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高工职称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5 14:36:09

建筑高工职称论文

建筑高工职称论文篇1

江西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江西职称论文

浅谈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

摘要:建筑行业具有流动性大、施工生产单位的单件性和生产周期长、涉及面广等特点,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与其他行业相比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若想真正做好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同样也是具有较大难度的一项工作。尤其是在2007年1月份开始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建筑行业国家特技资质的申报、评审工作的开展更是使得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面临更多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所以,建筑行业的会计工作者需要从诸多方面加强会计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建筑行业;会计;管理

近些年来,由于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加之建筑行业国家特级资质的申报、评审工作中对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以及管理工作的要求正在逐年提高,因此,整个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建筑行业会计管理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顺应会计管理工作的时展新趋势,在充分了解建筑行业会计核算以及管理工作特点及现状的基础上调整管理工作的思路,大胆进行各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尝试与改革,构建适应时展浪潮的新的会计管理工作框架,从而提高整个建筑行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水平。

一、 建筑行业会计的特点

1、建筑行业常用的会计科目相对较少,但却相对集中。在建筑行业会计常用的会计科目中,核算的科目主要集中在成本费用类科目,而收入类科目相对较少。成本费用类科目使用频率较高的一般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制造费用及间接费用五部分。

2、分级核算在会计核算中起重要作用。一般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主要分为本部集中管理(集权式,由公司直接编制财务报表)和项目单独管理制(分权式,由公司总部汇总报表)。采用本部集中管理的企业公司就只有一个账套,所有项目的账务都在公司的同一账套中处理,各项目只负责编制项目成本报表并对项目成本进行分析。分权式管理是公司各项目单独开设账套。每个独立的项目都设有单独的银行账号并单独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最后由公司总部汇总各项目的财务报表。

3、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一般以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为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考核。一般建筑工程造价具有构成组合计价等特点。所谓按构成组合计价,是指一项建设工程是由若干个单项工程组合而成,而每一单项工程又是若干单位工程的组合。所以,建筑工程造价具有按工程组合计价的特点。比如,要确定工程的总造价,则应首先确定单位工程的造价。

4、建筑行业一般都是按在建工程办理工程价款的结算和成本结算。由于建筑行业具有施工周期较长、投入资金数额巨大等特点,因此,对于建筑行业的成品,往往给予某些假定的条件。从理论上来说,建筑业的成品应指在该企业范围内全部竣工,不再需要进行任何施工活动并具有完整使用价值的工程。但是,由于建筑行业的施工周期较长,如果只对具有完整使用价值的房屋、构筑物或其承包的房屋、构筑物的建筑部分或机器设备的安装部分全部竣工才进行核算和结算,就会占用很大一笔流动资金,给施工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很大的困难。所以,在核算和工程价款结算上,对于建筑业成品的含义,也往往给予某些假定的条件,即在技术上达到一定成熟阶段的建筑安装工程,就视为“成品”,又称“已完工程”,并与发包单位进行工程进度价款的结算。在实际操作中,施工企业一般会采用定期计算和确认各期已完工程的价款,并与甲方办理结算,及时收回资金的方法进行工程价款的计算和成本结算。

5、建筑行业工程施工成本的结转具有特殊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建筑企业成本的结转不再沿袭过去的将结算和收入确认合并在一起进行的方法而是将工程价款结算和收入的确认分开来处理。这样,“工程施工”帐户就能够反映自工程开工以来累计发生的工程成本和合同毛利。

6、建筑行业协作关系复杂。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同业主、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各专业施工企业,材料供应商、机械设备租赁企业等配合完成各阶段任务,会与这些单位发生经济往来,这些都是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因此,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相对较为繁琐、复杂。

7、建筑行业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建筑行业会计工作人员往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会计核算,因此他们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而且流动性较大,工作地点、场所往往不是固定的。另外,建筑行业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一个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但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的相关的建筑知识,还要具有现场会计核算的工作经验。

二、 建筑行业会计管理工作的现状

1、 主管领导的权力过大,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往往得不到保障。现代建筑企业一般采用集团式的管理模式,集团内部的管理层级较多,且较为复杂。会计的核算和管理工作也会相应的采取集中式、分权式或集中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一般建筑企业为了加强内部资金的管理工作,都会在集团总部设立财务管理部,负责全集团所有子公司、分公司、事业部施工项目的会计核算及管理工作,在分公司设财务部,负责分公司施工项目的会计核算及管理工作,分公司的财务总监由集团总部直接委派,子公司的财务总监可自行招聘,但要报集团总部备案,项目上设立专职的财务核算人员。这样的会计核算及管理模式看似科学、合理、严谨,但是,这些财务工作人员在现实工作中往往要受多重领导的管理。对于最基层的项目上的财务工作人员来说,他在表面上是受集团财务部直接领导,但实际上还要受到项目经理的领导,而项目经理权力过大,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插手项目上的会计核算工作,使得项目的成本收益核算的失真。各分公司、子公司的财务总监、会计核算人员也面临相同的问题。各分公司、子公司的领导会为了自身的利益直接授意或者间接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在财务报表上做手脚,隐瞒公司承接工程的真实成本与收益,进而影响到公司的真实收入与利润。而集团的财务负责人也会处于各种目的在集团总的会计核算上做文章,影响整个集团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

2、 会计核算、管理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给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建筑行业属于经验占主导的行业,故一般建筑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年龄较大、经验比较丰富的会计人员。这些特点虽然有利于他们在日常工作或处理突发性问题是表现的比较得心应手,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明显不足,有的甚至对于新的会计准则或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等存在抵触情绪;而接受新知识能力比较强的新人往往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还需要长时间的历练才能完全胜任会计管理工作。有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感不强,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主动或者被动参与会计资料的造假工作,亦或对其他相关人员的造假工作不予制止,造成会计核算资料失真,给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3、 内部管控不利,各类违法违规的会计资料造假活动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制止。虽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很多的推广,但落实情况仍不是十分到位,“人治”的因素仍然会起到很多的作用,各种违法违规的会计资料造假活动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纠正,严重的影响了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 建筑行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1、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建设

