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援派干部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5 21:11:16

慰问援派干部总结

慰问援派干部总结篇1

厚待:绝不让干部人才吃亏

“此次乡镇党委换届,部分优秀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充分表明组织对干部人才的深切关怀和厚爱,势必激发更多同志坚定信心,发挥聪明才智,勇挑重担,出色完成好任务。”从一名县直部门的副局长,到一名干部,现在成为一名乡党委书记,挂职若尔盖县规划和住房保障局的艾方田感言道。

达州市把干部人才纳入县乡换届人事安排“总盘子”,对经受住考验、表现优秀的干部大胆提拔重用,特别优秀的选配为乡镇、部门党政“一把手”。和艾方田一样,目前,该市共有41名干部因实绩突出被提拔重用。

在全面落实省上政策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出台了《达州市选派藏区挂职和服务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对干部人才十分关心和担心的政治待遇、生活补助、子女上学、配偶进藏探亲等20多个方面的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为掌握干部人才一年来的工作生活情况,该市今年以来先后开展慰问活动10余次,看望慰问干部人才102名,了解工作生活情况、思想动态并发放慰问金30余万元。同时,采取个人述职、民主测评与听取受援单位意见等形式,对干部一年来的现实表现进行考察考核,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根据考察结果,达县将从该县乡镇选派到藏区工作的5名原副科级干部全部提拔为正科级干部。挂职若尔盖县求吉乡党委副书记,刚提名为达县金石乡乡长人选的宋龙军表示:“没想到组织这次能提拔重用我,能得到组织的厚爱,感到责任更大,我一定圆满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

厚爱:当好干部人才坚强后盾

坚持“零距离”服务干部人才,开展“1+1”帮联活动,深入干部家中开展“家访”,关心解决干部人才子女入学、双亲照顾、配偶探亲等实际困难。

得知干部张官巨的妻子、黄永国的父亲生病住院后,大竹县委组织部第一时间前去看望慰问,并分别送去慰问金1000元。

为解决干部人才工作、生活中的困难,该市还建立待遇递增机制。除不折不扣执行省上的全部政策外,市上还将干部人才每人每月工作、生活补贴提高到2500元,在藏区乡镇工作的提高到3000元,给予每人每年防寒补助5000元,工作经费则按每人每年5000元核拨。积极鼓励派员单位加大补助力度,建立逐年递增机制。

“真想不到市委这样关心我们,太感谢了,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得知增加待遇的消息后,来自达州第一中学的人才李吴萍从若尔盖县主动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厚礼:为了藏区明天更美好

为帮助甘孜藏区群众建设新家园,达州市还从财政分别拿出245万元、48万元全力支援道孚县、炉霍县用于“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中紧缺的规划设计费、地形图测绘和地勘工作经费等。

2010年9月,市委组织部得知九寨沟县需要建筑类专业人才突击服务,马上从规划和建设系统选派5名专业人才奔赴九寨沟县开展为期半个月的短期援助服务。

达县中医院副院长、主治中医师胡昌河到若尔盖县挂任该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后,将当地中西医人才匮乏的情况及时向达县卫生局和中医院汇报,立即得到了大力支持。达县中医院除帮助受援地免费培训了5名中西医专业技术人才外,还组织专家特别服务小组深入若尔盖县进行现场指导服务,有效缓解了当地缺少中西医人才的困难。

慰问援派干部总结篇2

隰县战斗胜利结束后,为了迎击南面的胡军进犯,取得后方支援,拔除通往晋西北老解放区当中的“钉子”中阳县城,对整个战略部署极为重要。中阳县城位于汾(阳)军(渡)公路以南。阎锡山长期经营这个与公路以北解放区对立的据点。他从日军手里接管后又加强工事,周围碉堡林立,特派其暂编四十师少将师长张居乾任中阳警备司令兼县长,率一个正规团和地方团队共2千余人据守。我陈赓司令员为保证顺利拿下中阳,拟派四纵十三旅配合吕梁部队去攻打。王震司令勇挑重担,力主攻打中阳任务由吕梁部队担任,让四纵集中力量准备对付南线胡宗南军。于是按王震司令员的意见,由他率独四旅和三五九旅北上攻打中阳,四纵则集结于隰县地区待命。

11月30日,王震司令员率部从隰县地区出发北上,部队冒着严寒,踏着冰雪于12月1日进抵中阳城南之关上地区,当即以独四旅攻占城南山阵地,准备从南面攻城。

城东的虎山阵地是俯视全城的制高点,独四旅以十三团首先攻占虎山,作侦察和攻城准备。3日拂晓对城垣发起攻击。十二团一举攻占南山阵地后,十三团抵近南门时,在城南门外两河交叉口处为敌所筑十字大碉阻拦。敌在十字碉周围峭壁上泼水结冰,使我难以接近爆破,数次攻击未能奏效。三五九旅在城西北之邢家塔高地,遇敌以花岗石砌成的双碉,号称“双子星”,非常坚固,又能相互支援,攻击也未奏效。战至5日拂晓,我攻克敌碉堡20余个,只剩城南北各主碉,城内守敌恐慌,连电太原向阎锡山求援。阎即派飞机空投弹药和奖金1千万元,复电要中阳固守待援,并称:“中央已令临汾的中央军由临汾西进,我已令萃崖(孙楚)抽部队增援。”

鉴于中阳守敌依托坚固工事顽抗,战斗已打了两天,尚未攻克,再持久对我不利。王震司令员于12月6日致电军委、和陈赓:“为迅速攻克中阳,使四、九(三五九)两旅能加入陈战斗序列到南面作战,吕粱军区可全力为南线战区服务,故请派一个团附山炮两门参加中阳攻城战斗。如准所请,则请在9日下午赶到。”接着于7日7时,王震又致电陈赓、贺李并报军委:“一、两天来对中阳城的围攻作战经验是,碉坚敌顽,每碉堡之夺取非爆炸不能成功,需爆药二百至四百斤。你们派来作战部队,需带工兵。二、5日由平(遥)介(休)集中孝义城之敌5百余,扬言攻兑九峪,并准备干粮,调查一下苏家营一带道路,估计可能增援中阳。”我又得悉:阎锡山令赵承绶指挥四十三军军长刘效增率七十七师、三十四军军长高倬之率七十三师,共5个团,从汾阳孝义向兑九峪开进,图解中阳之围。陈赓于8日致电军委和王震、罗贵波并、李井泉称:“赵承绶部已在平遥集结,声言增援中阳、孝义。中阳工事坚固,一两天不能攻下,建议增调二十四旅及十三旅迅速攻下该城,并给赵承绶以歼灭打击。但吉县、乡宁行动必须再过几天。”紧接着,王震又于同日20时致电军委贺李和陈赓:“一、陈赓部队在太岳作战,每个战斗员平均两个民夫服务,故在吕梁要打大的歼灭战,甚感供应运输困难。吕梁区党委未能组织与动员力量(因新解放群众未曾发动)。二、中阳城未破系有错误,当时顾虑陈谢主力分散北调恐失南面歼敌良机,又认为四、九旅力量可以攻下,而陈赓同志则弃意使用十三旅攻中阳,如此则中阳前昨两日可以攻下。三、根据军委战略意图,我建议陈谢主力二至三个旅并指挥吕梁军区歼灭刘、高两师并同时攻下中阳县城,再移师向南作战,则力集中,后方交通畅达。四、民兵参战当由晋绥及绥德(陕北)延属分区动员。我专任后勤司令,直到陈赓执行新任务为止,如何请示复。”

鉴于晋中阎顽援军出动,王震司令员于8日拂晓下令停止中阳攻城战斗,移师东去打援。部队当日进至孝义西之颛顼岭地区。此时援敌进至兑九峪,发现我军撤围中阳,惧怕我如上党战役中的“围城打援”战法,不敢再进并已开始东撤。为此,我军留少数部队监视援敌,主力又返回继续围攻中阳。9日贺李复电王震并报军委:“同意王8日20时电之意见,陈谢率主力即北上消灭增援中阳之敌,同时攻下中阳,再南移作战,请军委示复。”同日,军委即电陈赓:“同意增调二十四旅及十三旅及全部炮兵向北,由陈赓统一指挥夺取中阳,并歼灭赵承绶,打通晋西北与太岳的联系,巩固后方。(南线)乡(宁)、吉(县)行动可放第二步。”根据军委和贺李首长电令精神,陈赓司令员从中阳战场实际情况考察,主要是需要炮火支援而坚信王震司令员的指挥,他自己并未去中阳,即令二十四旅先行于10日从隰县出发,驰援中阳。十三旅加十旅的炮兵随后跟进。他特别指示驰援部队统归王震司令员指挥,坚决服从命令,与吕梁部队密切协同打开中阳。二十四旅冒着风雪严寒于11日凌晨赶到中阳城下。按王震司令员的部署,二十四旅从城东绕抵城西北,接替三五九旅攻打二郎山野外阵地,掩护三五九旅从北门、策应独四旅从南门登城。

经过充分准备,二十四旅七十一团在两门山炮的火力支援下,首先将二郎山顶敌人的双石碉打开一个洞,我突击队从洞口突进碉堡抓住一敌军官,令其带路利用相通的地道,又攻占另一石碉。我夺取了敌拱卫城垣的西北制高点后,城垣守敌失去依托。12日凌晨5时,在王震司令员统一号令下向中阳城发起总攻。独四旅十二团对敌南山阵地施行坑道爆破,摧毁敌大碉堡,居高临下瞰制南城。十三团乘夜暗绕过南门外的敌十字大碉,抵近南门。敌以大量沙袋堵死南门洞,我实施暴破而未炸开。在北面攻城的三五九旅较顺利地架起云梯从北门突进城内。

在发起总攻前,曾以王震司令员和彭绍辉副司令员的名义给城内敌守将张居乾写去劝降书。张在危急中回函表示愿意“停战谈判”。后他接阎锡山的电报准其突围,他又幻想自己带500人突出重围,让其团长郁佩恭与我周旋,但郁在突围无望和我政治争取下,置张居乾指令于不顾,与我接洽投降,停止抵抗。敌基层士兵早不愿再打了,在我十三团架云梯登上南城时,敌士兵未作抵抗,我军突入城内。十三团参谋长李侃率队冲上城内制高点凤凰山敌指挥部时,突围幻想已破灭的张居乾跑步前来,立正向李参谋长敬礼报告说:“我就是师长张居乾。”然后恭恭敬敬地将自己手枪交出。城内战斗随即结束。我独四旅顿星云旅长进到城里见到放下武器的张居乾,让警卫班长王金水带着张居乾到南门外,向尚在困守十字碉的敌排长喊话,让他们停止抵抗,我军最后拔除了这个顽固堡垒。

我十三旅12日拂晓赶到中阳时,中阳县城即告攻克,全歼守敌。12日凌晨4时,王震司令员、彭绍辉副司令员电报陈谢、贺李、军委:“中阳城于12月3时已攻破,守敌主官张居乾正投降缴械中。”战斗结束后,13日王震司令员、彭绍辉副司令员、张希钦参谋长联名致电军委:“12日拂晓我已攻克中阳县城,守敌全歼,初步统计缴山炮2门、迫击炮4门,重机枪4挺,轻机枪80余挺,长短枪700余支,子弹10万发,电

台二部,挪弹筒数十只,其余正在清查中。我伤七十二团团长符先会、政委张文彬、参谋董明瑞、十七团副主任赵光三以下290余人,亡七十团团长李兴应、十三团连长李振亚以下100余人(其中独四旅伤74人,三五九旅143人,七十团40人。七十一团40人)。”

中阳战斗胜利结束,标志着吕梁战役第二阶段结束,我军共歼灭阎顽5200余人,解放汾西、大宁、蒲县、石楼、永和、隰县、中阳等7座县城,使汾阳至离石公路以南的晋西南和晋西北解放区连通,使汾河以西的吕梁区和汾河东的太岳区连成一片,并隔黄河与陕甘宁边区相连,纵横三四百里的受苦受难的人民,从阎锡山“兵农合一”暴政下得到解放,为下一步粉碎胡宗南急于进攻延安的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诱敌深入,机动围歼胡军

在调集部队支援北线王震司令员指挥攻占中阳县城的同时,陈赓司令员密切注视着南线胡军的动向,策划准备打击胡军进犯的作战方案。为诱敌深入,将进犯之敌扯散,使其暴露弱点,便于我各个歼灭,遂确定放弃蒲县城。于是我十旅北移隰县,将隰县以南午城到蒲县城之间作为预设战场。根据我纵在晋南与胡军作战的经验,判定敌人大部队行动运筹调集需要一定时间,他们绝不敢轻举妄动。为此,陈赓司令员抓住机会抽时间策马到晋绥军区驻地兴县蔡家崖,向司令员汇报请示工作。12月13日我十旅撤离蒲县城之前,大力开展政治攻势,写标语,搞宣传。我当时在十旅二十八团政治处工作,何云峰主任组织我和炮兵指导员王建邦在蒲县城北街县府大门两侧的八字型粉壁墙上搭起支架,大书与美帝最近签订的卖国条约――《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揭露出卖领土,换取美援来打内战的罪行。还列出全国各界同胞反对卖国政策的动态和消息。在上述文字下面由王建邦配了一幅当时报载的漫画,图案是美国人用气筒向肚子里打气,肚子鼓起很高,表示打内战气焰很足。气筒上写“赫尔利政策”(当时美驻华大使,力援蒋内战的家伙)。这幅漫画很生动,街上许多群众围观,人见人笑。墙壁下面还有点空,我们又写了几条标语:“蒋军弟兄们,不要为美国老板打仗!不要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卖命!”“不要打为广大劳苦大众谋利益的八路军!和八路军联合起来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

我旅宣传队还用艺术字,在县府对过的墙壁上写出一首快板诗,题目叫《蒋总灾》:“来实在坏,内当总裁,裁人头来割脑袋,中国人民遭大灾。他打内战闹兵灾,他逼粮食闹荒灾,他决黄河闹水灾,闹官灾。人人骂你蒋该死,人人叫你蒋总灾,你如不停打内战,割了你的秃头袋。”还在热闹的东关墙壁上画一幅揭露阎锡山“兵农合一”暴政的漫画,画的是阎锡山把老百姓捆在树上,一条大蛇缠身,蛇身上写:“兵农合一”。

