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种植可行性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14 11:49:19

油茶种植可行性报告

油茶种植可行性报告篇1

《报林》:关于企业的发展情况

刘翔浩:自1993年成立,经过17年的发展,现在已是一家集种植、科研、生产、销售茶籽系列高档食用油于一体的现代化民营企业。

17年来,公司不仅已经由当初的作坊式小企业发展壮大为一个具有较大规模的现代化油脂企业,而且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经济林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食品工业千亿产业突出贡献企业。

公司由油茶籽这一特色农产品加工而来的“金浩茶油”系列高档食用植物油,先后获得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放心粮油”、“全国油茶籽油知名品牌”、“中国驰名商标”等众多荣誉,产品深受大中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消费者的青睐,茶油产销量稳居全国第一,“金浩茶油”也因此成为油脂行业中的知名品牌。

回顾过去,我们认为,金浩的发展,除了各级政府对油茶产业、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外,借力优势媒体、尤其像中央电视台这样的部级第一媒体,来宣传茶油、引导消费、树立品牌,也是我们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报林》:茶油的特点?行业发展前景?

刘翔浩:茶油是一种品质优于橄榄油的健康型高档食用油,其主要成分是高品质的不饱和脂肪酸,且含量高达90%以上,远远高于菜油和花生油,比橄榄油高出近2个百分点,是所有植物油中含量最高的,有“东方橄榄油”和“液体黄金”之称,长期食用,对于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正因为看到了油茶产业的多种巨大价值,国家林业局提出要重点发展油茶产业,并于2007年特地在江西召开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并出台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国务院也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

《报林》:为什么要参加中央电视台广告招标?

刘翔浩:尽管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对油茶产业的发展极为重视,但因为油茶是仅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一种特有油料作物,长期以来,茶油的品质和作用并未为国内广大消费者所认识,各地对油茶产业的社会效益也没有深刻的了解,因此,我国每年的茶油产量只有约20万吨,茶油消费量仅占我国年均食用油总消费量的1.5%左右。

因此,金浩公司过去三年多来,投入了近两亿多元投放广告。金浩是依靠茶油起家的,今后的发展还得靠油茶。如果这个市场没有培育起来,油茶产业也就没法子发展,金浩也就不可能做大做强。只要这个产业做起来了,我们都有生意做,都能发展。

企业在考虑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如何尽快把油茶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就是我们油茶企业的义务与责任。在我的说服下,我们高层也都统一了认识,我们在媒体上投入的宣传广告也在逐年增加。2006年11月,我们参加了中央电视台2007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并中标,开始了首次与央视的合作,之后又在CCTV-1、CCTV-2等其他广告段位也投放了一些广告,2008年,我们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2009年的广告招标并再次中标。

《报林》:未来企业的发展目标如何?

刘翔浩:事实证明,也正是因为其他的企业都不愿在茶油广告宣传方面进行投入,所以才成就了我们金浩这个品牌。大家都不投,唯独我们金浩投,所以,消费者广为了解的茶油品牌也就是金浩了,谈茶油也必谈金浩了。金浩过去几年的重金投入、尤其是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宣传确实有了回报,金浩的销售额不仅由三年前的不到四个亿,增长到现在的十个亿,而且,金浩还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金浩基本上已经成了茶油的代名词,金浩也已经从一个地方性的品牌逐渐成长为一个全国性的品牌。

油茶种植可行性报告篇2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O一四年三月一日

目    录

 

一、总论

(一)项目提要

(二)依据

(三)重要参考文献

(四)关键术语定义与说明(可选)

(五)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六)可行性研究结论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与由来

(二)应用需求与项目必要性分析

三、项目建设条件

四、建设目标

(一)项目建设目标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

(三)主要建设任务

五、项目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总体布局

(二)项目区区划

(三)项目建设内容

(四)营造林技术措施

(五)项目可行性分析

六、消防、安全、卫生、节能节水措施

(一)消防

(二)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三)节能

(四)节水

七、环境影响评价

(一)生态环境现状

(二)项目对环境影响

(三)环境保护措施

(四)环境影响评价

八、招标方案

(一)招标范围

(二)招标组织形式

(三)招标方式

九、项目组织管理

(一)建设管理

(二)经营(运行)管理

十、项目实施进度

十一、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一)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二)投资估算与项目运行(管理)年费用估算

(三)项目资金来源

十二、综合评价

(一)项目风险评价

(二)项目影响分析

(三)项目财务分析

十三、结论与建议

 

项目概况:永顺县油茶产业建设涉及全县29个乡镇,建设面积31万亩。立地条件好,土壤深厚肥沃,交通方便,技术力量雄厚,产品销售前景广阔。

前期工作:已列入湖南省油茶示范基地县,并立项完成实施方案。

建设内容:建25万亩油茶示范基地,其中,低改20万亩,新造5万亩;建一条万吨精炼茶油生产线。

投资规模:总投资34000万元,拟引资20000万元,其中新造低改投资25000万元,万吨精炼茶油生产线投资9000万元。

效益分析:项目建设成后,可年产茶油1.5万吨,年均利润180万元。万吨精炼茶油生产线建成后,年加工收入50000万元,年利润1000万元,投资回报期9年。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名称

湖南省永顺县万亩油茶基地建设项目

1-1-2项目投资单位及法人代表

项目投资单位:(新组建公司)

项目法人代表:

1-1-3项目主管单位:永顺县人民政府

1-1-4项目建设区域范围:湖南省永顺县所辖相关乡镇

1-1-5项目性质:新建

1-1-6项目建设目标:利用永顺县相关乡镇现有宜林荒山、老化残次油茶林进行优质高产油茶林开发,形成万亩油茶产业化基地,年产茶籽原油500-600吨。

1-1-7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建设内容:高产、优质、速生油茶林产业基地。

项目建设规模:按集中连片的开发模式,兴建4-5个千亩以上油茶林。

1-1-8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①项目总投资为  万元人民币

②资金筹措:由项目投资单位自筹资金3.68亿元;农户以山林权(30年)租金入股2.4亿元;银行借贷4亿元(或境外融资)。

1-1-9项目经济效益提要

项目以三十年为计算期,从项目开始实施的第三年低改林产果、第五年新植林部分挂果(平均年产茶油原油200吨),第八年全面挂果(平均年产茶油原油550吨),累计可生产茶油原油1.5万余吨,实现产值6亿余元;生产茶籽粕4万余吨,产值约7000万元。

项目投资回收期为  年。

1-2项目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1、《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

2、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

4、《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5、《湖南省油茶产业基地建设技术方案》

6、《湖南省油茶造林工程管理办法》

7、《湖南省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管理办法》

1-3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1山林租赁成本指标

①残次、低产油茶林:80元/亩/年

②宜林荒山:50元/亩/年

1-3-2造林成本指标

①新植林1000元/亩

②低改林700元/亩

1-3-3后期运营成本指标

①油茶林管理成本:200元/亩

②茶籽采摘、原油加工成本:25元/公斤

1-3-4产出品产量及价格指标

菜籽产量:0.4吨/亩

茶籽出油率:10.5%

茶籽原油现行价格:40元/公斤

茶籽粕产量:0.144吨/亩

茶籽粕现价:1700元/吨

1-4可行性研究结论

①永顺县现有油茶基本系低产、老化、残次林,需进行高产化改造。

②永顺县适于油茶开发的荒山面积不低于5万亩。

③本项目的实施可新提供就业岗位300个,每年为当地农民带来近700万元的收入,对解决当地的“三农”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④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53.14%,财务净现值133323万元;投资利润率为44.74%;项目投资回收期为8年,属于收益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强的长线投资项目。

⑤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做大做强永顺的高档植物油产业,每年可创造近2200万元的产值,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和由来

油茶与油棕、油橄榄、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高于茶籽油、花生油和豆油,是与橄榄油相比美的高档植物油。目前我国年产茶油约109.22万吨,仅占全国食用油消费总量的2.11%,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油茶作为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的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为此,发展油茶生产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中特别提到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国家林业局也专门出台了《关于发展油菜产业的意见》。

湖南省是全国油茶生产的主产区,2010年全国油茶籽产量为109.22万吨,其中湖南产量为39.05万吨,占全国产量的35.7%。永顺县已列入湖南省油茶示范基地县,而现有的油茶林普遍存在着老化、残化、低产化的问题,如何保持和发展永顺油茶产业基础,做大做强油茶产业,是当前永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重大课题。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本项目的建设是充分利用永顺的自然条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需要。永顺县是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53.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73万人,占总人口的87.23%。长期以来,永顺的农村经济主要依赖粮食生产、烤烟生产、用材林生产、果蔬生产等,除此以外就是外出务工(全县有近15万农村人口在外务工),农村经济形成不了大规模的产业,找不到有效的突破口,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项目的实施能有效地利用永顺的山林、气候、土质等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把永顺油茶打造成一个强势产业,带动永顺油茶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生产的快速发展,新增一部分就业岗位,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2、本项目的建设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油茶产业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的油茶种植业基本上延续着传统的做法,绝大多数油茶种植区都没有对油茶林实行科学培育和集约化管理,造成油茶林杂灌丛生,林相紊乱,老残林多,病虫害多,荒芜面积大,其结果是产量越来越低(每亩产油仅为4公斤左右),油农的信心也越来越不足,尽管国家在油茶生产上给予了很大的投入,但效果不佳,突破不大。本项目的实施将采用油茶种植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对老化和残次油菜林进行科学改造,实现科学化营林,实现产量上的突破(力争达到每亩产油40-50公斤),为全省油茶生产做出良好示范。

3、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巩固永顺县退耕还林成果,消灭宜林荒山,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建设。

4、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节约农用耕地,发展绿色食品,优化人民群众食用油结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自然地理条件分析

3-1-1永顺县的地理位置

永顺县位于湖南省的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部。东邻张家界市境,西接龙山县、保靖县境,北枕桑植县境,南临古丈县境,东南同怀化地区沅陵县境毗连。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9°35′~110°23′、北纬28°42′~29°27′之间,是我国东部丘陵山地常绿阔叶林向西部高山高原暗针叶林转变的过度带,为云贵高原、鄂西山地黄壤岩溶山原的东缘。从东沿的锅锅姥峰至西沿的万云山顶,宽78公里;南面自枝柳铁路罗依溪酉水大桥头至北面喇叭界,长81公里。全县总面积3810.6325平方公里(571.5949万亩),为湖南省面积的1.8%,为湘西自治州面积的17.6%。

3-1-2永顺县的地形地貌

县内常态地貌(浸蚀流水地貌)和岩溶地貌同时发育,河流侵蚀切割强烈,地青破碎,起伏大, 呈山地、山原、丘陵、岗地及向斜谷地等多种类型。水平方向由西北部砂页岩侵蚀构造山地谷地到中部碳酸岩溶蚀构造山原山地,再到东南部变质岩侵蚀构造中山山地,具有岭谷相间,平行排列和明显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在垂直方向上,随地势增高,由现代河床、溪谷平原到岗地、丘陵再到山地山原,具有多层性和成层分布的规律。境内崇山峻岭,永龙山呈弧形雄居县境西北,人头山蜿蜒东南,其间普岸山、万福山、蟠龙山、四方界、羊峰山、方石岩等山脉曲绕相连,组成斜"S"型,地势依此向东北部澧水和南部酉水梯级下降,构成了不对称"鞍状"的地貌形态。境内山峦叠嶂,溪谷纵横,最高羊峰山海拔为1437.9米,最低小溪鲤鱼坪的明溪海拔为162.6米,高低相差1275.3米,地势比降为44.6%。

3-1-3永顺县的气候

全县属中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四季分明,热量较足,雨量充沛,水热同步,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垂直差异悬殊,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小气候效应显著。

3-1-4永顺县的水文水系

永顺县属沅、澧水系。沅水流域面积3019.8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9.24%;澧水流域面积791.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0.76%。全县共有大小溪河33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的河流70条,其中一级支流6条,二级支流16条,三级支流30条,四级支流13条,5级支流5条。全县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29公里。

3-2永顺县社会经济状况

3-2-1永顺县面积、人口结构

永顺县总面积3810平方公里,辖11个镇、20个乡。全县总人口53.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73万人,占总人口的87.23%;少数民族48.47万人,占总人口的90.82%,其中土家族43.35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89.44%;苗族4.79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9.88%。

3-2-2永顺县经济发展状况

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1.58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13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961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62元。

3-2-3永顺县交通基础设施概况

全县通铁路里程36公里,公路通车里程4335公里,其中国公路69公里,省公路192公里,县公路267公里,乡公路703公里,村组公路3014公里。2013年,全社会旅客客运量778万人次,周转量52365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126万吨,周转量20181万吨公里。

3-3永顺县林业及森林资源状况

永顺县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全县有林地面积17.6万公顷,其中天然林8.1万顷,活立木蓄积量5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7.6%。2013年,主要林产品产量为:油桐籽2700吨,油茶籽5000吨,板粟2569吨,松脂410吨,核桃157吨,木材0.8万立方米。

3-4项目经营公司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招聘和聘请

1、经营管理人员:向社会公开招聘

2、林业技术人员: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中、高级林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或向林业科研院所协请中、高级林业技术人员

3-5项目用地分布

永顺县油茶产业建设涉及29个乡镇,本项目拟从万民、盐井、两岔、松柏四个乡镇中选择立地条件好、土壤深厚肥沃、交通方便的2000多亩老残茶林和8000多亩疏残灌木林,作为本项目开发建设用地。

3-6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

1、本项目的提出符合中央、省、州发展农村经济造福“三农”的指导思想,得到了永顺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项目乡镇承诺举全乡之力支持本项目建设。

2、项目的开发建设不与粮食争土地,符合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可以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多年来,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多家林业科研机构在油茶栽培、良种选育、油茶林营造和管理等方面获得了多方面的创新成果,本项目可依托这些科研机构获得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永县劳动力资源充足,全县20多万农村劳动力中有近三分之二需要转移,因此项目建设所需的劳动力是充足的。

 

第四章  项目的建设目标和市场分析

 

4-1项目的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本项目,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实现对部分老残油茶林的更新改造,对新植油茶林的开发营造。