做任何事,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提高建筑行业会计的管理工作,改变会计管理工作的现状,首先就必须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第一,在招聘的时候,要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原则性较强,有上进心,学习能力较强,同时有具备一定的吃苦耐劳精神的人来担当会计工作。第二,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好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及时掌握更新会计法规、政策与方法,多搞业务知识技能培训与竞赛,对优秀的会计工作者要多进行各种形式的奖励,促使建筑企业的会计人员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更新会计相关知识。第三,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考核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2、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控制机制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由于财务核算的特殊性,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控制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筑企业内控会计监督控制建设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即控制环境、会计控制系统以及控制程序。控制环境是指建筑企业管理层对于企业内控制度及其重要性的整体态度、认知以及行动。具体可包括以下几点: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管理理念、经营管理方式及风格;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权力和职责的划分方法;会计控制系统,是指企业内部用于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经济业务的财务信息系统,通过这些系统,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事项最终都会反映在财务报表中。控制程序是根据各企业的性质、业务、规模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有合理、合法性控制、授权、分权控制、组织规划控制、业务程序批准控制等。加强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控制制度的建设,能够预防、及时发现及治理会计舞弊现象,从根本上保证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活动按照相关的政策、法规规定运行,提供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

3、 加强企业外部审计的监督力度

一方面,政府的财政、审计、税务部门应建立以判断建筑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合理合法为核心的建筑行业政府监督体制;另一方面建立业务素质高、客观公正、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规范、社会信誉好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完善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加强对建筑行业会计行为的监督,依法实行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由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制度,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加强内部审计力度,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施工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审计监督对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企业内部审计力量,定期、不定期地对企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会计活动进行审计和监督;及时发现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参考文献:

1、梁文东;;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和监督有关问题的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09年12期

2、孙碧森;;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问题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7期

3、赵璐,丁烈云;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信息集成研究与应用[J];基建优化;2005年04期

4、王春华;财会人员在基建工程管理中的作用[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看了“江西职称论文字数要求”的人还看:

1.2017年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副高职称论文有字数要求吗

3.甘肃省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建筑高工职称论文篇2

【关键词】国有建筑企业;新入职;激励

国有建筑企业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主力军。随着我国建筑企业改制在党的十六大后全面展开,建筑企业改革的首当其冲是国有建筑企业改革。而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激发企业活力,根据人力资源理论,对于国有建筑企业来说,要想从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胜出,就必须强化和完善激励机制,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新入职毕业生作为国有建筑企业的“新血液”,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栋梁。对他们制定并执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对增强国有建筑企业竞争力、促进国有建筑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如何让新入职毕业生在短时间内融入企业并产生归属感, 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 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是现代国有建筑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入职毕业生的界定及其特征

为了更好地界定新入职毕业生,首先要了解新入职毕业生的概念。他是指刚从学校毕业的应聘者,主要包括专科、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本文的所研究得也指的是这类应届毕业生。

对于新入职毕业生主要有以下的特征:(1)新入职毕业生是被国有建筑企业作为知识型、技能型员工来进行招聘的,是以强化企业自身知识型、技能型中坚力量为目的而进行培养或人才储备的,这是新入职大学生与企业招募的其他类型员工的本质区别。(2)他们一般拥有建筑企业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本――知识资本,即知识资源和知识创新能力。他们是企业技术研发、改造,工艺改进的生力军。(3)他们主要是通过脑力劳动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创造。是以知识、技术创新为核心内容,而不是从事简单、机械的体力劳动。是企业创造新知识或拓展已有技术用途的后备力量。(4)职业经历空白,可塑性强。新入职毕业生往往是初入社会,普遍缺乏工作经验,如果这期间多加引导、监督、约束将能迅速融入企业文化,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多为企业创造效益。(5)职业自我定位模糊,求知欲强。新入职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历及工作经验,对自己职业发展方向比较迷茫,普遍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即使有也没有具体的行动计划。但他们明确自己职业空白缺点,因此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希望早日摆脱“新”字,尽快熟悉企业的一切,能独立自主地完成本职工作。(6)经济拮据,有较强的物质欲。新入职毕业生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从生产的角度上看,之前他们都是消费者,家里花了不少代价供他们读书,此时迫切需要摆脱经济上的依赖,实现自给,因此较高的薪酬、福利待遇也是他们所关注的。

二、国有建筑企业新入职毕业生激励对策

新入职毕业生是国有建筑企业的新鲜血液,是企业未来的希望和骨干。针对其特点如何使他们快速成长、发挥潜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并使自身真正成为企业有用的人才,还有赖于企业制定合适的激励策略。

(一)建立适合新入职毕业生自身成长的激励机制

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自生成长需要是激励的一个重要内容。国有建筑企业必须重视新入职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成长需要的满足,不仅要求新员工充分认识自己,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快速成长,而且还需要创设可供新入职毕业生发展新能力的机会,所以,国有建筑企业应在新入职毕业生成长方面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帮助他们做好全面、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是实施新入职毕业生的职业生涯管理制度。新入职毕业生职业发展不仅仅是新员工个人的事情,也是企业帮助新员工不断实现职业理想,促使员工个人职业发展与组织发展匹配的过程。国有建筑企业有责任和义务激励新入职毕业生通过自我努力、必要的培训、职务设计以及有计划的晋升或职务调整,为新入职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创造条件。一方面对新人职毕业生实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通过对每一个新入职毕业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帮助新员工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从而有效调动新入职毕业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给新入职毕业生安排专业技术型、行政管理型等发展方向。专业技术型要求具备一定的专门技术性知识与能力。有志于这些方向的新员工感兴趣的是专业技术内容及其活动本身,并追求这方面的提高和成就。他们的发展阶梯是技术职称晋升,如二级建造师、一级建造师,技术性成就认可与奖励等级的提高,物质待遇的改善等相挂钩。而行政管理型则是把人的管理作为自己的目标,以善于调动他人积极性及处理人际关系来获取。他们的发展阶梯是行政职务的上升,如组长升为科长等。二是建立科学的培训激励机制。对于新入职毕业生都希望能有机会进修培训。通过培训可以使新入职毕业生获得发展,满足新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企业自身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建筑企业可通过建立涵盖基层操作工人、办公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干部到高层管理干部的培训体系,将培训作为一种激励手段,设置一些具有吸引力的培训项目,依托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出国培训及进修培养等方式予以实施。

(二)建立适合新入职毕业生自我实现激励机制

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激励首先要从低层次需要入手,而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也告诉我们,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程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鉴于此我们将自我实现的激励方式划分为精神奖励、参与管理、晋升职务、技术职称激励。

