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职业教育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4 05:38:44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1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职业教育也已经基本实现了教学主体的转化。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陈旧观念,逐渐将教学主体转移到学生身上,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固有思想,主要任务变成了指导学生的学习,而非传授知识。教师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多媒体技术也将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而被重新定义。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所以导致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也处在开发阶段,对职业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就是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汽车服务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备汽车服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能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工艺与检测、汽车使用与维护、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制造与装备以及汽车美容与保养等方面工作,具有高端技能和扎实理论知识的高级复合型专门技术应用人才。这些能力的培养取决于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能否具备实用性,取决于资源库的内容。

2汽车专业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的专业化部分设置

⑴理论部分,汽车服务专业课程主要由公共基础课模块、公共选修课模块、汽车服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技术应用基本能力的学习和训练等模块,以项目课程实施为载体,强化岗位职业技术核心能力,同时加强岗位持续发展所需的拓展知识学习;同时设置公共任选课、专业任选课知识的学习内容,培养职业岗位后续发展能力,公共基础课模块主要着力于学生一般性知识与素质的获取,并将德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公共选修课模块重视学生知识储备、人格修养、文化陶冶、艺术鉴赏及继续学习的需求,为学生全方位、立体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专业基础课模块重在建立学生专业知识体系;专业技能课模块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专业任选课模块给学生提供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这些全部依靠数据库实现数字化教学。

⑵实践部分,根据不同的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本着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实际要求,以培养学生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制造与装配,汽车美容与保养技术为核心,培养学生加工与安装工艺的实践能力、汽车安装、调试、维修的基本能力,汽车使用与维护的基本能力,以及熟练使用计算机软件的能力;有效利用资源安排具体的实践内容,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够将理论与操作结合在一起,掌握实际工作的能力对应的实践环节,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实施时间交错、体系并行,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符合学生就业的岗位需求。

⑶实例研究部分,是由典型案例以及技术指导构成的,这个部分不仅能够使教师实现对新技术的学习,还能够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详实的参照,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实践经验。以蓄电池电量过低的检修为例,学生通过基础理论库查阅有关蓄电池电量不足的原因,通过电工电子实训基本实践能力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排除各种引起蓄电池电量不足的原因,最终排除故障。通过资源库的让学生主动掌握汽车服务的基本知识、常用工具的使用、基本操作、线路的布线与布局和工艺,常用电气设备的使用、安装、检测与维护,电路故障的分析与处理,印刷电路板和接触常用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的生产实际,了解电子工艺的一般知识,掌握最基本的焊接、组装产品等汽车服务的基本技能,同时使学生通过技术指导和训练,注意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促进理论联系实际。

⑷教学部分,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并根据各个模块所涉及到的内容与特点,分别以交际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行动导向法、翻译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其他教学方法并举的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等高科技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通过建立班级QQ群和微信群,为学生提供网络交流互动平台,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朝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⑸拓展部分主要是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及汽车在技术领域的新技术介绍,通过引进企业先进技术,及时了解汽车服务专业及相应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将新内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新经验及时充实到资源库的建设中去,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企业的工作实际,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这个部分是为了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而设置的。

3汽车服务专业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应用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2

关键词:汽车职业院校;丰田技术培训计划;合作办学;汽车行业;教育体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9-0070-02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在近30年中取得的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职业教育也经历着曲折的发展历程,结合经济发展的同时逐步成为培训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换代迫切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为经济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我国汽车职业院校的发展背景及现状

(一)汽车行业发展及职业教育发展体制

自2001年以来我国汽车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至2007年汽车销量水平比2003年翻了一番,2007年我国汽车产量888.25万辆,比2006年净增160.27万辆,同比增长22.02%。2007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大致为2003年的一倍,短短的4年间翻了一番。我国汽车工业已连续九年增幅保持两位数增长。中国汽车行业前景广阔,预计2009年汽车产量将达到1,273.7万辆,2010、2011年将持续保持增长,预计增长率在19%至20%之间。2009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同时中国汽车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比例已达12%,在2015年左右国内汽车销售也有望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到2020年,中国本土汽车产量将达到2000万辆左右,其中两成产品将进入国际市场。

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对汽车服务行业后备人员的需求也突飞猛涨。回顾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自1977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工作为中心,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改革开发和经济的深入发展,为适应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才紧缺的矛盾,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提出创办职业大学的设想,一种新型高等院校――职业大学诞生。1978 年,天津、无锡等中心城市开始试办为地方服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职业院校基本上最初是由行业办学为起点,在各省市建立由行业为主导的汽车专业学校。凡附属于交通行业的学校,交通部门将行业行政收费的部分作为汽车院校发展的基础用于支持汽车院校的发展,在短短十几年间,各类汽车职业院校也得到飞速的发展。汽车职业院校发展为本科、高职、中职、技校及其他民办学校。仅高职院校数目就达到1100多家。

(二)职业教育人员配备

随着汽车行业及汽车院校的发展,作为师资的发展是汽车院校发展的主要原动力。国内汽车职业院校基本以省市为主要,此类学校基本上是隶属于国家政府部门,由各省市教育部或交通部进行主管,其教师等人员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其院校的领导则由政府部门直接任命形式。

(三)学校授课方式

汽车职业院校,以高职类为例,其教学形式基本上是以理论授课为主进行,结合汽车教学设备基本采用口授模式。

二、汽车行业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资金缺乏,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脱离

