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的写法范文

时间:2023-04-05 02:4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知的写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通知的写法

篇1

方法一、饮食均衡:多吃健康营养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鸡肉、鱼肉,这些食物十分有利于女性保健。日常饮食中,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餐方式可以帮助降低经痛的程度。

方法二、补充矿物质:女性体内如果缺乏某些矿物质,同样会引发痛经或者加重痛经的程度,因此在平时女性一定要注意多补充些钙、镁等矿物质,它们能够帮助你缓解痛经。

方法三、保持温暖,在月经期间或是月经快来的时候要注意保暖的工作,保暖可以促进身体血液的循环,并松弛你的肌肉,尤其是痉挛及充血的骨盆部位。经期要多穿衣物保暖,另外喝热的药草茶或热柠檬汁可以感觉舒服些。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法治和谐法律法治精神道德规范

一、和谐社会与法治国家都是理想的社会状态

法治是近代西方的产物,同时也是全人类的文明成就。现代法治的原则包括:法的普遍遵守即法律至上,法律高于任何权力、高于任何其他规范、高于任何人,在社会规范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良法的实体价值即法律必须保障自由、平等、权利等基本人权,是法治的根本目的之所在,是法治的灵魂;良法的程序价值即良好的法律要具备不溯及既往、明确性、公开性、普遍性、不矛盾性、可行性、安定性等形式;分权制衡、司法独立、司法审查制度。可以认为法治是在法律至上、人权保障、良好形式、基本制度设立原则下的一种社会状态。“法治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法律与国家、政府之间,运用法律约束国家、政府的权力;法律与人民之间运用法律合理地分配利益;法律与社会之间,运用法律确保社会公共利益不受权力和权利的侵犯”。法治国家“就是指主要依靠正义之法来治理国家与管理社会从而使权力和权利得以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到2007年10月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和谐社会的概念已在人们心中刻下深深印记。什么是和谐社会?2005年2月20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中对“和谐社会”的特征、要求作了具体的阐述:“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对社会生活的具体设计,而是社会整体的价值目标,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

从二者的含义看,和谐社会与法治国家都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秩序井然、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等价值追求是一致的,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义也同样是法治社会的目标。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社会

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首要之义,就是民主法治。民主意味着民众拥有平等的权利,政府给不同群体平等地提供与政府沟通的渠道,让各个群体都可以参与政府的立法和决策过程,表达自己的诉求。它也要求政府通过民主的程序,为不同群体间的博弈提供平台,由此制定出为整个社会所认可的公平公正的规则体系。法治意味着清晰地界定政府活动的范围,政府的一切权力均须具有法律依据,民众与政府在法律上处于平等地位,一旦社会主体的权利与利益受到政府部门及官员的侵犯,他们可以到公正的法院主张自己的权利,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救济。民主程序能够使民众感觉政府制定的法律规则、政策是公平的,公正的司法体系则能恢复受到侵犯的权利和利益;反之,民主的欠缺与法治的不完善,必然损害公平正义,而造成社会不和谐。可以说,公平正义是民主法治的必然结果,没有民主法治,就没有公平正义;没有这两者,也就没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三、和谐社会是以人权为基础的社会、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即保障人权

尊重和保障人权,在法律上体现为对人权的承认、尊重与保护,国家和社会应当充分保障和实现个人的福社,促进个人人格的发展,维护个人的人格尊严和自由。人本身理应成为法治的逻辑起点和归宿。事实上,法治也是一种源于人类对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命运的制度安排,“以人为本”是深藏在它背后并决定其发展方向和命运的最高精神力量和终极价值追求。法治的目的,是让人成为具有完整人格和富有人性的人,并应当体现着对现实的人当前命运与未来前途的热情关注。经济增长、技术进步、收人分配以及社会现代化等固然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它们最终仍只属于工具性范畴,人的发展和人类福利才是目的。因此,和谐社会形成的基础恰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和谐发展必须以人为中心,协调好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形成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既相互制衡,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和谐关系。

四、和谐社会应是一个由法律建立和维护起来的有秩序的社会

社会稳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所谓秩序是指一种有规律、可预见、和谐稳定的状态,博登海默认为秩序“意指在自然进程和社会进程中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秩序的存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必要前提,是构成人类理想的要素,是构成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目标。社会有序就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有章可循。在秩序的形成过程中,尽管有多种力量可能发生作用,但其形成必须依托于一定的规则。不同类型的规则在秩序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现代社会,起主导作用的应是法律规则,法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也是社会利益的分配器。“秩序的维持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存在着一个合理的健全的法律制度为条件的,而正义则需要秩序的帮助才能发挥它的一些基本作用”。和谐社会形成的基本标志和必要条件是安定有序。和谐社会必定是运行有序的社会,而秩序一旦形成,社会自身就具有了一定的自我维持、自我协调、自我发展的能力,就能减少、消除各种社会冲突和矛盾,形成符合人们期待的和谐。

五、和谐社会应该是体现法治的正义价值的社会,法所维护的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形成的前提条件

正义的具体形态体现为平等、公正等,恩格斯指出,“平等是正义的表现,是完善的政治制度或社会制度的原则”。现代社会的和谐是机会均等、主体平等,政治法律上平等和经济利益分配平等相统一的和谐。“一个社会体系的正义,本质上依赖于如何分配基本的权利义务,依赖于在社会的不同阶层中存在着的经济机会和社会机会。人类社会既有利益一致的一面,又处处充满矛盾。防止利益冲突、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就是使各种政治、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得到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如果有严重的社会不公、明显的两极分化,势必导致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之间利益矛盾的剧烈冲突,直至暴力冲突。一旦社会的尖锐利益冲突演化成剧烈的政治冲突,社会和谐就随之失去了制度的保障。所以,没有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

