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园林毕业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30 18:23:19

大学园林毕业论文

大学园林毕业论文篇1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风景园林;毕业论文

当前,我国风景园林事业正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对风景园林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风景园林人才培养过程中,毕业论文无疑是实践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促进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因此,加强对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研究有助于检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增强专业教学效果,同时,对风景园林专业内涵的提炼与发展均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目前,针对风景园林毕业论文的研究文献较少,主要集中在风景园林毕业论文问题与对策[1-2]、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指导方法[3-4]、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等几个方面[5-6]。笔者通过对安徽科技学院近5届(2016-2020)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对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及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探索,为进一步提升应用型高校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参考与帮助。

1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论文现存问题

1.1学生做毕业论文的热情不高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还存在被动学习的习惯,求知欲不高,对风景园林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在少部分学生中还存在“毕业论文是一门课程、一份作业”这样的概念,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毕业论文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少。部分学生抱着一种能通过即可的心态,“东拼西凑”“敷衍塞责”“糊弄过关”的情况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指导教师数量偏少的现状也导致了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够,不能做到对所指导学生及时有效地深入指导和管理,以上两个方面可以说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1.2毕业论文选题不够科学合理

笔者对安徽科技学院风景园林专业2016-2020共5届(416人)毕业论文题目进行统计分析,从结果来看,毕业论文选题过于集中,选择城市公园、广场和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作为毕业论文题目的最多,能够占到70%~80%。很多题目都是真题假做或假题假做,真题真做的少之又少。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上比较随便,没有从实际项目中出发,所以导致设计内容流于形式,而毕业论文选题范围过大的问题占比也比较高,有的规划面积达到十几公顷至几十公顷,在毕业论文有限的时间内,规划如此大尺度的场地是不可能做到详细规划的程度的,只能达到概念性规划层级。综合以上内容能够发现当前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脱离实际情况的现象依然存在,而如果任由这种现象继续发展下去,将会导致毕业论文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欠缺,最终的结果会是毕业论文将成为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

1.3毕业论文标准不够完善

目前针对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标准要求较低,且研究深度要求不够。以规划设计类毕业论文为例,文字部分要求不少于5000字的设计说明,图纸部分则要求包括区域位置图、现状分析图、总平面图、鸟瞰图、功能分区图、交通分析图、植物配置图、节点平面详图、节点效果图、竖向设计、意向图等,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减,但应不少于八幅A3图。论文标准不高导致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图纸数量过少和深度不够,甚至有个别学生以“总平面图+意向图”的方式来应付。

1.4毕业论文存在重图纸、轻实际的现象

毕业论文流于形式,很少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重图纸效果,轻实用功能的现象比较明显。部分学生将大部分精力花在如何提高图纸表现艺术效果上,过于重视规划图纸的表现效果,从而忽视了对场地设计对象的详细设计与分析,没有真正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致使设计方案中存在较多不够合理的地方。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中虽在文字上提到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等规划原则,但在其图纸表现中却看不出这方面的考虑,重视表现及整体效果,忽略细节设计与表现,这种现象也比较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设计行业的大环境相关,但作为风景园林专业来讲必须要考虑实际问题,研究如何通过规划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风景园林学科的特点是科学与艺术并存,但在规划中不能过分强调艺术效果而忽略实际使用者的需求,也不能只考虑实际功能而舍弃艺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5毕业论文专题化研究比例过少

从近五年毕业论文统计情况看,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进行专题化研究的比例过少,某某公园、某某居住区、某某广场景观规划设计的题目比例最多,而针对于如儿童活动场地景观设计、公园景观小品详细设计、风景区植物种植详细设计、住区水景详细设计等相关的题目几乎没有。毕业论文研究深度不够,缺乏综合性与系统性,往往停留在概念性规划的层面。此外,图纸数量偏少、表现内容过于简单、规划设计深度不够等问题的存在也能够反映出当前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很不够,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2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改革的途径

2.1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了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需求,其中有文献研究、规划设计与图纸绘制、相关绘图软件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能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的能力,从而有效解决场地所存在的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不断修订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论文指导过程中,也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实习效果与学习状态,加强过程管理,关注学生按规范完成毕业论文的能力。在毕业论文选题指导上,要求学生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题目,能够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如果难度过大,则不能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在论文完成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空间,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毕业后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岗位角色。

2.2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事实证明,参加学科竞赛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如“园冶杯”大学生景观设计竞赛,其中就有毕业作品类和毕业论文类等参赛类别,涵盖面也比较广泛。将专业竞赛与毕业论文有机结合是一种新的尝试,其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这种以竞赛促进教学的方式目前比较受到欢迎,学生们可以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可以和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点与实际项目有效结合,通过学科竞赛的锻炼,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加强团队的合作意识,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是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尝试。

大学园林毕业论文篇2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法 园林专业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园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是将大学四年所学理论知识与园林专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巩固、拓宽、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过程,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深化与融会贯通、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毕业设计的质量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因而本科毕业设计质量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质量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把课程学习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学生探究学习的任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以任务为引领开展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任务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执行任务,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复习、巩固、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同时培养探索精神、自主学习习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意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它将教学过程与具体的工作任务充分地融为一体,围绕具体的任务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组织实施教学,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人人参与的自己的实践活动,教学过程是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1]。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两个适用性特点:一是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二是适用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2]。因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学者对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比如高虹[3]在《高职应用文》、江务学等[4]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包括两个大的方向: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其中,毕业设计又分为方案设计与工程设计。对于园林工程设计方向,要求完成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外文翻译、综述撰写、工程设计。本文以其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园林绿地喷灌系统工程设计为例,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任务设计

