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路十篇

时间:2023-04-01 15:34:47

自己的路篇1

换上崭新的衣服,

背上成熟的挎包,

迈着矫健的步伐,

焕然一新,走进新的校园生活。

期待已久,却也希望它的到来延迟,

心中的感觉,

不知是兴奋,还是忧愁。

只知道该来的总要来。

对着校园宣言,

当我成功,我会回来。

却不知,将来还得付出多少艰辛。

望着光辉的未来,

与朋友恋恋不舍的松开紧握着的手,

虽然没有说什么,

却已了解对方的祝福语,

毕竟友谊是用心来感觉。

自己的路需要自己来走,

只是不知道没有同伴的日子会不会孤单。

踏进憧憬已久的初中,

想到即将来临的自由生活,

心中泛起一丝喜意,

全然不知独立生活的痛楚,

真是傻得可爱。

总之,我要坚强地走完我的路,

自己的路篇2

   

    人的一生就像一条河流。有时,河水的清澈会被光反射得耀眼无比。而有时,遇到沙石阻隔,经过地势的转变,它会很容易的变得弯曲,甚至忘记它自己原来的方向。

     *阴霾的天空

    梦想中的美丽总不能等于现实中的真真实实。还记得自己背起行囊,满怀欣喜地走进校园。原认为一真被视为“宠儿”的自己无论走到哪都不会少了头上那顶耀眼的光环。然而这一次,竟深深地错了一回,在众多优秀的学子中,昔日的“精英”变成了一只平淡无华的麻雀。失去了向天博一博,拼一拼的信心。

    我就是那样的放伍着自己,也放伍着自己该拥有,该捕得的一切。

    * 柳暗花明

    “追求的人不一定成功,但成功的人必定追求过。”这句话深深的刺痛了我。以此,刻苦钻研,细细揣摩。重新踏上奋斗征程的我,认真留意周围的一切,不再轻易的放弃,也不再不轻易的选择,我开始试着用笔尖书写生活,不懈的努力后,自己的小作变成了铅字。我用自己的语言去挑战,终于,我赢得了台下同学们掌声的认可。一切的一切,就是这样的改变着,似平,昔日的一切又回来了,只是,昔日的霾再也围不住我,太阳照得我周身温暖,一切都亮丽无比。

    *不做主角

    教室、食堂、宿舍构成了简单而单调的三点一线的生活。没想到这样的日子我也能成为主角。

    那一年元旦,他把一份精美的礼物送给我,我带着说不出的思绪接过礼物,也带着那种不可名状的感情挨到了放学。放学后,拿着礼物与他相约。但沿途的道路上留下了我们击掌对誓,共同拼搏与奋斗的呐喊。因为,我不是迷路的小鸟,他也不是沙漠里的骆驼。生命的航程,就该多一些奋斗的影子。我们成了一对共同勉励,一拼搏击的好友。

    如今,一切都成了如潮的往事。但无论岁月的车轮怎样转动,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目标。

    我心依旧——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

自己的路篇3

今天的自己啊,忍不住的就思绪万千了。突然就想到了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本来觉得吧,这是挺非主流的一句话吧,其实内心不是特别能接受,也不是很喜欢这句话的。

可是今天的我却突然对这句话有了好感。是的很多时候我们的人生往往就不能活的那么随性,我们的生活处处都要受到约束。很多时候吧,自己的人生反而是为别人过的一样,我们都像是个傀儡,很可怜,却又很可悲。自己的人生都不能让自己来操控,都要受到别人的影响。往往我们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别人都在流言蜚语,是的别人流言蜚语,那你就让别人说去呗,反正让别人随便说说又不会少块肉,可是很多时候的我们啊,太可笑了。往往就会因为别人随便说的几句话,丢盔弃甲,没其他原因,就是因为别人的话真的对我们的影响都太深了。太多时候的我们因为别人的随便一句话就乱了心神,甚至还会放弃自己已经坚持了许久的东西,有时候,我挺不理解人这种东西的。为什么说放弃就放弃了呢,别人爱说就说啊,说句话,难道就扎到了你的心里了吗?为了你的梦,这些流言蜚语都是需要承受的,就是因为别人羡慕你嫉妒你的成绩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我们心里要清楚这样的道理。你要想获得成功,这些东西都只是小事情,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先度过这些小事情,否则你怎么能做成大事情呢?可这个道理,我们人似乎乧不太懂,总是会受到别人的影响啊。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像别人话里说的一样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请你走好,一定要走好自己的路,你的路还很长,只要自己坚持,什么都可以做到,别人爱讲什么,那么就让别人说什么吧,做好自己才是最好的。

