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6 13:29:51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篇1

1.1计算机自身因素。计算机及网络的媒介就是计算机,但是计算机自身存在一些问题,给计算机安全埋下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计算机具有开放性特点,那么计算机在进行信息储存、处理、传输等过程中,极容易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信息泄密。其二,通信协议方面的问题。目前计算机通信协议上存在较多的漏洞,从而给那些网络攻击者以可乘之机,给计算机运行埋下安全隐患。其三,计算机操作系统方面的问题。从计算机操作系统按安全情况来看,现状还比较令人担忧,存在访问控制混乱、安全违规操作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给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带来严重的威胁。

1.2人为因素。影响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因素,除了计算机自身的原因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计算机及网络管理者缺乏安全意识,,很多人的网路信息安全意识比较薄弱,或者是根本没有意识到信息网络存在的威胁,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没有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第二,网络黑客的恶意攻击。社会上目前存在很多的黑客,他们运用各种计算机病毒、技术手段等对计算机及网络进行攻击,或是非法访问、窃取、篡改计算机信息,或是造成网络通信系统瘫痪等,这些都使得计算机及网络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加强计算机及网络安全防护的具体措施

计算机及网络安全威胁会严重影响用户的信息安全。因此,人们必须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2.1提高人们的计算机及网络安全意识。人们在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时,一定要提高认识,意识到计算机及网络中潜在的多种威胁,在平时的操作中提高警惕,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比如在平时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过程中,不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不浏览不正规网站等;平时养成良好的病毒查杀习惯,防止某些计算机病毒利用漏洞来攻击电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里需要有关人员加强宣传。比如在企业中,领导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举办信息安全技术培训,向大家介绍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重要性,避免侥幸心理,确保信息安全。

2.2加强制度建设。对于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恶意窃取用户信息等行为,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确保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安全。第一,国家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在此基础上严厉打击不法分子的行为,给其他人以威慑作用,使他们不敢以身试法。第二,在单位中,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防止单位中的人恶意盗取单位信息。这就要求各单位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进一步完善信息采集、保密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然后再建立健全身份识别、密码加密等制度,规范信息安全标准,用单位中的各种制度来进一步约束人们的“设网”行为。

2.3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为了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和安全防护,必须要采取多种技术手段,确保信息安全,具体来讲,可以充分运用以下几种计算机及网络安全技术。(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目前大家比较常用的一种计算机及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它的实现手段非常灵活,既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又可以借助硬件来完成,还可以将硬件和软件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有效保护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目的。这种技术一般位于被保护网络和其他网络的边界,其防护过程如下:先接收被保护网络的所有数据流,然后再根据防火墙所配置的访问控制策略,对这些数据流进行过滤,或者是采取其他措施,有效保护计算机及网络安全。防火墙系统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借助相关过滤手段,可以有效避免网络资源受外部的侵入;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有效阻挡信息传送,比如从被保护网络向外传送的具有一定价值的信息。就目前防火墙技术的实现方式来看,主要有应用级网关、过滤防火墙这两种不同的方式。(2)病毒防范技术。众所周知,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快、隐蔽性强等特点,是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重要问题。因此,人们必须要采用病毒防范技术,确保计算机及网络安全。比如在计算机上安装病毒查杀软件,比如市场上比较受大家青睐的金山卫士、卡巴斯基、360安全卫士等多种安全软件,定期检查电脑安全,保障计算机及网络安全。(3)网络入侵检测技术。计算机及网络中存在很多的网络入侵行为,造成计算机信息泄露。针对这种行为,人们就可以充分运用网络入侵检测技术,有效保障计算机及网络安全。这种技术一般又称作网络实时监控技术,主要是通过相关软件(或者硬件)对被保护的网络数据流进行实时检查,然后将检查的结果与系统中的入侵特征数据进行比对,如果发现两者的结果一致,则存在计算机及网络被攻击的迹象,这时候计算机就会参照用户所定义的相关操作出反应,比如马上切断网络连接,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或者是直接通知安装在计算机上的防火墙系统,调整计算机访问控制策略,过滤掉那些被入侵的数据包等,从而有效保证计算机及网络的安全。因此,人们可以通过采用网路入侵检测技术,可以有效识别网络上的入侵行为,然后采取相关措施加以解决。此外,人们还可以运用数据加密技术、黑客诱骗技术、网络安全扫描技术等,从而有效保障计算机及网络安全。

3结束语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篇2

网络工程专业从1998年教育部批准开设以来,发展十分迅速。截止2012年,全国已有329所高等学校设置了网络工程专业,其中重点院校超过50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工程从原来计算机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专业。2011年教育部将网络工程专业列入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基本目录,标志着网络工程专业已经成为一个稳定发展的基本本科专业[1]。

网络工程专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普遍性的困难与问题。比如: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其他信息类专业的差异区分不够明显,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因此,有必要从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建设入手,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制定特色鲜明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笔者所在学院2012年获批了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改善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网络工程系以此为契机,结合已有的信息安全师资优势,凝练出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并开展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本文以此为背景,探讨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1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人才培养要求

与其他信息类专业类似,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要求从素质和能力两方面入手。

1.1 基本素质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2]。

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质要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文化气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素质要求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坚持职业道德的底线,具备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品格,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一丝不苟的作风,以及服务社会的意识。专业素质要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风格,具备较好的创新思维和踏实严谨的实干精神。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乐观向上的心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身体力行的风格。

1.2 基本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专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2]。

学习能力是指自学能力,即知识和技术的获取能力、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通过专业调研、理论分析、设计开发、仿真实验等方法解决网络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是指专业技术文档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包括专业表达能力、问题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专业适应能力是指在学习网络工程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能够从事并适应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并能适应网络工程专业技术和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1.3 专业能力

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除了满足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外,还需要注重培养两方面的专业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网络管理维护能力[3]。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是指熟悉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和常见网络安全技术的工作原理,掌握主流网络安全产品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能初步设计开发网络安全产品。网络管理维护能力是指熟悉常见网络设备与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管理的主流模型、系统功能、以及各类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初步管理和维护网络与信息系统。

2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2.1 知识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要求具备的知识可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相对固定,具体知识包括政治理论知识、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其中,政治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大学英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和职业素养、军事理论、体育。自然科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专业基础知识根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制定,具体包括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计算机系统基础。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电路基础,技术技术基础包括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

专业知识相对灵活,通常根据所在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条件制定,具体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方向知识、专业实践环节[1]。下面重点讨论这部分内容。

2.2 课程体系

依据上述知识结构,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专业特色,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由于公共基础课程基本固定不变,在此不再列出。

2.3 专业方向课程知识点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可分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两个分支。其中,网络安全分支课程包括信息安全基础[4]、网络安全技术[5]、网络攻防技术,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网络管理分支课程包括网络管理[6]、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

3 结束语

本文以笔者所在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为背景,分析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说明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要求,进而得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结构和课程体系内容。最后重点介绍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主要课程的知识单元与相应的知识点。接下来的工作是将该课程体系落实到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段调整,逐步完善。希望本文所作的研究与探讨能给兄弟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姜腊林,王静,徐蔚鸿.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课程改革研究 [J].计算机教育,2011.19:48-50

[3] 曹介南,蔡志平,朱培栋等.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差异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3:139-142

[4] 教育部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安全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篇3

中国网络媒体论坛自2001年新华网首次承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是网络媒体业界最高层次、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首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是在《2000全国新闻媒体网络传播研讨会》上,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发出建议,联合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央视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台湾网、中国新闻网、中国广播网、千龙网、东方网、南方网、北方网等数十家新闻媒体网站共同发起设立的,宗旨是推进中国网络媒体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是互联网业界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观察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一个窗口,对推动网络媒体的发展和管理具有积极意义。每一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都紧扣当前热点话题,切实着力解决当时互联网建设与管理中的各种重大问题,如2001年由新华网承办第一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主题是“共建网上精神绿洲”;由人民网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2002年在苏州举行,主题为“网络媒体发展趋势及内容建设”;2003年央视网承办的第三届主题为“中国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2004年中国网承办的第四届以“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为主题;国际在线2005年承办的第五届就把主题确定为“网络媒体与和谐社会”;2006年中国日报网承办的第六届主题是“网络媒体发展与和谐网络建设”;中青网在2007年承办的第七届主题为“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网络媒体新发展”;2008年中国经济网承办的第八届主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诚信互联网”;2009年,由中国台湾网承办的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的主题是“同筑安全互联网,共建和谐e世界”。

