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对联十篇

时间:2023-04-03 18:45:44

基督教对联

基督教对联篇1

二战后IFCTU的状态及基本目标

1920年,德、奥、比、西、法等10个国家的新教、天主教工会成立了国际基督教工会联合会[3](P.85),从其活动和影响范围来看,直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组织也只能算作是欧洲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在遭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打击之后,IFCTU的人员、组织结构受到严重破坏,变得非常弱小,到1945年其会员总数仅有300万人[4](第532页) 。当时东欧的基督教工会已难以存在,奥地利、德国西占区和意大利则形成了统一的工 会联合会。基督教工会仅在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等国具有较为普遍的代表性。法国天 主教劳工联合会规模很小,但因参与了二战中的抵抗运动而享有相当高的道德威望。这 些国家中的基督教工会基本上是通过IFCTU来保持相互之间的联系。

二战后IFCTU面临着另外两大国际工会组织的竞争:即1945年和1949年分别成立的世界工会联合会(the  World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简称WFTU)和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Free  Trade  Unions,简称ICFTU)。前者被称为苏联利益的代表者,后者则具有反共产主义的性质,紧紧追随美国。经过摇摆犹豫之后,IFCTU最终选择拒绝加入这两大组织,声称将奉行自己的特殊政策,坚持“以基督教的社会道德原则”[5](第19页)作为其活动指南。IFCTU作出这种选择,其更深层的原因是加入这两个国际工会组织将会危及自身的存在。因此,IFCTU在国际工会运动中 是孤立的,尤其在欧洲范围内还存在着与ICFTU的激烈竞争状况下更是如此。由于国际 自由工会联合会的规模要大得多,并声称在捍卫工人利益、免受极权主义侵害方面具有绝对领导权,它比IFCTU更能得到较多的西方大国政府,特别是美国的支持。

在上述形势下,IFCTU把确保其国际地位作为活动的主要目标,因为在战后的环境下, 得到新建的国际公共机构的承认是可能的。为此,IFCTU首先必须扩大自身的代表性, 它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西德和意大利。早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德国就有相对强大的基督教 工会,代表着德国15%的工会会员[6](P.79)。二战后,虽然天主教和新教工人对工会联 合运动仍然保持距离,但幸存的早期基督教工会领导人的注意力转向了建立基督教民主 党。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基督教民主党对于一个独立的基督教工会从来不感兴趣,因为 那可能造成西德工会联合会的分裂。而在意大利,则有相当部分的天主教工人支持工会 联合运动。IFCTU曾经认为天主教徒和共产主义者不可能长期联合,但1948年意大利天 主教工会一度脱离总工会后,却在工会领袖巴斯多列(Pastore)的领导下组建了一个“ 自由工会”,而不是基督教工会[7](第115页)。事实证明,IFCTU在对意大利新的政治 现状和工会的关系问题上缺乏远见。因此,在欧洲内部,IFCTU始终只在少数国家拥有 成员,其代表性也始终有限。

为了改变上述状态,基督教工会不得不求助于其领导人的个人影响力以获得广泛承认。法国天主教劳工联合会主席加斯东·泰西埃(Gaston  Tessier),从1947年起出任IFCTU的主席,他与法国基督教民主党、尤其是与1944—1948年、1953—1954年两度出任外长的乔治·皮杜尔(Georges  Bidault)之间保持着良好关系。在荷兰,担任IFCTU秘书长的塞拉伦斯(Serrarens)在外交领域也非常活跃。通过这些个人活动而非制度化的途径,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法国和荷兰的外交压力,1947年联合国终于承认IFCTU作为其咨询组织之一[8](P.8)。得到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组织的承认,这对于IFCTU确立其 国际地位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朝向欧洲一体化的具体实践中,马歇尔计划是战后欧洲合作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在欧洲范围内对基督教工会的第一次考验。坚定反共的基督教工会对马歇尔计划持支持态度。1948年3月,为讨论工会参与欧洲复兴计划,第一次国际工会大会(世界工会联合会被排除在外)决定建立一个工会咨询委员会来处理相关事务。基督教工会的弱小 从工会咨询委员会的构成上反映了出来:在它的10个成员中,只有泰西埃一个人属于基 督教派别[8](P.8),但他并不代表IFCTU而是代表法国天主教劳工联合会的利益。这说 明当时IFCTU在参与欧洲事务问题上缺少发言权。因此,其当务之急是努力增加自己的 政治影响力,逐步转移到通过制度化的途径发表自己的意见。而要达到这一步,还得借 助其主要领导人的个人行动。1948年5月在海牙召开的欧洲大会曾发起一个欧洲运动, 任务是把现存的各种欧洲运动集中起来,协调它们的行动,研究“由欧洲联合所提出的 政治、经济和技术问题”[9](第55页)。在这场运动中,泰西埃、塞拉伦斯和比利时基 督教工会联合会的主席奥古斯都·库尔(August  Cool)以及其他基督教工会活动家扮演 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塞拉伦斯还是1949年成立的欧洲联合研究委员会中的荷兰代表,不 仅是其中惟一的基督教工会会员,也是惟一的工会会员[10](P.147-149)。由于他成为 该委员会中社会事务委员会主席,使得IFCTU在欧洲政治论坛上有了一个权威性的声音 。1949年,鉴于自身力量有限,在总结已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IFCTU的理事会正式通 过了以个人联系和经由参加各国在欧洲机构中的代表团来建立正式协商机制的战略,以 期影响欧洲政治[11](P.670)。

通过各种个人活动获得一定发言权之后,IFCTU逐渐以压力集团的姿态出现在欧洲事务中,其活动方式也向压力集团所特有的协商机制上发展,这从它在工会咨询委员会中的活动中体现出来。1950年初,高度反教权的瑞士工会建议将工会咨询委员会的职能转移给ICFTU,激起了基督教工会的强烈反对。为此,工会咨询委员会决定和ICFTU的领导人进行磋商,IFCTU也以一个组织的身份参与了这些会谈。5月,工会咨询委员会的职能最终转移给了ICFTU的欧洲地区组织[8](P.11)。但基督教工会也或多或少地以特定利益代 表者的身份出现在工会咨询委员会事务中。因此IFCTU决定继续采取行动以扩大影响, 它要求自己的成员撤离工会咨询委员会,同时建立了自己的咨询委员会,并要求得到负 责“马歇尔计划”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承认。基督教工会的行动带来了与欧洲地区组 织间的新的磋商。虽然最终工会咨询委员会仍在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所属的欧洲地区组 织中运作,基督教工会在工会咨询委员会中也仍只有泰西埃一个代表,但由于这是IFCT U在欧洲事务中第一次通过协商机制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因此,IFCTU的这些活动 证明了其自身确实具有了某些政治影响。IFCTU要学习的将是在舒曼计划的实施中如何 更有效的运用这种影响。

IFCTU在欧洲早期一体化进程中的活动

作为压力集团,IFCTU除了通过其领导人的个人活动与其活动对象建立起非正式的联系外,还必须将自身与对象的关系从组织上得到落实,实现制度化和机构化,从而建立起正式的联系。如IFCTU的成员就积极参与到欧洲组织的各种委员会、咨询委员会或协商 机制中去。在参与欧洲联合的活动中,IFCTU与欧洲机构建立正式联系的方式主要分为 两类:其一,成为欧洲公共机构中国家代表团的成员,并努力扩大代表名额;其二,在 欧洲公共机构中建立起独立的工会咨询委员会。

