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企划方案十篇

时间:2023-04-02 04:59:13

贷款企划方案

贷款企划方案篇1

上市公司不良贷款难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政府干预 地方政府对有问题的上市公司有较强的行政干预偏好,导致银行处置工作处于被动地位。

由于地方政府肩负发展经济的职能,同时又是一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因此,当上市公司出现问题时,地方政府经常出现偏好行政干预的特征。为了保住上市公司的“壳”资源(更重要是为了保住地方政府的面子),同时也防止出现大量职工下岗,政府对企业实行行政保护。如直接采取行政手段,阻止债权人的追索;若不奏效,就通过法院实施“三暂缓”等措施增强保护力度。

政府用行政手段安排辖内企业做重组方,关起门来暗箱操作。同时,出面组织债委会,将政府的意愿以多种方式传递给债委会,甚至强加于债委会。政府这种行政干预做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除了达到了政府行政方面的目的之外,还使企业免遭“拆分”的厄运,银行债权大幅缩水。但是在企业重组中对于银行债权的保护却没有给予重视,而且往往是有意侵害银行债权,逼迫银行多减债务,保护地方的国有资产。

银行在行政权力面前处于弱势地位,处置工作只能被动进行。如建行客户天发石油股份有限公司1.94亿元不良贷款、辽源得亨股份有限公司2896万元不良贷款和第一投资招商股份有限公司7200万元不良贷款的催收过程,都充分反映了上述情况,不良贷款催收工作举步维艰。目前上述三户贷款除“第一投资”项目已经确定了处置方案外,其它两户不良贷款处置方案仍没找到最佳突破口,处置工作进展十分不顺。

破产侵害 在企业重整中地方政府和企业利用新《破产法》的有关条款直接侵害银行债权人的利益。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资本营运步伐的加快,企业并购重组浪潮蓬勃兴起。企业重组为银行不良资产的清收盘活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由于上市公司重组工作的不规范、不确定性等原因,使得企业重组成为了不良贷款盘活处置的一大阻碍。主要表现在:

企业重组时间长,重组方案变化不定,影响了不良贷款处置工作的开展;企业重组过程中,信息披露不全面、不充分,信息不对称,给债权人把握时机增加了难度;虚假重组时有发生,影响了处置工作的判断和行动计划;各利益主体出于各自考虑,对企业重组方案意见分歧较大,很难达成一致,重组工作也因此时常受阻甚至造成重组失败。上述这些情况在银行上市公司不良贷款企业重组中随处可见。

特别是新《破产法》实施后,采用破产重整方式处理债务(主要是对银行的债务)成为不少地方政府和企业逃避银行债务的“合法”方式,地方政府借助新《破产法》破产重整方式侵害银行债权的现象逐步显现,对银行处置不良贷款带来不利影响。如建行的不良贷款大户沧化股份、天发石油、宝硕股份等都先后采用了重整方式进行债务处理。从已实施的几户破产重整情况看,地方政府和企业利用新《破产法》的有关规定明显地侵害债权人,特别是银行的合法权益。在实施重组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占据主导地位,银行等债权人难以介入到重整计划草案的制定过程中,重整计划草案对债权人的利益缺乏有效保护;而破产重整的受理法院又都是企业所在地的地方法院,在债权人否决重整计划草案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往往暗中干预法院工作,促使法院作出强制裁定(依据《破产法》第87条)批准通过重整计划草案,使债权人(特别是银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如沧化股份重整就是在普通债权人表决不同意重整计划草案的情况下,由沧州中院强制裁定通过了重整计划草案。对此债权人则无相应的救济途径,对债权人特别是银行处置不良贷款带来不利影响。

重组侵害 上市公司重组方案大都以牺牲银行债权为前提,银行处置阻力重重。

我们将 ST、*ST以及现金流短缺甚至枯竭,持续经营能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等的上市公司称其为风险上市公司。这些风险上市公司为达到扭转困境、重获新生的目的,重组成为绝大部分企业的唯一选择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是如何解决债务问题几乎成为上市公司重组中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观察上市公司的重组方案,大部分都以牺牲银行债权为前提,而且让银行损失最大化,以此来保护企业和职工、政府利益,银行想处置贷款(包括处置抵、质押物)难上加难。

情况复杂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复杂,关联企业众多,债务庞杂隐蔽等特性,不利于债权人摸清企业资产,取得处置效果。

上市公司利用其与控股人、参股人、子公司等关联企业之间复杂的人事、财务和股权关系,通过关联交易,以不合理的价格在资产购买、资产租赁、资金借贷等方面进行利益输送,利润转移。在信息不对称的背景环境下,债权人很难及时发现和控制。结果,贷款企业资产被抽离,银行债务被悬空,债权风险在无形中被放大,债权人的利益受到威胁。

担保能力差上市公司不良贷款担保能力差,特别是真正需要处置抵(质)押资产减少损失时,或因操作难度较大,或可变现价值较低,致使贷款难以收回。

截至2007年末,建行上市公司不良贷款按照担保方式分,抵押贷款占比为22.71%,质押贷款占比为20.51%,保证贷款占比为50.46%。抵(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基本各占一半。由于保证贷款的保证人多为上市公司的关联企业,大部分丧失担保能力;而通过处置抵(质)押资产追偿贷款也面临很大的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抵(质)押资产因价值大、品种杂、专用性强等因素不易变现、或变现价值较低,变现程序复杂时间长,有的抵押资产还涉及多个债权人,被多个债权人查封等等,都造成了抵(质)押权利一时难以实现,贷款面临更大损失。如承德帝贤针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在建行的不良贷款。

银行处理能力不强 银行挖掘信息、把握时机的能力还不够强,部分项目处置方案仍需优化、完善,一部分项目处置方案仍处于不明朗、无出路阶段。

任何一个可行的盘活处置方案均是建立在债权人对企业深入细致摸底调查、千方百计挖掘企业资源,发现关键信息的基础上。目前,银行在催收贷款方面还缺乏有效掌握企业详尽信息的途径和手段,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在处置不良贷款时错失了处置时机,丧失了由被动转为主动的机会。根据对建行上市公司不良贷款处置情况调查发现,部分项目确定的处置方案还不完善,还需优化,一些项目仍没有处置方案,这些问题形成是多方面的,有主客观各方面的因素,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以尽快推动上市公司不良贷款的处置。

多途径改进上市公司不良贷款处置工作

积极利用专家诊断机制推动上市公司不良贷款整体处置工作专家诊断是在以不良项目经营小组作为经营主体的同时,通过专家诊断小组对项目盘活处置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的一种工作机制。这是建行在处置不良资产的一个创举,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一举措在处置上市公司不良贷款中同样有效,应该充分发挥专家诊断机制在不良贷款处置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组织系统内的专家,协助分行制定和优化项目处置方案,参与重要谈判,共同研究解决处置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提供咨询意见。通过专家诊断,使得全行每一户上市公司不良贷款均有处置方案,制定的处置方案更加科学化、可操作化,提高处置效率。同时,针对业务活动中频发的新风险、集中的新问题,适时组织专家专题研讨,研究应对策略,指导全行更好地开展工作。

针对企业困难情况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处置方式,特别是要积极研究和运用投资银行等市场化手段处理上市公司不良贷款对维持经营或有潜在偿债能力的企业,通过司法催收、减免利息等传统手段,综合化解信贷风险。处置中要增强信息挖掘的能力和水平,善于在企业重组、企业股权分置改革中发现处置契机,善于在复杂条件中发现关键信息,抓住和利用要害,适时采取最佳的行动方案,回收贷款。继续增强各种手段运用的能力和技巧,通过“以诉促谈”等技巧提高处置艺术。审时度势,灵活应变,适时根据债务人偿还贷款态度的变化,根据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有效切换不同处置手段,努力在变化的环境中始终把握项目处置的主动权,积极化解贷款风险。

对一些行业前景较好,产品有市场,技术设备比较先进,但由于资本结构不合理或经济周期不景气等原因造成经营困难而无法偿还债务的企业,可以尝试运用债权转让和商业性债转股为特征的重组手段。通过市场化运作,将银行债权以合理的价格让与符合条件的投资者,或将债权转化为股权,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企业回购、引进战略投资者购买、协议转让或向政府出售等多种途径择机退出,达到回收不良贷款的目标。

对资不抵债、生产经营停滞进入破产重整的企业,通过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沟通、谈判,利用银行的客户资源向企业推荐或引入战略投资者,利用投资银行等手段帮助和挽救企业,恢复其偿债能力,在企业破产重整中充分发挥银行在债权银行中的作用,努力维护银行债权的利益,最大限度地保全银行资产,减少损失。

对已列入资产证券化的项目,充分利用好产品优势,富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大胆尝试各种手段和方式,加大市场化处置的力度,力争在处置手段创新方面取得新成绩。目前,银行上市公司不良贷款已转为证券化项目7个,项目余额9.89亿元,项目金额均较大。2008年,通过政策探讨和实践操作,力争在上市公司不良贷款处置政策方面取得新思路,总结新经验。

加强与政府部门、与同业机构的联系与沟通,争取外部有力支持 政府对上市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在上市企业重组过程中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化解上市公司不良贷款风险,必须充分认识到政府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银行要密切加强与政府高层、政府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注意协调和处理好各方的利益与关系,及时掌握企业重组动向,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化解措施。对处置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单靠市场和企业无法有效解决的难题,要积极借助和发挥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加强与政府的沟通与交流,提前做好沟通计划,争得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对一些复杂的上市公司不良贷款处置方案应以“多赢”为目标,减少银行与政府、与其它相关主体之间意见的矛盾和冲突。对涉及多个金融机构的项目,积极联合同业,充分运用债委会协调机制,共同维权,发挥多家金融机构的合力清收不良贷款。

充分挖掘和利用行内资源优势,发挥协同效应,增强处置效果 加强与本行内公司条线、投资银行条线的联动与合作,有效利用银行在地方的资源优势,发挥协同效应。积极借助投资银行条线财务顾问、直接投资、重组并购等职能优势,为重组企业引入财务顾问,帮助企业制定资产债务重组方案,解决企业重组中的关键问题。帮助企业推荐和引入战略投资者,促进企业重组成功,进而达到盘活处置不良贷款的根本目标,并力求取得中间业务收入等更大的增值收益。

充分利用行内公司条线在当地的资源优势,利用公司产品中有利于盘活不良贷款的政策手段,利用公司条线对行业经济信息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与研究成果,发挥联动与合作,及时化解信贷风险。同时,长江三角洲及东部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及东南沿海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等经济发达地区分行,可充分利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快、资金集聚量大、金融服务需求多、创新推动力强等突出优势,将外部环境资源与行内政策手段有机结合,采取有效措施,高效率、高水平地处置不良贷款。

贷款企划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金融服务计划”是全县信用社“*”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方案和工作要求。实施“金融服务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实现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面向“三农”、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拓展中间业务服务。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努力增加信贷投入,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满足农民有效贷款需要,缓解农民和城乡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期间实施“金融服务计划”的总体目标是:(一)壮大资金实力。到2010年末,全县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4亿元以上,力争超过25亿元;(二)增强信贷支持力度。到2010年末,全县信用社贷款余额达到17亿元以上,力争超过18亿元;(三)体现服务“三农”宗旨,确保新增贷款的70%以上用于支持“三农”,加大对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二、服务宗旨和主要内容

“金融服务计划”的宗旨:农村信用社要植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村;要确保资金来源于农村,用之于农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要在支持纯农户的同时,大力支持各种专业户和兼业户;要在支持农业和农户的前提下,广泛支持农村各种行业和各类经济主体;要以千方百计增加对农村的有效信贷投入为重点,充分满足农村的各类金融需求,通过有效信贷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要以安全、快捷、方便为标准,努力改进金融服务。信用社要全面落实“不离乡、不贷大、不入市、不冒名、不违章”的要求,既做到审慎、合规经营,有效控制风险,又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主力军作用,全面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金融服务计划”的主要内容:围绕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和县域中小企业发展,合理配置信用社金融资源,创新服务方式和品种,拓宽业务领域,加大信贷投入,改进金融服务,全面体现信用社正确市场定位。“金融服务计划”重点通过“五大工程”来实施。

(一)农民致富信贷支持工程。围绕农民增收目标,结合本县产业调整规划,以小额农贷为主打品种,面向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支农信贷支持工程。今后5年,全县信用社新增农户贷款4亿元以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增加3亿元以上,5年累放农户贷款不少于30亿元。

