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结业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7 19:19:19

党校结业论文

党校结业论文篇1

我校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围绕育人这项学校的中心工作,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认真组织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学习邓小平理论,发挥学校的特点和优势,努力建设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校、“两课”等‘理论教育的载体,把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师生员工同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党员民主评议,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发挥基本职能,为学校的改革、建设与事业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党委领导下的统战工作、工会和共青团工作等不断发展,成为凝聚全校师生共同建设辽大的重要方面。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争创文明校园。10年来,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重要成果,1993年学校被评为“辽宁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党委书记冷绍哲被评为省先进党务工作者,1994年和1996年学校被沈阳市委科教工委评为“先进党委”,1997年学校党委被评为辽宁省先进党委,学校被评为辽宁省首批“文明校园”,1998年被辽宁省评为“文明单位”,为我校昂首阔步迈向21世纪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一节思想建设和理论工作

一、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

党委始终把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师生的工作放在党的思想建设的首位,结合形势的发展和学校实际,认真组织学习。10年来,学校理论武装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1988-1992年,以《邓小平文选》(1975-1982)为主要教材,组织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88年,针对当时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广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1990一1991年又结合党员重新登记,开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学习与教育。这个期间,除了学习邓小平的著作,还以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的《社会主义若干问题学习纲要》为辅助材料进行系统学习。主要特点,一是认真组织,制定并实施严密的学习计划,特别是1990年11月3日至12月5日全校党员进行集中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参加了学习考试并填写学习考核登记表。二是把理论学习同社会实践相结合,按照国家教委和省、市委的部署与要求,于1991年9月至1992年11月先后组织三批共78名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这次学习活动的效果是,坚定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

2.1992-1996年,以《邓小平文选》第一、二、三卷为主要教材,以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为辅导教材,深入开展学理论、学活动。1993年《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在全党开展“学理论、学”(即“双学”)活动的决定。党委按照中央的部署,深入开展学习。党委先后作出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要求在学习中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同学习结合起来,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深刻领会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党委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安排意见》,每个学期规定学习专题、学习日和学习篇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委于1996年5月研究制定了《辽宁大学1996-2000年理论武装工程实施方案(草案)》,1997年2月制定《辽宁大学1996-2000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理论武装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措施,并对干部、党员、教职工和学生的理论教育提出了具体方案。这一时期的学习,注重载体建设,突出学习重点,把理论建设融入党的建设的整体之中,并通过学习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199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双学”检查团来我校对“双学”工作检查,认为辽宁大学党委“重视党员学理论学活动,思想端正,责任明确,组织精心,各部门密切配合,紧密联系实际,使‘双学’活动收到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3.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后,全校正在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中共十五大的突出贡献是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并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委把理论武装工作同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结合起来,作出《认真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的决定》,通过多种形式,把学习落到实处,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

把邓小平理论教育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抓住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作为深入开展教育的重要契机。1991年9月以“以史为鉴,爱我中华”为主题,通过参观展览,召开纪念会、研讨会,开展文艺活动等纪念“九一八事变”60周年;1993年12月隆重纪念诞辰100周年;1995年,把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重要契机,举行了大型报告会和一系列参观、歌咏比赛等活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全校万名师生欢欣鼓舞。从香港回归倒计时l00天起,学校举行迎回归报告20多场,听众4000多人次。举行文艺演出6场,参加演出450人次,观众近万人。由我校师生组成的报告团面向社会,作报告50场,听众超过2万人。通过上述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推向高潮。1996年我校被沈阳市委、市政府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单位。

领导班子的理论建设始终是我校理论武装工作的重点。党委把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调研活动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理论建设和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以党委书记为中心组组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聘请专家学者为顾问,使中心组的学习不断走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党的十四大召开后,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建设。党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活动制度》,就中心组的主要任务、学习活动内容、学习方式等作出规定,并制定年度学习计划,按计划每两月围绕一个专题,结合学校工作,进行一次学习、调研活动。1997年11月学校第八次党代会闭幕后,又对《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活动制度》进行了修订。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调研活动的特点:一是坚持制度,精心组织,每次学习确定中心内容和议题,安排好中心发言人,准备必要的参考材料,保证学习顺利进行;二是学习时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及时学习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围绕学校建设发展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问题集中学习、统一思想;三是把学习和调研结合起来,中心组成员经常深入到教学、科研第一线,了解学校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在学习研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推动了领导班子建设和学校事业的发展。

党委把中层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议题,长期坚持中层领导干部的培训班制度和理论学习班制度。即每名现职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要参加一次党校干部理论学习班,每学期参加一次党委在新学期开学前举办的干部培训班。在1996年4月重新修订执行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活动制度》中,增加了成立中层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内容,要求各单位以党总支或直属党支部为单位有计划地进行集中学习,并作为中层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基本内容之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中层干部的学习为全校师生学习邓小平理论树立了良好榜样,推动了全校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深入开展。

二、党校的建立和发展

辽宁大学党校是在原业余党校的基础上于1991年3月19日正式成立的。党校的任务是系统地培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提高他们的思想理论水平,并配合党委组织部门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培训。为保证党校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党校的领导,由学校党委书记冷绍哲首任校长,1995年9月后由党委书记张述禹兼任校长,党委宣传部部长和组织部部长兼任副校长。设立党校办公室,学校为党校配备了专职干部和必要的教学设备,并拨出专门经费。党校认真贯彻党委关于办好党校的指示,不断总结办学经验。1996-1997年经过反复讨论,三易其稿,制定了《辽宁大学党校工作实施办法》。提出党校是学校党委对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与培训的专门机构,主要进行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历史知识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教育,党的基本知识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教育等,并对班次、教学、学员管理、队伍建设等做了明确的规定,初步形成了党校工作制度化、教学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实行“小核心、大”的管理方式,聘请校内的优秀教师和政治素质好、有经验、责任心强的学生辅导员作为党校的兼职教师和兼职辅导员。党校已成为学校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

