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差生辅导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30 16:17:42

小学差生辅导总结

小学差生辅导总结篇1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探索性因素分析;影响因素

一、引言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中发[2004]16号,教育部[2005]2号),是高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的主要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服务于学生的质量,而辅导员积极性的调动又有赖于学校对辅导员的服务是否令他们感到满意。因此,本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校获得辅导员工作满意度信息,有针对性地去满足或引导辅导员的需求,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对辅导员的激励水平,有效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潜能。

台湾学者徐光中(1977)将工作满意度的定义分为三大类,基本概括了众多学者对工作满意度的观点:综合性定义(Overall Satisfaction),即将工作满意度的概念作一般性的解释,重点在于个人对其工作及有关环境所持有的一种态度;期望差距定义(Expectation Discrepancy),认为工作满意度是个人满足的程度,是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所预期应获得价值与实际获得价值的差距;参考框架定义(Frame of Reference),指个体根据参考框架对于工作的特性加以解释后所得到的结果,重点在于个人对工作参考维度的情感反应[1]。对工作满意度的测量,主要包括单一整体测量法和总和评分法。前者就是从整体上考察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而后者认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是由与其工作相关的各个方面满意度组成。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参考框架定义,以总和评分法来测量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

近几年已有研究中,徐明春于2007年基于心理契约视角对高校辅导员满意度进行理论分析,认为心理契约管理以关注情感交换和人际关系为基础,更能提升高校辅导员对工作的满意度[2];饶才敏(2007)探讨了提高辅导员工作满意度、促进其队伍建设等问题,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总体现状、在性别等社会背景资料上的差异及特点,并提出了提高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建议和对策[3];李林蔓(2008)根据管理学中的全过程管理理念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在具体操作层面分析了辅导员从应聘到离开学校的满意度管理全过程,提出建立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满意度动态管理思路[4];程德华、陈志纤和龚娴静(2008)从组织行为学出发,对莆田学院辅导员进行有关工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对影响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5];张涛、杜倩(2009)调查了南京高校的辅导员满意度,并针对具体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6];冼颖妍(2009)在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激励机制的构建一文中,探讨了从薪酬激励、环境激励、工作本身激励、管理激励、精神激励、发展激励、全面激励等7个方面构建辅导员激励机制[7];叶正平(2009)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评估价值及方法进行了探讨[8];孙元元(2009)调查了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现状并提出对策[9]。这些探索和研究成果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本研究结合高校辅导员的特点,对贵州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期望能够为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做出基础性工作。

二、量表的编制

本研究以贵州省部分高校的专兼职辅导员为调查对象,以自编《贵州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调查》为调查工具,在贵阳市内对六所不同类型高校的辅导员进行施测。深入研究:①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构成因素及各因素的满意度水平;②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个体差异;③阐明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对策。

1.预备问卷的编制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走访不同层次的辅导员和学生工作干部,听取相关专家和学者的意见,于2008年3月底确定了预备研究的内容和结构。包括指导语、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入职动机、社会支持、职业发展5部分,每部分都留空以便辅导员根据自己的情况对相关内容进行充分描述。

(1)被试。预备研究的被试是50名专兼职辅导员,其中男性14人,女性36人;20-39岁的达到94%,其中20-29岁的占74%;来自省属本科院校40人,高职高专10人;专职辅导员44人,兼职辅导员6人。因此,预备研究搜集到的资料基本反映的是20-39岁年轻辅导员的情况。

(2)施测、回收并整理。预备研究于2008年4月底实施,被试答题时间跨度为2天。问卷发出65份,回收60份,回收率为92.3%。经检查,50份合格,进行汇总、统计和整理。答卷的内容在文字表述上多有不同,涉及的主要方面不是很清晰,为了尽量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对问卷的汇总整理按以下方式进行:①对问卷进行编号。将50份问卷编为1-50号,再对问卷的每部分进行编号,如“1-1”表示第1份问卷的第1部分,以此类推。②按问卷中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入职动机、社会支持、职业发展4部分内容将所有答卷分成4份。③将4部分所有“原因”或“描述”分别记录,进行内容分析。

2.正式问卷的编制

(1)正式问卷的结构。整理出正式研究所用的8个维度,然后将辅导员特有的社会背景资料组成问卷的客观部分,最后就初步确定的问卷向相关专家征求意见,对项目的顺序、表达方式以及选项的一致性等做调整。

正式问卷的结构如下:

第一,项目编排。正式问卷最后确定96个项目,其中含4道效标题,14道客观题。

第二,问卷的记分。此问卷中1-78题均设计了5个选项,根据项目的意思不同,“5-1”分别表示从“非常肯定―非常否定”的不同程度;附加题和客观题设计了2-5个不等的选项,力求全面反映项目所包含的不同方面或程度,便于区分。

(2)正式问卷的被试。选取贵州省各高校辅导员作为正式问卷的被试,发出问卷280份,回收率100%,有效数据256份,有效回收率91.4%。被试的社会背景资料见表1。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

1.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数据进行KMO and 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显示:Bartlett’s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12022.650(df=2278,p=0.000),取样适当性度量值KMO= 0.927,接近1,说明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作初步分析,根据主成分特征值的碎石图,其曲线在第3个因子后开始趋于平缓,每个因子对累积的解释总变异的百分比增加很少(方差贡献率小于3.080%),故提取3个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6.977%(见表2)。根据每个因子所含项目内容的分析,删除与维度相关较小的项目共11个(即20、30、35、38、43、49、55、60、65、67、68题)。

对其结果进行极大方差旋转,旋转后各项目的因子负荷均在0.344-0.741之间(见表3)。因子负荷量较高,各项目与对应因子的相关较密切,说明问卷的有效性较好。

据每一个公共因素所包含项目的内容,对这3个维度进行重新命名。维度1涉及薪酬、培训晋升、工作条件、管理等,共计26个项目,命名为“工作环境”;维度2涉及他人看法、地位等,共计14个项目,命名为“社会认同”;维度3涉及学校认可,领导认可、学生表现等,共计17个项目,命名为“工作效果”。

由于每个维度包含的题目较多,进一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每个维度分别进行二阶因素分析,结合碎石图,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在“工作环境”维度的26个项目中,删除负荷值较小的7个题项(第7、11、19、40、45、50、56项)后,共提取3个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9.332%;在“社会认同”维度的14个项目中,删去负荷值较小的第53题项后,共提取2个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62.341%;在“工作效果”维度的17个项目中,删去不合适的题项(第2、14、18、22项)后,共提取3个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1.751%(见表4)。

对其结果进行极大方差旋转,旋转后各项目的因子负荷均在0.378-0.816之间(见表5至表7)。因子负荷量较高,并根据每个因子所包含的项目,对各个因子进行命名。在“工作环境”维度中,分别将其命名为“薪酬环境”、“晋升环境”和“压力环境”;“社会认同”维度中,命名为“学校认同”和“工作认同”;“工作效果”维度中,分别命名为“班级工作”和“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最终正式问卷共包含有3个维度,分别是“工作环境”(薪酬环境、晋升环境和压力环境)、“社会认同”(学校认同、工作认同)和“工作效果”(班级工作、师生关系),共计45题。

2.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A1pha系数来考察自编问卷的信度。本问卷的Cronbach's A1pha系数为0.8830,3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230、0.8721和0.8035,表明该问卷信度较好。