教学目标。本任务的教学目标包括如下几点:①掌握园林绿地灌溉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确定方法。②掌握固定式园林绿地喷灌系统工程设计中喷头选型及布置的工作方法。③掌握喷灌系统管网布置的技术要点。④掌握喷灌系统管径确定的工作方法。⑤掌握喷灌系统施工图的主要内容及图示方法。⑥掌握设计说明的撰写方法。⑦进一步培养应用图纸资料进行工程设计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教学内容。本任务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点:①园林绿地灌溉制度确定的基本知识。②园林绿地常用喷头的主要类型及技术参数、适用条件。③园林绿地喷头选型、喷头布置、管网布置的基本知识。④喷灌系统管道管径确定的基本知识。⑤水泵及动力设备选型的基本知识。⑥喷灌系统施工图的主要内容及图示方法。⑦设计说明的基本结构、语言特点及撰写方法。

教师在设计本任务时,可以结合自身或学生企业实践,以企业真实的园林绿地喷灌系统工程设计作为教学任务,提供基址图、景观设计平面图、竖向设计图、植物种植设计图及相关资料。

学生通过《园林工程》的学习,对园林绿地喷灌系统工程设计有了一定的理解与认识,但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其知识基础依然薄弱、技术综合应用能力不能适应毕业设计工作的需要。为便于引导学生尽早进入角色,顺利开展毕业设计,将该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各子任务的名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园林绿地喷灌系统工程设计子任务表

2.任务展示

教师以PPT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任务所选定的园林绿地方案设计图、竖向设计图、种植设计图及相关资料;以PPT课件或视频形式介绍园林植物对园林绿地景观实现的意义,以及灌溉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激发学生对本任务的学习兴趣。

3.任务分析

引导学生阅读实训任务书及相关图纸、文字资料,了解设计区域土壤、气候、地块轮廓、植被类型、水源条件等相关信息,明确实训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基址条件、相关要求、成果形式及考核标准。

4.任务执行

本任务以2~3人为一小组,选定组长一人,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具体工作步骤包括:资料搜集与分析整理、喷头选型与布置、轮灌区划分、管网布置、水力计算、水泵选型或喷灌管网入口设计工作压力确定、图表绘制、设计说明撰写几个环节。

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还要通过QQ、微信、电子邮件等形式,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状态与工作进度,对工作认真、进度较快的小组,给予表扬与鼓励;对学习不积极、工作拖拉的小组,进行必要的督促、引导与教育;对学生毕业设计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予以解决;对共性问题,集中讲解;根据各组学生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对任务大小、教学内容、目标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5.任掌兰

任务评价包括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及教师评价三个环节。

组内自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对各自的工作成果进行交流讨论,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设计成果,并准备小组汇报材料。

组间互评。教师组织全体同学,以组为单位进行工作汇报。每组选派代表,对本组工作成果进行汇报,对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总结概括,对本组总体工作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接受其他同学及教师的提问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评价。教师对各组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成果质量及汇报答辩情况进行评价,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说明,以帮助各组进一步完善毕业设计工作任务。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

1.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内容以任务形式呈现,有明确的知识点与学习目标,有效改变了学生毕业设计初期茫然不知所措的局面,并且,对于较为复杂的教学任务,进一步分解成若干子任务,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有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很快就能进入角色,开始毕业设计。

2.有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任务目标明确,大小适宜,考查标准可操作性强,便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工协作,边做边学,遇到问题共同讨论,协商解决,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协调能力及团队意识。

四、结语

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对毕业生资料搜集与分析能力、外文阅读与翻译能力、科研论文撰写能力、应用园林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设计实际问题能力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相关毕业设计教学内容分解,设计成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并结合各任务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任务展示、任务分析、任务执行及任务评价,可以有效弥补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理论基础、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及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方面的不足,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循序渐进,克服困难,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对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丽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0(3):86-88.

[2]张永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09(5):44-45.

[3]高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应用文中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176-178.

大学园林毕业论文篇3

关键词:风景园林 专业学位 培养机制

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1]专业学位与相应的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又与一般意义上侧重理论、学术研究的学术学位不同,专业学位培养对象的职业指向性更加明确,更加强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是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国务院学位办为充分发挥风景园林事业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而设置的专业学位类型,是与风景园林事业相关行业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主要是为风景园林相关行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2]。

1.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改革总体思路

1.1国家总体办学指导思想

《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发展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统筹规划,优化结构,健全机制,创新模式,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努力开创专业学位教育蓬勃发展的新书面,积极促进研究生教育更好地为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做出贡献。[3]

1.2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办学思想

结合国家总体办学指导思想,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思想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结合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特点与人才需求特征,调整风景园林研究生教育格局,深化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培养和造就基础扎实、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风景园林人才,服务于现代社会的风景园林行业。

1.3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办学目标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本着“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管理体制,提高培养质量”的方针,力求综合改革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以培养社会风景园林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主体,依托园林规划、设计、施工企业和风景园林行业组织,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管理体制,增强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提升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2.优化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2.1梳理风景园林专业学位课程模块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现行培养方案依据《风景园林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将课程区分为核心课程、选修课程两部分,考虑生源学科专业背景,通过整合师资力量,对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建立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思政模块、外语模块、理论教学模块、实践模块、实习教学模块和综合训练模块,实施模块课程教学。

2.2深化风景园林专业学位课程大纲

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标要求研究生培养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风景园林事业相关行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此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依托模块课程体系,对现行学位课程教学大纲运行情况进行专家研讨,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通过强化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对教学大纲进行梳理,新的大纲要求学位课程及其他主干课程教学内容中案例分析、实践比重要达到百分之五十,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自发思维的引导与鼓励。课程大纲深化旨在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中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专业学位教育目标的对接,以便更好适应专业学位教育特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的应用型与实践技能。

2.3构建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实习体系

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是世界三大园林流派之一,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全球风景园林呈现复杂多变的类型,而作为潜在风景园林师的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具备宽阔视野,因此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在培养方案优化中构建专业学位教育实习模块,实现理论教学模块与实习教学模块的互动。

