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十篇

时间:2023-03-16 05:45:15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篇1

乙方:

鉴于甲方是以研发、制造、外销石油钻采机械设备以及提供有关 的石油工程服务为主的大型外向型工贸集团,并且拥有完善的销售体 系和较强的销售能力;乙方拥有对 erw 焊管、lsaw 焊管、ssaw 焊管较强的生产能力,能够为甲方提供较为雄厚的产品和技术支持。 现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秉着共同发展、诚信合作 的宗旨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宗旨 1、双方在合作中建立的互信、惯例与默契是商业合作战略伙伴 关系的基础,提高效率与共同发展是双方合作的目标和根本利益。 2、本协议的基本原则是自愿、双赢、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共 同发展、保守秘密、保护协作市场。 3、充分发挥双方优势,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共同进行市场 开拓。 4、本协议为框架协议,应是双方今后长期合作的指导性文件, 也是双方签订相关合同的基础。

二、战略合作关系合作方式 1、甲、乙双方各自建立专业的业务团队进行营销信息交流 乙方授予甲方在国家(或区域) 对 (产 品)的销售权,甲方根据乙方提供的产品信息寻找在该地区的需 求信息。乙方通过甲方指定的业务员了解其相应国家(或区域) 等产品的需求信息,乙方对以上信息负严格保密责任。乙方向甲方提 供乙方的产品信息(包括技术更新进步和新产品信息)以及公司的产 品动态和变化。 2、甲乙双方在战略合作中可采用的合作方式和操作方式 (1)甲方根据不同客户实际情况,参加招投标和报价等。为顺 利夺标和获得订单,根据竞争对手和投标以及订单实际情况,乙方根 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报出合理的价格和交货期,支持甲方投标。乙方在 报价有效期内确定的价格不得随意更改。甲方中标后,甲乙双方将根 据实际标的另行签订产品买卖或定作合同,以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合同付款方式以及其他条款应根据(不优于)甲方与最终客户签订的 合同条款确定,给予甲方足够的支持。 (2)在甲方的积极参与及支持、并且双方就具体项目签订合作 协议的情况下,乙方通过招标或者直接销售与当地需求客户直接签订 合同时,乙方按合同金额的一定比例向甲方支付报酬(根据项目另行 协商)。 三、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每年可以对乙方公司进行拜访、考察,以了解乙方产品 的生产过程和技术工艺水平,并有权监造其定制产品的生产。 2、甲方可以根据其对乙方产品的使用情况向乙方做出反馈,乙 方应对甲方的反馈和建议做出积极的回应。 3、如甲方的产品售往国外,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提供其产品的售 后服务,具体事宜另行协商。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篇2

广汽集团:与广州公交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广汽集团公告,公司与广州公交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据悉,广州公交集团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公共交通、道路运输企业,致力于推动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打造便捷、安全、共享、绿色的公交服务系统和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具有丰富的相关资源。公司表示,本次合作有利于本公司提升资源优势,对实现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共享化等方面的突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弘股份:控股股东所持全部股份被司法冻结

中弘股份公告,近日公司获悉,控股股东中弘卓业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被司法冻结,冻结数量为22.2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26.55%。中弘卓业所持股份被司法冻结的原因系其对外提供2亿元的债务本金及利息1350万元担保逾期所致。经核实,2017年12月29日中弘卓业已与债权人就上述债务本金和利息达成了和解协议,预计债权人西藏信托于1月4日可向北京市第四人民法院申请解除上述股票查封。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篇3

关键词:集中采购 框架协议采购 EPC 总承包 采购

中图分类号:TL372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框架协议在不同国家使用的名称不同,是集中采购的一个重要模式。在美国,框架协议采购称为“任务单”和“交货单”,或者“多项授标不定期交付、不定量应用合同”;该国《联邦采购条例》规定了框架协议作为标准竞争性授标程序的一种替代做法,由美国中央集中采购机构即美国联邦总务署(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简称GSA)的联邦供应服务中心实施。GSA在同各生产厂家的谈判中充分发挥政府集中采购的规模效应和框架协议有效期限较长的优势,能够取得最优惠的价格,为联邦政府各部门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

这种采购方法简化了采购流程、缩短了采购周期、提高了采购效率、减少了采购成本,方便了采购人,集中采购规模优势明显。随着电子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框架协议日益流行。据美国专家提供的报告,2003年框架协议采购占美国联邦政府合同定购总额约32%,到2009年这一比例高达80%。在西班牙,框架协议采购方式是其政府集中采购的唯一采购方式。而在新加坡、香港特别行政区等GPA参加方,框架协议都已普遍实施。由于框架协议采购具有很多优点,我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等,也在逐步推进框架协议采购。

一、框架协议采购的概念

框架协议(Framework Contract)采购,是指采购方通过招标或谈判的方式,一次性地与供应商签订提供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协议。协议确定在固定期限内供应商不定期不定量地按协议规定的条件多次分散提供货物和服务[1]。

协议采购适用于在一定期限内,对生产技术标准统一、采购频次高、规模大、供求市场相对稳定的物资品种,通过在供应商网络内推荐供应商,采取资质审核、技术评价、商务招标(或谈判)、过程控制等方式,优选供应商,确定价格、质量、服务等基本内容,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采购框架协议,在采购协议下进行订单操作的一种采购方式[2]。