法是实现正义的手段。法与正义不可分,法的基本价值之一是正义,法律有良恶之分,法治国家的法律不仅是“法律之治”,而且更是“良法之治”。而公平正义则是“良法”的灵魂,是现代法律合法性的基础。社会生活中正义仅仅靠个人的美德是不足以维持的,必须依靠法治来促进。法治在促进和维护社会正义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指导分配的正义原则化、法律化、制度化,并具体化为权利和义务,实现对资源、社会合作的利益和负担进行权威性的、公正的分配;法不仅可以为和平地解决冲突提供规则和程序,而且可以为公正地解决冲突提供规则和程序,最终使社会成为资源分配公平、群体利益均衡、人际关系协调的和谐社会。

篇3

在正常情况下, 供应的优质电力都是正弦波形的电压,但当供电电压受某些因素影响时,其实际波形就会因偏离正弦波形也就是即产生谐波。正常工作时,谐波会导致供电系统的电压、电流畸形化,进而导致电力质量变差。本文将以减少供电系统波动,提高供电质量为目的,简要分析电气系统中谐波产生的原因及类型,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抑制措施。

关键词:谐波;电气系统;抑制措施

最近几年,高新技术不断飞速发展,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科技的进步同样有其不利的一面,比如目前非线性负荷的设备、大功率换流设备以及非线性元件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大量应用就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这些设备会产生谐波电流源从而造成正常的电流发生畸变,偏离其正弦波形。又因为负荷与电网是相连的,因此谐波电流就会被注入到轨道交通的电气系统中从而导致电源污染现象。这不仅会对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消极影响,还会加大设备损耗,进而使设备的寿命缩短。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谐波对电气系统的影响的研究,找出有效措施。

一、什么是谐波?

谐波产生的源头是非线性负荷,也就是供电电压的波形与电流波形不同的负荷。轨道交通工程中离不开UPS 电源、荧光灯、计算机、变频器等设备,而这些设备产生的谐波电流电压会对配电网产生影响。

二、谐波的危害

谐波会给电气系统中输电、配电以及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会使某些设备无法工作。因此,谐波已经被公认为电力系统中的“污染”,必须想办法予以抑制。谐波主要对电气系统产生一下几个方面的危害。

1、谐振

在轨道交通配电过程中,大量感性电机和容性负载的使用极易产生谐波,系统中存在的谐波分量很可能会产生并联或串联的局部谐振,这就会使配电线路产生极大或极小的阻抗,并因此使电力系统配电网络的电流和电压改变,进而放大谐波分量,谐波支路中的设备会由于过电压和过电流而遭到损坏。

2、设备过载

电气系统一般情况下是按照电流的有效值进行选择和使用的。设备在稳定的电力系统环境下都可以正常运行。但是,谐波电流的出现使设备的附加损耗增加,可能导致尖峰电流的需要不能被满足,进而造成设备过载的现象,设备的寿命也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据有关部门调查,设备的使用寿命会随着电源电压畸变程度的加大而缩短,且当这个畸变程度达到10%,明显降低。

3、增大损耗

谐波的存在会使线路和设备的损耗加大。在电力系统中,当谐波电流出现在负荷电流中时,会产生谐波电流总是大于基波电流的现象,这样造成所有导体中被谐波电流流过的都会产生额外的热量,进而使设备及线缆中的附加温度也随之升高。同时,介质损耗会随着频率的提高而明显增加,而且由于涡流的作用和焦耳效应,谐波电流会使电动机、电容器、变压器等设备增加一定的附加的铜和铁的损耗,也因此产生过热或局部过热的现象,这也大大增加了设备的损耗,使设备寿命减少。

4、其他不良影响

谐波的存在还会造成其他很多不良影响。

1)误跳闸和停电。电气系统的断路器易受谐波引起的尖峰电流的影响,断路器保护装置会在谐波分量较大时,发生误跳闸,造成停电现象,这不仅使系统无法正常工作,而且还会使系统重新启动时所需的时间内导致的物质损失增加。

2)干扰敏感负荷。,谐波会在高次谐波的频率接近载波频率时对邻近的通信系统产生干扰,轻者会产生噪声,使通信质量降低,重者则会导致信息的丢失,使通信系统的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3)引起测量误差

工作中一般使用的感应式电能表当频率特性偏离50Hz时会出现误差,且偏离越远,误差越大,因为它是根据工频正弦电压波形设计的。在高频段,电磁型仪表误差也较大。

三、抑制谐波的方法

输配电系统的设计是在恒定频率并且电压及电流波形都为正弦波的条件下进行的。晶闸管、电弧炉、整流器等非线性负载连接到系统时就会导致大量谐波电流的产生从而使系统电压和电流发生畸变。一下几个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谐波。

1、 开发新型变流器

电力电子装置是主要的谐波源,针对此谐波源不仅可以采用补偿装置对其谐波进行补偿,还可以通过开发新型变流器来抑制谐波的产生。

2、 改进电气系统设计

设计电气系统时应充分考虑谐波产生的影响,并做出相应的设计,采用各方法来限制谐波的传播。

1)调整非线性负荷的连接位置

通过对谐波的描述,可以看出:谐波经过的供电线路的阻抗的减少会减小畸变电压对电气系统的影响。所以,如果不考虑其他经济因素,将非线性负荷尽可能地连接在系统上游,同时,线性设备采用成组配置且不与其他设备用同一母线供电。

