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提纲十篇

时间:2023-03-30 12:18:17

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篇1

[设计]人物专访采访提纲

—人物专访

人物采访提纲

一、采访对象及其相关资料

某某,女,**岁,**市人,大*学生,现就读于**专业。她个人生活独立,进入大学以来,所有生活费用都是自己打工赚得。学习上刻苦努力,多次获得奖学金。2012年4月,在校运动会上她打破了女子三千米的记录,并保持至今。2013年九月,她发起了一场向雅安芦山县捐赠棉衣的爱心活动,得到了百余名同学的响应。

二、采访目的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做一个自强不息、不断攀登的登山者,做一名有志向、有爱心、博学上进的青年。希望通过王芳的事迹引导各高校学生努力争做新时代优秀大学生。

三、采访主题

劳动?创造?奋斗——青春励志故事四、采访时间:2013年12月*日下午

五、采访地点:待定

六、采访方式:面对面采访

七、设计问题

1、你一直都在郑州吗,

2、(若回答不是)以前还在哪里打过工,去过的城市里对哪个印象比较深,为什么呢,

3、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在外面打工做生意的,

4、那时候为什么想要外出打工呢,

5、父母放心让你出去吗,她们对你出去打工是怎么看的,

6、刚出去打工的时候很辛苦吧,有没有遇到比较大的困难,让你想过不干了回家,

7、是什么让你最终坚持了下来,

8、在你很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你吗,

9、打工的话就要离开父母,在外面也会很想她们吧,

10、想家想父母的时候怎么办,会给他们打电话吗,经常打,

11、你是怎样找到这份工作的,做了多久了,

12、又要看当厨师、又要看旅馆,会不会很忙,雇人了吗,为什么不雇人呢,

13、做这个工作累吗,

14、那你不工作的时间是怎样打发的呢,

15、你现在的收入大概是多少呢,

16、对目前这种状况还满意吗,

17、在外面了这么些年,有什么感觉,

18、有没有想过选择离开这里回到家乡呢,

19、在郑州有没有发生让你比较感动的事,

20、你在出来打工之前曾经想过做别的事情吗,

21、你心中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22、你以后会想着继续实现它吗,

23、现在自己也做母亲了,肯定很能体会跟孩子分开的那种心情吧

24、你每天辛苦工作,给你信念或支撑的是什么呢,

25、你认为最幸福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26、这些年你最大的欣慰是什么,最大的遗憾又是什么,

27、以后有什么打算,就决定常住这里吗,

28、现在春节就要来了,回去和父母团聚吗,是每年都回去,还是怎

采访提纲篇2

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任期从20__年到今年。五年来,常委会在中共××市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根本任务,按照宪法、法律赋予的本资料权属文秘站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站网更多资料职权,紧紧围绕市委和全市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地方立法,强化监督职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为推进依法治市,保障和促进我市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现代新××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常委会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要求,从我市实际出发,在市委的领导下,坚持按照“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原则,制定地方性法规12件,修订10件,修正8件,废止4件,其中7件已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清理地方性法规72件(次),立法质量显著提升。

二是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对本级“一府两院”实施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职权。依法行使监督权,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常委会以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为重点,创新监督方式,加强跟踪监督,讲求监督实效,积极运用调查、检查、视察、述职评议、司法案件监督等多种形式,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力地促进了“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三是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人事任免权。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是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形式。讨论和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内容。五年来,常委会共召集6次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了33次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题工作报告65个,作出决议决定60项。

四是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行使人民民力的主体,是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工作,健全工作制度,创新活动方式,加强服务保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拓宽了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为做好常委会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加强人大制度宣传和理论研究工作,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常委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方针,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健全宣传工作机制,不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常委会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调研工作做到求真、求实、求新。创新方式,坚持先调研后视察、先检查后决定,广泛开展执法检查、视察前调查工作,增强了检查、视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六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人大常委会机关是常委会的办事机构,机关建设的质量决定服务水平。常委会从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出发,围绕提高执政能力,坚持按照讲大局、树形象、讲奉献、重实干的要求,把抓好理论学习,加强组织、作风、制度和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高为人代会、常委会、主任会和人大代表服务的意识,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常委会机关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问:市人大常委会在依法履职方面的经验有哪些?

我认为,做好人大工作,就要认真学习、贯彻好中央9号文件精神,坚持人大工作的三条原则,做到三个围绕,履行四项职权,抓好两个抓点,最终实现一个目标,我们称其为“三三四二一”,即:

坚持三条原则: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坚定性,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在人大工作中,必须严格依法、依程序办事、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人大的基本工作方法,人大工作就是要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做到三个围绕:围绕市委和全市的中心工作,依法履职;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和现代新××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履职;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依法履职。

依法履行四项职权:立法权。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把宪法原则进一步地方化、具体化、实践化,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法制体系;监督权。就是对“一府两院”的工作和有关人员进行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重大事项决定权。就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与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结合起来,决定重大事项,从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人事任免权。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把德才兼备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采访提纲篇3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 采访工作