进一步规范和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进一步改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加强调查研究,摸清辖内农户资金需求,合理安排信贷资金。信用社要成立农户资信评定小组,对农户建立经济档案,评定信用等级,并按信用等级对农户授信。对信用观念强、资信良好、有可靠收入来源的农户、个体经营户和农业产业化企业,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确定贷款额度,核发贷款证,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户贷款。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对守信用、还款能力强、扩大种养规模的纯农户、兼业农户和专业农户适当提高农户小额贷款的授信额度。要逐步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范围,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对象由种植、养殖户向加工户、个体工商户、科技示范户等扩展,扩大支持和服务范围,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和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投资收益周转期,科学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对期限长、投资大、回报慢的,可适当开办中长期贷款;对入股社员和不同经营项目实行优惠利率和差别利率政策。信用社要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制度,加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信贷人员要深入农户,了解掌握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贷款使用情况,确保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要定期或不定期换人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进行上门抽查核对,防止冒名贷款。

进一步探索推广农户联保贷款方式。农户联保贷款的投向重点是从传统农户中产生的,生产规模较大、经营范围较广、缺少可供抵押担保资产的农村专业大户,并可扩大到农产品加工、贸易等个体经营贷款、农民消费性贷款和助学贷款、农民打工贷款、农民创业贷款等。农户联保贷款实行个人申请、多户联保、周转使用、责任连带的管理办法,按照“自愿组合、诚实守信、风险共担”的原则,自愿组成联保小组,信用社根据联保小组成员经营收入总额核定贷款额度,联保小组在贷款额度内为成员贷款提供担保。

(二)全民创业信贷支持工程。开展全民创业,农民是最大的群体。全县信用社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及县委、县政府的号召,把支持县域全民创业作为自身业务发展的着力点之一,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好全民创业信贷支持工程,各信用社要尽可能全面了解农民创业的意愿,制定支持农民创业的信贷计划,创新贷款品种,安排一定数量的信贷资金,对农民自我创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给予贷款支持。同时积极探索实施县域城镇居民创业贷款和再就业贷款,逐步解决自主创业中的融资难问题。

(三)中小企业信贷促进工程。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是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的重要途径。全县信用社要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业务拓展的重点之一,加大对各类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中小企业贷款应重点投向服务区域内、从事合法经营活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农村社会发展规划要求的“绿色食品”加工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公司+农户”型产供销“一条龙”企业和农业综合开发企业,以及其他经营状况良好、有偿还能力的小企业。禁止向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从事有价证券和期货投机以及“五小”企业(小水泥、小煤窑、小玻璃、小化工、小造纸)和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发展的行业发放小企业贷款。“*”期间,全县信用社新增贷款30%以上要用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县联社每年与20户以上中小企业新建业务关系;5年支持中小企业信贷投入增加1亿元以上,支持中小企业不少于100户。

各信用社要切实转变经营理念,认真研究支持中小企业的措施办法,创新中小企业贷款管理机制,建立辖内中小企业信息档案,及时掌握中小企业生产、销售、资金和信用情况,建立与中小企业联系制度,积极参与中小企业与信用社合作促进活动,定期举办社企合作座谈会,了解中小企业贷款需求,主动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营销,改进服务手段和方式,发掘和培育新的优质客户群体。

(四)农业产业化信贷促进工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工业化的重要途径,是农村聚集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培育先进生产力的主要载体。信用社要从服务“三农”的高度,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升。“*”期间,全县信用社用于农业产业化企业信贷投入要达到1000万元以上,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不少于10家。

各信用社要从过去单一支持种养业的“小农模式”中解脱出来,树立“大农业”观念,适当集中信贷资金,创新信贷担保方式,实行风险可控的授信制度,重点支持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字号龙头企业项目,提高信贷支农的层次,带动农产品增值增效。通过提供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等手段,参与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的有机结合,支持与龙头企业配套、有稳定产销关系的农产品基地、出口基地建设,推动区域农业形成“基地+农户”集约化经营和规模经营。

(五)农村市场建设信贷支持工程。我县是农业大县,全县信用社要充分认识农村市场建设的重要意义,全力支持农村市场建设,增加对农村市场建设的信贷投入,重点支持农村商品流通改革试点企业特别是农产品经营和流通企业,积极推广“商农乐”等多种商家贷款方式,培育各类市场特别是农产品流通市场,促进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六)探索推广农村其他贷款。一是要在确保信贷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和谐发展;二是发放助学贷款,支持农村贫困学生就学。

三、保障措施

为保证“金融服务计划”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重点要落实以下保障措施:

(一)继续深化信用社改革。进一步加大信用社改革力度,建立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模式的新型产权制度,继续完善统一法人社,积极组建农村合作银行,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实践服务“三农”的宗旨提供制度保障。

进一步转换信用社经营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劳动用工制度、薪酬制度等改革,建立新的、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转变经营理念,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意识,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发展的活动,为实施“金融服务计划”提供机制保障。

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市场规则,坚持按金融规律办事,强化信贷管理等基础管理,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严密防范金融风险,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保证可持续实施“金融服务计划”。

(二)建立实施“金融服务计划”的工作机制。信用社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将“金融服务计划”纳入每年的工作计划,突出重点,细化措施,积极实施,组织落实。

建立实施“金融服务计划”的责任制,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并制定考核办法,严格奖惩兑现。县联社对信用社实施“金融服务计划”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总结经验,交流推广;每年对“金融服务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对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大的信用社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力的信用社予以通报批评。

贷款企划方案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 税收筹划 筹划技术 营业税 筹划方案

一、税务筹划的定义

税务筹划,是以税收政策为依据,在对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情况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投资、财务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安排,达到合法降低税收成本的经济行为。具体理解有一些几个方面:

(1)税务筹划是一项合法行为,其必须遵守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税务筹划只能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必须依法对各种纳税方案进行选择,不能违反税收法律规定以逃避纳税。

(2)税务筹划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其实质是一种理财活动。税务筹划内涵于企业的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企业应运用科学的税务筹划方法组织生产经营和管理,努力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从综合角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税务筹划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只有当税务筹划成本小于预期收益时,该项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可接受的,企业才能取得税务筹划的实施效果,该项税务筹划才是科学的、成功的理性筹划。

(4)税务筹划风险与收益并存。同其他财务管理决策一样,税务筹划在给企业带来节税利益的同时也蕴含着高风险,风险与收益并存。为保证税务筹划的实施绩效,企业开展税务筹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税务筹划风险,并进行有效的预警与控制。

二、税务筹划的主要技术方法

(1)免税技术: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纳税人成为免税人,或使纳税人从事免税活动,或使征税对象成为免税对象而免纳税收的税务筹划技术。免税技术是一种相对简单的绝对节税技术,银行企业应认真分析相关税收法律规定,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上尽量争取更多的免税待遇和更长的免税期,以获取更大的节减税收收益。

(2)减税技术:是指在税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纳税人减少应纳税收而直接节税的税务筹划技术。与免税技术一样,减税技术属于绝对节税技术,银行企业在实际运用中应尽量争取获得减税待遇,享受更大的减税优惠和更长的减税期。

(3)扣除技术:是指在税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扣除额、宽免额、冲抵额等尽量增加而直接节减税收,或调整各个计税期的扣除额而相对节税的税务筹划技术。

(4)税收抵免技术:是指在税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税收抵免额增加而绝对节税的税务筹划技术。税收抵免额越大,冲抵应纳税额的数额就越大,应纳税额则越小,从而节税收益就越大。

(5)延期纳税技术:是指在税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收而取得相对收益的税务筹划技术。尽管纳税人延期纳税并不能减少绝对纳税总额,但由于货币的时间价值相当于企业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可以增加纳税人本期的现金净流量,使纳税人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和再投资,以获取更大的、额外的财务收益。

三、银行营业税的介绍

(1)基本规定

营业税是以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行为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金融服务属于营业税的应税范围,内、外资银行均属于营业税的纳税人。

营业额的具体规定为:一般贷款业务、手续费收入以收入全额为营业额;外汇转贷业务以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的差额为营业额;融资租赁业务以向承租者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出租方承担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为营业额;受托收款业务以全部收入扣除支付给委托方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金融商品转让以卖出价与买入价的差额为营业额。

营业税的税率为5%。

(2) 银行业营业税优惠政策

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不征收营业税;金融机构往来业务暂不征收营业税;对金融机构的出纳长款收入不征收营业税;对地方商业银行转贷用于清偿农村合作基金会债务的专项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对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接收相关国有银行的不良债权,免征销售转让不动产、无形资产以及利用不动产从事融资业务应缴纳的营业税;对资产公司接受相关国有银行的不良债权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

四、具体税务筹划方案分析

(1)正确理解应收未收利息的相关规定

税法规定,金融企业发放贷款(包括自营贷款和委托贷款)后,凡在规定的应收未收利息核算期内发生的应收利息,均应按规定申报缴纳营业税;贷款应收利息自结息之日起,超过应收未收利息核算期限或贷款本金到期(含展期)超过90天后尚未收回的,按照实际收到利息申报缴纳营业税。

例1:某商业银行于2011年1月1日发放半年期贷款给资金使用人,2011年3月31日结息日如期收到第一期贷款利息,银行按照相应的利息收入申报营业税;2011年6月30日未收到归还的贷款本金和二季度利息,银行仍然应该按照应收利息金额申报营业税;2011年9月30日,银行仍没有收到二季度利息。

此时,银行在申报营业税时,应冲减二季度利息收入,该笔贷款业务应纳营业税的营业额合计仅为第一季度利息。

(2)充分评估客户信用等级,对高信用客户采用宽松的贷款限制条款

对贷款业务进行税务筹划,一般通过降低贷款利率的方式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但是,税务筹划服从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原则要求银行不能单纯的为减少营业税而对所有客户采用低利率政策,银行可以充分搜集客户信息,对经营状况和信誉良好的客户采用低利率政策,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营业税支出,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高信誉客户,提高银行业务收入的同时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

另外,银行在与企业签订借款合同时,通常会通过“补偿性余额”等条款来降低银行自身的金融风险。所谓补偿性余额,是指银行要求借款企业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用额一定百分比(一般为10%-20%)的最低存款余额。补偿性余额的限制通常提高了企业的实际贷款利率,如果银行可以考虑对部分低风险客户取消补偿性余额的限制,银行在减少营业税金额的同时,实际贷款利息也相应的减少,这时贷款企业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介绍关联企业给该银行进行利益补偿等,实现银行与贷款企业间的利益平衡。

例2:华宇公司向某商业银行以7%的利率贷款1000万元,一年期。应缴纳营业税1000×7%×5%=3.5万元,银行税后收益1000×7%-3.5=66.5万元。如果该商业银行在对华宇公司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查后,发现华宇公司实力雄厚,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高的信誉,遂决定对该公司采用优惠利率6%,而华宇公司也因为可以享受优惠利率,介绍其关联企业与该商业银行签订1000万元贷款合同,则该银行就每笔贷款应缴纳营业税为:1000×6%×5%=3万元,两笔贷款业务合计税后收益为(1000×6%-3)×2=114万元。

(3)缩小转贷业务的利率差

转贷业务的营业额为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的差额,因此提高借款利率与降低贷款利率,可以有效的降低营业额,进而达到少缴营业税的目的。

例3:2011年7月1日,商业银行A向国外关联商业银行B以3%的利率拆借半年期资金6000万美元(美元对人民币的换算比率为1:6.5),转贷给华宇公司,利率为5%。商业银行因此而缴纳营业税为:6000×6.5×(5%-3%)×50%×5%=19.5万元。如果将商业银行A向商业银行B的借款利率提高到3.5%,而向华宇公司贷款利率降低到4.5%,则商业银行因此而缴纳营业税为:6000×6.5×(4.5%-3.5%)×50%×5%=9.75万元,节省应纳税额19.5-9.75=9.75万元。而银行A和华宇公司可以通过签订更多的金融服务条款来增加银行的营业收入,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利益返还。

(4)分别核算一般贷款业务和外汇转贷业务的营业额,避免“税收陷阱”一般贷款业务的营业额为贷款利息收入;转贷业务是将借入的资金贷予他人使用,营业额为贷款利息收入减去借款利息支出后的余额。税法规定,金融机构应划分清楚自有资金贷款业务与转贷业务的营业额,分别计算其应纳营业税额,未分别计算营业额的,一律按一般贷款业务计算营业税。

例4:2011年1月份某商业银行一般贷款业务的利息收入为1000万元,外汇转贷业务折算为人民币的利息收入为800万元,利息支出为600万元,则该商业银行应缴纳营业税为(1000+800-600)×5%=60万元。如果该商业银行没

有将一般贷款业务和外汇转贷业务分别核算,则该商业银行1月份应纳营业税额为(1000+800)×5%=90万元,多缴纳税款30万元。

(5)融资租赁方式的选择

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经中国人民银行或商务部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按照金融保险行业缴纳营业税。纳税人经营融资租赁,以其向承租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包括残值)减去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并以此为基础计算缴纳营业税。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包29括由出租方承担的货物购入价、各项税费以及借款利息等。经营租赁则是指与资产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没有发生实质上转移的业务,其营业税的计税依据为向对方收取的全部租金收入,不得抵扣任何成本费用支出,按照服务业税目缴纳营业税。因此,从营业税角度考虑,融资租赁优于经营租赁。