培训干部是党校的一项重要职责。干部理论培训班坚持以《邓小平文选》为主要教材,实行课上讲授、课下辅导与课后自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在学习内容上则把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与党在一个时期的任务和战略部署、与学校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党校对干部学习实行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建立并不断完善了考勤制度和考核制度,参加学习的处级干部在学习结束后能够按要求结合实际写出心得体会文章,连同考核表存入组织部干部考核档案;科级干部则分别存人组织部或人事处干部考核档案,作为考核其表现的重要方面之一。从1991年4月举办第一期干部理论培训班到1997年12月,党校共举办处级干部理论培训班9期,参加学习911人次,党支部书记理论培训班1期,参加学习120人;科级干部理论培训班l期,参加学习91人。版权所有

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训,是党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党校成立起,就对要求人党的积极分子(包括学生和教工)进行系统的培训和严格的要求与管理。在教学内容上,根据中组部的要求,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纲领、党的宗旨、党员的条件等教育,使其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从l994年起,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和探索,在继续办好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同时,开始在有入党愿望的青年学生中举办知党爱党学习班,进行党的光辉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同时举办预备党员培训班,要求所有预备党员在转为正式党员之前须经党校培训,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做合格共产党员教育。这样,就形成了知党爱党班、入党积极分子班和预备党员班的“三步走”的教育模式。在管理上坚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认真考察。知党爱党班学习结束后要写出心得体会;入党积极分子班经闭卷考试入学,学习结束时则进行闭卷结业考试,不合格者重修;预备党员班学习结束后也要写出学结。通过系统教育和严格管理,保证了发展党员的质量。党校成立以来,共举办知党爱党学习班6期,培训学员5581人;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41期,培训学员2261人;举办预备党员培训班7期,培训学员703人。

三、普及法律知识

为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思想素质,保证和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5年作出在全体公民中普及法律知识的决定。我校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使其与教学、科研等工作相结合,至今已顺利完成“一五”、“二五”普法任务,正在进行“三五”普法,推进依法治校的工作。

在1985-1990年的第一个五年普法工作期间,我校被确定为省、市、区普法工作的试点单位。这期间,学校成立了普法宣传教育领导机构,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建立了普法宣传教育队伍,印发宣传材料和书籍,组织辅导和讲座,进行考试和考察。通过工作提高了师生学法、守法的意识,学校被评为省、市的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从1991年下半年起,按照全国人大《关于向全体公民普及法律常识的第二个五计划》和省、市的部署,开始进行“二五”普法教育。在“一五”普法工作基础上,加强领导,建设队伍,把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教育同思想理论建设相结合,同各项工作相结合,同推进学校事业相结合。到1995年完成了16部专业法的宣传教育,有关部门和单位还结合工作和专业选学了38个专业法。这期间,着重进行了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教育和《宪法》的教育,特别是结合学校实际,学习专业法。《教育法》和《教师法》是“二五”期间的学习重点。党委于1994年1月4日作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教师法>的安排意见=,决定把维护广大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的应有待遇和社会地位,同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相结合,并坚持对《教师法》的贯彻实施进行监督检查。为推动依法治校,各单位都选学了一些专业法。如财务部门组织学习会计法、审计法、税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等,出版社、学报等单位组织学习出版法、著作权法等,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1996年学校被授予沈阳市“二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集体。

从1996年起,学校开始了“三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三五”普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把法制宣传教育同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学校管理、建设文明校园相结合,通过深入学习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宣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构想,依法规范教学、科研、管理和各项经营活动,维护学校合法权益,保护教职工利益。为广泛开展普法工作,学校从1996年起,每年5-6月举行一次“法制活动周”。“活动周”由党委宣传部、法律系、法学所主办,法律系学生会、法学社积极参加,以“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为主题,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法制讲座、专题报告、普法调查、普法下乡、模拟法庭、法制沙龙等活动,收到良好效果。沈阳市司法局在全市推广了“法制活动周”的做法。1997年12月我校被评为沈阳市”三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集体。

四、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与管理

针对我校是综合性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实力较强,校内学术活动、文化活动频繁的特点,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家教委就加强高等院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决定,落实历年来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把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与管理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从1990年起,我校是每年参加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的100所高校之一,是省属高校惟一的一所。我校党委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1990年主持工作的党委副书记陈引颖参加全国高校第一次党建工作会议,1991年、1992年、1993年、1995年党委书记冷绍哲连续参加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1997年党委书记张述禹参加了第六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会上汇报了学校党建情况,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根据高校党建会议精神和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党委于1992年作出了《关于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和统一管理的具体意见》,共10条;1993年11月30日,党委又作出了《关于加强校园宣传文化活动管理的暂行意见》,共六6条。这两个《意见》贯彻落实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教委联合的1990年第19号文件的精神,规定“党委宣传部是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部门,对全校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文化建设负有指导责任”。针对我校实际,《意见》对出版社、学报、高等教育研究、校报、内部资料、宣传栏(板)、学生社团、报告讲座、广播影视等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内利用宣传舆论工具从事商业宣传或进行其他商业性活动。两个《意见》的下发和实施,对保证校内宣传文化活动方向正确、高雅文明、生动活泼,对学校舆论工作和宣传活动井然有序、健康发展,都起了良好的作用。

为贯彻全国和辽宁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精神,党委于1994年4月15日召开了我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党委提出:我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指针是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用这个根本指针指导全部工作,保证宣传思想工作的正确方向。会议明确宣传思想工作的任务是:①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和师生员工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务;②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加强舆论宣传工作;④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改进宣传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党委十分重视《辽大校报》的建设。1993年《辽大校报》由原来的铅版印刷改为胶版印刷;其质量得到提高。1996年7月15日,党委书记张述禹对《校报》批示,要求《校报》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及时反映党委、行政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部署和重要工作的落实情况,尤其是要利用好第一版,要写好“评论”。1997年,根据省新闻出版局和省教委整顿内部资料通知的要求,经批准,校报更名为《辽宁大学》,其办刊宗旨不变。1998年1月,《辽宁大学》第l期正式出刊。此外,还加强了学生社团和学校内部资料的管理。截至1997年年底,全校有学生社团42个,各种内部资料17种。

党校结业论文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习型党组织 荣辱观

高职院校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出了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突出办学特色,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将“学习型党组织”理论应用于自身建设和发展,为我国培养更多技术过硬、思想合格的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支持者。

一、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的理解

“学”是“习”的基础和前提,“习”是对“学”的巩固与实践,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结合,而这也恰恰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

高职院校的党员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思维活跃、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应围绕着教学和科研等工作进行,避免重视政治理论学习而忽视了业务学习;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应突出理想和价值观教育,坚定党员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意识,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这一根本目标,推动教师的全面发展,注重对学生专业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坚定其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的信念。

