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辅导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9 02:28:12

小学生课外辅导总结

小学生课外辅导总结篇1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福州市某小学五、六年级2个年段全部学生。

1.2调查项目:是否参加课外辅导班、是否自愿参加课外辅导班、参加几个课外辅导班、家庭月收入、每月用于辅导班的费用,以及参加辅导班的形式、频率、效果等20多项。

1.3研究方法:

1.3.1文献法:通过查看各方面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目前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现状,研究成果如何;通过文献资料,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3.2调查研究法:以不记名调查形式发放给学生,避免学生及家长的顾虑而使调查结果失真。

1.3.3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调查资料进行整理、核对,共调查五、六年级学生252人,剔除不完整的表格11份,参加统计分析的有效表格为241份,用SPSSforWindows11.5.1软件包建立数据库,核对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不同性别、年级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情况:在241名学生中,学生们参加了语文、数学、英语、作文、舞蹈、绘画、书法、跆拳道、计算机、游泳等课外辅导班,仅有2名学生没有参加课外辅导班,参加率为99.2%。不同性别学生有无参加语文和数学辅导班的差别经统计分析不明显(下文所有比较的结果均有统计分析的结果为依据):不同年级学生有无参加语文辅导班的没差别,但有无参加数学和英语辅导班则有差别,均以六年级学生参加者为多。参加语数英3科辅导班的学生达77.8%,其中6年级高达90%,较5年级的67.4%为高,而不同性别则无差别。

2.2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意愿、原因、时间、地点、形式和频率情况:不同性别和年级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65%以上是家长和学生自己都同意;参加辅导的原因以家长担心子女不参加辅导会落后于其他学生占大多数;参加辅导班的时间大多数在周末,参加地点则以学校占多数:参加频率多为每周1~2次,参加辅导形式以10人以上的大班辅导为主,详见表1。

2.3高年级小学生父母月收入和参加课外辅导班费用情况:241名高年级小学生家庭月收入低于1000元占9.1%,1000N2000元、2000N3000元和大于4000元分别为29.0%、20.3%和26.6%,不同年级和性别的学生家庭收入情况无太大差别。家庭每月用于子女辅导的费用以100~200元最多,占43.5%;性别与辅导班费用无关,但不同年级学生用于辅导班费用的差别非常大,6年级用于辅导班的费用在200N300元/月,比5年级多。

2.4参加课外辅导班对学习产生效果情况:参加课外辅导后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者比例增加,学习成绩在后几名者的比例有所减少,但整体上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别;在独立完成作业方面,辅导后能力确有所提高。

2.5学生对参加课外辅导班的评价:不同性别、年龄学生对参加课外辅导效果等的评价有所不同,认为辅导效果好的比例均在80%以上,6年级认为辅导效果很好、辅导量多些更好和参加辅导后仍有娱乐时间的比例较5年级为高,在学习压力方面不同年龄没大差异。性别对上述指标的评价无差别,仅在学习压力上,男生觉得辅导后压力变大的比例较女生为高。

2.6不同性别、年级高年级小学生影响学习因素、学习差距等情况:不同性别、年龄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学习因素主要为自我要求不严(占43%以上),认为自身与学习好的同学的差距主要在于不善于安排时间;其次为不善于消化理解和学习基础较差,性别与年龄间没有差别。在睡眠方面,自认为睡眠够的比例均在66%以上,但实际上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的不超过21%。不同性别年级差异不明显,睡眠不够的原因主要是学校作业、辅导班作业太多和看电视太多。

3.分析与讨论

3.1课外辅导班好处和负面影响: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比例非常高,占99.2%,且65%以上都是学生和家长都同意的,说明在当今竞争时代,课外辅导班为大家所认可。

3.1.1课外辅导班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第一,课外辅导班规模较小,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耐心辅导,发言机会多,参与活动的机会也多;第二,课外班上课的时间很灵活;第三,课外辅导班组织教学比较自由,学习环境比较宽松:第四,课外辅导班的学习活动趣味性强,能开展游戏、竞赛等活动:第五,课外辅导班实施开放式教学,家长也可参加,增强了家长、学生和老师三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因此,课外辅导班作为一种课外辅导形式,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时间和空间。

3.1.2课外辅导班也有局限性和负面影响:第一,课外辅导班的教师大多从社会上招聘,在教学中可能不能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第二,课外辅导班注重知识的传授,可能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培养;第三,课外辅导班中的学生年龄差异大,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针对性教学:第四,学生参加辅导班的时间长短不同,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同,易加重学校同一班级内相关科目知识程度“两极”分化的现象,增加了教学难度,加重了教学负担:第五,课外辅导使一部分学生忽视了学校正常教育中相关科目的学习。

3.2课外辅导班的效果: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对辅导班效果评价有所不同,6年级有90.1%的学生认为辅导班效果好,近80%的人认为辅导量多好,这可能是由于6年级多为参加主科(语数英)的辅导,针对性比较强,参加这3科辅导的人员比例占90%:有84.5%6年级学生认为参加辅导后仍然有娱乐的时间。从总体来说辅导班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但对学生的生长发育方面有一定的影响。调查发现,学生每天睡眠达到10小时的仅占18%,学生认为在睡眠不足的原因中有23%是由于课外辅导班作业太多引起的。按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要求,小学生每天应睡足10小时;睡眠对大脑皮层功能的恢复过程非常重要,睡眠中还是各种能量储备物质加紧储备的过程和生长激素脉冲性分泌的高峰阶段。