据初步统计,协议供货中大约90%以上都是10台以下的零星采购[1]。这种情况下经常导致了协议供货价格高等问题的产生。要解决上述问题,应促进协议供货向框架协议采购转变。笔者认为框架协议采购应该在协议采购的基础上,双方签订的更加具体、更加明确的细则。

二、常规采购模式与框架协议采购的对比

(一)在EPC总承包项目的设备采购常规的采购模式主要有:招标采购、询价采购、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进行

其优点是有利于各个项目的独立运作,可避免某一项目的合同纠纷而影响其他相关项目运作的风险。通过多个项目同类型设备的应用效果进行横向对比,总结应用经验,利于优质供应商在本公司多项目中推广应用。

其弊端是:(1)多项目在时间、设计类型不尽相同,物资的需求变数大,临时用料多、难以掌握规律、物资需求预测困难,造成物资需求计划填报不及时、不准确;

(2)对供应商准入、审核、考评工作不深不细,造成供应商数量多,但技术、实力、信誉参差不齐,采购工作多次开展考察和审核,重复工作;

(3)同类型物资供应商频繁变化,不利于培养同供应商的良好、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且各个项目是独立运作,不利于“批量”采购原则的实现,浪费了采购人员的集中、批量采购的价格谈判优势。

(4) 采购员忙于“一单一谈、一单一签、一单一结”的招标、询价、谈判等重复性工作,缺乏对供应市场深入细致调研和分析,采购物资的工期、质量、价格、服务难以控制,采购过程的审批环节多、耗时长、人力消耗大,不利于采购环节的成本、进度控制,增加项目的监管难度。

为此,亟需探索更为有效的采购模式,在设备和材料需求规律的研究、市场趋势的研究、采购策略的研究、过程控制等方面运用框架协议采购方式,实施“签订框架协议、按订单交货、定期结算”的采购模式,不失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好途径。

(二)框架协议采购的理念及战略优势

其优点是框架协议采购是供应链理念,通过有序竞争,实现供应链上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稳定合作,把供应商的资源整合到企业自有的资源;框架协议采购是集中采购理念,通过集中的批量采购,集中培育主力供应商,减少供应商数量降低管理成本;框架协议采购是科学理性的采购理念,由商务采购走向技术采购,进一步走向专家型采购,注重研究市场、掌握资源;框架协议采购是策略采购理念,通过过程控制、动态考核,建立稳固的业绩考核机制,由战术采购走向策略采购。

其弊端是:选择供应商后,若生产商供应的设备出现问题,会引起多个项目的连锁反应,

三、运用框架协议采购的程序和流程

(1)确定设备和材料的品种。采购部门应会同设计、施工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各项目需求的大致动态,建立主要常用类型设备的需求台账,加强需求分析,根据各项目特点掌握规律,提高需求计划预测的准确性,对市场资源丰富、订货频次高、批量少、产品标准化程度高、通用性强的设备和材料,确定为框架协议采购品种。

(2)推荐供应商。根据拟定的需求品种和数量情况,由采购部门在合格供应商名单目录内推荐供应商,对技术、质量、安装等有特殊要求的物资,还需要相关部门的推荐和评审。

(3)供应商资格审核。由采购部牵头,质量、设计、监察等部门联合参与审核,对推荐的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包括资质条件、质保体系、生产能力、财务状况、业绩、信用合作记录等方面进行考核认证。对重要设备、材料的潜在供应商,还应加强现场的实地考察。考察合格后,确定框架协议采购的供应商名单。

(4)确定供应商。由采购、设计、监察、项目部共同参与技术交流和商务谈判,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确定供应商,中标的供应商不少于两家,也不宜大于三家。并分为主、辅、备选供应商三类,主供应商份额不低于60%,辅供应商份额不高于40%,在前面一个供应商出现较大质量问题或者事故时,为保证供应的安全性,备选供应商自动轮换为辅助供应商。

(5)签订框架协议。由采购部与中标供应商签订框架协议,包括协议采购方法的说明、物资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或预估数量、单价或基准价、质量标准、安全要求、运输方式、结算方法、协议期限、违约处理等。

(6)框架协议的执行。采购部门接到项目部的请购单或者需求计划后,经综合平衡,给供应商下订单实施采购、由采购部负责根据收货数量每月或者每季度结算一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结算日期。

(7)协议的变更、终止和重新签订。协议期内当价格变动超过一定幅度(一般为5%-10%)时,启动协议的变更程序,签订补充协议。当产品出现较大质量问题(如连续2次或者累计3次)和安全、环保问题时,启动协议终止程序。在协议有效期截止前一个月内,采购部门依据执行情况可以进行一次续签,但是第二次续签需要按照程序重新办理。

四、框架协议采购的理论实施效果

(1)提高设备和材料供应效率。实施框架协议采购,改造传统的采购方式,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通过集中审批,避免大量重复性的询比价、合同谈判等重复性工作,人力资源得到高效使用,供应效率大为提高。

(2)更新采购观念。由对供应商价格、质量、交货期的关注,变为对供应商业绩、供货价格、供货能力,优化供应商结构,培养主力供应商群体。

(3)增强对市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框架协议采购将供应商视为资源进行管理,提升资源控制能力,在保持市场充分竞争的情况下,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框架协议采购的供应商的主渠道地位得以确定,大大提高保证供应能力。

(5)节约采购成本。框架协议采购对分散的设备和材料的需求进行了集中,形成了一定的批量优势,可以获取优惠的价格,定价不定量框架协议的实施,使凉伞的采购业务变成一揽子采购项目,也部分化解了需求计划不准确带来的采购风险。