3.效度分析

(1)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对各因子与总分、因子与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得知,相关系数在0.450-0.930之间;各项因子之间的相关大于0.40;各因子分与总分的相关也大于0.40,且均大于各项因子之间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见表8)。

(2)效标效度。本研究选用一项效标题(79题)作为问卷的效度指标。根据被试对正式问卷中第79题的回答,计算各项目、因子得分、总分与该项目得分间的相关,均在0.193-0.600之间,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问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

4.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特点

对总体满足感、各因子进行方差分析和描述统计,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其平均值与3分进行比较,结果见表9。从表中可以看出,工作满意度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各维度均值从高到低依次是工作效果、社会认同、工作环境。

(1)性别差异。对男性辅导员(81人)和女性辅导员(175人)在工作满意度整体及3个维度上的得分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男性在“社会认同”上显著高于女性(T=1.725,P

(2)年龄差异。对不同年龄阶段(20-29岁,30-39岁)的辅导员的工作满意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其在三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F1=0.002,P>0.05;F2=1.437,P>0.05;F3=0.579,P>0.05;F4=0.323,P>0.05)。

(3)辅导员类型差异。对专、兼职辅导员的工作满意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其在三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F1=0.086,P>0.05;F2=0.698,P>0.05;F3=0.646,P>0.05;F4=0.005,P>0.05)。

(4)从事辅导员工作年限差异。对经历不同工作年限的辅导员工作满意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其在三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F1=1.643,P>0.05;F2=0.439,P>0.05;F3=1.754,P>0.05;F4=0.613,P>0.05)。

(5)全年总收入差异。对收入不同的辅导在工作满意度上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在“工作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F3=4.769,P0.05;F2=0.539,P>0.05;F4=0.104,P>0.05)。

(6)带班学生人数差异。对带班学生人数不同的辅导员在工作满意度上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在三个维度和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F1=4.397,P

(7)学生类型差异。对带学生类型不同的辅导员在工作满意度上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在“工作环境”和“社会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F1=2.107,P0.05)。

(8)住所差异。对辅导员住所差异所导致的工作满意度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发现在“社会认同”和“工作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F2=3.718,P0.05)。

四、讨论

1.贵州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问卷的有效性

对预测结果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主要有三个因素层面,分别是工作环境、社会认同、工作效果。满意度的三因素结构清晰,项目的因素负荷均在0.344-0.741之间,总方差解释率为56.977%,每一个因素项目含义清楚、可解释性强,表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另外,表4显示的结果表明,所编制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问卷中,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大于0.40,而各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也大于0.40,且均大于各项因素之间的相关,达到显著,说明量表各个维度之间相对独立,量表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

2.贵州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特点

总体上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各维度均值从高到低依次是工作效果、社会认同、工作环境。工作效果满意度较高,表明其工作得到了学校及领导的认可,学生表现较好,这是因为高校给予了辅导员相应的关注,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考核、职称评定、教育培养等规章制度,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社会认同满意度居中,说明学校对辅导员认同度还没有达到他们自身的预期,一方面有可能是辅导员自身的工作没有做好,导致学校对其认同度不高,另一方面有可能是辅导员不善于运用印象管理技巧来提高社会对其的认同,多提对学校发展有建设性的意见也许能够帮助提高社会认同度[10]。工作环境满意度较低,主要是由于对辅导员工作职责定位不清晰,辅导员额外承担了大量事务性工作,同时因为学生工作涉及面广,工作机制不健全与部门不协作无疑会增添辅导员工作的苦恼与诸多无奈,这些都使他们工作热情和满意度降低。

本研究对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后表明:性别不同的辅导员只在社会认同上呈显著差异,表现出男性高于女性。这是因为男性辅导员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认为男性辅导员在办事上比女性辅导员稳重,遇事冷静,而女性辅导员易情绪化,同时也面临结婚生子、管理家务等种种压力。

在年龄、辅导员类型、从事辅导员工作年限这三个特征上,工作满意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因为现在很多高校都实行竞争上岗,定职定岗制度,这与以前的论资排辈不同,学校在对待年轻和年长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管理方式上也是相同对待,因此工作满意度在年龄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实际工作中,专职辅导员和兼职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没有很大的区别,学校在分配和管理专兼职辅导员时,给予的工作量如带班学生人数、学生管理和辅导员考核等方面都是相同的,所以,在这方面也没有明显的差异;学校在辅导员的管理上无论从事辅导员工作年限长短,辅导员管理制度合理化、工作量化,因此工作满意度在工作年限上仍然没有差异。

在全年总收入上,仅工作效果存在显著差异,调查结果显示,辅导员全年总收入在2万元以内的大部分都是工作年限较短,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较高,在工作中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效果。

在带班学生人数差异上显示为工作满意度在工作环境、社会认同、工作效果及总体满足感上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带班学生人数在100人以内的满意度最高,这是因为辅导员所带学生越少,工作量较小,同时因为所带学生人数减少而使管理更加有序化。

在学生类型上显示工作满意度在工作环境、社会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工作效果和总体满足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学生类型中“其他”所指为成人教育生、职业资格培训生等,在学生类型的分析中,“其他”在各个维度上的工作满意度都高于其余四种学生类型,这与高校的成人教育生和职业资格培训生的教育管理形式有关。他们在高校学习时很多情况下都不涉及住校、参与学校集体活动等,所以在他们的管理上就省去了很多管理工作,使辅导员工作量减小;另外,由于这些性质的学生一般都已参加工作,他们在学校学习的目的都是拿到相应的证书,能够很好地配合辅导员开展工作,因此在这种学生类型上辅导员工作满意度比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辅导员的住所差异在社会认同、工作效果和总体满足感上都表现为居住在自己家的工作满意度高,这是因为在当今房价上涨的社会环境下,辅导员有自己的房子,减去了购买新房的经济压力和租房的房租消费,从而在这方面提高了工作满意度。此外,工作满意度在社会认同、工作效果和总体满足感上都表现为“其他”高于“集体宿舍”和“租房”,这说明辅导员寄住在朋友或是亲戚家,也减轻了购房和缴纳房租的经济压力。

五、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包含三个维度7个因素:工作环境、社会认同、工作效果;(2)本研究编制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状况的工具。

同时,结合正式问卷中“评价与建议”部分的统计结果,本研究认为提高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应从政府与学校着手,从政策法规的制定、落实,到个人素质提升多方面共同努力。新时期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政府与学校的高度重视,以人为本,完善制度,改善条件,提升素质;加大宣传和落实政策的力度,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使高校辅导员职业真正成为既充分发挥作用,又广泛受人尊重的高尚职业。

参考文献:

[1] 徐光中.工厂工人的工作满足及其相关因子之初探[J].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1977.

[2] 徐明春.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高校辅导员满意度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5):137.

[3] 饶才敏.湖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4] 李林蔓.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满意度全程动态管理探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2):92-95.

[5] 程德华,陈志纤,龚娴静.莆田学院辅导员工作满意度测量与评价[J].莆田学院学报,2008,15(1):94-98.

[6] 张涛,杜倩关于在校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基于南京五大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J].今日科苑,2009,(12):212-213.

[7] 冼颖妍.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激励机制的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5):162-164.

[8] 叶正平.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评估价值及方法探讨[J].健康研究,2009,(2):117-119,124.

