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十篇

时间:2024-01-05 17:45:32

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

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篇1

试点方案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卫生工作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已面临生存危机。为了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消除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增强动力,激发活力,改变乡镇卫生院经营步履维艰的局面,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和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清原县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为指针,已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卫生事业管理体制为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县公有制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迅速建立和完善符合农村卫生事业特点的权责明晰、监管有力、富有生机的农村医疗管理新体制,有利于吸引社会力量办卫生,增强农村卫生活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为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服务。

改革的主要原则是:

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分开、事业性质与产业性质分开、竞争性领域与非竞争性领域分开的原则。把竞争性的医疗服务全面推向市场,把政府应当做的公益性预防保健服务认真做好。

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办医方向,以卖为主、先卖后股的改革模式,坚持坚决彻底、不留尾巴的改革原则。

坚持确保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原则。

坚持保证职工利益不受损害和不增加群众负担原则。坚持确保平衡过渡的原则。

坚持以卖为主或先卖后股的改革模式。卖的是医院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不转让卫生院原有牌子和土地所有权)

出售医院资产收入首先用于支付拖欠的养老保险,其次用于发放拖欠的职工工资及偿还债务,剩余部分建立卫生发展基金,属县政府所有,由卫生局管理,集中使用,用于发展我县的卫生事业。

二、工作任务及时间

今年底,选择少数几家进行试点,在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过1至3年的工作,原 15所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民营化。

三、试点工作步骤

1、建立组织。成立清原满族自治县卫生改革领导小组。确保试点单位产权制度改革顺利实施。成立由县委副书记黄宝华、政府常务副县长王树成任组长,分管副县长张家娟任副组长,卫生局长王淑艳、人事局长郭永贞、物价局长赵俊华、国税局长刘寅东、地税局长王辉、工商局长何凤义、财政局长邵春勤、国资局长关立杰、体改办主任郭启龙、县委政研室副主任于爽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并从人事局、体改办、国资局各抽调一名干部到办公室工作,主任由王淑艳兼任。

2、确定试点单位。南八家卫生院、湾甸子卫生院及北三家卫生院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

3、上报《清原满族县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方案》,并得到县政府批复。

4、清产核资及资产评估。

5、召开改制医院的职工大会,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6、职工大会讨论具体方案,上报并得到县政府批复。

7、进行出售公告。

8、竞价拍卖。

四、改制医院的资产界定

1、由卫生局对医院的固定资产(房屋、设备器械等)、流动资产(流动资金、库存药品、暂存款、应收款)、专项资产清产核算;对医院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做出汇总表。再由国资部门确认,然后进入改制程序。

2、资产核定后,由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对单位资产状况进行评估,出具评估报告。

3、改制后医院土地使用权处置由资产受让方到国土局依法办理出让或作价入股或租赁等有关手续,未出售的国有资产由县卫生局代管。

五、出售方式和竟卖底价的确定

资产经评估确认后,提前一周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参加竞买者报名时须交纳5-10万元保证金,中标者保证金抵顶购买金,未中标者当场退还,中标人事后毁标者所交纳的保证金作违约金处理。拍卖过程由县卫生改革领导小组主持。

为确保公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流失,国资部门确定的评估价作为竞卖的底价。中标者必须承担债权债务,并办理债务转移手续。医院净资产、无形资产加上竞标浮动价,由中标者现款购买,成交价在100万元以下的须在3日内付清现款,成交价在100-200万元的一周内付清现款,成交价200万元以上的可分期付清,第一次在三日内付70%,余款在改制六个月内付清,如逾期不交,视同悔约,医院所有资产收归国有,已交款项作违约金处理。

六、人员安置及分流办法

1、改制后的医院,原有单位法人地位立即取消,原单位和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自行解除,到县人才中心办理人事手续。改制后,新组建医院第一年聘用原有职工不少于90%,并与上岗职工按《劳动法》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未聘用职工按事业单位分流人员政策执行。

2、离退休职工工资和遗属费按照辽委发[2004]21号文件精神,将1996年前离退休职工工资列入县财政预算。

3、提前退休政策。落实抚委办发[2004]25号(市委办公厅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抚顺市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人员定岗分流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截至2004年12月31日,乡镇事业单位在职职工中(含工勤人员),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含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人员;或工作年限满30年的人员,经本人申请,单位同意,可提前办理退休手续,并享受退休人员待遇。所在单位已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单位要为其逐年缴纳提前退休年限内应支付的退休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代为发放。

4、出售后的医院职工四个不变,即原有身分不变、原有档案工资不变、职称及工资晋升不变、原有养老金缴发途径不变。

七、改制医院的性质

改制后乡镇医院的性质为民营非事业单位。在办理变更手续时,由单位法人自主选择申请为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各民营医院新设置科室必须经县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改制后的医院,按照有关规定,成立职工代表大会,设立党支部,归属地方党委领导;实行股份制的医院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

六、改制单位的登记

医院改制后,由县编制委员会办理原卫生院注销手续,购买方凭有效证件向县编制委员会申办有关手续。到卫生局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七、改制后法人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改革后的法人对医院享有资产处置权、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决策权、人事裁定权。

改制后的法人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行业上接受卫生、物价、技术监督、劳动等相关部门的管理、监督和指导,足额缴纳职工社会和医疗保险。

八、几点要求

1、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县乡镇卫生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进行。

2、严明纪律,保证国有资产的不流失。

3、改革过程医院医务人员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保证患者就医需求及医疗安全。

4、卫生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全新工作,要不畏难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积累更多的经验,推进卫生改革向纵深发展。

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篇2

自新医改实施至今,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基层医疗建设,在政策上、财政上均给予大力支持。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指出,要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标准,2009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再支持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每个县1~3所。今年是我国医改三年重点实施方案的“收官”之年,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的面貌在这两年内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高润霖说,他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调研时,亲身感受到了乡镇卫生院在改革中的巨大变化。即使在边远地区,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也已按卫生部规定的标准进行了改造和修建,使用了卫生部规定的统一标识,油漆的颜色都是相同的,科室标牌还有中、英文两种文字。不过,与硬件条件的巨变不同步的是,几乎所有乡镇卫生院就诊病人都很少,即使一些有规模的中心乡镇卫生院病人也不多。其主要原因是乡镇卫生院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这成为制约乡镇卫生院发展的瓶颈。据了解,当前边远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基本无正规大专学历的医务人员,老中专毕业生已算较高学历;较发达地区有正规大专学历者一般也不超过10%,经成人教育获得大专学历者可达到20%~50%。

为了强化基层医疗,国务院实施方案指出,制订并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执业医生计划,用三年时间为乡镇卫生院培训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当年已招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5000名,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8958名;实施方案还指出,要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落实好城市医院医师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等。这些政策的及时出台,可为乡镇卫生院的人才来源提供保证;但如何确保这些人才“留得住”,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高润霖院士建议,应制订具体措施保证国家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的全科医生能回到农村服务,并保证至少连续服务几年以上;解决好乡镇卫生院医师的编制、工资、业务学习等问题,对基层医务人员晋升的标准另行制定,不宜与大医院采用相同标准;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除修建工作用房外,还应由政府出资修建职工周转生活用房,保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能“下得去”,也“待得住”,能安心工作。

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以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为核心,以提升农村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以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为切入点,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改革现行县镇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制,优化配置卫生资源,把县镇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联为一体,使县级医疗卫生技术骨干和设备下沉,拓展县级医院的服务领域,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水平,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能力,构建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格局,缩小城乡医药卫生差距,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三个统一,五个不变”的要求,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深化运行机制改革,把县镇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连为一体,充分发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在技术、管理上的优势,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县镇两级卫生服务功能,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优化结构、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达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壮大、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的目的,让群众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三、工作模式

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使优质资源最大限度惠及基层群众,进一步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结合我县实际,具体工作模式主要有:

(一)建立以管理为核心的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模式。由县中医医院托管蒋村镇卫生院,实行统一规范管理、统一业务指导、统一工作考核、统一人员培训、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品采购与调配。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充分利用县中医医院人才、技术、管理和信息优势,构建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二)建立以医疗信息为核心的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模式。在医院及甘河卫生院、余下卫生院之间实施医疗信息一体化管理,建立一套县镇一体化的医学影像数据库。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就诊检查时,通过该系统将患者医学影像资料实时传送到县级医院影像会诊中心,由县级医学专家根据影像资料即时做出诊断。同时,乡镇卫生院医生也可在当地看到患者在县级医院检查的诊断报告、影像报告和影像资料结果,及时正确地做出诊断。该系统通过“电子医生”下乡,将在最短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有价值的远程医疗会诊意见,并做出快捷、及时的诊断决策,使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就医时,也能享受到县级医院专家的远程医疗服务,缩小县乡医疗差距,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从而实现医疗信息县镇一体化。

