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干部学法用法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4 06:45:57

乡镇干部学法用法总结

乡镇干部学法用法总结篇1

一、当前乡镇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现状

(一)文化程度全面提高。

从200*年开始,__*县分配__*余名大学、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工作,200*年以后我县又多批次在毕业大学生中招录人员,安置转业、退伍军人400余人,进入乡镇干部队伍。目前,全县1341名在职乡镇干部中,大专学历1104人,占总人数的82%。由于大量高学历人才的注入,有效改变了乡镇干部文化素质低的现状。乡镇干部也由过去的干得多,想得少,逐渐转化为“理论思考多,付诸实践少”,这也给基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年龄结构更加合理

当前,我县乡镇领导有__*人,其中45岁以下的领导__*人,占乡镇领导总数的__*%。45岁以下的乡镇干部(含乡镇领导)__*人,占乡镇干部总数的90%,绝大多数乡镇干部年富力强,处于青壮年时期。由于年龄结构和成长环境等原因影响,当前较多的乡镇干部没有农村生活经历,或在农村生活的时间较短,往往表现出“岸上指挥多、俯下身子干事少,眼光向上多,心系群众少”,与农民和村社干部在思想沟通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工作上的认真程度不够

一些干部在乡镇工作时间较长后,往往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年龄偏大后,总想有朝一日换个岗位,到县级部门去轻闲一下;一些年青干部认为自己具有年龄优势,文化程度较高,在乡镇工作有点“曲才”的感觉。因此,总会导致部分乡镇干部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不能处理好工作关系,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昏昏沉沉混日子的态度,对待工作不热心、不尽心、不细心、不用心、不安心。乡镇干部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较少,工作方法简单,对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避重就轻,思考不够,采取的对策措施少,不能及时处置;有的干部虽然身在基层,却心在机关,到村社开展工作总是走马观花,根本不深入农户,不向农民了解实情,指导工作点子不多,汇报工作长篇大论,推进工作力度不大。

二、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乡镇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待遇不断上涨的格局下,乡镇干部的教育,乡镇的管理工作却出现了更加复杂的格局。细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观上,与某些乡镇干部学习不够、服务意识淡化、创新能力不强有关;客观上,与乡镇工作转型、乡镇干部管理弱化,乡镇领导的素质和能力不强等息息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乡镇工作转型,让部分干部不会干事

一些干部普遍认为乡镇工作就是跟群众打交道,主要靠“和稀泥”,“搓汤圆”,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根本没有认识到乡镇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因此,乡镇干部从主观和客观上放松了学习和技能提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主要工作内容也从七十年代指导生产;八十年代催粮催款,刮宫引产;九十年代引企业,谋发展;到如今构建和谐,讲科学发展。工作已经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从微观向宏观转变,从“取”到“予”转变,从“硬”向“软”转变。巨大的转型让一部分乡镇干部感到“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用不成”,以致工作上找不到方向,无处下手,无从使劲。

(二)激励机制缺少,让部分干部不愿干事。

由于受领导职数及干部选用体制的限制,乡镇干部发展空间极为有限。我县在乡镇建制调整时,将27个乡镇并为13个,乡镇干部领导职数大大减少,去年乡镇干部换届选举,全县仅有10多名乡镇一般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基本上是百里挑一;同时,由于“洋博士领导”和“空降兵领导”的不断增加,让一些自身素质优良的乡镇干部,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后,又时常面临年龄、学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走上县管领导岗位的更是凤毛麟角,导致了乡镇干部政治前景变得短暂而且脆弱。政治前途的渺茫,运用经济手段推动工作的办法被取消,在“名、利”两大“利空”因素的影响下,部分乡镇年青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骤减。同时由于大部分乡镇领导与一般干部之间交流少,谈心少,导致领导与一般干部之间貌合神离,根本无法做到用感情激励人、用事业吸引人、用表率感染人,让更多干部对工作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甚至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一部分组织纪律较强,自觉性较高的同志也进入了“凭良心办事”、“凭兴趣办事”,随波逐流的状态。

(三)粗放型管理,让部分干部不能干事

当前,乡镇领导干部一般不懂现代管理,片面地把工作布置、制定制度、给钱给位当作管理,往往是制度多措施少、安排多落实差、实惠多效率低。有的乡镇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无人研究解决,工作基本是提在口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有的乡镇热衷于照抄照搬市、县领导讲话和上级文件,不结合实际,安排工作不具体,没有操作性,以至下面无法入手和落实;还有的乡镇总认为上级安排的工作没有结合实际,抱怨上级“搞形式”,不管什么工作一律“软打整”,层层批批文件,玩玩文字游戏、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只管责任追查时能推脱,根本不问工作结果。由于工作任务不清,措施不力,责任不明,导致部分乡镇干部根本不能干事。

(四)同工不同酬,让部分干部无心干事

首先,公务员津补贴政策实施后,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迟迟未推行;加之乡镇

行政和事业混岗现象严重,因此出现了在一个乡镇,同一个科室,干同一种工作,因身份不同,工资出现一倍以上的差别。今年各乡镇发放出差费补助时,人为的再次拉开了乡镇事业干部与公务员收入的差别,让占乡镇干部总数三分之二的事业人员感到与公务员的差别较大,心里不平衡,导致部分事业干部根本无心工作。

(五)权利上收,让干部无力干事

当前,随着乡镇部分职能的上收,村民自治的推行,使乡镇职能进一步弱化,权小责大成为当今乡镇责权关系的真实写照。目前,乡镇作为一级政府,但一级财权、一级事权的空间已经很小,就连人事权也被上级控制,乡镇内设科室的数量和职数都必须由上级确定。在当前社会矛盾凸显期,作为直接面对矛盾的一级政府,开展工作最大的武器就是“靠嘴”,对上“处处求人”,对下“无计可施”。为此,乡镇根本无法掌控经济发展,甚至在机关干部利益的调配,老百姓利益维护上也难有较大作为,进而导致乡镇陷入“干部无能,政府无法”的境地。

三、加强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个地区工作的好坏,与该地区干部素质有直接关系。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都应把抓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大力抓好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教育。针对乡镇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对症下药,以科学和务实的态度来加以解决,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着眼长远、注重疏导、标本兼治,逐步实现乡镇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制度化、人性化和科学化。

(一)强化思想理论教育,让乡镇干部素质高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教育,通过采取学习辅导、专题讲授、开展读书活动等有效形式,强化干部对历史、政治、经济、科技、专业技能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干部知识面,开阔眼界,提升素质。紧跟时代步伐,强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注重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选学一些与工作密切相关的理论,以便有效推动工作。同时,还要强化对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真正把干部培养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人。

(三)减少务虚工作,让乡镇干部干实事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权,工作的重点就是落实上级的方针政策。由于自身或上级的原因,当前乡镇耗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从事务虚工作。一方面由于层层工作开展的检验标准是看材料,因此导致乡镇也花费大量人力从事文字工作,一部分乡镇领导不管对上汇报对下布置工作也步入了“事事靠秘书,处处要材料”的局面;另一方面乡镇除参加县委、县政府组织的会议活动外,还要参加各个县级部门组织的各种会议和活动,有的部门为追求视觉效果,经常要求乡镇出人头凑数,甚至还向民营企业中大量抽人到县“当群众演员”,耗费了乡镇相当大的人力。因此,必须从上到下纠正这种不良风气,让乡镇把更多的人力投入到具体工作之中。同时在乡镇实施精细化管理,将乡镇工作规范化,目标具体化,结合定岗定责,编制乡镇干部工作手册,形成乡镇领导分工的最佳搭配模式,细化科室及科室人员的职责、工作流程、办事程序,具体到每个环节,让每个乡镇干部明白自己的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不开展或开展不好,将受到什么处理,通过规范管理,实现领导“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

(四)落实退出机制,让乡镇干部干好事

要从根本上扭转一部分乡镇一般干部“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和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顽症,就必须打破“终身制”问题,让乡镇领导和一般干部工作有压力。严格逗硬领导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对乡镇干部实行月评与年度考评相结合,对日常工作不努力,任务完成较差的一律纳入每月的考评,对一年中有几个月考评不称职的年度考核一律不称职,并根据相关规定是一般干部的进行待岗或辞退,是领导干部的一律免职。对已经在经商办企业,把工作当副业,“泡”在机关求有退路的乡镇干部,借鉴周边区县做法,发挥他们有经济头脑、协调能力强的优势,出台政策,给他们招商引资任务,让这部分人合法流出,如没有完成招商任务不享受工资待遇,避免加重财政负担的现象。

乡镇干部学法用法总结篇2

一、乡(镇)党委班子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总体履职情况较好

(一)切实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班子履职能力有新提高。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干部的政治素质有新提高。为使新一届乡(镇)党委班子尽快适应新的领导体制和新的工作机制,增强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县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通知》(沾办通[2006]79号)、《关于建立沾益县领导干部学习培训和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的通知》(沾办发[2006]31号)。各地抓住理论武装、民主集中制建设和作风建设等重点,建立了相应的学习制度,采取主题教育、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学习。如盘江镇党委针对两乡(镇)合并后服务对象的变化,加强了对工业化、《条例》、《土地法》等知识的学习。二是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的工作作风有新改进。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开展以“万元增收计划”为主的新农村建设和干部挂村包片工作中,各乡(镇)党委坚持班子成员带头转变工作作风,推行“一站式”服务等便民措施,组织开展了“万元增收进村入户调查活动”,建立了农户家庭经济档案,为每一户农户发展经济出谋划策,受到群众好评。三是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上新水平。各乡(镇)党委把制度建设作为规范和完善党委自身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建立健全了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党委民主生活会、党委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等制度。四是廉洁自律防线进一步筑牢,廉政建设上新台阶。各地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干部任前谈话、戒勉谈话、离任审计等制度,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了廉政宣誓、廉政文化和警示教育等活动,营造了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

(二)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了乡(镇)四班子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新局面。一是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乡(镇)党委切实加强对人大、政府、纪委的领导,坚持重大事项和重要决策由党委、人大、政府、纪委四班子成员联席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形成了党委总揽全局、统筹协调、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和四班子成员职责明确、齐抓共管、共谋发展的良好格局。二是党委总揽全局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各乡(镇)党委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上,放在把握政治方向、决定重大事项、安排重要人事、抓好党的建设、宣传思想工作、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上,有效地加强了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领导。三是形成了党委与其他四班子团结协作谋发展的工作格局。如炎方乡、大坡乡在四班子成员分工上实行分块负责与划片负责相结合,做到四班子成员既分管各块工作,又负责督促检查指导所挂点村委会(社区)的全面工作,做到“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较好地实现了“分工不分家,工作一齐抓”。