小学差生辅导总结篇2

[关键词]小组协作学习blackboard平台网络学习

引言

21世纪高等教育学校教学中,协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强大的网络空间以及资源共享促进了协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也为协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网络环境基础。随之优秀网络平台的出现又为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网络协作学习日渐成熟。

《地理多媒体教学》课程是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面对地理师范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应用实践。课程致力于通过协作小组以任务为导向的学习,提高师范生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最终服务于地理教学。

致力于从实践中总结网络协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协作学习模式,确保网络协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为网络协作学习更广泛的实施和推广奠定基础。

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取数据统计跟踪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对小组协作学习情况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为2011年3月―6月。主要研究对象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08级师范生,即《地理多媒体教学》课程的选课学生,总共61人。此外还包括课程的任课教师1名,辅导员4名。

研究过程

课程主要采用鼓励竞争机制督促小组学习,小组内部精诚团结互相学习,小组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小组成员通过地理多媒体软件的学习,将所学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共同完成一个与地理相关的作品。

协作小组

小组划分采取学习兴趣与多媒体软件技术基础相结合的方式,既保证小组拥有共同学习兴趣,同时弥补软件操作能力的差距。课程总共划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3-7人,由组员选出1名组长。除任课教师外,每个小组配备1名辅导员。

本研究在网络小组协作学习中加入辅导员角色,设定辅导员的参与程度,以此来研究协作学习中辅导员不同程度参与学习过程所产生的作用。本次研究中辅导员由曾经选修过此课程的研究生担任,且均有过课程助教经验。一方面确保辅导员知识技能符合课程要求,另一方面也拉近辅导员和学生的距离,便于协作学习的展开。辅导员所在小组类型不同,其职能亦有所不同。辅导员在协作学习过程中选择性参与以下学习环节:任务设定、问题答疑、进度检查、例会讨论、提供资料。

以任务为导向的协作学习,关键在于明确具体的任务和规范的学习过程管理。小组成员总体技术基础和管理基础决定辅导员参与协作学习的程度。因此根据辅导员参与程度不同将小组分为以下三类:

A类小组中,辅导员根据成员学习基础和能力布置任务,组内成员分工协作。辅导员参与任务设定、问题答疑、进度检查、例会讨论、提供资料等学习环节;B类小组中,由组长进行组织和协调,成员集体讨论任务的布置和分工。辅导员参与问题答疑、提供资料两个学习环节;C类小组中,由组长进行组织和协调,组内成员集体讨论任务的布置和分工。助教只参与提供资料一个学习环节。

协作学习模式:

协作学习实施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小组在协作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A类小组协作学习过程比较规范,具备完善的交流和成果共享方式,能够及时的进行交流讨论和资源共享。B类、C类小组的学习过程比较自由,没有严格的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时间和方式,其中有些小组没有交流和成果汇报的环节。(见表1)

表1:小组协作学习情况

研究结果

1.协作学习积极性

课程将blackboard平台提供的小组页面作为小组协作学习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平台统计跟踪功能提供的数据显示:小组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A类小组的网络协作学习积极性明显高于B类、C类小组;此外小组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差别,个别同学的网络学习活动性较差,组内协调还不够成熟。

其中,小组点击数最高达379次,占全部点击数的16.55%,最低点击数104次占全部点击数的4.54%,大部分小组点击数百分比维持在10%左右,小组活动频率基本持平;而人均点击数最高达到74次,最低为22次,全部小组平均点击数为35,过半数小组人均点击数超过全部小组平均点击数;各个小组的网络活动数据显示,组内最高点击数为144,将近组内平均数的3倍,组内最低点击数为11占组内平均数的1/5。

2.协作学习效果

1)协作学习小组组内评价结果显示,组内成员分数之间没有太大差异,但组员之间认可度非常明显。大部分同学对组长和组内积极贡献的组员表示认可,对于参与协作学习积极性比较低的组员也给予了客观的分数。协作小组组内评价人均分数最高的2个小组为B类小组,组内评价人均分数最低的小组为C类小组。

其中,90%的小组组内评分在优秀(8分)以上,组内评分结果中组员的最高得分为9.5,最低得分为7.0。其中同一个小组内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相差不超过1分,不同小组之间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不超过3分。此外,10个协作小组中有6个小组组长为组内最高分。其中自评分环节将近70%的同学自评分数高于其他组员评分的平均分。

2)小组协作学习成果整体评价结果显示,各类协作小组之间差异不大。成绩最高的3个均为A类小组。成绩最低的2个小组分别为B类、C类小组。

问题与讨论

此次研究中前3组优秀协作小组均为A类小组,这些小组在网络协作学习过程中具备以下特点:1、协作学习任务明确具体;2、学习过程进行规范管理;3、完备的例会交流和资源共享模式;4、充分利用强大的网络空间和资源;5、组内成员定位、分工明确。

不难看出A类小组网络协作学习成绩优秀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在学习中发挥明确协作任务和进行学习管理的作用,这些是在B类、C类小组所缺乏的。

调查显示,与辅导员目前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相比,学生对于辅导员参与协作学习的程度有更高的要求。导致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是学生初次接触这种学习方式还不适应,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有待提高。

以任务为导向的网络协作学习的特点,造成了对小组学习成员明确协作任务和进行学习管理的高度要求。因此在以任务为导向的网络协作学习初级阶段,教师和辅导员的适度参与非常必要。但是如何确定教师和辅导员在协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如何在网络协作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还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一理论与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杨九民,《现代教育技术》[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刘黄玲子,黄荣怀.协作学习评价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2002(1).

[3]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其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10).

小学差生辅导总结篇3

摘要:采用《辅导员压力问卷》对随机抽查的210名专职辅导员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辅导员总体压力不高但较普遍,尤其是在工作技能、工资待遇、角色压力及工作负荷上;男辅导员压力大于女辅导员,且压力有随年龄和职称等因素上升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调适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职辅导员;职业压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022-02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辅导员是离学生最近的人,承担着对学生学习、生活及发展等方方面面的引导和教育。但1:200的比例,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要时刻防备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24小时的开机待命,大管家保姆似得的定位使得他们倍感压力,而且还要面对自身适应和发展的压力,由此造成的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问题也已引起了相关研究者的重视[1-3]。从知网上输入“辅导员心理健康”主题词,近几年逐年增多的有关辅导员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的研究也说明了这一点。本研究希望了解辅导员承受的压力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研究方法

随机调查了210名专职辅导员,其中男101,女105,缺失4人;年龄25-29岁者79人,30-35岁者91人,36以上者40人;职称初级116人,中级90人,缺失4人。工具是在洁编制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量表的基础上,简单调整。量表分六个部分,包括工作负荷、竞争压力、人际压力、工资待遇压力、角色压力、职业技能,15个题目,从“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非常同意依次给予1至5分,得分越高,压力越大。

三、结果

1.专职辅导员职业压力总体情况。从统计结果看,压力均值从高到低依次是:工作技能4.10;工资待遇3.85;角色压力3.40;工作负荷3.39;竞争压力3.21,人际压力2.22;总体压力均值为3.35。在4分及以上及所占比例:职业技能148人70.5%(其中5分者达60人);工作条件134人63.8%;角色压力80人38.1%;工作负荷72人34.3%;争压力60人28.6%;人际压力6人2.9%;总体压力36人17.1%。从以上结果看,辅导员群体总体压力不高,但在某些方面某些人员上压力明显,尤其集中在职业技能、工作条件、职业角色和工作负荷方面。