我旅撤出蒲县的当天下午,我团政委张子明(吕梁离石县人,原新军干部)到街上来视察,一面鼓励我们写标语,一面和打扫街道的战士们谈笑风生地说:“好啊,把街道打扫干净,‘欢迎’胡宗南来吧,来了才好打,叫他有来无回。敌人占的地盘越多,背的包袱越重,越便于我们个个歼灭他。”战士们也充满信心地说:“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在于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表现了大家对我们的战略战术充分的理解。

从容撤离蒲县,隰县待机出击

13日,我十旅留二十九团在蒲县一线监视迷惑敌人,旅主力从容不迫地于黄昏撤离蒲县城。在出城北河滩中集合时,正碰上我炮兵连驮着两门“九二式”炮返回。他们说北去途中得知中阳城已攻克,用不着他们去打碉堡了,现在返回,一起向隰县城转移。

我旅北移隰县城后,攻打中阳的部队也陆续向隰县集结。这时晋绥边区派出大批干部来隰县地区开展地方工作,边区政府并派副秘书长牛荫冠率慰问团代表边区人民和司令员来前方慰问部队。延安新华总社也派记者组来隰县前线采访报导。这时隰县城热闹非凡,两支兄弟部队战斗会师后,互相走访学习,交流经验,洋溢着兄弟般的深厚情谊。陈赓司令员到晋西北向司令员汇报后返回隰县,亲自给十旅宣传队长徐蓟昌交待要向吕梁部队演出京剧《打渔杀家》表示慰问。12月18日,我旅宣传队在隰县城的“百兴城”舞台演出,慰问吕梁部队。当时敌情紧迫,敌第一师于19日进占蒲县空城。我十三旅返回隰县很疲劳,二十四旅留七十团监视孝义方向援敌,主力在返隰县途中。晋绥边区慰问团要给我纵部队演出时,纵队参谋人员说:“要打仗了,山西戏又听不懂,不要接受演出吧!”陈赓司令员说:“人家远道而来,满腔热忱来慰问,拒之门外不好,一定要演出,不懂也要看。”于是决定十三旅先行南去接敌。19、20日两个晚上,晋绥边区的七月剧社为我十旅、二十四旅演出中路梆子《三打祝家庄》。随着剧情起伏,水泊梁山英雄攻打祝家庄土围子,突出了调查敌情侦察地形的重要性,与我们进行的战争形式相似,部队连声叫好。不少人感叹,经过抗日战争,晋西北那么艰苦还保留这么好的剧团。演员戏装都是第一流,在两盏汽灯照耀下五彩缤纷,给部队莫大快慰和鼓舞。21日夜,十三旅已在隰县东南山与胡军接火,当夜七月剧社到隰县城南之曹城村纵队司令部演出,演的是《三打祝家庄》下半本,我十旅部队路过曹城村外到南山参战时,我和几个机关干部还停住脚步到亮着汽灯的台下看了两眼戏。台上的锣鼓和南山的炮声交相响应,灯光与南山外的火光相映,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慰问援派干部总结篇3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援助,同时扶持朝鲜、越南等国的反动势力,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同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美、英等国的操纵下通过决议,联合国会员国要派兵随从美国军队入朝。6月28日,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同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遣责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在14日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抗美援朝运动开始播及全国,形成第一个高潮。

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75000人在朝鲜西海岸的仁川港登陆。此后,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退却。10月1日,美伪军越过三八线,随后侵占平壤,并继续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进犯。

从8月27日起,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察和轰炸扫射。面对这种形势,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950年10月8日,代表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0月19日,以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别从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辑安等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战。从10月25日至12月24日,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进行了两次战役,歼敌5万余人,于12月6日收复平壤,并把敌人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初步扭转了朝鲜的战局。

1950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成立。各行政区、省市先后成立分会或将原有的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合并改组为抗美援朝分会。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和各派联合发表宣言,“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拥护全国人民在志愿基础上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4日至11日,全国自然科学联合会、全国科普协会、社会科学研究会、全国妇联、全国青联等人民团体分别发表宣言,拥护中共中央和各派的联合宣言,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11月27日,全国政协与各派举行联席会议,于12月1日发出《关于各派、人民团体对慰劳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运动的协议的通知》。12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新年拥政爱民拥军优属运动的指示》。1951年2月16日,全国政协发出电文,号召把抗美援朝运动“进一步地普及和深入到每一农村、每一机关、每一学校、每一工厂、每一商店、每一街道和每一民族聚居的区域。”3月14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告,“努力普及深入抗美援朝的实际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务使全国每一处每一人都受到这个爱国教育,都能积极参加这个爱国行动。”此后,抗美援朝运动进入了更加普及和深入发展的阶段。

1951年1月14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慰劳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并救济朝鲜难民的通知》。1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踊跃参加爱国募捐运动。到5月30日,全国人民就捐款1186亿余元,捐献慰问袋77万多个,慰问品126万多件。4月初到5月中旬,由各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群众代表组成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分赴朝鲜各地,慰问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及群众。

1951年6月1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告,号召全国各界同胞捐献飞机、大炮。此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青年团中央、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纷纷发表宣言、通告,号召各界同胞积极捐献。到9月25日为止,共捐献飞机2481架,捐款入库的达9970亿元。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7日,志愿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歼敌1.9万多人。1月25日至4月21日,志愿军又发动第四次战役,歼敌7.8万人。4月11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撤职,由侵朝美军第八军军长李奇微接任。4月22日至6月10日,志愿军又取得第五次战役的胜利,共歼敌8.2万余人。

1951年7月10日,联合国军方面和中朝方面在朝鲜开城首次举行谈判。美国在谈判桌上进行政治讹诈,要求将军事分界线划在中朝军队控制的三八线以北地区。以后朝鲜战场出现了谈谈打打的复杂局面。8月18日,美军集中8个师的兵力,发动了“夏季攻势”,接着又于9月29日发动了秋季攻势。与此同时,美国空军实行所谓“绞杀战”,对中朝人民军队后方和后方运输线实行大规模的日夜轮番狂轰滥炸,企图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前线粮食弹药的供给,迫使中朝方面接受其谈判条件。经过中朝人民军队的英勇战斗,到10月下旬便粉碎了敌人的攻势,共歼敌25万人。

1952年初,美国侵略军公然违背国际公约,在朝鲜北部和中国东北地区撒布大量带有鼠疫、霍乱、伤寒和其他传染病的动物和昆虫,企图以所谓的“细菌战”从根本上削弱中朝军民的战斗力。2月24日,抗美援朝总会主席郭沫若发表声明,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坚决声讨并制止美军撒布细菌罪行。3月8日,发表声明,抗议美国政府使用细菌武器和侵犯中国领空。为了战胜美国的细菌武器,中朝两国人民紧急动员起来,开展防疫卫生运动,采取种种措施,动员一切可能的人力、物力、药力扑灭带菌毒虫。美国的细菌战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极大公愤,使美国完全陷于世界人民的声讨、审判的被告地位。4月28日,“细菌将军”李奇微下台,由美军上将克拉克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的“细菌战”遭到失败。

1952年6月23日,美国侵朝空军大规模轰炸了中国境内的鸭绿江水电厂。7月11日,美国空军对北朝鲜和平城市平壤进行轰炸扫射。中国各地掀起了抗议声讨活动,揭露和抗议美国这一暴行。美国企图阻挠中朝战俘全部遣返,并对其俘获的中朝人员施行极其野蛮的摧残和迫害,引起了中朝人民的极大愤慨。1952年2月至10月,《人民日报》多次发表社论和声明,揭露和谴责美军迫害战俘的罪行。全国人民也积极掀起了抗议活动,要求全部释放战俘。

为了挽回败局和迫使中朝方面接受美国的谈判条件,克拉克于1952年10月14日发动了上甘岭战役。美军先后投入6万多人的兵力,出动3千架飞机和170多辆坦克,动用18个炮兵营,进攻不到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在44天的激战中,美军向上甘岭发射了200万发炮弹和5千枚炸弹,发动了900多次冲锋。但是,志愿军战士,守住了阵地。此战役志愿军歼敌2.7万人。1953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中国人民志愿军配合停战谈判,先后发动两次进攻性作战,歼敌4万余人。7月13日,中朝人民军队发起金城战役,歼敌5万余人,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

美国在形势更加不利的情况下,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同中朝代表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历时3年零32天的朝鲜战争结束。中朝军队共歼敌百余万人,其中美军39万人,击落击伤敌机12200余架,击沉击伤敌舰艇257艘,击毁和缴获敌军各种作战物资无数。至此,中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也胜利结束。

慰问援派干部总结篇4

在云南省总工会、省监狱系统工会、开远市总工会的大力帮扶下。绿春县于2008年开始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工会行动计划。省总投入兴边富民行动资金10万元,省监狱系统投入12.46万元,开远市总工会投入5万元。从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改善办公条件、援助中心建设、职工技术提升等方面,有力地推动了绿春县工会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年多来,县总工会先后投入帮扶资金4万元,采取以会代训、办班授课等形式,组织了2期170名基层工会干部参加的业务理论培训。派专人参加了由云南省总工会和上海市总工会组织的云南省边境县藏区县工会主席上海培训班。同时组织30名基层工会干部赴北京、大连等发达地区进行了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找准了差距,基层工会干部的素质明显提升。

去年共选树了企事业工会典型单位12家,并组织召开了企事业工会规范化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对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了表彰奖励;同时,以企事业工会建设为突破口,投入资金2S万元。加大了对绿春县外贸茶厂、绿春县电力公司、牛孔乡工会联合会、平河乡工会联合会等基层工会开展建家活动。为“职工之家”活动室购置了电脑、乒乓球桌、书柜等,解决了硬件设施。

对困难职工的援助工作也有了新突破。绿春县城空间狭小,县城周围处处滑坡,在人员居住也成问题的情况下,为进一步将服务窗口前移,县委县政府千方百计在县双拥文化广场旁人员比较集中的沿街显眼位置安排了一幢(间)房屋,作为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的服务大厅。各乡镇、社区也积极创造条件,与民政、社保等部门整合资源,设立了困难职工援助、城市低保发放、社区保险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窗口,极大地方便了职工办事。同时协调人事劳动、律师事务所等部门,抽调s名人员在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服务大厅轮流上班。

再就业援助有了新起色。县总工会为下岗职工牵线搭桥,动员私营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组织县城区域的私营企业定期召开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与个私企业联谊会,随时掌握私企用工需求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协商就业工作,一年来已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岗位12个。选树好“创业带头”人,已有10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当上了老板。县供销社下岗的沙模英在县总工会的典型扶持下,发展了橡胶产业。开办了缝衣店,承包了宾馆、山庄。过上了好日子。张欣疆在县总工会帮助下,开办了蛋鸡养殖场,形成养殖蛋鸡3000多只的规模。免费为200多名下岗困难职工、困难农民工进行了实用技能培训,提升了他们的就业技能。

慰问援派干部总结篇5

十万火急报告中央

1976年7月28日的大地震,眨眼之间,几乎把唐山市区所有的人都埋在了废墟之下,黑暗笼罩了一切。惊恐万状的人们稍一冷静,立刻想到了党:赶紧向中央报告,那是我们的希望!

最先从废墟中爬出来的人们,通过三种渠道不约而同地向党中央报告了灾情。

第一个渠道,中国人民驻唐山某部通讯营无线电连报务员吴东亮用无线电第一个向党中央作了报告。那天吴东亮当班,强烈的地震把他摔倒在地,很重的调压器滚落下来,砸在了他的左脚上,大拇指像针扎一样痛,电键砸在头上,鲜血顺着头发往下淌。同时,报房噼啪乱响,天花板一块块往下掉,木板、泥块、白灰满屋乱飞,但他不顾这些,心想,电台是部队首长的耳目,如果中断联系,不能把这里发生的灾情及时报告给上级,报告给党中央和,唐山人民的损失可就大了。想到这些,他使出全身的力气,扑向工作台,紧紧抱住摇晃的电台,直奔门口。但房门已经变形,被碎砖乱瓦堵得死死的,开不开,出不去。他急中生智,一下子跳上窗台,伸手一把戳透窗纱,然后抓住窗户框,飞起一脚踹开了双层玻璃的窗扇,钻出窗外。

电台虽然抢出来了,但震后停电,手摇发电机一时又挖不出来,仍然发不了报。心急火燎之中,吴东亮忽然想起,屋里有一部备用的“八一”小型半导体电台。他毫不犹豫,在砖头瓦块从空中斜着往下砸、与报务房相连的器材仓库正隆隆地倒坍的紧急情况下,硬是再次从窗户冲进报房,摸黑把备用电台抱了出来。

吴东亮第三次冲进随时可能倒坍的报房,抢出了发报必需的耳机、电键、转换插孔插头和联络文件。

凌晨4点零3分,吴东亮按动电键,向在京的上级部队机关发出了第一份电报:“请老台长(首长)速转告党中央和,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强烈地震,房屋倒塌,夷为平地,人们埋在废墟之中,火速派部队来唐救援……”对方回电:“完全清楚,同意转告。”此时,距地震发生仅21分钟!