2)安装电抗器

电容器组和变频控制回路上谐波抑制电抗器的安装可以增强对高次谐波的抑制,进而产生稳定电流。

3、 滤液

虽然电气系统设计的改进可以达到限制谐波的目的,却不可能完全预防。因此,应采用改进电气系统设计与滤波措施想结合的措施。下面介绍无源滤波器、有源滤波器以及混合滤波器三种。

1)无源滤波器

安装电容器组以改善功率因数的方案一般不宜在谐波含量较少的电气系统中使用,因为此种情况下,电容器组与电力网会形成并联谐振,进而放到谐波电流,这样会使电压和电流发生更大程度的畸变。所以,遇到系统中谐波较少的情况时应将改善功率因数的电容器组串接到调谐电抗器上。也就是由电容器和调谐电抗器串联组成该电容器组,并将使此回路的串联谐振频率低于最低次谐波。这样能使其呈现电容性,进而通过提供无功电流来改善功率因数。

2)有源滤波器

有源滤波器通过在工作时主动注入一个电流,精确地对负荷产生的谐波电流进行补偿,就会得到一个标准的正弦波。有源滤波的工作是通过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控制快速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由于设备和供电系统是并联工作的,因此它只能控制谐波电流而不能控制基波电流。假如被过滤的谐波电流大于滤波器的容量,它就只能对谐波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并纠正部分波形。

3)混合滤波器

混合滤波器是将有源滤波器与无源滤波器相结合,集中这两种滤波器的优点,既可以减少有源滤波器的容量,又可以弥补无源滤波器的缺点,且在大范围的功率和性能水平下仍然适用。

4、采用特殊联接方式的变压器

减少谐波对系统的影响还可以根据变压器联接方式的特点并采用某种特点的联接方式,这样就可以减少特定的谐波,进而达到抑制谐波的目的。

篇4

1 VILI的种类

根据发生机制可将VILI分为四类:

1.1肺气压伤(barotraumas):早在1944年Macklin 等首先发现机械通气患者的高气道压是引起气体外溢致气胸、纵隔气肿等肺损伤的主要因素,并定义为气压伤.由于肺泡和周围血管间隙的压力梯度明显增大,导致肺泡破裂形成肺间质气肿.因纵隔内平均压力低于周围肺实质压力,气体再沿支气管血管鞘进入纵隔,引起纵隔气肿,并沿其周边间隙进入皮下组织,如果纵隔压力继续上升,纵隔壁层胸膜破裂,产生气胸,气体进入肺循环则引起气体栓塞.Sandur等[1]研究表明,真正决定肺泡和周围血管间隙的压力梯度的是跨肺泡压,跨肺泡压(Ptp) ,其与呼吸道平台压(Pplat) 、胸内压(Ppl) 的关系是: Ptp = Pplat - Ppl ,Ppl 一定时,Pplat 是引起气压伤的决定因素,当Ptp > 22. 1~25. 8 mmHg(1mmHg = 0. 133kPa) 或Plat > 25. 8~29. 5mmHg 时,发生肺泡外气体的可能性明显增加,为安全起见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推荐机械通气(MV) 时气道平台压(Pplat)应小于25.05mmHg .由此可见, 呼吸道平台压(Pplat)对机械通气肺损伤(VILI)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1.2 肺容积伤(volutrauma):高气道通气不仅引起气压伤,还可诱发肺泡和肺微血管的弥漫性损伤,称之为容积伤。Dreyfuss等[2]发现高气道压(PIP 4.11kPa)大潮气量(Tidal volumeVT 25~35ml/kg)和低气道压(负压通气)大潮气量(VT 25~35ml/kg)均可使动物产生严重渗透性肺水肿,而高气道压(PIP 4.11kPa)正常潮气量(VT 10~15ml/kg)无明显肺水肿形成.以上实验启示机械通气产生VILI的直接原因是高PIP所致肺容积过渡增加和肺泡过度扩张,而非高气道压PIP本身,是容积伤而非气压伤。肺容积伤的可能机制:① 机械通气时高Pplat和(或) 高VT使肺组织过度牵拉(over strech)或因终末小气道、肺泡随机械通气周期性地开放和关闭,过度牵拉致肺泡上皮和内皮细胞广泛的机械性损伤,电镜和光镜下可见类似AL- I病理表现:肺间质和肺泡弥漫性水肿,伴肺出血、肺不张和肺透明膜形成;②对肺表面活性物质(Punmonary surfactant PS)的影响:大VT使肺泡毛细血管膜因过度扩张而致通透性增高,还可以导致渗入到肺泡腔中的血浆蛋白、红细胞碎片,以及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活化后释放的磷脂酶等产物均可干扰和破坏PS而使之失活;而且大VT通气时,因肺泡表面伸缩幅度过大可致磷脂膜断裂,从而使PS 中有活性的大聚体(large aggregates LAs) 转化为无活性的小聚体(small aggregates SAs) ;③肺泡毛细血管应力衰竭(stress failure):机械通气时MV 时VT 过大,使肺泡过度扩张,使毛细血管静水压因挤压而升高,同时由于上述PS的异常致肺间质负压增大,因此毛细血管跨壁压急骤升高,破坏气血屏障,即肺泡毛细血管应力衰竭。

1.3 肺不张伤(atelectrauma):肺不张伤主要是指低容积肺损伤,对急性肺损伤动物行机械通气时,即使无过度充气,亦可造成原有肺损伤程度的加重,称谓低容量肺损伤.可能原因是①小气道的反复开放和闭陷,使终末肺单位的剪切力(shear stress)明显增高,导致上皮细胞损坏;②肺组织病变的不均一性使通气分布不均,导致正常肺组织的过度通气,对临近不张的肺区产生很高的牵张力;③由于肺萎陷和肺泡腔内液体渗出可导致肺泡内氧分压降低和细胞的损伤;④肺表面活性物质被挤压排出肺泡腔.因此肺不张亦是诱发VILI重要原因.

