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对联十篇

时间:2023-03-30 16:56:08

生意对联

生意对联篇1

上联: 生意兴隆年年旺

下联: 财源广进天天发

上联: 万里鹏程随心起

下联: 新年鸿运顺意来

上联: 新年顺景开鸿运

下联: 佳岁平安发大财

上联: 迎新春事事如意

下联: 接鸿福步步登高

上联: 新春大吉行鸿运

下联: 佳岁平安照福星

上联: 新春好运人财旺

下联: 佳岁平安福满堂

上联: 福门鸿运连年盛

下联: 宝地财源逐日增

上联: 发大财一帆风顺

下联: 走鸿运心想事成

上联: 福伴鸿运蒸蒸上

下联: 财随春雨滚滚来

上联: 四海财源聚宝地

下联: 九洲鸿运进门庭

上联: 步步登高财源进

下联: 岁岁平安鸿运来

上联: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 万事如意岁岁发

上联: 恭喜发财迎新岁

下联: 长年好运金利来

上联: 出外顺景财就手

下联: 居家欢乐事从心

上联: 欢天喜地过大年

下联: 如意吉祥迎新春

上联: 出入贵人相照应

下联: 财运亨通好前程

上联: 好运迎进八方宝

下联: 新春送来四季福

上联: 财来运转家昌盛

下联: 心想事成万事兴

上联: 吉星高照全家福

下联: 鸿运当头万事通

上联: 步步登高走鸿运

下联: 岁岁平安发大财

上联: 鹏程万里兴骏业

下联: 鸿运千秋绘锦图

上联: 春风得意年年好

下联: 前程似锦步步高

上联: 一帆风顺全家福

下联: 万事如意满堂春

上联: 泰运鸿开兴隆宅

下联: 财源广进昌盛家

上联: 万事顺心成大业

下联: 春风得意展鸿图

上联: 吉祥好运家兴旺

下联: 富贵平安福满堂

上联: 张灯结彩迎新岁

下联: 欢天喜地庆佳节

上联: 好运长行添百福

下联: 欢乐满堂庆平安

上联: 求财顺景方方利

下联: 出入平安事事成

上联: 喜居宝地千年旺

下联: 福照家门万事兴

上联: 福临宝地千秋盛

下联: 财进家门万事兴

上联: 万事如意满门财

下联: 四季平安全家欢

上联: 生意兴隆年年旺

下联: 财源广进天天发

上联: 万里鹏程随心起

下联: 新年鸿运顺意来

上联: 新年顺景开鸿运

下联: 佳岁平安发大财

上联: 迎新春事事如意

下联: 接鸿福步步登高

上联: 新春大吉行鸿运

下联: 佳岁平安照福星

上联: 新春好运人财旺

下联: 佳岁平安福满堂

上联: 福门鸿运连年盛

下联: 宝地财源逐日增

上联: 发大财一帆风顺

下联: 走鸿运心想事成

上联: 福伴鸿运蒸蒸上

下联: 财随春雨滚滚来

上联: 四海财源聚宝地

下联: 九洲鸿运进门庭

上联: 步步登高财源进

下联: 岁岁平安鸿运来

上联: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 万事如意岁岁发

上联:一团和气

下联:四面春风

上联:一尘不染

下联:众客无欺

上联:文明待客

下联:礼貌经商

上联:万民便利

下联:百货畅通

上联:四方来宝

下联:八路进财

上联:十分春意

下联:满店热情

上联:任挑任选

下联:无假无欺

上联:门迎喜气

下联:店满春风

上联:琳琅满目

下联:买卖称心

上联:货源恒足

下联:生意长春

上联:汇川纳海

下联:聚福生财

上联:鸿图大展

下联:事业有成

上联:公平有德

下联:和气致祥

上联:公平事业

下联:利益文章

上联:福高德载

下联:源远流长

上联:丰财阜货

下联:裕国富民

上联:春风满面

下联:顾客盈门

上联:昌明德载

下联:价实货真

上联:财源茂盛

下联:生意兴隆

上联:盈余得利

下联:丰富多财

上联:信誉通交易

下联:公平作往来

上联:生意如春意

下联:财源似水源

上联:商标昭信用

下联:服务竞文明

上联:开业逢盛世

下联:发财在今朝

上联:经商诚作本

下联:待客暖如春

上联:集贸财源茂

下联:市场生意长

上联:货需真处买

下联:价唯九州廉

上联:货好人常美

下联:心公客必来

上联:厚生资利用

下联:和众兆丰财

上联:给群众方便

下联:当顾客参谋

上联:富自勤中得

下联:誉从信里来

上联:多想生财道

下联:广开致富门

上联:财源通四海

下联:客路达三江

上联:只店分毫不短

下联:经商老少无欺

上联:远悦近来客乐

下联:价廉物美财丰

上联:树信树诚待客

下联:互惠互得经商

上联:商品行销对路

下联:物资供应所需

上联:入店皆为上客

下联:进门胜似亲人

上联:乐滋滋为四化

下联:笑盈盈迎顾客

上联:交以道接以礼

下联:近者悦远者来

上联:讲求做事道德

下联:注重经商文明

上联:讲究商业道德

下联:注重精神文明

上联:货物琳琅满目

下联:店堂顾客盈门

上联:活跃城乡贸易

下联:沟通物品流通

上联:荟萃东西上品

下联:纷呈南北精华

上联:畅销全球上品

下联:诚待举世佳宾

上联:百货商店使群众百般方便

下联:一次交易给顾客一份喜欢

上联:薄利多销价廉物美家家乐

下联:优质耐用近悦远来步步高

上联:出出进进笑颜开人人满意

下联:挑挑选选花色全件件称心

上联:春满柜台台内台外心灵美

下联:货盈橱架架上架下花色新

上联:春满柜台万紫千红迎客到

下联:货盈橱架五光十色任君挑

上联:店面朝阳喜迎顾客添新貌

下联:货橱醒目乐跟春*比丰姿

上联:发展生产城乡面貌方改变

下联:搞活经济市场渠道自疏通

上联:服务人民南北货任君挑选

下联:支援生产城乡情由我沟通

上联:公平买卖三尺柜台连四海

下联:文明经商一颗红心系万家

上联:管理岂无方贵在精兵简政

下联:经营原有术宜于薄利多销

上联:柜台春满十色五光连四化

下联:橱架货盈千红万紫暖千家

上联:互惠互利文明经商迎万客

下联:树诚树信公平交易通八方

上联:恢复老招牌保持优良传统

下联:装修新铺面欢迎顾客光临

上联:货好誉千家不愧诚中取利

下联:楼高盈百尺长从微处便民

上联:货济急时须有备果然无患

下联:诚为聚财道积少自可成多

上联:进进出出笑颜开人人满意

下联:挑挑拣拣花色美件件称心

上联:精美齐全销春夏秋冬之货

下联:热情周到迎东西南北之人

上联:礼貌经商摆满柜台千种货

下联:文明待客献呈民众万般情

上联:礼貌经商柜台内外添春*

下联:文明待客城乡上下喜开怀

上联:礼貌经商贸易繁荣生意好

下联:文明待客买卖公道作风新

上联:买进卖出关系万户千家事

下联:迎来送往接待三江四海人

上联:门路多东南西北头头是道

下联:经营活春夏秋冬季季丰收

上联:三尺柜台满面春风笑相待

下联:八方顾客一腔喜悦盼重逢

上联:设点摆摊甘为个体经营户

下联:走街串巷长做居民贴心人

上联:时间是金钱分分不可错过

下联:信息为至宝处处必须灵通

上联:时时给群众方便千挑不厌

下联:处处务顾客参谋百问无烦

上联:文明经商门庭若市春满店

下联:礼貌待客宾至如家暖人心

上联:无假货百城万店最信一店

下联:有真心四海五洲深谢九州

上联:物美价廉顾客盈门生意好

下联:熙来攘往春光满店成交多

上联:学习先进货真价实态度好

下联:服务人民质优量够尺码足

上联:以平和态度待人人人满意

下联:按经济规律办事事事称心

上联:营业有方奇货满堂生意好

下联:热情周到嘉宾盈店买卖活

上联:有略有谋重经营诚招四海

下联:双增双节添效益财涌八方

上联:重信誉生财有道财源茂盛

下联:守法纪货真价实买卖兴隆

上联:放眼神州四化前程无限美好

下联:立身本业三尺柜台大有作为

上联:服务争雄新全活巧物色独具

下联:灵通取胜中外古今运筹皆然

上联:购来各种物资满足人民需要

下联:端正经营态度改进服务作风

上联:建设展宏图创出神州新局面

下联:贸易拓广路迎来大地好春光

上联:企业自主人人图强日日兴旺

下联:政策落实个个尽力处处繁荣

上联:三尺柜台经营九洲四海商品

下联:十里橱窗招揽六路八方顾客

生意对联篇2

上联:大力发展城乡集市贸易

下联: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上联:坚持改革拓宽四海集市

下联:继续开放招徕五洲客商

上联:斤两足尺寸够作风正派

下联:花色多品种全生意兴隆

上联:尽善尽美礼遇八方贵客

下联:至诚至信亲和四海高朋

上联:经营有道不在店大店小

下联:礼貌待人何分年少年高

上联:经营有道货备五湖四海

下联:服务周全心怀万户千家

上联:挑挑选选件件称心如意

下联:看看比比样样讨各喜欢

上联:外行变内行行行呈异彩

下联:后浪追前浪浪浪有奇峰

上联:行商北达南通百端如意

下联:坐贾东成西就万事称心

上联:眼观六路分析市场变化

下联:耳听八方了解群众要求

上联:展出成千产品任挑任选

下联:销售上万货物无假无欺

上联:做生意站柜台手勤脚快

下联:答客人应门市面笑心诚

上联:苦心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下联:热情服务建设精神文明

上联:扩大自主权打通富裕路

下联:实行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上联:供应畅通连接五湖四海

下联:经销兴旺温暖万户千家

上联:管理有方遍地欣看广厦

下联:经营得法通天巧架长虹

上联:柜台三尺情暖千家万户

下联:商店一间心连四海五湖

上联:货架上下朵朵红梅争艳

下联:柜台内外张张笑脸迎春

上联:货真价实领先国际时尚

下联:品贵人和翱游当代商潮

上联:美酒佳肴但愿诸君皆健

下联:迎来送往何妨吾辈独忙

上联:门前大道通八方利路也

下联:店后小溪纳四面财源哉

上联:品种齐全销春夏秋冬货

生意对联篇3

上联:真诚服务春夏秋冬勤备置;

下联:质优价廉东南西北此处佳。

上联:展鸿图得心应手;

下联:创大业马到成功。

上联:新居落成生意兴隆通四海;