第二条渠道是中共唐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俊杰受命辗转到遵化机场,于上午7时左右向中央报告唐山震情的。中央答复说:“唐山地震情况中央已知道了,正在作抗震救灾的部署,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和的负责同志很快去唐山,与你们共同组织抗震救灾工作。”

第三条渠道是开滦唐山矿工会副主席李玉林和同矿的曹国成、崔成亮、袁庆武四人一起驾驶着矿山救护车直奔北京中南海向党中央报告的。李玉林从废墟里爬出来,救了几个人,便把家属区的救灾任务交给了工友李成义,自己穿着一条三角裤衩便急急忙忙往矿上赶。他顾不上就在不远处住着的父母,一心记挂着矿上,特别是井下的几千名矿工。他跑到矿上,听说后车房彻底毁了,大罐绳都拧成了麻花,便又跑到局党委大院,没看到人,便站在废墟上观看市委大院的情况(市委和开滦隔一条马路)。发现房屋全倒了,心想,这么严重的地震灾害,靠正常手段、电话、电报向外边反映情况是绝对不行了。唐山发生这么严重的地震,、党中央一定想尽快知道情况,以便决策救灾大计,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有责任直接向、党中央报告灾情。身边的矿武装部曹国成表示要与李玉林一起到北京向中央报告。正在这时,矿山救护队的司机崔志亮开着一辆矿山救护车迎面而来,李玉林说:“你这个车必须听我指挥!”小崔表示:“我听你的,你叫我上哪儿,我就上哪儿。”机电科老工人袁庆武跑过来,听说要去北京向党中央、报告灾情,也要去。于是,他们4人一起上车,恨不能一下子飞到中南海,见到和其他的中央领导。

由于地震,道路毁坏,灾民拥堵,进京的路途十分艰难。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争分夺秒,不到9点便赶到了府右街四号国务院接待站。当他们被工作人员领到中南海紫光阁时,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健步向前,紧紧拥抱住满身泥水的李玉林,接着,李先念、陈锡联、吴德、陈永贵、吴桂贤和他们一一拥抱握手。他像孩子见了久别的母亲,激动得大哭起来。李玉林边哭边说:“首长啊,唐山全震平了……”他呜咽地说不下去了,在场的人都落下了眼泪……

李先念、纪登奎等中央领导拉着他们的手在会议室坐下后,李玉林将地震的大致时间及自己所看到的情况一一作了汇报。当讲到唐山震后的惨景时,在座的人们心情都十分沉重,不时擦着眼泪……

抗震救灾中南海的非常时期

7月28日上午8时,中央政治局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议室召开了关于大地震的紧急会议,震中已初步确定,但具体灾情不详。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和副司令员肖选进、副政委万海峰等奉命到南苑机场,准备乘飞机赴唐山了解情况。李先念、纪登奎、陈锡联、吴德、陈永贵、吴桂贤等几位中央领导,则仍然留在会议室里,有的围看一张大地图轻声议论,有的低头踱步,不停地吸着烟,焦急地等待着唐山的消息。李玉林他们的到来,使中央对唐山的情况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对及时统一部署抗震救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纪登奎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马上给南苑机场挂电话,告诉子厚同志,唐山来人了,请他们到唐后不要回来了,就地指挥抗震救灾!”

紫光阁会议室里的气氛十分紧张,在这里,党中央要立即全面部署唐山的抗震救灾工作。人命关天,必须争分夺秒!

“李玉林同志,你们是从灾区来的,掌握着第一手的情况,我们这几个同志,就听你们的,你们让我们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你们就说吧!”听完汇报,纪登奎一字一句地说。

“请赶快派到唐山救灾,不怕多,越多越好!”李玉林顾不得客套了,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要求。”老陈,哪个部队近?”纪登奎问。“24军、38军、39军、40军、66军、67军……”陈锡联马上报出了一连串野战军的番号和驻地。就这样,李玉林他们提出一条,会上便决定一条。几位副总理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坐下,一会儿又站起来。“叫总参来人!”“让空军来人!”“通知卫生部、商业部、煤炭部、国家物资总局的领导,立刻到这里开会!”纪登奎不断和身边的李先念商量,以极快的速度着指令。

“请把全国各大矿的矿山救护队全部调到唐山!”李玉林说。“煤炭部谁来了?”纪登奎问。回答煤炭部许再廉副部长已经到达时,纪登奎接着向他交代说:“请你和空军同志一起研究一个方案,哪个省的矿山救护队,从哪里上飞机,飞机怎么派。越快越好!”

“请让全国各省、市派医疗队到唐山!”李玉林又提出了要求。“来参加抗震救灾紧急会议的各部及有关单位已经到齐了,这件事儿我去落实。”陈永贵站起来说着走了出去。这时,院子里已经停满了汽车,东南面的大会议室里人已经满了。党中央、国务院庄严宣布:全国紧急动员起来,全力支援唐山抗震救灾。为统一领导和组织对灾区的救援活动,成立了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

唐山地震的时候,正患重病,在中南海游泳池的更衣室里,医护人员昼夜值班,有4位中央领导分两班看护。凌晨3点多钟轰轰的响声过后,房子像摇篮一样晃动,清醒地意识到这是地震。震中在哪里?灾情怎么样?他虽然不动声色,但看得出来,心里很惦记这件事。

“主席,总理来汇报有关地震的情况”。“噢,快请他进来。”侧了一下身子,双眼望着门口。“主席,这次地震,震中在唐山,北京受到了比较严重的波及,人员伤亡及损失等情况我们已派人去调查,请您安心养病,不要牵挂,保重自己。”在床前坐下后轻声说。点了点头,一字一字缓慢地说:“我在病中,这些事儿就要委托你去办啦。”说着,握住了的手,双眼久久地凝视着他。

两天以后,中央写了一份关于地震情况的报告给。当时他病情已经恶化,连说话都很困难了,工作人员要将报告读给他听,他执意不肯,接过报告坚持着看完。当看到唐山地震中的人员伤亡、房屋等损失情况时,拿报告的手颤抖着,眼睛里噙着泪,他喃喃地低语并示意:让代我马上去看望去慰问灾区的人民,一定要安置好灾区人民的生活!这份关于唐山大地震的报告,是生前批阅的最后一份文件。

地震当天,中共中央向灾区人民发出了慰问电。7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派出了以总理为总团长的中央慰问团。总团下设唐山、天津、北京3个分团。当日,中央慰问团副团长陈永贵副总理率领的中央慰问团唐山分团抵达唐山后,立即听取了中共河北省委领导同志关于抗震救灾情况的汇报。随后,他们在河北省委、负责同志以及唐山地、市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对驻军干部战士、街道居民进行了慰问,转达了、党中央对灾区人民的亲切关怀,激励灾区人民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建设家园。8月1日至6日,慰问团到丰南、丰润、迁安、玉田、滦南、滦县、东矿等县、区进行了慰问。

8月4日,代表党中央、来到唐山。5日,他和唐山分团的同志到吕家坨煤矿、唐山煤矿察看灾情,同干部、工人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井下工人安全脱险的情况,并且和大家一起研究迅速恢复生产的问题。8月6日,一行来到唐山钢铁公司慰问。下午6时20分,吉普车停在钢铁公司广场的像前,车门打开,走向欢迎的人群,热情地向人们招手,并与前排工人握手。还到炼钢车间察看,他勉励大家说:“这次地震灾害虽然很大,但我们工人阶级能够经得起这样的考验,我们一定可以把唐山建设得更美好!”又说,“、党中央对灾区人民非常关心,今天派慰问团来看望大家。这次地震考验了英雄的唐山人民,我们工人阶级的表现是很英勇的,、党中央都是知道的。知道了很高兴,向同志们问好!”他还叮嘱大家:“余震还继续有,要想办法把棚子搭好一些,搭得坚固一点,离开大建筑物和高压线远一点,能够防雨、防震、防寒,使大家睡好、吃好,把身体保护好。说人是最宝贵的因素,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党中央的亲切关怀,给了灾区人民以巨大的鼓舞,激发出了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巨大力量。

党中央、国务院精心有效的组织和指挥,为唐山抗震救灾赢得了时间。接到命令后,中国人民各部队,中央和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及单位立即行动起来,从陆地到空中,各路救援大军日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奔向灾区。组成精干的前线指挥部,派出2.8万多名指战员,140多个医疗队,6500多台各种车辆。的3个师于7月28日下午2时出发,分别于29日和30日到达唐山。坦克兵、工程兵高炮部队也很快赶到。煤炭系统接到抢救开滦煤矿矿工的命令后,火速组织抚顺、阜新、大同、阳泉、北京、徐州、南票、峰峰等矿的矿山救护队,乘飞机或汽车于地震当日就赶到了唐山。铁道部沈阳、锦州、北京铁路局以及铁道兵立即派出抢修队,在地震当天就投入了抢修灾区铁路的紧张战斗。卫生部要求各省组织医疗队的命令下达后,上海市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从56所医院中抽调了870多名医护人员,组成了50多个医疗队。山东省卫生局于地震当天上午10时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省13个地区派出800多名医护人员,当晚赶到济南集合出发。

从地震发生的当日到7月底,短短的4天之内,全国各地支援唐山地震灾区的人员已达十几万人。其中人民指战员10万人,医护人员近2万人,分属工业、交通、邮电等部门的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3万余人。各地派出的汽车达5000多辆。7月28日至30日,仅唐山机场就起降飞机874架次,运进救灾人员数千人,救灾物资数千吨,解了灾区的燃眉之急。

河北省委在唐山

1976年7月28日天刚亮,国务院便通知当时正在北京参加“学习班”的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立即去开会。他很快赶到国务院办公地点,在雨里拿着鞋,光脚水走进了会场。会议由李先念主持,当时已确定了这次地震震中在唐山、丰南一带,灾情十分严重。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唐山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指定刘子厚为组长,一位副司令员和副政委为副组长。3人全权负责抗震救灾指挥事宜,由中央派专机送往唐山。

会后,刘子厚回到京西宾馆住所,立即召开河北省委在京的常委会议,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尹哲、吕玉兰回石家庄组织省直各有关部门,分别成立支唐工作班子,连夜开往唐山,并负责支援唐山抗震救灾的全面工作;一路由刘子厚、马力、谷奇峰带领,赶往南苑机场,与的同志会合去唐山。

28日下午1时30分,刘子厚与副书记马力、省军区司令员马辉,副司令员肖选进、副政委万海峰、政治部副主任郑希文和煤炭部长肖寒等飞抵唐山。接着,他们视察了部分受灾现场,然后,在唐山机场将了解到的灾情及需要采取的措施,通过刚刚恢复接通的军用电话向中央作了汇报,请求中央支援。电话要点是:看了唐山市区一角,灾情非常严重,楼房倒坍80%至90%,平房全部完了。据说,有40万至50万人被压,现正调部队扒人;开滦煤矿的情况是,唐山矿从风井已出来2000多人,井下还有多少人不清楚,除吕家坨矿较轻外,其他各矿都相当严重,但具体情况不清;与各县的联系中断,已派人派车去联络;唐山电源全部中断,需请水电部立即派人抢修线路,由天津送电;市区医院已全部震垮,要求商业部从北京、天津送药品来,本省也要马上组织运送药品,并选派医护人员;市区居民断水断粮,要立即组织力量送熟食和饮用水;要为灾民解决临时住处用的子、帐蓬、布匹、塑料布等物品,要赶送成衣和旧军衣到灾区;等等。中央对唐山地震极为关注,除对提出的要求一一照办外,对一些没想到的问题也及时作出了安排,并一再叮嘱,有情况立即报告,有要求及时提出,一定要将群众情绪稳定住,一定要把灾害减轻到最低程度。

29日上午,在唐山机场召开了紧急会议,正式成立了河北省唐山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简称“省前指”),由河北省委书记刘子厚、马力,肖选进、万海峰、迟浩田,韩鏖,河北省军区马辉、谷奇峰等有关领导组成。“省前指”设在唐山机场,下设办公室、组织组、宣传组、行政组、工建交组、保卫组、医疗卫生组、物资组、建房组、农业水利组等办事机构。由省直各单位抽调干部千人左右,其中厅局级干部60多名。会上,对抗震救灾工作作了全面部署:首先要救人,运送伤员,掩埋死者,同时解决活下来的人的吃饭、穿衣、喝水、医疗、运输等问题;全省各地区要立即运送药品、包扎和消毒材料、熟食、衣服、汽油、照明器材等;各地来的救护人员要自带车辆,伙食一律自行解决。会议还决定,各地运来的救灾物资交唐山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分配使用,各地派来的救灾人员要由地、市统一指挥。唐山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同志刘琦、许家信、曹子栋参加了会议。在省会石家庄,设立了河北省抗震救灾后勤指挥部(简称“省后指”),其职责是完成省前指交给的任务。他们专门研究了救灾物资问题,并设立了省抗震救灾物资领导小组。前指和后指,形成了一个首尾连贯、协调一致的强有力的救灾指挥系统,保证了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抢救埋压在废墟下的灾民是极紧迫而困难的。对倒坍的高层建筑,特别是屋顶是混凝土整体浇铸结构的高楼,下层倒坍,上面扣着钢筋水泥盖子,靠群众自己救出埋压的灾民几乎是不可能的。省前指随时和前来救援的部队取得联系,按照部队的行军方向,划定各部队进驻的责任区域,十几万指战员有条不紊地展开,投入抢救遇险群众的斗争。

唐山地震使成千上万的人受伤。据不完全统计,震后亟待救治的伤员总数达70多万人,其中唐山市36万多人;重伤员达16万多人,其中唐山市区10万多人。这些伤员的伤情严重而复杂,大多数伤员的伤口混进了泥土和其他污物,在很短时间里便化脓、恶化,伤口感染和饥饿的折磨,使越来越多的伤员受到死亡的第二次威胁。对伤员及时进行包扎治疗,特别是对危重伤员做必要的急救处理,是摆在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当时,按照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上海、山西等11个省市共派来138个医疗队、10400余人,北京、济南、沈阳、昆明军区和各军兵种,先后派出100多个医疗队,5000余人。接着,内蒙古、湖南、广西、广东、江西、甘肃、宁夏、陕西、浙江、安徽、四川、贵州等省区派出的医疗队也陆续赶到。为了统一调度各方面力量协同作战,省前指设立了医疗卫生组,组内分设医疗救护组、伤员运转组和药品组。唐山地、市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内也设立了相应的组织。在很短的时间内,各地医疗队就在整个灾区形成了一个医疗救护网络,救治活动有组织有领导地铺开了。