图书采访是图书馆工作的起点和首要任务之一。藏书不仅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评定图书馆文献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图书馆采访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图书馆藏书建设质量的好坏,把握着图书馆藏书结构与质量的命脉,在图书馆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图书馆采访工作的特点

1.采访信息日益趋向网络化

传统图书馆采访信息主要依靠印刷型书目,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文献信息的出版发行发生了质的飞跃,传统的书目已无法全面报道各出版社及发行商的出版发行信息。仅仅依靠书目远远满足不了图书馆对书目信息的要求。要全面获取出版发行信息,必须依靠网络环境这个大背景,借助现代化通讯工具,通过网络对出版信息进行调查、收集,掌握最新的文献出版动态。如:当前在网上开通的中国现代书店 (亚太网络)、卓越网上书店、当当网上书店、北京图书大厦、新浪商城等网站都提供图书介绍、新书信息及订购情况,网页内容每月都有更新。采访人员定期访问这些网站,可以弥补书目订购信息的不足。

2 采访对象多样化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文献采访对象带来了巨大冲击。图书馆的藏书已经从单一的印刷型文献变为多样化的信息资源体系。进入网络时代以后,实现了大量以光、磁、电为介质的非纸质文献。如:电子出版物、数据库文献,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网络文献资源。由于它们具有传统文献无法比拟的优势―信息存储量大、存储所占空间小、检索传播速度快、方便保存管理以及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共享等,因而受到图书馆重视和广大读者的欢迎。

二、采访方式多样化

1.书目预订。长期以来书目是发行界为图书馆服务的主要传统媒介,它比较符合图书馆的选择要求,特别是能够保证采购的品种、数量的计划性、连续性、系统性。所以,就目前而言,书目预订仍是高校图书馆主要的图书采访方法。

2.纲目采购。纲目采购源于“ 图书纲目采购计划20世纪70 年代被广泛应用于欧洲各国,其做法是先由书商编印出一本类似主题词表,分成三四级,并配上参照和注释,然后由各图书馆确定采购的纲目。书商按图书馆事先提供的“ 购书纲目” 主动送新书过来,图书馆根据需要挑选新书,留下需要的新书,退还不符合要求的新书。它不同于传统的预订采购模式,其主要特点在于:1按照”类” 即根据《中图法》中的纲目进行采购,有利于高职图书馆根据本校的教学、科研计划与设置情况,在结合现有馆藏学科比冈的前提下,及时调整采购策略、方案,从而做到有计划地完善馆藏建设,充分体现出本馆的特色藏书体系;2由于是看样采购,可以直接了解图书的真实价值,准确把握图书的学科内容,使误采率降到最低;同时对每类图书采全率的提高,有效地避免了漏采和重复采购状况的发生; 3减少采访人员收集出版信息的环节,使其能够抽出时间从事采访的其他工作,到馆周期缩短,大大提高了图书的时效性。

3.现场采购。大的书店及图书卖场现货供应品种多、门类齐全,采访人员到大的书店或图书批销中心现场购书,或参加各种书市及图书订货会。这种方式使采访人员能及时了解图书市场形势,准确把握图书出版动态。同时能直接面对最新文献,通过翻阅了解文献的内容来判断取舍,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由于书目信息误差而造成的误购现象。

4.网上采购。近年来网上书店以其独特的运行特色和高效服务,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网上采购是指网络环境下采访人员在网上书店进行查找、筛选、预定及付款等作业的图书采购模式。网上书店的崛起为图书馆的网上采购奠定了基础。它将成为图书馆采购图书的新途径,网上在线采购将是今后图书馆采购的一种重要模式。

三、新形势下高职图书馆提高采访质量的对策

1.建立科学合理的馆藏体系

高职图书馆馆藏就是以本校学科建设为中心的文献保障体系。根据学科建设要求,定期分析各学科尤其是重点学科的文献保障率,统计读者的需求情况,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文献采购规划,确定各种文献的采购比例。明确图书文献收集的先后顺序,扩大对新型文献信息载体的收集和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以满足读者对信息新颖性、时效性的要求。高职图书馆所搜集的文献,在内容上要体现本校的专业特色,具备一定的科研价值、参考价值和指导价值,在广度上要体现本校专业的最新前沿,反映本校专业的新进展和最新研究成果。采访工作在有限经费的支持下,首先要保证以学校重点学科范围为主的文献人藏,根据重点学科的设置和变化,及时调整馆藏结构,形成有本馆特色的文献布局,从而发挥有限经费的效益,确保文献采访质量真正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2.确定理想的采访模式

每种采访模式各有其优缺点,适合于不同的采访需要。较为理想的采访模式只能是根据每个时期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重点模式,辅以其他模式,以达到预期效果。目前的采访环境呈现如下特点:出版发行市场的蓬勃发展拓宽了图书的流通渠道,图书馆在采购上拥有更大的自;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图书馆与书商间的沟通和文件往来开辟捷径;交通条件的改善为图书配送提供极大方便等。这些客观情况为纲目订购的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有效控制馆藏质量的角度出发,现阶段的采访宜以纲目订购为重点,以书目预订、现场采购、网上采购为补充,采用多元联合的采访模式。多元联合能取各家所长,互为补充,使采访工作更趋合理。