例5:2011年1月1日,华宇公司为开发新产品,需引进电子设备一台,租赁期为4年,设备可使用年限为5年,设备价款为500万元,某商业银行有两种方案选择:一种是采用经营租赁的方式,租赁价款为550万元,租赁期满预计设备残值为110万元,则该商业银行应缴纳营业税为(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550×5%=27.5万元,税后收益为550-500+110-27.5=132.5万元;如果银行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租赁价款为650万元,租赁期满设备转让价款10万元,则商业银行A应缴纳营业税为(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650+10-500)×5%=8万元,税后收益为650+10-500-8=152万元。

五、总结

贷款企划方案篇4

作为一名刚刚加入我行的一名新行员,我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最本职工作,包括计划统计、信贷和信贷档案管理的岗位职责。

信贷统计计划员,必须认真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规范自己的业务技能:及时、准确的做好信贷资金需求预测,编制信贷计划;合理调度资金头寸,头寸限额,控制在上级行下达的限额之内;正确编制资金、现金项目电报,并及时上报。

信贷档案管理员,认真学习《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档案管理制度办法》,收集和整理信贷资料,按规定向上级综合部门移交有关档案。加强支行领导,建立信贷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保证信贷档案内容齐全、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信贷员,做好贷款手续合规合法、内容齐全、合同文本资料按规定保管;对分管企业的资料保全工作;仓单签发规范,内容、签章齐全;要求企业实行出库报告制度;指导企业正确设置和使用“一基三专”帐户;做好收购环节从贷款发放到粮食收购结束的全过程监控;坚持定期查库,填写工作日志和查库记录;处理信贷业务需规范填制采集单并及时登记电脑台帐;贷款到期前7天,需向企业签发贷款到期摧收通知单,对调销贷款,非保护价粮食贷款的发放要认真调查,合理确定贷款期限。

二、定措施

2012年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年,党的17大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和

指导方向。在此基础上,我行制定了针对决策制定、各项工作、业务操作、风险控制、资源配置、客户维护、组织管理和同事交往的“八零”标准。每名员工务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指导精神,奋发进取,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和从一

点一滴做起,以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三、定计划

工作计划上,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尽职尽责、尊规守纪,尊重领导、团结同志。

学习计划上,认真学习相关的金融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潜心钻研、夯实基础,开拓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道路,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意识和道德品行。不断吸收最新的知识,接受最新业务,防范和控制风险,坚持可持续发展,做终身学习型行员,伴随终身职业生涯。

发展方向上,明确自己的人生发展和努力的方向,做到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的统一,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在党委的领导下,塌实努力的工作。

四、总结

贷款企划方案篇5

由于目前国内相关法律不配套,使国有企业职工持股的实践障碍重重。《信托法》的颁布实施,使得信托方式成为职工持股的解决方案之一。本文就职工持股信托方案的设计原理、功能解析、方案设计、操作流程、盈利模式、风险及其控制、市场空间、实践意义及尚存的问题等逐一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期对信托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有一更深入的了解。

第一部分职工持股实践的需求分析

广义的职工持股包括经营者持股(或叫管理层收购,即MBO)、员工持股(或叫雇员持股,即ESOP)和混合持股等多种型态。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没有专门的法律对职工持股予以明确规范。在职工持股的具体操作中,都会遇到一些无法回避的法律障碍,突出表现在职工持股的主体资格、融资贷款等方面。

一、职工持股主体资格问题

1.持股主体由谁充当。在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超过50人时,由谁来持股。职工持股会没有法律地位,就无法作为一个企业发起人,参与企业的发起设立。1999年民政部停止对职工持股会的审批,股东超过50人时,无法回避公司法的限制。

2.职工持股会或工会的社团法人身份与职工持股的赢利动机相矛盾。社团法人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机构,而职工持股是以赢利为目的的,这就与《工会法》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冲突,这是民政部停止审批职工持股会的原因。

3.以新成立公司的方式完成出资,不仅同样有人数的制约,还会受公司对外投资不超过净资产50%的制约。

二、职工持股融资的法律障碍

1.银行股权质押贷款难

就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职工持股不能直接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允许从事股票业务和信托投资;《贷款通则》规定借款人不得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因此,目前操作的银行融资大都是通过股权质押贷款的形式完成,如粤美的通过信用合作社质押贷款。但在这种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个时间差,即当收购人在股权没有转到其名下的时候,他无法用股权质押,而股权转让一般要求支付完股权转让款,因此这种时间差有时会引起一些非法的资金流动。另外,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对股权质押贷款非常谨慎,持不鼓励原则,折现率很低,因此一般不能完全满足收购人的资金需求。

2.民间贷款和委托贷款代价高

很多MBO和ESOP的融资求助于民间投资,有的可以称作是职工持股的“私募基金”,但这些民间资本往往另有所图。他们要的不是低于8%的贷款利率,因为他们的资金往往有较高的资金成本,他们真正想要的是股权,用和管理层同样的价格购买的“战略持股”的股权,以及管理层和员工无法按时还款而质押的股权。计算下来融资的成本非常高,而且经常会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的腐败问题。另外,由于我国法律不允许企业之间相互借款,因此民间投资往往采用变通的委托贷款形式,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商业银行开办委托贷款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商业银行可根据委托人(可以是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利率等代为发放贷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商业银行只收取手续费。通过委托贷款的形式确实可以解决部分收购资金问题,只是进一步增加了融资成本。

3.个人消费贷款不合法

有的商业银行想以个人消费贷款的形式将资金贷给个人,由个人再买股权。但是消费贷款必须指明用途,这种变通方式实际上违反了不能用消费贷款进行股本权益性投资的规定。另外,银行有时会利用变通方式给MBO贷款,如将贷款先贷给企业做为流动资金,再由企业借贷给个人,或者通过委托贷款贷给“壳”公司,这种方式实际上是规避法律的行为。

除此之外,在实行职工持股过程中出现的股权的集中管理、股份的托管、转让和继承、双重征税等诸多问题都不好解决。

《信托法》颁布实施之后,以信托方式对职工持股进行设计可以有效地规避或解决这些矛盾。

一、设计原理

根据我国《信托法》的定义,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信托与委托最大的不同便是信托是以受托人自己的名义办理受托事务,并且受托人必须是经有关部门批准专门从事信托业务的机构法人。根据这两点,受托人要以自己的名义进行集中投资,可突破成立有限责任公司不得超过50人的限制,从而解决了职工持股主体资格问题;而且对外投资的是信托公司,不受原公司净资产规模的制约,使得这种投资方式具有法律上的可行性。

另外,《信托法》对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有着专门的规定,主要表现在:(1)信托财产与委托人的自有财产和受托人的固有财产相区别,不受委托人和受托人财务状况的恶化、甚至破产的影响,委托人、受托人或受益人的债权人一般无权对信托财产主张权利。因此,信托财产的安全较有保障;(2)信托设立后,信托财产脱离委托人的控制,让具有理财经验的受托人对信托财产进行有效管理,能够较好地保证信托财产的保值增值;(3)受托人因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或其他情形而取得的财产,包括收益和损失,都归入信托财产,受托人不得以任何名义享有信托利益;(4)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对信托财产不得强制执行。

因此,信托方案是一种转移财产并加以管理的制度设计。它由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三方面的权利义务构成,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围绕信托财产的管理和分配而展开。信托有效设立后,对委托人来说,他丧失了对该信托财产的实际控制权;对受托人来说,他取得了管理运用和处分信托财产的权利;对受益人来说,他取得了信托收益的请求权,即信托受益权。维持这种关系的条件就是信托的存续性。

信托所具有的所有权与受益权相分离、信托财产独立性(即财产隔离)、有限责任及信托管理连续性等法律赋予的本质特征,逐一满足了职工持股制度所要求的融资贷款(信托可根据财产隔离属性为其设立资金信托计划进行融资)、股份集中托管(与信托公司固有资产相隔离)、专业理财、代行股东权等多方面需求。信托虽然是一种民事关系,但通过信托设计可以有效地规范职工持股市场行为,并保障受益人的利益。

《信托法》中还规定:受益人的信托受益权可以依法转让和继承,但信托文件有限制性规定的除外。该法认为受益人享有的信托受益权是受益人的一种财产权利,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以依法转让。在职工持股信托方案中,因为原有的职工股东身份已变更为受益人身份,因此受益人的转让可以依据信托合同或其他协议的规定,内部完成受益人的变更,从而减少了股东必须进行工商登记变更的繁杂手续,以及与《公司法》和现行有关法规的冲突,为职工持股制订合法的股权流动机制提供了法理依据。

二、功能解析

中国人民银行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中第二十三条规定:信托公司可以根据市场需要,按照信托目的、信托财产的种类或者对信托财产管理方式的不同设置信托业务品种。

目前在我国的法律框架下通过信托方式来解决职工持股,其信托方案主要包括两类功能的信托:一是资金信托,二是管理信托。

1.职工持股资金信托计划,是指委托人将其合法拥有的资金委托给受托人进行管理,形成具有一定投资规模和实力的资金组合,由受托人以贷款、股权投资等方式,运用于职工持股项目,通过回收贷款本息、转让股权等方式退出投资,为委托人获取较高投资回报的一种信托计划。

职工持股资金信托计划根据资金的用途还可分为两种功能,委托融资(即贷款信托)与委托投资(即股权投资信托),它们经常是综合在一个资金信托计划中。它可以是工会或公司委托的单个资金信托,也可以是多个员工委托的集合资金信托。

(1)投资人将其合法拥有的资金委托给受托人进行管理,形成具有一定投资规模和实力的信托资金组合。

(2)信托投资公司向职工或管理层提供贷款,职工或管理层用股权质押担保。①②共同组成贷款资金信托。

(3)职工或管理层将资金委托给信托投资公司设立股权投资信托。

(4)信托投资公司向企业收购或增资持有企业股权。

(5)信托投资公司每年向企业收取股息及分红。

(6)信托投资公司将信托收益首先归还贷款(即投资人)。

(7)贷款还清后,将信托收益分配给受益人(当受益人指定为职工或管理层时,信托收益分配给职工或管理层)。

信托是一种非常灵活的金融产品,它可以根据项目的需要做各种变形和创新。比如在职工持股资金信托计划中,往往采用管理层和员工自筹一部分资金(如整个委托资金的20%)与整个信托资产共同抵押,以保证信托资产大于借款金额的做法就被市场普遍认可和采纳,它是针对信托资产风险控制的需要而设计的。

2.职工持股管理信托计划是约定信托投资公司如何代表员工管理股权,行使股东权力,即股东权信托。它体现了职工持股制度分散持有、集中托管的功能。

股东权是指基于股东地位而可对公司主张的权利。股东权可以分为自益权与共益权。股东自益权是指股东为自身利益可单独主张的权利,如接受股利分配的资产受益权、剩余资产分配权;股东共益权是指股东为公司利益兼为自身利益而行使的权利,如股东会议出席权、表决权、委托投票权、公司账册股东会会议记录查阅权、召集股东临时会请求权、董事提名权等。

在职工持股信托方案中,信托公司是目标公司法律意义上的股东,但信托中的委托人即持股员工才是真正的股东和受益人,因此,存在一个受托人信托公司如何代表真正持股人来实现股东权的问题。对于上面所提到的股东自益权,在信托计划中不会存在分歧,完全应由真正持股人也是受益人持有;而对于股东共益权则存在一个权力在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间如何划分的问题。这也是在信托计划和信托合同中需要具体明确的条款。

信托计划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根据委托人的不同要求来设定股东权信托,由谁来执行这个权力以及权利如何划分应主要依据委托人的意见来设计方案。而公司在进行职工信托持股时,也应注意向信托公司强调细分这些权利以及明确执行程序,以免以后发生分歧甚至发生股权控制权之争。一般来说,对于员工持股,股东权(这里指股东共益权)最好由受托人即信托公司来代表执行;而对于管理层持股,一般由持股人即受益人或受益人组织(如持股管理委员会)来决策,而由信托公司以其自己的名义来执行。

在员工持股信托方案中,一方面由于职工人数众多难于集中管理并且集中的成本较高,一方面由于职工和股东的双重角色,使职工在作为股东决策时经常会偏向某一方的利益,不能够客观的判断决策,因此将股东共益权委托给信托公司来决策并实现。信托公司一般具有较好的管理能力,并且其作为企业外部股东(有时候还作为融资担保者)可以更加客观的维护公司的利益,有利于使职工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增强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提高管理效益。

三、方案设计

不同的企业“职工持股计划”各有不同,因此所设计的信托方案也不尽相同。但方案中所要包含的核心要件却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要件的路径选择和影响要件的因素。

职工持股信托方案的组成要件一般包括:

1.职工持股计划包括:股份来源、资金来源、持股对象、持股条件、持股比例、分配时机、载体选择(个人、持股会、持股公司、信托公司)、工具选择(实股、虚股、期权等)、股权管理(转让、回购、收益分配等)、付款方式、定价方式、职工参与机制、持股计划终止安排(终止条件及终止后的管理)等。

2.职工持股信托方案还要包括:信托机构的选择、资金信托计划(包括股权投资信托计划)、股权委托管理计划等。

以上这些方案要件如何设计,不是简单和随意的,它与企业战略及企业的运作有紧密和必然的联系。必须以企业战略为前提,并充分考察企业内、外部的多方面因素作出决定,这样设计的方案才能具有可行性,并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在MBO和ESOP信托方案中,法律主体一般包括目标公司、信托公司(受托人)、战略投资人、持股委员会或持股个人(委托人和受益人)等。相关的法律文件一般包括:

(1)关于职工持股信托计划的董事会决议和股东会决议、信托意向书

(2)信托财产管理运用风险申明书

(3)借款合同、质押担保合同(职工或企业管理层与信托投资公司签订)

(4)信托合同(企业,职工或企业管理层与信托投资公司签订)

(5)信托计划(一般作为信托合同的附件)

(6)股权转让协议(信托投资公司与股权转让方签订)

(7)股权委托管理协议(信托投资公司与企业或企业管理层签订)

(8)银行协议以及其他的一些战略安排协议等。

在这些文件中,信托计划是对整个职工持股信托方案的介绍,由于信托计划中很多内容如管理层或员工持股的背景、融资计划、战略持股的安排、公司大股东的承诺、股权管理和运用、股份的预留、转让及继承等诸多问题无法也不适宜在信托合同中体现,因此制作信托计划文件是为了整个信托文件的完整性,它有点类似商业计划书或招股说明书,为信托方案的整体框架。它作为信托合同的附件,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使信托当事人不仅遵守信托合同的约定,也应遵守信托计划中的陈述。信托计划是非常灵活的,应依照信托持股的具体情况而订立。

四、操作流程

职工持股信托方案的运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筹资准备阶段、信托方式收购股权阶段、股权管理阶段。

1.筹资准备阶段

企业有进行职工持股的意向,并具备相应规模的股权来源,如原有股东转让、企业增资扩股等,进入筹资准备阶段。存在资金不足的,可以采取企业出一部分、职工(或管理层)出一部分、融资一部分的方式。融资可以由企业提供收购资金,委托信托投资公司支付给职工(或管理层),也可以利用信托投资公司吸收社会上外来资金的功能,由信托投资公司将吸收的信托资金或委托资金向职工(或管理层)提供资金,职工(或管理层)用股权进行质押担保。

2.信托方式收购股权阶段

(1)企业、职工或管理层与信托投资公司设立信托。如果是企业出资,即由企业作为委托人,与信托投资公司签订《信托合同》,企业职工(或管理层)为受益人享有信托收益;如果是职工(或管理层)个人作为委托人,分别与信托投资公司签订《信托合同》,自身作为受益人享有信托收益。在《信托合同》中约定信托投资公司对信托资金的管理方式为收购或增资持有企业的股权。

(2)信托投资公司作为受托人按照《信托合同》的约定,以自己的名义收购或增资持有企业的股权。

3.股权管理阶段

(1)信托投资公司按信托合同的约定对股权持有、管理。如果企业(或管理层)仍要保留对股权的管理权,可以通过在《信托合同》中约定信托投资公司对股权具体的管理权限;或由信托投资公司在完成股权收购后再将股权委托给企业(或管理层)进行管理。

(2)每年信托投资公司向企业收取股息及分红,首先用来偿还融资,随着融资的逐步归还,信托投资公司将所拥有的股权按事先确定的比例逐渐量化到职工(或管理层)个人设置的账户上,融资全部还清后,该部分股权即全部归职工(或管理层)所有,但仍然由信托投资公司管理。

(3)出现信托终止的情形,信托公司将现金或股权归还给受益人。

五、盈利模式

信托机制的根本原理在于财产隔离,收益和风险完全来源于信托财产自身。作为信托公司,对职工持股信托项目的收益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贷款利息收入:即通过为目标企业管理层收购或职工持股提供贷款融资,按协议利率收取相应的贷款利息,这项收益是稳定且封顶的。

2.计提管理费:信托公司在资金信托计划中根据信托财产的收益计提管理费用。它往往是从投资人的收益中进行抵扣,不同的管理费用计提方式意味着收益抵扣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但都直接影响着投资人的利益。

为了维护投资者的利益,信托公司一般要采取具有风险激励的管理费用计提方式,即根据信托的不同收益率计提不同比例的管理费用。如果低于信托计划的预期收益率,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将不计提管理费用,节省下来的管理费用将用于弥补投资者可能面临的低于预期收益率的损失。这种具有风险激励性质的管理费用计提方式,形成了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与资金信托委托人一致的利益取向,有利于信托品种的品牌和信托公司的信誉。

3.政府优惠政策收益:如有些项目可得到政府的支持,同时进行职工持股计划是比较理想的情况。有财政支持的信托计划可使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收入直接来源于财政资金;或者如果出现不能按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行为,财政承诺按照这一差额补偿;或者财政资金作为项目投资的一部分直接参与贷款,降低其他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4.股权投资收益:即在为管理层和职工持股提供贷款融资的同时,按相同的价格收购的目标公司部分股权所带来的超过正常投资回报的投资分红或股权转让溢价收益。

六、风险分析

1.采取资金信托方式贷款面临着基准利率上调可能带来的风险。

现阶段我国整体利率走势处于历史低位,随着通货紧缩局面的改善,升息的可能性较大,投资者面临实际收益减少的危险。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在利率调整当期,贷款的利率是没法调整的,也意味着投资者实际收益的降低。即使重新制定贷款合同以规避利率风险,但这种规避依赖于相关的存贷利率差不变的前提。然而,随着市场利率化的进程,很有存贷差缩小的可能。现在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差大致为3%左右,较之于国外1.5%~2%的差额普遍较高。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这个存贷差很可能下降。这意味着投资者在未来2~3年的投资期间,不仅承担着基准利率上升导致的实际收益的下降风险,还可能面临着贷款利率不能同比例上调补偿这一损失的可能。

2.以股权为标的的投资资金信托面临投资收益不确定的风险。

股权作为所有权,代表着所有权人对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这种权利意味着所有者的收益是不确定的。通常而言,股权收益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这一特征与在现阶段以低风险的信托产品作为切入市场的产品设计策略是不相匹配的。所以,以股权作为信托标的,需要特别的机制来规避这种可能的高风险。要想设计比较稳健成功的产品,这方面一定要有特殊的安排。

由于股权投资本身具有时间上的永续性,这与信托计划本身的期限性有一定的矛盾,因此在方案的设计中具有两种选择:一种方式是,信托投资者如果认为该股权投资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可以以优先参与的方式加入该信托的后续期计划,从而规避了到期信托计划清偿时可能涉及到的股权变现的问题;第二种方式是,通过设置股权回购的方式,保障到期时投资者的本金收回,即由公司其他股东承诺到期回购股权或由新的投资者承接这部分股权,转让资金用于偿付信托本金,以解决可能的流动性风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思路可以是:

(1)对信托企业来说,加强筛选目标公司和标的项目。在风险投资中,加入有稳定现金流收益的项目(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以保证在信托存续期间,项目有稳定的收益可用于股东的利润分配,使信托投资者的收益有可保障。

另外,采用第三者担保、超额抵押、责任保证保险等方式都是有效的控制风险的方法。

(2)对实施职工持股企业来说,注意筛选信托机构或者实行股权信托招标,不同的信托机构共同交叉管理企业,形成良性的竞争和约束制度,共同控制风险。

七、市场空间及前景分析

尽管到目前为止,对促进职工持股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目的还存在许多不同的认识,但是大家对职工持股在中国将取得进一步发展这个判断基本是一致的。我国各地的实践已经说明,职工持股已不是个别地方、个别企业的现象,而是已经得到大多数企业所普遍认同和接受的企业改革形式。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职工持股将会在更大的范围、更多的企业中得到推行。

在未来数年间,中国的职工持股实践将表现出三个重要的特点:第一,实行职工持股将是改革进程中更加自觉的行动,从而促使职工持股突破目前的试验阶段,进入全面推广时期;第二,实行职工持股的企业性质将由国有中小企业扩展到国有大型企业和各类非国有企业,将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第三,职工持股制度的发展将呈现加速形势。

由于信托制度能够解决职工持股运作中现存的法律障碍,并能规范职工持股市场行为,有效地保护受益人利益;而且信托制度功能的多样性,使其能够根据不同性质、规模的企业,以及实行职工持股目的的不同,设计出相应的信托模式(如用职工持股资金信托来解决职工持股的融资问题、实现企业激励机制的完善;用经营者期权激励信托来激励经营者努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促进企业长期良性发展;用管理层融资收购信托来明晰企业产权关系,满足企业广泛的需求等)。因此,职工持股信托方案将具有广泛的需求与良好的发展前景。

八、实践意义

1.对信托投资公司的意义

信托投资公司整顿结束,在回归本业的过程中,面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加大信托业务的创新力度,实现信托投资公司业务转型。《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规定的信托业务范围很广泛,就象藤谷博隆所比喻的那样:信托就是一个“容器”,它可以装任何东西,至于到底装什么,就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信托投资公司目前的根本任务是在明确其市场定位的情况下,结合本公司、本地区特点,积极开发潜在的信托市场,创新设计出体现信托功能,服务市场经济的信托品种。

在信托业刚刚步人正轨的时候,信托投资公司推出的大多为资金信托品种。但随着信托市场竞争的加大,投资者信托理念的树立,单纯模式的资金信托产品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只有运用全新的金融工具,按照市场导向和社会需求不断推出创新信托产品,信托投资公司才能生存和发展。

职工持股信托作为国外较成熟的信托产品,实践证明对于建立和增强企业激励机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在我国目前的政策条件下,可为许多想实行职工持股计划的企业解决燃眉之急。职工持股信托是一种管理型信托,通过企业股权分红来获得收益,信托投资公司可以将这个信托品种进行市场细分,并投入专业理财和资本市场运作,使其在为受益职工分配收益的同时,也使其成为自己比较重要的收入来源。

2.对职工持股实践的意义

通过对职工持股信托方案的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下,信托方案对管理层收购和员工持股是一剂良方,可以解决持股主体、融资、股权管理、双重征税、预留股份、股份内部转让和继承等很多法律障碍。职工持股信托方案对职工持股计划来说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制度设计,《信托法》的生效,我国职工持股的许多现实问题都可以得到顺利解决,这对于我国国企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尚存问题

1.信托收益的税收问题

我国目前对于信托税收问题没有文件明确规范,事实上从信托业整顿之后推出的第一份信托产品至今,几乎所有信托产品的招募说明书中,都无法将信托产品投资收益如何纳税说清楚。各信托公司几乎都表示要等待相关政策出台才能解释这一问题。据有关报道,银监会已经正式对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信托“税改”的建议,国家税务总局已对相关问题展开调查。

对于职工持股,按照传统的持股公司完成个人持股将无法避免双重征税问题,信托方案将不存在这个问题。信托收益属于受益人的收益,纳税主体是受益人,对于信托财产本金并不需要纳税,受益人只对信托收益部分缴纳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对于信托持股,如果在信托计划结束时,信托公司将股权转让获得现金并直接将现金作为信托财产分配给个人,那么个人将按照国家规定就现金增加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是企业则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如果在信托计划结束时,信托公司将股权转至个人名下,则个人是否应缓交个人所得税,还是应该在其股权变现后再交纳个人所得税,是按照个人所得税税率交纳还是按照股权转让所得税税率交纳,法律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贷款企划方案篇6

论文关键词:集团,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11月1日,作为美国最大的中小企业信贷公司,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店CIT集团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申请破产保护前的资产额为710亿美元,而债务却高达649亿美元,高达91%的负债率使其成为美国商业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例之一,仅次于雷曼兄弟、华盛顿互惠银行、世通公司和通用汽车。随后,美国在一天之内有9家银行倒闭。该事件的发生再一次为华尔街敲响了警钟,说明华尔街危机的余波尚未消尽。

金融危机爆发的高潮虽然已经过去,金融系统仍面临着次贷危机形成的威胁。CIT集团的破产,不止是一个警钟,也说明了美国中小银行的破产噩梦仍在继续,源自次贷危机的不良贷款问题仍在继续削弱美国银行业实体部分,这些中小银行经历着最近一轮信贷膨胀所遗留的高负债负荷问题,同日连续9家银行倒闭,显示了由此带来的恶性循环会继续不断冲击着美国经济的稳定。CIT集团宣布破产保护一案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此,本文主要对CIT集团做出的努力、申请破产保护的原因以及申请破产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了解经济趋暖过程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及影响。