五、总结

框架协议采购是设备、材料战略采购的一种方式,在大型的化工项目和煤化工项目中应用较多,总体是很成功的,特别能够满足“保证质量、快速安全、价格合理、服务及时”的采购理念。

针对工程EPC总承包项目中,特别适用于货源充足、多批量、标准统一、规格型号明确的设备和材料清单,例如:常压通风机、轴流风机、水道专业的阀门和水泵、电力专业元器件、小功率电机、电缆、线材、管材、民用空调、油漆涂料、水泥、型材、仪表等设备材料可以适当采用。

参考文献:

1.陈颖;框架协议采购:协议供货的未来;政府采购信息报,2010-09-09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篇4

关键词:框架协议采购;量化考核;专业化分工;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物资供应管理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部分,被称为“第三利润源”。如何在新经济的环境下,探索出一条有效的物资供应管理模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中石化齐鲁分公司用近十年时间将各二级单位的物资供应部门归入专业化公司管理,使“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储备、统一结算”的“四统一”物资供应管理体制基本建立。2008年电子商务网上采购率达到了100%,网上采购额93.24亿元,集中采购率超过了60%;工作效率、保供能力显著提高,管理水平跃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一、建立完善的框架协议采购

(一)框架协议采购是国际上先进的采购理念和采购模式。该模式通过有序竞争,密切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合作,整合外部资源,提高竞争力;以框架协议的形式将主要业务向少数有实力的供应商进行集中采购。实施框架协议采购可以避免重复采购,提高采购效率,培育主力供应商,主要分以下几个特点:

1、战略性。框架协议采购是一种战略采购模式,对于供应商可提前锁定市场,把精力放在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意识上来;对于用户可提前锁定资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需求规律、市场形势、采购策略和过程控制的研究上来,以此提高保供降本能力,充分体现“供需是伙伴,合作求双赢”的经营理念。

2、科学性。框架协议采购的科学性体现在以加强供应商关系管理为主线,以市场预测决策为依托,以保供降本为目的,通过实施专家采购,最终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3、实效性。通过一次性招标,形成框架协议,在一定时期内实现框架协议下子订单方式采购,可为生产、基建提供优良可靠的物资保障。

4、可控性。框架协议采购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阶段都制定了相应的策略,通过专家论证、纪监部门监控、物资采购决策领导小组决策等实现框架协议采购全程受控。

(二)不断完善框架协议采购操作流程,规范框架协议采购运作方式。在扩大框架协议采购规模的同时,将供应商主营业务细分、实施流程再造、专家采购、区域协同采购、优化库存管理等与框架协议采购有机结合起来,使物资供应管理有效手段加以规范和完善。

框架协议采购流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实施:(1)资质审核,实地考评,确定进入商务报价供应商名单;(2)商务招标,确定框架协议中标供应商名单;(3)框架协议业务量分配;(4)框架协议采购的价格管理、质量监控与风险防范控制;(5)供应商动态管理与优化。

(三)实施框架协议采购过程有效控制,物资合理分配,对设计、计划变更的多余物资及时退还,有效减少了库存积压。利用供应商库存即时供应,对通用物资逐步实现零库存管理。框架协议采购取得的成效如下:

1、促进了保供降本,提升了物资供应管理水平。齐鲁分公司2008年全年采购额93.24亿元,可比节约采购资金近4亿元,其中通过实施框架协议物资采购额达34.05亿元,占组、自采额度53.66亿元的63.45%,可比节约采购资金2.03亿元。

2、密切了供需关系,加大了主力供应商培育力度。通过一揽子框架协议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合理分配供应商的业务量,建立了业绩引导订货机制,加强了主力供应商培育力度。既提高了供应商及时安排生产计划、不断完善售后服务和持续提升产品质量的积极性,又为齐鲁分公司的生产运行和项目建设提供了物资保障,实现了供需双方的合作共赢。

3、采购价格更趋合理。框架协议采购针对不同种类物资的技术含量和质量要求,确定不同的中标基准价计分及价格确定原则;同时,将需要采购的物资集中起来,能够形成比较大的采购批量,有利于降低供应商的销售成本,使物资采购工作更趋于理性。

4、采购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在实行框架协议采购过程中,通过前期对供应商的资质审查,相关部门和最终用户共同参与的实地考评,再经过透明规范、科学合理的采购评价过程,为保证采购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由于框架协议物资规格型号标准化,数量较大,采购频繁,多次的商务谈判导致大量的重复劳动和成本消耗,实施框架协议采购后,使传统采购模式中“一单一询,一单一谈,一单一招标”得到有效改变。

6、框架协议操作过程严谨缜密,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专业化分工、流程化操作和过程控制

(一)企业物资采购的实质是供应商的选择,供应商结构的优化和供应商关系管理尤为重要。依靠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供应商网络,按照“统一管理、动态考核、扶优汰劣”的供应商管理原则,开展了供应商主营业务和供货范围细分工作,细分了物资分类和供应商类型,并确定了每家供应商的主营业务和供货范围,对供应商实行目录管理。通过供应商细分,压缩了流通商比例,供应商数量大为减少。规范了供应商的供货范围,每家供应商的主营物资产品目录最多为4项,供应商的主营业务更加突出,评选出重合同、守信用的优秀供应商,向他们颁发证书和奖牌。加强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综合考察供应商整体实力、供应份额大小、合同执行情况、网上报价的响应及供应商奖惩等5个方面的表现,不断优化供应商结构,培育了主力供应商群体,与供应商关系由对立竞争向合作共赢转变。