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已经举办了九届,九九归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华网接下了承办“第十届网络媒体论坛”的接力棒。十年间,中国互联网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已经发展成比较健壮的互联网,经过了10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中国网络媒体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网络信息安全成焦点

近年来,特别是经历了冰雪灾害、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报道的锤炼后,中国网络媒体愈发展现出凝聚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汇集社情民意、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作用,显示了强大传播力和广泛影响力。与此同时,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世界中,保证网上安全的信息流动,为广大网民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确保互联网成为造福人类的信息工具,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在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做主题讲话,强调网络媒体要切实担负起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努力构建健康文明、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推动互联网大发展大繁荣。

王晨说,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并在信息形态、应用领域、服务模式、传播手段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互联网在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网络色情等有害信息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网络黑客攻击、网络病毒等严重威胁网络运行安全,网络欺诈、网络盗窃等网络犯罪直接危害公共财产安全。这些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网络媒体必须适应形势的新变化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网络建设,发展、管理的方针政策和重要部署,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国家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的高度,积极应对网络安全的挑战,切实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积极发展,严格管理,依法办网,加强自律,倡导诚信,既推动信息畅通又维护网络安全,确保网络信息安全流动,进一步提高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努力构建健康文明、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发展之路。

王晨对网络媒体加强网络安全工作提出六点具体要求。一是切实增强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认识到维护网络运行安全和网络信息流动安全,是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根本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要求。网络媒体的信息流动是否安全,不仅关系到网络媒体的形象和声誉,而且关系到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网络媒体业界要充分认识维护网络安全的重大意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网络安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动网络媒体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切实把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作为维护网络安全的重大举措。网络媒体要认真落实总书记对宣传工作提出的“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和有关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五个必须”要求,不断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在网上唱响主旋律,自觉壮大主流舆论,积极引导网上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使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维护安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切实把规范网络传播秩序作为维护网络安全的关键环节。网络媒体要认真执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自觉完善信息制作和流程,确保网站新闻来源合法正规、信息内容真实准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传播秩序的依法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网络传播行为,既要实现网上信息传播及时畅通,又要确保信息流动安全有序。

四是切实把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放在维护网络安全的突出位置。网络媒体业界要本着对祖国未来负责的精神,坚持不懈地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把整治网上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引向深入。要完善抵制网上低俗之风长效机制,强化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将曝光、谴责、关闭违法违规网站的工作常态化,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文明安全的网络环境。

五是切实把推进行业自律作为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保证。互联网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律建设的带头作用,完善自律机制,引导业界依法、诚信、文明办网。互联网运营企业、各类网站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加强网络安全工作,健全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自觉接受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要广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网络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的良好风尚。

六是切实把推进网络诚信建设作为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础。网络安全的基础在于诚信,互联网的发展依赖 于诚信。重点新闻网站要发挥带头作用,和其他网站共同努力,将法律规范、舆论监督和行业自律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网络诚信体系,形成诚信为本、守信光荣的良好风尚。

发展与管理并重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表示,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快速,网络视频尤其迅猛,这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网络安全提出了挑战,需要网络视频节目的从业者、管理者提高安全意识,创新管理,采取措施,确保网络行业的繁荣健康发展。

田进指出:互联网是科技进步的产物,科技的不断发展,必将为网络视频节目提供更加宽广的空间,为网民提供更高品质的视频节目;同时,移动网络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移动无线视频网络速度,使网民随时随地收听收看视频节目成为了可能。这既为网络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网络视频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顾勇华指出,网络媒体对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辐射日益加强,对人们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日益深入。正因为如此,网络媒体树立和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互联网正在逐步成为新闻宣传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宣传社会主流思想、传播先进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顾勇华表示,另一方面,一些不良因素正在危害着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由国新办等七部委部署的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工信部下发的关于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要求,均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5.19断网事件”等再次把网络安全问题摆到了人们面前。互联网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如何规避带来烦恼的问题是迫切需要探讨的。

田进的看法是,面对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给安全管理带来的挑战,需要网络视频节目的从业者、管理者积极适应形势发展,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不断创新管理,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从管理制度建设、技术手段运用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网络安全,确保网络行业的繁荣健康发展,共建和谐、繁荣、安全的互联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通信保障局副局长赵志国认为,互联网作为媒体传播的新载体、科技创新的新手段,要牢固树立发展与管理并重的思想,加强网络监管,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赵志国指出,我国互联网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网络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今年9月,我国电信用户总数达到了10.4亿人次,移动电话7.2亿户,网民总数达到了3.6亿人,同时互联网宽带化、移动化趋势更加明显。此外,互联网向政府、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渗透不断深入,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互联网加速向传统领域渗透,新兴商业模式和服务经济加速兴起,延伸了新的业态,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赵志国强调,互联网作为媒体传播的新载体,科技创新的新手段,更大的发展和创新在未来,要牢固树立发展与管理并重的思想,积极应对互联网不断创新、快速变化的客观现实,加强公众研究,提高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方法解决网络信息安全,加强网络监管和管理,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广大网络媒体要不断加强正面宣传力度,用正面的信息占领网络阵地,促进互联网又好又快发展。

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佟力强认为,应当充分利用商业门户网站的影响力,放大商业门户网站正面效应,打造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生力军。

佟力强指出,主要商业门户网站在充分发挥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互动交流强、聚众效果好的优势。但是,目前北京地区商业网站,在发展过程中盲目追求商业利润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呼唤媒体高度责任感

人民网总裁何加正说,对人民网规划和建设,要依托党报优势资源,推动报网融合,打造主流、权威、有高度责任感的网络媒体。纵观人民网近几年的发展,人民网与《人民日报》从互动到融合的过程,就是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实现内容、平台、机制三大飞跃的过程。通过报网共同策划、共享资源和平台,人民网在内容建设方面进一步确立了主流、权威的鲜明色彩,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据何加正介绍,人民网在内容建设方面,第一步是将平面媒体立体化,以权威、准确、独家作为核心竞争力。人民网内容建设突破了传统的复制、转载、推荐等简单模式,开始向原创、独家、首发的新闻报道模式进军,同时保证内容的鲜活原创和权威准确。第二步,人民网与人民日报在平台建设方面共享共荣,在报网采编一体化的新闻报道生态中确保内容安全和权威。

作为网络媒体,新闻报道安全同样是网络安全中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因为不安全的内容将可能直接造成信息与事实不符,从而误导公众。新华网副总裁魏紫川介绍了新华网加强互联网安全建设的一些主要做法。首先是规范管理制度,严格发稿流程,确保发稿安全。这些年来,新华网陆续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报道类型、信息来源、发稿流程都进行严格规范,并根据实际不断完善,努力实现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化;其次,确保嘉宾访谈活动的网络安全;再次是确保重大主题、重大活动的网络报道安全。

随着手机的高普及率和随时随地随身的特性,这一“个人通信终端”逐渐演变成为新的“媒体终端”,被人们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但是,由于手机的快速传播和用户自行创作的特点,使得信息传播范围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信息管理的难度大大加强。中国移动数据部个人产品中心副主任胡怡表示,运营商在新媒体发展中,除承载了传统的通信服务职责外,还要承担起杜绝不良信息传播的职责。无线互联网作为互联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放、共享的特性,使得打击网络色情行动任重道远。

佟力强建议,商业网站一方面要加强行业自律,构建起网络传播新秩序;一方面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打造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精品;同时,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把互联网建设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同筑安全长城

经过与会者的深入探讨和交流,本次论坛通过了《建设安全互联网宣言》,参与本次论坛的50余家中国网络媒体签署宣言,宣言称:2009年,中国网络媒体再次书写了不平凡的业绩,网络媒体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社会影响力更加广泛,网上舆论环境进一步改善。同时,我们也看到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色情等不良信息危害着青少年身心健康,黑客攻击、网络病毒等威胁着网络运行和信息流动,各类网上欺诈、盗窃等网络犯罪侵害着公众财产安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流动势在必行。

宣言承诺: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坚持服务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努力做好网络特色明显、感染力强、可信度高、影响力大的重大主题报道,扎实做好汇聚民智、释解民惑、疏导民怨、凝聚民意、争取民心的舆论引导工作。通过报道和引导,确保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占据主流,确保理性文明的言论占据强势。

恪守文明办网宗旨,强化网络媒体自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坚决抵制一切破坏社会稳定、侵害公众利益的不良信息,坚决清除色情等有害信息。自觉接受公众监督,维护公众文化权益。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观念和综合业务素质。

