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应战书十篇

时间:2023-03-14 15:35:02

个人应战书

个人应战书篇1

[关键词]战略;图书馆绩效;评估;模型

1图书馆绩效评估文献回顾

1.1国外研冤

20世纪70年代,以欧美为主的图书馆界率先开展图书馆绩效评估的理论与实践,如美国兰开斯特的《图书馆服务与质量的评价》是被公论的有关图书馆评估的第一部著作。到90年代,随着全面质量管理、顾客满意度等理论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图书馆评估逐渐由“书本位”转向“人本位”,如由ARL基于SERVQUAL理论改进的LibQUAL+包括图书馆环境、服务效果、信息控制共22个指标,开创了从用户的角度来测评图书馆服务的先河;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国际图书馆界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在1998—2003年之间了一系列图书馆绩效评估的标准,2008年了第二版。随后,图书馆界开始关注数字图书馆评估,如美国罗杰斯大学信息传播与图书馆学院Saracevie教授首先对数字图书馆评估进行系统研究,建立了数字图书馆评估框架,包括构建、背景、标准、方法4个部分。

1.2国内研究

2002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该评估体系有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60个三级指标。国内众多学者针对该体系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方案,如张泽梅在分析该体系不足的基础上,指出评估应顺应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工作变革与发展的趋势,做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另外,国内学者也善于引进国外评估标准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意见,如罗曼在分析LibQual+无法获知用户的忠诚度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出以满意度和忠诚度为核心的图书馆服务质量模型;施国洪在分析国际图书馆服务质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应研究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的跨文化适用性及系统化的实证研究。

1.3国内外研究述评

纵观国内外研究,可以发现绩效评估已引起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其理论日趋成熟。评估体系逐渐从“资源导向”向“用户导向”发展,这给图书馆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缺乏系统观。资源导向型以资源为中心来测评图书馆服务的工作流程和效率,往往使图书馆沉湎于眼前的业务和流程,如IS011620;读者导向型以用户的知觉来衡量图书馆服务,往往过于理想化而忽视了图书馆所承担其他方面职能之间的平衡,如LibQual+。两者都不能从系统的角度来综合考虑图书馆业务流程和用户知觉。

忽视图书馆发展战略。目前的评估体系往往是静态固定的,未与图书馆发展战略相结合,如《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规定所有图书馆遵循5个层面的指标,而未考虑各馆的发展战略。不重视考评结果的反馈。目前的评估体系仅为了评估而评估,而未将评估结果与相关决策结合起来。

战略导向的图书馆绩效评估是在综合考虑图书馆内外环境和资源的基础上,以目标战略为导向,实现读者价值最大化。从而很好地将图书馆业务流程、内部资源、读者价值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实现“以战略指导绩效,以评促改”的良性循环。

2战略理论与图书馆战略分析

2.1三种战略管理理论

在战略管理领域,竞争、资源、客户三者构成了战略管理的核心要素,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战略管理理论。

2.1.1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基本竞争战略20世纪80年代,著名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将Bain教授提出的SCP模型(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引入战略管理研究中,得出了以产业结构分析为基础的基本竞争战略,提出了著名的“五力模型”(竞争者、潜在进入者、买方、供应商、替代威胁),“价值链”分析工具,并提出三大一般性竞争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聚焦战略)。

2.1.2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为代表的核心能力战略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在文中率先提出了核心竞争力体系,即“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学识”。哈默指出面对日趋复杂的竞争环境,组织需从内部资源、能力着手,塑造其核心竞争力并由此制定发展战略。

2.1.3以钱金和勒尼莫博涅为代表的蓝海战略

2005年,钱金和勒尼莫博涅首次提出蓝海战略,从顾客价值创新来把握企业战略,要求企业把视线从市场供给方转向需求方,从关注竞争对手转向消费者价值。通过增加、创造、剔除、减少四步动作框架来塑造新的价值曲线。

2.2三种战略管理理论与图书馆战略分析

基本竞争战略从行业结构人手,在分析现有产业结构5种力量的基础上,制定组织战略。核心能力战略是在分析内部资源、知识的基础上探寻组织的竞争优势并塑造其核心能力。蓝海战略将战略逻辑转到消费者价值创新上,通过四步分析框架来寻求无人竞争的蓝海。和企业一样,图书馆处于一定行业环境中,面临着外部5种力量的挑战,需要善于发现内部优势、培养内部核心能力来应对外部威胁,同时又需时刻关注读者价值。基于此,三种战略理论对图书馆战略分析的启示如表1所示。

3战略导向的图书馆绩效评估模型构建

3.1总体模型

在分析三种战略管理理论及段钢提出的战略绩效理论的基础上,笔者试图融合三种战略管理思想,结合图书馆绩效评估理论,构建战略导向的图书馆绩效评估模型,总体模型如图1所示。

该模型的分析思路是以读者价值创新为起点,分析图书馆内部资源和能力,识别出图书馆核心能力,并对图书馆外部环境进行扫描,分析其行业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并制定发展战略,再以战略目标为指导评估图书馆绩效,根据反馈的绩效结果对读者价值创新重新分析并调整战略,以适应动态的环境。归纳起来,该模型是由战略分析与制定、战略绩效评估、战略绩效反馈三个部分组成的循环系统;同时也是个螺旋上升,不断推动图书馆服务向前发展的过程。以下对三个部分进行描述。

3.2战略分析与制定

3.2.1读者价值创新分析

价值创新强调的是读者的需求和价值,要求图书馆为尚未发掘的需求提供创新的价值。按蓝海战略塑造新价值的“剔除一减少一增加一创造”动作框架,进行如下创新分析:

剔除和减少,即哪些被认定为理所当然的元素需要剔除、哪些元素的含量应该降到惯例标准之下。这迫使图书馆思考哪些服务对读者已经不再有价值,甚至会降低读者价值。比如,为迎合我国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达到规定的生均藏书指标要求,很多高校在

临近评估时刻,快速增加藏书量甚至把以前剔除的书也搬进了图书馆,这样做,的确达到了国家规定的生均藏书标准,但是藏书的质量以及带给读者的价值却值得我们去深思。读者价值创新分析迫使图书馆按照读者价值而不是按照标准去剔除和减少对读者没有价值的服务。

增加和创造,即哪些元素的含量需要增加、甚至创造新的元素以创造读者的新需求。如“livingIi.brary”活动中将传统的读者所借的“书”由“人”来充当,这种以“人”作为图书来出借的方式,为读者营造了开放、自主、交流的环境。又如图书馆兴起的学习共享空间,支持开放式学习和教学,满足了用户一站式信息获取的需求。Livinglibrary和学习共享空间等新元素的加入,无疑为读者创造了新的价值需求。

3.2.2图书馆外部分析对图书馆外部环境分析有利于图书馆发现自身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清自身优势和劣势。在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时,应全面分析图书馆所面临的竞争者、供应商、图书馆用户、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五种力量的威胁。

竞争者,包括社会信息服务机构(情报机构、咨询公司等)、搜索引擎、数字资源阅读产品、数据库商。首先,信息服务机构在信息咨询服务方面与图书馆争夺用户;其次,搜索引擎推出的数字图书馆计划及业界推出的数字资源阅读产品分流了众多读者;最后,作为供应商的数据库商构建资源整合平台,吸引了原本属于图书馆的众多读者。

供应商,包括图书出版社、期刊杂志社、报社、数据库商等。首先,供应商凭借其资源优势,不断抬高其产品的价格,降低了图书馆的购买力;其次,供应商直接面对用户营销,造成了图书馆用户的流失;最后,这些供应商凭借其技术优势,不断对图书馆提出种种限制,如限制并发用户数和数据库的保存权。

用户,用户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一方面,技术的发展正悄然改变着用户获取信息的行为;另一方面,用户的需求日益多样,期望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用户期望图书馆能像沃尔玛、肯德基、麦当劳一样:快捷、轻松、方便。

潜在进入者,潜在进人者的加入,将导致图书馆读者的重新分配,对图书馆造成很大的威胁。如网络信息提供者ICP和网络内容提供商ICA通过互联网向广大网民提供网上浏览等服务,以其便捷、新颖性吸引了很多图书馆用户。

替代品,替代品往往通过更低的价格和更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来赢得竞争优势。随着网络的发展,用户面临多种多样的选择,图书馆将面临诸多信息服务机构的替代威胁。如网络书店推出的打折优惠、送货上门,网络搜索引擎如谷歌以其强大、便捷的搜索优势对图书馆造成了极大冲击。

3.2.3内部资源和核心能力分析

笔者认为图书馆核心能力是图书馆长期形成的,能使其获得竞争优势,确保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技术、文化、管理等各种要素的集合体。为塑造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应深入分析图书馆的资源、技术、文化、管理等各种要素。

资源分析: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对信息资源的分析要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着手,数量要达到一定规模,确保资源的供需平衡;质量方面要注重资源的特色化,形成特色馆藏。人力资源方面要对其人员结构、基本素质、专业能力等整体素质进行全面分析。

技术分析:图书馆的技术水平是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图书馆信息采集、组织、传播、存储、利用整个服务过程所涉及到的技术都要进行分析,如信息采集过程中的信息抽取、挖掘技术,信息组织、整合技术,资源的长期保存技术。

文化分析: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全体员工长期形成的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对图书馆文化的分析要着重分析其是否重视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创新、团队精神三个方面。

图书馆管理体系分析:应对其管理模式、激励机制、文化形成和组织学习4个方面进行分析。管理模式应具有创新性,以实现创新效益;激励机制上要突破论职分配制,按个人贡献分配,力求公平公正;文化形成方面要凸显能本管理理念;组织结构应具有弹性,以快速响应用户需求。

3.3战略绩效评估

战略绩效评估是战略导向的图书馆绩效评估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着战略制定和战略绩效反馈两个环节,是检验战略执行和战略目标达成的有效工具。它包括两个部分,即绩效计划和绩效实施。

3.3.1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是管理者对图书馆整体、各部门及图书馆员工应该达到的绩效进行沟通的过程,它包括战略目标分解和评估方案的制定两个部分。战略目标的分解要遵循全面均衡的原则,要兼顾图书馆财务和非财务目标,充分考虑图书馆长期发展和近期行动。既要考虑图书馆投入,又要预测产出目标,也要顾及读者的期望即对读者的影响和效果。在制定评估方案时应遵循SMART原则即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关联性、有时间和资源限定的。

3.3.2绩效实施绩效实施主要包括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两个部分。在数据搜集时,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全面搜集图书馆从资源投入到服务效果产生整个过程的数据。同时,为获得对图书馆绩效评估有价值的数据,需要对收集到的大量、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对来自不同部门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3.4战略绩效反馈