下联:小楼建就财源广进达三江。

上联:物华天宝万事如意;

下联:人杰地灵百业兴旺。

上联:伟业宏开财星高照生意旺;

下联:鸿图大展贵客常临利路广。

上联:生意兴隆通四海;

下联:财源茂盛达三江。

上联:生意兴东南西北进宝;

下联:鸿运开春夏秋冬发财。

上联:生意红火腾腾起;

下联:财运亨通步步高。

上联:门迎福路有鸿福;

下联:店有财神发大财。

上联:落坐起身悉听尊便只为常来常往;

下联:雁过留名全凭赏脸求得高朋满堂。

上联:龙脉涌清泉茶味芬芳招睐远方贵客;

下联:门风居绿圃菜式鲜美迎来近地嘉宾。

上联:虎啸龙吟展宏图;

下联:盘马弯弓创新功。

上联:鸿图大展生意兴隆通四海;

下联:伟业宏开财源广进达三江。

上联:宏伟大业平地起;

下联:无限商机乘风来。

生意对联篇4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 主流意识形态 对策研究

0 引言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国家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视。从中发〔2004〕16 号文件到教思政z2013{3号文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对于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工作关注的重点。它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事关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人才工程,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稳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在高校的指导地位。

1 互联网的虚拟性对大学生主流意识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住房、腐败、贫富差距、就业、诚信等问题集中爆发,社会上不满情绪逐渐增多,而大学生则处于社会思潮的前沿阵地,容易对社会现实不满,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质疑。新媒体的虚拟性为他们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得以肆意发泄提供了途径。甚至利用新媒体的虚拟性,大肆传播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不利言论,从而对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深刻的冲击 。同时, 新媒体的虚拟性可以为大学生隐匿身份带来便利, 部分大学生心存侥幸, 使其对自己的道德约束能力降低。一些人利用新媒体将社会中存在的腐败等不良现象通过网络的高效得以传播,使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逆反性,加剧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不良的状况,对大学生价值观、

2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探索

面对网络模式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如果还是传统模式教育模式是不行的,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既坚持传统,又有创新才符合新时期大学的意识形态现状,才能找到解决途径与方法。

2.1 坚定不移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大学生意识形态中不断巩固,这是当代中国的国情所决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探索新的改革途径,尝试新的实践方法;其次,大学校园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神,依托广播、电视、多媒体、网络等传播媒体,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模式建设校园文化;除了途径上的拓展,另外,还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法进行全面创新,组织一些素质拓展、社会实践、有奖问答、师生擂台等有兴趣、有奖励、参与面广的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兴趣,寓教于学。

2.2 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模式创新

互联网的大时代环境下,必须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

首先,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主阵地的作用。思政课堂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在课程设置上贯穿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课程的启发和引导来增强大学生对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提高大学生价值判断和分析能力。

其次,进行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创新。任何好的教育成果都要有一个良好的载体才能显示其作用,在网络化趋势下,综合运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影视、多媒体、网络等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开展一些寓教于乐、寓教于赛的娱乐性、竞争性的活动,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感染力、吸引力。

最后,充分利用高校辅导员的思想引领、导师作用、朋辈心理。大学校园中,最了解学生,最接近学生、最直接管理学生的就是辅导员群体。随着高校越来越严格的辅导员队伍筛选机制,辅导员队伍素质也是整体提高,他们担负着大学生思想培养、素质提高、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多方面与大学生休戚相关的组织培养与领导,所以,搞好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教育,必须首先要搞好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意识形态教育,搞好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让辅导员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教育的第一线主干力量。

对于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不是一时一日之功,更不是单靠某个部门就能实施和完结,需要国家、社会、高校、老师、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出健康、向上和有着中国特色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1]邹庆华,吴振江,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8

[2]郭莉萍,潘伊辉,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4

[3]张晶,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思政研究,2015.3

生意对联篇5

一、插讲故事,讲出对联的趣味

在课堂上,如果能穿插些有趣的对联故事,寓对联教育于故事情节当中,或作为导语,或作为背景资料呈现,就能让孩子们在感受对联趣味的同时,对对联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如学习第七册《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中的回文联,在导入环节,我就讲了“‘斗鸡山上山鸡斗’对‘龙隐岩中岩隐龙’和‘我爱邻居邻爱我’对‘鱼傍水活水傍鱼’”这两个对联故事。第一个对联故事讲的是晚唐时期,赵观文由书童陪着,去游览盘龙洞,发现洞顶有一条一丈有余的巨大钟乳石垂下来,不停地滴着水,于是他就吟诗作对,当中闹出了很多笑话;第二个故事讲的是湛江德邻里之间友好关系,鱼水深情的故事。由于这两个故事富有趣味,情节生动,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当我讲完,他们还意犹未尽,不知不觉中,他们不仅对回文联有初步的了解,还激发了他们学习对联的热情。

二、想象画面,想出对联的意境

对联结构虽小,但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教学时,教参虽说大体理解对联大意即可,可由于对联所描绘的人、景、物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很难从字面去理解大意,更谈不上体会对联的意境了。每每学生学习对联都是囫囵吞枣,读通会背就了事。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画面的描绘,让学生走进对联,感受对联的意境,为对联的背诵、创作打下厚实的基础。如第七册《语文园地五》“日积月累”中的四副名胜古迹联,很多学生都能找出对联中提到的景物,但是景物与景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对联中那些凝练又带有美好意境的词语学生光是靠多读似乎并不能完全解读出其中的意思来。因此,教学中,我这样处理:先是出示与四副对联相关的名胜古迹:北京颐和园月波楼、四川青城山真武殿、山东济南大明湖、江苏苏州沧浪亭的资料,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出示对联描述的相关景物的图片。在教学“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这副对联时,我就出示了能反映“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的图片,问学生什么是半帘,花影为何在半帘之上,月笼纱又是怎么一回事?学生说出最浅层的理解后,我就让学生想象,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一条弯弯的小路穿过幽静的竹林,月光如水,洒遍了整个竹林,多美啊!有的说,竹丛的影子被月光投射下来,印在小路上,像是铺满了或浓或淡的云;有的说,入夜后,帘纱半卷,月光如泻,四周好像罩上一层薄纱,各种花木的影子印在窗帘上,深深浅浅的,很是好看……就这样,让学生对画面展开想象,学生有了对画面的感知,对联的意境就展露无遗,理解对联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尝试创作,创出对联的精粹

在对联的学习中,学生并不仅仅局限于会读、会背、会想象,他们更想试着自己写对联。因此,当学生能欣赏对联的时候,学生对对联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此时就应让他们牛刀小试了。教学生进行对联创作,一定要遵循从扶到放,从易到难的原则。

首先,引导学生填补对联的关键词。如清风拂面暖,细雨( )花柔,有的学生说填“洒”,有的学生说填“浇”,我就引导他们进行想象:细雨是什么样子的?打在身上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就说填“浇”和“洒”都不够恰当,有的学生马上想出了“润”。接着,我让学生进行填补一个词的练习:如,千朵莲花三尺水,( )明月半亭风;植树造林绿大地,( )种草美人间。这样的训练,让学生知道在进行对联创作时,不是随意填写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其次让学生填写下联。如,冬去山明水秀, 。我先让学生进行词语的划分:冬/去/山明水秀/,再试着让学生一个一个词地对,很快学生就知道:冬对春,去对来,山明水秀对春暖花开。

生意对联篇6

〔关键词〕互联网世界;大学生;公民意识;暨南大学

〔中图分类号〕D4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87-(2014)02-0064-06

一、调查背景:对互联网大学生群体分层抽样进行思想调查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需要“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91亿。〔2〕统计显示大学生是网民的主体力量。大学生在互联网世界的思想和行为对营造健康有序的虚拟空间有着较强的影响作用。要把握大学生在互联网世界的言行变化,需要对其公民意识的表现展开实证性调查研究。2012年4-5月,课题组对暨南大学的大学生群体分层抽样进行问卷及个体访谈形式调查,其中群体问卷共计发放350份,有效问卷341份,回收率为97.4%,调查数据录入SPSS17软件统计,结合个体访谈情况开展研究。

二、调查内容: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具体调查 所谓公民意识主要是指公民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对自身地位及其相应权利和义务等问题的思想意识。调查内容涉及四个部分:互联网世界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等。

(一)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强调主体在理性和情感上的积极主动作用。大学生需要牢固树立自身在互联网世界中的主体意识,才能在其中发挥更大价值,促进社会发展。

77.7%的大学生“很喜欢”或“喜欢”建立在当代网络技术基础上的虚拟世界,充分表现了作为年轻人代表的大学生与互联网世界之间的密切联系。有被调查的大学生表示,互联网开阔了自己视野,“千奇百怪,充满惊喜”,提供了大量信息。83.8%的被调查大学生赞同互联网世界的“真实与虚拟相互交融”,也就是说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由此看出,大学生群体对于互联网世界体会深刻,也更多的觉察到两者的联系与区别。84.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互联网世界中是“旁观者”、“游戏者”或“说不清”,也就是说大学生对于自身在互联网世界中的地位认识不清,难以切实体会到自己的虚拟实践活动对于互联网世界的价值功能。

大学生在互联网世界中的社会关系主要分成两大方面,一方面仍然是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是在互联网世界中通过技术中介结交的有共同语言的朋友,其中现实社会的人际比例远高过网友。有被调查者表示,网络交往对象彼此都认识,信息相对对称,利益损失的概率相对较小。在虚拟社会关系中,14.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积极发言者”,34%的大学生认为是“被动聆听者”,10.4%的大学生认为是“冷眼批判者”,还有41.1%的大学生“说不清”在互联网世界的状态。总体上来说,由于虚拟交往方式的改变,大多数大学生处理虚拟社会关系时处于被动交往状态。进一步调查发现,16.1%的大学生认为互联网世界中人们的表现是“真实本性的流露”,7.6%的大学生认为人们在虚拟交往中有更重的心理防范,61.3%的大学生则提出主要依赖于虚拟空间的状态而决定。由此可见,多数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在不断增长,能够辩证地对待互联网世界中的虚拟交往状态。71%的大学生提出互联网世界“大大增强”或“增强”了作为个体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而且其特色体现出变化、互动和超越,所以为大学生的虚拟发展提供了不同空间。

大学生在互联网世界中有多重实践活动,其依次排序是:社会交往、资料搜集、获取信息、娱乐游戏、博客空间、论坛及其它。91.5%的大学生意识到互联网世界的变化趋势将会不可阻挡,而当被提问到互联网世界中的自己表现时,68.9%的大学生“很有自信”或“比较自信”参加未来互联网世界中的交往实践活动,显示出较高的互联网世界适应性。