1.精神奖励。精神奖励是相对物质奖励而言,它是让新入职毕业生在心理上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为特征,感觉自身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因此可以给予激励。根据强化理论,激励中关键点在于所希望的行为产生以后,应以某种方式给予强化,使其巩固和保持下去。精神激励也能满足这一要求。那如何实施精神奖励呢?国有建筑企业可通过设立优秀员工奖、创新奖、突出贡献奖等奖项专门对表现突出的新入职毕业生予以奖励。

2.参与管理。参与管理能为新入职员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取得别人重视的机会,从而给人一种成就感。通过让新员工与管理者处于平等的地位研究和讨论组织的某些问题,能让新入职毕业生感到上级主管的信任,必将使自己的利益与组织发展紧密联系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3.晋升激励。新入职毕业生对晋升都很看重,特别是学历较高、技术性强的毕业生。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应该予以重视。国有建筑企业在人员岗位调动时,应优先考虑从内部提拔,让广大新员工看到未来发展的希望。并保持一定比例从内部优秀新员工中选拔,以此激励新员工积极进取、努力工作。

4.技术职称激励。针对晋升职务的有限性,可以实施技术激励,即对业务型、技术型新入职毕业生,鼓励其走专家型道路,在自己的技术领域向更高方向发展,对他们在企业内进行职称评定,并在奖金发放、评奖评优、培训、出国等都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激励新入职毕业生顺利成长。

(三)建立适合新入职毕业生物质激励机制

总体而言在当前我国平均收入水平较低的现状下,薪酬的变化对员工的工作态度能产生重大的影响, 企业中大部分员工依然非常关注自己的薪水和福利。对于新入职毕业生因其普遍缺乏积蓄、经济上渴望独立,对薪水和福利尤为看重。因此在激励中国有建筑企业要高度重视薪水和福利对新入职毕业生的激励作用。国有建筑企业在基于固定报酬、绩效报酬、成就报酬、报酬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可实行薪水分项层级模式。即可将薪水分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两项,对照组织图使其在纵向上分别对应于企业不同的行政岗位,在横向上又分为不同的的等级。如主任和普通员工不仅在基本工资还是在岗位工资上要体现差别,同是主任或同是员工之间因贡献不同也应有差别。此外,还要建立与之对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对应的工资体系。如普通员工如获得相应的技术职称,也可以享受与主管等级相当的待遇,从而激励员工提升专业技术。在企业福利上同样也可以实行弹性化,针对企业提供的福利,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意外伤害险、住房公积金、免费宿舍、带薪年休、探亲假、交通补助、午餐补贴等。允许新员工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部分福利,但不同等级的新入职毕业生以及不同工作绩效表现的新入职毕业生在福利选择项目上、等级上因自身等级不同选择的数目、等级也不同。如此实行公平化、层次化、差别化的薪水和福利制度,会使新入职毕业生切身感受到多劳多得,愈发激起他们努力工作的热情。

(四)建立适合新入职毕业生企业文化激励机制

企业文化是企业家和员工形成的共同遵循的崇高目标、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基本理念,能够激起企业所有员工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并愿意为此不断奋斗的精神支柱。国有建筑企业一方面可充分利用企业愿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分享、共同拥有的愿望景象,来规范新入职毕业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使不同个性的新员工凝聚在一起,朝着企业的共同目标前进,从而自动实现对新入职毕业生的激励。另一方面,可通过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来实现。创造企业人人平等、相互尊重、人际关系和谐的氛围,突出企业传统的精髓文化,利用企业团队荣誉和榜样影响,制定特色的企业行为制度等让新入职毕业生真正融入集体,树立全局意识,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感,激励新入职毕业生与企业同生死,共命运。

参考文献

[1]戴莉.论企业激励机制的创新[J].上海企业,2010(1).

[2]朱建伟.企业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企业导报,2010(1).

[3]吴卫东.现代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当代经济,2010(4).

建筑高工职称论文篇3

我县参加本次资质考核76家企业共有70家合格,6家不合格,其中23家总承包企业有21家考核结论为合格,2家企业因注册人员达不到资质等级要求暂定不合格;44家专业承包企业有42家考核结论为合格,2家企业因注册人员达不到资质等级要求暂定不合格;9家建筑业劳务分包企业有7家考核结论为合格,2家企业因达不到资质等级要求暂定不合格;有6家企业未按时在网上提交年检考核资料,;有1家企业把资质证书丢失省县金旭钢结构有限公司,通过调查正在补办中。

二、资质年检工作部署

1、根据市局的工作部署,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本年度资质考核工作,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和企业分管经理认真学习建设部关于资质新标准的一系列文件,分析领会《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关于印发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的通知》、《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所规定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为本次的资质资格检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014年5月26日召开县局主管科室、主管资质工作人员、施工企业负责人和分管经理参加的全县建筑业企业资质年检会议。就全县的资质年检工作进行了部署,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至此,我县建筑业企业资质年检工作正式启动。

3、为保证此次资质年检的工作顺利实施,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建筑业企业资质年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企业资质资格检查工作制度、工作承诺、工作程序等相关内容。会后,各施工企业积极行动,并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三、资质年检工作的内容

依《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所规定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严把资质资格检查工作的“四严”守则,为充分体现“客观、公开、公平”的审查要求,严肃认真地做好资质资格检查工作,坚持“书面报送材料要与原件一致,原件与企业实际一致”的检查原则。紧扣《资质标准》,重点审查企业的2014年资质考核情况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资质证书;企业注册建造师证书,中、高级技术人员职称证(劳务分包企业需提供技术工人职业技能岗位证书),并附有缴纳养老保险的花名册及发票;2013年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指标情况,主要包括企业净资产、建筑业营业税和工程结算收入;企业资质标准对应的机械设备发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金、净资产;安全许可等。

四、资质年检存在的问题

1、在缴纳养老保险方面,多数的企业参保的养老保险人员数量不足;

2、在办理安全许可证方面,个别企业未及时办理;

3、资质标准要求的有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方面多数企业人员健全,少数企业存在不足现象,个别职称证书还存在重复使用现象;

4、建筑业行业统计报表及2013年月度网络快报表大多数企业都能按规定时间进行上报,少数企业未能按时上报。

5、在设备、厂房等方面,大多数企业提供了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设备购置发票和房屋、厂房产权或房屋租赁合同等相关证明,但部分企业未提供房屋、厂房产权或房屋租赁合同等相关证明。

五、今后工作计划

在今后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要求,认真地做好资质审查工作。

1、在资质初审工作中认真坚持“网络报的材料和书面报送材料要与原件一致,原件与企业实际一致”的审查原则;