战略导向的图书馆绩效评估是一个由上到下的“战略分析和制定一战略实施一战略绩效评估”过程,同时也是个由下到上的“战略绩效一战略分析”不断调整战略的过程,通过反馈环节形成一个循环的战略绩效评估体系。同时,反馈并不仅指将评估的最终结果上报给图书馆管理者,还应将执行过程中的中间结果及时反馈给图书馆全体员工,以便实时监视战略的执行。

4战略绩效评估模型实施策略

4.1建立健全柔性的战略管理机制

战略管理机制是指为实现图书馆战略目标利用图书馆现有资源设计或根据长期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一套系统的管理方式,如图书馆文化机制、人才机制。柔性的战略管理机制要求图书馆主动适应动态多变的环境,善于利用变化并制造变化以赢得读者,实现读者价值最大化。柔性的战略管理机制能促使图书馆管理者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图书馆战略,从而使战略始终正确指导绩效,绩效真正反应战略目标的达成,最终实现以战略指导绩效,以评促改的目的。

4.2选择合理的战略与绩效链接工具

作为非盈利性组织的图书馆,面对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如图书馆员、供应商、政府、读者等,传统平衡记分卡的四个维度往往是不够的;另外,在不同的战略阶段图书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战略重点也就不同。因此图书馆在链接战略与绩效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工具,如平衡计分卡、利益相关者理论、目标管理法、关键业绩指标法等多种工具的整合。

4.3组织图书馆各层人员的支持与配合

战略绩效评估的实施要求图书馆人员打破常规的“重视本位绩效而忽视组织目标”的思维方式,转向以图书馆整体战略目标为导向。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必然要求图书馆各层人员的支持与配合。图书馆馆长应积极倡导,图书馆中层领导的参与是实践战略绩效评估的重要保证,图书馆员的支持和配合是实施战略绩效评估的实践保证。

个人应战书篇2

关键词:苏格兰;公共图书馆;战略;服务设计;数字技术;社区

中图分类号:G259.5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6026

1.引言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图书馆战略既是对当地图书馆发展现状的总结,也是对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饱含着当地图书馆人的才学与智慧,对于它的思考与分析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一条开展图书馆研究的捷径。如,于成杰等学者对于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发展规划的思考,申晓娟等学者对于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分析等都为未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参考。

2015年6月2日,苏格兰图书馆与信息委员会(The Scoaish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ouncil简称SLIC)在苏格兰图书馆与信息专家学会年会上了《目标与机遇:2015-2020苏格兰公共图书馆战略》(以下简称《战略》),提出了旨在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积极应对信息时代挑战的6大战略目标与18条建议。《战略》后,笔者在网络上进行了持续关注,并于2015年9月抵爱丁堡大学开展访学后对爱丁堡(苏格兰首府)主要公共图书馆、格拉斯哥(苏格兰最大城市)部分公共图书馆进行了实地考察,对苏格兰公共图书馆初步体现和《战略》中继续强调的“深度开放”“数字融合”“社区营造”“服务集成”“创新创业”“满意度评估”等要点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对《战略》各项目标和建议中隐含的服务设计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故此,笔者希望通过对《战略》的研究与思考,能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因为体制缘故,苏格兰在很多场合使用国家(National)一词,但其仍是英国的一个地区,通过对大英图书馆2015-2023战略和苏格兰国家图书馆2015-2020战略的对比分析可发现,大英图书馆更多地放眼世界、以引领国家发展为己任,苏格兰国家图书馆相对地立足本地,以服务民众生活为宗旨。因此,本研究也希望能为中国的区域性公共图书馆,如各省市的公共图书馆带来一些服务方面的启示。

2.《战略》编制的背景与过程

苏格兰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十分发达,在生活着500多万民众的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超过600个图书馆网点。据统计,2011/12年度,61%的民众使用了图书馆服务(高于英格兰与威尔士)Ⅲ,2013/14年度有约2000万册图书被借出,图书馆访问人次达2800万,网络访问人次增至1360万,图书馆使得人均(全民)21英镑的年成本实现了人均(图书馆用户)166英镑的年投资回报。因此,公共图书馆在苏格兰被广泛认可,受到高度评价,但为保持长久的活力与持续的发展,历经150年岁月的苏格兰公共图书馆需要在新的经济背景、政治形势、技术环境和社会现实下重新思考来理解新的挑战与机遇。《战略》应时而生,是苏格兰公共图书馆历史上第一份部级发展战略,意义非凡。

2.1《战略》编制的背景

2.1.1新经济形势下的政策环境

由于经济和人口问题的加剧,英国及其他经合组织国家都认为需要重新思考传统的公共服务模式来应对“风暴”,通过削减拨款、调整各项服务的投入比例来减轻财政负担的压力大增。近年来,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公共图书馆的数量上有最直观的体现,自2011/12年度以来,苏格兰地区已有13个图书馆网点关闭(全英国关闭120个)。网点关闭是比较极端的情况,影响有限,更大的负面效应则来自于普遍性的开放时间缩短、馆员减少和馆藏购置压缩,这对于图书馆服务而言更加致命。如苏格兰国家图书馆2015年大多数新书只馆藏1册,复本量为0,给借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在这种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必须向民众和政策制定者重新表达自己:公共图书馆正处于转变之中,它不仅是知识和地方文化的收藏者和管理者,同时也是一个学习、创新和创造的中心;它不仅提供基于图书的服务,同时也帮助民众改善技能,让社区更富活力,并主动支持政府实现执政目标。

2.1.2数字技术普及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如今,文献资源的数字化使得人们获取信息、探索知识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普及让民众有更多的渠道参与公共事务,沟通与交流变得更为简单和便捷。数字技术是21世纪的基本元素,也是当今图书馆所有工作的基础。而与此同时,仍有一些人需要外界帮助来进入数字世界。获得数字红利。据统计,苏格兰有约1/5的人被排除在互联网之外,被称为“最后的1/5”。互联网原本可以成为减少不平等、消除社会隔离帮助自我改善的有效工具,然而“离线”使得这些原本弱势的民众处于更为不利的位置,于他们而言,数字技术加大而不是减小了现存的社会和经济分化,这恰是图书馆应该发挥关键作用的地方。时代转变的挑战中包含着动人的机遇,使得图书馆有可能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新的贡献。未来,图书馆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它能否满足不断提升的民众需求,应对不断进化的数字世界。编制者希望通过《战略》为民众与政策制定者勾勒出一种高效、有力、以人为中心的数字时代的公共图书馆服务。

2.2《战略》编制的过程

《战略》的编制工作由SLIC领导下的苏格兰公共图书馆国家战略小组负责,工作内容包括独立研究、调查问卷、相关学术报告和场馆实地考察。《战略》的编制是一个严谨务实、多方配合、共同努力的过程,苏格兰文化、欧洲及外事大臣――菲奥娜-希斯洛普评价到:《战略》的建立在全苏格兰图书馆人的辛勤工作之上,将为充分释放图书馆的力量指引方向。

3.《战略》分析

3.1《战略》的主要内容

《战略》包括了愿景、使命、6大战略目标、18条建议以及对应的7项国家成就(苏格兰政府的执政目标,总15项),每一条战略目标下都有结合案例展开的进一步阐释(见表1)。

3.2《战略》的特点

3.2.1较为全面的现实分析

《战略》运用了大量客观数据,从多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苏格兰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的成就,以及在WiFi覆盖、民众参与、馆员培养、资源数字化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此外,还对在当前经济背景、政治形势、技术环境和社会现实等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

3.2.2较为紧密地对应政府执政目标

1972年出台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和地方当局的责任”。国家和地方政府是公共图书馆的上级领导机构,财政拨款是公共图书馆主要的财政来源,因此公共图书馆的工作必须配合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大政方针,为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做出贡献。《战略》在目标、执行以及评价层面都紧密对应了相关的苏格兰政府执政目标――国家成就,确保公共图书馆的成绩成为政府政绩的一部分。

3.2.3较为细化的发展建议

为了保证各项战略目标可落实、可评估,《战略》在提出宏观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18条具体的公共图书馆发展建议,以及一些更为详细的子建议,并结合案例予以进一步解释。对于图书馆的具体操作者而言,《战略》既指出了明确的路线,也提供了实际的参考。

3.3《战略》的要点

可能因为过于细化,抑或是文化差异、语言隔阂的缘故,《战略》的阅读体验稍显琐碎和混乱,其内容之间多有牵扯甚至重合。《战略》细致、具体的特点或利于当地图书馆的实际操作,但不利于其他地区图书馆从自身特点出发来参考和借鉴。归结起来,《战略》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面向公众的基本服务、生活服务、职业服务和着眼于自身的资源拓展、管理优化。基于以上梳理,可进一步将有较强参考价值的内容提炼为“深度开放”“数字融合”“社区营造”“服务集成”“创新创业”“满意度评估”6大要点。

3.3.1深度开放

《战略》强调了公共图书馆要向所有人深度开放,并指出要借助数字技术和创新来更好地实现深度开放。如,用一个通行的用户身份来访问所有公共图书馆,甚至大胆设想一种出生后自动获得全境图书馆用户身份的机制。全境“一卡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爱丁堡正在推行的“爱丁堡图书馆护照”已经覆盖了超过20家的市内图书馆,持照者可以凭一证访问所有的加盟网点。不过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手续不够简便,各图书馆执行不同的管理规则、开放时间,并且为避免混乱,只许阅览、不许外借等。当然,尽管有诸多不足,“爱丁堡图书馆护照”仍不失为深度开放的有益尝试。

3.3.2数字融合

《战略》谈到,要确保公众能便捷地获取数字化身份,轻松地进入数字世界,更好地享受数字红利,如将图书馆卡与“苏格兰一卡通”整合(已在部分城市内的部分图书馆实现)、24时/7天地开放数字资源等。提高馆藏资源电子化的程度也是《战略》中强调的工作。如今16%的读者使用Kindle等电子阅读器,40%的家庭拥有平板电脑,绝大多数人使用智能手机,电子书的出借量不断上升,但是电子书的馆藏量却仍然大大低于实体书。让WiFi覆盖所有的公共图书馆是《战略》极为重视的一项具体目标,而移动设备的普及使这一目标变得更为迫切。《战略》谈到,已有72%的图书馆提供WiFi服务,未来再增加100万英镑的投入将能实现WiFi全面覆盖的目标。

《战略》还谈到,数字素养对人们日常交流、学习工作、参与公共事务、改善经济状况极其重要。公共图书馆应在培养民众数字素养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因为它具有如下优势:(1)它是一个处于社区中心,有大量数字资源和设备,并且安全而开放的空间:(2)它拥有专业化和技术化的工作人员;(3)它多年来积累的组织技术培训的经验。“格拉斯哥生活”与苏格兰Coderdoio(一个提供免费编程培训的国际组织)合作,在格拉斯哥的米切尔图书馆创建了一个数字制作空间,为青少年提供免费的编程培训。青少年可以在一个安全、有趣和社交化的环境中学习程序语言,制作APP和游戏,促进了STEM技能的提高,为将来更好地就业打下基础。《战略》十分关注最后1/5的“离线”人口,认为公共图书馆需要提供更到位的服务来改善这些最不愿参与传统培训的人的数字素养。有意思的是,调查显示过半的弱势群体(与“离线”群体有较高重合)认为IT技术的改进能够鼓励他们使用图书馆。