(二)全面推进专业化分工、流程化操作机制。其目的是实现传统采购业务流程再造,强化采购核心职能,形成分段制衡的工作机制,控制物资供应的业务及人员风险。建立专业化分工流程化操作新机制,在工作中加强市场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的分析研究,强化供应商目录制管理、资格预审和动态考核,推进业绩引导订货机制;全面梳理物资供应业务,细分业务流程,优化整合业务环节,强化主要环节的监管和控制,顺畅工作流程,提高采购效率。按照“完善、规范、巩固、提高”的原则,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流程再造、固化、培训和推广。

1、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成立了物资采购决策领导小组,对采购策略等重大事项由集体决策。

2、建立权责明确的责任执行机制。成立了7个专业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各专业物资的供应商考评、商务谈判等框架协议采购活动,并在ERP系统中建立了框架协议合同审批和签订流程,使框架协议采购工作有章可循,业务流程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3、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做到业务公开、过程受控,以目标考核为基础,以加强计划、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为核心,形成了有效激励和严格约束相结合的奖惩机制。纪监部门做到了事前参与、事中控制、事后监审,建立物资采购监管体系贯穿于物资采购的全过程,有效规范了物资采购行为,实现了“阳光采购”。

4、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通过监督效果评价和责任追究,形成了计划编制、采购执行、监督考核“三位一体”的物资供应管理监控体系。

(三)过程控制就是一种风险控制。物资供应过程控制的基本目标,就是确保需求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满足,确保合同能够按期、按质、按量兑现。传统的采购业务太过于偏重商务,对市场行情和供需关系不了解、对供应商的真实履行和履约能力不清楚,导致物资质量问题频发、延迟交货现象屡见不鲜、问题暴露滞后,使物资供应工作处于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根据存在的问题,他们从需求对接、计划形成、合同签订、到货验收等关键节点,着力构建“责任分工明确、运行机制严谨、进度掌控有序、供应保障有力”的物资供应过程控制管理体系。从规范业务流程、细化控制节点、明确管理目标出发,逐步完善计划部门监督检查、供应商渠道监督、采购部门执行落实、合同部门审核验证、质量部门检验把关的供应过程控制业务管理机制。同时,对供应商的制造进度计划、供应商外委范围及外委单位资质、原材料技术指标都有明确要求,除在选择设备材料供应商时把物流条件列为综合评审的内容外,要求采购合同的交货方式、付款等条款也要有利于物流过程受控。在采购过程中,每一份合同、每一笔业务、每一项服务均细化为供应商的考核内容,考核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实时汇总、统计、查询,并记入供应商档案。供应商管理部门依据根据定量指标标准制定出的分值给供应商打分,供应商考评成绩将直接影响到企业采购决策和采购战略的制定。

1、做好采购事前控制,物资中心生产计划部门严格进行生产进度预测,明确供货时间。根据用户提出的技术要求,结合原材料市场资源情况,与供应商一起分析生产进程,在保证合理生产周期的前提下,编制《生产计划表》,从而确定交货日期。基建项目部门根据项目统筹规划、工程建设进度和物资实际采购周期,在“集中分交清册及订货计划表”的基础上编制物资采购统筹计划,作为物资采购进度管理的依据。为保证及时供应,提前做好非标设备的进厂时间、进场顺序和进场条件落实。协调施工单位编制进厂顺序表,据此通知生产厂调整计划安排,使生产厂的完工顺序与安装顺序基本吻合,使得交货秩序井然。各业务科室在实际采购工作中进行动态优化和调整,对关键设备由设备制造厂提供《设备制造生产进度表》确保物资采购进度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2、做好采购事中控制,注重落实关键生产环节的进度及关键物资的供应,强化生产过程控制。协同供应商加强与配套厂家联系,加大外购关键部件催交催运力度,保证其按时交货;保障大宗物资和关键设备的采购进度,加强制造过程和入库前质量检验。实行准确的跟踪检查和物流控制。要求有关人员到现场考察和巡查,确实了解制造进度和质量。在大宗物资和大型特殊设备的运输过程中,物资中心在与工程管理部门、供应商、承运商一起制定运输方案后,专门进行模拟运输演练,逐项解决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成功完成了各种物资设备的运输任务。

3、充分保证售后服务,做好采购事后控制。由于长周期设备需要经过反复调试后才能正式投产使用,物资中心在设备的总装调试期间,积极组织使用单位和设计部门参与,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在进入安装阶段后,则要求供应商组织对用户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详细讲解设备运行特点和注意事项。设备投入正式使用后,要求供应商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常驻使用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并不断收集设备改进意见,满足生产建设需求,使用户满意率达到100%。严格控制向供应商支付预付款,严格按合同要求审核和控制进度款,在货物验收确认合格之前,不向供应商支付货款,对于供应商未严格履行合同的,业务人员必须出具书面报告和解决方案,并按合同约定追究违约供应商的责任,否则拒绝办理付款,尽最大努力控制资金风险。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虽然在物资采购的组织、管理、实施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现行物资采购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管理流程长、运行效率低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建议对框架协议采购的物资,简化电子商务、ERP系统的操作、审批和签订程序,减少相同部门或岗位对询价方案、采购方案、合同和申请付款等业务环节的重复审批,精简审批流程。