2.4搭建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实践平台

以加强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技能为目的,在优化培养方案中构建综合训练模块,通过加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Studio教学、毕业设计展览、风景园林设计竞赛、园林沙龙、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平台,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加强业务交流,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3.创新培养方式

3.1发挥实践基地人才培养的主导作用

风景园林专业学位要求研究生学习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一年的专业实习实践活动。为了实现此目标,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发挥校友资源,竭力整合风景园林行业高水平生产单位,通过签订专业学位教育实践基地协议的方式,确定一批具有较高风景园林行业水准的生产单位成为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实现培养单位主导与社会用人单位主导的有机结合,培养单位与实践基地通过开展实际项目合作完成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环节。

3.2丰富专业实践方式

考虑风景园林行业与职业特点,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在坚持风景园林专业学位不少于一年实习实践的前提下,调动指导教师、校友资源和社会用人单位多方力量,创新专业实践方式,确保专业实践时间不缩水。

4.优化师资结构

4.1优化师资结构,转变师资观念

组织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专题研讨与报告会,重点解决师资在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考核途径等方面存在的同质化问题,从思想意识层面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

优化师资学缘结构,重点在师资学科背景领域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色课程师资引进,重点在生态学背景、资源管理与保护背景方面引入1-2名年轻师资,弥补目前学院师资在上述两个领域的短板。

规范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兼职教师,提高兼职教师在理论模块的参与性;进一步优化兼职教师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中的职能与作用。

4.2加强师资培养,实现“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

设立风景园林硕士专业教师培养基金,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授课教师和校内导师)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施工企业参加实践,提高其实践能力与教学水平。

加大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国际交流,积极开展与美国、英国等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高水平国家的院校加强专业学位教育交流与探讨,探索适合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新方法。

通过上述项目实施,旨在将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师资打造成兼具教师与风景园林师双重身份的角色。

4.3导师遴选评价与激励机制改革

设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出台《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结合专业学位教育规律,首先在全体研究生导师中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选拔,重点选拔符合“双师型”导师要求的研究生导师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在此基础上,增加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或交叉学科研究背景的博士后出站来校任教人员担任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

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适时引入淘汰机制。出台《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职责》,在导师遴选后对导师进行系统化培训,并提出导师淘汰机制,对于指导一届学生中职责履行不到位或者有重大教学事故者可取消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资格。

优化专业学位师资激励机制。对于积极投身风景园林实践教学与研究的青年教师,学校将制定相关政策给予部分工作量补贴,并在年度考核工作中计入教学单元(或科研单位);推行优秀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和授课教师评选活动等。

5.构建考核评价与激励体系

5.1学位论文考核与评定体系建立

根据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特点,改变传统以毕业论文答辩为主的学位认定方法,推行以毕业设计代替毕业论文,以毕业设计展览代替毕业论文送审的毕业环节考核与评定办法。

毕业设计须与学生参与实践环节的具体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施工项目结合,并力求项目的完整性,重点突显学生在整个项目中的角色与作用。

5.2综合考评与激励体系建立

参照科学型研究生综合考评体系,执行学年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考评系统,对其一学年中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科研业务等进行综合量化,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纳入到整体的研究生评优体系,通过评选学年优秀专业学位研究生称号、优秀专业学位研究生干部称号等给予表彰。

建立完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激励机制,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MLA专项奖励基金,用于优秀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励、优秀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设计奖励、优秀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计奖励等,特别是对于优秀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设计给予重大奖励,以激励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加大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

大学园林毕业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新升本科院校

园林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深化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重要环节,应与理论教学协调一致[1-4]。徐州工程学院园林专业办学5年来,始终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一定成绩。

1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1调整教学计划,制订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为了加强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徐州工程学院建立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2套教学计划,这2套计划在纵向上相互衔接,横向上相互沟通。实践教学学时数占到教学总学时的35.8%以上,教学方式包括课程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第二课堂活动等。对一些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如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等则将课堂设在园林施工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丰富他们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园林植物的生长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为此将相关课程安排到每学年的第2个学期,主要内容讲授时,正值植物生长发育期,学生可亲眼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特点等。

1.2利用多种方法、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目前对园林专业的教学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专题讲座等。多媒体教学能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直观地将知识点呈现给同学们,学生较易接受,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现场教学能提供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机会,使他们对各种景观树木、花卉、园林设计形式、养护方法等有更直观的了解,增强他们对生产实际的感性认识,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实例教学通过重现典型园林规划设计实例,师生共同讨论、剖析,可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通过典型实例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题讲座能根据教学需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紧扣主题,因势利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加强校内外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是完成实践性教学的基础,有了稳定的训练基地就能为学生实习、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加强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了资金投入。目前,已建成园林植物标本室1个,园林画室1间,苗圃3333.35m2,玻璃花房666.67m2,温室大棚250m2,基本满足了园林专业校内实践教学需要。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实践教学的内容,是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学校与社会联系、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联合办学的重要举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学校与企业联系的纽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阵地。园林专业实践性强,学生只有见多识广,思路才能开阔。在近几年的科研、教学过程中,在建好校内现有基地的同时,积极广开门路,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既为学生提供了深入园林生产第一线的机会,也为学生开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就业方向和渠道。目前,已有徐州市园林设计院、徐州市快哉亭公园、徐州市戏马台管理处、徐州市燕子楼公园管理处、徐州市彭祖园、徐州市淮海生态健康科学研究所、徐州九州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徐州馨园植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徐州市天元园林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江苏省华东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徐州市泉山区苑美花卉园艺场、张家港九洲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徐州市驮篮山生态园等13家单位已正式挂牌成为徐州工程学院园林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徐州工程学院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实习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水平。