3.3.3社区营造

社区营造是指居住在同一地理范围内的居民,持续以集体行动来处理其共同面对的生活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创造共同的生活福祉,逐渐地,居民彼此之间以及居民与社区环境之间建立起紧密的社会联系的过程。《战略》认为公共图书馆应在社区营造中发挥主导作用,其可通过提供信息平台、集会空间、技术支持来促进民众参与社区活动、决策社区事务,其可借助丰富的本地文化馆藏帮助社区塑造自身形象、建立文化认同。苏格兰政府公共图书馆进步基金在2013-2014年度支持了5家图书馆参与社区营造培训,2014-2015年度的支持数量增至10家。

3.3.4服务集成

《战略》提出,公共图书馆(现有馆)要努力成为连接其他公共服务的枢纽或(新建馆)直接与其他服务机构集成为社区公共服务港。“生活高地”(一个旨在推进文化教育、运动休闲、健康福利的公益组织)在阿维莫尔构建了一个包含图书馆、学校和休闲中心的社区服务港,显著地提高了图书馆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效果。阿维莫尔社区服务港通过服务设计取得了这一成绩,如图书馆与休闲中心共用前台,使用同一张会员卡:图书馆员和休闲中心职员分担职责:图书馆服务分为两级――核心时间段的员工服务与普通时段的自助服务:设专人网络监控社区服务港的所有服务。

3.3.5创新创业

《战略》着重谈到,公共图书馆要通过提供免费WiFi、联合办公、会议空间以及行业资讯、培训课程对创新、创业进行支持。北欧与荷兰有一种新的定义:图书馆是一个创新和创造的地方,是一个商业启动基地和技术实验室。这种从信息和知识消费到更富创造力的模式的转变可以在日渐受到重视的图书馆众创空间里看到,人们在这里分享想法并创造性地使用技术与数据。从“众创空间”的特点(开放与低成本、协同与互助、结合、便利化、全要素)来看,其与图书馆的公平、开放、均等化、无障碍等服务理念高度契合,在图书馆已经相对成熟和上下自成体系的服务框架内去构建面向大众、借力图书馆资源的“众创空间”,是一件对双方发展都有利的事情。爱丁堡市立图书馆通过与“商业门户”建立合作关系,在“市中心复兴”基金的支持下在辖下三家图书馆设立了“创业港”。自创业港开办以来,已经主办了174场工作坊,有2150名创新创业人士参加,孵化多家初创企业,极大地提升了图书馆自身的影响力。

3.3.6满意度评估

和许多服务领域一样,如何评估服务是关键所在,《战略》希望通过“图书馆服务有多好?”满意度评估模型来促进公共图书馆提供更好的服务。苏格兰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成果指标来驱动公共服务改革的地区,具体到图书馆,不是看人流和书流量,而是看服务活动、学习课程、创新工作坊的民众参与度,看对小到个人目标,大到国家成就的贡献度。这一测量工具叫做公共图书馆质量改进矩阵,2014年该矩阵被进一步修订为“图书馆服务有多好?”满意度评估模型,引导图书馆管理者在社区参与度和满意度的层面上评估图书馆的工作。

4.战略的设计思考

4.1公共图书馆与“事”的设计

美国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赫伯特・A・西蒙说过:每个人都在设计着自己的行动方案,以求将现状改变为自己所希望的样子。这一生产物质产品的精神性活动,从根本上说,与开方治病或设想一项新的销售计划、一项社会福利制度,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按照西蒙的观点,所有人们将知识、经验以及直觉投射于未来、目的是改变现状的活动,都带有设计性质。从这个角度看,《战略》的本质是一种设计战略,每一个战略目标都是一个设计目标,每一条建议都是一套设计方案。在西蒙“人为事物”基础上,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明确了“事”与“物”的区别――“物”泛指材料、设备、工具等;“事”则是“物”与“人”的中介关系。柳冠中认为,在信息、服务经济时代,更多的设计是在创造“事”,而不仅仅是“物”。立足于西蒙与柳冠中的设计理论来审视图书馆,可以发现“物”即是书籍、资料以及数字化的文本、图像,或者我们可以直接将书籍、文本中的无形信息理解为一种抽象的“物”,而“事”就是读者与这些书本、知识的关系。不难理解,现代图书馆从来就是关乎“事”多于“物”的,收集、保管文献资料,营造、优化图书馆空间,说到底是为了更好的处理读者(人)与知识(物)的关系――求知(事)。

由《战略》所展现的图书馆事业图景来看,今天的图书馆正由一个书籍和知识的保管者越来越多地向公共生活的服务者、社会创新的实践者转变,无疑,“事”所占的比重更大了,并且变得越来越复杂。实际上,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图书馆,也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在设计学科的发展中也有直接的反映――服务设计的概念由此而生。

4.2公共图书馆与服务设计

4.2.1《战略》中的服务设计思考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设计领域的一个明显事实是“服务设计”的兴起。欧洲的一些设计强国,如英国和丹麦等,不仅在其经济领域大力推行服务设计,更将其触角延伸向更为广阔的医疗、健康、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公共领域。2008年,国际设计研究协会将服务设计定义为:服务设计从客户的角度来设置服务的功能和形式。它的目标是确保服务界面是顾客觉得有用的、可用的、想要的;同时服务提供者觉得是有效的、高效的和有识别度的。

参考上述定义,纵观《战略》,无论是基本服务层面的“与生俱来的图书馆用户身份”,还是生活服务层面的“社区公共服务港”,还是职业服务层面的“创业港”都包含着浓厚的服务设计意味,而管理层面的“图书馆服务有多好?”更是一种服务设计思维的直接呈现。近年来,国内外图书馆学者也意识到服务设计对优化图书馆服务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将服务设计理念融入图书馆服务领域,一些知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设计研究也已迈入实证阶段。如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成立全天开放的服务设计工作室,开展前期设计理论、设计流程和设计工具的探讨和交流。当前许多学者对图书馆服务设计的思考都可以在《战略》中找到呼应。如,徐越人谈到的“要不断创新图书馆社交化空间服务功能”可与《战略》中让图书馆空间成为一个社区营造、协同创新中心的思想呼应。

4.2.2《战略》中服务设计思考的不足之处

《战略》中的服务设计思考主要以图书馆为中心,探讨如何赋予图书馆更多的功能,缺乏进一步的换位思辨,即使是前文提及的社区服务港也仅是图书馆与其他服务部门在空间上的简单组合。何思倩通过对地铁图书馆的考察研究了乘客使用自助阅读设备的行为特点以及设备和环境对乘客的影响,为地铁图书馆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有意思的是,何思倩的研究似乎更像是以地铁为中心,用图书馆元素来丰富地铁的内涵,与社区服务港中的”简单相加”不同,此处的图书馆元素已经依据地铁环境与乘车行为做出了适应性的改变。反观《策略》,为什么不能将图书馆服务提炼为一种可以重组和移植的元素呢?图书馆的数量和变化空间都是有限的,而可以与图书馆服务结合的事物以及由此而来的可能性却多得多。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换位思考,能够帮助我们更灵活地理解图书馆的服务和角色。

地铁图书馆研究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关于图书馆的服务设计不应局限于图书馆本身,而应将视野扩展至更为广阔的空间。事物是广泛联系的,仅仅着眼于一事一物来规划和设计无法满足民众日益进化的服务需求,也无法应对开放、复杂、不断变化的未来挑战。

4.3公共图书馆与框架创新(Frame Innovation)

大胆设想,如果图书馆真的成为《战略》所希望的那样一用户身份与生俱来、公共服务高度集成……这会成为一个完美的终点吗?悉尼科技大学教授、设计学者Kees Dorst认为当今世界的”新问题”是开放、复杂、动态以及网络化的。其所描绘的问题图景完全可以囊括《战略》所期望的图书馆服务一开放的资源与角色,复杂的服务与人流,动态的管理与规划以及高度网络化的人际与利益关系。一个高度集成的社区公共服务港可能面临的问题与Dorst列举的存在”促进消费”与”抑制偷窃”矛盾的零售店空间,存在”城市形象输出”和”市民正常生活”冲突的国际马拉松赛有很强的结构上的共性。《战略》所描绘的道路是许多图书馆事业的必行之路,新的服务设计在创造新价值的同时必然引发新的问题,Dorst所描绘的图景值得深思。在定义新问题的基础上,Dorst又进一步谈到,当前许多组织在运用传统的问题解决思路来应对新问题时会陷入一种”压下葫芦起了瓢”的窘境,疲于应付却无法有效解决问题。因此,Dorst提出了一种以创新为中心的新方案来帮助组织解决类似问题一框架创新(Frame Innovation)。框架创新不再纠结于直接的解决方案而是着眼于问题发生的广阔背景,创造一种通达问题本质的方法。

Dorst所提出的观点、方法有助于我们理解不断变化与演进的公共图书馆角色,能为我们思考《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或许,它还会成为我们解决未来图书馆服务新问题的一把利剑。

5.结语

个人应战书篇3

作 者:台湾三军大学

出 版 社:中信出版社

定 价:1158元

【 智囊推荐 】

全书结构依历史朝代顺序,分为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十八个时代,上起黄帝败蚩尤之涿鹿之战,下终太平天国天京陷落,前后共四千六百多年,分立十八卷。本书叙述史实与战事评说相结合,态度严谨,文字典雅,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古代战争史的总结之作、一部前所未有的中国军事史鸿篇巨制。至今在汉语文化圈中,还没有出现能出其右的战史著作。

《中国历代战争史》一共18巨册,500万言,再现中国历史4600年当中500余会战全景;对此,出版商为这部书“堆砌”了一系列的赞誉之词――

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一次对中国冷兵器时代的盛大回眸与全面检讨。

一部沟通历代典籍、前所未有的中国军事史鸿篇巨制。

一部中国两岸军方都大量分发军中将校、用以提高官兵军事素养的恢宏之作。

一部继承中国战略思想,可用以指导军界、政界、商界精英的奇书。

一部抹平普通读者、各界精英阅读习惯差异的作品。

一部每一页都是中国前人智慧总结的书。

……

而在我看来,这些赞誉之词,这部书还真担得起!