2.压力的性别差异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男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各维度均值除“工作技能”外普遍高于女性辅导员的压力。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竞争压力、人际压力和职业技能压力差异不显著(t=0.44、1.74、-0.06,p>0.05),工作负荷、角色压力、总体压力和工资待遇压力二者差异显著(t=2.02、2.35、2.27,p

3.工作压力的年龄差异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工作负荷压力均值从高到低依次是40岁及以上者、小于30岁者、30-35岁者;工资待遇压力随年龄而降低;而其他方面及总体压力均是随年龄增长压力增大。对他们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工资待遇、工作负荷无显著差异(F=0.20、0.12,p>0.05),而竞争、人际、角色、技能及总体压力上差异显著(F=6.60、10.76、6.59、5.99、5.17,p

4.工作压力的职称差异比较。从表1可见,除工资待遇和工作技能外,初级职称者压力均值都低于中级职称者。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工作负荷、人际压力和工作条件压力差异不显著(t=-0.99、-1.89、0.26,p>0.05),工作压力、总体压力、角色压力和职业技能压力差异显著(t=-2.15、-2.45,p

四、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从本次调查数据可见,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压力普遍但总体不高,但在某些方面压力明显且部分辅导员压力较大。结合现有研究及辅导员工作的特点,下面我们针对压力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职业技能不足。校辅导员的配比增多是从2004年国家相关政策出台之后,到目前为止辅导员群体是个年轻化的群体。而且辅导员“大管家”的身份也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他们需要多学科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来应对纷繁复杂的学生事务及日渐多发和复杂的学生问题。而且在当前网络媒介信息的影响下,影响学生问题的来源和途径更是复杂。

2.薪酬待遇不高。从本次调查可见,“薪酬福利待遇”等工作条件的压力不只是年轻辅导员的压力,而是全体辅导员的压力,尤其是男性辅导员。调查显示这是位居第二位的压力源。现实生活中辅导员所忙碌的是职责内或非职责内的工作,但自身的付出很难在薪酬待遇中得到体现。作为男性辅导员,传统的性别期望和要求,使得他们在这一方面往往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关于待遇问题,我们在改善物质条件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规范奖惩机制,均等并不能产生激励。

3.角色或职责不清。辅导员就像一个“后勤”的替补队员一样,哪儿有事哪儿上,专业化不强,教师或社会觉得他们做着程序性的事务工作。但日复一日的奔忙,工作可能得不到认可的同时还会是责任的承担者。为避免这一点,要规范辅导员角色,推进辅导员的专业化进程。辅导员的专业化有利于提升职业价值感、赢得社会认同,同时亦可减少因为职责不清等因素带来的压力。

4.提高认识,注意自身调适。有时压力是由我们自身的问题造成的。辅导员应该对工作和生活做出合理的安排,采用多种方法保持一个好的心态,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彭时敏.高校高学历辅导员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研究[J].教育探索,2015,(5):123-124.

[2]王雪,高建华.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引起的职业倦怠的危害行为表征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2(c):32-33,42.

[3]蒋蜀辉.重庆市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职业压力源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收稿日期:2016-12-10

小学差生辅导总结篇4

时间管理是人们在使用、安排、调控和管理时间等方面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表现,时间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时间利用率。黄希庭将时间管理倾向划分为三个维度: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感,体现在时间方面就是个人的价值观、效能感和监控能力。目前对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以及模型研究、时间管理倾向和其他心理活动以及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其中,对于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显示:采用各个不同的干预方法取得的干预效果是不一样的。本研究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时间管理倾向水平低的原因、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以及时间管理倾向对高职生的作用,提出了综合的干预技术,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团体辅导方案,通过严格的干预过程,结合数据结果,来分析团体辅导方案的效果。具体辅导方案如表1所示:

表1团体辅导方案

主题 主要内容

一、初次相逢 1.播放音乐,游戏“自我命名”,“大风吹”,“信任之旅”

2.制定契约,确定目标,团体成员宣誓,签名

二、时间的价值 1.播放音乐,自我印象和他人印象对比活动

2.主体活动:说说时间有多么重要,“价值拍卖”游戏

3.写出自己把时间浪费在哪里了

三、如何掌控时间 1.播放音乐和游戏“猜五官”

2.主题活动:“时间存折”游戏

3.角色扮演游戏:时间是个小偷

四、时间掌控方法 1.播放音乐、热身游戏“青蛙跳水”

2.SMART原则的讲解,使用方法

五、监控你的时间 1.播放音乐和热身游戏“谁是卧底”

2.分享SMART方法的效果

3.学习ABC法则

六、注意力训练 1.播放音乐和游戏“找不同”

2主题活动:如何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集中

3.专注力训练律动操

七、建立合理情绪,提高自信心 1播放音乐和游戏“排队”

2.主题讨论:你最棒

3.ABC情绪疗法的讲解

八、相互祝福,告别团体 1.开场音乐和游戏“鸡同鸭讲”

2.回顾所学知识

3.互相赞美和祝福

二、研究设计

1、被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安思源学院学生500名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调查结果,招募20名时间管理倾向水平较低的学生作为团体辅导的对象。

2、研究工具

采用黄希庭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对学生进行时间管理倾向水平的调查,该量表总共44个项目,包括三个维度,即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感,其中时间价值感包括10个项目,时间效能感包括24个项目,时间监控感包括10个项目,计分方法采用五点记分,“完全不符合”记1分,“大部分不符合”记2分,“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记3分,“大部分符合”记4分,“完全符合”记5分,其中反向计分的是9,17,27,30,41。

3、实验设计

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将20名时间管理倾向水平低的学生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8次团体辅导的干预,一组不做任何干预,对团体辅导干预之后两组的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得分进行对照比较。

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ATMD测量结果

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ATMD得分前后测差异比较

注:?~P0.01

表2的结果显示,在团体辅导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时间价值感维度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t=-0.45,P>0.01),在时间效能感维度上无显著差异(t=0.56,P>0.01),在时间监控感维度上无显著差异(t=-0.08,P>0.01),在ATMD总分得分上无显著差异(t=0.145,P>0.01),即两组被试在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上是同质的。团体辅导之后,实验组在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以及时间监控感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有提高(t=-3.234,P0.01;t=-3.023,P>0.01),实验组在ATMD总分得分上有显著提高(t=-3.023,P>0.01),而对照组在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时间监控感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t=-1.673,P>0.05;t=-0.478,P>0.05;t=-0.2,P>0.05),对照组在ATMD总分得分上无显著提高(t=0.274,P>0.05),团体辅导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被试在ATMD总分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t=-3.765,P>0.01)。

2、研究结论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可得出研究结论:

(1)本研究中的团体辅导方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时间价值感。

(2)本研究中的团体辅导方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时间效能感。

(3)本研究中的团体辅导方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时间监控感。

小学差生辅导总结篇5

培优辅差工作总结

一学年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和全体老师的密切配合下,我们在 学困生转化 工作过程中,能依照计划,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措施地实施落实 学困生转化 的内容,计划中要求达到的目标基本能实现。现将一学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学校领导能充分相信老师,鼓励老师大胆的探索各种教育方法、教学手段,使得大家有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能潜心于研究、实验;学校领导不唯成绩论成败也使得大家能以一个较为平常的心态来审视、解剖自己,不犯(少犯)急功近利的错误,