做最好的自己,走最踏实的路,做好自己,为了自己的明天,请你好好努力。

自己的路篇4

在中国当代歌剧表演艺术舞台上,李光羲这位歌坛上的“长青树”,曾连续创造了西方古典歌剧在中国歌剧舞台上的三个不同“外国小生”形象。从《茶花女》中的“亚芒”,到《货郎与小姐》中的“阿斯克尔”,再到《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连斯基等,李光羲一路从人物的性格特点出发,在歌剧演唱和舞台表演上成功塑造了许多性格、气质截然不同的鲜明艺术形象。由于他的精彩表演,在当时中国掀起了一股新的歌剧热潮,并一举赢得了“歌剧王子”的美誉。

《茶花女》:一举成为耀眼新星

众所皆知,《茶花女》作为外国文学殿堂里的一部动人之作,它不仅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翻译到中国来的外国文学作品,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首次成功打造的第一部西洋古典歌剧。1956年,中文版三幕歌剧《茶花女》的成功公演,使威尔第的这部不朽之作,成为上世纪50年代中国歌剧舞台轰动一时的佳话,全国各大报刊广为报道,且赞誉之声不绝。李光羲也便一举成为当时中国歌剧舞台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在歌唱中表演,在表演中歌唱,唱做兼具”,这可以说是李光羲在歌剧表演艺术舞台上一贯秉持的原则。尤其是在对“威尔第式”的男高音咏叹调这一具有抒情、深沉、宽广、洗练的典型性意大利风格特点的把握上,他特别强调“字、声、情、韵、神”在歌剧舞台表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表演上的戏剧性和声音上的抒情性方面,李光羲重在追求声音的灵活性、稳定性和生动性:而在具体的唱段中,激情处声音厚实饱满、慷慨激昂,抒情时又优美柔和、富于歌唱性,高音丰满、嘹亮,充满了戏剧性。

在歌剧《茶花女》中,“阿尔弗雷德”这一男主人公的角色正是以抒情男高音的俱佳担纲为最,而对其中“抒情性”的特点和要求上也就是要“音色明亮,优美柔和”,而且要持有一种真情、深厚、执著的情感状态,最终方能博得女主人公“维奥莱塔”的挚爱。为此,李光羲一上场就唱得非常流畅,从第一幕的二重唱“饮酒歌”开始,到“幸福的日子”再到“我热情沸腾像烈火”,直至最后的“离开巴黎”等唱段,他充满激情的演唱令人热血沸腾,一出场就把一个“高个子、高贵潇洒”、追求爱情的稚气青年一一阿尔弗雷德这一男主人公的形象作出了充分定格,其中细微的抒情之处更加让人们为之沉迷。特别是他在与大型管弦乐队伴奏的合作上,又显得那么轻松自如,使观众常常为他那潇洒优雅的形象和气质、天赋的明亮嗓音、优美的音色和超人的音乐感而叹服。

剧中阿尔弗雷德的唯一独唱段落“我热情沸腾像烈火”,可以说是威尔第为该剧男高音歌剧演员的精心设计,同样也是比较难把握的一个经典咏叹调,其中强烈的抒情性和如歌的旋律性对于男高音来说,这更是一首很能考验演唱者的水平,锻炼和展现自我演唱能力的作品。该唱段不仅体现出阿尔弗雷德在感受到爱情甜蜜、幸福的同时,也为该剧后期悲剧性色彩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整体而言,这首咏叹调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唱段,演唱中要充分抒发感情,来表现阿尔弗雷德沉浸在爱情中的幸福感受。尤其是其中带有宣叙性特点的情感宣泄,要求歌剧演员要能够在戏剧性“规定情境”中,尽量通过声音和表情来显示出歌剧人物慷慨激昂的炽热情感。因此,要演唱好这部作品,演唱者除应具有良好嗓音条件,同时还要具备综合的艺术素养,在歌唱实践中去具体分析作品、感受作品。