二、以学院长效发展为目标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而其建设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也是学院领导干部对组织发展理念的设计、实施的过程,必须对许多要素进行整合,因此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也是对学院领导工作能力的一个极大考验。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组织创建,探索组织建设和学院发展相结合的长效发展机制,也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院党委领导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学院专业优势,与产业经济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道路,很好地贯彻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先后与企业合作创建了黄海汽车工程学院、黄金珠宝学院,调整并开设了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相适应的专业,为学院的长效发展定下了基调,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思想过硬、专业对口、素质较高的高职毕业生。用实际行动促进了党员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解,使广大党员更新了学习理念,主动将学习上升为个人的责任,营造出了重视、崇尚和坚持理论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育方针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高职院校是为我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和直接实施者。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对高职院校党组织各项功能的提升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和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为宗旨。

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必要的教育机会与教育教学条件,在总体上把握人才教育和培养的方向和目标,提升教师的教育和学习能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保持教师队伍良好的发展渠道,树立社会主义的教育观和荣辱观。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规律,更新观念,探索学院发展的途径,立足区域和产业,加快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探索和实践,找到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道路,这是对学习型党组织最好的诠释,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技术过硬,而且具有良好的品德和社会主义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以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内涵的重要部分,是学院特质的重要表征。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特色高职院校的要求,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把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学院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拓思路、拓宽视野,将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寝室生活、教学管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爱国主义教育,拓展校园文化新途径,为校园文化注入新内涵。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坚定了党员的思想意识,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何祖伟,冯萍,孙振球,吴岳军.高职院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

党校结业论文篇3

一、区委高度重视对社区管理人才的培养,率先在省内开办社区管理专业本科班

该班是在南京市*区委、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和街道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为提高我区社区管理工作者的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在区委党校开办的针对性较强的省委党校函授本科班,是省委党校第一个培养社区专业人才的本科学历班。

*区委对这个班高度重视,区委组织部和街道出资16万作为学员学费(其中区委组织部出资占75%),学员个人在上学期间只出500元。区委党校对该班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试。学习期间,党校出资组织他们到井冈山、扬州、上海等地考察学习社区建设的先进经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党性锻炼。来自*各社区的41名学员学习目标明确,态度端正,每学期到课率达到95%,每门课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弘扬了党校良好的学风和考风。

二、创新论文指导模式,论文工作呈现新特点

目前,该班的15门主要课程已经学完,本学期的重点任务是要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毕业论文是学员完成学业的重要的必修科目。对于学员来说,这是调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某一论题研究,从中获得研究能力的一次科研训练;从我校来说,是对学员两年来学习成果的全面考察和衡量,是促使学员学以致用,提高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的教育环节。为了使学员们运用所学得的知识,紧密结合当前工作重心,联系工作实际写出较高水平的毕业论文,区委党校专门制定《社区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工作实施意见》、《毕业论文实施计划》、《毕业论文工作规定》,并创新举措狠抓落实。专门成立由区委副书记陶世贤、组织部长纪增龙担任组长、党校常务校长王天喜、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袁校柠担任副组长的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周密制定论文写作计划。

1、组建阵容强大的指导老师队伍。省委党校副校长、省社区研究会会长唐建中高度重视论文指导工作,对论文指导工作的各个环节均作出明确指示,并亲自指导一名学员。另外,我们还邀请了省民政厅刘广忠副厅长、基层政权处王元刚处长、仲锦副处长、法规处夏青春处长等4位领导。我们还邀请了省委党校行政教研部主任黄菡教授、李阳教授、宁凌教授,社会学教研部主任冯必扬教授、严翅君教授、尤佳教授、倪洪兰教授,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董连翔教授,市委党校教育长王玉珍教授、副教育长吴抒教授、管怀伦教授等11位知名教授指导学员论文,同时,我们也邀请我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姚坚、组织部长纪增龙等领导,另外还邀请了区、街中层具有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素养的21位干部作为指导老师。为了保证论文质量,每个指导老师原则上只指导一名学员,最多不超过2名学员。

2、论文指导采取双导师制。即每位学员选配两位指导老师,一位是来自由省、市委党校专家和省民政厅的领导,区委领导、区委、区政府中层领导、街道领导等37人组成的外聘指导老师队伍,另一位由区委党校教师担任。双导师制对论文写作有着积极意义:一是有效地弥补了区委党校师资限制。区委党校目前只有11名教师,专业结构也有限制,研究社区问题的老师较少。专家、学者、领导的加入,给学员提供了专业对口,造诣深的指导老师,为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提供了智力保证。通过论文指导,省民政厅领导将在全国、全省社区建设大背景下,为*社区发展提供新思路;省、市党校专家、教授将为*社区建设灌输新理念;区委、各部门、各街道参与论文指导的同志也将在指导学员论文写作过程中深入研究社区民生、民主、民和等问题,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理论水平,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二是扎扎实实地提高学员的素质。这些学员当初都是通过海选担任社区主任、书记岗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好,但文字表达较弱。通过论文写作将提高文字表达能力,为宣传*社区建设成果提供条件;三是区委党校将通过精心组织好论文写作工作,进一步深化社区研究成果,为社区培养高素质人才,并以此树立函授质量品牌,切实提高全体学员素质。

三、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为学员提供相对明确的选题

在以往的论文写作中,由于学员来自各个领域,他们的选题往往也是五花八门。主题过于宽泛也给指导老师带来困难,导致老师对于专业外的选题只能做一般性的泛泛指导,论文成果不突出。鉴于学员构成都是社区工作者,*党校紧紧围绕和谐社区建设及构建和谐*的主题,整理并提供了社区党建、社区工作、社区教育与文化工作、社区建设论坛、构建和谐社区等5个方面39个参考选题供学员选择和参考。这些选题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1、专业对口。选题和学员的专业专长密切相关,使学员能够发挥专业优势,使学有所用。2、联系实际。首先是理论联系实际,很多选题是社区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如:“对社区党建议事会的理性思考”、“城市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如何创新”、“社区如何解决外来人口的问题”、“如何开展社区内扶贫帮困工作”等。其次,联系专业领域发展的实际。在社区专业领域中选取有较大理论价值的论题。如“利益关系调整背景下如何开展社区党建”,“构建社会中介组织中党建工作新的运行机制”,“论社区自治与加强城市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社区建设”,“如何从‘行政管理’向‘公共治理’转变”等。第三是联系学员自身实际。我们在选题设置时,考虑到社区学员实际工作经验和体验较多,所设论题有利于他们自身优势的发挥。3、操作可行。我们曾专门开设论文写作讲座,重点讲解如何选题、资料收集、论文布局等。我们要求学员根据自己的学识水平、写作能力从菜单中选题,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员的需要。