二是实现本项目年产茶籽油600吨,副产品(茶籽粕)2000吨,实现年产值2800万元,年出口创汇250万美元。

三是在全县乃至全省油茶生产区起到示范性作用,大幅度提高茶籽油的产量,提高茶籽油在中国食用油中所占比重,满足市场需求。

4-2项目的市场分析

油茶,多年生常青阔叶经济树种,其主要产品为茶籽油,主要副产品为茶籽粕,前者作为高档食用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A、B,在国际市场上与橄榄油齐名,后者作为皂素、饲料及有机化工原料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大的需求。

4-2-1主产品——茶籽油市场分析

1、茶籽油的营养价值

茶籽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高达90%以上,比花生油、菜籽油、豆油等植物油含量都高,而其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的含量最高达88%,这是目前所知的所有食用油中最高的,其油脂配比含量比例被公认的是全球食用油中的理想黄金比例。优质茶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接近90%,并且脂肪酸平衡模式接近人体所需,其成份含量为:油酸75%—88%;亚油酸3.5%—21%;亚麻酸0.3%—1.5%。油中饱和脂肪酸(10%)、单不饱和脂肪酸(80%)、多不饱和脂肪酸10%的这样一个比例完全符合营养学家所推荐的理想模式1:8:1,其中的亚麻酸脂肪酸(1.5%)和亚油酸脂肪酸(8%)配比也是最符合营养学家所推荐的理想模式1:4-6。对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来说均有显著的食疗效果,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在我国医学名著《本草纲目》、《农息居饮食谱》、《中国中医药大辞典》中,都记载着茶籽油具有助消化、养颜、明目、清热润肺、解毒止痛、护发、减肥、清肠等食闻效果,被誉为“东方的液体黄金”。

2、我国食用植物油市场现状

①食用油消费增速快,但消费量不足

油脂是人体不可少的营养物质,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球食用油的消费是逐年增长。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食用油消费大国,食用油特别是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快速增长。目前,我国人均年食用植物油消费约18公斤左右,与欧美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45公斤相比,还有太大的差距。

②食用油消费结构不合理。茶籽油作为高档木本食用植物油,在我国食用油消费总量中仅占2.11%,而欧美发达国家高档木本食用植物油(橄榄油)的消费量则占食物油总消费量的40%以上,差距极大。

③国产食用植物油供给不足,依赖进口。2012年,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总量为845万吨。

④由于我国耕地少,大规模发展豆油等与粮食争地的植物油生产是不可能的,这也是我国每年进口植物油的原因。

3、茶籽油的市场预测

①以我国2012年食用植物油总消费量算,在不增加消费量的前提下,每年国内的供给缺口植物油达845万吨;

②以我国2012年茶籽油年产量109.22万吨计算,仅占食用油脂费量的2.11%,这是极不合理的。要改变这一状况,把茶籽油这种高档、优质、健康食用油的消费比例提高到欧美国家水平,我国茶籽油年产量就要提高到2000万吨,是现在年产量的18倍。

③随着贸易全球化以及国际市场对我国特有茶油优质特性的认识,国外企业从中国进口油茶生产加工茶油产品,以及国内企业将开发出来的茶油产品销售海外,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在国际市场上,茶油十分热销,国产茶油在日本等地的价格达每吨5万元以上,国内顶级茶油的售价达到每吨10多万元。

4-2-2项目主要副产品——茶籽粕的市场分析

油茶副产品茶籽粕壳的利用价值也非常高。茶籽粕经深加工可生产茶皂素、抛光粉和饲料等。茶皂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广泛用于建材、日用化工、医药和农药等方面。我国生产的茶皂素一半以上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前景非常好。茶籽粕还可加工成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饲料,是鱼类养殖不可缺少的原料,市场前景广阔。近几年,茶籽粕的市场需求急剧上升,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每年从中国直接进口大量的茶籽和茶枯来进行加工、提取皂素、作生物农药和机床的抛光粉等,这些都促使了茶枯、茶壳需求的上升。目前,国内市场的茶籽粕每吨的售价已上升到1800元。上述用途的年需求量不低于200万吨。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5-1项目布局

项目布局分南、北两片,南片以江永、道县、宁远为中轴,顺着宁道江盆地的江永——道县——宁远公路沿线(含新田、蓝山一部分)30个乡镇,规划40万亩;北片以东安、零陵、冷水滩为中轴,顺着零祁盆地的322国道沿线30个乡镇,规划40万亩。

其中,南片包含乡镇有:

江永县:上江圩、夏层铺、允山、黄甲岭、迴龙圩、桃川、潇浦

江华县:桥头铺、松  柏、大路铺

道  县:祥林铺、白芒铺、审章塘、蚣  坝、四马桥、清  塘、白马渡、寿雁

宁远县:水市、天堂、冷水、太平、中和、柏家坪、鲤溪

新田县:毛里、莲花

蓝山县:楠市、土市、汇源

北片包含乡镇有:

东安县:石期市、井头圩、端桥铺、紫溪市、芦洪市、横塘

零陵区:凼  底、石山脚、大庆坪、接履桥、邮亭圩、菱角塘、富家桥、黄田铺、株  山、梳子铺

冷水滩区:蔡  市、仁  湾、上岭桥、伊  塘、竹山桥、高溪市、黄阳司、岚角山、普利桥、牛角坝

祁阳县:茅竹、观音滩、三口塘、大忠桥

每个乡镇原则上按1.3万亩—1.4万亩的面积开发。

5-2项目开发面积分布表

5-2-1基地南片面积分布表(宁道江盆地)

单位:万亩

乡镇名称

新植(含育苗基地)面积

老残低产油茶林改造面积

上江圩

0.5

0.9

夏层铺

0.5

0.9

允  山

0.5

0.9

黄甲岭

0.5

0.8

迴龙圩

0.5

0.9

桃  川

0.5

0.9

松  柏

0.5

0.8

桥头铺

0.5

0.9

潇  浦

0.5

0.8

大路铺

0.5

0.8

祁林铺

0.5

0.8

白芒铺

0.5

0.8

审章塘

0.5

0.8

清  塘

0.5

0.8

白马渡

0.5

0.8

寿  雁

0.5

0.8

水  市

0.5

0.9

天  堂

0.5

0.8

冷  水

0.5

0.8

太  平

0.5

0.8

中  和

0.5

0.8

柏家坪

0.5

0.9

鲤  溪

0.5

0.8

毛  里

0.5

0.8

莲  花

0.5

0.8

楠  市

0.5

0.9

土  市

0.5

0.9

汇  源

0.5

0.8

蚣  坝

0.5

0.8

四马桥

0.5

0.8

合  计

15

25

5-2-2基地北片面积分布表(零祁盆地)

单位:万亩

乡镇名称

新植(含育苗基地)面积

老残低产油茶林改造面积

石期市

0.5

0.9

井头圩

0.5

0.8

端桥铺

0.5

0.8

紫溪市

0.5

0.8

芦洪市

0.5

0.8

横  塘

0.5

0.8

凼  底

0.5

0.8

石山脚

0.5

0.8

大庆坪

0.5

0.9

接履桥

0.5

0.9

邮亭圩

0.5

0.9

菱角塘

0.5

0.8

富家桥

0.5

0.8

黄田铺

0.5

0.9

珠  山

0.5

0.8

梳子铺

0.5

0.8

蔡  市

0.5

0.9

仁  湾

0.5

0.8

上岭桥

0.5

0.8

尹  塘

0.5

0.9

竹山桥

0.5

0.8

高溪市

0.5

0.9

黄阳司

0.5

0.9

岚角山

0.5

0.8

普利桥

0.5

0.9

牛角坝

0.5

0.8

茅  竹

0.5

0.8

观音塘

0.5

0.8

三口塘

0.5

0.8

大忠桥

0.5

0.8

合  计

15

25 

5-3项目种苗基地建设

为了确保本项目的实施,项目前期须先行营建1000亩油茶采穗圃和2000亩育苗基地,此项投资约500万元,列入项目总投资预算。

5-3-1项目种苗基地选址

为适应零祁盆地和宁道江盆地不同气候环境的油茶种植和生长,本项目种苗基地拟在江永的夏层铺镇和北片的伊塘镇各规划1500亩作为项目种苗的培育基地。

5-3-2项目种苗需求量概算

①新植油茶林按每亩100株计算,30万亩新植林约需3000万株种苗。

②低改油茶林按20-30%补植率算,50万亩低改林约需1000-1500万株种苗。

5-3-3项目种苗供应能力概算

根据常规实践,育苗基地每亩可培植3万株种苗,2000亩育苗基地可提供6000万株种苗,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对种苗的需求。

5-3-4项目品种选取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油茶种苗发展和强化种苗质量的通知》,本项目对油茶种苗品种的选取依据以下几个原则:

1、必须是国家或省级林业部门认定的油茶良种。

2、必须是适合湖南地区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品种。、

3、必须是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

依照以上原则,本项目初步确定“湘林1号”、“赣无1号”等多个品种为引进和培育品种。

5-4油茶林的保护与管理

5-4-1油茶林防火

1、强化工作人员的防火意识,建立防火责任制。

2、加强对周边群众的防火宣传教育。

3、与市、县(区)林业防火部门紧密联系,建立防火应急机制和火灾预警机制。

4、建立防、灭火设施和防、灭火队伍。

5-4-2油茶林病、虫害防治

1、加强病、虫害检疫,严格防控病虫害通过种苗或其他方式带入项目区。

2、抓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建立病虫害防治的应急机制。

3、采用抗性强的无性系苗木造林,使用多个无性系进行块状交互替换配制以障低生态风险;配合抗病、抗虫的优良品种的培育,减少病、虫害发生机率。

4、按照技术规程有效杀灭病、虫害。

5-4-3油茶林营造和管护

本项目尝试由农民以林权入股的方式进行建设、经营和管理,通过量化方式界定投资人、林权所有人的权力、利益、义务和责任,将农民的切身利益与项目的建设和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与投资人、经营公司一起把项目建设、管理好。

5-4-4新植林营造技术措施

1、依据:《湖南省油茶林造林工程管理办法》

2、实施内容:

①整地:在栽植前三个月,根据选址坡度、土壤、植被情况分别进全垦、水平梯级整地或穴垦整地。

②基肥:按每亩2000-3000公斤施用农家肥,或按每亩300公斤施用专用基肥。

③良种壮苗,使用Ⅰ、Ⅱ级合格良种壮苗,严格执行“三证一签”和检疫制度。

④栽植:按2米×3米的间距,每亩植株密度75-110株,采用植苗造林方式,做到苗正、根舒、土实、深浅适当,苗龄采用二年生苗,实行多品种配植。

⑤幼林抚育:每年三月采用同品种的I级或二年生大苗对林地缺株进行补植,造林后1-3年每年夏初和秋季各中耕除草一次,按技术规程搞好整形剪枝并搞好病虫防治。

5-4-5老残低产林改造与管护措施

1、依据:《湖南省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管理办法》

2、实施内容:

①按林分类别分类改造。

②清理林地,将林中其他树林、藤灌木和杂草清除,挖去老残病劣植株。

③调整密谋,将过密的疏伐,过疏的以良种壮苗补植,确保每亩不低于80株。

④修剪整枝,剪除枯死枝、病出枝、重叠枝、寄生枝、徒长枝、脚枝、下垂枝、细弱枝等。

⑤重复深挖,从第一年冬季起深挖一次,坚持三年一深挖一年一浅挖,改善土让条件。

⑥蓄水保土,沿环山方向开好竹节沟,防止水土流失。

⑦合理施肥,结合冬垦,每株施以土杂肥10公斤或杜饼1-2公斤,夏季每株追施氮、磷肥0.2-0.3公斤。

⑧劣株改造,以大树换冠的方法将劣株(不结果或少结果的植株)改造成优良植株,以提高产量。

 

第六章  项目的消防和安全生产

 

6-1项目的消防

6-1-1林区消防纪律

1、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管理条例》和《湖南省森林防火实施办法》

2、不经市、县(区)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开展计划烧除行动,确需开展计划烧除行动时必须报请市、县(区)人民政府批准,领取计划烧除证后,严格按照计划烧除的技术要领和规程开展计划烧除行动。

3、生活用火一律禁止带入项目林区。

4、建立健全项目防火责任制,如果发生消防安全事故,其责任人除接受有关法律制裁外,项目单位亦移按规定予以严惩。

6-1-2项目消防设施和设备

1、根据森林消防要求,项目单位组建消防队伍并置备森林消防器材,包括2号扑火用具100把,风力灭火机10台,消防运乘车一辆。

2、林地边缘开设防火隔离带,避免火源引入林区。

6-2劳动安全

本项目的作业场地大多为野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项目经营单位确保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生产安全。

1、依法与工作人员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办理工伤社会保险。

2、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搞好劳动安全教育。

3、做好劳保用品的发放,夏季作业要有防暑降温用品,冬季作业时要有防冻预寒措施。

4、野外作业时,要严格防止雷击、毒虫毒蛇咬伤、触电、洪水泥石流、摔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估

 

7-1永顺县生态环境现状

永州市地处湘江上游,境内森林植被率达65%以上,动、植物种群资源十分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流经市区的湘江河水长年保持Ⅱ级饮用水的标准,空气质量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排名前列。

7-2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主要因素有:

1、清水整地方式不当造成水土流失。火烧清理(炼山)除清理彻底、省工、便于造林作业外,还可以提高地温、增加土壤灰分、消灭病虫害,但对环境也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降低了林地的保水能力,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大面积炼山还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使害虫的天敌及其它昆虫、鸟兽丧失栖息场所。对此,要求项目进行林地清理时,尽量不要采取炼山方式,如果要炼山,则要选好炼山时间,掌握炼山方法,将负责影响降到最低。全垦整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随山地坡度而变化,共回归分析结果呈指数函数式,即在坡度25度以下时,固体径流随坡度增加而缓慢增加,坡度25度以上时,则随坡度增大急剧增加。对此要求项目进行块状或带状整地,减少水土流失。

2、化肥、农药使用不当造成水体或土壤污染。如化肥使用不当,流失的化肥会在土、水分间下渗透,流入小溪、河流造成污染。目前农药污染主要是有机氯、有机磷和有机氮农药。这些农药在土壤中残留时间不长,但有致癌、致畸作用。如流入水体,将给人畜直接带来威胁。

3、大面积人工纯林对环境的影响。大面积人工纯林因物种单一,生态环境的差异性小而降低了森林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也容易造成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的缺乏,导致地力衰退。

