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十篇

时间:2023-03-16 06:47:45

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篇1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的关系,指出安全评价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前言

安全,顾名思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安全是指全民、全社会的安全,狭义安全是指某一领域或系统的安全。现代安全的核心是系统安全工程,现代安全管理就是围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这三个基本环节开展风险防范工作,其体现在熟练地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研究、分析、评价、控制以及消除或削减生产领域的各种危险,有效地防止灾害事故,避免损失。这已经完全不同于以事故为中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事后型安全管理。

安全评价是依照国家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对设备、设施或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复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相关规定的评价,对照技术标准、规范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分布部位、数目,预测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和严重程度,进而提出应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等。决策者可以根据评价结果选择系统安全最优方案进行管理决策,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随着安全评价工作向纵、深方向的开展,其作为安全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正逐渐被社会广泛认可,对于安全生产所起的技术保障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对安全管理模式的完善,更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特点是凭经验进行管理,多为事故发生后再进行处理。通过安全评价,可以预先识别系统的危险性,分析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状况,全面的评价系统及各部分的危险程度和安全管理状况,促使生产经营单位达到规定的安全要求。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所有部门都能按照要求认真评价本系统的安全状况,将安全管理范围扩大到生产经营单位各部门、各环节,使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系统化管理。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变经验管理为目标管理。安全评价一方面可以使各部门、全体职工明确各自的安全目标,在明确的目标下,统一步调、分头进行,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化、统一化、标准化。另一方面,可以使各层次领导及技术人员补充现代安全管理的知识,了解系统安全工程的精髓所在,从被动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模式向以风险防范为重点的系统化安全管理模式迈进。

二、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开展安全评价与预评价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即确保建设项目建成后实现安全生产,使因事故及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优选有关的措施和方案,提高建设基础上的安全卫生水平,获得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从设计上实现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化。拟建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水平,首先取决于安全设计。预评价作为安全设计的主要依据,它将找出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的主要条件后果,并提出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主要条件的最佳技术、措施和方案,为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和条件。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实施监察、管理提供依据。预评价改变了“先建设、后治理”的被动局面,使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的管理、监察工作沿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深入地开展。

三、开展安全评价工作为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当代人对安全生产问题的新认识、新观念表现在对安全本质的再认识和剖析上,把安全生产基于危险分析和预测评价的基础上。表现在对事故的本质揭示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安全生产建立在预防和控制基础上。在新世纪人们逐渐修正和广泛应用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Heinrich因果连锁理论、管理失误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危险源理论、事故原点理论等理论来指导安全生产。现代安全管理具有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故处理为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只顾经济效益的商业管理为效益、环境、安全与健康的综合经营管理,变被动、辅助、滞后的管理程式为主动、本质、超前的管理程式,变外迫型目标为内激型目标等特点。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对象,内容和方法已发生重大变化,整个组织的安全管理理念也要因此作出相应转变。此时,积极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就尤显其必要性。

近年来,安全评价工作在我国健康快速的发展,它作为现代安全管理模式,体现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的理念,是保证生产经营单位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实践证明,推行安全评价是贯彻落实“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科技兴安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安全评价篇2

关键词:安全评价 职业卫生评价 评价

目前生产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在建设项目的不同阶段进行安全评价与职业卫生评价。笔者认为在一定的层面上安全与职业卫生却是无法分开的。一定意义上讲,安全评价与职业卫生评价均是对危险与有害因素的辨识、评价、控制。

一、评价依据

安全评价与职业卫生评价虽然是在各自的法规体系架构下进行评价,但主要依据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大部分均是相同,比如:《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等等。不同的只是安全评价依据更多的是建筑防火等方面的标准内容,而职业卫生评价在依据行业标准时也只是用其中职业卫生方面的内容,比如化工行业,我们只是依据《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中第四节工业卫生方面的内容。

二、评价范围

建设项目的评价范围如果委托方没有特别的要求,均是以企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的内容以及建设项目实际验收内容进行评价。

三、评价工作程序

1.资料收集

安全评价与职业卫生评价前期的工作均为收集与评价项目相关的资料,包括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企业提供的资料,项目的主要工艺、工艺参数、主要设备、主要产品、副产品、中间产品等情况,同类行业、类似项目的事故案例,企业的管理制度等等。但职业卫生评价还要收集企业劳动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情况、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情况、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情况以及近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发生急性职业危害事故情况等等。

2.方案的编写

评价报告的方案应在准备阶段编制,在充分研读可研、初步设计或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及现场勘查后编制,是具体指导建设项目评价的技术性文件。其本身有它独特的地方,方案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评价的质量,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安全评价方案的内容应包括:评价项目名称、评价范围、主要的评价依据、工艺过程主要危险点及危险有害因素、采取了何措施(预评价应是可研中有何对策措施)、存在的问题及安全措施。职业卫生评价的方案重点概述所要评价的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特征、明确评价重点、范围、方法及质量控制,其中对职业病危害识别、筛选评价因子是尤其重要的,这关乎到下步评价报告的编制及对整个项目正确的评价。

3.现场勘查

无论安全评价还是职业卫生评价现场勘查均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真实、准确、详细,才能为下一步的公平、公正的评价做准备与支撑。主要调查的内容有:现场周边环境、当地的主要气象条件、企业选址、总体布局、建筑分布、生产工艺路线等等。那么安全评价重点调查周边与建设项目的距离及相互影响、建设项目内部的距离、安全设施等情况;职业卫生评价重在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设施的调查,另外还有在预评价阶段对类比企业的调查、选择与检测。