3.加大调研力度,尽力满足读者的需要

图书馆采访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满足读者的需要,建立馆藏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读者,因此,听取和研究读者对馆藏文献的要求始终都是极其重要的。在网络环境下由于文献信息来源的广泛性,文献学科内容的多样性,加之采访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的局限性,采访工作必须进行调查研究。这首先要“ 走进去” .开展读者调查,分析研究他们的阅读倾向,掌握他们的阅读需求,在调查研究的同时还要发动那些懂专业、了解本馆馆藏体系的教师参加到采访工作中,使其发挥学科专长,从而增加采访工作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实用性。其次,采访人员还要“ 走下去” ,做好本馆馆藏文献的调查,熟悉家底,以便有的放矢地补充馆藏,正确地把握藏书的发展方向。最后采访人员还要“ 走出去” ,进行市场调查,了解掌握出版发行情况,及时收集各种出版信息、目录,争取与多种发行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购置到所需要的文献资料。

4.加强各高职图书馆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文献信息总量的急剧增加,再加上读者需求的多原化、动态化,以及受经费的制约,使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将所有专业、所有类型的文献尽数收藏,全面满足读者多层次的需求。加强高职图书馆之间的馆际协作,开展联合采购、联合存贮、联合编目、联机检素,实现资源共享,是高职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必然发展方向。(作者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采访提纲篇4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围绕新区规划建设,强调,要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

雄安新区非遗传承人众多,市级以上传承人XX余人,新区非遗传承具有浓郁的特点:有的展现当地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有的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承,世代相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有的具有促进华北地区地域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有的出色地运用传统文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的水平,具有见证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这些非遗项目最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原生态传统文化,留存有中华民族最珍贵的DNA,并且塑造了雄安特有的历史文化气质。但就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调研工作程度来看,传承人的资料仅限于申报时的文字材料,急需有专业背景的人征集整理。参加此次调研的文博学院学生都具备撰写口述史的基本技能,此次活动对于非遗的整理和传承,为新区规划建设与当地历史文化传承有机融合、相得益彰提供宝贵的文献资料。

二、活动的目标

通过走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采访形式进行,最终整理成口述史,呈现精湛独特的传统表演艺术;记录富有民族特色的民俗节庆;彰显深藏民间的地方古老音乐;展现高超绝伦的传统手工技艺,表达丰富多彩的口头传统语言,介绍身怀绝技的“非遗”传承人。

三、调研的内容及任务划分

根据口述史采访的最低要求,每三位学生访谈一位非遗传承人。访谈从“项目概况、历史渊源、轶事传闻、重要人物、当今现状、传承发展”等八个方面进行口述录音、影像采集,同时,搜集相关照片、文件等相关材料。

四、活动前期准备工作

1、2018年12月XX日前成立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调研活动工作小组,由XXX任组长,组员有 。讨论并完善调研活动方案,形成可供各组参考的参访大纲。成立学生活动小组,指定各组组长,统一安排调研活动,保证实践访谈调研活动圆满完成。

2、12月XX日前,由辅导员老师完成调研安全教育,按照传承人数量并参考学生意愿划分采访小组,传达调研活动具体实施步骤和最终作业要求。由专业教师完成采访技巧和传承人及其项目基本情况的讲授。组织学生提前查阅部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的具体资料,做好知识储备,根据各组采访对象实际情况细化采访提纲。

五、活动中期实施阶段

教师于12月XX日带领学生分批到雄安新区进行采访调研。根据采访提纲,要求每位传承人口述时间不少于2小时,并保存10分钟视频,根据不同类别现场展示非遗内容,采访内容全部录音及形成文字资料,登记采访对象的联系方式。

补充采访实践:12月XX日,对于因身体原因或自身特殊情况没有集中到县城接受采访的传承人,再次深入到其家中进行实地采访。

采访提纲篇5

一、选好话题内容

任何新闻都是真实事件构成的,因此不能闭门造车,而要常关注其他媒体的信息,挖掘生活话题内容。仔细留意发生在自己周边的事物,然后酝酿这些事情有没有新闻价值,在群众中产生过什么影响,能否以小见大,或者由这个事物的源头想到其他一些与之相关联的事物。如果能找到好的话题,并应用自己的智慧将你心中的想法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使得这个采访超出预期效果,让舆论价值进一步得到升华,这就要求主持人有较高的修养、有较深的思想认识。

二、采访之前要了解与采访对象有关的背景材料

在预约采访对象之前,若不能了解对方背景,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性格、个人经历以及家庭、朋友等有关事项,那么在采访时,必定手忙脚乱,心慌失措,这样将无法与采访对象很好地进行沟通。只有掌握了采访对象的经历、生活故事,双方才有共同语言,采访才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或者能比你预期的效果更好。