李光羲正是把握住作品以上特点,通过大量“咏叹”与“宣叙”的丰富对比,将主人公细腻的人物内心世界和感人肺腑的爱情和故事娓娓道来,生动地刻画出了男主人公阿尔弗雷德火热、激动的内心情感。尤其是在对该咏叹调的核心唱段——“沸腾的心”这一两段式(A+B)旋律的处理上,如华彩部分的“全世界都为我歌唱,仿佛飞上天堂,无比幸福欢乐!”等,全段节奏鲜明、快速激情的演唱,李光羲可谓是一气呵成,充分表达出了男主人公阿尔弗雷德此刻内心中无比的幸福感。

通过对歌剧《茶花女》中阿尔弗雷德这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李光羲在歌剧表演观念上获得了新的突破,而在歌剧舞台表演艺术实践上则更显得是如鱼得水,使一个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富有贵族少爷气质的阿尔弗雷德形象,最终化成具体的、有生命的戏剧角色。

《货郎与小姐》: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

有人说:“李光羲演悲剧,能让观众落泪;而演喜剧,则能让观众笑声不断。”1962年在上海40天里演出了20场《茶花女》和10场《货郎与小姐》的李光羲,从此更是蜚声全国。其实,早在1959年5月1日,这部来自阿塞拜疆的四幕抒情喜歌剧《货郎与小姐》就由中央歌剧院搬上了北京天桥剧场的舞台,也是首部在首都北京上演的外国喜歌剧,而当时领衔该剧主要人物“阿斯克尔”这一角色的,正是时年30岁的李光羲先生。此后,“货郎”这一具有鲜明人物性格特点的角色,曾在李光羲的歌剧舞台表演艺术生涯中跨越了30年,可见该剧在当时所受欢迎的程度。

“戏好看,歌好听。只有具有东西方文化两个双重优势的歌剧演员,才可能真正拥有自己的大舞台。”1959年春,剧院开始排练喜歌剧《货郎与小姐》,李光羲被指定扮演A组的男主角“阿斯克尔”。由于歌剧《货郎与小姐》是部喜剧,特别是在这部歌剧中不仅因为有诙谐的剧情和欢快的音乐曲调,而且因为其所占比重甚大的道白,以及载歌载舞的表演要求。因此,如何由正剧的凝重转为喜歌剧的轻松——“歌舞并重”,对李光羲当时则是一个新课题。为了演好这一角色,他利用一切时间虚心向中外声乐专家刻苦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演唱和舞台表演经验,终于闯过了对白与舞蹈关,成功地塑造了“阿斯克尔”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并从此形成了独特的个人演唱风格。

为此,他曾谈到:“我不演‘货郎’,就无法真正懂得歌剧。演‘货郎’,不单是让我‘过足了瘾’,最主要的是‘他’使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舞台,什么是歌剧。歌剧属于综合艺术,那么歌剧演员应该、也必须具有相应综合艺术实力。我不赞成那种重歌唱轻表演的倾向,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歌剧表演,也培养不出真正的,尤其是能够让群众喜欢的歌剧艺术大家。特别是在当下的中国,要培养观众对歌剧的浓厚兴趣,仅凭歌唱技术,或是玩技巧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发挥西洋歌剧科学发声和演唱技巧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吸收民族戏曲表演中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各种优势。”

作为“中国货郎第一人”,李光羲在该剧中的演唱和表演上,歌声热情,音乐感极强,并素以吐字清晰、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活动著称。“要做个出色的歌剧演员,光会唱还不行,必须还得学会表演。歌剧是用歌演戏,不是简单比声音。”由于李光羲在该剧中的出色表演,加之他与“货郎”那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所以剧中经典唱段“卖布歌”逢演必加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作为歌剧演员,若不通过全面的塑造,把自己变成一个角色,那就是半成品,对不起观众,也将与个人成才成名无缘。作为歌剧演员,必须通过人物造型、动作交流、入情的演唱,以及台词等等,充分运用、调动和选择手、眼、身、步等多方面的技巧,让剧中人物生活在舞台上,观众才爱看,才入迷。”

