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林经营管理论文

时间:2022-04-28 08:38:19

油茶林经营管理论文

1三江县油茶林现状

1.1资源现状

三江县现有油茶林面积4.12万hm2,占林地总面积的20.84%,占森林总面积的21.86%。主要栽培在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坡度25°以下的坡地。

1.2油茶良种基地概况

2009年,根据广西种苗总站统一安排,三江县牛浪坡林场新建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引进油茶优良无性系,建设油茶良种采穗圃面积10.0hm2,繁殖圃面积13.3hm2,每年为柳州地区提高优质良种穗条750万条、无性系容器苗木666万株以上。为周边地区油茶产业发展和良种壮苗的需要提供保障。

1.3经营管理现状

目前,三江县油茶种植分散,加上未能很好地抚育及经营管理,绝大部分的油茶林分处于半野生的状态。现有油茶林大多采用扩穴培土的措施栽植,栽植密度在1600~1700株/hm2左右,株行距基本为2.0×3.0(m)。幼林抚育基本仅在造林当年进行,成林后也未采取相应的施肥、修枝措施。

2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三江县的油茶种植面积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有70%以上的林分为低产林。目前,全县油茶种植主要采用的品种为“三江孟江油茶”,大部分地区油茶种植时没有进行良种选育,油茶林普遍存在性状表现差异大、树龄老化的现象。同时,由于经营管理粗放,油茶产量下降、经济效益较低。

2.1油茶良种推广力度不够,油茶品质低劣

目前,三江县良种油茶仅占油茶林总面积的20%,其中80%以上都是本地普通品种,未经任何品种改良,产量及各方面的性能表现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油茶良种推广力度不够,一些高产良种示范林面积较少,分布范围窄,未起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仅有的少数良种推广应用尚处于不规范状态。此外,由于现有的油茶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及相关配套技术等不完善,大面积的低产林有待于进一步改造,严重影响了全县油茶产业发展。

2.2油茶林经营管理措施粗放,老龄化严重

三江县油茶林大部分种植分散,管理粗放,甚至有些林分处于自然生长状态,没有任何的抚育及管理措施。其中约有20%林分林龄在40~50a左右,老龄化严重,长势衰退,导致病虫害严重,结果率低,严重影响产量。

2.3油茶良种示范基地建设缓慢

目前,三江县油茶良种示范基地的建设处于初步建设状态,基地建设的规模及规范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未形成很好的带动作用,群众种植油茶积极性也不高。此外,油茶的加工水平不高,基本上处于粗加工状态,生产链不够长,产品档次较低,附加值也不高,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较差。

3三江油茶林发展的优势及发展潜力

3.1优势

3.1.1自然条件优越

三江县属于中亚热带气候区,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8.1℃,≥10℃的年均活动积温5500℃,年均无霜期320d,年均降雨量1548.0mm,年均蒸发量1348mm,年均相对湿度81%左右。全县以中低山、丘陵地貌并存,林地以低山丘陵为主,境内地带性土壤为红壤,随着山地海拔高度的变化分为红壤地带和黄壤地带。全县垂直分布规律大体是:海拔在500m以下的丘陵为红壤,500~850m为黄红壤,850m以上为黄壤。据统计,红壤占总面积75.66%,黄红壤占19.97%,黄壤占4.37%,在各种土壤类型中,厚层砂页岩红壤居多。全县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非常适宜油茶生长。

3.1.2政策扶持的力度逐年增加

自2009年以来的连续5a,广西区政府每年拨付5000万元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油茶林的低改和新建。目前,全县相关造林实体和林农进行油茶新造和低改的积极性较高。根据《广西油茶现代种业“十二五”规划(2010~2015)》、《广西壮族自治区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三江县属于广西油茶发展核心区,也是重要的油茶良种繁育基地。三江县林业局营林技术推广站结合自身技术实力,申请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资金,积极推进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油茶产量和质量,带动区域产业发展。