根据当时唐山的实际情况,党中央决定将重伤员转外地治疗。遵照中央的指示,省前指设立了运转伤员的专门机构,并决定在石家庄、保定、邢台、沧州等地的车站成立接待站,在伤员过站时,做好慰问、接待工作。还根据过去战争年代的经验,先后在昌黎、蓟县、丰润、玉田、唐山、丰南、古冶、滦县、秦皇岛、山海关等各中转站设立了兵站医院,临时集中,收治和转运伤员。在整个伤员转运过程中,先后动用飞机474架次,专列159列次,共外转伤员10万余人。这些伤员分别转送到吉林、辽宁、山东、河南、安徽等9个兄弟省和石家庄等地市,还有部分伤员转到了北京、天津、上海市。这些伤员所到各地,都受到了热烈欢迎和无微不至的照顾,得到了精心治疗。

在抢救伤员、安排好灾区生活的基础上,省前指协同唐山地市狠抓了“生命线工程”的恢复建设,总的叫“四通”。

一是通电。唐山是京、津、唐电网的基地之一。强烈地震使110万千瓦的发电设备受损,2200名电业职工遇难。唐山发电厂容量为36万千瓦的10台机组,9台锅炉全部被迫停止运行;陡河发电厂已建设成的4台机组、共75万千瓦以及其他附属设备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供电局所属的36所变电站,有34座受损,部分转送电线路杆倒、线断。为了尽快恢复供电,震后第二天,北京电业管理局在唐山成立了“电力抗震抢修前线指挥部”,并立即组织全电网3000多人成立了电力抢修队,开赴救灾第一线。与此同时,根据水电部的指示,来自东北各地及河北省内石家庄、邢台、张家口、承德、保定、秦皇岛等地的电力抢修队伍也相继到达唐山。他们不顾劳累,协力奋战,7月28日当晚便向地、市抗震救灾指挥机关供电;29日晚,北京的电力送到唐山;30日,市区新华道路灯齐明;31日凌晨,龙王庙水厂和飞机场电源接通;8月1日,开滦的主要煤矿通电;6日,因受灾而停电的8个110千伏变电站,有7个得到了恢复,55个35千伏变电站中有24个恢复了送电,市区有15条主要街道恢复了照明用电,市区内的自来水水源井有一半通电供了水。到8月9日,全地区各县都基本恢复了供电。

二是通水。地震使全市38座水源井的泵房倒坍了22座,还有9座受到严重破坏;配水厂二次加压泵房全部震裂,化验室、加氯站被夷为平地;供水管道破裂,中转接口拔脱错位,204公里的输水管道处于瘫痪状态。新建的市郊水厂及白马山水厂的地面建筑全部倒坍,整个城市断水。为了尽快恢复供水,省前指会同唐山市组成了“唐山市抗震救灾水源指挥部”,抽调全省自来水系统的干部职工组成抢修队伍,展开了抗震供水大会战。从7月30日开始,石家庄、张家口、保定、邯郸、秦皇岛、承德等地的抢修队伍陆续赶到;辽宁营口市自来水公司派出了具有丰富抗震经验的抢修队伍;清华大学近百名师生也参加了通水会战;天津自来水公司在本身受灾也比较重的情况下,及时送来抢修设备和器材;国家物资局从上海紧急空运了1.5万米水龙带和40多吨钢管。各路大军在抢修中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互相支援,到8月底,路北区基本上恢复了管网供水,并且使路南区胜利路以北主要干管也实现了通水。截至10月10日,全市共恢复水源井39眼,二次加压水泵9台,修复主干管道166公里,修复大管漏510处,恢复与新建公用水栓共586座,使全市供水能力恢复到震前水平。

三是通路。强烈地震使唐山全区71座大、中型桥梁,160座小型桥梁,1000多道涵洞及280公里柏油路受到严重破坏。唐山至天津、东北、承德、北京和沿海等地的主要公路干线路面开裂、下沉、积沙、积水。这些干线上的滦河大桥、爪村大桥、沙河大桥、稻地桥、曲荒店桥及唐山市区胜利桥等重要桥梁基本震毁。全区公路交通处于瘫痪状态。为了尽快通路,河北省委责成省交通部门成立了“抗震救灾公路桥梁办公室”,本着“交通干线优先修复、重灾区优秀修复、不能通车的地段优先修复”的原则,打响了一场恢复通车的人民战争。7月30日修复了旧滦河大桥;8月5日雷庄沙河桥恢复通车;8月6日修复了唐山胜利桥;随之,魏庄、小集、毕家、稻地等地的中小桥梁修复通车。到8月10日,经过数万抢修大军的昼夜奋战,全区公路交通全面恢复通车。8月中旬以后,省前指组织力量,开始了对重点桥梁的加固大会战。到1977年1月20日,省前指下达的14项桥梁重点加固工程全部竣工,使全区公路交通运输基本恢复震前水平。

四是通邮。邮电是联系、沟通、指挥的中枢。面对唐山被震毁瘫痪的邮电系统,在地震当天省邮电局救援组就随同省委主要领导一起来到唐山。随之,北京、天津、辽宁等9个省、市、自治区和省内各地邮电部门派来的抢修队伍陆续到达唐山,并全力以赴地投入抢险救灾。7月29日9点20分开通了唐山到北京、天津、石家庄和沈阳的直达电路,31日,唐山地区被震坏的400多条由县到乡的线路基本恢复通话,到8月20日,全部恢复了市区到各县的电报电路,9月1日开放了唐山各地的电报、电话业务。到9月上旬,邮电通讯已基本恢复或超过震前水平:震前有150瓦无线发射机8部恢复并投入使用了4部,电报电路震前有21条恢复并投入使用了18条,无线报路由震前的8条增加到22条,12路载波机由震前的7部增加到10部,单路机由震前的4部增加到5部,长途电话线路由震前的103条增加到116条,全区干线邮路由震前的9条1000多公里,增加到12条1500多公里。

防疫灭病是河北省委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把它列为与安排群众生活、恢复工农业生产相并列的三大救灾任务之一。8月3日,由省军区、省总工会、省卫生局、救灾各军负责人组成的省前指防疫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并制定了“防疫工作计划”。随后,唐山地、市、县、区、公社和参加救灾的各军、师、团、营都普遍建立了相应的防疫组织,落实了防疫措施。8月5日前后,依照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1200多人的卫生防疫队伍从上海、辽宁、黑龙江、广东、江西、甘肃和宁夏等地星夜赶来灾区。与此同时,5万多件防疫器械和400多吨防疫药品、100多万份疫苗,也从四面八方源源运来。

防疫灭病首先集中力量杀灭蝇蚊。8月5日以后,国务院先后4次调飞机喷洒药物灭虫,同时,动用消洒车30余台,各种型号的喷雾器1900多台,向居民发放小型喷雾器5万余个。其次是保护水源,搞好饮水消毒,截断肠道传染病的重要途经。三是广泛开展预防接种,提高群众的免疫力。8月份,国务院共调来伤寒三、四、五联菌苗80万人份,乙脑菌苗20万份,在唐山市区和丰南县等重灾区进行接种。四是为防患于未然,采取多种措施,狠抓了秋冬和第二年春天的防疫灭病工作。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预期目的。不仅如此,大灾之后,有的传染病发病率竟低于常年水平。

震不垮的堡垒

大地震使唐山地委损失严重。地委第一书记李悦农、第一书记牛勇等7名书记和常委震亡。省委决定由地委书记兼秦皇岛市委第一书记刘琦立即赶赴地委机关主持工作,后又调原河北省副省长张克让为地委书记,和幸存的地委副书记张一萍、曹子栋等组成了唐山地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新地委,全力投入了抗震救灾的各项工作。

唐山市委领导班子的损失比地委领导班子小。7月28日凌晨4时左右,大震刚过,唐山市武装部长孟华、政委刘萍被救出来了。他们不顾家人的安危,带着满身的伤痕,与武装部其他的脱险同志一起,火速赶到市委领导同志的住处抢险,首先抢救的是市委第一书记许家信、书记张乾和副书记毕新文。在抢救过程中,脱险出来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俊杰,上身只穿一件背心,下身围着一条浴巾,赤着脚,不顾一切地跑到市委主要领导的住地――武装部,听说许书记还压在废墟下面,着急地喊着“许书记、许书记!”“我在这儿,还活着!武装部的同志们在救我,你想办法马上向中央报告,要快!”许家信在废墟里面向赵俊杰减道……

上午5时左右,市委第一书记许家信被救出。不久,书记张乾、副书记毕新文先后被救出。他们互相搀扶着来到当时唐山最宽阔的马路――新华道上。这条东西长四五公里的马路两旁,过去是整齐的楼房,现在已经全部倒坍。从这里向东南望去,是这次大地震破坏最严重的路南区。此时,这里已经成为一片瓦砾,以致连一块立着的墙壁都看不到了。

市委领导为了让群众随时能找到他们,就在市中心新华路的西山口建立起了临时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的当天,幸存的市委常委们,不顾个人的一切,纷纷赶到书记身边,在临时作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一辆公共汽车里,举行了震后第一次紧急常委会议。他们坚信、党中央一定会迅速援救唐山人民。常委们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是受党多年教育的领导干部,党在考验我们,人们在期待着我们,我们必须满怀必胜的信心,带领群众,渡过难关,艰苦奋斗,重建家园。

安定群众情绪,奋力开展自救互救是当务之急。书记们和赶到的工作人员一起站在马路边上向过往的行人喊话,让他们转告广大干部群众,市委还在,市委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了,办公地点在西山口,干部们尽快来这里报到,大家要做好自救互救工作。为了更好地宣传群众,他们当即请在场的一位宣传部干部起草了一份宣传提纲(后来称一号通告),大体内容是:唐山抗震救灾指挥部已经成立,成员是哪些人;全市人民要发扬自救互救精神,团结协作,见活着的人就扒,尽最大力量救人;大家要相信党中央、很快会派人来救我们;要保护公共财产,发扬唐山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提高警惕,防止破坏。过了一段时间,驻唐空军送来了一辆安装着广播喇叭的吉普车,市委便派专人沿主要街道广泛宣传“一号通告”。一时间,唐山上空响彻了“、党中央十分惦记和关心唐山灾区人民,已派出中国人民和动员全国各地帮助唐山人民抗震救灾”的广播声,这对稳定群众情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抗震救灾工作全面展开后,唐山市委在协助省前指做好抢救人员、抢挖财物、伤员治疗和转移、救灾物资分发、安排群众生活等项工作的同时,特别关注孤儿和截瘫人员的救助工作。

慰问援派干部总结篇6

本刊讯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给档案的安全保管带来了严峻考验。4月15日,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给青海省档案局馆并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档案局馆发出慰问电,代表全国档案系统向灾区人民表示深切的慰问,向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档案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在震灾中遇难的人员表示沉痛的哀悼。

慰问电指出,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总书记、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赶赴地震灾区,实地察看灾情,指导抗震救灾。相信你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青海省委、省政府及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一定能够带领震区档案工作者发扬不畏艰险、顽强奋战、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精神,积极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全力保证档案资料的安全,把地震灾害对档案资料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慰问电指出,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震区灾情,最大限度地给你们支持和帮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青海省委、省政府和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心组织下,灾区人民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灾区各级档案部门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抗震救灾之战。

青海省档案局紧急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后,青海省档案局及时召开会议提出应对措施,井向地震灾区的玉树州、玉树县档案局馆致电慰问。同时,青海省档案局由一名领导负责抗震救灾的组织协调工作,并指定专人值班,想方设法与灾区州县档案部门取得联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灾情,指导灾区档案部门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灾情发生后,省档案局局长龚国平十分关心灾情,多次电话询问受灾情况。省档案局积极行动起来,组织局馆干部职工和离退休干部向灾区捐款,共6900元。正在外地参加培训学习的青海省玉树州档案局副局长扎西措毛得知玉树地震的消息后,立即于次日返回州府所在地结古镇,并迅速组织抢险救灾工作。据初步了解,玉树州、玉树县档案局馆工作人员未发生伤亡,但去年新建的办公楼和档案馆库多处出现裂缝,受损严重。周边的称多县、曲麻莱县档案馆库及办公用房也不同程度出现裂缝。目前,玉树州周围5县档案部门,除值班人员外,其他人员已经全力以赴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

为了进一步指导灾区档案部门做好救灾工作,确保国家档案资源安全,省档案局将根据目前灾区档案馆库受灾情况,对下一步受灾档案的抢救、搬迁、保管以及灾后管理等进行研究,并作出部署,全力协助并指导灾区档案部门,做好档案安全保护和服务工作。

国家档案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加强青海玉树震区档案安全保护和服务工作

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牵动着全国同胞的心,国家档案局对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档案部门受灾情况高度关注。4月15日,国家档案局发出《关于加强青海玉树震区档案安全保护和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

《通知》指出,目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精心组织下,抗震救灾工作正有序展开,灾区各级档案部门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尽快进行排查工作,摸清档案受灾、受损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小损失。要将档案受灾、受损情况及时上报当地政府和上级档案部门。统计有无受灾较重、坍塌的档案馆合,及时与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门沟通,争取支持,尽早将档案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存放并妥善保管。各级档案部门要主动摸清情况,积极做好档案抢救和保护方面的指导。

二是全力做好震后档案安全保管保护。目前震区余震不断,特别要注意防止档案因余震、天气、人为等因素二次受损。档案存放场所要派专人昼夜值守,确保档案安全。档案部门要依照《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的要求。及时妥善处置震后突发事件,确保档案资料安全。

三是积极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各级档案馆和机关档案室要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将抗震救灾工作急需的档案资料主动提供给抗震救灾指挥部门。档案部门要坚守岗位,及时服务,充分发挥档案资料在抗震救灾中的重要作用。

《通知》指出,希望灾区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继续发扬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精心组织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通过灾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工作的最后胜利。

(岳彩萍)

玉树震区档案工作人员积极开展救援工作

地震发生后,玉树州和玉树县档案局馆的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的行列中。其他邻近县的档案工作人员也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下,除留下值守人员外,其余人员紧急赶赴玉树县救援。从4月17日起,震区档案人员全力开展受灾档案抢救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受损档案情况调查,对档案馆库,装具、档案、人员、设备等的损失情况进行详细统计,拍照存档,二是协调落实工作场地,接收州、县直机关单位危房中的档案,三是加大对抗震救灾档案资料收集工作的指导力度,随时派出人员,对州、县抗震救灾各工作部门进行指导,提出归档要求。 (本刊青海通讯员 刘秀杰)

