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教育评价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9 01:11:22

电大教育评价论文

电大教育评价论文篇1

【关键词】 远程开放教育 评价 指标体系

当前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在进一步发展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同样不可避免地面临这一问题。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所面临的基本矛盾是开放性与质量控制的矛盾,而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的途径是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教学现代化水平和提供完善周到的教学服务。进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控制的研究,构建电大远程教育有效的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远程开放教育质量体系的特点

我国目前远程开放教育外部保证质量体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直接主持评估。我国所有层次教育的质量评估,一直都是由教育行政部门主持,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的评估也不例外;第二,缺乏独立于官方和学校自身的第三方的教育认证机构,民间评估机构还不具有权威性,总的来说影响力较小。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评价都是由教育行政部门自行完成,且评价内容都偏重于各种指标的数量,这就使得学校为了迎合评估,盲目追求各种教学硬件和教师人数的扩张。应该建立一个独立的成人远程教育评价机构,该评价机构不同于以往的教育部门评估,它服务于各远程教育学校和用人单位,但又相对独立,可以称为第三方评价机构。当然,要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必然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政府应该在政策安排上确保该评价体系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委托教育科学研究机构进行评估,利用研究所的专业人才来保证第三方评价体系的公正准确性。

二、电大远程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1、评价的准备

(1)确定评价项目。确定评价项目就是要决定评价活动的直接目标、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评价项目不同,评价的类型、目标、主体、内容不同,评价方法也要随之变化,因而任何一次评价活动首先要确定清楚评价的项目及目的。例如,如果评价的项目是教师,评价的目的是评定教师的远程教育能力,那么评价方法就应以教师为主,并从远教经验、设备使用、师生互动等方面作全面的综合评价;如果要评价成人远程教育的教学管理,则应该从完善的教学条件、符合远教规律的教学方法等方面予以评价。

(2)制定评价方案。制定评价方案是准备阶段的核心工作,其主要内容有:设定评价指标体系,即是把评价目标分解,将其具体化、行为化;确定收集信息技术和信息数据的分析处理技术;撰写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评价工作的指南,是纲要性的文件。一个完整的评价方案一般包括:方案名称和主评单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工具;评价的组织和领导;评价工作的日程安排和实施步骤;评价的预期效果。

(3)建立评价组织。建立评价组织是保证评价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它包括建立机构和选择人员两项任务。恰当地选择好评价主体,是建立评价组织的关键。另外,对评价人员的甄别和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工作。

2、评价的内容

(1)培养目标的定位及实现。由于参加远程开放教育的大多为在职人员,他们的学习目的、能力、内容都与普通大学生大相径庭。远程开放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重在解决在职人员的知识更新,更好地帮助他们应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即使是远程学历教育也是如此。基于以上原因,试点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如何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就应该成为最重要的评估内容。

(2)教学资源建设。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学生与教师处于时空分离状态,学生是自主的、通过教学资源的学习来完成学业的。因此,教学资源的建设在此种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加强对资源建设的评估,同时注重对资源利用率的评估,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对教学资源的数量、质量进行评估不可或缺。

(3)办学特色。在这里主要指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不同教学。不同的远程教育学校,因为各自的定位不同、专业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所以在同一远程教育体系内应该具有多样的办学特色。比如江西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和南昌大学、以及其他试点高校在江西省教学点就在组织结构、教学模式、学生管理等各方面差异较大。在师资结构上,以工科类为主的学校就要求“双师型”教师多些,而文科类学校则要求教师理论水平高些。因此,对办学特色的评价也应该是远程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4)学习支持服务。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在校外建设了很多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招生、教学组织、教学管理、考试等都是通过学习中心来完成的,相当多的支持服务工作要依靠学习中心。从实践来看,很多管理和质量问题是出在学习中心。同时各教育中心也纳入了江西省远程教育服务中心的管理,可以看出,学习支持服务的好坏不仅影响本省各远程教育学校的教育质量,同时也与省外试点高校在我省教学中心的教育质量密切相关,所以在制定评估体系时应该重点考虑学习支持服务的水平。

3、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多年来我国远程教育评价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并结合电大的实际情况,初步设计了一个远程开放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设计见表1。

【参考文献】

[1] 王居峰:浅谈远程开放教育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3).

[2] 马晓燕:远程开放教育中媒体与教学效果间的合理架构[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

[3] 龚永新:电大,走品牌发展之路――兼论发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J].科学时代(综合版),2007(10).

电大教育评价论文篇2

【关键词】教学评估;教学评价;实践教学;电工电子;实践教学评估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2―0140―03

引言

在高等学校工科专业的教学中,实践教育环节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措施。良好有效的实践教育,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并增强就业能力。同时,实践教育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团队精神的最佳场所。电工电子实践课程是电气与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学生都必须经过的培训环节,是以后从事其专业研究工作的基础。因此,研究电工电子实践教育的评估理论,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电工电子实践教育的,并且能够有效监控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是很有意义的。

所谓教学评估,是指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促进教育改革,监控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估的价值体现在其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程度。一般将教学评估分三类: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诊断性评估是指某项教育活动进行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而进行的预测性、测定性评估,其目的是了解评估对象的情况,判断是否具备条件。形成性评估是指在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中评价活动本身的效果,用来对教育活动进行实时的调节,保证教育目标实现而进行的价值判断。终结性评估是总结性的,是在教育活动告一段落后进行的评估。以上三种评估在实际的评估活动中是相互联系和渗透的,在电工电子实践教育过程中,为了保证实践教育的质量,评估活动必须全面。对于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基层工作而言,形成性评估对于监控实验教学质量,随之调整教学过程更为重要。