(三)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有新加强。一是建立完善了村级组织各项工作制度,初步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理事。各地完善党建工作例会、民主生活会、“”、党员联系户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促进党组织生活的规范化、制度化;制定出台了村委会(社区)党总支(支部)、村(居)委会议事规则和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村“两委”工作职责,促进村“两委”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以党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为基础,以“两公开一听证”为主要形式,基本建立了民主监督机制。二是加强对村组干部的教育培训。各乡(镇)党委结合“两校”建设,采取党校培训、外出考察等形式,切实提高广大村组干部的工作水平和带头致富能力。三是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通过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异地交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乡(镇)领导副职下挂村委会党总支书记等形式,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班子,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盘江镇党委针对松林村委会人口多、情况复杂、工作量大、征地拆迁任务重、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等实际,选派一名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副镇长兼任村委会党总支书记,2名年轻干部兼任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白水镇党委对3个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进行整顿,调整充实党总支(支部)8个。四是积极探索解决村组干部待遇偏低问题的新途径。白水镇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几大员及村组干部交叉兼职制度,增加村(组)干部的待遇。菱角乡实行村委会主任兼烤烟科技组长、村民小组长兼烤烟科技员的模式,调动了村(组)干部工作积极性。

(四)围绕中心狠抓第一要务,经济社会有新发展。一是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各乡(镇)党委在对乡情、村情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理清了发展思路,突出了发展重点。如炎方乡党委提出了“优粮、强烟、兴畜、突薯、守林、调结构、树支柱、建集镇、转劳力、引项目、促工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思路;西平镇党委提出了“围绕城市建新区,依托企业增效益,围绕龙头建基地,依托市场调结构,围绕发展保稳定,依托管理强服务”的发展思路。二是发展措施进一步明确。各地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思路,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非公经济发展等工作,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发展壮大畜牧、烤烟、蚕桑、万寿菊、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加快本地发展。三是科学发展观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各乡(镇)党委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全力加快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扎实推进“三村四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创建活动,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西平镇多渠道投入“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资金1700余万元,硬化村庄道路15.6万余平方米,涌现出了太平村委会许家山、娄家山村等一批“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示范典型。

二、乡(镇)党委班子履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乡(镇)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条件差,少数干部精神状态不好、工作积极性不高,制约着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复杂而又具体。一名领导干部通常要分管几个方面的工作,工作压力大,整天忙于应付日常工作,学习提高的机会少。少数干部在工作能力、工作作风、敬业精神等方面都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的需要,制约着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在管理体制上,有的站(所)管事和管人分离,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制约着乡(镇)政权职能作用的发挥。年轻、素质较高的干部不愿意在基层工作,一般干部青黄不接的问题十分突出,制约着乡(镇)机关的正常运转和作用的发挥。

(二)部分乡(镇)党委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深,工作制度不落实,投入的精力不够,缺乏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不明显。一方面乡(镇)中心工作任务繁重,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和经费多,另一方面少数乡(镇)党委特别是“一把手”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不强,把主要精力用来应付日常事务,精力顾不过来,许多工作制度不落实。对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的社会事务重视不够,存在以抓经济建设代替抓党的建设和社会事务的现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不明显,有的社会事务管理不到位。少数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法律、财务知识缺乏,村级财务制度落实还不到位。

(三)有的村、组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有的工作落实不到位,制约着乡(镇)党委班子功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四方面:村“两委”班子成员总体文化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据统计,全县122个村委会(社区)党总支522名总支委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的有313名,占60%;大专以上文化的有65名,占12%;平均年龄39.7岁,35岁以下的只有105人,50岁以上的有26人;教育培训制度不落实、教育培训方式单一,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上党课制度在有的地方流于形式,“两校”建设及利用“两校”培训党员和干部工作滞后,有的村、组干部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催粮收款等传统的工作职能消除以后,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存在着“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的问题;少部分村组干部对自身所能发挥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工作开展有差距。由于缺乏必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村、组干部成天抱怨待遇低,思想和主要精力没有用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和做好工作上,工作上患得患失,积极性不高,有的工作很难落实到位,极少数村、组干部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村级组织功能发挥有差距。由于全县70%左右的村级集体经济出现“空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十分突出。有的村级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不健全,有的工作很难开展,影响和制约着村级组织功能的发挥。

(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不好。有的乡(镇)党委对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科学论证,存在着被动调、不得不调的问题,工作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既给乡级财政增加了负担,也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与此同时,有的涉农项目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到位,要么导致半拉子工程形成历史遗留问题,要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要么给本来就十分困难的乡(镇)财政造成新的负担,影响和制约着乡(镇)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各种不稳定因素增多,基层工作难度大。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各种关系和利益复杂化日益突出。有的地方长期不开一次群众会和党员会,群众和党员思想涣散。征地拆迁、矿藏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增多,群众工作难做,干群关系紧张、群体性上访时有发生,分散了乡(镇)党委的工作注意力,影响机关正常工作秩序。

(六)多数乡(镇)财政困难,历史欠帐大。由于财政困难,历史欠帐大等原因,有的工作难以正常开展,靠自身财力促进发展的能力不强。

三、加强乡(镇)党委班子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充分认识乡(镇)党委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乡(镇)党委班子建设。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石”,是乡(镇)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直接关系着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福祉,关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县委、县政府各项工作部署能否顺利实现。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乡(镇)党委在我国基层政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理解、关心和支持乡(镇)工作,从班子配备、人才选拔、资金使用、项目安排、工作指导等方面对乡(镇)给予大力支持,为乡(镇)党委班子履行工作职责创造必要条件。做到把最优秀的领导干部派到乡(镇)任职锻炼,把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到乡(镇)锻炼成长,把有限的资金和项目优先安排到乡(镇),对乡(镇)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能够办的立即办好,不能办的积极帮助乡(镇)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使在乡(镇)工作的同志能够安心工作。

乡镇干部学法用法总结篇3

按照省、市关于对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安排意见精神,我县有部分乡镇需要撤并。县委围绕8个撤并乡镇干部的安置,按照“通盘考虑、分批实施,配强乡镇、提高效能,突出实绩、注重公论”的原则,结合考察结果,反复酝酿,提出了乡镇领导班子配备的初步方案,经县委组织部部务会议、县委书记办公会议讨论后,在广泛征求县人大、县政协及各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县委常委会议讨论,作出了这次乡镇领导班子配备的决定。乡镇党政“一把手”经县委常委会议讨论提名,县委全委会议进行了票决。可以说,提出的人事安排方案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认可。下面,我主要就这次撤并乡镇领导班子调整配备的有关情况向大家予以通报说明,并对新的领导班子提几点要求。

一、这次乡镇领导班子的调整配备情况

这次乡镇领导班子调整,县委始终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办事,突出了这样三个关键环节:

(一)全面考察。县委结合撤并乡镇半年工作考核,从6月14日开始,集中3天时间,由县委分管副书记、组织部长、县人大副主任及县政协副主席,分别担任正、副组长,从县纪委、组织部、人事局抽调12名同志,组成6个考察组,先后深入到25个乡镇,对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思想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考核考察。考察主要采取书面述职、个别座谈、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的方式进行,共组织召开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会议25场,有1431名乡镇机关干部职工、村党支部书记及乡镇所属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民主测评和推荐会议,并且考察组与每个乡镇上述人员中的至少20人进行了个别座谈。不论从参加范围,还是从参加人员的数量来看,这次考察都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民主性,因而比较全面、准确、真实地了解掌握了各乡镇领导班子及成员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情况。考察结束后,各考察组加班加点认真统计分析,对每个班子都撰写了比较翔实的考察材料。县委专门分别听取了6个考察组关于考察考核情况的专题汇报。

总体来看,各乡镇领导班子及成员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等工作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绝大多数乡镇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整体功能和个体作用发挥得比较好,团结协作,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干部群众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二)合理配备。这次乡镇领导班子调整,围绕撤并乡镇干部的安置,以配强配好乡镇领导班子为核心,以建立一支能够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构合理、凝聚力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乡镇领导干部队伍为目标,合理调整机构设置,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大力选拔政绩突出、勤政廉政、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和妇女干部,始终遵循以下三条原则:一是通盘考虑、分批实施的原则。这次班子调整工作,虽然以撤并乡镇为重点,但是涉及到全县25个乡镇领导班子及成员和一些县直部门,乡镇与乡镇之间、乡镇与县直部门之间干部都进行了交流。总的想法是:先把乡镇领导班子配到位,县直部门下一步再安排,一般干部这次一个不动,年终考虑。撤并乡镇的干部随村走,整乡划入的,干部也全部并入,年终综合目标考核仍按原25个乡镇考核到村,严格兑现奖罚。二是配强乡镇、提高效能的原则。这次班子调整,通过整合加强、交流加强、提拔加强的办法,重点加强了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建设。乡镇领导职数编制也按这次撤并乡镇的要求作了相应调整,给5个中心镇增设了人大副主席、武装部副部长,同时对乡镇内设结构也作了重新调整,这次县委确定按副科级配备领导的有计划生育工作办公室、劳动保障管理所(劳务工作站)、城镇办公室、司法服务所等乡镇内设机构,进一步完善了乡镇功能。三是突出实绩、注重公论的原则。在这次班子调整中,县委注重把作风踏实、埋头苦干,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群众口碑好的优秀年轻干部予以提拔任用。把熟悉经济工作,善于抓项目、敢于抓改革、用心抓落实,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调整到了主要领导岗位。对那些怕担风险而不抓项目、不抓发展,以及夸夸其谈、只说不干、弄虚作假、群众公认度比较差的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坚决调整。被提拔为乡镇主要领导的同志,都是在考核和民主推荐中排名第1、2位的,新提拔的同志都是在乡镇后备干部中考察中推荐排名第1、2位的干部。

(三)优化结构。根据全市行政区划调整意见,全县由原来的25个乡镇撤并为17个乡镇。这次乡镇领导班子调整共涉及干部214人,其中乡镇党委书记继续留任的12人,乡镇长继续留任的9人,乡镇长提拔为党委书记的有4人。在本次班子调整中,全县共提拔干部49人,其中提拔乡镇领导及一般干部45人(有5名党委副书记被提拔为乡镇长,有1名副乡镇长被提拔为乡镇长,有39名乡镇科级后备干部被提拔任职);县直部门提拔到乡镇任职的4人(其中领导干部1人,科级后备干部3人),县直部门平职交流到乡镇任职的6人,乡镇领导班子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进一步优化了班子年龄文化结构。

调整后乡党委书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0人(其中大学3人,研究生1人),占58.8%,比调整前的52%上升了6.8个百分点。调整后乡镇长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3人(其中大学6人),占76.5%,比调整前的62%上升了14.5个百分点。调整后乡党委副书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5人(其中大学8人),占78.12%,比调整前上升了16.22个百分点。调整后副乡镇长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1人(其中大学3人,研究生1人),占56.16%,比调整前上升了4.16个百分点。

调整后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30岁以下的25人,其中乡镇长1人。女领导干部21人,涉及10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58.8%,为班子增添了新的活力。

二、关于对乡镇领导班子的工作要求

发展是硬道理。新的乡镇领导班子肩负着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脱贫致富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大家一定要切实加强自身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使班子真正成为一个政治坚定、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团结务实、廉洁奉公的领导集体,服务一方群众,发展一方经济,确保一方平安。