汽车行业的急速发展,对汽车职业院校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汽车职业教学不同于经济类、医药类等职业的教学,其行业技术发展快、技术更新也较快。就师资、教学设备等也非一次型投入,需结合技术更新进行有序的投入。继而对汽车职业院校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原有教学设施基础较薄弱,虽在2004年国家加大对职业院校的投入,但基本用于学校因适应市场需求而扩大招生的基础设备投入上,资金缺口较大;二是对在师资队伍及教材的改进上投入不足,缺乏资金保证,而其跟不上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的要求,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导致学生所学知识落后;三是对汽车专业教学设备上投入不足,汽车技术作为汽车职业院校在对教学整体环境进行基础设施改善的同时,相对于专业建设上,对后者的投入过少。从而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基本不知道该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而需要企业安排专人进行指导。

(二)学校教学管理及教师授课理论与实际结合不足

各省市汽车职业院校的教师凡属于公办的院校,基本按照国家公务员编制,其基本为终身制,学校教师每年招收名额有指标限制,一经录用后除教师个人辞职外,基本为终身录用。汽车职业院校中老一批的教师需要不断培训接受新的汽车技术培训,而职业院校新招教师资格现基本要求为研究生毕业。在原有教学体系下,因汽车专业技术发展的更新快的特点,则其新的教学教师实践水平严重不足,新老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的现象尤为严重。

三、汽车行业职业院校的发展

(一)结合自身需求,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随着行业的发展,国家也日益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早在2005年11月7日,在北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满足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实行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机制;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合理调整教育结构,重点加强职业教育。二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三是以就业为导向,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以致用,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职业教育要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四是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国务院已决定,“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充实教学设备,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要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要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改变劳动用工、人才选拔中片面追求学历而轻视技能的做法,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中央和地方财政都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师资培养和培训,建立贫困学生助学制度。

汽车职业院校应紧密的结合国家政策,积极响应的同时努力分析自身学校教学与实际汽车行业人才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在获得政策支持的同时,有效和持续性地对汽车专业进行针对性的投入。

(二)与企业联合,加强合作办学,不等不靠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知名汽车厂商也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纷纷与国内汽车企业进行合作,在产品投入的同时,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逐步加强对企业所需服务技术人员的培训。在近五年内,在建立厂商自己的培训中心的同时,也加强了与国内汽车职业院校的合作,加大了对其设备、师资培训的投入,从而促进职业院校培训水平的提高。较为突出的是现在世界汽车销量排名第一的丰田汽车公司开展的丰田技术培训计划(TOYOTA TECHINICAL EDUCATION PROGRAM,简称T-TEP),该项目通过与中国交通部、教育部,与国内有实力的汽车职业院校进行合作,为其丰田经销店售后服务持续的提供高质量的后备服务技术人员,自1994年导入中国,至2003年,在全国建立了5所合作院校;2003年,丰田汽车公司与一汽集团进行合作成立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该公司与丰田在华独资公司丰田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主导该项目,当时一汽丰田的经销店由最初的几十家到2008年底发展为350多家;而在2004年至2008年期间,两公司合作发展的T-TEP合作院校在短短4年期间数目达到26家合作院校,合计共达到了31家T-TEP合作院校。进行合作办学,其对汽车教学设备进行针对性投入,并在2005年将其企业的技术等级认证体系导入到学校中,在学生毕业前进行企业的认定考核,其丰田班获得认证资格人数也从最初的20多人达到目前每年1000多人。

汽车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良好的结合和不断地改善教学体制,为企业培养所需人员的同时,汲取企业的先进技术水平,形成有效地教学体制,不断促进培训水平的提高。

(三)改善用人引进机制,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交流,形成多元化教学,促进学校发展

我国汽车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行业发展的契机,与有实力的汽车厂商进行合作,促进自身师资水平的快速提高。在与企业合作开展培训项目的同时,应加大对学院汽车培训整体水平的促进。如在丰田T-TEP项目中,能够去企业培训中心进行培训的教师为少数(1~2名/年),受培训的教师往往培训后给领导递交工作报告,未对所培训的内容进行展开;类似的还有教师参加的其他培训,往往接受培训后是对学校领导的工作汇报,汇报完后就转入正常教学,相关资料也只有领导知道。学校应当形成有效的机制,在教师参加培训后,组织汽车教师的研讨和交流,对企业培训的特点、如何借鉴以促进学院建设等进行充分研讨,从而形成良好的机制促进学校的发展。

同时,汽车职业院校应改善用人机制,对教学教师的录用应能够面对企业中具备良好实践水平并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人,从而解决教师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的问题。对在职的教师能够建立良好的下企业实践的机制,加强与企业的交流,真正促进学校教学的发展。

在教师培训加强的同时,对学生培训施行多媒体教学,利用学校建立的实训中心进行多元化教学,对汽车行业新技术进行有效地结合,改善单一理论教学,增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真正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岩,孙毅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篇,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09-06-10.