4.评价报告的编制

完成评价方案后经专家内部评审方案中所描述的危险及职业病危害控制点、分析的危险有害因素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及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实际,所提的建议是否可行有针对性。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编制过程。报告的编制无非是按相关的导则和规则、细则等进行编写,但要注意引用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的更新,避免一些引据错误,导致评价失实。下面将评价报告中重点要求的部分细述一下,以利更好地理解报告编制的要点。

4.1工程分析

安全评价和职业病危害评价均需要评价人员本身具有工程方面的经验,并且通过工程分析来识别、分析生产过程及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或职业病危害因素。两种评价都是从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及产品、工艺过程、生产设备及设施、作业场所、安全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工程分析,只是工程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安全评价关注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人、机、物、法、环等方面的缺陷,导致泄漏、火灾、爆炸和各种人身伤害事故的风险程度。而职业病危害评价关注的是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此外,职业卫生评价还需对建筑卫生学等进行分析。

4.2 评价方法的选择

由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建设项目中的采用,建设项目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大,无论是安全评价或是职业卫生评价都没有足够的安全及职业卫生方面的资料可以借鉴,这就要求评价人员对评价方法的熟悉及掌握程度,是否可以满足评价的要求。

安全评价的评价方法很多,但职业卫生评价的方法目前常见的有检查表法、经验法、类比法、定量分级法等,但在评价复杂的工艺时通常是结合起来使用,会使分析及评价结果更科学、可靠。但笔者经过几年的安全评价与职业卫生评价工作认为,我们可以将安全评价中的评价方法应用到职业卫生评价中来,比如安全评价中的毒物扩散模型,根据存在的有毒物质的量及事故状态下的扩散速度、扩散距离等可知后果的严重程度,然后根据定量评价方法结果参考进行初设与评价,避免在其损害半径内有过多的人员布置,以免事故状态下人员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

4.3对策措施与建议

安全评价所要提出的对策措施与建议是依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定性、定量评价结果,在技术及管理方面提出消除、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对策与建议,并且其一定是具有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可操作性。

四、结束语

目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安健〔2011〕41号)以及《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总局令第51号)明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实施监督管理,那么相信安全评价与职业卫生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会互相促进与提高,安全标准、行业标准、相关的定量分析模型等会相互借鉴与使用,让安全评价中的有害分析部分更具体,职业卫生评价工艺分析更完善,充分识别其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完善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加快与国际社会的交流。

真正要做好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价,还要靠评价人员平时的经验积累、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严谨、认真、科学的态度,才能够在评价中得出正确的评价结论,正确的评价才能对企业具有指导意义、对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管理才会起到技术支撑,否则一切均是毫无意义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5-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5-1.

[3]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2012-6-1.

[4]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12-4-27.

[5]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2011-4-6.

[6]AQ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

[7]GBZ/T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

安全评价篇3

对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现状进行评价是对一个复杂系统的评价,其涉及的内容较多,考虑的因素也较广泛。建立的电气安全评价因素体系与评价体系是否合理和科学,关系到能否发挥评价的作用和功能,即关系到能否通过评价提高企业的电气安全水平,减少电气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电气安全;评价因素;评价方法

一、电气安全及其评价

电气安全是安全领域中与电气相关的科学技术及管理工程。包括电气安全实践、电气安全教育和电气安全科研。电气安全是以安全为目标,以电气为领域的应用科学。它包括用电安全和电器安全,其基本理论是电磁学理论及安全原理。

由于电能应用的广泛性,电气安全也具有广泛性,不论生产领域,还是生活领域,都离不开电,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电气安全问题。电气安全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不仅与电力工业密切相关,而且与建筑、煤炭、冶金、石油、化工、机械等各行各业都密切相关;再者,电气安全工作既有工程技术的一面,又有组织管理的一面。

电气安全评价包括有效性和经济性评价两个方面,本论文则侧重于电气安全的有效性评价。系统的电气安全有效性评价,是从电气安全角度来评价系统中各部分布置是否合理,各部分所采取的电气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合理,能否协调工作,整个系统是否存在电气安全的死区等。也即对工业企业现实系统中的电气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并预侧由于电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后果,从而提出电气安全措施和整改建议。

对于一般的工业企业,电气事故主要有触电、电气火灾和爆炸、雷电危害、静电危害。但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由于其原料、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的不同,电气事故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如油田单位进行电气安全评价时,由于火灾、爆炸是损失重大的易发事故,所以应将电气火灾和爆炸、雷电危害、静电危害作为评价重点。而对于机械加工厂,由于车间内金属存在系数大,易发生触电事故,所以应将触电作为评价重点。

二、建立评价因素体系的原则

欲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科学的评价因素体系,必须先了解以下几个建立评价因素体系的指导原则。

1、科学性

科学能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建立电气安全评价因素体系,也必须能反映客观实际以及事物的本质,能反映出影响企业电气安全状况的主要因素。只有坚持科学性原则,获得的信息才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评价的结果才有效。

2、全面性

对企业电气安全现状的评价是一种全面性的多因素综合评价,为了保证这一点,选取的因素应具有代表性。选取时应从评价对象的各方面着眼,尽管最后确定的评价因素不一定很多,但选择初始时,被选因素一定要多一些,全面一些,以保证有选取余地。

3、可行性

建立的评价因素体系应该能方便数据资料的收集,能反映事物的可比性,做到评价程序与工作尽量简化,避免面面俱到,繁琐复杂。只有具有可行性,评价的实施方案才能比较容易的为企业的安全部门所接受。