(一)坚持团结第一。团结是党的生命,团结是最重要的环境,团结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领导干部团结搞不好,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甚至做不了。大家一定要树立维护团结的强烈意识,相互尊重,合作共事。一要讲政治。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定地与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省委、市委保持高度一致,与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在这个重大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二要顾大局。加快发展是我们工作的大局。大家要时刻牢记“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的主导思想,站在全局的高度想问题、作决定、办事情,坚持全局利益高于一切,立足全局,服务全局,确保政令畅通,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三要强党性。就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没有集中就没有统一,就无法形成坚强的核心。要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班子成员既要根据集体的决策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抓好分管工作,又要关心全局工作,积极参与集体领导。凡属重大问题、长远问题、重要的人事问题,都要提交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坚决避免个人或少数人擅自决定重大问题。对集体的决定,个人或少数人有不同意见允许保留,但必须自觉地无条件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原则,在行动上积极执行,确保各项决策落到实处。要注重班子整体效能的发挥,每个领导成员都要十分珍惜和维护班子的团结,做到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补台,互相谅解。班子成员之间,一定要经常谈心交心、沟通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从而在领导班子中形成各负其责、团结协作、相互信任、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千方百计调动副职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适其位,展其长,竭其力,圆满完成分管工作任务。四是要守纪律。每个班子成员都要以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四大纪律”,自觉接受党组织、人大、政协、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不做特殊党员,不做特殊领导,不做特殊公民。要努力做到四个严管,即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管住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想。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及时扫除自己政治上、思想上、人品上沾染的灰尘,树立起清正廉洁、拒腐防变的良好形象,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干干净净办事。

(二)坚持勤政当先。勤政不仅是一个工作态度问题,而且是一个党性原则问题。在其位不谋其政是渎职,在其位而不勤其政就是失职。大家一定要不畏艰难,锐意进取,尽心竭力地做好工作,有所作为,有所建树,给县委、县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一是要牢记优良传统。传统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都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优良传统,为民勤政、依法行政、廉洁从政、高效理政,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历届乡镇班子和广大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形成的好传统、好作风,把历届班子创造的好思路、好经验、好作法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工作的连续性。二是要增强责任意识。“责任重于泰山”,权利与责任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大家一定要牢固树立“无功便是过”、“有为才有位”的责任意识,牢记职责,不负重托,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尽职尽责,抓好各项工作。要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坚持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既要想当前,更要看长远,要坚决防止那种违背客观规律和“新官上任三把火”、图虚名、搞形式、盲目攀比的倾向。三是要树立民本思想。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我们事业的依靠力量。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幸福与追求,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准则,既要从大处着眼,解决好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建设、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等重大问题,也要从细微处入手,察民情、解民忧、顺民意、惜民力,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落到实处;更要从具体事情做起,及时解决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就学、社会保障、生产生活等问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作为指导工作的第一信号,把关心和服务群众作为履行职责的第一选择,把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工作成绩的第一尺度,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干起,从群众最反对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关注的地方抓起,在诚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提高执政为民的真实本领。四是要发扬奉献精神。奉献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人生的美好追求,也是干事创业的基础。大家一定要淡泊名利,自觉做到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忘我工作,在成绩面前不骄不躁,在荣誉面前不争不抢,在利益面前不自私自利,扎扎实实,埋头苦干,在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体现人生价值。

(三)坚持务实为要。虚假讨人厌,务实得民心。大家一定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执政为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把好事干好,实事办实。一是要在思想上把握一个“新”字。一定要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上下功夫,努力做解放思想的模范,更新观念的能手,与时俱进的表率。要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和弊端,破除无所作为的条件论、瞻前顾后的等待论、环境与发展的对立论、小进则满的自足论,营造一个创业有功、守业有过、败业有罪的氛围;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敢于破除陈规陋习,敢于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势,紧跟时展的步伐,争创一流,敢为人先,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作风的大改进促进乡镇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二是要在工作上突出一个“真”字。真干事,干真事,真正干成点事,是对每一个领导干部的起码要求。大家必须在工作上始终坚持一个“真”字,做到吃透上情,了解外情,掌握下情,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对于已经决定了的事情,就要以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努力提高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在作风上做到一个“实”字。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重实际,知实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既要勇于探索、敢于攻坚、善于创新,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又要克服不会抓、抓不具体,不愿抓、抓不到位,不敢抓、抓不到底的问题。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贯彻中央、省、市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兼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通过解决最能影响全局、可以带动整体、处于最关键的重点工作,努力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务求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四是在方法上讲求一个“细”字。方法决定效果,方法决定一切。不管是作决策,还是抓落实,大家一定要“细”字当头。要按照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要求,认真安排,周密部署,考虑到方方面面,协调好各个环节,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升亮点,全面推进。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善于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影响改革和发展的稳定问题,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农民负担等问题。

(四)坚持创新至上。创新,已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风尚,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没有创新的观念,就不会有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创新的机制,自然就不会有新的发展业绩。大家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行使好,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开拓创新,用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理念谋划发展思路,制定加快发展的新措施,开辟加快发展的新途径,突破常规,出奇制胜,以创新促发展。一是要在学习中创新。学无止境,博学多识方能从善如流。大家都要从自身做起,把加强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把理论学习与探索解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学以创新。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排除种种干扰,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学习上,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做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典范。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践行者。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紧密联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努力学习科技、经济、法律等反映当代世界大势的新知识,特别是要抓好宏观经济管理知识的学习,学会全面认识和把握经济形势,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把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提到一个新水平,上下联动,建设学习型社会。二是要在改革中创新。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群众可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抓改革,促发展。要用宽广的眼界、战略的眼光和理性的思维分析判断形势,正确处理各类社会矛盾,理顺不同利益间的关系。要严格依法办事,主动转变职能,依法行政,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三是要在实干中创新。创新之要,重在实干。要大力发扬实干精神,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把加快发展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上,大胆地想,勇敢地试,坚决地干,特别要在项目建设、计划生育、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退耕还林、梯田建设等重点工作上出实招,使绝招,用新招,创造特色,培育典型,推动整体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四是要在总结中创新。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从工作实践中获得力量,都离不开总结经验。在农村各项工作中,大家一定要在创造性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既要全面总结成功的经验,更要认真汲取失误的教训,既不能凭经验办事、想当然办事,也不能固步自封、裹足不前。要把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寻找新规律,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制定新举措,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和激活乡镇经济,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三、关于撤并乡镇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有关乡镇要依法做好选举工作。依照法律规定,由于行政区划变动,我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总名额要依法重新确定,*、*、*、*、*、*6个镇的具体名额由县人大常委会决定分配。以上6个镇都要设立选举委员会,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严格依照法律规定主持本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选举结束后,要在法定时间内召开新一届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镇人大、镇政府领导班子。

(二)被撤并乡镇一定要严明工作纪律。要严明政治纪律,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发,做好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迅速进入角色,牢牢把各项重点工作抓在手上,不能因为乡镇撤并和人员变动而贻误工作,影响大局;要严明组织纪律,特别是领导班子要以工作为重,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做到思想上不松懈,纪律上不松散,工作上不松劲,确保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要严明财经纪律,严格按照财经制度办事,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不胡乱花钱,不迎来送往,不铺张浪费。

乡镇干部学法用法总结篇4

乡镇人大代表的素质与担负的职责不相适应。在乡镇人大换届选举中,往往只注重代表的广泛性,不注重代表的先进性,结果把一些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不高、为群众服务不热心的人选进了代表队伍,影响了乡镇人大工作的整体水平。有的代表很少参加代表活动,会前不走访视察,会上也不提意见和建议;有的把当代表当做一种荣誉,只行使参加会议和投票选举的权利,不履行代表应尽的义务;还有少数代表只顾“上头”,对领导安排的事项言听计从,而对选民的意愿和要求了解不多,关注不够。

乡镇人大处于民主法制的最前沿,它对保证宪法和法律在基层的正确实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切实加强乡镇人大工作,不断提高乡镇人大工作的水平,发挥好乡镇人大的作用。

地方党委要高度重视乡镇人大工作。县乡党委要进一步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将人大工作纳入党委工作的总体布局之中,定期召开党委人大工作会议,研究解决乡镇人大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县委对乡镇党委的年度工作考核应有人大工作的内容,把乡镇人大工作的好坏作为衡量乡镇党委工作水平的一项主要依据。要加大乡镇人大干部的交流、提拔和使用力度,选拔一些年轻有为的干部从事人大工作,干出工作成绩后提拔重用,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乡镇人大干部队伍,确保人大工作的连续性。要给乡镇人大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乡镇人大主席应有必要的办公场所和办公用品,落实办公经费和代表活动经费,推动乡镇人大工作的全面开展。

乡镇干部学法用法总结篇5

这次会议是贯彻中央和省部署,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巩固我市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研究部署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确保农村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是把握“两个趋向”,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的重大举措;是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我市自20*年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有效降低了农民负担,有力促进了农村发展,为“三农”工作长期走在全省前列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农村发展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比如乡镇机构与一些部门之间“权责不清、关系不顺”的矛盾比较突出,一些乡村负债沉重、潜在风险较大的问题尚未有效解决,给进一步深入做好“三农”工作带来了不少压力。因此,各县区、各部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实提高对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准确理解和把握省、市关于这次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进一步增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努力化解影响农村稳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打下良好基础,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四条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既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办事,又要注重把上级的改革精神与我市的实际相结合,充分考虑改革的承受度和政策的连续性,实行有情操作,确保改革依法有序稳步推进。二是开拓创新的原则。勇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固有的管理模式,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促进农村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新突破。三是服务为先的原则。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在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服务“三农”上,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四是统筹兼顾的原则。统筹安排、同步推进各项改革举措,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乡镇机构编制人员只减不增、农村经济得到新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使改革取得扎实成效。

这次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从近期看,就是要通过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长期看,就是要建立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协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高效廉洁的乡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

二、明确要求,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各项任务

我市农村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三改革、一化解、一建立”,即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控制化解乡村债务,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

(一)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是这次农村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我市与浙江大学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实验示范区工作,按照强化公共服务、严格依法办事、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转机制。

一要明确乡镇职能定位。乡镇是国家政权的基础,省里在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已把乡镇功能定位于“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上,并确定了乡镇政府的八项主要职能:一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政府的决定和命令。二是指导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经济秩序,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三是负责抓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体育等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搞好就业培训、社会保障、救济救助、民政事务等公共服务工作。四是强化监督管理,依法实施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能。五是完善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进村(居)民委员会自治。六是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做好经济社会统计和农村集体资产与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工作。七是保护各类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利和其他权利;强化、调解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八是完成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政府规定的其他事项。根据上述职能定位,乡镇政府要把工作重点从过去直接办企业、抓生产经营等具体事务,转移到加强规划政策引导、提供公共服务、营造发展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上来,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型政府。此外,各县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对乡镇行政区划作适当调整的建议,使乡镇布局更为合理。