[2]杨军平.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探讨.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01-14.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3

关键词:双元制 汽车维修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21

德国是职业教育强国,“双元制”的教育模式促进着德国的文化与经济发展。而“双元制”的“一元”就是指职业学校对学生文化的教育,“另一元”则是企业对学生技能的教育。通过双元制教育,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接受理论文化教育,还可以在实习企业中接受技能教育。通过企业与学校共同合作,实现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双元制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出发点,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的。

1 双元制汽车职业教育与我校汽车专业教学模式的比较

1.1 培养目标

双元制教育模式中,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招生,学生在成为企业员工之后再到学校学习,实现学生身份的双元化。我校汽车专业主要针对汽车制造、汽车维修以及汽车服务等方面进行学习,开设的理论课程较多。在教学中,我校汽车专业也开始尝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寻求与外界企业合作,实现校企结合,并调整一些学生的教学计划。

1.2 课程开发模式

双元制教育模式课程是由德联邦职教研究所开发出来的。为了更好的满足生产的需要,双元制教育模式中,企业与学校可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充实培训内容,并相应修改教学大纲与培训规章,课程教育直接与岗位挂钩,学生完成学业后,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我校汽车专业的教育模式是DACUM教学模式,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发课程。通过分析现阶段专业岗位群所需技能,从而确定专业综合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中的专项能力,并将专项能力分解成学习步骤、必备知识等。确定专业课程与课程大纲,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专业的发展,合理调整教学计划。

1.3 课程体系结构

双元制教育模式的课程可以分为两类,也就是理论课与实训课。理论课主要通过学校课堂实现;实训课主要在企业实行。我校汽车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第一学年进行公共基础课教学,最后两年进行专业课教学。

1.4 职教师资

双元制教育模式中,师资可以划分为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实训教师是企业的员工,必须是技术院校毕业学生以及有两年的工作经验。理论教师必须要有四年以上的专业学习以及两年以上的师范学习。我校汽车专业师资队伍主要由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共同组成。专任教师主要负责理论课程的讲述,缺乏企业脱产实习经验,动手能力不强。兼职教师实施实践课程的教育,但兼职教师流动性大,缺乏严格的管理,其教学水平也良莠不齐。

1.5 教学特点

双元制教学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实践教学课程开设较多,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我校汽车专业教学,由于实训条件有限,理论教学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开设比例是1:1,但总学时数少。

1.6 教学实施过程

双元制教学中,通过利用试验实训设备,实现专业理论与实训现场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能合理利用模型、多媒体等,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我校汽车专业的授课现场较少,利用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方法不多,理论课的考核模式为笔试。

1.7 学生就业环节

双元制教学模式,学生的身份是双元制的,可以直接上岗,就业率为100%。我校汽车专业的就业环节主要与学生顶岗实习结合,根据过往几届学生的就业情况调查,学生就业率为93%。

2 分析我校汽车专业教学引入双元制教学的可行性

2.1 汽车专业应用性强,符合双元制教学要求

汽车专业的应用性比较强,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电子、机械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目前我校的教学模式,在汽车专业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不足。因此,结合我校的教学特点以及汽车专业较强的应用性,引入双元制教学,改善我校学生动手能力不足问题,提高我校汽车专业的教学质量。

2.2 我校汽车专业与校外实习基地合作较多,满足双元制教学要求

最近几年,我校已经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已经与多家良好声誉的汽车制造维修企业进行合作,并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在实习基地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完成实训教学。因此,我校的情况能满足双元制教学要求。

3 基于双元制教学理论,对我校汽车专业建设和改革的几点建议

3.1 实现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改革

学校要进行教学计划的改革,加强基础与实践教学。教学要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将课程设置成适当数量的综合性课程,以实践为主,将课程内容简化,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材也必须以能力作为主要模块,要求内容丰富,并降低理论的深度,提高实用性。

3.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以前传统的理论教学,重视实操演示与动手操作训练。教师要充分运用汽车实物、零件、录像、投影、模型以及挂图等方法,加强直观现场教学。坚持做到在实训实习基地教学,不在教室教学;能用实物演示,就不用挂图或模型;能用电脑教学,就不空口说教,使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3.3 继续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

继续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实施生产与学习的结合,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更接近生产的实际情况。同时,企业还要根据自身的生产需求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激发企业与我校的合作,促进我校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

3.4 加强学校与学校间交流合作

为了更全面地适应双元制教育以及促进我校的办学水平,可加强与其他实行双元制教育的学校进行教学合作,通过各学校之间的合理交流,深入探索双元制理论,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双元制教学理论上,结合我校的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课程体系结构、教学特点、职教师资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同时还要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其它学校之间的合作,落实双元制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谢三山,陈春霞,廖忠诚.德国双元制对我校汽车维修类专业教改的启示[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9):40-43.

[2]刘滟.基于德国双元制理念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现象剖析及改善思路[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2):67-69.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汽车营销;高素质;课程开发职业教育是承载着为社会培养直接创造财富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重任,更是一种面向人人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长期以来,中职汽车专业沿用以汽车机电维修为主的课程体系;近期,随着行业发展,虽增设汽车商务和车身修复课程及其体系,但总体上仍是一班、一年级乃至一专业对应一种单一就业方向的课程体系。中职生大多在16至18周岁,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能力不足,往往因就业方向不明、兴趣与方向不符等,而学习动机不强、学习不用功等,最终体现在汽车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很大而职校生对口就业及其持久性方面不佳的矛盾上。

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基于多元智力理论,通过汽车专业的中职生就业市场调研、校本就业情况、办学条件、及其他各种制约要素,对中职学校汽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多方向就业的改革,并以此文作介绍。

1多元智力理论的简介

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一是重新界定了智力的内涵,即智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二是智力不再是一种能力(如逻辑-数理智力)或以其为核心的能力,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多种智力;三是加德纳教授认为,目前有8种明确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另有第“8 种智力”(尚未明确之意)-存在智力;四是多元智力理论是一种开放的发展的理论。

2汽车行业各岗位适合中职生就业的种类

从汽车产业链来看,其就业岗位种类主要有:一是汽车设计类,主要有外观内饰设计、零部件设计、系统及整车控制设计、样车测试等,这些中职生显然不太合适;二是汽车制造类,主要有零部件生产、涂装、总成整车的装配与调试等,相关岗位中职生比较合适,只是制造公司为便于管理和发展,往往优先录用高职高校生;三是汽车营销类,主要有市场推广、新车与二手车销售等,中职生因阅历等关系可从辅助岗位如销售助理做起,再入正式岗位;四是汽车使用服务类,主要有汽车检测、汽车机电钣喷漆维修、业务接待、配件管理等,这些是目前中职生对口就业的主要职位。