党校结业论文篇4

关键词:业余党校;高职学生;教育

高校业余党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承担了教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促进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任务。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在会议中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讲话,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也为新时期业余党校工作方式和教育方法指明了新的方向。本文试图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业余党校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新形势的业余党校教学途径,希望为新时期创新高职院校业余党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当前高职院校业余党校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一)授课方式略单一

大多数高职院校业余党校没有固定的授课教师,师资力量一般来自于学校兼职党务工作的领导或者各党级组织负责人。他们固然是具备较好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但是面对众多学员,授课基本只能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灌输式教学,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与学员的互动交流中。又因为业余党校教学并不属于专业课程体系,对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都没有加以很好的引导,课堂的教育管理上又相对较弱,所以难以保证好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二)考核方法较传统

业余党校的结业往往会进行一个考核,而闭卷考试在考核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业余党校的考试与其他学业课程的考试有所区别,其他学业课程考试考核的是学生对该门课程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业余党校虽然结业了,但是学习还远没有结束,所以业余党校的考试应作为促进学生自觉加强平时学习的重要手段。而考试在命题中拘泥于上课讲到的知识,由于其他课程考试学生容易形成的惯性思维,认为此类考试只需要考前加强记忆考试时候便能过关,这便又是造成学生平时学习散漫的原因,如此便无法让结业考核成为促进学生自觉加强平时学习的目的。

(三)学习有效性待提升

业余党校的大部分学员动机端正、品学兼优,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带着从众心理入学业余党校,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带着较强的目的性。业余党校中W习的知识是整个党建理论体系中基础,然而大部分学生此前可能并没有接触过其中的内容,此类知识又难以和现实生活较好的联系起来,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且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仅靠讲课一点时间的学习远远不够,需要花大量时间系统全面学习,高职院校学生不同于本科院校,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有效性都有待挖掘。

二、新形势下业余党校教学途径探析

(一)业余党校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作为职业院校的学院,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今后就业和人生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业余党校教育应该充分考虑与学生本专业的学习相结合。学习中,学校可以聘请专业技能扎实、政治理论过硬的党员教师,重点解读中央,各省、市最近的党代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此类工作报告不仅是改革完善党领导、党组织自身建设、促进党员发展重要纲领,更是确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主要目标任务,引领各行各业一个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学员在学习中既可以学习到党的理论知识,也可以更好的顺应时代的潮流,学会怎样更好的把握住机遇,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业余党校教育与职业素养相结合

除了专业技能外,良好的职业素养是用人单位考量一个高职学生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参加业余党校学习一般都是各个班级优秀的学生,业余党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一是注重学员间的学习交流,教育过程中改变老师上课灌输式教育的传统方式,可以抛出一个议题,通过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言,然后老师在旁边引导,及时纠正学生在此之中出现的错误观念和思想偏差,既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政治素质内化于心。二是注重学员间团队合作,可以将来自不同班级的学员组成各个团队,教师布置具体任务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各学员分工协作,完成诸如具体的收集时政新闻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完成具体的某一项志愿活动等,在共事中增加学员间了解,培养团队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贯穿于党校学习始终

现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容易更新,方便使用,在学生中接受度高,学校在学生业余党校教育的过程中,建立校级的业余党校教育的网络平台,在内容繁杂的网络世界中占领思想高地网络。在网络平台上不仅可以及时更新老师讲座信息,分享老师授课的相关材料,方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近况,还要推送精心推荐的党建知识,时政要闻,先进典型等信息,将这些内容作为结业考试的主要内容,“迫使”学员养成自主阅读学习的好习惯,在此平台上,允许学生自主交流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理论知识传播的平台中,利用好学生的碎片时间,引导学生间建立健康的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党校结业论文篇5

关键词:高校;党务队伍;建设

一、加强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党建工作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是引领高校健康发展的灵魂,党务工作队伍是高校党建的主体和骨干,他们工作、生活在广大师生中间,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高度重视党务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加强党务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发展建设的需要。高校的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大多具备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思维活跃,见识宽广,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和奉献精神。他们热爱党,愿意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次加强党务队伍建设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高校是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摇篮,更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地,所以高校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高校的部分学生自我意识过强,学习主动性、刻苦性不足,在思想、政治、文化、法律意识更趋于社会化和国际化的新时期,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全面发展与高校办学模式的培养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用正确、健康、积极的思想文化占领校园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当前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党务工作者是重要的管理力量,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职能,但由于高校党务自身性质所决定,在工作过程中更侧重于招生、就业、基本建设等环节,党的组织机构设置简单,工作乏力,不能满足党建工作要求,降低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具体表现为:

(一)对党务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尚有差距

高校党建工作是伴随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不断改进和加强的,特别是随着国家示范性高校建设计划的实施,高校教育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质量和发展规模都上了新台阶。师资队伍在高校教育发展中无疑是主力军,是主体力量,而党务干部的作用及重要性一直以来没有得到普遍的共识。虽然近年来,中央了一系列高校党建工作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高校有学制短、人才培养方式的特殊性,部分同志认为在校生人数、固定资产数、师资队伍建设等是硬条件、硬指标非抓不可,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长期工程,软任务、软指标,可慢慢来;党务工作说起来重要,实际很虚,见不到效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就出现抓抓放放,时紧时松现象;党务干部队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不少人不愿长期从事党务工作。

(二)高校党务队伍难以跟上时代变化

当前高校各部党务工作队伍深切感到了“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的影响越来越直接,社会各种变化在高校的反映越来越迅速,高校师生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越来越显著;师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选择越来越多样化”,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难做,党员发展的质量越来越难保证等等。