(三)建立以妇幼保健技术为核心的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模式。由县妇幼保健院对草堂镇卫生院实行对口支援,主要内容包括:充分利用妇幼保健院的专科优势,加强草堂卫生院的妇产科及儿科建设;积极建立草堂地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心,规范操作规程及服务行为,把草堂地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建设成基层妇幼保健的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开展人员的双向交流和培训,把优秀人才引向基层,并为乡镇卫生院培养“沉得下、留得住、用得上”的妇幼保健人员;把先进的技术引向基层,充分利用支援医院的医疗资源优势,形成有效、紧密的技术支撑,建立双向转诊机制,有效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四、工作任务

主要工作任务包括:

(一)优化整合医疗卫生资源

被托管的镇卫生院的医疗、防保人员由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调配,一体化管理后,保持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镇卫生院人员编制不减、财政投入不减,达到人才协调使用、医疗服务优化、利益共享的目的。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只负责对相关卫生院的业务技术指导,不参与其内部管理。

(二)明确管理方式

一是“三个统一管理”。人员统一管理。将镇卫生院的人员管理权限并入县级医院。支援镇卫生院的人员与县级医院人员在福利待遇、职称评审、选拔使用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按照“岗位相对固定、人员按需流动”的原则,由县级医院统筹使用调配人员,不受现阶段人事制度影响,不办理相关手续。实行岗位绩效等级工资制,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分配制度适当向乡镇岗位倾斜。财务财产统一管理。县镇两级医疗机构实行财务统一管理,独立核算;资产统一登记,分别建立台账。镇卫生院开展业务所需设备可由县级医院灵活调剂使用,原资产属性不变。加强对镇卫生院账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指导,规范财务管理。医疗业务统一管理。镇卫生院医疗业务由县级医院统一管理,做到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人员培训、统一业务指导、统一工作考核,按照功能定位和技术要求开展医疗服务。

二是“五个不变”。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不变。县级医院和镇卫生院保留各自原有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镇卫生院可增挂县医院分院的牌子。镇卫生院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和任务不变。镇卫生院仍然承担行政区域内预防、康复、妇幼保健、爱国卫生、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公共卫生职能,县级医院负责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职能不变。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乡镇卫生院最根本的职能。镇卫生院要充分借助县级医院的技术、资源优势,不断扩展基本医疗服务内容,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镇卫生院公益性不变。镇卫生院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机构,保持镇卫生院公益性是让广大群众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财政投入供给机制不变。保持县镇医疗机构财政投入政策和渠道不变。镇卫生院人员工资按现行政策全额拨付,可采取“财政拨付总额预算,工作岗位按需确定”的方式进行人员经费动态管理。不允许县级医院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侵占和挪用国家对乡镇卫生院的财政投入资金。

三是“两提高”。通过实施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提高镇卫生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当地老百姓在本镇就能享受到县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服务,而只支付镇卫生院的收费标准,不断提高就诊人次,促进镇卫生院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四是“三制”管理。即坚持镇卫生院院长公开招聘制、卫生院全员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镇卫生院仍属独立法人单位,院长实行公开招聘,由托管的县级医院提名,县卫生局考核任命,在一体化管理框架下履行卫生院院长的管理职责。镇卫生院按照批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实行全员聘用,托管模式的镇卫生院人员聘用由县级医疗机构统一管理。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院依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别制定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方案及分配方案,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行基础工资加绩效工资制度,根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综合考核兑付报酬。一体化管理前,镇卫生院要进行资产登记造册,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镇卫生院所需药品、一次性医疗用品均按现行模式采购、配送。

五、实施步骤

(一)调查研究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1月20日)。县卫生局对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进行调研,对参与试点的镇卫生院的服务人数、服务半径、医院规模、医务人员数量及技术结构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摸底,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县镇卫生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为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二)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1月21日—2011年1月30日)。召开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动员会议,扎实安排部署此项工作,并由县卫生局组织人员对被托管的镇卫生院进行资产清查,理顺体制机制。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2月—2011年6月)。县卫生局要及时召开会议宣布试点方案。试点医院要根据《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及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四)总结评估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2月)。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各试点医院要进行自评,及时进行总结,认真查找和解决工作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达到“以评促管”的目的,从而进一步加强医疗技术队伍管理,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增强医务人员的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副县长为组长,县卫生局局长为副组长,县发改、财政、食品药监、物价等部门及参与试点的县镇医疗机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的组织协调工作。各相关部门、各试点医院要充分认识开展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时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促进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大财政投入。县财政等部门要落实公立医院政策性投入;将承担公共卫生职能的医疗机构的经费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公立医院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医院加快发展;落实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安排专项资金,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三)健全各项制度。各试点医院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并完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业务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引入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系统的县镇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同时,要认真分析查找在机制、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及时予以整改完善,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行为,促进医院高效规范运转。

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篇4

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为认真做好全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皖政〔〕66号)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为核心,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健全能进能出和激励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促进我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深化改革。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资格准入制度,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二是坚持依法办事,严格执行政策。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规范操作顺序,确保分流安排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谐稳定。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的任务

(一)科学设置岗位。各乡镇卫生院(分院)核定的编制范围内。科学合理设置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以医、药、护、技等岗位为主体,并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设置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其中医药卫生类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总岗位数的80%根据乡镇卫生院承当的主要职责,公共卫生服务岗位应占总岗位数的20%-40%

拟制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各乡镇卫生院依据核定的编制和职责任务。于年9月30日前报县医改办(设在县卫生局)设岗方案由县卫生局审核、县人社(人事)部门核准后,批复至各乡镇卫生院,并予以公示。

(二)公开选聘乡镇卫生院院长。县卫生局会同县人社(人事)监察等部门。采取民主推荐的方式选择聘用乡镇卫生院院长。乡镇卫生院设院长1名,中心卫生院可设副院长2名,一般乡镇卫生院可设副院长1名。乡镇卫生院院长聘期3年,其中试用期一年。原则上中心卫生院院长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一般卫生院院长应具有初级以上职称。

(三)工作人员竞聘定岗。乡镇卫生院院长确定后。

包括在编正式工作人员和临时聘用现在岗人员中具有卫生类执业(从业)资格或医药卫生类中专以上学历者;年、年依据省卫生厅、人事厅、财政厅《关于公开招募医药卫生类专业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通知》皖卫人〔〕23号)规定和经县政府批准公开招募、招录进入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药卫生类大专以上毕业生以及政策性安顿在乡镇卫生院的编人员,1竞聘对象。年12月31日前进入乡镇卫生院的人员。均可参与此次定岗竞聘。

不具备执业资格和相应专业学历的人员,2资格准入。实行资格准入制度。不得参与相应岗位竞聘。不具备执业(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得进入卫生专业技术岗位。

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鼓励各单位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由县医改办按规定逐人审核、确认并公示。3确定竞聘人员。各单位将确定竞聘人员名单上报县医改办。

县卫生、人社(人事)监察等部门根据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4组织竞聘上岗。年10月。制定具体的竞争上岗方法,组织乡镇卫生院人员竞聘上岗。

如无相应空缺岗位,5统筹调剂。对具有执业(从业)资格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高职低聘、转岗聘用。对未聘人员中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由县卫生局会同县人社(人事)部门视情在本县卫生系统内统筹调剂,参与竞聘上岗。

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6实行全员聘用。乡镇卫生院实行全员聘用制度。聘期3年,实行合同管理。县人社(人事)卫生部门按规定对乡镇卫生院完成岗位设置、组织人员定岗并签订聘用合同的情况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年11月1日起,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人员聘用制。

必需按规定要求在县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内和县人社(人事)部门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和年度招聘计划内,今后乡镇卫生院岗位空缺需补充工作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采取公开信息、资格审查、考试考核、竞争择优等规范顺序组织实施。新进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制。

(四)人员分流安顿

1分流对象

本次改革分流对象为乡镇卫生院的两类人员:一是定岗竞聘中未聘的编人员(含政策性安排人员)二是临时聘用现在岗人员(含年1月1日以后自聘现在岗人员)包括定岗竞聘中的未聘者和未纳入竞聘范围的人员。

竞聘定岗前应按规定料理退休手续。年12月31日前已达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编人员。

由县人社(人事、劳动)部门料理相关手续,分流对象分类逐人填写《乡镇卫生院在编分流人员安排意愿表》和《乡镇卫生院自聘分流人员安排意愿表》经乡镇卫生院初审报县医改办审核、确认后。落实相关待遇。此项工作于年12月底前完成。

2安排措施

1编分流人员

自己自愿提前退休,①允许提前退休。截至年12月31日距法定退休年龄缺乏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或工作年限满30年的分流人员。可按有关规定料理提前退休手续;符合病退条件的可按现行政策料理病退。岗位确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执业医师以上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料理提前退休手续。

乡镇卫生院如有空缺岗位,②3年过渡安置。3年过渡期间。符合岗位条件的分流人员可以参与竞聘上岗,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分流人员待遇第一年按原基本工资的80%发给,职务补贴按最低职务规范发给,物价性补贴照常发给;第二年,按我县最低工资规范发给,物价性补贴照常发给;从第三年起,按县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证规范发给,不计算连续工龄,直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按规定料理退休手续。

兴办或领办经济实体。分流人员与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后,③鼓励自谋职业。支持鼓励分流人员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一次性发给相当于本人3年基本工资的弥补金,另按自己连续工龄计算,每1年工龄,加发自己解除人事(劳动)关系前1个月实发基本工资的弥补金,参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安全。