青海省档案部门抗震救灾纪要

地震发生时,青海省档案局在上海举办的青海档案局馆长培训班正在进行中。在青海主持工作的副局长立即召集在家人员,研究紧急应急措施,安排人员值班,组织开展相关救援工作。

4月14日 地震发生后,灾区通讯联络全部中断,青海省档案局及时以电报形式指导灾区档案抢救保护工作,并对受灾人员表示慰问。

4月15日 经多次与玉树州委办、玉树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其他各县相关部门联系。青海省档案局初步掌握了灾区档案工作的一些情况。同日,档案局一名干部以志愿者身份赶赴地震灾区参加救援行动。

4月16日 正在上海参加培训班的玉树州档案局副局长中断学习返宁,青海省档案局经过积极协调,帮助她通过空中通道赶回玉树,同时将初步了解的灾区情况,迅速反馈给国家档案局。

4月17日 晚上,青海省档案局龚国平局长返回西宁。

4月18日 青海省档案局立即召开局务会扩大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的具体措施。

4月19日 青海省档案局于4月19日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对做好近期工作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龚国平局长带领工作组,受省办公厅委派,日夜兼程前往玉树,指导灾区档案部门抗震救灾。

4月20日 青海省档案局通过省委机要通信渠道,将灾区档案部门情况及时向国家档案局和省有关部门作了汇报,并将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令计划的批示、国家档案局的指

示和省局的请示及要求以电报形式传送到玉树灾区,较好地发挥了作为上级档案部门和灾区档案部门之间信息传递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4月21日 令计划同志在国家档案局《关于玉树档案部门灾情的报告》和《关于保管保护胡总书记玉树抗震救灾重要题词的报告》上做出批示:“要迅即派工作组赴玉树灾区指导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重要档案要尽快清理转移,防止造成二次损失”。“要糟心保存胡总书记在玉树指导抗震救灾时的重要题词。赞成所提保护方案”。

目前,青海省档案部门正在落实令计划主任的批示,全力做好玉树抗震救灾档案工作。

(本刊青海通讯员 刘秀杰)

国内外首个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摄影展在京举办

本刊讯 4月20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青海省委宣传部主办,青海省文联、青海省摄影家协会协办的《2010青海玉树抗震救灾纪实摄影展》开幕。作为玉树地震后的国内外首个摄影展览,展览展出的40余位摄影家拍自抗震救灾一线的近80幅摄影作品,将作为抗震救灾珍贵影像资料捐赠给中央档案馆,作为共和国珍贵历史影像永久保存。

展览得到、中国文联的高度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尼泊尔、越南、蒙古等国驻华使馆官员也应邀出席摄影展开幕式并参观展览。

这些珍贵的作品,由主办单位之一中国摄影家协会捐赠给中央档案馆进行永久收藏。开幕仪式上,中央档案馆向主办单位及参展摄影家颁发了收藏证书。这也是继2008年中央档案馆首次单项成批量收藏中国摄协捐赠的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影像资料之后,中国摄协再次向中央档案馆捐赠珍贵影像史料。

开幕式后,摄影展即赴青海西宁等地巡展。

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情况

青海省玉树县4月14日发生7.1级地震,严重波及玉树全县和治多、囊谦县部分地区,各县档案馆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玉树州档案馆:主体工程于2009年11月完工,建筑面积1912平方米,四层楼房。由于档案装具及办公用品资金没有到位,新馆尚未投入使用。档案馆墙体倾斜变形,出现明显裂缝,楼房地基明显下陷。

三年来州档案馆的3万多卷档案一直寄存。1万卷长期档案寄存在玉树州农业银行二楼铁皮柜中。地震造成铁皮柜大量倾覆,档案散落。另外2.1万卷档案资料装在编织袋中寄存在玉树州军分区办公楼上,档案自然受损情况严重,加上地震造成大楼受损,档案保存有一定隐患。

玉树县档案馆:于2009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880平方米,二层楼房。馆库围墙例塌,楼体外观明显受损,楼内多处出现裂缝。档案装具受损严重,36列密集架全部严重扭曲变形,档案散落。

玉树州及县直机关单位:80%以上州县直机关大楼坍塌,档案装具深埋废墟中,对档案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

称多县档案馆:建于2006年,墙体多处出现裂缝。档案装具倒塌,档案散落。县直机关土木结构房屋全部出现裂缝,档案保存不安全。

档案保护专家紧急保护总书记题词黑板

4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视察玉树震区。在视察玉树州孤儿学校时,在板房教室黑板上题写下了“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的重要题词,那块写有总书记题词的黑板的去向,也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青海省档案馆启动了重要档案安全保管保护预案,保证这块珍贵档案的绝对安全成为档案工作人员的共同责任。4月21日下午,由青海省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安排的专人专车,日夜兼程,将黑板安全运抵青海省档案馆。

省档案馆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做到人和实物档案不分离;加强对实物档案存放地点周边环境的监控工作,严防发生意外情况,明确保管责任,存放实物档案房间的钥匙由专人保管;建立该实物档案专卷,认真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确保这一重要实物档案的安全万无一失。

与此同时,落实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令计划关于“要精心保存胡总书记在玉树指导抗震救灾时的重要题词”的重要批示。22日中午,陕西省档案保护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李玉虎一行2人抵达西宁,他们受国家档案局杨冬权局长的委托,负责对这一重要实物档案制定永久性保护方案并具体实施。一下飞机,他们直接来到省档案馆,对黑板进行实地察看和拍摄、录像后,于当日返回西安,立即着手制定对黑板的永久性保护方案。

(本刊青海通讯员 刘秀杰)

慰问援派干部总结篇7

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至1934年10月,其间十四五年的漫长岁月,江西一直是共产党人活动的重要政治舞台,在这儿上演了无数部惊天动地的历史活剧,展开了无数次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在长达十多年的武装斗争中,牺牲在本乡本土的江西籍红军官兵,已经难以计数。仅长征路上,8万中央红军,江西人占了绝大多数。途中牺牲的瑞金、兴国籍烈士就有两万多名,相当于每走半公里就有一名将士长眠于地下……

江西对于创立新中国所作出的奉献,怎么评价也不过分。新中国成立后,江西人民继续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为共和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无私地奉献着,再次书写了一部部红土地儿女舍小家、为大家,全力支援国家革命和建设的绚丽篇章。

参战支前,全力支持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并很快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对我国东北地区虎视眈眈。同年11月4日,中国共产党与各派联合发表宣言,根据这个宣言和党中央的一系列指示,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江西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立即行动起来,全力以赴地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为这场反侵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中国人民的光荣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参军参战,屡建奇功。抗美援朝是一场人民的战争,正义的战争。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后,同全国各地一样,江西广大青壮年纷纷踊跃报名,要求参军参战。一时间,参军参战热潮迅速席卷赣鄱大地。

在整个抗美援朝运动中,江西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扩兵工作。第一次从1950年11月中旬至次年3月,第二次从1951年5月中旬至8月下旬,共有77350名青年光荣入伍。除少部分留在国内外,其余全部奔赴朝鲜前线。1952年9月,江西军区又开展了一次征召转业退伍军人重归部队的工作。听到祖国的召唤,14700名转业退伍军人重着戎装,重返前线。盛况空前的参军热,不仅为志愿军输送了大量优质的兵源,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江西人民高涨的政治热情。

生长在红土地上的江西籍战士,不负家乡人民的期望,在朝鲜战场上,他们勇往直前、奋勇杀敌,充分发扬了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光荣革命传统,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玉山籍战士何家胜,带领一个班连续击退敌人21次冲锋,创下坚守阵地十昼夜的辉煌战绩,荣立特等功;余干籍战士陈绍水率两名战士穿插敌后,迂回作战,出色完成任务,荣立一等功……经过战火洗礼的江西籍战士英勇善战,在收复平壤、开城攻坚、苦战上甘岭等一系列战斗中冲锋陷阵,屡建战功。1951年7月赴朝慰问的江西代表团回到南昌,一次就带回江西籍战士立功喜报35件,其等功1人,一等功4人,二等功7人,三等功22人,四等功1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有3097名江西籍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以他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辉煌乐章。

――节衣缩食,全力支援。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捐款捐物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通知,江西人民积极响应。20日,江西人民抗美援朝代表会议在南昌举行,省委书记、江西分会会长陈正人号召全省人民广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踊跃捐款捐物。会议结束后,全省人民积极行动起来,一场捐款捐物、支援前线的运动迅速在全省展开。

江西省总工会代表全省70万工人发表声明:“为了支援我们亲爱的邻邦朝鲜,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我们江西全省工人阶级将与全国人民一道,尽我们所有的一切力量,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南昌市工商联决定捐献飞机3架,并向全国工商界发出捐献友好竞赛挑战书。省妇联捐献“江西妇女号”飞机1架,省学联捐献“中国青年号”飞机1架,婺源县捐献“婺源县号”飞机1架,南昌市医务工作者捐献“白求恩号”飞机1架……各行各业都结合本行业的特点组织捐献,南昌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动员工人、工商界捐献,提出全市工人每月义务劳动一天,购买飞机1架。省文联号召全省文艺团体“每月捐献二天的演出收入”,学生则通过捐献书籍、写慰问信等多种形式表达他们对抗美援朝的支持。广大农民则通过多生产粮食,多交爱国公粮的形式,来达到捐献的目的。南昌铁路分局除了捐款捐物,还先后派出21批技术员工奔赴朝鲜,为前线运输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下,在江西分会的具体组织下,全省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使捐献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据江西分会统计,从1951年6月至次年5月,全省捐献武器款达1589.4606亿元(旧币),可买飞机106架,不仅超过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中南总分会下达的55架飞机的任务,而且超过了江西分会原定捐献81架飞机组建“八一空军师”的任务。到1952年9月,全省捐款数增至1601.3547亿元(旧币)。此外,全省人民还捐献了大量慰问品及慰问金,到1953年底,各种慰问品共249790件,慰问金82亿元(旧币)。

外调粮食,帮助全国战胜三年灾害

由于“”的严重“左”倾错误,再加上连续几年自然灾害,我国国民经济1959-1961年发生了严重困难,在共和国历史上被称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当时最大的问题是粮食,全国各地因缺粮饿死人的事情时有发生。相比之下,江西“头脑发热”冷却比较快,加之“水利工程上去了”,在自然灾害面前,尽管全省粮食普遍减产,但总产量仍居全国第二,亦未出现逃荒甚至饿死人的严重情况。正因如此,中央向江西下达的粮食外调任务也非常重。不仅中央,很多兄弟省市也纷纷向江西求援。这期间,江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根据中央的指示,顾全大局,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妥善地做好了粮食的集并和外调工作。

1958年和1959年,江西每年都需外调粮食13亿斤,1960年需外调15.5亿斤。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时任江西省委候补书记的黄知真在1959年1月27日召开的省委电话会议上作了关于物资供应问题的讲话。他强调指出:为了做好粮食外调工作,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正确理解大安排与小安排的关系、大局与小局的关系,要首先从6亿人口出发,支援中央、支援全国,要有全国一盘棋的观点,在这个前提下再来安排本省人民自己的生活。为了做好粮食外调工作,他要求各地克服困难,克服本位主义思想,增产节约,支援兄弟省市度过难关。

为了支援中央、支援全国,在江西全省各级党组织的努力下,江西人民一再勒紧裤腰带,降低自己的供应指标。1959年5月7日,省委再次召开电话会议,指出,粮食工作目前虽然有了显著好转,但是任务还很繁重,各地要把突出的运输问题解决好。针对运力不足的问题,黄知真提出采取分工负责的办法,把所有能够动员的运力全部动员起来,组成运输队。在粮食内销的安排上,他要求继续压缩内销量,在农村要坚持集体包干、个人定量、分期供应的办法。工厂、农场、垦殖场等单位的用粮标准,也要适当压缩。同时,各地要抓紧棉、麻、烟、茶和其他小商品的收购,大抓蔬菜生产和副业生产,积极组织打猎、捕鱼、捉虾,大搞代食品、副食品。那时,江西粮食最好的县,干部最多定量为25斤,猪肉、食油、禽、蛋之类几乎没有。富裕的地方,还可以勉强吃饱;困难的地方,就必须以瓜代菜,很多地方吃的“饭”基本上是红薯叶子。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江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还两次派出慰问团,分别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莫循和李杰庸率领,先后赴山东慰问,一次带去五千万斤大米,一次带去几车皮的南瓜干和红薯片。

1961年9月17日,总理开完中央庐山工作会议后,来到了阔别34年的英雄城――南昌,江西省委设便宴招待。主管农业的书记刘俊秀和江西的产粮大户――宜春地委书记张国震,都去向总理敬酒。总理笑着说,“俊秀同志,敬酒可以,但我有个条件,干一杯酒,要增加外调粮食一亿斤,我们干三杯酒,增加外调粮食三亿斤好不好?”三杯酒,三亿粮。在国富民强、仓廪充实、人民丰衣足食的今天,不过是酒席间的助兴之言,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却非比寻常,更何况出自泱泱大国的总理、七亿多人民的当家人之口。考虑到本省粮食日趋紧张,且连续几年外调粮食较多,刘俊秀虽有所犯难,但望着总理征询的目光,刘俊秀感动了。近来总理一直在为粮食问题操劳着,庐山会议期间,他先后要求过九个省的负责同志增加粮食指标,结果收效不大。为了几亿斤粮食,总不能让总理寝食难安吧。刘俊秀拍拍胸脯,满口答应了。总理非常高兴,连干了三杯,并深有感触地赞道:“江西的干部,有艰苦奋斗的好传统。”就这样,江西原打算1961年外调粮食12亿斤的计划增到了15亿斤。