二、采取具体的转化措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1、对学生采取 一帮一的措施。学生一帮一即品学兼优的学生帮助一个学有困难的学生,利用课余、休息时间给予适当的学习指导与帮助。

2、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辅导。每周的周一周二和周四进行学困生的辅导,教师除平时课堂多关注,课间及时辅导和利用周一 二 四午后放学的时间专门辅导,并及时总结学困生转化的成功经验,在班级中树立典型,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典型来诱导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3、 取得家长的配合,及时与家长沟通,给家长提供必要的教育方法的建议和意见。学校提倡教师到学生家里去家访。

三、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法,切实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当代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使学生认为这个学科值得学习。那么,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悟明理,感受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1、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教师只有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课堂语言才能 生动有趣,这样的课堂才能受到学生的喜欢,才能 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才可能谈到提高学习成绩。

2、课堂教学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新课程改革提倡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处处有数学,生活处处有语文。借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更容易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景,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只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有兴趣。

3、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吸引需要帮助的学生的注意力,注意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运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画面来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思维状态。

4、 教学中注意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关注那些学习状态积极的同学,更要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讲授新知与反馈练习都要分层设计,保证优生吃饱的情况下,也一定要让学困生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平时作业和月考测也可依据本班情况采取分层考测的办法,帮助学困生找到学习的自信。

本学期,在全校领导及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在纪律卫生和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本学期期中考试有 25 名学生平均分提高了 6 分以上,还有 45 名学生的成绩达到 60 分以上,不能不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总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长,是我们学校教学的目的。为此学校做出了很大努力,这些需要帮助的学生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这项工作是一项要常抓不懈的工作,还是存在着问题,有待改进。但是我们相信只要能教学得法,能持之以恒,让每一片花瓣都散发馨香绝不是梦想。

培优辅差工作总结

转眼间,匆匆忙忙一学期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学期里和三年级孩子的相处,既是教育的过程,又是学习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有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

积极贯彻教育局和学校的教育方针,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倡少讲多练,当面批改学生的课堂作业并进行适当的评价反馈,第一时间掌握好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懂难懂的问题反复讲解,反复练习。

二、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我认为,做为一名老师,首先要让你的学生能够接受你是他的老师。这样他在面对你,面对你的教学时,才不会因为反感你而反感你的教学内容。小学生很单纯,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所以,我尽量在平时的教学中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喜欢我,喜欢我的教学,喜欢学数学。

三、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成功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想做一个成功的者,每个人都会为成功而感到高兴,并会为此下更大的决心,希望取得更大的成功。学生也一样,无论是优等生,还是所谓的后进生,每一个人都有闪光的地方,老师需要的是用一双公平的眼睛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并给予适时的鼓励,这比你苦口婆心的讲上一天都有效。为什么呢?因为你让他感受到了成功。数学课上,我会提很多问题,一般我都不请学习好的回答,我会根据问题的难度,找学习相对差一些的开始回答,答对了给予表扬,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高了。他们能回答问题,说明他们在听课,在思考,这是每一个老师都希望看到的结果。

四、积极培养小助手

一个得力的小助手,不但锻炼了他的能力,还可以帮你减轻很多工作。比如,这学期学到有余数的除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在这一阶段是最重要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班里选了4个小组长和4个小助手,要求小组长每天给自己的组员出10道计算题,由小助手协助批改。每天10道题,时间长了,他们的计算能力得到了很到的提高。

五、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由于气候变化,这一学期我们班生病的同学特别的多,每个星期都有同学请假,但很多时候不可能不上课等着。所以这就需要到他来的时候给他补课,尽量不要让任何学生因为没有上到课而落后。同时,对于优等生呢,我会上网搜索一些比较优难度,比较新颖的题目给他们练习,以达到提高的目的。

虽然,一学期下来,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跟家长沟通不够,导致学生家庭法作业不完成,课后辅导跟不上等。今后我将继续更新观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做到更好。

培优辅差工作总结

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老师们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在培优补差工作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措施地实施落实培优补差的内容,使学生能较好的得到发展。

通过内化教育,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大大地被调动起来,不管是优等生或是差生,现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学习风气较以前有明显的变化,以前是要我学,现在是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老师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功,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1、教学观念的积极转化,家长的热心配合。在工作过程中,教师的观念能积极转化,由以前看分数,注重优生的辅导,对潜能生耐心不足,恨铁不成钢,急功近利的心态转变为能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以培养学生素质的提高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在工作过程中能个体分析,群体分析,确立发展目标和措施,找出每个学生的优点,缺点,潜在的优点,缺点,新的生长点.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分析别人.积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施以恰如其分的鼓励性评价,家长能热心配合,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安心于课堂的学习,把潜能生的厌学情绪抑制在一个最低点上。

2、在班级里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依此进行分层,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帮扶小组,确立学习目标。在班级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老师补课,留课的陋习,把问题交给学生去独立解决,老师起指导作用。其次,依据学生的能力,对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完成目标,由易而难,逐层推进。

3、实行低、小、多、快的教法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相互教育,自我教育的作用。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本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力争做到精讲精练。快速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及调节教学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避免课后大面积补课。

在培优补差的过程中,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培优重在拔尖,补差重在提高。

2、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

3、课外辅导,利用每天下午的第七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4、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差生辅导总结篇6

关键词:管理学辅导课;快乐授学法;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11-0280-03

一、辅导课简介

在应用中一般将课时分为正课或大课和辅导课,学时比例为4:1。即平均每两次正课之后安排一次辅导课,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领会正课知识。正课就是课堂讲授,一般由资深教师主讲。而辅导课则以辅导为主,是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消化老师在正课上教授的内容。辅导课每周1学时为宜,由辅导老师按教学班以组为单位组织实施,组员划分按照每18-22人为一大组,每一大组依据课时章节情况划分为若干小组。每次辅导课均有一小组围绕一个章节作为特定的主题,由学生自主进行专题展示、案例讨论或开展其它互动游戏,在快乐中教授和学习,以使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达到对知识的巩固掌握。在这一过程中,辅导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协调和激发大家讨论、鼓励大家积极发言的作用。

管理学辅导课每个专题展示时间为50分钟,分四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为陈述环节,时间为15分钟左右。目的通过本小组的短暂陈述帮助大家生动、清晰地回忆展示部分所覆盖的知识内容;第二环节为互动环节,时间30分钟左右。在本环节中结合课堂上教师讲授,可进行案例分析、情景剧、角色模拟、拓展训练、管理游戏、知识竞赛和辩论等形式教学,这是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将管理实践活动搬进教室,让学生身临其境、“心”临其境,体验管理技巧,锻炼管理技能,并根据课堂情景随机应变地调控课堂气氛,根据时间关系当机立断处理互动结果,从中学习、运用和领悟管理知识及方法,提高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第三环节是总结环节,时间5分钟左右。可由展示小组成员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也可以邀请辅导老师进行补充总结。本环节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同学们认识自己的学习成效,同时也为下一个小组提供借鉴。第四环节是书面活动描述和反馈,课外进行。在本小组实训全部进行结束之后,需要用1500-2000字左右对辅导课的体验情况进行书面反馈总结。