经本人申请,④支持学习深造。对40周岁以下(截至年12月31日)与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的分流人员。单位批准并通过国家考试参与大专以上正规学历教育的除享受鼓励自谋职业的政策外,可一次性补助50%学费。学习期满后,不再安排工作。对经学习提高后获得国家供认的大专以上学历或取得相应执业(从业)资格的如原乡镇卫生院有相应空缺岗位,可优先聘用;如无空缺岗位,也可推荐到专业对口、有空缺岗位的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村卫生室聘用。

参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平安时,上述与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的分流人员。解除人事(劳动)关系前按国家政策规定可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符合享受失业等平安待遇条件的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

2临时聘用分流人员

享受以下待遇:此类人员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

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弥补金,①给予经济弥补。按其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月工资为自己解除劳动关系前12个月的实发平均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满意6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弥补金。

②落实相关安全。按规定参与企业养老安全;符合享受失业等平安待遇条件的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可由乡镇卫生院推荐到村卫生室聘用,③视情推荐聘用。对具有相应执业(从业)资格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并报县卫生局备案。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基层医药卫生人事制度改革及人员分流工作涉及面大、政策性强、社会关注水平高。县人社(人事、劳动)编制、监察、财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

(二)保证工作经费。人事制度改革尤其是人员分流过程中。由县财政纳入预算,统筹布置。

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篇5

一、实施范围

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县政府批准成立的乡镇卫生院。

二、时间要求

推进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政策性强,各相关部门要把握政策和时间节点,认真组织实施,互相配合支持,在11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

三、实施步骤

(一)科学设置岗位(年11月10日前完成)

1、岗位设置依据。根据《省人事厅、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关于省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人字号)、《中共州市委办公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事局〈关于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市办字号)和《关于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字号)等文件精神,各乡镇卫生院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科学制定岗位设置方案。

2、制定设岗方案。各乡镇卫生院在县人保局、县卫生局统一指导下,合理制定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类岗位的具体岗位设置方案和岗位架构图,包括岗位设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数量结构和每个具体工作岗位名称等内容。其中:

管理岗位的设置:人员编制21名以上的卫生院设院长1名、副院长2名;人员编制20名以下(含20名)的卫生院设院长1名、副院长1名。院长、副院长原则上从专业技术人员中聘用,实行“一肩挑”的,不得占用管理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以医、药、护、技等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体,并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设置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占总岗位的比例不得低于90%;公共卫生服务岗位设置应与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相适应,原则上公共卫生服务岗位应占总岗位的20%-30%,中心卫生院和辖区服务人口5万人以上的可上浮5%-10%。中心卫生院卫生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具体岗位结合比例约为6:35:59,一般卫生院约为5:35:60。中心卫生院五、六、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应为2:2:2,八、九、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约为10:15:10,十一、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约为30:29。一般卫生院五、六、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约为1:2:2,八、九、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约为10:15:10,十一、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0:30。辅系列原则上不设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鼓励后勤服务社会化。原则上人员编制20名以下(含20名)的卫生院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3、核准设岗方案。卫生院的岗位设置方案和岗位架构图由县卫生局审核、县人保局核准后,报上级人保部门备案。

4、编制岗位说明书。卫生院在县卫生局的指导下开展岗位分析,编制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包括工作说明和任职资格两大部分内容。工作说明包括该岗位工作的主要职责、主要内容、主要职权、在履行工作时与其他岗位发生的工作关系和工作条件等内容。任职资格包括任职者基本特征、工作经验要求、工作技能、任职前需要的培训以及可能的特殊要求等内容。岗位说明书报县卫生局审核同意后,作为所在单位岗位竞聘、人员招聘和考核奖罚的依据。

卫生院应当根据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制定岗位实施方案。岗位实施方案和岗位说明书必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经单位院务会和职工会集体讨论通过后实施。

(二)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年11月10日前完成)

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对吃“空饷”问题开展督促检查的通知》(中编办发[]25号)文件精神,对各乡镇卫生院在编不在岗人员进行全面清理清退。原则上要求在编不在岗的人员均回原单位工作,各单位必须书面通知在编不在岗人员于一个月内返岗上班,对需要调动的,及时办理调动手续;对逾期不归者,单位与其解除聘用关系,按事业单位人员解聘或辞退的有关规定办理。

(三)公开选聘卫生院院长(年11月15日前完成)

1、选聘方式。县卫生局会同县人保局等有关部门,依据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采取全系统公开选聘(5名)和民主推荐(3名)的方式,选聘卫生院院长。对于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的现任院长,由县卫生局考察考核后聘任。卫生院副院长由院长提名,县卫生局考察考核后聘任。

2、选聘标准。中心卫生院院长原则上应具有医药卫生类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一般卫生院院长原则上应具有医药卫生类中专以上学历。副院长原则上应具有医药卫生类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年龄在40周岁以下。院长、副院长原则上必须在卫生系统工作5年以上。特殊人才可适当放宽条件,具体标准和要求由县卫生局确定。

3、聘任与聘期。卫生院院长和副院长由县卫生局聘任。县卫生局对卫生院院长和副院长实行聘期目标责任制管理,院长和副院长经县卫生局考察考核达到相应要求的,可以连续聘任;考察考核不合格的由县卫生局予以调整。院长和副院长首次聘期为4年(试用期1年),以后每3年一聘,同一卫生院连续聘任原则上不得超过三个聘期。

(四)组织开展公开招聘工作

一是加强卫生院人员招录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卫生局、县人保局等有关单位为成员的卫生院人员招录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卫生院人员招录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卫生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是开展公开招聘工作(年11月中旬前完成)。根据《关于全省乡镇卫生院编外医护人员纳入编内管理考试的通知》(卫人字号)文件精神,组织符合条件的在岗编外人员参加全省统一考试,择优招聘一批在乡镇卫生院服务一定年限、业务能力好、具备执业资格的编外医护人员。

三是建立卫生院人员招录机制。在县机构编制部门审定的乡镇卫生院总体编制范围内,招录乡镇卫生院的卫技人员。由县卫生局提出乡镇卫生院人员招聘计划,报卫生院人员招录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招录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服务人员。自年起,每年招录30-50名左右人员,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招聘乡镇卫生院现有编制外聘用的人员。

(五)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年11月20日前完成)

在切实做好在编不在岗人员清退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并根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采取考试考核等方式,统一组织竞聘上岗。组织竞聘程序:

1、明确竞聘对象

卫生院符合竞争上岗的人员有三类,一是本单位的正式职工;二是已毕业的定向培养计划内的医学毕业生、未满服务年限招聘的职业医师和“三支一扶”人员;三是在编制岗位有空缺的情况下,已聘用在岗的具有相应执业资格的卫技人员。

2、确定竞聘人员

对于符合竞聘条件的人员,首先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县卫生局会同县人保局、县编委办等部门,对各卫生院上报竞聘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查确认。

3、组织竞聘上岗

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要求,采取考试考核的方式,由各卫生院制定竞聘上岗具体方案,报县卫生局批准同意后,同意组织竞聘上岗。

对竞聘对象实行资格准入制度,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进入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对具体执业资格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如无相应空缺的岗位,可以高职低聘、转岗聘用。

4、签订聘用合同

竞聘上岗后,卫生院法人代表与受聘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实行合同管理。聘用合同应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待遇、聘期等内容,聘期为1年。

(六)妥善安置分流未聘人员(年11月30日前完成)

对卫生院定岗竞聘中未聘人员,经县卫生局同意,可采取以下分流安置办法。

1、正式职工分流安置办法

正式职工的认可以机构编制管理证和工作人员编制证为准。

(1)系统内调剂。未聘人员中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可由县卫生局视情在卫生系统内统筹调剂,参加竞聘上岗。

(2)允许非专业技术人员提前离岗。截止年12月31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或工作年限期满30年的分流人员,本人自愿、单位同意,可提前离岗,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办理退休手续。提前离岗期间,发给全额基本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工龄连续计算。国家统一调整工资时,调整档案工资,并作为正式退休时计发退休费的基数。

(3)三年过渡安置。3年过渡期间,如有空缺岗位,符合岗位条件的分流人员可以参加竞聘上岗,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分流人员待遇,第一年按原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下同)的80%发给;第二年,按我县最低工资标准发给;第三年,按县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给。三年后仍未竞聘上岗的,与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人事档案挂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4)鼓励自谋职业。鼓励和支持未聘人员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创办或领办经济实体。对本人自愿与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的自谋职业的人员,按规定享受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并按事业单位人员解聘或辞退的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

(5)支持学习深造。对40周岁以下(截至年12月31日)与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的分流人员,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并通过国家考试参加大专以上正规学历教育的,除享受鼓励自谋职业的政策外,可一次性补助一定比例的学费,补助比例不低于70%。学习期满后,不再安排工作。对经学习提高后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或取得相应执业资格的,如原单位有相应空缺岗位,可优先聘用;如无空缺岗位,也可推荐到专业对口、有空缺岗位的其他乡镇卫生院聘用。