4、可比性

为了便于比较,评价因素应当量化。电气安全既包括电气安全技术又包括电气安全管理,即具有技术和管理的双重性,评价对象比较复杂,其中有些因素难以量化。但是事物的质是要通过一定的量表现出来的,因此,评价因素应尽可能量化,只有量化了,才能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

5、稳定性

建立评价因素体系时,选取的因素应是变化比较有规律性的,那些受偶然因素影响大起大落的因素就不能入选。

三、电气安全评价因素分析

安全原理指出:在某种情况下,事故是否发生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具有极大的偶然性,但都有其深刻的原因,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事故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后果,这便是综合论事故模式的基本观点。基于这种观点,这些物质的、管理的、环境的以及人为的原因就构成了安全评价中的危险因素。

1、电气设备固有安全性

工业企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电气设备,它是带来电气危险的根源,且人们与之接触的机会很多。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性能直接影响了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状况。因此,在评价工业企业电气安全现状时,应把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性放在重要的地位,在权重的分配中需给予重点考虑。

2、电气环境

这里所说的电气环境是指对电气安全有影响的自然及非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指雷电、静电等;非自然因毒主要指电气系统工作的场所的环境因素,如电磁辐射;易燃易爆、高温、潮湿、腐蚀、金属占有系数大等特殊场所。电气环境对电气系统的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评价工业企业电气安全现状时,应把电气环境放在较重要的地位,在权重的分配中需给予较重考虑。

3、电气安全管理

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既有工程技术的一面,也有组织管理的一面。工程技术与组织管理相辅相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严格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得不到可靠的保证;没有完善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则只是一纸空文。由此可见,必须重视电气安全综合措施,做好电气安全管理工作。

四、电气安全评价因素的权重分配

1、权重确定方法的理论基础

在评价因素体系中,每个因素对实现系统评价目标和功能的重要程度各不相同。权重表示各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或表示一种效益替换另一种效益的比例系数。可见,权重是综合评价的重要信息,应根据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即因素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确定。基于信息基础,可以选择定性的经验判定方法,精确的定量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混合方法确定权重。而这些方法的共同特征是“成对比”,而“比”得是否准确和一致是一个关键问题。“成对比”的主要方法是权的“最小平方”法和“特征向量”法。

2、电气安全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

根据以上对权重确定方法的分析,德尔菲(Delphi )法是由专家凭以往经验,主观判断确定,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主成分分析法虽然是一种客观确定权重值的方法,避免了主观随意性,但由于电气评价因素多为定性的因素,所以对于电气安全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方法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五、评价方法的探讨

在众多的安全评价方法中,有一个较为新颖并已引起人们普遍兴趣的是模糊综合安全评价方法。模糊数学自1965年诞生以来,其应用领域一直在扩大。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性质,安全系统亦不例外。已有前人将模糊综合安全评价方法用于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安全评价、矿山安全生产评价等行业综合安全评价中,但应用于专业领域的不多,只见有用于工业企业安全管理的,尚没有针对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系统的综合评价。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的人——机——环境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除客观事物的差异在中间过渡阶段呈现出“亦此亦彼”的特点外,还有人的思维和行动也存在模糊性。所以,基于电气安全系统的特点,在电气安全评价中引入模糊评价方法是适宜的。

安全评价篇4

安全评价的过程,无非是找出企业或建设项目的危险因素、重大危险源及潜在隐患,评估其危险程度,作出评价结论并提出改进或整改建议。安全预评价可指导下一步设计工作;对现状和验收的安全评价,可作为安全状态是否达标或竣工工程是否可验收的技术依据。但是现在普遍存在的现状与问题是:评价方法越多,程序越复杂,评价工作量越大,评价报告书越厚,评价结果往往使评价者自己也越来越心中无底,似乎指导实用性反而越差,但又不便明说。

以福建省的实践为例,以前八、九十年代的安全评价,大多数以对照规范评价为主,也辅以安全检查表、事故树分析、危险度评价,甚至已较早就应用了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等引进的评价方法。评价实践中发现,对照规范评价法(主要以企业或可研的现状对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规程规范而作出评论)和安全检查表评价法(未作定量分析)虽简易平淡,但切实可行,直接指导意义大。因为国家标准或各行业部门相关规程规范是集全国专业技术精英和安全技术专家,根据国内外技术行情及国内现状,经过多方研讨所制定的结晶性规则。国标即国内的技术法律,充分体现了技术先进性和国情,是技术工作不可擅自逾越的行为规则,具有法力权威和技术权威,与它相抵触的技术性疏漏都应在改正或整改之列。在评价报告书中被评述别的问题,可研、设计单位或被验收企业也易于沟通、理解和接受,很容易在技术法律面前统一意见,达成共识。因而,评价报告书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在国标、行标的基础上审查安全评价报告,同样也易于沟通和取得共识,人为的分歧较少发生。而且,若能全部执行了国标、行标,企业或建设工程的安全性自然得到了全面的保障。管理部门、评价单位和企业心里也都是踏实的。说句实在话,要安评人员全面地、娴熟地掌握各类被评价对象相关的国标、行标和地方标准,并准确地运用于安评实践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能体现其评价水平的。

但是,随着国外诸多其他安评方法的引进和国内中介单位市场竞争的激烈,这种淳朴的评价方法却突显出它的“缺点”。有人认为它简淡,缺乏“技术兴奋点”,体现不出“技术含量”,甚至被贬斥为“小学生、幼儿园的水平”。总而言之,就因为它朴实无华、缺少包装,似乎“没有穿上西装”就难登大雅之堂。这还不过是一个侧面特写镜头而已,总的趋势是安全评价市场开始了洋化的“包装”。