一 电工电子实践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指标是观察、衡量和规定事物特征,反映事物内涵,标识某一事物的尺度。在教育评估问题内,指标是将教育质量进行量化的工具。评估目的和任务确定后,关键是建立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评估指标体系,以便于准确、广泛、全面地收集和处理信息。指标体系建立的好坏直接影响评估的准确性,继而影响教育水平的提高。

指标体系的设计包括发散、收敛和实验修订三个阶段。

(1)发散阶段。发散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分解教育目标,提出详尽的初拟指标。因为教育目标一般都比较抽象笼统,所以在拟订评估指标时需要对其进一步分解、细化,使之能够观察和测量。具体操作需要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力求完备。对于电工电子实践教育质量的评估,初拟指标时应该征求理论教师、实验教师、管理人员、正在学习的学生以及毕业生的意见。

(2)收敛阶段。收敛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初拟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归并和筛选。归并和筛选时应注意三点:指标应具有重要性,体现评估的导向功能;指标应具有独立性,指标不重叠,避免冗余;指标应能反映评估对象的本质,应删除那些不能反映或者偏离目标本质属性的指标,提高评估的有效性。

(3)实验修订。在初步确定了评估指标体系后,应该选择对象进行小范围试验,可以对一门实验课,或者一个实验班进行评估。并根据试验结果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必要的修订。

为了全面评估清华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质量,我们按照以上过程,通过实验中心任课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以及领导的集思广益,初步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

整个指标体系分三部分:“学生评价指标体系”,是学生针对每次实验对实验内容、教师、设备和管理的评价;“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实验管理的评价;“实验技术人员评价指标体系”,是实验技术人员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希望通过评估,能够全面反映实验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的进行情况。在指标建立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指标的全面性,同时也考虑到了各项指标的独立性,尽量减低数据采集的工作量。

表1是“学生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仅以“学生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讨论。

评估指标分为四部分,分别是:(1)教学内容。主要对实验项目的研究性、合理性方面进行评价;(2)实验教师。从讲解情况、责任心等方面进行评价;(3)实验设备。主要评价实验设备的配置与运行情况;(4)实验室管理。主要是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评价。评估在学生完成某个实验项目,并且返回实验报告后进行。

二 评价结果及对指标体系的讨论

在对评估指标进行了讨论,并进行修订后,确立了“电工电子实践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评估实践。对一些典型的实验项目进行了评估,评估学生数量为85人,限于篇幅,此处不能以列表的形式给出所有结果。下面对此85份“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

使用SPSS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图1,图2,图3和图4。从图1~图4每组指标的相关矩阵可以看出,各项指标的相关系数比较小,多数在0.3左右,指标体系是合理的、不冗余的。相对例外的情况是“实验教师”评估指标组中的“实验讲解(X7)”与“对业务的熟悉程度(X9)”的相关系数为0.64,这两项指标密切相关是不难理解的。如果要精简指标,可以考虑去掉其中的一个。

表2给出了评估的信度分析结果,信度为0.8823,说明使用此指标体系评估得到的结果是可信的。同时,各项指标的评估结果中,“实验设计的研究性”一项的标准差最大,说明对所谓的“研究性”的理解是有差别的,或者说,“实验设计的研究性”的概念需要大家进一步探讨。去掉此项指标后,评估的信度稍有上升,从0.8823上升到0.8959,并不明显。图5是“实验设计的研究性”一项指标评估结果的正态Q-Q图,可以看出,学生对此项指标的打分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所以,评估结果也是客观的、可信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表1的实验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是基本独立的,评估结果的信度比较高。对某个实验项目的评估结果平均分数为82.15,基本反映了该项目的实际水平。

三 结论

电工电子实践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建立起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有效监控电工电子实践教育的整个过程。我国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宏观监控与评估从认识到实施都起步较晚,对具体的一门或一类课程的评估与监控则更不被重视,特别是实践教育之类的课程。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评估体系。本文根据教育评估的最新理论,初步探讨了电工电子实践教育评估的重要性,评估的过程,以及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并初步建立了适用于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学生评估实践,分析了评估结果,评估指标是合理的,能够反映评估对象的实际水平。

参考文献:

[1] 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教育评估理论与方法及在研究生教育评估中的应用. 合肥: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2] 金娣, 王刚.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3] Jen Harvey. EVALUATION COOKBOOK. The Learning Technology Dissemination Initiative, Heriot-Watt University

[4] CHING-YANG CHOU, CHIA-LUNG CHIN AND KUEN-DER LAIN. The Study of the Evaluation Instrument Development for the Science Laboratory Teaching Competenci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ers. Proc. Natl. Sci. Counc. ROC (D), 2001, 11(1): 11-19.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Practice Education

DUAN Yu-shengLIU YanXING Guang-junLIU Wen-wuREN Yong

(The Experimental Center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ach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电大教育评价论文篇3

关键词:电类高职学生;知识能力评价;技能鉴定;维修电工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149-03