3校本汽车专业学生就业的情况

因学生就业长期跟踪所反馈的情况比较复杂,故本文暂以学校汽车专业课改时的2011届及其前后共三届学生首次就业情况统计为介绍,如表1所示。

4.1课程体系的内涵:课程体系是课程设计的一项核心内容。首先,课程设计是指教育科研机构、学校单位等的专家学者对职业、课程的研究并拟订出针对某一职业、专业的课程学习方案,包括拟订教育教学的目的、课程体系、工作任务、确定选材范围及如何实施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等。而课程体系是指某一专业为达成其教育教学目的,基于职业的和学科的、客观存在的和主观理想的等综合依据所挑选并设置的课程、及其各自特定的课程内容和相互间的分工与合作,这样构成的某一行业、某一学校或者某一职业等教育教学和培养训练内容的按一定教育规律构成的逻辑体系。一个学校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

4.2我校汽车专业原课程体系的不足:我校自开办以来,专业课程体系一直是以汽车机电维修为主要内容来设置,主要课程有汽车的构造与维修、技能鉴定辅导、二级维护、故障诊断等。这种单一就业方向的课程体系设计和班级教学,确实有利于学校教学安排,无论是师资、教学场地、器材等都比较单一,学生管理也较单纯。

然而,随着专业规模的扩大,其弊端日臻显露,如前所述原因,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这种课程体系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企业综合的用工需求、学生多元智力的成长需求和就业选择。二是学生尚在发育发展的青春期,过早的确定学生就业方向,或者说未能充分介绍、体验各种工作岗位就以单一确定就业方向为教学导向,显得过于草率和仓促。

由此,一方面,我们注重学生学习动机和专业兴趣的发现、培养,通过职业规划课、活动课等激发、强化其专业学习的动力;另方面,经过调研与讨论后决定,自2010年起我们对2008级以后的教学内容,增设了汽车商务和车身修复类的课程;同时,调研中还发现,学生在进修学习、学历提升方面积极性较高,经努力,我们汽车专业自2011级起每届有40位同学可直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读汽车专业大专,即进行“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工作”。

4.3多元智力理论下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针对传统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不足,基于多元智力理论,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依据企业需求、学生兴趣、教学条件等现状与发展的可能,围绕学校 “培养人格健康、技能较强、自主发展的实用人才”这一总体目标,以“分流教学”方式为保障,对“多方向就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设计和探索。

(1)汽车专业“分流教学”:这里是指在我校汽车专业内,依据《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试行)》,结合我校特别是汽车专业往届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及合作企业情况的调查、分析,通过专业教师引导、班主任和家长参谋、学生自选、部内调剂等程序,对汽车部2008级起的已掌握汽车构造与维修、并经中级考证的学生,在沿习原班管理的前提下,按汽车机电维修、钣喷维修、商务文员三大方向进行分流教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在分流教学中,早读、非方向课程(如体育、德育、语文)、晚修、班会按原班上课。

(2)多元智力理论下重构的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初中毕业生就读汽车专业后,通过校内课堂(如规划课、专业课、基础课等)、校内活动(如汽车商务社团活动、汽车技能节等)、校外活动(如汽车4S店现场家长会、市汽车文化节、假期见习等)这三级课程及校园文化(如师兄姐职业风采、合作企业等宣传栏)的薰陶下,夯实基础,培养专业兴趣,驱动有汽车元素的人生规划,并依据自身的智力特点,自主选修三大方向中感兴趣的课程组:

1)汽车机电维修方向的二级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售后业务等课程。对应的就业岗位中:对新车装配与调试技术员来说,比较注重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的运用;对汽车机电改装与维修技术员来说,还需加上逻辑-数理智力的运用,而且对于电控成分较多的高档汽车来说,其逻辑推理能力必定更为重要。

2)汽车钣喷维修方向的钣金技术、喷涂技术、改装技术、售后业务等课程。对应的就业岗位中,则不管是新车涂装、还是车身改装与修复的技术员,均比较注重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其中钣金侧重于前者,喷漆侧重于后者;而且在喷漆维修中,喷枪的运行等还与音乐-节奏智力的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3)汽车商务文员方向的商务基础、售后业务、配件技术、销售技术等课程。对应的就业各岗位,均比较注重交往-交流智力、言语-语言智力的运用。其中,作为配件管理这一特定岗位,还需加上较好的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

当然,对于一名合格的汽车技术及其服务人才来说,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等或多或少均是需要的。

同时,对于各方向课程均安排专门教师负责,及时依据各岗位(群)的能力变化而调整课程内容,如《汽车喷涂技术》这门课中依实用环保省力的干磨项目代替原来的水磨项目。这样,在保证课程体系稳定的前提下,同时具有紧跟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和灵活性。

将优势智力转化为职业4.4试行新课程体系的成效与问题:一是成效方面:无疑新课程体系更加符合汽车企业岗位的综合需求、学生多元智力的成长需求,因此,学生在校时的学习主动积极性明显提升、目标明确、就业定位清晰,实习期间能与用人单位良好沟通,毕业即可走上心仪的工作岗位。这样,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学校等达成多方共赢。体现在初次就业的专业对口率明显上升,如表1所示;学生就业的岗位满意度与稳定性也明显增大。