上述与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的分流人员,解除人事(劳动)关系前的工作年限,按国家政策规定可计算为连续工龄;符合享受失业等保险待遇条件的,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

(6)未聘人员可优先转岗到实行后勤社会化管理的岗位。

2、非正式职工分流安置办法

非正式职工指无编制证,与卫生院签定聘用合同并报县卫生局备案,目前在卫生院工作的职工。

(1)给予经济补偿。按其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由单位支付1个月工资的补偿金,月工资为本人解除人事(劳动)关系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所有工作收入)。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2)落实相关保险。按规定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符合享受失业等保险待遇条件的,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四、组织领导

(一)明确职责,加强领导。实行人事制度改革是推进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关系到医改深入进行和卫生院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履行职责,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协调指导。县人保局要加强卫生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管理与指导,全面建立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县卫生局要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将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与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绩效综合考核和激励机制等医改任务同步推进,并建立督导机制,定期对卫生院改革情况进行督查指导,统筹推进改革任务的落实;县财政局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拨付相关资金,做好资金监督管理工作;县编办要统筹核定好卫生院的编制。各部门、各单位要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改革顺利实施。

(二)加强督查指导。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督查指导,建立督查指导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按照本方案的时间节点抓好落实,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按时完成。11月20日前,将工作进展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县政府办。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责令整改;对违反人事制度改革有关纪律规定的,对相关责任人严肃追究责任,并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

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篇6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医改三年近期目标的最后一年,各项改革任务十分繁重。今年上半年,全国、省、市相继召开会议,对医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动员会,就是要动员各级各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凝聚力量,全面完成我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目标。刚才,彭县长宣读了我县《深化农村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对今年各项医改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这个方案,是在发改、卫生、财政、人社等部门广泛调研,县委、县政府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下发的,是我县今年医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本次改革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希望大家认真对照方案确定的任务目标,毫不走样、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医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事关广大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创新。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迫切需要。卫生和健康涉及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19家,拥有床位534张,所有乡镇卫生院都达到了标准化要求,基本形成了综合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中医院等种类齐全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防病治病能力不断增强,基本解决了农民群众“看病难”问题。但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我县医药卫生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卫生事业发展还不够平衡,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相对滞后。同时医药卫生支出占居民支出的比重不断攀升,在低收入人群中,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比较严重,“看病贵”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从体制机制上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有力保障。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工作关系到每个人的尊严和对社会的感情,是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县城乡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已初步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张保障网,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成效突出,筹资标准、报销比例逐年提高,城乡居民受益面不断扩大,受益率不断提高。但总体看,我县医疗保障水平还不够高,还没有做到全覆盖,还存在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等问题,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深化改革来解决。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我县是全省统筹城乡试点县,担负着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积累经验的重任。年,我们已经制定了《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相关配套制度,初步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统筹城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将有力促进公共卫生投入向农村倾斜、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配置、医疗保障向农村覆盖,缩小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之间的差距,使城乡居民平等共享公共医疗保障权利。

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到,医改是最大的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工程,中央、省、市寄予厚望,人民群众充满期待。全县上下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勇气、深入扎实的作风和务实高效的举措,全面推进医改工作,把这项惠民工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突出重点,加快进度,全面落实医改各项任务

国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确定的医改方案,是经过全国上下长达数年的研究、讨论,并在不同地区以不同形式进行试点的基础上确立的,在思路、方法和制度设计上都有许多创新。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次医改的总体思路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保基本就是合理区分基本和非基本,切实履行政府职责,有效保障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强基层就是全面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也就是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建设;建机制就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彻底根除“以药补医”顽疾,保障医药卫生体系规范有效运转。在投入上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投入,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卫生投入机制,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的比重。同时,转变政府投入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医疗卫生领域的“四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

我省确定的今年医改工作试点内容主要包括“五个三”,即村级三个一(一个标准化卫生室、一名具备执业资格的医生、一套基本药物保障制度),乡级三个有(有一个标准化卫生院、有一支适应农村医疗工作的好队伍、有一套基本检测设备),县级三个双(经营双轨制、医疗服务双价格、医疗队伍双配备),基本药物供应三个零(配送零缝隙、价格零差率、使用零盲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三个建(为所有群众建立一套健康档案、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的阵地)。这些重点任务,既有长期性的目标任务,也有年度的具体工作部署,需要各级各部门认真研究,把握重点,统筹安排,加速推进。根据省、市的总体安排,我县医改工作已经启动。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进度很不理想,一些重点工作如村卫生室建设等还没有启动。上周市财政、卫生等部门到我县督导时,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进度,迎头赶上,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任务。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动员会,就是要让全县上下紧张起来、行动起来,把进度赶上来。近期,全县重点工作相当多,希望大家要统筹协调,合理安排,抓紧时间行动,把该建的制度全部建好,把该配备的全部配齐。下面,我强调三项重点工作:

(一)村卫生室建设要全面提速。村卫生室建设是这次我县医改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最大的难点,建设任务重、建设工期紧、资金投入大。村卫生室建设首要一条,是必须由村集体举办一个标准化卫生室,根据每个村人口规模不同,设置了60平米、100平米、150平米三个档次。从前一段县医改小组摸底情况看,这方面我们差距很大。省、市要求村卫生室建设8月底前完成土建工程,9月底前项目竣工,10月底前配齐医疗设备。可以说,这项工作已经是火烧眉毛,到了非常紧迫的时刻,需要我们全县上下迅速行动、背水一战。各乡镇、村本周内必须完成占地协调工作,要保证7月初能够入场施工。各乡镇书记、乡镇长和各村支部书记要切实负起责任,不推不拖,抓紧行动。凡是因占地协调不到位,影响村卫生室建设进度的,要从严追究乡镇书记、乡镇长和各村支部书记责任。卫生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任务,分包各乡镇、村,深入一线指导、深入一线督促工作。本周要召开村卫生室建设现场会,每个乡镇要启动至少5个以上村卫生室建设。在赶进度的同时,更要注重工程质量和廉洁。越是在加快进度的情况下,越是要保证工程质量,越要保持廉洁。有关部门、各乡镇、各村都要高度重视,绝不能出现工程上马、干部下马。建设部门要加强工程监理,保证工程质量。纪检、监察部门要全程跟进,把好工程招投标关和资金使用关,保证每一分资金都用在工程建设上,发挥最大效益。

(二)基本药物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这次医改的一个重点。通过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实现基本药物供应“三个零”,即配送零缝隙、价格零差率、使用零盲区,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及时用上安全、价廉、质优的基本药物,有效解决用药贵和用药安全问题。下一步,一是要抓完善,规范运行。卫生局、财政局要严格执行网上集中招标、统一定价、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最大限度降低药价。要切实加强对中标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管,对中标企业实施动态管理,凡违规操作的,要立即取消配送资格。食药监局要加强配送药品的质量管理,严防假药、不达标药品流入。二是要抓扩展,扩大覆盖面。卫生局要在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将全县所有行政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基本药物管理,各村卫生室所需药品计划清单定期上报乡镇卫生院,实行统一采购,村卫生室不再私自采购药品。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工作量非常大,任务相当艰巨,需要我们每一位从业人员的积极努力,需要每一位从业人员都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因此,这项工作启动时,标准一定要高,积极探索、大胆推进。要抓好反面典型,杀一儆百,做到有案必查。

(三)县级医院改革要积极推进。这次医改要求县级医院实现“三个双”,即经营双轨制、医疗服务双价格、医疗队伍双配备。这也是这次医改的一个难点。这就要求县医院要按照“三个双”的要求,深入推进医疗服务、医疗队伍、药物供应改革,积极开展多样化医疗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就医需求。卫生局、县医院要走出去,学习借鉴先进县市改革经验,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改革方案,抓紧实施。总的方向是要在完善和实施“四项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实行院长负责制。推行院长公开招聘,完善院长任用和激励约束制度,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实行全员聘任制。对医院员工实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三是实行绩效考核分配制。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综合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医疗机构补助和医务人员收入“双挂钩”。四是实行精细管理制。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做细,哪一种病开什么处方、需要多少钱,都要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要加快县医院病房楼建设进度,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确保10月底前竣工投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设备购置和人员引进力度,加强科室能力建设,争取年内升格为二甲医院。乡村卫生院(室)队伍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参合农民大病统筹等工作,也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按时、按质完成目标任务。

三、加强领导,协调联动,保障医改工作顺利进行

医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要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一要落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县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切实发挥牵头作用,精心组织实施各项改革工程,确保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各相关部门要坚持医改工作“一盘棋”思想,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按照职能分工,做好各自的工作。卫生系统要发挥改革主力军作用,全力抓好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工作。抓好医改工作,卫生局义不容辞、首当其冲,全局干部职工都要振奋精神,尽心尽力,敢于负责,发扬“5+2”“白加黑”精神,扑下身子,深入各村,摸清底数,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要加强队伍建设,争取在全市取得先进,树立“小县能有大作为、小县能干大事业”的良好形象。县财政局要抓医改资金的筹措、拨付和监督等工作。县人社局要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各乡镇及其他有关部门也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协作配合,为医改工作提供坚强保障,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各乡镇今年重点工作很多,希望各乡镇书记、乡镇长能够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合理摆布,把最得力的人员安排到医改等重要岗位上来,通过最艰巨的任务来考验干部。