《叶甫盖尼·奥涅金》:再创辉煌

具有当代审美观的表演艺术家在审美情感的再现与深化中,往往以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态度在演唱与观众之间,进行多向交流,通过观众的共鸣创造更好的表演气氛,使作品、演员、观众三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获得更佳的创作灵感。因此,在歌剧人物角色的创造上,李光羲擅长从人物的外在气质,如站立、行走、手势、姿态、眼神和语气等方面入手,并从角色的内在气质上挖掘其所蕴藏的真挚情感,从而选择恰如其分的舞台表现形式,使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和多层面的性格,得以形象而鲜明地加以展示。他的这一歌剧表演艺术风格,完全可以从连斯基这一充满“浪漫情怀”气息的歌剧人物形象中得以印证。

三幕七场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柴科夫斯基根据俄国诗人普希金同名长篇诗创作而成,该剧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音乐特征,在世界歌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962年,李光羲又一次成功塑造了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连斯基这一人物角色形象,使他在歌剧人物塑造和声乐水平的表现上再创辉煌。

如抒情咏叙调“我爱你,奥尔加”,可以说是该剧主人公连斯基的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核心唱段,也是剧中第一场连斯基充分表达对爱情追求的经典咏叹调。要唱好这首A+B+A1的三段式咏叙调,首先必须要具有抒情男高音优美抒情的音色,其次在音乐上要求连贯优美,要有深情动人的演唱。尤其是在尾声中插入了连斯基与奥尔加这对男女主人公的对白,更是显示出了“咏”、“叙”结合的特点。

李光羲在对该唱段的处理上,热烈而温存,诚挚而谐悦。非常优美的A部分旋律,在E大调上进行,李光羲从“我爱你,我爱你,奥尔加,正如失去理智狂热钟情诗人,命中注定落入情网”开始,到“多幸福!我多幸福!重又和你在一起”,使这一发自内心的“告白”道出了连斯基隐秘而强烈的内心感情,展示了连斯基作为一个年轻诗人所特有的浪漫情怀。在经过B部分几次调性的转换后,旋律和调性进行了扩展,上升的音区旋律充则分反映出了“诗人”似火的热情。

另外,在该剧第二幕第二场中的唱段“青春,青春,我美好的青春,你在哪里?”这首e小调单三部曲式的咏叹调是连斯基在与曾经的朋友奥涅金决斗之前对生命的“咏叹”。“明朗的曙光开始照耀,明朗的一天将来到,我可能就要深深埋葬在那黑暗的坟墓里……”该段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浪漫曲的风格,旋律极为抒情,富于感染力,且具有强烈的悲剧氛围。李光羲正是充分把握住了剧情的发展,在对人物性格的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后,使自己的歌唱语言和舞台表现更加朴实优美、诚挚动人,淋漓尽致地再现了连斯基当时复杂的心情和真实情感,深刻地刻画出这一富有青春活力的诗人——连斯基凄惨的内心独白、忧伤的情绪,对生活的留恋,以及他悲剧性的命运。很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震撼人心。

一代男高音的楷模李光羲在五六十年代曾连续成功塑造了《茶花女》中的阿尔弗雷德、《货郎与小姐》中的货郎阿斯克尔和《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诗人连斯基等形象。在歌剧界的男演员中,李光羲已经跃居为“塔尖”的地位,许多歌剧观众早已把阿尔弗雷德、货郎、连斯基这三个艺术形象与他的名字连在了一起。事实上,李光羲在表演艺术审美层次上的高标准追求,使他在歌剧舞台表演艺术水平的整体把握力与洞察力上有了较高的基点和十分广阔的创作视野,更有高瞻远瞩的艺术气势,这一“创作视野”和“艺术气势”在他后期歌剧舞台表演艺术的“二度创作”过程中均得到了很好体现。如他在歌剧《阿依古丽》中的“阿斯哈勒”及歌剧《第一百个新娘》中的“阿凡提”等人物形象的塑造。