(二)框架协议供应商的推荐准入标准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采购量分配的标准化问题,还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而且传统采购操作模式还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采购人员很大程度上是在围着自己的业务操作,而没有围着需求(用户)和市场(供应商)分析。建议对总部组织集中采购和直接集中采购的物资品种,制定适宜框架协议采购的物资目录,进一步扩大框架协议采购规模。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篇5

抓住机遇,推动G20杭州峰会取得重要经贸成果。针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资本流动和贸易增长放缓的复杂局面,借助我国主办G20会议的契机,积极与各方沟通协调,开启G20贸易投资合作进程并创建常设机制,成功举办机制化后的首次G20贸易部长会议,推动峰会制订国际上首份投资政策多边纲领性文件《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通过《G20全球贸易增长战略》。批准《G20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和《G20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通过一系列经贸成果,向世界全面阐述了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有力推动G20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变,为全球经济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积极开拓,构筑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加快推进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建设。2016年,成功推进8个自贸区谈判或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新启动8个自贸区谈判或研究。一是积极推动周边自贸区建设。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进入关键阶段,通过2次部长级会议、5轮谈判,成功推动各方就货物、服务、投资准入和其他规则进一步缩小分歧,为尽早完成谈判奠定坚实基础;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就协定领域范围达成一致,货物、服务、投资等谈判均取得进展;中韩自贸协定加快实施、完成亚太贸易协定第四轮关税减让谈判,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正式生效。二是“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形成良好势头。中国与海合会宣布重启中断7年之久的自贸区谈判并推动谈判进入快车道;正式启动与以色列的自贸区谈判,恢复与斯里兰卡的自贸区谈判,积极推进中国―马尔代夫自贸区、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区第二阶段等谈判;启动与尼泊尔、孟加拉、毛里求斯的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三是自贸区全球布局更趋优化。推进与加拿大的自贸区进程,启动自贸区“探索性研究”;启动与智利、新西兰双边自贸区升级谈判;启动与巴布亚新几内亚自贸区的联合可行性研究;启动与秘鲁自贸协定升级联合研究。

主动作为,开创APEC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局面。通过贸易部长会议、部长级会议的全面准备,推动领导人会议批准亚太自贸区集体战略研究报告,发表《亚太自贸区利马宣言》,把实现亚太自贸区作为下一阶段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目标,提出了系列举措,向实质性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同时,推进亚太贸易互联互通达到新高度,制订《亚太供应链互联互通第二期行动计划》,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绿色供应链等网络建设初具成效。加快贸易增加值统计数据库建设,促进发展中成员参与全球价值链,形成以全球价值链全面统领贸易投资合作的良好局面。

深度参与,着力打造新兴市场及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推动金砖国家第六次贸易部长会议批准了《服务贸易合作框架》、《中小企业合作框架》、《“单一窗口”合作框架》、《标准化合作框架》等成果文件,全面推进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等新领域合作。稳步推进大图们倡议合作,引领东北亚贸易投资合作方向,推动贸易便利化、电子商务、投资促进、基础设施投资等领域务实合作。大力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强跨境基础设施和合作,打造跨境产业链和边境经济带。在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框架下,推动《亚太跨境无纸贸易便利化框架协定》完成谈判。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篇6

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大国姿态就倍受赞许。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由于其庞大的外汇储备和强有力的财政政策而再次成为区域复苏的希望,韩国与日本都受益于中国的内需市场。在2009年12月签署的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中,中国大陆连同中国香港共占32%的份额,与日本同为最大出资国,表现出中国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核心地位与影响区域合作模式的能力。但是,自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协议引领东亚区域合作走向后,中国的区域战略似乎并无太多建树,而日本则不断提出新概念、新设想与新框架,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区域成员则处于应对的被动地位,因此,借鉴日本的战略规划并善加利用,对于我们来说实属必要。

以前的日本以美国“亚太战略”棋子的角色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但这种马前卒的非独立色彩在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淡化。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政治对立格局的消失,另一方面也因为美国从全球化、多边化到地域化、次多边化的政策转变。1999年,中国启动与东盟的自贸区协议协商过程,就更加促使日本重归亚洲,构建自己的区域周边战略圈。可以说,日本的区域政策转向并非主动而为,但是一旦转变,就全面布局,争取抢得先机,做到后来者居上。

以1999年通商白皮书为界,日本开始采取积极的区域化政策。与中国较为宽松的政策意图相比,日本的区域政策就显得原则明确、布局完整。

与中国的FTA(自贸区)政策不的是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eonomicPartnership Agreement,EPA)。虽然日本政府认为FTA和EPA差不多,但无论是最初与新加坡签订的“新时代贸易伙伴关系协定”,还是之后与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和泰国签订的贸易协定,都分明使用与FTA不同的协定框架。EPA是日本对FTA的基本设定,反映出其对于非贸易领域的重视以及推行“日本化”政策的意图。

与一般的FTA协定相比,EPA走得更远。根据日本外务省的定义,FTA是指“在特定的国家或地域之间削减或撤除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关税与贸易壁垒,是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其中一项内容”;EPA是指“促进特定的两国或多国之间贸易以及投资的自由化,撤除规制,协调各种经济制度,强化各领域的经济关系”。从内容上看,日本与菲律宾签订的EPA协定包括商品贸易、原产地规则、海关手续、无纸贸易、服务贸易、投资、自然人的移动、知识产权、竞争和投资环境等条款,其涵盖范围远远超过了一般的FTA协定。