1.4积极支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社会实践

徐州工程学院与徐州市园林局、徐州市城市绿化管理站、徐州市园林技术工程处、徐州市九洲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徐州森益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等有合作科研项目,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支持、鼓励教师吸收学生参与,使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实地实践训练,在获得教师具体指导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此外,还先后组织学生成立了“徐州园林植物物候观测站”、“徐州工程学院花卉协会”,指导2005级园林专业学生申报“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课题,并有2个获得资助;组织学生参加了“徐州铁路林场200km铁路沿线园林植物调查”、“云龙湖、骆马湖生态建设研究”等课题,连续举办了2届院级园林规划设计大赛、园林规划设计作品展。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外实践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1.5改革考试方式

在考试方式上,除了采用传统的笔试以外,还采取口试、实训、调研、课堂评价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园林工程设计》课程以小组设计的小型园林工程实物作为考试成绩的重要参照因素;《花卉艺术学》以学生制作的压花和插花作品作为最终成绩,并在全校展出;《园林规划设计》以学生设计的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作为最终成绩。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面谈、正式作业、课外调研、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写论文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使考试真正起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功能。通过这些措施和做法,建立了较为科学的考试体系,加强了教学质量监控,规范了教学管理,调动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对教学改革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极大发挥。

1.6为师生提供参观学习机会

徐州工程学院自2006年成立至今,先后多次组织师生到外地参观学习,如新沂骆马湖、马陵山,苏州拙政园、金鸡湖公园、白塘植物园、盘门公园,安徽皇藏峪,南京总统府、紫金山,扬州个园、瘦西湖,上海世博会等。通过参观学习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激情。

1.7实行“毕业顶岗实习”制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毕业实习效果,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同时为企业输送优质人才,徐州工程学院实行了毕业生顶岗实习制度。学院与一些园林企业联合办学,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根据企业的工作需要将学生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企业根据协议及学生工作表现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学校与企业共同安排实习教师定期组织检查和交流实习情况,对学生顶岗实习成绩作出综合评价。经过实践,“毕业顶岗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工作责任心进一步增强,许多学生通过实习提高了就业竞争力,部分学生还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这样,学院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多建立实习基地的任务,教师充实了新的实践教学内容,完成了增强实践性教学的任务,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做到了“三全其美”。

2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徐州工程学院的实践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的办学效益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在改革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如校外实习基地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习需要,学生实习不能全部统一安排,尤其毕业实习时,部分学生需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许多课程实习受季节及现场安排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与教学进度安排不一致的现象;认识实习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在学校苗圃、温室花房、附近公园、景点等现场授课学习,由于学生较多、教师少,通常是一个任课教师带领几十个学生同时进行,人多嘈杂,整个授课过程只有紧跟老师周围的部分同学才能听清老师的讲解,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课程设计由1名任课教师指导1个班的几十个学生,由于精力有限,教师不能将设计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再加上设计时间短,导致设计创新不高;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所处时段正好是学生考研和联系工作的重要时期,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及设计中,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经费投入不足等现象。

3加强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在未来的工作中,将积极学习先进院校的实践教学经验,拓宽实践教学设思路,探索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通过各种渠道,继续积极与相关单位如园林苗木生产基地、园林施工公司等联系,增加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同时在立足徐州本地的基础上,积极向市外、省外拓展,力争通过3~5年时间,再建10~15个设新的、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二是以“产教研结合”为原则,进一步加强与各实习基地之间的联系,以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互惠互利、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是做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有计划地选送中青年教师到实习基地顶岗工作,直接参与这些单位的科技研发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等工作,跟踪最新技术发展,在工作中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实践工作能力;同时聘请实践教学基地的行业专家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四是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4参考文献

[1]蔡晓华.园林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4):153-154.

[2]王业社,陈立军,杨贤均.新升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改革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7,33(7):187-188.

大学园林毕业论文篇5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园林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有计划系统地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风格与特征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园林技术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许多诸如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够、专业知识创新应用能力不足、专业思想不稳定以及职业道德素养欠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园林专业人才在改善城市环境、进行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根据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发展特点及人才定位,如何通过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来适应社会、行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需要,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广泛的调研与学习,结合江苏省对园林技术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原来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改为"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新模式,并进行了实践。

1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可以总结为:第一个"1"表示第一学年,学生在两个学期每个工作日的上午进行必要的人文素养、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工作日的下午和周六周日的部分时间,根据专业要求,在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必要的生产劳动实践、请园林相关企业老总和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参加企业培训以及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第二个"1"表示第二学年,学生进行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职业必备操作技能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第三个"1"表示第三学年,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所在的不同实习单位要求和实习内容,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一起对学生某一方面的职业技能进行强化培训,最后在校内外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针对实习内容完成毕业设计。

2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1实施模块教学,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依据培养方案,我们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和调整,尝试模块教学。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共分为三个模块,即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以及实践模块。其中,基础课程模块包括必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园林植物栽培类课程、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以及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类课程;职业素质拓展类课程模块主要为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模块包括生产实践、专业见习、专业综合实习实训以及毕业实习实训。

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可使本专业培养方案紧紧围绕园林专业就业岗位群所必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对课程进行了必要的增补和整合,如在文化基础课程中增加了大学语文和环境资源概论两门课程,将植物与植物生理、土壤肥料以及农业气象三门课程整合为园林植物栽培基础课程,将园林史、园林美学以及园林设计初步整合为园林规划设计基础课程,将素描、水彩与水粉整合为绘画课程。

2.2编写校本教材,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当前的许多教材多为全国性教材,普遍性知识过多,而地区针对性不够,因此,编写校本教材是较好的解决方法。对于专业基础课程,我们强调"适用、够用、实用",如在园林植物栽培基础校本教材中,增加园林植物知识,减少以往教材中过多的农作物知识;在园林植物栽培类专业课程中,根据学生就业情况调查资料,我们重点强调华东地区常见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技术以及市场前沿园林植物的介绍;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中,根据园林行业动态,适当减少纯理论知识内容,重点围绕职业技能要求编写教材;在综合实训指导书的编写中,根据学生就业岗位调研结果,强化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小游园景观设计、屋顶花园设计、垂直绿化景观设计及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等项目的实训实习,与行业发展保持一致。