如何构建科学的知识能力评价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应突出职业技能鉴定的作用,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多个职业工种的技能培训和鉴定,包括理论知识鉴定和操作技能考核鉴定两个方面,以此作为高职学生知识和能力评价体系的基础手段。下面讨论高职教育知识能力评价的现状和合理的客观评价方法,并以维修电工职业工种为例说明职业技能鉴定在电类高职专业构建知识和能力评价体系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等职业教育知识能力评价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科理论课程一般由任课教师出卷,实施单一课程知识的学生学习评价;课程设计和实训环节课程是根据学生课题完成情况、平时表现、设计说明书撰写情况、答辩情况等进行技术应用能力评价,评价环节的主观因素太强。由于任课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又是学生学习评价的裁判,在很多情况下,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又与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紧密相关,教师为避免自身教学质量被质疑,通常会趋利避害地放松最终的学生学习评价。同时,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反馈信息影响着教师的切身利益,为避免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苛刻”进行抱怨,也使任课教师下意识地放松了对学生最终学习评价环节的把关。负面行为打击了高职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让不少学生为松懈找到了借口,最终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知识能力评价的局限性也将负面引导学生把精力集中在单一课程甚至单一知识点的层面,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带来的后果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很难融会贯通,难以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较典型的现象就是高分低能,考试成绩很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捉襟见肘,从而导致进入企业的高职毕业生还需要二次培养才能承担具体的工作,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知识能力评价系统还存在评价有效性问题。受当前评价模式和方法的影响以及学生心理的不成熟,不少学生平时不认真努力,依靠考试前几周甚至考前几天突击复习的现象比较严重。这类学生的普遍心理是:一方面,认为评价考试的内容对日后工作的帮助不大,另一方面,认为通过考前突击的方式足以应付考试。这种投机取巧地应对知识能力评价的风气,也将对那些期望通过努力学习获取较好成绩的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建立教考分离的

知识能力评价体系

职业技能鉴定是教考分离的知识能力评价的很好模式。采用教考分离的模式,可把任课教师从教学知识能力评价的裁判员角色脱离出来,从而把学生和教师真正放到学习和教学的两个位置上,保证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公正。学科课程的学习评价,较好的一个做法就是建立学科理论知识试题库,学生知识能力评价题目随机从题库中获取。一方面,避免任课教师考前提供具体的考试重点,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不再把考试成绩不佳的责任推到任课教师身上。高职教育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学生进行客观的知识能力评价,有助于学生形成客观公正、诚实正直、努力向上的优秀品格,这是高职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借鉴职业技能鉴定

评价模式的必要性

高职学生毕业就将直接面对实际的工作岗位,单一学科知识无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综合性复杂问题,必须对各学科的课程知识有机重构才能指导具体工作实践。而这种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必须在学校期间经过充分训练,这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基本要求。当然,评价学生综合性知识和能力的手段是关键,而职业技能鉴定评价模式是很好的高职学生学习评价手段。

(一)各职业工种的理论知识鉴定内容具有综合性,其内容涵盖面广,实用性强

下面以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为例进行分析。维修电工是一个知识繁杂的技术工种,涉及电气工程技术知识的方方面面,包括电气技术的强电和弱电两方面知识,从现有学科教学角度来说,包括电工技术(电工基础、电工仪表、电工材料、电机与变压器、工厂电气控制设备、PLC技术及应用、变频器及应用、电工工艺学等课程),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课程),交直流调速系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触摸屏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包括数控技术)等内容及相关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机械基础知识等学科知识内容,是技术综合性最强的职业工种,其部分从业人员是最先接触和应用行业中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实践者,也是新技术的推广者。

显然,如何评价维修电工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性知识和能力水平是关键,而职业技能鉴定是客观公正地评价所属职业工种人员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二)维修电工高级工操作技能培训项目大多是知识技能的综合载体

下面以笔者参考维修电工技师、高级技师新版培训教材重新编辑的电子技术实训课题直流调速系统中调节板电路的反馈及保护电路部分(如图1)为例说明。

该电路涉及自动控制系统的综合比较环节(如过载、缺相、过电流信号和基准信号的比较综合)、电子技术课程主要电子器件的应用(运算放大器、触发器、晶闸管等)、反馈控制概念等,是知识综合性很强的实用电路,其难度相当于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即高级工的难度,以此电路作为电类高职学生知识和能力评价的综合载体也是适用的。

此课题贯通《自动控制系统和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等课程的知识点,包括:(1)两个“D”触发器组成合闸上电清“0”、过载信号出现电路置“1”翻转,输出高电平“1”电路保护信号的电路核心环节,其中应用了基本电子元件电容器“隔直通交,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2)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带正反馈的滞环比较电路,是运算放大器非线性应用的典型电路。要掌握运算放大器在非线性电路应用的特点,教学时也应讲解运算放大器在线性电路应用的知识,以及运算放大器设置输入限幅保护电路的原因。(3)晶闸管的特点和在电路中的应用。(4)电流反馈信号的取样方法及基准电压比较所用电位参考点的确定方法。(5)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功能实现等。

以上内容说明,利用或借鉴职业技能鉴定这种知识能力评价手段,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必要性。