IFCTU认为欧洲一体化下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符合工人运动的总体利益,因为繁荣发展和就业政策是工会的主要目标。因此,IFCTU能充分认可舒曼计划的基本原则,尤其认可建立一个超国家权威的重要性,认为它不仅将推进经济扩展,而且将具有广泛的社会力量来处理过渡时期随着相关产业一体化而产生的社会后果[11](P.671)。IFCTU当然也清楚在舒曼计划的制订中没有工人意见一席之地的事实,因此,其行动目标首先定位在保证基督教工会代表参与到舒曼计划的运作和实施中去,确保其在一切相关的正式机构 中的地位,以维护基督教工人的权利。IFCTU代表团和舒曼本人就这个主题举行了一次 会议。代表团希望在欧洲机构中有基督教工会成员,同时还希望基督教工会的咨询委员 会得到共同体的承认,而舒曼的意见是,基督教工人在共同体机构中的代表席位必须通 过国家代表团成员的形式获得;共同体中有一个共同议会,是一个包含着雇主、劳工、 消费者以及其他经济利益集团的咨询机构[2](P.309-331),基督教工会只能在那里发挥 自己的咨询作用。

尽管IFCTU和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的利益不尽一致,但由于欧洲共同体机构中工人和工会力量十分有限,从实现劳动者的总体团结出发,二者决定寻求最大程度的合作,以增强工人和工会的影响。IFCTU与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通过会谈达成了在共同体机构中分配代表席位的协议: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的某位成员将进入高级机构,而IFCTU则将为法院提供一名法官。这对IFCTU是极为有利的。但事情的结果是,尽管塞拉伦斯和比利时人加斯东·伊斯更斯(Gaston  Eyskens)先后由阿登纳、舒曼等人提名候选,但前者未获得通过,而后者本人又拒绝接受,基督教劳工运动的某位成员进入主要机构的设想落空。在IFCTU与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的协议中,共同议会中的15个工人席位里应有4个属于基督教工会,但由于没有充分考虑诸如不同产业间和国家间“制衡”因素的作用,工人议席的最终构成与协议并不一致:IFCTU不得不作出让步,它的确得到了4个代表名额,但共同议会中工人代表名额的总数从计划的15名增加到了17名[8](P.13)。在欧洲煤钢共同体官僚机构的任命方面,基督教工会觉得自己完全被冷落在了一边。1953年底,在IFCTU与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共同压力下,为了弥补工人代表名额不够的缺陷,欧洲煤钢共同体高级机构中建立了一个特别部门来处理和工会之间的关系。

客观地讲,尽管舒曼计划给IFCTU和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之间带来了相当程度的合作,但这只是策略上的,并没有改变两者间关系远非融洽的事实。在欧洲委员会中,这两个国际工会组织一直是各自为政。1951年,IFCTU和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建议欧洲委员会应以更加组织化的方式将国际工会运动纳入到它的活动中去,实际上是希望国际工会联合会能获得咨询组织的地位。直到1952年底,欧洲委员会才开始考虑这种可能性,提出建立起两个国际工会组织的联合咨询委员会。IFCTU当然是支持这个方案的,但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认为联合模式意味着过高承认了IFCTU的地位,因此拒绝了欧洲委员会的建议而要求得到单独的承认。最终它们成为欧洲委员会中各自独立的两个咨询组织。

1955年6月的墨西拿会议再次启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莫内的行动委员会对此起到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尽管总的来说,在欧洲联合的讨论中,工会感到自己是被排除在外的,但莫内委员会在这方面却是个例外。莫内认为,一旦说服具有代表性的政党和工会领导人支持进一步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就有可能带来广大的支持者队伍。基督教工会的许多领导人因此进入莫内委员会。通过该组织,基督教工会得以了解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信息和基本走向。

尽管IFCTU非常赞同一体化欧洲的构想,但无论是欧洲复兴计划还是欧洲煤钢共同体,在其建构之时,工会都没有办法插手其中。与欧洲煤钢共同体打交道的经验告诉基督教工会,最重要的是在讨论一开始就参与进去。因为欧洲社会经济的联合问题不单纯是政府官员的问题,也不单是少数实业家、银行家的事务,而是整个欧洲大众的事务,尤其是欧洲工人的事务。首先,IFCTU希望在政府间委员会的各国代表团中有基督教工会的代表席位,这个希望只在比利时代表团中得到实现。此外,它还要求被承认为单独的咨询性组织,也未成功。虽然在参与欧洲联合的问题上,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与IFCTU的利益大体上是相似的,但自从在德国形成新的基督教工会以后,两个国际工会组织间的关系大为疏远了,因此,IFCTU无法从自由工会方面获得支持。

1956年11月到1957年初,当欧洲经济共同体草案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的讨论进入决定性阶段时,IFCTU尽最大努力使条约草案沿着对工人更有利的方向调整。它主要坚 持新共同体中的执行机构委员会应有更大的权力,有权制订能贯彻其意志的经济、社会 政策;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应与执行机构委员会和部长理事会具有同等的动议权,以此反 映出社会群体的参与。为达到目的,它甚至威胁拒绝支持欧洲一体化和有关条约。1957 年2月,IFCTU与政府间委员会主席斯帕克举行了一次会谈。然而,斯帕克批评各国缺乏 具有坚实基础的真正的欧洲工会活动——这也许是IFCTU在欧洲机构中无法真正发挥作 用的原因。3月25日,6个国家的外长签署了条约。

同在煤钢共同体中的状况一样,IFCTU只在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经济和社会委员会这一咨询性组织中获得代表席位:总共101个席位中,基督教工会争取到了31个劳工代表席位中的10个[8](P.23)。尽管IFCTU认为工人在新机构中所获代表席位不足,但他们对罗马条约的态度仍是相当平和的。其原因在于,IFCTU对煤钢共同体的实际效果持肯定态度,因而继续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虽然IFCTU也批评过煤钢共同体中工人代表席位不足和缺乏社会力量,但还是不得不承认它为工人带来了重大利益,如在社会政策方面,共同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劳动保护,重新安排劳动力并使之适应新的岗位,修建了 住房等等[9](第117页)。此外,尽管IFCTU并未经过高级机构直接在煤钢共同体中发挥 作用,它相对于工人的影响力倒是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而且两个国际工会组织在煤钢 共同体中的合作相当程度上加强了不同国家间工人的团结。

由于在煤钢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中都未能建立起独立的咨询委员会,为了加强两大机构中工会的影响力,IFCTU也在自身组织结构的改革上做了一些工作。如为扩大基督教工会在煤钢共同体中的影响,1955年建立了基督教工会联合会,将煤钢共同体中各国的金属工业、矿业工人和白领工人的工会联合起来并协调它们的行动。从组织上看,该联合会独立于IFCTU,但它的秘书长可以参加IFCTU的联合理事会。为维护经济共同体内基督教工会的利益,1958年5月IFCTU还建立了它的欧洲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3](P.96),这一组织是IFCTU的一部分,但可以推行独立的政策。这些结构调整表明,在整个欧洲层面上基督教工会的力量得到了加强。

IFCTU的活动方式

到1958年,在战后生存几乎没有任何保证的情况下,IFCTU设法在欧洲公共机构中赢得了一定的地位。在这一点上,它相信自己已经极大地超过了其他两个联盟组织:世界工会联合会和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前者作为“苏联外交政策的工具”[4](第542页),在西欧遭到排斥;而后者则因其内部的极不团结,无法有效地影响欧洲政治。所以,应该承认IFCTU的发展成就是显著的。

IFCTU的相对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领导人的外交和政治才能。IFCTU理事会1949年通过的欧洲战略之所以奏效,是因为基督教工会的领导人在欧洲运动中展现了其有名的天主教徒个性,从这个角度讲,他们也是非正式或半正式的基督教民主主义精英圈的一部分。有欧洲一体化“教父”之称的舒曼、阿登纳和德加斯佩里也被视为其中的成员,这为IFCTU的领导人展开个人活动提供了某种联系的纽带,继而为扩大IFCTU影响,成为参与正式协商机制的压力集团奠定了基础。