小学生课外辅导总结篇2

要搞好物理课外小组的活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有责任心,同时要明确搞好物理课外活动是物理教师的本职工作,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课外小组活动的关系,这是搞好课外学科小组活动的思想基础,课外活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要组织一个物理课外小组,首先要确定具体的活动内容,充分考虑到以动手为主,还是动手动脑并重,教师本身有什么特点。有的物理老师动手能力强,对无线电技术较精通,就可以组织无线电小组;对摄影有兴趣爱好,就可以组织摄影小组;有的教师理论知识比较扎实,解题能力强,就可以考虑组织竞赛集训小组等等。小组人员的选拔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特长进行,这样容易出成果。小组成立要有小组名称,指导教师是谁,小组人数,学生组长。同时,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小组活动的总时间,每个学期活动的总次数,每周活动的次数,每次活动的时间。要制订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总目标。要确定活动的地点,一般来说,每个学校都应准备2至3个教室,作为课外活动的基地,保证活动性课程的安排。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也就是开班的条件要就绪,带一个学科小组,教师要多看一点有关的参考书,也要有一个明细教学计划,准备好所需的各种器具。

2 积极组织器材

物理课外小组活动有许多内容需要辅导老师组织好器材,特别是科技小组。如:无线电小组、航模小组、教具制作等。器材的组织供应是搞好小组活动的关键。例如:无线电小组必备器材,为了确保学生的实验器材,辅导老师要及时了解信息,与邮购部门和有关电讯商店联系,保证货源供应。另外,部分学生要选作一些其它作品,则辅导老师应满足学生的需求。其它科技小组需要在外面采购材料,都要有辅导老师负责,保证质量,另一方面,学生外出采购有许多不利因素,要发挥学校仪器室、实验室的作用。

3 精心安排好每次活动,让学生有所得

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和爱好参加物理课外小组活动,辅导老师要精心安排好每次活动,不要让学生失望。为此,每次活动之前老师应布置好活动内容、要求。例如:安排航模组活动,要层次分明,各级学生都可参加,所以就可以把航模活动的内容按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开展活动,活动时,辅导老师要分门别类准备器材、工具,这件工作要做得充分。否则,学生一来活动就会显得杂乱。工作台也尽可能做到定人定位,2人一桌,以便学生一到活动室,辅导老师把当天的活动内容和要求提出后,马上就能开展活动,这样,学生手脑并用,越干劲头越大。如遇器材短缺不能活动时,可以采用讲课形式,介绍一些基本知识,如果确因无法开展活动,则就停止活动,但不能连续二次,否则学生就会失望。

不管是科技小组活动,还是其它形式的小组活动,辅导老师都要精心安排。在开头的几次活动过程中,辅导老师要多费点心,及时解决学生碰到的困难,甚至连各种工具的使用都要手把手的教,要耐心细致,逐步放手。如各种航模飞机的制作、电子电路的调试、照相底片的冲洗,辅导老师都应进行个别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障碍。

在各种小组的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活动着迷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方便,借给他们资料和有关杂志学习,提供更多的实践条件,早出成果,比如:无线电小组在老师的精心辅导下,个别尖子可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能独立修理收音机和黑白电视机。

4 在组织活动中培养高尚的品德

在各种科技活动中要进行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的教育,每样工具,每种材料,每个零件都要花钱买来,爱护不爱护,浪费和节约大不一样,甚至一根木条,一张砂纸,一根大头针、一滴油,一根焊锡丝,都要节约使用。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同学间的团结,外出比赛,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当小组活动有一定成绩时,可以组织一些公开活动,如:航模表演,提高“实战”能力;无线电小组,组织学生义务为师生修理收音机和简单的家用电器;摄影小组,可以为同学拍照片,在活动中提高本领和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小学生课外辅导总结篇3

一、 工作总结

1、XX年暑期,举办了两期“生命如花绽放”心智成长主题夏令营即中小学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供辅导学员35人。夏令营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心理拓展训练等为形式,融入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学习珍惜和热爱生命并创造生命独有价值。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尤其是互动中的体验和同伴分享给了孩子们前所未有的心灵触动。学员们通过活动加深了自我认知,树立了生命信念,提高了自信,增强了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

2、10月10日,参加了城区妇联主办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开展了现场咨询、版面宣传和心理健康知识传单免费发放等活动,帮助市民更科学地认识心理咨询的同时,也扩大中心的知名度。

3、10月28日,应基教科要求,为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作了题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兼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培训。明确了心理辅导室建设的有关要求,介绍了台湾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的一般理念和操作技巧,为学校科学规范建设心理辅导室并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提供了及时而有益的帮助。

4、11月15日至30日,随基教科对全区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情况进

行了一次排查,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区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设情况,并对检查工作做了及时总结和交流。

5、完成了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成长沙龙的个人资料收集工作。

6、从11月9日开始,为满足学校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家长教育水

平之需要,主动义务送讲座下校。先后为城区职高、英雄街小学、惠丰小学、淮海小学、站前路小学、华丰路小学等六所学校送去七场教师及家长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受到了听课教师和家长的欢迎。

7、自觉开展理论学习,坚持提升业务能力。暑期先后赴北京参加了第三届海峡两岸生命教育研讨会和首届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并将学到的理念与技术及时应用到学生团体辅导和教师及家长的各类培训中。