高职教考分离以及技能

鉴定评价模式的可行性

以试题库为核心的教考分离模式已经在高职的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综合培训等工具类应用学科课程中广泛应用(课程统考的形式),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应把这种有效的教学和学习评价方法推广应用到高职其他学科课程。建立有效的教考分离评价体系,让教考分离形成制度,并不断自我完善,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国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组织机构、专家队伍建设到教材开发、理论鉴定试题库和操作技能鉴定项目的开发都趋于完善和成熟,对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职业技能鉴定理论和操作技能鉴定试题库建设,劳动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是对相应等级、相应职业岗位从业人员所需岗位理论知识和岗位工作能力要求的精炼和提高,其理论知识内容和岗位工作实践知识紧密相连,大量的课题来源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典型工作项目,也是学科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载体。对这样的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评价的成熟成果,高职院校应充分吸收并应用于教学实践,这是行之有效地使高职学生掌握学科综合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的举措,与高职教育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要求相吻合,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具有真才实学的高技能人才,这种可喜的形势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持,但同时也是挑战。培养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责任,而对应的知识能力评价体系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柴敬镛,王照清.维修电工(高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赵国良.维修电工(技师、高级技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丁宏亮,王建林.维修电工(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南[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电大教育评价论文篇4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部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部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EducationOnthe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电大教育评价论文篇5

关键词:中职学生;评价体系;对策

中职学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初、中级技术人才的重任。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生评价是学校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对它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促进教学改革。

一、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学生评价体系现状

一直以来,各校习惯将考试作为评估学生的最终手段,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评价方式是考试,评价标准是成绩。纵观当前国内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评价的开展情况看,各校已普遍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对学校办学的导向性,目前大多数职校形成了一定的学生评价体系,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

1.没有相对独立体系

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初级职业技能人才,这与普通高中存在明显差别,有明确的就业导向性,中职学生的评价体系,必须谨遵就业导向原则。然而,从现行中职教育大体情况来看,其评价体系却跟普通高中相差无几。

2.能力评价比重不够

目前中职教育资源紧张仍是制约中职发展的主要因素,很多学校的实训设备少,无法跟上教学要求、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实验实习等环节与培养目标对照就显得极其薄弱,现行的考试制度,只能侧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评价,对操作技能的评价则少得多。

3.教学评价简单量化

考试制度和闭卷考试方式,使得教学评价只能对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进行简单的评价,还仅侧重于学生学习效果的量化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过程评价、定性评价。

4.综合能力评价欠缺

中职学校在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评价方面,如,道德素质、文明素质、心理素质、法纪素质,以及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三、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学生评价问题的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1.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中职教育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其教育的目的是为职业服务,因而中职教育的教学评价理应充满职业色彩,使教学评价与相关的职业标准科学地联系起来,使中职教育的评价结果与其教育的目的高度地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独立的评价体系。

2.注重学生的专业评价

(1)专业基础知识的评价

可将电工电子专业基础知识评价的内容,以不同的指标和评

价标准体现出来,并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赋予一定的权重,规定一定的分值,形成一个指标的体系。

(2)专业技能的评价

主要包括电工电子专业的操作技能,工具、设备、仪表的使用和维护,安全文明生产等。电工电子学生专业技能等级达标要求:初级钳工技能、初级电工技能或电工上岗证、中级通用机电设备维修工技能、初、中级CAD、计算机初级。

3.要有涵盖合理知识结构的评价指标

电工电子专业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应涵盖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等几个部分,各部分依据实际情况又可以划分或设置更为具体的项目,对每个项目确定相应的评价方面及权重。

4.要有多元化评价方法

电工电子专业学生评价方法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既要有明确考核标准的定量评价,又要有定性描述的等级性评价;既要有针对学生现阶段的情况作出的静态评价,又要有以学生一阶段的情况作出的动态评价;既要有学生横向比较作出的选择性评价,又要有个体纵向比较作用的发展性评价。

5.注重过程评价

中职生学习兴趣、上课注意力、学习意志等不够持久,对事物的关注维持时间较短,耐性较差,通过适时的评价来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保护、强化和激励,能使学生保持或重新找到兴奋点。过程评价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学习参与情况、学生之间交流情况、课堂纪律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五部分。

中职生学习态度和积极性相对较差,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师要动脑筋想方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学生评价体系建设,根据课程特点及出现的新问题找出相应的方法,利用学生评价体系的导向性调动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输送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电大教育评价论文篇6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第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部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部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educationonthe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电大教育评价论文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0-0179-02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高等院校课程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逐渐与课程教学整合,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必然趋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高校电信类电子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具有强大的知识理论体系。本课程理论教学特点是:①教学难度大。模拟电子技术课是电子技术课群中难度最大的课程,被戏称为“魔电”。②学时少、内容多、课堂信息大。因此教学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教师主导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与此同时,必须合理选用教学媒体才能解决课堂信息大的问题,单靠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是无法完成的。③电路复杂、电路图多。单靠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效率太低并且太差,无法完成教学目标。④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使得电子技术课程的深度和广度都在增加。

本文针对信息技术与高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教学整合后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究。

一 信息技术与高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教学整合后的教学模式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具有完整而又强大的知识体系,为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必须将信息技术有效地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进行整合。根据整合时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将整合后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分为三种:教师主导教学模式、学生主讲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

1.学生主讲教学模式。

这样的好处是不在课堂上自学、合作,提前在课余课前进行,不占用课堂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更为重要是这种方式既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气氛热烈,又锻炼了学生自学合作的能力。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保证学生自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采取的措施是将学生的课件和课堂主讲按质量评分并以一定比例计入课程成绩;二是要选择一些难度相对较小的教学内容。