《中国历代战争史》是亲自下令台湾三军大学编撰的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1955年,台湾三军大学奉手令,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开始着手编纂工作。16年间,一批实战经验和学养兼具的将校军官捉刀执笔,多位各学科造诣一流的教授亲预审校,《中国历代战争史》于1972年面市。后来,台湾各研究机构和多所大学,还有美国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胡佛研究所等,纷纷致函索求。为满足广泛的社会需要,该书于1975年开始修订,析为18分册,于1979再版。整个修订工作,由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屈万里、宋等学术名家担任指导委员,成就了这部中国战争史的扛鼎之作。

自本书问世以来,据说,海内外评议纷然,大陆军方得悉后,即令军事译文出版社翻印成书,1983年出版。印成后,只分发军中师级以上将领及军方研究机构。我至今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我上中学的时候,曾在我一位朋友的父亲的书架上见过此书(该朋友的父亲时任军事科学院的一位高级军官),精装繁体,记得当时就爱不释手,只是由于上印“保密资料”,无法外借,以致悻悻,经常赖在人家的书房里不走……

如今新再版的《中国历代战争史》,全书结构依历史朝代顺序,分为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十八个时代,上起黄帝败蚩尤之涿鹿之战,下终太平天国天京陷落,前后共四千六百多年,分立十八卷。每部书都配有精美图册,把每次重大战役的战略部署、行军布阵以及攻击、撤退的策略以及路线,绘制的十分清楚详尽。真可称得上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对于那些爱书之人,“悦读”二字同样担得起!

其实,此时我对这部书如此推崇还有更深层的缘由――

长期以来对管理的实践与研究,让我“管理的视角”根深蒂固。因此,在我看来,本书与其说是一部“中国战争的通史”,更不如说是“一部战略管理史话”。

大凡管理者都知道,战略管理本身就起源于军事领域,战略“Strategy”一词由希腊语“Strategos”演化而来,“Strategos”是指将军指挥军队的才能,或更一般地表示战略家、能人、战略眼光或超常能力。在军事上,战略指称在与敌人进行实际作战之前,计划和指挥大规模军事行动,将力量调整到最具优势位置的谋划。尽管战略来源于军事,但其中很多原理以及思想,早已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之中。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战略大国,近5000年的战争实践,更是孕育了中国古代非常丰富的战略智慧。其中,公元前360年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堪称“兵学圣典”,是将帅必读的“武经”。作为一部综合性的战略教科书,注重谋略,富于哲理,内容丰富,思想深邃,适用范围广阔,是战略哲学的凝练,是哺育历代将帅的乳汁,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思想武器。同样,这部兵书也成为国内外管理学中的经典。

反观西方企业战略的思想,是随着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形成的。美国经济学家巴纳德(C.Barnard)首次将战略作为理论加以研究,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的职能》一书中,巴纳德将战略理论从组织理论和管理理论中分离出来,运用“战略因素”构想分析企业组织的决策机制。巴纳德强调企业组织决策必须考虑战略因素,强调企业组织与环境相适应,这种组织与环境相匹配(match)的思想,成为现代战略分析的基础。

此后,无论是美国学者钱德勒(Chandler)提出了“结构追随战略”的观点(认为企业经营战略应当适应环境,满足市场需求,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随着战略的变化而变化)。还是后来战略的研究所形成了“设计学派”(DesignSchool)和“计划学派”(Planning School)这两大学派。这两个学派均注重对环境和市场的分析,把企业的经营活动视为在统一战略指导下的相互关联的整体,从而提高了对企业战略问题的认识。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环境日趋复杂,企业把战略重点从外部环境分析转向企业内部控制,注重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强调企业内部条件对于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决定性作用。90年代后期出现的战略联盟,则更强调企业间的“竞合”,即合作中的竞争与竞争中的合作,认为竞争优势是构建在自身优势与他人竞争优势相结合的基础之上,至此,通过创新和创造来超越竞争,开始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一个新焦点……

而我历数西方战略管理的发展脉络,其实是想告诉那些正在看或者未来想看《中国历代战争史》这部书的管理者,以上战略管理思想,您在这部书中几乎都能找到“对应”!

进入21世纪以来,动荡的经营环境动摇了企业对战略规划的信仰。随着环境不确定性的急剧增加,企业越来越难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而传统的战略理论对此又无能为力,反叛传统战略理论的呼声便日益高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环境不确定性、未来不可预测性、系统复杂性和发展非均衡性为基础的“后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理论应运而生。

现实的战略往往不是理性和计划的结果,而是不断试错的结果。环境的不确定必然导致企业不断尝试与修改自己的对策,这些应试对策的逐步积累就形成了战略。尤其是当企业的知识与经验无法应对外部复杂环境时,不妨摸着石头过河,从试错中寻找解决方案。同时,既然外部世界如此复杂多变,高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不是程式化地制定战略,而是组织的共同学习。通过学习尤其是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企业才能应对不确定性,才能在一种渐进式的学习过程中创建出企业的战略。新世纪以来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进一步认为,只为适应与生存而学习是不够的,必须创造性地学习,才能将企业打造成为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和人性化的可持续发展组织。

我想,《中国历代战争史》这部书就给了我们这些21世纪的管理者一个最丰富、最深厚的共同学习的平台。正是在这个不断的学与习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当今的战略不确定下形势下,不断试错的结果;我们知道了――战略是一种意图,而所谓意图,是指一种最终追求的目标;我们知道了――战略即是一个系统,又是一个应急过程,一个好的战略能让管理者看见系统,应该能够给企业多种选择,并配有相应的及时措施……

如此这般,企业可以对这些选择做出清晰的权衡,同时又能适应市场上迅速发生的变化。为了提高学习能力以及反应速度,企业应该把自己锤炼成为“自组织”、“自适应”、“社群性”的组织。这些理论彻底放弃了机械式的战略模式和组织模式,代之以更激动人心和革命性的有机模式――自组织模式。自组织和自适应理论认为,战略规划的程序和结果都应该和现实紧密相连;组织的自发学习和创新,可以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而反观中国企业,正在经历着“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尚未掌握运用成熟,又开始与西方的企业管理者一样经历了新型组织成长的挑战!”或许,在这个时候,重温一下中国历代的战争史,会让你从另一个视角发现战略管理发展的规律。

个人应战书篇4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 战略规划 模式

[分类号]G259.712

如今大学图书馆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大学图书馆开展战略规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事实上,正如吴建士所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重视制定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当今图书馆管理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笔者通过检索发现,国内外有关“图书馆战略规划”的论文寥寥无几,但在实践中,国外许多图书馆已经实施了战略规划,只不过对于我国大学图书馆而言,还是一种新的理念。通过解析国外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案例,笔者归纳出五种模式,即“总-分馆”模式、“总-分目标”模式、“关键领域”模式、“目标-战略-资源需求”模式、“短期-中期-长期战略目标”模式,以供我国图书馆开展战略规划参考。

1 “总-分目标”模式

“总-分目标”模式是指大学图书馆在陈述其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基础之上选择一些规划主题,并确定这些主题的总目标、分目标及具体实施战略或分析预期结果的一种战略规划模式。它是最常见的模式,可以分为三种亚模式:“主题-总目标-分目标-战略”模式、“主题-总目标-分目标-预期结果”模式、“总目标-战略-现状-分目标-资源”模式。

“主题-总目标-分目标-战略”模式是国外大学图书馆最普遍的战略规划模式,主题是对图书馆发展方向的陈述,能够为图书馆的远景规划提供指导;总目标、分目标、战略都是实现主题的详细方案,如图1所示:

例如按照此模式规划的“牛津大学图书馆服务:2011年愿景”,确定了“服务我们的用户”、“开发我们的馆藏和服务”、“组织我们的空间”三个主题及其相应的总目标,如“服务我们的用户”的总目标是“2006年后的五年,我们打算采取协作、响应与前向思维方法来开发与提供读者服务,以支持我们三类主要用户群:大学学生、职员和大学外的研究者”。为实现此目标,它从三个分目标――“联络一交流”、“简易使用”、“有效使用资源”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系列战略,比如在“有效使用资源”方面,它采取的战略包括:①通过获取电子资源和创建数字资源减少对访问实物资源的依赖;②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以提供新型服务,如电子文献传递(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以使现有服务传递更有效和更经济);③在访问实物资源很重要的地方,通过延长关键场所的开放时间、丰富开架资料并使之合理化以及延伸自动馆藏资源请求服务来改进对实物资源的访问等。它用类似方式处理其它总目标、分目标与战略,由此形成一份完整的图书馆战略规划。“约克大学图书馆与档案馆2005~2009战略”与牛津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式略有不同,它在主要目标(即总目标)与具体目标(即分目标)之间插入了“现状及显著特点”和“未来趋势”的介绍。

“佐治亚理工学院图书馆与信息中心2007~2011年战略规划――卓越承诺”是按照“主题一总目标一分目标一预期结果”模式来设计的。它与牛津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的显著区别是,用“预期结果”替代了“战略”,也就是说,它在建立总目标并确立分目标之后,紧接着列出了分目标的预期结果而非提出具体的实施战略。此外,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实施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2004~2007”也属于此类。

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UIUC)图书馆战略规划与上面几种模式稍有不同,它是按照“总目标一战略一现状一分目标一资源”模式来设计的。为建立与提高图书馆的核心使命(加强与构建全面的卓越),它确立了包括“增强我们提供所有格式内容和提高图书馆用户访问的能力”等在内的5个总目标。为实现这个总目标,它提出了三种战略,其中之一是“收集对UIUC员工和学生有用的所有领域和格式的资料,以满足图书馆用户的现有与新兴需求。由于学校提供的和通过捐赠获得的资金对于我们提供每个人需要的所有内容是不足的,因此我们必须对部分馆藏采取有区别的投资以反映大学研究与教学利益的变化。”基于这种战略,它分析了当今状况――“在格式上,目前大多数资料是依据明确的收藏目的而被收集起来的;资金是以阻碍机动性、妨碍我们对新兴学科与跨学科筹资的方式进行分配的。”然后,它确立了5年目标(即分目标)――“确保旧格式资源是可读的或可转换的;跟上新格式资源建设并构建此方面开发能力;提供先进的基础设施来授权内容与解决纷争问题;建立灵活的资金分配,使资金流向新兴研究与教学领域。”要实现这个5年目标,它还列出了必要资源――“需要增加基本文献经费1000万美元以使我们的支出达到同类水平”;并指定了此项战略及资源的负责人,如主管馆藏的副馆长、主管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副馆长、主管服务的副馆长。

上述三种亚模式是大学图书馆常见的战略规划模式,其优点是意识到总目标的重要性,确保图书馆能够从长远角度把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指引管理者做出与图书馆目标和战略一致的决策,建立的目标和战略不仅明确、具体,而且是可度量的,具有现实性与针对性。其中“主题-总目标-分目标-预期结果”模式所制定的预期结果能够为未来图书馆战略规划的评估提供参考,同时能够为战略规划的实施者提供导航,若发现行动方案难于达到目标,可以及时调整实施方案,以确保目标的实现。“总目标-战略-现状-分目标-资源”模式的现状分析能够审视图书馆的周围环境,确保图书馆制定的战略规划符合自身的特点和需求,例如,利用SWOT分析法可以分析图书馆的强势、弱势、机会和威胁,利用PEST方法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分析图书馆所处的宏观环境。“总目标一战略一现状一分目标一资源”模式增加了完成每一个战略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政资源和设备资源等,确保了图书馆战略规划有效的实施。