三、采访提纲的设计

在采访之前最关键的一点是要理清自己的头绪与思路,因此设计采访提纲是采访前准备工作最重要的一步。电视新闻讲究的是时间紧、速度快、效率高,因此,与其他媒体播出的新闻工作过程相比较的话,电视节目制作人员面临的压力更大。编写时,采访提纲要求高质量,计划与目标十分明确,这样不仅能节省工作时间,还可方便观众更快地了解信息。报社记者表达信息的方式是文字,而主持人表达信息的方式则是声音,因而,主持人在现场采访时,还要运用一些技巧与方法。

(一)要注意倾听,不能分散注意力

现场采访首先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的一个交流平台,学会倾听,为各自的交流提供良好的空间。同时,将注意力集中更加有利于信息的把握,通过采访对象的语言,有可能意外地了解到其他的信息,又多增加了一条新闻线索。在倾听的过程中,电视节目主持人要迅速思考问题,判断信息的价值,最后是有关人士对这个话题的预测,对于这样的采访对象,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短时间内找到相应的对策,以求得到更加丰富的信息。

(二)控制好节奏

因节目的录制有时间限制,因此在整个过程中,主持人要调控好节目的整体节奏,使节目的质量和信息的数量都得到保障。主持人在采访跟进时,说话语气要与新闻事件发生的场景氛围相协调。在问采访对象相关问题时,首先要做到分配好与每一个采访对象之间的不同问题。对全局的控制上,要注意好细节的发挥,做到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其次对于某些采访对象谈到一些敏感性的话题时,要及时运用幽默的智慧来化解,可以通过转换话题的方式,也可以停止这个话题,进入下一个话题。

采访提纲篇6

中共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实施纲要》后,我局认真学习宣传,切实贯彻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

深入开展反腐倡廉,贯彻落实《实施纲要》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为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导小组,局长XX任组长,副局长XX为副组长,成员有XXXXXX。

为确保落实效果,我们制定了市环保局党组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实施纲要》方案(XX文[2005]11号),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重大意义,深入理解、全面把握其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抓住教育、制度、监督三个关键环节,结合环保系统反腐倡廉的实际和职工队伍的思想实际,找差距、定措施,提高对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自觉性,为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环保队伍,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宣传学习 2、组织集中学习。将学习《实施纲要》纳入中心组学习计划,作为开展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6月9日和16日,两次组织全局人员集中学习《实施纲要》原文,观看《实施纲要》辅导光碟,人人撰写了学习体会文章。

3、开展典型教育。利用正反典型,实施“凝心聚力”工程,组织全局人员学习XX先进事迹,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争当合格环保干部”活动,弘扬正气,树立新风。在强化正面教育的同时利用反面典型加强教育,组织全局人员观看警示教育录像片,提高认识,引以为戒。

三、结合工作实际,狠抓贯彻落实

1、规范环境保护执法。我们严格执行《环保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环境执法六项禁令》,认真执行《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严格按规定的范围、权限、时限和程序征收排污费。实行政务公开,公开执法人员身份、收费标准、征收程序。

2、严格环保行政审批。我们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实行公示公开,杜绝暗箱操作。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严把审查关。采取座谈听证、问卷调查、现场走访等多种形式推动公众参与,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逐步建立建设项目公众参与机制。

3、公平择优选用人员。党组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按规定进行年度考核,按规定开展干部轮岗和交流,逐步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采访提纲篇7

关键词:新闻采访 提问 技巧

新闻采访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功。在业内,有句话说得好,七分采,三分写。可见采访在新闻宣传报道中的重要性。采访这项工作是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来实现的,采访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信息的传递,还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一次思想交流过程。一次成功的采访,不仅能体现出采访者的提问水平,也能展现采访者的个性魅力,更重要的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掌握好新闻采访提问技巧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在采访中怎么做才能把握好提问的方式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要明确采访目的,确切地知道应该从采访中得到什么

新闻从业人员要始终树立“想受众所想,问受众所需”这个采访提问理念。从既定目标出发,是新闻从业人员采访提问的基本要求和依据,在采访提问的过程中,要把握受众最关心的问题、最想了解的情况采访透彻,这样写出来的稿件才能吸引受众,才能引起受众的共鸣。即使是为了避免冷场,或者联络感情而准备的交谈语言也不应该偏离报道主题,要为完成报道任务服务。

二、采访提问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采访者和被采访者能在采访问题上做好沟通,采访就能顺利进行。所以,采访者采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说拟订采访提纲,根据提纲发问;也可以提前把采访的目的、要求告诉被采访者,或者把提纲交给被采访者,请他们做好准备。一般情况下,采访者准备的问题越充分,采访和报道就会越顺利、越透彻。这里还要说明的是,对要提问的问题, 在语句上宜短勿长、宜通俗易懂,也就是说,采访提纲写的越简洁越好。

三、采访提问要有逻辑性

采访者的提问过程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表面到本质,层层递进这样一个过程。从采访的目的及事件的发展逻辑出发,根据采访的主题,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关系,排列好要提问的问题,按顺序发问。即使在采访交流过程中有问题被打断,只要记住逻辑关系就能继续提出下一个问题,这样就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了解清楚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给受众还原一个条理清晰的新闻事件本身。切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零打碎敲,也不能问题大得铺天盖地,不着边际,这样很可能造成被采访者思绪混乱,不知从何说起。