除发挥其领导人的个人影响力和个人联系之外,IFCTU还加强与政党的往来,尤其常常通过基督教民主党的头面人物传递其政策主张。自19世纪末期第一个基督教民主党成立之时起,基督教工会和基督教民主党的历史就联系在一起了,这是因为二者之间存在同质的意识形态。在劳资问题上,它们都秉承1891年教皇通谕的精神,鼓吹在阶级合作而非阶级斗争的基础上,通过实行基督教的道德标准,在工人和雇主之间获得更大的平等。二战后,在所有出现了重要的基督教劳工运动的国家中,都有基督教民主党的存在,他们都致力于劳工运动,给工会领导人进入政府的途径并支持基督教工会更广泛的发展。就像左翼政党支持并与左翼工会联合一样,基督教民主党支持并与基督教工会联合。战后在奥地利、比利时、德国、荷兰和瑞士,“平行但高度互锁”[12](P.304)的工会和政党网络发展起来,而像在法国和意大利这样的教会与国家之间冲突持续的国家中,政党和工会的联系较少,但也仍然有着作用重大的个人联系。例如,正是在泰西埃的提议下,1924年法国才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基督教民主党[13](第60页),这种历史渊源使得两者间的联系一直保持到战后。甚至在基督教工会相对弱小的国家,二者也保持着联系。例如,在联邦德国尽管基督教民主党相对保守,它还是拥有一个叫“基督教民主派雇工社会委员会”[14](P.38)的劳工派别,而且还是该党内组织程度最高的团体。当然,二战后的各国基督教民主党已不再是教派党,他们更多地是从广泛利益角度来处理和基督教工会关系问题的。

虽然各国的基督教工会与基督教民主党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但除了经由非正式的会议,诸如天主教组织领导人会谈或基督教劳工运动国际联合会议进行接触之外,其国际组织IFCTU和各国基督教民主党之间并无正式的制度化联系。就这些会议本身而言,并没有重要意义,但的确提供了沟通、讨论的机会,IFCTU在欧洲联合过程中争取发言权的活动也的确得到了基督教民主党不同程度的支持。例如在联邦德国,尽管基督教民主党对于IFCTU试图鼓动建立基督教工会极为不满,但IFCTU在说服基督教民主党、尤其是阿登纳相信,应把IFCTU中天主教方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工作做得相当成功,因而,促使阿登纳考虑在煤钢共同体中照顾IFCTU的要求,甚至支持塞拉伦斯进入高级机构。就这一点来说,确实是大大超过了IFCTU在和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的协议中所要求的范 围。

IFCTU借助个人活动和同质政党的政治支持在欧洲机构中取得了一席之地,但它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机构中的地位并未最终明朗化。同时,在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内的基督教工会还是不得不对付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的竞争,后者认为基督教工会在联合咨询委员会中占据了过多的席位。不仅如此,从各方面来看,基督教工会在欧洲公共机构中事实上的贡献和影响力都还是极为有限的。欧洲劳工运动的分裂和竞争以及基督教工会本身缺乏广泛的代表性使得基督教工会在其活动中以走上层路线为主,缺少工人群众运动与之相呼应。这种状况使得IFCTU对欧洲政策决策机构难以形成重要的、直 接的政治影响力,尤其是其基本上被排除在有关外交和经济事务的部门之外。正因为如 此,对IFCTU而言,达成罗马条约的谈判过程似乎比其内容意义更加重大。可以说,与 欧洲地区的其他工会组织一样,基督教工会在塑造一体化欧洲的过程中仅仅扮演了一个边缘化参与者的角色。

收稿日期:2002-12-10

基督教对联篇2

[关键词]联邦德国;基督教联盟党;中国;建交

一、60年代末联邦德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1969年在联邦议会选举基督教是第一大党,获46.1%的选票和242个议席,而社民党获42.7%的选票和224个议席,自民党获5.8%的选票和30个议席。(1)但是社民党和自民党不久就组成了联合政府,基督教联盟党在联邦德国历史上第一次沦为在野党。随着执政党的更替,联邦德国的对外政策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1969年10月社民党主席勃兰特出任联邦德国总理,他一改阿登纳推行的“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路线,执行同苏联和解、民主德国接近、与东欧国家改善关系的“新东方政策”。在其上任后不久就表示,联邦德国原则上准备同所有有着和平合作愿望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就打破了联邦德国在此前一直奉行的“哈尔斯坦主义”,缓解了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中德关系改善的前景似乎变得乐观了。但是,“新东方政策”的主要着眼方向在苏联及东欧。整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1969年中苏在珍宝岛爆发了严重的武装冲突,更是加剧了紧张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勃兰特政府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考虑,选择了优先改善同苏联的关系,确定了“先苏后中”的外交政策顺序。他曾指出:“在中国与苏联之间的冲突演绎得越来越激烈时,联邦德国无论如何不能因同中国缓和关系而引起苏联对联邦德国的不满和猜疑,乃至打乱新东方政策的大棋局。”(2)

二、德国基督教联盟党积极促成中德建交的原因

首先,从国际环境来看: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趋于缓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但美国此次外交活动事先并未通知各个盟国,包括联邦德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对美国的“越顶外交”表示震惊,这也使一直追随其外交政策的德国基督教联盟党,适时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以积极姿态加入到改善两国的关系之中。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基督教联盟党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打“中国牌”的现实意义,认为“言语和气”,但事实上不退让的苏联是欧洲各国的主要威胁。(3)因此,他们意在利用中国对苏联进行牵制,进一步确保联邦德国的安全。1971年10月,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联邦德国当即表示支持,国内各党派都希望中国也可以支持联邦德国加合国,从而扩大国家的影响力。

其次,从国内政治的角度分析:1969年,德国基督教联盟党失去了执政地位,这一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外交政策的改变,使基督教联盟党赢得舆论支持,从而为该党重新执政寻找机会。在对华政策上,它一改以前的敌视态度,强调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要意义。1972年恰逢大选年,执政党为确保连任非常重视舆论的作用,施罗德的访华使舆论在对华政策上暂时倒向了基督教联盟党一方,这是政府所不能容忍的。因此,此时提出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确实会对执政党造成巨大压力,促使其改变对华策略,进而促成两国建交。

再次,从历史基础的角度看:基督教联盟党执政期间,联邦德国虽然没有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是,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阿登纳,为了给两国关系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没有同台湾建立任何外交关系。这一决策可谓明智,使1972年中德两国的建交谈判进行的比较顺利,加快了建交的步伐。

基督教联盟党的领袖审时度势,在改善两国关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基社盟主席施特劳斯在70年代改变对中国的敌视态度,放弃承认台湾的立场,积极促进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基民盟副主席施罗德更是打开了与中国交往的大门,为1972年联邦德国与中国顺利建交铺平了道路。

三、德国基督教联盟党促成中德建交的经过

处于在野地位的基督教联盟党对中国态度发生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对政府忽视同中国改善关系的不满,一再批评“新东方政策”。基督教联盟党主张以美、苏、中“大三角”和“多中心”世界为基础,在加强德美关系,维护大西洋联盟,优先推进欧洲一体化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对华关系,压苏联做出更大的让步。(4)随着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并且中美关系缓和的公开化,在野党要求改善与中国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勃兰特政府仍然畏惧苏联,对华政策比较消极。这时基督教联盟党则成为了实现中德关系正常化的催化剂。