7-3环境保护措施

7-3-1水土保持措施

①将清林物运出山外,尽量不用或少用炼山这种清林方法。

②采用沿等高线带状整地,栽植穴按“品”字形配置,带间及下坡林缘保留部分原主植被。

③抚育时将砍除的杂草、灌木覆盖栽植穴及其周围,避免降雨对土壤的直接冲刷,或者在林下间作豆科等农作物,既可改善土壤肥力结构,也能增加地表覆盖,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

7-3-2林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油茶林作为食用油的原料基地,因此项目建设提倡尽量使用农家肥、有机肥,不用或少用农药。在病虫害防治时,尽量使用生物药剂或低毒、高效、残留期短的农药。

苗木包装使用易降解的纸质容器,不使用难降解的塑料容器。

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要及时填埋,严防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7-3-3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在经营过程中,尽量保留油茶林边沿上的现有阔叶树种。推行不同油茶品种或无性系块状混交,通过多树种配置,保护各类生物适生的森林生态环境。

7-3-4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加强《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提高教育施工人员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防止对周边森林资源产生破坏。

7-4环境影响评价

油茶本身并不会污染水源和环境,不会杀伤有益生物和危害人畜安全,油茶人工林种植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在油茶人工林的种植过程中,可能因采取的技术措施不当,对水土保持、土壤肥力、生活多样性等产生影响,但这些影响是暂时的,可以通过科学的经营措施将其降低到最低限度。

科学种植油茶,能有效增加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区域自然条件,增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减少水土流失,提高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能力,净化空气。并且由于油茶的多种用途,既可以提供大量的依用油原料,也可以为生物质能源提供原料。其副产品茶枯、茶壳可提取茶皂素,加工生产抛光粉、活性炭、糖醛等产品,是日用化工原料的组成部分,可减少对其它资源的消耗。

 

第八章  招标方案

 

8-1项目招标范围

①项目建设规划设计招标

②新植林营林工程

③油脂加工成套设备招标

④森林消防设备招标

⑤项目管理用车辆招标

⑥油脂加工厂房建设

8-2项目招标工作的组织形式

本项目各项招标均由经营公司综合财务部组织,由财务评估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规划设计人员、工程设备人员及中介机构代表组成招标机构具体实施招标工作。

8-3招标方式

招标方式根据不同的招标内容,分别采取公开招标或邀请根据两种方式。

 

第九章  项目的运营管理

 

9-1项目运营模式

本项目实行业主投资,林权入股,产权明晰,责权明确,风险共担,盈利共享的运营模式。

9-2项目运营目的

本项目由投资商、林权户、地方政府三方联动,协力推进。投资商谋求投资的收益回报,林权户谋求山林产权的收益提高和稳定增长,地方政府则谋求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特色农业产业的壮大。

9-3项目经营的组织形式

项目实行公司化的组织形式,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公司领导机构由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下设种苗基地部、营林部、技术部、监理部、综合财务部、油茶加工营销部。

9-4项目经营公司机构设置

董事会

总经理

副总经理

总工程师

苗基地

营林部

技术部

监理部

财务部

油脂加工

营 销 部

9-4公司各级机构及人员职责

总经理:在董事会领导下负责公司全面日常工作

副总经理(2人):协助总经理工作并分管公司一方面业务工作

总工程师:负责公司工程和技术方面的工作,领导技术部

种苗基地部:承担全公司良种引进、种系培育、种苗培植及种苗的供应和销售工作。

营林部:承担全公司新植油茶林的营造,老残低产林的改造以及油茶林管护、病虫害防治、林权户协调等。

技术部:承担全公司种苗培育、良种改进、营林工程、油茶栽培、油茶加工等一系列的技术和研发工作,质量管理工作等。

综合财务部:承担全公司后勤、计划、综合、文档、物流、人才资源、财务工作等

油脂加工营销部:承担全公司油茶加工、销售工作(兼油脂加工厂)。

 

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0-1项目建设期限

本项目全部建设期为8年:2009-2016年

10-2项目实施的工作内容

1、项目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立项报批

3、项目经营公司登记注册

4、油茶基地分类开发面积勘测、绘图、选取

5、农户林权入股合同签订

6、项目整体规划设计及方案报批

7、零祁盆地项目区3000亩种苗基地建设

8、零祁盆地项目区40万亩油茶林营造、低改、幼林抚育

9、宁道江盆地项目区3000亩种苗基地建设

10、宁道江盆地项目区40万亩茶林营造、低改、幼林抚育

11、基地油脂加工厂建设

10-3建设期限及建设进度

建设期限为8年:2009年-2016年

建设进度:

时  间

项  目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项目申报

——

资金筹措及公司注册

——

用地勘测选取、规划

——

——

签订林权入股合同

——

——

良种苗订购

——

——

——

整      地

——

——

——

栽植、低现

——

——

——

——

——

幼林抚育

——

——

——

——

——

——

——

——

项目验收

——

——

——

——

——

——

——

——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11-1  投资估算的编制依据

1、本项目投资估算依据国家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编制

2、本项目投资指标依据湖南省南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本项目各项投资费用参照“林产工业规划概算编制办法”计算

11-2投资估算范围

涵盖整个项目实施期所发生的费用

主要包括:

前期筹办费、林地勘测费、项目规划设计费

种苗基地建设费、良种引进费

营林造林费、幼林抚育费、成林管护及虫病害防治费

④基地油脂加工储运设施费

11-3主要投资成本估算

一、造林成本指标(根据永州当地农业劳动力价格,按50元/日计算)

1、林地清理、整地、施肥  300元/亩(6个工日)

2、基肥成本              100元/亩

3、栽植                  50元/亩(1个工日)

4、苗木成本              160元/亩(1.6元/株×100株/亩)

5、幼林抚育              270元/亩(90元/亩×3年)

6、追肥及病虫害防治      120元/亩

新植油茶林投资费用合计1000元/亩

二、低产、老残油茶林改造费用指标

1、林地清理及耕复        200元/亩

2、抚育(含补植、修剪、嫁接、施肥、病虫防治)

300元/亩(6个工日)

3、肥料及材料            200元/亩

低改、老残油林改造投资费用合计:700元/亩

11-4总投资估算

单位:万元

费用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位投资

小计

前期费用

200

新植油茶

30

1000元/亩

30000

低改油菜

50

700元/亩

35000

种苗基地

0.6

1500元/亩

9000

m2

2

600元/亩

1200

台(套)

6

1400

林权使用费

80

300元/亩

24000

100800

建设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项      目

劳务费

材料设备费

其它费用

合  计

备注

一、营造林工程费用

31620.00

13740.00

45360.00

1、林地清理

5600.00

5600.00

2、整地、施基肥

9400.00

9400.00

3、基肥

3000.00

3000.00

4、栽植

1800.00

2100.00

5、苗木

5940.00

5940.00

6、第二年抚育

     人工

4800.00

4800.00

     肥料

1500.00

1500.00

7、第三年抚育

     人工

4800.00

4800.00

     肥料

1500.00

1500.00

8、第四年抚育

     人工

4800.00

4800.00

     肥料

1800.00

1800.00

9、病虫防治等其它

1020.00

1020.00

二、抚育改造工程费用

13780.80

2970.00

16750.80

1、林地清理

2476.00

2476.00

2、垦复

4852.00

4852.00

3、补植工资

694.00

694.00

4、苗木

594.00

594.00

5、修剪

1188.00

1188.00

6、施肥工资

5452.00

5452.00

7、肥料

2376.00

2376.00

8、管护

118.80

118.80

三、换冠嫁接工程费用

191.20

36.80

228.00

1、抚育

46.00

46.00

2、修技整形

6.00

6.00

3、施基肥

28.00

28.00

4、肥料

30.00

30.00

5、接穗

11.20

11.20

6、嫁接

104.00

104.00

7、切杆

18.00

18.00

8、抹牙

18.00

18.00

9、培训费及材料费

11.80

11.80

四、设备及土建

1、工程车、消防运兵车

400.00

400.00

2、油脂加工设备

1000.00

1000.00

3、厂房

720.00

720.00

4、办公楼

400.00

400.00

5、工作棚

80.00

80.00

工程费用合计

45592.00

21338.20

66930.20

五、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3279.58

3279.58

1、建设单位开办费

401.58

401.58

0.60%

2、建设单位管理费

1003.95

1003.95

1.50%

3、工程监理费

803.16

803.16

1.20%

4、勘察设计费

1070.88

1070.88

1.60%

六、林权使用费

24000.00

24000.00

七、不可预见费

3346.51

3346.51

5%

建设项目投资

47332.00

21343.00

30626.00

100800.00

11-4建设资金来源

投资商湖南永州          有限公司联合              实业有限公司、                贸易有限公司等共同筹资3.68亿元;农户山林使用权入股2.4亿元(80万亩×10元/亩×30年);银行借贷4亿元,合计10.08亿元。

 

第十二章  项目的综合评价

 

12-1项目的经济效益

1、计划期与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从2009年—2016年,共计8年。

本项目计算期从2009年—2038年,共计地30年

2、项目收入和税金估算

本项目建成后的主要产品为茶籽油,副产品为茶籽粕。茶籽油按低残林改造第二年结果,新植林第四年结果,八年后进入盛果期,亩产茶油40公斤;亩产茶籽粕144公斤。依照项目建成后所形成的油茶面积,概算计算期总销售收入为2440767万元(其中茶油销售收入为2394000万元,茶籽粕销售收入为46767万元)。

本项目所产生的税金主要是所得税,税率按所得额的25%计缴。

3、项目的成本概算

本项目成本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成本、经营管理成本、财务成本。

项目建设成本包括:项目筹办、项目建设、林权使用费摊销、油脂加工设备及其他设备折旧等。

项目经营管理费主要包括:项目建成后的油茶林抚育、管理、油脂加工厂的生产管理。

财务成本包括:投资资金利息(按年利率5.85%计)。

80万亩优质高产油茶基地项目主、副产品产量预测表

80万亩优质高产油茶基地项目主、副产品销售收入预测表

80万亩优质高产油茶基地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2009-2038年)

根据本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对项目的各项财务指标作如下计算和评价。

1、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

IRR=53.14%

2、项目财务净现值

FNV=133323万元

3、项目投资利润率

ROI= ×100%=40.74%

4、项目净态回收期

PP=4-1+ =7.08年

12-3项目的风险评价

1、本项目的产品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绿色食品,其在国内市场上无论是价格还是需求总量都呈刚性增长的态势,且油茶林一旦成林便可百年受益,没有毁灭性的病疫灾害,故其市场风险和生产风险几乎没有。

2、本项目不与粮食争地、不与绿化争地,故其资源风险也没有。

3、本项目属于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三农”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供活的项目,故没有政策风险。

4、根据12-2的财务分析,本项目各个经济效益指标都十分理想,财务抗风险力强。

12-4项目生态效益分析

(1)水源涵养和净化效益

油茶林属于森木植被的组成部分,本项目所形成的油茶基地林带对于改善永州土址结构,增强水土保持功能,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净化永州江河水质都有积极的作用。

(2)改善大气环境

本项目通过大面积新植油茶林可减少荒山裸露面积,扩大植被,增加CO2的吸收和O2的释放,降解浮类、净化大气,这对改善永州全 市的生态环境必须产生明显的效果。

12-5社会效益评价

本项目的启动和建设,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①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一万个以上的长期就业岗位和五万个以上的短期就业机会。

②带动永州山茶油特色产业的快速健康发产,形成一个具有永州特色的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③为永州农村经济每年增加十几亿元的有效产值,每年为当地农民增加五亿元以上的总收入。

每年可为地方财政增加1-2亿元的税收。

每年可形成上亿元的农资产品消费,扩大内需。

⑥通过山茶籽油的增产,提高人民群众绿色健康食用油的消费,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第十三章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结论和建议

 

13-1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①永州是全国最适宜油茶生产的地区之一,现有油茶种植面积290万亩(其中大多是需改造的老残低产林),有宜林荒山368万亩,这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用地、用林的可行条件。

②本项目投资商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并有多方面的筹资渠道,加上采用农民山林权入股的方式,这为项目的筹资提供了可靠的条件。

③目前国家已制订了油茶发展规划,计划在未来10-20年内将油茶种植面积扩大到6000万亩以上,茶籽油产量提高到300万吨以上,人均茶油消费量占食用油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这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④本项目属于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发展的项目,这是项目实施的政策可行性。

⑤本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报率都很理想,属于高收益、低风险项目,这是项目实施的财务可行性保障。

⑥本项目能大规模地提供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大幅度提高农业经济总量,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税收。

⑦该项目的建设可美化永州的山水,改善永州的土地结构,增加永州山林的蓄水保水能力,扩大永州山林植被,净化永州的水体和大气,有益于永州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

总之,本项目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项目的实施条件也已具备,项目总体上是完全可行的。

13-3工作建议

1、本项目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仅有项目投资商的积极性是不够的,必须要引起湖南省、永州市两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将本项目作为省、市农村经济发展的要务来抓。

油茶种植可行性报告篇3

这次全县油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传达和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县油茶产业发展工作。根据会议安排,我先作个发言。

一、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议精神

年月日至日,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我县作为广东省唯一一个县区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等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总结一年来油茶产业发展工作,深入分析油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油茶产业发展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工作,总书记、总理、副总理、副总理曾多次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去年2月,总理再次对发展油茶产业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林业局对油茶良种补贴政策进行认真研究,科学编制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尽快把我国油茶产业发展起来。在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进一步明确提出:“要从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和人民幸福工程来抓落实。”这次会议前,副总理又对发展油茶产业作出重要批示:“要继续把油茶产业这一利国利民的大事抓好,前阶段起步较好,已初显成效。望各地要认真总结经验,探索创新油茶产业发展机制,强化工作指导,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务必要高度重视,要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来科学谋划,切实解决好良种、技术、投入和产业化问题,实实在在为当地人民做点事,造福人民群众。”作为中央高层对单一树种作出如此高度的指示,是少有的。在总理、副总理、副总理的亲自关心下,去年月下旬,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全国油茶产业(—2020年)发展规划》,这是从国家层面首次针对单一树种批复的专项规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油茶产业的高度重视。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当前,我国油茶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我国食用植物油的60%依靠进口,今年的进口量又有增加,差不多到了70%,随着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供需矛盾还将加剧,这是粮油很不安全的危险信号。加快国内食用植物油生产,努力提高自供自给能力,是维护国家粮油安全的根本之策,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一件大事。破解这一难题,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充分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挖掘木本油料植物的生产潜力,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会议还听取了国家发改委、中国林科院、江西省政府、湖南省政府和油茶种植大户企业代表的发言。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赴万年、进贤、丰城(我县万泰公司、穗丰公司的种苗就是从丰城种苗基地培育的)等地参观了高标准油茶示范林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和油茶技术培训中心。