一、CIT集团经济现状

CIT集团是美国最大的中小型企业信贷公司,自1908年成立以来其主要为将近100万户中小型企业提供销售贷款、设备及运输贷款、生产性借贷及设备租赁等客户业务,也为其全球的客户提供无法比拟的关系资本、专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组合,业务范围遍布50多个国家。CIT集团在供应商融资方面,也是美国名列第一的独立租赁公司,服务对象包括小企业到财富500强企业,数量多达50万家。

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由于投资者大量退出,使得CIT集团经营受到经济下滑以及信贷市场恶化的影响,已连续出现数月亏损。此前,CIT已因金融危机资金出现枯竭获得美国提供的23亿美元的注资。11月16日CIT集团的季报显示,其三季度续经营业务亏损10.3亿美元(合每股2.74美元),对比上年同期亏损3.01亿美元(合每股1.13美元)。CIT于2009年丧失了“投资级”投资评级,由于累计亏损过重,公司债务评级已被下调至垃圾级,使得CIT集团在融资渠道上受阻,CIT的宣布破产保护,也使其重要客户随即流失。同时,该公司于今年年底及明年首季,将有101亿美元债务到期。

二、CIT集团做出的努力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CIT集团业务上面对大量的违约风险,造成不良贷款和债务大量堆积,引发CIT陷入严重的流动性危机。为了扭转现状,CIT一直努力试图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以及积极考虑采取救援方案及自救计划来缓解与日俱增的债务偿还压力以及大量的客户违约。

(一)2008年12月实施改制

为了能够获得2008年政府的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中获得支持,2008年12月宣布改制为商业银行,从“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中获得美政府直接注资23亿美元。除了可以直接获得政府救助之外,还可以申请政府为其提供债务担保。但由于CIT债务庞大,23亿美元的救助对于巨额债务来说,根本不能改善其财政状况,而仍处于危机中。后来,该公司的债务评级被下调至“垃圾级”,使得公司在融资渠道上受到进一步的影响。

(二)2009年7月再次申请政府救援

2009年7月以来,危机中的CIT集团再一次向政府申请救助。其申请的理由主要是,公司业务与中小企业有着广泛的金融联系,数十万家零售商、制造商都依靠CIT来维持工资发放、货源供应等,CIT还为客户提供许多金融咨询服务。如果CIT破产,将会为中小企业带来严重的影响,造成大量失业。但该方案于7月15日被美政府拒绝。美国财政部称:“即使是在金融危机时期,我们也坚持认为,私人公司获得政府额外注资需要很高的门槛”。美政府认为CIT的破产虽然会给本来就处于不利地位的中小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从其规模、业务复杂程度上看,不属于不能倒闭的金融机构,最终决定拒绝CIT的申请。

(三)2009年8月成功完成回购招标活动

为了缓和现金短缺状况,2009年8月18日,CIT集团折价回购将到期债券的招标活动取得成功,这也是集团避免破产困境的关键一步。该项回购计划内容为:持有该公司即将到期的10亿美元公司债的债权人可以以每1000美元的票面金额换取875美元的现金。近60%的债券持有人参与到该项招标计划,略高于此项招标所需58%的最低标准。结合此前从最大几家股东中获得的30亿美元的紧急融资,CIT集团减慢了申请破产保护的步伐。

(四)申请加入“临时流动性担保计划”(TLGP)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CIT申请加入“临时流动性担保计划”(TLGP),但未获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批准担保其发行的债券。FDIC认为,CIT集团的信贷品质正在恶化,担心为其所发行的公司债提供担保将会使得纳税人资金面临风险。

(五)2009年10月申请债务转换计划

今年10月,CIT的债权人否决了债务转换计划,该方案是计划将CIT到期的债务转换成延期到期债券或普通股。

此次债务重组的失败直接导致11月1日CIT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六)CIT集团积极通过债务重组摆脱破产保护

CIT集团积极通过债务重组摆脱破产保护,于12月10日获得法庭批准。CIT在公告中称,其90%的债券持有人已批准了该公司的重组计划,在申请破产保护后,公司将尽快施行重组计划,以削减约100亿美元的债务以及将债务到期日延期三年。CIT为了保护它的债权人,以及旗下上百万的客户,在申请破产保护的同时提交了一种特殊的“预包装”破产方案。所谓“预包装”,就是在破产前,事先商议好重组的计划。按照预先设计的破产保护申请计划,其优先债券的持有人总体上将获得相当于原债券面值70%的新债券及重组后CIT约92.5%的股份,非优先债券持有人将获得其余的股份,但没有新债券。公司脱离破产保护之后,所有已发行的普通股和优先股将全部作废,最终可能使得优先股及普通股股东的投资几乎没有回收的可能,曾向公司注资23亿美元的政府救援资金也将可能全部损失。

公司在通过破产保护,走出破产法庭以后,将身上的债务甩掉后,可以轻松上阵。破产保护除了维护企业和个人的局部利益外,也避免了出现大批失业,缓解了社会矛盾。

此后,CIT也寻求其他救助方案,随即与主要债务持有人达成一项30亿美元紧急融资协议,集团的债权人和债务持有人向该公司提供45亿美元信贷,债券持有人之一符号卡尔.伊坎达另向集团提供10亿美元信贷。

三、CIT集团申请破产的原因分析

CIT主要通过向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和商业本票获得资金,随着商业信贷市场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违约贷款与日俱增及债务融资受限,使得CIT集团等众多大小型银行都面临着违约风险的挑战。

(一)商业不动产违约风险增加

1986年,CIT进行产品重组,将其消费者贷款组合转卖,把业务重点集中在商业贷款上。2003年,CIT开始扩张业务,并进入次级贷款。CIT面临破产,我认为主要因为CIT在金融泡沫鼎盛时期的2007-2008年间举债过多,放款过滥,相当一部分属于次贷。今年以来,经济开始趋暖,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争夺客户,不少银行开始放松了标准,又加剧了放贷的风险。CIT主营范围是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该公司的众多客户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无力还贷,拖累CIT出现大笔坏账,形成违约贷款。根据金融统计分析显示,影响银行倒闭的最大原因就是商业不动产贷款的损失。据报道的数据显示,摩根大通自2009年以来,其商业银行部门的违约贷款高达22.6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4倍。按美联储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底,商业不动产贷款拖欠率高达7%,比去年同期增加近1倍,拖欠金额达1260亿美元。由于商用大楼价格下降,大批贷款企业产生亏损,而银行不愿继续提供融资,使得不少企业面临资金短缺压力,导致企业违约行为的出现,连锁反应,使得放贷银行业面临破产,CIT就是主要的受害者。

(二)融资受阻

CIT以债券市场为主要资金来源,而其在申请破产保护前的资产额为710亿美元,而债务却高达649亿美元,高达91%的负债率使得公司丧失三项投资级评级,债务评级被下调至垃圾股,加之债券市场投资者趋于保守,使得融资渠道受阻,资金来源逐渐枯竭。

虽然CIT集团在面临资金严重短缺的状况下,积极采取救援措施和自救计划来扭转现状,但是在到期债务和再融资渠道受阻的两面压力下,尤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显不足,对此,CIT选择以低价出让优先股换取公司运营所需的贷款资金,乃至最后被迫选择以申请破产保护的方式来摆脱债务。

四、CIT集团申请破产的影响

CIT集团申请破产不仅形成了第五大企业破产案例,也是美国政府本轮救世计划中的第一起失败案例。

(一)政府23亿美元注资几乎全部损失

CIT集团进入破产保护程序之后,根据“预包装”计划,现有集团的普通股和优先股的股权将失效,只有当CIT偿还银行债务和债券投资人债务之后,股东才有机会施行股权的求偿权,这就说明2008年12月美国政府以获取认购优先权方式注入的约23亿美元的救援资金可能无法收回。

(二)金融危机不断深化

CIT宣布破产保护之日连续9家银行倒闭,再次刷新了美国银行破产数量,使得美国银行的倒闭数量已经突破100家。这些银行倒闭的直接原因就是不动产贷款危机。截止9月底,美国银行业持有约1.7万亿美元的商业地产贷款,约占资产总额的15%。由于美国房地产业市场状况仍未见改善,违约贷款仍继续发生,直接威胁着大批中小型银行的资金链,这些中小型银行的危机承受能力普遍较差,频频面临倒闭。今年,美国最大的房贷发放机构嘉迈金融集团申请破产保护,直接反应了美国房地产市场风险开始释放,很可能引起又一轮中小银行破产潮,使得金融危机又现头角,进一步深化。

(三)影响了中小企业融资

CIT的破产会加剧美国中小企业贷款的不稳定性。中小企业对于美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稳定经济、创新发展、吸纳就业、出口创汇和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美国新增加就业机会2/3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且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经济繁荣、提高就业做出很大贡献。

CIT是美国最大中小企业贷款机构,目前,百万户中小企业接受着CIT提供的贷款融资,CIT的破产将会使得许多已经陷于困境的中小企业受到严重打击,尤其是女性、少数人群和退伍军人拥有的小型企业的贷款者。由于中小企业贷款违约风险偏高,许多商业银行都不愿因向中小企业放贷。CIT的破产无疑使得中小企业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资本来源。在经济不景气的当前,各银行开始收紧银根,紧缩信贷,使得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机构越来越少,打击了中小企业的信心,严重的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将使得美国本已恶化的失业率雪上加霜。

(四)影响美零售业发展

CIT集团对美零售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CIT通过以折价从供货商手中买入应收账款,为后者提供足够的周转资金,等到零售商卖出商品后,CIT就从零售商那里收回账款。美60%零售商的应收账款是通过CIT完成,CIT的破产会使大量供货商无法获得必需的营运资金,进而会阻碍其发展。

五、意义

贷款企划方案篇7

第一部分职工持股实践的需求分析

广义的职工持股包括经营者持股(或叫管理层收购,即MBO)、员工持股(或叫雇员持股,即ESOP)和混合持股等多种型态。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没有专门的法律对职工持股予以明确规范。在职工持股的具体操作中,都会遇到一些无法回避的法律障碍,突出表现在职工持股的主体资格、融资贷款等方面。

一、职工持股主体资格问题

1.持股主体由谁充当。在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超过50人时,由谁来持股。职工持股会没有法律地位,就无法作为一个企业发起人,参与企业的发起设立。1999年民政部停止对职工持股会的审批,股东超过50人时,无法回避公司法的限制。

2.职工持股会或工会的社团法人身份与职工持股的赢利动机相矛盾。社团法人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机构,而职工持股是以赢利为目的的,这就与《工会法》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冲突,这是民政部停止审批职工持股会的原因。

3.以新成立公司的方式完成出资,不仅同样有人数的制约,还会受公司对外投资不超过净资产50%的制约。

二、职工持股融资的法律障碍

1.银行股权质押贷款难

就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职工持股不能直接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允许从事股票业务和信托投资;《贷款通则》规定借款人不得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因此,目前操作的银行融资大都是通过股权质押贷款的形式完成,如粤美的通过信用合作社质押贷款。但在这种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个时间差,即当收购人在股权没有转到其名下的时候,他无法用股权质押,而股权转让一般要求支付完股权转让款,因此这种时间差有时会引起一些非法的资金流动。另外,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对股权质押贷款非常谨慎,持不鼓励原则,折现率很低,因此一般不能完全满足收购人的资金需求。

2.民间贷款和委托贷款代价高

很多MBO和ESOP的融资求助于民间投资,有的可以称作是职工持股的“私募基金”,但这些民间资本往往另有所图。他们要的不是低于8%的贷款利率,因为他们的资金往往有较高的资金成本,他们真正想要的是股权,用和管理层同样的价格购买的“战略持股”的股权,以及管理层和员工无法按时还款而质押的股权。计算下来融资的成本非常高,而且经常会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的腐败问题。另外,由于我国法律不允许企业之间相互借款,因此民间投资往往采用变通的委托贷款形式,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商业银行开办委托贷款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商业银行可根据委托人(可以是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利率等代为发放贷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商业银行只收取手续费。通过委托贷款的形式确实可以解决部分收购资金问题,只是进一步增加了融资成本。

3.个人消费贷款不合法

有的商业银行想以个人消费贷款的形式将资金贷给个人,由个人再买股权。但是消费贷款必须指明用途,这种变通方式实际上违反了不能用消费贷款进行股本权益性投资的规定。另外,银行有时会利用变通方式给MBO贷款,如将贷款先贷给企业做为流动资金,再由企业借贷给个人,或者通过委托贷款贷给“壳”公司,这种方式实际上是规避法律的行为。