在基督教联盟党内主张加强同中国关系的主要代表中,值得一提的有两位:一个是曾任基社盟主席的施特劳斯。另一位是担任基民盟副主席同时兼任联邦德国议会外交委员会主席的施罗德。施特劳斯在其出版的《挑战与应对》一书中曾谈到中国与联邦德国的某种利益的一致性。他说:“红色中国希望在苏联帝国主义于中欧的西部边境有一种潜在威胁,而我们则希望在苏联于亚洲的东部边境有一种较强的力量将苏联人牵制住,这样,我们与中国的利益就部分地、暂时地切合到了一起。”在中苏矛盾恶化后,他更是放弃了承认台湾的主张,建议政府应同中国接近,促进多中心主义世界政治的发展。施特劳斯还通过商人与中方人士接触,向中国驻外使馆表达了访华的意愿。而他也成为了在中国访问时第一位受到接见的联邦德国政治家。他的这份殊荣甚至使当时执政的社民党人愤愤不平。

然而,直接促成中国同联邦德国建交的关键人物是施罗德。他于1972年7月14日踏上了访问中国的旅程,由此也成为了联邦德国第一位访问中国的重要政治家。中方之所以选择施罗德,原因就在于他的双重身份。施罗德虽然是基民盟的副主席,但是他同时兼任政府的议会外交委员会主席。而促成施罗德访华还有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当时新华社驻波恩的记者王殊,后来他也成为中国驻联邦德国的大使。王殊最早是在1972年1月罗马尼亚大使举办的招待会上同施罗德相识的,他当时问及施罗德对两国关系的看法,随之应邀赴其办公室详谈,谈话间施罗德表示希望能去北京访问,以增进两国关系。王殊立即察觉到了这一关键信息,及时把情况上报国内。而中国看准时机,不久便以外交学会名义邀请施罗德访华,从而促成了中国与联邦德国高层官员的正式交往。

施罗德到达北京后,与外交学会会长乔冠华和外交部长进行了会谈,在访问期间他与中国达成协议,表示双方政府都有早日建交的愿望。中方则委托施罗德转告谢尔外长,欢迎他早日访华,尽快签署两国的建交公报。施罗德虽然表示,他是以超党派的精神同中国领导人会谈的,但是,作为基民盟的领袖,显然他在处理中国问题上抢在了政府的前面,为在野党树立了积极处理对华关系的形象。

施罗德回到国内后,对此次出访进行了积极的评价,并呼吁应尽快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他的出访也引起了联邦德国国内针对中国政策的讨论。虽然不乏反对之声,但是总的来说,舆论偏向于支持中德建交。最终政府决定与中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同年8月,外交部长谢尔接见了王殊,表示愿意与中国就建交问题举行谈判,中方对此积极回应。中国派王殊为代表与联邦德国代表史塔登进行谈判,由于两国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谈判进行的比较顺利。1972年10月11日,两国外长谢尔和姬鹏飞在北京正式签署了联合公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于1972年10月11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并在短期内互派大使。”(5)中国与联邦德国自此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由此可见,在两国建交过程中,基督教联盟党及其领导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注释:

(1)罗纳德・欧文著,吴章彬,韩瑞定,王宏周译.西欧基督教[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262页。

(2)潘琪昌著.百年中德关系[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第193页。

(3)袁玮蔓.从政党政治角度看1972年德中建交事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4)袁玮蔓.从政党政治角度看1972年德中建交事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5)梅兆荣.中德建交谈判回顾[J].德国研究,2002年第3期,第17卷。

参考文献:

[1]阿登纳著.阿登纳回忆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2]G.萨托利著,王明进译.政党与政党体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3]罗纳德・欧文著,吴章彬,韩瑞定,王宏周译.西欧基督教[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版。

[4]潘琪昌著.百年中德关系[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

[5]王殊著.五洲风云记[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版。

[6]顾俊礼.联邦德国政党体制的演变[J].德国研究,1989年第2期。

基督教对联篇3

一、国检政策依据

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2.年修订的《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3.《国家教委关于颁发<普及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暂行办法>的通知》(教基号);

4.《国家教育督导团关于加强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国教督号);

5.《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省级实现“两基”进行全面督导检查的意见》(教督号);

6.《关于印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实施办法及说明>(修订稿)的通知》(教厅号)。

二、国检一票否决指标

1.当年(年)小学、初中入学率、辍学率不达标;

2.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不达标;

3.教育经费投入未做到“三个增长”;

4.年以来有拖欠教师工资现象;

5.未及时消除D级危房;

6.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7.弄虚作假;

8.超大班额(65人以上)。

三、工作步骤

(一)整改阶段(年5月)。

1.召开局领导班子专题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全区教育系统“两基”迎国检工作。

2.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建立局领导联系学区、各职能科室对应联络政府相关部门和街道开展迎检工作制度。

3.召开教育系统“两基”迎国检工作会议,全面安排下一步教育系统迎国检及义务教育人口监测工作。

4.开展全区迎国检宣传工作。

(二)规范建档阶段(年5月)。

1.督促指导各职能部门、各街道、各学校,完成“两基”自查自评报告,完成“两基”表册填写工作,针对“两基”档案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2.以“两基”档案建设师示范校为模板,对辖区内中小学实施网上培训,完善规范“两基”档案建设工作。

3.召开“两基”自查工作会议,各科室、直属单位和学校(园)汇报“两基”工作自查及整改情况。

(三)督导检查阶段(年6月)。

1.根据区政府“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组织开展区级“两基”迎国检专项督查,对各职能部门、各街道、各学校(园)查漏补缺情况进行跟踪督办。

2.适时召开城关区“两基”迎国检督查情况通报会,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对工作不力、问题较大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3.对城关区南北两山及边远地区区属学校,省、市直属学校和街道、社区“两基”迎国检档案建设进行专项抽查。

4.接受省政府督导评估。

(四)接受国检阶段(年7月-8月)。

1.继续整改、完善档案。

2.制作教育专题片、教育成果展板,加强舆论宣传。

3.组织中小学填写“两基”国表、省表。

4.抓好各项指标的巩固和提高,做好接受“两基”国检的各项准备工作。

5.全面接受“两基”国检。

(五)总结、表彰奖励阶段(年10月-11月)。

对“两基”国检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召开“两基”迎国检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两基”迎国检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安排部署今后“两基”巩固提高工作。

四、任务职责分解

(一)建立与区属各部门和街道对应联系制度。

党委办公室负责联系区委办公室、区监察局;

行政办公室负责联系区政府办公室、城关公安分局;

人事科负责联系区编办、区人社局;

计财科负责联系区财政局、区统计局、区税务局;

基建科负责联系区发改局、区建设局、区国土局;

教育科负责联系区文化局、区体育局;

审计科负责联系区审计局;

团委负责联系团区委;

校外办负责联系区司法局、区妇联、区民宗局;

勤工办负责联系区安监局、区综治办;

保健站负责联系区卫生局、区残联;

成教办和督导室负责联系街道、社区。

(二)工作职责和任务分解。

为了保证“两基”国检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根据各科室和直属单位的工作职能,分解全区教育系统“两基”迎国检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分工合作,全力做好“两基”迎国检的各项工作。

1.行政办公室。

(1)为区政府“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教育系统迎检办公室正常工作提供保障,协调安排迎检人员、车辆等后勤工作。

(2)组织协调召开相关会议。

(3)负责审核把关“两基”工作的汇报材料(含领导讲话、工作总结、经验交流等),收集整理—年区政府,区教育局整体工作相关文书档案及资料。(6月底完成)