二、全省油茶产业现场会议精神

年月21日至23日,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议在梅州市召开。省政府副省长李容根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省林业局局长张对油茶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传达了省长黄华华就油茶产业发展的指示精神和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油茶产业发展的有关内容。

李容根同志强调,发展油茶既可以充分利用广阔的林地资源优势,搞好生态建设,又可有效提高林地的综合效益,是我省建设生态林业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山区经济的有效途径和潜力所在,是解决山区“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措施。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把油茶产业发展作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一番事业来打造,要像关注耕地一样关注山地林地,像重视草本粮油一样重视木本粮油,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油茶发展,要将油茶产业发展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考虑,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促使油茶产业在短时间内有一个大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生态建设的新亮点、山区综合开发的突破口。

张同志在会上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油茶产业发展思路、目标、原则、布局。他指出,要实现建设目标和任务,应着重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种苗先行,夯实发展基础。各地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做好油茶良种选育和异地引种研究,强化服务,抓好种苗生产管理,确保种苗质量。二是典型示范,强化示范引导。要尽快建立一批油茶种植示范基地和示范乡镇,充分发挥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到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地区发展油茶产业。三是龙头带动,实行产业经营。各地要积极培育油茶龙头企业,推行企业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不断提高油茶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四是科技创新,提高经营水平。要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科技培训,解决好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逐步引导油茶龙头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五是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要争取建立各级财政对油茶产业发展扶持的长效机制,探索社会投入新机制,加强信贷资金支持企业和农户发展油茶产业。

会上,我受段书记和何县长的委派,代表作为全国油茶示范县的县区代表上台发言。

同志们,全国、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的召开,为我县抓好油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振了信心,既让我们看到了差距,也让我们看到了油茶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加快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必将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

三、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大家都知道,我县地势是南北高中间低,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带,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气候,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PH值在4.2-6.5之间,多为酸性、偏酸性,是很适宜种植油茶的区域。我县种植油茶历史悠久,拥有1500多年种植油茶的历史,有扎实的群众基础,赤光、新田、回龙、龙母、铁场、田心、黄石、四都、黎咀、义都、上坪等大多数镇的农民一直以来都有种植油茶与食用茶油的习惯。其中赤光镇在发展油茶产业中,先辈们就曾提出亮响的口号:“誓把赤光变油缸”。年12月22日,省农科院一位油茶专家在会上还说出一句令我们人很振奋的话:广东茶油的历史最早在,历史上就是广东的“油茶之乡”。其实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县油茶产业也经历了一个发展时期,之后由于结构调整和林权体制及当时发展水果或政治需要等诸多因素,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或改种其它了。目前,我县现有油茶林1万亩,大部分集中在四都、黄石、上坪、义都、黎咀、赤光等镇,已培育出赤光镇“千家欣茶油”和黄石镇“双峰茶油”等两个市级品牌。我县油茶产业发展基础比梅州市的兴宁市、五华县、平远县及我市的东源县、连平县要好,但目前油茶产业总产值、基地建设规模、茶油加工水平和品牌打造等与他们对比均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一是对油茶产业发展重视不够,认识不深。目前基本上处于农民自发发展状态,根本没有发展规划,更没有具体措施抓落实,整个现状就是上头热下面冷,县里有关领导很重视,但下面有的镇不关心,很冷漠,有的根本不想搞,主要是思想意识问题,考虑到无利可图,是老百姓的事;考虑到是下一届的事,本届看不到效果的,不想干、不乐意去干,致使油茶产业发展目前在我县确实举步维艰、甚至阻力重重。二是缺乏优良新品种,都是老茶林、低产林,产量很低,效益不好,即使是丰产年的产量也达不到良种茶的十分之一,致使多数群众抱着辛苦而利薄、种茶不如打工的心态,种茶的积极性不高。三是经营管理粗放,仍处于传统的小农经营模式,荒芜严重,处于无序发展状态;长期以来投入资金少,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致使产业发展停滞不前;四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和有效的发展机制,零星分散,自产自销,没有形成基地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产销一体化尚未形成,规模和带动能力弱,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五是加工水平滞后,产品结构单一,品牌意识不强,销售渠道狭窄,尤其是在高等保健油茶炼制、化妆品茶油开发、茶皂素的提取、茶壳的综合利用等技术工艺上还处于零阶段,现有的生产加工点,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设备陈旧老化,开发能力有限,加工生产的精装茶油也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油标准,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所以,说句不好听的话,我县“全国油茶示范县”是“徒有虚名”啊!这就是我们目前实实在在的压力。

当然,在看到差距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发展油茶产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把其作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生态经济、促进农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并把发展油茶产业写进200年、年和今年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之中,明确指出在全国适宜地区,大力发展油茶木本植物油,使油茶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二是省政府将河源市规划为全省四个油茶产业重点发展区之一,而我县是“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县”,我省油茶发展核心区,全省第二大荒山县,有很多政策可以争取。三是茶油的“国宝”价值逐步被挖掘,用它加工而成的茶油色佳味香,营养丰富,科学实验证明有降低血压、血脂和软化血管等作用,是“富贵病”的克星,长期食用还有助于润肤乌发、增加人体免疫力、防癌健体,故被世人称作为“长寿油”,其品质优于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植物油王”---橄榄油,专家称之为“国宝”,美国白宫卫生研究院(NIH)营养平衡委员会一致认为茶油是“东方的橄榄油”,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国际粮农组织将茶油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作为21世纪人类幸福指数的标准之一来衡量。所以,茶油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均具有广阔的前景。四是我县发展油茶产业优势明显,土壤气候适宜,具有一定的栽培历史,并拥有近0%的面积为丘陵山地,其中可利用的荒山、荒地、荒滩、荒坡以及可改造的低产低效林多,加上农民房前屋后、田边地角等边际性土地资源,发展油茶空间充足。同时,也具备充足的劳动力,在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仍没有结束,国内企业相继裁员,农民工失业回流的大环境下,通过发展油茶种植,可促进我县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这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也将起到重要作用。五是我县目前已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了多家有一定规模实力的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形式投资油茶项目,并与省农科院和部级的油茶专家合作,共同打造我县油茶产业,促进我县油茶产业发展规模化、科学化、产业化。六是我市兄弟县区中连平鹰嘴桃蜚声南国,东源板粟风生水起,紫金春甜桔名闻遐迩,和平狝猴桃卖果又加工走南闯北,唯独我县目前缺少响当当的土特产品牌。现在外界看好,拿得出手又实用的其中之一就是茶油,这个国字号土特产呼之欲出,这就是更为重要的目前我县干部群众和外出乡亲对发展油茶产业的强烈呼声。七是在刚刚结束的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共提出了件建议案,最后经主席团会议审议,确定了其中3件列为今年的重点议案抓落实,《关于加大力度发展我市油茶产业的建议》就是这3件重点议案之一,这充分体现了发展油茶产业不仅是民心所向,也是形势和现实的迫切需要。所以,以上这些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为我县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时机。

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和省推动油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时机,把发展油茶产业提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的高度,作为绿色经济、生态崛起的战略举措来谋划,把这项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农业、林业、科技等副县长为副组长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油茶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县油茶产业的意见》,并接着成立了油茶专业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共建油茶研究所,聘请部级油茶专家任所长,开办了全国第一家县级油茶网站,成立了全省首家油茶产业研究协会。国务院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等有关领导先后前来视察我县油茶产业发展情况,他们对我县认识超前,目标明确,踩准节点,抢抓机遇,行动及时给予了充分肯定。经过努力,被国务院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授于“全国油茶示范县”殊荣。

县委书记邦贤同志在听取油茶产业发展工作汇报时曾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们现在不抓油茶发展,就是错失良机;抓不好油茶发展,就是领导干部失职!”县长伟强同志在领导小组研究会上明确指出:“油茶就是我县向外界朋友自豪推介最好的“国字号品牌”。书记、县长高瞻远瞩,站在谋长远、打基础、保生态、促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严格要求,希望各镇各有关单位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唱响先辈们“誓把赤光变油缸”的“油茶之歌”,将油茶树变成“摇钱树”,将油茶林变成“绿色银行”,将昔日荒山变成“良田”和“聚宝盘”,造福人民。

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认识,大力宣传种植油茶受益的经济帐、致富帐

我县是农业大县,又是全省第二荒山大县,发展油茶产业意义重大。从我县粮食、水果、牲猪、禽类来看,经过长期努力,目前都已达到一定的高度,现在唯有油茶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它作为绿色食品、朝阳产业,依其现有优势是完全可以打造成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打造这一支柱产业,实现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的生态崛起,首要一点就是要把农民群众发动起来,要让他们能清楚地算出一本“划得来”的明白帐。因为农民群众是最现实、最讲实惠的,如果他们得不到利益或者利益受损,油茶产业化则难以形成。我县目前是选用经国家林业局认定为良种茶苗的江西省林科院培育的“赣无”系列油茶品种,最高亩产茶油可达200斤以上,平均亩产茶油0斤以上,比现有油茶每亩平均产茶油斤高出十倍以上。按亩产茶油0斤、每斤按今年收购价35元算,亩产值将超过3500元,按我县农户每户平均有荒山地亩计,年收入将增加3.5万元以上。

前期,我们引进了两家超亿元的投资公司和一家投资5000万元的企业,(其中一家是从北京引进的上市公司)在我县开发种植油茶,现已备耕挖穴近3万多亩,在4个镇内建成了多个示范基地,将会给全县的农户们起到极大的示范作用;其中,万泰油茶发展公司面向全国及海外市场销售的“名香世家”茶油品牌已出产面世,闪亮登场,随着茶油产品及品牌的推广,茶油必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县茶油销量的快速提升,油茶产业化经营模式就很快形成,小打小闹,果残伤农的现象就可避免发生。

由于考虑到高产油茶林是高投入、显效期长的产业,整个投入过程有许多环节,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就不能达到预期效益,这样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受挫,其后果堪忧,去年以来,我们与多家公司共同协商后,在现有的经营模式上摸索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联合经营模式,公司与村民利润分红。公司筹集种植所需资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管理、统一组织和购买种苗、肥料、统一负责油茶产品加工销售。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劳动力投入,村民除了领取管理工资和投工投劳报酬外,不用掏一分钱,还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分红收入,公司与农民同富裕共发展。这笔经济帐、致富帐要算给群众听,种植油茶是造福人民群众,相信群众都会乐意选择这条致富路、幸福路。

另外,油茶树是环保生态树,生命力强,可达0年以上,油茶收益期可达97年以上,比种植速生桉树林的20年收益期还多出最少77年,因而种植油茶收益在农村可以说具有很好的“养老保险”功能,真正是造福子孙三代甚至四代的大好事大善事。

再以万泰发展公司为例,三年内拟种植高产良种油茶5万亩,五年内目标联合种植油茶20万亩,按现市场价茶油35元/斤计算,在盛产期能产茶油15400吨,年产值可达.7亿元,根据税务部门权威人士按茶油涉及税种的税率测算,单就这一个公司,我们就可实现税收收入约1.亿元。如果按“国家示范县”的要求,要在2015年创建0万亩,按这个公式测算,若干年后,单就这一块,我县税收就可达亿元左右。有这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应责无旁贷地去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发展油茶产业富县强镇、生态崛起。(具体详见附页)

同时我们干部也可以算一笔无形的帐:油茶根系发达,枝繁叶茂,四季常青,耐干旱瘠薄,适应范围广,不与粮食作物争地,但具有数倍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备的优良品种,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促进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我县今年被省定为生态发展区,省对生态发展区有17项考核指标,其中有项是与油茶产业发展有关联的(即单位GDP能耗、农业总产值、耕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当年造林面积、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强度、人均税收收入发展速度等)。发展油茶产业应紧紧围绕生态指标,保生态,促增收,锁定“绿色经济在山上,发展潜力在油茶,优势在油茶,希望在油茶”。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发展油茶产业,不但可以保护耕地“红线”不受侵占,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而且能美化人居环境,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力争省对我县生态考核稳拿高分,省对我县转移支付的资金更多,实现县委提出的生态崛起的目标要求。另外,油茶树是阔叶树木科目,还可以防火,在目前我县防火压力这么紧张的情况下,还可以“保护我们的干部”不受防火问责的处分。

(二)落实责任,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确保油茶产业科学有序发展

我县正处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实施生态重点保护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正确处理好工业发展与生态发展的关系,已不可回避地摆在我们面前。对油茶产业的发展,各镇、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绝不能有“这是农民得益和为下一届服务”的糊涂认识,应把当地的油茶产业当作打基础、谋长远、富县强镇的一项民心工程、富农工程、德政工程来打造。要参照县的做法,建立相应的领导机制,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落实专抓人员和专项经费,做到有章理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县油茶办、县林业局、县油茶研究所等技术部门要无偿提供造林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各镇和有关单位要协助投资方办理租山征地林权方面的流转手续,解决林地权属纠纷,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要从政策上引导、支持林农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以“公司+基地+农户”形式,扶持发展油茶龙头企业。

种植油茶有两个方面必须注意:一是确保良种壮苗;二是严防水土流失和毁林种茶。上次我们上北京向国家林业局领导汇报工作时,国家林业局油茶办主要领导一再叮嘱:在当前良种种苗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要切记、切记、再切记,良种壮苗是油茶产业发展的根本的根本,宁可发展速度慢一点,宁可一棵不栽,也绝不允许非良种种苗上山,绝不能急于求成,坚决杜绝形成新的低产林,希望你们县在广东省带头做到“大力推广使用嫁接苗,慎重使用扦插苗,禁止使用实生苗”。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们那里油茶林平均亩产目前只有5公斤左右,其根本原因就是品种严重退化,这也是油茶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油茶种植之后,要5-年进入盛果期后才能知道是否良种,一旦营造的不是高产良种,影响不是几年,而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上百年。同时,发展油茶产业,前期投入非常大,如果使用非良种造林,不仅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会严重挫伤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影响整个产业顺利发展甚至社会稳定。没有良种壮苗,油茶产业发展就没有根基。从某种角度讲,油茶产业发展,成也种苗,败也种苗啊。