2.教师主导教学模式。

但有别于传统的教师主讲课,要对各种教学资源、要素、环节等精心设计,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①在教师的主导和调控下,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发现”和“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②把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该环境能支持实现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③培养学生工程化思维和工程应用能力,要将这一目标有意适得落实到每一堂课。④注意教书育人和素质教育,落实情感方面的教学目标。⑤关注学科前沿的发展动向。这种模式的好处主要有:①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研究与实验表明,在教学中应用多种媒体组合能真正实现视听的完美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②改进信息的呈现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即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深化理解、灵活虚用、培养创新能力。运用这种方式要注意两点:①要认真指导、修改、评阅学生上交的论文。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论文质量评分并以一定比例计入课程成绩。

由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学时少、内容多、教学难度大,因此在信息技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整合中,教师主导教学的课堂教学依然是主要的教学形式,而学生主讲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是其有效的、必要的补充,而且每种教学形式,都少不了双主的相辅相成、相互联系。

二 信息技术与高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教学整合后的评价体系

教学成效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采用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了:作业、课程小论文、课堂主讲及课件、期末考试。传统课堂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是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才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对于信息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方式,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也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探索与实践。

三 信息技术与高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教学整合后的教学效果

为了研究信息技术与高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整合后的教学效果,笔者选取了本系09级电子信息工程本科1、2班作为对照班,其中1班采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双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2班采用黑板加粉笔为主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采用的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成绩指标。课程成绩=平时成绩×30%(作业占10%、课程小论文占10%、课堂主讲和课件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期末理论考试卷面成绩)×70%。

为了研究信息技术与高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整合后的教学效果,笔者分别从两个班级的课程成绩分布以及两个班级的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做了数学统计,并将统计结果采用表1、表2清楚、直观地表达出来。

从可以表1、表2看出:采用新型教学模式教学后,学生的课程成绩明显提高了,而且优秀率、良好率、合格率都显著上升了。

四 结论

1.优势:

采用信息技术与高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整合后,对学生的优势表现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索养;有助于增强学生之间进行“协作”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设计技巧。

2.问题:

采用信息技术与高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整合时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实施“整合”的前提;建立恰当的评价体系是“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建设和应用是搞好“整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潘春月,颜晓河.“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01)

电大教育评价论文篇8

【关键词】开放大学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079-02

一、研究背景

开放大学要提高远程教育的办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学质量。因为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是发展之基。建设开放大学成功与否,教学质量的高低是一个根本的检测标准。而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是否提高,必须有一个标准,这涉及教学评价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问题。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包括师资、教学设计、课程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即教师教学评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核与测评。

要建设好开放大学,就要在树立正确的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观之后,构建一个在远程教育背景下,能科学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二、电大现有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大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一般由中央电大以及若干省级电大相关部门制定。虽然这些规范和标准在推动我国电大教育事业发展方面作出过积极的贡献,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多种教学媒体的广泛应用、学生情况的不断变化,原有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特别是不能适应未来开放大学建设的需要。归纳起来,目前电大教学质量评价在以下方面还很薄弱:

(一)评价主体和机制。目前电大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主要通过年终考评实现,配以一些工作量核算和教学工作评比。例如,网上教学文本规范性的评比、多媒体课件评比等。电大目前尚未建立教师教学质量的全面的、常态的、深入的评价机制或督导机制。从评价主体来看,主要是人事处、教务处、教学点等管理部门结合教学部领导自上而下地开展,很少吸收一线教师参与,较少听取学生对提供教学服务的教师的意见。

(二)教师教学评价。在教师教学评价方面,第一,只注重教师工作数量的评价。目前对电大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重在考查教师是否完成基本的工作量、是否及时上传各种教学媒体资源上,这是一种静态的、重结果轻过程的、粗犷简单的评价方式。第二,重视对教师职称、学历等的要求,忽视对教师教学中有重要价值取向指标的考查。例如,笼统规定每个专业必须配有一定职称、学历和专业能力的教师。但没有对教师的师德修养、工作态度、学生观、远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理念、师生交互伦理等作具体的规定。第三,对不同年龄、职称、学科背景教师的教学质量,采用统一的评价指标,缺乏弹性忽视对潜在因素(如差异性、创造性、主体性、发展性等)的考虑,没有体现教师掌握掌握远程教育理论和技术的指标;缺乏对教师的形成性评价。

(三)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自1999年实施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课程考核中就引入了形成性考核,即“平时表现”占课程最终成绩的某一比例,与终结性考核一起合成为课程的最终评价等级,其中以统发的纸质作业册评价为主。但从多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在以下两方面亟待完善:一是确保考核效度;二是考核过程便捷化。

三、开放大学背景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具体指标构成,呈多级梯状分布。此表仍可继续向下划分。由于篇幅有限,此表无法继续细分指标及计算各指标权重。

注:带的为二级关键指标,带的为三级关键指标。

指标都是影响开放大学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就其中几个关键指标,谈谈如何完善和实施,以提高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

其一,师资队伍。远程教育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和“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提供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网上教学资源。如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动画,内容丰富、功能强大的网络多媒体课件。这些资源的初期制作需要教师对计算机操作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远程教育强调沟通和交互,因此,教师还必须学会如何收发电子邮件,使用即时通信工具,使用教学论坛等。总的来说,未来开放大学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一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有效途径是进修和培训,主要通过短期脱产学习的方式,效果比较好。应广开思路,增辟途径,向教师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项目,如邀请校外专业培训机构的专业人员对教职工进行培训,选派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进行学习,同时采取相应的配套鼓励政策,解决进修教师的后顾之忧。应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送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进修现代教育技术或远程教育理论知识的培训。