1.4. 肺生物伤[3](biotrauma): 上述机械性因素使血管内皮细胞脱落,为炎性细胞活化和与基底膜粘附并进而进入肺内创造了机会, 由此激发的炎症反应所致的肺损伤称为肺生物伤,其表现与内毒素诱发的急性肺损伤有相似之处。它对VILI 的发展和最终结局也产生重要的影响。除了炎性细胞以外,许多细胞因子也参与了VILI的形成,Tremblay等[4]在小鼠模型上发现损伤性通气(气量和无呼气末正压zero end-expiratory pressure ZEEP)引起小鼠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出现大量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IL-1、IL-6和MIP等。机械通气使呼吸道上皮细胞和肺泡细胞受牵拉,肺泡巨噬细胞活化,从而释放炎症前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IL-8 ,始动肺部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和化学介质的产生。Hirani等[5]发现,在参与ALI和ARDS 发病的众多的细胞因子中,白细胞介素-8 ( IL-8) 是中性粒细胞向肺内募集最强的趋化因子,它主要由肺成纤维细胞、II型肺泡上皮细胞及肝细胞产生,肺泡巨噬或其他细胞产生,并受局部组织供氧状态调节。由于炎症前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肺泡毛细血管膜的通透性增加以及表面活性物质的异常,导致肺水肿的形成[6.7] 。

2. 机械通气肺损伤的炎症反应机制:肺生物学损伤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不适当的机械通气除可造成气压损伤、容积损伤和肺不张损伤等机械性损伤外,其最后的共同途径可能是诱发细胞和炎症介质介导的肺局部炎症反应,甚至引起损伤。近年来,进行机械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认为机械刺激可引起细胞结构形态和膜通透性的改变,伴有各类酶原的激活和上调胞内炎性因子的产生,甚至细胞凋亡或死亡,即机械力转化为生物损伤。

2.1肺生物学伤的发生机制

研究发现肺上皮细胞在受到机械刺激后,可产生大量的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并募集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引发肺部炎症反应,如白细胞介素1β( IL-1β) 、IL-8、IL-6、IL-2、干扰素γ( INF-γ)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 (MIP-2)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单核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和核因子-κB (NF-κB) 激活,这种效应在合并炎症时更强烈[8.9] 。机械力如何被细胞感受以及被转化为生物化学信号并传导入细胞的机制仍然不十分明确。机械通气时,细胞可能从表面分子构形改变、细胞膜破坏和张力敏感性阳离子通道三个方面来感知异常机械力的刺激并产生炎症反应[10.11.12]。

2.1.1细胞膜的破坏

肺泡上皮细胞具有屏障功能和信息传导等功能,所以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对于细胞内外的信息至关重要.细胞膜结构的破坏使内皮细胞屏障功能受损,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肺泡膜破裂.Hinman [13]认为机械通气时,过大的潮气量可以造成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胞膜的破坏,导致细胞内游离Ca2+大量外流,细胞外Ca2+ 浓度升高,通过细胞间的单层裂隙可以流入未受损的Ⅱ型上皮细胞,导致其内Ca2+ 浓度增高,进而激活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 PKC) ,最终激活c-fos。通过c-fos 途径引发肺内炎症反应, 引起肺损伤。

2.1.2张力敏感性阳离子通道

离子通道开放是细胞对机械刺激的最早反应之一,阳离子通道的激活在肺损伤生物学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Parker 等[14]在研究高气道压损伤后所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时发现,运用非选择性张力敏感性阳离子通道阻滞剂钆可阻断胞膜上阳离子通道,导致微血管通透性降低。由此可知机械牵张导致阳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增加,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致使血管通透性升高, 可进一步导致肺水肿。Liu 等[15]的研究发现, 周期间歇性牵张胎鼠肺细胞, 可通过张力敏感性阳离子通道诱导快速Ca2+内流。Ca2+是参与调节机械牵张诱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中最重要的分子之一,它作为第二信使进一步激活细胞内激活传导,从而促使炎症介质基因大量表达和合成,导致肺的严重性损伤.