教学方法上,我们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中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改革,即由教师根据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在花卉栽培、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园林树木等课程中,进行项目式教学方法改革,即将上述课程根据岗位技能要求整合出若干技能培养项目,教师对该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实践动手技能等进行集中讲授。[2]如在小游园设计项目式教学中,几名专业教师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园林工程及施工管理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融入到项目中,教师全程参与指导。

2.3加强实训指导,提高动手能力

   由于园林技术专业一些课程的特点,以往由1名教师和实验员一起进行实训指导的效果不太理想。如在绘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中,由于指导每名学生的时间耗费较长,我们实行由2-3位指导教师和实验员一起同时进行实训指导,显著提高了实训效果。另外,在每学期的实习教学周中,根据课程开设情况,实行几门专业课程综合实训、专业教师集体参与实训指导的办法,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模拟工作过程。此实训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如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园林仿真实训,如校内实训基地树木园的规划设计、学校小游园的景观设计等;二是到利用本地园林景点及国内著名园林景区进行综合实习实训,如在扬州瘦西湖风景区、苏州园林、杭州园林等地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植物配置等课程综合实习实训。通过以上这些做法,可以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良好。

3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

3.1遵循教育规律,突出素质教育

   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职人才,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实践,不但可以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在大量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在指导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可以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圆满完成 "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循环,把班杜拉认知理论体系中三元交互决定论的环境、行为和人的主体因素三要素做到了完美的结合,达到了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3]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专业教育,首先应该是素质教育,学生要在先成人的前提下方能成才。该培养模式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使学生在毕业实习及今后的就业中可以留得住,有效解决了目前本行业普遍存在的毕业生怕吃苦、流动频繁的问题。另外,该培养模式中开设有大学语文、环境资源概论、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及实训中重视人文素质、强调团队协作与统筹,培养学生分析事情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可以很快适应就业岗位,并为学生毕业后的后续学习、终身学习给予了指导。

3.2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本培养模式中三个"1"的核心均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第一个"1",可使学生初步了解接触专业,了解岗位职责,为将来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个"1"中,通过基础课程整合,减少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践技能训练项目,并定期进行技能考核,在毕业前全部学生需取得园林行业中级职业技能证书,部分技能突出学生可以获得高级职业技能证书;第三个"1"中,教师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一起对学生在顶岗实习及毕业实习中的技能操作进行及时指导,并通过集中授课、技能操作示范等对学生某一方面技能进行强化培训,为学生将来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园林技术专业"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据我们最近一次调查,喜欢此教学模式的同学和家长占总调查人数的92%;二是,加强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生实践项目的增加同样对教师的教学及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通过聘请行业能手等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对专任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起到很好的传、帮、带的作用。同时,由于园林行业自身的特点,通常一个园林企业只能安排3-6名学生实习实训,这与一些工科专业可将许多学生安排在同一个企业不同,因此,本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大量企业的参与。而由此涉及到校企合作、经费投入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培养模式的实践中逐步完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杨杏芳.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8(6):69-72.

[2]邓小妮.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16):48-50.

[3]丁夏君.建设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4):73-75.

[4]刘献君.创新教育理念,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1):18-20.

作者简介:杜庆平(1962-),男,江苏扬中人,从事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园林毕业论文篇6

作者:杨群 单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根据培养目标的异同,实践教学项目分为:单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试验、实验、参观考察、技能训练项目、课程教学实习等)、综合实践能力模块、生产实习(岗位见习)、职业技能训练及鉴定、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及答辩等。实践教学形式手段实践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教学,主要采用形象教学、感性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形式,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教学基础建设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条件。经过近3a的建设,学院已经建成了园林绘图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房、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室、园林工程造价(预算)实验室、园林植物标本室、园林植物病虫害实验室、园林建筑材料实验室、园林盆景制作实验室、园林艺术插花实验室等,购置了包括联想电脑、数码相机、投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制定了一些实验室管理制度,为园林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提高发挥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教师实验操作水平是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性,组建相应的教学团队,群策群力,共同制定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实践教学师资建设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一是教师自我学习和提高,增强实践教学水平;二是引进和外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专家充实教师队伍;三是实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教师学生,既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又培养了师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供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场所。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丰富学生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是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的重要途径。为了满足园林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本专业建立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1)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一些项目的基本操作训练等必须在校内完成,为满足这些要求,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就显得尤为紧迫。这些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努力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园林植物繁殖栽培管理实训基地、园林工程测量实训基地、园林工程施工实训基地、园林规划设计仿真实训基地等重点实训基地相继建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出了积极贡献。(2)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优势,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丰富学生实践教学内容而与校外企业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的教学基地。利用这些企业的先进生产手段、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方式,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实践教学的内容,是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学校和社会联系,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联合办学的重要举措。因此,实践教学基地是学校与企业联系的纽带,是企业的窗口,是学校的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阵地。在近几年的科研、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建好校内现有基地的同时,积极广开门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建设的校外基地有:成都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温江川西卉森发展有限公司、成都花都先锋园艺有限公司、四川绿野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成都绿茵景园园林工程公司、都江堰市五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十几个实践教学基地。