于是乎,不论实况如何,评价书中竞相开展“量化”、“树化”、“分级化”,有时不问是什么评价对象、不问用什么方法,都追求“量化表达”,都有“事故树”、“事件树”,都尽可能予以“分级”。譬如,在评审评价报告书时发现:进入我省的有的安全评价单位对建设工程进行安全验收评价时,用安全检查表把各项检查结果量化打分,最后进行统计“分级”。其采用百分制,达75分的为达标级,达85分的为良好级,达95分以上的为优秀级。不言而喻,这样一来,一个建设工程安检结果达75分,自然就达标,即应予以验收了。反而言之,这个工程有25%、也即1/4的内容存在缺陷,照样可以验收通过。这绝对会使那些担心自身难以过关的“豆腐渣工程”们拍手称快。因为毕竟评价单位肯定了75%是合格的,“成绩是主要的”,验收过关不成问题。退而言之,得了95分就可以“优秀”了吗?哥伦比亚航天飞机的一点隔热瓦片与整个飞船的设备、仪器装备、自动化水平、航天对接及往返的难度相比,占百分之几?但就是这百分之几一丁点的隐患造成了机毁人亡的世界性悲剧!而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最原始”的对照规范评价法,对每个不符合标准、规范的项目均应录在对照与整改、之列,使其达标。虽无“量”、“级”概念,但对每个角落却能“梳”而不漏,确保安全。

对于诸多国外引进的安全评价方法,无疑都是安全技术发展进步的产物,具有各自的特色和先进性。但是在应用中也应结合国情及企业实情,有条件、合理地使用。如果一味地追求其形式,只是中看不中用,并无太多实效。例如,事故树是个很典型的安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它既可做直观的定性分析,也能做定量分析,能揭示企业生产中危险危害因素与事故的关系,又能通过定量计算预测事故的发生概率;而事件树分析方法则可通过系统的各零部件的故障率,预测某特定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周期。但它们的分析结果必须建立在对各类设备零部件的故障率或事故频率有充分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必须建立相配套的数据库,否则只停留在一般定性阶段,其分析结果的作用就很有限了,而且往往只是概念性的。又如,对易燃易爆和有毒介质最适用的道化学分析法、蒙德法,以及计算危险物品事故危害程度的“池火灾”、“蒸汽云”等数学计算模型,也同样由于数据库不配套、不完善,在计算中对各种参数采用系数时会有很大的人为主观判断的差别,会很敏感地会影响分析计算的总结果。有时甚至会令计算者自己吓一跳,只好调整其系数取值、重新计算,直到觉得结论尚且“过得去”为止。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先圈定一个可接受的结果再倒推去取其系数,好象在做文字游戏。

特别应指出的是,那些引进的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大多是针对某特定事故类型和范围的。评价报告中一般不会对企业生产中所有事故类型或各种系统都进行那些方法的分析。未分析到的部分就形成了空挡,就是隐患窝藏的死角。一份安全评价报告,如果不能查透重要隐患并提出整改要求,那么,如果被评价企业在全部按照评价建议的要求完成整改后仍不能确保安全,这样的评价只能说是华而不实。单纯追求“花拳绣腿”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严肃地说,如果发生事故,评价单位是要负连带法律责任的。

安全评价篇5

事故回放

8月12日23时30分许,天津港瑞海国际物流公司(以下简称“瑞海国际”)危险品仓库集装箱堆场,装有危险品的集装箱起火爆炸,造成离事故现场仅几百米的轻轨东海路站建筑及周边居民楼受损。媒体及大众在关注危险品爆炸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关于危险品仓储企业与居民区的距离问题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于是本不被关注的安全评价被要求信息公开。在舆论的压力下,事发第4天(即8月15日),为天津港大爆炸涉事企业瑞海国际提供安全评价服务的中滨海盛最终在其官方网站低调地公布了瑞海国际的安评验收报告。

报告虽然公开了,但公众对安全评价的疑问却没有消除。关于报告里采用的法律依据是否恰当,评价机构是否有走过场嫌疑等等问题,都为安全评价蒙上了越来越多的阴影。

事故暴露出当前安评困境

其实安全评价作为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入,在我国经历了探索、起步和规范发展三个阶段,目前已成为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应用技术,而且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事故风险控制的现代化、科学化进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安全评价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目前还面临诸多困境。

困境一:标准模糊,依据混乱。

据中滨海盛提供的关于瑞海国际安评报告显示,瑞海国际堆场占地面积4万6 226.8 m2,距离西侧的天滨公寓970 m,以及距离西侧的海滨高速公路约310 m,西侧的津滨轻轨东海路站420 m,评价结论是“符合规定”。评价依据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十九条“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或者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距离8大场所要符合有关规定”。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九条只要求符合有关规定,并没有提出具体距离,很模糊。”江苏安泰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王跃博士说:“关于安全距离,具体分内部和外部距离。内部距离最常用的就是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GB 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外部距离比较复杂。”

关于外部距离,王跃称,针对危化品仓储,GB 18265-2000《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规定“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仓库应与周围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线(公路、铁路、水路)、工矿企业等距离至少得保持1 000 m”,可是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甲类仓库与重要公共建筑之间不应小于50 m,与厂外铁路中心线不应小于40 m,与厂外道路路边不应小于20 m”。再看2011年实施的《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93号),规定储存危险物品的场所应距离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100 m。几个标准相差如此之大,而且都是国家法律和标准,执行起来比较难抉择。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很多,但不成体系,有的针对同样问题规定不一样,有的条款含糊笼统不好执行。”王跃说,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回避某些问题,采取较宽松的标准做相应的调整。