二是问题方面:新课程体系急需更为完善的配套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以保证持久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如何通过更客观科学的测试、评估来帮助学生寻找出优势智力以便找准就业方向和选准岗位;汽车“多方向就业”的课程设置中,如何在满足社会特别是企业人才需求和学生个性化成长成才需求的双重前提下,取得专业教学的师资、场地、器材等资源与效益间的平衡等等,这些都是本项目值得长期研究的子课题。

5结束语

我校汽车专业从无到有,目前已是省重点专业、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汽车维修)。在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经过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和不断完善,已逐步形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驱动、六合辐射” 校本特色:“核心驱动”即以“感恩、负责、精进”的学校精神提升汽车部师生的核心价值理念,驱动有汽车元素的人生规划和发展。“六合辐射”即以 “天、地、东、南、西、北”六合为象征,代表全面辐射发展。其中,纵向“天、地”代表时间维度发展,如通用的关键能力、专业的基础能力等属于基础性的“地”方向,升学与自学等属于终身学习的“天”方向;横向“东、南、西、北”代表空间维度发展,分别喻义“汽车维修”、“汽车商务”、“汽车改装与制造”、“汽车生活”等汽车专业的多元发展方向。学生因而更开心的学习、更自主的择业、更快乐的工作和生活着。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Howard Gardner(美)著,霍力岩、房阳洋等译.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教学体系;教学改革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3.266

汽车产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汽车工业发展得更加迅猛,与此同时也拉动了汽车配件以及材料的市场需求。在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对技术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目前而言从高职院校出来的毕业生已不能满足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应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以培养社会所需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针对汽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和完善。

1 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面对21世纪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发展,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汽车类专业需要重点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创新具备“学、产、研”特色的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熟悉掌握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较强技术应用能力、能够主动学习高新技术和相关知识并能应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去解决问题、能够指导实际操作和传播技术知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2 目前高职院校汽车类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

近年来我国汽车类专业仍是存在着课程结构以及课程时长比例不协调的情况,这导致实践课程少且课时少的问题;汽车类专业的公共课、专业以及实践课的联系不紧密,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也不能很好地通过实践操作去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以上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2.2 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

传统的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受“三段式”教学方法和本校其他机械专业课程内容的影响会过多地设置与汽车类专业没有太多关联的理论课程,因而学生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时间安排并不合理。设置不当的理论课程占据了学生大部分课时,实践课程受到冲击,这样的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相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强化。

2.3 教学内容落后陈旧

高职的教学内容必须要与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以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确定教学方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但是目前汽车类教学内容不容乐观:教学所用的教材明显落后于现代汽车技术发展速度,教学内容陈旧封闭,汽车类专业的教学特色弱化等。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市场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3 对高职汽车类教学体系构建与教学改革提出的建议

3.1 高职汽车类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完善的高职汽车类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应该包括课程的目标、课程的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课程的评估。

(1)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目标的设置是课程内容的最重要因素,课程目标的设置以及实现贯穿了课程整过程。课程目标的设置当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和趋势为前提,以实现学生全方面各方位发展为目的,对本专业最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知识进行筛选和设计以此来还原课程目标的真实性。

(2)课程的设置。汽车类专业高职教学应该采取“两段法”的专业技能教学,学生通过必修、选修、自修三种方式不间断地学习。“两段法”教学指的是专业技能教学要分两步走:一部分是对不同的专业内容作统一要求;另一部分是根据自己具体本专业偏重于不同内容。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学校还可以让学生积极自修其他专业非规定专业课程。

(3)教材内容的选择。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在选择教材时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职教育应更多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在选择教材时理论知识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要协调得当。第二,高职教育要满足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应当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在教材的选择上要突出高职教育特点。第三,教材内容要反映最新技术的发展,图文并茂,增加学生阅读兴趣。

(4)教学方式。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当把重点从过去的理论知识教育向实践能力教育转变。只有改变传统的偏重理论知识教育才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之中灵活运用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5)课程的评价。课程评价的首要前提应当是课程目标的科学研制和实现,从本质上说只要课程目标科学制定且成功实现,那么课程评价的问题才能够成功解决。

3.2 高职汽车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新时期高职汽车类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需要学校与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企业、公司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坚持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使毕业生适应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创新和深化“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走“产学一体化”之路。

(2)创新实践教学技术和手段。实践教学技术和手段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显然十分重要,因此W校要创新教学技术和手段就要引进最先进的高新技术设备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观摩中理解并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提高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3)强化实践教学。高职教育特色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需要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首先要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育,其次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4 结语

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教育应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明确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专业理论体系教学和实践体系教学进行完善,培养汽车类专业毕业生各方面能力,使之满足企业对职业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邢福荣.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汽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3(35).

[2]劳俊元.高职汽修专业实践教学策略初探[J].科技信息,2013(01).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6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汽车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维修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汽车维修专业发展为社会的热门学科之一。时代的发展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教育创新带动教学改革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就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而言,研究如何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育者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并将教育改革带动教学发展,并不断减少教学发展过程中的错误至关重要。发展至今,我国的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已有了显著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依旧存在很多误区,本文就通过研究中职维修专业的现状,找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克服这些问题,建立更加科学的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育体系,寻找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理性思考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知识文化传承的教育领域之中,改革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催化剂,任何专业教育的发展都离不开改革,一旦缺少了改革,专业教育的发展必然止步不前,寸步难行。教育作为中国未来发展最为重要的一项产业,国家政府与父母也更加重视教育,而如何将教育改革运用到专业教学中,使得教学能够顺利地适应时代的进步,满足我国万千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至关重要。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大多数沿用了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以老师的课堂讲授为主,但汽车维修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案例,涉及到美术、设计等其他学科,汽车本身的标准也日新月异,目前还没有一个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工具和手段。