2、紧扣《资质标准》,重点审查企业的注册资金、净资产、注册建造师、经济和工程技术人员等有关资料;

3、认真查看企业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身份证明;企业经理和技术、财务负责人的身份证明、职称证书、任职文件等相关资料;

建筑高工职称论文篇4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能从事一般建筑工程施工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能进行基本技术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其核心任务就是能根据设计文件(图纸)按照施工程序和房屋构造方式,在相应岗位上组织基层班组共同生产出符合设计文件和现行规范要求的建筑产品。据此我们对一般建筑的组成进行“拆解”,形成专业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即将一般建筑工程“拆解”为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分析其内部构造联系,熟悉各构件受力特征、构造方式、工艺标准和施工方法等,同时还需要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对一般单体建筑形成整体认知,并与相应课程形成一一对应关系。一般房屋建筑是由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组装成分部工程进而形成一个独立的单体建筑,这个过程涉及到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建设法规、现行《施工规范》的应用等诸多生产实际问题。即通过“营造”形成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建造房屋服务,而非结构设计、更非规划和建筑设计。因此,围绕“如何建造房屋进行课程体系改造和设计”就成了我们进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做法。通过“新课程体系”构造原理图解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按照建造房屋进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改造和设计的做法是可行的。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已经把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纳入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形成了“两大课程体系”和“四分段课程模块”体系。即形成了新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新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详见本专业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图解”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图解”。

同时也形成了“四分段教学课程模块教学模式”(简称模块化教学),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模式是符合职教规律和职业教育要求的。即基本素质课程模块:包括“两课”、体育、语文、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基础、劳动实践、入学教育、军训等;专业基础素质与基本技能课程模块:包括识图、识图实训、建筑CAD、建筑CAD实训、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试验与实训、认识实习、建筑构造、建筑构造实训、施工组织、施工组织实训、建筑工程预算、建筑工程预算实训等;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包括建筑工程测量、测量实训、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技术、施工课程实训、施工工艺实习、核心技能培训、测试、双证书培训与考试、毕业设计、顶岗实训等;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包括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等。有了新的比较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还是不够的,我们又根据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基础岗位、结合人才需求调研材料,大胆地对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取得了明显效果。根据整合后的课程我们组织编写教材,使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均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专业课程整合与教材建设

(一)专业课程整合

课程及内容整合应围绕职业核心能力进行优化组合,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建造房屋和专业培养目标之需要。本着强化能力、优化体系、合理组合、遵循建造规律、认知规律、删减不相适应的老内容、增加新材料、新工艺、新规范、职业培训、技能考证等方面的新内容、突出应用、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

(二)专业教材建设

根据新修订的专业教学计划和新的课程体系,按照“贴近工程实际、适应工程需要、反应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之职教特色要求,直接选用统编的公共基础课、选修课教材,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材,大部分采用了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编教材,我校教师主编参编的有杨平均主编《建筑力学》(下册)、常跃军主编《建筑施工技术》、韩应军主编《建筑施工组织》、郭大州副主编《地基基础》、《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杨文选副主编《建筑施工组织》、参编《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王长平副主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李松岭副主编《建筑工程监理概念》、孙荣玲参编《建筑工程概预算》、牛元甫参编《建筑施工技术》等。建筑教研室、结构教研室组织专业教师自编了一批实用的实验指导书、实训指导书、顶岗实训指导书、毕业设计指导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在本专业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总结

建筑高工职称论文篇5

社会经济的进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加之建筑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终身教育”这一概念在建筑行业的继续教育中变得十分重要。这不仅要求建筑业专业技术在职人员要具备最前端的知识技能,而且更要求他们具备强烈的学习意愿,从而保持旺盛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如何提高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机制的灵活性,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最大限度地提供便利,增强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学习的自觉性和效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关键词]

建筑业;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机制;灵活性

一、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概念、意义及发展趋势

继续教育的概念源自于一个多世纪前,开始主要是指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的再教育,后来逐步延伸扩展为“完成基础教育以后的成人所进行的教育”。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是指对在建筑类专业技术岗位上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的,具有一定学历和职称的,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促进建筑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

二、影响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决策因素

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需付出精力和财力,也是自我消费的一种形式。因此,我们可以引入恩格尔消费者决策模式(下称“恩格尔模式”)来探寻影响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决策因素。

(一)什么是恩格尔模式

恩格尔模式是目前为止消费者行为研究中较为完整、清晰的理论,此模式是由恩格尔、科特拉和克莱布威尔三人在1968年提出的,于1984年修正而成的理论。恩格尔模式共分为四个部分,即中枢控制系统,信息加工过程,决策过程和环境因素。恩格尔模式的研究认为,在有形、无形等因素的作用下,外界信息被输入中枢控制系统,通过个人经验评价标准、态度等过程的过滤加工,形成信息处理程序,对外部探索进行评估,进而形成决策方案。整个决策、研究、评估、选择过程中,同样要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后产生购买过程,并对购买的产品进行消费体验,得出是否满意的论断,再通过反馈进入中枢控制系统,形成信息与经验,从而影响未来的购买行为。

(二)影响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因素的类别

1.心理因素:参加继续教育的态度、动机等;2.个体因素:年龄、性别、收入、受教育程度等;3.环境因素:如社会价值观、经济状况等。按照恩格尔模式的观点,从消费者个体行为的角度来看,可以把这些行为分成两个研究范畴:一是解释性质的,主要研究受外在变量影响之后的建筑类在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个人态度等所产生的决策因素,借助多变量统计方法找出各因素对继续教育行为的影响程度。二是反应性质的,如人口变量、情境结构等因素,这些因素由刺激和反应联系起来。

(三)影响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

1.能力因素:如现有经验、工作能力、学历背景等;2.家庭因素:如生活压力、家庭经济条件、居住地点、亲人朋友的态度等;3.上级领导的态度:如支持与不支持的态度,单位考核、管理方式等;4.心理因素:如求知欲望、适应继续教育的能力等;5.单位规定: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受单位规定的影响大小;6.单位期望:继续教育是否符合单位需要,是否有利于集体的发展;7.社会舆论:社会舆论对于参加继续教育的看法和观念;8.工作因素:如工作时间、地点、性质等是否与继续教育冲突等。根据进一步调查,影响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决策因素按影响力大小排序如下:1.单位规定;2.工作因素;3.家庭因素;4.上级领导的态度;5.心理因素;6.单位期望;7.能力因素;8.社会舆论。