之所以选择比FTA更有约束力的EPA,其原因在于:(1)与贸易领域的开放相比,日本更重视对外直接投资的利益;(2)通过签订EPA可以有效地在协约国推行政策法律制度的“日本化”。这两个原因有地域差别,其中第二条主要针对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在签订EPA协定之后,日本的市场也往往不会受到太大冲击,而对于投资的促进作用却是非常明显的。在与墨西哥签订EPA协定后,日本从墨的进口最多也只增加20%左右,与协定生效前持平,但投资却在生效后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另外,日本通过EPA协定还要达到对伙伴国经济制度的影响,促成“日本化”的形成,这主要还是针对原来与日本有传统投资与协作关系的东盟国家。在中国与东盟签订FTA以及投资协定之后,日本试图通过比中国更为广泛的合作来加强自己的影响力。

在贸易领域之外,日本也积极参与东亚区域金融合作框架的构建,现正在实施的金融区域化举措几乎都是日本提议的。从亚洲货币基金到“清迈倡议”的转变,亚洲债券基金的建立,以及亚洲货币单位的研究,日本的建议都付诸实施了。以亚洲货币单位为例。“亚元”可以说是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最终目标,也是至今最有可创性和最有争议的合作课题。但是,正当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围绕理论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日本却从2005年开始实施对亚洲货币单位(AMU)的实证研究,并计算每日AMU乖离指标和每月的实际乖离指标,以期作为调整东亚地区汇率的一环。为了应对不同的区域合作框架,日本提出的亚洲货币单位分为“10+3”为成员的AMU、“10+6”为成员的AMU-wide和清迈倡议项下的AMU-CMI。从开始研究至今,研究人员还根据每年的贸易数据和通过购买力平价更新后的GDP数据对AMU进行改定,到2009年10月已经更新至第5版。虽然日本通过亚洲开发银行推出亚洲货币单位的意图受到阻挠,但先人为主的做法却实实在在地可以影响后来者的思维。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篇7

中来股份( 300393 )5月15日晚间公告,2018年5月12日,公司与黄河水电签订了《电池、组件销售合作框架协议》,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国内新能源市场项目。

公告称,双方将利用各自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在行业信息共享、项目开发、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工程设计资质、工程总承包、投融资等方面作为战略合作伙伴进行深入合作。

公司表示,本次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有利于充分发挥公司与黄河水电在新能源领域的市场竞争和技术资源等优势,优势互补,同时进一步扩大公司的N型单晶电池的销售规模,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徐杨)

常熟汽饰( 603035 )5月15日晚间公告,公司与一汽富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建长期紧密和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篇8

开展合作,签署农业战略合作协议

2011年,山西省主要领导多次赴北京与农业部、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开展对接,取得丰硕成果。一是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山西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形成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二是签署《北京市人民政府、山西省人民政府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协议决定要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发展方面的合作,以丰富首都农产品市场,加快转变山西农业发展方式;三是签署《山西省人民政府、中农集团农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决定在建设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特色农畜产品网网络,开展农业先进技术合作,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等方面展开密切合作。四是签署《山西省农业厅、北京首都农业集团关于加强产销对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确保北京市场有效供应,加强晋京两地产销对接,双方在建设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中部农产品物流中心、开展农业先进技术合作、区域农业合作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

搭建平台,全面推进京晋农业战略合作

以“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为平台,全面强化北京与山西的交流与合作。为了加强京晋区域农业合作,在第二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之前,山西省副省长郭迎光带队赴京与有关部门和企业进行了洽谈邀商。农博会期间,共有北京市农委及相关企业15个单位20人应邀参会,举办了京津晋农业战略合作洽谈会及签约仪式专场,会期签订《首农集团 山西省农业厅关于产销合作框架协议》、北京新发地大同农产品批发冷链物流市场项目等合同及协议8项51亿元。2011年11月份,山西省农业厅带领大同、朔州、忻州、阳泉市有关人员,组成京晋农业合作项目对接组,赴京就农博会期间签订的重点协议及合同与北京市农委和有关企业进行了跟踪回访。

在北京建立多个山西农产品展销中心,强化宣传,占领市场。目前已建成的有“农展馆山西农产品北京展销中心”、“朔州市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吕梁市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东城区天镇县蔬菜直销店等,在建的还有新发地山西农产品展销中心等,目前正在与首农集团洽谈,在首农集团建立展销中心。下一步山西省将加大与北京市、中央等电视台合作力度,加强山西特色农产品宣传力度,全面进军北京市场。