8、继续完善了咨询部档案并做对外宣传报道。

二、 工作反思

1、有时候想问题理想化,脱离实际,原因在于一方面急切想为城区中小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点什么,但又不了解各校实际状况。为此,以后还需要更主动深入学校,这样才能确切了解他们的需要,也才能发现典型,总结经验,为做好辅导积累第一手资料。

2、在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内容、途径等方面还需要结合城区实际做进一步的探索,做出特色同时追求实效。

3、在扩大心理与教育咨询部的知名度方面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被更多人知晓,才能为更多人服务。

三、 工作计划

(一)完成咨询部本职工作,扩大咨询部社会影响。

1、立足活动中心,发挥公益资源优势,做好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推广

亲职教育公益讲堂,坚持为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服务。

2、继续搞好学生心智成长主题冬夏令营活动,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有益的辅导。

3、做好课题研究。申请省级十二五科研课题,并发展有积极性和有能力的学校和老师加入,尝试走出一条边学边研,以研促教的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4、完善资料归档留存,为明年文明城市验收检查打基础。

5、完成咨询部室软硬件建设。

6、做好咨询部对外报道工作。

7、加强业务学习和交流,坚持不懈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完善沙龙运作机制,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模式。

1、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建设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成长沙龙。组织心理健康教师成长沙龙持续开展培训和学习,让我们的心理老师有一个团队支持系统和持续学习的动力。争取在五年之内,帮助我区心理老师有理念、会技术、能研究,在所在学校生动、活泼、有效、多渠道、多形式、独立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以心理教师为主体,通过集体教研、公开课展示等形式,尝试以绘本为载体的《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的班级教学实验,探索形成我区学校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在实践的基础上编制适合我区学校应用的《生活素质教育》教师用书与学生用书。

3、主动对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日常指导和帮助。选择有兴趣、有潜力的重点学校重点辅导。

小学生课外辅导总结篇4

关键词 课后辅导 教学系统 课堂教学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体特长,全面落实教育教学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提高课外辅导的有效性,才能使得学生的能力水平显著提高。因此,对于高中物理课外辅导的有效性探讨有其必要性。

一、明确课外辅导的对象

在进行高中物理的课外辅导时,要明确辅导的对象,做到有的放矢。针对辅导的对象选择所要辅导的方法和内容。在辅导过程中,对于辅导内容主要包括:解答疑难、堵漏补差、扩展提高、端正态度、指导方法等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会由于各种客观因素而造成直成绩有所下降,因此,在实际辅导过程中,要对于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比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而且学有余力者,教师只需要点到即可,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研究。

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在进行辅导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交流,尤其是对于学习较差来讲,进行辅导时,一定要尊重学生,与其进行友善交流,了解其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赏识性教育,鼓励学生,让学生切实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对于任何人来讲,其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学生而言,其只有在被认同的基础上,才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必须要通过与进行交谈,加强对学生想法和处境的了解,做到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切实提高辅导效果。

三、进行分层辅导

在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所出现差错的原因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辅导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从中找出学生出现差错的原因,做好补差工作。一般而言,主要分析以下几种原因:一是由于教师问题或者是教学方法的问题;二可能是由于家庭原因或者是本身的原因;三可能是由于智力问题或者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四可能是由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于薄弱;另外还可能是由于社会原因等客观原因。在实际工作中,要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从中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如对于基础薄弱型型的学生来讲,其就是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得大多数知识点出现的空白,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辅导时,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辅导,将学生以前所落下的知识进行补充,进而达到良好辅导效果。此外,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辅导。

四、进行探究性辅导,提高学习能力

在辅导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性地进行基础知识的辅导,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能力提高的辅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实验,结合课程要求,针对学生的准备过程和操作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并且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引导。例如:在学习交变电流时,教师可以进行如下辅导:

首先,先让学生了解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并且演示电阻、电感对交、直流的影响,通过演示,让学生观察灯的亮度。接着提出问题:

1.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辅导分析:在电磁感应中,当线圈中通过交变电流时,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变化。

2.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感抗来表示。感抗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辅导分析:感抗决定于线圈的自感系数和交变电流的频率,如果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自感作用就越大,感抗就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电流变化越快,自感作用越大,感抗越大。

其次,让学生自己研究和讨论,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最后,教师通过对学生辅导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针线圈在电子技术中有广泛应用进行简单的介绍,深入生活领域中。

通过这样的辅导,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电容器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与容抗与有关的相关因素,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理解、分析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

五、渗透文化知识的辅导

在对学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物理文化的渗透,提高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消除学生对物理的厌学情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祥云”火炬设计理念来自蕴含“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华夏传统“云纹”符号,通过“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借祥云之势,传播祥和文化,传递东方文明.“祥云”火炬制作时采用了许多高新技术,利用液态丙烷作燃料,轻质、绿色环保.“点燃激情,传递梦想”,2008年3月24日希腊女祭司在希腊奥林匹亚通过一面大凹面镜点燃了“祥云”火炬,由此展开了奥运圣火在全世界的传递活动.圣火越过五大洲宽广的平原,著名的河流,繁华的城市,巍峨的高山.传递中,我国登山运动员高举圣火成功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作为中国人,我们衷心祝愿第29届北京奥运会顺利召开,圆满成功。在让学生了解这一段话后,让学生从中建筑物理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此同时,还有利于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增强学生体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六、总结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课外辅导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与学生建立一种友好的师生关系,结合不同的学生,选择合理的课外辅导方式,做到因材施辅,与此同时,在课外辅导时,要加强基础知识、课外知识、物理文化的相互结合与渗透,既要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进行正确的引导,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辅导效果。