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调整教学计划,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根据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自2002年以来,通过不断总结提高,邀请企业单位,行业专家参与共同修订教学计划,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及时更新、补充,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教学计划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强化单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单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试验、实验、参观考察、技能训练项目、课程教学实习等)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专业技能的基本单元。只有强化单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才能为综合实训项目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发建立综合实践能力模块综合实践能力模块,是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开发的实践教学项目,主要是指:园林植物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模块、园林工程项目规划与设计的能力模块、园林工程项目技术施工能力模块、园林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能力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是一个大型的综合实践教学项目,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的竞争力,拓宽就业途径。实践证明:近几年学生都是因为具备了一种或几种核心能力,在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生产实习(岗位见习)生产实习的目的,就是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应用于生产实践,在生产实践中验证、巩固、深化、拓展所学知识,提高技能,为毕业后从事基层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接触专业生产实际,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劳动意识和职业意识,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使学生在实习中切实得到锻炼,要求学生在实习单位领导的直接领导和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扎扎实实地工作,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保质保量完成实习任务。从2002级开始,暑假的7~8月,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分别进入实习单位开始生产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实习日志、实习鉴定、实习报告,实习成绩由企业指导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评定。职业技能训练及鉴定职业技能鉴定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认证的活动,主要包括技术等级考核和资格考评。职业技能鉴定是职业资格认证的基础和主要形式,是我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毕业生、待业与下岗人员就业或再就业实施准入制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相关公司、企业资质申请与晋升的必要条件。本专业从2002级学生起,在毕业前期都要通过中高级园林绿化工的职业技能鉴定和考试,毕业生持证率达98%以上。通过职业技能训练及鉴定,增强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技能,同时提高了专业就业率。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培养目标、保证人才质量的必需手段。同时毕业实习既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综合全面检验的必要途径。毕业实习是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在原来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增加的一项实践教学环节,是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所必须进行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从近几年的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情况来看,毕业实习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检验专业教学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等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学业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毕业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由本专业教学团队组织讨论,从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尽可能选用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符合教学基本要求的课题,按照毕业设计和答辩计划,专人指导,集体答辩。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比例逐年提高。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周密规划,精心实施,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一定能更上一个台阶。

大学园林毕业论文篇7

【关键词】园林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一、园林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模式化倾向

大多数高职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从事风景区、城镇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学生培养都是一个模式,没有学生发展特长和爱好的空间,导致的结果是:在植物栽培与养护方面,没有园艺专业学生强;在规划设计方面,没有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强;在设计表达方面,没有美术和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强;而从事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学生,则实践能力差,适应工作的时间长。

(二)实践教学相对较弱,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差

大多农林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由课程实验、教学实践、认知实习、毕业实习四大部分组成,但课程实践时间和认知实习时间较少,理论讲授较多。学生动手机会少,毕业后适应社会能力差。

(三)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局限性

距现代园林发展要求较远现代园林专业涉及的工作范围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不同的层面所涉及的学科内容不同,对规划要求也不同。宏观层面的工作内容是土地环境生态与资源评估和规划,包括对规划地域自然、文化和社会系统的调查分析,涉及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各类动植物资源、风景旅游资源、社会人文历史等多方面学科。中观层面的基本内容是场地规划,是对建筑、设施、地形、给水、排水、绿化等予以时空布局,并使之与周围交通、景观、环境等系统相互协调联系的过程。城市设计是中观园林的重要内容。中观层面的规划成果包括绘制各类地图、概念性规划、分项规划、报告文本以及其他用于政府各主管部门审批所需的文件资料,其规划设计的内容控制了最后所建成的工程项目的详细设计。微观层面的内容包括:街头小游园、街头绿地、花园、庭院、古典园林、园林小品等具体详细的内容。

二、园林专业教学体系分析

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偏重于园林植物的繁育、栽培养护,同时兼顾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的教学,主要培养风景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设计、施工、管理、栽培养护、植物繁育等方面。

(一)契合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现代园林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它所包含的理论、技术和艺术内容十分广泛。园林人才的从业范围囊括了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从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管理,到区域性的景观规划。因此,无论哪个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将每个方面的知识学好学精,成为一个适应园林行业各部门需要的通才是不可能的。

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培养具有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公园设计、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设计、园林效果图绘制、园林工程施工图绘制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规划设计事务所、园林绿化设计企业、园林工程公司及其他需求相关职业岗位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园林规划方案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图绘制等工作。

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方向:培养具有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植物栽植养护、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现场监理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园林植物方向:培养具备生态学、植物学、园林植物培育与应用、绿地养护、园林苗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园林、城市建设、农业、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强基础、强实践、突出方向、提高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

1、课程教学符合教育规律。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从专业教育、园林构成要素认知开始,到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复杂的专业技能的掌握,知识的传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

2、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在开始学习专业课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将其分成三个不同的方向,为培养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3、完整的知识体系。新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构架了一个园林专业所需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保证具有坚实而广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基础上,遵照学生意愿和社会对人才需求持续发展的规律要求,突出某一方向,从而提高了学生择业与自主创业的能力。

4、运用学院相关专业优势,依据知识群体组织课程模块,进行开放式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科领域,重视学科交叉培养,突出学院特色,有效整合校内资源,在课程大纲设置中采取专业方向“模块化”与拓展课程“巧于因借”的手法。专业知识模块化:一是园林规划设计模块,课程包括景观评价、公共建筑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园林表现技法、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乡土景观、脆弱生态环境下的景观安全、风景区规划、生态旅游区规划;二是园林工程模块,课程包括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建设管理与法规、园林工程概预算;三是园林植物应用与管理模块,课程包括盆景与插花艺术、造园材料、草坪地被植物的应用、园林苗圃;四是艺术设计模块,课程包括3大构成即Photoshop平面设计、3Dmax与动画设计;五是环境评价与规划模块,课程包括环境规划学、环境质量评价、水土保持、环境安全、资源与环境质量评估、恢复生态学等;六是风景旅游区规划与管理模块,课程包括风景区文化历史、风景旅游区规划、风景旅游区管理、生态景观规划等。

(三)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始终

1、教学实习和专业认知实习全面展开。丰富的游历活动拓展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增强其对于自然、城市和人文的认知和感悟。

2、专业劳动和专业调查作为培养专业精神和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与教学同时进行。通过专业劳动,组织学生进行定期的生产性劳动实践,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园林专业大学生必备的劳动技能和吃苦精神。