所以,县委县政府态度十分明确,严明一条纪律:“凡非高产良种苗一律不能上山”。今后种苗上山要经过县油茶办、县林业局把关,确保我县上山的都是国家规定合格的良种壮苗。省油茶产业发展会议后,省林业局局长张同志、副市长张丽萍同志都认为抓油茶产业发展是抓对了,有眼光,有胆识,这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大好事大实事。但是他们认为,由于的山地比其它地方泥土较为疏松,一定更加要防止水土流失。对此,县委县政府的态度也十分明确,也严明一条纪律:严防水土流失,更不能毁林种茶。要采取科学的反倾斜的打带作业,或直接打穴种植,确保水土不流失,更不能烧山毁林、砍伐现有树林而种植油茶。

(三)狠抓落实,全力实施“12345”工程,努力开创油茶产业发展新局面

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已经明确,要完成建设任务,实现我县作为生态发展区的绿色崛起。从现在起,我们要全力落实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简称为“12345”工程,即打响全国油茶示范县这一金字招牌、扶持2个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3个省优或国优茶油品牌、建设4个年产百万株的良种油茶种苗基地、打造5个2万亩以上高产油茶示范专业镇。

1.打响全国油茶示范县这一金字招牌

各镇、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油茶产业地位、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的认识,切实抓紧抓好。从现在起要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按照“全国油茶示范县”的标准和条件,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将发展油茶产业与第三批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农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作为“双到”工作我县提出的“长短结合”的长远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狠抓落实,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倾斜。要广泛发动群众,要在加快发展油茶产业上形成共识,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标语、横幅、举办培训班等载体和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发展油茶产业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崛起、消灭荒山种油茶的观念,营造全民自觉参与种植油茶的浓厚氛围,激发农民群众种植油茶的积极性,在掀起油茶产业发展的新热潮,使我县“全国油茶示范县”名符其实,旗帜高扬。

2.扶持2个年产值超亿元的油茶产业的龙头企业

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促进油茶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有机结合,就要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其做强做大,并鼓励其上市融资,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改变过去千家万户小打小闹,小规模分散经营难发展的模式,按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要求,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实行品种化裁培、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通过扶持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发展的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序,实现千家万户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的联接,增强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着力创新合作模式,努力提高油茶产业发展的规模效益。

3.培育3个省优或国优茶油品牌

通过精深加工,提高油茶的经济价值,努力培育油茶品牌。一是推行油茶标准化生产。苗圃基地、改造老茶林和新造油茶林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行统一的技术规程,全面实现种苗标准化、整地标准化、种植标准化、修剪标准化,实现油茶林优质、丰产、高效。二是加强质量监管。要建立检验检测体系,加强茶油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确保茶油质量安全。三是实施品牌、名牌战略。引导鼓励龙头企业申请并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创办广东省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培育3个省优或国优茶油品牌,提高我县油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我县的茶油尽快走出山门,走向世界。

4.建设4个年产百万株的良种油茶种苗基地

针对油茶良种种苗严重不足的问题,我们要坚持着力提高良种生产能力和强化种苗质量管理,确保油茶良种种苗生产有序开展。要通过强化采穗圃抚育,加快采穗圃建设,推广嫁接技术,搞好苗圃管理等措施,充分挖掘良种生产潜力,要严格按照“四定三清楚”(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品系清楚、种源清楚、销售去向清楚)的要求组织种苗生产,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油茶种苗行为,维护种苗市场秩序,确保我县上山种苗质量,这项工作由县油茶办统一协调,在油茶主产区集中精力建设4个年产百万株的良种油茶种苗培育基地,确保我县油茶发展速度、数量、质量相适应。

5.打造5个2万亩以上高产油茶示范基地专业镇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关键在于抓好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示范镇建设,一是要在高标准油茶林营造上作出示范,大力推广油茶良种,同时,采取技术措施对现有老茶林、低产林进行改造,不断提高油茶产量;二是要在发展模式与机制上作出示范,引导农民建立油茶专业合作组织,推动油茶产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三是要在科技支撑方面作出示范,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建立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示范样板。这次会议后,各镇应对自身镇情重新分析、研究和定位,制订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农历春节前报县政府办。我县将扶持5个油茶发展工作做得较好的,打造成总面积2万亩以上高产油茶示范基地专业镇。同时,作为专业镇的一个硬件,镇委镇政府要创办一个2000亩以上的标准化高产油茶示范基地,由镇长挂钩联系。通过优良高产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和示范,推动我县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同志们,抓好油茶产业发展责任重大、意义非凡、影响深远。只要我们继承先辈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发扬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励精图治,真抓实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油茶产业发展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这块革命老区的红土地必将成为耀眼的“东江绿色油库”,千年古县必将走出山门,走向世界,广东“全国油茶示范县”必然享誉全球。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全力推进油茶产业发展,为构建“富裕、人文、和谐、秀美”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页:

①政府可实现茶油产值税收测算情况;

②镇、村可实现管理费收益情况;

③按“长短结合,项目扶贫”“双到”工作思路效益测算情况。

附页:(来我县指导油茶产业发展的专家、教授曾向我们县具体算了一笔经济帐,经他们同意,也作会议材料,仅供大家参考)

(一)发展油茶产业可实现茶油产值税收测算情况

以万泰油茶发展有限公司为例,五年内拟联合栽植油茶20万亩,通过精深加工,按茶油现行市场价35元/斤计算,根据税务部门权威人士按税率测算,预计可实现税收收入:

1.始产期(栽植后3-5年)。年产鲜茶果33000吨,产茶油23吨,产值可达1.617亿元,可实现年税收收入约22万元。【其中,国税部门如按税率测算可实现增值税收入149.万元、企业所得税收入5.1万元;地税部门如按税率测算可实现地方各税收入约147.1万元。】

2.大量结果期(栽植后6-年)。年产鲜茶果000吨,产茶油6160吨,产值可达4.312亿元,可实现年税收收入约7255万元。【其中,国税部门如按税率测算可实现增值税收入5605.6万元、企业所得税收入20.3万元;地税部门如按税率测算可实现地方各税收入约392.4万元。】

3.盛产期(栽植后9-0年)。年产鲜茶果220000吨,产茶油15400吨,产值可达.7亿元,可实现年税收收入约1.亿元。【其中,国税部门如按税率测算可实现增值税收入1.632亿元、企业所得税收入700万元。地税部门如按税率测算可实现地方各税收入约90万元。】

如果按照“全国油茶示范县”需创建0万亩油茶基地的要求,那按这个公式测算,单就这一项税收就可达亿元左右。

(二)镇、村(包括村民小组)可实现管理费收益测算情况

目前,镇、村(包括村民小组)的管理费(镇、村各一半计算),从栽植第一年起开始,按每亩4元/年的管理费计算。

1.如果镇和村发动农民种植油茶500亩,镇、村可从管理费收益各获取00元/年;

2.如果种植油茶00亩,镇、村管理费收益各获取2000元/年;

3.如果种植油茶5000亩,镇、村管理费收益各获取1万元/年。

假如万泰油茶发展有限公司五年内联合栽植20万亩,则三年后该公司每年需支付给镇、村管理费达0万元。

(三)按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长短结合、项目扶贫”的“双到”工作思路效益测算情况

如果实施“长短结合、项目扶贫”计划,由挂钩扶持单位帮助村民建设好油茶林,交由农户经营管理,经济帐可以这样算:

某村有0户山地00亩,栽植上高山油茶需资金20万元(种苗资金每户2000元,共20万元,施工及前三年抚育由村发动农户自力更生)。

1.始产期和大量结果期(栽植后3-年),平均年产鲜茶果45万斤,产茶油3.15万斤,按现行收购价35元/斤计算,年产值达0万元,平均每户可分配1.1万元/每年。

油茶种植可行性报告篇4

历史与传承在这里交相辉映,文化与经济在这里相得益彰,科技与发展在这里水乳交融。这是一处绝好的观光游览胜地,更是造福百姓的绿色产业——邱县梁二庄镇华北平原最大的文冠果生产基地,正以田园综合体的新模式,开启新时期的农业产业发展之路……

 

推出片名:

文冠花香产业兴

——邱县梁二庄镇文冠果产业发展纪实

 

每年四月到五月花香芳菲之际,位于邱县县城东南20公里处的梁二庄镇都会迎来一年一度的万人赏花节,色彩斑斓的千亩文冠花海,上演着独属于冀南平原的精彩传奇。

梁二庄镇,面积68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人口3.2万,耕地8万余亩,大广高速、106国道纵贯南北,交通便利。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梁二庄镇立足区位资源特色,建成了华北平原地区首个千亩文冠果种植基地,全面带动百姓增收致富,力促农业现代化发展。先后被授予“全国重点镇”、“邯郸市特色小城镇”、“中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等称号。

传承:古老文化绽放新姿

邱县自古就与文冠果树结缘。在梁二庄镇段寨村,有一棵200多年的古树,枝干坚硬无比,如钢赛铁,它年年开花,年年结果。后来,村民得知它就是文冠果树,正是传说中穆桂英所赠的“降龙木”。于是在当地,一辈辈留传的历史赋予了它神奇的色彩。

文冠果耐干旱、耐贫瘠、抗风沙、病虫害少、适应性强,在我国北方广大区域都适宜种植。早在5000年前,文冠果就被先人所认识。《神农本草经》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对文冠果树有着详细的描述。文冠果名字吉祥,有官运亨通的寓意。在晋西北,农家喜欢把文冠果栽在窑洞的脑畔上,秋季,文冠果成熟时,果子就会落下来——讨个“文官入院”、“文曲星降临”的好彩头。

传承文明,2012年,在邱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河北润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梁二庄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成北方平原区最大的文冠果生产基地,有力促进文冠果树的栽培、产品研发加工和文化旅游,让古老文化重新绽放魅力。该基地被林业部门认定为全国科技园区种植面积最大、长势最好、开发潜力最优的一家;2017年7月,被国家林业局文冠科技中心授予“文冠果产业发展综合示范基地” 牌匾。

创新:构建产科销一体化供给网

文冠果树全身是宝,经济价值很高。文冠果的叶子可制茶,具有较强的促消化、降血脂、溶解脂肪、调解糖类代谢等功效;文冠果油是高级保健食用油,是天然保健品和美容用品,品质可与橄榄油相媲美,有“东方橄榄油”之美称。

为推进特色农业提质增效,邱县依托梁二庄镇建成的华北地区最大的文冠果种植基地,大力发展文冠果树种植,打造区域特色绿色产业品牌,形成了“产科销一体化”的新型农产品供给网络,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区增绿。

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理念创新。在发展文冠果产业中,河北文冠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吉首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先后建成文冠果茶、油加工生产线,申请注册了“华耀文冠”、文冠果茶、油商标,研发出全国首款文冠果茶,实现一树三茶,即:嫩尖绿茶、花蕾红茶、秋后老叶暖茶,申报了国家四项专利;生产出具有“东方橄榄油”美誉的文冠果油系列产品,现正在申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新上的文冠果茶、油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各达50000公斤,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

如今在邱县,具有“北方油茶”之称的文冠果,通过京东、淘宝等网络平台的线上销售及线下打造产品体验店和旗舰店等方式,提升产品销售量。目前,文冠果茶、油等产品销往到全国各地,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发展:打造万亩文冠果种植基地

文冠果是国家重点推广木本油料十大树种之一,立足文冠果文化和特性的独特优势,邱县打造万亩文冠果种植基地,持续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产业。

文冠果种植后,次年开花,三年结果,五年丰产。一般亩产种子300——400斤,亩产叶子500——700斤,河北文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种子每斤7元、叶子每斤3-4元的保护价敞开收购合作社文冠果种子、叶子,每亩收入保守在400-5000元,种植文冠果收益是种植传统农业作物的2-3倍,经加工后每亩效益在2.5-3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邱县将文冠果种植作为一项富民绿色产业倾力打造。在扩大种植规模上,采取“示范园区+合作社+种植大户+服务平台+优惠政策”的模式,走“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和服务——农民种植、管理——公司产品回收”的生产经营模式,力促事业的发展。

目前,梁二庄镇与河北文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次洽谈对接,签署了《大力发展文冠果产业协议》,协议约定梁二庄镇在2017年-2018年发展文冠果种植2万亩以上。2017年春季,已在106国道以东坞头、程二寨、孟二庄等村已种植文冠果3000亩。2017年秋季再发展7000余亩,2018年再发展一万亩。

依托文冠果树种植,邱县推进林业与旅游深度融合,连续两年举办了“文冠果花节”,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今年4月份,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主办的“中国·邱县文冠果文化及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邱县举行,来自各地的专家为邱县的文冠果产业更科学地发展出谋划策。

油茶种植可行性报告篇5

百年品牌的新生

走进新泰裕所在的湘潭市高新区双马镇,记者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明崇祯年间,江西有一邹氏大家族,祖辈以榨油为业,拥有作坊10余家,时地方之士,闻其油名也,集于坊者,门庭若市。康熙十六年,朝廷围剿义军,烽烟四起。为避战乱,邹氏举家迁至湘南县。此处人烟浩穰绿树掩映,乃天时地利,是故邹氏重操祖业,行板“泰裕油坊”。数年后,邹氏后人展新将名号更为“新泰裕油坊”,“新”源于其名,“泰裕”二字意寓“国泰民安,丰衣足食”。每年寒露过后,邹氏携家人前往深山采摘茶油果,使其暴晒脱壳。待至立冬,邹氏族人以红烛叩拜祖师神位,方始榨油。历经数载,因素食茶油,湘南之地,百姓皆鲜少染疾,女子肤若凝脂,老者耳聪目明。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微服湘南,耳闻“新泰裕油坊”之名,遂去一探究竟。点指尝试间,颔首称赞道:“此油乃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的圣果所取,乃油中极品,比之御用之油,有过之而无不及,众人食之,定可延年益寿”。乾隆帝借兴挥毫题字,直到笔落,众人才知原是乾隆皇帝。邹氏激动万分,即命人将题字刻成金字大匾,悬挂于门坊,以昭世百姓。其后,“新泰裕油坊”名扬四方。