粮食,不仅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也是重要的战备物资。1962年初夏,台湾当局妄图利用我国暂时遇到的困难,窜犯东南沿海大陆。华东局在上海召开了华东地区党政军负责同志参加的备战会议。早晨散步时几位大军区司令员议论说,打仗没问题,最担心的就是粮食。刘俊秀听到后,当即表示:江西是前方的后方,一定拿出粮食来支援,边说边用双手撑住许世友的腰:“就是这样,你们在前方打仗,我们在后方撑你们的腰!”7月,视察江西时,刘俊秀又通过大量而具体的数字向保证:一旦发生战争,江西可以确保前线的打一年仗的粮食供应。非常满意。在以后的沿途视察中,又多次以此为例,在其他省的负责同志面前表扬说:江西同志照顾大局。

在中共江西省委的集体领导下,经过全省人民的努力,江西的粮食工作安排得非常出色,不仅保证了全省人民顺利度过三年困难时期,而且有力地支援了兄弟省市和港澳同胞,为全国人民战胜困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在江西鹰潭与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毛致用、省长吴官正交谈时还谈到:“江西人民在三年困难时期,对支援全国的粮食是作了贡献的。”

响应号召,真情援助唐山震区人民

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中共中央对灾区人民极为关怀,在极短的时间内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和人民领导机关闻讯而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作出了支援灾区的决定。

地震消息传来,江西全省人民和灾区人民心连心,非常关注灾区人民的抗震救灾斗争。省委立即发出慰问电,表示为支援灾区,要人有人,要物有物。为了更好地支援唐山、丰南地震灾区人民的生产救灾斗争,加强对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工作的指挥调度,我省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分指挥部,由省委书记黄知真任指挥,抗震救灾办公室设在省计生委,由刘星洲兼主任。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全省各条战线支援灾区的抗震救灾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医药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在党中央慰问电的鼓舞下,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立即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支援抗震救灾斗争。当接到有关部门正组织医疗队,准备前往灾区救护的通知后,全省各地的赤脚医生、中医、西医、护士、司药、防疫人员等广大医务工作者,纷纷写决心书,踊跃报名参加这场战斗。同时,各地卫生部门将药品、医疗器械、车辆等一一调拨充实。全省卫生部门精挑500名骨干组成了10个医疗队,整装待命,随时准备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8月3日下午,医疗队第一批40名医务人员高举红旗,身背背包、药品和医疗器械聚集车站,即将奔赴救灾第一线。行前,省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一跟他们握手、嘱托,请他们转达2800万井冈儿女对灾区人民的深切慰问和崇高敬意。医疗队员们表示,一定要学习灾区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山崩地裂无所惧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以白求恩为榜样,和灾区人民并肩战斗,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商业战线的广大共产党员、干部职工,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怀着对灾区人民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想灾区人民所想,急灾区人民所急,决心以实际行动支援唐山、丰南地区人民的抗震救灾斗争。局党委立即召开直属单位负责同志会议,对支援灾区工作作了动员和部署。大家把灾区人民的困难看成是自己的困难,争时、保质,将各种物资运往灾区。省五交化公司克服种种困难,尽最大的努力,以最快的速度组织了100吨元钉,派出两名干部专程赶运灾区。省百货、土杂、燃料、副食品等公司和不少地、县商业部门,迅速地落实和组织了布匹、篷布、毛竹、食糖、碗筷等生活用品运往灾区或待命发出。全省商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纷纷表示,要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努力生产,为支援灾区人民抗震救灾斗争做出新的贡献。

林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会同铁路部门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战斗,积极支援灾区人民抗震救灾斗争。地震一发生,上级有关领导部门要求从我省调出5万根毛竹支援天津。省森林工业局立即进行了研究布置,指定专人负责,并与铁路等有关部门联系,决定在桐源车站装出一个专列,计30个车皮毛竹,运往天津。8月5日上午,抚州地区周渡贮木场、桐源车站、临川县桐源公社接到上级电话通知后,分别召开动员会,旋即行动起来。周渡贮木场全体职工全力以赴,职工家属、留城青年也纷纷参加战斗,不分白天黑夜,不管日晒雨淋,越干劲头越足。抚北中心站负责同志亲自赶赴装运现场指挥,并和桐源车站全体职工一起劳动。桐源公社争分夺秒,抢装抢运。大家不管是哪个部门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保证了装车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省森林工业局在铁路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在分宜白田车站和松山车站装运40车毛竹。井冈山铁路指挥部接到南昌铁路分局通知后,立即向分宜县委作了汇报,县委马上召开常委会议,与县林业局、铁路车站负责同志一起研究部署,动员了林业、铁路部门的职工和家属全力以赴,协同作战,奋战一天两晚,胜利完成了装运任务。短短几天,江西就运出毛竹100个车皮,共计12万根。

“地震就是敌情,灾情就是命令,灾区人民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全省各条战线的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在省抗震救灾分指挥部的领导下,争时间,抢速度,经过共同努力,在短时间内,就顺利完成了中央下达的救灾任务。据不完全统计,江西共调出木材10000立方米,毛竹12万根,大米5千万斤,棉布100万米,食糖100吨,元钉100吨,帐篷200块。同时,组织医疗队10个,每队50人。江西人民的支援极大地鼓舞了震区人民战胜天灾的信心。

为国分忧,各行各业争当亚运先锋

1990年9月22日,盼望已久、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亚运会是亚洲体育史上的空前盛会,承办如此大型综合性国际运动会,在我国是第一次,这是我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中华民族的荣誉。办好亚运会关系到祖国的声誉,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江西人民,关心和支持亚运会同样责无旁贷。全省人民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同全国人民一道,以当好东道主的主人翁姿态,积极投入到迎亚运、作贡献的活动当中,以亚运精神鼓舞自己。全省各行各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纷纷讲奉献、比贡献,人人争当亚运先锋。

――分分硬镍币,昭昭赤子心。北京亚运会,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江西老区人民也不例外。全省各地,无论党员团员,干部群众,妇孺老幼,都心连北京、情系亚运。共产党员走在了为亚运捐款的最前列。抚州地区10万共产党员兴起了“为祖国争光,为亚运会作贡献”的捐献活动。从1990年3月至4月底,共捐献人民币49万元。吉安地直机关的党员向亚运会和中国体育代表团送去了68400元捐款。

红土地上的子弟兵对祖国母亲有着一份非常特殊的深厚情感,他们一致提出,为祖国母亲分忧。原武警江西总队后勤部部长詹福寿将多年积存的3000元献给了亚运会;新建干休所军队离休老干部任福林也捐献1000元;武警景德镇支队官兵从自己微薄的津贴中捐出了1138元。上饶县武警中队战士汪世权,在给亚运会集资部的汇款单上写到,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把钱用在刀刃上,是一个中国公民的本色。寥寥数语,体现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一片深情。

妇女儿童同样热血沸腾。赣县妇女自发提出“多卖一只蛋、一斤蔬菜、一斤水果为亚运会集资”的口号。她们的生活虽不富裕,但却懂得10亿人民都是东道主的份量,把凝聚着赣县20万儿女孝心的5000元献给了亚运会。孩子们也不甘示弱,南昌市少年儿童开展一人一天捐献一分钱活动,其中,仅邮政路小学就捐款1400多元。江西电机厂子弟学校举行“我为亚运作贡献”活动周,学生们用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和收旧利废的收入共集资967.33元,光硬币就重达12.5公斤。

――优质迎亚运,岗位作贡献。“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争创一流”的亚运精神,鼓舞着全省人民迎亚运、作贡献活动的开展。从8月22日,距亚运会开幕正好一个月时起,南昌铁路分局上万名干部职工就投入了“迎亚运服务日”活动,在车站和列车上开展服务,为广大旅客提供方便。南昌客运段昌京147/148次列车的全体干部职工,从思想、业务、车容、车貌等方面着手,制定了一系列安全优质服务措施。他们在全体乘务员中进行了亚运意识教育,举办了以迎亚运为中心内容的列车长、车队干部研讨班,组织进京列车乘务员赴京参观亚运村。为形成亚运气氛,每趟车内都挂有亚运会徽的彩旗,乘务员一律佩戴亚运会纪念章,人容车貌相统一,为广大旅客营造了一个舒适温馨的旅行环境。

亚运为国争荣誉,我为亚运添光彩。全省各行各业的干部职工都以百倍关心,万分热情,大力宣传亚运精神,都以积极的行动投入到“优质迎亚运,岗位作贡献”的活动中去。为展示江西人民的爱国之心,省政府拨出专款,并组织专门力量成立了亚运会购物中心江西省参销代表团,严格评选出江西的名、优、特产品送往北京。为使火炬交接仪式在英雄城隆重举行,全市进行了总动员。团市委精心挑选了300名团员青年,组成优秀团员方队;郊区农民像过年一样,为在盛大活动中一展雄姿,自己掏钱为农民火炬队购置新装;市园林处准备了3万盆鲜花装点火炬会场,等等。细微之处见真情。井冈儿女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着对北京亚运会的热忱、奉献和主人翁精神。

顾全大局,积极接收安置三峡移民

三峡工程,是我国一项跨世纪的令世人瞩目的宏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三峡库区移民的外迁安置工作,直接关系到移民的切身利益,是实施这一工程的关键性环节,被誉为“世界级难题”。

世界银行专家切尼亚来我国考察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的财政援助时说:“世行规定,任何工程,只有移民规划完成了,才能进行财政援助,否则不给援助。如果认为,工程要进行十年,第二、三年考虑移民工程,世行不能给予财政援助。”他担心的就是移民安置问题。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斯里兰卡新建一个工程移民6万,安置区的饮水靠车送、生存赖种粮,贫困的阴影久久笼罩。印度人似乎聪明一点,先为移民修好街道、学校、住宅,移民乔迁后,皆大欢喜。可喜过之后呢?千百双目光在精巧的香巢里寻觅苦思求生之路。我国的移民工作会棋高一着吗?

有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有全国人民作坚强后盾,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作保障,什么样的难题在我们面前都能克服。积极接收三峡移民,妥善安置三峡移民,是党中央交给江西人民的光荣任务,也是井冈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至省委、省政府,下到有安置任务的各个县市,为了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都全力以赴,尽心尽责,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将各项工作开展起来。

作为接收数万库区移民的11个省市之一,省委、省政府从大局出发,明确提出要做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让移民搬得出、安得好、住得稳,并能致富。为此,江西省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省领导多次过问并亲自选定永修、靖安、奉新、峡江、宜丰、崇仁和浮梁县为移民安置点。省政府先后多次开会研究此事,并强调凡是有安置任务的县市,各级政府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精心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为移民积极创造条件。

怀着对三峡人民勇于舍小家为国家,千里迢迢迁徙他乡的崇高敬意,江西全省,上至省委省政府、下至普通百姓,从组织机构到移民资金、从良田划定到住房建设、从生活保障到基础设施,无一不是以最大力量、最好的标准、最周全的考虑来对待。给移民安个温暖的家,让来自远方的亲人能够在红土地上安居乐业,淳朴善良的江西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党中央、国务院,给三峡人民上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虽然江西接受三峡移民安置人数多、对接难度大、建房任务重,但由于对移民资格审查早、移民对接早、住房建设早、搬迁准备早,由于在思想上对安置三峡移民高度重视,并且在行动上采用快节奏,最终赢得了质量上的保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定要给移民安个好家,让他们能感受到红土地人民的热忱与友善,感受到新家的温暖和亲情。”为了给移民一个温暖的家,接受首批三峡移民的靖安县,从选址开始,就充分尊重移民的意愿,把全县交通便利、生活生产条件优越的“风水宝地”调拨给移民。在仁首镇,移民曾提出要农科所那块最肥的田,并要选敬老院作村址,为此,镇里连开三次会议,最终同意并垫钱买山换地、重选敬老院新址,可当一切手续办好,移民又说不要了。镇里二话不说――照办。后来移民看中了原知青点的一个村小学,镇里又赶紧把村小迁走,平整土地、帮助建房;在雷公尖,移民选中一块地,当地16户50多名农民没有二话拆掉自己的房屋,迁往他处;而雷家垅的两户人家不仅廉价卖掉两幢新房,而且把自己最肥的田也让给了两户移民……这种为了大局、牺牲小我的感人故事,不单靖安县有,其他有安置任务的县市也同样如此。为了让三峡移民把异乡当故乡,拥有一个温暖的家,永修县9个乡12个移民安置点抽调近3000名民工紧张施工,如期建成了251幢总建筑面积达31500平方米的新居供移民居住。其他各安置县市也都赶在移民到来前就准备好了油、盐、米、蔬菜等,移民入住后则及时发放生活补助费和生产资料购置补助费等,这一切都令三峡移民倍感温暖。

慰问援派干部总结篇8

骆春伟同志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一)

骆春伟,男,汉族,广西北海市人,1979年8月出生, 1997年12月入伍,1999年6月入党,大学本科学历,历任战士、干事、参谋、副所长、政治教导员,生前系北海市边防支队银海区边防大队电建边防派出所所长,武警中校警衔。

2016年10月20日,骆春伟同志在带队处置码头渔船火灾时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不幸壮烈牺牲,献出了宝贵生命,充分展示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光辉形象。

浴火涅槃的英雄

10月20日11时37分,广西公安边防总队北海边防支队电建边防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在边贸码头有一艘渔船着火,现场情况紧急。警情就是命令!该所所长骆春伟同志立即带领4名官兵出警。到达现场后,救援官兵发现失火渔船上火势汹汹、浓烟滚滚,固定渔船的缆绳被烧断,船体失控,开始漂移,旁边一艘渔船也被波及。

由于渔船离码头有40多米,现场救援消防官兵的水枪喷洒不到整个着火区域,船头的火扑灭了,但船尾仍在冒着大火。更为紧急的是,失火渔船还在继续漂向其他渔船。当时渔港停泊着560多艘躲避“莎嘉莉”台风的渔船,船体连成一片,船上有5000多名渔船民以及大量的渔网、塑料桶等易燃物品。着火渔船一旦引燃连片渔船,火海、毒烟将笼罩整个狭小的渔港,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遭受巨大损失。情况危急,为避免灾情扩大,海边长大、深谙水性的骆春伟毫不犹豫地抓起岸边一根缆绳奋不顾身跳入海中,全力向失火渔船游去。