参考文献:

小学生课外辅导总结篇5

一、主题分级

主题分级是指尝试探索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分成三个不同级别的主题,在每个主题中借助不同的载体对学生进行辅导。

第一级,以心理知识普及类型的主题划分的级别。在这一级中选择的主要载体是课堂教学。研究者尝试开设班级心理健康课程、学期专题校会解决这一级别的主题分级要求。开设班级心理健康课程的环节中,选择为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编制的专门教材,授课时间选择在职一学生入校的第一个学期。这个时间点的选择既解决了心理课授课时间和专业课程授课时间的配比问题,又解决了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最佳时机的选择问题。同时,在课程初期和课程结束的时候,研究者还可掌握到最直接的测评结果。在汇总学校连续三年的MHT测量结果后,研究者发现接受了这一阶段的课程辅导后,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总体水平较为稳定。

在第一级的主题分级中还增加了面向全校学生的校会课堂作为这一级别心理知识普及类型的主题的补充载体。如,研究者在连续三年面向全校的专题讲座中,选择了以“解决冲突、实现双赢” 为主题的情绪管理方面的心理辅导讲座、以 “相逢是首歌”为主题的帮助新生适应环境的心理辅导讲座、以“传递梦想共同成长”为主题的探索自我价值的心理辅导讲座。在讲座中向学生介绍了如何有效使用空椅子技术缓解、释放冲突后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及体验参与引导性的冥想练习等不同形式的心理辅导方式。在大型辅导讲座中,研究者尝试用一些方法来克服场地受限、专业助手有限的困难,完成训练活动。如,辅导前对各班的心育委员进行相关培训明确主题;将小组活动任务提前统一编制、发送各班;活动过程中的小组分组环节,强化小组责任;会后及时对活动进行问卷反馈等多种措施缓解各种不利因素。辅导教师选择可以进行视频观察的总控制室进行授课,缓解了不能得到学生现场反馈的问题,这也意味着在音色、语调、语速等各方面对辅导教师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汇总每一次活动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不同的心理辅导技术带来的辅导体验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对主题分级模式的第一级,研究者以班级课堂授课和全校校会课堂、专题讲座等形式为主要载体,选择不同的心理知识普及类型的主题心理辅导活动,覆盖面广,学生满意度高。

第二级,适应团体成长类型的主题划分的级别。在这一级中选择的主要载体是团体辅导、主题校会课堂、小组课外实践活动。研究者尝试在不同时期选定不同的成长主题。如,三月选择“种植心愿树”、四月选择“沟通与成长”、五月选择“珍爱心理”、九月选择“关爱新生”、十月选择“聆听心声”等不同主题作为第二级适应团体成长类型的辅导主题。如,“种植心愿树”团体辅导活动,学校连续两年以植树节为契机,借助“种植心愿树”的象征意义,开展有助于学生心灵成长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主题校会课堂中,通过穿越时空的冥想训练,带领学生乘坐时空列车分别进入10年后的职场、20年后的家庭、30年后面对年迈的父母打给孩子的电话和职场矛盾同时汇集的特定场景,指导学生冷静面对现在、深入思考未来。学生们描绘出自己的心愿树,郑重写下希望和梦想。第二年研究人员同样借助“种植心愿树”这一主题,但是尝试将辅导活动的载体从主题校会课堂切换到了学生课外小组实践课堂。不同专业的学生自发分成小组,结合自己的相关专业制作出了专业主题成长树。学生用他们娴熟的双手、灵动的画笔和动感的画面设计制作出了一棵棵创意无限的心愿树。涵盖了金融、烹饪、计算机、旅游等不同专业特色的主题成长之树,汇聚成为一片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生长壮大的成长之林。活动中,职一年级的学生种下的是对自己专业学习生活的美好期待,职二年级的学生种下的是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美好憧憬……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不同主题的辅导活动满意度较高。综上所述,对主题分级模式的第二级,研究者以团体辅导、主题校会课堂、小组课外实践活动等形式为主要载体,各种适应团体成长类型主题心理辅导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有和职业学校专业相结合的心理辅导,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求。

第三级,适合课下同伴互助小组类型的主题划分的级别。在这一级中选择的主要载体是心理情景剧。研究者尝试借助一些相关团体参赛活动,如“天津市中学生心理剧大赛”等,作为适合课下同伴互助小组类型的相关辅导主题。研究者尝试提高学生在心理健康活动中的自主、自助意识。选择心理情景剧,借助朋辈心理援助的形式让学生体验自主成长的过程。当然,这里的心理情景剧并不是严格意义的心理剧,而是在学生中可以初步实现最为简单的揭示心理活动变化的心理情景剧。在连续两年的活动中研究者分别以“我言我心”和“成为职业人,梦想从今日起航”为主题,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心声。在各班的“我书我心”心理专栏中,心育委员将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搜集整理,学生自发组成3~6人小组,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整理排练成小型心理情景剧,在晨会时向全班同学呈现。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征得学生的允许下由咨询教师陪同完成,优秀作品在全校展演,同时有机会参加全市心理剧大赛。学校心理辅导室在心理剧辅导活动前后将组织小组成员参加一次箱庭团体游戏体验,学生们在咨询师的陪同下,见证了小组成员聆听自己心声、共同成长的全过程。