四、采访者要端正提问态度

一般情况下,被采访者要么是知情者、要么是当事人,而采访者只是个问路者、求知者。这一点就是平时业内所说的“采访是‘吸收’,而不是‘给予’”这个道理。为使采访效果事半功倍,采访者一定要端正提问态度,注意语气的和谐,既要不卑不亢,又要亲切自然,尽量做到口语化,要以求教的态度向被采访者发问,并认真耐心地听其介绍。因为采访本身就是一种人与人的交流,而交流得好与坏的前提,就是双方在交流过程中是否平等、是否互相尊重。试想,谁愿意和一个须“仰视”的人去交流呢?因此,采访者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被采访者。

五、针对不同的被采访者,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脾气性格。针对不同的被采访者,新闻从业者可根据事先了解一下被采访者的情况,尝试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以求达到让被采访者找到与采访者“对脾气”的理想效果。

(一)开门见山式。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两类被采访者,一类是采访者非常熟悉的人;一类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人。前者因为太熟悉,过于客套、寒暄反而显得见外,采访者可以单刀直入,直切主题,就像平常朋友在一起聊天时的感觉,这样不但能够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有时还会有意外收获;后者则因为具有相当丰富的社交经验和阅历,比如被采访者是某单位的高层领导,因为高层领导的工作层面决定了采访者一开口,他就能领会到采访者的意图,根本不需要过多的语言铺垫,就能采访到想要的内容。

(二)启发引导式。在平日采访工作中,新闻从业人员遇到的大多数被采访者,面对采访提问时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紧张,有的还没开口就先脸红;有的说起话来吞吞吐吐,东一句、西一句,不知所云;还有的被采访者无论你如何引导,他都找不到感觉,领会不了采访者的意图,只会笼统地回答:“其实没什么,都是我应该做的。”“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你问我们领导去吧?”等等。这时,作为采访者千万不能轻易放弃,尤其是遇到对方是惟一了解事件的人时,也不允许你放弃。这时就需要采访者采取启发引导式的提问方法,在提问时尽量缩小问题的范围,有方向性地提问,帮助被采访者一步一步进入状态,通过不断沟通,从交谈中把握机会,找到理想的素材。

六、采访提问中还应注意的几个细节

(一)提问要具体。任何事物都有形成、发展、结束的过程。采访者开始提问时,就要围绕中心问题,从具体的、简单的事实问起,从新近发生的和容易回答的事问起,循序渐进,将被采访者慢慢引导到采访主题上去。

(二)提问要把握主线、抓住关键。一般的采访由于受时间和环境的限制,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不可能长时间地共同生活、工作在一起。所以,在采访提问时,一旦被采访者的谈话偏离了主题,采访者一定要想办法,用婉转的语言及时将其拉回到主线上来,切莫形成答非所问的局面,既耽误时间又影响效果。

采访提纲篇8

记者作为一个陌生人走到被采访者的身边,首先要说明采访目的,主动地打破隔阂,创造一种活泼融洽的气氛。

1主动沟通,亲切自然

采访是基于信息交流的互动。以擅长采访著称的意大利记者奥莉娅娜-法拉奇在职业生涯中,曾向世界各地领袖们问了其他记者不会问的问题,她采访成功的一个原因是她拥有营造亲密关系的天赋,有记者评价她说,她给人一种印象,她会告诉你任何东西,因此,你会感觉到将全部情况告诉她是安全的,或者应该是安全的。

2良好的专业素质

具有系统的新闻专业知识、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打无准备之仗。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联系采访事宜,还向基辛格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3目标明确,着眼全局

记者在采访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和目标。带着问题进行采访,适时引导被采访者。但也要把握好度,如果被采访者是好辩论的,在提出有争议性的问题的时候,哪怕你认为他们的观点是明显错误的,都应该保留自己的观点,因为被采访者是信息的提供者,不是你的说服对象。记者是观点的记录者。

4制定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要明确采访对象、采访内容,也可由被采访者提前观看,使采访双方做到心中有数。而被采访者也不会无所准备,因紧张而不能圆满参与采访。

记者退守,被采访者占据中心位置

被采访者是信息的提供者,但他们也是主要的信息寻求者,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有寻求信息平衡的心理需要。如果只强调记者获取信息,会导致采访过程中的信息失衡,有些情况下,这种失衡是被采访者所不能接受的。

1做一个有心的听众

记者手中的话筒应给予被采访者,放大他们的声音,记者手中的笔应真实记录被采访对象的言语,保存下第一手材料。倾听让采访对象感受到尊重,他内心深处的话就更容易被激发,而只有这些话,才最能反映被采访者的精髓。

2深入采访

穆青在他记者生涯中的第一次采访任务,遇到了“老实疙瘩”赵占魁。为此,他来到工人当中了解赵占魁闪光的事迹。赵占魁之所以很难开口,固然有他性格上的原因,但关键还是采访不够深入,仅仅一味地傻问是不行的,必须想办法贴近他。于是,穆青他们便提出下车间,给赵占魁当学徒,打下手,和他同吃同住同劳动。最后终于使其打开了话匣子。