二要理顺乡镇权责关系。按照“重心下移、能放则放”的原则,对一些农村层面发生频繁、直接面对基层百姓、县区部门看不见、管不了的事项,要通过一定的授权和委托的方式,依法把县区部门一部分能够下放乡镇的管理职能交由乡镇;对县区行政执法部门需要乡镇配合的工作,也要明确相互间的权责关系,使县区行政执法职能得到延伸;要发挥垂直部门下设机构在乡镇管理中的作用,做到条块结合,促进其职能延伸到村。要针对《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涉及乡镇近70项行政权限的实际情况,赋予农村基层干部相应的权责,解决乡镇“官小责任大”和“看得见管不了”的问题,把责任与权力理顺,推动乡镇职能和体制的转变。

三要合理配置机构和人员。重点做好四件事。一是合理配置机构。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根据乡镇规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综合设置若干个内设机构,分清职能,落实责任。二是合理配置乡镇领导职数。乡镇党政领导班子职数按照乡镇规模大小和工作需要,一般控制在7—9人,少数人口特别多、经济总量大的乡镇可适当增加1—2人,人口相对较少的应减少1—2人。提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增强领导班子整体效能。乡镇领导干部要推行年轻化,但不搞一刀切。我们许多基层干部四十多岁,虽然学历不高,但在长期的农村工作中学了很多真本事,正是年富力强干工作的好时候,要采取更加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好。三是抓好人员结构调整,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对现行乡镇行政总编制要进行适度精简,比例由各县、区根据当地实际确定。对精简富余人员,要采取转岗分流、提前退休、自谋职业多种途径,予以妥善安置,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转岗培训,让他们去当生产、消防、交通、食品、环保安全员和消费维权员,管那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切实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保障激励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进一步激发乡镇干部活力。四是深入推进乡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花钱买服务、办事不养人”的改革方向,将乡镇事业单位原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划归乡镇行政机关,社会公益职能进行整合归并后统一设置若干个事业单位,经营性业务推向市场。乡镇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要同乡镇党政机构设置统筹考虑,避免交叉重复。

(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经过前阶段的改革,我市“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建立,经费投入得到保障并实现稳步增长,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下一步,要按照义务教育抓均衡、均衡重点抓农村的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大城乡教育资源统筹力度,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要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县、区政府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责任主体,要更多地承担起责任,进一步加大投入,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在编制本部门预算时要向农村倾斜。乡镇政府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市级财政要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增强区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在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增加对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和扫盲教育的经费投入。

二要加大教育资源统筹力度,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中心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促进城乡师资力量均衡配置,加大城镇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的力度。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扩大和普及*年教育。今年秋季入学起,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学校的公用经费各级财政必须足额到位。

三要继续抓好农村教育“四项工程”。扎实做好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免费提供爱心营养餐、食宿改造、教师素质提升等工作。根据农村发展实际和农村教育发展需要,深化农村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新课程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和培训方式,切实培养能真正服务于农村的各类人才。

(三)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县区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问题,从表面上看是政府层级之间的财力分配问题,但从更深层面来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资源和公共产品的配置问题,事关构建城乡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大事。因此,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从事权与财权相对应的原则出发,立足新的乡镇职能定位,进一步完善县、区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一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要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财政收支规模等,合理划分乡镇类型,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对由乡镇改为街道办事处的,原则上作为派出机构,实行部门预算管理;对经济发达、财政收入规模较大、具有集聚和辐射作用的中心镇,要进一步完善县、区对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赋予相应的责权利;对经济薄弱乡镇或财政收支规模较小的乡镇,可推行“乡财乡用县管”的财政管理方式,进一步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增加财政转移支付,保证必需的公共支出和必要的正常运转经费,不断增强乡镇为民办事的实力。

二要完善政策,规范管理。要积极鼓励乡镇培植财源,增加分成,完善对乡镇实行的“划分收入、确定基数、超收分成、短收赔补”政策,充分调动乡镇生财有道的积极性。要坚持实行“一公开、二完善、三建立”的管理制度,在确保乡镇人员经费和日常经费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支出管理,规范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支出范围,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能力。

(四)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乡村债务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成因复杂,化解难度大,是影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难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一是再也不能干越俎代庖的事,坚决防止旧债未了添新债;二是新官必须理旧债,这是政府信用问题、形象问题。在工作中,要着重抓好三件事,加强乡村债务管理,坚决制止新债,逐步化解旧债。

一要认真核查,摸清底数。要对乡村债权债务情况开展全面细致的核查摸底工作,在分清性质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按照区别对待、分类化解的原则,落实偿债责任和偿还计划。市和县、区财政都要制定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的具体政策措施。

二要坚决制止发生新的债务。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注重从源头上制止发生新的债务。今后乡镇建设项目必须报上级政府审批,凡未经乡镇财政部门和上级财政部门出具明确意见的,有关审批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各部门安排的涉及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开发项目,必须足额安排资金,不得留有缺口,一般不得要求村级组织安排项目配套资金;新农村建设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规划先行、项目配套,先修后建、先易后难的原则。对违反规定造成新的债务的责任人,要依法依纪处理。

三要稳步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工作。村级债务以历史原因形成的居多,必须下大决心加快化解。对因发展教育、水利等公共事业引起的债务,以及上级各种考核要求农村基层配套投资等形成的债务,各级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帮助乡村逐年化解。同时要加大财务监管和审计力度,通过健全村级债务动态监控机制、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和新增债务责任追究制,建立化解村级债务的长效机制。

(五)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农村公益事业不断发展,需要依靠多方面的力量,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建立起一个保障机制。

一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政府不可能大包大揽,关键还是要依靠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自身的实力,这是根本所在。特别要落实村级集体发展留用地政策,帮助搞好规划开发。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为村级集体资产和闲置资金开辟长期稳定的增收渠道。同时,要稳步推进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二要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规范村级组织的议事决策程序、运行规则和村级事务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村级组织运行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和民主监督程序化,健全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级会计委托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严格依法加强村集体资产、建设工程、经济合同等的管理。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方式和程序,特别是要完善农村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一事一议”制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投入主体的作用。村范围内进行的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桥梁修建、环境卫生改善、植树造林等集体生产公益事业,除财政给予补助外,遵循村民自愿、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共同受益、民主管理的原则,严格按照民主议事程序,在村内实行“一事一议”制。

三要建立财政扶持补助制度。各级政府都要建立财政专项补助制度,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必要开支。市重点对区里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薄弱村进行补助。此外采取市、县区、乡镇财政补助一点,社会资助一点,村自筹一点的办法,全面解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00平方米以下或无产权活动场所问题,力争今年70%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达到“四齐八配套”规范化水平。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办法措施,加大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补助力度。

三、强化责任,努力确保农村综合改革的落实到位

今年是“*”开局之年,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和要求,全力以赴抓好这项工作,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对此,我再强调四点要求:

一是要加强领导抓。农村综合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新农村建设大局的重大改革。要坚持从我市实际出发,从各县、区和乡镇实际出发,加强调查研究,找准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改革路子。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具体抓,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力量,组织精干的工作班子,做到责任落实、人员落实、工作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农村综合改革责任体系。根据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领导体制和我市的实际,我市建立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并对应五项改革的具体任务专门再设立四个指导组。各县、区要根据实际,健全充实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力量。

二是要上下合力抓。农村综合改革是乡镇机构的又一次调整和完善,涉及各个部门在农村基层的机构设置和职能落实。因此,各部门必须自觉服从农村综合改革的总体安排,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集中精力,各司其职,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各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全面落实承担改革任务。市里要组织检查督导,加强工作指导,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垂直管理部门要支持和配合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切实把各项职能延伸到乡镇。各部门不得干预乡镇机构改革,不得硬性要求设立对口机构,一定要给乡镇创造一个宽松的改革环境。各级综合改革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全面掌握情况。农村基层干部既是农村综合改革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又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要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要结合先进性教育,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共同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到改革中来,形成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合力。

三是要注重结合抓。农村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工作上一定要讲究方法,注重结合。一要把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政权建设结合起来,使改革过程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过程,成为推动政府改革、提高执政为民水平的过程,成为动员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二要把“三改革、一化解、一建立”五项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做到通盘考虑,加强协调,同步推进。除了五大改革任务外,还要把乡镇区划调整、撤并行政村、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政务村务公开、村级民主理财等相关改革系统地考虑进去。三要把督查、调研和指导结合起来,各级领导对督查和指导工作要亲自抓、经常抓,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好的经验总结出来,用以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

四是要把握进度抓。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准备分三个阶段进行。3月至6月是宣传发动阶段,重点是部署改革工作,制定改革政策,开展舆论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氛围。7月至9月是组织实施阶段,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乡村债务化解措施,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完成农村综合改革各项任务。10月至12月是检查总结阶段,对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总结农村综合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形成比较完整、规范的各项制度,建立巩固改革成果的长效机制。各县区、各部门一定要按照时间安排,及时做好工作,决不能拖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后腿。

同志们,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中央的要求,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抓手。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扎扎实实推进改革,确保改革取得实效,促进我市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作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

王文序同志的讲话

刚才,谈市长对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根据省、市委统一安排,今年第三季度我市乡镇党委将进行换届,届时乡镇人大、政府也将进行换届。抓住换届契机,合理确定乡镇领导班子职数,提高乡镇领导班子效能,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次乡镇换届,面临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开局起步、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以及市、县区、乡镇换届集中等新的情况。能不能平稳有序、健康扎实地组织好这次乡镇换届,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扎实展开,事关农村综合改革的顺利实施,事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深入推进,更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对此,我们务必要有充分的认识。

对搞好乡镇换届工作,市委和各县区委高度重视。自4月上旬以来,全市乡镇换届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全市5个试点乡镇中,长兴县洪桥镇已于5月9日顺利完成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吴兴区东林镇今天正在召开党代会,其他三个乡镇的试点也将于5月25日前完成。在试点中,各地抓住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为面上推开积累了有益经验。对于全市面上的乡镇换届工作,市里将在省统一部署后,于6月上旬专题召开会议,进行具体部署。根据今天会议安排,我想就做好乡镇换届的前期准备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深入调研、深刻领会,全面把握今年乡镇换届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各地要在前阶段调研和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掌握影响乡镇换届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第一,要细致调研,及时了解干部群众思想动态。把深入调查研究贯穿于换届选举准备工作全过程,尽量把情况想得复杂一些,把调研工作做得深入一些。调研中,特别要重视掌握乡镇干部队伍的思想脉搏,以便分类采取针对性举措;重视掌握党员群众的思想状况,及时考虑在扩大民主中如何正确引导党员、群众参与热情的问题。第二,要全面分析,准确掌握干部队伍结构状况。近年来,我市乡镇撤扩并的力度比较大,但同时,乡镇干部队伍出口不畅的问题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乡镇领导班子人员偏多、梯次结构不够明显、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各县区委组织部要借乡镇届末考察之机,进一步摸清乡镇干部队伍状况,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队伍的结构状况,为统筹考虑人事安排方案提供可靠依据。第三,要深化学习,深刻领会省委有关政策要求。省委对今年的乡镇换届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市委也将结合实际,明确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各地要深入学习省委有关文件精神,深刻领会精神,正确把握政策,认真研究重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到领导有力、指导到位,确保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与严格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