活动证实了在主题分级模式的第三级中研究者将心理情景剧作为载体、选择适合学生课下同伴互助小组开展主题心理辅导活动对于学生是可行的。

二、人群分级

人群分级,是指尝试通过对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面对的不同人群分等级开展辅导工作。在此模式中,研究者将辅导人群分成三个不同级别。在这个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分级辅导活动中,研究者将受众人群定义为职业学校的全体教师和学生。

第一级,面对专职心理教师的辅导。研究者选择的辅导方式是保证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定期交流的时数,以确保专业人员的稳定成长。每年的四月借助“沟通”主题,组织学校专兼职心理辅导员积极参加一系列的相关主题活动,如,对高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参观学访活动、箱庭辅导专题培训活动、同级别的高级中学或职业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参观互访活动及一些相关的专题论坛等各种学术型会议。研究者在尚没有建立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督导机制的现行阶段,以这种同辈督导或定期沟通的形式为学校心理教师定时“吸氧”,使专业心理教师心理健康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

第二级,面对全校教师的辅导。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为平稳,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较好的成长环境。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是学校心理健康分级辅导中的一个很重要环节,在一些学校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是不做并行规划发展的,管理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只是面对学生开展的活动。大量事例表明,教师的不良心态和学生的不良心态一旦产生交汇,有可能加剧师生的心理问题,从而产生恶性循环,导致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的降低。所以,研究者将面对学校教师的心理辅导作为人群分级辅导模式中的第二级辅导。在研究中,为了消除教师参与心理辅导的顾虑,学校心理辅导室精心组织教师健心沙龙活动。在沙龙活动中选择适宜的活动作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载体,如民族舞、太极扇和瑜伽等运动课程涉及协调身心平衡的辅导活动;声乐合唱练习涉及调整呼吸训练和团体协作等协调身心的辅导活动;书画课程训练是有效缓解紧张情绪的辅导课程。教师在轻松参与活动的同时,身心得到了相应的缓解和释放。

第三级,面对全校心育委员的辅导。为了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使更多的学生懂得用科学的态度面对心理困惑、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心理问题,学校面向全校各个班招募心育委员。担任这个工作的学生干部首先要具备能够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同学,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能够善于和人沟通;能够和班里大多数同学相互接纳,可以为学生和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把同学们的需求带到咨询室,也能够把咨询室的建议和方法带给同学。尽管对学生心育委员提出了十分具体明确的标准和要求,但是在实践中还是要对各班推选的学生干部进行最基础的培训和考核。面对这样一个既陌生又新鲜的岗位,学生们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新当选的心育委员经过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多次团体辅导后才能真正“上岗”。对心育委员开展团体辅导培训课程涵盖三个主题:信任行走、有缘相识、深入沟通。在学校心理咨询师的陪伴下完成的团体辅导活动覆盖了全校旅游管理、计算机、汽修等六个专业部的学生团干部和班干部代表,共计百余名学生干部参加了系列团体辅导培训活动。

小学生课外辅导总结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分组辅导、自学能力

数学教学四个环节是以学生自学为前提,根据他们掌握知识的认识规律――感性、理性、巩固、应用诸阶段发展实现的原理确定的,因为每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是学生在学习中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的心理发展过程。单元辅导自学是按初中教材,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在一大章中把数学知识结构相关部分作为一个整体确定单元,一般是教师分别和各小组,同学商定单元内容和自学进度,并简介内容要点和学习应注意事项,通常基本上以课本每一个大习题所包括的内容做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它不同于辅导自学教学形式,后者基本上是以课本的一小节内容,在一个课时内通过四个教学环节完成教学任务的;而单元辅导自学教学形式是以课本的几个小节内容为一个整体单元,在几课时或十几课时中采取课内外结合,通过小节读练、单元解疑、演练巩固、检验、总结四个教学进程完成一单元教学任务,实质上这是辅导自学教学形式的延伸,是建立在辅导自学形式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基础上,且适应因材施教扩展而成。

首先、课时教学环节包括:

第一、预习环节

开学的第一节课就提出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从看课文,做练习题中初步理解所学内容。初开始,学生不会看数学书,主要是不习惯看,就在课堂上示范,引导学生先从试解课文小节中练习题(一般情况下这部分题都是本小节中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运算的概括)从思考解答过程中再看课文中的例题及黑体字概括出来的法则,从而解出练习题,还要从追问为什么这样解答来看本节课文,列出内容要点及疑难问题。起初特别要在思想上树立学生自己也能学会的信心。现在学生已习惯地按教师课前指定的预习提纲,程度不同地列出本节内容要点和疑难,做练习题。

第二、解疑环节

备课时据上节课提出的预习题纲一本节课教学内容要点,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特别是以往练习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必要的设疑和解答,上课开始引入本节教学课题后启发学生议论预习要点包括例题分析,做练习题的体会等,教师及时从中捕捉学生出现问题的关键进行讲解,这不仅促使学生做一次对所学内容的复习,进而通过教师的疏导――解疑,对本节课的“三基”达到较全面地理解。”

第三、演练小结环节

一般是板演或口答预习中所做的练习题或习题。通过学生互相评讲,教师再作必要的补充,这不仅是对所学内容又一次实践性反馈,特别是在基本训练上要求达到规范化。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即对照预习要点进行梳理、使所学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达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第四、作业巩固环节