三、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提高继续教育机制灵活性的必要性分析

(一)工作与继续教育学习的矛盾不易解决

许多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在单位中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加之家庭负担重,难以抽出时间参加集中学习,而目前建筑类继续教育又大都是传统的集中授课的方式,形式老套、僵化,造成学员学习积极性差,常常处在应付或被动学习的状态。

(二)功利心较强,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认为,评职称、加薪升职等功利性目标是参加继续教育的唯一目的,认为继续教育学习中的很多内容与实际工作没有联系,因此不能以正确和积极的态度对待继续教育。

(三)继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

现阶段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大多采用“一个老师,一块黑板,一本书”的传统形式,无法满足建筑科技日益发展变化的时代对继续教育的要求。另外,继续教育学习内容的实效性、针对性不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因素导致继续教育效果不理想。

四、提高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机制灵活性的对策、建议

要转变以往对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功利性认识,转变不适应时代要求、不适合专业技术人员发展的继续教育模式,建设灵活多样的,形式新颖的继续教育机制。

(一)提高对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筹建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发展基金,坚持继续教育经费由国家投入、单位出资和个人负担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抓好建筑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落实建筑类专业技术人才出国深造、定期进修等政策,完善在职进修、国际合作、交流挂职、岗位实践等多途径的继续教育制度。

(二)建立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和选拔制度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搞好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保证。建设一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队伍是基本的发展趋势。通过聘任来自建设工程一线的优秀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担任继续教育的教师,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按照以兼职为主,专、兼职结合的方针,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满足工程实践及建筑科技发展革新的需要,提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和灵活性。

(三)建立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教学评估机制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保证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更好地为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素质服务。通过评估还可以发现僵化和薄弱环节,寻求教育教学规律,从而使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四)严格实行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并进行考核验证

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登记制度是加强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知识更新,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的有力措施。同时,也是了解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状况,对他们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手段和措施。为此,要坚持、完善和严格开展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登记、考核和管理,并将继续教育登记作为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业务考核、升职加薪、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推动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终身化发展。

(五)创新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模式,探索开展继续教育的新途径

1.改革传统的集中面授方式,学习、借鉴、运用和丰富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如,采用合作研究、情景模拟、学术技术交流、案例教学等形式,开展“集中+分散”的,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

2.研究、开发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数据管理软件,全面实现信息化。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发展远程教育,向广大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提供建筑行业主要专业和相关专业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扩大他们获取专业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为广大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进行“终身教育”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条件。

(六)结合实际,探索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的CEB继续教育模式

CEB是CompetencyBasedEducation的缩写,其含义可概括为“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EB继续教育模式以满足社会和产业界对继续教育对象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和评价标准,按照企业的实际要求开发课程并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职业能力由易到难安排教育教学计划。CEB继续教育模式摒弃了传统继续教育模式以学历文凭为目标,并将系统知识灌输给学员的弊端,按照企业需求、学员的实际技术水平和能力进行个性化教学,能够满足时代对建筑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我国建筑业要培养出具有复合型知识体系和技能的技术人才,完全可以借鉴并灵活实施CBE继续教育模式。

作者:张超 单位: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高明辉.人的全面发展与终身教育[J].教育探索,2012(1).

[2]张欣.湖北省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建筑高工职称论文篇6

学校地址:福建省三明市荆东路25号

办学层次:全日制本科

办学类型:公办省属普通高等学校

一、学校概况

三明学院是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福建省属公办本科高校,2012年6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现有42个本科专业(可授予学士学位),全日制在校生15000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福建省教育厅闽台合作项目和接收外国留学生学校。2017年面向全国28个省份招生。

学校位于海峡西岸福建省新兴工业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明市。三明地处闽江之源,宋朝大理学家朱熹故里。三明学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陈宝琛创办的全闽师范学堂,被誉为“闽师之源”。三明是革命老区,辖区内的宁化、清流、归化(今明溪县)等全境12个县(市、区)均属中央苏区;改革开放后,三明还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祥地。“沙县小吃”闻明海内外。

学校占地面积1312亩,各类建筑面积约33.5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6.65万平方米,学生公寓面积13.11万平方米。藏书220.39万册(含电子图书99.76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838.45万元。信息化系统和网络应用基本满足办学需要。

学校现设有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鞋服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海峡理工学院、海峡动漫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旅游学院(经济学院)、国际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等15个教学机构,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已建成校级研究所12个。共有教职工931人,其中正高职称70人,副高职称202人,中级职称370人。专任教师69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占72%;高级职称占39%。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2人。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艺术设计学院

美术学(师范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鞋类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

海峡动漫学院

动画、产品设计、动画(媒体创意方向)

教育与音乐学院

音乐学(师范类)、音乐学(非师范类)、小学教育(师范类)、学前教育(师范类)

国际学院(中外合作项目)

财务管理(国际会计方向)、土木工程、体育教育(体育管理方向)

海峡理工学院(闽台合作项目)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

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信息工程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与统计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风景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方向)、工程造价

机电工程学院

物理学(光电子技术与应用方向)、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

资源与化工学院

化学(材料化学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环境工程、资源环境科学

文化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非师范类)、传播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外国语学院

英语(师范类)、商务英语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师范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贸易经济

二、专业简介

(一)美术类专业

1. 美术学(师范类)

主要课程:美术概论、美术教育理论 与方法、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素描 色彩透视学、解剖学、美术教育实践(见习、实习)装饰设计、书法篆刻、电脑辅助设计(绘画、设计)等。

建筑高工职称论文篇7

我国的建筑师职称现已恢复,这是十分必要的。过去,我国把建筑师一般称为工程师。在西方,称一位建筑师为工程师可能引起对方的抗议。建筑师是三大古老职业之一,其它是医师和律师。欧洲人说:医师是恢复(人体)秩序,律师维持(社会)秩序,建筑师创造(物质世界)秩序。早在公元前25年,古罗马建筑师兼军事工程师维曲罗维斯编写了建筑十卷书献给他的君主奥古斯塔斯大帝。可见建筑师职称是由来已久。