二、突出重点、再接再厉,按时保质完成乡镇党委换届试点。由于今年乡镇换届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政策、新要求,做好试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地要按照既定部署,认真抓好落实。第一,要坚持标准,善始善终抓好试点工作。当前,整个乡镇党委换届的试点工作,已经进入后期。但越到后期,思想越不能放松。已经完成党委换届选举的两个乡镇,要认真做好相关后续工作,特别是对换届中退出乡镇领导班子的干部,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好关心关爱政策;制定完善新一届党委工作规则,集中精力抓好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的落实,及时把党员干部通过换届激发出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工作上来。对正准备召开党代会的三个乡镇,县区组织部门要继续加强指导,针对精简职数、扩大民主对换届选举提出的新挑战,认真抓好党代表培训、党代会召开等各个环节工作,确保试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第二,要认真梳理,总结提炼试点工作经验。完成党委换届以后,县区组织部门要指导试点乡镇及时对试点工作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规律性认识。对乡镇换届中,如何围绕精干高效,处理好精简职数与合理配置的关系;如何围绕选好配强,处理好扩大民主与加强领导的关系;如何围绕平稳有序,处理好关心关爱与合理使用的关系;如何围绕考准考实,处理好科学评价与务实管用的关系;如何围绕协调共进,处理好换届选举与当前工作的关系等重点难点问题,要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提出具体解决办法。特别是对探索创新的一些重点环节,要总结出成熟的操作模式,为全市面上推开提供借鉴。

三、内外兼顾、统筹安排,认真做好乡镇换届的启动准备工作。当前,多数县区已开展乡镇领导班子届末考察考核工作,即将进入人事安排阶段,全市乡镇换届即将全面启动,各县区要重视以周密细致的启动准备确保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一,要加强业务骨干培训。通过培训,切实增强组工干部搞好换届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按章做好换届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培训,使干部熟悉掌握乡镇换届的有关政策和要求,把《干部任用条例》、《浙江省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等有关政策规定落到实处。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组工干部公道正派意识,坚决做到不受托吃请,不为跑官要官者提供可乘之机,不为有关人员提拔、调动等打招呼、说人情,不违反干部人事工作纪律,以良好作风选人用人。第二,要做实做细工作方案。认真贯彻中组部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充分运用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成果,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运用到乡镇换届考察中去,考准考实干部的德才表现。通盘考虑乡镇人口规模、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根据乡镇、县区部门领导班子现实状况,及时制定合理的乡镇领导班子人事安排预备方案,以及退出干部的安排预备方案,为县委当好参谋。按照有关法规条例,细化乡镇换届工作实施方案,特别是对容易出问题的重点环节,对较难把握的探索举措,要制订出周密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第三,要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查找的主要问题和制定的整改方案,要进行全面的“回头看”,对还没有解决的要抓紧解决和落实。对一段时间以来的信息要分析预测,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意见比较集中、涉及乡镇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认真排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向群众作出说明,理顺群众情绪。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制订好处置预案,为换届创造良好环境及各方面准备。

乡镇干部学法用法总结篇6

—当前乡镇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艰巨而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未能及时完全统一和协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作为我国基层社会行政“末梢”的乡镇政府,集中体现了各种矛盾和问题。最近,笔者就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几个县的13个乡镇进行了调研,对其形成原因和如何解决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在这里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问题及原因

当前基层政权主要存在以下五个声面的问题:

1、基层对政负债沉重。乡镇债务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形成,至90年代末期才引起关注。此时,相当部分乡镇因债务过于庞大而积重难返。据有关专家调查,湖南桃源县每个乡镇都负债,其中,负债1000万元以上的有23个,负债2000万元以上的有15个,负债最高的达1.09亿元。从我调查的13个乡镇来看,85%乡镇负了债,最多的达800余万元。某乡总人口17254人,至去年底负债361万元,人均负债209.2元。绝大多数的村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有些乡镇为了能“打开门、揭开锅”正常运转,向干部、向社会高利集资,向农信社借贷,并以此作缓解债务的方式,这必将引起新的债务。在目前中央政府化解乡村债务的政策尚明朗的情况下,基层政府为消减债务可能侵犯农民利益、加剧干部腐败、激化矛盾、甚至动摇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今后恶化政府与农民关系的潜流。之所以背负沉重债务,主要原因是乡镇政府为完成上级政府的财政考核和大量投资高风险项目。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镇举债建设,搞“形象工程”及“发展产业、达标升级”等。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百万生猪”工程,末期的“万亩烤烟”基地以及发展村办企业等,耗费了乡村大量的财力、物力。据调查,1997年一1999年某乡为带动农民种烤烟,建基地、育苗、租地、建烤房以及县、乡工作组伙食开支等全部由乡村负担,乡里为此背上15万元债务。二是乡村两级收入下降。尤其是在“三提五统”、农业税取消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经济严重减弱,甚至出现了农民“零负担”下的乡村经济“零收入”,导致乡、村两级干部正常支出严重不足,既影响干部队伍的稳定,也影响了基层政权的执政地位。三是拖欠税费现象严重。多年来,农民税费的收缴基本都是采用动员其自愿上交的办法,对那些不愿上交税费的农户,乡、村两级显得束手无策,而县里采取的政策是任务要完成,问题不能出。乡里为保稳定,只能收多少算多少,实在没办法只能由乡村干部自己垫付。农户的欠款收不上来,该上交县财政的税费任务又要全额及时上缴,容易形成理不清的“债务链”,加速乡镇经济的恶性循环。某村近三年来村干部垫付上交税费13.78万元,仍欠乡镇税费7.82万元,而该乡为了完成县里下达的财政任务,只好又先替该村垫缴欠税部分,形成难解的债务链。四是债滚债,“雪球”增大,造成乡镇债务逐年攀升。五是乡镇财政包干体制直接导致乡村负债。九十年代初,县对乡实行财政包干,由于乡镇财政缺口大,县里给各乡下达各项经济任务逐年增加(主要是指农特税,生猪税等),乡里完不成任务只好垫交。据调查,某乡人口3.8万,该乡从2002年一2004年三年共垫交各种经济指标任务款(税款)135.7万元。六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改造、水利设施修缮建设等公益事业导致乡级负债。多年来,由于国家财政用于这方面的投入较少,而乡镇可用财力又少,公益事业的投入基本上都是靠向金融机构借贷甚至拖欠工程款。这方面相当普遍,有的占总债务的比重还较大。例如,某乡投资公益事业负债120万元,占该乡总债务的33.24%。

2、基层党组织缺乏活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总体上是健康发展的,但少数农村党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淡化、宗旨意识褪化、组织纪律弱思想观念僵化、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党员年龄老化严重。据统计,我市农村党员的平均年龄近50岁,党员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村占的比重较大,许多村多年来未发展新党员。如某乡15个支部连续两年未发展一名党员的村就有2个。二是外出务工党员增多。随着农村务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外出务工的党员也逐年增多。如某县70多万人口,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5万,外出务工党员1400余人,占党员总数的6.9%,有的村外出务工党员人数竟占到该村党员总数的42%。由于打工区域的不确定及农村党员履行义务自觉性的下降,导致外出务工党员这支特殊的流动群体管理难:一方面“老弱病残”党员“走不动”,另一方面务工党员外出打“游击”,一年下来难以开好一个支部大会。

3、基层政权行政能力弱化。一是乡镇政府行政机构设置上普追存在“条块分割”问题。有些理应下放给乡镇政府直接管理的,却被上级职能部门所把持(这些乡镇部门机构大多有利可图);有些需要由上级职能部门业务指导和行政管理的乡镇事业单位,却被上级职能部门当作“包袱”甩给乡镇政府管理。尤其是前者,这些由上级职能部门实际管理的乡镇部门机构,往往不愿服从乡镇政府的管理或领导,更为严重的是,它们在一定范围内行使着本来属于乡镇政府的职权,从而削弱了乡镇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权威,将乡镇政府架空、肢解为一级不完全的政府。这些部门机构就像各国派驻在联合国的代表机构,它们住乡镇政府的房子,享受乡镇政府的福利待遇,却可以不听乡镇政府的“调遣”;它们各自掌管着一个方面的权力,各自为政。乡镇政府对这些部门机构毫无办法,“叫不应”也“管不着”,只好放任不管。这种局面既不能对乡镇社区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也不能给农民提供完善服务。二是乡镇政府行政机构设置上普遍存在职能不清的问题。由于“政、企”、“政、事”和“政、经”不分,乡镇政府及其下属行政机构“该管的没管或者没有管好”,或者“管了不该管的事”。乡镇政府插手企事业和经济组织内部事务,而一些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组织又担当了本属于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三是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矛盾。上级党委、政府把工作任务和指标层层“下压”,而乡镇处于最底层,只有硬着头皮上,“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对下还要保稳定,存在“上”与“下”的矛盾。

4、民间非政府力量逐年增大。一是宗教、宗族势力有所抬头,如某县已登记的宗教场所240所,非佛非道的场所(指方神庙类)达295处,仅去年一年依法取缔的非法场所就达51所;近年来各地宗族势力也在逐渐抬头,有的甚至严重影响村干部的选举工作。这些都导致农村基层精神文明有所滑坡。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就业形式、生活方式、价值标准的多元化变化直接导致了社会的分化,个人自由度增加,对政府的依附性减少。农村新富阶层的迅速崛起,冲击了农村社会权威体系,使农村社会由以前的党政单一权威制向多元权威制转变。

5、少数乡村干部工作热情不高。一方面乡镇干部待遇偏低。乡镇干部与县直关干部同为国家公务员,却待遇不一,国家规定的170元补工资以及菜篮子补贴乡镇干部都得不到保障。据调查,乡镇干部月平均工资684元,每月工作性支出约200元(含摩托车交通费,通讯费,每年报刊摊派,各项捐款等),用于家用仅剩484元,而乡镇干部“一头工,一头农”现象突出,生活较为贫困。另一方面乡镇干部政治地位较低。例如,乡镇科级领导干部大多从县直机关下派,从乡镇一般干部中直接提拔的较少。乡镇一般干部进城工作率也还不到8.5%,缺乏城乡交流,影响了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此外,乡镇干部在许多工作中没有执法权,难以依法行政,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干部的工作热情。