首先是做课本中的习题,在作业本上解答或口答以求当堂完成,教师巡回检查或由前后两桌的四人小组相互评议检查。这是一次综合性练习,要求对所学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达到概括化,借以发展思维开发学生技能,也是进行下节课的主要依据,因此,作业练习要做必要的检查评议。接着是公布下节课所学内容和预习提纲;初开始板书要点,后来口述粗纲就可以了。

其次,单元教学环节包括

第一、小节读练环节

各小组(各教学班中同进度的同学组成一组)的每个同学都要对确定的单元中每小节内容,依次利用数学课堂或课外自学时间,按辅导自学的预习环节的要点阅读课文,构画的要点和疑难问题,做出练习题,再写出本单元自?学体会――一般内容要点和新的解题方法,力求基本了解本单元所学内容,即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第二、单元解疑环节

在上述自学环节完成的基础上小组长初步了解认为全组可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时,就利用课外自学时间主持召集小组成员,邀请教师参加,先是轮换检查各自的本单元“小节读练”完成情况,接着是议论内容要点,相互解答难问题,漫谈学习体会。在这当中教师要紧扣单元“双基”,善于捕捉学生出现问题的关键,启发学生自己解决,对普遍性疑问教师做出必要的讲解,指导全组同学完全理解本单元内容,基本落实“双基”。对“小节读练”环节做得不完全,在“单元解疑”中也提不出具体问题的组员,小组长令其限期补好并验收。

第三、练习巩固环节

在理解本单元内容的基础上,同学各自利用数学课堂或课外自学时间,参照习题书写布局做出本单元的习题,并归纳出习题类型和解法特点,组长在约定的课外自学时间内,到教师处拿取《教学参考书》,组织同学对照解法和参考答案轮换批阅,发现问题相互讨论、改正,个别没能解决的疑问交教师在课堂上抽空解答,并在各自理解练习的基础上谈谈该单元的习题类型和解法特点,做到全组扬长避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达到理解掌握本单元全部知识。

小学生课外辅导总结篇7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一)缺乏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对于职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有关调查资料表明,284名被调查学生中,对学习专业课有兴趣的占51%,其中有直接兴趣的47人,占15%;有间接兴趣的85人,占30%;原来不感兴趣,后因更换老师等原因而产主兴趣的17人,占6%;对专业课不感兴趣或兴趣软弱的占49%,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20人,占7%,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118人,占42%。调查中还发现,学习专业课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专业课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初中阶段的学习相比,职中专业课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这个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专业课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相比初中课程而言,职中专业课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专业课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三)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专业课学习要求。

高二阶段是专业课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职中阶段专业课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高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专业课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根据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和学习辅导的目标,我在开展学习辅导工作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学习态度辅导——主要有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情绪、磨练学习毅力等方面的内容。如开展“我喜欢上××课”、“学习是苦还是乐”、“成功之路”、“我的理想”等辅导活动,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2.学习方法辅导——主要有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技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正不良的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如开展“我有一个小窍门”、“学习医生”、“学习格言集锦”“学习经验介绍会”等辅导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学习环境辅导——主要有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氛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适应及改善学习环境的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如开展“我创造的小天地”、“欢乐的留影”、“一帮一结对子”、“学习小组”等辅导活动,可帮助学生改善学习环境;

4.学习能力辅导——主要是开发、培养、训练各种学习能力。如开展“注意力训练”、“观察力训练”、“记忆力训练”、“思维能力训练”、“想象力训练”等辅导活动,可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5.考试心理辅导——主要有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掌握考试策略、减轻考试焦虑、做好应考期的身心保健与自我调适等方面的内容。如开展“在困难面前”、“放松训练”、体育锻炼、考试技巧知识讲座等辅导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心理。三、学习辅导的途径和方法

1、实施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是指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全体学生,主要开展预防性、发展性辅导。根据目前较多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能力、身心健康、考试心理等方面存在一些不适应问题,因此,我围绕这些方面,加强对全体学生进行团体式的辅导。在每个阶段围绕一个主题(如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等),按照团体辅导活动方案,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一次预防性、发展性的团体辅导活动。透过开展一系列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团体辅导活动,可以使全体学生不知不觉地从中受到启发,从而进一步改善学习适应性,提高学习效果。 团体辅导可采用下列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形式:1)讲授式,如专家讲学、专题讲座等;

小学生课外辅导总结篇8

关键词: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3/14-0146-04

课程辅导教师是开放大学课程教学与学生支持队伍中的重要角色,也是影响开放大学教学与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1]“办好开放大学”作为新形势下高等继续教育改革的方向写入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2012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在成立大会上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战略。面对如此重大的调整和变化,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呢?本研究以北京东城电大为试点,对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开展相关的调查和研究。

相关研究综述

素质模型英文为“Competency Model”,在国内又被译为胜任力模型、能力模型,它是为完成某项工作或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要求的一系列不同素质要素,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的组合是帮助企事业单位提高人员选拔、培养、调用、提升等方面工作效率的先进工具。[3]