(4)协助“两基”迎国检办公室做好迎检的各项接待工作。

(5)协助联络和协调上级“两基”迎国检办公室安排的迎检工作。

(6)牵头组织“两基”迎国检工作简报。

2.党委办公室。

(1)负责协调沟通有关新闻媒体,协助“两基”迎国检办公室组织好宣传报道工作。

(2)负责校长队伍建设有关文件、办法,方案等资料汇编。(6月底完成)

(3)协助“两基”迎国检办公室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纪实、专题片制作等工作。(7月底完成)

3.督导室。

(1)承担区政府和教育系统“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指导全区各部门、各街道“两基”迎国检工作,建立健全城关区“两基”工作档案资料。负责起草“两基”迎国检工作简报、工作记事和各项汇报材料工作,牵头负责组织“两基”迎国检专题教育片制作和教育成果展板制作,负责联络和协调省、市政府“两基”迎国检办公室安排的迎检工作。提供两基工作运行经费预算。

(2)负责对全区“两基”迎国检工作的专项督导。

(3)负责制订城关区政府迎国检实施方案、区教育系统贯彻实施意见,提供相关的文件资料及材料。(4月底完成)

(4)会同有关部门收集、汇总数据、报表和有关资料,填报及国家教育督导团“两基”国检登记表及配套表册。(7月底完成)

(5)负责对年全市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行总结,起草自查报告;对照“两基”国检主要指标,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

(6)负责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摸底调查和街道、幼儿园档案工作的全程跟进、培训指导等工作。(5月底完成)

4.教育科。

(1)督促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开展自查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大班额,确保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等有关任务的达标。(5月底完成)

(2)牵头建立义务教育监测机构,申请经费,配备人员和设备,启动少年儿童基本信息建档入库工作。

(3)负责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规定,协调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女童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7月中旬完成)

(4)负责指导学校健全控辍保学各项制度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方面的“两基”档案资料整理及学籍管理工作。(6月底完成)

(5)负责全区幼儿园(含民办幼儿园)三年档案资料整理及表册填报工作。(5月底完成)

(6)负责指导学校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落实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标准。

(7)督促各学校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开齐课程。

(8)负责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的建设、管理和使用。

(9)做好对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配备、管理、维护和使用工作。

(10)负责提供全区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与管理的各类档案资料。(6月底完成)

(11)牵头组织学校制作反映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展板。(7月底完成)

5.基建科。

(1)会同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国土局、区建设局等部门组织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等教育项目和工程,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2)在年秋季开学前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需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8月底完成)

(3)负责提供年以来全区教育基础建设、学校布局调整、校安工程、校舍生均建筑面积等有关资料。(6月底完成)

6.计财科。

(1)会同区财政局、区地税局做好教育经费筹措、教育拨款、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工作;督促各县区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一个比例”拨付到位(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年分别达到18.50%,19.50%,20.00%,20.50%;-年达到20.50%以上)。教育费附加足额用于教育。(5月底完成)

(2)负责提供年以来全区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一个比例”、城市教育经费附加、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汇总报表及佐证档案材料。(6月底完成)

(3)负责教育经费的管理,督促指导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顺利运行,规范收费管理,确保学校无乱收费。

(4)负责提供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两免一补”、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现代远程教育等各种教育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6月底完成)

(5)负责督促指导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配备达标,管理规范,发挥效益,确保各功能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等房舍达标并做到专用,确保使用、实验、借阅登记符合要求。(7月底完成)

(6)督促指导各学校完善办学条件档案资料建设和学校财务档案建设。

(7)负责审核、汇总、统计全区中小学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音乐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等设施设备的现状。(5月底完成)

(8)负责提供全区办学条件等方面的文件资料、统计报表。(6月底完成)

7.人事科。

(1)负责对-年以来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总结,统计全区中小学教师编制和人员配备、学科教师情况。(5月底完成)

(2)负责排摸全区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及专业技术职务情况、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相符情况、学历合格率达标情况,确保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和教师继续教育等符合要求。(5月底完成)

(3)负责填报全区“两基”迎国检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表册、数据等工作。(6月底完成)

(4)负责做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审、岗位聘用和培养培训等相关工作,并采取切实措施,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推进区域内教师均衡配置。(7月底完成)

(5)提供年以来新补充教师名册、学历达标情况统计表。

(6)整理三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绩效工资方面的文件、方案、办法等档案资料。(6月底完成)

8.成教办。

(1)负责摸清全区青壮年文盲底数,掌握全区青壮年非文盲率及脱盲人员巩固率达标情况。(6月底完成)

(2)指导并检查各街道落实扫盲机构、师资、经费、场所情况及开展脱盲人员实用技术培训的情况,确保相关指标达到国检要求。

(3)负责扫盲工作各种档案、表册的审核、汇总,确保统计的规范和数据的真实。(7月中旬完成)

(4)负责撰写全区扫盲工作方面的单项自查报告。

9.审计科。

(1)会同区审计部门开展对学校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学校收费情况进行审计。

(2)协助区审计局提供三年的审计报告。(6月底完成)

10.教研室。

(1)负责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与实施工作。

(2)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学业务管理和教学改革,组织对学科教学的检查和质量评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提供三年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档案资料。(6月底完成)

11.教师进修学校。

(1)提供年以来全区教师、校长各类培训资料、表册、规划、计划、总结

(2)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资料。(6月底完成)

12.保健站。

(1)指导学校建立学校卫生室,配备校医或专(兼)职保健教师。

(2)指导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加强对中小学炊事人员的管理,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13.勤工办。

(1)督促指导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做好校园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教育化建设工作。

(2)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应急机制,确保不发生师生重大安全事故。

(3)加强对寄宿制学校校舍与设施安全、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

(4)督促指导全区建立规范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档案资料等,提供全区中小学安全工作方面的档案资料。(6月底完成)

基督教对联篇4

一、今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督政改善教育发展环境

2009年10月重庆市政府将对万州区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为落实责任,做好迎检工作,积极向区政府领导汇报,制定了迎检工作方案。根据区政府领导“落实责任,分层要求,强化督导”的意见,开好了三个会。一是积极筹办召开了全区迎接重庆市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动员会。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区政府召开的动员会,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在会议上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提出要求,将这项工作与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挂钩。二是召开了区教委中层干部会,对迎检指标、档案资料及工作时间等提出要求。三是召开了有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参加的万州区教育系统迎检动员会,会议对迎检的意义、目的、档案资料、工作程序、工作标准、职责等提出要求,明确了工作措施。会议后,对部分乡镇、学校的迎检工作进行了调研,为迎检工作奠定了基础。四是各片区结合迎检要求,开展片区迎检自查。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积极参加熊家等片区的自查工作。五是开展各乡镇和街道迎检工作的督导。督导室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和政府督学到学校和乡镇街道对迎检的档案资料及相关准备进行了指导检查。11月9-10日,我区接受了重庆市政府教育工作督导组的过程督导,得到较好的评价。

1 2 3 按照规划,对08年度的16个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教育工作开展督导评估。通过听政府汇报、抽查学校、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督导组对16个乡镇、街道本届政府的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的了解。督导组认为,多数镇乡、街道党政重视教育,尽力为教育创造良好环境,控辍保学措施有力,不断巩固“两基”成果,初步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成人教育初见成效。在督导评估的基础上,16个乡镇、街道分为 100-117分、90-99分、75-89分三个等级。

(二)督学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开展万州远郊农村17所小学督导评估。通过督导评估,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加强了校园文化和特色学校建设、强化尾端学生管理和小班教学,推进学区区域内均衡发展,积极推动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在这次督导评估中,还发现了如谷雨小学等一批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秀学校。