邹贤德告诉记者:“虽然‘新泰裕油坊’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隐没,但其精良的压榨工艺却一直流传至今。而我选择这个品牌作为公司的名字,看中的正是品牌之中蕴含的百年口碑。”经过朋友的帮助,他同“新泰裕油坊”的后人取得了联系。经过商议,邹贤德从其手中买下了这个企业与品牌,并注册了“新泰裕”的商标。

邹贤德,湖南新泰裕农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开办这家公司之前,他是湘潭一家传媒公司的负责人。十余年的打拼,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小有成就。他也渐渐地感觉到是时候为生养他的这片土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了。经过实地的调查,邹贤德发现,湖南是我国油茶籽主产区之一、湘潭当地有百余年的茶油生产历史,而国家也正在大力扶持茶油产业的发展,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2009年,邹贤德出资成立了湖南新泰裕农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邹贤德告诉记者,公司自成立伊始就致力于打造集科研、种植、生产、销售茶籽系列高档食用油于一体的现代化油料综合型企业。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企业雏形初具。

从源头严把质量关

从接手“新泰裕”的那一刻起,邹贤德就清楚地知道好的口碑源自茶油的高品质。因此,邹贤德对公司生产的茶油,从原料选取到加工制造到输送,一直将保证质量放在第一位。

据了解,油茶分布区的北界在淮河-秦岭一线,南界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东界为东南海岸和台湾,西界是云南的怒江流域和青藏高原的东缘,也就是集中分布在我国的湖南、江西、安徽一带,而且是5季挂果植物。无疑生产茶油的原材料短缺了。即使这样,邹贤德对油茶籽的质量要求也从未降低。为了得到优质的油茶籽,新泰裕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即利用湘潭市现存农户种植基地22万亩,与油茶种植农户合作,公司可以保价收购油茶籽,但是质量必须符合公司要求。除了原材料,新泰裕对收购的半成品质量也是不放松:邹贤德会派公司人员到半成品加工厂,24小时监督,以防掺杂掺假。正是由于邹贤德对产品质量的苛刻要求,在省、市级技术监督部门和质监部门的多次抽检中,“新泰裕”牌系列茶油产品合格率达到100%。

据邹贤德介绍,新泰裕公司生产的100%纯茶籽油系列产品,采用现代物理压榨技术和国际先进的高分子蒸馏技术,外加低温冷冻脱脂储藏技术,对毛油进行脱胶、脱脂、脱色、脱臭、脱水、脱杂、脱酸处理,整个过程只有物理反应,没有化学反应,保证了茶油的独特品质和自然风味。而这也依托新泰裕公司的一支高素质的科研、生产、营销团队。同时为了得到智力支持,公司成立不久便同中国农科院建立了战略研发合作伙伴关系。

在邹贤德看来,企业不能只追逐利润,更应该践行责任。在公司没有获利的情况下,邹贤德开始无偿资助当地的失学儿童、节庆帮扶80岁以上的老人,同时还计划自今年6月份起每个月帮扶80岁以上的老人200元等等。付出总有回报:2010年新泰裕被评为“质量兴湘万里行-魅力企业”称号,同年被湘潭市人民政府授予“湘潭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

练好内功助力企业前行

虽然企业拥有了良好的品牌基础和开端,但是依然有许多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对此邹贤德很清楚。面对记者和双马镇镇长李明,邹贤德说:“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有三点:第一,原料来源不稳,成本上升压力较大。为确保原料的稳定合格达标,公司计划2012年在湘潭县射埠镇建设原生态茶籽种植基地约2万亩。但是由于油茶挂果期要3到5年,所以近几年在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寻求合格达标的原料,对处于微利经营状态的中小企业来说将是一大挑战;第二,融资难。现阶段公司产品还比较单一,为了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公司计划2012年在新产品开发研究、产品市场营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第三,人才缺失,转型难。公司要从一个微小型企业做到在技术、生产规模、高素质人才等方面有一定竞争力、有自主品牌且在茶油市场中属于行业龙头的企业,人才方面特别是技术骨干、操作能手、管理人员短缺,同时缺少对企业进行指导诊断的专家。”

虽然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新泰裕人并不是简单的坐等靠,而是在希望得到政府相关支持的同时,自谋出路。这个出路就是茶油的深加工。

油茶种植可行性报告篇6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油茶产业开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油茶会议工作精神,分析我县油茶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今后一段时期油茶产业发展的任务,推进全县油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刚才铁场镇、黄石镇、林业局等单位领导和企业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钦强同志传达了国家和全省油茶会议工作精神,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和部署,我完全同意,请大家会后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我县油茶产业开发工作强调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油茶是人们最为熟悉的经济树种之一,我县的油茶种植历史悠久,全县各镇均有广泛分布,群众有种植、管理、经营油茶的经验和食用茶油的习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尤其是自身健康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食用油的选择已从过去的动物油类逐渐向植物油类过渡。茶果油等高端食用木本植物油已日渐成为消费者追崇的食用植物油类,茶油市场供不应求,市场开发前景广阔。近年来,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业发展,大力推进木本油料发展,确保国家粮食、油料安全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油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环境和重要保障。由此,我们可以明确清晰地得出这样的判断:大规模发展油茶产业已具备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一)形势喜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工作,胡总书记、温总理、副总理、回副总理曾多次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今年月下旬,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这是从国家层面针对单一树种批复的专项规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油茶产业的高度重视,国家连续两年就油茶单一树种召开专题会议。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省政府常务会议还就油茶产业发展召开专题研究。省政府于月22-23日,在梅州市组织召开了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研究部署全省油茶产业发展工作。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加快发展油茶产业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明确了任务和要求。

(二)机遇难得。我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面积较大,高峰期全县有油茶林面积近30万亩。在长期的油茶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油茶栽培、经营、管护经验。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油茶作为一项特色产业、富民产业来抓,在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我们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壮大县域经济,并制订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县油茶产业的意见》,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农业、科技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的强有力的油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机构。通过努力,我县被国务院县域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列为部级油茶示范县,为我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前景广阔。油茶综合利用产业链长,产业发展的潜力大、前景广。加快油茶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山区县域经济发展,带动山区农民兴林增收致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满足社会和大众对良好生态产品、天然绿色产品的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县现有山地面积300多万亩,是我省第二荒山大县,油茶本身具有防火常绿的特点,发展油茶对提高我县的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与省政府确定我县为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相吻合。同时,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质食用油料树种,成品油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保健价值,市场前景看好,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和逐步提高的价格空间将对发展油茶产业产生强大拉力,随着市场的升温,油茶的经济效益也将更加突出。

二、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推动油茶产业发展

根据我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全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全力打造“全国油茶示范县”,跻身全国先进县行列。以基地建设推动规模化发展,以龙头企业培育促进产业化经营。

(一)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发展油茶产业,科学规划是基础。县油茶办、林业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全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全县油茶产业发展。制订规划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考虑土地、资金、品种、市场等因素,突出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要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扩大新造高产油茶林面积,尤其要利用和选择坡地荒地和耕地占补平衡开垦的新耕地种植油茶。种植油茶要服从规划,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毁林种茶;严禁砍伐或变相砍伐生态公益林。

(二)选好种苗,规范管理。建设全国油茶示范县,除了种植面积要在0万亩以上,亩产量也是一个重要指标,新种植油茶必须选用国家认可的优良高产品种,所以选良种壮苗是关键。我县现有油茶林低产根本原因是品种严重退化,这也是油茶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良种壮苗是油茶产业发展的第一根基,以后种苗上山必须由油茶办严格把关,实行油茶种苗生产和经营市场准入制度。绝不允许非良种壮苗上山,绝不能急于求成。加强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技术推广部门协作,抓好油茶先进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加强科技培训,让广大林农熟练掌握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三)多方筹资,加大投入。为推动发展油茶种植项目,我县制订了相关政策给予扶持,除上级政策补助以外,县级财政连续两年对新种植经有关部门认可品种油茶达0亩以上的,每亩给予30元补助;对改造现有低产油茶林的每亩给予元补助。对新上油茶精深加工项目的企业,投产后2年内新增增值税地方财政实得部分全额奖励给企业。

虽然我县利用招商引资、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等方法筹集资金,但由于油茶产业开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目前筹集的资金与项目的预计总投资仍有非常大的差距,资金短缺是目前我县发展油茶产业最大的障碍,直接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凡今后向上跑动的油茶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一律由县政府油茶办统一管理,统筹安排,集中财力促进我县油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创新模式,企业带动。从政策上引导、支持林农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以“公司+基地+农户”形式,扶持发展油茶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代销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项目,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适应能力。加强规范管理,抓好典型示范,不断增强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自身活力和服务能力,增强对农民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促进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

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大力培育扶持油茶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依托现有食品加工企业或采取招商引资等方式新上油茶精深加工生产线,扶持2个年产值超亿元的油茶产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并鼓励其上市融资。鼓励企业采取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依托企业带动高产油茶林建设;对积极性高且与企业联合的油茶种植大户,鼓励金融部门为其提供贷款担保。

三、加强领导,真抓实干,加快推进油茶产业化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油茶产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顺应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创建我县良好生态环境,建设“富裕、秀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抓紧抓好;如果我们现在不抓油茶产业发展,就是错失良机,抓不好油茶产业发展,就是失职,所以要切实加强领导,要成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要有专人负责抓落实,并把这项工作作为各镇党政一把手政绩考核重要指标来衡量。拿出抓税收的劲头抓油茶产业,全力实施我县提出的“12345”工程,实现我县生态发展区的绿色崛起,努力开创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新局面,真正把油茶产业打造成特色支柱产业,把的荒山变成绿色银行,使我县成为名符其实的“全国油茶示范县”。

(二)部门配合,通力合作。各镇、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增强服务意识,切实为林农解决技术、资金、销售等问题。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地向干部职工、群众宣传发展油茶产业的目的意义,使全县上下对栽种油茶的技术要求、经济效益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油茶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促使油茶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现代林业建设的新亮点、山区综合开发的突破口。

油茶种植可行性报告篇7

在争取试点上力求一个“准”字

把握政策走向,瞄准试点时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先后出台了

系列指导意见。湖南省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强调要把油茶产业打造成湖南省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富民强省的支柱产业。今年1月,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未阳慰问调研时,强调人行基层行工作要与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起来,根据耒阳是全国油茶林面积最大的县(市),油茶产业具有典型的区域特色的情况,要求长沙中支、衡阳市中支配合当地政府做好林地产权制度改革,尝试发放林权抵押贷款,把油茶产业做大做强。人行长沙中支抓住机遇,瞄准时机,选择耒阳市作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尝试开展油茶林权抵押贷款。

分析比较优势,选准试点产业。将油茶林权抵押贷款列为金融扶持林业发展试点产业,主要在于耒阳市油茶林相对其他林种更具比较优势,一是有基础。未阳地处湖南南部,地貌以丘岗为主,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合油茶种植。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油茶之乡”,最近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为国家首批油茶建设示范点。群众种植油茶具有多年经验,对发展油漆产业有很高的积极性。这为林权抵押贷款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二是有市场。茶油口味醇香绿色健康,有着“东方橄榄油”的美称,在港、澳、台地区和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极受欢迎:在内地,高档茶油售价每公斤为40~60元,茶油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三是有规模。耒阳市现有油茶林面积80万亩,特别是2008年来阳市出台优惠政策后,大力扶持油茶的发展,鼓励林地依法流转,实现林地资源向造林大户集中,涌现出新造油茶面积超百亩的油茶大户40多户。四是有“龙头”。近年来,随着油茶产业的发展壮大,涌现了一批油茶产业化龙头企业,在金拓天,神农绿源,武陵源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基地”的经营模式得到大力推行,全市油茶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突破薄弱环节,找准结合方式。油茶盛果期虽有80~100年,但前期生长长达5~8年时间,平均每亩投入1800元,油茶林产业呈现前期投入大、比较效益差成长周期长的特点,与现行信贷管理体制不相适应。在利率上,林农难以承受农户贷款按基准利率上浮1 00%的利率负担,在贷款期限上,银行机构的农业贷款期限与油茶林成长周期不匹配;在风险管理上,油茶林产业前期无收入易形成不良贷款。因此单一依靠银行机构,不可能做大做强油茶产业。人行衡阳市中支按照打破常规、先行试点的要求,整合资源,集中力量,选准结合方式,制定了建立信贷资金、保险资金,财政资金等多渠道资金共同参与的支持油茶产业的发展机制,建立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分工合作的产业发展金融服务协调联动机制,建立适合油茶产业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在启动试点上力求一个“早”字

早调研。半年时间里,人行长沙中支多次组织人员到耒阳下村入户调研油茶生产。人行衡阳市中支对当地银行机构发放的油茶生产贷款开展问卷调查,向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在“阳市林业局的配合下,对全市新造油茶林面积100亩以上的40户造林大户进行现场核实和调查。通过调研,形成了《关于耒阳市油茶产业发展及金融支持状况的调查报告》。他们提出要发展油茶产业就必须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就试点重点而言,必须突出扶持种植大户、扶持龙头企业,走大户建设油茶基地、龙头企业带动精深加工之路,努力形成规模效应,实现集约化经营,降低信贷风险。

早谋划。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做好油茶林权抵押贷款的第一步。人行衡阳市中支根据油茶林权抵押贷款具体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向衡阳市委,市政府建议,衡阳市政府随后出台了《关于落实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有关具体问题的意见》,解决了油茶林权权属、抵押物、评估等细节性问题,为油茶林权抵押贷款扫清了障碍。计划到2013年,耒阳市将完成新造良种油茶30万亩,改造老油茶林50万亩,发展规模油茶产业加工企业7~9家,形成龙头企业3~5家,把耒阳建设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最大的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县。

早发动。在人行衡阳市中支的积极推动下,今年3月1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标志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式启动,为油茶林权改革扫除了体制,机制上的障碍。耒阳市委,市政府也召开林业工作会议,会后耒阳市林业局加快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步伐,对符合条件的40户造林大户优先颁发林权证。人行衡阳市中支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邀请政府有关经济部门参加,征求意见,发动宣传,安排部署。今年新种植油茶面积1.9万亩,垦复老茶林6500亩,农民种植油茶林的积极性明显高涨。