在我国,对教师素质模型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尤其是对普通高等教育教师素质结构的研究成果颇丰。王昱等(2006年)[4]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得出高校教师胜任素质模型由创新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人际理解力、责任心、思维能力、关系建立、成就导向七个维度组成。许安国等(2012年)[5]以研究型大学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讨论法,得出研究型高校教师素质模型由基本素质、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四个维度组成。丁越兰等(2013年)[6]以高校管理类教师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综述和实证调查基础上揭示管理类教师胜任素质静态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等三大特征,并以此建构管理类教师胜任素质模型,其包括即教学胜任能力、学习发展胜任能力、科研胜任能力和社会化胜任能力四个维度。宇(2014年)[7]以应用型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理论构想、行为事件访谈、特尔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应用型高校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其包含自我发展、开放与创新、动机与价值、沟通协作、社会取向五个维度。远程教育教师素质模型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姜玉莲等(2009年)[8]以远程教育辅导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研、关键事件访谈法、专家论证法等方法,在对辅导教师主要角色及其胜任素质的要求研究基础上构建了远程教育辅导教师素质模型。张卓等(2014年)[9]以成人高校远程教育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构建了成就取向、归纳思维、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五个维度的远程教育教师胜任力模型。目前,针对基层电大辅导教师素质模型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立足于基层电大,并结合开放大学改革新形势下课程辅导教育应具备的素质模型开展相关研究。

研究思路及方法

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的构建思路包括:①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和对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进行访谈,提炼出素质初始指标,聘请远程教育专家对各个指标的内容释义进行评价和修正,并对结果进行汇总形成素质指标;②以素质指标为依据编制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调查问卷;③正式调查以东城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④利用spss21对调查数据进行因素分析,依据分析建立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

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构建

1.调研对象

本研究以北京东城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为调研对象,但由于现在东城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中60%左右的教师为外聘教师,而这些外聘教师大多来自北京市其他基层电大,所以本次调查对象涵盖了东城、西城、朝阳、石景山、怀柔等基层电大的课程辅导教师。

2.访谈及问卷编制

笔者选取了5位不同基层电大的课程辅导教师进行访谈,通过对访谈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相关的文献分析结构,形成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的初始指标,并对素质的各项初始指标进行释义、随机排列,同时还聘请远程教育专家对各个指标的内容释义进行评价和修正并对结果进行汇总,形成素质指标。基于各指标构成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问卷,包括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基础知识、信息化能力、科研管理能力、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内容。为便于后续的统计分析工作,笔者将各项指标分别编号(如表1)。

3.问卷调查及模型构建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92份,问卷有效率为95.83%。其中助教10人,占总样本量的10.87%;讲师55人,占总样本量的59.78%;副教授24人,占总样本量的26.09%;教授3人,占总样本量的3.26%。其中2年以下教学经验的有8人,占总样本量的8.70%;2~5年教学经验的有25人,占总样本量的27.17%;5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有59人,占总样本量的64.13%。其中本校教师35人,占总样本量的38.04%;外聘教师57人,占总样本量的61.69%。

(1)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问卷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得出样本的KMO(取样适当性)=0.554,Bartlett’s(300)=629.383,p

(2)问卷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21对问卷数据分析,并采用常用的内部信度检测方法Alpha系数检验问卷的信度,得出Alpha系数为0.888,且得出远程教学专业知识、教学基础知识、信息化能力、科研管理能力、合作创新能力、服务态度六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Alpha系数分别为0.826、0.754、0.758、0.619、0.700、0.897,说明此量表有良好的信度。

笔者在编制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评价量表时,根据前期的研究对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进行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整体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相关指标,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该评价量表的项目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因此很好地保证了该量表的效度。

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应用展望

笔者在借鉴人力资源管理对素质模型的应用的基础上,认为基层电大对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程辅导教师的聘用

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明确了优秀课程辅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帮助基层电大确立了用人标准,从而避免了现在基层电大在外聘课程辅导教师时仅考虑职称、教学经验等传统标准,忽略了基层电大的特殊情况。

2.专业培训

基层电大可依据现有辅导教师团队已具备的素质和应具备素质之间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培训。本研究在建立模型的同时测试了北京东城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已具备的素质,如下页图3所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应具备程度和已具备程度差距最大的是教学基础知识和远程教学专业知识,差距最小的是服务态度。

3.绩效管理

将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应用于学校的绩效管理,可以帮助学校建立公正的、具有发展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能够区分出绩效优秀教师和绩效一般教师具备的素质,学校应用此模型考核课程辅导教师既体现了公平性,又为绩效一般的教师指明了发展方向。

4.课程辅导教师职业规划

建立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对教师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个人特质与工作特点及大环境变化产生的新要求,学校也能够据此指导教师设计出符合个人特征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在实施过程中给予支持和辅导。

这四方面的应用看似各自独立,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应用管理学的另一个概念――PDCA来进行解释。P(plan,计划)对应课程辅导教师的聘用,确定了人员聘用的计划和标准;D(do,执行)对应专业培训,依据素质模型为达成计划和标准开展相关的培训;C(check,检查)对应绩效管理,执行一段时间后实施检查,审视和目标的差距;A(action,改进)对应课程辅导教师职业规划,教师明确了自己的差距和优势所在,并确定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这四个阶段是一个小循环,每一次循环结束,开始新的循环,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升(如图4)。教师还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模型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人员的发展,模型也会发生变化,要不断修正才能符合实际。

由于样本的局限性,本研究对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的构建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和修正。

参考文献:

[1]李爽,张艳霞,刘永权.北京开放大学课程辅导教师能力需求与实际现状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

[2]刘永权,武丽娜,邓长胜.我国开放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基于教师分类与角色定位的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15(02).

[3]彭剑锋,荆小娟.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0-21.

[4]王昱,戴良铁,熊科.高校教师胜任特征的结构维度[J].高教探索,2006(04).