二、管理学辅导课示例

1.激励理论及应用专题开场环节

由一位同学放背景音乐,主持人(三人,负责展示此专题的同学)依次上台,摆出胜利造型,喊出他们的队名:“营销兄弟”。造型很酷,下面掌声一片,然后他们依次介绍自己以及自己所主持内容部分的特点。

2.激励理论及应用专题陈述环节

首先,由翟远和罗昊进行双簧表演。翟远负责声音的朗读,罗昊负责动作表演。翟远的朗读声情并茂,节奏适当,语调抑扬顿挫,能引起同学们的情感共鸣。罗昊夸张而又幽默的表演,与翟远配合的十分默契,演得惟妙惟肖,博得同学们阵阵掌声。

在同学们的掌声与笑声中,通过双簧依次向大家介绍了早期的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GRE理论;当代激励理论:激励一需求理论、目标设定理论、强化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表演过程多次被掌声打断,教室气氛十分活跃。用时10分钟。

3.激励理论及应用专题互动环节--案例分析

使用的案例是由翟远同学自己编的一个小故事。故事名称是“罗昊的童年”:一个动物园,新引进几头狮子,为了保证游人安全,狮子被放在一个断崖下边。一天罗昊被爸爸带着去看狮子,那天人很多,正看得高兴,爸爸被人群挤了下去。狮子还没有发现爸爸。当时的条件是没有梯子,没有绳子,工作人员无法及时赶到。案例要求想一个方案营救爸爸,并说几句鼓励爸爸的话。给大家3分钟时间阅读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一小组的方案:首先要爸爸保持冷静。小昊是爸爸最爱的人,由他说话对爸爸的激励最大,小昊可以对爸爸说:“爸爸我需要你为我遮风挡雨,为我启迪人生,你要坚强”等等。然后,发动大家拿出腰带、外套等一切衣物做成绳子营救爸爸。同时,要预防狮子醒过来,找一个勇猛的人穿上狮子皮,携带尽可能多的食物、麻醉针去接近狮子,如果狮子没醒就直接打麻醉针,如果狮子已醒过来,可先给它食物,趁它吃东西时再打麻醉针。第二小组对上述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了一些质疑。第一小组针对质疑一一进行了解答。

第二小组的方案:首先要保证人群安静,不能吵醒狮子。由小昊通过肢体语言激励爸爸,然后引导其借助树杆或藤条脱离危险。或者找一个铁笼放下去,让爸爸躲进去确保安全,以等待救援。第一小组对他们的方案提出了异议,第二小组进行了相应的回应。

接下来由主持人翟远对本案例讨论结果作出总结,而后大家才能根据现场环境做出最终的激励方案。总结指出,本案例主要体现激励的过程(激励的过程见图1)、激励理论的需求层次理论。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对于狮子满足它生理需要即可,对于小昊的爸爸则需要满足他的安全需要,社会需要(照料家人),尊重需要(勇敢冷静脱险的成就感,亲人及在场所有人员的关注),自我实现需要等。

在这15分钟内,大家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方案及辩论的精彩之处多次博得热烈的掌声。

4.激励理论及应用专题游戏环节

游戏名称是“猜猜看--心有灵犀一点通”。游戏规则:大屏幕上给出要猜的词语。两人做动作比划给出的词语,两人猜动作比划的是什么词语。比划者不能说出词语中的任何一个字,如果遇见不会的可选择直接跳过,但最多只能跳过一个词语。每组比赛限时四分钟。每小组选出8人,分两队每队4人,两人表演两人猜。本环节用时21分钟。

游戏结束后大家结合本章内容自由发言畅谈感受,普遍认为此游戏多角度体现了当代激励理论:一是激励--需求理论的三种需要理论,即成就需要,每小组都想得第一。权力需要,人人都需要参与权。归属需要,每个人均需要归属到小组里面才能参于;二是目标设定理论,大家都希望猜对,希望拿到的奖品最多,满足自己设定的目标;三是强化理论,形象的表演,准确的猜题,下面观众都会爆发出阵阵的喝彩,是一种积极强化;四是公平理论,即每个小组参于活动的时间相等,体现了时间与公平的结合;五是辅导老师及主持人在设定或操作此游戏时期望同学们在“玩中学”,运用了期望理论等等。大家发言后,关东东做小结,冯新业公布游戏结果,并由老师为获胜小组颁奖。本环节同学们参与很积极,表演得很好,充分的表现了自己,把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5.激励理论及应用专题总结环节

本环节由罗昊主持,首先,在场的所有同学畅所欲言,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感受与启发。然后,邀请老师做最后点评,指出各小组各环节的优缺点,并提出对以后主持小组的期望。

三、管理学辅导课教学效果

从四年来855个小组的好中差成绩中随机抽取20份考核成绩单,运用求均值及标准差分析方法,对上述指标

分别求出均值及标准差进行教学效果分析如图2。

通过对辅导效果评价数据进行简单的均值及方差分析发现:学生对辅导课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理论应用及创新性等四个方面成绩较为理想,且指标个体问分布较为均衡;准备工作、时间管理、团队合作等三个方面成绩稍弱,且时间管理与团队合作上各小组差异较大。据此,结合前述辅导课的操作过程,总结其效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管理学辅导课是研究型的学习模式,是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教材及正课讲授的基础上,通过搜集相关素材,或体验现实生活或体验某个角色,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而这些素材又是他们自已搜集、加工创造的,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教师稍加点拨,就能深刻掌握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充分调动大家学习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性和创新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互动环节的角色模拟让学生模拟现实生活的典型场景及其相关人员的言行,能给人以真实感、形象性,还有互动环节的案例分析、游戏等能使学生把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能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学以致用。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每一小组所负责专题的理论部分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而小组陈述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总结归纳能力,对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从而确定各自的陈述要点。

而且要在15分钟内陈述主讲教师最少要100分钟讲授的内容。同时,整个课堂每个环节需多少时间都要经过周密计算,合理控制,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时间管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不管是陈述环节还是互动环节都要求小组成员必须分工合作相互配合,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管理能力。通过整个课程的实施,使学生逐渐养成团队合作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将团队合作由书面、口头转化为一种自觉行动,真正实现了以往教学中单一说教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5.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必须有一个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互动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了前提条件。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快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管理学辅导课推广建议

小学差生辅导总结篇7

1 个案概况

个案描述 某女生(小丽)16岁 初三年级学生。她主动到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原因是中考临近,心理感觉上十分焦虑。特别是在每次考试前的一两个晚上甚至都会整夜失眠。每当拿到考试试卷的时候,心跳就会急剧加速,始终无法平静下来。考试中如果遇到一点难题弄不懂,顿时就会脑袋一片空白,无心答题。此时,她总会寻找各个事由,离开考场,躲避继续考试。尽管她也会不停地安慰自己不要紧张,要心静、要沉稳,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就连试卷中的剩余题目连看都不想看下去。对此,小丽同学非常痛苦,整日闷闷不乐。她害怕自己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到她的中考,影响她的升学。

初步分析 小丽同学的精神状态是典型的对考试场景的焦虑情绪,但此焦虑症状可能并不是特质性的焦虑,这就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一些情况。比如:为什么近期感到特别焦虑呢?最近你有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你感到不焦虑吗?