1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

1.1课本知识结构的安排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育的基础是课本,现在我国整体教育界课本的内容呈现出动态发展的状态,因为只有不断地更新变换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满足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育的要求。中职汽车维修专业课本知识的编排首先是通过调查,充分掌控中职院校学生特征和他们知识体系的构建历程,根据这个历程对教材进行整理编辑,并且为了加深该专业学生对汽车维修知识的认知,巩固记忆,需要在不同课程的书本中交叉出现部分一样的知识,使得学生在受到教育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同时这种循序渐进的模式,逐渐加大难度的过程也使得学生接受得更快,更容易掌握一些核心课程,教会他们挖掘汽车维修知识的规律性,逐渐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乐趣,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同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1.2太过看重课本知识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教学

从我国目前汽车维修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来看,70%都从事了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例如就职于汽车维修厂,从事汽车维修策划和其他汽车相关工作等,但是据统计,在毕业5年后转业率却很高。这主要由于课程教学中所教的知识与现实工作中脱节,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导致从业后的学生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汽车工具和维修方式。这一现象应该引起现代中职院校汽车维修课程教学的注意,为今后的汽车维修课程改革调整好方向,以使得学生更加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

1.3有些学生“搭便车”,不认真完成任务

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有些学生会因为课程繁琐,缺少对汽车维修课程的兴趣,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完成自己的任务,最终使得整个专业的学习效率集体降低,教学效果不明显,这偏偏是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关键所在。大多数学生一般会在老师教课的时候走神,不注意听讲,在接受教学时只听不说、只看不说、不听不看不说,这就难以达到教师教学的谜底,如何改变这样的问题迫在眉睫。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培养学生对汽车维修本身的兴趣,设置奖惩制度,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学生积极讨论,处理好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竞争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

2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改革措施

2.1及时更新教学材料和内容实践教学

在中职院校中,汽车维修专业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也有了一定的规定,它要求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之前要有汽车设计和维修的基础,这一部分基础和理论学科的学习是必要的,是该课程学习的基石,只有学习这些相关学科后,学生才能真正的领悟到该专业的魅力,这也就要求对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中教材的内容已经跟不上当今时代进步的步伐,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老一套的汽车维修内容仍然存在于学生的课本中。新兴的汽车设计与维修思路却未能及时地出现在教材和课本中,使得理论与现实脱节,所以及时更新教学材料和内容实践教学改革关注的一大重点。

2.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灵活性

大多数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程的教师仍然采用老师上课说教,学生在课堂上听讲,然后学生通过老师布置的作业进行巩固和练习的方式。有时候会结合使用机房和教室内的投影仪等设备,但是难以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刺激学生的思考,因此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视野的开阔,多列举一些实例,强调该专业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在社会的重要地位,在学生兴趣养成的基础上将学生塑造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综合性、新兴性人才,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传统知识和理论上的生搬硬套。在进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教学环节,改进一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加入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问答式教学和辩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有目的地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等,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

3结语

发展至今,很多中职院校拥有成功的教育体系与方法,培育出很多优秀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些成功的教学方法进行推广,让其他的学院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减少其他学校无用的探索时间。其他学校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状况,持有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吐旧纳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对于被学习的学院,应该学会宽容和共享,以期达到我国整体汽车维修水平的提高和飞跃,为开创祖国的美好未来做好充足的准备。

作者:蔡一凡 单位: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谢雨.关于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

[2]王乃春,陈晶.关于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4.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7

摘 要:汽车专业近些年来已成为学生及家长推崇的热门专业,但是从汽车专业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可以看出,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综合实训项目化教育模式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技术人才教育的缺陷,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从汽车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综合实训项目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意义,为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汽车专业 综合实训项目 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近年来,我国各高职院校针对汽车行业的人才培养进行了不断的努力,在教学模式上不断地尝试改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培养汽车专业人才提供了全新的方式。笔者对汽车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以及结果进行了分析。

一、汽车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

在汽车行业人才不断受到重视的同时,汽车行业的教育模式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更新,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汽车专业教学模式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理论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进行理论传授,汽车专业的教学也是如此。汽车的故障检测以及维修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理知识以及机械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在入学时,首先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是学生未来学习的基础。但是我国过于强化这些理论知识的作用,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动手能力差。

2.案例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育模式

为了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开始结合案例让学生亲自操作,之后教师对操作方法以及原理进行讲解,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技术能力,但学生就业时,还是无法达到汽车行业对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实际要求。

二、综合实训项目的概念及意义

综合实训项目是近些年来针对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出的全新教学项目,综合实训项目培训出的人才,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综合实训项目与其他教学模式不同,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岗位综合素质进行集中训练,模拟实际工作岗位,并对该岗位所需的各项能力进行培训。汽车行业各岗位的职责差别较大,综合实训项目就是针对汽车行业所需要的人才进行综合培训,例如,汽车接待员专门培训其语言能力、沟通能力,汽车电工主要培训其技术能力,汽车钣金工及喷漆工着重培养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

三、综合实训项目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尝试

在汽车行业中,故障判断是最考验技术的一项工作,故障判断主要是电工以及底盘维修工的工作。底盘维修相对简单,大部分是物理性异响的判断,针对该工种的人才培养,综合实训项目主要针对异响声音的辨别、异响原理等技能进行培训,辅助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以及专业术语解释能力。