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网、依法经营。提高法律意识,杜绝违法信息,维护正常传播秩序。加强网站安全制度建设,严格规范信息制作与等系列安全流程,切实维护网络媒体和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权威性和公信力。

着力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流动意识,大力推动网络诚信建设。针对部分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的现状,广泛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公众自我防护能力。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网民树立诚信上网、讲求信用等良好风尚,使网络媒体真正成为广大网民共建共享的和谐家园。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篇4

论文摘要:网络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分析论述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构建网络系统管理制度体系和网络信息安全监控体系。

一、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网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网络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于网络教育资源、并通过网络平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是网络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就是借助网络平台,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从而使网络教育集科学文化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使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成为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大学生十分青睐的学习知识和进行课余消遣的一种方式。但是,他们在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的同时,难免也受到一些消极的、甚至是反动信息的影响。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根据新的形势,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3.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条件

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条件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建立一套能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管理者提供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为之服务的资源系统,其关键环节就是构建网络思想教育体系。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应该结合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热点问题,对学生在成长、成才、学习、生活、就业、交友、娱乐以及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给予正面引导和帮助,在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传授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进行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引导,从而使学生通过网络就能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二、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基本途径

1.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组织机构与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机构是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实施的组织保障。因此,应把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网络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建立健全由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党群部门、学工部门、网络信息部门、安全保卫部门、后勤服务部门、图书馆等相关单位参加的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其职责是负责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规划、指导、监控和协调,确保网络建设与管理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向上的教育内容、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丰富安全的教育资源。

其次,充分发挥“两课”教育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和网络思想教育的新阵地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开发“两课”网络课程,促进“两课”教学网络化,是“两课”改革和占领网络主阵地的关键。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有利条件,使“两课”教学尽快走进网络,让大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其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一是积极建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重点规划建设有特色、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打造一批“红色品牌”网站。二是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运用网站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讲座、讲授和辅导,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功能。三是开设具有交互性、开放式的校领导电子信箱。通过信箱,及时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和热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同时也有利于纠正领导工作中的错误,推进科学和民主决策。四是充分发挥校园BBS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通过校园BBS,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加强校内舆论引导,消除不良信息,批评错误言论。

其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科学管理。构筑“三道防线”。一是技术防线。在学校的网络信息平台中设置信息“过滤器”,将不良信息拒之门外,在网页浏览器中内置不良信息过滤软件,以保证网上信息的文明、健康。二是法律防线。强化网络法制教育,以法律为武器,威慑和打击各种非法网络行为及网络犯罪。教育广大学生遵纪守法,增强网上法制观念,做网上守法的模范。三是道德防线。通过开设《网络伦理与道德》、《网络文化素质培养与网络人格塑造》等课程,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融入网络道德教育之中,增强学生上网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2.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第一,建立专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队伍。其成员主要是学校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学生工作部、团委、信息技术部门和各学院专职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干部及工作人员,他们是学校和学院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任务的主要力量。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这支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训、提高,力求使他们把握网络文化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及方式方法,通过在网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宣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第二,建立一支兼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除了有一支专职队伍外,还应建立一支覆盖面广、政治觉悟较高、立场坚定的兼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这支队伍的组成人员中可以既有学生辅导员(班主任)、青年教师,也可以组织一批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学生骨干参与。他们可以参与到网上交互性较强的网上栏目中,与其他上网师生以平等身份进行交流,增强网上的正面声音,加强对网上舆论氛围的引导,使正面的交流信息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第三,建立师生网上宣传、引导队伍。为增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学校可选拔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和网络信息素质较高的师生,组建一支网上师生宣传队和引导队,以专业教师为骨干,以学生为主要成员。网上宣传队的主要任务是对校内发生的重要事情进行追踪报道、解惑释疑;引导队的主要任务则是对错误言论进行正面解释,同时引导大家关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事业发展。此外,还可以不定期地针对一些热点问题,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在师生中进行研讨。

3.构建网络系统管理制度体系

一是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立法。我国的网络立法工作取得初步成绩。1996~1997年,国务院和公安部先后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和《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我国《刑法》和其它有关法律文本中,也有关于打击计算机犯罪、保护信息安全的条款。计算机与网络安全法规的出台与实施,在规范网络行为、保护网络用户利益,特别是在使青少年免受非法和有害信息的侵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只有加强网络立法,建立健全商业网站和网吧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地规范商业网站和网吧经营者的商业行为,打击商业网站和网吧经营者的不法行为,才能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建立健全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高校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其内容应包括:校园网络系统规划及布局、校园网络系统硬件管理制度、校园网络各级管理员职责、校园网络管理队伍建设与培训制度、校园网络信息与监控制度、师生网络行为监控与管理制度、师生自主建立门户网站管理与监控制度、网络系统管理与信息安全监控激励机制等等。只有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网络系统管理与信息安全监控制度,才能确保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才能更好地为学校各方面工作和广大师生服务。

4.构建网络信息安全监控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责任机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是一项关系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全局的长期任务,高等学校应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切实加强对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领导。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一手抓教育信息化发展,一手抓教育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制,明确主管领导、落实责任部门、确定具体人员及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常抓不懈。

二是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监控机制。学校各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配合,健全完善协调机制,及时沟通情况,有针对性地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和清除有害信息,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学校应建立健全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网上监控和举报受理工作机制、各负其责的监管机制和群众广泛参与的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消除网上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赖以传播的基础,压缩淫秽色情网站的生存空间。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信息安全专业;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信息安全作为一个新近发展的专业,从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构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诸多方面都不太成熟,需要进一步发展。网络管理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一门方向专业课。由于现在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网络应用的关键问题,安全管理在网络管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信息安全专业的网络管理课程针对此应用需求开设。传统的网络管理偏重于网络性能、故障的管理,安全管理虽然也是其功能之一,但比较薄弱。一般的网络管理教材都基于传统的网络管理内容。为了体现信息安全专业的特色,适应实际应用的需要,我们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都对传统的网络管理课程进行了探讨和改进。

1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以及在一定的既有阶段学生全面发展可望达到的程度。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应与学校的定位和具体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我校属于基础相对薄弱、历史较短的教学型大学,现在向着教学科研型大学的方向发展,以培养信息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同时兼顾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共同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与技能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对于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信息安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计算机网络的管理、研究与开发、使用和维护与网络和信息安全有关的软硬件产品、监控和维护网络及其安全等专业能力。计算机网络管理属于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现代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标准与法律法规等信息安全的主干专业课之后开设。此方向是为了培养具有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以及网络安全的监控与维护能力的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根据学校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及其计算机网络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位置,我们确立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布卢姆等人将课程目标分为认知类、技能类、情感类和应用类。根据这个分类,并考虑到课程目标表述的全面性、合适性、有效性、可行性、相容性等要求,计算机网络管理的课程目标表述见表1。

2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根据以上确定的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由于现在没有专门针对信息安全专业的网络管理教材,通用的网络管理教材一般介绍传统的网络管理理论与技术,虽然安全管理也为传统网络管理的功能之一,但比较薄弱,书上介绍得也比较简单。另外,通过参考较新的教材发现,每种教材在理论和应用上各有侧重且各有优势,没有哪一本教材能够适合我们制定的课程目标,因此,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自多本教材的综合,见表2。

整个内容被分为三大部分:理论、应用和实用技术及工具。

教材[1]比较偏向于理论,特别是对网络管理模型的介绍部分内容全面、结构清晰,本课程的理论部分以该教材为蓝本。具体内容包括:网络管理基础理论、OSI系统管理模型、电信管理网TMN、SNMP(包括RMON)及其新型的网络管理模型。

网络管理应用主要介绍两个方面:典型的网络管理系统和网络管理开发。这部分内容来自教材[2]。包括国内外典型的网络管理软件Ciscoworks、HP OpenView、IBM Tivoli NetView、SNMPc的主要功能特征介绍和对StarView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进行分析,了解典型的网络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及可实现的管理功能目标,对网络管理应用有一个具体的认识。网络管理开发介绍Windows系统下网络管理软件开发的流程和方法。

第三部分是网络管理的实用技术和工具,来自教材[3]和实用技术书籍[4]和[5]。这部分的特点在于将众多零散的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实用技术和工具融合并归纳为三类:网络流量监测、网络设备管理与安全和系统管理与安全。对每一类技术,在介绍通用的管理技术的基础上融入相应的安全管理技术。对于网络流量监测,介绍基于SNMP、协议分析和探针的流量监测方法和MRTG、PRTG、Sniffer、Ethreal等典型工具。在此基础上介绍网络性能分析方法和异常流量检测方法。网络设备管理与安全主要是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服务器等设备的配置、性能管理和安全。系统的管理和安全指Windows系统和Linux系统的管理和安全,包括用户、组策略、补丁、文件、目录、弱点、防病毒等方面,都在管理的基础上融入相应的安全机制的介绍。比如用户方面包括用户和组账户管理及其用户和组账户安全,组策略方面包括组策略管理及组策略安全等。