建筑到今天还是各学科的综合产物,建筑师应当对一切技术成果能予以正确评价和实际应用。建筑师决不是一成不变的职业。各个时代按不同的要求,对建筑师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责任,是历史的必然。建筑师历史地位演变到今天,建筑师就应当在满足人民不断变化着的物质文化要求起着更大的作用。为此,建筑师在正确认识自己历史使命的同时,需要对专业的历史与理论做出再评价;需要从综合环境设计去考虑建筑设计,脱离城市总体环境的个体设计思想不应当再保存下去。在我国,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是建筑师地位的社会承认。

2建筑师的社会地位及责任

在新的形势下,建筑师应当得到正名,并在充分发挥自己作用的基础上,受到社会的尊重。建筑师是脑力劳动者,他以自己的、也包含了集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建筑作品,向人民提供生活、生产以及社会活动的空间和场所。建筑师通常受到系统的建筑学教育,并有一定的建筑创作实践经验。建筑师通过所掌握的建筑技术、艺术规律以及其它有关学科的综合知识,进行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建筑创作。建筑师的价值在于通过复杂的脑力劳动,为全社会创造财富。为此,建筑师的劳动无疑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建筑师的地位应该得到必要的改善。

建筑师要有创新精神,要有不断自我否定的气量,要重视原创性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在建筑环境、空间、城市设计理念、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及思维方法上都值得我们借鉴,要学习他们不断创新的理念和思维方法,而不是具体方案的形式和符号。

作为一名职业建筑师,中国的建筑文化如何才能发扬光大,中国的建筑师如何才能走向世界,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们还未能彻底地完成这一使命。由于政治家的努力,社会制度越来越健全;由于经济学家的努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有;由于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工作越来越见成效。作为一名建筑师,我们的城市如何才能越来越方便,我们的建筑如何才能越来越美丽。这应该是一份责任,或者说更是一种使命。这正是目前中国建筑师最大的症候——缺少一份应有的责任。责任不同于技能,责任也不同于爱好。如果是作为一种技能,那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如果是作为一种爱好,其实还是一种手段,一种自娱自乐的手段,属于个人行为,来时可激情爆发,去时即随波逐流,这种建筑师是以情在做建筑;如果是作为一种责任,那就是一种力量,一种由内而外的力量,一种无所畏惧的力量,属于一种社会行为,这种力量在目标前提下,是可以以生命为代价的,这类建筑师是以心在做建筑。当建筑设计成为一种责任时,我们就不会轻易地在经济上浪费,每一笔设计都应物有所值,无论是私营业主,还是国有财产。当建筑设计成为一种责任时,我们应该是美的使者,应该关注视觉上的愉悦,将美的外观和美的空间从现状中截获出来,奉献给人们,然后收获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快乐。当建筑设计成为一种责任时,建筑即上升到一种教化的功能,这时的建筑将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使用功能,更是有一种深刻的社会学意义。如文学、如绘画、如音乐,诱发人们本真的健康。当建筑设计成为一种责任时,会激发起一股民族的豪情,一股源于本土的情感,在这种情境中,所追求的绝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差异性,而更是一种文化的优越感。我们应该担负起一名建筑师的责任。3建筑师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特别是住宅作为人们消费投资中最大的商品之一,从选址立项到消费群体定位,从设计施工直至物业管理,已完全不同于计划经济时代,并被赋予了全新的属性。

(1)建筑师对社会的促进作用。

建筑师应该认识到:要想对社会多作一些贡献,或者发挥更多的作用,应当是在作好本职本专业工作的同时,参与更多的或一定的力所能及的“促进”作用的工作。也只有这样做,才会引起政府、专业机构、社会团体以及广大使用者,对建筑师工作的支持。从而便更多的人了解建筑师、建筑师对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政治、哲学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从建筑师从事设计活动的历史和他们社会地位的演变,可以看到:不少取得成就的古代和近代的建筑师,在他们的著述论点和一生事业的实践中,不但可以看出他们对社会的关心和特有地那种积极性,而且还可看到渗透在他们思想深处的那种极力“促成”的精神。

因此,作为建筑师,要深入群众走向民间,尊重使用者,遵循政策法规,了解社会经济、政治等广域知识,了解城市自然环境与历史环境,以自己熟练的体形空间设计技能和哲理,为改善城市环境服务。遵循这种哲理而工作的建筑师,多是前景宽阔而乐观的。如果只顾专业界线分明、追求单一、幽雅、轻松,则可能是自缚不前。建筑师的促进作用,可以从精神变为物质,可以从智力转换为经济效益,可以为市民造福。这是为许多国家,许多建筑师所供认的,并有很多成功实例。

(2)建筑师的社会地位体现在建筑商品形成的全过程,并能使开发活动更具人性化。作为用户个性化实现的桥梁,建筑师解决了投资的短期行为与建筑使用价值长效性之间的矛盾。

(3)建筑师的作品应该成为能满足市场变化和消费者个性化的商品,市场成为检验建筑师作品高低的重要标准。建筑师可以站在技术和经济的高度上客观的评价建筑的环境、性能、质量等方面的利弊。用户可以通过建筑师更进一步了解所购和使用的建筑,避免受销售人员片面宣传和误导,为发展商树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服务形象。

(4)在与用户的接触中,建筑师从生活和社会诸方面为用户出谋划策,引导用户的消费观念和居住理念,既不落后,也可避免无谓的超前。对于发展商而言,建筑师将用户零散的生活理念和消费观念加以提炼和组合,使发展商为社会提供更为合理的产品。对于设计师而言,建筑师为设计人员更多地了解用户和市场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有助于提高设计水平。对于用户而言,建筑——特别是住宅作为消费的最大商品之一,理应获得如同家电商品一样的服务。

(5)建筑师能从整体规划到部件选择,从适用经济、美观高效到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把握住产品的品质和性能,包括居住性、安全性、舒适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等。建筑师还可以使建筑商品的价值最大化,这里包括不同性能标准的建筑。在住宅产品的直接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住宅品质和性能的量化特征不断强化的情况下,建筑师的智慧和全局能力所体现的附加值会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建筑高工职称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建筑材料课是土木建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理论和实践性强。它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传统的实验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体系安排中一直不受重视,实验跟着理论走,这不仅不符合国家教育部有关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有悖于实践检验真理的唯物主义论。土木建筑类学生就业后的岗位无论是在管理、监理、施工或是职能部门都要涉及对材料的检验、检测、验收等工作,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以往建筑材料实验教学的弊端

实验教学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已逐渐被得到重视,建筑材料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在一些高校已开展和实施,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等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建筑材料的实验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

