这样才能提高我对英语语法知识的了解,并灵活的运用

 

  4:政史地生:上课时要认真听讲,并做好预习。这些科目并不是所谓的“豆芽科”我应该用正确的态度去学习、了解这些科目的奥秘。

 

  最后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后半期更加努力、勤奋的学习。期中的失利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能从中找到自己失利的原因,我就一定能在期末考试中大放光彩、

 

期中考试总结3

  学习是一个不断总结的漫长过程,因此对于高中二年级学习的每一次阶段性的总结是很有必要的 。总的来说这次考试有喜也有忧,喜在这里就不多说了,针对“忧”,我对每门科做了一些简单的总结。

 

  语文,出人意料的课外文言文作为题目,可以知道光注重课本是不行的,应在“以本为本”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课外延伸,这是有必要的。另一问题是素材积累与语言综合应用的匮泛,我想这与平时的语文学习中的习惯和态度是分不开的,应多积累,多总结,多运用,针对语文的这些不足,自己在下学期应加以解决。

 

  数学,所有的题型都见过的,但有的会做,有的却不会,为什么呢?,我想这与数学学习的两大要点是分不开的:“多练”,"多想".所谓多练就是巩固基础,适当延伸,勤加练习,这些方面体现了自己缺少练,所谓多想就是多总结多回想,总结这一类题型的常用方法与技巧,回想这一题的解题思路等。可见对于这方面我是比较欠缺的。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贵在持之以恒。

 

  英语:从初中以来,英语的不足主要就在于听力与完型这两部分,但却一直没有引以为戒,导致影响不断加深,因此我想应做到以下几点:1.对于语法,应日积月累;2.平时要训练听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多听课文听力,同时也应多读以加深印象;3.阅读与完型也是在与平时的训练和不断积累技巧与经验;4.多预习、复习、总结、积累。

 

  物理:有的人说这次物理很难,有的人却说很简单,的确卷子很简单,但有人却没考好,我想一定主要是考试心态的影响,例如某某,他做的物理题可以说是很多了,我和他补课知道。一些难题他基本都会,但这次考得却不太理想,我认为应该是考试心态的影响,做物理是一门来不得半点马虎的过程,只有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能制胜,因此要切记勿马虎,同时考试心态要平稳,我的不住在这次考试中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可能是幸运吧,但对于一些易错题,我想还是应该多反思反思的。我想物理的学习正如x老师所说的:“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当天的知识当天消化!”

 

  化学:初中时化学很好,但进入高中却不理想,这与我对化学学习态度有关。一开始以为化学基础好就行了,但却应知道:高中的化学知识点是很多的,大部分是从来没有接触到的。因此自己对于化学的学习态度就可以体现在化学考试上。 生物:从这次考试中的题目不难发现,对于平常最容易忽略的知识点,考试加以了扩展与延伸,这反映了生物学习不能只是注重点,对于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都应该理解运用。

 

  政史地:这3门我想放在一起一块说,因为这3门的学习方法是很相似的。所谓文科就是要背,这一观点太不全面了。我想在背的基础上要学会理解与应用,例如地理考试,它不可能全考你知识点,而是用知识点去解决与运用,因此对于这3门课是不能忽视的,一定要平时花时间去学习与记忆,否则最后的考试就会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