2 “总-分馆”模式

“总-分馆”模式主要是指大学图书馆根据总馆-分馆运行体制分别制定战略规划,它由总馆战略规划和分馆战略规划组成。总馆战略规划是从整个大学图书馆发展战略出发,对未来一段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整体谋划,涉及图书馆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有时也称为关键假设)、关键成功因素、目标与战略。分馆战略规划是各学科图书馆在总馆使命与战略目标的统一指导下,基于本学科特色及发展趋势而对自身未来发展战略所做的规划,主要包括分馆使命、目标、战略三项基本内容,有时还包括价值观(关键假设)、关键成功因素等,如图2所示:

剑桥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剑桥大学思夸爱(Squire)法律图书馆战略规划、剑桥大学科学图书馆

战略规划、剑桥大学医学图书馆战略规划是一种典型的“总-分馆”模式。

从图书馆使命来看,剑桥大学图书馆(总馆)的使命是传递世界级图书馆和信息服务以满足本地、国家、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并通过追求世界最高层次的教育、学习和研究支持大学对社会做出贡献。而思夸爱法律图书馆的使命具体化为:作为卓越法律研究中心,支持剑桥法律学院的教学和研究目的,并帮助维护学院的国内与国际声誉;作为四个独立分馆之一,对剑桥大学图书馆使命做出贡献等方面。而科学图书馆的使命是:①为大学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与教学提供、组织和支持高质量信息服务;②补充系和学院图书馆在相关学科领域研究层次的馆藏和服务,并确保充足的大学生需求供应;③作为一个中心,在与其他图书馆合作和大学内科学信息支持合作战略开发上起领导作用等。

从战略目标来看,剑桥大学图书馆(总馆)的战略目标包括8个方面:①增强世界级馆藏;②提高馆藏和其它信息资源的可用性和可访问性;③优化学习与研究环境;④确保馆藏是充分收藏的;⑤确保技术基础设施是合适的;⑥建立伙伴关系与合作;⑦确保得到高素质员工的支持;⑧确保可利用足够的资源来实现此计划。而思夸爱法律图书馆的战略目标从9个方面,即印本馆藏建设、电子馆藏建设、数字化项目建设、用户教育和参考咨询、图书与连续出版物采购/加工/编目、书库空间/库存/图书排架、财务与筹款、安置员工、图书馆合作,分别做了具体规定,比如“电子馆藏建设”,思夸爱法律图书馆旨在:①持续评估可利用的商业电子数据库;②持续提供对相关法律数据库的访问,并在资金允许前提下改进图书馆各种电子服务;③提供资金订购附加服务来扩大思夸爱用户可利用的电子期刊范围;④整合电子期刊目录,并在剑桥大学图书馆和思夸爱法律图书馆的网页上与印本期刊目录合并起来,以提高访问;⑤持续开发思夸爱法律图书馆网页可利用的资源与信息。科学图书馆的战略目标就是履行其使命;剑桥大学医学图书馆的战略目标与总馆相同。

“总-分馆”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它能很好地适应综合性大学图书馆的发展需求。在该模式中,总馆的宗旨起到领航的作用,各分馆战略规划秉承了总馆宗旨,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围绕各分馆的关键成功因素来确定本馆的需求,并进行规划,从而可以更好地突出各分馆的特色、重点与作用。国内一些综合性重点大学可以借鉴这一模式来进行战略规划。

3 “关键领域-评估”模式

采用“关键领域-评估”模式的大学图书馆既不处于总馆与分馆环境中,也没有设立总目标与分目标,而是基于大学图书馆使命或愿景确立关键领域,其中关键领域是指图书馆的主要工作领域。该模式是把图书馆的战略目标分解成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并建立该领域目标及其战略和行动,然后通过专门负责人对这些行动或目标进行评估。整个战略框架包括“关键领域-目标-战略-行动-评估”几部分,如图3所示: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2007~2009”属于这种模式。它把规划分为A、B两部分,A部分即引言,简要说明什么是愿景、关键绩效指标、优先战略以及关键领域;B部分详细介绍战略规划,此部分包括信息资源、信息服务、借阅服务、物理环境、质量管理、合作6个关键领域。对于“信息资源”这个关键领域来说,其目标是“确保学术信息的选择、获取、创造、编目、存储和保存符合大学团体的需求;提供高质学术信息的及时、无缝、可靠和易用的访问,不管这种信息或用户的位置如何。”为实现此目标,它确定了5种战略,即“使电子信息容易查找与使用”、“建设馆藏以支持研究与教学”、“确定莫纳什大学研究资源库的未来需求”、“通过扩展莫纳什大学电子出版的贡献和发现其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来展示莫纳什大学研究活动”、“为大学信息管理提供领导”。这里单从“使电子信息容易查找与使用”战略来看,它确定了如表1所示的两种行动及评估措施:

需要强调的是,为更好地执行这些战略,它在“战略”与“行动”之间还对图书馆目前正在进行的相关活动及其面临的挑战/问题做了说明(图3中虚框部分)。

该模式的优点在于确定了图书馆的重点工作领域,有利于图书馆管理者关注关键领域;战略规划能够突出重点,排除次要的、不切实际的目标和活动,并且通过每一个关键领域的具体评价指标或标准来进行正确评估,从而保证保证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科学、合理与高效实施。

4 “目标-战略-资源需求”模式

“目标-战略-资源需求”模式是大学图书馆在确立各种战略目标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体实施战略,并就如何实现这种战略从所需要的资源匹配角度来进行规划。这些资源包括经费、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设备等。

“杜克大学图书馆2006~2010战略规划――把人们与思想连接起来”就是此模式的代表。其内容除了简要说明引言、实施纲要、规划流程、环境扫描、关键挑战外,核心是“战略目标与所需资源”。例如,“目标2”是“开发数字技术以提供对所有格式学术资源的方便且无缝的访问”。为实现此目标,它确定了8种战略:①通过简化网络界面提供在线图书馆资源的访问以处理用户对目前界面的不满;②支持元数据的创建和维护项目;③提供无缝的、可移动的和用户驱动的图书馆内容存取;④开发数字馆藏计划,利用数字生产中心;⑤购买广泛的电子回溯期刊以提供对更多数字格式学术资源的访问;⑥进一步把图书馆资源与课程管理系统、其他教学工具集成起来;⑦与信息技术部和其他校园部门合作以支持杜克数字计划和多媒体资料的开发与利用;⑧促进校园数字资产管理共享方法的计划与实施。为保证实施上述第一种战略,它对资源做出了如下规定:“需要8万美元的投资计划资金用来购买一台服务器和设立一年期限的网页设计师职位以设计和测试新的访问界面。图书馆的业务预算将包含使用测试和其他直接的与本期职位相关的费用”。针对其它战略,它从资源需求匹配角度也做了相应规定。

该模式最大的优点是详细描述了每一个战略目标的资源需求,要求每一步战略规划的实施得到充足的资源供应,从而使战略规划确实可行。

5 “短期-中期-长期战略目标”模式

该模式是指大学图书馆在确立不同战略目标的基础上,然后对这些不同战略目标分别从短期、中期和长期做出规划。该模式的特点是把同一总目标或战略划分为不同时期的分目标,适合于制定长期的(一般超过10年)战略规划,能够使得战略目标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地执行。当然,一份完整的该模式图书馆战略规划也包括图书馆使命(或目的)、价值观(或关键假设)、关键成功因素等要素,但核心是战略目标内容,如英国“塞尔温学院图书馆战略规划2007~2027。

个人应战书篇5

1.1 建立空前规模的全国发行经销网络

全面抗战爆发后,生活书店针对抗战时局做出了重大战略调整。1937年9月13日的第20次常委会上,决定大量出版战时读物,展开在国内各大中城市设立分、支店的计划,以及将总店迁往汉口。当时受战争干扰,全国的交通邮政系统极不顺畅,客观上单纯依靠上海或汉口的总店开展书店业务已经非常困难了;另一方面,战时扩大宣传动员,深入全国各地展开抗敌文艺宣传,也是大势所趋。正是基于这样两个原因,生活书店才制定了广设分支店的发展计划,并从武汉时期开始全面实施。总店迁汉以前,从1932年到1937年的5年多时间里,生活书店仅有上海、汉口、广州3家分店,而在1937年12月到1938年10月的武汉时期,就迅速设立了西安、重庆、长沙、成都、贵阳、昆明、香港等25个分、支店或办事处,到1939年时,前后一共设立了分、支店44处,办事处10处,临时营业处3处,流动供应所7处,建成了遍及大后方的庞大网络。而全店职工也从60-70人增加到300余人。抗战初期,特别是武汉抗战时期,生活书店在战火纷飞,资金缺乏的困难情况下实现如此大规模的发展,如此迅速地建立起全国发行经销网络,在中国乃至世界出版界都是一个奇迹。发行网点分布的广泛,也成为了生活书店胜出其他同行的无可比拟的优势。

从表1中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在武汉抗战期间,生活书店迅速建立起了遍及尚未沦陷地区的发行和经销网络(并且这一时期主要是一些大中城市),但另一方面随着日寇侵略的步步深入,尤其是当局的残酷迫害不断加剧,这一网络也很快遭到毁灭性打击。生活书店到皖南事变前仅剩6家分店,皖南事变后更仅剩重庆一处,前期建立起来的的全国网络已经被彻底破坏了。因此,1938年汉口时期的生活书店在经营规模上,是武汉抗战时局下产生的一个空前绝后的高潮。

1.2 积极出版抗战刊物

积极出版抗战刊物也是武汉时期生活书店的一大特点。在汉口,生活书店不仅继续出版原有的从上海等地迁来的诸如《世界知识》半月刊、《妇女生活》月刊、《新学识》半月刊、《战时教育》半月刊、《抗战》三日刊、《读书与出版》等刊物,还在汉口创办了《文艺阵地》半月刊、《国民公论》旬刊,以及将原《抗战》三日刊和《全民》周刊合并为《全民抗战》三日刊。这几大刊物成为了生活书店重要的宣传阵地,并且基本维持到了皖南事变前。以《抗战》三日刊和其后的《全民抗战》三日刊为例,《抗战》三日刊原在上海创刊,并在上海出版了前29号。而这其中,第7号至第28号因受到租界当局干扰,被迫改名为《抵抗》。从第30号开始迁往汉口,此后一直延续到1938年7月3日的第86号。可见《抗战》三日刊真正放手施展的主要舞台是汉口。另一个生活书店经销的重要刊物《全民周刊》,也是武汉抗战期间的1937年12月在武汉创刊的。在其发刊词中,就明确提出了该刊的使命是“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奋斗”,“动员全民族全面抗战的播音台”。到7月7日,《抗战》三日刊和《全民周刊》合并为《全民抗战》三日刊。随着武汉战局日渐吃紧,到10月15号第30号时该刊便迁往重庆了。从这时开始,《全民抗战》改为五日刊,到1939年5月13日第70号又改为周刊,最终在1941年被迫停刊,总共157期。虽然《全民抗战》在汉口仅活动了3个月,但这三个月却显而易见地是该刊物最为活跃的高峰时期,不仅出刊最为频繁,而且在8月还增出《保卫大武汉特刊》13期。整个生活书店历史上,也唯有武汉抗战时期的《抗战》和《全民抗战》维持了长达8个多月的三日刊这样高频的出刊率,这也是生活书店历史上和世界反法西斯文艺宣传史上的一个壮举。