1.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验教学,教学内容以常规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应用和培养不够,实验项目相对独立,互不关联,系统性不强。

2.实验课时少,实验往往安排在理论课后上,分散在理论教学中,有的实验被时间制约只能作简单的演示或讲解而已,学生对实验意义有质疑。

3.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按照老师说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内容和结果是既定的,没有达到实验的真正目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限制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实验硬件达不到要求。设备有限,实验人数集中,导致实验分组较少,每组人数多,不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实验中。例如:在做钢筋拉伸实验时,就是简单的做了个演示,学生根本就看不出来,在钢筋拉伸时怎么就有四个阶段。在实验时,他们只能看到一个颈缩阶段。

三、对建筑材料试验课程的思考

改变原有的建筑材料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把实验教学纳入课程任选体系,既满足了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又提高实验技术设备的利用价值,丰富了建筑材料实验教学体系及内容,强化了学生对新型材料的测试技术的学习,又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以往建筑材料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观。

教师实验教学观念的的改变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要掌握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与技能,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观念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因而,更新教学观念,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而对具有实践性比较强的建筑材料课程而言也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并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等特点,还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权,注重实验探究的开放性。

(二)设置合理的建筑材料实验课程体系

1.将实验教学从原有的教学体系中划分出来,单独设置建筑材料实验课或设置材料实验周,对于部分有兴趣和能力较高的学生可开设实验兴趣小组,并可结合教师科研参与到实际生产实践中来。可采用综合的或现代的测试技术的实验项目训练学生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 调整实验课时和时间。因为实验课集中设置,实验学生过度集中,有些实验要求等待的时间长等原因,理论课内的实验时间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实验的教学作用和效果之差是显而易见的。

3.  实验教学人员数量缺乏,学历层次低,培训提高少。因此,必须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确保教学队伍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稳定。

(三)改进建筑材料实验教学的方法

1.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广大老师应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要有理论来于实践,来于实验的观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两个相互有联系的独立环节。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形成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学生不能光接受理论课,更要从实验课里去学知识。学生要从理论课里学知识,然后再实践,再理论这样反复才能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

2.简单演示实验

建筑材料中有些内容教师可以带轻便仪器到教室借助简易实验来讲授,会省下许多口舌,学生也会牢固掌握其有关知识。如利用两个相同规格的容量瓶装入质量相同,但颗粒级配不同的砂子,对比两个容量瓶,学生会很明显的看到级配好的砂子所占体积小。由此可以很轻松得出结论,用颗粒级配好的砂子配制混凝土的空隙率小,强度大。适合本教学方法的课堂内容有石膏的凝结、石油沥青与煤沥青的区别、减水剂作用机理等。

3.把实验室变成开放式的

传统的实验教学就是学生上课的时候去实验室,其他时间都锁上了,学生若想做实验受到制约,因此可以把实验室开成开放式的。学生在此期间可随时到实验室做试验。对于部分有兴趣和能力较高的学生可开设实验兴趣小组,每个实验小组自由组合,每组人数为4人以下。并可结合教师科研参与到实际生产实践中来。

四、总结

改进建筑材料的实验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新的实验教学体系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变更一贯采用的建筑材料必选实验项目。为了掌握充足的实验数据以更好的指导学生实验,教师必须努力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素质,更投入于实验教学的第一线。通过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改革,摸索一条符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教学体系,促进建筑材料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全面提高院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开放的建筑材料实验室,给学生创造了自由支配时间,自主安排实验的条件,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义遒.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

[2].刘淑梅等.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与效果分析.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

[3].徐莹等.建筑材料试验教学创新改革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4].陈宝瑶.高职院校《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6.

第一作者:姓名:于学资,性别:女、出生年月:1986年4月,学历:本科,毕业学校:郑州大学,职称: 无,工作单位:郑州经贸职业学院,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建筑高工职称论文篇9

【关键词】 建筑类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分类 ;实训基地的功能特点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s a pillar industry of national needs occupation technology talents, as skills training, college training base will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training base building design is a new subject, we study is a specific type of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research to identify the type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ilding to provide help for the future training ba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type of creative design.

[keyword]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training base;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raining base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在我国1993-今通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高职教育得到重视,其教学理论逐步完善,课程建设思想逐渐统一,重新提出重视校企合作,但实建筑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作用形制及建筑创作还没有系统的进行归类研究。

建筑类高职院校下设建筑工程技术、建筑与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建筑经济管理、市政工程技术、机电工程技术、材料工程、热能工程技术等专业类别。每个专业类别下又分设三至四个子专业,几百门课程数量巨大,因此支持完成课程实训任务的实训基地的分类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实训基地的分类

(一)按实训地点分类

目前建筑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按其实训地点可分为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两大类。现今高职院校学制一般为3年,多采用“2+1”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培养模式需求,在校两年内的专业实训内容及课程的试训、实践部分内容将会在校内实训基地内完成;一年的企业顶岗实践学习将在校外实训基地(与学校签署基地关系的企业)内完成。

(二) 按实训形式分类

1.认知实训:以课程自身知识能力需求为实践目的的实训,例如实验、认识实习、岗位参观等我们称之为认知实训,实训基地的对应建筑形式类似于实验型建筑;

2.岗位技能实训:根据课程所要求的的岗位能力分专业、分阶段进行操作性实训,这类实训基地称之为岗位技能训练中心,此类实训基地建筑特点是高度的模拟仿真性;

3.生产性实训:真实的从事岗位工作,即顶岗实践,一般在第三年的建筑企业中进行,但是有些学生实践如建筑设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设计实践是可以在校内企业(工作室或入住基地的设计企业)中来完成,这一类实训可以称之为校内生产实训,其特点是实训情境的真实性,与工作过程的真实性。

(三) 按实训建筑类型特点分类

按类型特点划分建筑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涵盖如下四种基地类型:1.建筑材料与结构检验基地、2.专业工艺实训基地、3.专业生产实训基地、4.设计类专业实训基地。这种分类是将功能相近的实训建筑归为一类,以便于我们对其进行类型特点研究,这四种实训基地类型是我们下一步研究与探索的重点。