(二)权利意识

权利意识是自启蒙运动以来,人的理性彰显的结果。权利意识对于互联网世界中平等交往关系的确立、有序社会秩序的形成、蓬勃内生活力的迸发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88.7%的大学生同意互联网世界中自身权利的独立性,60.9%的大学生选择自己在互联网世界中经历过侵害权利的事件。那么,大学生认为应该怎么维权呢?83%的大学生提出坚决捍卫互联网世界中的公民权利。可是,在随后的调查中,75.1%的大学生对于维护自己在虚拟空间中的权利途径不明确。也就是说,大学生在互联网世界中对于权利的存在基本持肯定态度,然而多数大学生对于在虚拟世界中的权利实现路径懵懂无知。

人权与生俱来,那么人在互联网世界中有人权吗? 81.6%的大学生认同“人在互联网世界中有尊严”。大部分人认为,人在互联网世界的虚拟生存状态迥异于现实世界,然而人的主体交往实践活动仍然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否则社会交往的前提条件将遭到破坏。互联网世界大学生重视的权利顺序为:人身权(78.9%)、社会权(69.3%)、财产权(68.5%)、政治权(57.1%)等。但是,与此不同的是他们在互联网世界能够行使的权利依次为:隐私权(56.1%)、活动权(44.2%)、交易权(37.3%)、参与权(7.8%)等。49%的大学生认为互联网世界中不同国家之间的公民权利“不相同”,27.3%的大学生认为“相同”,22%的大学生“说不清”。体现出相当部分大学生不能了解互联网世界中公民权利的真实情况,对公民与国家在互联网世界中的关系认识不清。

在对互联网世界治理的调研中,24.6%的大学生选择实名制管理“侵犯个人隐私”,63.6%的大学生则“视情况”判断,10.6%的人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也就是说,实名制的互联网管理能够得到多数大学生理性上的支持,关键是要把握好尺度。进一步调查发现,82.8%的大学生提出,互联网世界的法律不能因循现实法律,因为其存在的社会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革,需要从虚拟空间的特性出发寻找合适的法制形式,促进社会发展。

(三)参与意识

参与意识是互联网世界中公民的思想和行为能够在现实社会得以实现的关键。大学生政治社会活动参与意识的高低能够反映其对于社会制度的信心指数和心理状态。

86.3%的大学生选择互联网世界中的政治社会事件“当然”或“有时”关联自身,6.7%的大学生选择毫不相干,体现出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化意识充分发育,能够从社会化角度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存在关系。84.8%的大学生对国内外时事动态有所关注,习惯性用时事变化来分析社会变迁。另外,8.4%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会通过国外网站来认识社会。进一步调查发现,常常在互联网世界中主持论坛或讨论的大学生只有5.6%,33.1%的学生“偶尔”会这样做,59.8%的大学生“从不”开展如此活动,也就是说,在互联网世界中能够发起议题,引导舆论的“意见领袖”大学生不多,绝大多数在参与活动上是消极的状态。

信息的来源决定信息的立场,不同的信息立场会对信息资源做出不同的阐释。37.7%的大学生的新闻来源主要是“搜狐、网易、新浪等门户网站”,34.1%的大学生选择“微博、QQ等聊天工具”,8.4%的大学生选择“新华网、人民网等新闻网站”,9.6%的人选择“社区论坛”等。65.2%的大学生在虚拟空间中始终抱有“半信半疑”的态度接受信息,18.4%的大学生对主流媒体持信任态度,5.7%表示相信“公众人物的言论”,3.5%相信“熟悉人士看法”,2.2%相信“政府官员的发言”。显而易见,多数大学生对互联网世界中的信息有客观理性的分析态度,因为他们认为“互联网世界信息量太大,鱼龙混珠,没有门槛”。虽然也有大学生表示,政府主办的新闻信息网站权威性相对较高,但互联网世界中政府官员的公信力尚待提高。

大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其在互联网世界中的多样化话题参与程度不一,排在前3位的是社会热点、时事新闻和校园事件,反映大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度较高。互联网世界中的群体聚集状态是加入网络组织,除11.9%的大学生表示“从不参加”外,不同的大学生会参与政治(13.3%)、经济(11.8%)、学术(26%)、娱乐(37%)等不同类型的网络组织来开展虚拟活动,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从参与比例来看,大学生选择“娱乐空间”的活动大大超过其它类型的网络组织。

在调查大学生对政府行为关注度上,69.7%的大学生选择自己“经常”或“偶尔”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关心政府行为,但选择“经常”的人仅占6.5%,可见大学生对政府行为的关注度尚待提升。60.6%的大学生选择“从不”通过网络与政府部门联系,36.2%的人选择“偶尔”,仅有2.4%选择“经常”。也就是说,网络成为大学生与政府之间沟通桥梁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需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来实现政务公开和政治参与。

(四)责任意识

权责鲜明是互联网世界能够和谐文明发展的基础。一方面既要关注互联网世界大学生权利意识的生长状况,也要及时跟进其责任意识的发展现状,以便培育和引导。

84.5%的大学生在互联网世界中的活动与现实社会“完全一致”或者“基本一致”,14.6%的大学生选择“完全不同”或“基本不同”。66.6%大学生认为,公民即使在虚拟世界,也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26.7%的大学生意识到,互联网世界中的言行“肯定”波及现实,但是46.3%的大学生选择模糊态度,25.5%的人则无此意识。可以看出,互联网技术营造的虚拟世界中,人的存在方式、交往方式、实践方式、发展方式等发生了巨变。大部分人在虚拟空间中有自律意识,但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确实产生了显著变化。80.4%的大学生选择自己在虚拟世界中有国家意识,19%的大学生态度不明朗。调查结果既看出现实社会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也反映了虚拟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实意识形态教育和传播的效应。

网络谣言已经成为公害。在如何对待网络谣言的调查数据中,3.8%的大学生选择多次在互联网世界中发表和传播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36.7%的大学生说自己“偶尔”如此,59.2%的人“从不”做这样的事情。如果在互联网世界中看到错误或虚假的消息,42.2%的大学生会主动反驳,24.6%选择“不会”,32%选择“说不清”。调查体现出,大多数大学生对待网络谣言的态度总体上是理性第一,但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多种因素陷入其中,需要加强深层考察和防范机制研究。有被调查大学生提出,有时不能将责任归咎于网络谣言的传播者,因为大多数时候无法确定谣言的真伪,需要相关事件当事人或者政府机构积极作为,净化网络环境。

在互联网世界中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调研中,34.6%的大学生认为两者处于平等地位,32.3%的人认为政府监督公民,15.8%人认为政府管制公民,15%的人认为政府指导公民行为。有被访谈的大学生提出,互联网世界中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国家机构控制方向,各种网络违法犯罪可能此消彼长,无法遏制。也有大学生提出,互联网能够使政府职能更透明,但目前靠公众监督的作用更多。53.1%的大学生相信互联网世界有公平、正义的未来,45.8%的人持怀疑态度。51.3%的大学生对“公民自身”创建和谐文明的互联网世界充满信心,24.2%选择“网络组织”,22.9%的人选择“政府”。那么,应该如何来构建和谐互联网世界呢?大学生选择的顺序是:“教育”(43.2%)、 “法律”(39%)、 “行政”(10.6%)、 “经济”(6.1%)。

三、调查分析:基于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基本状况的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互联网世界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基本状况,可以进一步分析其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影响因素、具体表现等相关问题。

(一)互联网世界中的大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发展期待显著。大学生对于互联网技术出现带来交往实践方式的转变有着超出其他群体的兴趣和热情,而且绝大多数人认为随着技术和社会发展,互联网世界的变化将会越来越明显,表现出对互联网世界未来发展趋势的充足信心。但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对于互联网世界的交往仍然持消极态度,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即使大学生群体素质较高,但也不了解自身在互联网世界中的角色定位。其影响因素有:第一,虚实交互的适应性。互联网来自现实的人的技术创造,在网络技术基础上的虚拟社会反过来影响现实社会发展。这种虚实交错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启了人类存在的新征途,进而塑造人的思想意识与实践活动。大学生本身作为新型知识技术的追求者,必然会经历认知、体验、改造的逻辑过程,相应的其自身的价值和作用也有逐步提升的空间。第二,虚拟关系的复杂性。互联网世界人际交往突破现实时空距离,重新建构交往模式和交往形态,尤其是不同文化背景和交往动机的人际关系,呈现出高度的复杂状态。大学生社会阅历尚浅,对于网络的复杂性无法掌控,难以呈现其主体意识。第三,虚拟实践的新颖性。“所谓虚拟实践,则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时空进行的主体与虚拟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3〕虚拟实践与现实实践在实践形式、实践中介、实践结果等方面有显著差别,大学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历来摸索和创新。三成多的大学生对于自身参与互联网世界活动缺乏信心,因为其与互联网世界的发展趋势要求有能力差距。第四,虚拟发展的全面性。网络技术价值不能从短期来衡量,其潜在的能量可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酝酿,而且其对人的发展影响具有全面性。对于互联网世界的虚拟发展,九成大学生信心十足。

(二)互联网世界中的大学生权利意识明显,维权状态迷茫。互联网世界中近六成大学生认为公民权利曾经被不法侵害,而且绝大部分人认为需要积极维护权利,但令人惊讶的是七成五的大学生不了解通过何种途径维权。互联网世界中对人身权利与社会权利的选择明显超过其它类型权利,表现出互联网世界作为新型的社会交往模式,对于社会权利的生长起到正面促进效应。超过八成的大学生提出,应该针对互联网世界的特点和规律制订专门的法律制度来保护公民权利。其原因如下:第一,缺乏权利制约机制。行使权利必须伴随相应的制约机制,才能保证权利的长期性。互联网世界中权利制约机制缺乏,显示社会运行规范的不成熟,从而造成混乱状态。第二,促进社会权利发育。互联网世界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其无差别的社会交往模式,改变了科层制管理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社会权力,促进了社会权利的发育。第三,专门性法律规范缺失。“网络社会的国际性和全球性,导致因网络以及人们的网上行为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超出了国内法律关系的范畴。”〔4〕对互联网世界无知的后果之一是简单的将现实社会的法律规范套用在虚拟空间,造成公民无法定位自身网络角色,无法认识自己在互联网世界中的权责关系,也就更无从寻找恰当的维护权益的渠道和路径。第四,国家权力的适度介入。数据显示,近七成五的大学生赞同实名制在互联网世界的适度实施,表现出大学生对规范互联网世界发展的理性认同。国家权力介入互联网世界治理是必然的过程,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好限度和范围。