引进项目,把山西打造成北京的菜园子

为确保与北京合作顺利推进,山西确定了走“大龙头带动、大市场拉动、大项目驱动、大基地联动”的路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洽谈合作。2011年12月8日,郭迎光副省长在大同、朔州等地进行调研时指出,朔州、大同作为面向京津地区特别是北京地区的“菜篮子”和农产品基地,要积极面向市场,研究规律,保证农业生产特别是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大同市要充分发挥北京新发地大同农产品物流项目的导向作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两市的农业生产;在考察北京顺鑫集团在阳高县投资的物流和生猪养殖项目时,他表示,省市将继续给予顺鑫农业集团在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鼓励他们把好项目、好技术带到山西,希望他们带动更多的山西农产品进入北京。朔州市要在生态循环畜牧业方面积极探索、跨越发展,要积极与首农开展好长期合作,改造好30万亩盐碱地,发展生态绿色农业,肉羊产业要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延伸产业链,打进北京市场、服务北京市民。大同市人民政府还专门召开会议,就加快建设京津“菜篮子”和农产品供给基地进行部署。耿彦波市长明确要求,要一手抓畜牧,一手抓蔬菜。畜牧要抓好牛、羊、猪标准化养殖,蔬菜要抓好设施农业发展;要有大思路、大动作、大手笔,形成特色,形成规模,形成亮点。要有大魄力,做大文章,瞄准京津市场,紧紧抓住龙头企业,不仅要把全国一流、世界一流的大龙头企业引进来,还要把效益数倍地放大,在市场上占有重大份额。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全国先进循环生态畜牧业基地。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篇9

FTAAP的产生

亚太经济合作进程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80年9月,成立了官产学一体的区域对话与合作机制――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PECC),1989年,成立了亚太经济与合作组织(APEC),1993年召开首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4年,制定了推进亚太地区经济开放与合作的“茂物目标”(发达经济体成员到2010年、发展中经济体成员到2020年实现市场完全开放)――把亚太地区建成一个开放的区域大市场。为落实“茂物目标”,1995年制定了《大阪行动计划》,1996年又进一步制定了《马尼拉行动计划》和推动经济技术合作的《马尼拉行动框架》。当年,真可谓一年上一个新台阶,令人振奋。 在2014年北京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主席宣布启动FTAAP进程。

但是,此后亚太地区的合作进程并没有按照预先设定的路径勇往直前。到了2010年,该是发达经济体成员完成茂物目标落实规划的时候,但他们却拿不出达标的证据。这样,落实“茂物目标”的第一步就落空了,而此时,脱离APEC框架的双边或者次区域自贸协定(FTA)快速发展,成为主流。

诸多因素对APEC的进程产生制约,其中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巨大。在金融危机面前,APEC表现得无所作为,迫使东盟启动东亚(东盟+中日韩)合作机制。由于东亚成员把主要精力放在应对危机和推动东亚合作上,美国也没有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推动APEC进程上,此后数年,APEC几乎一蹶不振,失去了之前的那种活力。进入新世纪后,推动APEC合作进程的势头有所加强,如2005年提出了落实“茂物目标”的《釜山路线图》,次年制定了落实《釜山路线图》的行动计划。然而,美国对这些安排并不满意,于2006年提出了推动亚太自贸区(FTAAP)的倡议,不过,美国的这个倡议并没有为大多数APEC成员所接受。2008年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使亚太地区的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APEC原定行动议程被搁置。2009年美国宣布加入由四个APEC成员(新加坡、文莱、智利、新西兰)开启的自贸区框架,推动与领衔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TPP的推出对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路径影响极大,美国把它作为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渠道,希望最终吸纳所有或者绝大多数的APEC成员加入。

在美国加大推动TPP谈判的同时,2012年在东盟的领导下,由16个国家参加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开启进程。至此,亚太地区就有了两个大的自贸区框架,一个是美国领导的TPP,另一个是以东盟为中心的RCEP,且有八个国家同时参加了两个框架。这样,本来经济上紧密相连的亚太地区被分割为两个大自贸区,而以APEC为主渠道的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进程被边缘化。面对这种形势,2013年,有关FTAAP建设的问题再次被列入APEC领导人会议议程,当年发表的领导人声明强调,要积极推进FTAAP的建设,并要求为此提出方案。以此为基础,2014年,中国藉举办APEC领导人会议之机,把推动FTAAP建设作为议程重点,推动成员经济体达成了共识。应该说,经过多年的反复,这是一个重大的进展。

推进FTAAP建设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

由于亚太地区经济体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别很大,要通过有约束力的谈判协议整体推动地区市场开放难度很高。鉴于此,尽管有APEC进程,各方还是把实际的努力放在有选择性的自贸区(FTA)建设上,这就导致了亚太地区多重、多向、多样的FTA大行其道。目前,尽管在APEC框架下就推进FTAAP建设有了基本共识,但是如何推进并没有共识。鉴于此,先要开展战略研究,提出可推进的方式和路径,为启动实质性进程提供依据。

事实上,推进FTAAP建设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首先是FTAAP的定位和方式。从定位角度来说,FTAAP是实现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统合框架,在现有的各个自贸区协议基础上,特别是TPP和RCEP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数。目前,两大自贸区(TPP和RCEP框架)并存,涵盖了APEC大多数成员,TPP已经完成谈判签署了协议,RCEP仍在谈判之中。值得注意的是,两大自贸区框架都出现了新的情况。原来,美国力主把TPP作为主渠道,奥巴马决心在2016年推动国会批准协议,然而,两位新总统候选人均表示反对TPP协议,这不仅使得国会批准该协议的希望落空,也为大选后TPP的命运投下阴影。在RCEP进程方面,原定2016年底完成谈判,但由于谈判难度很大,进程被推迟。因此,FTAAP的建设以TPP和RCEP为基础、寻求二者之间最大公约数的设想出现了未知数。从方式上看,APEC是一个推动合作的官方论坛,并不具备组织自贸区谈判的功能。因此,若要开启FTAAP谈判进程,要么对APEC职能进行调整,比如,赋予经济委员会一定的谈判功能,由其进行组织;要么在APEC支持下,单独组织和协调FTAAP的谈判进程。从原则上来说,是否参与FTAAP谈判是APEC成员的自愿选择,FTAAP并不一定需要“全家福”式的安排。同时,FTAAP并不能终止其他FTA,也不能替代APEC,不能承担区域合作的综合功能。因此,也许需要有两个“双轨”:一是多重FTA进程与FTAAP进程并行;二是APEC合作进程与FTAAP进程并行。