3教学的组织与方法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组织形式并辅以实验教学,并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论部分主要以课堂教学和讲授法为主,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更为生动,为后面的应用和实用部分打下好的基础。

为了在应用和实用技术部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大大加强学生参与的机会。其中基础介绍性的部分采用讲授法以提高效率,具体技术和工具的应用部分应用实验教学并辅以学生自学、讨论法。实验共有12学时,共设计了6个实验,见表3。

实验一和实验二是为了对网络管理协议的实现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与理论部分的讲解相对应。实验三和实验四与应用部分相对应。实验五和实验六是实用技术和工具的应用。为了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应用学生自学和讨论的方法进行辅助。在基础部分讲解之后和做实验之前安排学生课外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实验的前期工作,并讨论交流。比如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实现SNMP服务的启动与配置,并通过建立的本课程的QQ群,进行及时的讨论交流和问题的解决。由于实验五和六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我们采用内容分块和学生分组的方式,每一个组学习部分内容,然后归纳总结,派一个代表进行公开讲述。这样不仅提高了效率,也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我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另外,我们也鼓励学生参与网络上的专业论坛,与专业人士进行沟通交流,解决疑难问题和经常浏览相关专业信息,提升专业素养和查找信息、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关注时事,摘取有价值的和针对学生普遍存在和关心的问题的事件与学生谈心和交流,并引导他们建立对专业的爱好、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等。

通过以上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不仅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升技能、增强专业特色,也能在非专业技能和情感发育上有所进步。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受教育者的多种要素进行价值评估。根据我们设置的多元化的课程目标,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评定学生的成绩,最终总成绩由考试、实验和平时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评议三部分组成。在总成绩的评定中,我们适当地降低了考试成绩占据的比例(不超过60%),避免学生为了应付考试片面地死啃书本的坏习惯,增强自己动手的积极性。

5结束语

网络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体现信息安全专业的特色和实践需求,在传统网络管理内容的基础上融入安全管理的内容,并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了仔细的设计。本课程于2009年上学期开设,现在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从实验课和平时成绩的考核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

[2] 教育部西南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组. 高等教育学[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3] 周海涛.大学课程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On teaching of Network Management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Speciality

XIAO Min, WANG Ying, SONG Xiu-li, SU Cha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China)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篇6

一、精心打造门户网站,建构网络文化窗口

教育网站建设是整合教育资源,开展教育信息服务,促进教育与社会沟通,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的重要窗口。多年来,我们秉承“贴近师生、服务学校、面向社会”的宗旨,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核心,着眼长远,瞄准一流,争创品牌,使之成为教育网络文化建设的第一窗口。

江阴教育网站自2002年9月创办以来,我们不断加强管理,丰富网站内容,强化网站功能,使网站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目前,网站信息已达6万余条,访问总量突破1870万人次,名列省内同类网站之首,并相继被评为江阴市2004、2008年度“十佳政府网站”。江阴教育网站根据受众需求,努力凸显了四大平台(信息平台、资源平台、教研平台和政务平台)的作用,网络文化在区域教育教学和师生成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信息平台。网站开设了新闻中心、政务公开、教育看台、招生考试、教师频道、教育园地等50多个栏目,全面提供各类与教育相关的动态信息。特别是“教育新闻”栏目,以每日数十条的信息量向用户提供江阴本地最新的教育新闻。以全新的方式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展示江阴教育战线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实时记录江阴教育发展进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起到了激励、表彰、交流的作用,使江阴教育立足本地,走向全国。

2 资源平台。针对当前学校信息化应用的核心――教育软件资源的建设。我们依托江阴教育网站。建设了“江阴教学资源库”“方正数字图书馆”“教育视频资源库”“国之源教学资源库”“瑞博数字化教学平台”“中教育星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智能题库”和“江阴教育图片库”资源平台,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江阴教学资源库群”。提供了与现行教材配套、动态发展的各类优质资源达1100G之多,年访问总量达520多万人次。“江阴教学资源库群”不仅直接服务于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教研和学习,更能充分发挥教学一线师生的创造力,不断将师生们创造的新的教育资源纳入到市级资源平台中来,实现校际资源的广泛共享,使之成为一个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不断创新的资源体系。“资源平台”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网站对师生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很好地体现了“合作共享”的网络文化理念。

3 教研平台。根据教育行业的特点和服务要求,我们在网上搭建了“学科教研网站”“江阴教育博客群”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系统”三大系统,利用网络所特有的资源共享、即时反馈、动态展示、互动交流的优势,构建了网络教学研究和指导系统,使教科研工作能在网络平台的支撑下,打破时空与校际界限,加强了校际间、教师间的交流协作,进一步整合全市教育系统的优质资源,促进区域教研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特别是21个学科教研网站,目前的教研信息、资源已达6万7千余条,访问量已达2380万人次。

4 政务平台。自江阴教育网站开通之日起,我们就随之开通了一系列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将教育的管理和服务工作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网上实现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打破时间、空间和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管理和服务。目前,教育系统已初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公文传输网络化和行政管理信息化。

二、精细管理教育网络,引领网络文化走向

在网络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日益泛滥的网络病毒、频频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逐渐成为阻碍学校信息化建设进程、威胁学校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的首要问题。为阻断不良信息在教育网络的传播,净化网络环境,我们建立了一套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体系。

1 健全组织领导。教育系统成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建立了由主管领导负责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专职机构,配备政治和业务素质好的同志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安全措施,切实承担起教育网络安全管理重任。

2 开展宣传教育。通过专题会议、下发文件等形式,宣传、强调网络安全,增强机关工作人员和学校校长、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将网络安全意识与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保密意识结合起来,树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特别是强化对学校师生的经常性法制教育,使他们懂得攻击他人网站,制造、修改及传播病毒程序,不良信息等都有可能触犯法律法规,引导师生应用所掌握的计算机技术作对国家、社会有益的工作。

3 完善管理制度。本着“谁主办、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接入、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审核登记制度、信息监视保存清除和备份制度、病毒检测及网络安全漏洞检测制度、网络系统的维护制度和应急措施、计算机案件和事故上报制度等五项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区域教育网络的安全运行。

4 加强督促检查。为将网络管理工作抓实抓细,我们建立了定期督促检查和考核激励制度,重点抓好责任制、应急预案、值班制度、信息审核制度的落实,促进区域内各类教育网站健康有序发展。我们每年都要召开学校网络行为管理专题研讨会,2008年下发了《关于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2009年上半年全面完成了江阴市教育系统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单位备案工作,并对全市中小学、职业类学校和幼儿园的校内网站进行梳理,进一步明确学校联网目的、服务性质和种类,进一步明确网络管理职责和安全措施,规范了校园网站互动栏目的管理制度。

三、精良培养网管队伍,提高网络文化品位

教育网络管理和文化建设关键在人,因此我们始终将网络管理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摆到突出位置,常抓不懈。教育网络网管队伍主要包括网络管理员、网络评论员和网络领航员三个层面,他们是引领江阴教育网络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1 网络管理员。我们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主动建设,相对稳定”的要求,建立了一支具备较高政治素质、掌握网络传播技术、富于开拓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网络管理员队伍,建立网络管理员的业务培训与工作考评激励机制,做到持证上岗,定岗、定责,强化网络管理员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2 网络评论员。为及时了解和掌握互联网舆情,营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我们及时完善了教育网络评论员制度,组建了市级教育网络评论员队伍,组织专题培训,要求他们及时做好教育网络信息的巡查和引导工作,跟踪分析网上舆情,引导网上舆论。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演变机理;引导;控制

中图分类号:ts207.7;tp316.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7-1690-05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food safety network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risk society

hong weia,b,wu lin-haia,b,wang jian-huaa,b

(a. research base of food security in jiangsu province; b. school of business, 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jiangsu,china)

abstract:china has already entered the development phase of risk society. public opinion of food safety network is a major challenge for risk management of the government.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the evolution of public opinion of food safety network from the individual to the overall was discusse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of public opinion were achieved. the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food safety network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food safety network public opinion; evolution mechanism; guidance; control