(三)互联网世界中的大学生参与意识突出,社会活动欠缺。九成大学生对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有透彻的洞见,并且大多愿意积极利用互联网参与不同形式的政治社会活动,认为“网络能够发现现实社会难以发现的问题”。但在实际调查中,大学生能够在互联网世界中主动参与丰富社会活动的人数并不多见。其具体表现有:第一,参与组织类型较少。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的积极性值得肯定和鼓励,但是其利用互联网锻炼自身组织活动能力的层次仍需提高。虽然大学生群体受教育程度较高,但大学生在互联网世界中参与最多的仍然是娱乐组织,政治类组织较少,体现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素质亟待提升。第二,参与形式创新不足。互联网作为新兴技术的代表,其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力。调查表明,互联网世界中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参与形式大多局限于跟帖、讨论、转发等层面,没有充分挖掘网络参与的功能和价值,需要其树立参与信心,发挥自身优势,影响国家和社会发展。第三,参与社会机制不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既需要大学生自身改变观念,将网络视为自己发展的重要领域,也需要政府与社会利用互联网创造良性参与机制,汇集民智,回应民声,构建动态运行平台,改善参与活动效果。第四,参与引导规范不够。互联网世界的无边界性更需要把握参与理念以及规范界限。先进的理念引导网络群体的参与行为,推动舆论演变和社会发展。大学生网络参与需要遵循规律、民主公开、依法有序的进行,进而成就自己和他人。

(四)互联网世界中的大学生责任意识较强,提升路径尚少。八成五的大学生认为在互联网世界与现实言行基本相同,表示自身应为互联网世界的言行承担责任。八成以上的大学生在互联网世界中有国家意识,近六成的大学生不主动传播网络谣言,五成三的大学生对互联网世界的公平正义有信心。其中,也有一成五左右的大学生选择自己在现实与互联网世界中的表现不同,并不清楚互联网世界中的责任问题。约四成的大学生表示“有兴趣会传播不确定信息”,四成五的大学生不清楚互联网世界的发展趋势。由此得知:首先,互联网世界多数大学生理性素养较高。多数大学生既对互联网世界充满好奇与向往,但仍对自身的网络自由限度有清醒的感受。但调查反映,虚拟空间影响了部分大学生,改变了其现实言行和虚拟活动,甚至出现极端对立的状况。其次,网络群体效应明显,改变现实意识形态教育效果。“互联网使国家对其领土内信息传播和个人行为的控制弱化。” 〔5〕网络群体组成人员复杂,其完全不同于大学生现实社会中比较单纯的人际关系,价值观构成多元化,无形中会消解大学生的传统价值观念,重新建构其思想体系。第三,互联网世界现实秩序断裂,亟需多方治理机制。调查反映,大学生对于互联网世界中公民与国家之间的秩序准则不甚了了,很多大学生并不清楚互联网世界中个体自由与政府制约之间的边界阀限,进一步说,政府对此也尚在探索之中,需要时间来完善多方协调治理机制。

四、相关讨论:提高互联网世界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的对策 互联网世界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状况影响深远,需要采取切实对策措施来加以提高,并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完善。

(一)提倡主体虚拟实践。“网络社会是由人所拓宽了的另一生存空间,人是现实社会的主体,也当成为网络社会的主体。” 〔6〕互联网世界实质上是人与人在虚拟空间中的互动构成,现实的人的自我意识是推动互联网世界发展的主因和内在动力。大学生是互联网世界中的重要群体力量,需要不断改善大学生在互联网世界中的主体意识,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促进互联网世界发展的积极作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一是引导互联网世界大学生的自我认同。调查得知,当代大学生对于自身的网络角色认同模糊,需要加强引导,不断开展多样化的虚拟交往实践活动。自我认同是主观与客观的相互作用结果,主体有积极主动的认同要求,客体有满足认同的条件。只有通过虚拟实践,才能最终使其明确公民身份角色。〔7〕二是激发互联网世界大学生的主体情感。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其群体中大部分人具有高度主动的内在情感,激励大学生以主人翁的内在热情在互联网世界中积极参与政治社会实践活动,既发挥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也能够影响和感染他人。三是提高互联网世界大学生的主体素质。互联网世界的虚拟实践活动具有极强的沉浸性,其对人本身发展有双面效应。既要教育大学生认识网络特点,遵循互联网世界运行规律,学会辨别网络谣言,也要增强大学生网络交往实践活动的信心和能力。

(二)注重规范参与路径。互联网世界大学生的权利意识与参与活动紧密相连,如果参与路径丰富,权利意识就会持续发展。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对于网络维权活动迷茫,应该通过有效的参与体系来逐步改变。重点方面有:一是在互联网世界确立政府服务型理念。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相辅相成。互联网世界的特点决定着服务型政府理念需要得到切实的贯彻实施,依赖于科层制管理的现实管理体制无法适应互联网世界的信息传播机制,政府部门要依据互联网世界的运行特点和规律来进行公民权利保护,促进“信息公平”。二是发挥互联网世界中虚拟组织的作用。政府机构难以涉及互联网所有空间领域,虚拟组织具有随机、灵活、高效等特点。通过互联网世界虚拟组织实现公民参与,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能够极大的延伸现实参与的广泛性。三是完善互联网世界法律制度。互联网技术始终处于快速更新与发展之中,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之上的虚拟世界需要具备原则性与灵活性兼备的法律制度体系。只有建立与完善了网络法律法规,才能给大学生以及所有公民确立互联网世界的权利义务规范。

(三)开拓建设互动机制。“网际关系本质上是一种虚拟关系或‘纯信息关系’,当关系的参与者和缔结者都是以虚拟身份出场时,由此结成的关系就和现实世界中当人们以真实的身份所结成的关系有了质的区别”。〔8〕互联网世界互动活动是虚拟关系形成的关键,没有互动就没有关系的深入和发展,互动机制的改变将会从深层次上影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塑造。从调查统计数据来看,应该着重注意的方面有:一是培育网络互动意见领袖。所谓意见领袖是指互联网世界中能够影响他人或舆论走向的特定人群。加强培育互联网世界大学生公民意识,就应该从多种途径培养对大学生有号召力的意见领袖,通过意见领袖与大学生的互动,来改变观念,影响行为。二是适时回应网络舆论热点。互联网世界舆论力量千变万化,热点问题层出不穷,每个社会个体都可能成为舆论的塑造者和传播者,现实传统舆论控制机制失去其应有效应,网络舆论互动中的时机选择和场域营造有巨大影响力,要注重引导大学生群体的舆论意见趋势。三是发挥网络娱乐场域的隐。调查发现,互联网世界中娱乐空间对于大学生思想观念有着隐性的正反两方面作用。大学生在网络娱乐空间中思想最开放,精神最放松,需要深入研究娱乐空间互动的意识塑造问题。

(四)多方强化责任担当。“人类理性在技术演化中经常伸张自己的作用。”〔9〕理性意味着责任,责任意识能够突出互联网世界大学生的社会价值。互联网世界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需要多方强化,共同塑造。一方面,突出强化大学生自律意识。“网络理性作为人类理性精神的最新形态是对传统理性精神的扬弃,其对现实理性的部分解构是以更加合理、更具时代感的重构为前提的”。〔10〕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大学生相信依靠“公民自身”来塑造和谐文明的互联网世界。互联网世界内在活力源泉是每个公民个体,只有公民个体的理性自律精神彻底激发出来,才能保持动力驱动,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从社会系统来发挥多方强化作用。“网络思想教育是一项全新的思想教育工作,只有结合实际,形成立体教育网络,才能真正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思想。”〔11〕互联网世界中人的存在以现实人为基础,从现实和虚拟领域构建出立体化的规制系统,既有教育文化的软性渗透,也有法律制度的硬性规范,多方合力强化责任担当。

总之,网络时代已经来临,大学生对互联网依赖程度逐渐加深,对互联网世界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问题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意义,这不仅是构建和谐文明互联网世界的现实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3.

〔2〕 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D/OL〕. http:///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7/P020130717505343100851.pdf,2013-07-17.

〔3〕 孙伟平.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J〕.教学与研究,2010,(9).

〔4〕〔5〕 郭玉军.网络社会的国际法律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1,15.

〔6〕 鲁洁.网络社会・人・教育〔J〕.江苏高教,2000,(1).17.

〔7〕 陈联俊,李萍.网络社会中的“网络公民”及其教育〔J〕.学术论坛,2009,(5).

〔8〕 肖峰.信息主义:从社会观到世界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320.

〔9〕 〔美〕保罗・莱文森.软利器:信息革命的自然历史与未来〔M〕.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8.

生意对联篇7

关键词:战略联盟;内生合作效应;评价因素

一、战略联盟内生合作效应评价研究综述

战略联盟是一种超出正常的市场关系却又没有达到合并程度的长期联合协议,是企业为了达到其重要的战略目的而形成的一种互惠的松散型组织。战略联盟合作效应是指在战略联盟中通过合作各方的努力协作所产生的结果。现有文献中有关于战略联盟绩效和风险的研究,可以视为战略联盟合作效应的两个方面。文献研究表明,战略联盟合作效应的产生不仅与联盟企业之间的资源组合有关,还受某些外生变量的影响,由此,可将战略联盟的合作效应分为内生效应和外生效应两方面。这里的内生合作效应是指由于合作企业及合作体内部资源组合导致的合作效应。本文则是侧重分析影响内生合作效应的主要因素。

目前国内外运用博弈论研究战略联盟及其合作收益的文献不少,也有一些文献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战略联盟合作的绩效等。但关于战略联盟合作绩效的恰当定义却始终缺乏一致性。事实上,战略联盟的合作绩效体现在多个方面。Beamish和Delios将战略联盟的合作绩效定义为联盟的存活度、持续期、不稳定度或失败率等;或者运用母公司控制程度、技术转移的效力、财务目标实现程度和管理满意度等来衡量联盟绩效。然而,由于每个战略联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目标取向,因此,要对战略联盟合作绩效采用某种合适的方式进行统一衡量以及收集大量绩效评估所需的数据事实上都是很难进行的工作。虽然有些学者认为应该通过详细的战略联盟协议以确定特定的战略联盟要求 ,但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很多类似于技术转移这样的行为是很难运用正式的合约条款来界定的。况且,有时战略联盟的合作绩效是不对称的:可能只是一方实现了其目标而另一方却没有实现。另外,也有一些学者运用经济财务指标对战略联盟合作绩效进行衡量。如Jennings等学者就运用管理成本、收入增长、收益率和市场价值等作为战略联盟绩效的度量指标,通过收集公司财务资料进行评估。

不过,Sakakibara在最近的研究中明确提出,当前的战略联盟主要基于两种动机――成本抑或技术分享。因此,可以说,这也是当前战略联盟内生合作效应评价中应该集中反映的两个层面。本文试图运用联盟效应和联盟满意度这两个度量指标来体现当前战略联盟的主要动机。联盟效应主要表现为成本的减少或收益的增加,而联盟满意度则主要包括对联盟的综合满意度和用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技术的转移和发展。