当骆春伟游到失火渔船下时,由于台风刚过,又正值退潮,海底淤泥泛起,海面浑浊不堪,臭气很浓,暗流涌动,正将缆绳系上渔船的骆春伟被一个浪花盖过后消失不见。15时25分,骆春伟同志被救援人员在事发水域找到,已壮烈牺牲。后北海支队查验骆春伟同志遗体,发现头顶有伤,怀疑被暗流卷入海底后浮起时头部撞到船底,最终沉下海底。此说法也是后面参与救援老渔民的判断。

在骆春伟同志第一个跳入海水的激励带动下,现场还有2名群众也跟着跳进大海向失火渔船游去,后将缆绳接上失火渔船。另外4名边防官兵也在组织岸上群众开展救援,最终将失火渔船拉至岸边并扑灭大火,周边5000多名渔船民和560多艘船只安然无恙。据失火渔船主事后交代,当时着火渔船上还装有11吨柴油和2个液化气罐,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骆春伟同志不幸卷入海底后,广西公安边防总队立即协调北海市政府组织专业救援力量全力开展救援并派出工作组赶赴北海指导协调相关工作。总队党委书记、政治委员刘洪平在参加公安边防部队经常性思想工作座谈会期间第一时间指示要求全力搜救骆春伟同志。会议一结束又连夜返程迅速赶赴北海慰问骆春伟同志家属,协调做好相关善后事宜。

骆春伟同志壮烈牺牲后,大量驻地群众及游客自发来到电建外贸码头通过各种方式悼念,许多停泊在码头的渔船也鸣笛致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东方时空”“新闻直播间”“共同关注”栏目、《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新浪网、中新网、凤凰网、中青在线、广西卫视、南国早报、北海电视台等众多新闻媒体迅速对骆春伟的英勇献身事迹做了大篇幅报道,500多家门户网站转载,引起社会各界巨大反响,各级领导也纷纷作出了重要批示。在搜救过程中,自治区党委常委、北海市委书记王可批示: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搜救失联民警。

骆春伟同志壮烈牺牲后,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孟宏伟批示:对骆春伟同志英勇牺牲表示哀悼,对其家属表示慰问。请四局做好善后工作。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胡焯批示:骆春伟同志在救火过程中率先士卒,为保护船民生命财产安全英勇牺牲,向春伟同志表示沉重哀悼,向其家属表示亲切慰问。请边防总队抓紧上报事迹材料,宾正迎同志代表厅党委前往慰问,并协调做好善后工作。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许建忠批示:请政治部、现役办、边防总队及时慰问善后,请宣传部门及时宣传报道,及时报胡副主席。自治区政法委副书记、政治部主任莫亦翔发来悼词:舍生断烈火,让党旗更红,沉痛哀悼骆春伟所长。10月20日晚上,自治区公安厅政治部宾正迎主任受胡焯副主席委托代表公安厅党委带队到北海慰问骆春伟同志家属。10月21日上午,北海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蔡中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维,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志明等市领导受自治区党委常委、北海市委书记王可委托带队慰问骆春伟同志家属。

冲风破浪的勇士

10月20日是骆春伟同志最后一次下海救援,却不是他第一次。2010年9月21日,受第11号超强台风“凡亚比”影响,北部湾海面西南风5-6级,浪高2至3米。上午10时左右,一艘价值40多万元的冰船在涠洲岛南湾街码头附近的礁石滩搁浅遇险。接到报警后,时任涠洲边防派出所副所长的骆春伟立即带队火速出警。到达现场后,骆春伟发现冰船搁浅在离岸边约十米处,船头直对防浪堤,船体不停摇晃,船上还有几名船员。冰船周围都是礁石,如果施救不及时,船底随时可能被打破沉没;如果潮水涨到防浪堤前仍未把船拖走,冰船就有可能被风浪推动撞坏防浪堤,造成更大损失。

由于礁石处海面无法用动力小艇航行,骆春伟只能带着官兵从防浪堤下海奋力游泳登上遇险船。了解详细情况后,骆春伟迅速找到了一艘马力较大的渔船,决定用缆绳把冰船拖走。因搁浅船艇周围都是暗礁,施救船只能停泊在离搁浅船约100米远处,无法靠得太近,必须让人游泳将锚缆送到外面施救船上。此时海面风大浪高,从小在海边长大的骆春伟比任何人都明白当中的危险性,但他还是抓起缆绳毫不犹豫跳到海中,尽管他水性很好,还是险象环生,浪低时只能看见他穿救生衣一闪一闪浮在海面上,浪高时连救生衣都看不见,完全被呼啸而来的海浪淹没。短短百余米距离,经过20多分钟的艰难行进,骆春伟终于将缆绳送到施救船上,随后又顶着风浪游回搁浅冰船上。救援开始没多久,缆绳突然“砰”的一声断掉了。原来,由于风大浪急,加上冰船受到礁石阻拦,锚缆绳无法承受如此大的力量而断裂。此时情况变得更加危急,搁浅船只离防浪堤越来越近。来不及多想,骆春伟又再次顶着巨浪游往离岸边100米多的深海里,抓起了断掉的缆绳。

当骆春伟带着施救船那边的锚缆游回离搁浅冰船约十米远时,他的体力已经严重透支,随时面临生命危险。冰船上的战友迅速下海接应,他们再次将锚缆接好。接好锚缆后,骆春伟在战友的帮助下上了岸,此时他上身、手臂有几十处被礁石碰撞擦破的伤痕,鲜血直流,因为体力过度透支还呕吐不止。由于处置及时,施救船慢慢地将搁浅冰船拖到了安全海域,最终排除了险情。鉴于骆春伟同志在救助“9.21”遇险冰船中的英勇表现,北海市边防支队给他荣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2016年5月27日,骆春伟再现英雄壮举。当天上午11点25分,侨港小巷渔港内3艘停放的渔船着火,当时火势很大,如不及时控制,后果不堪设想。接警后,骆春伟同志第一时间带领官兵赶赴现场,第一个冲进火场进行处置,冒着煤气罐随时爆炸的危险投身救援工作。因抢救及时,后来在消防人员共同努力下成功控制火势,避免了港内1200余艘渔船出现连体着火的情况。《人民公安报》《边防警察报》《南国早报》《广西日报》《广西法制日报》等报刊和“法制网”“新华网”等主流网络媒体也纷纷转载报道,网络点击量超百万次,广大网友对边防官兵的英勇事迹赞声一片。

除暴安良的卫士

从警19年,骆春伟从战士、干事,成长为副所长、教导员、所长,无论在哪个单位、哪个岗位上,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感,怀着对边防事业的挚爱和对违法犯罪的憎恨,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维护辖区安全稳定。为了保持过硬的身体素质,骆春伟长期坚持10公里负重跑,每天坚持100个仰卧起坐、100个俯卧撑及每天3小时高强度的器械力量训练。正是这些“魔鬼式”的训练,才让骆春伟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在2007年北海边防支队组织的3公里比武竞赛中,他跑出了9分50秒的好成绩,一举夺得支队第一名。

骆春伟是北海市涠洲镇人,担任涠洲边防派出所副所长2年时间里,他发挥自身优势,带领战友深入群众,与群众谈心交朋友,努力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海岛平安稳定。2013年9月,涠洲镇东角山村村民与新奥燃气公司因噪音、溴气污染问题发生大规模。骆春伟发挥自己群众基础优势,苦口婆心与村民沟通,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协议,避免了大规模发生。2013年10月,骆春伟同志带领战友到北海市三中路抓捕歹徒。他不甘歹徒从眼皮下逃脱,从三楼阳台跳到对面二楼阳台,再从二楼阳台跳到地面,最后成功追上并抓获这名歹徒。2014年6月,公馆边防派出所因辖区治安问题被媒体负面炒作,官兵工作、心理压力大。时任涠洲边防派出所副所长骆春伟同志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公馆边防派出所政治教导员。赴任后,立即组织官兵研判辖区治安热点、难点问题,明确打击重点和目标,带领官兵昼夜巡逻防范,开展针对性整治,一举破获刑案51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25人,以最短时间扭转了辖区社会治安的被动局面,帮助官兵重树了信心,在群众心中重塑了边防民警的形象和威望,得到地方政府和驻地群众高度肯定。骆春伟同志事必躬亲,敢打敢拼的态度深受官兵敬佩,被战友誉为“拼命三郎”。辖区治安好转后,他趁热打铁,认真总结固化经验做法,形成打击常态机制,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2015年6月,经总队党委慎重考虑研究,在公馆所经过一年磨练的骆春伟同志再次被委以重任,担任电建边防派出所所长。上任后,他在重点区域设置警务室,安装监控设备,创建“十船联防”“一天一巡查”等工作模式,可防性案件得到有效控制,发案率大幅下降,2015年、2016年电建所连续两年公安业务绩效考评位列银海区公安分局第一,成为了党委政府认可、群众满意的维稳“尖刀”。 入伍以来,他先后组织、参与侦破刑事案件320多起,查处治安案件1100多起,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员1200多人。

不管是边防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还是走上派出所领导岗位,骆春伟同志始终清楚他肩上的重大责任,始终毫无保留地将全部的精力、满腔的热情都投入到对公安边防事业的执着追求当中,用宝贵的生命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

骆春伟同志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二)

妻子眼中“不合格”的丈夫

1996年,正在读高中的陈丽与骆春伟相识。至今,两人已相恋15年,结婚12年。

“从相恋开始,我和骆春伟就一直聚少离多。他在云南当兵的时候,我们只能通过书信交流。女儿出生的时候,他也在云南执行缉毒任务,没有回家”,陈丽告诉记者,“2007年,他调回北海,我本想着幸福团圆的日子会从此开始,没想到他一次次做出让我担心的事。”

2010年9月,11号超强台风“凡亚比”肆虐期间,骆春伟跳入海中,用缆绳固定涠洲岛南湾街码头附近一艘触礁遇险的冰船,上岸后的骆春伟浑身上下几十处被礁石擦破,体力严重透支,呕吐不止;2014年5月,一艘货船侧翻,船员掉入海中,骆春伟拿着绳子顺着船沿爬到船只最高点,通过绳索救起5名船员;2016年5月,侨港小巷渔港内3艘停放的渔船着火,火势很大,骆春伟第一个冲进火场,冒着煤气罐随时爆炸的危险投身救援工作,成功控制火势,避免了港内1200余艘渔船连体着火。

“为了怕我担心,这些事他都瞒着我,很多都是别人在报纸上看到告诉我的。”这个出了名的“拼命三郎”,让陈丽又爱又恼。

骆春伟在北海没有自己的房子,两人结婚后便一直住在娘家。“骆春伟更多的是住在所里,虽然派出所离家不到8公里,但他经常一个月只回来一两天。与他相爱相知15年,相伴的时间最多只有2年。”陈丽说。

10月19日晚,台风“莎莉嘉”刚走,出差培训回来的骆春伟得以在家中休息一晚,对这个家庭来说,这是十分难得的团聚时间。次日一早,陈丽将丈夫骆春伟送到所里上班,不曾想,这一次挥手,竟成诀别。

“你不是一个合格的好儿子,好女婿,好丈夫,好父亲,你把时间都献给了工作。我们的合影除了结婚照,便只有两张北京旅游的合照。”骆春伟牺牲当天,陈丽在微信上写道:“选择你,我早已知道作为军属所要承受的,但再也见不到你,我真的难以承受。”

群众眼中的“亲儿子”“骆爸爸”

2016年10月25日早上,已经几夜没合眼的75岁老人郭李尚梅6点多钟就来到约定地点,痴痴地等待着来接她的车,死活要到殡仪馆见骆春伟最后一面。

在烈士灵柩前,郭李尚梅哭得走不动路,嘴里喃喃着:“这是我见过最好的人,怎么说没就没了。”

因为儿女常年不着家,郭李尚梅无人照料,又没有固定的足够经济来源,只能靠替人看车勉强度日。2016年5月,郭李尚梅因停车费问题与人产生纠纷,被人推倒。骆春伟了解情况后,积极进行调解。在看到郭李尚梅情绪激动,骆春伟便不住地劝道:“郭阿姨,您年纪这么大了,犯不着为了一点小钱把自己的身体豁出去,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最后,推人者向郭李尚梅道歉,进行了赔偿,事情圆满解决。骆春伟也成为了郭李尚梅心中的大好人。

知道老人独自生活,骆春伟经常打电话慰问,时不时托同事前去看望。路上碰到了,骆春伟也会热情地上前嘘寒问暖一阵。“所长对我,比亲儿女都亲,我心中早已把他当成了‘亲儿子’,我一直想请他到家里来吃顿饭,可因为他工作太忙,一直都没有机会。现在所长牺牲了,我这个愿望永远都实现不了了。”每当谈起骆春伟,老人的眼泪都会不住地往下落。

2016年11月10日,郭李尚梅在电建派出所里第一次见到骆春伟的妻子陈丽,老人情难自已地与她抱在了一起。两个素不相识的女人,为自己心目中同一个的英雄男儿哭成了泪人。

2011年9月,涠洲岛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盛塘村村民邓某因怀疑其妻子蒋某红有外遇,夫妻俩激烈争吵并上升为动手打架,蒋某红的弟弟蒋某刚赶来劝架,但劝架不成矛盾反而升级。争执中,邓某拿了一把尖刀刺向蒋某刚,蒋某红为了保护弟弟被捅成了重伤。案发后,邓某被抓进了监狱,蒋某红因伤重致残远走他乡,留下了9岁的女儿小萱。

失去父母的小萱一家在村里受到了邻居和同族人的歧视。随后,派出所把小萱列为重点帮扶对象,骆春伟则当起了“骆爸爸”。一有时间,“骆爸爸”就到小萱的奶奶家去看望他们,洗菜、做饭、聊家常,希望用这样的方式给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一些温暖,也让没有父母陪伴的小萱感受更多的关爱。同时,骆春伟还专程到学校去请校长、老师关照孩子,渐渐地,小萱的性格变得开朗起来,与“骆爸爸”也愈发亲密了。