(三)党建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结合不足

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与此同时,高校党建工作在新形势的要求下积极创新、探索有效的工作途径,取得一些成功经验。但总体上讲,作为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在学习党的理论,结合高校党建工作的研究却相对滞后,一方面是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不够、认识不深,另一方面是高校党务干部在党建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的成功经验,实践探索不少,但总结不够,科研成果不多,这种现状也不利于党务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重视高校党务队伍建设的思想

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作为高校很重要的管理力量,是新时期高校党建的规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党的建设。高校校党委要深刻认识党务对伍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高校校教育改革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加强高校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将党务干部当做专业人才,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予以关心,在政策和待遇方面予以倾斜,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使每个干部都具有党务管理岗位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党务干部队伍。

(二)完善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人才制度,加强党务工作者学科梯队建设

党建工作要发展,党务工作者必须加强研究,高校要把党建研究作为学科来建设,以学科为中心,组建合理的学科梯队,形成团结、统一、稳定的党务工作队伍,提升研究水平。创新能力建设。没有创新就没有特色,没有创新就没有经验。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 21 世纪,工作中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度,及时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创新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努力调动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不断创新党务教育活动提供借鉴。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三)结合高校教育改革实际,深入开展高校党的建设理论研究

在高校党务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中,要将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始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积极组织党务工作者开展党建理论研究,为高校党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以理论发展推动工作创新,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关系高校教育发展和党建工作全局的前瞻性、战略性问题,同时,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务干部;通过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党务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决策水平,并善于运用理论来指导高校的党建工作,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晓娟.加强企业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3.

党校结业论文篇6

【摘 要 题】特稿

【关 键 词】党校图书馆/党校文献信息学会/数字图书馆建设

【正 文】

随着“文化大革命”结束,全国各级党校纷纷复校,党校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党校系统图书馆事业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从1982年开始,党校系统图书馆之间开始酝酿建立学会问题。经过5年的筹备,1987年11月全国党校文献信息学会正式成立。各省、市、自治区党校也相继成立学会分会。

学会成立19年来,主要围绕加强党校系统图书馆之间的联系,总结和交流工作经验,促进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人员培训,推动学术研究和交流,协调现代化多功能建设,非凡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组织实施省级党校图书馆评估等战略性和全局性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 19年来的主要工作及其经验

(1)制定《党校图书馆工作规程》,促进党校系统图书馆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为了规范图书馆各项工作,全国党校图书资料工作联络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85年制定了《全国省市、自治区党校图书馆工作试行条例》。1987年学会成立时正式修改为《党校图书馆工作试行条例》。经过5年的试行,修订后的《党校图书馆工作规程》于1991年由中心党校正式颁布实行。1998年11月再次修订后的《党校图书馆工作规程》共分6章36条,对党校图书馆的地位、性质、作用和任务、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队伍建设和馆舍、经费、设备保障等关系党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了明确规定。《规程》是党校系统图书馆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法规性文件,对规范各项工作起了积极作用。

(2)加强专业技术干部培训工作,为党校系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学会先后于1995年和1998年举办两次纳入中心党校正轨教学计划的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馆长研讨班。全国50多所党校图书馆的100多名馆长及业务骨干参加了研讨。

除举办馆长研讨班外,学会还举办专题培训班或委托各分会举办相关业务培训活动。如学会于1999年5月在中心党校举办“全国党校图书馆《中国图书分类法》(第四版)培训班”,四川省党校分会于1997年6月在四川省委党校举办“图情业务培训班”,铁路党校分会于1999年9月在北京北方交通大学举办“《中图法》(四版)和文献标引与机读目录格式应用培训班”。

在搞好学会内部培训的同时,各会员馆利用党校系统联系紧密的优势,经常组织异地参观考察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务会员馆还派人到国家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图书馆参观、学习,进行业务交流,并且派人到国外有关大学和机构进行考察。

(3)积极推动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党校系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积极推动科学研究工作,是学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会的生命力所在。学会成立之初即设立了学术委员会,积极推动科学研究工作,并把它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为营造图书馆学、情报信息学的理论学术研究氛围,学会设立了“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科研成果奖”,每两至三年举行一次科研成果评奖活动,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党校系统图书馆科研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全国党校图书馆科研成果评奖条例》。科研成果奖的设立,科研成果评奖条例的制定,使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评审及表彰奖励工作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学会鼓励创新研究,非凡是鼓励进行数字图书馆等新理论、新技术的研究,通过理论的研究与探索,推动实践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2001年以来,党校系统图书馆有十几位同志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其中重点项目有2项。科研活动的开展,对提高队伍素质,改进读者服务工作,推动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非凡是促进数字图书馆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党校结业论文篇7

党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范文(一)

各位领导、各位党校初级班的学员:

大家好!XX级报名参加党校初级班的同学有近2200多名,占学生总数的80%。比XX年的72%增加了8%。从中可以看出,今年的新生的政治热情和要求入党的积极性。“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面对着党校初级班的学员们,感到由衷的高兴。相信你们比往届的同学会学得更好,并能够做到知行统一,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党校是学校,又不同于其他的学校。这是学习党的知识的学校,要有更充实的内容和更加严格的要求。

党校的安排是:开学典礼和党课第一讲由分校统一组织。在党校学习期间要结合分校实际,举办“早日站在党旗下”的演讲会,和“从我做起,建设优良学风”的征文活动,并进行评比。

党课其他各讲: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党的最终目标及现阶段的任务,及共-产-党员的条件,由各学院组织。每次党课后要进行讨论,学习讨论共24学时。考核合格者颁发党校合格证。

党校有严格的纪律要求:

1. 遵守党课纪律,课上认真记录,不允许迟到、早退,缺勤一次者不予以结业。

2. 分校党校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与分校学风建设和日常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在党校学习期间,有违纪处分的不发给结业证书。

3. 党校学习后,考试前一周发放复习题。考试以闭卷方式进行,90分为通过,低于90分不予以结业。

4. 在党校学习期间,没有递交入党申请书要主动交入党申请书,党校结束后要结合党校学习内容主动交思想汇报,并要在学习期间交信仰公示,统一红色背景5寸照片,b5纸打印,予以张贴,自觉接受师生的监督。下学期进行学习成绩公示和工作业绩公示。目前在2号楼已经张贴可以前来学习。

党校总的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理论学习要钻研;文化学习要刻苦;日常管理要严格。相信通过党组织教育,经过大家的努力,会有许多优秀的同学早日站在党旗下。