二要加大投入,落实保障措施。省委书记张云川在全省医改工作会上提出,今年各级财政要按照“一保工资、二保医改”的原则,保障医改资金投入。初步测算,今年医改县级一次性配套资金需要1000多万元,而且从明年起,全部运转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虽然我县财力非常紧张,各项支出压力很大,但我们必须拿出足够资金和经费来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县财政局要根据医改工作需求,及时配备、安排资金。同时,各部门要加强对上跑办,最大程度争取省、市资金支持。发改、卫生、财政部门要把政策摸清吃透,紧盯省、市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争取项目、资金支持。要利用各种人脉关系,包装好项目,大力向上跑办上级资金。

三要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性强,涉及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了解、支持和参与。宣传部、电视台、今鄗新闻要配合医改方案实施,设置专栏,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县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各乡镇、村要利用广播、标语、条幅等形式,广泛宣传医改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提高政策的透明度,为医改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加快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有序推进。按照公益性方向,强化政府职责,稳步推进各项改革。

突出重点,综合改革。围绕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编制、人事、服务、补偿、绩效等体制机制的配套改革,转变服务方式,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扩大服务,降低药价。确保人民群众人人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从降低药品价格中得到明显实惠。

多方参与,共同推进。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加大社会各界的参与度,发挥市场作用。同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建立新的充满活力的长效机制。

三)改革目标

通过综合改革,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公益性的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增强基层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医务人员素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预防和保健需求。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根据《省乡镇卫生院机构及编制标准》和《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及编制标准》精神,按照全县行政区划,18个乡镇各设1所乡镇卫生院。撤并后的乡镇(片)卫生院按现行乡镇行政区划改制为乡镇卫生院分院或延伸服务点,纳入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全县共设置18所乡镇卫生院和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薛百乡、蔡旗乡、东坝镇、泉山镇、西渠镇、东湖镇设置6个中心卫生院,其余12个乡镇设置一般卫生院,均属于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县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严格界定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的同时,政府负责保障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保证其正常运转。

全县设置249个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所属行政村卫生室业务、药品、器械等方面的管理。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其派出机构,实行一体化管理。

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因事设岗、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乡镇卫生院机构人员编制依据《省乡镇卫生院机构及编制标准》按农业户籍人口的0.91.1‰实行总量控制,分类核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执行《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及编制标准》机构编制部门只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再核定人员编制。县卫生局依据以上两个标准和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承担的工作任务,按照合理核定人员编制、确定岗位设置、核定人员比例的原则,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数额提出审核意见,由县编委办会同财政部门核定,由县编委办实行总量控制、集中管理、统筹使用,作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聘用人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

乡镇卫生院院长、副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由县卫生局会同相关部门进行择优选拔聘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由人社、卫生部门《提出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竞聘上岗方案》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流人员安置实施办法》所有人员通过考试或考核的方式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实行合同管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设置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后勤保障三类岗位,其中:专业技术岗位按总岗位数的90%设置,管理岗位、后勤岗位按总岗位数的10%设置。对富余人员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

三)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公平、体现绩效的考核分配机制。县卫生局会同财政、人社部门根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科学核定承担的工作任务。基本公共卫生,依据所服务的人口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半径核定;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根据近三年医疗服务的平均人次、收入情况,综合考虑影响医疗服务的特殊因素核定。制定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岗位绩效考核标准和细则,落实和细化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村卫生室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等,完善考核办法,创新考核方式,增强操作性,提高考核质量,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操作的工作任务考核评价体系。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财政、人社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

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依据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管理岗位任务制定内部分配管理办法,定期组织对职工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职工的个人收入挂钩。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定岗竞聘完成后,按照国家规定实施绩效工资。

四)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取消“以药补医”实行零差率销售。县卫生局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细则。基本药物以省为单位网上集中公开招标采购,通过市上统一实行二次议价后,由县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配送管理中心负责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品和医用耗材需求计划收集、采购、选择配送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和药品费用结算等工作。自年9月起,政府举办和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完善补偿机制、落实补偿政策的同时,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确定的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和国家、省上确定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目录管理的有关规定。国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和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物目录管理,并全部归入医保甲类药品目录全额报销。

五)推进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县财政局会同人社局、卫生局制定适合我县实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实施细则。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基本医疗服务补偿、公共卫生服务补偿和政府补助补偿及医保基金等多渠道解决。政府补助标准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办法核定。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支出,由县财政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立健全医疗风险保障机制,逐步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我县其他事业单位工资水平相衔接。离退休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用单独予以核定,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由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核定补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按相关规定执行。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收支全部纳入县级国库支付中心或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由县财政、卫生部门依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和人员编制情况,合理核定收支,并按月预拨经费,保障正常运转。政府对村卫生室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给予补助。

六)推进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实现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向城乡全体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阶段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孕产妇和老年人保健,慢性病及重性精神病管理等9大类,并随着政府投入的逐步提高不断扩大。县卫生局抓紧制定全县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和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细则。按照省市分批下达的实施方案实施好结核病和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增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等项目。

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继续组织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主要包括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避孕方法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实施避孕节育和恢复生育力手术,随访服务,开展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及避孕药具不良反应诊治等。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依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本地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农村卫生人员和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培训中强化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以重点人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对象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规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规范管理。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强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的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在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制度中的报销比例。

三、实施步骤

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同步进行。自9月份起,全县基层医疗单位开始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保证各项改革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一)明确任务,定编设岗。由县人社、编制、卫生等部门根据《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编制标准》和《省乡镇卫生院机构及编制标准》要求,确定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工作任务。按照以县为单位统筹安排、总量控制、逐步到位的原则,根据牧区、平原区和城郊区的不同情况,依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量,分类核定编制,合理设置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后勤保障三类岗位。

二)竞争上岗,全员聘用。由县人社局、编委办和卫生局按照《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方案》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竞聘上岗工作方案》要求,定编和科学设岗的基础上,以“定编、定岗、不定人”为原则,确定竞聘的范围和对象,统一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竞聘上岗。所有上岗人员全员聘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一律签订聘用合同,实行合同管理。

三)妥善安置,确保稳定。由人社、编制、卫生、财政等部门根据《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流人员安置实施方案》要求,全力做好分流人员安置工作。对原占编人员的分流,采取系统内调剂聘用、允许提前退休、鼓励自谋职业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切实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定岗竞聘工作完成后3个月内,分流人员均应妥善安置到位。

四)转变服务方式,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年版》县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细则(试行)县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实施细则(试行)要求,结合目前工作基础和应加强的重点工作,落实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步骤,提高服务能力,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五)核定收支,合理补偿。由财政局、卫生局负责,按照《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实施办法(试行)依据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工作任务量和人员编制情况,合理核定收入和支出,纳入县级国库支付中心或财政专户统一核算,按月预拨经费,保障正常运转。

六)取消药品加价,实行零差率销售。由卫生局根据《县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细则(试行)要求,成立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配送管理中心,市上统一实行二次议价的企业中选择配送企业,统一配送到全县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库存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且不得高于省级采购限价。

七)绩效考核,落实补助。由县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细则(试行)要求,负责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兑现财政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对内部职工工作进行绩效考核,按照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

四、时间安排

一)调查摸底及方案制定阶段

由县发改局会同县编办、人社、卫生、财政、药监等部门,制定我县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并由各牵头部门负责制定各项改革方案和实施细则。由县编办、人社局会同卫生部门做好人员身份、工龄、学历、职称、执业资格等情况确认,并提出岗位设置意见。县卫生局负责在全县卫生系统开展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政策的学习培训。

二)实施阶段

1人员竞聘上岗:按照《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竞聘上岗工作方案》精神,全面展开人员竞聘上岗工作,上旬全面完成竞争上岗和全员聘用工作。

2完善机制:逐步完善药品零差率销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核定收支、落实补助、管理等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工作,月初基本完成。

3绩效考核:从月份开始实施。

4人员分流:月底全面完成。

三)总结评估阶段

对改革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卫生、人社、编办、财政等部门向领导小组上报有关工作总结。

五、保障措施

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各有关部门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改革的重大意义,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扎扎实实把各项改革政策落到实处,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和协调全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建立综合改革“包保”责任制,县发改、卫生、编办、人社、财政、物价、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保障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财力保障,强化资金管理。县财政部门要切实保证改革所需资金,确保各项补助资金的足额及时到位。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安全、有效,严禁挤占、截留和挪用。

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篇8

解读新医改:医改新亮点

10月14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的医改方案的亮点可用五个关键词体现,分别是:政府主导、倾向基层、全民覆盖、均等化、公益性。

方案表明,医改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这一制度将在10年内基本建成。为此,要进行“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四大体系的建设。

除了宏观目标和架构外,方案也提出了近期的任务:

一、建设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明显减轻城乡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

二、初建国家基本药物制:规范基本药物的生产和配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直接配送覆盖面力争达到80%。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政策,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