2.2机械牵拉对肺表面活性物质( PS)的影响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 PS)是肺泡Ⅱ型细胞产生的磷脂蛋白复合物,还具有改善氧和、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水肿等重要生理功能,此外PS还能抑制免疫反应细胞功能,减少细胞因子释放和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抑制增殖反应等抗炎作用。

对健康犬或兔行28~32 cm H2O吸气峰压的机械通气1~2 h[16] ,或对体外游离大鼠肺行潮气量为40ml/kg的机械通气30 min 后[17] 即可出现肺顺应性降低,同时测得肺灌洗液的表面张力升高。近年来研究发现机械通气,特别是高吸气峰压(PIP) 和大潮气量的通气模式对PS 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不同程度影响,是引起VILI 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机理可能是:大潮气量通气时,因肺泡表面伸缩幅度过大可致磷脂膜断裂,从而使PS 中有活性的大聚体(LA) 转化为无活性的小聚体(SA) [18.19] ;高吸气峰压和大潮气量T 虽可促使Ⅱ型肺泡上皮释放PS ,但由于呼气末肺泡表面积相对缩小,使PS 随呼吸不断被挤出肺泡腔而丢失。且高吸气峰压导致潮气量增加和肺组织扩张,使肺毛细血管和上皮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蛋白和细胞进入肺间质和肺泡腔;血浆蛋白、红细胞膜碎片和中性粒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活化后释放磷酸酶均可使PS 失活。

关于机械牵拉导致细胞内基因表达的改变的机制十分复杂,这可能通过机械传导(mechanotrans duction)机制而激活基因转录表达,细胞内Ca2+、蛋白激酶C(PKC)、有丝分裂源激活蛋白激酶(MAPK)家族、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s)、转录调节因子AP-1和核因子NF-Kbdeng 多种成分参与这一过程,所以在大潮气量机械通气时亦可通过相似的机制激活多种细胞释放炎症介质,造成肺脏局部炎症反应,这些研究为机械通气导致肺损伤的“炎症损伤”学说提供了有力依据.

篇5

全职法师的同人小说有全职猎人,全职刺客,全职骑士,全职牧师,全职术士,全职德鲁伊,全职战士等。

同人小说,指的是利用原有的漫画、动画、小说、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故事情节或背景设定等元素进行的二次创作小说。同人小说一般是以网络小说为载体,近年来,伴随体育人物、娱乐人物、政治人物等社会人物的高密集度曝光,同人小说当中的真人同人小说也逐渐兴起。但是现在一般的同人文化圈并不接受真人同人小说,同人小说圈内主流意见是涉及真实人物的同人小说不应该归类到同人小说中。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关键词】小学童话;有效方法

一、童话是什么

童话是什么?《辞海》中解释说: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童话符合儿童好奇、好新、富于幻想的心理,对孩子充满诱惑。从表现方法来看,童话大致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三种。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的,有时互有联系。从表现题材上看,童话又分为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和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总的来说,童话具有以下特点:

(1)情节要来源于生活,要完整、新奇、有趣,要有起因、经过、结果。但是情节可以离奇,作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冲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和生活常规的制约,深入到别人不敢想、想不到的领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真实自然的感觉。比如《猴子乐乐送太阳》、《太阳罢工》、《新病菌肆虐记》、《正字国和错字国》、《海洋审判会》。

(2)每篇童话都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童话的中心主要是歌颂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同时,语言要美,要融入感情。如《大象称王》、《彩虹礼貌了》。另外,有一部分童话是通过故事的情节来阐述科学知识的。

(3)童话要有生动的角色形象。童话中的角色大部分都是动物、植物或生活中的各种用品,在故事中它们可以不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但要注意设计的角色性格要有个性,要能体现“物”本身的真实性,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如写狮子,可以表现它的凶猛、威武;写狼,可以体现它的凶残、贪婪;写狐狸,则反应它的狡猾、假装善良;写老鼠,可以突出它的胆小怕事而又机敏的特点。

童话一般用第三人称,有时在情节中“我”或人类也参与。

(4)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想象、幻想、比喻、拟人等形象化表现手法,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

二、童话写作教学的难点和解决策略

1.难点一:情节不新奇

解决策略:应该使用优秀童话范文来引路,启发学生编写出曲折的故事情节。分析现行小学中低年级的语文教材,课文所选用的童话情节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故事情节相似发展法,如下列童话的提纲就体现了这一点:

题目:《小壁虎借尾巴》

中心:说明了壁虎尾巴会再生和动物的尾巴作用都很巨大的知识。

(1)小壁虎被一条蛇咬断了尾巴。

(2)小壁虎想去借一条尾巴。

(3)小壁虎向小鱼姐姐借尾巴,没有成功。

(4)小壁虎向黄牛伯伯借尾巴,没有成功。

(5)小壁虎向燕子阿姨借尾巴,没有成功。

(6)小壁虎发现自己又长出一条新尾巴。

题目:《月亮姑娘做衣裳》

中心:说明了关于月亮变化的科学知识。

(1)写月亮姑娘冷了,想找裁缝师傅做件衣裳。

(2)第一次,裁缝师傅给她做的衣裳太小,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3)裁缝师傅又做了一件,可是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进去。

(4)裁缝师傅又做了一件,月亮姑娘还是穿不进去。

(5)写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

另一类是:逐步解决困难法,如下列童话的提纲就体现了这一点:

题目:《征友启事》

中心:说明了对朋友的要求不能太多,多替别人着想,就一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的道理。

(1)小牛想找个朋友。

(2)因为要求太高,小牛一个朋友也没找到。

(3)小牛跑到老牛那儿去诉苦。老牛教了他一个办法。

(4)小牛提出很低的要求,又贴出一张《征友启事》。

(5)很快,小牛就有了许多朋友。

题目:《小猫刮胡子》

中心:说明“不能见到什么学什么,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的道理。

(1)小花猫看到主人在刮胡子,就也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

(2)小花猫追捕老鼠,撞得鼻青脸肿。

(3)猫妈妈看见了,耐心地对小花猫讲胡子的作用。

(4)从那以后,小花猫再也不刮胡子了。

分析语文教材,我们总结出两种写童话的情节构思格式:①故事情节相似发展的童话结构:介绍主人公及相关生活环境等内容――类似情节一――类似情节二――类似情节三――写出故事的结果,点明中心。②逐步解决困难的童话结构:介绍主人公及相关生活环境等内容――遇到困难――试想办法――尝试解决――写出故事的结果,点明中心。③按喜――厌――喜的感情变化顺序来设计情节。④按不良习惯――受到教训――知错就改的过程来设计情节。总的来说,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根植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