继续完成2008年初中综合督导评估,对初中督导评估进行总结,召开了表彰会。并对个别初中进行了回访,促进学校在督导评估的基础上完善改进,巩固督导评估成果。

(三)开学检查落实规范

认真做好春季和秋季的开学检查工作。对万州城乡58所中小学学校的开学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总体情况良好,开学工作正常,管理规范,校园整洁。开学多数学校有新举措,新思路。

(四)立体督导保障教育发展

1 2 3 推进片区教育督导工作。因为片区教育督导工作还处于新建时期,我们对部分片区工作开展较好的白羊片区、武陵片区、甘宁片区进行了调研,对其有益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如白羊教育督导片区,积极开展督政督学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在鱼泉中学召开了全区片区督导工作会,介绍白羊片区“服务产生需要,机构和人选决定权威,选准切入点才能打开局面,有效才能发展,人本就能凝聚”的片区督导工作经验,推动片区督导工作。

积极推广学校校级教育督导工作经验。对太安小学、甘宁小学、高峰初中、白羊中学等进行宣传。一是注重管理机制创新,继续探索校级教育督导的运行模式;二是突出教育质量、课堂教学、特色学校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小班教学、义务教育尾端学生管理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督导;三是加强对村小、完小的督导。

(五)其它工作

联系学校工作。本年度督导室联系周家坝街道、余家镇和后山镇辖区学校。按照教委要求,就安全稳定工作进行了电话联系,开展随机督导,开展地毯式的安全检查,积极推进联系片区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

圆满承办重庆市在我区召开的督导工作研讨会暨谕东北片区市政府督学会。

按照区人大常委会要求,为区人大常委会对区政府《义务教育法》执法进行检查做好服务工作,使执法检查圆满完成。

完成人大、政协的提案、议案两件。

基督教对联篇5

问:制定《办法》的背景是什么?

答:制定《办法》主要有如下背景:一是《教育督导条例》(简称《条例》)的必然要求。《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人民政府督导机构要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指派督学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经常性督导。同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进一步对建立督学责任区的设立原则和职能及责任督学的任务和工作要求。为贯彻落实《条例》有关规定及《意见》的精神,需要对责任督学经常性督导工作作出进一步规定,确保这项工作规范有效开展。

二是世界上教育督导制度较完善国家的普遍做法。英国、法国,一直实行责任督学制度。通过经常性或随访督导对规范本国学校的办学,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各地基本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责任督学经常性督导制度。目前,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县(市、区)建立了中小学校责任督学制度。湖南、重庆和山东潍坊已经在本地全面实行了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同时,各地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总结和提升各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使之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才能更好地指导各地有效开展工作。

问:制定《办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制定《办法》的重要意义有三点:一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明确要求,要继续坚持理论基础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等优良作风,改变过去所说的“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执行隔座山”的现状。在中小学校实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把对学校的监督、指导落实在工作的第一线,贴近了与学校、与教师、与学生、与家长等的联系,是教育督导工作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

二是加快转变教育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履行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必须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切实强化督导。《办法》的施行,有利于加强对学校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组织实施教育教学行为过程和结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提高了对学校督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加强对学校监督和指导的现实需要。我国基础教育面大量广,发展不平衡,学校之间差异较大。同时,学校管理不规范,未按国家规定开足开齐课程;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和学科成绩,忽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能力培养;安全卫生隐患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择校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热点难点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亟需加强对学校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在中小学校实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责任督学依照《教育督导条例》和《办法》对学校实施常态化、公开化监督指导,有利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坚持依法办学,切实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问:《办法》做了哪些主要规定?

答:《办法》共十二条,分别对中小学校挂牌督导的性质、责任督学的选聘配备、职责任务、工作要求、培训与考核以及工作条件保障和督导结果运用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问:《办法》对挂牌督导是如何界定的?

答:挂牌督导是指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区域内每一所中小学校设置责任督学,对学校进行经常性督导。根据区域内中小学校布局和在校生规模等情况,按1人负责5所左右学校的标准配备责任督学,兼顾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个学段(含直属学校)。县级教育督导部门应按统一规格制作标牌,标明责任督学的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和督导事项,在校门显著位置予以公布。

问:《办法》对责任督学的职责、任务和要求做了哪些规定?

答:一是明确了责任督学的基本职责和任务。责任督学有五项基本职责:对学校依法依规办学进行监督;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进行指导;受理、核实相关举报和投诉;发现问题并督促学校整改;向教育督导部门报告情况,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同时规定,责任督学有权对学校管理、招生收费、课程开设、教育教学、教师师德、学生学习和课业负担及学校安全卫生、校风、教风、学风等情况进行督导。

二是明确了责任督学的工作要求。责任督学对每所学校实施经常性督导每月不得少于1次。进校督导应出示督学证。进行经常性督导可采取随机听课、查阅资料、列席会议、座谈走访、问卷调查、校园巡视等方式。督导结束后,要填写督导记录,将督导结果当场向学校反馈,并及时向教育督导部门提交报告。发现危及师生安全的重大隐患,责任督学应及时督促学校和相关部门处理。对各种突发事件或重大事故,责任督学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了解并上报有关情况。同时要求,责任督学要依法督导,客观公正,廉洁自律。实行回避制度和定期交流制度。

问:《办法》对责任督学的聘任和考核做了哪些规定?

答:《教育督导条例》第七条规定了督学应具备的6个条件包括政治素质,政策水平,道德品行,基本学历,业务能力,身体条件等主要方面。《办法》规定责任督学也应符合这些基本条件,并由教育督导部门聘任,颁发督学证。责任督学主要从在职和退休的校长、教师、教研人员和行政人员中遴选,专兼结合。《办法》还规定教育督导部门要对责任督学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和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考核。并对责任督学考核结果做出了续聘和奖惩规定。

问:《办法》对有关部门和学校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为保证责任督学顺利有效开展工作,《办法》要求各地要为责任督学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专项经费。要开展督学培训,提高督学的能力和水平。教育督导部门要定期听取责任督学工作汇报,重视督导结果和责任督学建议,将其作为对学校综合评价、主要负责人考评问责的重要依据。在学校评优评先、干部任免、教师考核方面,要充分听取责任督学的意见。

为保证经常性督导工作的顺利实施,《办法》明确要求,学校必须接受责任督学的监督和指导,按要求提供情况,并进行整改。对不按要求接受督导和整改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