就职山东某安全咨询机构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崔金融也表示“外部距离”的执行标准,确实存在模糊问题。他认为:“法规标准收集和应用,本身是一件很复杂、艰苦的过程,而且法规标准都是不断发展的,从适用、使用角度来讲,有它的现实使用性、依从性、前瞻发展性,需要安全技术服务机构来进行系统整理形成基础数据库,以合理、适用、实用的角度来研判评估项目的法规复合性。”

困境二:取证高于评价,重视程度不够。

山东某化工企业网友杨明披露,企业的安全评价往往被应用于“取证”上。同等条件下,某些企业管理人员一般选择比较小的,实力较弱的安全评价公司,因为可以按照甲方的意见、意图,完成评价工作,甚至不惜弄虚作假。

王跃介绍,安评成了一些企业许可的前置条件后,很多项目在建设前不得不请安全评价机构为其编制安全评价报告。但企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取证而评审,价格越低越好,质量无所谓。事故一出,马上就会有人质问安评如何做的,可平常却很少有企业会认真落实报告里提出的对策和建议。

3年前在北京某评价机构就职,现任北京某外企安全经理的王志勇接受采访时深有体会地说:“很少有企业是真正想了解自己的隐患而去请评价公司来评审。行政要求才是他们的目的。”

关于取证高于评审,崔金融也表示认同,他认为,“天津爆炸事故企业在货场堆放超量的危险品,而且很多是性质不相容的,就很好地验证了企业对安全是有多么的不重视。”

河南鑫安利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工杨耀党称,目前只有让企业真正担负起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转变认识,才能让以取证为目的“伪安全”没有市场。

困境三:评价报告质量不高,安评人员能力有限。

天津事故发生后,安全行业内人士特别关注安全评价报告本身质量的问题。云南某化工企业网友小松就指出,所谓的评价报告,其实就是企业提供“资料的汇总”,评价机构按规范格式“整合”成,最后找个有资质的人来签字就行。真实问题指不出来,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就算哪天出了事故,再查评价报告的“意见”,发现都是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要求。

关于提供资料,本刊记者采访了多位安评人员,均表示,一般的评价机构,都会到现场,收集资料也是基础性工作。当然也不排除会存在网友提到的这类机构。

杨耀党称,安全评价从“人、机、物、法、环”等不同客体出发,以“评价单元”为单位,逐单元分析、论证和评估,收集资料是必要环节。王跃也表示,评价公司为企业服务,只有搜集了企业基础性资料,才能有米下锅,这无可厚非。

对于评价报告质量不高,王志勇认为这是企业不重视安全的原因。评价机构受制于企业,企业出钱,机构为了生存,怎么也得通过,所以质量不高也就必然了。

王跃则从机构本身指出几个方面原因:一是人工成本普涨的环境下,行业竞争又很激烈,安评费用却难上涨,以至于有评价人员出现不负责任的情况;二是安评行业待遇不高,高技术人才紧缺,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分析不全面、不深入现象;三是企业对评价的时间限制比较紧,要完成一个复杂的工艺评价,短时间内出高质量报告,有难度。再加上有些企业提供资料时,因保密等各种原因,工艺描述不全或有偏差,隐瞒一些关键数据等,也是评价报告质量不高的原因。

应对措施

造成目前国内安全评价现状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在较短的时期内也难以彻底改变这种局面。但如果能规范监管,注重市场化运作,我国安全评价事业的发展会越来越顺畅。

一是完善法律体系。虽然国务院多次要求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减少市场主体准入的前置条件,但在8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总理提到,“政府取消、下放了大量审批事项,但在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反而是加强的。”这就很好地证明了安全事前监管的重要性。但目前从法律层面上来说,安全评价只有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的《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总局令第22号)、AQ 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安全评价与检测检验机构规范从业五条规定(试行)》(总局令第71号)等部门规章及一些与之相关的文件通知。在安全生产领域,安评应该比环评更重要,可是环评有《环境影响评价法》,安评没有。安评制度层级低,自然无法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如果在法律层面上,可以从部门规章“升级”为国家法律,将重大项目的安评报告纳入强制性要求,相信安全生产事故会大大减少。

二是要发挥市场导向作用。通过市场化引导行业发挥好自律作用,同时通过市场规律吸引更多社会优势资源和人力进入安全评价行业,提高安全评价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并与他们承担的责任相匹配。鼓励有实力的机构做大做强,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通过政府采购形式或按照招投标方式进行安全评价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将企业和中介机构的金钱关系剥离开,加强中介的独立性。

安全评价篇6

三级安全评价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安全工程类专业大学专科学历证书,从事安全生产相关工作5年以上。

过渡期间按过渡实施方案执行。

(2)取得其他专业大学专科学历证书,从事安全生产相关工作5年以上,经三级安全评价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取得安全工程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证书,从事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

(4)取得其他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证书,从事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经三级安全评价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5)取得安全工程专业研究生以上学历,从事安全生产相关工作1年以上;其他专业研究生以上学历,从事安全生产相关工作2年以上。

二级安全评价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安全生产相关工作13年以上。

(2)取得三级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三级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二级安全评价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取得安全工程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或取得其他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经二级安全评价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5)取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以上,经二级安全评价师正规培训达规定

一级安全评价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安全生产相关工作19年。

(2)取得二级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取得二级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一级安全评价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新职业试行期间:

安全评价篇7

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特点是凭经验进行管理,多为事故发生后再进行处理。通过安全评价,可以预先识别系统的危险性,分析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状况,全面的评价系统及各部分的危险程度和安全管理状况,促使生产经营单位达到规定的安全要求。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所有部门都能按照要求认真评价本系统的安全状况,将安全管理范围扩大到生产经营单位各部门、各环节,使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系统化管理。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变经验管理为目标管理。安全评价一方面可以使各部门、全体职工明确各自的安全目标,在明确的目标下,统一步调、分头进行,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化、统一化、标准化。另一方面,可以使各层次领导及技术人员补充现代安全管理的知识,了解系统安全工程的精髓所在,从被动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模式向以风险防范为重点的系统化安全管理模式迈进。

二、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开展安全评价与预评价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即确保建设项目建成后实现安全生产,使因事故及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优选有关的措施和方案,提高建设基础上的安全卫生水平,获得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从设计上实现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化。拟建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水平,首先取决于安全设计。预评价作为安全设计的主要依据,它将找出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的主要条件后果,并提出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主要条件的最佳技术、措施和方案,为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和条件。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实施监察、管理提供依据。预评价改变了“先建设、后治理”的被动局面,使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的管理、监察工作沿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深入地开展。

三、开展安全评价工作为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当代人对安全生产问题的新认识、新观念表现在对安全本质的再认识和剖析上,把安全生产基于危险分析和预测评价的基础上。表现在对事故的本质揭示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安全生产建立在预防和控制基础上。在新世纪人们逐渐修正和广泛应用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Heinrich因果连锁理论、管理失误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危险源理论、事故原点理论等理论来指导安全生产。现代安全管理具有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故处理为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只顾经济效益的商业管理为效益、环境、安全与健康的综合经营管理,变被动、辅助、滞后的管理程式为主动、本质、超前的管理程式,变外迫型目标为内激型目标等特点。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对象,内容和方法已发生重大变化,整个组织的安全管理理念也要因此作出相应转变。此时,积极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就尤显其必要性。

近年来,安全评价工作在我国健康快速的发展,它作为现代安全管理模式,体现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的理念,是保证生产经营单位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实践证明,推行安全评价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科技兴安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谈明华.浅谈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管理[J].青海电力,2003(4).

安全评价篇8

一、股权投资基金和产业安全的基本内涵

(一)股权投资基金的基本内涵

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equity,PE)有广义和狭义理解,广义是指以非公开发行的股权为投资对象的私募基金,包括创业投资基金(wenturecapital,VC)主要投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狭义的股权投资基金不包括VC即专门投资于成长期、扩张期、上市前企业的股权基金。PE起源于VC,投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以及投资方式的变化使股权投资基金成为一个种类齐全并且不断发展的综合投资工具。企业的生命周期决定投融资需求的种类(见表1)。根据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股权投资的种类基本可分为风险投资基金VC(针对种子期和创业期阶段的企业)、扩张基金EC(针对扩张期企业投资、提供过桥贷款和提振资本注入)和收购基金(服务于杠杆收购、管理层收购、管理层买入和上市公司收购),(见图1)。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主要经过募集和设立、投资、投资后管理(增值服务)和退出等环节和流程。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特征主要是:在资金募集上,采取私募的形式,募集对象为特定机构和个人,不通过公开市场销售,而是基金发起人与投资人私下协商、召开专门的路演会等方式进行;在投资方式上,采取股权性投资方式,主要为普通股、优先股或可转债等,投资对象为未上市、高成长企业,投资期限一般为3~8年;在投后管理方面,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并提供增值服务;在退出获利设计方面,基本按照“以退为进、为卖而买”原则行事,在投资之前就设计好退出机制,事先约定好退出渠道,否则就不会投资。股权投资基金能够克服银行借贷融资的局限,为企业、特别是为中小型企业的脱颖而出直接注入资金,并参与经营管理,提供创业者难以作为的增值服务,帮助企业做强做大,因而越来越成为政府和企业关注的投融资主流。

(二)产业安全的基本内涵

关于安全通常的理解是客观上不受威胁,主观上不为恐惧的状态或态势。产业安全是产业经济学新近流行的研究方向和流派,是对产业经济学关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理论的系统性创新和延伸,是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是国家经济安全关注的核心内容。产业安全主要是指特定行为体(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例如省、市、县、区域组织等)自主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受威胁的状态。产业安全最早始于国家产业安全或民族产业安全,一般情况下,谈到产业安全,主要指民族产业安全,但是又不限于民族产业,实际上是包含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企业安全“三位一体”的安全观。

目前产业安全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产业保护理论、产业损害理论、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产业控制理论和产业安全评价与预警等五部分内容,构成研究产业安全的五个视觉和方法。产业安全本身不是经济要素,作为一种产业评价理论和方法,是贯穿于产业经济学实体理论的一条轴线,形成了产业组织安全、产业结构安全、产业布局安全和产业政策安全的产业安全分析框架。产业安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在全球经济环境下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维护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和方式比较多元化,但数量化、模型化是方向和主流。产业安全评价反映产业的兴衰成败,可以引导投资方向和生产及消费方式,因而产业安全评价日益受到不同经济主体的关注和重视。实际上产业安全是一种产业战略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是产业经济学发展史上的超越性理论创新。

二、股权投资基金具有产业企业安全评价功能

根据股权投资的特点和功能以及运作流程,按照产业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战略管理视觉,股权投资基金与产业的结合融合具有重要的产业安全评价功能。综观股权投资运作实务,在其现实性上,股权投资介入产业和企业的全过程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看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安全评价过程。