党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范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对于我们新学员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终身难忘的日子。我很荣幸能够参加本期党校培训,能够代表新学员在这里发言我更是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荣幸!在此我代表其他学员向学校学院能够为我们提供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我们党的光辉历程,它描绘了一部为寻找真理和理想的血泪史,让我们为之震撼,为之敬畏,更为之努力进步。党,就像一个摇篮孕育着祖国的花朵;党,就像一个熔炉,铸就着新的生命;党,就像一盏导航灯,让迷茫的心灵重新找到奋发前进的方向,无数精彩的人生在这里再次向着憧憬的光明展翅翱翔。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因此,我们更坚定了向党靠拢的决心。党历来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对我们给予了殷切的希望。学校开设党校也正是对我们关心的表现,我们一定会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

我们进入党校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党的光辉历史,更要汲取它背后蕴藏的智慧和精神,利用党的科学理论知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实现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努力实现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党和人民需要的、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xx届党代会上,xx提出了新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那就是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肩负着未来祖国建设的使命,成为中国未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这也就是我们进入党校学习应该努力的目标。

让我们珍惜青春年华,珍惜学校为我们创造的宝贵机遇,在奉献、奋斗和创造中领悟青春的瑰丽、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价值,用自己的双手担负起历史的责任,用坚定的信念撑起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脊梁,这是我们每个团员青年心中所立下的誓言,更是作为我们每一个党校学员所应该孜孜追求的。

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本期党校全体学员郑重承诺:我们会严格遵守党校纪律,认真学好每一堂课,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这些理论;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认真完成党课的学习任务;积极与老党员交流思想,沟通认识,最终圆满的完成党校学习。

党校结业论文篇8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学生党员人数增多,如何在新时期充分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将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机融合,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为例在融合的模式上做了具体的探索和尝试。

一、社会实践能有效促进学生党建工作

(一)社会实践能发挥学生党建工作效能

高校党建的根本目标是“以育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材,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是大学生党员真正成为党的事业可靠接班人的坚强保证。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在全面育人过程中能起到催化作用,强化了学生党建工作必须融合“实践育人”的新理念。大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中参与学生党建工作,形成了学生集体中的核心力量,能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工作政治核心的效能。

(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课堂

真知源于实践,社会实践能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是学校第一课堂的延伸,具有直接性、现实性和及时性的特点,社会实践所带来的感性认识积累加速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吸收,而其平等渗透的教育形式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正因如此,社会实践成为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最为有利的手段,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打上更深的烙印。

在学校团委和学院党委的重视和领导下,园艺学院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或“三下乡”,队伍和人数越来越多,学生党员更成为其中的主要力量,通过实践,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增强了党性修养和政策理论水平。

二、社会实践为载体,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新机制

(一)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主体意识

所谓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观念的表现。在社会实践中,学校或学院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机会、舞台和方向,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进行活动。

为了更好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在学校及学院举办的重大活动中,我院组织学生党支部协办或主办各类活动,要求学生党员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党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极大体现。此外,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努力促进社会实践的活动主体多样化,充分利用党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等学生团体的力量,创造一定的条件,营造良好的、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氛围,支持学生自觉组队、自主立项,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开展社会实践的途径和内容

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条件,应将校内社会实践应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渠道,尤其要发挥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作用,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如:在日常管理中,安排下班党员到各个班级中,深入了解各班具体情况,协助做好班级党、团建设工作;安排学生党员进行志愿服务;开展帮困助学;协助辅导员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登记等工作;协助做好文明离校;率先带头到偏远地方实习、就业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院结合专业特色,承办茶文化节、花艺文化节、果蔬文化节等具有园艺特色的活动。在校园文化节的各项活动中,都活跃着学生党支部的身影,学生党支部积极承办或组织各大文化节的主要活动,正是由于他们的积极努力和参与,这些文化节已成为我院的品牌活动。如:茶文化节,由本科生第五党支部(茶学专业党员组成)主办;花艺文化节由本科生第二党支部(花卉与景观设计方向党员组成)协办;果蔬文化节由本科生第一、三、四党支部(园艺专业党员组成)主办;学院团委实践部的“百花园”,也成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个重要实践基地。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工作,锻炼与提高了能力,用劳动与工作为同学们提供服务,最终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大学生活早已远离“围墙”的模式,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校外社会实践也成为大学生课余的重要生活内容。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必须充分重视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全面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党员应先走一步,在社会实践中起骨干作用,学院党委根据学生党建工作的需要设立专项实践调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方案的制定等,重视培育大学生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先进性意识、学习意识和模范意识,激发他们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奋发向上的热情。

学院党委十分重视校外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的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2006年暑假期间,园艺学院共有138人参与社会实践或“三下乡”活动,占学院总人数的15.42%。其中三四年级参与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2.34%;2007年,学院共有197人,共11支队伍参与社会实践或“三下乡”活动,占学校队伍的近11%。参与人数占学院总人数的18.45%,其中三四年级所占比例为93.42%。实践内容丰富多彩,有科技下乡、支教、结合专业实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志愿者服务、受灾调查、挂职锻炼、社会调研等等,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专业,涉及面广。在这些社会实践中,队员们更多的收获是走进了社区,走进了农民,深入生产过程,将专业理论运用于实际,即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又服务了社会。同时,学院党委也积极鼓励同学们走进第二课堂,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仅在2006年,就申报了34项科技创新课题,为全校之最。

(三)强化社会实践的效果

党校结业论文篇9

[关键词]高校党建 意识形态 相互结合 理论意蕴 实践设计

[作者简介]雷志成(1977- ),男,湖南邵阳人,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共经济史。(广东 中山 52843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3-0050-03

从党建的高度搞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促进高校党建质量,从而使高校党建与意识形态教育和谐发展。这是一个理论上需要认真梳理和实践上需要体制创新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党建与意识形态教育分属组织部、宣传部、共青团、学生工作处和思想理论课教学部等部门,条块分割,侧重点不同,难以形成系统的合力。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党建与意识形态教育相互结合的必要性

1.时代主题要求我们必须把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一方面,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思想文化跨国交流与相互交融日益增多,在这种频繁的政治经济往来和思想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不同价值观念之间既相互碰撞又相互融合,并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上升,民族复兴之路稳步前进。国际社会一些敌视社会主义制度及害怕中国强大的国家和势力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针对中国年青一代,尤其是中国大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思想意识形态渗透,企图通过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来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些新的形势对我国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提出了各种新的要求。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和清醒的头脑,把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将高校打造成防止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牢固阵地。