3灵活机动

记者提前所做的任何准备也许都不能完全照顾到现场的千变万化。被采访者的提问、疑问、精神状态的变化,都应该是记者关注的重点,这通常会形成采访话题进程的转折点。这就要求记者灵活机动地化解这些沟通中的危机,而不能一味按照自己的采访提纲走下去。有时候因人的思维方式的差别,记者要适当调整自己的提问思路,来适应被采访者的思维方式。

双方攻守交错

传统的采访理论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把握主动权,这是肯定的。但这种主导地位应该是建立在双方能良好沟通的基础上的http://,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过分地强调记者在采访中的提问者角色而忽视对被采访者提出问题的回答,那么,采访中的信息流动将是单向的,在一些情况下,这会影响沟通的有效性。

事实上,如果忽视记者是信息收集者的角色,在新闻采访中就会陷入被动,从而受采访对象的有意引导,成为他们的“传声筒”,而如果过分强调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挖线索”、“套新闻”、引导采访对象的主导作用,又会导致采访的失效和新闻失实。以记者为中心还是以采访对象为中心,这是两种不同的主体倾向。一个中心的问题就是能否实现双方的有效沟通。而从这一点来看,记者留心观察并分析如何回答被采访者提出的问题,从而实现有效沟通便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采访提纲篇9

关键词检察职能 珠三角规划纲要 检察干警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250-02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是国家从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着眼于促进珠三角地区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指导和推动珠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将有利于促进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高速、健康发展。

一、检察机关控告申诉部门在保障《规划纲要》实施过程中应发挥其独特作用

《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需要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控申部门作为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的“前沿”和“窗口”部门,担负着信访接待、处理来信来访事件、受理犯罪线索等职能,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自身的职能作用,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才能为《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sixianghuibao/

(一)充当反腐败斗争的“前哨”,为《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创造廉洁的环境

《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政务环境和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检察机关是查办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的重要职能部门,举报工作是进行反贪污贿赂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控申举报部门客观上成了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受理犯罪线索和揭露犯罪的前沿阵地。

《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细则》第九条规定:“对性质不明、难以归口的检举、控告案件,由控告申诉检察部门进行初步调查,根据情况决定转办或自办。”之所以这样规定,目的是为了使控申部门能够大量处理举报线索,充分发挥其调解信访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的功能。在《规划纲要》实施过程中,控申部门只有通过认真开展举报宣传、举报受理、案件线索分流以及举报线索的初查等工作,才能为查处职务犯罪提供案源,充分发挥“源头”作用,有力推进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发展。

(二)发挥接访职能,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是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十分关注并反复告诫各级国家机关和每个共产党员都要高度重视和积极解决的大事。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不同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大,我国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人民群众的信访活动相对比较活跃。作为接受来信接待来访的检察机关控申部门,决定了在《规划纲要》实施过程中,要承担起为群众解难、为社会减压、为国家分忧的重任。/

(三)发挥监督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创造公正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群众信访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尤以涉法信访在信访总量中所占比重高,凸现出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的关注、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盼。在这种情势下,履行好控申部门的监督职能显得尤为重要。控申部门的监督职能可以概括为“对内制约、对外监督”,它起着“第二层监督”的作用,即通过对举报线索的管理及承办立案监督、刑事申诉和赔偿案件等,在第一次监督后或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不仅对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实行监督,而且对自侦部门、刑检部门进行制约。从内部制约看,是检察机关办理案件的最后一道关口,是对内部办案情况和质量的检查;从对外监督看,是确保不枉不纵、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关卡。

(四)发挥服务职能,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控告申诉部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保障《规划纲要》顺利实施,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持社会、企业的稳定。一方面全面推行检务公开,将检察工作放在群众面前,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采取各种途径教育疏导来访群众,并引导群众文明上访,理性诉求。另一方面要积极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大力协助党委、政府做好企业内部矛盾的排查、转化工作,无偿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案释法等活动,进行法律宣传,帮助企业人员用法律来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努力化解不利于企业改革发展的不安定因素。/

(五)发挥参谋作用,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控申部门通过受理群众举报、接待来访,收集、掌握群众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执法情况的反映、意见、建议以及重大社情民意动态,可以成为党委领导和上级部门决策的参谋助手。这是控申部门服务职能中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控申部门应该建立信息收集、交流、反馈机制,及时掌握群众信访动态,便于及早采取措施,争取工作上的主动权,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二、检察机关控申部门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在促进珠三角地区科学发展中的有效途径

(一)坚持检察长接待日制度

实行检察长接待日制度是检察机关密切联系群众,运用检察职能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控申部门要制定有效措施,保证检察长接待工作顺利进行。一是通过媒体和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公布检察长接待日;二是为检察长接待做好准备,控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陪同接待并做好接待记录;三是对于转办的信访事项,一定要加强督办,狠抓落实;四是对于查处的结果要及时答复来访人,真正做到接访的信访件,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二)强化首办责任制