当然,还有特殊的童话情节格式:①综观动植物世界的“物”的特点,写出推理原因类的童话,如《松鼠的尾巴为什么这么大》、《大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熊猫的身上为什么只有黑白色》。②歇后语编写童话,如《屎壳郎腾空――充战斗机》。③看图写童话。④童话续编。⑤童话新编。

另外,为了使童话的故事情节更加引人,还要注意主人公地选用,常用的方法有:①让同类的“物”跨越时空一起“聚会”。我们会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让古今中外的“物”或“人”相聚,让他们的理论对接碰撞,从而产生新的“裂变”。如:《文具演讲赛》、《豆奶奶过生日》、《笔奶奶过生日》、《饮料大聚会》、《钟表、手表和手机》……②让科学生活中“水火不相容的物”在同一地点对比碰触,从而发生新的故事情节。

笔者认为,童话作文教学中的主要难点不是写不生动,而是学生不会设计出新颖的故事情节,笔者在童话作文教学中十分重视这一环节,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难点二:中心不深刻

解决策略:一种方法是童话创作前可以让学生填空准备构思。如我最喜欢的物是,让它做我印象最深的事是;要告诫人们的一个道理或知识是。待构思成骨架后再顺畅行文。另一种方法是教师先拟定中心:如感恩、勇敢、知错就改……学生再依据自己喜欢的道理设计相应的情节。

在写童话作文时,要注意围绕这个“中心”发展情节,并在结尾揭示、强调这一“中心”。

3.难点三:表达不生动,内容不丰富,造成童话作文过于简短

解决策略:童话即生活,可以把生活中有意义的新奇的事作为童话模型,当然要把主人公由“人”换成“物”,注意写出体现“物”特点的做、看、听、说、想。具体的方法如下:①结合生活,结合主人公――“物”的特点,把生活中人类可能有的言、行、心理活动、生活环境等写进童话故事中。②注意情节的曲折生动,如主人公之间的对话可以产生两组以上,写主人公的语言时要写好动作、神态等提示语,用好生动形象的比喻句等。

4.难点四:表达不清楚

篇7

一、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于我院自愿采取IUD避孕者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0-42岁,孕次0-5次,既往置IUD次数0-3次,身体健康,月经周期规律,经量中等,经妇科检查正常,白带常规正常,于经后3-7天内无,自然分娩后3个月,子宫恢复正常;剖宫产后半年放置;自然流产于转经后放置;药物流产2次正常月经后;哺乳期放置应先排除早孕,严格根据宫腔大小选择IUD的大小。

1.2服药方法

两组均于放置IUD后即开始服药:A组口服维生素E胶丸100,一日一次,维生素C片200,一日三次,连服5天,以后每次月经来潮第一天开始服用,共服3个月;B组口服云南白药0.5g,一日三次,每于月经来潮第三天开始服用,连服5天,共服3个月,并于置IUD后1、3、6、12月进行随防。

1.3疗效判断标准

月经量较置IUD前增加1倍或以上为月经增多;月经期较前延长>7天;月经期间出现少量出血为不规则子宫出血。

二、结果

两种方法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三、讨论

带IUD异常出血易发生于置IUD半年以内,术后第1-2个月尤为显著,其原因可能①感染存在;②手术损伤或IUD质量欠佳引起损伤;③IUD影响了子宫内膜受压损伤所致组织损伤出血;④IUD刺激子宫内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强,使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而易引起出血。

A组中所用的维生素E胶丸是一种抗氧化剂,能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和细胞器的稳定性,对防止受压子宫内膜组织再灌注性损伤引起重要作用。此外,维生素E还参与酶的代谢,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延长红细胞的半衰期,提高血红蛋白的浓度,从而改善末梢循环和营养局部的子宫内膜,使受损的子宫内膜加速修复;维生素C也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促进伤口创面的愈合,同时还可以协助加强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

而云南白药具有止血、抗炎、抑菌、兴奋子宫,增强免疫的功能。

本文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比较,有效率经Ⅹ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70.05),均是本症的有效方法。根据随访观察,A组的远期疗效较好,它加速子宫内膜的修复,从而减少、放置IUD后易发生的出血。此方法简便,且无毒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 妇产科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65-366

2、乐杰主编 妇产科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篇8

在治疗腹泻时,及时补充机体丧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非常重要。医生通常会采用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乳酸钠林格氏液等液体来进行补液。但这需要一定的设备和能进行小儿静脉穿刺术的医务人员。而有些地方的基层医疗单位,则无法做到这些。基于这种情况,世界卫生组织为全球腹泻患儿开了一张大处方:用口服补液盐(ORS)治疗因腹泻引起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使用口服补液盐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它最大的优点是可免去患儿将受到的静脉穿刺之苦,不需住院,并能节约医疗费用。

口服补液盐中的主要成分有氯化钠、碳酸氢钠、氯化钾、无水葡萄糖等。

那么,哪些腹泻患儿适合服用口服补液盐呢?