除此之外,在实行职工持股过程中出现的股权的集中管理、股份的托管、转让和继承、双重征税等诸多问题都不好解决。

《信托法》颁布实施之后,以信托方式对职工持股进行设计可以有效地规避或解决这些矛盾。

一、设计原理

根据我国《信托法》的定义,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信托与委托最大的不同便是信托是以受托人自己的名义办理受托事务,并且受托人必须是经有关部门批准专门从事信托业务的机构法人。根据这两点,受托人要以自己的名义进行集中投资,可突破成立有限责任公司不得超过50人的限制,从而解决了职工持股主体资格问题;而且对外投资的是信托公司,不受原公司净资产规模的制约,使得这种投资方式具有法律上的可行性。

另外,《信托法》对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有着专门的规定,主要表现在:(1)信托财产与委托人的自有财产和受托人的固有财产相区别,不受委托人和受托人财务状况的恶化、甚至破产的影响,委托人、受托人或受益人的债权人一般无权对信托财产主张权利。因此,信托财产的安全较有保障;(2)信托设立后,信托财产脱离委托人的控制,让具有理财经验的受托人对信托财产进行有效管理,能够较好地保证信托财产的保值增值;(3)受托人因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或其他情形而取得的财产,包括收益和损失,都归入信托财产,受托人不得以任何名义享有信托利益;(4)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对信托财产不得强制执行。

因此,信托方案是一种转移财产并加以管理的制度设计。它由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三方面的权利义务构成,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围绕信托财产的管理和分配而展开。信托有效设立后,对委托人来说,他丧失了对该信托财产的实际控制权;对受托人来说,他取得了管理运用和处分信托财产的权利;对受益人来说,他取得了信托收益的请求权,即信托受益权。维持这种关系的条件就是信托的存续性。

信托所具有的所有权与受益权相分离、信托财产独立性(即财产隔离)、有限责任及信托管理连续性等法律赋予的本质特征,逐一满足了职工持股制度所要求的融资贷款(信托可根据财产隔离属性为其设立资金信托计划进行融资)、股份集中托管(与信托公司固有资产相隔离)、专业理财、代行股东权等多方面需求。信托虽然是一种民事关系,但通过信托设计可以有效地规范职工持股市场行为,并保障受益人的利益。

《信托法》中还规定:受益人的信托受益权可以依法转让和继承,但信托文件有限制性规定的除外。该法认为受益人享有的信托受益权是受益人的一种财产权利,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以依法转让。在职工持股信托方案中,因为原有的职工股东身份已变更为受益人身份,因此受益人的转让可以依据信托合同或其他协议的规定,内部完成受益人的变更,从而减少了股东必须进行工商登记变更的繁杂手续,以及与《公司法》和现行有关法规的冲突,为职工持股制订合法的股权流动机制提供了法理依据。

二、功能解析

中国人民银行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中第二十三条规定:信托公司可以根据市场需要,按照信托目的、信托财产的种类或者对信托财产管理方式的不同设置信托业务品种。

目前在我国的法律框架下通过信托方式来解决职工持股,其信托方案主要包括两类功能的信托:一是资金信托,二是管理信托。

1.职工持股资金信托计划,是指委托人将其合法拥有的资金委托给受托人进行管理,形成具有一定投资规模和实力的资金组合,由受托人以贷款、股权投资等方式,运用于职工持股项目,通过回收贷款本息、转让股权等方式退出投资,为委托人获取较高投资回报的一种信托计划。

职工持股资金信托计划根据资金的用途还可分为两种功能,委托融资(即贷款信托)与委托投资(即股权投资信托),它们经常是综合在一个资金信托计划中。它可以是工会或公司委托的单个资金信托,也可以是多个员工委托的集合资金信托。

(1)投资人将其合法拥有的资金委托给受托人进行管理,形成具有一定投资规模和实力的信托资金组合。

(2)信托投资公司向职工或管理层提供贷款,职工或管理层用股权质押担保。①②共同组成贷款资金信托。

(3)职工或管理层将资金委托给信托投资公司设立股权投资信托。

(4)信托投资公司向企业收购或增资持有企业股权。

(5)信托投资公司每年向企业收取股息及分红。

(6)信托投资公司将信托收益首先归还贷款(即投资人)。

(7)贷款还清后,将信托收益分配给受益人(当受益人指定为职工或管理层时,信托收益分配给职工或管理层)。

信托是一种非常灵活的金融产品,它可以根据项目的需要做各种变形和创新。比如在职工持股资金信托计划中,往往采用管理层和员工自筹一部分资金(如整个委托资金的20%)与整个信托资产共同抵押,以保证信托资产大于借款金额的做法就被市场普遍认可和采纳,它是针对信托资产风险控制的需要而设计的。

2.职工持股管理信托计划是约定信托投资公司如何代表员工管理股权,行使股东权力,即股东权信托。它体现了职工持股制度分散持有、集中托管的功能。

股东权是指基于股东地位而可对公司主张的权利。股东权可以分为自益权与共益权。股东自益权是指股东为自身利益可单独主张的权利,如接受股利分配的资产受益权、剩余资产分配权;股东共益权是指股东为公司利益兼为自身利益而行使的权利,如股东会议出席权、表决权、委托投票权、公司账册股东会会议记录查阅权、召集股东临时会请求权、董事提名权等。

在职工持股信托方案中,信托公司是目标公司法律意义上的股东,但信托中的委托人即持股员工才是真正的股东和受益人,因此,存在一个受托人信托公司如何代表真正持股人来实现股东权的问题。对于上面所提到的股东自益权,在信托计划中不会存在分歧,完全应由真正持股人也是受益人持有;而对于股东共益权则存在一个权力在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间如何划分的问题。这也是在信托计划和信托合同中需要具体明确的条款。

信托计划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根据委托人的不同要求来设定股东权信托,由谁来执行这个权力以及权利如何划分应主要依据委托人的意见来设计方案。而公司在进行职工信托持股时,也应注意向信托公司强调细分这些权利以及明确执行程序,以免以后发生分歧甚至发生股权控制权之争。一般来说,对于员工持股,股东权(这里指股东共益权)最好由受托人即信托公司来代表执行;而对于管理层持股,一般由持股人即受益人或受益人组织(如持股管理委员会)来决策,而由信托公司以其自己的名义来执行。

在员工持股信托方案中,一方面由于职工人数众多难于集中管理并且集中的成本较高,一方面由于职工和股东的双重角色,使职工在作为股东决策时经常会偏向某一方的利益,不能够客观的判断决策,因此将股东共益权委托给信托公司来决策并实现。信托公司一般具有较好的管理能力,并且其作为企业外部股东(有时候还作为融资担保者)可以更加客观的维护公司的利益,有利于使职工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增强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提高管理效益。

三、方案设计

不同的企业“职工持股计划”各有不同,因此所设计的信托方案也不尽相同。但方案中所要包含的核心要件却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要件的路径选择和影响要件的因素。

职工持股信托方案的组成要件一般包括:

1.职工持股计划包括:股份来源、资金来源、持股对象、持股条件、持股比例、分配时机、载体选择(个人、持股会、持股公司、信托公司)、工具选择(实股、虚股、期权等)、股权管理(转让、回购、收益分配等)、付款方式、定价方式、职工参与机制、持股计划终止安排(终止条件及终止后的管理)等。

2.职工持股信托方案还要包括:信托机构的选择、资金信托计划(包括股权投资信托计划)、股权委托管理计划等。

以上这些方案要件如何设计,不是简单和随意的,它与企业战略及企业的运作有紧密和必然的联系。必须以企业战略为前提,并充分考察企业内、外部的多方面因素作出决定,这样设计的方案才能具有可行性,并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在MBO和ESOP信托方案中,法律主体一般包括目标公司、信托公司(受托人)、战略投资人、持股委员会或持股个人(委托人和受益人)等。相关的法律文件一般包括:

(1)关于职工持股信托计划的董事会决议和股东会决议、信托意向书

(2)信托财产管理运用风险申明书

(3)借款合同、质押担保合同(职工或企业管理层与信托投资公司签订)

(4)信托合同(企业,职工或企业管理层与信托投资公司签订)

(5)信托计划(一般作为信托合同的附件)

(6)股权转让协议(信托投资公司与股权转让方签订)

(7)股权委托管理协议(信托投资公司与企业或企业管理层签订)

(8)银行协议以及其他的一些战略安排协议等。

在这些文件中,信托计划是对整个职工持股信托方案的介绍,由于信托计划中很多内容如管理层或员工持股的背景、融资计划、战略持股的安排、公司大股东的承诺、股权管理和运用、股份的预留、转让及继承等诸多问题无法也不适宜在信托合同中体现,因此制作信托计划文件是为了整个信托文件的完整性,它有点类似商业计划书或招股说明书,为信托方案的整体框架。它作为信托合同的附件,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使信托当事人不仅遵守信托合同的约定,也应遵守信托计划中的陈述。信托计划是非常灵活的,应依照信托持股的具体情况而订立。

四、操作流程

职工持股信托方案的运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筹资准备阶段、信托方式收购股权阶段、股权管理阶段。

1.筹资准备阶段

企业有进行职工持股的意向,并具备相应规模的股权来源,如原有股东转让、企业增资扩股等,进入筹资准备阶段。存在资金不足的,可以采取企业出一部分、职工(或管理层)出一部分、融资一部分的方式。融资可以由企业提供收购资金,委托信托投资公司支付给职工(或管理层),也可以利用信托投资公司吸收社会上外来资金的功能,由信托投资公司将吸收的信托资金或委托资金向职工(或管理层)提供资金,职工(或管理层)用股权进行质押担保。

2.信托方式收购股权阶段

(1)企业、职工或管理层与信托投资公司设立信托。如果是企业出资,即由企业作为委托人,与信托投资公司签订《信托合同》,企业职工(或管理层)为受益人享有信托收益;如果是职工(或管理层)个人作为委托人,分别与信托投资公司签订《信托合同》,自身作为受益人享有信托收益。在《信托合同》中约定信托投资公司对信托资金的管理方式为收购或增资持有企业的股权。

(2)信托投资公司作为受托人按照《信托合同》的约定,以自己的名义收购或增资持有企业的股权。

3.股权管理阶段

(1)信托投资公司按信托合同的约定对股权持有、管理。如果企业(或管理层)仍要保留对股权的管理权,可以通过在《信托合同》中约定信托投资公司对股权具体的管理权限;或由信托投资公司在完成股权收购后再将股权委托给企业(或管理层)进行管理。

(2)每年信托投资公司向企业收取股息及分红,首先用来偿还融资,随着融资的逐步归还,信托投资公司将所拥有的股权按事先确定的比例逐渐量化到职工(或管理层)个人设置的账户上,融资全部还清后,该部分股权即全部归职工(或管理层)所有,但仍然由信托投资公司管理。

(3)出现信托终止的情形,信托公司将现金或股权归还给受益人。

五、盈利模式

信托机制的根本原理在于财产隔离,收益和风险完全来源于信托财产自身。作为信托公司,对职工持股信托项目的收益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贷款利息收入:即通过为目标企业管理层收购或职工持股提供贷款融资,按协议利率收取相应的贷款利息,这项收益是稳定且封顶的。

2.计提管理费:信托公司在资金信托计划中根据信托财产的收益计提管理费用。它往往是从投资人的收益中进行抵扣,不同的管理费用计提方式意味着收益抵扣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但都直接影响着投资人的利益。

为了维护投资者的利益,信托公司一般要采取具有风险激励的管理费用计提方式,即根据信托的不同收益率计提不同比例的管理费用。如果低于信托计划的预期收益率,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将不计提管理费用,节省下来的管理费用将用于弥补投资者可能面临的低于预期收益率的损失。这种具有风险激励性质的管理费用计提方式,形成了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与资金信托委托人一致的利益取向,有利于信托品种的品牌和信托公司的信誉。

3.政府优惠政策收益:如有些项目可得到政府的支持,同时进行职工持股计划是比较理想的情况。有财政支持的信托计划可使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收入直接来源于财政资金;或者如果出现不能按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行为,财政承诺按照这一差额补偿;或者财政资金作为项目投资的一部分直接参与贷款,降低其他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4.股权投资收益:即在为管理层和职工持股提供贷款融资的同时,按相同的价格收购的目标公司部分股权所带来的超过正常投资回报的投资分红或股权转让溢价收益。

六、风险分析

1.采取资金信托方式贷款面临着基准利率上调可能带来的风险。

现阶段我国整体利率走势处于历史低位,随着通货紧缩局面的改善,升息的可能性较大,投资者面临实际收益减少的危险。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在利率调整当期,贷款的利率是没法调整的,也意味着投资者实际收益的降低。即使重新制定贷款合同以规避利率风险,但这种规避依赖于相关的存贷利率差不变的前提。然而,随着市场利率化的进程,很有存贷差缩小的可能。现在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差大致为3%左右,较之于国外1.5%~2%的差额普遍较高。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这个存贷差很可能下降。这意味着投资者在未来2~3年的投资期间,不仅承担着基准利率上升导致的实际收益的下降风险,还可能面临着贷款利率不能同比例上调补偿这一损失的可能。