笔者以为,运用半声演唱技巧创造纯净、集中和富有穿透力的声音效果,可以说是李光羲歌剧表演艺术创造上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在舞台演唱中,他善于分配力量并形成强弱、明暗对比,尤其是在情节气氛激昂的段落中,他努力寻找可以形成对比的跌宕之处,先用弱声演唱而后再以合理的衔接和突变,来充分营造歌剧作品的戏剧性效果;并以精彩的演唱所造成的强烈戏剧性效果,从而把欣赏者带入作品的“规定情景”之中,并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

自己的路篇5

而现在,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对于世俗的梦想似乎有了变化。不知是什么时候起,喜欢上广阔的蓝天,没有遮蔽物的蓝天;喜欢郊外的绿草树林;喜欢望而有际波光粼粼的湖泊。这样的世界里,仿佛只有我一个人,不论是纵情高歌还是沿湖散步,都是自由畅快如同呼吸着不一样的空气。

这时候,身边或有三两好友,不论是否聊天,都快活逍遥,一点默契了然于胸。

然后再次明确,原来自己更偏爱于远远避开人群,藏入自己的世界。

从小就不是丰富易感的心灵,对于周边的一切似乎永远只有偶尔的那惊鸿一瞥,才会铭刻于心。而现在,每一次经过漫长的严冬,重新看到新绿点亮了枝丫,艳红的花朵侵占视线的时候,却总被深深震撼,然后迷醉。同样执著的,还有夏日阳光从层层叠叠的树叶间隙洒下时那一缕挥之不去的感动,还有秋天澄澈高远的天空,和直刺苍穹的光秃秃的梧桐。简直是踩到了我的死穴,每一次都无法抵抗地停下脚步,想要记录下那惊艳,那心灵的舒畅。

东山魁夷说,风景即是心境。或许确实是我的心境改变了吧。无视于簇新的花朵,却总被那些浓烈深沉的树所折服。我是爱树的,不管它是否拥有厚实的树叶,又或秋天落叶的苍茫,甚至光秃秃的只剩枝丫。

喜欢了这样的风景,似乎我也更愿意做一个沉默者。当然不是王小波口中那“沉默的大多数”,只是想要这样逐渐丰富内心。永远不能放弃心灵的追求,但谁知会不会去追求名与利?譬如陆机,譬如潘岳。

仕途上的不幸造就了一些文人,同时也毁灭了一些文人。我一直相信“圣往内中求”,却也是个不能脱俗的人。时常在想,是否文人都有这个毛病,又或者,人都有这个毛病,一面追求现世的享乐,一面追求心灵的高洁。在矛盾中度过一生的大有人在,但多数人为了不在痛苦中发疯,大概最终总会作一个抉择。

时常在想,我太过专注于内心世界。现在的生活太过安逸,我没有什么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也许也缺乏关注社会热点的激情,更谈不上忧国忧民,有的,大概只是一个小人物的心境。一点一点,有时三两句,有时一整篇,便是真实的自我了。

所以也会觉得自己其实是个没有回忆的人。能记住的,只是当初那一刻的感觉,却很轻易便忘记了发生过些什么具体的事情。这样一路走来,倒也少了许多烦恼,只是回首的时候,霍然发现自己竟真的学会了作为一个“人”的、比年少时丰沛许多的情感,也同样学会了对人心存戒备。好事?坏事?

自己的路篇6

是什么,静静浇灌心田,培植甘甜记忆?

是什么,轻轻扣动心扉,带来永恒美丽?

是什么,让你的心我的心他的心,一齐奏响那壮美的乐章?