同事眼中的好战友、好榜样

骆春伟在公馆边防派出所任教导员期间,每当看到所里战友的妻子、子女周末到所里探望的时候,他总是最积极热情的一个。有一次,所里的战友问他:“骆教,你不想家吗?”他说:“我也是一个丈夫、父亲,怎么可能不想家呢?既然选择了这身军装,就得对得起这身军装。所里每天这么多事情,我不能因为家事误了正事。”由于历史遗留等原因,公馆镇治安形势复杂,为了能尽快摸清楚辖区的状况,骆春伟就任后一有时间就往辖区跑。他说:“只有通过自己的双脚量出来的尺寸,才是最准确的。”在同事眼里,他一直是这么一个踏实工作、不辞劳苦的好战友、好榜样。

2015年6月,骆春伟调到辖区治安情况更为复杂、业务更为繁重的电建边防派出所任所长。为解决海上工作服务难、治安管控难、违法犯罪打击难、情报线索搜集难等问题,骆春伟与同事积极走访辖区渔业公司、渔船民,创建了“十船联防”“一天一巡查”等工作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海岸线管控工作,可防性案件得到了有效控制。

北海市银海区公安分局局长谢敏介绍:骆春伟担任电建所所长后,辖区内治安情况明显好转。2015年、2016年,电建所连续两年公安业务绩效考评位列银海区公安分局第一。

在战友陈彦充的记忆中,骆春伟做任何事情都是亲力亲为,冲锋在前,带领兄弟们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从来没有过退却。

慰问援派干部总结篇9

一、援疆的主要工作

(一)不辱使命树形象

三年的援疆是人生非同寻常的一段经历,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远离家乡,只身在外,能否经受住考验,能否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开展工作并力争做出成绩,关键是要经得起考验,抗得住风浪,树立好形象。在这方面,我除了不断加强学习,努力适应环境之外,特别注重了三点:

1、尊重当地干部。我始终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如果说我们是新援疆干部,那么在新疆有不少是献了青春献子孙的老援疆干部,他们大都政策观念强,个人素质高,具有很强的奉献精神。因此,我始终注意找准位置,以甘当小学生的思想,与当地干部合作交流,以当地干部在艰苦的环境中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动力,自觉做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干事不添事。抱着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在班子中积极工作,既主动给主要领导当参谋当助手,又独挡一面,较好地完成了县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2、注重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也是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援疆工作中,我一方面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一方面特别注重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千方百计为边疆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

3、做到廉洁自律。在新疆的两年多里,我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时常提醒自己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受得住艰苦,自觉遵守县委关于廉洁勤政的多项规定和《山东省援疆干部管理制度》,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不向组织提任何个人要求,从而树立了援疆干部勤奋好学务实高效的好形象。

(二)牵线搭桥办实事

我充分发挥援疆干部联系面广的优势,当好新疆和山东两地的宣传员、联络员和服务员,主动牵线搭桥,组织双方人员考察互访,千方百计为新疆争取资金、项目,为当地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这方面,我主要做了三件事:

1、大力招商。一年多来,直接组织大的招商活动10余次,组织两地人员60余人次,其中既有党政考察团,也有企业考察团,还有科技文教考察团,形成较大的协议项目3个,协议金额4000万元,其中落实项目2个,到位资金800万元。

2、积极引资。一年来,直接从新泰市引进资金45万元,并同泰安市、东平县一起完成了塔孜洪乡中心卫生院65万元的新建改建项目。为县的抗震救灾、卫生、教育、畜牧小区建设都实实在在办了大量实事,这些实事都办在老百姓的心坎上,得到了各族干部群众交口称赞。

3、促进合作。一年来,先后促成了新泰市与县、市与#县友好县市的建设,促成了新疆与内地在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党建方面的合作。特别是促成了两地棉麻企业、酿酒企业等多家企业间的合作,一方面促成了双方企业经营效益,另一方面也为一些破产企业注入了新的生机。

(三)发挥作用做贡献

1、做好分工工作。按照政府分工,我主要分管经协工作、科技工作,协管城市经济。在我分工的工作中,两年来都有了明显起色,经协工作、科技工作均进入地区乃至自治区的先进行列。

2、解决企业难题。如今年5月,山东客商有意在315国道鱼池处建厂落户,因县人民政府从整个城市规划出发,正初步确定不在此新建中小企业,因此使项目搁浅。经我各方协调,最终使各有关方面统一思想,在政府县长办公会议上通过,目前该项目已投入300万元,预计年产值3000万元,实现利润100万元。

3、关心弱势群体。在新疆的两年多里,我坚持在抗洪救灾的关键时刻能冲在前面与群众打成一片,利用五一、国庆节长假,深入农村、企业搞“三同”,为城镇、农村特困户捐款3000余元,真心实意地为疏勒办力所能及的实事。特别是在2002年分工经贸工作期间,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解决离退及下岗职工的实际问题,先后使部分下岗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并为部分离退休职工解决了欠发工资和养老保险金。因此,三名老职工联名向新泰市政府写信并赠锦旗致谢。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援疆的三年里,虽然竭尽所能,做了大量工作,但离组织的要求、群众的企盼还有差距,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还有待进一步增强。虽然自身也在不懈地为人民工作,但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有时不够明确;虽然也摆正了公与私、大家与小家的关系,但往往是先公后私,甚至是公私兼顾,缺乏那种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精神。特别是离我们党执政为民的要求,与孔繁森、牛玉儒等一大批先模人物相比,自觉差距还相当大。

二是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也能独立地完成分工的工作,但工作上缺乏创新,特别是对一些事关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还缺少从理论到实践,从表面到本质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在主管科技工作,协助城市经济和经济协作方面没有大的动作、大的起色。

三是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在新疆的三年里,虽然也在争取资金、争取项目、促进合作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觉得力度弱,特别是在一些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的引进上仍留有遗憾。

四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求实之风还有待进一步弘扬。由于本人主要分管科技、招商引资、协管城市经济,从工作性质上讲与基层打交道少,但从思想上也存有怕吃苦、怕麻烦的问题,因而常常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工作指导多,解决问题少。

三、援疆的主要体会

两年多的援疆工作,尽管自身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但仅此还不够。因援疆工作是个组织行为,是个系统工程,仅靠个人的能力是微不足道的。我体会最深的有三点:

一是援疆工作离不开新疆各级党政的优良环境。在新疆的两年多里,我得到了自治区、地委、县委、政府各级大力支持,他们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关心周到,为我的工作、生活创造了优越条件,这是我做好援疆工作的首要前提。

慰问援派干部总结篇10

一、抗震救灾“特殊党费”使用基本情况

6月底和9月初,省上先后两次下拨我市用于援建学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农房恢复重建等项目“特殊党费”共计约7.53亿元。根据规定,下拨到我市的“特殊党费”主要用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帮助极重灾县(市)重建中学、小学各一所,帮助重灾县(市)重建一所中学或小学。“特殊党费”援建我市中小学共6所,下拨“特殊党费”1.79亿元。自去年8月开始,6所学校已分别先行垫资启动修建。目前,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援建中小学校的“特殊党费”已全部下拨到4个重灾县(市),正在进行验收、决算工作。

(二)帮助灾区县(市)房屋倒塌或严重损毁农户住房恢复重建。截至2008年底,省财政核定我市灾区农房倒损户共146735户,其中,农村低保户9690户,一般农户137045户,共涉及15个区(市)县。该项目省上共下拨“特殊党费”5.08亿元,对重建住房的农村低保户和一般农户分别按每户10000元、3000元进行救助。所拨“特殊党费”已全部下拨到相关区(市)县。为加快灾后农房重建进度,我们在农房重建过程中,充分贯彻城乡统筹理念,根据农户不同意愿,采取了统规统建、统规自建、联建、异地安置等多种方式,广泛引进社会资金,市县两级财政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补贴。为积极稳妥地做好这项工作,我市专门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严格按照中央有关精神和省上通知要求,“特殊党费”不得抵扣国家已有的援助政策执行,逐一进行审核、公示确认、登记造册、完善台帐。截止目前,各区(市)县按照2008年底财政结算倒损农房需恢复重建户数,对符合条件的对象逐一进行审核确认和公示、完善了台帐。从审核的情况看,由于部分农户意愿发生变化,由原来选择的重建改变为维修加固,故目前核定数为94059户(不含都江堰省上核定的45891户,正在审核确认之中),其中一般农户86578户,低保户7481户;核定资金总数33454.4万元,其中一般农户25973.4万元,低保户7481万元。目前,已发放25843户,其中一般农户23174户,低保户2669户,占目前已核定总户数的27.5%,已发放资金9621.2万元,占目前核定总资金的28.8%。成华、温江、郫县、龙泉、青白江、新都、邛崃、崇州、金堂、双流、新津11个区(市)县已发放完毕,彭州、大邑、蒲江正在发放之中,都江堰还在审核公示确认之中。

(三)帮助重灾县(市)重建、修复村级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

“特殊党费”共援建我市村级活动场所项目627个,其中重建项目349个,维修加固项目278个。该项目省上下拨“特殊党费”5449.8万元,目前已全部下拨到4个相关县(市)。目前,349个重建项目中,已完工54个,在建67个,另有228个已完成规划设计,正在进行招投标和立项审批阶段;“特殊党费”共援建278个维修加固项目中,已完工54个,进入前期准备和项目审批阶段224个。“特殊党费”共援建我市农村远程教育站点项目959个,下拨“特殊党费”1150.8万元,也已全部下拨到4个相关县(市)。目前,已完工695个,在建264个,相关设备招标采购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四)为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因公牺牲人员家属发放慰问金。对抗震救灾因公牺牲受到中组部表彰的优秀党员、大邑县雾山乡虾口村原村支书刘全福同志的家属,及时进行了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3万元。对因公牺牲的吴忠红、常瑞广、陈静、刘建秋、郭庆欣,省政府刚批准为烈士,正在办理相关手续,近期将按照规定发放慰问金。

二、“特殊党费”使用管理监督工作的主要做法

抗震救灾“特殊党费”,是“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用实际行动,向灾区人民献爱心、送真情,救助灾区群众、支援灾区建设的一种特殊形式,充分体现了党在大灾大难面前的意志和决心,体现了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政治理念,起到了聚党心、得民心的积极作用。市委、市政府和相关区(市)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特殊党费”的资金使用好、管理好,把“特殊党费”的项目规划好、建设好,确保不出任何问题。

(一)责任落实到位,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市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春城同志明确要求,“特殊党费”的管理和使用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向群众把政策宣传到位,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资金管理要严格,要设立专户,严格按程序操作,要经得起检查,真正把好事办好。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朱志宏同志任组长,市政府副市长谢瑞武同志任副组长,纪检、组织、发改、民政、财政、教育、建设、审计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抗震救灾“特殊党费”使用管理监督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实施管理工作小组和项目监督检查工作小组,组长分别由市民政局局长和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担任。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市抗震救灾“特殊党费”使用管理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分工>的通知》,对相关部门职责分工进行了明确。9月7日,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了全市“特殊党费”使用管理工作会议,对有关工作及时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项目实施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是规范援助农房重建资金发放。为积极稳妥地做好这项工作,我市专门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严格按照中央有关精神和省上通知要求,“特殊党费”不得抵扣国家已有的援助政策执行,对援助对象逐一进行审核、公示确认、登记造册、完善台帐。二是抓好项目的规划设计。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确定项目的抗震设防烈度。中小学学校建设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满足基本使用功能,不建豪华学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与村级综合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统筹考虑,确保村级综合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顺利实施。三是严把工程质量。项目的立项、申报、招标、报建、工程管理和竣工验收,严格按照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纪检、建设、审计等部门全程跟踪监督,认真把好每个环节,努力把援建项目建成灾后重建样板工程。四是实行项目台帐管理。全市建立了“特殊党费”使用管理及项目进展情况周报制度,对各区(市)县“特殊党费”使用管理情况及项目进度实行动态跟踪,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

(三)服务监管到位,确保资金使用安全。一是明确监管责任。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扎实地做好“特殊党费”使用管理监督工作。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作为具体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作配合,抓紧项目实施,严格管理监督,确保“特殊党费”发挥出良好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二是实行专账管理。市、县财政对进入专户的“特殊党费”实行专账管理,并对具体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资金及时下拨和使用安全。三是加强检查审计。领导小组多次派出检查组,深入各区(市)县,特别是4个重灾县(市),对“特殊党费”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区(市)县纪检监察机关、审计部门,对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进行全程跟踪检查审计,确保专款专用。四是进行党内外公示。通过村务公开栏、政务公开栏、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对“特殊党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定期、不定期向党内外公布,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宣传引导到位,扎实做好群众工作。“特殊党费”使用管理工作政策性非常强,要求非常高,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涉及灾区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有些项目情况比较复杂,在具体实施中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通过派出工作组、印制宣传册、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对“特殊党费”的有关政策和使用管理监督情况,进行广泛宣传,努力做到让广大群众了解相关政策、明白资金来源、知晓进展情况,积极争取群众的支持与配合。同时,注意了解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努力把工作做在事前,真正把好事办好,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存在的薄弱环节

从基层反映的情况看,目前主要是个别地方由于农房重建援助对象较多,审核公示、登记造册需要一定时间,同时由于援建单位再次对农房重建低保户给予了一定的救助资金,再次发放“特殊党费”援助农房重建资金,群众意见较大,政策宣传解释工作需要一定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放进度。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严格使用程序,坚持公开透明,主动接受有关部门和广大党员群众监督。严格按照“特殊党费”使用方向和管理使用流程要求,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促进“特殊党费”援建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确保使用管理工作和各个援建项目经得起历史检验,取信于全体党员,取信于全社会。

二是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充分发挥“特殊党费”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让灾区群众清楚“特殊党费”使用方向,援建范围、明白资金来源,了解进展情况。严格按照统一的规范化要求,做好“特殊党费”标识的制作和放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