电工是汽车行业中技术难度较大的工种,电工不仅要对电路故障判断明确,还要对最简单、迅速的故障排除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伴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升级,电工还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跟进新车型的新技术。综合实训项目对汽车电工加强了具体、深入的技能培训,并对电工学习新技术的能力进行了引导,使电工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综合实训项目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还包括对汽车技术工种以外的汽车相关工作的素质培训,例如,汽车维修接待的语言沟通能力。在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模式中,会模拟各种情况,对汽车维修接待的沟通能力进行考验,锻炼学生应对某些突发事件。同时,锻炼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内部沟通能力,判断汽车维修人员的技术能力并为其安排维修任务。

在汽车行业,客户经理是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岗位,客户经理能够弥补维修接待中的沟通不足,满足客户对服务的需求。在针对客户经理职位的综合实训项目化模式培训中,尤其要培养其在遇到情绪比较激动的客户时的应对能力,模拟事态现场,并对其表现进行评价及指导。

四、小结

综合培训项目化教学模式是未来我国教学模式的一种发展趋势,尤其针对技能性人才的培养,综合性实训项目结合了汽车行业中具体的工作内容,并针对这些工作内容对应的岗位所需要的人才进行了全面的培养,促进了我国汽车专业人才素质的全面提升。未来的职业院校教育模式也应该运用综合实训项目模式,全面提升人才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解后循,宋卫东,赵世婧等.汽车维修电工(中级)技能实训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8

实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基于此,就中职汽车营销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五种实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从而有效提升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专业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

中职学校;汽车营销;实训教学模式

汽车营销专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培养学生应用营销学来分析和解决汽车营销的能力。本文旨在寻求适用于中职学校汽车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销售技能。

一、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目前,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专业仍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实训教学仍然从属于理论教学,体现不出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第二,课程设置不合理。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过低,课堂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中职学校仍采用单一实训课程体系的方式来设计实训课程。第三,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以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为例,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全校教师的66.67%。这些青年教师学历高、职称低,且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一线的实践工作经验,专业功底和实践技能普遍较差,对学生专业实训指导不足。第四,缺乏专用的实训教材。目前,中职教育有关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教材缺乏,实训教材的缺乏尤为严重。且教材的编写主要是由教师执笔完成,由于教师缺乏实战经验,所编写的教材往往是理论与实训相分离。第五,缺乏合理的实训教学考核办法。实训教学的考核与传统的理论教学考核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传统的理论教学可以通过试题来进行考核,而对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进行考核时,一般只能取决于科任教师的主观判断,具有极大的随意性,考核成绩也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情景模拟实训教学模式

情景模拟实训教学是把汽车营销实践活动“搬进”课堂,让学生按照汽车销售流程对汽车销售进行模拟的实训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先进行分组,组员分别扮演汽车营销中的销售顾问、顾客、销售经理等角色;分组后学生进行场景模拟,即从形式到内容尽可能模仿真实的汽车销售情景。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如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汽车营销、商务礼仪、汽车消费心理学等知识来展开。经过多次仿真模拟实训,提升学生的销售能力。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专业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授课教师先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这一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形象且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训室里进行技能操作,使他们从直观上感觉到真实的汽车销售场景。

(三)校企合作实训教学模式

为突出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构建技能型教学体系,与汽车销售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训教学中,组织学生到合作的汽车经销商4S店进行实地参观,了解汽车商品知识,观看汽车销售的全过程。由汽车4S店有经验的销售人员来指导学生实训,让学生学习一线的汽车销售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汽车营销能力。如顾客的需求分析能力、沟通能力、接待能力、产品展示能力,异议处理能力,谈判能力等[1]。

(四)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

为了满足汽车营销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汽车销售企业相关人员和学校一线教师应共同研究教材内容。一线教师要深入到企业与汽车企业销售精英进行探讨,搜集相关资料,再执笔写作,编写完成讨论定稿后再请企业专家进行审定。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保证了教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够反映汽车销售企业的真实情况,所编写出的教材也具有实用性、先进性,反映4S店销售的实际水平。

(五)教学评价体系模式

建立全面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机制,改变传统的由任课教师单方从主观上评价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方式,结合校企合作的企业一方采用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等不同方式,以学生的营销能力和技能水平作为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的重点,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实践能力的考核不再由任课教师单方面决定,而是由任课教师和企业双方结合学生平时的实训表现、撰写的实训报告、技能测评等来进行考核,体现理论、实践、考核三者同步进行,更具科学性和综合性。

三、结语

汽车营销专业是中职学校近几年来顺应市场需求开办的新兴专业,本文就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专业的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适用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专业实训教学的模式,以促进该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9

我国汽车营销类专业的设置较晚,而且仅仅设置在中高职层次,在本科教育层次没有设置“汽车营销”专业。需要指出的是,汽车营销不是一个独立的专业名称,只是汽车营销相关专业(主要包括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营销与维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等专业)的一个就业方向。高职汽车营销类专业肩负着及时向社会输送高层次汽车营销人才的使命。高职教育不断地进行着改革与创新,在汽车营销专业存在与发展的十几年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暴露了表现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改革与创新是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但如何使改革与创新更加地行之为效,找到正确的方向是尤为重要的,也就是说,要明确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目标应该是什么。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目标就是使高职教育培养出的学生达到相关职业标准的要求。早在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专业教育相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相互沟通与衔接。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

2职业标准的选择

职业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几大类。一般情况下,职业标准指国家职业标准。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并没有“汽车营销师”国家职业标准,现有的与汽车营销相关的国家职业标准有“营销师”和“汽车配件销售员”。2009年,广东省在原有的(05版)的基础上修订了《广东省汽车营销师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本文通过调研发现,现在不同地区、不同省份、不同品牌对汽车营销人员需求的差异并不明显。暂且,可以用09版《广东省汽车营销师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作为职业标准去进行汽车营销类课程体系的设计。