2 信息分析

收集信息

经过进一步多方面了解得知,小丽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初中的。在父母、老师以及同学眼中,她是一个学习成绩相当优秀的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每次考试成绩无论在班级还是年级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在学习上能够吃苦耐劳、勤勤奋奋,这是她留给老师们的最大印象。她的考试焦虑情绪在初二期末考试时曾经出现过。但当时并没在意,因为这是第一次,可能是太劳累造成的吧。可就在进入初三后期以后,这种现象平凡发生。她的这种内心不安现象越来越明显,导致最近考试有个别科目差点不及格。

她的班主任老师曾经多次找她谈话,询问原因。原来在她的内心深处,她觉得自己已不是老师眼中的宠儿,而变成了老师心目中的差生,觉得原先喜欢她的人现在都已不喜欢她了。特别是她的父母时常以中考作为理由和借口,给她施加无形的压力。在父母看来,她的学习成绩之所以下降完全是由于她的贪玩而导致的。他们很着急,就时不时责备她并督促她抓紧一切时间搞好学习,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习成绩补上去。以至于在以后的每次考试中父母都为她制定具体的目标来激励她。可事实并非如此,考试成绩并没有太大的起色,眼看着中考就要到来,小丽越来越着急。如果照此下去,考取重点高中的梦想就要破碎了。

问题定位

小丽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升学考试方面。由其心理反应可以判定这属于一般心理困扰中学习方面的考试焦虑现象。

商定目标

辅导对象之所以主动找到学校心理辅导室,说明她也十分想要改变现状。因此,在同辅导对象商定后,我们达成了以下辅导目标:

2.1 具体目标(近期目标):以当前为关注点,以缓解或者消除眼前焦虑情绪为着眼点,帮助辅导对象改变其“考试不理想就完了”糟糕至极的错误认知观念,改善睡眠和饮食状况,消除负性情绪,使其拥有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投身于今后的学习生活。

2.2 终极目标(远期目标):致力于通过对求助者症状的剖析,使其发现自己在认识、情感、个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辅导对象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3 辅导过程要点

第一阶段:辅导者运用相当热情、积极尊重的态度与辅导对象进行接触,努力了解她前来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内心不合理信念而引发了心理冲突,从而造成了情绪焦虑、入睡困难、食欲下降等等一系列问题。并同她协商制定了下一步的辅导方案。

第二阶段;重点针对她的不合理信念作认知方面的调整。

其中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

辅导老师:你能说说你对考试开始感到焦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小丽:具体的好像是从升入初三时开始的吧?

辅导老师:那你能再谈得具体一点吗?

小丽:我在升入初三以前学习成绩一直都比较优秀,班主任老师一直都把我当成是班级的主力,父母也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就在初二的最后一次期末考试中我有一科差点没考及格。但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一直到升入初三以后,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害怕考试,考试时总是不在状态,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睡觉睡不好,吃饭吃不香,上课也总是走神。爸妈开始不满意我的学习了,认为这都是我贪玩造成的。我很担心自己因为学习成绩下降而被同学看不起,辜负了父母和老师对我的期望。

辅导老师:你认为这些是导致你学习、考试焦虑的直接原因吗?

小丽:老师,您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明白。

辅导老师:你所说的那些事情,其实是诱发事件,但她不一定是直接原因。我给你讲个事例吧,如果有两个人一起走在路上迎面碰到一个他俩都认识的人,但那人没有跟他们打招呼,对此,你会怎么想呢?

小丽:我会认为:他有什么了不起,看见了竟装着没看见,什么人?

辅导老师:那是你的看法,其实他可能正在想着其它的问题,没有注意到我们,就算是看到了没打招呼又有什么呢?

小丽:好像也对呀,难道我对事情的看法有什么问题吗?

辅导老师:这就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的。像考试失利这样的事情,别人也会碰到的,如果每个人都变成你这个样子,那岂不是没人敢考试了。

小丽:你说的一点都没错,但马上就要中考了,这可是决定我前途和命运的考试,要是考不好就完了。

辅导老师:对于任何一件事情来说其结果都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你的几次考试失利并不会糟糕到要死的程度。你一次考试失败是不是就代表今后的考试都会失败?就算中考失败了,是不是就不能上大学了?即使考不上大学,你是不是就没有任何出路了?在现实生活中,有成就的人就非得考试要考得好吗?

小丽:确实是这样的。

辅导老师:人的情绪主要是被自己的某些信念所困扰,其实你应该试着剖析一下你的其它想法是否也合理呢。

小丽:好的。以后我会在合理信念的指引下采取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映的。

辅导老师: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但最后我也要提醒你要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调整好心理。

阶段总结:借助本次谈话,辅导老师对小丽的认知作了调整,使她的焦虑情绪得到释放。通过改变辅导对象对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看法的转变,从而产生健康的心理。

第三阶段:巩固阶段。

小学差生辅导总结篇8

关键词:团体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尊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228-02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障碍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的第一位原因,当前在校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约占30%,总体来说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学阶段处于人生转折点,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和人际关系的一系列变化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本研究尝试采取团体辅导的方法对大连理工大学的35名大学生进行干预,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研究的实验设计,探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自尊水平的有效方式。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通过公开招募方式,选取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70人,使他们在年龄、年级、性别、专业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选取学生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5人,对照组35人。

(二)工具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症状自评量表(SympotomChecklist90,SCL-90),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健康状况检查量表,共90个评定项目,1-5级评分,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等10个因子。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使用罗森伯格的自尊量表评估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自尊量表(self-esteemscale,SES),目前是我国心理学界使用最多的自尊测量工具。该量表由5个正向计分和5个反向计分的条目组成。总分范围是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

自编自陈式问卷,用于团体活动过程中调查被试的自我认知以及活动结束后被试对自己成长变化的自我评估和团体活动的评价。

(三)研究过程

1.前测

在进行干预的一周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所有被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自尊量表进行测试。

2.团体干预过程

对实验组采用封闭性(全程参与)、结构性(有领导者)的团体辅导形式,辅导方案共4个单元,被试每周进行一单元用时3-3.5小时,持续一个月。对实验组进行团体辅导的领导者相同,对照组被试不进行任何干预。

3.后测和成员自我评估

干预结束后,使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自尊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被试进行施测。在实验干预结束一个月后,对实验组被试进行追踪评估。使用自编开放式问卷对实验组被试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进行评估。

4.团体辅导方案

根据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自尊水平的总目标,将本次团体方案的干预重点设计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培养成员的积极认知;二是培养积极心理资本;三是促进成员积极的情绪体验;四是促进成员的个人发展。

二、结果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处理。

(一)实验处理前后测结果比较

1.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比较

由表2可见,实验组在进行团体辅导干预后SCL-90总分明显下降,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因子分明显下降,说明实验组同学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强迫、焦虑和敌对情况有所缓解,观察显示实验组同学变得更加积极和开放。对照组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前后测差异不显著。

2.实验组前后测自尊水平差异比较

由表3可见,实验组被试的自尊总分显著提升,观察显示实验组被试变得更加自信,其中4人(11.4%)自尊总分无变化,其余31人(88.6%)自尊总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照组被试的自尊总分前后测差异不显著。