2.以股权为标的的投资资金信托面临投资收益不确定的风险。

股权作为所有权,代表着所有权人对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这种权利意味着所有者的收益是不确定的。通常而言,股权收益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这一特征与在现阶段以低风险的信托产品作为切入市场的产品设计策略是不相匹配的。所以,以股权作为信托标的,需要特别的机制来规避这种可能的高风险。要想设计比较稳健成功的产品,这方面一定要有特殊的安排。

由于股权投资本身具有时间上的永续性,这与信托计划本身的期限性有一定的矛盾,因此在方案的设计中具有两种选择:一种方式是,信托投资者如果认为该股权投资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可以以优先参与的方式加入该信托的后续期计划,从而规避了到期信托计划清偿时可能涉及到的股权变现的问题;第二种方式是,通过设置股权回购的方式,保障到期时投资者的本金收回,即由公司其他股东承诺到期回购股权或由新的投资者承接这部分股权,转让资金用于偿付信托本金,以解决可能的流动性风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思路可以是:

(1)对信托企业来说,加强筛选目标公司和标的项目。在风险投资中,加入有稳定现金流收益的项目(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以保证在信托存续期间,项目有稳定的收益可用于股东的利润分配,使信托投资者的收益有可保障。

另外,采用第三者担保、超额抵押、责任保证保险等方式都是有效的控制风险的方法。

(2)对实施职工持股企业来说,注意筛选信托机构或者实行股权信托招标,不同的信托机构共同交叉管理企业,形成良性的竞争和约束制度,共同控制风险。

七、市场空间及前景分析

尽管到目前为止,对促进职工持股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目的还存在许多不同的认识,但是大家对职工持股在中国将取得进一步发展这个判断基本是一致的。我国各地的实践已经说明,职工持股已不是个别地方、个别企业的现象,而是已经得到大多数企业所普遍认同和接受的企业改革形式。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职工持股将会在更大的范围、更多的企业中得到推行。

在未来数年间,中国的职工持股实践将表现出三个重要的特点:第一,实行职工持股将是改革进程中更加自觉的行动,从而促使职工持股突破目前的试验阶段,进入全面推广时期;第二,实行职工持股的企业性质将由国有中小企业扩展到国有大型企业和各类非国有企业,将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第三,职工持股制度的发展将呈现加速形势。

由于信托制度能够解决职工持股运作中现存的法律障碍,并能规范职工持股市场行为,有效地保护受益人利益;而且信托制度功能的多样性,使其能够根据不同性质、规模的企业,以及实行职工持股目的的不同,设计出相应的信托模式(如用职工持股资金信托来解决职工持股的融资问题、实现企业激励机制的完善;用经营者期权激励信托来激励经营者努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促进企业长期良性发展;用管理层融资收购信托来明晰企业产权关系,满足企业广泛的需求等)。因此,职工持股信托方案将具有广泛的需求与良好的发展前景。

八、实践意义

1.对信托投资公司的意义

信托投资公司整顿结束,在回归本业的过程中,面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加大信托业务的创新力度,实现信托投资公司业务转型。《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规定的信托业务范围很广泛,就象藤谷博隆所比喻的那样:信托就是一个“容器”,它可以装任何东西,至于到底装什么,就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信托投资公司目前的根本任务是在明确其市场定位的情况下,结合本公司、本地区特点,积极开发潜在的信托市场,创新设计出体现信托功能,服务市场经济的信托品种。

在信托业刚刚步人正轨的时候,信托投资公司推出的大多为资金信托品种。但随着信托市场竞争的加大,投资者信托理念的树立,单纯模式的资金信托产品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只有运用全新的金融工具,按照市场导向和社会需求不断推出创新信托产品,信托投资公司才能生存和发展。

职工持股信托作为国外较成熟的信托产品,实践证明对于建立和增强企业激励机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在我国目前的政策条件下,可为许多想实行职工持股计划的企业解决燃眉之急。职工持股信托是一种管理型信托,通过企业股权分红来获得收益,信托投资公司可以将这个信托品种进行市场细分,并投入专业理财和资本市场运作,使其在为受益职工分配收益的同时,也使其成为自己比较重要的收入来源。

2.对职工持股实践的意义

通过对职工持股信托方案的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下,信托方案对管理层收购和员工持股是一剂良方,可以解决持股主体、融资、股权管理、双重征税、预留股份、股份内部转让和继承等很多法律障碍。职工持股信托方案对职工持股计划来说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制度设计,《信托法》的生效,我国职工持股的许多现实问题都可以得到顺利解决,这对于我国国企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尚存问题

1.信托收益的税收问题

我国目前对于信托税收问题没有文件明确规范,事实上从信托业整顿之后推出的第一份信托产品至今,几乎所有信托产品的招募说明书中,都无法将信托产品投资收益如何纳税说清楚。各信托公司几乎都表示要等待相关政策出台才能解释这一问题。据有关报道,银监会已经正式对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信托“税改”的建议,国家税务总局已对相关问题展开调查。

对于职工持股,按照传统的持股公司完成个人持股将无法避免双重征税问题,信托方案将不存在这个问题。信托收益属于受益人的收益,纳税主体是受益人,对于信托财产本金并不需要纳税,受益人只对信托收益部分缴纳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对于信托持股,如果在信托计划结束时,信托公司将股权转让获得现金并直接将现金作为信托财产分配给个人,那么个人将按照国家规定就现金增加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是企业则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如果在信托计划结束时,信托公司将股权转至个人名下,则个人是否应缓交个人所得税,还是应该在其股权变现后再交纳个人所得税,是按照个人所得税税率交纳还是按照股权转让所得税税率交纳,法律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贷款企划方案篇8

通过银行,可以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银行可以通过调节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国家宏观调控,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为国家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它能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政府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在全国经济金融大局下推进银行的经营发展,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搞好自身经营是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支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面对极其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

“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社会资源合理分配,为全社会价值创造提供动力。”中国工商银行以此作为打造“价值银行”的重点。

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紧紧围绕国家“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经济工作大局,加强信贷政策与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衔接配合,积极以信贷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力支持了我国经济率先回暖。2009 年全年,境内分行新增人民币贷款10352.47 亿元,增幅24.2%,贷款新增投放为历年最多。

工商银行通过加强信贷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衔接配合,优化信贷资金配置,使信贷结构的调整能够较好地适应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效提高了服务经济发展的质量。

支持国家重点产业 推动经济转型

银行作为贷款融资的主要提供者,承担了分配社会资源的责任。对于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银行的贷款流向具有引导和指向性。

配合国家十大产业政策规划的实施,工商银行重点支持了铁路、公路、电网、电力、城建以及改善民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2009年,上述领域新增贷款占全部公司贷款新增额的60%以上。

在新增贷款的逐笔核准工作中,工商银行遵循行业生产规律和信贷投放周期,根据重大建设项目周期长、增长快、投入高的资金需求特点,统筹调配贷款发放,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合理控制融资占比,积极发展银团贷款和联合贷款。

从2003年开始,工商银行就结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要求,对部分行业实行了专项的信贷政策。现在已经扩大到了35个行业,覆盖了80%的公司类贷款。

近年来行业信贷政策的理念已经深入信贷管理的各个层面,政策管理更加完善。2009年工商银行对35个行业实施了分类管理,明确客户和项目信贷的主要标准,对19个行业实施客户分类管理,对15个行业实施行业年度限额管理。具体规定了不同类别客户的信贷准入、退出和风险管理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潜在产能过剩等产业信贷增长。

行业信贷政策在工行的信贷管理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2001年工商银行对钢铁行业贷款1300亿,当时钢产量1.1亿吨。现在钢铁的生产能力6.6亿吨,工商银行对钢铁行业的贷款893亿。

工商银行还将行业信贷政策与区域信贷政策相结合,实施城市信贷准入的管理,支持了重点城市经济的发展。行业信贷政策充分发挥了正确引导信贷投向的作用。

为配合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工商银行积极调整信贷政策,针对法人客户和项目特定阶段的资金需求,创新了项目搭桥贷款,固定资产支持融资,并购贷款等五个项目融资产品。截至2009年,上述新产品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重点投向国家重点建设的工程项目。规范管理是信贷创新的基础,在信贷高增长的形势下,工商银行坚持先规范再发展,避免了盲目发展、无序竞争和违规风险,确保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展业务。

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

2009年底,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购加拿大皇家矿业。在这桩中国企业第一次按照加拿大市场规则,成功收购加拿大上市公司海外矿产资源案背后,中国银行独特贸易融资解决方案给予了巨大支撑――

当吉恩镍业因无法获得资金而令收购谈判陷入结局时,中行总分行联动,“内保外贷”的快捷资金解决方案,令其迅速拿到了1.8亿加元银行保函;当市场骤变,吉恩镍业不得不延长要约收购期并提高收购价格时,中行多伦多分行提供的授信产品、并购咨询及整体资本运作,又使其短时间内达到国际收购惯例要求……历时6个月的吉恩镍业收购皇家矿业项目最终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在国家“走出去”战略下,中国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对外劳务合作等形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强国战略。

但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跨国经营的历史较短,中资企业在境外短时间内难以取得当地的信用水平,境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相当普遍。同时,我国银行业国际化进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发展比较缓慢,国际金融业务的创新能力较弱,金融技术落后,服务质量不高。

作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主动应对经济金融环境变化,充分利用其全球服务网络和多元化业务平台,创新跨境金融服务模式,成为“走出去”企业可信赖的金融合作伙伴。

创新产品,完善服务模式

吉恩镍业并购案清楚地勾画出动荡的国际金融格局下,我国“走出去”企业呈现出的新特点,即越来越多重大“走出去”项目的成功实施背后,往往都有配套的独具特色的金融服务方案,而仅提供单一的产品或简单的服务已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为适应这些变化,近年来,中行不断探索,拓宽创新思路,丰富产品组合,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产品服务核心竞争力。

目前,中行的金融产品由以往单纯的融资、账户管理、结算支付等基础性金融业务,向更高端和结构复杂化的产品需求过渡。针对企业不同特点,大力发展国际银团、项目融资、海外现金管理、供应链融资、外汇理财等业务。而服务方式,也由单笔交易或某些产品,转到侧重为企业提供一整套金融服务方案和长期的、全流程的服务支持。

中国银行还以钢铁及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和电力等资源型行业为重点,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信贷支持,在中石化、中海油、华能、兖州煤业等多家企业“走出去”大型项目中担任主导银行。从改进营销服务模式、加大产品整合创新、强化海内外分支机构联动、整合多业并举的集团资源、加强与行业组织合作等方面入手,提升对“走出去”企业的全方位服务能力。

帮助“走出去”企业控制风险

在企业收购前期,银行参与企业谈判,为企业设计融资方案和合同条款,随后提供资金支持;在经营过程中,则帮助企业规避利率、汇率风险和资金管制风险、经营风险――这被中行称作“与企业一起‘走出去’”。

2008年初,美国第二大电子产品零售商电路城(Circuit City)经营状况开始恶化。中国银行通过丰富的国外保理商信息资源,获悉电路城存在的财务问题,及时向两家客户发出了预警,建议客户调整销售策略。其中一家公司终止了对电路城的销售,另一家则改变了结算方式。2008年8月,在中国银行的敦促和美国进口保理商积极配合下,两家中国公司如期回收了保理项下对电路城的所有应收账款。2008年11月10日,电路城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中国银行的这两个重点客户却成功规避了这次风险。

正是由于中国银行充分发挥在国际结算及贸易金融领域优势,凭借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不仅为外贸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也迎来了自身业务的大发展。

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银行集团累计完成国际结算业务量达1.43万亿美元,继续位居全球银行业第一。其中,内地机构国际贸易结算量约6400亿美元,跑赢外贸大市,市场份额接近30%,稳居国内同业首位。

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被圈定,在此之前的一两年内,区域经济规划已鱼贯而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圈”陆续划定,13个区域发展规划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区正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跃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而此举的意图不仅是要使中国区域经济战略布局“全面开花”,从更深层次来说,也是在试图扭转中国过度依赖外贸的外向型发展模式,催生经济内生性的增长动力。同时向多元化发展,缩小地域之间的差别。

为地区平衡发展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成为银行响应国家战略的责任。

2009年,工商银行调高了5家西部地区分行和3家东北地区分行的授权类别,扩大了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贷款的审批权限。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及相关政策,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制定完善了长三角、珠三角、滨海新区-曹妃甸工业区、海峡西岸、北部湾、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关中-天水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等9个区域的信贷政策。

2009年,工商银行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新增贷款分别为2194亿元、1716亿元和686.74亿元,增幅分别达到29.95%、28.29%和24.42%。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同样继续实现双下降,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作为一家起源于上海本地的银行,在国家实施“浦东大开发”战略以来,浦发银行在支持上海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优势明显。