其二,网上教学平台。未来的开放大学需要一个体现以学生为本、操作简单、交互性强,不仅包含教学各环节,还包括教学行政管理功能的开放式综合网上教学平台,至少包括通知、选课、网上学习资源、平时作业、网上考试、教学答疑、教学管理、帮助与反馈等模块。

网上学习平台在细节方面还应注意体现两个特色,一是实用性,例如学习者登录网上系统后,学习过(点击浏览过)的网上资源模块,对应的图标会有相应的更改,下次登录后看到修改后的图片即可知道上一次学习到哪里,以及学习到什么程度。二是互动性,例如无论学习了文本知识,还是浏览了某个知识点视频,都可以点击“回馈”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观点,其他同学看了之后也参与并发表不同的意见,从而形成讨论。这非常符合远程教育学中的“建构主义”思想。

其三,课程教学设计。一是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的文字教材其实并不适合于远程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面向的是学习基础较好、脱产学习的青年学生,而远程教育面向的是学习基础较差、工学矛盾突出、业余学习的成人学生。因此,开放大学的教材必须自成体系,并具有以下特点:在文字表达方面尽量使用口语化、对话式文体,使学员阅读时如亲耳聆听一般;为便于自学,在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应分成多个易于掌握的章节,其长短应恰到好处,常以阅读三小时为限;教材一般做成活页形式或按章节装订成册,携带方便。

二是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远程教育应将教材内容更科学、有效地“搬移”到网上,同时巧妙地整理和编排它们,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和过程,便于学生远程自学。在设计网上课程时,应实现每个学习内容(无论资源是何种媒体、形式)链接后都能进行交流和探讨,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课程多媒体资源应考虑课程内容、媒体的适用程度、使用便利程度、制作者的相关技能、开发成本等因素来设计资源组合,注意提高课程资源使用的利用率和方便快捷,同时兼顾用性,灵活性和趣味性。

其四,形成性考核。目前,电大的形成性考核以统发的纸质作业册为主,但它的效果与效率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务与教学部门。首先,教师很难依据纸质作业册对学习活动的真实性进行有效监控,抄袭严重,流于形式,而且纸质作业册的批改效率低。其次,作业册制约了教师对学生的特殊需要给出个性化指导,使教学互动的范围与深度受到影响。最后,大部分形成性考核成绩所占比例不高,造成学生只重视期末突击式复习,不重视平时学习,教学质量不高。因此,未来的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可以考虑采用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评价机制,废止纸质作业册,利用网上教学平台交互性强的特点,结合课程责任教师评定和系统自动评分,来综合进行形成性考核的评定。

应提高形成性考核在最终成绩评定的比例,例如提高到50%以上,强化教学过程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张炳华,构建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和保证体系的思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6).

[2]黄宇,远程教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教学与科研,2006(8).

[3]张遐,关于完善远程教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6).

[4]侯建军,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评价及保证体系[J].专家视点,2003(3).

电大教育评价论文篇9

关键词:SPOC;MOOC;高职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DOIDOI:10.11907/rjdk.162339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12-0200-02

0 引言

MOOC存在师生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无法实现个性化教学;对注册学生缺乏有力监督,造成高辍学率及低及格率[2]等问题。SPOC教学模式及流程相比MOOC更加灵活,很好地解决了MOOC存在的问题[1]。其主要特点是将MOOC优质教学资源与面授教学之长深度融合。SPOC教学对学习者有限制要求,适合小众化教育[3],通过线上(理论知识为主)与线下(实验和互动讨论为主)学习[4],学生有更多时间在课堂进行实践及方案论证,达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现今高职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1 高职课程SPOC教学模式设计

综合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特点,本文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高职课程SPOC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学前准备、学习活动、课程评价3部分,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实现线上教学。

1.1 学前准备

学前准备内容包括学习者学情、课程内容、学习环境分析。课程学习者学情分析,即了解学习者的知识技能背景及世界大学城平台操作水平。教师根据学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综合考虑校内教学环境,合理规划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学习环境分析是分析学校是否有条件进行SPOC教学。

1.2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主要分为课前导学、课中研讨、课后巩固3部分,各部分内容设计均以解决问题为主线。课前导学和课后巩固都在线上完成。课前,学习者通过学习任务单,完成以微视频或文字资料及小测验为主的任务。每个微视频都围绕某个核心知识点,通过测验检验学习掌握程度。课中研讨是对课前所学知识的深入,师生在课堂面对面讨论解决课前学习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更深层次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利用课堂开展实验,消化理论知识,通过汇报形式提高学生自主思索及团队合作能力。课后通过测试巩固前期所学,检验学习者能否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1.3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部分[5]。过程性评价主要参考线上测评结果及课堂讨论表现。线上测评评分直观,成绩及答案一目了然,结合课堂综合表现评价考评更为全面。期末再进行终结性考核,使考核结果更加公正。通过增加过程性评价,积极督促学生重视过程性学习,提高学习自主性。

2 应用案例

将高职课程SPOC教学模式应用于笔者学院《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集成》课程,下面阐述详细教学过程设计。

2.1 学前准备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集成》课程是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及应用性较强课程。该专业为中央财政重点建设及省级特色专业,建有湖南省首家太阳能科技馆,并自建湖南省首个高校屋顶20kW光伏电站。