1.3 大规模出版各类战时读物

书籍方面同样是汉口生活书店的一大亮点。1938年武汉抗战期间,生活书店在图书出版的数量和所涵盖的范围、内容上看,都体现出空前大繁荣的局面。总的来看,这一时期生活书店的图书出版发行在数量呈现出空前绝后的高峰,在内容上则呈现出适应战时需要,侧重抗战读物的倾向。

在武汉时期,生活书店为了适应当时全民抗战的积极形势和氛围,在1938年1月即建立了编审委员会,以加强组稿和编辑工作。在编审委员会卓有成效的工作下,生活书店的新书出版工作取得了惊人的成果。表三、表四典型反映了武汉抗战时期生活书店的出版热潮:军事类图书中,超过一半是1938年出版的,音乐类图书数量虽然不多,但也有一半集中在1938年出版。

这一时期的生活书店不仅新书出版数目众多,而且书籍内容明显侧重战时需要。如表三中所列的抗战期间生活书店出版的音乐类图书,无一例外都是抗战题材。这一时期,汉口生活书店不仅继续出版原有的“救亡文丛”、“世界知识丛书战时丛刊”、“黑白丛书战时丛刊”和“战时大众知识丛书”等战时图书系列,还在汉口新创立了“战时社会科学丛书”、“问题与答案丛刊”、“抗战中的中国丛刊”和“西北战地服务团丛书”等等。这些书刊都是应抗战实际情况而特别编写的战时读物。

进入40年代后,加大了打击进步文化事业的力度,出版审查日趋严格,即使通过审查的书也常遭查禁。1940年生活书店出版新书80多种,仅为1939年的一半,1938年的三分之一。因而在抗战中后期生活书店的出版规模明显萎缩,以至陷入停顿,这与武汉抗战时期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国统区的重要党外宣传喉舌

2.1 生活书店接受中共领导的开端

武汉抗战时期的全民抗战时代洪流促成了邹韬奋本人和生活书店与中共直接联系的建立。1937年12月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在汉口正式成立,同月邹韬奋也刚刚来到武汉。不久,他即前往八路军办事处与会面。由此,生活书店和中共高层领导开始建立了直接联系。当时在武汉,生活书店经常举办周末晚会。在晚会上,一般是领导、编辑汇报店务情况和抗战形势,但也经常对外邀请一些人士前来作报告。从相关文献上看,至少两次到过生活书店作报告,一次是1938年2月应邀前来,向全体员工作了“关于当前抗战形势和青年的任务”的报告,引起了全店同人的热烈反响;另一次是在5月,这一次的报告中,传达了同志即将发表的《论持久战》的主要论点,鼓舞店员对抗战必胜的信心。还有一次的周末晚会上邹韬奋还请来了中共长江局的另一位重要领导人秦邦宪(博古)谈国共关系的问题,提醒生活书店注意顽固派的破坏活动。在生活书店中,不仅其“总

设计师”胡愈之等高层人士就是共产党员,邹韬奋本人也最早在汉口向长江局领导同志第一次提出了入党要求。可见,正是从武汉抗战时期的汉口开始,生活书店主动 自觉地开始接受了党的领导。 2.2 积极出版进步书刊,宣传中共救国主张

武汉抗战时期,生活书店非常积极地出版马克思主义的进步书刊。单从数量上看就可以鲜明表现出来。

个人应战书篇6

    摘 要:我国加入wto之后,图书零售业面临着国外图书连锁经营的挑战。新华书店作为我国图书发行的龙头部门,面临着市场定位不准、网点布局不合理、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佳、资金短缺、经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本文阐述了新华书店发展连锁经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分析了新华书店由传统经营向连锁经营转变的几个问题,最后提出了新的行业发展战略。   关键词: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无形资产;联盟战略   引言:    随着国际统一市场的不断形成,商业国际与经营规模化成了世界零售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图书发行业目前正面临着外资强势抢滩与市场细化,买方市场萎缩的双重挑战、而连锁经营正是在这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低成本、高市场占有率的有效商业运作手段之一。国外图书连锁经营己经成功运作并获得极大成功,欧美国家连锁书店占据了图书零售业重要地位,美国四大连锁书店巴诺、鲍德斯、百万、皇冠的零售额占美国全年图书零售额50%、英国70%的图书零售市场控制在25家连锁店中、日本几乎没有独立的经营书店,几乎所有书店在某种形式的连锁状态下经营、实际上我国在加入wto之前整个出版发行行业的集团化连锁经营己经在全国各省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有的连锁经营己具相当规模,如上海图书城、深圳书城、北方书城等,有的正在筹备之中。[1]   1.新华书店连锁经营紧迫性和必要性 1.1紧迫性 2001年以来,我国书业的最大动作莫过于连锁经营了。上自、新闻出版总署,下至各省市新华书店,乃至民营书店都在关注或忙于开展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生命力旺盛的商业形态,连锁经营确实值得推广。在全球范围内,连锁经营已成为零售业的主导模式,沃尔玛、家乐福等已用连锁的方式创造了商业奇迹,美国的巴诺连锁书店、英国的w.h.史密斯连锁书店、加拿大的查普特斯连锁书店、日本的纪伊国屋连锁书店等也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代表新兴商业形态的连锁经营,最主要的特征是实行统一商业标志、统一经营理念、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和统一配送等,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形成强大的网络销售能力和低成本规模扩张能力。连锁经营适应了便利化、个性化的现代消费趋势,能以大流通促进大生产。在我国出版物发行业必须加快进连锁经营的引入和推进,尽快改变书业流通领域分散、低效的格局,才能适应国际出版发行业的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的趋势。   1.2必要性 根据加入世贸总协议,中国将在2001年放开图书零售市场,2003年,放开图书批发业务。它会给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业带来什么?从国家新闻出版署到各地新闻出版局的领导以及出版发行业的老总们都一致认为,这将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次前所未有、且十分严酷的挑战。他们大多例举了令中国出版发行界大跌眼镜的德国贝塔斯曼读书俱乐部。两年前这家国际超级书店驻进上海时,尽管国家对其有很多限制,但它们的固定会员到今已发展到150万人,再加上以前参加过的会员,少算也有300万人。1999年我国图书出版业销售额是800万元,而德国贝塔斯曼一家的收入就高出我们一倍多。他们说像德国贝塔斯曼这样的国际超级书店集团不要多,只要有三五家,就会凭借着他们强大的资金、超大的规模迅速占领我国图书出版市场的很大一块份额。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王於良进一步分析说,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出版发行业从规模经营的综合实力、出版发行的市场运作以及出版发行业的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确实存在着较大差距。西方出版业与市场经济融为一体,在策划、制作、营销、合同、会计、统计、审计、法制、管理等多方面,建立了完整的健全的市场游戏规则,而我国出版业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解脱出来。[2]为了迎接wto给中国出版发行业带来国际冲击,新华书店只有实行连锁经营,在规模上做大,在服务上做好,在成本上做低,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较大的份额。

  2.传统经营向连锁经营衔接的若干问题 2.1 体制问题 长期以来,新华书店主于有国家政策扶持,始终把自己强调为。文化企业,过分强调自身的特殊性,忽视了“企业”的本质,远离了市场,对市场经济缺乏驾驭能力、随着图书发i体制改革的深入,从最初集体个体书店对图书市场的蚕食,到后来邮政部门、出版部门、教育部门等权力部门对图书发行的介入,以及盗版、买卖书号等,这种不健康的图书发行局面,使非怯书商和违规违纪单位大发不义之财,而遵纪守法的新华书店受到冲击,失去了一些市场、从新华书店自身发展来看,多年来一直以教材、教辅发行为主,为我国教育事业服务,经营结构失衡,经营机制僵化,形成了经营惰性、特别是县级新华书店由于受到资金、信息、市场、经营风险等限制,图书品种备货过少,促销不力,丧失了商机、新华书店要从目前图书经营困境中走出来,实现图书连锁经营是图书发行行业从传统销售方式向现代营销方式转变,从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有效途径、实行图书连锁经营必须解决新华书店现行体制,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有限公司,对新华书店进厅改造,通过股份制形式,组建全国或区域性的连锁经营总部,并在大中城市率先实现新华书店的连锁经营,向中小城市辐射,最终构建以新华书店为主体的图书连锁经营网络体系、优化图书市场秩序,使非法出版物(包括盗版书)没有流通空间,把图书连锁经营做大做强,扩大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   2.2 管理制度 新华书店实行连锁经营后,以前的一些管理方法己经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必 须按照国际化管理来运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一般图书销售是个精细的管理工作,从图书市场的调研、预测到出版信息的掌握,从货源的组织到对读者的宣传;从图书的陈列销售到库存图书的保管与情理;从图书的售后服务到信息反馈;可以说图书整个销售流程是环环相扣的,不论哪个环节上出现管理上的疏漏,都会造成整个销售流程的中断、而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是国际广泛采用,最具权威的规范化管理标准、它有着非常强的功能接口,可以解决图书连锁经营管理中的许多问题,它既可以解决以前管理政出多家,各个部门之间业务不能有效接口问题,还可以通过目标的提出组织实施检查、考核,纠正不合规范因素;预防、改进、制定新目标这样一个“闭环”每年不断有明确的目标提出,并且有措施跟上,抓落实,抓提高,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可以使管理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2.3计算机网络平台 对规范化的图书连锁经营来说,计算机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图书连锁经营的“神经中枢”,它既是商品经营的管理平台,又是销售信息的传输管道、以前,新华书店只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收款平台来使用,没有发挥其管现、进货、指导销售的功能、在业务管理上始终是一种粗放型的码洋管理,书店进了多少书,卖了多少书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数字,无法对某一品种进厅跟踪管理,而一些与图书销售密切有关的信息,如出版动态。读者需求、图书市场预测等,没有一套科学的技术手段进厅监控、从目前各大集团计算机网络运行情况来看,计算机网络管现总体是多系统并存、多无化发展,所开发的软件都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使用的软件系统只解决了零售环节的问题,而采购、配送环节依然问题百出,还没有一套软件系统能解决整个图书销售流程各环节的问题、现在各省自己花钱开发的软件从使用情况来看各有利弊、如果没有一个行业统一的软件管理系统,那么跨地区连锁经营必将问题百出、如果图书发行行业通过行会组织,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开发统一 的行业软件系统,那么,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加快新华书店图书连锁经营进程,冲破计算机网络系统“各自为政”的束缚。