三、健全基层医卫服务体系: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城市居民享有便捷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费用负担减轻,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量明显增加。

四、促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绩效考核,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采取有效方式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加大政府投入,规范收支管理,使药品、检查收入比重明显下降。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实现检查结果互认。

亮点一 政府主导:以维护百姓健康为己任

[方案摘要]《征求意见稿》指出,要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明确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背景链接]上世纪80年代,我国曾一度对卫生医疗机构实行放权、让利、搞活,实行鼓励创收和自我发展的政策,以增加医疗服务供给,缓解“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等突出矛盾。

但随之出现的是,政府投入不足,医疗机构趋利明显,医药费用迅速上涨,老百姓负担加重。据了解,我国卫生总费用由1980年的143.2亿元猛增到2006年的9843.3亿元,增长了68倍,同期政府和社会投入由78.8%下降到50.7%,个人支出由21.2%增加到49.3%。

[专家解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强化政府责任是《征求意见稿》中一个明确的方向。政府很好地肩负起规划的责任,医疗资源的布局就会更合理;政府投入责任不断强化,群众的医疗负担就会逐步降低。

亮点二 倾向基层: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农村和社区是重点

[方案摘要]《征求意见稿》提出,将建立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征求意见稿》同时提出,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背景链接]一些基层医院几天等一个病人,而病人在城市大医院却是几天也排不上号。大医院门庭若市,社区医院则门可罗雀。

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导致“看病难”突出。据了解,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还没有真正改变,不少群众长途跋涉,异地就医,增加了就医困难,也加大了经济负担。

[专家解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林洪生认为,大力发展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不仅是平衡卫生资源的分布,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缓解老百姓“看病难”之苦。如果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医院、三级医院都能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一些多发病常见病在基层就能解决,老百姓就不用进大医院了。

但她同时表示,农村和基层卫生机构不仅要以方便、廉价吸引老百姓,保证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更为关键。

亮点三 全民覆盖:多层次医保体系全民覆盖

[方案摘要]《征求意见稿》指出,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

农民工医保将实现异地接续,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0%以上。

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活动,鼓励和引导各类公益性组织发展社会慈善医疗救助。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达到90%以上。

完善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相关经办机构正常经费。

要加强医保基金管理使用监管,促进各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协调和衔接,做好城镇职工医保险、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妥善解决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积极做好农民工医保关系接续、异地就医和费用结算服务等政策衔接。

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有效整合基本医疗保险经办资源,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行政管理的统一,健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运行机制。

完善医疗保障监管。加强对医疗保险经办、基金管理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建立医疗保险基金有效使用和风险防范机制。

[背景链接]我国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绝大多数居民靠自费看病,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负担。2003年,中国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为2622元,而平均一次住院要花去2236元。

因没有医疗保障,城乡低收入人群常

常会因为经济负担过重而放弃住院。调查发现,城乡低收入人群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达到41%。

2003年开始,国家组织在全国农村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已覆盖全国农村地区90%以上的人口。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也已在200多个城市推开。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也基本建立。

[专家解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白重恩认为,《征求意见稿》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并且也已经着手在做了。“这点确实抓住了问题的症结。因为医疗费用高,往往是一个人生病全家都被拖垮,如果有比较好的医疗保障体系,‘看病贵’就能有所缓解。这项制度是在看病就医方面给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

他说,新农合制度、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这三者为实现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奠定了基础。实现“全覆盖”关键还要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更加有效地发挥功能。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教授、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孙洁表示,当前农民工医疗保障最迫切的问题是,中西部的农民工到东部打工,得了大病的医药费的报销问题。从目前的发展方向看,应该是由工作所在地负担,可以体现医疗保险的公益性和福利性,而农民工的问题实际涉及到地区之间利益的问题。农民工肯定是从欠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在加大地方政府的职责的同时,如果出现资金缺口,中央财政应提供必要的补贴,因为农民工毕竟是个过渡性群体,最终还是会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亮点四 均等化:城乡居民均享受公共卫生服务

[方案摘要]《征求意见稿》明确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要推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明确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增加服务内容,细化服务和考核标准。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职能、目标和任务,优化人员和设备配置,探索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有效形式。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加强城乡急救体系建设。

加强卫生监督服务。大力促进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和农民工卫生工作。

[背景链接]一段时间来,我国卫生工作中的“重医轻防”“重城轻乡”等弊端明显,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功能弱化,县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只有三分之一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另有三分之一甚至瘫痪。2003年的“非典”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严重缺陷。

[专家解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说,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卫生工作中的“重医轻防”,“重城轻乡”等弊端明显,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功能弱化,县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只有三分之一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另有三分之一甚至瘫痪。2003年的“非典”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严重缺陷。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这意味着我国居民将不受年龄、地域、职业等限制,均能享受到同等的公共卫生服务。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实现“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的前提,坚持预防为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高卫生投入绩效的最重要手段。

亮点五 公益性:为公立医院改革标定航向

[方案摘要]《征求意见稿》提出,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从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同时明确,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深化运行机制改革。

[背景链接]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机构的主体,但面临着经费不足、自谋生路的压力。据了解,目前政府每年投入约占公立医院经费的15%,其余部分都得靠挣钱自筹。

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出现一些“趋利”行为,“公益性”弱化。一些公立医院中,药品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半壁江山。大处方、大检查等现象屡见不鲜。而且医院的趋利动机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专家解读]葛延风指出,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原则是《征求意见稿》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医院只想着赚钱、盈利,群众‘看病贵’问题就难以解决。”

他同时指出,由于公立医院的改革比较复杂,《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一个稳妥的做法,那就是近期先开展试点,然后通过实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找到符合国情的方案。

林洪生说,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他支持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如果公立医院不用费心去自筹经费,医务人员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治疗病人、提高业务,也就会更多考虑患者的利益,医患关系也将得到缓解。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也表示,公立医院改革,是当前医改中最迫切,也是最难解的问题。政府加大投入只是一个方面,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首先是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按照区域的人口、经济水平和医疗需求,理清合理的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以及服务范围,由政府和区域卫生行政部门,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比和流动。

同时,公立医院自身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是重中之重,这其中包括: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医疗服务收费改革,诊疗行为的规范,药品加价的改革等,这次医改方案中都有详细的提及。

亮点六 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药费负担

[方案摘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在合理确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的基础上统一制定零售价,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一、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报销,基层医疗机构全用基本药物。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体系,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建立比较完整的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险报销制度等体系。

规范基本药物的生产和配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直接配送覆盖面力争达到80%。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二、加强政府监管抑制药价虚高

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坚决治理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药品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

制。

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对新药和专利药品逐步实行上市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对仿制药品实行后上市价格从低定价制度,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推行在药品外包装上标示价格制度。

健全医药价格监测体系,规范企业自主定价行为。加强政府对药品价格的监管,有效抑制虚高定价。

[背景链接]成本只有几十元钱的药品,经过定价、销售等环节后,到患者手里可以高达几百元。近年来,药价虚高成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尽管多次降价,但老百姓感觉并不明显。据了解,2007年,在医药纠风专项治理工作中全国分3批降低了726个品种药品价格,降价金额达100亿元。

[专家解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林洪生对此表示,生产环节的混乱无序和使用环节的不规范是导致药价虚高的重要原因。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这将规范药品的生产,保障基本药物的供应,同时还将减少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有利于挤掉药价中的水分。

同时,还要逐步改革以药补医的机制,切断医生、医院与药品销售商之间的利益链条,以降低老百姓的药费负担。

吴松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副所长吴松认为,中国药品市场现在有很多奇怪的现象,就是不断有新药在上市,从药物经济学角度来看,多数并非临床需要,主要是因为利益驱动。每个新品种上市,因为不具有可比性,定价―般都会很高。即使是国家普遍降价,仍有利润空间。

因此,政府改革药品定价机制,对新药和专利要实行上市前的经济性评价,健全医药价格监测体系非常迫切。

医改新方案:意外的落差

落差一:晦涩难懂

众人瞩目的医改新方案一经推出,各个媒体及网络上关于的医改新方案的晦涩难懂的争议,关于医改新方案是无关痛痒的修补,并无直击要害的争议,对这部凝聚着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及广大民众的智慧,是官智和民智的结晶的新医改方案带来了意外的落差。

新医改方案可谓很全很专业,针对“看不懂”的说法,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卫生处长任伟表示确实会出现看不懂的现象,但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医药专家。

征求意见稿是在国内外10家机构各自独立完成的不同“新医改方案”的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方面概括性的内容多且相当完备,另一方面具有相当的专业性,确实不容易理解其中的很多内容。

虽然认为老百姓“看不懂”征求意见稿是正常的现象,但为了提高医疗改革的公众参与度,医改协调小组还是想尽各种办法普及“新医改方案”。

与此同时,发改委网站以“答记者问”的方式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通俗化的解读。“如何理解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为什么确定五项改革作为近期改革重点?通过实施五项改革,老百姓可以得到什么实惠?”、“关于公立医院改革,是如何考虑的?”等。