二、战略联盟内生合作效应的评价因素

许多战略联盟的失败都可以归咎于在计划阶段对战略联盟伙伴的选择失误上,而这个阶段其实是最容易将合作风险最小化的。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战略联盟伙伴,我们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整合式地提出以4Cs作为成功选择战略联盟伙伴的基础标准。同时,也基于有许多学者在研究中验证了“信任”对于一个战略联盟是否可以继续维持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尤其是作为竞争性战略联盟,联盟企业之间的信任更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我们认为一致性、能力、承诺、控制和信任这5大因素不仅对战略联盟的持续性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而且直接决定战略联盟的内生合作效应。

(一)一致性

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企业组织之间的关系也开始于相互有好感,然后相互吸引并最终寻求相互之间的一致性。这一点被公认为是一个战略联盟成功的主要因素。因为如果联盟关系无法持续保持,那么实行联盟的战略优势也就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实现。我们认为,通过研究战略联盟伙伴内企业组织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可以对联盟的未来成败进行预警告知。所谓一致性所指的内容范围其实很广泛,不仅包括企业发展历史、企业文化、企业战略走向层面的问题,也包括企业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方式以及对未来的期望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实证研究表明,战略联盟伙伴企业间若是具有一致的目标和相似的战略定位,则可以促使联盟活动和联盟战略更容易达成。

总之,对战略联盟中的某一特定企业来说,其联盟伙伴所显示出的一致性程度越高,联盟企业对联盟效应的评价以及对联盟整体的满意程度也就越高。

(二)能力

企业的资源基础理论认为组织是对特定资源和能力的聚集,并且这些资源和能力不仅可以为该组织实现其战略提供基础,同时也是其收益的主要来源。许多学者认为,企业的能力是随着时间在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复杂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它代表了一个组织为达到某个期望的最终状态而进行的有目的的资源组合配置的能力。Hitt等学者在研究中进一步将技能和知识看作是组织能力的主要基础,这在对一些特定的功能领域进行研究时也有所反映,例如生产、研发和销售等部分的联盟。因此,战略联盟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问题是联盟伙伴在资源和核心能力方面是否具有互补与相互适应的能力。战略联盟里的能力问题同样还包括要考虑如何将组织间的互补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使联盟企业的竞合优势最大化。同时,我们也认为,在正在运行的战略联盟中,可能需要通过持续的决策磨合才能实现互补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而且,这些持续的决策关系着联盟企业的竞争优势问题,也与联盟企业对战略联盟的的整体满意度紧密相关。这里的满意度是战略联盟企业在对联盟过去的经历和现有的结果评估的基础上,所反映出的与联盟伙伴企业未来持续合作的期望大小。

总之,战略联盟伙伴所显示出的能力水平和能力特质对其他伙伴企业在进行联盟效应的评估和联盟整体满意度感受上都有正相关的影响。

(三)承诺

承诺既是战略联盟成功的关键,同时也是社会交易行为中的一项必要元素。所谓承诺是战略联盟伙伴间为更好地达到联盟战略目标而相互做出的一种契约保证。有学者将关系承诺定义为交易的一方认为与另一方正在进行的这一关系非常重要,并且意愿保证为维护这一关系付出最大的努力,即做出承诺的一方相信这段关系值得其付出努力并加以维系。因此,战略联盟企业所愿做出的承诺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加以衡量:一方面是该企业所期望实现战略目标和联盟目的的意愿程度,另一方面是指该企业所能够提供的最大资源量(诸如时间、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等)。同时,通过企业做出的承诺,战略联盟内的伙伴还可以看出该企业试图维持战略联盟的愿意程度和意图大小。

总之,战略联盟的伙伴显示出的承诺程度越高,则其他伙伴企业对联盟效应的评估和对联盟的综合满意程度就越高。

(四)控制

第4项需要在伙伴选择时考虑的变量是学者Medcof曾经提到过的对于一个战略联盟的控制,以及这种控制对战略联盟的效力是否有用。众多文献研究表明,控制是联盟企业产生合作信心的关键来源,因此,当联盟内部的组织认为其自身对联盟伙伴拥有足够的控制力时会对该合作更有信心。然而,研究也表明,过度的控制在增强联盟一方伙伴信心的同时也有可能会抑制联盟的自治力和柔性。因此,控制是对联盟内管理者的一种挑战,不仅需要逐渐发展其在战略联盟内各个层次拥有的权利以开发联盟能力,同时,为了预防某一方在联盟内形成垄断统治地位的局面出现,又要对伙伴企业在联盟内的权力进行多方面的制衡。研究表明,合适的控制可以最小化关系风险和绩效风险,对管理者关于技术转移发展的满意度和联盟运行效应都有正面积极影响。

总之,战略联盟中一方企业对其伙伴企业的控制程度越高,则该企业对联盟效应评估和对联盟满意度就越高。所以,如何保持控制的适度性和均衡性是维持联盟企业各方均对联盟效应和联盟满意度有好评的关键。

(五)信任

信任被认为是战略联盟组织之间关系的关键要素。由于冲突是联盟的固有属性,尤其在竞争性战略联盟中,合作企业之间潜在冲突问题更大,相互信任的问题也会变得十分棘手,同时也显得非常重要。在互不信任的情况下,他们将阻碍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更多地衍生机会主义行为,这不仅可能导致联盟内出现次优行为,甚至可能造成联盟未达目标就提前解散。有研究表明企业进入战略联盟后极易受到其伙伴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潜在攻击。Das和Teng的研究证明,企业间的信任是伙伴合作和进行战略联盟的另一信心来源,其有利之处相当多,包括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引导组织合理行为、减少正式合约的范围以及可使冲突以更合理的方式易解决等。而一旦发生机会主义行为只会给企业带来不好的声誉,从而阻碍企业间未来的合作机会,因为该企业从此会被其他潜在的伙伴视为不值得信任的合作对象。然而,从反向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企业在战略联盟合作关系中形成了良好的声誉,其潜在合作伙伴会觉得与这样的企业进行战略联盟似乎更可靠、更能获得成功,因此,未来可能的联盟合作就越容易形成和运行。

总之,战略联盟伙伴显示出来的信任程度越高,与之联盟的企业对联盟效应的评估和联盟的满意程度就越高。

三、后续思考

众多文献中的研究结果还指出这样一个事实,即管理者需要对联盟进行培养和管理以促使所有联盟伙伴都能获益,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联盟企业持续承诺、相互信任、伴随一定程度的控制,同时兼顾相互的组织文化、价值和经营理念以最小化企业之间的冲突。

当然,有些企业选择战略联盟不仅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还有一些非商业性目标。这些非商业性目标是否可以通过商业战略联盟的形成来强化彼此之间的非商业性关系?另外,战略联盟中个人间关系对联盟形成、管理和联盟效应评估和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又如何?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

此外,现代企业组织都涉及多重联盟,而大多数单个组织对联盟的贡献都很难具体评估。这对联盟管理来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首先,对于决定是否继续现行联盟合作时需要比以往更加谨慎。其次,要认识到管理者对战略联盟效应的评估受到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其中就包括联盟伙伴管理者的个人特质。

参考文献:

1、Holtbrugge,D.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Business Cooperation:Situational Conditions,Performance Criteria,and Success Factors[J].Thunderbi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4(3).

2、Medcof,J.W.Why too Many Alliances End in Divorce[J].Long Range Planning,1997(5).

3、Das,T. K.,& Teng,B.Trust,Control,and Risk in Strategic Alliances:An Integrated Framework[J].Organization Studies,2001(2).

生意对联篇8

[关键词] 物联网特性;电商物流;可感知性;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F253.9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自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到物联网的雏形,即微型传输设备和感应设备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应用以来,物联网产业在20年的时间内通过研究者和从业者们对物联网技术不断地研究和实践探索以及各国政府给予的战略计划支持,得到了迅速而又有效的发展。在《2014-2015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中,我国的物联网产业截止至2014年底已经达到5800亿元的规模,其中应用场景最为丰富的则应属物流产业。物流行业在近年来的电子商务业务量井喷式的增长下得到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迎来一系列的挑战。如何在大规模电商业务量的前提下利用各种创新来持续不断地进行改善并输出优质的物流服务以获得顾客满意度的增长以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成为当下各电商物流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物联网技术作为新兴科技,其在获取、传输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比人工和过往的其他设备以及网络都要更为精准和迅速,这种能力究其原因则是物联网自身可感知特性的体现。因此,研究物联网的可感知特性对电商物流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可以说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之一,这也将会是电商物流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

二、物联网的可感知性

回顾物联网相关的研究结果,物联网这一新型网络被认为是互联网的延伸。物联网的架构可以自下而上的分为五层结构[1],我国的学者们则对上述物联网的层级整合为采集和共享信息的感知层、传输和整合信息的网络层以及提供数据处理和智能服务的应用层[2]。过往的物联网相关研究结果对物联网的可感知性的含义解释都偏向于物联网的终端层面,并没有将可感知性这一特性纳入到物联网的整个架构体系来进行研究。笔者为了更好地归纳总结并给出自身对物联网的可感知性含义的解释,遂从词义学的角度入手并结合整个物联网的架构体系来进行研究和探讨。

从“感知”一词的词义来看,“感知”在词典中的解释为“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脑中的反映”。可感知性应指生物主体可以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获取客观事物的相关信息并转化为信号传递到生物大脑中,再经由大脑处理后形成对该信息的意识。根据上述物联网的层级划分,物联网的感知层中含有丰富多元的感知设备,这些设备可以使物联网具备了获取和收集被嵌入物w的相关感知信息的能力,我们可以认为物联网感知层的感知设备使得物联网拥有了类似生物的感觉器官。除此之外,物联网的网络层利用新的网络传输协议和传导介质可以更高效且安全的传输各类由感知设备获取和收集的感知信息。信号传输介质、传输节点和网络信号模拟了生物神经传导中的神经传输介质、突触和电化学信号,这说明了物联网拥有类似生物但与之相比更加强大的类神经系统。最后,物联网应用层中的大型计算机设备可以将所有传输到中央服务器中的信息进行处理。而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其处理结果可以使所有数字化的感知信息转化为类似生物认知的信息,这使得物联网拥有了一个强大的“大脑”。上述对比显示出物联网可以模拟出生物可感知性并与之相比更为强大。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物联网的可感知性应是一种类生物特性,它可以使物联网模拟生物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并呈现出强大的类生物感知性,即物联网可以收集和传导连接在网络中的各类主体的感知信息并对这一信息产生认知。