2.高校的主要职能决定了我们必须把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高校的主要职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学校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基点,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这就要求必须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教育的结合,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质,又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热爱和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分辨是非对错和抵御腐朽思想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且还要把优秀的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使学生党员的比例在总体上大幅提升,不断提升党的整体素质,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任务,也是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相互结合的根本目标。

3.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迫使我们必须把高校党建与意识形态教育创造性地结合起来。现在,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是部分高校对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不够重视,在党的建设和学生党员发展上,违背党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上所应遵循的客观规律,往往只注重党员数量的要求或党组织形式上的健全,如提出“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全然不顾党员质量的提高和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规范、全面发展等社会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引导。二是部分高校的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没有真正形成合力,高校里的各级党组织及各类党建及意识形态教育相关机构,如党校、团委、学生工作部、思想理论课教学部、学生社团组织等在开展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中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统一的协调运行机制。

总体而言,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如何相互结合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较为完善的经验和新的对策。为此,我们在实现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相互结合时,要深入分析我们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结合”理论和措施。

二、高校党建与意识形态教育相互结合的理论意蕴

1.相互结合以后,高校党建为意识形态教育的突破提供组织人员保证。列宁曾经指出:“学校的真正性质和方向并不由地方组织的良好愿望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也不由‘教学大纲’等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 因此,我们要按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要求,不仅要把专职从事意识形态教育的人员组织起来,还要把全校教职员工组织起来,要求全体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意识形态教育意识,增强意识形态教育责任,并通过自己的坚定政治立场、良好道德品质和和正确的行为方式来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也要从党的建设的高度对受教育者――大学生进行组织教育和组织激励,把各项评优和吸纳入党积极分子同意识形态的全方位考核挂钩。

2.相互结合以后,意识形态教育为高校党建的与时俱进不断提供系统的理论动力。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在探讨高校党建存在的问题时,都不约而同地把高校理论学习内容的单调、学习方法的简单和学习组织工作的随意作为主要的原因。其实,在这些原因之中理论投放不足才是最为根本的原因。我们所说的“理论投放不足”一是指理论的视阈不足;二是指理论学习的时间投放不够;三是理论学习的精力投入不够。理论投放不足会造成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贫血、组织建设的乏力和作风建设的浮躁。在高校党建工作中,思想建设是基础,加强思想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首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首要任务就必须抓好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用先进文化武装师生,并使之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的全程。要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融入和谐校园建设的全过程,为高校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使党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3.相互结合以后,意识形态教育能够整合教、管、学的功能,构建高校党建的崭新局面。意识形态具有社会整合功能,一方面,它为社会成员提供共同遵从的价值取向,能促成其内在精神生活的有序化、合理化和归属感。这有利于消解社会矛盾冲突、观念对抗、权利差别等,从而协调人们的活动,使社会共同体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统一体。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具有一种思想先导的作用,成为社会或政治共同体成员前进的一面思想的旗帜。所以,把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统一起来,可以实现两者的良性循环,为双方的理论研究和方法创新提供现实的生长点。高校党建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意识形态教育提供实践资源和主体的素质保证,而意识形态教育的优秀成果又可以引领高校党建的协调发展。

三、高校党建与意识形态教育相互结合的实践体制设计

实践体制指在高校党建与意识形态教育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中学校的各个相关单位的设置和权力配置的具体体系、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总称。实践体制是实现“结合”的关键,是整合各方面力量的重要环节。

1.高校党建与意识形态教育结合实践体制的目标设计。目标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目标体系。制定目标体系之前,要根据学校党委和学校行政对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的要求和各个相关部门的本身特点,制定包括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在内的目标体系。长远目标是要使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确保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忠实实践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中期目标是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各相关单位的协调机制,做到分工有特色、资源可共享、内容有交叉、成果有共创。近期具体目标就是要落实两个“渗透”,即意识形态教育向高校党建渗透和高校党建向意识形态教育渗透。通过这种双向渗透,达到两项工作的融合与协调。此外,在构建目标体系时,要及时对目标进行调整,一方面,中期目标要根据党的政策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调整而变化,各个相关的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经上下充分协商,结合单位实际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各个相关单位要结合学校不同时期的形势和需要,及时提出双向“渗透”的新举措,对短期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使目标体系能更好地符合实际,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目标的具体实施是目标体系实施过程中实质性的一步,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引导各个相关单位正确理解实施目标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每位教职员工的责权;二是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使经常性的工作规范有序,做到有章可循;三是推行长效的监督机制。目标的考评是目标制定实施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总结经验教训、检验实施成果、进行奖优罚劣的重要手段。考评结果是否公正合理将极大地影响各个相关单位积极性的发挥,是将目标体系引向良性发展的关键。为此,在目标体系已按计划实施结束后,必须对各个相关单位的目标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考评,并将评定结果与个人利益相结合,作出合理的奖惩,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各个相关单位,使他们能及时总结目标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主动改进今后的工作。

2.高校党建与意识形态教育结合实践体制的主体设计。实践体制的主体当然是各个相关单位的教职员工和大学的培养对象――大学生。主体设计就是要计划如何造就一支能够完成以上目标体系的队伍。这支队伍主要由行政管理干部、思想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三大块组成,从各自的岗位来看,他们大多数人都很负责、很优秀,但是从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相结合这个新的目标看,就不一定所有的人都能够合格。为此,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对这支队伍进行再造:一是更新观念。观念是行为的内在依据和导向,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统一是凝心聚力,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保证。在现实的“结合”过程中,各种思想会相互碰撞、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各种新情况会不断出现,各种新问题需思考解决,人们的思想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疑虑与困惑。这就需要做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的同志要把高校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教育看成是一盘棋,摒弃过去那种自扫门前雪的行为方式。在新的形势下,党建工作者和意识形态教育者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不断接受新的信息,提高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把握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动权。二是提升素质。高校在探索“两个工作”的干部培养方式的时候,要注意提升他们的素质。要把大部分专职党务工作干部、思想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培养成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人才。要求他们既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较强的党建业务能力,能切实做好党建方面的工作,又要有能力对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趋势进行针对性的理论探讨和分析研究并制定出科学的应对之策和具体的实施措施。三是加强实践能力。从“两个工作”相互结合的角度看,应从调查研究能力和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的能力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加强。大学生活相对比较宽松,自由度较大,大学生开始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并容易对现实生活产生困惑和疑虑,他们迫切需要帮助和引导。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者应该加强对他们进行意识形态的指导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思想和行为的理论基础以及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