为了让老百姓对医改方案有更切身的体会,医改协调小组已经准备了“医改问答”来回答老百姓的具体问题,目前已经收集到一百条内容。任伟举例说,比如一个北京人当年到山西当知青,老年后回到北京,他将在医疗改革中获得什么样的好处,“医改问答”中将有详细指导。

落差二:忧虑

由于之前几次医改的影响,医改新方案的出台,同样引起了人们的质疑,许多人认为这又是一次画饼充饥的行为。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些质疑也成为我们完善发展医改新方案的着手点。

忧虑一:医院抬高医疗收费来弥补药品损失

按照目前的情况,每种药进入医院,医院按照级别的不同可以加价10%~15%再卖给患者。因此,目前广州各大医院年收入的30%~45%来自药品销售。可以想像,如果把药品收入剔除,就等于割了医院的“一大块肉”。

对此,广州市人大代表、资深医院管理者陈安薇表示,医院药品收入这块“肉”被割了,到底由谁来补偿还是个问题。“如果取消了药品加价而政府又不加大对医院投入的话,医院很可能就会通过多做检查、过度医疗等手段来弥补损失,这样受害的最终还是老百姓。”

忧虑二:药房剥离会致管理滑坡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表示,对于医药分开有多种理解,他希望国务院对此能有一个准确定义。“如果医药分开意味着将剥离医院药房交给社会资本托管,现有的条件还不成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剂科主任张永明主任药师表示,三甲医院本科以上学历的药师所占比例六成至九成,而这是社会药房难以企及的,在管理方面也多有欠缺。

忧虑三:大处方变成多个小处方

对于是否收取处方费的争论由来已久,这次方案中首次提出收取“药事服务费”,与处方费颇有异曲同工之效。“收取药事服务费的设想不可取。”廖新波认为,药事服务并不是解决药费高、医院不合理用药的治本之举。他表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医院可以通过分解处方、大处方化整为零为若干个小处方的办法,最终仍有可能导致药费居高不下。

忧虑四:想用好药还得自己掏钱

受访市民担心,基本药物目录里的药品太过陈旧,都是价格低、副作用大的药。“是不是想用好一点、新一点的药都得自己掏腰包。”张永明表示,基本药物目录应该根据医疗一线的实践,及时更新,收入一些药效好的新药,不能一味抱残守缺。

忧虑五:社区医院老百姓买账吗

老百姓会买基层卫生服务的账吗?按照记者的观察,广州推行社区医疗已经有几年时间,但时至今天大部分市民仍对社区医院不“感冒”,原因主要是社区医疗环境较差,医生水平参差,看病不放心。对此,陈安薇认为,要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首先要有“人”,也就是要有技术过关的医生。

忧虑六:民营医院医保难以报销

廖新波认为,新医保政策还面临现实的配套措施问题。比如到民营医院看病,医保会不会难报销?按照多大比例报销?贵药是否要自己负担?他说,多元化卫生投入是不是意味着,不仅医院性质多元化,即使同一类性质的医院,也会出现多元化运营?

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篇9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尽快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要求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平发63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发79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根据“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根本性转变,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扎实稳妥推进。以坚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为核心,落实政府责任,完善财政保障机制,突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2、坚持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以推进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财政补偿机制、药物供应采购机制和管理体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建立充满活力的长效机制。

3、坚持绩效考核,提升服务效益。以让人民群众受益、满意为目标,建立健全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的绩效考核制度,促进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的转变。

(三)任务目标

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在全县16处乡镇卫生院建立起公益性的管理体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分配机制、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和长效性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医务人员队伍结构明显优化,人员素质明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四)实施范围

全县政府举办的16处乡镇卫生院(含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主要任务

(一)明确机构职责。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县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1、乡镇卫生院的职责。乡镇卫生院以维护农村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受县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和新农合基金管理工作,负责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对实行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的人员、业务、药品、房屋、设备、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提供与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内容相关的中医药服务。执行医疗保障制度有关政策规定,履行定点医疗机构职责,做好有关的政策宣传、监督及服务工作。对实行一体化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业务、药品、房屋、设备、财务和绩效考核等进行统一管理。

(二)核定机构编制。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按照市编办、财政局、卫生局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核定的批复文件执行。核定的人员编制,作为其确定岗位数量和核拨人员经费的依据。要加强编制管理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

(三)设置内部岗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在核定的人员编制结构比例内,科学合理设置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类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以医、药、护、技、公共卫生等岗位为主体,优先满足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专业和中医药岗位需要,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总岗位的90%。其中,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的90%,用于全科医生、专业公共卫生、中医药岗位分别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的20%、20%和10%,并逐步到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同时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执业医师。

(四)人员竞聘上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机构编制等部门要根据《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规范的竞聘程序和办法,严格组织实施。

1、机构主要负责人的选聘。积极推行乡镇卫生院院长聘任制和任期制,由县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或竞争上岗等方式,择优聘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每届任期一般为3年,可按规定程序连续聘任。

2、其他人员的竞岗。乡镇卫生院要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专业类别、技术等级及数额要求,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聘期一般为2年。乡镇卫生院中符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进入的人员,以及通过各种公开招聘方式聘用的现职人员中具有符合要求的执业(从业)资格和其他具备同设置岗位专业对应的正规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要求的,均可按照岗位任职条件和规定程序参加竞聘。同等条件下,在编正式工作人员可优先聘用。实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不具备执业(从业)资格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优先聘用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中医药人员等急需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明确竞聘人员范围、确认竞聘资格、组织竞聘上岗、签订竞聘合同的程序,抓好人员竞聘工作。通过竞聘用人改革,做到定编定岗不定人,建立起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五)招聘新进人员。乡镇卫生院在核定的编制限额内出现岗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一律按照政策规定实行公开招聘,优先聘用定向培养的医学生、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培养计划的培训学员。招聘的医疗、公共卫生人员一般应具备卫生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护理人员应具备护理专业学历和护士执业资格,其他紧缺的专业人员也应具备专科以上学历。鼓励探索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项目、全科医生县乡联动试点项目,推动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加大全科医生吸引和培养力度。

(六)安置未聘人员。按照鼓励竞争、促进流动、提高素质和以人为本、依法办事、维护稳定的原则,妥善做好未聘人员的安置工作。对在编正式工作人员中的未聘人员,采取系统内统筹调剂、实行三年待聘制、允许提前退休、鼓励自谋职业、支持继续学习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对编制和人事计划外的未聘人员,要按照上级编制人事管理制度规定和安置工作的政策要求,从我县实际出发,制定具体的办法和措施,妥善处理。

(七)开展绩效考核。县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工作。考核主要包括综合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满意度评价等内容。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体考核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的数量和质量等,基本医疗服务职能具体考核工作效率、医疗质量、规范用药和医疗费用控制等。乡镇卫生院建立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绩效为重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的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标准,规范考核程序,定期组织内部绩效考核工作。

(八)实施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水平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按照与我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的原则核定,并制定具体核定办法。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一般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中所占比例不低于40%,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奖励性绩效工资,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拉开差距,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

(九)规范药品采购。严格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规范操作,高效运行。乡镇卫生院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要全部通过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统一采购,严格执行零差率销售政策,坚决杜绝网下采购行为。要严格执行基本药物货款结算制度,及时上缴基本药物货款,确保基本药物足额供应和及时配送。

(十)完善补偿机制。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大落实力度,尽快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严格执行并将一般诊疗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结合乡镇卫生院服务收费和医保报销政策调整情况,合理核定乡镇卫生院的经常性收支,依据绩效考核结果落实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实施步骤

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改革任务于底前完成。各有关部门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强对综合改革工作组织领导,要切实承担起实施主体的责任,按照制定方案、核定编制、设置岗位、竞岗聘用、绩效考核、实施绩效工资、总结验收的顺序,深入扎实地推进综合改革工作。

(一)学习培训,制定方案。县卫生部门要围绕落实综合改革任务,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使广大基层卫生人员明确要求,掌握政策,增强信心,积极投身改革。要深入学习改革文件,准确把握政策要求,理清工作思路和方法,找准改革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

(二)核编定岗,竞聘上岗。县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编制等部门要在中旬完成设岗工作,要确保底完成竞聘上岗工作。竞聘上岗工作结束后,乡镇卫生院要及时同上岗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义务、聘期等内容,确立聘用关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部门按规定对乡镇卫生院人员竞聘上岗和签订聘用合同的情况进行审核认定。

(三)妥善安置,保持稳定。县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编制部门要根据省、市有关部门关于妥善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聘人员安置工作的有关政策和要求,制定具体办法和工作方案,并于中旬前完成人员安置工作。

(四)绩效考核,兑现奖惩。考核按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有关单位确定考核等级的程序进行,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资金安排挂钩;乡镇卫生院定期对内部职工进行工作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挂钩。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月底前全面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并规范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月底前实现绩效工资制度入轨运行。

(五)考核评估,总结验收。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完成后,要及时组织人员考核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确保改革成效。同时做好迎接市医改部门的考核验收工作。按市政府安排,在各县区总结自评的基础上,按照省制定的考核评价标准,市对各县区逐一考核验收,验收结果于月底前上报省政府。