基督教对联篇6

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动员阶段工作总结 文章作者: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8月1日9:42 我县参加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共有22个基层党(工)委,362个党支部(含19个党总支),7746名党员。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认真借鉴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周密筹划,精心安排,扎实推进,学习阶段各项工作正在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有序进行。针对第二阶段面广量大,情况复杂的实际情况,为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组织,在摸实情上下气力 相对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来讲,第二批参学单位层次较多,党员成分复杂,为了做到全员覆盖,不留空档,确保质量,我们坚持早谋划、早安排,紧紧围绕“抓好。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党员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各自的学习重点,对机关党员突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行能力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理论的学习;对事业单位党员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的教育内容;对企业党员、流动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突出技能的学习,做到了学其所需、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形式突出多样性。县里投资近2万元,从新华书店购买了30套光盘,发放到基层党委和主管部门巡回播放;将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陈光书记在我县所做的形势报告、市委讲师团黄桂芳团长所做的经济发展形势报告、楚德留事迹报告刻制成300张光盘,在全县发放;统一安排县委党校教师做党性教育辅导报告。同时要求各单位根据县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方式,或集中学、或分散学、或雨天学、或休息日学,保证了学习时间,确保了学习质量。 三是学习方法突出灵活性。我们建立了结对帮学制度,实行党员领导干部与基层党员结对帮学,骨干党员与后进党员结对帮学,青年党员与老党员结对帮学,在家党员同外出党员结对帮学。同时,针对不同行业党员的特点,采取了领导干部带头学、普通党员自觉学、企业党员领着学、下岗党员帮着学、外出党员联系学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针对部分外出流动党员确实不能返回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流动党员中开展了“发一封信、邮一本书、送一本笔记本、寄一张邮票”活动,充分体现了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牵挂和关心,拉近了党员与党组织的距离。 四、多管齐下,在强化督导上出实招 为确保活动思想上不松懈、学习上不松劲、要求上高标准,我们切实加大了督导力度。建立健全了督导组督导、党委和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县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检查指导、县级领导干部建立联系点四位一体的督促、检查、指导体系。 督导组督导突出了三点:一是全面督导,县委从第一批开展活动的县直单位抽调29名科级干部,58名业务骨干,组成29个督导组,派驻22个基层党委,7个主管部门。二是分层次督导。县委派出的督导组除做好面上的工作外,都要建立1个联系点,总结出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同时,各基层党委和主管部门抽调621名干部,向所属308个支部派出了每组不少于2人的督导组。三是重点督导。对排查出来的停产、破产时间较长的44个企业,每个企业抽调由一名副科级干部带队的督导组,实行“一对一”对口督导。 党委和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动员大会、重要会议党委和主管部门要开到全体党员,全体党员集中学习每周不少于一次,各支部《实施方案》党委要把关,各支部的集中学习时间,党委和主管部门视其情况具体安排,党员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党委和主管部门在8月15日前普查一遍,统一考试由党委和主管部门具体实施。 活动办公室检查指导: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县纪委副书记和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副部长带队分组负责,对各先进性教育活动单位进行检查。7月17日至今,我们采取不打招呼,一竿子插到底的方法,先后两次对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进行了拉网式检查。检查自上而下,通过听汇报、和党员座谈、查看资料等形式,从8个方面对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单位党组织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对各党委和主管部门随机抽查了3个基层支部学习动员阶段的活动情况。 县级领导建立联系点:全县29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分口划片,建立联系点,每阶段按要求到联系点参加活动。 通过“四位一体”督导体系的建立,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督导网络,为县委全面掌握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基督教对联篇7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区委行风大会的会议精神,坚持“简便实效,公开公正,共同参与,力求长效”的原则和“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区属医院和机关的行风建设,扎实推行文明服务规范,全力优化全区就医环境环境,力争全面提升卫生系统的行风工作绩效和群众满意度、社会认可度。

二、建设内容

(一)加强教育,不断增强区属医院规范服务意识

通过联组[文秘站网-找文章,到文秘站网]学习、院长书记例会和专题会议等形式,大力宣传行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典型事例进行强化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区属医院的行风满意度,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征求意见,切实加强整改。

制定《开展“学习贯彻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防体系”教育实施计划》,并不断修订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计划》、《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制度》、《医德医风监督员工作制度》、《关于党风廉政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关于廉洁行医的若干规定》等具体制度、计划。加强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集中培训,为强化廉洁行医、文明服务等方面的规范打下基础。

在继续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基础上,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处、科两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民主评议制度,健全谈话制度和诫勉谈话制度,完善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个人收入申报、廉洁从政等制度,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

(二)纠建并举,着力提高区属医院行风工作绩效

1、建立行风督查领导小组和联系人网络

成立行风督查领导小组,由区卫生局党工委书记和局长共同担任组长,党政齐抓共管,共同承担第一责任,负总责。区卫生局主要相关职能科室领导任联络员,在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分条块定期对区属医院的行风建设进行联络、培训、督导,上下联动,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承担行风建设主要责任。务求联系人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2、成立基层单位行风督查队

参照纪检干部例行检查工作模式,建立基层单位行风督查队,各区属医院推选1名成员,分成若干小组,分区域每月对所有区属医院进行督导检查。督查形式可有听汇报、实地看、看材料、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具体的督查内容为:组织体系、道德教育、服务质量、病人评价、规章制度、就医环境、宣传氛围等。

每次督查后,由纠风办负责召开会议,汇总各单位督查情况,进行归纳整理,上报领导小组,按条线反馈到卫生局主要相关职能科室,由职能科室领导负责联络、召集、督促整改。

基督教对联篇8

一、科学引领作用——通过督导评估指标实现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引领

1、广泛征集研讨,实现思想统一和理论引领

20**年3月以来,我们在梳理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党建实验课题为主线展开了督导实施方案和督导评估指标的征集工作,分别通过党建研究室、党建协作组、党支部书记例会、党政干部联组交流、党员组织生活等渠道,广泛听取意见,期间共征集到关于修改指标体系方面的意见32条,经过上下反复修改,形成《普陀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督导指标体系》和党建工作督导的实施意见,研讨交流使全系统党政干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达成对开展党建工作督导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共识,帮助基层党组织全面梳理工作轨迹,重新认识新时期的党建工作,使大家将指标逐步内化为行动准则和工作指南。

2、细化指标内容,增强科学性、适切性和指导性

为进一步增强督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党建工作督导组不断细化指标内容,通过三级指标体系具体呈现督导内容,三级指标涉及基层党建工作的五大方面共56条指标,从督导的科学性和操作性以及对基层党建的适切性和指导性等原则出发设计指标内容,具体有: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党组织自身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党建特色与工作成效等,全面反映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从整体框架到具体内容,都具有较强地指导作用。实施督导过程中基层单位普遍反映:通过对党建工作督导的评估指标的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党建工作重点,研讨过程也是一次系统的党务知识培训,使大家进一步明晰了工作目标与工作方向。

3、围绕指标自查,突出督导工作的针对性

党建督导的工作流程要求基层单位党组织在接受督导前,针对督导评估指标进行党建工作的全面回顾,开展自我测评。自评自测环节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该单位的党建工作成效、不足与特色等,也为后面的督导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

二、促进水平提升——党建工作督导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1、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

我们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督导的综合功能,以提升基层单位党组织的地位作为督导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督导组成立大会、党建工作督导试点以及全系统推进大会,强化基层单位党政共同参与的意识,要求各单位不仅在支部委员、全体党员、党政班子中进行动员,还要求学校将党建工作督导作为学校阶段性工作重点来抓。我们在书记报告、专家答辩、个别访谈、口头反馈等环节,要求党政班子成员直接参与,通过氛围营造和多种督导形式的辅助,体现出较好的工作效果。如东新中学的校长是民盟成员,但他积极地投入督导工作,协同书记一起准备,认真投入每一环节。实践表明:党建工作督导有效地提升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地位。

2、帮助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我们聘请了市科教党委和市普教党建研究会等领导、专家适时参与指导,期间我们还充分整合本区一批有经验的专家具体主持开展党建工作督导,市区专家的有机结合是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为督导带来最佳的工作效果。我们以党建协作组为单位在全系统推进党建督导,为学校之间互动共进、经验的链接和辐射架构了有效的平台,使党建工作督导成为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党建工作督导更多针对学校党建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开展督和导,更侧重于指导。答辩环节让基层单位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在引领、互动和碰撞中产生思维的交融和理念的提升;在资料查阅和个别访谈环节,更是专家发现基层党建工作优势和不足的关键环节,通过督导帮助基层单位梳理总结工作轨迹的同时,更是帮助基层党组织提升工作理念、进行深入反思,进一步改善工作方法和提升工作水平。

3、及时挖掘党建工作亮点

我系统推进党建工作督导的同时,积极开展“一支部一特色”的创建工作,在督导工作中,专家们捕捉信息,科学梳理提炼,帮助基层挖掘党建工作特色和亮点,使特色与亮点显性化,督导组给予专门的工作建议与策略,为基层单位开展党建工作的创新指明方向。对曹杨二中的督导反馈提到希望学校坚持开展学生“马列协会”,并能够将此做细做特;对晋元中学反馈建议学校党组织以激发党员和教职工教育理想和教育激情为核心,在推进专业化队伍建设等方面作深入地思考。对甘泉外国语中学的督导反馈建议学校能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进一步健全干部自培机制。