风险社会是指在全球化与个体化趋势背景下,以人类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各种风险与危机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社会阶段[1]。近年来,禽流感、汶川地震、三鹿奶粉等突发事件的频发,预示着我国已进入风险社会的发展阶段。英国rsa保险集团2010年在上海全球风险调查报告时指出,我国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是仅次于地震风险的第二大社会风险。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公众由各种食品安全事件所引发的并通过互联网表达与传播的多种意见、情绪、态度等的总和就是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从社会风险管理的视角看,一方面,众多网民通过网络平台食品安全事件信息与自身看法,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平台,如若加以正确引导,则可以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做出较大贡献;另一方面,三鹿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众多食品安全事件刺激着公众的神经,大量惊讶、愤怒、无奈甚至谩骂的帖子夹杂着一些煽动、虚假的言论出现在网络中,不仅会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负面影响,还极易造成舆情的爆发,引起社会恐慌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因此,如何及时掌握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演变的客观规律,把握舆情引导与控制的关键因素与机制,制定科学有效的舆情引导与控制策略,是当前政府风险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1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研究现状

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国内外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非常丰富,涉及食品的原材料、生产加工、消费以及政府监管等多方面的内容。lusk等[2]、lee等[3]分别就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和可追溯食品的支付与接受意愿进行了研究;此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09年颁布了《风险交流战略计划》,规定了食品药品风险信息原则和战略目标;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也制定并颁布了《欧洲食品安全局交流战略:2010-2013年》,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水平提供了战略支撑[4];2012年,美国化学工业巨头杜邦公司了《全球食品安全指数(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x)》报告,从3个国际指定指标:支付能力、可用性和质量与安全来评估食品安全。在这份囊括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的排行榜上,美国、丹麦和法国位列前三,中国则排在第39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国内学者也从农户、生产企业以及消费者的行为、食品安全评价、政府监管体系、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与法律体系、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等方面展开研究。

相对于食品安全研究,国内外关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研究则比较匮乏。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食品安全”和“舆情”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截至2013年1月2日,共有13个检索结果,其中学术论文5篇,报纸新闻8篇;而国外则没有专门针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研究。由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属于

络舆情中的一种,其研究问题与方法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因此本文将在分析网络舆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食品安全事件的特征,探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主要研究内容。

网络舆情是一个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的新兴研究领域,涉及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新闻与传媒、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在国内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将相关文献分为如下几类。

首先是网络舆情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黄晓斌等[5]针对网络舆情的特点,提出了具有特征提取、文本分类、文本聚类等功能的网络舆情信息挖掘分析模型;黄敏[6]则结合hits算法和pagerank算法,设计了网络舆情热点挖掘系统,并通过实例验证了系统的可用性。其次是网络舆情传播与演变规律的研究:宗利永等[7]运用multi-agent建模方法分析了不同参数环境下的网络舆情演变行为;兰月新[8]针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谣言传播,运用疾病传播模型建立谣言传播模型,并利用matalb 数值仿真,分析了谣言的传播机理、影响因素以及控制对策。最后是网络舆情监测预警与管控机制的研究:王铁套等[9]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探讨了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刘文等[4]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的现状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与管控能力的建议。此外,毕宏音[10]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群体压力、群体极化、集体无意识、群体互动等群体影响力对网络舆情形成和变动过程的影响。 1.1 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认识不够全面

在现存文献中,大多学者主要关注网络舆情的负面效应,强调对网络舆情控制策略的研究,而对网络舆情引导手段的研究不够深入。从风险管理的视角看,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一方面存在失控与引发社会恐慌的风险,另一方面它可以作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平台,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减少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几率,从源头上降低食品安全问题所引发的社会风险。可见,在风险社会视角下,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引导和控制同样重要。

1.2 忽视了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从个体到整体的演变机理

社会风险一般由特定的社会公共事件所引发。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风险来自于食品安全事件,该类事件通过影响网民个体的网络讨论行为,最终导致网络舆情的涌现甚至失控。因此从个体行为到舆情涌现的演变规律是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演变机理的主要研究内容。现存文献主要关注网民个体行为以及信息传播过程的影响因素,忽略了从微观个体到舆情整体的动态演变过程。

1.3 缺乏具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引导与控制策略

现阶段,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网络舆情的引导与控制策略主要针对社会政治、自然灾害等问题,需要开展面向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引导与控制策略研究,为政府实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管理提供具有针对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直接关乎公众的身体健康与安全,因此与其他政治或社会网络舆情相比,公众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关注度更高、更广泛;此外,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与国外不同,其中大部分事件如地沟油、染色馒头、瘦肉精等,都是由食品生产主体不当行为以及违反食品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等故意违规违法行为所造成的,属于人源性因素,而非技术问题,因此更容易激起民愤,引发广泛的恐慌行为。可见,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是我国重要的社会风险之一,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关注度高,波及范围广,若处理不当,社会危害巨大。因此研究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特点与演变规律,探讨相关引导与控制方法意义重大,且迫在眉睫。

2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演变机理与关键控制点

2.1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演变机理

社会风险事件都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包括发生、发展、高潮、衰退等过程,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也是如此。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发展变化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且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微观上看,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由一个个独立网民的微观行为所构成,这些网民的行为往往比较随意,具有一定的无序性,且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从宏观上看,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发展又呈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它是众多网民的网络讨论参与行为在宏观层次上的整体涌现。

2.1.1 网民微观行为的影响因素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生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

,网民的行为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helsloot等[11]指出,在危机事件中,事件的特征将对不同群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组成要素来看,影响网民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食品安全事件属性特征、媒体行为、政府行为、网民自身以及互联网特征等。

食品安全事件的属性特征有产生原因、危害人群、危害程度、持续时间等。产生原因可以是微生物污染,也可以是新技术的应用,如转基因食品、辐照食品等,还可以是人源性的,即由食品经营主体的故意违法违规行为所造成,如地沟油、三鹿奶粉、染色馒头等。危害人群包括儿童、老人、一般公众等,如三鹿奶粉对儿童特别是婴儿的影响较大,而地沟油的危害则涉及到所有公众。危害程度包括短期危害与长期危害,如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导致肾结石;而长期食用地沟油所导致的消化道系统癌变则是一种长期的危害,短时期内难以发现。持续时间是指食品安全事件从发生到解决所经历的时间,这个与政府的干预强度及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有关。

媒体行为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演变也有着重要影响。媒体的报道具有较强的舆论导向性,如果报道客观,且正确引导舆情的发展方向,则有助于舆情的控制;若只为吸引公众眼球,深挖社会黑暗面,甚至夸张报道,传播不实言论,则会使舆情向着失控的方向发展,甚至引起社会恐慌,危害社会稳定。此外,媒体可以通过议题设置来引导网民的讨论行为。

政府是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管理主体,其所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将对舆情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如相关检测检疫权威信息,设立网络把关人,对相关信息进行过滤等。

网民特征主要是其社会属性,包括性别、年龄、家庭状况、收入、受教育程度、食品安全事件经验、性格与心理特征(如从众还是坚持自己观点)等。

互联网特征主要包括互联网的普及面、其自身结构的小世界效应、全连通性以及无标度特性等,这些特征将对食品安全话题的传播速度、群体观点的稳定性等产生影响。

社会媒体的报道将引导网民的网络讨论参与行为,而互联网的普及面以及网络的结构特征不仅制约网民的参与行为,还对网民所的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等产生影响;政府部门根据网络舆情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台相应的引导与控制措施,以促进网络舆情平台的健康发展。然而,从社会学视角看,大量的个人简单地放在一起并不能构成一个群体,只有当个体的思想和行为都趋向一致时,才能形成群体[10]。因此,上述网民个体的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是舆情演变的微观机制,而网民行为如何从个体的随机性与差异性转向群体的一致性,才是舆情的宏观涌现机理。

2.1.2 网民个体行为的群体化趋势 群体化趋势是从个体行为到整体涌现的重要机制,推动着社会风险从不断积聚走向最终爆发。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风险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涉及网民的行为以及舆情信息的传播两个方面,因此可以从组织行为与大众传播两个视角来探讨社会风险由个体到群体的演变过程。