在推进试点上力求一个“快”字

出台政策快。人行衡阳市中支在衡阳市政府颁布《衡阳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后迅速反映,督促耒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发展油茶产业,随后制定了《耒阳市油茶产业发展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耒阳市财政将油茶产业发展基金纳入年度预算,每年不低于1000万元,主要用于油茶林苗木基地建设,种植(垦复)奖励、贷款贴息以及油茶林保险补贴等方面的支出。建立了金融扶持机制,加大了油茶林权贷款贴息扶持力度,凡新老油茶林贷款政府贴息50%,油茶林火灾政策性保险县市级保费补贴,保证农户负担的保费低于总投保费用的30%。为规范林权抵押贷款发贷流程,人行衡阳市中支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金融创新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指导耒阳市农村信用社联社制定了《油茶林权抵押管理办法》及《操作细则》,规定了抵押登记的具体步骤和办法,包括抵押贷款申请,签订抵押合同、申请抵押登记,审核和登记备案,核发抵押他项权证,发放贷款等六个环节。中保财险衡阳市分公司制定了《油茶林火灾保险方案》,填补了油茶林保险的空白,解决了种植户担心灾害损失的后顾之忧。

油茶种植可行性报告篇8

说起下午茶可谓源远流长,西式下午茶如经典的英国下午茶,以红茶为主配以三明治、抹有果酱和奶油的司康烤饼、各式甜点而驰名遐迩。将奶香的牛奶倒入红亮透澈的红茶里搅动着,坐在高脚餐桌椅上,细呷口奶茶,小心捏着甜点缓送入口,那雅致、那滋味自不待言、妙在其间。至于中式下午茶,于纷杂的市声中,端只青瓷大碗茶,就着刚出炉的喷香的烧饼或刚出笼的菜香包子,大口嚼着,一样吃得津津有味,为有点饿的肚子先垫个底、充点电。条件好的,则沏杯香馥的碧螺春或点杯星巴克咖啡,品尝着巧克力奶油蛋糕或酥皮点心,让舌尖被甜香慢慢浸润占领。虽则西式或中式下午茶各具特色,但亦各有不足。

值得称道的是,下午茶都有茶或咖啡。而茶与咖啡堪称饮誉世界的古老饮品,不仅可醒脑提神,还有不错的保健及预防疾病的功效哩。绿茶富含儿茶酚、咖啡碱、茶氨酸、茶多糖等活性成分,有助抗氧化“保鲜身体”、提高免疫力、降脂减肥及预防冠心病和某些癌症作用。据欧美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每天饮用两杯以上绿茶比不喝茶的人不易患冠心病。喝一杯红茶2小时内即见血管内皮功能有所改善。常饮绿茶还有助减重减肥,对预防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膀胱癌、皮肤癌也颇有裨益。美国、日本研究人员发现,适量饮用咖啡能减少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连续十年每天喝一杯咖啡比不喝者患肝癌风险降低50%;并且发现常饮咖啡者,其肾结石、胆结石发生的几率降低,并有助改善肝病病情。美国护士健康研究结果显示,每天喝两三杯咖啡的人患帕金森病风险降低。据《农业与食品化学期刊》一项研究报告,富含咖啡酸、氯原酸的咖啡总抗氧化能力,与可可、绿茶、红茶、香草茶相比,拔得头筹。西式或中式下午茶不足之处,都有加油加糖口感滋腻甜味十足的各种酥皮点心。大量证据表明,糖摄食多了,容易导致甘油三酯和坏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而各种酥皮甜点、奶油蛋糕等无一例外的都添加了增高LDL-c的反式脂肪(起酥油、精炼植物油等),而长期摄食反式脂肪酸超标的食物,会增加患脂肪肝、肥胖、心脏病、糖尿病等风险。因此,有关营养专家建议下午茶应作些改良,推荐茶或咖啡饮品加一份什锦坚果为首选,其次一杯原味酸奶加一份水果也是不错的选择。

下午茶最佳时间:4点左右

科学家研究发现,消化含淀粉的米饭面食约需2小时左右,消化富含蛋白质、脂肪的肉禽蛋胃排空约需4、5小时。到了下午4点左右,胃内食物大多已排空,故而肚子会发出咕咕叫饿的信号。因血糖处于较低水平,能量消耗过半,精力与体力减退,疲惫、困乏阵阵袭来。此时吃点下午茶,恰当其时。一则可补充些能量,按抚一下有点饥饿的胃肠;二则随着茶水或咖啡及坚果或水果等食物的摄食,能及时补给体内维生素C、E、D胡萝卜素及类黄酮、类胡萝卜素等酚类抗氧化剂以抵御自由基杀手对细胞和DNA的氧化“锈蚀”,不言而喻对身体益处多多。况且,吃健康的下午茶尚有一定保健与预防某些疾病作用。泡一杯香茗,看杯中舒展、浮沉的新绿芽叶翩然起舞,啜饮一口,令颊齿留芬,神清气爽。沏一杯加奶的咖啡,轻搅银勺,醇香四溢,苦中甘来,使人愉悦振奋,倦意顿消。

下午茶配角:甜点与坚果谁胜出

眼下不少人下午茶喜好吃点甜点,诸如甜津津的酥皮点心、萨其玛、巧克力蛋糕等,指望加过“油”后,精力重振,一扫昏沉困倦之态。但可口的甜点下肚后,不知怎地倦意依然如影相随,精神状态并没有多大改观。最近科学家一项研究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甜点经消化吸收能迅速升高血糖水平,而葡萄糖会抑制大脑细胞分泌使人清醒的促食欲素活性。一顿甜点加餐之后,血液中促食欲素水平下降,反而导致疲倦无力。藏匿于下丘脑中的一些神经元是分泌促食欲素的“基地”,这种神经肽类物质可调节大脑的感受。有趣的是,如若摄取高蛋白质食物则可提高促食欲素神经元的活跃性,能唤起意识的清醒、认知的活跃和身体的活力,并能帮助身体燃烧摄入的卡路里。动物试验显示,能提神清醒脑的食物不是糖,而是蛋白质。看来,下午茶吃点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一碟香脆可口的甜杏仁或什锦坚果(胡桃仁、甜杏仁、花生仁、澳洲坚果、榛子、开心果等)要比甜点好得远。因为添加白糖、玉米果糖等甜味剂制作出的口感滋腻酥软的甜点,大多使用了对健康不利的反式脂肪。下午茶长期以甜点唱主角,不仅提不起精神,慵倦缠绵,并且会使人变胖,皮肤也会过早老化。

下午茶若嚼点富含优质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素的坚果,不仅令颊齿生香,还能提升促食欲素水平,摆脱倦怠困乏的桎梏,使大脑与身体活跃起来,抖擞起精神干完下边的活。长期以坚果作为下午茶,尚有三大益处:

其一,能降脂护心,坚果富含的油酸、亚麻酸、w-3脂肪酸能减少堵塞血管的坏胆固醇(LDL-C);所含植物甾醇能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据报道每天一把坚果能使患2型糖尿病、心脏病及心性猝死的风险明显降低。

其二,益智健脑,坚果所含的磷脂、亚麻酸、精氨酸及磷、铁、锌、镁、硒等元素对益智健脑颇有益处。

油茶种植可行性报告篇9

20__年上半年是一个非常时期,乡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乡人民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坚持一手__*治工作,一手抓经济发展和其他工作,建立__*以旺盛的斗志,顽强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夺取了__经济建设双胜利,实现了各项目标任务与时间双过半。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目标完成情况

(一)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

1、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01210万元,占全年目标的50.9%,较去年同期增长1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37520万元,占全年目标的50.7%,同比增长8%。

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02520万元,占全年目标的51%,同比增长16%。

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1170万元,占 全 年目标的51.2%,同比增长15%。

2、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202万元,占全年目标400万元的50.5%。

3、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占目标的101%。

4、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70万元,占全年目标72万元的51.4%。

5、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无亏损。

6、财政收入完成720.48万元,占全年收入任务1070.7万元的67.3%。

7、民营经济入库税金完成64万元,占全年目标126万元的50.8%。

8、利用市外投资6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20%。

(二)农业

9、主要产品产量:油料614吨,占全年目标522吨的117%;蚕茧完成35吨,占全年目标55吨的64%;茶叶完成140吨,占全年目标任务143吨的98%;肉产品完成650吨,占全年目标的54%;水产品完成90吨,占全年目标的56%。

(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10、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半年达到2050元。

11、完成了扶贫开发基层基础工作(上半年巩固解决210个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12、完成养老保险费缴纳率95%,清欠率85%,医疗保险费缴纳率100%,完成了劳动保障社会平台搭建。

(四)人口与计划生育

1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42‰。

(五)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稳定

14、进一步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保证了农民负担不反弹。全乡半年来无县以上人访案件,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保持了一方的稳定。

二、上半年围绕目标所做的工作

(一)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作好茶文章。充分利用我乡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条件,结合退耕还茶工程的实施,引进无性系茶苗15万株,打茶籽13000斤,扩大优质茶园面积700亩,新发展有机茶基地1000亩。以其鹏名茶生产场和高稻场茶场为龙头,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为进一步提高茶叶制作水平和茶园管理水平,乡茶技站共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22期,受训茶农1800人次,茶农筹集30余万元资金新引进茶叶加工机械25台套;有机茗茶场投资35万元建茶叶加工厂房一座,新引进茶叶加工生产线两条。目前全乡茶叶产量已完成140吨,总产值达1120万元。茶叶产业成为全乡第一大支柱产业。二是念好板栗经。强力推进管理体制改革,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分合作等形式加强对集体林场的管理;今年春天共嫁接板栗实生苗1.5万株,嫁接毛栗子树1.2万株;组织3支喷防队,集中防治了以剪枝象鼻虫为主的板栗害虫。三是搞好优质粮油开发。大力推广优质粮油品种,水稻以“ⅱ优838”、“汕优589”等品种为主导,搭配“特优559”,共推广杂交稻种1.5万斤,种植面积7600亩,使水稻品种优质率达100%;大力宣传推广旱育稀植技术,实施无虫害、无草害工程,全乡水稻旱育稀植面积达95%以上。四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利用我乡资源优势,发展蚕桑、油桐、中药材、食用菌等生产,今年春茧产量达35吨;有32户从事段木黑木耳生产,效益可观;强力实施“人均百棵果木树,五年成为万元户”工程,“村建场,户建园”,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小杂果基地800亩;大力扶持40户养殖大户,大力发展养牛、养猪、养鸽、养鱼等,同时搞好防疫工作,今春畜禽防疫率达98%,并得到上级 主管部门的一致肯定。五是加强引导和服务。全乡推选出40余个产业结构调整典型予以宣传,并给予资金、技术、信息服务;乡电视台开辟了“致富之窗”栏目,宣传致富典型,播放农村实用技术科教片;农业服务中心、林业服务中心等涉农单位大力提供技术服务,为全乡产业结构调整营造了浓厚氛围。

____*

(六)扶贫开发基层基础工作已全面完成

按照省、市、县要求,我乡在5月份以前全面完成4010人,1029户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健全了新进入第一阶段扶贫开发重点村__*村资料档案,充实完善了乡扶贫办的扶贫开发档案,及时掌握重点村和贫困户的动态变化情况,对计划解决的400个贫困人口,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帮扶活动,落实各项帮扶措施,以确保今年解决和巩固温饱贫困人口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七)积极争取实施__台旅游开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高度重视被称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将旅游开发作为我乡新的经济增长点常抓不懈,一是抽出专人配合县旅游局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对我乡的人文及生态旅游资源做了全面考察,为专家做好规划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二是对__*瀑布群进行简易开发,首开我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之先河,报经县旅游局同意后,我们本着“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立即组织__群众开始实施初步开发。老街至“__*”景区的简易公路进行了降坡、取直、扩宽,新修了景区内人行道2公里,“五一”前后,虽经多方劝阻,仍有大量游人进入游览。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油茶种植可行性报告篇10

关键词:江西农业生产

九江开埠通商是江西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为相对封闭的江西地区开启了对外交流的窗口,直接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在九江对外贸易的拉动和激发下,江西农业生产结构亦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大致表现在二个方面:其一是农业生产中的作物结构受国内外市场的影响而发生显著的变动;其二是农村经济中非农产业的变动以及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增加。本文仅就上述两个方面作些简要论列。

一、农业作物结构的变化

九江的对外贸易,使江西地区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直接刺激了江西地区农副业的发展,茶叶、棉花、经济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明显扩展,由于地理位置、土壤特性及原有基础等的差异,这种发展又带有较鲜明的地域分布特征,并出现专业化趋势。

(一)新兴的茶叶产区的出现

九江开埠通商以来,其茶叶出口量猛增,相应地带动了江西地区的茶业发展。据史料记载:1871年,“显著的特点就是欧洲茶叶消费惊人的增长,其速度超过茶叶生产的发展。”⑴于是,扩大茶树的种植,增加茶叶的产量,使许多新的产茶区出现了。1875年英国驻九江领事商务报告称:

本埠周围产茶地区的发展是很有趣味的,距本埠87英里的建德县是1861年才开始种茶的,今年提供的茶大大增加了。有些卖价极高。五个新产区的茶已经进入了市场,此即距本埠280英里的吉安,距本埠287英里的建昌(即今永修,该处距离287英里疑为87英里之误,笔者案),距本埠35英里的瑞昌和九江附近包括庐山山脉的一些地方(2)环鄱阳湖区的茶叶得到了普遍的种植:“江西省沿鄱阳湖的产茶区,在最近五十年中,已发展为一个很重要的茶区,所有婺宁及宁州茶都是这个地区出产的,并且大量输往欧美。”⑶不仅如此,茶叶的品种亦随着市场的需求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十九世纪中叶,江西仅产绿茶。“那时江西的宁州一带茶区仅以绿茶闻名。而现在以及过去多年,福建红茶虽然曾大量输出,但宁州茶区所产的红茶也已为世人所重视”,“它在伦敦市场上,一般均售得极高的价格。”⑷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对红茶的需求,中国商人在宁州茶区用原来制作绿茶的茶叶制出了一批红茶运往广州销售。结果颇受广州外商的赞赏,宝顺洋行买下了这批红茶运往英国,“销路甚佳,并且马上成为一种头等的红茶。此后销路年年不断增加,同时中国茶商也经常源源供应。”⑸这就使原来以出产绿茶闻名于世的宁州茶区,变成了专门生产头等红茶的茶区。由于茶叶的大量推销,带动了周边地区的茶业发展,“故该地生产以茶叶为大宗,居民十之八九,赖茶为生。所产茶叶,向以红茶为主体,专销洋庄。”⑹另外、浮梁、婺源、祁门、玉山、上饶、德兴、铅山和横峰等一带的祁红茶区的茶叶种植面积亦得到了扩大。“在玉山及河口镇一带即是在武夷山的北面,栽种及制造着大量茶叶以供外销。上万英亩的土地都栽种着茶树,而且大部分的土地显然是最近几年内开垦和栽种起来的。”⑺如婺源在1931年以前,植茶面积约17万亩,⑻占全县总面积914万亩的1/53。⑼据统计,江西全省有30余县区出产茶叶。是全国最重要的产茶区。“观农商部自民国四年至八年所编之统计,中国产茶省份共计16省,茶园面积最广者为江西,达1,267,935亩。”⑽占全省土地总面积2.8亿亩⑾的1/200,占全省农地面积总3551.3万亩(含光泽、婺源两县)的1/28,面积是相当可观的。据记载祁红、宁红茶区涉及“三四百茶号,四五万茶工,百余万茶农。”⑿由于茶叶的普遍种植,使赣茶在全国茶叶出口中所占的份额长期保持在20%左右,在江西的出口货值中也在相当长时期内占据出口货值的第一位。