(一)对被投资企业的产业经济学研究是一种安全评价股权投资基金(PE)只关注高成长的企业和朝阳产业以及竞争力强的项目,对投资对象的无缝隙调查和成长力评价全面、细致、周到,并且贯穿于投资有效期全过程。对投资项目的审查和尽职调查涵盖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政策以及企业业务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有时甚至调查细分到找竞争对手和消费者调研。根据调研的结果确定被投资企业是否达到可投资条件以及能否实现投资所准球的价值期望,才确定合作。对所投企业的产业经济学研究做法足见股权投资基金的专业化水平。这与产业安全评价的做法如出一辙,因而股权投资对产业企业的评价是一种安全评价,生存和发展处在不可救药的威胁和危险状态企业不会得到股权投资者的雪中送炭。

(二)对被投企业风险评估的关注体现产业安全期待在产业安全评价中,投资者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类型,一个高度不安全的产业,企业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盈利无望只会造成投资恐慌,投资者站在盈利预期立场上对产业和企业信息、生产经营状况最关心、最敏感,因而“投资什么、不投资什么”看似投资问题,实际上也是个产业企业安全评价问题。股权投资偏爱风险投资,但是投资的是可预控的风险,是追求高收益、高回报的战略投资。依据产业风险评估而决定投资意向是产业安全评价的目的和动机。股权投资作为一个系统投资工具有着成熟的产业风险评估,因而股权投资风险评估与产业安全评估具有平行一致或重合的地方,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股权投资基金不看好的产业企业一定是不景气的产业。股权投资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从特殊投资者的角度充当产业安全顾问,产业发展咨询如管理咨询、投融资咨询恰恰正是创司自身衍生的主要副业。

(三)参与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安全跟踪评价过程股权投资基金曾经和对冲基金一样被当作另类投资,一个重要原因是既为企业注入股本,又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不过作为金融投资者,一般不会直接参与被投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而是一个战略管理者的角色,关注企业的安全发展。实现途径主要是参加董事会,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影响重大事项决策;参加监事会并占主导地位,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定期审查企业财务报表,监控企业财务情况;为企业推荐适合的高级管理人才,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这样通过决策监督、经营监管、财务审查、人员配备等手段,PE可以对被投资企业从人、财、权、利、业绩状况各个方面进行及时、全面的安全评估。#p#分页标题#e#

(四)提升被投企业价值的过程增强了安全保障PE是资本市场非常专业的投资者,他们不仅为企业提供巨额资金,参与管理,而且会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一般能够提供的增值服务主要有: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克服企业初创期迷茫;完善公司治理,推行科学管理;为企业发展不断提供专业化再融资服务;为企业扩张并购提供顾问式服务;为企业上市进行专业化运作。一般这些专业化的增值服务行为能有效地帮助企业规范化的发展,无异于提高了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安全度。

(五)退出企业的方式选择反映了企业产业安全状况的变化PE是为前景看好的产业企业发展助一臂之力、发一笔大财的“锦上添花”型的投资者,按照“募、投、管、退”的流程,哪个阶段该做什么,事前有设计、事中有防范、事后有预案,自始至终都有理性规划。PE退出阶段的渠道主要有:选择上市(成功在望演绎双赢戏)退出,说明企业在股权投资的助力下成熟为公众公司,PE的投资获得了高回报;出售退出(急流勇退股份变现),在上市无望时,PE把企业股份出售给其他企业投资者获得现金完全退出,企业原股东与新投资者继续磨合;回购退出(失约回购要补偿),无望上市和出售,投资届满企业未达到约定条件,PE可以要求企业原始股东回购所持股权,并要支付一定补偿金;清算退出(经营失败撤资止损),当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难以挽救时解散企业进行清算以减少损失。前三种退出方式PE多少都赚钱;最后一种表明股权投资失败,PE亏本。而四种退出方式反映的产业企业安全发展信息不同,安全度不同,威胁度不同。

三、股权投资基金与产业融合需要战略复合型人才

安全评价篇9

1、安全评价的定义: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仲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安全评价应贯穿于工程、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退役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3、对工程、系统进行安全评价是企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也是政府安全监督管理的需要。

(来源:文章屋网 )

安全评价篇10

【关键词】公路边坡;安全评价;安全预测

0.前言

针对边坡工程的监测,许多岩土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普遍认识到,监测工作越来越成为边坡工程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根据边坡监测的目的是分析监测资料所反映的边坡安全状态,根据监测资料,及时修改和调整边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和岩土介质物理力学模型,使之更加符合岩土工程实际,从而有效克服岩土工程中物理力学参数取值意义不清、理论分析成果与工程实际不符的技术困难,并及时将监测分析结果反馈,以便及时进行设计与施工的变更优化,确保边坡的长期稳定。

边坡工程的安全不仅取决于合理的设计与施工,而且取决于贯穿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始终的原型试验与监测。边坡岩土体由于其岩土体材料及力学特性的不均匀性,在各种力的作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其工作性态和安全状况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如果出现异常而我们又不及时掌握这种变化的情况和性质,任其险情发展,后果不堪设想。但如果事先运用必要且有效的监测手段对边坡工程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则可避免灾难的发生。

1.公路边坡安全评价

进行边坡工程的监测,主要目的是为了随时了解目标边坡的安全状况,这也是边坡监测工程的关键环节,有了监测结果,就有了边坡安全评价的基础。那么,如何应用监测结果对边坡的安全状态进行评价,却是一项较为系统而复杂的工作。