随着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熟于全国其他地方,浦发银行已借由积累的经验开始转战上海之外区域。2009年,浦发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支持中西部开发和东北工业区振兴,倾斜信贷资源,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全年贷款增量1021.93亿元,占贷款总增量的43%。

针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需求量大的特点,浦发银行积极支持地方建设项目,截至2009年末,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建设投放贷款365亿元。

创新下乡 服务“三农”

发展现代农业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重中之重。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已严重制约着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已成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要求。

设立村镇银行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

作为我国首家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民生银行2008年设立彭州、慈溪两家村镇银行,2009年又在上海松江区设立村镇银行,并计划在中国东、中、西部设立若干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是县域内独立的法人机构,决策流程短,几个人坐在一起就可以拍板一笔贷款,从接受客户申请到最终决定贷与不贷,至多只需三天左右。如果担保抵押措施到位(如村镇银行认可的客户提供保证担保),客户当天申请,当天就可贷款。

贷款企划方案篇9

科技型企业的成长,离不开股权融资和银行融资的结合,离不开政策性融资与商业性融资的结合。银行对于技术领先、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较高成长性的科技型小企业,与相关政府部门联手,搭建融资平台,为企业创智生财助力。

产品十三:科技型小企业委托贷款

指由政策性机构出资,委托银行向科技型小企业发放的贷款业务。业务特点:1 政府部门可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小企业给予最高两年的部分贷款利息补贴,降低企业实际承担的筹资成本;2 单户不超过1000万元,期限在两年内。适用对象:已度过创业高风险阶段,产品已经被市场接受并已产生经营性现金流量,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小企业。

产品十四:知识产权质押担保贷款

指在市区有关政府机构支持下,银行与科技园区等有关机构合作搭建融资担保平台,为符合条件的科技型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业务特点:1 反担保方式灵活,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个人保证责任担保等均可作为反担保措施;2单户不超过200万元,期限最长司达3年。适用对象:已度过创业高风险阶段,产品已经被市场接受并已产生经营性现金流量,入驻相关园区的科技型小企业。

产品十五:金赢家――小企业理财好管家

市场拓展商机无限,开源节流各显其能。上海银行金赢家为支付结算提供安全便利的结算工具,为沉淀资金选择避险增值空间,为现金管理选择安全妥善的解决方案。全面呵护企业的资金流转和增值需求。

产品十六:企业网上银行

指企业借助数字安全证书,通过因特网实现对自身账户或授权账户进行账户查询、转账等操作。业务特点:1 节约企业财务人员到银业务办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2 查询功能包括实时余额查询、账户当日交易明细查询、账户历史交易明细查询、电子对账单自动发送、查询信息打印和下载等;3 转账功能包括7×24小时的本行/同城/异地转账、支持单笔录入及批量导入的转账方武、转账成功后的EMAIL通知服务等。适用对象:在银行开立结算账户的各类小企业。

产品十七:银税联网

指银行与上海市电子征税系统联网,开户在上海银行的企业通过该系统自行进行纳税申报后,上海银行根据电子指令进行税款扣划的业务。业务特点:节约企业到银行、税务机关办理业务时间,及时交纳税款,免除奔波之苦。适用对象:在上海银行开立结算账户的各类小企业。

产品十八:“通关宝”系列

指上海银行与海关电子系统联网,开户在上海银行的企业可登陆上海口岸电子支付平台,通过电子支付或至我行网点办理缴纳海关税款等业务。此外,上海银行还将开通全国海关网上税费支付担保业务,进一步方便企业支付海关税费。业务特点:1 方便企业用户交纳税款,提高口岸通关效率;2 操作灵活,可使用临柜、电子下单两种方式。3 加快通关速度,减少企业资金占用。适用对象:在该银行开立结算账户的各类小企业。

产品十九:企业现金管理业务平台

指企业使用上海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平台,实现企业的资金流动性管理、账户管理、收付款管理、投融资管理及国际业务服务等功能。流动性管理服务包括企业头寸共享、资金自动归集。企业内部资金计价和虚拟分账户核算等功能,协助企业实现资金的高效流动性管理和效益最大化以及资金的最佳配置,最大化降低财务成本等目的。业务特点:1 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2 可实现企业多个账户资金的统一高效管理,资源共享。适用对象:对资金流动性管理要求比较高的企业。

产品二十:小巨人――成长型小企业专属VIP服务

风雨同舟、携手共进,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优质小企业,是上海银行鼎力支持的VIP客户。针对增长能力、行业地位和综合回报相对较高的成长性小企业,由上海银行提供一揽子差异化服务,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并在认定为小巨人后得到上海银行优惠政策支持,为企业提供加速动力。业务特点:认定为“小巨人”的企业,可享受一系列差异化服务:1 根据企业资信,基于其抵押物价值,抵押率最高可放大至100%;2 基于组合授信和还款来源确定前提下,对正常担保条件不能覆盖的部分可提供一定额度信用贷款,最高可达500万元;3 审批流程实行“绿色通道”;4 整合各类资源,提供企业需要的各类金融服务与社会化服务;5 对有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制上市需求的“小巨人”企业,搭建银投服务平台。为企业在投融资运作过程中提供财务顾问服务。支持对象:重点支持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稳定配套关系,或在细分市场处于行业领导地位的制造类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工艺开发和必要认证已完成并实现销售、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扶持,或已使用该行“创智贷”产品的科技型企业。

上海银行通过深入调研,在其“成长金规划”品牌旗下创新地推出了小企业融资“无忧服务”,以期降低小企业融资成本。为小企业提供差异化和高效服务。据介绍,该服务项目具体由“省贷无忧、易贷无忧、速贷无忧”三部分内容组成。

减轻融资负担省贷无忧――上海银行推出为小企业融资减负的“省贷无忧”方案,旨在帮助小企业缓解日渐上升的融资成本。该方案针对企业贷款中所需支出的各类费用,如评估费、保险费、公证费等予以减免,且成本降低部分全部回馈给小企业客户。根据测算。通过这种措施,客户相关费用降幅最大可达80%。此外,对部分能满足一定条件的优质小企业客户还将享有全额减免贷款保险费的优惠。据悉,这种由银行为小企业“买单”的方案,在上海银行业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尚属首创。该行表示,作为一家以中小企业为基本市场定位,致力成为最好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专业银行,这一做法也是充分回馈小企业客户对该行多年的认可和支持。

贷款企划方案篇10

一、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的关键控制点

(一)内部影响因素

1、开发报建计划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房地产企业需依次完成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以下简称四证)的开发报建后,方可开工建设;取得预售许可证后,方可预售。同时,按照信贷政策要求,银行需在房地产项目取得四证后方可发放开发贷款。因此,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报建计划会直接影响资金计划,具体体现如下:

资金收支的时间影响: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节点决定了土地成本支付的时间;取得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节点决定了配套费等前期费用支付的结束时间;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节点决定了工程建设支出的起始时间和取得银行开发贷款的起始时间;取得预售许可证的节点决定了销售回款的起始时间。

资金收支的金额影响,按照开发报建流程,可将资金收支金额对应的项目及资金来源划分为三段:取得施工许可证前,项目土地价款和设计、三通一平等前期工程资金支出来源主要为股东投入资本金、关联借款及表外融资;取得施工许可证后至取得预售许可证,项目工程建设资金支出来源主要为银行开发贷款;取得预售许可证后,项目剩余的工程建设资金支出来源主要为销售回款。

2、工程进度计划

工程建设支出作为房地产企业的主要支出项目,一般会在合同中约定按照工程进度进行支付,所以工程进度计划决定着上述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工程建设支出计划,进而影响项目整体的资金计划。具体体现如下:

对于第二阶段,工程建设支出计划的时点和金额需要与银行开发贷款提款计划的时点和金额相匹配,才能够保证该阶段资金收付平衡,还可以减少资金占用,节省利息费用。

对于第三阶段,工程建设支出计划的时点和金额需要与对应时点销售回款中可调用的资金额度进行匹配,并针对资金的盈余来拟定对应的资金计划。

3、销售回款计划

销售回款作为房地产企业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对项目整体的资金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将销售回款计划作为资金管理的管控点。其对资金计划的影响如下:

销售回款计划的时点和金额除了需要同第三阶段工程建设支出计划的时点和金额相匹配外,还需同开发贷款还款计划的时点和金额相匹配,否则将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影响项目开发建设。

综上,开发报建计划、工程进度计划、销售回款计划从时间和金额两个维度影响着房地产企业的资金计划,当开发报建计划、工程进度计划、销售回款计划变化时,对应的资金计划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否则会出现资金收支不平衡,因此需要将其作为资金管理的关键控制点。

(二)外部影响因素

1、房地产信贷政策

房地产信贷政策是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实现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其对资金管理的影响主要如下:

(1)对资金收支的时间影响

按照当前信贷政策规定,房地产企业银行开发贷款提款需满足四证齐全、办理完抵押并提供项目开发建设支出相关的依据,而贷款的期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同时,各银行在此基础上,为加强风险管控,又会对提款期限、还款计划进行约束。这些因素限制了贷款资金的取得与归还时间,从而影响着资金安排。此外,信贷政策还会影响各银行对个人按揭贷款业务的偏好和销售策略,进而影响销售回款的取得时间,从而间接的影响着资金计划。

(2)对资金收支的金额影响

按照国务院最新规定,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资本金占投资额的比例需不低于20%,其他项目资本金占投资额的比例需不低于25%。各银行在做授信方案时,还会按城市类别和项目情况相应提高该比例。所以开发贷款额度会受到项目投资额和项目资本金的制约。同时,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一般会设置抵押物,融资额度需不大于抵押物评估值乘以抵押率。抵押物评估值由市场决定,而抵押率则由银行确定,一般不高于70%,因此,融资额度还会受到银行设定的抵押率影响。此外,由于信贷政策对开发贷资金用途进行了限定,只能用于项目开发建设且不能用于缴纳土地出让金,所以开发贷款资金用途的限制也制约了融资额度。而信贷政策对贷款利率的约束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利息费用金额。除此之外,个人按揭贷款信贷政策则会影响销售定价,进而影响销售回款的金额。因此,信贷政策对融资额度、利息金额、销售回款金额均构成影响。

2、商品房预售管理

按照《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及各地的预售监管规定,商品房在预售时,需开立商品房预售款专用账户,预售款需全部存入该专用账户,并接受房管部门监督,在获得房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同时,以广州为例,房管部门还对不同工程进度预售监控账户资金留存的最低比例进行了限制,所以商品房预售管理规定对房地产企业销售回款的使用在时间和金额上均进行了约束。

综上,房地产信贷政策和商品房预售管理规定在时间和金额上均对房地产企业资金安排进行了约束,因此也需将其作为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的关键控制点。

二、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的管控措施

(一)建立动态资金管理体系

上文已分析开发报建计划、工程进度计划、销售回款计划等内部因素的变动会要求资金安排及时做出调整,这种动态的变化对资金安排时间的及时性和金额的准确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动态资金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动态资金管理体系搭建思路如下:

时间管理:由于影响资金收付时间的源头为业务计划,所以需要将业务计划转化为资金收支时间。从收入端来说,可以将销售计划分解为签约计划,进而结合收款规律生成回款时点,当销售计划变动时,系统会自动调整回款时点;从支出端来说,在合约规划确定前,可以将总控计划关键时间节点同相关成本科目对应的付款时间相关联,合约规划确定后,将合同付款时间节点直接同相关成本科目对应的付款时间相关联,这样各项支出均能对应成本科目及其付款时点。

金额管理:在明确上述项目资金的时点后,需要进一步明确各时点对应的金额。从收入端来说,各时点对应的金额由收入总额和分配规则决定。在销售面积既定的情况下,收入总额由单价决定;而分配规则取决于回款规律,回款规律可通过总结分析历史回款数据得出,所以通过将单价设置为变量,将回款规律在后台设置为关联规则,在单价和销售计划变动时,系统会自动调整各个回款时点的对应金额;从支出端来说,各成本科目对应的支出总额为动态成本,按照成本管理经验和合同条款约定,可明确而各个节点对应的付款比例,将其在后台设置为关联规则后,在动态成本或进度计划调整时,各时间节点对应的成本科目金额也会随之调整。

有了上述经营活动的动态资金收支情况,财务部门就能够及时的做出相应的资金安排调整,从而更有效的实施资金管理。

(二)加强融资管理

房地产企业融资要素既受到信贷政策的限制,又受到银行具体的融资方案的影响。对于信贷政策的限制,需要加强政策研究,并对达到基本融资条件的实施过程进行管理,使得融资时间和金额能够满足要求;对于银行融资方案,则需要在贷前、贷中、贷后整个过程中跟踪管理,其中,贷前需同银行充分沟通,取得满足项目需要的授信方案;贷中主要是根据开发进度按照银行要求提供相关提款资料并协调银行按时放款;贷后则主要是动态评估项目能够满足银行约束条件,避免违约,对资金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