三、权力制约监督——党建工作督导进一步加强了对基层党政干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1、改变党建工作的随意性和软约束性

通过党建工作督导,逐渐改变党建工作的随意性和软约束性,使基层单位能依据指标系统地开展党建工作,改善以往基层党组织凭借经验或主观意识开展工作的局面;也通过督导工作,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的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柔性督导进一步推动基层单位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2、加强“三重一大”制度的监督

基层单位党建工作督导已经成为对基层单位党政干部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有效途径和工作策略。尤其是通过对基层单位“三重一大”集体议事制度的落实情况实行监督,检查基层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情况,更好地检查基层单位落实“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的制度,进一步推动党政班子民主、规范决策,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特别是对校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等方面进行督和导,对基层单位的校务公开、教代会制度等执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督导,为发展普陀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现代学校制度的保证。

3、突出“双保证”“双落实”的检查

党建工作督导一方面检查党组织工作是否到位,是否发挥其政治核心地位和监督保证作用的情况的同时,另一方面检查校长是否支持党的工作,是否为党建工作提供资源保障,检查校长党的观念和党的意识。通过督导实现基层单位形成党政和谐、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完善评价机制——党建工作督导进一步完善了对党组织和干部培养考核的机制

1、引入系统评价党建工作的新方法,

新时期下党建工作督导引入了系统性和科学性较强的评价方式。党建工作督导突出对党组织全面工作的评估,坚持综合督导为主,专项督导为辅,围绕督导评估指标,全面开展督导工作,改变了以往基层党组织以活动代替党建工作或以行政工作取代党建的现状,帮助基层党组织确立“融入中心搞党建”的理念的同时,进一步突出党组织的中心工作。

2、完善干部职级评审的量化指标

在教育党工委的要求下,我们还将对基层党建工作督导的结果和评价意见作为党组织负责人认定评审校长(党支部书记)职级的重要参照指标,改变以往凭借总体印象或几次答辩决定职级结果的弊端,结合督导评估内容,进一步完善党支部书记职级评审的标准。

3、培育一批党建“领军人才”

在全系统推进党建工作督导的同时,我们将推出“星级党组织”的申报评选工作,使党建工作督导真正落到实处,使“星级党组织”的评选和党建督导有机结合,通过观摩示范、理论研究、专业引领、互动辐射等形式培育一批党建工作的“领军人才”。

五、有效实施调研——党建工作督导进一步加强了对学校其他工作的调研

1、多种督导形式为获取更多的信息提供保障

我们精心设计督导的工作流程,根据不同学校和实际推进效果,不断改进督导形式,从个别单位试点到面向全系统开放,目前采用了以协作组为主体“网格式”的推进形式。分段式督导过程中设置了工作报告、专家答辩、互动交流、资料查阅、师生访谈、师生问卷、社区走访等环节,从而获取了较多的有效信息。

2、为学校调研提供有效补充

督导涉及到学校多方面的工作,与广大师生的交流机会也较多,工作中除了能反映出学校党建工作情况以外,也是学校其他工作调研的有效补充。前一阶段工作,我们对教育系统内党政干部的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为党工委制定完成“十一五”干部培养实施方案奠定了基础;我们还关注师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如:有偿家教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等,为教育局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智囊参谋服务。

基督教对联篇9

组织学习看齐基准。党组班子及班子成员按照赵正永“要向中央基准看齐”的要求,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平台,认真学习、封闭学习,收看有关专题影片,按要求参加全市县级领导轮训班,积极参加了县委专题辅导培训和主题教育活动,进行深入自学,通过学习触及灵魂,清除杂念,坚定信念,自觉为民履职尽责。

征求意见立知立改。党组班子和班子成员结合人大视察调研工作和各种会议,广泛走访人大代表和群众,征求意见,倾听民声,收集民意,召开镇人大主席座谈会面对面征求意见,力求把问题找准、找深、找透。目前已收集意见建议10条,其中作风方面的意见2条,人大工作方面的建议8条,现已有5条整改落实到位,其他意见建议正在整改之中。

加强监督破解难题。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围绕群众关切的电力、住房、环保、文化广电、道路交通和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等问题和热点,选定监督议题,加大监督力度,及时公开监督内容、审议意见、监督结果。在开展的电力工作视察中,广泛听取意见,认真调研审议,着力监督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电力服务质量和效率低、收费不规范不透明、监管体制和职能缺位等突出问题;听取和审议县法院审判工作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批准2014年县本级财政预算分配方案,突出公正司法、为民理财,严格预算监督,真正使人大监督与群众心声相呼应,以监督工作实绩检验活动成效,取信于民。

基督教对联篇10

一、全面调查摸底,掌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情况

我镇在进行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整改提高阶段的同时,认真核查摸清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人数,特别是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数,按照六种类型标准全面剖析各村党支部组织建设情况;摸清了党员的思想和生产、生活状况及存在的实际困难,并建立特困党员台帐,为顺利启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试点村先行,及时总结经验指导其余村支部工作

根据上级要求,并为我镇更好地进行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我镇启动上寮村支部为试点,提前进行先进性教育活动。镇党委成立了专门的督导组,指导该村的各项工作,该村积极响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迅速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县委常委黄正前也积极参加该村的各项活动,并对实际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县委督导组经常进驻该村进行督查指导。该村的各项“规定动作”到位,“自选动作”不乏特色。目前,该村已基本完成了分析评议阶段,正准备转入第三阶段。在对该村指导工作时,我镇认真查找问题,如怎样调动广大党员参学积极性,如何利用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并认真解决实际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对其余党支部的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迅速落实,认真做好动员部署

按照上级要求,紧密结合实际,我镇制定了全镇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和学习动员阶段的实施方案,成立活动领导班子和驻各村督导组,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制实施方案,并于20*年12月9日召开了由县委督导组成员、镇党委领导、各村支部委员、各村联系领导和镇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成员参加的动员大会,对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各村也按照要求,制定适应本村实际的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并于12月15日前召开了全体党员参加的动员大会,及时将读本发放到每个党员手中,迅速启动了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

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针对参加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党员特点,镇党委和各村展开积极宣传攻势,发放了致农村党员的公开信,各村均书写永久性标语2条以上,并制作了宣传栏,张贴了宣传标语,悬挂了横幅,以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各村明确了1名宣传员,宣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宣传党员和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始终保持强大的宣传声势和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五、加强领导,加大对各村活动的督导指导

镇、村两级集中精力抓好学习动员阶段的工作,强化领导责任制、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督查制度和群众监督评价制度。县级联系领导、镇级领导经常到联系点参加活动,通过上党课、检查资料等方式加强具体指导,并帮助联系村解决实际困难。同时镇党委加强了对各村的督导工作,成立专门的驻村督导组,各督导组经常性下村指导学习动员阶段工作,切实加强了督查指导,并定期向镇党委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确保了工作不走过场。

六、坚持边学边改,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各村支部按照各自制定的实施方案、学习计划,一步一步紧抓学习。大部分村支部认真组织学习了《读本》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上级要求,坚持边学边改,紧密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有书写能力的党员均撰写了学习心得,深化了学习效果。同时联系党员实际,自下而上,由下到下,反复讨论,概括提炼出符合农村实际的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如**村提炼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工作中讲方法、求实效;遵纪守法、不、不买码、不打架”等五项具体的、符合该村实际的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