3.高校党建与意识形态教育相互结合实践体制的制度设计。所谓“相互结合的实践体制的制度设计”就是要为相互结合的实践活动制定出几条原则,以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其获得效率最大化。考虑到有不少的研究者对微观的、具体的制度设计已有一定的论述,这里主要是从宏观的方面谈几点建议:一是要建立党委领导下的专门的督导制度。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对学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的领导关键在党委,在于党委能否有效地领导全校各个相关单位的师生团结拼搏、争创一流。学校要设置一个专门的督导小组,建立督导制度,不定期地检查各个相关单位落实“结合”的情况,使其形成一个长效机制。二是要建立相关各个单位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信息和经验的横向联系制度。各个相关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联络“结合”的事务,高校各相关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的新思路,不断开创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的新模式,通过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理论研讨、经验交流、信息交换以及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法,不断开创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相互结合的新局面。三是恢复和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师生面对面的对话制度。自从高校扩招和高校网络平台建立以来,教职员工在“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的过程中面对面地与学生对话的机会越来越少了。现在看来,在搭建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的新平台时,必须克服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随意性等缺点,在实名制的条件下建立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的网站和微博,争取做到点对点和面对面的交流。与此同时,相关单位的教职员工要分工负责,深入学生课堂、宿舍和课外活动场所,在课堂灌输、心理疏导和课外活动引导等各个环节都能体现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相结合的全方位的立体育人的制度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2].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1-19.

党校结业论文篇10

县级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的形式灵活多样,注重实际效果县级党校培训的对象都是县属机关、各行各业、乡镇村队等基层党员干部,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有一定的差异性,但他们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把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实例带到党校。党校教师亦可以有针对性为把政策理论带到基层,采取多种形式。按照层次需要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以乌苏市委党校为例,针对村队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培训,除了理论上有针对性讲解之外,让创先争优活动中表现优秀的被大家公认的先进人物进行现场宣传;针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采取老师讲解+学员论坛+基层调研的方式,针对企业党员采取案例+讨论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注重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县级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

(一)围绕党性教育和宗旨教育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党校姓党;县级党校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和宗旨教育是县级党校的职责,加强党性锻炼和宗旨学习是党员干部提高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以《中国共产程》为依据,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上党的方针政策,以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根本目的,紧紧围绕党的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并与当前的创先争优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以党性教育和宗旨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县级党校培训的主要内容,不管是主体班次还是短期班次的培训,不管是普通党员干部的培训还是科级领导干部的培训,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题是作为必上的课程单元来设置的。以乌苏市委党校为例,主要设置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有系列专题,如《总纲》、《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党员的权利义务和纪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党史系列专题,如《建党初期的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的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共产党》等;党的指导思想系列专题,如《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解读》等等。

(二)围绕提高党员干部执政能力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围绕提高“五种能力”的执政能力建设;2011年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面临“四种考验”、“四种风险”。县级党校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四种考验”、“四种风险”教育培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并贯穿在各类培训班次之中,为此设立了相关专题。乌苏市委党校设置的主要专题有《新时期加强县乡两级执政能力建设》、《执政能力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时期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实践活动》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执政能力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

(三)围绕新疆地方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聚集的地方,有深厚的民族宗教文化,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中相互交流、融通、磨合,形成了显著的区域民族文化,这种民族区域文化是各民族的共同心理认知和情感纽带,更是新疆各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这种统一的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并被升华为新疆精神———“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围绕新疆地方史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宗教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对提高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整体思想政治素质有极大地促进作用,尤其是澄清思想认识、坚定我国民族宗教政策信念,拥护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树立正确的民族宗教观有凝练铸造的作用,有利于基层社会稳定。乌苏市委党校,围绕新疆地方史开展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教育,为维护和巩固乌苏经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大局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积极参与到地方维护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实践活动中去自治区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指出,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深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县级党校作为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借助自身的专业教师队伍和理论优势可以积极参与到“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去,积极参与到当地党委政府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具体工作中去。以乌苏市委党校为例,党校老师参加了讲师团的的宣讲,参加日常和重大节假日的社区维稳队伍的值班巡逻,义务接受市直机关、乡镇村队等基层单位的宣讲授课任务,参加市委政府和社区举办的各项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的知识竞赛和演讲活动等,为当地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奉献自己的力量。

不断创新县级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的措施

(一)创新县级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的理念县级党校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主渠道,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是有区别的。因此,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的理念,也是党的建设规律的必然要求。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用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用马克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中国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水平,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县级党校一定要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当地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状况结合在一起,创新培训理念,把优良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把世界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与当代中国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相结合,把党的方针政策理论教化与基层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把微博短信等现代传媒手段与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结合在一起,构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模式以适应干部工作的新需要。

(二)加强党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水平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首先要提高党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县级党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着重做到一是加强学习。首先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学习,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从世界观的根源上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之成为党校教师的信仰理念;其次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首先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培训,身为县级党校教师要谙熟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把党的方针政策深深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之中,这是检验党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基本功的试金石。二是研究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的规律。要研究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状况,尤其是要关注新疆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往往受民族宗教的影响,要归纳总结出适合本地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的教材方法体系。三是县级党校教师要走出去,走进基层,走进实践,开拓视野,学习先进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经验和方法,让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三)创新县级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形式,提高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和抽象性,而县级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对象都是基层党员干部,受教育水平、工作对象、业务性质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难度,在一些环节、领域存在实效性不高等问题。因此,创新县级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形式势在必行。培训形式应做到“六个结合”,即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示范结合、教师面授与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相结合统一安排内容与“菜单”自选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长期常规培训与短期专项培训相结合。要改革培训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单一培训方法,推进教师与学员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综合运用案例分析、研讨交流、专题讲座、学员论坛、现场教学、情景模拟、问答辩论等多种培训方法,使县级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更加贴近县级基层党员干部的需要,切实提高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