(二)赣北地区棉花的普遍种植

棉花是九江开埠以后带动其腹地商业的又一重要产品。由于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因素,九江府属的德化、湖口、彭泽等县原来就是传统棉花种植区域。从明朝以来,九江的封郭、桑落二洲所产的棉花就以核小绒多而著称。⒀从一些竹枝词中的材料亦可以看出这一点:如清乾隆时人李天英就在《龙城竹枝词》描写彭泽植棉的情景时载道:“木棉如雪满江乡,一岁能储两岁粮。其道近来花价好,明朝苏客又开装”;“官粮不欠是神仙。大麦才收又种棉;好在邻家新酒熟,三三五五叠猜拳。”⒁欧阳云《彭泽竹枝词》亦记述:“盼到秋收八月场,木棉花落客开装;输他贱买苏松去,贩布苏松价倍偿。”⒂反映了赣北植棉的大致状况。其时的棉花生产多是小农与布匹市场相互交换的产品,是建立在狭小规模的市场基础之上,因而数量还相当有限。

近代,由于出口需求的拉动,棉花种植逐渐增多。据同治《九江府志》记载:“洲乡宜粟,与黄豆并黍、稷、葛、秫、芝麻诸种号杂粮。近则木棉与杂粮各半。一以杂粮同时并播,艰于人工;一以木棉价值收成胜于他产,故凡值大有,洲乡视山乡尤丰。”1884年11月7日(申报》亦记载:“江西德化县之封一、封二、桑落等乡,山多田少,秋收以棉花为大宗。”傅春官在《江西农工商矿纪略》中也说:“该县(德化县)出产农田之外,以棉花为大宗,每年约出二十余万包。”据1928年的调查,棉花的产量“九江及江北地方,每年产数约三十余万担,有运往上海出售者;有由久兴纱厂购买者,其数不能确定。”⒃由于九江产棉较普遍,《商务官报》以较大的篇幅介绍了九江的产棉状况:⒄查九江一隅,棉产虽不甚多,究亦不少。德化县小池口地方,每逢旺年,约出棉一万五六千担,棉色漂亮,视英属印度棉白不亮者远胜。较之江苏通州所出之棉,四季可纺,尚不能及。次则套口地方,亦可出棉三四千担,再次则洗脚桥地方,亦可出棉一千四五百担,再次则本城南门外,亦可出棉千余担。彭泽县属每年约共出棉七八千担。湖口县属每年约共出棉四五千担。其德安、瑞昌两县所出之数则又不及。惟此处并无棉花公司,其运销本省樟树镇及南昌、抚州、吉安等府,均系棉商零购,载以舟车,凡纱布由本地纺织而成,不及十之三四,有织成者,除湖口布销路略远外,余皆销行本地。至于能否仿照洋布,与洋纱比较优劣,窃以棉之最著者,惟美,美之棉系木本,结绒甚大,中国系草本,结绒远逊于美,中美之绒不同,出纱亦难与洋布相仿,目下改易种类,内地土脉相宜与否,尚未可知。而且棉花种植区域亦突破了赣北地区,在其他地方亦渐有种植。据傅春官《江西农工商矿纪略》记载:信丰县原来向产红瓜子等土产,为了开拓市场,在光绪三十二年,“派人赴彭泽德化德安一带,觅购棉麻种子……已购回德化德安麻兜二十担、彭泽棉子二千斤,饬令各堡绅士令回栽种。”⒅东乡县亦从九江购回木棉种子,在试验场种植,“且视本地所产为壮实。”⒆至20世纪30年代,江西的棉花种植面积明显有所扩大,1931年全省棉花总产量达39.9万多担,居全国第10位,⒇而且出口亦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三)苎麻等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随着出口需求的拉动,还促使其他一些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如苎麻、烟叶、油料作物等。夏布的出口,直接带动了苎麻的广泛种植。同时,近代由于航运业的发展,缆绳的大量需求,亦促进了苎麻等纤维原料的出口,相应地带动了江西的苎麻种植。苎麻是江西传统特产,栽培和利用的历史悠久,大面积栽培达55个县左右.其中万载、分宜、宜春、宜黄等县所产苎麻质量最佳。据1929年江西建设厅调查4县(武宁、瑞昌、德安、分宜)的产量总汁达33.9万担。据海关出口物品数额统计,1924年曾达18.8万多担(其中包括湖北武穴一部分)。江西烟叶亦得到普遍种植,民国之初,烟叶生产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发展势头。据农商部1917的统计,江西每年产量在198.9万多担,“实为中国最大之烟草出产地。”[21]江西烟叶每年除留给自用之外,基本上都供出口。从九江海关出口统计来看,1928年出口总值为310万海关两,1929年为252.8万海关两。[22]

再次则是油料作物。从出口商品的货物来看,油料作物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是20世纪初。这也直接促成江西油料作物广泛种植。据《江西年鉴》统计]934年种植花生65个县、芝麻56个县、大豆52个县、油菜籽46个县,其种植面积还相当稳定。具体情况详如下表:

从整体而言,九江开埠,使江西有了一个直接面对世界的窗口,同样亦从总体上改变了江西农作物的结构,使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增加。致使各县均有一些特色的经济作物提供市场。兹摘几例,以窥一般:

瑞昌县:“惟民山隙地,向种烟麻,随时谕令乡民推广种植,现在烟叶统税,本年已加收钱四百千文,苎麻统税,亦较往年大旺,因民之利而利之,似属已有功效。……该县南北乡出产,以麻与烟桕油为大宗,麻约出五六万担,烟叶约出十余万担,桕油约出五六千担。”[23]新城县(今黎川):“县属出产,以烟叶为大宗,各行栈收买刨丝,打包装箱,经客商贩运苏沪及九江、吴城一带出售,销路既广,获利甚厚。”[24]

广昌县:“妇女均以绩麻为事,所织夏布,每年约出二万余疋,运销山东河南福建等省。价值约三万余金。……烟叶一项,产于白水镇驿前市等处,每年多则四五十万斤,少亦三十余万斤。每百斤价约八九两或十余两不等。近年有洋商信隆行夥,请领联单,来县采买。”[25]吉水县:“邑内并无大商巨贾,惟出产红瓜子薄荷油两项,间有美商粤人来县釆买,分运九江粤省销售。……折桂、中鹄等乡,所收红瓜子,已有美商新义泰洋行,来县采买,每石可售洋六七元。……三十二年,收红瓜子七八百石,每石可售洋六七元,薄荷油约收二三百斤,每斤售洋四五元。”[26]

鄱阳县:“土产烟叶,其质颇佳,商人贩运九江吴城等处,甚属获利。”[27]

另据1936年《江西农村社会调查》中有江西农民对农产品的支配情况亦可以看出农产品的商品化提高的基本状况:

资料来源:经济部江西省农村服务区管理处编印:《江西农村社会调查》,第107页。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经济作物均作为商品出售市场有些竟高达96%,其中相当部分保持在60%左右。这一点和九江开埠后,对农产品的商品化拉动不无关系。

二、非农产业的变动

非农产业是指当时的农家经济中,直接的农业生产之外其他非农性质的产业。一般来说,它们可以分成农家成员副业性质的家庭手工业以及农村的地方工矿业几种形态。受九江开埠通商的影响,江西的非农产业的变动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传统手工业逐渐衍变,新的工矿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

(一)传统的手工业的衍变

九江开埠通商,加强了江西地区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手工业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刺激下继续发展。直至1929年以前,江西的机械工业并不发达,手工制品占主导地位,其收入仅次于农业,居于其他各业之上。而在手工业制品中,以土布为最,瓷器、夏布、纸张次之,制油、纺纱、制米又次之。

手工棉纺业:江西纺织业,长期停留在手工业时代,一般农村之手工纺织异常发达。19世纪末,外来棉纱开始涌人江西。机制纱初时只销售于九江、南昌、广信、赣州,后全省皆已流通。到1913年,江西已成为洋纱的主要销售地,“国外棉纱输入之数,常二倍或三倍由国内各埠输入之数。”[28]手纺之纱不如机织纱匀细,“内地人民有尽用洋纱织成土布款式,取其工省,而价亦较土棉纱为廉,且较买市肆洋布,更为便宜。”[29]至1919年输入棉纱16.8万担。[30]此后平均每年外来之棉纱达10万担以上。二三十年代,全省出现了“机杼不减于旧,盖业布业者市洋纱为之,贫妇计段责值而已”[31]的发展趋势,全省各地无不织布之家,有的用洋纱与土纱混织,有的干脆全用洋纱织布。“每日织出之布,则由家中男丁负入城内,向各专卖土布店零卖,随时复在城内纱号零买洋纱归家以供纺织。”[32]据江西省政府1930年调查,吉水、丰城两县每年各产80万匹以上;龙南、峡江、清江、南康、新淦五县,年产各在10万匹以上;其余年产数千匹至数万匹的有南昌、东乡、进贤、上饶、新余、安福等县。13县合计年产约280万匹,值340万元。另据棉统会1933年调查江西27县,共产棉布900余万匹。[33]足见江西手工棉纺织业的发达程度。手工夏布业:江西全年衣被所需棉花约60万市担,而本省所产棉花仅为15万市担,[34]为补充棉花之不足,便利用苎麻加工夏布,成为近代江西一种极普遍的农村手工业。全省83县,除赣粤边界及赣北鄱阳湖附近各县外,均盛产夏布,其中以上高、万载、宜黄、宁都等19个县区最为普遍,所产夏布最多。近代九江开埠后,夏布出口量大增,带动了手工夏布业的发展。夏布最旺盛时期是清末民初,加工夏布的家庭遍于乡间。德兴县的农村到处都见家庭加工夏布,“篝灯四壁,机声轧轧,卒发之谋,常取具于是。”[35]机杼之声在万载也处处可闻,全县有100多家作坊从事夏布生产。上高县最旺盛时每年有百万元的夏布进行交易,宜黄则为“各处夏布集中之地。”[36]至1933年,江西夏布的产量是94.7万匹,[37]占同年全国夏布总产量210万匹[38]的45%,居全国第一位。

江西生产的夏布,除供本省需要外,国内销往无锡、芜湖、常州、苏州、海门、上海、北京、山东等处,仅石城一县每年销往外地的就达10万匹,国外主要销往朝鲜、日本、美国等。从1912年至1930年,江西总共输出35万担,平均每年输出量约为1.8万担,“江西夏布运销国外者,约占输出量的1/3至1/2,余者则运销国内各埠。”[39]每年有6000至9000多担销往国外。同一时期,全国夏布输出国外40多万担,年均输出2万多担,江西年均输出量为全国的1/3至1/2。

由于手工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较强,成为出口的优势产品,相应地带动了江西各县一些特色的手工业发展。

九江:“手工织布业,大都分布于小南门及塔岭北路,多为农民副业,然亦有专作此业者。每家二、三机或四、五机不等。……土布销路除本市外,以四乡镇及邻省较近之县份为主。”[40]

永丰县:“该县人所织夏布,向分春秋两邦出运,本年春邦共运出一千一百三十余卷,每卷价银十七八两。”[41]

安福县:“上年(光绪三十一年)出脑(樟脑)不尚旺,所出之脑,运往九江,转运外埠销售。”[42]

瑞金县:“该县惟毛边纸一项为出产大宗,现令纸槽人等,凑集资本,购机仿造洋纸。”[43]

石城县:“坪山一带,素以造纸为业,纸料尚称坚白,未停科举以前销路甚广,年出口不下百万之数。”[44]

全省各县手工业产品年收入并无确切统计,但根据当时的各种数字,再参照30年代的产销情形,可斟酌近似数字,其情况大体如下:

这些手工业产品的生产与出口,既解决了农民日常生活所需,亦相应地增加了农民的家庭收入。

(二)农村小型矿业的发展

受资本主义发展的刺激,各县乡小型矿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以煤业为例,由于轮船往来,九江地区对煤碳的需求不断增加,相应地也带动了周边地区工矿业的发展。傅春官:《江西农工商矿纪略》瑞昌县·工务:

光绪三十一年,沙令上铸表称,东乡龙兴源概括杨姓山场,有煤矿一处,约出煤三万余石广…。南乡则乾洞垅、田堡坂、净水垱、杉木港、大坳、两峰尖、难音洞、乾港、张家港、杨树港、岩山窳;西乡则王山岭、桃区、尖瓜山、万丈红杉树坪;北乡则袁传家泉、杨家沙滩等处地方,共有煤矿二十余处,每矿约出煤三五万石及数千万石不等。……均系乡民自行开采。

乐平县·矿务:

三十一年六月,张令树森表称,茅屋场四处,出煤甚多,煤质亦佳,其红火煤一种专销省浔两处,可供轮船及机器厂之用。……七月表称,张家山煤矿,本地居民,设立春丰厂,集资开采。……茅屋场现在煤价,每百篓约五十元上下。

随着九江通商的发展,以及洋货的大量深入,为了平衡贸易逆差,亦使得江西内腹地区的产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即工矿原料和制造品亦开始融入出口贸易当中。尤其是北洋政府鼓励工矿业的发展,并相应的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对工矿业加以保护,江西内腹地区的乡村亦出现了兴办近代工矿业的浪潮,申请给照者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68家。[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