就是那一个个震撼人心的选择,就是那一次次艰难美丽的选择,就是那一张张选择中坚毅的面孔,就是那一曲曲高唱自己选择的歌儿……

我站在“选择”的山上,寻访远处的灵魂。

司马迁,在死亡与终生的奇耻大辱中,毅然选择了屈辱。他的选择,给后人留下了《史记》,留下了一种凛然的记忆。“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着成信史照尘寰。”用屈辱之身点燃文明火种的他的选择,让我们感慨涕下。

鲁迅,在个人与民族中,奋然选择了民族。风雨如晦,他却高举一只让黑暗震慑的火把,奋然前进。火把照出了国人的信念,也照出了先生作为精神界战士的崇高灵魂。

又看到宁波那历尽风雨的天一阁藏书楼,创建者临终之时要儿子们选择藏书与银两,大儿子看了看父亲,吐出那让几十代人坚守以至彷徨的字:藏书楼。他的选择让他们世世固守清贫,却也守住了中国文化的一方志气,守住了我们的骄傲。

这些选择啊,虽历尽风霜而不褪色,虽沐雨栉风而不消逝,在我们心中,留驻成一道风景。他们歌唱太阳,也被太阳歌唱着。

我伫立在“选择”的河边,静观我们自身。

正是容易感伤的季节,也正是面对选择的季节。每天都有那么多触动心房的弦律。

在危险面前,有人选择出击,有人选择回避;前者无愧于心,后者留有遗憾。

在奉献面前,有人选择全力以赴,有人选择退避三舍;前者得到赞美,后者得到自责。

在人群当中,有人选择他人,有人选择自己;前者被视为勇士,后者被唾为懦夫。

自己的路篇7

刘琳对记者说:“在北京奋斗了5年,没有户口不说,所有存款连一部车或者一个洗手间都买不起,更别说生孩子……留在北京有何意义呢?”

像刘琳这样的年轻白领并不在少数,经过“北上广”激烈竞争的洗礼,越来越多的“一线城市外来人才”欲逃离一线城市回到家乡或某些二线城市。适中的生活成本、便利的生活条件、良好的城市文化正成为人们选择城市的主要考虑因素。

成都是个休闲城市,这是全国公认的。尤其是周末,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家庭都会外出游玩。由于成都天气异常炎热,地震前的青城山更是人山人海。大人们坐在竹林下搓麻将,孩子们在水中嬉戏,难怪外地人到了成都会为成都人的闲散生活跌破眼镜,都非常羡慕成都人悠闲恬淡的生活方式并且向往这种生活方式。

5月12日汶川地震对成都影响很大,当时在五楼办公室感觉房屋马上要垮塌了一样,人们惊恐地冲下楼,据说一些高楼的楼梯上全部都是女同志的高跟鞋。因为受到惊吓的缘故,当天晚上人们都不敢在室内住,而是把车开到宽阔的路边或空地上,搭一个简易的帐篷避难。尽管地震的恐惧还没有过去,但当天晚上人们还是不改日常生活习惯,烧烤、啤酒广场等地都坐满了人,还有一些没有座位的,仍然忘不了买一些卤菜,搬一箱啤酒放在帐篷前慢慢享受,好象地震和周围的一切与自己都没有关系。地震期间还有一些茶馆也没有关门,大多茶馆都在一楼或二楼,人们好象做好了冲刺的准备,茶馆平常紧闭的大门敞开着,茶客们悠然地翘着二郎腿,手里夹着香烟,烟圈在空中旋转着,随即又冉冉升腾起来,一种特别飘逸的感觉放松了心情,地震的惊恐已经随着烟雾散去......

距离地震发生已经近半个月了,地震带给人们的阴影正在破散,成都人尤其是成都女孩喜欢逛街的本性一览无疑,地震虽然已经过了,但余震不断,但这丝毫不影响商场的人气。市中心几乎所有大商场都人满为患,看着从商场出来的人们大包小包的战利品,就连旁人也会感觉到收获的喜悦。如果在北方城市,也许会认为这是一种奢侈的行为,而在成都这很普遍,否则,那“月光族”的称号又是怎么来的呢。

如果不是地震原因,这两天我们全家可以到青城山避暑胜地去休息,看着震前两天拍的后山风景区人们娱乐的片片,失落感深深地压抑在脑海里。照片上多么和谐啊,人与自然,应该是最美的结合。水中搓麻将的大人们,嬉戏的孩子们都是大自然最精美的点缀,而现在,连这点点缀也没有了,人们受地震影响,提到都江堰青城山就害怕,更不要说去那里休假了。都江堰尚且如此,九寨沟和黄龙风景区就可想而知了。于是,成都周边的农家小院、乡村俱乐部就成了热点,车子排成长龙,桌边坐满了人,人们安静地、小心翼翼地玩耍或者交谈,最多的话题还是关于地震,时不时还有人擦着眼泪。