3课程体系的设置

以汽车营销人员基本要求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构建符合实际需要的课程结构体系。

4课程体系的实施要点

4.1整合教学资源,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依照上述课程模块,考虑不同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知识的相关性,结合课程学时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避免不同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同时,加大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确保理论和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至少为1∶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应是相互补充、相互提升的,比如:把汽车市场营销课程中的促销部分与营销策划课程(或者实训课程)进行衔接,公关礼仪课程与职业素质实训等相关内容进行衔接。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删减或扩充,这样既能避免知识重复率过高,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效果。

4.2加强内涵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10

论文摘要:针对我国目前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建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及具体措施。

近年来,虽然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与全国汽车维修行业生产发展的速度相比,仍存在课程体系的划分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始终落后于生产实践的要求、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深化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足目前,我国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仍然保留原有“三段式”的课程设置模式(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即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分段排列;各学科仍过于追求各自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缺乏彼此应有的沟通;基础课、专业课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联系不紧密,没有达到理论教学为生产实践服务的目的,学生的实际技能训练时间和项目不足。另外,学生入学后的学习按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而制定教学计划时对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考虑较少,灵活性较小,加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

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有较大差距现有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是建立在“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上的,课程设置受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影响太大,专业基础课中机械类课程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制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安排过多,没有考虑到本专业毕业生的业务范围基本不涉及机械设计与加工的内容,而与汽车有关的自动控制技术课程,只有《液压与液力传动》和《电工与工业电子学》两门课程。机、电课程比例不当,使得教学时间得不到有效和充分的利用,大量课时浪费在毕业后应用机会很少的知识上,加上专业课程和实训的课时不足,没有足够时间去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另外,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缺乏弹性,选修课程少,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相对固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对市场变化缺乏快速的应对措施,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专业建设极为不利。

教学内容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职业的生产过程和实际要求,强调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的针对性,以职业岗位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本专业目前使用的教材,虽然增加了部分新内容,但课程的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内容陈旧,难以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制动系统等各个方面的控制之中,甚至在载重汽车上,也采用了技术含量很高的柴油机,但是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反映。另外,汽车维修作业中的车身修复技术,钣金与喷漆技术则根本没有涉及。这些情况使本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竞争力不强、择业面较窄。

教学手段落后,先进的实训器材和设备不足在教学手段方面,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当多的课堂时间用于板书和绘图,课时容量小,加之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设备、模拟设备、检测仪器以及维修设备缺乏,严重影响理论教学和实训的效果。另外,近些年该专业的毕业生有相当数量从事汽车检测、汽车及其零配件的销售、汽车维修及其附属设备的销售、汽车保险等工作。学生的就业面已从原来的汽车运输、汽车维修,拓展到汽车出厂后的所有需要汽车专门知识的领域。

创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课程体系的原则

转变高职人才教育观念,强调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切实改变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知识单一、能力单一的局面,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过分强调知识本位转变为以学生能力为本位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除了培养专业能力以外,还要注重培养诸如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市场把握等综合能力,把知识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

从封闭性课堂教学转变为开放性教学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新体制,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并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

改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贯彻“以学为主”的思想把教育过程转变为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创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课程体系的具体措施

根据市场调查,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从事汽车维修、检测、管理、评估、保险、销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总体来说,汽车运输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下降,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维修市场在不断扩大,对汽车尤其是小轿车维修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应主要满足汽车维修企业的需求,兼顾汽车运输企业及其他企业的需求。

破除“三段式”教学模式,建立新的课程体系(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从市场出发,以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最高目标,破除“三段式”教学模式,从实际岗位需求引出课题,提出解决方案,开发“宽基础、多模块”课程体系。强化汽车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维修和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课程,同时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增补、重组,将其变为必修专业课和数个专门化方向的选修专业课。(2)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确定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般专业能力是计算机应用能力、汽车英语阅读能力、汽车驾驶能力;核心专业能力是汽车拆装、检查、修理能力、汽车故障诊断能力、汽车性能检测能力、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能力;基本素质要求是:较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水平、良好的身心素质;最终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课程体系。(3)增加学生实训的时间和项目。增加学生就业前的专门化实训,使学生在毕业前得到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高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其获得在与汽车有关的职业群中广泛就业的可能性,而且就业时可以顺利顶岗工作。(4)采用模块式教学方式,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选择性。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式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企业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新课程体系把选修专业课按多个专门化方向分为多个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专门方向,学生也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专门化课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修其他的专门化模块,如电控发动机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行驶安全系维修、车身电气设备维修等模块,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增加先进的检测、诊断设备,满足汽车维修市场的需求目前汽车技术正飞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检测、诊断设备也不断更新,先进的发动机综合诊断仪、解码器、示波器等诊断设备和汽车性能检测设备在汽车维修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学校应该增加专用的检测、诊断和维修设备以改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在学校得不到实际训练,就不可能达到社会的要求。

改变教材结构,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开发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模块化教材体系,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在主要专业教材结构上有根本的突破,每门专业课程教材大体由基础技术篇和适用技术篇构成。基础技术篇主要解决入门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应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部分内容相对稳定。适用技术篇采用“积木式”结构,一方面可根据生产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增减或组合“积木”。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来讲,要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

总之,新的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主要以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面向汽车“后市场”相关企业各岗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剑,包昆容.论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2,(7):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