二、对策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政权建设,要从理顺体制、转变职能等方面入手,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当前基层政府大包大揽,管得过多过宽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特别是基层政府热衷于直接投资推动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少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行政管理科学要求基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从经济建设向公共管理转型。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职能定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政府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基层政府职能应该以向社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搞好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为主。二是树立现代政府理念。要摒弃政府权力包揽一切的旧观念,树立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理念,使政府从具体参与经济建设活动中脱身出来,把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能够解决的问题交给社会处理,把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上来。当前,基层政府的工作重点应放在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它对统筹城乡经济、破解“三农”、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政府管理创新。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转变行政管理方法,充分运用间接管理手段和动态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2、积极化解乡镇债务,理顺乡镇管理职能。我国政权运作是一种“压力型体制”,任务层层下压,导致各级政府将事权下移,最终都落在行政链条最低端的乡镇头上。乡镇头顶着计划生育、财政税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招商引资、中心工作等“一票否决”的悬剑。近年来,乡镇政府求发展、保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但是越来越紧张的财政使乡镇的调控能力愈来愈弱,条块不协调,使乡镇的权力愈来愈小。乡镇范围内,几乎凡是有权的、具有吸纳能力的所站全都收编上划,诸如税务、国土、工商、财政、公安等,乡镇政府的行动不仅常因之受掣肘,而且还常常要为他们支付许多费用。这种权力与责任不对等的体制削弱了乡镇一级政权的调控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要协调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关系,提高基层行政效能,一方面要强化措施,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及时有效地化解乡村债务是从根本上维护农村社会温度的基础,也是保证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的关键。一是削减高息借债,对乡村所欠的私借公用部分,要在清理核实的基础上,通过双方协商按照国家有关民间借贷利率规定个人借贷利率(月息10%以下)。二是对农民拖欠的税款要依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能减免给予减免,有能力偿还的要依据法律手段予以征收。三是对以集体名义为企业借(贷)款形成的债务,一律划转给企业,由其负债偿还,企业已合并、转制的,由新企业偿还,企业已经倒闭的,可先挂账,企业已经租赁经营承包的,从租赁费中划转偿还。四是统筹考虑,倾斜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根据不同情况,一方面核销银行贷款的死帐,另一方面区别对待,对一些“合理”,国家逐年拔出专款予以化解。五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精减机构人员。农业税取消后,乡村干部工作量大减,应严格按照2003年农村税费配套改革要求,严格执行乡于部编制,逐步消化超编人员。另一方面要对乡镇政权设置进行改革。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考虑实行乡镇自治,取消乡镇政权,将目前乡镇政权从国家行政组织变成杜区自治组织,或者是把乡镇作为县级派出机构,大幅度精筒人员和职能。

3、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强调事权与对权相对应。目前我国县乡两级财政收入只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21%,而县乡材政供养人口却占全国财政供养人口的71%。地方的财政能力减弱,但承担的各种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的任务并没有相应减少,尤其是乡镇一级在对财政分配方面处于最不利的地位。要从体制上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以立法的形式,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范围、权力运行方式、利益分配结构、承担的责任和展行的义务等明确下来。义务教育、卫生保健、社会救济等基础性的社会公共服务应该由中央承担,在地方承担的任务方面,省、市、县各级的侧重点也应该明确。

乡镇干部学法用法总结篇7

一、目前我区乡镇领导班子整体运作现状分析

今年1月,我区乡镇领导班子的换届工作全面完成。按照省委、市委的要求,这次乡镇换届,在减少领导干部职数、减少副书记职数、适当扩大党政领导交叉兼职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换届后,全区乡镇领导干部共减少10名,其中专职副书记减少了7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的16名。乡镇领导班子年龄梯次结构、文化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呈现了“新任党政正职多、年轻科级干部多、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多”的三多现象。

1、乡镇领导班子的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班子成员年轻化。换届后全区10个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共94名,平均年龄37.2岁,其中,乡镇党政正职平均年龄37.5岁,比换届前均有明显下降,同时配备了35岁以下党政正职6名,每个乡镇均配备了1名30岁以下的班子成员,并保持了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连续性。二是班子成员知识化。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91名,占96.8%,比上届提升3.4个百分点。三是班子成员专业化。新提任了11名业务局办的专业人员和乡镇基层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队伍。部分乡镇城镇规划、农业科技、企业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的搭配较合理。

2、乡镇领导班子的分工更加合理。一是党委副书记的角色更加明确。换届前,乡镇许多工作至少由2位党委副书记牵头分管,工作处于交叉运作和多层运作状态。换届后,专职党委副书记的职责更多的侧重于党的建设、统筹协调、检查督促和日常事务的处理,摆脱了以前分管工作过多、分身乏术的局面。二是党委委员的分管工作更加专业。换届后党委委员直接分管不同的工作,在工作运作上由“配角”变为“主角”,直接对党委会负责,基本打破了一个工作由两个或多个领导平级主管、主角职能不明确的格局。三是党政交叉兼职逐步推行。换届后,部分党政班子成员实行交叉兼职,使负责经济社会事务的政府班子成员同时参与日常党务工作的决策,使负责党务工作的党委班子成员同时参与政府重点工作的决策,让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交叉兼职干部对党委政府的工作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避免了以往党政两张皮和个别相互扯皮现象。

3、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个体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换届时,根据机关年轻干部基层工作经验相对缺乏和每个乡镇领导干部的个体综合情况,注重机关干部和乡镇干部的纵向交流和乡镇领导干部之间的横向交流、内部交流。优秀的机关年轻干部提任到乡镇担任领导职务后,能较快转换角色,加强农村工作实战锻炼,与乡镇原班子领导成员互相补缺,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由于横向交流乡镇的经济支柱产业、人文环境、区域特点等不同,内部交流岗位具体分管工作的不同,使交流干部的工作涉及领域更广,综合能力、适岗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升。

4、乡镇领导班子的整体运行比较规范。按照集体领导,分工负责,民主决策的领导体制,认真执行《乡镇街道党委议事规则》。新的乡镇领导班子运行半年多来,绝大多数乡镇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实现了以制度管人、管事,决策比较科学民主,班子成员之间广泛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形成了心齐气顺,合力抓发展、促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

但我区乡镇换届后领导班子的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从目前看,主要有:

从班子成员的个体素质看,主要表现在“三个不相适应”:有的干部的精神面貌与大发展、大跨越的要求不相适应,存在“求稳”思想、“浮躁”心态和“攀比”心理;有的干部的工作作风与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的要求不相适应,工作作风不实,流于形式,注重实绩,忽视“潜绩”,为民服务意识不够强;有的干部的能力素质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干部理论素养不够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够强,对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缺乏足够认识和掌握,有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做群众工作的经验和方法。

从班子的结构组成看,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梯次结构还有一定欠缺,虽然班子整体文化程度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多是在职教育或党校学历,高学历和正式全日制大学学历的较少,在专业类型上,熟悉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善于抓经济工作,熟悉城建规划、善于抓拆迁工作,熟悉法律法规、善于处理群众矛盾抓政法维稳工作的专业型干部相对匮乏,总体上看,当前乡镇领导班子的年龄和梯次结构都较为理想,但乡镇机关工作人员年龄总体老化,女性干部较多,年轻优秀后备干部选择面较窄,领导班子的后续力量出现一定的断层。

从班子的整体运作看,随着干部交流力度的加大和班子结构的年轻化,班子成员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磨合期,再加上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和执行不力,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管监督还不够到位,个别班子“一把手”在执行议事决策制度方面不够严谨,民主意识不够强,造成乡镇机关干部共同参与决策的积极性不高,政策的具体执行较难,班子的合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在新的分工下,专职副书记和交叉兼职干部的定位不够明确,导致有的专职副书记成了“书记助理”或“打杂书记”,有的交叉兼职干部往往只是承担党委或政府一头工作,兼职作用发挥不明显。部分新提任的干部和交流的干部角色转换还不够快,适应性不强,不能很好地认清形势的变化和新农村工作的特点,政策掌握不灵,方式方法不当,做事凭经验、想当然,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意识淡薄,从而导致整体工作上的“缺位”。

二、提升我区乡镇领导班子整体运作功能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农渔村工作的新变化,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提升班子整体运作功能,在领导职数精减的情况下,保持合力不减,步伐不乱,发展不断,并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夯实党的执政基石,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1、广辟蹊径,广纳贤才,着力组建一支精干高效、结构合理的班子队伍。乡镇领导班子决策能力和执政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好的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在调整乡镇班子成员时,要坚持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形成一种海纳百川、广纳群贤的识人用人机制,大胆选拔那些党性强、作风好、懂经济、善管理的干部进入班子。一要科学用人,搭好班子。在调整乡镇领导班子时,要注重专业性、梯次性,兼顾女性干部比例和非中共党员干部比例,大力选拔那些业务过硬,熟悉经济工作,熟悉农村政策,善于做基层群众工作的干部,选拔那些作风务实,贴近群众,能团结和带领大家一道工作的干部,选拔那些能从本地实际出发,既敢于开拓创新,又真抓实干的干部。二要大胆选人,增强后劲。要敢于冲破论资排辈观念,树立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思想,拓宽视野,广辟用人渠道,拓宽乡镇机关工作人员的进人渠道,充实乡镇发展的后续力量。既可以从机关工作人员、优秀乡镇干部及政绩突出的乡村干部中挑选最佳人选,又可以通过公开选拔考试挑选一些专业知识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的干部,把他们放到农渔村经济发展的前沿加强锻炼,为他们铺设宽阔的平台,也可以适当降低条件适时招考部分大学生,到农渔村社区工作、锻炼,在政治、经济待遇上予以适当倾斜,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在为农渔村的建设发展中和为农渔民群众的服务中脱颖而出,使乡镇领导班子后继有人,后劲充足。

2、多管齐下,多方努力,不断提高乡镇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领导水平。乡镇领导班子领导能力强弱与班子成员个体素质的高低直接相关,大规模开展培训,在理论和实践中加强锻炼是提高班子成员的素质,增强乡镇领导班子领导能力的基础性工作。一是注重在教育培训中提高。针对乡镇工作的实际,本着学用结合,更新与丰富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原则,为乡镇领导干部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规划,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分工确定培训方法。组织干部培训进修,督促领导干部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科技手段,熟悉现代管理理念,重点抓好岗位培训,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要有计划地把优秀的中青年领导干部选送到大专院校学习,丰富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知识。二是注重在实践锻炼中提高。坚持选派年轻的乡镇领导干部到环境艰苦和情况复杂的一线去工作、去学习,到社区开展挂职锻炼,使他们广泛贴近群众,了解民情,逐步消除畏难情绪,增强工作信心,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要定期选送乡镇领导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理念,借鉴科学经验。要选派干部到纪检、等窗口和处理及突发事件一线锻炼,提高做实际工作的能力。三是注重在外出学习考察中提高。针对部分乡镇领导干部抓经济工作经验不足,思路不开阔的实际,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他们外出参观、考察,学习抓经济工作的思路、方法,找出差距,促进转变观念,开拓视野,寻求发挥自身优势、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新路子。

3、理顺关系,理清权责,不断增强乡镇领导班子的组织协调能力。乡镇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其工作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具体性、复杂性。乡镇领导班子作为发展经济的轴心,在当前的形势下,要理顺关系,准确定位,明晰权责,才能做到统筹兼顾,多方协调。一方面要进一步理顺关系,科学定位乡镇职能。根据农村的客观现实需要和市场经济的要求,科学定位乡镇政府的职能,把政府职能转向协调和服务,向“小政府、大社会”方向发展,扩大乡镇的自主管理权限,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保证乡镇政府行使基本职能的财力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分工,准确定位乡镇领导班子职能。特别是专职副书记和交叉兼职干部的职能定位。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专职副书记协助书记处理日常工作,因此,专职副书记的定位应是统揽而不包揽,有为又不作为的乡镇“一把手”的参谋助手,对乡镇的全面情况要心中有数,有所作为,做好协助参谋,但对具体事务不能亲历亲为,要学会弹钢琴,做好综合指导。对交叉兼职干部既要有所分工,又要参与熟悉全面工作。总之,对乡镇领导班子的分工、权责要清晰界定,既各司其责,又相互配合,使每位班子成员都能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补位而不缺位。