从组织行为理论来看,网民行为的羊群效应(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是形成群体化趋势的重要原因。羊群效应原指动物成群地移动与觅食,在管理学中喻指个体的从众行为。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网民个体在选择舆情事件关注点、发表自身观点时,都会考虑其他网民的关注点与观点。在大多数情况下,网民会选择热点事件加以关注,并持有大多数网民所持有的观点。虽然在参与讨论初期可能自己观点与主流观点不一致,但是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等观念的影响下,个体会慢慢妥协,接受并持有与主流相一致的观点。在羊群效应的影响下,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最终会出现较为统一的舆论观点与整体发展趋势。  从大众传播理论来看,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理论可以解释舆情信息的分化与趋同现象。1974年诺埃勒·诺依曼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他认为人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若一种观点受到大多数人认可和欢迎,那么就会积极地参与进来;若一种观点受到大多数人的冷落或反对,即使自己很赞同这个观点,也会选择沉默[12]。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同样如此。当某一观点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与追捧时,将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该观点的行列,致使该观点越发强势;反之,不被认可的观点便会沉默。如此循环往复,便会使原本杂乱无章

的观点逐渐一致化,最终形成较为统一的舆论倾向。

其实,不论是羊群效应理论还是沉默的螺旋理论,其本质都是描述个体在群体压力下的行为特征。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网民个体迫于群体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如害怕被孤立、希望被认可等,要么修正自己的观点,要么随大流,要么选择沉默。在这种情况下,舆情演化将会呈现出一定的方向性,而并非像个人观点那样混乱无序。当然,舆情演化的结果并非所有观点都趋于一致,可能还会出现两个或多个主流观点对立的情况,产生群体极化现象。

结合食品安全事件中网民微观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宏观行为的群体化趋势,可以得出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演变机理,即在微观层次上,食品安全事件的特征、网络媒体的行为、信息传播网络的特征等因素共同决定网民个体在面对食品安全事件时是采取消极的态度——漠不关心,还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参与讨论,且网民个体的观点与行为在舆情演化之初比较混乱;在宏观层次上,网络中的主流观点对网民个体施加心理压力,迫使他们接受主流观点或选择沉默,从而从整体上涌现出一定的舆情演化方向。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演变机理为舆情关键控制点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2.2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关键控制点

一般来说,在风险事件的演变过程中存在多个关键控制点,针对这些关键控制点实施引导与控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演变机理看,网民的个体行为与群体压力是舆情控制的两个重要方面。对于前者,“信息不对称”与“网民道德失范”是关键控制点。首先,对于网民来说,由于能力有限,无法获取有关食品安全事件完整、真实的信息;而网络媒体所的信息难辨真伪、政府部门的信息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由于食品安全事件事关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安全,因此网民常常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从其他网民那里获取各种小道消息,并加以传播。可见,“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舆情恶化的重要因素,也是舆情演变的关键控制点之一。其次, 除了“信息不对称”这个客观因素外,网民道德规范的缺失也是造成虚假信息传播的重要因素。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与隐蔽性,网民所受到的制度性约束较小,可以较为随意地在网络上与传播信息。此时若道德规范约束缺位,虚假信息的传播将难以避免,以讹传讹的情况也会经常发生,极易引发舆情的爆发。

对于后者,“舆情引导”与“群体规范”是关键控制点。从网民个体行为的群体化趋势来看,在舆情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主流观点起到关键性作用。而主流观点的形成,将经历自组织与他组织过程:网民观点的自由碰撞与相互融合以及优势观点的人为强化。在观点的自组织过程中,观点的形成与改变是随机的,且在这个过程中难以产生较为一致的观点;而在观点的他组织过程中,通过媒体、网络意见领袖以及网络推手的引导,某个优势观点脱颖而出,并通过群体压力不断得以强化,最终形成较为一致的观点。可见,舆情引导是形成舆情涌现的关键控制点。同样,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互联网的管理条例、论坛的管理制度等群体规范也会通过对网民施加心理压力,迫使他们接受主流观点,以形成较为统一的舆论倾向。

综上所述,“信息不对称”、“网民道德失范”、“舆情引导”以及“群体规范”是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关键控制点。下面,基于上述关键控制点,探讨风险社会下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引导与控制策略。

3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风险引导与控制策略

3.1 及时公开信息,尽量避免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产生舆情恶化的客观原因。在以往的政府管理中,主要采用上传下达的行政管理方式,信息渠道较窄,信息传递滞后。当食品安全事件爆发时,公众面对突发状况,往往容易陷入恐慌之中,急切需要获取相对权威、准确的信息。而政府相对闭塞、滞后的信息渠道难以满足公众的需求,这就给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温床,导致谣言满天飞,引发舆情失控。要化解这些危机,则需要做到信息的及时公开,使信息透明化。首先,以各地政府的门户网站为依托,建立高效稳定的信息平台:一方面通过互动模块的建设及时了解公众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拓宽信息渠道,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与表达权。其次,国家相关的专业检测部门也是食品安全事件信息的重要渠道。由于掌握了专业的

食品药品检测技术,这些部门所的信息更具有权威性。通过权威信息的,使公众更为科学、准确地认识食品安全事件,有利于打破谣言,缓解公众的恐慌情绪,引导公众的理性行为。

3.2 加强网民道德建设

网民的道德失范是产生舆情失控的主观原因。国内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成因来自于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故意违法违规行为。正因为如此,网民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食品安全事件时,由于负面情绪的影响更容易处于失去意志力与判断力的集体无意识状态,加之网络的隐蔽性,往往会采取以讹传讹的道德失范行为。因此,加强网民道德建设,提高道德规范对网民行为的约束力,是发挥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正面作用,消除不良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开展网民道德建设,需要从提升网民的网络道德责任意识入手。社会责任是道德素质的核心内容,只有树立网民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使他们在与转载相关信息时考虑自身行为对他人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以更为谨慎的态度对待那些还未确定真伪的信息,做到不信讹,不传讹。在培养网民自主意识与自律意识的同时,还需要提高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确保他们以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需求,发挥网络舆情的辅助管理作用。此外,文化建设也是提高网民道德素质修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可进一步提高网民的审美情趣和信息甄别能力,减少虚假信息对网民行为的不良影响。 3.3 加强网络舆情引导

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发展过程中,主流观点对舆情的发展方向起到决定性作用。主流观点的形成包含自组织与他组织过程。其中,他组织过程对自组织过程起支配作用。因此,如何发挥媒体、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形成强势、有利的主流观点,便成为舆情管理的关键问题。相关政府要重视与发挥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与舆论导向作用,通过议题设置引导网民的注意与思考,促进网民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网民在原则性问题上的判断能力。此外,相关政府还需要积极培育具有正确价值观与丰富知识的网络意见领袖,充分发挥相关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特长,为网民提供较为权威与准确的信息,以培养网民区分与全面看待各种信息的能力。通过上述手段,政府部门可以牢牢把握舆论的主导权,及时纠正网络中的虚假信息与网民的错误认识,确保舆论的正确性[13]。此外,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媒体、网络意见领袖等传播渠道,广泛宣传党的相关方针政策,使网民进一步了解政府的当前政策,以提高网民参政议政的素质与能力。

3.4 完善网站规章制度,加强法治建设

互联网不仅是一个自由的舆论平台,它更是现实社会在网络虚拟世界中的映射。在这个虚拟世界中,虽然个体的真实身份被部分或全部隐藏,但是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毕竟相互联系,在网络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现实社会中的个体或群体产生影响,特别是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一张图片或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引发舆情爆发的导火索。因此必须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如采取后台实名制、信息审查制度等,以规范网民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的行为。对于网民来说,网站的规章制度是有形的约束力,只有遵守这些规范,才能在网站中相关信息,并融入到正常的网络讨论之中。

然而,规章制度只是来自网站的一种约束,缺乏一定的威慑力,且其本身存在一定的漏洞,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如实名制虽然具有警示作用,但不法份子可以盗用他人身份继续违法违规信息,破坏网络和谐。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网络法治建设,提高网民的法制意识,引导与规范网民的行为,减少网络舆情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是我国进入风险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表现。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风险是新形势下政府风险管理所面临的重大挑战。由于网络的自由性、隐蔽性等特征,常常会被一些心存不良动机的人所利用,在发生相关事件之后,大肆具有煽动性的虚假信息,引起社会恐慌,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因此,如何准确把握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特征与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引导与控制措施,对于减少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使其成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文献回顾,发现有关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研究比较匮乏。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特点,分析其从微观个体到宏观整体的演变机理与关键控制点,并

出相应的引导与控制措施。然而,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演变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需要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此外,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研究以现实网络中的舆情数据信息为基础,而这些信息通常以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数据形式存在于各大网站及论坛中,需要利用相应的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挖掘与分析。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及软件,进一步分析网民行为影响因素及信息传播网络拓扑结构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演变的影响,为政府舆情风险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庄友刚.跨越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lusk j l, traill w b, house l o, et 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dem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 of preferences for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an union[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6,57(1):1-21.