再则,尽管FTAAP要考虑APEC设定的“茂物目标”,但是,现实地看,到2020年只剩下五年的时间,实现原定目标是不可能的,必须进行调整。按照2014年达成的共识,关于FTAAP的战略研究到2016年完成,如果顺利的话,可于2017年开始准备,于2018年开始谈判,因此,把目标设定在2025年或更后一些比较合适。从结构上看,FTAAP如要把高标准作为谈判和落实的目标,比如货物贸易市场的高度开放(零关税)、投资和服务市场的完全开放、执行负面清单原则和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建立统一的争端解决机制、涵盖广泛的新议题领域、实现货物单一窗口通关、统一的检验和认证标准、统一的原产地规则、有效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以及具有实质性内容的经济技术合作安排等,就必须考虑分步实施,差别安排(对欠发达成员给予更长的过渡期等)。这些都是需要审慎规划、细致安排和艰难谈判的。

中国在推动FTAAP建设进程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借助2014年承办APEC系列会议的时机,中国在推动FTAAP建设进程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开启了FTAAP建设的进程,推动了战略性研究。下一步还要做更多的工作,包括加强中、美、东盟之间的协商与合作,就涉及FTAAP建设的重要问题,如路径问题、方式问题、结构问题、启动谈判问题进行深入商讨,争取达成共识。显然,在差别大、政治共识弱、各方的战略与实际利益考虑存在很大分歧的情况下,推动FTAAP进程所面临的困难还是很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由中国和美国领导的战略性研究报告定什么调、提出什么样的可行性建议,至关重要。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篇10

一、签署了《中国国家核安全局和美国核管制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西屋APl000核反应堆核安全合作备忘录》。

二、签署了《中国国家能源局与美国国务院中美页岩气资源工作组工作计划》。

三、签署了《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美国国务院关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框架实施的谅解备忘录》(简称“绿色合作伙伴实施方案”);宣布成立绿色合作伙伴计划联合秘书处,并启动新一轮的绿色合作伙伴结对工作。

四、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与美国国土安全部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关于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五、续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美利坚合众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关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的谅解备忘录》。

六、欢迎在落实《中美关于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和《中美能源和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同意加强在气候变化、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七、同意在《中美能源和环境十年合作框架》下继续致力于开展清洁水、清洁大气、清洁高效电力、清洁高效交通、保护区和湿地保护、能效六大优先领域的具体合作;宣布以中英文两种语言上述领域的七项行动计划;宣布启用两国各自主管部门十年合作框架官方网站(tyf.ndrc.省略和http:/state.gov/oes/env/TenYear framework/index/htm)。

八、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前召开了十年合作联合工作组第六次会议;并将在对话后举行首届中美能效论坛。

九、于5月25日召开了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工作组会议。

十、同意于2010年下半年举行“电动汽车论坛”、“第五次中美能源政策对话”和“第十次中美油气工业论坛”;重申了“中美油气工业论坛”对推动两国发展页岩气资源的作用。

十一、同意于5月26日至27日举行首届“中美可再生能源论坛”、“中美先进生物燃料论坛”,并启动“中美可再生能源伙伴关系”相关工作。

十二、宣布美贸易与开发署将资助中美两国企业和机构共同开展热电联产、航空生物燃料、智能电网标准的合作。

十三、重申将加强两国在APl000项目上的合作。中国国家核安全局和美国核管制委员会愿意在妥善解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基础上,并按两国核能技术转让的模式,为推动高温气冷堆核安全技术合作而努力。

十四、发表了《中美能源安全合作联合声明》,指出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在保障能源安全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责任,也面临共同挑战。保证坚持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原则保障能源安全,认识到能源安全和清洁能源相辅相成,有意加强在稳定国际能源市场、保障能源多元供应、合理有效利用能源等领域的合作。

十五、同意加强在阻止、打击核及其他相关放射性材料非法运输方面的合作。

十六、同意于年内举行中美打击木材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双边论坛第三次会议。

十七、同意为在华盛顿国立树木园成功建设“中国园”继续努力。

十八、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继续就人权问题进行对话;积极评价5月13日至14日在美国华盛顿成功举行的双边人权对话,期待明年在中国举行下一轮人权对话。

十九、同意通过“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小组反腐败专家组”、“亚太经合组织反腐败工作组”及其他多边论坛合作打击腐败,包括贿赂官员的行为;同意共同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决定今年11月在北京举行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小组第八次会议;重申推进打击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领域执法合作的重要性。

二十、同意于今年内举行第八次反恐磋商。

二十一、同意在下一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前,就安全、军控与防扩散问题举行新一轮磋商。

二十二、同意在下一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前,就政策规划、非洲、拉美、东亚、南亚、中东、中亚事务分别举行新一轮磋商,以明确两国合作应对地区和国际挑战的机遇。

二十三、同意就联合国维和行动包括维和行动改革进行对话与合作。

二十四、宣布中国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将与美国海岸警卫队在中国开展海上搜救交流与培训。

二十五、谈及宏观发展问题,同意就此加强沟通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