二.各类型基地的功能

1. 建筑材料与结构检验基地功能

在建筑类高职院校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最终定位应该是基本建设中施工企业所需的技术岗位: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机械员、测量员、资料员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施工企业员。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一线技术管理人员,对建筑材料的知识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材料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岗位多为建材行业企业中的实验员、检验员,这就需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建筑材料的全面知识。这样根据专业及课程需要,学生了解掌握建筑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热工性能、以及其他性能等基础课程的实训部分内容会在建筑材料与检验基地内完成。这一部分的实训内容是以实验、观察、简单操作为主要手段的,因此建筑材料与检验实训基地建筑是比较典型的实验性建筑。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许多的建筑材料制品需要国家授权的专业检测站进行检测鉴定,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特有的的社会服务职能,在取得国家相关部门审核批准的前提下,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将建筑制品以及其它性能检验的工作纳入实训基地职能范畴之内,构建产学研一体的实训基地新理念结合材料与结构检验基地建设对外营业的检测站。

基地包括建筑材料与制品的物理与力学性能检验、建筑材料与之品德热工性能检验、建筑材料及制品的成品检验三部分。

2.专业工艺实训基地功能

专业工艺实训基地包含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实训基地、钢结构工程施工工艺实训基地、基础工程施工工艺实训基地、防水工程施工工艺实训基地、砌体工程施工工艺实训基地、给排水工程施工工艺实训基地、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工艺实训基地、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实训基地等实训空间。专业工艺实训基地,是根据课程及工作岗位需要,按照各施工项目的施工工艺而设置的大型实训车间。由于教学中专业课程参观实践环节很难与户外真实工程同步,就算可以进行现场实地观摩,现场中一些隐蔽工程也很难甚至完全不可能看到,这样课堂教学内容就不能与实际工程项目联系上,自然也就达不到岗位练兵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教学矛盾在建筑类高职实训基地内特设立专业工艺实训基地,他将工程项目中常见的施工工艺1:1等化为实物模型,统一置于一个生产车间建筑内,称之为实训车间。实训车间内又设工艺观摩区、实训操作区、辅助教学区、储纳空间、工具间、卫生间等。

3.专业生产实训基地功能

建筑高工职称论文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教学质量;制约因素;对策

0、引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证建筑行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促使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和实践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校内实训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具有其它任何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文章在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教学质量的主要制约因素作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

1、 制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1.1 校内实训教学内容与其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

明确办学的培养目标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前提,高职院校不是培养理论研究人员,更不是培养熟练工人。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有系统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能适应建筑行业生产一线发展需要的、社会上紧缺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什么是适应生产一线发展需要?就是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工程技术人员。要有创新精神,使学生具有引进国外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应用能力以及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在生产一线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能适应生产发展需要。 然而,校内实训主要是建筑工种的实训,象钢筋工、砌筑工等这样的建筑工种实训。显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应该是建筑行业的项目经理、技术员、施工员等这样的工程技术人员。培养的不是象钢筋工、砌筑工等这样的熟练工人。建筑工种的实训是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这样的动手能力与我们培养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工作有什么联系?这样的动手能力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具有建筑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应用能力有什么联系?因而,校内实训与其人才培养目标是相脱节的。

1.2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实践教学地位较低不能自成体系

受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学校教育历来重理论轻实践,先理论后实践,视理论教学优于实践教学、高于实践教学,因而实践教学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尽管全社会都已认识到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也在努力加强实践教学,但是现实情况是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地位仍然较低。学校在设置课程和编制教学计划时,首先考虑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强调理论教学的系统性,而实践教学则依附、服从于理论教学,没有自成体系。很多理论教师认为建筑工种校内实训是对理论课的验证。然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没有建筑工种课,建筑工种校内实训是对那门课的验证呢?校内实训不能发挥其

区别于理论教学的特点,不能发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建筑工种校内实训教学缺乏知识的完整性、教学的系统性。 显然,这是受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

1.3 制度政策导向有误,实践教学待遇不公

专职从事实验实习指导和管理的教师(简称实习教师)是校内实训的骨干力量,他们不仅要指导学生实训,而且要检修维护设备,保证校内实训的正常运行。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校内实训就无法运行。根据理论教师岗位职责,理论教师只负责指导学生实训,不负责其它。根据实习教师的岗位职责不仅要指导学生实训,而且要检修维护设备,保证校内实训的正常运行、还要坚持8小时坐班制,因而,处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落实、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检修、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实践教学中的学生教育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自然就落到了实习教师的身上。然而,高职院校现有的人事制度和分配政策大多偏向于理论教师。理论教师指导学生一节实训课,按高中级专业职务的不同在30元左右。而实习教师指导学生一节实训课,高中级专业职务一律是3元。实习教师的工作量要比理论教师大的多。而课时费却比理论教师少了10倍之多。待遇上的不平等,分配上的不合理,严重挫伤了实习教师的积极性。

2、 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教学质量的主要对策

2.1完善校内实训教学内容,使之与其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

要完善校内实训的内容,使之与其才培养目标相符合。在开展建筑工种实训的同时,充分考虑把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工作尽可能的纳入实训当中。比如:一个单位工程包括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等10个分部工程。在实训当中,就是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即基坑开挖等分项工程的实训)、主体结构分部工程(即砌筑、模板、钢筋等分项工程的实训)、装饰装修分部工程(即抹灰工程等分项工程的实训)等10个分部工程的实训。我们在钢筋工实训中,要求学生编制钢筋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计划书以及进行钢筋工程的验收工作。把建筑工种实训与建筑专业技术工作结合在一起,即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对建筑专业技术工作的应用能力。同时,加强科研工作,不断引进建筑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更新校内实训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应用能力使之与其养目标相符合。

2.2 转变观念,提高校内实训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内容关系到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职业素质是否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要从思想上,彻底转变学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实践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实践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应与相关行业企业共同研究、设计和制订实践教学计划,聘请精通建筑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参与实践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要根据企业对高职学生在职业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建立结构合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时,要协调好专业素质与职业素质、专业技能与职业技能之间的关系,使专业规格与职业标准有机衔接,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要求相互融通,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在实践教学内容中融为一体。

2.3改革分配制度,建立专职与兼职结合,高素质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改革分配制度在课时费的发放上,对专职实习教师要像对理论教师一样,使他们安心实践教学岗位,并充分发挥作用。对理论教师要进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既要培训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内容,又要培训诸如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实践教学中的学生教育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要制定参与实践教学的理论教师的岗位职责,建立理论教师的工作责任制,加强对理论教师的管理,通过制度约束、过程检查、质量考核、评定奖惩来规范理论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行为,提升理论教师的职业素质。建立专职与兼职结合的,高素质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纪芝信.职业技术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2]俞仲文,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