三、电商物流满意度

满意度主流的模型是Oliver提出的期望不确认模型[3],该理论认为顾客产品质量超过顾客期望的数值越高,则顾客获得的满意度越高。物流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其满意度的高低应取决于服务质量以及顾客对该服务的预期。在顾客预期未知的前提下,其服务质量越高,满意度则会越高。物流服务质量的评价模型是由Bienstock在前人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出Expand LSQ模型,该模型包括订单程序、物流信息、人员沟通质量、问题处理、可获取性、准确性、订单完整度、及时性等8个维度[4]。电商物流作为物流的一种特殊业务,其服务质量也应是决定其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测量其服务质量的维度也应与测量物流服务质量的维度在大体上相同但也存在少许不同。在电子商务的情境下,物流订单的下达是由电商卖家进行操作的,供货能力也主要取决于电商卖家,因此订单程序以及可获取性这两者皆不可作为电商物流服务质量的测量维度。除此之外,能否为服务对象提供更便利和适合的收货服务也是决定电商物流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便利性应成为电商物流服务质量的测量维度。由此可知,在顾客预期不变的情况下,电商物流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电商物流的服务质量,即电商物流的服务质量越高其满意度也越高。而衡量其服务质量的七个维度,即物流信息、人员沟通、问题处理、准确性、订单完整度、及时性和便利性的高低也决定了服务质量的好坏,我们可以认为上述七个维度是影响电商物流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四、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满意度的影响

物联网的可感知性主要是对物流服务流程产生影响,下文便从物联网的可感知性如何影响电商物流的服务流程及其服务质量,进而影响其满意度来进行论述。

(一)便利性

电商物流的便利性是指电商物流的客户能否在该次服务流程中感受的便利程度。客户判断其便利程度主要依据该电商物流服务商是否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收货方式以及包装等差异化服务。在物联网环境下,网络获取并存储了大量的用户行为习惯和行为偏好,而这些信息在经由大数据的分析之后可以形成对某一用户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具体行为的预测。该预测可以帮助电商物流服务公司更好地为客户选择更适合其收货的具置和具体方式,这使得电商物流服务流程中的配送流程显得更加的人性化,并由此提升了该用户对电商物流服务的便利性的评价。上述情况说明了物联网利用其可感知性的特性对未来感知信息产生了认知,并模拟了生物对未知事物的感知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物联网的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的便利性起到了正向提升的作用。

(二)准确性

电商物流的准确性是指电商物流企业是否准确地将特定数量货物送到指定收货人的手中。能否规避掉件和漏件的风险将会决定客户对电商物流准确性的评价。物联网可以利用网络中丰富的扫描设备及其强大识别能力使其具备生物视觉感官的功能。这一强大的视觉能力可以在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流程中全方位地核实到快件的数量以及识别其交接对象的正误。这使得物流服务流程中的交接环节得到了优化并提高了准确性。由此可见,物联网的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的准确性起到了正向提升的作用。

(三)完整性

电商物流的完整性是指电商物流企业在物流过程中是否无损耗,客户对于完整性的评价则会根据快件的损耗程度来进行评判。上述物联网的视觉能力所带来对快件内外部识别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出其损耗的情况。除此之外,物联网基于其可感知性的特性利用丰富的传感器和气味探测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使其具备生物的触觉,味觉以及嗅觉感官的功能。在电商物流的服务流程中,物联网可以通过上述类生物感官反馈中的认知信息来判断快件是否即将出现损坏并根据当下情况及时提供调整方案以便于电商物流服务方针对该情况做出调整。该方法优化了搬运和仓储等服务流程,提高了快件在服务流程中无损耗的概率。这也正说明了物联网的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的完整性起到了正向提升的作用。

(四)及时性

电商物流的及时性是指电商物流企业是否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将货物送达至收货人手中。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知,物联网具备的类生物感官功能可以使电商物流各环节变得更加智能化,并使整个服务流程变得更加迅速。除此之外,物联网基于其可感知性的特性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使得物联网具备了生物的空间感觉感官的功能,即物联网可以对空间位置产生感觉,明确所处的位置。利用这一功能,物联网可以准确判断物流运输工具所处的地理环境信息准确的掌握,并通过该信息规划出最优化的运输路线。这也说明了该功能优化了整个运输流程并提高了运输的速度以及电商物流的及时性。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物联网的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的及时性起到了正向提升的作用。

(五)物流信息、人员沟通和误差处理

电商物流的物流信息、人员沟通和误差处理是指电商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的丰富和准确程度、客服人员的沟通质量和误差处理的效果。客户对这三个维度评价将会根据电商物流流程中的客户服务的好坏来进行评价。语义分析软件和情绪探测技术可以使物联网具备类似生物听觉器官的功能。结合上述提及的物联网视觉功能中的表情辨识技术,基于这两种技术的智能机器客服将会应运而生,客户可以得到更人性化的客服服务。在误差处理的过程中,基于各种类生物感官功能所对应的可嵌入式芯片可以更方便查找错误快件的去处。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知道基于物联网的可感知性所产生的各种类生物感官功能都起到了优化售后服务等非实体配送服务流程,使该流程中的任何环节变得更加的人性化。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物联网的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的人员沟通和误差处理起到了正向提升的作用这一结论。而在物流信息这一维度上,物联网基于其可感知性的特性使其具备了各种类生物器官并带来多样化和精确化的信息。丰富的信息可以使客户能够全方位的了解自己快件的信息,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物联网的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的物流信息起到了正向提升的作用这一结论。

综上所述,物联网的可感知性是通过模拟生物的感觉器官并通过这些类生物感官的特性和功能来优化电商物流的服务流程,这使得衡量电商物流服务质量的七个维度有着一定程度上的提升,而电商物流服务质量是决定电商物流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由此我们可以J为物联网的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的满意度有正向提升的作用,该影响机制由上图进行说明。

五、总结及建议

本文立足于当下快速发展的电商物流行业和未来具有巨大潜力的物联网行业,选择电商物流的顾客满意度以及物联网的可感知性作为研究对象,在梳理研究对象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给出了本文对物联网可感知性含义的理解和阐释并总结了电商物流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通过论述物联网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服务流程起到的优化作用,推导出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满意度的影响机制。根据该影响机制,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该结论也为今后电商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若干启示。

(一)物联网的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服务质量有着正向影响作用

当电商物流企业引入物联网技术时,物联网技术所带来的可感知特性使物联网可以模拟出比类似生物感知但更为强大的感知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起到对配送、运输、仓储、售后服务以及信息服务等环节的优化作用,进而达到提升服务质量的七大维度的效果。该结论有如下启示,电商物流企业理应积极地引入物联网技术,利用可感知特性优化原有的工作流程,并持续为消费者提供物流时间更短、收货方式更人性化、风险更小、服务态度更好、售后更完善、信息更充足的物流服务。此外,可感知性主要体现在收集感知信息并产生认知信息这一方面,电商物流企业应利用该特性产生的信息,积极引入这一来自于企业系统外部的负熵,消除企业因正常运转自发产生的正熵,从而使企业可以持续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服务质量的提升正是这种企业进步和发展的体现。

(二)电商物流的服务质量对电商物流的满意度有着正向影响作用

满意度取决于人们对产品的预期效用和产品的净效用,并受到个体特征的调节作用影响。本文为了突出研究重点,假设个体特征的调节作用不明显且金钱所产生的负效用对所有人一致。因此,产品的满意度取决于产品的质量,而当电商物流服务被视作一种产品时,其满意度理应取决于服务质量。该结论证实了“服务质量好,顾客便会满意”这一常理的正确性。但本文得出这一结论同时也剖析了在电子商务情境下,其物流服务质量体现在哪些方面。电商物流企业可以根据本文的结论,从提升物流的及时性、完整性、便捷性、准确性、误差处理、人员沟通以及物流信息等方面入手,以此提升电商物流的满意度。

(三)物联网的可感知性通过电商物流服务质量的中介作用对电商物流满意度起到正向影响作用

根据预期不确认理论,满意度仅和产品质量以及顾客预期相关。可感知性自身作为一种物联网特性并不能直接决定电商物流的满意度,但他可以对电商物流服务质量起到的正向影响作用,这一影响作用提升了电商物流的服务质量。而当服务质量提升时,电商物流的满意度也随之得到提升。该结论证实了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满意度起到正向影响的作用,同时也指出了电商物流企业利用物联网特性的方法。电商物流企业在利用物联网可感知性时,应该着重于通过该特性弥补自身服务质量上的弱点,解决当下存在的服务问题,而不是仅仅在形式上利用这一特性。在对这一特性有的放矢的利用下,才能真正起到提升满意度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Strategy ITU, Unit P. 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 The internet of things[J]. Geneva: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 2005

[2]李航,陈后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中国科技论坛,2011,1(1):81-85

生意对联篇9

一、显示年底实情

作者让四叔书房的对联“脱落”了“一边”,只挂着“一边”,这是符合当时实情的。众所周知,“除夕”是中国传统佳节,俗称“过年”、“过大年”,是农历每年最末一天,其隆重程度,远远超过全年其他所有传统节日。除了庆祝、团圆、拜年等常见内容之外,除夕这天比较统一规范的标志性事情,就是贴对联,包括门联、窗联、柜联、中堂字画等等,“总把新桃换旧符”,以示辞旧迎新之意。四叔书房对联脱落了一边,并不是四叔故意不去挂上它,随意“放在长桌上”,也不是这位“讲理学的老监生”生活懒散,不拘小节,而是年终在即,“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反正将要更换新的对联,“还在的”一边马上也要拿下来,何必要挂上这“脱落”的一边,多此一举呢?可见,这副对联,不早不迟,在年终祝福之前脱落了一边,既预示着鲁四老爷将要换去书房这副对联,甚至包括“陈抟老祖写的”“朱拓的大‘寿’字”,又显示了旧年将末、过年在即、祝福将至的客观实情。这真是无巧不脱落,无巧不成书。文中的“我”是在“旧历的年底”的“这一夜”回到鲁镇的,“这一夜”就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夜里,有“送灶的爆竹”作证。当时,人们都在紧张地准备“福礼”,迎接年终“祝福”大典的到来。这“乱成一团糟”的鲁镇,造成鲁家一边对联的“脱落”是符合情理的,是对年底忙乱情形的具体说明和侧面映衬,也能“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这一脱落情景,充分体现了小说“源于生活”的基本特点。此意义之一。

二、提供扩展因子

对联是成对的,分为上联和下联,也即出句和对句,一般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字数相同,词性相应,结构一致,形式对称。可是这副对联只提供了一句内容:“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只说是“一边的还在”,至于还在的这“一边”是上联还是下联,小说中并无明言和暗示,这就给小说提供了扩展未知领域的空间,要知其所以然,使之明朗化,必须刨根问底,追根溯源,将对联的来龙去脉,查它个水落石出,从而增加新鲜知识,明确作者创作的匠心。要明确“已经脱落”的“一边的对联”是什么内容,就要知道“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出处,根据教材注释,这是朱熹对《论语·季氏》的注释。检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论语·季氏》部分,有这样一段文字: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日:‘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73-174页)