[3] lee j y, han d b, nayga r m, et al. valuing traceability of imported beef in korea: an experimental auction approach[j].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11,55(3):360-373.

[4] 刘 文,李 强.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与干预研究初探[j].中国科技论坛,2012(7):44-49.

[5] 黄晓斌,赵 超.文本挖掘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应用[j].情报科学,2009,27(1):94-99.

[6] 黄 敏.网络舆情热点挖掘算法研究与实现[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6):67-72.

[7] 宗利永,顾宝炎.危机沟通环境中网络舆情演变的multi-agent建模研究[j].情报科学,2010,28(9):1414-1419,1425.

[8] 兰月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谣言传播规律模型及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12,30(9):1334-1338.

[9] 王铁套,王国营,陈 越.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网络舆情预警模型[j].情报杂志,2012,31(6):47-51.

[10] 毕宏音.网络舆情形成与变动中的群体影响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270-274.

[11] helsloot i, ruitenberg a. citizen response to disasters: a survey of literature and some practical implications[j]. journal of contingencies and crisis management, 2004, 12(3):98-111.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安全;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08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国内以及国际化发展的信息技术与现代化逐渐加深,社会各界对通信和信息交流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依托网络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交流变成最重要以及最常用的方式。做好网络安全工作、与时俱进,预测的同时预防所有可能威胁网络安全的行为,进而保护网络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1 网络信息安全的本质

网络安全包括网络硬件、软件在内所有系统数据的安全。要求信息在安全状态下进行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网络安全分为信息传输及处理过程中不被未他人篡改、窃取、破坏(即:动态安全),与信息在未传输、处理的情况下确保信息内容,完整、真实、保密(即:静态安全)。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安全性主要是指局域网的安全,主要包括对局域网内部用户名、口令的维护和控制来实现资源共享。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因此网络的安全问题往往更复杂。在诸多的网络安全问题中信息的访问控制与信息安全测试这两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2 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没有足够重视安全方面等因素,造成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中应用仍处于为成熟的状态,对计算机信息构成不安全的因素很多。这其中不仅包括人为因素,还包括自然因素以及偶发因素。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给整个网络系统带来不小的威胁。此外,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缺陷以及系统开发设计的不周全,都将会给网络信息安全留下隐患。对于一台电脑,操作系统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操作系统本身是有缺陷的,它会被黑客利用,从而产生威胁。该操作系统是由许多通用模块,每个模块都是为了保证计算机正常功能。哪怕仅有一个模块出现了问题,黑客可以发动针对这个问题模块的袭击,造成电脑系统瘫痪。其次,共享的计算机网络自身的缺陷性。通过计算机共享局域网与互联网都能够传输文件,程序等,如果这些传输文件含病毒,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将会损害的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当我们打开电脑的任务管理器时,黑客可以利用一个很难被发现的过程,利用“补丁”的方式,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上运行,从而为网络带来潜在的威胁。此外,当我们使用QQ等IM软件“远程协助”功能的时候。如果电脑黑客种植了病毒,黑客可以利用这个特性来控制用户计算机中的任意信息,文件等。虽然我们使用的时候有在后台设有防火墙安全防护系统,但是这些防火墙并不能时刻保证我们电脑中信息的安全。一旦防火墙被黑客攻破,崩溃后防火墙将会变得毫无用处,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也将成为黑客囊中之物。

3 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网络安全的策略

3.1 强化有关人员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强化有关人员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对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中得到有效应用有重要的意义。相关人员要从根本上树立对风险因素的防范意识,加大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上的重要性认识。提高包括系统管理员和用户在内的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对重要部门和信息,严格做好开机查毒,及时备份数据,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3.2 严格控制计算信息管理技术

实施信息管理技术控制是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方面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技术方面,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实时扫描监测技术、防火墙、完整性检验保护、病毒情况分析报告以及系统安全管理技术。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控制的实施需要把诸多种因素考虑周全,并对计算机信息管理建立合理、健全的安全体系。在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对网络的访问严格控制,建立相关数据库将重要文件进行备份与恢复,研发并完善高安全的操作系统,争取做到不给病毒留下滋生的温床才能更安全。值得注意的是,要保证计算机信息管理体系的可实施性。不要一味地加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的技术研发力量,当遇到意外的风险,可以有效应对,及时切断病毒的可能传播途径,提高网络反病毒技术能力。此外,计算机信息管理部门在网络安全做好责任划分,清楚地了解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以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面对许多重要网络信息被黑客破坏的现象,完善计算信息管理技术迫在眉睫,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有利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将管理理论扩展到网络安全预防体系之中,是管理理论内涵的延伸。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自身包括的多方面信息化因素,在不同组成部分与各个环节中都有体现(例如应用的软件和硬件等),互联网用户在应用程序中需对这些组件有足够的了解与把握。将预防不利因素的侵袭和破坏作为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管理的重点,从而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完善。

3.3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安全模型的构建

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安全模型来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和风险防范是十分必要的。建立安全模型系统为基础的网络环境做具体的规划,保证计划安全并且全面。做出详细和具体的计算机网络、IT网络安全计划,并建立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型的前提是做大量的研讨、实验和引进工作。目前,我国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安全管理方面小有成绩,许多安全模型已经成功建立,不仅受到了专业厂商以及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而且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3.4 加密传输的实现

信息安全核心技术是对密码技术的应用。通过加密传输的应用,大大减少了信息在网络传输中被拦截、窃取或者破坏的几率。犹如跨在两台电脑之间的安全网络桥梁。使用链路加密技术,即对网络链路之上的两个节点间的中继群路信号进行加密,不仅提高了两节点之间的各类控制协议和管理信息的保密性,同时也有效地防止攻击和利用两节点之间的各类控制协议和管理信息,使入侵者不能进行流量分析,实现有效的保护内部信息网络。链路加密和端与端加密技术的运用,使密码破解难度得以大幅度地提高。

4 结束语

网络安全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建设性工作,除了包括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问题,还与物理的和逻辑的技术息息相关。由负面因素产生的影响也是多样性的,针对安全威胁的防护手段也需要逐步更新并应用到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工作中,运用动态的过程保护信息安全,使网络处于良好环境,除了需要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还需要从信息化管理水平对网络安全实际的应用过程进行优化。除此之外,不断的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的研究,使互联网向着更安全、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伊娜,仲崇鑫.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科技博览,2009(191).

[2]刘博.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5).

[3]丁健.浅谈网络安全技术与管理[J].计算机安全,2013(12).

[4]姚新,王立志,黄泽明.论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发展[A].2008年中国计算机信息防护年会暨信息防护体系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8(06).

[5]金洲.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与技术[J].现代营销,2010(15):51-53.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篇9

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病毒、恶意攻击、非法访问等都容易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多种网络防御技术被综合应用到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中,流量监控系统便是其中一种分析网络状况的有效方法,它从数据包流量分析角度,通过实时地收集和监视网络数据包信息,来检查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网络工作异常的迹象。

在研究网络数据包捕获、tcp/ip原理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了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该系统在visualc++6.0环境下进行开发,综合采用了socket-raw、注册表编程和ip助手api等vc编程技术,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主要功能的实现方案和技术细节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设计,并通过测试,最终实现了数据包捕获、流量监视与统计主要功能,达到了预定要求,为网络管理员了解网络运行状态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网络管理;数据采集;流量统计;winsock2

1引言

1.1课题背景

随着构建网络基础技术和网络应用的迅速发展以及用户对网络性能要求的提高,使得网络管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的网络管理能够保证网络的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黑客技术的发展,入侵和攻击的案例日益增多,对稳定的网络服务、信息安全、互联网秩序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网络安全管理在整个网络管理系统里扮演起更为重要的角色。

1.2网络安全管理的现状与需求

目前,在网络应用不断深入和技术频繁升级的同时,非法访问、恶意攻击等安全威胁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愈演愈烈。WwW.133229.coM防火墙、vpn、ids、防病毒、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等安全防护和管理系统在网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网络安全专业管理人员的角度来说,最直接的需求就是根据分类在统一的界面中监视网络中各种运行性能状态,获取相关数据信息、日志信息和报警信息等,并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和审计;同时完成攻击事件报警、响应等功能。因此,用户的网络管理需要不断健全整体网络安全管理解决方案,从统一安全管理平台总体调控配置到多层面、分布式的安全系统,实现对各种网络安全资源的集中监控、策略管理、审计及多种安全功能模块之间的互动,从而有效简化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提升网络的安全水平和可用性、可控制性、可管理性。