乡镇干部学法用法总结篇8

关健词:乡镇政务公开存在问题有效管理思路

一、乡镇政务公开的意义

推行政务公开,可以调动广大干部投身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化解农村一些矛盾。

乡镇政务公开可加快乡镇人民政府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国家最基层的人民政府,实行政务公开,乡镇人民政府的行政行为处在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既充分发挥民主,又提高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推行政务公开可以增强政府和基层干部、农民的双向约束力,推行政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不仅要要求乡镇干部勤政为民,而且要廉洁奉公,否则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就要戳背脊骨。政务公开有利于调动乡镇干部和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实行政务公开,强化监督功能,有效地提高乡镇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尽心尽责地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能赢得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的理解、支持、拥护。

二、当前乡镇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务公开的观念滞后,认识不统一

乡镇干部对政务公开的必要性、作用、意义认识不到位,对农民对乡镇政务公开的迫切要求的回应性不对称。有些干部认识不到乡镇政务公开对规范政府行为、推进依法行政、抑制权力寻租及腐败现象,对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干群关系、治理农村经济环境、提高乡镇政权机关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意义。有些乡镇领导和工作人员,对政务公开缺乏正确的和深入的了解,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深,自己的行为不规范,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道。怕失权不想公开,怕丢权不愿公开,自身有毛病不敢公开,方式方法不得当不会公开。由于上述原因,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并没有把政务公开看成基层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仆应向主人承担的一项责任与义务,特别是有些人总怕家丑外扬,因而很不主动,很不认真,推一推动一动,应付了事,在时间上,往往一再延误,在内容上,往往含含糊糊。

(二)政务公开存在行为偏差和走过场等形式主义现象

从调查中发现,一是公开的主体单位不全。极少数乡镇和有些乡镇部门并没有把推进政务公开纳入工作中去,存在“等、观、拖”等现象。二是存在公开的随意性。主要有内容上的随意性、公开手段的随意性、走过场流于形式和时间上的随意性及公开对象不按要求办事。公开什么,心中无数,全凭想当然。三是公开的利益选择性。有的趋“利”避“害”。对本单位有利的就公开,反之就暗箱操作。对群众公开的主要是群众的义务方面的内容,回避群众权利方面的内容。

(三)乡镇政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有的乡镇没有把政务公开纳入全局工作之中,政务公开的领导责任制没有理顺,责任分工不明确,组织实施不力,表现为政务公开中乡镇、站所和行政村上搞下不搞或下搞上不搞孤立脱节的局面。如果把它们的某个方面割裂开来,顾此失彼,必然会出现干部违法违纪现象,使党在农村的政策难以全面落实。同时监督制约机制也不够健全和有效,有的乡镇监督权力对决策执行权力无能为力。纪检监督部门没有权威,缺乏强制力。有监督职能的各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制度不配套,缺乏合力。监督结果奖罚不及时不得力,缺乏影响力,群众的监督还没有对掌权的人的奖惩升降起决定性作用。

三、加强乡镇政务公开有效管理的几点思路

(一)实施政务公开,必须转变乡镇干部思想观念

抓好公开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就当前来说,其着力点主要有:一是乡镇干部要加强“三个代表”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学习与教育,把政务公开的意义、作用、必然性融进到“三个代表”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学习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工作当中,使乡镇领导干部认识到推进政务公开是适应现代公共管理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工作的客观需要,是人民群众的现实性、紧迫性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因而,具有客观必然性。二是推动乡镇干部对中办、国办关于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和政策的深入学习,使之更加明确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法、监督保障制度、组织领导等内容,使政务公开制度和有关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三是推动乡镇干部对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学习,使之树立现代公共管理的治理理念,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知情权。

(二)乡镇政务公开要进一步制度化,注重政务公开的实际效果

乡镇政务公开,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原则要求,各地在实施中也取得了很多经验。为了使这项工作有领导、有秩序地坚持下去,不断完善起来,首先要明确牵头部门,认真落实责任制要求。根据行政领导统一原则,建议确定统一的牵头部门为好。其次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政务公开成效如何,关键在于是否建立起明确的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最后是尽快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法》,通过法律形式规范公民的知情权,规定政府的政务信息公开义务。

(三)健全内外部监督机制,建立长效监督体系

权力监督的实质,就是监督主体对权力主体实行有效控制的过程。在政务公开的过程中,要把政府机关的内部制约监督和外部的制约监督结合起来。在内部监督机制方面,乡镇要建立政务公开监督小组。主要担负四项职能:公开内容确定时把关职能;公开过程中的监督实施职能;公开后听取来信来访的职能;整改措施落实的督查职能。监督小组的组成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每次政务公开检查结果,都按职按责记入每人的年度考核成绩中,作为奖惩的一项重要依据。在外部监督机制方面,首先,聘请群众监督员。其次,聘请政务公开稽查员。再次,畅通群众监督的渠道,建立了“两簿、一线、一箱、一室”,即意见簿、意见处理反馈簿、政务公开热线电话、政务公开意见箱、政务公开接待室,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监督政务公开工作。

四、小结

政务公开是依法行政的应有之义,是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探索,同时又反过来促进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实行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的权利,政府的义务,对基层政权更是如此;理论和现实两方面迫切要求出台政务公开的法律法规,使政务公开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肯定和巩固各地各部门在政务公开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果。所以,法治化道路是走出乡镇政务公开的关键,只有完善政务公开法律法规,各地乡镇政府严格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就必然成为乡镇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

参考文献:

[1]陈蔷.建立政务公开的运行机制[J].中国行政管理,2000,(1O).

乡镇干部学法用法总结篇9

关健词:乡镇政务公开存在问题有效管理思路

一、乡镇政务公开的意义

推行政务公开,可以调动广大干部投身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化解农村一些矛盾。乡镇政务公开可加快乡镇人民政府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国家最基层的人民政府,实行政务公开,乡镇人民政府的行政行为处在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既充分发挥民主,又提高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推行政务公开可以增强政府和基层干部、农民的双向约束力,推行政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不仅要要求乡镇干部勤政为民,而且要廉洁奉公,否则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就要戳背脊骨。政务公开有利于调动乡镇干部和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实行政务公开,强化监督功能,有效地提高乡镇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尽心尽责地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能赢得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的理解、支持、拥护。

二、当前乡镇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务公开的观念滞后,认识不统一

乡镇干部对政务公开的必要性、作用、意义认识不到位,对农民对乡镇政务公开的迫切要求的回应性不对称。有些干部认识不到乡镇政务公开对规范政府行为、推进依法行政、抑制权力寻租及腐败现象,对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干群关系、治理农村经济环境、提高乡镇政权机关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意义。有些乡镇领导和工作人员,对政务公开缺乏正确的和深入的了解,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深,自己的行为不规范,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道。怕失权不想公开,怕丢权不愿公开,自身有毛病不敢公开,方式方法不得当不会公开。由于上述原因,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并没有把政务公开看成基层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仆应向主人承担的一项责任与义务,特别是有些人总怕家丑外扬,因而很不主动,很不认真,推一推动一动,应付了事,在时间上,往往一再延误,在内容上,往往含含糊糊。

(二)政务公开存在行为偏差和走过场等形式主义现象

从调查中发现,一是公开的主体单位不全。极少数乡镇和有些乡镇部门并没有把推进政务公开纳入工作中去,存在“等、观、拖”等现象。二是存在公开的随意性。主要有内容上的随意性、公开手段的随意性、走过场流于形式和时间上的随意性及公开对象不按要求办事。公开什么,心中无数,全凭想当然。三是公开的利益选择性。有的趋“利”避“害”。对本单位有利的就公开,反之就暗箱操作。对群众公开的主要是群众的义务方面的内容,回避群众权利方面的内容。

(三)乡镇政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有的乡镇没有把政务公开纳入全局工作之中,政务公开的领导责任制没有理顺,责任分工不明确,组织实施不力,表现为政务公开中乡镇、站所和行政村上搞下不搞或下搞上不搞孤立脱节的局面。如果把它们的某个方面割裂开来,顾此失彼,必然会出现干部违法违纪现象,使党在农村的政策难以全面落实。同时监督制约机制也不够健全和有效,有的乡镇监督权力对决策执行权力无能为力。纪检监督部门没有权威,缺乏强制力。有监督职能的各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制度不配套,缺乏合力。监督结果奖罚不及时不得力,缺乏影响力,群众的监督还没有对掌权的人的奖惩升降起决定性作用。

三、加强乡镇政务公开有效管理的几点思路

(一)实施政务公开,必须转变乡镇干部思想观念

抓好公开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就当前来说,其着力点主要有:一是乡镇干部要加强“三个代表”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学习与教育,把政务公开的意义、作用、必然性融进到“三个代表”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学习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工作当中,使乡镇领导干部认识到推进政务公开是适应现代公共管理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工作的客观需要,是人民群众的现实性、紧迫性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因而,具有客观必然性。二是推动乡镇干部对中办、国办关于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和政策的深入学习,使之更加明确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法、监督保障制度、组织领导等内容,使政务公开制度和有关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三是推动乡镇干部对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学习,使之树立现代公共管理的治理理念,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知情权。

(二)乡镇政务公开要进一步制度化,注重政务公开的实际效果

乡镇政务公开,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原则要求,各地在实施中也取得了很多经验。为了使这项工作有领导、有秩序地坚持下去,不断完善起来,首先要明确牵头部门,认真落实责任制要求。根据行政领导统一原则,建议确定统一的牵头部门为好。其次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政务公开成效如何,关键在于是否建立起明确的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最后是尽快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法》,通过法律形式规范公民的知情权,规定政府的政务信息公开义务。

(三)健全内外部监督机制,建立长效监督体系

权力监督的实质,就是监督主体对权力主体实行有效控制的过程。在政务公开的过程中,要把政府机关的内部制约监督和外部的制约监督结合起来。在内部监督机制方面,乡镇要建立政务公开监督小组。主要担负四项职能:公开内容确定时把关职能;公开过程中的监督实施职能;公开后听取来信来访的职能;整改措施落实的督查职能。监督小组的组成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每次政务公开检查结果,都按职按责记入每人的年度考核成绩中,作为奖惩的一项重要依据。在外部监督机制方面,首先,聘请群众监督员。其次,聘请政务公开稽查员。再次,畅通群众监督的渠道,建立了“两簿、一线、一箱、一室”,即意见簿、意见处理反馈簿、政务公开热线电话、政务公开意见箱、政务公开接待室,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监督政务公开工作。

四、小结

政务公开是依法行政的应有之义,是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探索,同时又反过来促进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实行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的权利,政府的义务,对基层政权更是如此;理论和现实两方面迫切要求出台政务公开的法律法规,使政务公开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肯定和巩固各地各部门在政务公开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果。所以,法治化道路是走出乡镇政务公开的关键,只有完善政务公开法律法规,各地乡镇政府严格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就必然成为乡镇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

参考文献:

乡镇干部学法用法总结篇10

推动全县纪检监察工作再上新台阶

20__年6月

查办党政纪案件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腐败斗争的突破口和重要环节。近年来,我们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三项工作格局,把查办违纪案件作为工作重心,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取得了初步成效。20__年以来,全县共受理举报153件,初查核实案件线索122件,立案118件125人,给予党政纪处分118件125人,其中党纪处分105件107人、政纪处分21件26人(双重处分8件8人),县纪委本级办案58件65人,乡镇纪委自办案件60件60人,查处乡科级领导干部21件26人,挽回经济损失90余万元。在乡镇纪委办案方面,20__年查办案件8件8人,6个乡镇纪委有自办案件,占乡镇数的50;20__年查办案件14件14人,9个乡镇纪委有自办案件,占乡镇数的75;20__年查办案件11件11人,8个乡镇纪委有自办案件,占乡镇数的67;20__年查办案件12件12人,9个乡镇纪委有自办案件,占乡镇数的81.8;20__年查办案件10件10人,8个乡镇纪委有自办案件,占乡镇数的72;20__年查办案件6件6人,6个乡镇纪委有自办案件,占乡镇数的54.5。通过办案,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源头治腐、廉洁自律、执法纠风和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工作都有了新起色。__x县纪委监察局连续五年在全州纪检监察工作量化考评中,综合成绩名列前茅,20__年1月被评为全区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

主要做法:

一、健全组织机构,保证乡镇办案工作顺利开展

近年来,__x县纪委结合本县实际,认真分析乡镇办案面临的形势和特点,找出薄弱环节,针对20__年前乡镇纪委“三无”情况,即:无健全机构、无办案人员、无办案经费等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领导重视,健全乡镇纪委机构。20__年我们选拔了12名综合素质较高,财会、法律等专业毕业的大中专生,充实到各乡镇任纪检干事。20__年底乡镇党委换届时,各乡镇纪委均选举产生了三名纪委委员,其中:1名纪委书记,2名纪委委员(兼),并有1名专职纪检干事。在专职纪检干部发挥专门作用的同时,兼职纪检委员也积极发挥纪检干部的作用,参加案件的调查和审理工作。20__年乡镇党委换届时,增加了乡镇纪委委员的职数,每个乡镇配置纪委委员3到5人。进一步调整优化了乡镇纪委书记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使一批35岁左右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进入了乡镇纪委领导班子。目前,全县乡镇纪委班子中具有本科、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到81%。

二是统一思想,牢固树立起服务“第一要务”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近几年通过召开乡镇纪委书记例会和有关专题会议,县纪委领导都着重强调乡镇纪委办案工作的重要性,使乡镇纪委书记对查办案件工作有充分的认识,调动了各乡镇纪委办案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保证办案经费到位。在县纪委努力下,各乡镇的党政领导都能从反腐倡廉工作的大局出发,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支持案件查办工作,从经济方面保证了查办案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四项制度,强化办案管理

为充分调动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办案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通过健全查办案件工作机制,实行纪委领导包案制,建立乡镇办案巡查制,实行奖罚制度等办法,强化了办案责任,严肃了办案纪律,激发了办案热情。

一是完善办案考核机制,制定有案不查责任追究制。县纪委把乡镇办案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纠风目标责任书》的管理范围,把各乡镇是否有自办案件和乡镇党政领导是否支持办案,以及是否及时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作为一项考核内容来抓。结合实际将办案工作进行量化,实行目标管理。

二是实行“领导包案,全委参与”机制。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实责、乡镇纪委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强化对乡镇纪委办案的有效指导。对乡镇纪委承办的案情较为复杂的违纪案件,县纪委监察局包案领导指导和协调领办案件的初核、立案、调查取证等过程,并在移送审理前对案件进行内审。在具体查办案件过程中,包案领导对办案的手续和程序进行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效地提高了乡镇纪委办案的效率和质量。

三是建立乡镇纪委向县纪委汇报办案情况和县纪委对乡镇纪委办案巡查制度。县纪委制定了各室承包乡镇的制度,各室对所包乡镇的党风廉政建设、纠风和查办案件工作负指导责任。一方面乡镇纪委独立查办的案件,在提交乡镇党委会议研究之前要与县纪委沟通,县纪委就证据材料、定性量纪情况审核把关。乡镇纪委在办案过程中,县纪委要求乡镇纪委对办案工作进展情况随时向县纪委汇报,以便于县纪委帮助他们分析案情,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指导乡镇纪委迅速、准确地查办案件。另一方面实行县纪委对乡镇办案工作巡查制度。县纪委领导和调查室经常深入各乡镇,了解乡镇纪委查办案件工作情况,使县纪委及时、全面掌握乡镇办案情况,解决乡镇纪委在案件初核、立案、调查、审理等各阶段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协调好乡镇纪委与县检察、 审计、司法等部门间的配合和沟通。通过采取这种“上查下报”的办法,使乡镇纪委办案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是建立奖罚制度,激发办案热情。县纪委制定了乡镇纪检干部岗位津贴管理办法。乡镇纪检干部的岗位津贴由县财政统一拨付到县纪委,根据乡镇纪检干部的办案情况进行发放。凡是有自办案件且办案质量等级在合格以上的乡镇纪委,其干部可足额领取岗位津贴,否则全部扣发。凡是乡镇纪委办案质量在年终被评为优秀的,对办案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提高了乡镇纪委办案的积极性。

三、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乡镇办案人员整体水平

近年来,__x县狠抓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工作,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班、召开纪检监察案件质量评查会、选送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到中央、巴州参加培训和到其他地区参观考察等方式开展人员培训,提高了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办案水平。

一是通过每年举办两期乡镇纪委书记、纪检干事业务培训班,就案件调查、案件审理、案例分析、刑事侦查、财务审计等相关业务知识进行专题授课,从而提高了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办案的理论水平。

二是通过每年召开县乡两级案件质量评查会,采取以会代培的方式,由县纪委针对案件评查出来的问题进行讲解,参与评查的各乡镇纪委进行交流发言,使不会办案的同志学会了办案,办案水平低的同志提高了办案质量水平。

三是通过将乡镇纪检监察干部送到中纪委、巴州纪委参加培训以及组织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到部分县市考察学习,使纪检干部学到了其他地区的办案先进经验,开阔了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的视野。

四、合理运用办案手段,扩大乡镇办案成果

一是拓宽案源,有重点地查办违纪违法案件。通过从检察、审计、财政、等不同渠道发现案源和收集线索,重点把掌管钱、物审批权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及会计、出纳等重点人物和土地承包、农民负担、集体资金收支、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以及与老百姓直接接触,有着重大关系的乡镇重点站所负责人确定为主要调查对象开展查办案件工作。

二是聘请专业人员协助办案,提高工作效率。例如:20__年,群巴克镇纪委聘请了一名退休的注册审计师,参与对各村财务审计工作,结果发现3起较复杂的经济违纪案件,其中:2件案件得以快速高效的办结,1件案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了刑事责任。大道南乡纪委借鉴群巴克镇纪委办案经验,20__年聘请了退休的原财政局局长参与到经济案件的调查核实中,实现了大道南乡纪委自办案件零的突破。

三是强化指导和督办,缩短办案周期。如:20__年,阳霞镇纪委办理的一起非法转让土地案件和大道南乡纪委办理的党员干部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案件,在县纪委领导的督促指导下,一周内迅速办结,并保证了案件质量。20__年县塔尔拉克乡纪委接到群众举报,反映该乡塔尔拉克村村委会主任热某有违纪行为,乡纪委及时将线索情况向县纪委进行了汇报,由于该乡纪委办案经验不足,县纪委派出专人进行现场指导,顺利办结了这起案件。热某任职期间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擅自决定以3000元价格出卖集体资产棉杆还田机,收入不上帐直接进行坐支使用;将本村的一台推土机与个体老板的一台旧推土机调换;挪用集体资金7000元归个人使用,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四是难度较大案件,县纪委直接办理。20__年6月,县纪委根据群众举报,铁热克巴扎乡巴什阔玉克村村委会主任力某存在严重违纪问题。鉴于力某在该乡久居,树大根深,并同该乡领导干部关系比较贴近,乡纪委查处该案有难度等情况,县纪委直接立案查处。力某因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国家、集体财物总额11818元据为己有,挪用集体资金2821.83元,违反财经纪律坐支现金328259.79元,受到处分。

五是深入发掘,查办案中案。我们在指导乡镇办案实践中,不孤立地就案办案,注意抓住办案中新发现的线索不放,深入发掘,顺藤摸瓜,扩大案件线索,不断查出案中案。如:20__年县纪委在调查县畜牧局原局长吾某在担任草湖乡乡长期间贪污救灾款一案时发现草湖乡出纳员阿某挪用公款近9000元,我们责成草湖乡纪委对阿某进行立案查处,给予阿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六是以案为鉴,强化警示教育。“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查办案件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认真开展“警钟教育”,对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件认真剖析,以案说纪,落实惩防并举方针,发挥案件查办的警示教育作用,做到查处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干部。20__年9月县纪委结合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以策大雅乡纪委查处的一起乡民政干事买某以伪造他人签名、虚报“低保”人员名单等方式,骗取“低保金”、“优抚金”7101元据为己有,而被,移送司法机关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的案件为例,在策大雅乡召开了全县民政系统“以案说纪”警示教育现场会。当场向“低保”群众返还了被买某贪污的钱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教育了广大干部群众。

五、强化案件审理,提高乡镇纪委办案质量

__x县纪委监察局以办“铁案”的决心,狠抓办案质量,不断提高乡镇纪委的案件审理水平。把20__年定为“办案质量年”。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案件质量评析会、案件审理工作座谈会和开展案件质量检查,增强了广大乡镇纪检干部的案件质量优先意识,切实提高了办案质量。逐步摸索总结出一套提高乡镇纪委自办案件质量的可行办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乡镇纪委案件审理的方法。乡镇纪委案件审理经历了由办案乡镇自主审理、按乡镇片区审理到县纪委协审三个阶段。20__年5月以前,乡镇纪委自办案件由办案乡镇自主审理。由于乡镇纪委 人员编制少,难以避免查审不分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办案质量。为了克服这种不足,从20__年5月开始,县纪委将全县12个乡镇划分为3个审理片区,实行分片审理。这样就较好地利用了各乡镇办案工作在时间上不一致的特点,从而统一运用人力资源,使一个乡镇调查的案件在另一个乡镇审理,解决了查审不分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从20__年3月起,实行了乡镇纪委所办案件由县纪委审理室协审的办法,将乡镇办案的审理工作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二是县纪委每年组织两次全县性的纪检监察系统案卷评查会,将县乡两级纪委所办理的全部案卷在会上进行评查。各乡镇纪委书记、纪检干事和县直系统纪委书记、县纪委监察局全体干部参加。评查出的优秀案卷的办案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质量不合格的案卷,则对办案人员给予批评,并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补正完毕。

三是加强业务指导,严把案件质量关。为乡镇编发了《__x县乡镇纪委办案材料汇编》,规范了乡镇办案程序和文书;主动加强与乡镇纪委的沟通与联系,及时解决乡镇在办案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