  2.4物流配送 物流配送问题一直是图书经营中的薄弱环节、而实行图书连锁经营,如果没有强大的 物流配送作支持,则连锁经营只是纸上谈兵、可以说连锁经营的首要核心就是要建立起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达到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的规模化优势、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要以最佳服务、最低成本,提供最高质量服务、我国图书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有些方面还是空白,我们可以借鉴沃尔玛公司物流配送方面的先进经验,少走弯路、沃尔玛物流配送中心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采用了“无缝点对点”的物流配送系统。“无缝”是指整个供应链达到一种非常顺畅的链接,能够为商店和顾客提供最迅速的服务、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要 尽可能降低成本,成本的降低就可以让利与消费者,这就是沃尔玛的经营策略、沃尔玛物流配送方面的先进经验以及经营策略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2.5人才问题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管理要人来实施,企业的财富要人来创造、新华书店实现图书连锁经营后,不仅缺乏熟悉世贸规则、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还缺乏大量的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精通图书营销。图书宣传,熟悉物流配送等专门人才、目前新华书店系统有职工14余万人,平均每个售书点有职工77人,而国内集体、个体书店为28人,国外书店平均不足5人、新华书店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必须进厅减员增效,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同时,将富余人员分流到其他一些新兴的、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领域,如物流配送领域等、另一方面,新华书店从业人员与国外书店人员的素质比较来看,不论是知识结构、文化水平以及敬业精神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提高职工素质,目前较为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实行岗前培训,或脱产培养,员工取得了从业结业证后,才能持证上岗、我们不仅要引进熟悉世贸规则、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还要注重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图书连锁经营立于不败之地。   3.新的行业发展战略 3.1供应链一体化战略 在传统的市场竞争中,零售业之间、批发业之间、制造商之间进行着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就是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之间有着利害关系的市场主体,也进行着残酷竞争,彼此以对方为对手。但现在需要其相互之间及其内部竞争对手之间协同竞争,因为,消费者需要的是速度、效率、灵活性、准确性、高品质、合理的价格等的有效组合,消费者需求至关重要,因此竞争与对抗应在供应链的基础上进行,应在顾客、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之间,贯穿供应链网络,进行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实现供应链一体化。这就要求零售商及上游企业打破传统经营理念,再造商业竞争体系。新华书店的连锁经营要按供应链一体化战略进行规划。由于连锁经营本身需要有一流的信息支撑系统和配送系统,而且连锁公司组织化程度、谈判与协调能力、控制能力等都相对较高,因而有条件和实力实现以新华书店连锁公司为中心或主体地位的供应链一体化战略。新华书店供应链一体化战略的实施,还必须做好以下重要抉择:用何种方式同上游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在何时利用供应链网络。   3.2注重无形资产战略 过去零售企业的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创造有形资产的销售力,但现在更应注重无形资产的打造能力,尤其是要特别关注以下无形资产: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品牌价值含量、商誉、人力资源拥有量与整合水平。新华书店的品牌价值含量比较高,也有良好的商誉,但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适合产业扩张与经营的人力资源有多少?实事求是地讲,这两项是新华书店的薄弱环节。在推行连锁经营的过程当中,若能培育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能广纳社会英才并提高人力资源整合水平,则新华书店连锁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会更高,其品牌价值将倍增。当然,做好这一项工作的关键点是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建设好新华书店连锁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

  3.3联盟战略 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指的是企业之间为了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进行的合作。从实践来看,这些合作往往发生在竞争对手之间,合作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形式是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大公司共同组建一个独立于母公司之外的新公司,从而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在新的竞争中打击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实行战略联盟,有利于避免在高度激烈的竞争中同规模巨大的竞争对手直接较量,从而出现两败俱伤的不利局面;可以迅速获得击败主要竞争对手的资源与力量,成为价值链条中关键环节的领导者;可以获得公司迅速扩张所需的资金,减少独立投资的风险;可以快速地进入一个新兴市场,获得核心竞争力。[4]在建立战略联盟的过程当中,新华书店可以主动出击。首先,提高整体战略管理水平,从企业在整个文化产业全局中的竞争地位和竞争能力角度来考虑和制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战略,并从战略需要出发,主动而又积极地选择战略联盟对象。其次,要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以提高自己在全球文化产业中的战略地位,让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愿意与自己实现战略联盟,要能做到这一点,新华书店关键是要控制产业链条中“产”和“销”两个关键环节,并提高自己在制度、组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之,我国加入wto之后,图书零售业首先面临的就是国外图书连锁经营的挑战、而我国图书市场实现连锁经营还面临许多困难,主要是对连锁经营客观复杂性认识不足、出版产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业,在实现连锁经营的认识方面存在简单化的倾向、传统经营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出版产业的发展,也成为新华书店实施连锁经营的巨大障碍、在图书连锁经营的道路上,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只有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怯,不断解决新问题,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李柯华.浅谈图书连锁经营问题[j].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2(5):72.  [2].中国书业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中国出版业做“狼”还是做“羊”?.新华网. [3].王德忠,将和胜.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战略的实施要点[j].出版发行研究,2002(1):49—50. [4].陈剑,冯蔚东.虚拟企业的构建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个人应战书篇7

请战书是在面临重大任务或具有危险性的重要工作的时候,主动向上级要求承担艰巨任务时所写的一种专用书信。

请战书并不一定用于军事行动,因为它表现的是一种不怕困难勇挑重担的战斗精神,所以称之用请战书。不论是在什么岗位上工作,都有可能会遇到一些比较艰巨、危险、繁重、困难的工作任务。面对这样的任务,是逃避还是迎上前去,是考验一个人的道德、意志、思想、品质的关键。例如在“非典型肺炎”流行的时候,医务工作者们就面临这样的考验。有少数医务工作者面对肆虐的病魔十分畏惧,当了逃兵。但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则把战胜病魔视为自己的天职,他们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主动请战。这时候,请战书就是他们积极要求承担任务的最好表达形式。

(二)请战书的特点

1.主动性

请战书体现的是一种无私无畏、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别人赋予的,而是自己内心升华出来的。所以,请战书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主动性。如果任务已经被分派到自己头上,那就谈不上请战了。

2.激情性

从另一个角度说,请战书也是一种面临困难激情迸发的表白,需要写出慷慨激扬的气概。

3.严肃性

请战书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时的游戏笔墨,它表示一种沉重的承担,不仅要有勇气,还要有能力。所以,在请战书中,还要说明自己有足够的才智和意志去承担任务,并保证为完成任务恪尽职守,这就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了。

(三)请战书的类型

1.军事请战书

这是一种真正意义的请“战”书,是要求走上战场杀敌报国时使用的。本节后所附的“张学良的请战书”就属此类。

2.重要任务请战书

面临一项重要的任务,权衡自身的能力之后,挺身而出,表示愿意接过重担,可使用这种请战书。

3.危险任务请战书

面临随时有可能出现事故的危险任务时,凭着将平安留给别人,将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情操,积极要求承担重任时所字的请战书,可归入这一类。

(四)请战书的写作

1.标题

可用“请战书”三字作标题,也可以前面加上自己的姓名或事由构成标题,如“×××的请战书”或“××工作请战书”。

2.称呼

请战书是写给有批准权力的领导机构看的,所以要将领导机构的名称写在标题之下、正文之前,要顶格书写,后加冒号。

3.正文

正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请战的背景,就是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有什么重要工作任务或危险任务需要有人承担等。

第二部分写自己的条件,包括自己的经历、能力、意志等方面,这些都是完成任务的保障,必须重点写明。

第三部分写自己的决心,保证不怕困难,努力工作,争取获得成功等。

4.落款

写明请战集体的名称或请战人的姓名,并署明日期。

【 例 文 一 】

张学良的请战书

委员长钧鉴:

叩别以来,瞬将一月。比闻钧座亲赴晋鲁指示一切,伏想贤劳,极为钦佩。绥东局势,日趋严重,日军由东北大批开入察境,除以伪匪先驱并用飞机助战外,已将揭开真面,直接攻取归绥。半载以来,良屡以抗日救亡之理论与策划,上渎钧听,荷蒙晓以钧旨,并加谕勉,感奋之念,与日俱深。今绥东事既起,正良执殳前驱,为国效死之时矣。日夕磨厉,惟望大命朝临,三军即可夕发。盖深信钧座对于抗日事件,必有整个计划与统一步骤,故惟有静以待命,无烦喋陈,乃彼大军调赴前方者,或已成行,或已达到;而宠命迄未下逮于良,绕室彷徨,至深焦悚!每念家仇国难,丛集一身,已早拼此一腔热血,洒向疆场,为个人尽一分之前愆,为国家尽一分之天职。昔以个人理智所驱,与部属情绪所迫,迭经不避嫌忌,直言陈请,业蒙开诚指诲,令体时机,故近月以来,对于个人及部属,均以强制功夫,力为隐忍,使之内愈热烈,外愈冷静,以期最后在钧座领导下,为抗日之先驱,成败利钝,固所不计。今者前锋既接,大战将临,就战略言,自应厚集兵力,一鼓而挫敌气,则调遣良部北上,似已其时;就驭下言,若非及时调用,则良昔日之以时机未至慰抑众情者,今亦疑为曲解,万一因不谅于良,进而有不明钧意之处,则此后之统率驭使,必增困难。盖用众贵有诚信,应战在不失时机。凡此种种,想均在洞鉴之中,伏恳迅颁宠命,调派东北军全部或一部,克日北上助战,则不独私愿得偿,而自良以下十余万人,拥护钧座之热诚,更当加增百倍。夙被知遇优隆,所言未敢有一字之虚饰,乞示方略,俾有遵循,无任企祷之至。

【 例 文 二 】

急诊科孙长怡的请战书

院党委:

我是有20年医龄的医生,也是多年的入党积极分子。值此sars流行,人民生命遭到威胁的严重时刻,我向党组织郑重申请到第一线战斗中去工作,我愿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报答国家对我多年的培养,用我的生命解除人民的痛苦。我曾在香港接受了一年的icu训练,又在北京急救中心icu参与并主持工作多年,对危重病人呼吸及其它脏器支持有一定的经验。我的申请得到了妻子、儿子的理解和支持,没有后顾之忧。我再次真诚申请,投入sars一线战斗!