各种腹泻所引起的轻、中度脱水的患儿均可通过服用口服补液盐补液。所说的轻度脱水是指患儿虽有脱水表现但状态较好,啼哭有泪,小便正常;中度脱水是指患儿脱水后状态稍差,有烦躁、口渴,啼哭时泪少,小便次数减少等症状。

口服补液盐一般都是小包装的粉剂,使用时需分次冲服,现用现配。每一小包内的粉剂可分为5―10份,每次用温开水冲成50―100毫升的液体服用。配好的液体中不宜加糖、奶、果汁等,也不能将液体加热。

给患儿使用口服补液盐的剂量应这样计算:轻度脱水的患儿,可按每公斤体重补充50毫升计算;中度脱水的患儿,可按每公斤体重补充80―100毫升计算。给孩子喂服口服补液盐时,可按前面所谈的小剂量多次进行。如果患儿的腹泻一旦停止,脱水的症状一旦消失,就应立即停服补液盐。因为补液盐中电解质的含量较高,补多时也会出现副作用。

只要口服补液盐服用适当,多数患儿的腹泻不用抗生素也可治愈。此法也同样适用于成年人腹泻。

口服补液盐也可以自己制作。现介绍两种制作方法:

篇9

[关键词] 中医证候;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血塞通滴丸

[中图分类号] R6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b)-0115-02

目前,肾病综合征为临床的常见病,并且常伴随高脂血症与血液黏度的增高。同时,药物治疗却仍然是应用皮质激素,而血塞通滴丸不仅能够扩张血管,并且具有降低患者血黏度的作用[1-2]。因此,本文对2008年10月~2011年10月于本科治疗的12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观察血塞通滴丸对原发性的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0月~2011年10月于本科治疗的12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为(45.5±3.5)岁。对照组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为(46.1±2.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的尿蛋白、血清清蛋白和肾功能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予以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加用血塞通滴丸(5 mg,300丸每盒,口服每次100 mg,1 d 3次,昆明制药集团金泰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8周为1个疗程。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血生化指标进行对比。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抽外周静脉血,收集尿样,送实验室检查患者总胆固醇(GHOL)、三酰甘油(TG)、肌酐(CRE)、尿素氮(BUN)、总蛋白(TP)、血清清蛋白(ALB)、24 h尿蛋白(24hUPQ)指标变化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1.4.1 西医疗效 完全缓解:经多次对蛋白尿进行测定均为阴性,并且尿蛋白定量每24小时在0.2 g以下,其血清清蛋白也正常,或者接近正常,在35 g/L以上,其肾功能正常,并且肾病综合征的表现均不存在;显著缓解:经多次对尿蛋白定进行测,其定量每24小时低于1 g,并且血清清蛋白也能够显著改善,其肾功能也达到正常,或者接近于正常;部分缓解:经多次对尿蛋白进行测定,能够减轻,其尿蛋白定量每24小时低于3 g,并且血清清蛋白也有所改善,其肾功能也有所好转;无效:患者尿蛋白与血清蛋白同治疗前相较,均无改变,而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也均未消除,其肾功能也未见好转。

1.4.2 中医疗效 临床痊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的轻重分级能够下降2级,从重度转为轻度;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的轻重分级能够下降1级,可从重度转为中度,也可从中度转为轻度;无效:患者较治疗前没有任何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17.0(服务及产品其统计学的解决方案)对数据予以统计及处理,其中数据用x±s表示,同时选择t检验来进行计量资料的统计,再将χ2检验用作计数资料的统计,而于两组间实施相互对比则选择q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西医疗效比较

观察组中,12例完全缓解,22例显著缓解,18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中,6例完全缓解,10例显著缓解,20例部分缓解,2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中医疗效比较

观察组中,24例临床痊愈,18例显效,12例为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中,12例临床痊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2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治疗前的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较,各实验室指标显著改善(P < 0.01),且观察组治疗后其各指标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 < 0.01)。详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上,肾病综合征系由多种病因所导致的一组综合征,以大量的蛋白尿与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为主要表现[3-4]。肾小球对清蛋白的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随尿液排出,而肝脏合成蛋白又不足以代偿蛋白丢失时,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同时出现水肿;此外,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的病理改变,能够加快其肾脏的纤维化进程,并使其肾功能呈加速恶化表现,最终出现肾衰竭[5-6]。目前,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以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对症治疗、中药治疗为辅。

本文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塞通辅助治疗,血塞通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不仅能够活血祛瘀,而且能够通脉活络,并对血小板的聚集有抑制作用,同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高凝的状态,改善微循环促进水肿消退,此外还可以降低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含量,进而改善血脂血压[7]。本文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血脂、肌酐、尿素氮及血、尿蛋白等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证明其在肾病综合征中确实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血塞通滴丸辅助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有效率高,血脂及血、尿蛋白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秦永芳,徐廷伟,袁海,等. 老年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2例临床分析[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3):226-228.

[2] 石永兵,沈华英. 黄葵滴丸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膜性肾病非肾病水平蛋白尿的疗效观察[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11,27(3):226.

[3] 冯爱桥,余俊玲,李涛,等. 黄芪当归合剂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2):427.

[4] 吉强,濮红梅,于文艺,等. 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63例临床研究[J]. 江苏中医药,2011,43(7):29-30.

[5] 徐鹏,张骅,陈星华,等. 泼尼松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疑难病杂志,2011,10(6):426-428.

[6] 陈卫东. 肾病综合征并发特发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3):87-89.