3.1.3科技支撑力度不断加强

广西开展油茶种植栽培管理等各方面的研究工作已有40多年历史,在油茶种质资源调查、品种改良、良种繁育、丰产栽培配套技术、低产林改造等试验研究和科研成果推广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选育出全国第一个油茶良种———岑溪软枝油茶及一批优良无性系,通过国家或自治区林木良种审(认)定的良种22个,其中,4个为部级油茶良种,18个为自治区级良种,三江孟江油茶属于较为优良的地方品种之一。近年来,三江县林业局营林技术推广站开展了多项油茶科技项目,具有林业科技推广与示范的技术力量和实践经验,对全县油茶原料林基地的快速发展,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

3.2油茶林的发展潜力

3.2.1油茶林单产提高的潜力大

三江县现有油茶林80%以上是本地普通油茶品种,性状差异大,优良高产品种种植面积不足20%。由于长期疏于管理,生长技能衰退,树冠高、树形光秃、密度大、寄生枝多、病虫害严重、结籽少。全县油茶平均单产仅为112.5kg/hm2,通过对现有林地实施密度调整、垦覆施肥、嫁接换冠等综合改造,增产提效空间较大。此外,有相关调查表明,种植油茶良种,相比种植其他树种及经济作物如桉树、木薯、八角等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全区油茶种植政策的扶持及油茶经济效益的提高,林农种植油茶的积极性将不断增强。

3.2.2油茶开发利用的潜力

油茶树全身是宝,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油茶叶及油茶果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目前开发利用最多的是油茶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茶籽壳可用来制栲胶、醛糖和木糖醇、制备膳食纤维及药用炭等,二是油茶粕可以提取茶皂素及多糖,用作饲料和肥料等;三是油茶籽油可以用作制备微胶囊,因含有茶多酚等药理成分用于医药方面,也可用来制作化妆品,茶油还是肥皂、凡士林、高级机械润滑油、机械防锈油等工业产品的原料。由此可见,油茶的用途广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4油茶林经营管理措施

4.1合理控制种植密度

油茶树是阳性树种,种植密度需适宜,种植密度过稀会浪费土地,提高成本,种植密度过密,会导致光照不足,生长不良,病虫害严重,结实率低以及果实的品质差等,最终导致收入低。所以,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油茶高产的关键经营管理措施之一。而油茶的栽培密度是根据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来确定的,主要有林地的土壤肥力、坡度、光照,油茶品种以及经营者的管理水平等等。种植油茶以结果为目的,油茶树冠的受光面积越大长势越好,产量也会越高。种植的株行距应稍大于当地油茶壮林的平均冠幅为宜。据有关研究表明,株行距的规格根据土壤肥力选择,山脚或者土壤肥厚的地区,株行距的规格为2.5×3.0(m)或者为3×3(m);山腰及土壤中等肥厚的地区,株行距的规格为2.0×2.5(m)或为2.5×2.5(m)或为2.5×3.0(m);山顶或者土壤稀薄的地区,株行距的规格为2×2(m)或为2.0×2.5(m)。如果和其他作物混种,株行距应采用3×4(m)或者为4×4(m)为好;零星种植的地方,如房前屋后或者路边,因光线充足,土壤肥力等各方面的条件不同,可因地制宜进行种植。此外,油茶的种植密度还和品种及栽培管理水平有关。乔化型品种应种植较稀,矮化型品种应种植较密;管理水平高,生长较好的油茶林,可合理稀植,管理水平低,树势生长较弱的油茶林,应采用合理密植。

4.2做好整枝及修枝

油茶林应做好整枝及修枝,使树冠保持一定的形状,以保证获得充足的光照。树冠的形状主要以自然圆头形、自然开心形、丛状开心形为主。而低改林主要是30a以上的老林,其基本骨架已基本成型,无法按统一树形定位进行修剪,只能是根据其本身的形状做修剪。为使群众易于接受,制定了相关的修剪技术措施,主要有锯除油茶寄生枝、锯除枯枝、锯除杂灌木即“三锯”;剪除严重的病虫枝、剪除枯枝、剪除交叉和重叠枝、剪除细弱枝、剪除地脚萌枝即“五剪”。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也要注意剪除过密或者生长旺盛的枝条,以增大油茶林受光面积及营养的均衡。