在这段文字中,朱熹对“不学诗,无以言”的注解是“事理通达,而心气和平,故能言”,对“不学礼,无以立”的注释是“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据此可知,“已经脱落”的“一边”应该是“品节详明德性坚定”。再根据对论“仄起平收”的规则,脱落的一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应该是上联,而“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当是下联。通过这样针对性的弥补添加,扩展了阅读宽度,完整了知识体系,交代了知识渊源,是非常及时的。此意义之二。

三、展示社会环境

小说的主人公是祥林嫂,围绕和衬托祥林嫂的其他人物,都可以归为社会环境,因为社会环境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人际关系”。鲁四老爷是文中的重要人物,他的生活圈子中呈现的物品,定然是不可或缺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这副对联。对联展示社会环境的关键,并非其存在的本身,而是通过对联实体呈现的文字内容,即“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它是在宣扬和推崇封建礼教,是这位讲理学老监生的人生信条,祥林嫂主要就是在这种礼教毒害下悲惨死去的。她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农村妇女,与中国广大的农民一样,对生活的要求只是底层次的生存。尽管如此,鲁家仍然剥夺了她参与祝福的权利,使她失去了做一个正常人、普通人的基本地位。鲁四老爷对这样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可怜至极点的农村劳动妇女,毫无怜悯同情之心,唯有冷漠、歧视甚至厌恶之情,究其原因,是他的“道学”,是他的“礼教”,而道学和礼教在文中的体现,应该首推这副对联,它告诉我们,封建礼教使国民在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压抑和毒害,造成了民众的愚昧和冷漠。这一悲情的体现者祥林嫂,一生顺从礼教,到头来却被封建礼教活活吞噬。她的惨死和悲剧,是封建礼教所致,是鲁四老爷所致,与这副对联密切相关。这副对联展示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真是太典型、太概括了。此意义之三。

四、生成留白艺术

留白,又称“空白”、“虚白”、“计白”,原为绘画术语,指画幅中有意不着墨的部分,用以与着墨的部分构成完整和谐的艺术整体。后移用于文学创作之中,是指没有形之于语言文字而能使人想象得出的内容和意蕴。常表现为情节缺损、背景省略、深层意蕴不予点明等,小说、诗歌创作中最有市场。鲁迅在《祝福》中,让一边的对联“脱落”下来,“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还在一边有内容交代,表明了鲁四老爷这位理学家在宣扬自我修养的标准,由此我们看到了这位老监生的内心世界和遵从主脑。脱落的那一边的内容是什么呢?脱落的是上联还是下联呢?它又表现鲁四老爷的什么特点、思想和性格呢?留白因此生成。这种脱一半留一半、似断非断、似无非无的空白,正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也是读者重新创造的领地,追根溯源的引子,探究人物思想性格的起点,作者将极为丰富的内涵和意蕴,极为巧妙地用于这一留白之中,给读者留下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产生了“言有尽而情未终、文有限而意无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妙艺术效果。正如老子所言,“见素抱扑”,绚烂归于平淡,无须多费口舌和笔墨,就能涌动不尽的韵味。留白是作者的,补白是读者的,本文的这一留白艺术,不仅增加了文章的容量、力度和深度,使文章虚实相生,摇曳多姿,而且唤起了读者丰盈的想象,产生了很强的审美效果和艺术魅力。此意义之四。

五、增加情节波澜

对于主人公祥林嫂来说,交代对联的细节时她还没有出场,从文本整体来看,脱落半联属于环境背景内容,与重要人物鲁四老爷密切相关,无疑是主要情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不写脱落的这半联,如果让对联的上下联完好无缺地悬挂于书房的墙壁之上,就可以比较全面直接地揭示鲁四老爷的做人标准和道德情操,一览无余地呈现给读者,作为小说当然也无不可。但那样处理,就失去了这一细节的魅力和引力,就庸俗为一杯清淡无味的白开水,然而这里的对联脱落一半保留一半,已知一半未知一半,简单的情节一下子如平湖落雁、草原生风,突然掀起了波澜,徒然产生出悬念,波澜虽小,照样扣人心弦,悬念虽短,依然引人入胜,尺水兴波,小河起浪,给人以多种联想和无穷韵味。作为具有作者引子的“我”,作为鲁四老爷的本家之侄,作为思想比较民主激进的观察者,见到对联如此情状,自然要心动一番,由对联到人物,由人物到情节。造成对联细节的是鲁四老爷,而见证这一细节的是“我”,刻画这一细节的是作者,三方面的内容相融相合,大大丰富了情节内容,增加了行文的曲折性,产生的艺术效果是十分显著的。此意义之五。

六、与“我”构成对比

文中的鲁四老爷是重要人物,是杀死主人公祥林嫂的主要凶手;文中的“我”也是重要人物,是主人公悲剧命运的见证人。鲁四老爷封建守旧,遵从礼教,思想顽固,反对变革;而“我”则是那个时代顺应潮流、激流涌进的知识分子,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同情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对鲁四老爷存有芥蒂。鲁四老爷的思想倾向及伦理道德,都烙印在这副对联之上,此时的他并不在书房,身心全在“祝福”活动中。这样,通过对联内容写人,是侧面表现鲁四老爷封建落后的思想和灵魂。此时的“我”恰巧来到书房,目睹对联脱落细节,深知四叔封建意识,“我”自感与祥林嫂一样,成为影响四叔祝福情绪的一个“谬种”,而四叔在“我”的眼里也自然是形式上的“本家”,实质上的“冤家”。这样,通过见识对联写人,“我”“百无聊赖”,情郁于衷,这是正面表现“我”的主观感受,显示了于“我”环境的格格不入。可见,这里既有描写角度正面与侧面的对比,又有道德观念进步与落后的对比,还有情感态度彼此不和谐、不融洽的对比。而这些对比,都是因这副对联细节产生的,它本身虽然不会说话,可是却传达了无穷的意味,也由此奠定了“我”与“四叔”的感情基调和理念分歧,直至结尾也没有改变。此意义之六。

七、揭示人物本质

这副对联主要是为鲁四老爷设置的。他的阶级属性,无疑是封建制度的卫道士,程朱理学的忠实信徒。他是一个读书人,其书房布置装饰自然体现了他的人格修养和道德追求。无论是挂在墙上的这半副对联,还是脱落下来的另半副对联,都极为概括地表现了他端正公允的为人立世。然而既可怜又可悲的祥林嫂,只因是个寡妇身份,他时而面露“皱眉”,时而满口“可恶”,甚至骂其为“谬种”,“通情”何在,哪见“达理”,他的表面操守与现实做人大相径庭,标榜名义与实际行动相去甚远,这是针对写实的这的半副对联来说的,事理通达“只是个幌子”,“心气和平”也是个骗局。再结合脱落的半联来看,“品节详明德性坚定”,既是对悬挂的这半联的映衬和补充,又是对“脱落”的一语双关。作为“讲里学的老监生”,应该对传达理学思想的对联奉若神明,然而他却让其“脱落”下来,而且十分随便地“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并不立即恭恭敬敬地高挂起来,显得漫不经心,无动于衷。可见脱落的不是这半副对联那么简单,而是极为匠心地告诉人们,它是让鲁四老爷的“品节”脱落,毫无“详明”可言,让其“德行”丧失,哪有半点“坚定”,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和鲜明的暴露价值,从而揭示了鲁四老爷自私伪善的嘴脸和极端虚伪的本质。此意义之七。

八、表达作者情感

这副对联半挂半落,补充完整后,内容也就完全明朗清晰,作者为什么要在小说的序幕部分设置这副半虚半实的对联,意在总概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为鲁四老爷初步定性,即恪守礼教,信奉理学,通情达理,心平气和,讲究仁义道德,善于修身养性。如果就此搁笔,如果表里如一,鲁四的确不失为封建社会的正人君子。然而作者写这副对联的真正目的,并非歌颂“四叔”为人的完美,恰恰是通过这副对联内容,表达对鲁四老爷的憎愤之情。在鲁家极为卖力的祥林嫂,先后失去二夫一子,无家可归,鲁四老爷没有半点同情,反而厌其寡妇身份,令其远离“祝福”,得知祥林嫂悲惨死去之后,他还大为“生气”,骂其为“谬种”,即使是对自己的亲侄儿“我”的回乡省亲,也觉得是打扰了他的祝福,“也是一个谬种”。这些内容的交代和照应,无一不在说明,鲁四老爷的这副对联虽然挂得堂皇,说得好听,但观其言察其行,他又分明是一个杀人不见血的伪君子、人面兽心的食人魔,只不过是软刀子杀、绵方式食而已,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表面上道貌岸然,骨子里却是满肚子坏水。作者是一个爱憎极为分明的人,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对于像鲁四老爷这样的人,他深恶痛绝,毫不留情。本文不是散文,作者不能直接入主文中站出来说话,只有通过小说中的“我”来见证这副对联内容,来寄寓对鲁四老爷的强烈反感和满腔义愤。此意义之八。

九、体现选材特点

选材,就是对占有材料进行取舍。选材要严,以一当十,“综学在博,取事贵约”。(《文心雕龙·事类》)也就是选材要少而精。它的基本要求是,典型真实,紧扣主题,新颖生动。表现鲁四老爷浓厚的封建意识,可以采用叙述方式直接交代,也可以通过某件事情加以说明,还可以让其登台表演,现身说法。可是作者没有繁言碎语进行赘述,也没有通过具体事情娓娓道来,更没有让鲁四老爷亲自出场,而是通过半留半脱的一副对联,来揭示其思想意识。这副对联(包括脱落的半联)仅有16个字;写这个细节具体情状是34个字(不包括脱落的半联),即使加上脱落的上联8个字,也只有42个字。这42个字共同构成了一个物件细节描写,以此来表现鲁四老爷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思想观念和为人处事。这副对联细节的呈现时机,是在“我”进了书房之后无意间发现的,这“无意”又好像是漫不经心的“闲笔”,好像无关紧要似的,实际上,正是这副对联的设置,才呈现了鲁四老爷的精神世界和遵从道德,而这一细节前面的“朱拓的大‘寿’字”,后面的《康熙字典》、《近思录集注》、《四书衬》等,都只能说明鲁四老爷是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是一个思想守旧的文化人,是鲁镇有地位、有身份、有财势的上等人的代表,都不能表现出鲁四老爷的思想观念,它们都是为陪衬这副对联服务的。可见,作者将这副对联选进文中,并作为揭示鲁四老爷思想性格的典型材料,以少胜多,以点带面,枝叶见世界,点滴显光辉,真是太经济、太经典了。此意义之九。