(1) 学习者学情分析 。课程开设时间为大二第一学期,总学时64课时,周学时为4课时。开设该课程之前,学生已学习光伏理论基础、CAD、电工电子技术、信息化技术等基础课程,具备光伏材料及电力电子背景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对光伏产业链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大一时学校就发放了世界大学城帐号,学生懂得基本操作。

(2) 课程内容分析。按照高职教育要求,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在专业能力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离(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及硬件设备选型基本方法,能熟练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实现光伏电站项目可行性分析;在情感方面,养成良好职业习惯,具备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社会能力方面,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及安全、质量意识。利用实际工程项目设计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背景知识,由浅入深,将课程内容分为8个项目,同时考虑校内硬件资源环境,细化项目知识点。

(3)学习环境分析。根据课程内容,将教学环境放在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实验室及屋顶实训场所。多媒体教室用于师生研讨及方案汇报,计算机机房用于绘制光伏电站设计CAD图纸及操作计算机辅助软件,实验室用于小型光伏设备性能检验及操作,其它需在户外完成的实验放在20KW光伏电站所在的实训楼露天屋顶处。学校多媒体教室、机房安装有CAD软件,实验设备充足,能满足教学需求。

2.2 学习活动

课程开设流程进行公告,让学生了解课程学习方式、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评价方式。

(1)课前导学。学生加教师为世界大学城好友,并在班级选取二名学生作为课程教学助教,分别协助进行线上及线下教学管理,并要求一助教在世界大学城建立班级讨论组。课前要求学生完成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并于规定时间内完成测验或参与讨论。学习任务单包括微视频、文字资料、测验或讨论。在线测验能即时显示答案,帮助学生解决疑惑,若还有疑点,可通过班级讨论组消息,教师及时进行反馈。以项目二“太阳能资源”分项目为例说明课前学习任务单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课中研讨。教师利用世界大学城平台中的数据信息了解学生疑难所在。在课堂教学前期,提出导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引出更深层次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现知识点迁移训练目标并解决问题。可根据课程项目需求,组织开展实验及项目设计,最终要求学生通过汇报方式,说明实验过程心得及设计思路。

(3) 课后巩固。线上课后测试巩固前期所学,测验题型采用客观题形式,评分、答案及解析即时可见,测试内容较课前更加深入、灵活,考核学生能否应用所学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下一阶段学习进行准备。

2.3 课程评价

过程性评价参考学生课前及课后测验成绩,综合线上、线下分组讨论表现、课堂项目汇报情况、实验表现、到课情况等因素评定;终结性评价以期末闭卷考试考核成绩评定。两部分考核比例为:过程性:终结性=7∶3。评分重点放在过程性评价,使学生更加重视学习过程。因过程性评价考虑因素较多,助教可协助进行统计工作,以减轻教师工作量。

3 结语

笔者学校已在两个班进行了SPOC教学实践。学生非常重视课程学习,主动增加学习时间,学习热情高涨,自主性增强,绝大多数学生能进行小型光伏电站初步设计。后期将针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完善,边实践、边总结、边升华,为其它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徐葳,贾永政,阿曼多・福克斯,等.从MOOC到SPOC――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MOOC实践的学术对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13-21.

[2] 陈然.SPO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5):42-47.

[3] 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9.

电大教育评价论文篇10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校园影视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加快中小学校优质影视资源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经研究,决定举办第十二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工作评选活动,评选活动由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中小学校园电视专业委员会承办。

现将第十二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工作评选活动的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项目

(一)校园影视节目,共分八类:

包括校园新闻、校园专题、校园综艺、校园微电影、影视教学、校园主持人、校园栏目和综合类。

(二)校园影视教育实践与研究论文

(三)2015年度全国优秀校园电视台

(四)优秀组织奖

二、奖项设置

(一)校园影视节目(含播音与主持)评选设立金奖、银奖、铜奖(分类设奖)、特别奖(非中小学校园电视台制作的校园题材影视节目)。另设最佳主持人、最佳摄影等单项奖,单项奖名称定为金犊奖。

(二)论文评选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三)校园电视台授予年度全国优秀校园电视台称号

(四)优秀组织奖

三、参评办法

参评单位和个人可到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中小学校园电视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cn下载第十二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工作参评说明及评选申请报名表,原则上由各省级电化教育馆(教育电视台)统一组织报送。

校园影视节目评审总则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坚持对未成年人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导向教育。

二、突出学校师生的主体参与,节目的内容密切联系社会,贴近校园,贴近师生,真实记录和反映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较强的影视艺术表现力、视觉冲击力和较高的美学价值。

四、能够充分发挥影视艺术的技术优势,做到语言清晰,画面生动,镜头流畅,音效得当,达到较高的制作水平。

五、校园影视节目的创作过程和创作成果,能够有效提高师生信息技术技能和素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跃校园生活,促进学生、教师与学校的综合发展。

校园影视节目项目界定与评价标准

本届校园影视节目评比共设以下八项,其形态界定与依据《校园影视节目评审标准》和不同类型节目特征制定的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一、校园影视节目内容及格式要求

1.校园新闻类

校园新闻是利用影视方式制作和传播的校园新近、正在或即将发生的事件和事态的报道。校园影视新闻分为短新闻和长新闻两种。短新闻的特点是仅仅围绕一个事件、一个现场、一个动态、一个主题摄制,片长不超过1分30秒。长新闻的特点是选题重要、题材新颖、内容丰富、剖析深刻,片长不超过4分钟。