3、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当代社会园林行业迅速发展,在园林示范性专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中,园林专业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改善学院园林专业学生教学状况不断努力。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园林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被誉为当今朝阳产业的园林行业,其人才缺口很大。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园林专业在教学体系改革、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探索新形势下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体系,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级专门人才,已成为高等园林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刘龙昌;;园林专业植物与植物应用类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0年01期

大学园林毕业论文篇8

风景园林专业就业方向1、各省市园林局、绿化处、公园、风景区管理、市政工程类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从事园林监督、管理类工作,此类就业方向一般对毕业生要求比较高。

2、各省市园林绿化、景观类设计、施工、园林监理类企业。此类方向为园林类专业(风景园林、城市规划)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从事景观类设计、施工、植物栽培养护、计算机绘图、园林工程监理类等方面的工作。

3、建筑行业类企业、房产类开发公司。随着各地房地产业的火爆,此类企业对园林类专业毕业生也有一定需求量,主要工作为建筑景观配套设计、居民区环境设计、小区植物栽培养护等。

4、苗木苗圃公司。包括一些苗木、种子的进出口公司和相关单位。主要从事植物品种的引种育化、繁殖栽培等工作。

5、园林类教学、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园林教育、规划设计、科学研究类工作。

风景园林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化及生态环境成为新追求,不仅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竞相打起了“绿化牌”、“景观牌”、“生态环境牌”,一些企事业单位也越来越注重环境景观设计,使之“既要与城市环境协调,又要让员工和客户舒畅”,那些既懂得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和花卉苗木养护,又懂得“绿色经济”经营管理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

当今世界城市化和花卉产业的兴起,更促进了园林事业的发展。风景园林专业也是培养适应未来城市环境美化要求及发展花卉产业所需人才的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社会急需大批优秀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风景园林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生态学、园林植物、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在综合分析、设计表达、设计实践、科研创新、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训练。

1.掌握中外园林史、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园林建筑设计原理、园林工程技术理论等风景园林基础理论与知识;

2.熟悉普通生态学、景观生态理论、群落生态理论等风景园林自然系统理论基本理论与知识;

3.掌握素描、水彩画、钢笔画,中外艺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空间构成美学基础,掌握传统手绘表现技法与数字表现技术等设计表现技法,掌握画法几何、阴影透视、建筑及园林制图等专业制图基础;

4.熟练掌握庭园、公园、开发空间、专用绿地等园林与景观设计能力,掌握区域绿地系统与城镇绿地系统等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内容与方法,熟悉旅游景区、休闲游憩、乡土景观等规划流程与方法,了解生态修复规划要点;

5.掌握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风景区规划与设计流程与方法;

6.掌握风景建筑、园林建筑、建筑小品等现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能力,熟悉传统园林建筑测绘、设计与营造;

7.能掌握400种以上园林植物,熟悉其园林造景运用特征,了解其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知识。掌握植物多样性规划、植物景观规划等植物造景规划与设计。了解花艺与盆景艺术基本知识;

8.掌握园林竖向土方、种植、给排水、水景、园路、照明、假山、园林建筑工程等园林工程技术与材料;9.熟悉风景园林政策与法规,了解风景区与园林管理等风景园林管理;

大学园林毕业论文篇9

[关键词]农林高职;毕业生;创业支持体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71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1

国内当前在普及高等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中有一半是高职生,要想打开当前农林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就需要鼓励学生走创业之路,作为农林毕业生,要创新创业思维,作为学校要开辟多元的创业方式。

1 农林高职毕业生创业实践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及学生的创业意识不强

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国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这也意味着培养的人才为“蓝领”,这是农林院校教师以及管理者在人才培养上的观点。但是他们却没有重视毕业生的创业问题。一方面,高职教师认为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是高职学生的主要任务,同时对创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事实上高职的创业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形式肤浅,停留在解读政策、分析形式等上。另一方面,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心中有这样的认识:创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好还要能力强,且害怕失败。除此之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林院校内的学生比较少,且女生较多,学生的创业意识有一定程度的削弱。

1.2 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英国达拉漠大学商学院的研究表明,创业教育并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是在所有的课程领域中都有渗透。而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教育的基础。在国内,由于教职人员、管理人员缺失创业教育的观念,在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没有很好地融入创业教育,大都简单地开设了创业指导课程,或者在课外活动中融入创业思想,没有形成科学、专业的创业课程体系。

1.3 创业实践环境不完善

和国外职业教育相比,国内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没有完善的校内和校外实践环境。就实践条件而言,很多农林高职院校仅仅有专业实践课,缺乏专门的创业实践地。就政府的政策来讲,虽然国家在政策、税收、信J等上给大学生创业一定的优惠,但却有很多的附加条款,且政策没有较强的连续性。

1.4 师资力量不足

创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创业能否成功有很大的联系,就创业来讲,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且横跨很多门类,所以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教师的创业学理论知识不仅要全面、扎实,同时实践经验应非常丰富。和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农林高职院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有两种来源:其一,在企业从事管理的学科人员;其二,学习就业指导的教师。各农林高职院校缺乏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创业实践的教师,导致其创业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水平有待提升。

2 优化高职毕业生创业支持体系的对策建议

对农林高职学生而言,自主创业不仅是他们的梦想,更是一种很好的就业方式,且今后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职位,让更多的人解决就业难题。

2.1 学校要强化创业课程教育

创业教育教学队伍以及教材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并对高职在校生开展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强化农林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学生走创业之路。进一步加强创业实践训练,建设一批创业实践基地,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积累更多的创业经验。深入企业、政府部门等一起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林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业问题,把农林高职毕业生内心的自主创业思维“激活”,并提高实际能力,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2 加强创业课外培训

把国家的创业补贴政策进行落实,在校内多举办创业培训,并鼓励在校生积极参与。科学地引导农林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观,培养正确的职业观,有效地拓宽就业范围,改变学生不愿意到基层、服务行业、小企业等工作的错误观念,有效地积累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创业夯实基础。充分发挥各种组织,帮助农林高职毕业生获取信息、培训技能。