四、保障措施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有序推进。

(一)加强组织协调,建立责任制度。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和协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县医改办要切实承担起统筹协调的责任,县卫生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具体组织实施的责任,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物价等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相关的职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强大的推进合力。要建立包保责任制,落实“一对一”责任包干,对辖区内每个乡镇卫生院明确一名县级干部包干负责,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时间要求扎实推进。

(二)加强财力保障,确保资金需求。要切实保障改革所需资金,确保各项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要切实做好资金调度和经费保障工作,落实财政的专项补助和收支差额兜底作用,加强资金监管,明确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要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安全有效,严禁挤占、截留、挪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篇10

行。

一、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一)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总体目标。到*年,基本建立以县为主,县、乡、村分级负责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基本建立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各级政府加强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保障和责任考核机制,进一步推进农村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爱国卫生、卫生监督和基本医疗工作,使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到2010年,农村公共卫生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全省主要健康指标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二)强化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全面落实预防接种等各项疾病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肝炎等严重危害农民健康的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职业病,积极开展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精神病等常见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制度,提高对农村重大疫情、集体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应急能力。

(三)提高农村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加强婚前保健服务,积极引导欲婚青年接受婚前检查。加强妇女生殖保健、常见妇女病防治和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强化产前筛查与诊断,有效降低出生缺陷,进一步控制和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

(四)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依托创建文明村镇、卫生村镇活动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改水改厕和除“四害”工作力度,逐步推行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大力推进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增强农民健康意识,引导农民形成良好的卫生行为。

(五)加大农村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力量,协调公安、卫生、工商、质量技监、食品药品监管、环保等部门实行联合执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舆论监督的作用。以食品等健康相关产品、职业危害及医疗服务市场监督执法为重点,全面加强对食品、药品、企业、学校、公共场所、医疗机构等的卫生监督管理,提高农村卫生安全保障水平。

(六)改进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调整和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布局和配置,加大乡镇卫生院改革力度,加强卫生支农工作,提高农村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不断提高农村卫技人员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为农民提供便捷、连续、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做到小病不出村镇、大病及时救治。

(七)做好农村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加强公安、卫生、人口与计生、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及乡镇政府之间流动人口信息的交流。重点做好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健康体检工作,落实对肺结核、血吸虫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患者的查治和管理措施。

二、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

(八)县(市、区)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承担全面责任。建立由政府领导负责、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督查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并将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情况纳入有关部门和乡镇干部绩效考核内容。县(市、区)政府负责制定并实施县域卫生规划,通过调整布局和优化配置,建立和完善以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为指导、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公共卫生网络。

(九)乡镇政府要强化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领导责任,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落实县(市、区)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定期开展辖区内公共卫生工作的检查与考核。乡镇政府要有一位领导分管卫生工作,并在乡镇在职干部中确定一名专(兼)职公共卫生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乡镇驻村干部要积极配合做好有关公共卫生工作。

(十)村级组织要做好本村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村“两委”负责组织实施本村的环境卫生、改水改厕、健康宣教、企业卫生安全、集体聚餐、食品药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巡查、信息报告和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等;办好村卫生室,督促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履行公共卫生工作的有关职责。各行政村要确定一名专(兼)职的公共卫生联络员,协助村领导做好日常工作。

(十一)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业务指导中心,应依法履行公共卫生工作职责,承担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以及对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等工作。各地要按照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制定的建设标准,加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所)和医疗机构的建设,落实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制定的事业补助政策。

(十二)乡镇卫生院主要承担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并要逐步建设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农民提供便捷、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工作实行院长负责制,内设专门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乡镇卫生院要与乡镇计生服务站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中共同发挥积极作用。

(十三)村卫生室等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接受村“两委”、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指导,主要承担责任区域的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常见病的初级诊治和转诊、健康宣教,协助建立健康档案、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等工作。

(十四)建立健全农村卫生监督体系。到*年底,根据“划片设置,垂直管理”的原则,基本完成县级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的设置工作。原则上每2—4个乡镇或6—12万人口设置一个派出机构,配备适当数量的卫生监督员,执行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下达的辖区卫生监督执法任务。派出机构的人事和财务纳入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统一管理,人员编制和经费配备的参考标准由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卫生、财政部门制定。

(十五)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素质。严格准入条件,在全行业内择优聘用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强化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教育,不断提高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的从业比例。加强在职医务人员全科医学知识转型教育和乡村医生全科医学知识培训。继续落实城市支援农村卫生的相关规定,开展城市医院结对帮扶乡村卫生机构、卫生扶贫、卫生下乡、巡回医疗等活动。认真实施国家“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一年的制度。

三、加强直接面向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

(十六)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以购买和补贴公共服务的方式,重点加强直接面向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创新服务机制,充实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享有更好的卫生服务和卫生安全保障。

(十七)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通过主动上门、电话预约和呼救等服务形式,为农民家庭提供健康教育、健康随访、社区巡诊和连续、方便的基本医疗服务。把推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改进对农民的医疗卫生服务结合起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水平。为切实保障农民健康,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巩固和完善,省政府决定,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免费提供二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并逐步建立健康档案。

(十八)保证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为农村儿童提供系统保健和预防接种;为农村妇女提供孕产保健和妇女病检查;为农村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和60岁以上老人提供定期随访服务,实行动态管理;为农村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和精神病患者提供社区管理。

(十九)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安全保障。落实对农村学校、企业、医疗机构等的巡查协管,加强对农村食品、饮用水卫生的监测和集体聚餐的指导与管理。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卫生信息报告及时率和卫生监督覆盖率,努力避免因信息报告不及时、控制措施不力而造成的损失。

(二十)建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和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从*年起,全省以县(市、区)为单位,按农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5元以上的标准设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设立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由财政预算安排。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和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省财政按不同经济类别地区给予补助。宁波市所属县(市、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和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由宁波市和所属县(市、区)按照上述标准落实。

(二十一)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贴直接面向农民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支出(项目及基本内容见附件),提高现已开展工作的服务质量,增加符合农民需要的服务项目,减轻农民的服务费用负担。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用于二年一次的健康体检。

(二十二)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并接受审计部门审计和社会监督。专项资金不得冲抵中央和省政策规定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其他投入,不得冲抵县级财政已有的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其他投入,不得用于县级医疗卫生机构。

(二十三)建立省市对县、县对乡村、乡村对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业务评估和量化考核机制,将服务到位情况和农民满意程度作为评价考核的主要依据。省财政根据各地贯彻落实省政府工作要求开展农村卫生改革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到位使用等情况拨付省补专项资金。两项专项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卫生、财政主管部门制定。

四、大力推进农村公共卫生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改革

(二十四)县(市、区)政府要集中力量在每个建制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抓紧落实乡镇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等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按照规范化标准要求,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和基本装备建设。根据交通状况、经济水平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不同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临近城区、中心镇的卫生院应侧重公共卫生服务,边远地区、海岛的卫生院要确保为农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十五)落实乡镇卫生院经济政策。县级政府要增加对卫生院的投入,切实帮助解决卫生院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乡镇卫生院承担公共卫生工作所需的经费由县级财政预算安排;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经费原则上通过医疗服务收入进行补偿。落实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公共卫生人员工资及社会保险的有关政策。为稳定农村卫生队伍,要将乡镇卫生院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纳入当地社会保险制度。按中央和省规定的由同级财政安排的乡镇卫生院离退休人员经费,继续用于支持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和发展。

(二十六)深化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多种选拔任用方法,择优选聘乡镇卫生院院长,建立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扩大院长人事、分配、业务等经营自。改革分配制度,对职工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等进行综合考核,合理拉开分配档次。改革用人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推行人事制。积极探索乡镇卫生院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可以实行合作经营、租赁制、委托经营等国有民营的多种方式,以激活其运行机制。

(二十七)对不再列为政府举办的原乡镇卫生院,可以改造为政府举办乡镇卫生院的分院或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也可以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资源重组,转为医院、门诊部、诊所。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镇卫生院改革、举办农村民营医疗机构,促进国有、民营医疗机构相互竞争、共同发展,满足农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十八)强化村卫生室的基础。根据县域卫生规划,合理布局村卫生室,加强规范化建设,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由村民委员会举办,可采取乡镇卫生院派出服务、乡村联办或其他多种形式承办。村级医疗机构提供直接面向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要给予必要的补助。

(二十九)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主承担,鼓励其他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竞争,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要切实转变服务模式,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把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联村医生、驻村医生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医生制”,建立健全“条块结合、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使农村居民就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

(三十)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职能,按照县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制定、完善农村卫生改革方案,并尽快组织实施,把上述改革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按照新的体制和机制运行。

五、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全面推进农村公共卫生工作

(三十一)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各级政府要从贯彻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和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积极探索,定期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取得成效。

(三十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实行政府领导下的部门分工负责制。各级发展和改革、卫生、财政、人事、劳动保障、农业、环保、宣传、教育、人口与计生、公安、工商、食品药品监管、质量技监、民政等部门,要根据本部门在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中的职责,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农村公共卫生工作。

(三十三)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落实中央、省有关农村卫生工作的各项政策,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投入,确保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所需经费。