按照谁分管谁负责,谁办理谁负责的首办责任制原则,构建以检察长领导、控申部门牵头、相关业务部门配合、全员参与、形成合力的大信访格局,上下一至,齐抓共管,高效有序地搞好信访工作。避免重复信访、越级信访、久诉不息,努力将问题解决在首次办理环节。自“首办责任制”在全国检察机关推行以来,这种将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首次办理环节的工作制度,对维护社会稳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既解决了群众“告状难”问题,又树立了检察机关的良好社会形象。//sixianghuibao/

(三)加强信访风险评估机制

信访风险评估机制是息诉罢访工作关口前移的一个有益尝试,强调了在提高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的同时,将化解矛盾纠纷融入到办案和执法全过程中。信访风险评估机制从容易引起涉检信访案件发生的不立案、不起诉、不赔偿以及撤案等方面入手,在作出这些处理决定前,考虑案件发生信访的风险,根据风险等级,结合实际,找准工作切入点,制定自诉工作预案,及时排查化解矛盾,有效防止涉检信访案件的发生,把涉检信访苗头消化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避免可能出现的非正常上访现象。

(四)深化创建文明接待室活动

采访提纲篇10

一、《提纲》内容简介

该《提纲》分为八个部分,依次为“拍摄缘由”、“拍摄手法”、“影片风格追求”、“影片结构和层次”、“应拍摄的几组镜头”、“应录的几组音响”、“现场采访题目”、“拍摄组应带物品”。

就笔者而言,这样详尽的拍摄提纲在地市一级电视台的拍摄实践中比较罕见。据宁德台的同仁介绍,他们从发现到酝酿这个题材,足足准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其中包括与有关人员交谈、查阅资料和几次空手踩点熟悉拍摄环境。摄制组一共五个人,经讨论形成《提纲》后,人手一份,反复揣摩,多次补充,按该片主创张贤倩的话说:“其实,在开拍之前,整个片子是什么样子,包括镜头、构图、用光、音响和音乐已经了然于胸。真正动摄影机的过程,占总工作量的三成都不到。”

这使笔者想到一位电视资深前辈的名言:“对纪录片来说,‘ON’即等于‘OFF’。开拍,就意味着拍完,这种对前期准备工作的充分强调实在是越琢磨越有道理。”

二、《提纲》引发的思考

(一)“主题先行”是拍片准备工作的第一要务

《提纲》在“拍摄缘由”中先拍出了这样一种现象:“福建。寿宁县。在绵绵大山里,星罗棋布点缀着大大小小的山村,有行政村,也有自然村。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都是社员,参加集体劳动,战天斗地,挣工分,养家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联产承包,分田到户,尤其是市场经济发展起来后,不断扩大的城市建设和乡镇城市化从农村吸收了大量青壮劳力,留在农村,特别是条件较差的山区自然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到最后许多山田荒芜,一个村庄,只剩一两个老人在困顿中留守。”

《提纲》接着写道:“这样的矛盾普遍存在着:一方面,是山下较为安逸、舒适的生活在等待,以及子女们和亲戚们的期待;而另一方面,却是对土地、对家园、对一草一木深深的眷恋和许多说不出的困惑。山上和山下就这么僵持着,寂静枯燥的日子就这么苦熬着……”

《提纲》最后点题道:

本片引发世人三个层次的思考:

1,人与大自然的传统相处方式该怎么样延续?

2,社会和各级政府怎样改善这些老人的生活状态?

3,城市化真是现代人类的终级追求吗?

对题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以及将这个题材拍摄出来后要达到什么目的,应该说是创作纪录片的重要前提。此前有一种理论认为纪录片不能有“主题先行”,而是有闻必录,罗列现象,用真实的画面去展现即可,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吧。其实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对一个题材,为什么拍,怎样拍,摄像机可能不知道,但对操纵摄像机的人却是回避不了的问题。社会意义?美学价值?如何选取场景?捕捉什么画面?这些无一不是由创作者的主观意识所决定的。有一部名为《老头》的纪录片,用一系列毫无修饰的普通生活的镜头展示北京某钢铁厂一批退休老人枯燥、单调的日子,不正是创作者企图引起世人对这似乎被遗忘了的一个草根群落的重新关注的强烈主观愿望的体现吗?纪录片这种形式可能有必要非得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或宣传某种观点的“说明书”,但它永远必须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有选取的真实再现而达到对现实的再认识和另有感悟,从而树立或改变一种观念。至于创作者的主观意图能否不被扭曲地实现,则是艺术和技巧的问题了。由于对题材的主题意旨把握不够或把握不准,我们草草完成的许多“纪录片”或“专题片经常画虎类犬”或“不知所云”,既浪费了资源,又空耗了精力和体力。这一点,教训还少吗?