成都人会享受,注重生活质量,但地震使人们更加明白了很多道理。其中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面对受灾群众我们到底能做什么?能为他们提供多大的帮助或者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会节约,节约生命之水、粮食或其他。成都人成熟了,成熟得让人感动。地震发生后,人们在第一时间自发地组织救援,组成志愿者服务队,自发地为伤员献血,这个时候只有团结和包容,甚至为了挽救他人而牺牲自己。成都人会享受,那是因为他们对生命真谛有所感悟,应该如何珍惜生命,应该如何生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悄悄发生变化,在成都人的头脑里,世界除了和谐就是包容,只有具备了这两点,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成都人仍然是乐观向上的,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听到他们的声音......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胡光炜认为,年轻人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实现个人的“效用最大化”难度较大。过度激烈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会催生奋斗动力,但时间久了,人便会逐渐回到现实中,经过几番分析比较,很大一部分人都会选择转战到环境相对宽松的二线城市来实现人生目标。

自己的路篇8

国庆游行中,伴随邓小平画像的原声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是邓小平最有代表性的论断,也是贯穿新中国60周年的主线,在此之前,开国领袖在探索出一条独特的中国革命和改造之路之后,又试图走出一条独特的中国建设之路。在此之后,、继往开来,不断地在新时代、新世纪中开拓前进。历经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探索,我们终于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抚今追昔,走自己的路这几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在生活中,一个人要走自己的路,体力和智力都有相当的要求。而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走自己的路,无疑需要更多的前提。总结新中国60年来的经验教训,要真正地做到走自己的路,关键在两个字:“力”与“心”。所谓“力”,就是客观上国家有实力;所谓“心”。就是主观上思想要成熟。

国家没有实力,就谈不到自主选择,很难做到走自己的路。为什么一国会跟着别人走,对他国发展模式照搬照抄?从根本上说是自己落后。辉煌的中国古代,没听说过要去模仿蛮夷之邦的现象,近代中国衰落之后,才不断地试图以各个先进国家为师。苏联既是十月革命的发源地,也曾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所以中国革命和建设就有“走俄国人的路”、“以俄为师”之说。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冷战的特殊背景下,在国力不足的情况下,也只能站队式地选择一边倒,照搬了苏联模式。在当今全球化大潮之中,世界上将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主体中有几个能够在其中独领、别树一帜?大部分弱小穷国,如同大海中飘摇的扁舟,自己的命运受潮流所左右,何以能谈上走自己的路!也就是那为数不多的具有充足实力者,方能顶住国际的风浪,自主地选择发展路径。新中国60年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发展,使我国的综合国力进入了世界前列,能在多极世界中成为巍然屹立的一极,这才是我们能够走自己路的坚强基石。

走自己的路,要有一套自己的理论。理论不成熟,也是走不出自己的路的。中国虽在1956年前后就提出了“以苏为鉴”,但那时更多针对的是一些具体的做法,没有认识苏联模式的本质。由于理论上没有大突破,中国随后的一些探索,没有跳出传统的臼巢。改革开放以来走自己的路取得成功,得益于理论上的日益成熟、邓小平对内强调从中国国情出发,而不是本本中来;对外否认存在国际的老子党、中心论,主张各国的事情自己解决。这就根治了长期存在的照抄经典、照搬外国的弊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理论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扎根于国情、立足于实践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是理论上的国货精品。有这样的理论为指导,我们就能在复杂纷纭的世界中,自信而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新中国走过了一个甲子,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之上。中国过去的成就,是走自己路的结果。中国未来的发展,还要继续走自己的路、我们要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地增强综合国力。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理论体系。有了更强大的“力”,有了更成熟的“心”,中国定能走出一条更加宽阔的未来之路。

自己的路篇9

走自己的路,或许在被众人唾弃之时,也应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信念,那在命运之神才会垂青于你。