2.3 完善创业服务体系

在各地带动就业工作规划中,把农林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业工作有效的纳入,并提供技能培训、开发项目、信贷担保等一体化的服务。拓展创业帮扶范围,积极组织区域内成功创业人士指导农林高职毕业生的创业工作。依托大学科技园、开发区、产业园等资源,建立健全创业基地设施。

2.4 加快创业园基地建设

对大学科技园、开发区、产业园等资源充分利用,建立完善的农林高职毕业生创业基地。高校管理部门和教师应改变学生对创业的认识,摒弃传统的就业理念,并积极联系相关部门,把多方资源进行整合,让现有的社会资源优势有效发挥,让农林高职毕业生的创业成本更低。就功能定位而言,地方农林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园和区域内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不相同,区域内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唯一的追求目标――利益,农林高职学生创业园的目标是最大化的社会效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育主管部门、职高管理部门、政府要对此给予重视,在政策等方面尽力扶持。

3 结 语

农林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业并非一簇而就,其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农林院校自身的力量还无法把学生的创业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笔者认为应该从高中教育就开始给学生灌输创业思维,让学生对创业有科学的认识,让学生自发地进行创业,从根本上提升农林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能力。

大学园林毕业论文篇10

1)课程教学

风景园林专业是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涉及面极其广泛,如规划、建筑、环境、心理、艺术等学科,有很多课程需要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突出教学效果,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重点把握这些内容并使之融会贯通。比如《植物造景》《园林工程和技术》《设计表达》等课程,应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实践教学。其方法是首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如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等,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是案例教学,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接触设计流程和设计程度;第三是现场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亲身体验设计与土地的关系;第四是课堂讨论,结合理论来强化课程内容,总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第五是课程反馈,主要由教师主持,以批改后的作业为内容来进行,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需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并让学生提交书面改进报告。

2)实践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只看不做是行不通的,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尤其在《园林工程》《植物造景》等实践性质比较强的课程中,这一环节更是不可缺少,与上面的现场教学不同,它不只是“观”和“看”那么简单,要学生亲自动手去做才有成效。纵观国际的风景园林教学,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亲自参与施工和设计,没有条件的也要尽可能的创造以校外实践基地或者校内教学园地来进行真题假做[3]。锻炼学生认识场地、场地平整、放线、堆山、理水以及铺路等等施工的全过程,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的整体操控能力;在《植物造景》课程中,要领学生到植物园中认识更多的植物并通过不同时期进行记录植物的形态、颜色、习性等,然后通过实践进行造景的运用,为完成植物应用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设计课程

在风景园林教学中设计课程的比重非常大,贯穿整个5年的学习,从《园林建筑》开始到后期的《园林绿地设计》,这期间包括课程设计在内要进行很多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设计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建设要求、使用功能、地理特征、植物应用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学习和锻炼。教学中应贯穿两种方式进行,其一是真题真做。利用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实际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也可以与开发商共同完成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其二是真题假做。利用已经完成的项目来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基地现状下达任务书,鼓励学生进行现场勘查以及完成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是全面系统的学结,是提高学习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关键。

1)毕业设计选题。由于学生最后一年是在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因此毕业设计选题应尽量选择“真题真做”的形式进行。一方面有利于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最重要的是能够同时得到学习实践锻炼能力,一举两得。

2)毕业设计教学。针对5年制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计划,“4+1”的教育模式应该是比较合适的,即4年时间在校学习,1年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让学生有一个充分与社会接触的衔接阶段,也为最后就业奠定基础。实践证明,这是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但是缺点是在这1年期间,学生与教师的联系不够,教师不能及时的检验学生的实践效果。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监控学习效果,建立双导师制度是必要的手段,即让学生在所实习的单位确定一位副导师,实习效果由副导师进行监控,学生定时向学校汇报,教师不定时进行检验的方式进行。这种三级监控的形式能够有效的做到有的放矢。

3)建立“双导师”制度。由学校或者学生自行联系,聘请校外(最好是学生实习单位)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来担任指导教师,沿袭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能够很好的把握和锻炼学生的实践经验。校内教师控制毕业设计的进程,校外教师负责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和深度。内外把关严格对学生进行监控,加强学生毕业设计深度。

师资队伍建设

任何一个专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过硬的师资结构,因为它是保障专业发展的必要推动力,风景园林专业的建设更是要有过硬的师资力量才能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1)师资引进和师资水平更新

应用型人才培养一定要有具备理论和实践双向能力的师资队伍,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不能一味的要求高学历,应注重学历的同时也注重实践经历,这样的队伍才能解决学生理论+实践的培养要求[4]。比如“双师型”就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应该提倡。对于已经在岗的教师,要定时通过职业锻炼来进行知识更新和与实践接轨,可以通过学校把教师送到指定的风景园林设计院或者设计公司参与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管理以及运营等过程并及时反馈学校。

2)聘请制度的建立

这是一个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的方式,学校的教师不可能完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要通过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人员来辅助教学,尤其是《园林工程施工》等实践课程。时刻保持与时代接轨,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

素质教育

风景园林专业需要学生不仅具备本专业的知识,还应该具有比如文学、艺术、地理、生态学等的多元化知识。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应该鼓励学生学习专业以外的相关课程,增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土地上的设施。具体做法是首先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社团活动,增加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第二开设专业讲座,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进行学术报告,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前沿动态;第三鼓励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这一部分是通过自愿或者学校指派的方式进行。在这个活动中通过记录、图片等形式来了解生态、植物、气候等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独立的实践体验;第四带领学生参加国内外的专业竞赛,建立相关的奖励机制用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参与热情,用以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

建立校企合作制度

对于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为目标的风景园林专业,单凭建立双导师制还是不够的,适当的与企业建立相关的联合制度也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与企业共同商定人才培养计划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建立一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在这些企业中得到最直接的实践锻炼,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p#分页标题#e#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