十、彰显剪裁匠心

剪裁,就是比喻做文章时对材料的取舍安排。“取”是拿来为我所用,“舍”是剪去弃之不顾。为了表现鲁四老爷的道德观、价值观,作者精心设计了这副对联细节,让“我”来到书房,让鲁四老爷及时离开回避,于是“我”有机会目睹了书房里的一切。“我”在书房里见到的物品和陈设,共有五样东西:“寿”字、对联、《康熙字典》、《近思录集注》、《四书衬》。书房里仅仅只有这些吗?非也。写字的笔、研墨的砚、落座的椅、照明的灯、盛书的橱等物件,肯定一个也不能少,可是作者并无丝毫点及,因为那些东西对表现鲁四老爷的人格品行毫无意义,所以只字不提,于是干脆删去。即使是这副对联,也是留半联删半联,留下联删上联。这是因为,鲁四老爷只是个重要人物,并非主角,塑造他的形象,完全是为主人公祥林嫂服务的,而这上联却与鲁四老爷对待祥林嫂的言行没有什么关系,也起不到对照作用。如果全联照录,势必主次不分,重点不重,分散读者的注意力,所以将这半联文字隐去,也即干净利索地删去,这是鲁迅做文章的一贯主张,即“竭力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作者将上联删得有理,对下联留得有利。围绕中心选材,残联不残,删字不删事,这个细节体现得最为典型,令人叹服。此意义之十。

生意对联篇10

摘 要: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它的音意内涵丰富,形声兼备,为对联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而对联作为我国文学的传统形式,它篇幅虽小,却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内涵,而这正是源于对汉字的巧妙运用,或利用字形,或利用字音,借助字义,巧妙构思,形成佳对。关键词:对联;汉字;特点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2-0142-02对联又称对子、楹联、楹帖等。《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它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是中国文学中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对联一般分为上下两联(有的还包括横幅),就上下两联来讲一般要求字数相等、字词相对、平仄相调、左右对称,而意义要求相似、相连或相反。对联非常注意用字造句,要求鲜明适当,高雅清新,精练蕴藉。一、对联的形式特点对联在形式、内容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从整体来说,上下联就是要对称,字与字,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既要字数完全相等,又要形式相对,而使形式整齐美观,而内容上要相对,语言简洁凝炼。对联,形式方面来说,要讲究一个“对”字,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上下联要字数相等,上联居右,下联居左,竖行书写,相对而立。其次,上下联要词类相当,即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在结构上,成语对成语,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从而使对仗工整。第三,节奏要鲜明。一方面,节奏要相当,这是指上联如果是四、三句式,下联也必须是四三句式;如果上联是二、四句式,则下联也必须是二、四句式,上联是二、三节奏,下联也就应是二三节奏,“欲知千古事”,对“须读五车书”上联是二三节奏,下联也应是二三节奏。另一方面,上下联平仄要相对,遵循“上仄下平”的规律。上句末字要用仄声字,下句末字要用平声字,而使声韵和谐。在内容上,要讲究一个“联”字。语言精粹、内容相关是对联基本的要求。首先,义类要相对。比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居室对居室,节令对节令,器物对器物,数字对数字等等。对联上下联的意义相同、相近、并互相补充、深化,从不同角度表现同一主旨的叫正对;上下联意义相反、相对,在内容上互相映衬、互相对照两联结合在一起才能表达同一个主题的叫反对。其次,语言要精炼、简洁,在有限的字数里传达最深远的意义。因为对联的形制短小,想要传达意义,就需要语言凝炼。二、汉字特点与对联形制对联的形制特点以及它的巧思妙对是由汉字的特点决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联选择了汉字,汉字成就了对联,对联特征就是汉字特征的缩影。汉字集形、象、音、义于一身,而对联则充分运用字形结构、象征要素、音韵平仄、字义之对待虚实而构成对仗工整,韵味无穷的名联佳作。换句话说,对联的形式与内容都与汉字的特点紧密相关的。首先,汉字被称为“方块字”,这些方块的大小和长宽比例也都一致,汉字的方块形状和书写特点保证了汉字与汉字之间能做到所占空间大小一致,这为对联的长度相等、平衡对称创造了条件。汉字的字形呈独立的方块形状,便于横向排列,也便于逐字顺次纵向排列。这特点恰好适用于悬挂、张贴在楹柱或门框以供欣赏。而每一个汉字的相互对立,又能使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空间上长短一致。同时,汉字笔画多少、结构繁简,相去悬殊,不管笔画多少,结构繁简,无论是手写或是刻写出来的汉字,都是每个字占有面积基本相同的一个方块,在书写成联后,都能整整齐齐,两两相对,左右对称。换句话说,对联形式的对称性是由汉字的形体特征决定的。其次,汉字独特的造字法,使对联具有形象美。汉字具有象形、象声、会意、偏旁部首和一字可以拆散为几个字等特点,这就为析字联、双关联等的发达创造了条件。作为一种表意文字,绝大多数的汉字是以偏旁拼合起来的。而汉字的偏旁又可以充当独立的文字,因而也具有独立的音义,这种特性使得绝大多数的汉字可以让人对它们进行拆分或拼合。析字联,就是利用离合、增损或借用字形等手段,利用汉字的结构来表达含义和思想感情。在对联中运用文字的拆合是对联艺术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段之一。具体分为离合字形和增损字形。离合字形是利用部件分离和组合的一种符形修辞方法。电影《三笑》中,有一副对联是用来表现伯虎敏捷才思的:十口心思,思国思君思社稷;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上联“十口心”合为“思”,“思”字又三次出现,意在强调。下联“八目尚”合为“■”(简体作“赏”),“赏”字也三次出现,意在突出。对联上下一气,文意通畅。增损字形是利用增加和减少字符的笔画或部件来表达有关含义和隐喻。如:欠食饮泉,白水何堪足饱;无才抚墨,黑土岂能充饥。这副对联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把全国人民推进内战的深渊,教师们生活困苦,对字形既拼又合:合“欠食”为“饮”,合“无才”为“抚”;拆“泉”为“白水”,拆“墨”为黑土,同时也讽刺“无才”却偏要“抚墨”。再次,汉字音义内涵丰富。汉字一个字具有多种意义和读音,一个音可以表示多个汉字,这种现象在汉字中比比皆是。这一方面是因为汉字的历史悠久,所以在历史传承中有了丰富的音义沉淀;另一方面,汉字是表意文字,与拼音文字相比,表意的汉字对音义的包容要大得多。在对联的创作过程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利用汉字中存在很多同音、同义字词的特点,来加工润色对联,这样就产生了双关联。有时一字一语就可以双关两方面的事物,字面上既可以这样理解,而字的深层涵义或字的谐音又可以那样理解,而通常后者是双关联的主题所在。因此,双关联具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语言含蓄美。如:莲子已成荷长老,梨花未放叶先生这是一位姓叶的秀才和寺院里姓何的长对的妙联。上联“荷长老”既指荷花已长成熟,又谐音“何长老”;下联“叶先生”既指树叶先生长出来,又指“姓叶的先生”。又如明末清初的对联:清风满地难容我,明月何时再照人上联“清”暗喻清朝统治,下联“明”暗指已经灭亡了的明朝。这副对联,表面上是在借景抒情,抒发自己的心情,而实质是明朝的遗老遗少对昔日明朝统治的怀念。而充分利用汉字音义特点的另一典范就是叠字联。叠字联是把对联中的同一个字或几个字重叠起来使用,以增强对联声律的节奏感,造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语言音乐美;同时还能利用同形汉字的不同音义变化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深化对联的主题。叠字联常常通过叠字这种特殊的语言文字形式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加深读者的印象。试看下面的对联:乐乐乐乐乐乐乐,朝朝朝朝朝朝朝这是北京故宫太和殿联,上下联各用七个叠字,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读起来不禁让人想起百乐声中人们三拜九叩的情景,叠字可谓妙极!第四,汉字因形示义的特征造成了汉字之形与义联系紧密的特点。见字知义这种直观效果使人们更快地理解语言,意义上的对偶、对仗以及一些特殊意思的表达都能在视觉上找到感觉,有时甚至形成一种文字语言或文字语言游戏。对联中的同旁联就是一个典型。因为其同一偏旁代表着同一意义范畴,所以极易形成一种意趣,再加上下联相对称,两组意义范畴、两种意趣,再合二为一构成一种意境。如:泪滴湘江流满海,瞪叹嚎啕哽咽喉上联均用三点水旁,渲染出泪水之多,有灌满江海之势;下联均用口旁,标示着嚎啕之烈,一直哭哑了嗓子。同旁汉字的使用为对联意义的传达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第五,汉字声调的巧用,使对联具有节奏感、音乐美。对联和律诗一样,都是要讲究节奏的,而平仄同节奏又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平仄,就是把汉字因发音高低、升降而形成的四种声调分为平仄两类。古代把四声划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简称平、上、去、入。现代汉语的普通话,则把四声划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称阴、阳、上、去。古汉语的四声,“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一副对联,如果平仄交替、对立做得好,就能构成节奏与旋律,造成声调的跌宕与和谐,形成一种音乐美,给人一种舒畅的享受。例如:大地春回添锦绣(仄仄平平平仄仄),江山雪后更妖娆(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副对联严格遵守平仄规律,使得这副对联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同时,平仄的使用又是具有其灵活性的。对联有严对与宽对之分,严对为“仄起平落”如:“日月两轮天地眼,读书万卷圣贤心”;宽对为“仄起仄落”如:“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现在一般只讲求对联结尾两字上仄下平。一副对联,内容相关,在个别字的运用上平仄不对立也是允许的,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要求,即联中奇数字的平仄不影响整句音调的流畅,可以灵活;而偶数字却是决定音调的关键字眼,不能马虎。至于末尾一个字,无论是几言对,平仄都必须分明。结语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华夏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的悠久文化,主要依靠汉字流传至今。而以方块字、单音节为特征的汉字系统,形声兼备,信息量大,组合方便,传播久远。而对联作为一种特有的民族传统文学形式,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是汉字文化的集中体现。对联文化的形成,基础是汉字。汉字独特的造字法在对联创作中的巧妙运用,又增强了对联的表现力和趣味性。参考文献:[1]王继洪.汉字文化学概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134-149.[2]李土生.汉字与汉字文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19-121.[3]杜逸娇.对联:独特的汉字文化艺术瑰宝[J].大众文艺,2010,(20).[4]林芳胜,等.古今对联荟萃[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5]于华东.文苑奇葩―――中国楹联文化刍议[J].湖北社会科学,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