战时能冲锋,平时能干事的丁晓兵,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能保持平静,沙场带兵无愧无悔,把守国门有骨有节,这坚持了20多年的好品质竟源于一封普通的信,指导他走向英雄的现在。

在走自己路的同时,听进忠言,那无疑在想奋飞的小鸟身上更插上了坚韧的翅膀。忠言虽逆耳,但有良药苦口之效,谄言虽好听,却有口蜜腹剑的危机。史上的皇帝大都走自己的路时避忠提谄,导致国破家亡。

走自己的路,是一个艰辛且大胆的想法,那并不是豪言壮语所以达到的,而是磐石的意志才能坚持的。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年过九旬的季羡林老先生,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一介布衣,言有物,秆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总在坚持着,走自己的路,为中国文学做着贡献。

风暴的洗耳恭听礼,雨雪的拍打,经历了艰辛,只为走自己的路,总会迎得“云销雨霁,彩彻区期”的灿烂;总会获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气冲天。

走自己的路,在年老时“叹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时就会觉得年轻时的轻狂与执着是别样的精彩。

在天堂中观赏向日葵的梵高也会会心一笑,曾经为向日葵的疯狂是如此值得;颜回蓦然回首,也会感到曾经的一箪食,一瓢饮的生活是那么的高尚;李白吟完“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嵩人”,终会觉得走自己的路是正确的。

自己的路篇10

再过几个月我的孩子就该出生了,于是,两个月前,我给自己放了假,辞职回郊区婆婆家休息,迎接小生命的到来。

在婆婆的农家小院住了几天后,我感觉特别幸福,饮食起居有人照顾,空气清新宜人,吃的是院子里随时采摘下来的新鲜蔬菜,听的是天空里飞翔的小鸟的叫声。当然农村也有农村的不便,我最不习惯的就是没有路灯,我一向晚睡晚起,晚饭后无事可干,总想四处串串门,溜达溜达,可每次看到院子外漆黑一片,只好望而却步。

有一天,村里大兴土木,准备修路装路灯,但是只修大路,入户的小路各家根据需要自己掏钱修,路灯也一样,自家掏钱,大队给装。我婆婆家门前是一条仅仅连接三户人家的小路,自然不在大队的规划范围内,要想修门前这条路、装路灯,就要三户人家一起凑钱。公公登门到另两家去了好几次,人家却都执意不肯修,说是习惯了,没路灯也没关系。最后为了方便我,公公决定自己掏钱修路装路灯。门前的路修好那天,门外大放光明,我特别开心,吃完晚饭就和婆婆出去遛弯了。没想到,旁边的两户人家,竟然也都出来溜达了,老人拄着拐杖,女人抱着婴儿,孩子追着闹着,都在路灯下自在逍遥。我心里突然不痛快起来:“修路装路灯的时候你们都不掏钱,如今修好了,你们却好意思走在路灯底下了!”

为了路灯的事,我生了半个月的气,一向得理不饶人的我催着公公去那两家收钱,要不就请他们天天走后门,别走门前这条路,晚上也别在路灯下散步,公公嘴上答应着,却总是借口有事一直没去。我只得天天唠叨吃了亏,之后晚上散步时再不肯理睬这两家邻居。

路修好不到一个月,有个傍晚,我和婆婆照常在路灯下散步,突然感觉下腹疼痛,因为离预产期还有两个多月,所以我也没在意,只是由婆婆搀扶着往回走。可还没走到大门口,我就感觉下身有热流涌了出来,婆婆急得冲院子里大喊公公的名字。那天我爱人在市里没回来,家里只有我和年迈的公婆。

离婆婆家最近的医院有40分钟车程,最后一班公交车是下午6点,而那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眼看孩子就要出生,公公婆婆急得团团转。

这时,路灯下的邻居们跑来了。王姐叫来了她的丈夫马大哥,马大哥平日在集市上卖鱼,有一辆三轮车。张大妈也叫来了儿子张华,马大哥和张华一起把我抬上了三轮车,轮流骑车送我上医院。公交车40分钟的路程,他们仅仅用了半个小时就赶到了医院。医生说幸亏及时,否则孩子就难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