4.3嫁接良种

为对油茶林中的劣种进行改良,可对其进行高枝嫁接,进行良种转换。嫁接的时间一般为12月份至次年2月份,方法为切接。接穗要求该品种应经系统的选育,对当地的海拔、气候及土壤等立地条件非常适应,且结籽多,出油率高,最好以一年生的枝条为宜。

4.4灌水施肥及土壤改良的管理

关于油茶林的灌水处理,最好每年灌水5~6次。油茶林大多种植在土壤贫瘠的荒山或荒地上,这些地方土壤干燥,保水、持水力差,最好每年灌水5~6次。主要包括:2次防寒水,入冬后进行灌水;1次花前水,在开花前约15d进行灌水;2~3次的保果水,在花谢20d后进行灌水。此外,土地平坦的地方应该注意防涝。关于油茶林的施肥,主要是采用配方施肥。即根据油茶对钙、磷、钾、微酸性土壤喜好等特点,通过对土壤各营养元素的测定,明确土壤中各种元素的缺失多少,制定完善的施肥技术方案。一般对于成年的油茶树,每年施肥量为2kg左右,其中氮∶磷∶钾∶钙的比例为4∶3∶2∶1。此外,不同的生长季节施用不同的肥料,其中,3月份施氮肥,有利于增强树势,促进新梢的生长;5~6月施钾肥,有利于新梢花芽分化,提高花芽形成的质量;8~9月施磷、钙肥,增强抗性,便于油脂转化和物质积累。关于土壤改良的管理,要做到精耕细作,最大限度的改善土壤的各种性状。一是开垦,一般要对油茶林的土壤进行全垦,要做到冬挖夏铲,要做到塘垦。挖地深至20cm以上,翻松土壤,将大石块捡出;二是除草,通过喷除草剂或者人工拔除的方式,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保持土壤松散及杂草除净;三是改善贫瘠的土壤,对贫瘠的土地要进行改良,如种绿肥、豆科作物、铺草等,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4.5提高油茶的坐果率

在油茶的种植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落花、落果的问题。影响油茶落花、落果的因子很多,如天气恶劣、经营管理水平差、油茶自花授粉能力弱、栽培品种单一等,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要做到干旱的天气及时补充灌水,出现洪涝的时候及时的排水;加强栽培管理措施,比如合理的修剪树形,因地适时的进行施肥;多个花期一致的优良品种进行混种,可以相互进行授粉,此外,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进行放蜂,以提高授粉成功率。油茶的花期较长,可以每隔30~40d喷洒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可大大提高坐果率。

4.6油茶林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危害油茶的病虫种类很多,平时应通过整枝修剪、垦复抚育等措施提高树体抗逆能力,减少病源。油茶病害主要有炭疽病、黑斑病、灰斑病、藻斑病等。关于病害的防治方面,主要是注意抗病品种的选育,要求选育的良种果实自然感病率不超过3%;综合利用营林措施,减少病源,通过合理施肥及改善土壤肥力等措施增强树势,也可以提高油茶树的抗病能力等;关于苗期病害,主要是在多发季节(主要是每年的4~6月份)定期喷施1%波尔多液起到预防作用,发病早期防治可用50%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内吸性杀菌剂及咪鲜胺或者丙环唑等杀菌剂轮用或者混用进行防治。油茶虫害主要有蛾类,蜡蝉类等,关于虫害的防治主要措施有:加强营林技术措施,及时砍杂除草,加强抚育管理,多施磷、钾肥,增强树势;保护利用天敌,主要有螳螂、胡蜂、蚂蚁、蜘蛛等;生物制剂或仿生制剂防治,在低龄幼虫时期,25%灭幼脲3号1000~1500倍液、20%除虫脲1500~3000倍,也可选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青虫菌制剂以及白僵菌粉剂等微生物农药按常规使用浓度进行防治;物理防治,主要是用灯光诱杀;化学制剂防治,在害虫点片状发生并处于低龄幼虫时期,及时用药补杀,可达到治点保面、有效杀灭害虫的目的。如用40%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也可喷洒5%美曲膦酯粉剂或2.5%溴氰菊酯粉剂等。

作者:徐庆玲单位: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