(二)确定影片风格是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在观看许多地市级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时。最强烈的感受是许多片子没有特点,特别是纵观全片,找不出一个统一的风格来。所谓风格,笔者认为不外乎这样三个内容:一是叙事方式是“生活流”还是“时空交错”;二是镜头的运用,包括构图,基本色调和运动节奏;三是剪辑点选择和解说词与音乐音响之间的错落分布与呼应配合。这三个内容事前没有统一的谋划是不行的,心中无数,拍起来就乱,剪起来就惑。

《提纲》对“影片追求的风格”是这样阐述的:

“在展现自然和田园的美的同时,透露一种凄凉,一种无奈和一种憧憬与迷失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在画面处理上,多用全景和特写,即使摇移推拉,其起幅和落幅也是两极化的处理。画面和音响形成对比反差,以固定的画框手法为主(即被拍主体进出运动后,空留画面),几个拍摄角度始终不变,时与事却在变化;镜头运动速度缓慢,画面色调以冷暖相融为主(诱惑与留恋),解说词尽量简短……”

从获奖影片《一个人的村庄》中我们确实看到了这样一些画面:

山景的空旷与老人住所的逼近;

一缕夕阳照在断墙上,呈金黄色,而老人穿着蓝布衣,抽着旱烟,冒出蓝色的烟雾:

老人进出始终在一个群山背景下的墙角;

老人出门时始终是一个向光亮走去的背影;

对着一棵落叶梨树的剪影,老人说,春天时开满了白花,可美哩……

在柿子树下,老人仿佛听见群童的嬉戏声;

破败的老房子前,远处传来“开饭喽”……

此外,片中大量镜头以固定画面为主,不推不拉不摇,保持着摄影者的冷静与客观,却展现了丰富的日常生活画面。“我不动你动,你才是主体”,这种纪实风格,果然奏效。

我们许多初出道的摄影记者,过度依赖摄影机的技术。动不动就推拉摇移俯仰跟,特别是当被拍摄人物或物体有较大幅度的运动时,镜头也跟着动起来,好像生怕漏掉什么画面似的,其实,这种镜头只突出了摄影者本身,对客观现实反倒是一种破坏和扭曲。进画面,出画面,看似裁减了运动的原有线路,其实正是留下了想象空间,加深了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充分拟就采访话题是准备工作中的必要一环

俄国的果戈里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在一个9幕的戏剧中如果开场时墙上挂着一把剑,那么,在其后的几场中,如果这把剑不被的话,这把剑挂在那儿就没什么意义了。同样,在一个以后人物为主体表现对象的纪录片中,如果没有人物的一些语言(即使聋哑人也应有哑语和哑语的翻译),那是很单薄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披露,比任何肢体动作都更有直观的表现力。我们习惯地把纪录片中人物的语言部分称为“访谈环节”。访谈访谈,有访才有谈。但也不是有访有谈即可,要访得到点,谈得到位,访谈要为表现和深化主题服务才行。《提纲》中预设了14个访题,不长,不妨照单全录于下:“1,你有多少田?2,其他的田呢?荒掉了多少?3,为什么不搬下山去?4,哪个孩子对你更孝?5,在这里生活了多少年?6,生产队好还是现在好?7,最高兴的事?8,一个

人住山上怕不怕?9到山下住好不好?10,你想活到多少岁?1 1,走不动的时候怎么办?12最远去过哪里?13,荒田里种什么最好,茶?树?14,来看你的干部多不多?”

从《一个人的村庄》全片来看,这些话题被分散在从头到尾整个片子的各个章节当中,有些是直接回答的同期声,有些用画面和解说代答了。但从以上14个话题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点启发:

1,问句要尽可能简短,直截了当。我们许多记者在设计话题时,爱用复式结构的长句子。或一句话里藏着两三个问号,其结果是问起来结巴拗口,回答的人听了前头忘了后面,结果只回答了最后一个问题。尤其是设计采访题目时要分析对象的身份,如职业、文化程度、口才、答题环境等,要量体裁衣,看菜下饭,不能自以为是,对牛弹琴。

2,问题要好答,好答到被提问者不假思索即可作答的程度。像《提纲》中“你有多少田?”、“走不动的时候怎么办?”都是直指实际存在和直指内心活动的,不管被问对象是谁。都能立即回答的。这种提问方式看似简单,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是精心设计好的,既可让对方迅速打开话匣子(万事开头难),又可促使他尽快敞开心扉,展示内心世界,这比动不动就问“你有什么想法?”要高明和有效得多。

3,要为主题服务。因为篇名是《一个人的村庄》,所以 《提纲》中就有了诸如“田荒掉了多少?”“一个人住山上怕不怕?”“来看你的干部多不多?”这种直接展示和深化主题的问话。采访人物就怕漫无边际地和对方神聊。万一碰上饶舌的又夸夸其谈,而出于礼貌或怕破坏情绪又不好打断,结果回来剪辑录音时大费周章。把问题框死,直奔主题,简单明了,其实是一件利人利已的好事!

在《提纲》中还有关于“应录的几组音响”和“拍摄应带物品”等等纲条,笔者觉得也给人极大启发。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周密的思考,(包括带几把手电,带几个多少瓦的辅助光源和几天量的食品等等)则事到临头时往往因一个细节出错乱了阵脚。据说《一个人的村庄》摄制组在深山老林里整整呆了一个星期,直到弹尽粮绝――磁带用完了,方便面吃完了,蚊香也点净了――才依依不舍带着遗憾下山了。这种敬业精神也让笔者十分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