首先,应根据所监测边坡的具体情况建立不同监测项目(如坡面及深部位移变化、锚索应力变化等)的预警标准。有了预警标准,才能根据监测结果并结合所建立的预警标准对边坡安全现状进行评价。

值得重视的是,这种边坡预警标准并非是统一的,针对每个边坡个体,由于其内部岩土结构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因而其边坡破坏的变形机制和规律也不同。下图所示的是最为常见的几中边坡破坏过程的“位移─时间”曲线,根据该曲线可知,如果对不同边坡使用同一预警标准,则会出现根据同一监测物理量(如位移)而得到不同判断结果的情况。如下表2为国内外一些著名边坡在最终失稳前的变形速率,很明显,不同边坡在其最终失稳破坏前变形速率存在很大差别,显然,要确定统一的滑坡变形速率是不太现实的。

因此,在建立边坡预警标准时,应根据目标边坡的具体岩土体结构特征建立。至少应对各种边坡进行详细的类型划分,并且应划分得足够细,同时,在类型划分时还应参照岩土体的具体强度参数及水文地质、可能破坏方式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每类边坡建立相对统一的预警标准。

对于一个具体边坡,包含多个监测项目(物理量),每个监测项目均会反映目标边坡安全状况的一个方面。因此,在进行边坡安全评价时,应首先针对每一监测物理量进行分别评价,然后再将各监测物理量综合,进行总体评价。在根据所建立的边坡预警标准进行安全评价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根据不同监测物理量得到不同判断结果的情况。对这种情况,目前主要下列两种处理方法:

其一是根据经验,赋于各监测物理量不同的权重,再依据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综合计算而获得边坡相应的安全级别。

其二,是在建立目标边坡的预警标准时,就针对每一监测物理量分别建立其相应的预警标准。在边坡的实际监测过程中,当任一监测物理量达到某一危险级别时,即使其他监测物理量依然处于安全级,也应引起足够注意,对该达到危险级别的监测物理量进行仔细甄别,以判断该监测物理量的近期监测数据是否准确可靠,当确认该监测物理量准确无误时,则可根据该监测物理量判定边坡处于该物理量所预示的安全级别。

对各类边坡建立相应的预警标准的方法,首先应是在总结归纳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但仅仅根据经验是不够的,还应针对每类边坡建立相应的分析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来进行综合确定。

预警标准的建立是评价分析边坡安全性的前提和依据。该预警标准是否合理、准确,将直接关系边坡安全的评价效果。因此,边坡安全预警标准的建立就成为一项系统、复杂而精确的庞大工程,这就对预警标准的建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相关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地质知识,同时还应具备扎实的力学知识等理论功底。对此,一些部门或学者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相信这将对我国工程界产生较大的影响。

决定边坡安全评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是具体的现场监测工作,主要包括:

1.1监测范围及监测项目的确定

首先根据目标边坡的具体情况,依据地质条件分析、理论模拟分析及专家经验判断等方法来综合确定合理的监测范围,并且应对所确定的监测范围进行二次细化,确定出变形敏感区、应力集中区及可能破坏区等,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监测项目(如坡面位移、坡体深部位移、锚索预应力变化等等),设计监测系统。另外,为了进行对比分析,某些地质条件或工程上十分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地段虽然不属于变形敏感区、应力集中区和可能破坏区,但也应埋设必要的测点。在现场监测中应合理确定监测范围及监测点的布置,埋设必要的量测仪器,获得数据以了解地层和地下结构中的应力场、位移场的实际变化规律,作为采取工程措施的依据。

1.2监测资料的可靠性

对此,通常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① 仪器设备工作正常,精度符合要求;② 仪器设备安装埋设方法及位置合理;③ 监测记录符合要求,计(换)算准确。

1.3监测工作按规范、规定要求执行

如,仪器设施安装埋设情况,监测方法及要求和监测频率等。

2.边坡安全预测

在边坡工程监测的过程中,除应对目标边坡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评价之外,还应对目标边坡在未来一定时期的安全趋势进行预测预报。由于边坡失稳破坏的成因机理、形成条件、诱发因素等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变化的随机性、非线性,从而导致边坡失稳破坏灾害所表现的动态信息极难捕捉,因而完全从定量的角度或完全从定性的角度准确地预测预报边坡失稳破坏发生的时间都是非常困难的。边坡安全状况预测预报必须是建立在深入研究边坡类型、边坡特征、变形特点和形成机制的基础上,以监测资料为依据,遵循科学性、综合性、易操作的原则,运用综合信息预报方法对边坡失稳破坏进行预测预报。

边坡安全趋势的预测预报,是建立在对各监测物理量监测数据预测的基础之上的,即是通过一定的预测方法,对各物理量现场监测数据进行预测,再结合所建立的边坡预警标准,来对目标边坡的安全状况进行预测和预报。

对监测结果进行预测的最早方法是统计回归分析法,但统计回归分析方法与边坡的变形、应力变化等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机理相脱离,因而,并不能依此来对边坡的监测结果进行预测。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多种方法被综合应用。如将理论计算与实际监测数据结合分析、不同内容的反演分析和反馈分析、将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综合考虑等,并将监测结果加以成因解释。

3.结束语

通过对边坡的现场监测信息和宏观信息等各单项信息的研究,建立边坡的长期、中短期、临滑和宏观预报模型及相应的预报判据,将理论预报与现象预报、定量预报与定性预报、单项预报与综合预报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边坡的综合信息预报。运用综合信息预报方法不仅可以正确判定边坡所处的危险状态或变形阶段,避免只用数学模型或只用预报判据预报可能出现的失误,还可直接用于临滑预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