[5]许安国,叶龙,郭名.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素质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

[6]丁越兰,骆娜.管理类教师胜任素质模型建构――基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5).

[7]宇.应用型高校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J].教育评论,2014(06).

小学生课外辅导总结篇9

目标很明确,责任之重大。对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 有效备课(课前)――基本前提

备课是数学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课的先决条件,更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充分利用好四十分钟,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数学教师要想把“高效课堂”这艘船开好,首先必须扬好“备课”这片帆。备课,不是单纯地拿起教参书抄教案,不是敷衍应付,而是求真务实:备学生、备教材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二、 高效上课(课中)――重中之重

教学的成败、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上课是否具有高效性。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而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成绩评定等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促进与保证。在教学工作的诸多环节中,上课是中心的一环,抓住了课堂教学,就抓住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呢?简单来说,如何上好一堂小学数学高效课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确高效课堂中教师上课的基本要求:

1.教师角色更新转换。

2.课堂组织严谨有序。

3.教学形式丰富多样。

4.教师素养“内外美”。

三、 潜心辅导(课后)――必要补充

“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是广大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然而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和接受能力不一,所以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十分必要。很多老师总是见空插针式,辅导这个,就丢了那个;还有的老师甚至把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混为一谈。我以前会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班上对那些潜能生进行课后辅导,虽然很累,但随着时间的慢慢积累,所以有了一定方法和经验。

小学生课外辅导总结篇10

一、以素质教育为本,构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框架

我市在开展科研的基础上明确了全市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分年级教育目标,并以此构建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框架。

1.小学阶段教育总目标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开朗、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立、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

2.分年级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一年级: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克服孤僻、胆怯心理。

二年级:让学生感受在集体中共同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在与同学交往中友善相待,互相谦让,克服粗心、马虎等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促使学生萌发集体意识,不断增强责任感,自觉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学会挑战困难,品尝战胜困难和挫折后的喜悦滋味,学会动脑,做事认真、仔细。

四年级: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使之不甘落后,有上进心,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克服骄傲或自卑情绪。

五年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勇于负责,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张有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六年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奋发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二、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探索小学心理辅导模式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当代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教育理论,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进行的科学、适时且适度的心理辅导。

我们认为,小学心理辅导模式,是一种地方性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种集实用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活动课程,并与其他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动探索、自我感知为主线,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我教育活动。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成的学校心理辅导,以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为基本内容,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适应、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团体辅导、个别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加强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建设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完善以心理辅导室为中心的学校心理教育阵地,建设和发展学校、社会、家庭综合型心理教育网络是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的保障。

三、以教育创新为机制,形成师生心灵沟通模式

在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市教委鼓励各校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模式不拘一格。以下是教师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10种师生心灵沟通模式。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旨在发展和提高学生心理品质,进行心理训练,在教师组织下,开展以全体学生为中心的师生、生生互动活动,师生平等融合,重在心灵的沟通和心理感悟。它名为“课”,但已突破了“课”的界限,室内室外,校内校外都可进行,可与班会、队会、晨会、科教文艺课等有机结合。它主要通过游戏、唱歌、讨论、演讲、小品表演等形式使“课”活动化。

2.心语沙龙

心语沙龙类似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但相比而言,心语沙龙的参加人数要少,一般8~12人左右。活动形式更显简约、宽松和灵活,时间上常利用课余进行,场所选择也十分自由。教师会确定一个主题,针对一个目标,组织一次沙龙活动。

3.心语小屋

心语小屋具有心理咨询、心理松弛、心理辅导、心理“充电”、心理活动等功能。学生走进心语小屋,目的是为求得心灵的更加美好,开发身心潜能,学会调节心理的技巧,解决成长中的烦恼,消除心理困惑,获得心理满足。

4.心育小报

心育小报是由学生自办的“手抄报”,也可在学校和班级的墙报、黑板报中开辟专栏。其宗旨是让学生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交流思想,同时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问题讨论和心理辅导。推而广之,心育小报又与学校的红领巾广播、小电视台相结合,充实校园文化内容。

5.心理信箱

心理信箱有两方面效用,一是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教师要努力获得学生的信任,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二是可以找出一些心理教育中共同的问题展开讨论,并为心育小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等提供丰富的素材。

6.心育雏鹰行动

雏鹰行动是少先队活动的一种形式,心育雏鹰行动是在此基础上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作为一员参与其中,让学生在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中,加深了解,共同进步。

7.“心际”队员

由“心际”队员组成的学生心理小辅导员能在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中架设一道有效的桥梁。一方面,在心际交流中,有些教师不方便直接向学生说和做的,可以通过这些“心际”队员去完成,让他们发挥“二传手”的作用;另一方面,这些“心际”队员也可以将学生的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而教师可根据这些反馈信息,了解到更多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出及时的反应。“心际”队员也是学生中互帮互学的骨干力量。

8.“心理热线”

“心理热线”是教师一学生一家长三方建起的连心纽带,通过“心理联系卡”、家庭走访、家长来校交流、家长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电话联络等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双方或三方、个别或集体相结合开展“心育”。“心理热线”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与一致,扩大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

9.“心语日记”

结合中高年级学生有写日记、写周记的习惯,鼓励学生记“心语日记”(周记)。“心语日记”是学生心理宣泄和排解的场所,记载着学生心理认知和感悟过程,是反映学生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也是显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窗口”。教师通过浏览学生的“心语日记”,能摸清学生的“脉搏”,与学生展开对话,交流思想。

10.“心语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