1.3网络流量监控的引入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中,流量监控和统计分析是整个管理的基础。

流量检测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网络数据进行实时连续的采集监测网络流量,对获得的流量数据进行统计计算,从而得到网络主要成分的性能指标。网络管理员根据流量数据就可以对网络主要成分进行性能分析管理,发现性能变化趋势,并分析出影响网络性能的因素及问题所在。此外,在网络流量异常的情况下,通过扩展的流量检测报警系统还可以向管理人员报警,及时发现故障加以处理。在网络流量检测的基础上,管理员还可对感兴趣的网络管理对象设置审查值范围及配置网络性能对象,监控实时轮询网络获取定义对象的当前值,若超出审查值的正常预定值则报警,协助管理员发现网络瓶颈,这样就能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故障管理。而网络流量检测本身也涉及到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

由此可见,对于一个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来说,功能的实现都或多或少的依赖于流量信息的获取。因此网络流量信息的采集可以说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得以实现的核心基石。它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到入侵攻击,可以有效地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网络性能管理,并利用报警机制协助网管人员采取对应的安全策略与防护措施,从而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

1.4本文的目的与任务

该网络流量监控及分析工具主要用途是通过实时连续地采集网络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得到主要成分性能指标,结合网络流量的理论,通过统计出的性能指数观察网络状态,分析出网络变化趋势,找出影响网络性能的因素。

本设计题目是教师自拟项目,前期任务主要是设计并完成系统的初步框架,实现网络数据的捕获,并解决相应问题,后期主要是通过一些api函数完成对各类数据信息的统计。

本系统实现以下功能:

(1)采用winsock编写原始套接字socket-raw对数据包进行采集捕获,并可实现分类及自定义范围进行捕获;

(2)对捕获的数据包进行一定的解析;

(3)访问操作系统提供的网络性能参数接口,得到网卡总流量、输入流量和输出流量;

(4)系统提供了多种方式显示结果,如曲线图、列表等;

(5)使用ip帮助api获取网络统计信息;

(6)实现对部分常见威胁的预警,可继续开发扩展其报警功能。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 计算机 网络信息 安全管理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隐患问题

本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本所在单位及周边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现状进行走方调查,发现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人为无意失误

由于单位中个人的操作失当,引起文件被删除、电脑被格式化等现象,或因为网络管理员对网络的设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用户将自己的账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给网络信息安全带来威胁。

(二)黑客攻击

黑客的攻击这是当前网络里面最常见,也是最可怕的一种威胁,黑色攻击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网络攻击,就是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对方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种是网络侦察,就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对方重要的机密信息。

(三)利用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进行攻击

网络软件的下载有些都带有漏洞及“后门”,因为软件的“后门”设计都是软件设计公司的编程设计人员为了自己方便而设置的,一般不为外人所知,一旦“后门”被洞开,所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四)管理上造成的安全威胁

由于没有正确认识网络入侵所造成的后果,舍不得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加强网络的安全性,因而没有采取正确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机制。在本人走访调查的一些单位中发现,基本上无任何电脑使用管理条例,任何人都可以随意的触碰其他人的电脑,任何网址也都可以随意打开、任何东西都下载放满电脑桌面,这些都将是非常大的威胁。

二、事业单位网络信息系统不安全的影响因素

(一)物理因素

主要是由于长时间工作自然损坏及人为的一些破坏引起来的破坏,例如:本人所在单位第一批引进的电脑由于时间比较久的原因,导致有不少电脑会老是由于硬件原因死机。

(二)系统因素

由于软件程序的复杂性、编程的多样性和人为的蓄意破坏等带来安全上的威胁。

(三)应用因素和管理因素

在信息系统使用管理过程中,不正确的操作和人为的蓄意破坏或管理不当带来的威胁。

(四)网络因素:

首先,本人认为网络本身就是存在着一定安全隐患的,网络协议和服务所设计的交互机制存在漏洞,而且有些用户自身密码保护措施不强等因素。其次,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一些网络黑客可以对一些防御能力较弱的电脑进行攻击,以此来获得非法利益。

三、制定信息系统安全策略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本人认为,如果要管理好单位中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必须遵循以下几点重要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本人认为在当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中,应当要求每个人在从事网络活动中,都要具有良好的品德和高度的自律,努力维护网络资源,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不发生违反网络道德的行为。单位机构层面要对信息系统中每个机器的使用人员,加强信息安全培训、教育和管理,强化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强化职业道德,掌握安全技术。

(二)坚持谁领导谁负责的原则

本人认为,在事业单位中,单位负责人应该对本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负总责,应该管理全局,组织好专门人员对此问题设计周密科学的安全策略,还可以通过培训高素质技术人员,调动和统筹好资源和经费,协调安全管理部门与应用部门间的工作,使安全策略能够深入落实。

(三)坚持全面防范重点突出的原则

对于坚持全面防范重点突出的原则这点上,本人认为应该通过管理、设备、技术、人员等方面加强综合保障管全管理,并在预警、保护、检测、反应、恢复和跟踪等诸个环节加以实施,同时要紧紧抓住关键环节,有效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四、加强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一)以预防性维护理论指导工作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系统广泛应用的今天,网络威胁也越来越大,作为我们事业单位来讲,如何做好预防性维护工作已成为主要发展方向,因此,也可以看出以预防性维护理论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在现代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维护中,网络维护部门应积极引入预防性维护理论。通过提前预防的方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根据这一理论,现代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维护中应注重补丁与杀毒软件的升级,以此实现单机防御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本人所在的单位,由于电脑系统都是由于我来维护的,所以本人都会定期对电脑防火墙进行更新,定期下载补丁,并告我使用者一些防止病毒入侵的方法,以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同时,本人认为还应注重对内部网络系统的维护,避免内网IP冲突等造成的问题。针对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网络管理与维护部门还有责任加强对使用人员的培训,以此减少网络系统故障的发生。通过预防性理论的应用避免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故障的发生,实现高效、便捷的网络应用环境建立。

(二)加强单位自身内部计算机信息网安全系统的建设

本人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并结合本人实际出发,对于加强单位自身内部计算机信息网安全系统的建设策略,本人总结出以下几点:

1.要统一出口。内部网络的对外连接实行统一出口建设。集中资金建立内部网络与因特网连接处的防火墙。利用用户的身份来区分访问因特网的用户或访问本单位内部网的用户,分配相应的地址和访问权限,并配合路由器或防火墙的地址过滤和控制功能保障网络安全。

2.要划分网络结构和使用路由器。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划分多个领域,然后按照软件层次、应用类型、产品型号、信息流段等,选取有典型意义的领域,合理划分网络逻辑结构,增大网络安全强度。

3.本人认为事业单位内部计算机信息网安全软件的开发应用,除了保证代码正确性以外,还要特别强调减少隐蔽信道、系统后门等隐患。对某些特别敏感的软件,应在设计时有所准备,能够在故障后给出一个快速恢复的过程。还应加以制度化的是,软件项目从开始就同时实施它的安全工程,在论证、设计、测试、验收的各个环节把安全指标包括在内。用于特定范围、特定平台上的软件,要做好计算机安全需求细化研究。

(三)加强监督,加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力度。

1.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监督

本人认为,作为我们事业单位自身来讲,应加强对本单位内人员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有效监督,并建立一定的安全监管体系。

2.认真落实技术防范措施

对于这一点,本人就总结出以下几点防范措施:

(1)60 日以上系统网络运行日志和用户使用日志记录保存措施;

(2)安全审计和预警措施;

(3)垃圾邮件清理措施;

(4)身份登记和识别确认措施;

(5)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

(6)信息群发限制和有害数据防治措施。

同时,各单位要落实专职部门或人员,定期对日常使用的信息系统进行自查,及时发现和消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隐患。

3.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纳入安全管理工作

鉴于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日常生产紧密相连,其运行状况关系着正常的日常工作。因此,建议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纳入安全管理工作。各单位对发生的重大信息安全事故,须及时向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公安局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报告。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只有将有效的安全管理实践自始至终贯彻落实于信息安全当中,网络安全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才能有所保证。因此,本人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优化当前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信息网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参考文献:

[1]崔炳俭、董卫红、姚远、黄跃青,浅论计算机网络安全[J].大众科技,2010/01

[2]陆珏吉,局域网络安全管理现状及其优化改革[J].硅谷,2012/07

[3]黄鹏,浅析办公自动化网络安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