宣武医院急诊科 孙长怡

个人应战书篇8

关键词:数字时代;大学图书馆;智能拓展

一、泛在信息社会

1.概念

泛在是指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可通过无线通信达到互联的状态。泛在信息社会是在智能化泛在网络的基础上,利用泛在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为信息用户提供“无所不在”和“透明”的信息服务。

2.特征

泛在的对象不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各种设备和终端也都是泛在社会的对象,都可以通过网络彼此连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泛在的网络是指网络互联的全面性、智能设备的多元化和通信方式的广泛性,是一个随时、随地、任何人都可以上网并享受服务的智能化信息环境。泛在的信息是将事物本身的信息以及与之相关的状态、位置、类型等信息属性信息进行关联,使各种信息能够更加方便地被用户获取和利用。泛在的应用和服务是指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化的发展,信息服务可以嵌入各种应用与操作系统中,方便用户及时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和服务。

二、大学图书馆面临的十大挑战

挑战一:资源访问路径以及各种各样的资源供应商平台,对于读者和图书馆员来说显得复杂且难以理解。如何设置访问入口,使资源更容易检索和利用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挑战二:图馆员需要了解内容被本校哪些用户使用,以及如何被使用。

挑战三:了解自身机构与同行机构的资源使用情况,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和具有相同水平的其他机构相比,使用情况要好一些,还是糟糕一些?应该做些什么可以使用得更好?

挑战四:所购买的资源对机构产生的影响和意义,即图书馆如何证明其可以有效帮助提高学生,带来更多的经费,或得出新的发现,甚至获取专利。

挑战五:数字许可模式复杂,如何向普通用户和高层管理人员分别说明许可模式的细微差别。

挑战六:如何将服务嵌入研究者和学生的资源获取流程中。如何挖掘用户真正需要的相关信息与服务,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

挑战七:加强对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对初入行的学者的培训。如何在最具影响力的杂志发表研究成果。

挑战八:大学是否较好地发挥了图书馆的作用,支持院系和实验室的数据监测和研究管理行为。

挑战九: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作用,提高他们的能力。支持订阅服务与开放获取的结合,并满足本校不断增加的知识咨询需求。

挑战十:应该如何制订图书馆的政策,以适应新的现实状况。电子书和纸质书是否需要同时购买。

三、全方位拓展大学图书馆的职能

1.大学图书馆的基本职能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服务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其主要任务是建设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开展图书馆学及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组织和协调全校的文献信息工作;参与全国或区域性文献保障体系建设,实行资源共建、共知、共享;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馆员专业优势,为社会提供服务;做好资源评价与服务评价,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2.提高数字资源建设

由于用户需求及使用习惯的改变,以及纸本文献服务量的下降和数字文献服务量的增长,导致文献资源建设从以纸本文献为主向以数字文献为主过渡。数字资源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购买或者租用电子期刊、学位论文、专题全文库、电子书,采集或者整合开放获取期刊、开放获取图书、网络资源、机构(专题)网站、社交媒体,自建或共建特色数据库、机构知识库、科研数据。

个人应战书篇9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虽然在前言里,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准备承担高管职责的见习高管和希望承担高管职责的MBA和EMBA学生”,但是,读完这本书,其实你会发现,所有的管理者,甚至是所有的职场人,都能看得懂这本书。

原因很简单,如果你目前不是高管,只是中层管理者甚至只是基层的管理者,也许目前没有机会制定公司的战略,但是,看了这本书,至少会理解公司的战略。尤其是目前的工作并没有办法接触到太多的高层会议和了解战略制定的详情,了解战略制定的思维,当公司“大方向”的政策暂时与手头的工作或是部门眼前的利益矛盾时,你会比普通的中层管理更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

虽然战略这个词似乎频频被提起,但在印象中,始终觉得这是个挺高大上的,离大多数职业经理人比较遥远的词语。战略,似乎是只属于某些高管的奢侈品。当工作内容没有到达指定战略的高度,工作思维是否有必要走在了解战略制定思维的前面?或者直接的说,是否能够看懂关于战略制定的内容?

管理学专家,就是能把看似高深莫测的管理学掰开了揉碎了展示给读者看,读第一章时还觉得比较空洞的战略,每读一章,都不断的清晰和丰富这个概念,等读到最后一章,竟然不知不觉中完全理解了本书开头的意思。会有一个念头跳出来:原来是这么回事,原来公司的发展方向这样制定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当然,如果是能够接触到公司战略制定层面的高管更值得一读。这不是一本单纯的方法论,而是加入了大量的商业实际案例,并且在执行层面的分解阐述的非常详细,这也是本书的特色,基于大量的商业案例,使得内容不枯燥生动,而是更接地气。

我们常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读此本书,大概就是要透过企业发展的现象,看到战略发展的本质。毫无夸张地说,未来的公司竞争,必是战略先行。也许变幻莫测的商场征战看似无法可循,但是,公司发展的风云变幻背后,却一定遵循着某些客观的规律。

另外,书中提到了《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等书籍,如果之前对这两本书有所了解,那么,你会更轻松更快地领会到作者的意思。

《管理者的10堂战略课》这本书很好地告诉了我们方法,通过10堂课透彻地告诉我们“什么是战略”、“如何实施战略”,还有就是帮我们分析了每一个能遇到的方面。

从基础的概念解释,到分析内外部环境,从制定业务单元战略再到业务单元战略的背景和维度的分析;还有如何制定全球战略、公司战略的塑造和管理。

看似复杂的内容在一个一个案例和分析下变得易于理解,其中还有很多的管理理论,也是平常工作中可以用到,甚至现在已经在用了,例如平衡计分卡、波特模型等。

其中从优秀到卓越的关于刺猬说,用刺猬的比喻来解释一个看似矛盾的原则――简单有时候能带来卓越。

当遭遇猎食者的时候,刺猬的反应虽然简单但初期有效――他卷缩为一个球,尽管像狐狸这样的猎食者可能更聪明,但很少能设计出来足够有效的战略来战胜刺猬简单的反应。

因此从优秀到卓越不是把很多的事情都做好,而是把一件事做的比任何人都好,一个人或是一个公司如果可以找到“刺猬理念”,那一定会成功。虽然可能会花费很多的时间,但是一定是可以的成功。

全球化是我们现在每天都在面对的课题,在这本书里也告诉我们如何的制定全球化战略,通过四大驱动因素的分析,市场驱动因素界定顾客行为模式、经济驱动因素界定了全球规模或经济效应,他们塑造了行业的经济状况。

竞争者驱动因素根据竞争企业的行为界定了相互间的依赖作用,政府驱动因素界定了优惠政策、监管环境等。

沃尔玛就是通过这样的战略从本土的公司,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在发展的过程中,面对全球机遇在需求增长的驱动下,利用本土关键企业资源如雀巢、宝洁等大型供应商的开发强大的购买力;明确分析目标市场,由欧洲逐渐地进入亚洲和其他西半球国家,针对不同的地域市场也采用了不同进入方式,如在加拿大是用的收购的模式、在墨西哥采用的合资共同运营的模式;在进入后也迅速地做了技能的转移。在面对本土的竞争企业是他们也是采用的不用应对模式。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竞争优势让自己脱颖而出,那就是客户服务和商品组合。

个人应战书篇10

关键词:图书馆 管理 创新 服务

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和人类自身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作为信息资源和文化载体的图书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在不断地上升。与此同时公众对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实现让读者满意的创新服务,就要以读者的眼光来审视图书馆的各项政策的制定及工作的开展,合理地组织图书馆资源,应用当代先进的信息技术,鼓励馆员承担多种工作,以此来增加图书馆的组织柔性,充分发挥馆员的作用,把图书馆的各项创新要素予以有机集合,最终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图书馆创新服务。

1.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理论

1.1战略管理理论

近年来,图书馆的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是热点之一。多数图书馆为了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在充分研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战略的规划和实施。其具体内容包括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建设战略、人才战略、服务战略、品牌战略等方面。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图书馆包括两大体系,公共图书馆和高效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就是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做到互补,同时增加政府的投入;资源建设战略就是利用两大图书馆的系统资源,促进资源的整合和互补;人才战略就是培养高层次的图书馆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服务战略就是树立相适应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手段;品牌战略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打造现代图书馆的品牌。

1.2柔性化管理理论

“柔性”管理则是指“在研究人们心里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种管理。柔性管理是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引进的一种管理方式,能弥补刚性管理模式的不足,具有人性化、“软”性管理的特点。在实际管理中还具有快捷性、模糊性、多元性、符合性、时滞性等特点。图书馆管理采取刚性管理理念,难以克服图书馆低效率的问题,即实际产生的服务和工作效率小于理论上所希望达到的效率。

2.图书馆的创新服务

2.1树立创新服务的理念

馆员是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动力;拥有先进的服务理念,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基础和保证。馆员是知识的载体,是图书馆信息库的建造者和维护者,是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对于图书馆来说,优秀的服务将成为现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首要财富。如果一个图书馆能够通过自己的某种独特性,或是一定的规模和馆藏,或某一信息产品,或某一特色服务,在同一行业中形成差别优势,那么,这就是优势。图书馆的服务要突出的是服务的图形与特色。特色馆藏、特色活动、特色环境等都可形成现代图书馆服务的特色。

图书馆服务具有其独特的规范和价值观,这些规范和价值观的综合就是一种文化——图书馆文化。图书馆的服务是为了过的知识在传递中的轨迹,是为了获得所有读者和用户素质提高的价值,是为了获得读者要求被满足的效果,是为了获得人生价值实现的喜悦。

从图书馆服务发展叙事看,图书馆服务的内容急需拓宽。服务方式要灵活多样,这也是方便读者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措施就是加大网络信息服务和边门服务的内容。在信息服务方面,主要是加大网上信息和电子书库的建设和导航服务内容。在便民服务方面,要加大为读者服务的力度,其主要内容包括新近图书中对各个学科图书书目的介绍,使广大读者能及时地、相对全面地了解现有馆藏相应学科图书的情况,以及各个类别图书在书库中的摆放位置。在文献信息服务方面也要创新,主要是加大参考咨询服务的力度,努力从文献服务项知识服务演进,提高图书馆服务的知识含量。

2.2环境资源的管理创新

图书馆环境资源是基于一定物质硬件,为读者提供各种文献信息服务以及在读者获得图书馆服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状况。它既是图书馆服务“产生”的场所,也是读者享受服务的场所,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图书馆开展各种无形服务奠定了有形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服务环境,对读者有着强烈的引导作用。

在舒适的环境下,读者能够尽快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良好的硬件环境资源包括:先进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合理完善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良好的图书馆人本管理制度和以读者为中心的现代化服务理念;馆员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质,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服务技能;科学有序的书刊信息管理方法,开放宽松借阅制度;全面细致的服务项目;各种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网上信息导航、原文下载、专题信息咨询服务等等。这些多层次的服务都直接关系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都最终关系读者是否能够获得满意的服务。图书馆必须在上述各个层面的工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努力开拓多元开放主动的服务模式,为读者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重视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也要关注软环境资源的建设,服务的软环境尤其重要,它决定着最终的服务效果。图书馆应该根据和的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的要求,努力设计和营造应该空间布局合理,装饰高雅,生态天人合一的图书馆服务环境。

2.3建立特色的网络文献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