篇10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广东省2000~2009年的统计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广东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再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中的分布密度函数构建协调度计算公式,并求出基于经济系统的广东复合系统的协调指数。最后根据系统协调发展指数的动态分析,其结果呈现“U”型,即“优质协调-协调-优质协调”。

关键词:协调发展指数 复合系统 经济系统 主成分分析

当前,广东省正全力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提出“双转移”战略,着力推进珠三角地区相关产业加快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珠三角核心竞争力、带动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因此,本文以经济系统为中心,深入分析和全面评价广东经济系统与人口系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这对于加速广东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综合发展指数评价模型与方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

广东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是一个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具有非线性、动态性等特点。为全面真实地反映广东省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评价指标的选取必须具备相当的完备性和可行性。为此本文参考Omer(2008)所构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针对广东省自身发展的基础和环境特点,以《广东统计年鉴》等文献资料为数据来源,搜集2000-2009年广东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4个子系统的原始数据,构建指标体系列于表1。

(二)评价模型

由于复合系统涉及较多指标数量,本文评价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的过程中,运用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多维变量进行降维,使降维后的变量能反映原变量绝大部分的信息,尽可能减少重叠信息的不良影响,克服变量之间的多重相关性。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以避免量纲差异所产生的影响;构造相关系数矩阵;计算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计算主成分;计算复合系统各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本文将人口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分别记为:Fp,Fr,Fev,Fec。本文利用SPSS16.0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根据上述公式分别计算广东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如表2),该指数可以代表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

以经济系统为中心的协调指数

由于复合系统包含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4个子系统,因此,可持续发展状态协调函数既包括描述一个子系统对某一个子系统的状态协调函数,也包括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状态协调函数。根据模糊数学建模方法,借用隶属度函数中的分布密度函数对协调度进行描述:

描述两个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发展状况的状态协调函数U( i , j ) :

其中,,式中:U( i , j )表示i系统与j系统的协调发展指数;u( i / j )表示i系统对j系统的协调发展指数;u( j / i )表示i系统对j系统的协调发展指数;x表示i系统综合发展指数;x′表示j系统对i系统要求的综合发展协调值,通过对i系统和j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关于j系统的拟合值;u2表示i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的均方差。

上式表明,u( i / j )和u( j / i )的值越接近,i系统与j系统的协调发展指数U( i, j )就越大,说明两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越高;反之,u( i / j )和u( j / i )相差越大,说明两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越低。特别地,当u( i / j )和u( j / i )相等时,U( i, j )=1,说明两系统完全协调。

描述三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发展状况的状态协调函数U( i, j,k ) :

,式中:U( i, j,k )表示i系统、j系统和k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指数;u( i / j,k )表示i系统对j系统和k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指数。

整个复合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发展状况的状态协调函数U( i, j,m,n )。

式中:U( i, j,m,n )表示i系统、j系统、m系统和n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指数。

广东经济系统为中心的协调指数研究

通过对表2中各个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建立协调发展模型,再利用公式计算基于经济系统的两系统、三系统、四系统(整个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指数,见表4、5、6。协调度等级划分如表3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在2000~2009年间,经济与人口系统的协调发展指数较高,均为优质协调,这主要是由于两者的综合发展指数均呈现平稳发展趋势;资源系统在2000~2009年间,发生较大变化,在2000~2005年呈现平稳的增长趋势,然而在2006年大幅降低,此后又呈平稳增长趋势,导致了资源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曲线中奇异点的出现,同时也直接导致了“经济-资源”系统协调指数较低,仅2003年和2006年为优质协调,并且波动很大,且在2004年和2007年改变平稳趋势,转而下降;环境系统在2000~2009年间呈现平稳的发展态势,与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指数趋势基本一致,因而两者协调发展指数较高,均为优质协调。

从表5可以看出,在2000~2009年间,“经济-人口-环境”协调得很好,基本保持在优质协调水平,这主要得益于广东经济、人口和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按时间序列基本呈现比较一致的上升趋势。然而在此期间,资源系统的发展过程发生了较大波动,这也直接导致了“经济-人口-资源”和“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指数曲线出现奇异值,自然也就影响了它们的协调发展指数。

从表6可以得出,2000 ~2009年间广东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系统的平均协调发展指数为0.946,整体上属于协调状态。然而,也存在较大波动, 2004年和2007年协调发展指数相对较低,改变了总体上的优质协调水平,这是受“经济-人口-资源”和“经济-资源-环境”协调性的直接影响的结果,同时也是间接受资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波动影响的结果。基于经济系统的广东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状况,总体都呈现出“U”型特征,即“优质协调-协调-优质协调”。在整个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过程中,人口、经济和环境系统相对比较稳定,出现“U”型特征,主要是受资源系统的影响。协调性较差的年份均与资源系统密切相关,这和广东省资源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较低的事实相吻合。虽然总体来说,广东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还是可以的,整体处于优良的协调状况。但是,为了能够使广东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复合系统更加协调,我们还必须更加注重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结论与建议

综上分析可知,广东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发展总体处于一种协调状态,呈“U”型的协调。而这种协调容易受到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广东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加以调节、控制。

广东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关键是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资源、环境安全提到优先地位,确保不出现重大资源环境危机。提高战略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增强资源的保障能力和配置效率。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其次,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步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比重和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三,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人口综合管理与优生优育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高公众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意识。

参考文献:

1.门可佩,蒋梁瑜.基于经济系统的江苏协调发展指数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2)

2.陈玉娟,查奇芬,黎晓兰.熵值法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中的应用[J].江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8(3)

3.李艳,曾珍香,武优西等.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5)

4.范中启,曹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协调状态的测度与评价[J].预测,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