(二)团体效果成员自评

参与团体辅导后,成员对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团体活动进行评价,均在不同程度上表示对团体活动的喜爱并表示自己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上有所改变。部分被试表示自己在之前生活中的自卑感、焦虑感、淡漠感、挫败感有所降低,表现出自信、从容和自我开放的积极转变。多数被试认为自己变得自信心增强,更加容易接纳自己和他人,能够增强人际信赖,更好地参与合作,在陌生场合也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尊水平有明显地促进作用,尤其在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缓解焦虑、敌对情绪上,有显著的效果。

(二)建议

根据被试反馈和研究结果,建议在对大学生进行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团体辅导时,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对被试进行积极关注,主动发现被试的优点和积极资源,鼓励被试认可自身优点,培养自信、希望的积极品质;二是围绕被试普遍关注的常见问题展开活动,结合新时期9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团体特点,传递正向、客观的信息,给予被试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指导,帮助其掌握人际交往、时间管理、压力管理技巧;三是心理讲座配合团体辅导同时开展,围绕团体辅导每个单元的主题进行心理讲座,有助于传递给被试正确的认知,也可以通过榜样模仿的方式,帮助被试正确认识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促进其形成合理信念,从而进一步增强团体辅导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淑然.北京16所大学本科生1978~1987年因精神疾病休学等情况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3(3):113~116.

[2]王.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研究[J].护理学报,2012(11).

小学差生辅导总结篇9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个性;相关研究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视,这方面的研究颇多,对高校普通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也屡见不鲜,但对高校辅导员这个特殊的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研究却较少见。本文试图对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现状及相关问题作一些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南京市5所高校辅导员作为研究对象。发出问卷共115份,收回115份,有效问卷114份。

1.2 方法采用SCL-90、EPQ和自编量个量表对南京市5所高校的辅导员分别集中测试。用SPSSll.0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略好于全国常模本次测试中SCL-90量表中的9个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其中躯体化和人际关系两项因子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其他7项因子分差异较小。无显著意义。

2.2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普通高校教师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到底如何?近年来,对高校普通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比较常见,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即普通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不如一般人群。以田玉荣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一文中的数据为例,将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较。

3 讨论

3.1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较好的原因 近些年来,无论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还是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研究,大都显示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但本测试结果却显示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略好于全国常模,可见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总体上是比较好的。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点:①与高校辅导员的年龄结构有关。本次测试中的辅导员绝大部分是20~29岁的年轻人(占总人数的82.5%),工作时间较短(四年及四年以下的占88.6%),其中大部分辅导员还未婚(71.9%的辅导员未婚,93%没有子女),生活的负担较轻,来之各方面的压力相对较小。另外,由于年轻,他们的体力和精力都比较充沛,心理上自尊自信。这在SCL-90量表中躯体化这一项有明显的反映。②与高校辅导员选聘机制有关。高校辅导员的选留、聘用通常是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形式。任用的辅导员政治方面有硬性规定,必须是中共党员,学习成绩一般要求在中等偏上,且主要是学生干部,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这些辅导员综合素质较好。③与性格特征有关。本次测查的高校辅导员在个性同卷中所反映出的性格特征与一般人群有差异。114名高校辅导员中,较内向的只有11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仅为9.6%,而性格较内向且情绪又较不稳定的辅导员只有4人,占总人数的3.5%。也就是说,高校辅导员的性格大都是外向或中性的,且情绪基本是稳定的。④特殊的工作性质,增强了高校辅导员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其成就动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相互影响日益加深的环境中,需要应对各种思想文化通过各种途径的碰撞和影响。高校辅导员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大责任。他们对本职业的重要性、崇高性有着高度的认识,对辅导员角色的认同和强烈的使命感,增强了其责任感,激发了其工作热情和成就动机。⑤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由于大多辅导员性格偏外向或中性,他们喜欢与外界交流,交往能力较强。在工作中,辅导员们需要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人际关系明显好于全国常模。⑥高校越来越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小学差生辅导总结篇10

一、对待优生:找出缺点,发挥优势,满足要求

每个班级都有一些相对较优的学生,他们学习自觉、头脑灵活,获取知识的能力很强,而且显示出不同的个性,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要做的是找出缺点,要他们知道人无完人的道理,定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小心呵护他们的学习热情,针对他们的优势,提供他们发展的舞台,做他们思想上的指导者。2013年毕业班里有个外号“小诸葛”的李昂同学,起初他取得成绩就沾沾自喜。在一次期中考试中成绩下降了,我抓住契机,因势利导,给他定高一点的目标,让他跳起来摘果子。有了压力,使他有了前进的动力。

《马说》有这样一句话:“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我觉得优生就是这样,与其他同学同步,他感到不可口。于是我分层设计练习,数学课上,小黑板总有思维训练题,满足尖子生的需求,渐渐的他们爱钻研问题了,思维更加敏捷了。既让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又让尖子生吃得饱。

二、了解差生,摸清底细

了解差生是辅导差生的前提。了解差生“早”字当头,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教师应及早利用课堂观察、提问、练习、检测、课后作业与家长座谈等方式,弄清楚哪些学生成绩好些,那些学生成绩差些,好在哪里,又差在哪里,基础掌握的怎么样,思维如何?尤其是差生形成的原因,教师必须深入细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辅差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尽早缩小优差距离,辅差才有失效。

三、分清类别,因材施教

我认为,学生中没有绝对的优生,也没有绝对的差生,只能说相对而言,才有优差之分,一般来讲,差生分三种,一种是学习成绩差,此类学生大多是学习上有障碍,缺乏上进心,学习方法欠缺,总觉得自己笨,自卑心理突出;一种是思想差,成绩时好时坏,喜欢耍小聪明的调皮学生,他们就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待一切;另一种是成绩差思想也差的双差生,是最让教师为难和头疼的,不怕别人瞧不起,“烂船当作烂船划”,从而被同学看作另类,不管哪类学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渴望受到尊重,被人理解,被人关注,渴望能融入集体之中,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去满足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斗争,使他们由“我是差生”的心里转变到“我并不差”的境界。

四、转变补差方法,真正落到实处

教师教学技巧的运用是否恰当,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选择合适的方法,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辅差效果,平时要让差生感受到到老师和同学的爱,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让他们争强自信,放下包袱,轻松学习,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是要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与辅差。

(一)“激趣”法

教师不但要有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授课,还要有幽默感,运用好教育机智,适时幽默一下,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尤其是让差生感到“有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二)“个别辅导”法

面对基础比较差,缺乏良好习惯的学生,不能大帮哄,要单独辅导,吃小灶。班里有个叫田鑫的同学,数学分析力极差,就是用加减法列式的题也分不清。看到她漂亮的外衣,看到她渴望求知的眼神,我充满了信心,课余时间,一对一针对题教她分析方法,举例、画图、摆实物等给她讲清四则运算的意义,我值日时把她带到学校补习数学,下班回家抽空到她家无偿补课。渐渐地田鑫分析应用题入门了,对数学这门学科感兴趣了。

(三)“互助法,奖励制”

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尝试:让优差生自由组合,结成“一帮一”对子,让优生帮助差生,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都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让优生明白,自己在辅差的同时,也得到巩固和提高,要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思想在优生中扎根,以帮助别人为荣,老师暗中协调,告诉差生与优生和睦相处,比如:优生值日,你主动帮助;你有好玩的和他一同玩,共同分享快乐。

五、持之以恒,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