评选标准:视角独特、选题新、内容真实,有同期声和字幕,有新闻价值和时效性;表现方式现场性和影视特点突出。

2.校园专题类

校园专题是利用影视方式制作和传播的宣传学校办学特色,记录校园大型文体活动和其他重要活动,介绍校园生活中的典型人物,深度探讨校园生活的热点问题,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摄制的主题集中的影视节目。校园专题节目长度为5-15分钟。

评价标准:主题鲜明、有新意;提倡以小见大,挖掘深刻有深度、有思辨性和正确的导向性;结构新颖,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可视性、说服力和感染力。

3.校园综艺类

校园综艺类影视节目主要指:利用影视方式制作和传播的校园歌曲MTV和电视散文。校园歌曲包括校歌和其他适合中小学生演唱的歌曲,节目长度为3-5分钟;电视散文是根据师生的散文作品或其他名家的名篇拍摄的、艺术地将文学语言与影视语言融为一体的、长度为5-10分钟的电视节目。

评价标准:主题积极健康有导向性;表演者以师生为主体;形式生动、活泼、有趣,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可视性和感染力。

4.校园微电影类

校园微电影是具有微时长、微周期、微投入、主题集中、故事情节完整等特征,适于在各种媒体(特别是移动媒体)上播放的、长度不超过10分钟的影视故事片。

评选标准:主题源于校园生活,积极、健康,传递正能量;故事情节有趣,演员表演生动、逼真;影视技术与手法运用娴熟,具有较强的可视性和艺术感染力。

5.影视教学类

影视教学类是指:根据现有课程、教材的教育教学需要摄制的教学影视节目。主要包括:

(1)教学微视频(微课):真实记录教师在新理念指导下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教学的具有创新性、研究性、示范性特点的教学过程,经过后期精编长度在20分钟之内的影视教学节目。

评价标准:教学方法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镜头与画面要准确展现教学过程的重点与创新点;至少双机位摄制。

(2)课本剧:根据教材内容摄制的、具有戏剧表演特征的、不超过30分钟的教学影视节目。

评价标准:改编与再创作要忠实原著;艺术性要为教学;编导作用明显,表演生动、真实、感人;尽可能根据分镜头脚本拍摄;多机位拍摄、后期制作精良。

6.校园主持人类

参评对象以学生为主,参评片时长不超过5分钟,内容为新闻播音(2分钟左右)或栏目(节目)主持(2分钟左右,要有采访对象,或访谈嘉宾)、才艺展示(2分钟左右)。

评价标准:语音功底(普通话标准、语音清晰、有感染力)实;主持状态(化妆、服饰得体符合节目定位,具有较强的现场掌控能力)亲切自然;主持效果(有凝聚力、吸引力、感染力)好。

7.校园电视栏目类

校园电视栏目是指有特色的校园固定自办栏目,参评栏目时长5―30分钟,有明确的栏目定位,有相对固定的节目模式和形态;有鲜明的校园特色,在校园有影响力,师生美誉度高。

评价标准:栏目设置新颖;栏目内容有吸引力;栏目制作与播出过程参与性、互动性强;栏目构成要素齐全(有整套包装,包括栏目片头、栏目角标、人名条、同期声字幕、片尾标版等)。

8.综合类

难以归入上述七种类型的作品,归入此类。评价标准参考相近类型作品的评价标准。

参评作品统一使用电子(MPG、WMV)格式。凡技术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参评作品,取消参评资格。光盘盒上请注明参评单位、节目名称、参评类别、时间长度等信息。节目创作说明在500字以内。

二、校园影视实践与研究论文的写作要求

1.校园影视实践与研究论文的选题

校园影视性质、功能、价值取向的探索;

校园影视促进素质教育、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校园影视促进课程与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校园影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校园影视作品剧本创作研究;

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校园影视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力;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校园影视创作的影响。

2.校园影视实践与研究论文的参评文本要求

详见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中小学校园电视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中国校园电视网.cn中的说明。

三、校园电视台选送要求

在校园影视节目制作、播出、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显著,并能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台培养、教育人的作用的校园电视台,均可参加优秀校园电视台的评选活动。评选需提供能较直观地反映校园电视台系统全貌实景的照片(不少于10张),工作介绍和实绩材料(500字以内),请把以上图文材料刻成光盘递交。

四、参评费用

校园影视节目300元/部、主持人参评费400元/部;论文参评费200元/篇;校园电视台参评费1800元/家。报名截止日期2015年5月30日(以邮戳为准)。参评费用汇至承办单位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中小学校园电视专业委员会指定帐户(针对学校账号直接转账)。

户 名: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中小学校园电视专业委员会

开 户 行:中信银行无锡中桥支行

账 号:7322810182600013398

如参赛者个人直接汇款需要通过邮局汇款。(参照以下联系方法和地址)

五、联系方式

参评资料邮寄至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中小学校园电视专业委员会秘书处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运河东路578号 邮编:214023

电话(传真):0510―85726567 82820224

联系人:陈惠蓉 董云斐

QQ群:59610197、151684877、165849203

邮箱:

六、评选说明

入围的节目、论文、优秀校园电视台,组委会将通知参评单位和个人,免费统一制作在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工作评选网站(.cn)上公开展示。金奖作品放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上,供广大中小学教师使用,免费共享。获奖名单将在有关媒体上公布,并举行颁奖活动(颁奖时间、地点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